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1a 页 WYG0937-009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后集卷七
宋 章如愚 编
官制门
翰苑类
翰林学士承旨 唐始置翰林学士无承旨至 宪宗
永贞元年始命郑絪为承旨位在诸学士上居东第
一閤大诰令大废置丞相之密画内外之密奏上之
群书考索后集卷七
宋 章如愚 编
官制门
翰苑类
翰林学士承旨 唐始置翰林学士无承旨至 宪宗
永贞元年始命郑絪为承旨位在诸学士上居东第
一閤大诰令大废置丞相之密画内外之密奏上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1b 页 WYG0937-0093d.png
所甚注意者莫不专受专对承旨院记 宋承旨不
常置以院中久次者一人充(续会要/)
翰林学士 唐学士之职本以文学言语备顾问出入
侍从因得参谋议纳谏诤其礼尤宠(职林/) 翰林院
者在银台门内盖艺能伎术召见者之所处也(韦执/)
(谊翰林故事/) 文书诏令则中书舍人掌之(职林/)
自太宗时名儒学士时召草制然犹未有名号乾封
以后始号北门学士 玄宗初置翰林待诏掌四方
常置以院中久次者一人充(续会要/)
翰林学士 唐学士之职本以文学言语备顾问出入
侍从因得参谋议纳谏诤其礼尤宠(职林/) 翰林院
者在银台门内盖艺能伎术召见者之所处也(韦执/)
(谊翰林故事/) 文书诏令则中书舍人掌之(职林/)
自太宗时名儒学士时召草制然犹未有名号乾封
以后始号北门学士 玄宗初置翰林待诏掌四方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2a 页 WYG0937-0094a.png
表疏批荅应和文章(职林/) 继以诏敕制诰悉由中
书多壅滞始选朝官有词艺学识者入居翰林供奉
别旨然亦未定名制诏书敕犹或分在集贤
集贤殿书院学士掌刋缉经籍凡图书遗逸贤才
隐滞则承旨以采之谋虑可施于时著述可行于
世者考其学术以闻凡承旨撰述文章校理经籍
(唐志/)
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始以翰林供奉改称学士别建
书多壅滞始选朝官有词艺学识者入居翰林供奉
别旨然亦未定名制诏书敕犹或分在集贤
集贤殿书院学士掌刋缉经籍凡图书遗逸贤才
隐滞则承旨以采之谋虑可施于时著述可行于
世者考其学术以闻凡承旨撰述文章校理经籍
(唐志/)
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始以翰林供奉改称学士别建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2b 页 WYG0937-0094b.png
学士院于翰林院之南俾专内命其后又置东翰林
院于金銮殿之西随上所在(韦执谊翰林志/) 选用
益重而礼遇益亲至号为内相又以为天子私人凡
学士无定员下自校书郎上及诸曹尚书皆为之入
院一岁则迁知制诰未知制诰者不作文书
晋天福五年诏翰林学士院公事宜并归中书舍人
自是舍人昼直者当中书制夜直者当内制至少帝
开运元年复诏翰林学士与中书舍人分为两制各
院于金銮殿之西随上所在(韦执谊翰林志/) 选用
益重而礼遇益亲至号为内相又以为天子私人凡
学士无定员下自校书郎上及诸曹尚书皆为之入
院一岁则迁知制诰未知制诰者不作文书
晋天福五年诏翰林学士院公事宜并归中书舍人
自是舍人昼直者当中书制夜直者当内制至少帝
开运元年复诏翰林学士与中书舍人分为两制各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3a 页 WYG0937-0094c.png
置六员(五代职官志/)
宋翰林学士掌内制凡制诰赦𠡠国书及宫禁所用
之文词凡后妃亲王公主宰相节度使除拜则学士
草词授待诏书讫以进赦降德音则先进草大诏命
及外国书则具本禀奏传书亦如之(续会要/) 太宗
淳化二年以翰林学士贾黄中苏易简同管勾差遣
院而学士领外司自此始(会要/) 自是学士兼领他
司止焉职名同元丰官制行始专典内制故必带知
宋翰林学士掌内制凡制诰赦𠡠国书及宫禁所用
之文词凡后妃亲王公主宰相节度使除拜则学士
草词授待诏书讫以进赦降德音则先进草大诏命
及外国书则具本禀奏传书亦如之(续会要/) 太宗
淳化二年以翰林学士贾黄中苏易简同管勾差遣
院而学士领外司自此始(会要/) 自是学士兼领他
司止焉职名同元丰官制行始专典内制故必带知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3b 页 WYG0937-0094d.png
制诰(见孝宗会要/) 建炎兵兴降诏之礼多废绍兴
举行故事凡六尚书及翰林端明殿学士与曾任宰
执官不允并降诏从綦崇礼之请也(中兴会要/) 隆
兴改元诏学士及经筵官内宿稍复祖宗故事 乾
道又诏郊祀大礼依旧锁院宣麻 先是绍兴三十
一年诏明堂大礼合加恩官僚权宜更不锁院宣麻
至是始复从周必大之请也
直学士院权直 唐制官序未至而他官权摄者为直
举行故事凡六尚书及翰林端明殿学士与曾任宰
执官不允并降诏从綦崇礼之请也(中兴会要/) 隆
兴改元诏学士及经筵官内宿稍复祖宗故事 乾
道又诏郊祀大礼依旧锁院宣麻 先是绍兴三十
一年诏明堂大礼合加恩官僚权宜更不锁院宣麻
至是始复从周必大之请也
直学士院权直 唐制官序未至而他官权摄者为直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4a 页 WYG0937-0095a.png
官 麈史云许敬宗直记室是也 唐五代有翰林
学士院而无权直 宋初开宝二年以中书舍人李
昉知制诰卢多逊并直学士院而直院之名始此
尘史云但以资浅者为之其实正官也 六年以知
制诰张澹权直翰林院 时以多逊使江南使还如
故职而权直之名始此凡他官入院未除学士谓之
直院学士俱阙他官暂行文书谓之权直(会要续会/)
(要云/)孝宗乾道九年以崔端诗为翰林权直淳熙中
学士院而无权直 宋初开宝二年以中书舍人李
昉知制诰卢多逊并直学士院而直院之名始此
尘史云但以资浅者为之其实正官也 六年以知
制诰张澹权直翰林院 时以多逊使江南使还如
故职而权直之名始此凡他官入院未除学士谓之
直院学士俱阙他官暂行文书谓之权直(会要续会/)
(要云/)孝宗乾道九年以崔端诗为翰林权直淳熙中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4b 页 WYG0937-0095b.png
议者谓翰林非专掌制诰之地乃改为学士院权直
(孝宗会要/)
列曹尚书
尚书 唐虞官也书曰龙作纳言诗曰仲山甫王之喉
舌士之权贵不过尚书 又曰唐虞曰纳言其在周
官为内史机事所总号令攸发(汉官解说/) 尚上也
言最在上总领之也辨云尚犹奉也百官言事当省
案平处奏之故曰尚书尚食尚方亦然(韦昭辨释名/)
(孝宗会要/)
列曹尚书
尚书 唐虞官也书曰龙作纳言诗曰仲山甫王之喉
舌士之权贵不过尚书 又曰唐虞曰纳言其在周
官为内史机事所总号令攸发(汉官解说/) 尚上也
言最在上总领之也辨云尚犹奉也百官言事当省
案平处奏之故曰尚书尚食尚方亦然(韦昭辨释名/)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5a 页 WYG0937-0095c.png
周礼司会中大夫二人司会主天下之大计计官
之长若今之尚书(通典/)
秦时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故谓之尚书(通典/)
尚犹主也汉初有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尚书谓
之六尚战国时已有尚冠尚衣之属矣(宋志/)
汉初因之武昭以后其任稍重(六典/) 武帝游宴后庭
始用宦者主中书以司马迁为之中间遂罢其官以
为中书之职 成帝建始四年罢中书宦者又置尚
之长若今之尚书(通典/)
秦时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故谓之尚书(通典/)
尚犹主也汉初有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尚书谓
之六尚战国时已有尚冠尚衣之属矣(宋志/)
汉初因之武昭以后其任稍重(六典/) 武帝游宴后庭
始用宦者主中书以司马迁为之中间遂罢其官以
为中书之职 成帝建始四年罢中书宦者又置尚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5b 页 WYG0937-0095d.png
书五人一人为仆射而四人分为四曹掌图书秘记
章奏之事各有其任
其一曰常侍曹主丞相御史公卿事 其二曰二千
石曹主刺史郡国事 其三曰民曹主吏民上书事
其四曰主客曹主外国夷狄事 后又置三公曹
主断狱是为五曹(晋百官志/) 尚书旧不分曹至是
始分曹(通典/)
后汉光武亲揽吏职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参决乃下
章奏之事各有其任
其一曰常侍曹主丞相御史公卿事 其二曰二千
石曹主刺史郡国事 其三曰民曹主吏民上书事
其四曰主客曹主外国夷狄事 后又置三公曹
主断狱是为五曹(晋百官志/) 尚书旧不分曹至是
始分曹(通典/)
后汉光武亲揽吏职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参决乃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6a 页 WYG0937-0096a.png
三府(六典/)以三公曹岁尽考课诸州郡事 改常侍
曹为吏部主选举祠祀事 民曹主缮修功作盐池
园苑事 客驾主护驾羌胡朝贺事 二千石曹主
辞讼事 中都官曹主水火盗贼事合为六曹是时
尚书虽有曹名不以为号(晋职官志/)
汉末改吏部为选部(六典/) 灵帝以侍中梁鹄为选部
尚书于此始见曹名
魏改选部为吏部主选部事又有左民客曹五兵度支
曹为吏部主选举祠祀事 民曹主缮修功作盐池
园苑事 客驾主护驾羌胡朝贺事 二千石曹主
辞讼事 中都官曹主水火盗贼事合为六曹是时
尚书虽有曹名不以为号(晋职官志/)
汉末改吏部为选部(六典/) 灵帝以侍中梁鹄为选部
尚书于此始见曹名
魏改选部为吏部主选部事又有左民客曹五兵度支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6b 页 WYG0937-0096b.png
凡五曹
晋置吏部三公客曹驾部屯田度支六曹而无五兵
咸宁二年省驾部尚书四年省一仆射又置驾部尚
书 太康中有吏部殿中及五兵田曹度支左民为
六曹尚书又无驾部三公客曹 惠帝世又有右民
尚书止于六曹不知此时省何曹也 渡江有吏部
祠部五兵左民度支五尚书祠部尚书常与右仆射
通职不常置以右仆射摄之若右仆射缺则以祠部
晋置吏部三公客曹驾部屯田度支六曹而无五兵
咸宁二年省驾部尚书四年省一仆射又置驾部尚
书 太康中有吏部殿中及五兵田曹度支左民为
六曹尚书又无驾部三公客曹 惠帝世又有右民
尚书止于六曹不知此时省何曹也 渡江有吏部
祠部五兵左民度支五尚书祠部尚书常与右仆射
通职不常置以右仆射摄之若右仆射缺则以祠部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7a 页 WYG0937-0096c.png
尚书摄知右事(并晋志/) 康帝起居注诏曰尚书万
事之本朕所责成也而廪秩俭薄甚非治体今虽军
国多费不为元凯惜禄其依令仆给尚书各亲信五
十人廪赐
宋有吏部尚书领吏部刑部三公兵部四曹 度支尚
书领度支金部仓部起部四曹 左民尚书领左民
驾部二曹 都官尚书领都官水部库部功论四曹
五兵尚书领中兵外兵二曹 祠部尚书右曹当
事之本朕所责成也而廪秩俭薄甚非治体今虽军
国多费不为元凯惜禄其依令仆给尚书各亲信五
十人廪赐
宋有吏部尚书领吏部刑部三公兵部四曹 度支尚
书领度支金部仓部起部四曹 左民尚书领左民
驾部二曹 都官尚书领都官水部库部功论四曹
五兵尚书领中兵外兵二曹 祠部尚书右曹当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7b 页 WYG0937-0096d.png
时通职不俱置 起部尚书兴立宫庙权置事毕省
(南宋百官志/)
齐职仪尚书六人品第三秩六百石进贤两梁冠纳言
帻绛朝服佩水苍玉执笏负荷
梁与宋同武帝时尚书省置吏部祠部度支左民都官
五兵等六尚书侯景改梁五兵为七兵尚书 又职
官录曰齐尚书品服悉与令同 亦别有起部尚书
营宗庙宫室权置事毕则省 何胤字子季为左民
(南宋百官志/)
齐职仪尚书六人品第三秩六百石进贤两梁冠纳言
帻绛朝服佩水苍玉执笏负荷
梁与宋同武帝时尚书省置吏部祠部度支左民都官
五兵等六尚书侯景改梁五兵为七兵尚书 又职
官录曰齐尚书品服悉与令同 亦别有起部尚书
营宗庙宫室权置事毕则省 何胤字子季为左民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8a 页 WYG0937-0097a.png
尚书后辞官隐于若耶山云门寺敕给白衣尚书禄
胤固辞 又到洽为御史中丞兄溉为左民尚书
旧中丞小专入尚书下舍治引服亲不应有碍刺史
省详决乃许入溉省亦以其兄弟素笃不能相别
陈置尚书五员
后魏皇始二年三月分尚书三十六曹及诸外署凡置
三百六十曹令大夫主之大夫各有属官其有文簿
当曹一奏欲以省弹驳之烦 十二月复尚书三十
胤固辞 又到洽为御史中丞兄溉为左民尚书
旧中丞小专入尚书下舍治引服亲不应有碍刺史
省详决乃许入溉省亦以其兄弟素笃不能相别
陈置尚书五员
后魏皇始二年三月分尚书三十六曹及诸外署凡置
三百六十曹令大夫主之大夫各有属官其有文簿
当曹一奏欲以省弹驳之烦 十二月复尚书三十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8b 页 WYG0937-0097b.png
六曹曹置代人令史一人译令史一人书令史一人
天赐二年二月复罢二十六曹别置武归修勤二
职武归比郎中修勤比令史分主省务 始光元年
正月置右民尚书 神麚元年置诸曹尚书十馀人
各居别寺 兴安二年置驾部右士尚书(已上并后/)
(魏官志/) 通典载后魏初有殿中掌殿内兵马仓库
乐部掌伎乐及角使伍伯 驾部掌牛马驴骡
南部掌南边州郡 北部掌北边州郡五尚书其后
天赐二年二月复罢二十六曹别置武归修勤二
职武归比郎中修勤比令史分主省务 始光元年
正月置右民尚书 神麚元年置诸曹尚书十馀人
各居别寺 兴安二年置驾部右士尚书(已上并后/)
(魏官志/) 通典载后魏初有殿中掌殿内兵马仓库
乐部掌伎乐及角使伍伯 驾部掌牛马驴骡
南部掌南边州郡 北部掌北边州郡五尚书其后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9a 页 WYG0937-0097c.png
又有吏部(初曰选部/) 兵部都官度支七兵祠部民
曹等尚书 又有金部库部虞曹仪曹右民宰官(元/)
(禔为宰官尚书/)都牧(元稹为都牧尚书/)牧曹右曹太
仓太官祈曹神都仪同曹等尚书自金部以下但有
尚书之名而不详职事
北齐六尚书分统列曹 吏部统吏部考功主爵三曹
殿中统殿中仪曹三公驾部四曹 祠部统祠部
主客虞曹屯田起部五曹 祠部无尚书则右仆射
曹等尚书 又有金部库部虞曹仪曹右民宰官(元/)
(禔为宰官尚书/)都牧(元稹为都牧尚书/)牧曹右曹太
仓太官祈曹神都仪同曹等尚书自金部以下但有
尚书之名而不详职事
北齐六尚书分统列曹 吏部统吏部考功主爵三曹
殿中统殿中仪曹三公驾部四曹 祠部统祠部
主客虞曹屯田起部五曹 祠部无尚书则右仆射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9b 页 WYG0937-0097d.png
摄之 五兵统左中兵右中兵左外兵右外兵都兵
五曹 都官统都官二千石比部水部膳部五曹
度支统度支仓部左户右户金部库部六曹凡二十
八曹 吏部二公郎中各二人馀并一人凡三十郎
也
隋高祖时吏部尚书统吏部侍郎二人主爵侍郎一人
司勋侍郎二人考功侍郎一人 礼部尚书统礼部
祠部侍郎各一人主客膳部侍郎各二人 兵部尚
五曹 都官统都官二千石比部水部膳部五曹
度支统度支仓部左户右户金部库部六曹凡二十
八曹 吏部二公郎中各二人馀并一人凡三十郎
也
隋高祖时吏部尚书统吏部侍郎二人主爵侍郎一人
司勋侍郎二人考功侍郎一人 礼部尚书统礼部
祠部侍郎各一人主客膳部侍郎各二人 兵部尚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10a 页 WYG0937-0098a.png
书统兵部职方侍郎各二人驾部库部侍郎各一人
都官尚书统都官侍郎二人刑部比部侍郎各一
人司门侍郎二人 度支尚书统度支户部侍郎各
二人金部仓部侍郎各一人 工部尚书统工部屯
田侍郎各二人虞部水部侍郎各一人凡三十六侍
郎分司曹务直宿禁省如汉之制
唐尚书与隋同龙朔二年改尚书为太常伯 咸亨元
年依旧历代吏部尚书及侍郎品秩悉高于诸曹
都官尚书统都官侍郎二人刑部比部侍郎各一
人司门侍郎二人 度支尚书统度支户部侍郎各
二人金部仓部侍郎各一人 工部尚书统工部屯
田侍郎各二人虞部水部侍郎各一人凡三十六侍
郎分司曹务直宿禁省如汉之制
唐尚书与隋同龙朔二年改尚书为太常伯 咸亨元
年依旧历代吏部尚书及侍郎品秩悉高于诸曹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10b 页 WYG0937-0098b.png
宋朝太祖太宗监藩镇之弊乃以尚书郎曹卿寺官出
领外寄三岁一易坐镇外重分裂之势尚书侍郎郎
中员外郎与九寺五监皆为空官特以寓禄秩序品
位而已而凡省台寺监皆往往以他官兼领故自
真宗仁宗以来议者多以正名为请咸平中杨亿首
言文昌会府有名无实宜复其旧既而言者相继乞
复二十四司之制 至和中吴育亦言尚书省天下
之大有司而废为闲所当渐复之然朝论异同未遑
领外寄三岁一易坐镇外重分裂之势尚书侍郎郎
中员外郎与九寺五监皆为空官特以寓禄秩序品
位而已而凡省台寺监皆往往以他官兼领故自
真宗仁宗以来议者多以正名为请咸平中杨亿首
言文昌会府有名无实宜复其旧既而言者相继乞
复二十四司之制 至和中吴育亦言尚书省天下
之大有司而废为闲所当渐复之然朝论异同未遑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11a 页 WYG0937-0098c.png
釐正
神宗即位慨然欲更其制 熙宁末始命馆阁校唐
六典 元丰三年以摹本赐群臣乃置局中书命翰
林学士张璪等详定八月下诏肇新官制凡省台寺
监领空名者一切罢去而易之以阶五年详定所上
寄禄格而省台寺监之官各还所职矣神宗常论苏
绰建复官制上自朝廷下至州县悉分为六曹体统
如一今先自京师候推行有序即监司州县皆可施
神宗即位慨然欲更其制 熙宁末始命馆阁校唐
六典 元丰三年以摹本赐群臣乃置局中书命翰
林学士张璪等详定八月下诏肇新官制凡省台寺
监领空名者一切罢去而易之以阶五年详定所上
寄禄格而省台寺监之官各还所职矣神宗常论苏
绰建复官制上自朝廷下至州县悉分为六曹体统
如一今先自京师候推行有序即监司州县皆可施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11b 页 WYG0937-0098d.png
行矣 六曹尚书侍郎为常式
哲宗元祐初置权尚书俸赐依守侍郎班序在试尚
书之下(四朝志/) 正三品崇宁罢
高宗绍兴八年复置权尚书十年诏食邑格内将权
尚书在右右散骑常侍下(中兴会要/)
侍郎
隋炀帝二年尚书六曹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民部工部
各置侍郎一人以贰尚书之职并正第四品(六典注/)
哲宗元祐初置权尚书俸赐依守侍郎班序在试尚
书之下(四朝志/) 正三品崇宁罢
高宗绍兴八年复置权尚书十年诏食邑格内将权
尚书在右右散骑常侍下(中兴会要/)
侍郎
隋炀帝二年尚书六曹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民部工部
各置侍郎一人以贰尚书之职并正第四品(六典注/)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12a 页 WYG0937-0099a.png
今之侍郎其置自此始也夫侍郎之名旧矣
汉凡诸郎掌更直执戟宿卫诸殿门以侍卫之故通谓
之侍郎故武帝时东方朔为郎当时谓之官不过侍
郎位不过执戟是也尚书亦有侍郎(通典/) 尚书郎
初入台称郎中换岁称侍郎(汉官/)
梁尚书郎初入台称郎中功高者转为侍郎是也(五代/)
(史志/) 案前代郎中侍郎两署侍郎即今郎中之任
郎中即今员外之任也(初学记/)
汉凡诸郎掌更直执戟宿卫诸殿门以侍卫之故通谓
之侍郎故武帝时东方朔为郎当时谓之官不过侍
郎位不过执戟是也尚书亦有侍郎(通典/) 尚书郎
初入台称郎中换岁称侍郎(汉官/)
梁尚书郎初入台称郎中功高者转为侍郎是也(五代/)
(史志/) 案前代郎中侍郎两署侍郎即今郎中之任
郎中即今员外之任也(初学记/)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12b 页 WYG0937-0099b.png
隋帝讳忠不置郎中(初学记/) 尚书二十四司诸郎中
谓之侍郎通若今之郎官非六部侍郎之任也(通典/)
自炀帝置六曹侍郎于是改诸司侍郎但曰郎又
改吏部为选部郎礼部为仪曹郎兵部为兵曹郎刑
部为宪曹郎工部为起曹郎以异六侍郎之名(通典/)
唐武德六年废六司侍郎贞观二年复(通典/) 降为正
四品下惟吏部侍郎为正四品上龙朔二年改为少
常伯 咸亨元年复为侍郎总章元年吏部兵部各
谓之侍郎通若今之郎官非六部侍郎之任也(通典/)
自炀帝置六曹侍郎于是改诸司侍郎但曰郎又
改吏部为选部郎礼部为仪曹郎兵部为兵曹郎刑
部为宪曹郎工部为起曹郎以异六侍郎之名(通典/)
唐武德六年废六司侍郎贞观二年复(通典/) 降为正
四品下惟吏部侍郎为正四品上龙朔二年改为少
常伯 咸亨元年复为侍郎总章元年吏部兵部各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13a 页 WYG0937-0099c.png
增侍郎六员(六典注/)
宋初以为阶官至 元丰官制行始有职掌 元祐二
年初置权侍郎从四品如未历给事中中书舍人及待
制以上者并带权字禄赐比谏议大夫(四朝志/) 崇
宁改元遵元丰旧罢权侍郎 建炎四年复置兵部
(题名记/)
郎中
西汉置尚书郎四人分掌尚书事(通典/) 一人主丐奴
宋初以为阶官至 元丰官制行始有职掌 元祐二
年初置权侍郎从四品如未历给事中中书舍人及待
制以上者并带权字禄赐比谏议大夫(四朝志/) 崇
宁改元遵元丰旧罢权侍郎 建炎四年复置兵部
(题名记/)
郎中
西汉置尚书郎四人分掌尚书事(通典/) 一人主丐奴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13b 页 WYG0937-0099d.png
单于营部一人主羌夷吏民一人主户口垦田一人
主财帛委输
光武分尚书为六曹每一人尚书则领六郎凡三十
六郎焉(初学记/)
秦置郎中令其属官有三署 五官中郎将左中郎
将右中郎将凡三署 署中有郎中侍郎无员多至
千人分𨽻三署主执戟侍宫殿出则充车骑 东汉
因之汉官云尚书郎初从三署郎选诣尚书台试每
主财帛委输
光武分尚书为六曹每一人尚书则领六郎凡三十
六郎焉(初学记/)
秦置郎中令其属官有三署 五官中郎将左中郎
将右中郎将凡三署 署中有郎中侍郎无员多至
千人分𨽻三署主执戟侍宫殿出则充车骑 东汉
因之汉官云尚书郎初从三署郎选诣尚书台试每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14a 页 WYG0937-0100a.png
一郎缺则试五人先试笺奏初入台称尚书郎中满
岁称尚书郎二岁称侍郎故郎中侍郎之名犹因三
署本号也(初学记/)
西汉言郎者多非尚书郎唯田鼢少为诸曹郎是也
文帝时冯唐为郎中署长直不疑盗同舍郎金武帝
时颜驷为郎三世不遇武帝时扬雄为侍郎及诸言
以赀为郎父任为郎皆三署郎至 东汉犹难分有
尚书及曹名冠首者即尚书直言为郎者亦三署魏
岁称尚书郎二岁称侍郎故郎中侍郎之名犹因三
署本号也(初学记/)
西汉言郎者多非尚书郎唯田鼢少为诸曹郎是也
文帝时冯唐为郎中署长直不疑盗同舍郎金武帝
时颜驷为郎三世不遇武帝时扬雄为侍郎及诸言
以赀为郎父任为郎皆三署郎至 东汉犹难分有
尚书及曹名冠首者即尚书直言为郎者亦三署魏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14b 页 WYG0937-0100b.png
二晋以后无三署郎主作文书草(通典/)
魏自黄初改秘书为中书置通事郎掌诏书而尚书郎
有二十三人有殿中吏部驾部金部虞曹比部南主
客祠部度支库部农部水部仪曹三公仓部民曹二
千石中兵外兵都兵别兵考功定课非复汉时职任(通/)
(典/) 自汉以来尚书诸曹郎中侍郎或两置汉代两
置其职则同 魏 晋 宋 齐唯置郎中 梁
陈两置
魏自黄初改秘书为中书置通事郎掌诏书而尚书郎
有二十三人有殿中吏部驾部金部虞曹比部南主
客祠部度支库部农部水部仪曹三公仓部民曹二
千石中兵外兵都兵别兵考功定课非复汉时职任(通/)
(典/) 自汉以来尚书诸曹郎中侍郎或两置汉代两
置其职则同 魏 晋 宋 齐唯置郎中 梁
陈两置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15a 页 WYG0937-0100c.png
后魏 北齐唯置郎中 隋开皇中置侍郎隋讳忠不
置郎中炀帝改曰郎
唐改郎为郎中(六典/) 龙朔二年改为大夫咸亨
光宅神龙并随曹改复(六典/)
宋初元丰官制行郎官理都守以上资任者为郎中(四/)
(朝志/)
员外郎
隋开皇三年尚书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通典/)
置郎中炀帝改曰郎
唐改郎为郎中(六典/) 龙朔二年改为大夫咸亨
光宅神龙并随曹改复(六典/)
宋初元丰官制行郎官理都守以上资任者为郎中(四/)
(朝志/)
员外郎
隋开皇三年尚书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通典/)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15b 页 WYG0937-0100d.png
品从第六谓曹郎本员之外复置郎也(六典/) 掌司
其曹之版籍侍郎缺则釐其曹事此今尚书员外郎
所由始也(通典/) 又注曰历代尚书郎各以曹名为
称首或谓之侍郎皆无员外之号前代史传及职官
要录或有言员外郎者盖谓员外散骑侍郎耳非尚
书之职也又六典注云宋百官阶次有员外郎美迁
为尚书郎 炀帝三年废二十四司员外郎每司减
一郎置承务郎一人同开皇员外郎之职
其曹之版籍侍郎缺则釐其曹事此今尚书员外郎
所由始也(通典/) 又注曰历代尚书郎各以曹名为
称首或谓之侍郎皆无员外之号前代史传及职官
要录或有言员外郎者盖谓员外散骑侍郎耳非尚
书之职也又六典注云宋百官阶次有员外郎美迁
为尚书郎 炀帝三年废二十四司员外郎每司减
一郎置承务郎一人同开皇员外郎之职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16a 页 WYG0937-0101a.png
尚书诸曹各置员外郎吏部置二人 龙朔 咸亨
光宅并随曹改复(六典注/)
宋元丰官制六曹郎官理郡守以上资任者郎中通判
以下资序者为员外郎虽理知州资序未曾实历知
州及监司开封府推判官者止除员外郎(四朝志/)
吏部尚书
周礼天官大宰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 汉成
帝置列曹尚书四人其一曰常侍曹光武改常侍曹
光宅并随曹改复(六典注/)
宋元丰官制六曹郎官理郡守以上资任者郎中通判
以下资序者为员外郎虽理知州资序未曾实历知
州及监司开封府推判官者止除员外郎(四朝志/)
吏部尚书
周礼天官大宰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 汉成
帝置列曹尚书四人其一曰常侍曹光武改常侍曹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16b 页 WYG0937-0101b.png
为吏部曹主选举灵帝改吏部为选部以梁鹄为尚
书 魏改选部为吏部主选部事职右于诸曹尚书
晋吏部尚书一人诸尚书品俸以上皆与令仆同
宋置二吏部尚书废五兵尚书寻复旧名 齐
梁 陈 后魏 北齐皆曰吏部尚书 后周依周
官书大冢宰卿一人七命 隋复曰吏部尚书(六典/)
(注/) 自汉及魏授此职者咸云吏部尚书若授诸曹
尚书直云尚书(初学记/) 汉魏晋世若授吏部者即
书 魏改选部为吏部主选部事职右于诸曹尚书
晋吏部尚书一人诸尚书品俸以上皆与令仆同
宋置二吏部尚书废五兵尚书寻复旧名 齐
梁 陈 后魏 北齐皆曰吏部尚书 后周依周
官书大冢宰卿一人七命 隋复曰吏部尚书(六典/)
(注/) 自汉及魏授此职者咸云吏部尚书若授诸曹
尚书直云尚书(初学记/) 汉魏晋世若授吏部者即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17a 页 WYG0937-0101c.png
云以某为吏部尚书若授他曹云某为尚书至晋宋
齐已后始云某授工部刑部五兵度支等尚书耳
然此官历代班序常尊不与诸曹同也(六典/) 自魏
至梁并第三品梁定十八班班多为贵吏部尚书班
十四诸曹尚书班十三
唐因隋制吏部尚书掌文官选举又武德五年改选部
龙朔二年改司列太常伯咸亨初复旧 光宅元
年改为天官尚书 神龙元年复旧 天宝十一载
齐已后始云某授工部刑部五兵度支等尚书耳
然此官历代班序常尊不与诸曹同也(六典/) 自魏
至梁并第三品梁定十八班班多为贵吏部尚书班
十四诸曹尚书班十三
唐因隋制吏部尚书掌文官选举又武德五年改选部
龙朔二年改司列太常伯咸亨初复旧 光宅元
年改为天官尚书 神龙元年复旧 天宝十一载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17b 页 WYG0937-0101d.png
改为文部 至德初复旧总判吏部司封司勋考功
四曹事(六典通典/)
宋虽沿唐制设吏部然名存实废典选之职自分为四
文选二一曰审官东院
太平兴国六年命郭贽考京朝官课淳化三年置
磨勘京朝官院又以兴国中所置差遣院并入号
磨勘差遣院亦名考课院淳化四年实录书以考
课京朝官院为审官院而春明录云大宋始置磨
四曹事(六典通典/)
宋虽沿唐制设吏部然名存实废典选之职自分为四
文选二一曰审官东院
太平兴国六年命郭贽考京朝官课淳化三年置
磨勘京朝官院又以兴国中所置差遣院并入号
磨勘差遣院亦名考课院淳化四年实录书以考
课京朝官院为审官院而春明录云大宋始置磨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18a 页 WYG0937-0102a.png
勘差遣院后改为审官苏绅言太宗始用赵普议
置考课以分中书之权今审官流内铨即古之吏
部也此书天禧中上涑水记闻云太宗患中书权
太重向敏中时为谏官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
刑房置审刑院熙宁间别建审官西院以主武选
于是改审官院为审官东院焉
一曰流内铨
实录淳化四年以幕职州县考课院归流内铨命
置考课以分中书之权今审官流内铨即古之吏
部也此书天禧中上涑水记闻云太宗患中书权
太重向敏中时为谏官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
刑房置审刑院熙宁间别建审官西院以主武选
于是改审官院为审官东院焉
一曰流内铨
实录淳化四年以幕职州县考课院归流内铨命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18b 页 WYG0937-0102b.png
翰林学士苏易简领其事自后命近臣主之
武选二一曰审官西院
涑水记闻云王介甫与韩子华合谋欲沮文潞公
且夺其权一日发中旨置审官西院枢密初不知
也韩绛传云旧制升朝武臣皆选枢密院注授牙
洛吏因为发绛请置审官西院如文臣格实录熙
宁三年诏西枢本兵任为重矣而狃于旧制自武
职升朝以上必兼择而授之是公府而亲有司之
武选二一曰审官西院
涑水记闻云王介甫与韩子华合谋欲沮文潞公
且夺其权一日发中旨置审官西院枢密初不知
也韩绛传云旧制升朝武臣皆选枢密院注授牙
洛吏因为发绛请置审官西院如文臣格实录熙
宁三年诏西枢本兵任为重矣而狃于旧制自武
职升朝以上必兼择而授之是公府而亲有司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19a 页 WYG0937-0102c.png
为非遇股肱之意宜以审官院为审官东院别置
审官西院专领升朝武臣磨勘差遣命天章阁待
制齐恢为知院
曰三班院
实录淳化三年诏置三班院以崇仪副使蔚进掌
之先是供奉官等悉𨽻宣徽院至是别置三班院
以考殿最自后多命近臣主之
元丰定制以审官东院为尚书左选流内铨为侍郎
审官西院专领升朝武臣磨勘差遣命天章阁待
制齐恢为知院
曰三班院
实录淳化三年诏置三班院以崇仪副使蔚进掌
之先是供奉官等悉𨽻宣徽院至是别置三班院
以考殿最自后多命近臣主之
元丰定制以审官东院为尚书左选流内铨为侍郎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19b 页 WYG0937-0102d.png
左选审官西院为尚书右选三班院为侍郎右选
道乡集苏丞相行状唐制文选掌于吏部武选则
兵部主之神宗谓自三代至汉未尝有文武之别
议者不知所处苏颂言唐制吏部有三铨之法分
品秩而掌选事今欲文武一归吏部则莫若分左
右曹以掌两选又以品秩课格分治之无所不可
上从之于是吏部有四选之法书左右选凡十五
案 左选掌缺案知阙案六品案七品案八品案
道乡集苏丞相行状唐制文选掌于吏部武选则
兵部主之神宗谓自三代至汉未尝有文武之别
议者不知所处苏颂言唐制吏部有三铨之法分
品秩而掌选事今欲文武一归吏部则莫若分左
右曹以掌两选又以品秩课格分治之无所不可
上从之于是吏部有四选之法书左右选凡十五
案 左选掌缺案知阙案六品案七品案八品案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20a 页 WYG0937-0103a.png
九品知杂上案下案甲库案 右选注拟案大使
臣案小使臣案中库案掌注案知杂案告身案
侍郎左右选凡十五案
左选注拟知阙案补阙案参军上案下案主簿上案
下案县尉上案下案入官案甲库案格式案过院案
右选注拟上下案供奉官案殿直案甲库案掌法
案知杂案而四选密矣(职略/)
宋初张昭为尚书独掌京官七品以下选及昭致仕以
臣案小使臣案中库案掌注案知杂案告身案
侍郎左右选凡十五案
左选注拟知阙案补阙案参军上案下案主簿上案
下案县尉上案下案入官案甲库案格式案过院案
右选注拟上下案供奉官案殿直案甲库案掌法
案知杂案而四选密矣(职略/)
宋初张昭为尚书独掌京官七品以下选及昭致仕以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20b 页 WYG0937-0103b.png
他官领之(四朝志/) 元丰官制行以审官东西院归
尚书左右选(四朝志/) 初除李清臣焉(职略/) 建炎
诏六曹惟吏部备官馀长贰互置(题名/)
吏部侍郎
隋炀帝三年始置以贰尚书之职六品以下铨补多归
之(六典通典/)
唐武德初因隋旧置吏部尚书掌六品七品选侍郎铨
掌八品九品选(会要/)至七年省吏部侍郎 贞观二
尚书左右选(四朝志/) 初除李清臣焉(职略/) 建炎
诏六曹惟吏部备官馀长贰互置(题名/)
吏部侍郎
隋炀帝三年始置以贰尚书之职六品以下铨补多归
之(六典通典/)
唐武德初因隋旧置吏部尚书掌六品七品选侍郎铨
掌八品九品选(会要/)至七年省吏部侍郎 贞观二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21a 页 WYG0937-0103c.png
年复置 龙朔二年改为司列少常伯 咸亨元年
改为吏部侍郎 光宅元年改为天官侍郎 神龙
元年复为吏部侍郎 天宝十一载改为文部侍郎
至德二载复为吏部侍郎本一员 总章二年加
一员以裴行俭为之本员为中铨新加员为东铨
通典云唐列三铨尚书掌其一侍郎分其二尚书所
掌谓之尚书铨侍郎所掌其一为中铨其一为东铨
隋置侍郎正第四品 唐诸曹侍郎降为第四品下
改为吏部侍郎 光宅元年改为天官侍郎 神龙
元年复为吏部侍郎 天宝十一载改为文部侍郎
至德二载复为吏部侍郎本一员 总章二年加
一员以裴行俭为之本员为中铨新加员为东铨
通典云唐列三铨尚书掌其一侍郎分其二尚书所
掌谓之尚书铨侍郎所掌其一为中铨其一为东铨
隋置侍郎正第四品 唐诸曹侍郎降为第四品下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21b 页 WYG0937-0103d.png
惟吏部侍郎为正四品上(会要六典/)
宋选人属流内铨小使臣属三班院 元丰官制行以
流内铨归吏部侍郎左选 元丰元年御史舒亶言
天下选人名在吏部者且万人索其家牒以式注籍
时将改官制先诏流内铨称尚书吏部官制行归吏
部侍郎左选 以三班院归吏部侍郎右选 三班
旧例置局禁中嘉祐八年出之熙宁三年罢主簿二
元丰初又诏与审官东院流内铨各省主簿一官制
宋选人属流内铨小使臣属三班院 元丰官制行以
流内铨归吏部侍郎左选 元丰元年御史舒亶言
天下选人名在吏部者且万人索其家牒以式注籍
时将改官制先诏流内铨称尚书吏部官制行归吏
部侍郎左选 以三班院归吏部侍郎右选 三班
旧例置局禁中嘉祐八年出之熙宁三年罢主簿二
元丰初又诏与审官东院流内铨各省主簿一官制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22a 页 WYG0937-0104a.png
行归吏部侍郎右选 左选掌文臣注拟迁叙之事
右选掌武臣亦如之初置二员苏颂左选李承之
右选故事馀曹尚书侍郎通治曹事则同班惟吏部
分领四选(四朝志/) 自初任至幕职州县官侍郎左
选掌之 自副尉以上至从义郎侍郎右选掌之
吏部郎中
周官太宰属官有下大夫盖吏部郎中之任也 后汉
置吏部郎中职在选举 魏 晋用人妙于时选其
右选掌武臣亦如之初置二员苏颂左选李承之
右选故事馀曹尚书侍郎通治曹事则同班惟吏部
分领四选(四朝志/) 自初任至幕职州县官侍郎左
选掌之 自副尉以上至从义郎侍郎右选掌之
吏部郎中
周官太宰属官有下大夫盖吏部郎中之任也 后汉
置吏部郎中职在选举 魏 晋用人妙于时选其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22b 页 WYG0937-0104b.png
诸曹郎功高者迁吏部郎其吏部郎历代品秩皆高
于诸曹郎 魏 晋 宋 齐吏部郎品第五诸曹
郎第六 梁吏部郎班第十一诸曹郎班第十 陈
因梁隋炀帝改吏部为选部 唐为吏部郎中有二
人 龙朔二年改为司列大夫咸亨光宅神龙并随
曹改复(六典/) 一人掌考天下文吏之班秩品命一
人掌小选凡未入仕而吏京师者复分于九品通谓
之行署其应选之人以其未入九流故谓之流外铨
于诸曹郎 魏 晋 宋 齐吏部郎品第五诸曹
郎第六 梁吏部郎班第十一诸曹郎班第十 陈
因梁隋炀帝改吏部为选部 唐为吏部郎中有二
人 龙朔二年改为司列大夫咸亨光宅神龙并随
曹改复(六典/) 一人掌考天下文吏之班秩品命一
人掌小选凡未入仕而吏京师者复分于九品通谓
之行署其应选之人以其未入九流故谓之流外铨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23a 页 WYG0937-0104c.png
亦谓之小铨(六典/)
宋元丰官制行置吏部郎中四人尚书选二人侍郎选
各一人参掌选事而分治之凡序位有品选官有格
分仕有职寓禄有阶皆以事稽考审核其状拟定可
否质成于长贰而后行焉(四朝志/) 建炎二年诏三
选各一员 吕颐浩乞将司马光并省疏召从官议
行也
司封郎中
宋元丰官制行置吏部郎中四人尚书选二人侍郎选
各一人参掌选事而分治之凡序位有品选官有格
分仕有职寓禄有阶皆以事稽考审核其状拟定可
否质成于长贰而后行焉(四朝志/) 建炎二年诏三
选各一员 吕颐浩乞将司马光并省疏召从官议
行也
司封郎中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23b 页 WYG0937-0104d.png
旧主爵郎(职员令/) 北齐置主封郎中一人 隋曰
主爵郎 唐曰主爵郎中 龙朔二年改为司封大
夫 咸亨元年复故 光宅元年改为司封郎中
神龙元年复故 开元二十四年复为司封掌邦之
封爵凡有九等(六典/)
宋司封判司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凡封爵之制一
出于中书本司但掌定谥先期戒本部赴集而已
元丰官制行郎中员外郎始实行本司事初除王祖
主爵郎 唐曰主爵郎中 龙朔二年改为司封大
夫 咸亨元年复故 光宅元年改为司封郎中
神龙元年复故 开元二十四年复为司封掌邦之
封爵凡有九等(六典/)
宋司封判司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凡封爵之制一
出于中书本司但掌定谥先期戒本部赴集而已
元丰官制行郎中员外郎始实行本司事初除王祖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24a 页 WYG0937-0105a.png
道为司封郎中参掌官封叙赠之事凡宗室赐名授
官亲王内外命妇以下封爵诸亲保任其宗属升朝
官褒赠其妻皆𨽻焉列爵有九 自王至男 八国
有三大中小国 内外命妇之品五自贵妃至贵人
外命妇之号九自大长公主至县君叙赠之制三三
代二代一代 皆辨其位序以进之加食邑实封则
视其高下之品以为户数多寡之节凡事之可否与
司勋通决于尚书
官亲王内外命妇以下封爵诸亲保任其宗属升朝
官褒赠其妻皆𨽻焉列爵有九 自王至男 八国
有三大中小国 内外命妇之品五自贵妃至贵人
外命妇之号九自大长公主至县君叙赠之制三三
代二代一代 皆辨其位序以进之加食邑实封则
视其高下之品以为户数多寡之节凡事之可否与
司勋通决于尚书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24b 页 WYG0937-0105b.png
司勋郎中
周官有司勋上士二人凡有功者司勋诏之 后周夏
官有司勋上士一人掌功勋之赏 隋文帝立司勋
侍郎二人炀帝改为司勋郎 唐武德初为司勋郎
中 龙朔元年改为司勋大夫 咸亨二年复故掌
邦国官人之勋级凡勋十有二等十二转 自上柱
国至武骑尉凡十二凡有功效之人合授勋官者皆
委之覆定然后奏拟(六典/)
周官有司勋上士二人凡有功者司勋诏之 后周夏
官有司勋上士一人掌功勋之赏 隋文帝立司勋
侍郎二人炀帝改为司勋郎 唐武德初为司勋郎
中 龙朔元年改为司勋大夫 咸亨二年复故掌
邦国官人之勋级凡勋十有二等十二转 自上柱
国至武骑尉凡十二凡有功效之人合授勋官者皆
委之覆定然后奏拟(六典/)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25a 页 WYG0937-0105c.png
宋司勋判司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凡勋官之赐一
出于中书本司无所掌元丰官制行郎中员外郎始
实行本司事初除穆洵为之参掌勋赏之事凡勋十
有二级 自上柱国至武骑尉自从七品推而上之
至正二品三岁一迁必因其除授以加之凡赏有格
皆设于此以逆其至焉若事应赏从其所𨽻之司考
实以报则审核其状以格覆之非格所载则参酌重
轻拟定以上尚书省用前代帝系及勋臣之后则考
出于中书本司无所掌元丰官制行郎中员外郎始
实行本司事初除穆洵为之参掌勋赏之事凡勋十
有二级 自上柱国至武骑尉自从七品推而上之
至正二品三岁一迁必因其除授以加之凡赏有格
皆设于此以逆其至焉若事应赏从其所𨽻之司考
实以报则审核其状以格覆之非格所载则参酌重
轻拟定以上尚书省用前代帝系及勋臣之后则考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25b 页 WYG0937-0105d.png
验而奉行其制命(会要/)
考功郎中
汉元帝时京房作考功课吏之法然其职不在尚书至
光武改尚书三公曹主岁书考课课诸州郡(通典/)
魏尚书郎曹有考功郎中 宋齐并置功论郎中
梁有功论侍郎并考功郎中之任也 北齐有考
功郎中 隋文帝置考功侍郎 炀帝改考功郎
唐武德初复为考功郎中 龙朔二年改为司绩大
考功郎中
汉元帝时京房作考功课吏之法然其职不在尚书至
光武改尚书三公曹主岁书考课课诸州郡(通典/)
魏尚书郎曹有考功郎中 宋齐并置功论郎中
梁有功论侍郎并考功郎中之任也 北齐有考
功郎中 隋文帝置考功侍郎 炀帝改考功郎
唐武德初复为考功郎中 龙朔二年改为司绩大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26a 页 WYG0937-0106a.png
夫 咸亨元年复故(六典/) 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
课(六典/)及功臣家传碑颂诔谥等事(通典/) 考课之
法有四善二十七最其谥议之法古之通典皆审其
事以为不刋(六典/) 武德旧令考功郎中监试贡举
人贞观以来乃以考功员外郎专掌贡举省郎之殊
美者至 开元二十四年移贡举于礼部而考功员
外郎分判事而已(通典/)
宋考功判司事一人以带职朝官或无职事朝官充凡
课(六典/)及功臣家传碑颂诔谥等事(通典/) 考课之
法有四善二十七最其谥议之法古之通典皆审其
事以为不刋(六典/) 武德旧令考功郎中监试贡举
人贞观以来乃以考功员外郎专掌贡举省郎之殊
美者至 开元二十四年移贡举于礼部而考功员
外郎分判事而已(通典/)
宋考功判司事一人以带职朝官或无职事朝官充凡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26b 页 WYG0937-0106b.png
考课之法分𨽻他司或以他司专领本司但掌覆太
常拟谥及幕府州县官流外较考之事 元丰官制
行郎中员外郎始实行本司事(续会要/) 初除蔡峋
蔡京(职略/) 掌文武迁叙磨勘资任考课之政令凡
命官随所𨽻选以其职事具注于历给之于其属州
若司岁书其功过应升迁选授者验历按法而叙进
之有负殿则正其罪罚以七事考监司以四善三最
考守令凡改服色者以年劳计之应谥者覆太常所
常拟谥及幕府州县官流外较考之事 元丰官制
行郎中员外郎始实行本司事(续会要/) 初除蔡峋
蔡京(职略/) 掌文武迁叙磨勘资任考课之政令凡
命官随所𨽻选以其职事具注于历给之于其属州
若司岁书其功过应升迁选授者验历按法而叙进
之有负殿则正其罪罚以七事考监司以四善三最
考守令凡改服色者以年劳计之应谥者覆太常所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27a 页 WYG0937-0106c.png
定行状报尚书省官集议以闻凡立碑碣名额之事
掌之旧置考课院其定殿最皆有考辞元丰悉罢分
案十有七 五品案六品案七品案八品案九品案
职官案参军案令丞案主簿案县尉案使副案供奉
官案资任案校定案法案知杂案 元祐三年诏知
州课法吏郎上其事于尚书省送中书省取旨县令
以下本部专行(四朝志/)
掌之旧置考课院其定殿最皆有考辞元丰悉罢分
案十有七 五品案六品案七品案八品案九品案
职官案参军案令丞案主簿案县尉案使副案供奉
官案资任案校定案法案知杂案 元祐三年诏知
州课法吏郎上其事于尚书省送中书省取旨县令
以下本部专行(四朝志/)
群书考索 后集卷七 第 27b 页 WYG0937-0106d.png
群书考索后集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