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1a 页 WYG0937-019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后集卷十五
            宋 章如愚 编
  官制门
   考课类
考课之法尚矣
舜典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如鲧之绩用弗成必
待九载而后见是也 至成周而计吏之法益详焉岁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1b 页 WYG0937-0196d.png
终考岁会月终考月要日终考日成又三岁有大计之
治九载有黜陟之方亦几于不惮烦者而纲维所系并
二可考岁终受会则掌之太宰诏王废置则掌之太宰
大计诛赏则又掌之太宰是亦足矣至小宰又以六计
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弊群吏之治宰夫
以八职(正师司旅府史胥徒/)掌官府听国计于司会计
吏治于司书有小司徒以考其治成有内史以逆其会
计大抵皆统于太宰功罪能否举以告王而升黜之此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2a 页 WYG0937-0197a.png
周制之善也(凡设官之长各考一官之属六卿考属官/)
(牧伯考诸侯又尽考于司会而后冢宰受百官府之会/)
(而诏废置焉盖各考其属则寡而难欺提要于上则简/)
(而易见/)
秦任刀笔郡国事不先上丞相辄上御史是时法虽严
而王稽守河东至不肯上计
汉兴课吏之际犹有古意郡守辟除令长得自课第刺
史得课郡国守相而丞相御史得杂考郡国之计书至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2b 页 WYG0937-0197b.png
天子则受丞相之要 以史考之王尊为郡决曹太守
察尊廉补盐官长焦延寿为郡史察举补小黄令是令
长之职多郡守自辟置也 令长于岁尽计户口垦田
榖钱盗贼之数上计郡国课功效故茂陵令萧育为漆
令请扶风怒曰君课第六裁自脱何暇以为左右言是
令长之职守相得自课第也 刺史巡行所部郡国考
殿最岁尽诣京师奏事是刺史得课守相也 谷永荐
薛宣曰左冯翊宣考课功绩简在两府则御史得杂考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3a 页 WYG0937-0197c.png
郡国明矣 丙吉曰杀伤横道京兆尹职当禁岁旱丞
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而已观其课殿最之言则丞相
杂考郡国之计书明矣 观奏行赏罚之言则天子受
丞相之要又明矣 又其课吏皆每事而考韩延寿在
东郡断狱为天下要此刑狱课也尹翁归守右扶风盗
贼课常为三辅最此盗贼课也倪宽为内史租税不入
当免后民争输租而更以最此租课也卜式为成皋令
将漕最此漕运课也陈立为天水太守劝农桑为天下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3b 页 WYG0937-0197d.png
最此农桑课也后志注曰令长岁尽计县户口垦田钱
榖盗贼上其簿于郡课校其功则户口垦田钱榖亦各
有课也以此推之在当时考覈必有法度惜汉史之不
具而后世无以复考也(汉制或受计于京师或受计于/)
(甘泉或受计于明堂其所受之不一也或令以列侯居/)
(相府而领其事汉初置计相以张苍为之领郡上计或/)
(令先上太史而后上丞相或察之以御史其所掌之官/)
(不一也然当时魏尚以差功六级废赏寿王三年不上/)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4a 页 WYG0937-0198a.png
(计至勤诏书督促其欺隐未易槩举也吾观儿宽以负/)
(租课殿当免民恐失之输负租不绝课更以最右扶风/)
(会课茂陵令萧育治六漆令郭舜殿育为之请夫始殿/)
(而终最使人得以用情而无一定之法固无可议会既/)
(定而人得为之请嘱则其法将安用哉/)
宣帝黄龙之诏责计簿之欺谩曰三公不以为意朕将
何在盖胶东王成以伪增户口而蒙显赏公卿不言他
时反得诸郡国计吏之言则帝之诏盖为此也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4b 页 WYG0937-0198b.png
元帝时京房作考功课吏之法令晋灼所列者令丞尉
以盗贼除罪之科尔其法非止此也然而不觉盗三日
者坐之则绳下过急矣故公卿议会而皆以房言烦细
时部刺史亦以为不可行其后出守魏郡帝惟许其自
行未几而废
三国魏明帝时刘邵作都官考课之法七十二条大略
欲使亲人之吏以功次补郡守就秩赐爵其法得矣而
使州县察士必以四科则取士之路亦狭矣时崔林以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5a 页 WYG0937-0198c.png
为考课存乎其人若大臣能任职式是厥辟则孰不肃
乌在考课焉 京房之说欲专任法崔林之说欲专任
人二者皆偏也要必详明乎法而复参乎人然后考课
之法立
惟晋武帝杜预论考课乃两备其意预之言曰古者黜
陟疑于心不泥于法末世疑心而信耳目疑耳目而信
简书简书愈繁官愈伪莫若委任达官各考所统于是
立六优六劣之法优多劣少者平叙劣多优少者左迁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5b 页 WYG0937-0198d.png
法简而易行然必以六岁乃一按焉故时病不能行也
后魏文帝泰和中诏三载一考即黜陟亲与公卿论其
善恶上上者迁之下下者黜之中中者守其本任其后
崔鸿建议患选曹一槩不曾甄别则是法已紊矣
唐置考功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文武百官功过善恶
之考法凡考课有四善 德义 清谨 公平 恪谨
 二十七最(有上中下之别/)
 自近侍至于镇防并据职事目为之最凡二十七焉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6a 页 WYG0937-0199a.png
 一最以上有四善为上上一最以上有三善或无最
 而有四善为上中一最以上有二善或无最而有三
 善为上下一最以上有一善或无最而有二善为中
 上一最以上或无最而有一善为中中职事粗理善
 最弗闻为中下爱憎任情处断乖理为下上背公向
 私职务废缺为下中上官謟诈及贪浊有状为下下
 若于善最之外别有可嘉尚及罪虽成殿而情状可
 矜或虽不成殿而情状可责者省校之日皆听考官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6b 页 WYG0937-0199b.png
 临事量定
太宗又遣使以六条黜陟天下时房玄龄王圭掌内外
官考课权万纪奏曰不平上命侯君集推之
 马周疏曰今流内九品以上有九等考第自比年不
 过中上未有得上下以为上考者臣谓所设九等正
 考当今之官必不施之于异代也纵使朝廷实无好
 人犹恐于见任之内比校其无善者以为上第岂容
 皇朝士人遂无堪上下之考臣谓宜每年选天下政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7a 页 WYG0937-0199c.png
 术尤最者一二人为上上其次为上中其次为上下
 则中人以下可自劝矣 卢怀慎曰三载考绩校其
 功也请自令都督刺史以下在任者未经四考不许
 迁除
玄宗开元中命诸道采访使考课官人善绩三年一奏
 永为常式 至二十七年二月赦文比来诸道所通
 善状但优仕进之辈与为选调之资责实循名或乖
 古义自今以后诸道使更不须通善政每至三年朕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7b 页 WYG0937-0199d.png
 自择使臣观察风俗有清白政理著闻者当别擢用
 (并通典/)
德宗时赵璟献审官六议四议考课曰今内庶僚外刺
史课最尤者擢以不次善矣臣谓黜陟宜责岁限若任
要重未当迁者加爵或秩其馀进退宜示迟速之常若
课在中考如限平转而历试之即无苟且之心滞淹之
(唐传/) 尝观唐之世如班宏之駮刘乃赵宗儒之贬
裴郁卢绍控李泌之抑萧俛段文昌崔实杜元钦而进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8a 页 WYG0937-0200a.png
张惟素郑覃皆考课之得人也 阳城刺史道州治民
如治家而民皆知化可谓刺史之最而当时反以催科
政拙而下其考何易于令昌邑不督赋役三年无囚可
谓县令之最矣而当时反以在官无异称而中上其考
此考课之失也(以通典汉唐志及杂文脩/)
 开元初考功多请托冒滥岁数百人王丘迁考功务
 覈实材登科才满百人(本传/) 至德后考绩未实内
 外悉考中上殿最混淆赵宗儒领考功事黜陟详当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8b 页 WYG0937-0200b.png
 无所回惮凡入中上者才五十人(本传/) 赵璟自言
 荐韦证以贪败请降考考校使刘滋谓璟知过更以
 考升 卢承庆尝考内外内有一官监运损粮考中
 下其人容色自若又改注曰非力所及考中中既无
 喜无愧又改曰宠辱不惊考中上 韦嗣立调双流
 令政为前最 卢从愿迁豫州刺史政严简奏课为
 天下第一 裴向为栎阳渭南令奏课第一 薛珏
 为乾陵台令岁终以清白闻课第一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9a 页 WYG0937-0200c.png
宋朝
太祖建隆二年令右益门卫将军魏仁涤等以监酒曲
市徵额外有美利并令迁秩故事文武常参官各以曹
官事繁省著为月限考则迁转太祖循名责实非有劳
者未尝进秩自是岁满序迁之典颇不复举行(会要/)
建隆三年十一月甲子先是案令文州县官抚育有万
户口增益者各率见户每十分加一分刺史县令各进
考一等其州户不满五千县户不满五百各准五千五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9b 页 WYG0937-0200d.png
百户法以为分若抚养乖方户口减耗各准增户法亦
减一分降考一等主司因循例不进考惟按视阙失不
以轻重便书下考至是有司上言自今请以减损户口
一分科纳系欠一分已上并降考一等如以公事旷遗
有制殿罚者亦降一等又言京官月限多少不等有以
三十六月为满者有以三十月者有以二十月住支料
钱者有司逐年书校考第并无准绳自今请应有曹局
料钱京官并以三十月为满内有合校考第者以此为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10a 页 WYG0937-0201a.png
限其料钱一依旧例月数支给并从之(长编/) 乾德元
年诏御史台吏部南曹刑部大理寺官自少卿郎中员
外郎知杂御史以下丞簿司直评事等并以三年为满
如常在本司决事者至月限日便与官其尚书侍郎御
史中丞大理卿别议恩典如官不恪事废即不得例迁
仍量罪置罚(会要/) 乾德四年诏曰惟彼铨衡止凭资
历虑有英俊沉于下僚自今常调赴集选人委吏部取
南曹取历任中多课绩而无阙失者具名送中书门下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10b 页 WYG0937-0201b.png
引验量才甄叙(宝训/) 乾德四年诏三司判官皆妙选
时守而事务既繁心力有限若非考课升黜则功过难
明自今有改移制置切在从长事或未详须问别司若
三省遍咨犹未能决即访之诸道转运使以尽利害仍
各置历书其课绩至岁终考之三司各置推官一员别
给以印三司使亦时纠其非宜庶几各尽心共济公事
(通略/) 开宝九年十一月庚午诏诸道转运使各察举
部内知州通判监临物务京朝官等以三科第其能否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11a 页 WYG0937-0201c.png
政绩尤异者为上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临事弛
慢所莅无状者为下岁终以闻将大行诛赏焉(长编/)
太宗谓宰相曰朕欲择河北一转运遍阅班簿多不详
操履自今臣僚授任并具履历引对所冀朕渐与群臣
相识亦可观其材质若怀才蕴智之士自可因此敷扬
或尝负瑕缺朕前一一读之想其聉如挞市宋琪曰陛
下乐育多士将面命而识之使士大夫有所效又令当
职之官获免谤议(宝典/)太宗诏置内殿崇班在供奉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11b 页 WYG0937-0201d.png
上左右侍禁在殿直之上以供奉殿直有四十年不迁
者故特置崇班侍禁之直以次授之是国初之制不以
岁月计久近为叙迁之法也至三年赵韩王复相畏嫌
避事请置考课以分中书之权于是以京朝官考课归
审官院以幕职州县官考课归流内铨以二铨使臣考
课归三班院或给印纸历子或功绩可纪清白有守过
犯度数举主姓名尽皆书之俾至阙下赴院磨勘第其
等而升黜之尚有甄别能否之意也 兴国二年正月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12a 页 WYG0937-0202a.png
十日诏曰虞书考绩爰及三年汉官奏课聿分九等应
诸道州府曹椽府及县令簿尉先是吏部南曹给印纸
历子俾州县长吏书其绩用愆过秩满有司详视而差
其殿最斯旧章也执事者其申明之无或蔽欺以紊经
制诸州先于历子外给公据者罢之敢有妄书功劳辄
隐违犯致磨勘彰露或为人陈告本判官录事参军悉
除名长吏重罚曹司决配仍揭榜于录事参军厅事(会/)
(要/) 兴国三年二月判吏部南曹董淳言诸州录事掾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12b 页 WYG0937-0202b.png
县令簿先给南曹历子州吏批书多所漏略今于令式
取其合书如受驿义仓官市牛皮筋角前代帝王陵寝
岳渎河海祠庙及给盐曲商税超越等并书敢漏一事
者殿一选三事者降一资初入令录者只于本资降州
县吏加笞责焉令式所合书者虽所部无有亦著其无
以相参验望颁行诸州从之(同上/) 兴国六年二月诏
曰朝廷伸惩劝之道立经久之规应群臣掌事于外州
悉给以御前印纸所贵善恶无隐殿最必书俾因满秩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13a 页 WYG0937-0202c.png
之时用因考绩之典近闻官吏颇紊纲条朋党比周秩
相容蔽米盐细碎妄有指言蠹有巨而不章劳虽微而
必录有司据文而校件析以闻志既切于澄清思或由
于侥倖成命不反盖示信以当然出令惟行于垂劝而
安在宜行戒谕用儆因循自今应出使臣僚在任日劳
绩非尤异者不得此书曾有殿犯不得引慝其馀经常
事不在批书之限(会要/) 兴国七年五月诏曰朝廷重
赏罚之柄为惩劝之典盖生民之利病由官吏之能否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13b 页 WYG0937-0202d.png
也所以旌别善恶黜陟幽明每思精审以立制条州县
官所考殿最系南曹而知州通判别给御前印纸以书
功过洎岁时斯久因循失职遂成私徇寖以混淆特举
旧章以明申警自今外任京朝官凡从政之迹并系本
部以实状书于所给印纸不得增京功过阿私罔上其
关津书考之官悉书其名违者置罪(同上/) 二十九日
诏应知州通判知军监知县减官及进士及第幕职州
县官曾给御前印纸者宜令赍往任所批事迹纳差遣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14a 页 WYG0937-0203a.png
司磨勘功过定升降官第及堪何任使京官以下送阁
门引见朝官件析以闻(同上/) 兴国八年四月诏曰国
家并建庶官分掌众务各司攸局咸尽其材不明殿最
之文曷伸惩劝之道应州县幕职官等吏部盖有旧规
自今京朝官釐事于外者秩满归阙曾经责罚及临事
简慢者并与边远州郡课绩高第治行尤异者授以近
地式示劝能著为定制(同上/) 六月三日刑部郎中杨
徽之库部员外郎孔承恭同考校京朝官殿最八月内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14b 页 WYG0937-0203b.png
诏曰朕选用群才升良众职九品之贱一命之微未尝
专委于有司必须召对于便殿亲与之语以观其能倘
敷纳而可观必越次而命赏靡容侥倖庶协澄清自今
应亲临选擢官吏并送中书更审勘履历别听进止(同/)
(上/) 雍熙二年诏右谏议大夫雷德骧同知京朝官考
课今录其履历功过之状引对既得渐识群臣可以择
才委任且使有官政者乐以召对负瑕累者耻于顾问
可以惩劝矣(通略/) 雍熙四年三月十二日诏曰国家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15a 页 WYG0937-0203c.png
分职建官盖期于共理信赏必罚以示于无私用崇激
劝之风冀尽忠勤之节应天下知州通判等共分忧责
各效官成政理之臧否攸归黎庶之惨舒是系所宜明
为责罚以示劝惩先给御前印纸令书课绩而功过未
尽其实黜陟未得其宜自今并条其事迹凡决大狱几
何凡政有不便于时改而更张人获其利者几何及公
事不治曾经殿罚并具书其令状同僚共书不得隐漏
罢官日上中书考校以定殿最(会要/) 淳化二年正月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15b 页 WYG0937-0203d.png
十日左谏议大夫魏庠知制诰柴戍务同知京朝官考
课十九日诏曰国家择干蛊之材领转漕之任生民系
乎舒惨国用倚之盈虚百吏承风在举措而宜谨三年
会计固黜陟以是行苟无课最之文曷伸惩劝之理应
诸道转运使自令釐革庶务平反狱讼及货财盈羡飞
挽办集有利于民等事并令所在州府军监每岁终开
析以闻其尤异之绩者不得申举(同上/) 淳化三年十
月戊寅诏曰三考黜陟有虞之茂典八使按行东汉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16a 页 WYG0937-0204a.png
旧章苟课最之不明于赏劝而何在应诸道知州通判
及釐务京朝官录事判官县令簿尉等内有治行尤异
吏民畏服居官廉恪莅事明敏狱讼无滞仓库盈羡寇
盗剪灭部内清肃者本道转运使各以名闻当召赴阙
亲临问状增秩懋赏以旌其能其有贪猥自私临莅无
取稽留狂狱叛离官次盗贼群起贿赂公行并须修状
来上当行贬斥时上虑中外官吏清浊混淆莫能甄别
壬午命户部侍郎王沔度支副使谢必秘书丞王仲华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16b 页 WYG0937-0204b.png
同知京朝官考课吏部侍郎张宏户部副使高象先膳
部员外郎范正辞同知幕职州县官考课号曰磨勘院
又命左赞善大夫魏庭式与枢密都承旨赵镕李著同
较三班院殿直以上功过 淳化四年以考校京朝官
为审官院幕职州县官为考校官废京朝差遣院令审
官院总之又以幕职州县官考课院归流内铨 淳化
五年临轩亲选京官郭玘等四人为升朝官仍给御前
印纸令书今任课绩满日赍赴御前考校之帝面谕玘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17a 页 WYG0937-0204c.png
等尔为布衣在尘埃时见一朝官还羡否今来未满岁
而卒擢选宜自厉力以荅殊恩 至道知考课王旦引
对吕蒙正之弟蒙亨上曰此人于兄弟之中最优蒙正
在相时何不言旦曰文字政事俱其所长累有朝臣奏
举即授光禄丞
真宗旧制郊祀推恩臣僚多获叙进上即位谏官孙何
耿望上疏请罢之以塞侥倖上曰此真有理况官吏迁
绌于月实有典故自今郊祀行庆止加勋阶爵邑遂定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17b 页 WYG0937-0204d.png
三年考课磨勘进秩之制命有司考其殿最临轩黜陟
之释曰郊祀覃庆改官非旧典也自雍熙以来有之真
宗因谏官上言遂罢其事命有司定三年考课之制引
对黜陟之辨能否令审官院磨勘京朝官功但先经磨
勘以前其履历中虽有甚恶更不举问磨勘后有赃私
罪只增添年限苟应近格亦得改官其有劳绩具而不
论事一出于有司殊无黜陟之实甚非祖宗进贤退不
肖之意 咸平三年上谕宰臣今写录内外京官历任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18a 页 WYG0937-0205a.png
功过编策进内 咸平四年四月初每遇郊祀则百僚
迁官上即考课官孙何耿望以为侥倖请罢去至是之
郊庆止加阶勋爵邑而京朝则命审官院考其殿最引
对上亲阅而迁之磨勘京朝官自此始(通略/) 景德元
年九月五日诏诸路转运使副察所部官吏能否辨为
三等公勤廉干文武可取利益于国惠及于民者为上
干事而无廉誉清白而无治声者为次畏懦而贪慢公
不治赃状未露滥声颇彰者为下并列状以闻(会要/)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18b 页 WYG0937-0205b.png
景德二年以京朝官任中外职受代者位课引对多获
叙进而计司三馆不预兹例于是内出孙沔等四人姓
名特迁其官复令审官院立五年之制三班院以七年
为限 祥符四年以主客郎中李巽为度支郎中两浙
转运副使司勋员外郎王矩为工部郎中京西转运副
使初遣官提点刑狱至是代选命向敏中较其殿最以
尝活冤狱者为第二等馀为第三等 祥符八年及上
玉皇圣号大赦内外文武官满三年者有司即考课以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19a 页 WYG0937-0205c.png
闻于是引对之法废矣 天禧元年诏不限内外职守
但及三岁非犯入已赃者皆磨勘迁陟则其他赃私败
皆得以迁官于是黜陟之法废矣 乾兴元年九月己
巳诏伎术官自今不得如京朝官考课迁陟(圣政/)
仁宗时赵尚宽知忠州以考课第一知唐州有异故下
诏褒焉仍进秩赐金 天圣三年谓辅臣曰先王考绩
之次序虽见于经其详不传于后世朕以诸路举刺之
官初未有法以考其贤比令有司校考绩课以岁满所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19b 页 WYG0937-0205d.png
上功状定其殿最为上中下三等用唐考功四善之法
验其行实升绌之又择可信良吏典治之其以新书布
于天下凡在位者悉力一心务以称朕至诚恻怛之意
 天圣六年诏令前一日具功过进内候欲出引对又
非太宗临轩顾问惩恶劝善之意矣明道间李迪再相
沽誉又减武臣三年遂定为五年磨勘之制而昔时考
课黜陟之意愈失矣 天圣七年敕宜令审官院今后
京朝官并宜依景德四年敕以前转官及三周年者并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20a 页 WYG0937-0206a.png
收接文字依例磨勘如到阙已来未及三周年者依例
差遣仍候转官四年者亦与磨勘其川广转官及三周
年许令在任中发文字赴审官院磨勘仍命御史台晓
示今后京朝官得替仰依程限赴阙如不因事故显有
拖延具官位姓名闻奏 天圣八年审官院参详京朝
官多得替后转官未及三年却别准本州或转运司及
诸州公文差遣常及在路故拖延三周年方始到阙今
后京朝官并须以得替日前以转官及三周年磨勘从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20b 页 WYG0937-0206b.png
(会要/) 庆历二年正月御史中丞贾昌期言近岁举
诸州路提刑多非其人请废故课黜陟之法诏自今提
刑到阙令磨勘院具在任功过分三等闻奏上等除省
府判官或转运使副中等与大藩知州后方升陟差任
下等正知州郡如未替间别有差委不拘此限(会要/)
庆历三年开天章閤责治范仲淹富弼有曰我祖宗朝
文武百官皆无磨勘之例惟政能可旌者擢以不次无
所称者至老不迁故人人自励以求绩效今文资三年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21a 页 WYG0937-0206c.png
一迁武职五年一迁谓之磨勘不限内外不问劳逸贤
不肖并进此岂黜陟幽明之意耶臣请今后两地臣僚
无大功大善更不非时进秩内外官虽通满五年乃得
磨勘(长编/) 诏曰考课之法旧矣祥符之际治致升平
凡下诏条全于宽大考最则有限年之制入官则有循
资之格及此事边因缘多故数披官簿审阅周行思得
应务之才毋亏素养之道非赏劝众志不激励非比别
人情不愤悱具申凡目著于甲令(大诏令/) 嘉祐六年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21b 页 WYG0937-0206d.png
八月诏曰先王考绩之次序虽见于经而其详不见于
后世朕若稽古以修众功而诸路刺举之官未有以考
其贤否比令有司详议厥制条奏来上询谋悉同古人
有言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今朕有念
功乐善之志而又继之以黜陟幽明之法以待天下之
大吏矣然非夫任事之臣躬率以正而考覈其实与士
大夫之宣力于外者皆安于礼义而不以便文徼倖为
奸则朕之志岂能独善于天下而法亦何恃以行哉咨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22a 页 WYG0937-0207a.png
尔在位其各采力一心务祇简书以称朕至诚怛恻之
意其令考校转运使副提点刑狱课绩院以所定条目
施行
英宗治平三年始展为四年磨勘及定少卿监员额亦
以救旧时之弊行至于今入流至多员额猥众既无引
对之法又有减年之令虽任宫祠以至待次无功可考
无声可述但计岁月并与迁秩其与国初之意太戾矣
 治平四年十月诏曰考课之法所以谏群臣而覈名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22b 页 WYG0937-0207b.png
实也今诸路监司与郡守之政既已详别其条具为令
矣至于县令之职与民尤近而未尝立法恐非所以爱
养元元之道宜令天下州军各上所辖县令治状优劣
其条约令考课院议定以闻
神宗熙宁三年四月自上即位循名责实守臣课不及
等则有展年降资而治状优异则褒宠之监司以上则
命御史考校至是以县最为近民未有劝沮约束乃诏
考课院条具于仪定以断狱平是赋入不扰均役屏盗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23a 页 WYG0937-0207c.png
劝课农桑振恤孤穷遵修水利户籍增衍整治簿书为
最而参用德义清谨公平恪勤为善以考令之治行分
上中下三等取其能否尤著者别其优劣岁上其状以
诏赏罚即循权要抑孤寒故不以实者论如遗制之法
(通略/) 考课院言准诏定到知县县令课法在任断狱
平允民无冤滥赋税及时了办不须追扰及差役均平
并无论诉之人及虽有论诉而无不当之理在任能屏
除盗贼里民安居劝课力田使野无旷土又能振恤困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23b 页 WYG0937-0207d.png
穷不致流移虽有流移之人而多方招诱都令复业一
任之中主客户比旧籍稍有增衍在任架閤库簿书务
合整齐经提刑转运点检别无散失及兴修水利疏通
积水以利民田能劝诱人户种植桑枣天下州军委知
州通判每岁取索辖下得替知县令前项三条课绩兼
依唐四善德义清谨公平恪勤采逐人有上项事实即
参详分为上中下三等申本路转运提点刑狱司逐司
类聚齐足同共将一路所供三条课绩四善事实再行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24a 页 WYG0937-0208a.png
审定上中下三等内有事状尤异出于上等之外则定
为优等如政事昏缪出于下等之下者即定为劣等即
不得将合在三等政事定优或劣其奏状并限次年春
季申奏到送考课院看详如所奏报允当即从本院保
明申奏武臣知县为上中下等之人即乞比类上项赏
罚施行诏并从之(长编/) 熙宁三年丙午诏中书考察
内外官司置簿记功过俟岁终及因非次除擢检录比
校进呈择其尤甚者进绌之(同上/)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24b 页 WYG0937-0208b.png
哲宗元祐七年四月三省言诸路考察县令课绩等第
者本条未有限定人数今以一路所管县多寡为则委
本州通判考察课绩以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
恪勤匪懈为四善以狱讼无冤催科不扰税赋别无失
陷宣敕条贯经帐簿书齐整差役均平为治事之最农
桑垦殖野旷土辟水利兴修民赖其用为劝课之最屏
除奸盗人获安处赈恤穷困不致流移为抚养之最仍
通取善最分为三等七事为上二等为中馀为下限次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25a 页 WYG0937-0208c.png
月申监司数聚每半年一次同行审复若有能否尤著
者别为优劣上半年限八月下半年限次年二月具事
状保明以闻知州除太中大夫观察使以上三京留守
安抚使钤辖不考察外其馀并委监司依此考察以上
并令吏部开拆等第申尚书省即知州通判到任未满
一月监司未满两月者并展一月其知县令在任不及
二年罢任者不考察从之(同上/) 绍圣二年七月尚书
省言今增损诸转运提刑提举官合上簿七事一举官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25b 页 WYG0937-0208d.png
二劝农桑三招流亡四兴利除害五按察吏部赋罪六
部内置狱及平反狱讼七讥察贼盗并开具互申都司
都司限两月开具申尚书省诸考课事核赏罚而隐瞒
不申者徒二年逐曹失报者责其吏从之(会要/)
高宗绍兴间因尚书席益之奏而用乾德诏书凡常调
中才行可取或课绩优著者长贰具以名闻 绍兴三
年八月臣僚上言守令有四善四最考课之法虽具载
条格欲望明诏监司守臣遵行考课良法责以试实治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26a 页 WYG0937-0209a.png
状上闻如得优异之人乞加奖擢以为循吏之劝诏令
吏部申明行下(同上/) 绍兴三年二月权吏部尚书席
益言太祖乾德四年诏曰自今常调赴集注选人吏部
南曹取历中多课绩而无阙失者观其人才诣以吏术
可副升擢者具名送中书门下省验以闻当与量加甄
奖欲望不用乾德诏书凡常调中才行可取或课绩优
著者长贰具以名闻从之(同上/) 绍兴六年四月殿中
侍御史周秘言国家以十五事考校监司以四善四最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26b 页 WYG0937-0209b.png
考校守令保奏有限违限不实者有罪而五六年间惟
成都潼川路一尝奏到其馀诸路课绩并不申奏法令
废弛能否无辨欲望特命有司检具考课条令申严行
下责诸路监司州县自今各依限保明其累年辄不申
奏者亦乞取问因依仍乞自今从朝廷制度取殿最各
一二人量行赏罚诏令吏部申严行下诸路常切遵守
如违仰御史台纠劾以闻馀依奏 绍兴二十八年十
二月右正言凌哲言祖宗时监司考课之法尤所注意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27a 页 WYG0937-0209c.png
至给御前印纸批书事件俟其满岁用以磨勘至于保
奏互举各有期限违者论罪如律比年以来文存实亡
漫不加省善否混淆莫之旌别欲望申命有司捡坐见
行考课条法严饬诸路监司恪意遵守以时互举闻乎
朝廷且使稍久其任以究行殿最从之(会要/)
孝宗乾道间臣僚乞自今以责实以为政吏不惟文法
士不惟词艺故考课黜陟之法所以复还前日之旧矣
总论宋朝建隆初始以户口增耗为州县吏岁课之升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27b 页 WYG0937-0209d.png
降兴国初又定三科之法以覈能否其后遂诏郭质胜
中正雷德骧典其事又雍熙间上尝阅班部欲择用人
而患不能遍知群下之才始诏德骧以群臣易过之迹
引与俱对淳化中又分京朝官考课使王沔主之乃取
州县官考课使张宏主之三班考课使魏廷式主之沔
既条奏其法于是御史戴子元郎中张绅皆以负黜焉
然沔之法亦以烦碎无待士君子之体物议非之久之
复废京朝考课而置审官院以钱若水主之废州县官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28a 页 WYG0937-0210a.png
考课归之流内铨以苏易简主之唯三班无所改易其
后天子又尝欲自宰相修制书考之事既而但欲责其
称职遂不行焉然亲书课最之意二十馀幅以赐钱若
水等盖其丁宁之意如此焉(曾南丰/)
 太祖委大臣择士岁满叙迁之典稍不复举文武常
 参官非有劳者未尝进秩至淳化间先正赵普复相
 畏嫌避事请置考课院以分中书之权于是以京县
 官考课归审官院以幕职州县官考课归流内铨以
群书考索 后集卷十五 第 28b 页 WYG0937-0210b.png
 三班使臣归三班院举大臣之道揆付之有司之法
 守虽有才品至庸下而资考既足莫不例迁论者以
 为非便
 
 
 
 
 群书考索后集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