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五 第 1a 页 WYG0936-071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卷五十五 宋 章如愚 撰
历数门
历类
古今历名调历(黄帝/)颛帝历虞历夏历殷历周历
鲁历(以上历谓之古历皆以四分起数若同六历/)
(则不数虞历/)太初历(西汉武帝时邓平所作/)三统
历(西汉末刘歆推说此历/)四分历(本古历法东汉/)
群书考索卷五十五 宋 章如愚 撰
历数门
历类
古今历名调历(黄帝/)颛帝历虞历夏历殷历周历
鲁历(以上历谓之古历皆以四分起数若同六历/)
(则不数虞历/)太初历(西汉武帝时邓平所作/)三统
历(西汉末刘歆推说此历/)四分历(本古历法东汉/)
卷五十五 第 1b 页 WYG0936-0715b.png
(以太初疏阔章帝元和间用之/)乾象历(东汉灵帝/)
(时刘洪作/)黄初历(曹魏文帝初韩翊作/)景初历(曹魏/)
(明帝时杨伟作/)泰始历(即景帝初历晋武帝改此名/)
正历(西晋武帝时刘智作/)春秋长历(杜预作/)乾度历
(西晋初年李脩王显用杜预历论作/)通历(东晋穆/)
(帝时王朔之作/)三纪甲子元历(姚秦姜岌作/)七曜
历(宋何承天表言徐广有此历不知作者/)元嘉历
(宋文帝时何承天作/)大明历(宋孝武时祖冲之作/)
(时刘洪作/)黄初历(曹魏文帝初韩翊作/)景初历(曹魏/)
(明帝时杨伟作/)泰始历(即景帝初历晋武帝改此名/)
正历(西晋武帝时刘智作/)春秋长历(杜预作/)乾度历
(西晋初年李脩王显用杜预历论作/)通历(东晋穆/)
(帝时王朔之作/)三纪甲子元历(姚秦姜岌作/)七曜
历(宋何承天表言徐广有此历不知作者/)元嘉历
(宋文帝时何承天作/)大明历(宋孝武时祖冲之作/)
卷五十五 第 2a 页 WYG0936-0715c.png
梁历(武帝大同中命虞𠠎作/)赵𣤆历(凉太史赵𣤆作/)正
光历(北魏孝明宗时崔光合九家历作/)兴和历(东魏孝/)
(静帝命李业兴更修正光历/)天保历(北齐文宣帝初宋/)
(景业作/)甲寅元历(北齐董复郑元伟作/)刘孝孙历(北齐/)
(后主时/)张孟宾历(北齐后主时/)明克让历(北周明帝时/)
天和历(北齐武帝时甄鸾作/)丙寅元历(北周静帝时马/)
(显作/)张宾历(隋文帝开皇初/)张胃元历(隋开皇十七年/)
皇极历(隋刘焯作/)戊寅元历(唐高祖初传仁均作/)麟德
光历(北魏孝明宗时崔光合九家历作/)兴和历(东魏孝/)
(静帝命李业兴更修正光历/)天保历(北齐文宣帝初宋/)
(景业作/)甲寅元历(北齐董复郑元伟作/)刘孝孙历(北齐/)
(后主时/)张孟宾历(北齐后主时/)明克让历(北周明帝时/)
天和历(北齐武帝时甄鸾作/)丙寅元历(北周静帝时马/)
(显作/)张宾历(隋文帝开皇初/)张胃元历(隋开皇十七年/)
皇极历(隋刘焯作/)戊寅元历(唐高祖初传仁均作/)麟德
卷五十五 第 2b 页 WYG0936-0715d.png
甲子元历(唐高祖时李淳风作/)经纬历(唐高宗时瞿昙/)
(罗上/)光宅历(武后命瞿昙罗作/)乙巳元历(中宗时南宫/)
(说作/)开元大衍历(玄宗时僧一行作/)九执历(来自西域/)
至德历(肃宗时韩颖作/)宝应五纪历(代宗诏郭献之作/)
建中正元历(德宗时徐承嗣杨景风作/)元和观象历(宪/)
(宗时徐昴上/)长庆宣明历(穆宗初诏日官作/)景初崇玄
历(昭宗时边冈等作/)符天历(唐建中时曹士荐作/)调元
历(石晋时马重绩作/)明玄历(五代周太祖时王延讷作/)
(罗上/)光宅历(武后命瞿昙罗作/)乙巳元历(中宗时南宫/)
(说作/)开元大衍历(玄宗时僧一行作/)九执历(来自西域/)
至德历(肃宗时韩颖作/)宝应五纪历(代宗诏郭献之作/)
建中正元历(德宗时徐承嗣杨景风作/)元和观象历(宪/)
(宗时徐昴上/)长庆宣明历(穆宗初诏日官作/)景初崇玄
历(昭宗时边冈等作/)符天历(唐建中时曹士荐作/)调元
历(石晋时马重绩作/)明玄历(五代周太祖时王延讷作/)
卷五十五 第 3a 页 WYG0936-0716a.png
万分历(五代时民间有此历/)永昌历(前蜀王建时胡秀/)
(林作/)正象历(亦蜀人作/)齐政历(南唐时陈咸勋作/)显德
钦天历(五代至周世宗时王朴作/)
以上五十七历
立元黄帝调历(辛卯/)颛帝(乙卯/)虞(丙午/)夏(丙寅/)殷(甲寅/)
周(丁巳/)鲁(庚子/)太初(丁丑/)三统(庚戍/)四分(庚申/)乾象(己/)
(丑/)景初(壬辰/)
以上十二历立元各不同必始以甲子
(林作/)正象历(亦蜀人作/)齐政历(南唐时陈咸勋作/)显德
钦天历(五代至周世宗时王朴作/)
以上五十七历
立元黄帝调历(辛卯/)颛帝(乙卯/)虞(丙午/)夏(丙寅/)殷(甲寅/)
周(丁巳/)鲁(庚子/)太初(丁丑/)三统(庚戍/)四分(庚申/)乾象(己/)
(丑/)景初(壬辰/)
以上十二历立元各不同必始以甲子
卷五十五 第 3b 页 WYG0936-0716b.png
正朔之通历(自此历始以甲子为上元/)祖冲之大明历
(自此历始立论以为作历上元必当以甲子/)曹士荐符
天历(此历始不立上元而以近出唐显宗五年庚申起/)
起数古之七历皆以十九岁为一章有七闰积章月二
百三十五
一岁凡三百六十五日四分十之一(是名月分/)
一月凡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
太初历始变古法以八十一为日法以一千五百三十
(自此历始立论以为作历上元必当以甲子/)曹士荐符
天历(此历始不立上元而以近出唐显宗五年庚申起/)
起数古之七历皆以十九岁为一章有七闰积章月二
百三十五
一岁凡三百六十五日四分十之一(是名月分/)
一月凡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
太初历始变古法以八十一为日法以一千五百三十
卷五十五 第 4a 页 WYG0936-0716c.png
九为统法
一岁凡三百六十五日一千五百三十九分日之三
百八十五
一月凡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
其一岁馀则增四分法多六千一百五十六分日之
一故积六千一百五十六年则增多四分之法之一
日
然犹以十九岁为一章
一岁凡三百六十五日一千五百三十九分日之三
百八十五
一月凡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
其一岁馀则增四分法多六千一百五十六分日之
一故积六千一百五十六年则增多四分之法之一
日
然犹以十九岁为一章
卷五十五 第 4b 页 WYG0936-0716d.png
东汉四分历即古历耳 乾象历始减斗分 以五百
八十九为纪法百四十五为斗分 亦犹以十九岁为
一章
大明历始破章法 不复以十九岁为一章
乃以三百九十一岁为一章有一百四十四闰积章
月四千八百三十六 虽斗分章法尽变古法并日
法度法两者并立则犹无异于古也 日法者约朔
周之法 度法者约岁周之法
八十九为纪法百四十五为斗分 亦犹以十九岁为
一章
大明历始破章法 不复以十九岁为一章
乃以三百九十一岁为一章有一百四十四闰积章
月四千八百三十六 虽斗分章法尽变古法并日
法度法两者并立则犹无异于古也 日法者约朔
周之法 度法者约岁周之法
卷五十五 第 5a 页 WYG0936-0717a.png
麟德甲子元历至此历始并日法度法为一而立总法
总去一千三百四十
一岁三百六十五日一千三百四十分日之三百三
十八
一月二十九日一千三百四十分日之七百十一
施用久近黄帝至周凡二千四百一十四年而历止七
改(黄帝颛帝虞夏殷周鲁/) 汉四百年而历始改(初用/)
(颛帝武帝用太初章帝用四分/) 景初一历自曹魏明
总去一千三百四十
一岁三百六十五日一千三百四十分日之三百三
十八
一月二十九日一千三百四十分日之七百十一
施用久近黄帝至周凡二千四百一十四年而历止七
改(黄帝颛帝虞夏殷周鲁/) 汉四百年而历始改(初用/)
(颛帝武帝用太初章帝用四分/) 景初一历自曹魏明
卷五十五 第 5b 页 WYG0936-0717b.png
帝始尽魏涉两晋至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始改凡用
二百八十年 元嘉历用于宋涉齐至梁凡六十五年
大明历用于梁终梁讫陈凡八十年 唐始终二百九
十馀年而历九改(唐志序云八改及考志中乃凡九改/)
戊寅元 麟德甲子元 脱元大衍 至德 宝应
五纪 建中正元 元和观象 长庆宣明 景初
崇玄
宋朝方二百六十馀年而历十馀改
二百八十年 元嘉历用于宋涉齐至梁凡六十五年
大明历用于梁终梁讫陈凡八十年 唐始终二百九
十馀年而历九改(唐志序云八改及考志中乃凡九改/)
戊寅元 麟德甲子元 脱元大衍 至德 宝应
五纪 建中正元 元和观象 长庆宣明 景初
崇玄
宋朝方二百六十馀年而历十馀改
卷五十五 第 6a 页 WYG0936-0717c.png
应天 乾天 仪天 崇天 明天 奉天 观天
占天 纪元 统元 乾道 淳熙 会元 统天
大抵古历用之久后世之历改之频
因袭三统袭太初 四分袭古历一黄初景初俱袭
乾象一张宾依何承天法 张胃元历窃刘焯术 戊
寅元历祖术张胃元稍以刘孝孙术参之 麟德历因
刘焯皇极法增损所宜 宝应五纪历用麟德元纪为
大衍旧术 建中正元历以后三四历皆因大衍旧术
占天 纪元 统元 乾道 淳熙 会元 统天
大抵古历用之久后世之历改之频
因袭三统袭太初 四分袭古历一黄初景初俱袭
乾象一张宾依何承天法 张胃元历窃刘焯术 戊
寅元历祖术张胃元稍以刘孝孙术参之 麟德历因
刘焯皇极法增损所宜 宝应五纪历用麟德元纪为
大衍旧术 建中正元历以后三四历皆因大衍旧术
卷五十五 第 6b 页 WYG0936-0717d.png
调元历用符天法立元用宣明法推气朔用崇元法
推五星
创改乾象始创月行迟疾法 黄初始课日蚀 景初
始有交蚀起亏术 元嘉始改斗分为室分 大明
又改室分为虚分始立岁差法 马显丙寅元历始推
交蚀定小馀 张胃元始立五星入气加减法始立日
应食不食术 皇极始有推黄道月道术 大衍始立
步中朔术始以九服远近推轨漏交会创立岁星差合
推五星
创改乾象始创月行迟疾法 黄初始课日蚀 景初
始有交蚀起亏术 元嘉始改斗分为室分 大明
又改室分为虚分始立岁差法 马显丙寅元历始推
交蚀定小馀 张胃元始立五星入气加减法始立日
应食不食术 皇极始有推黄道月道术 大衍始立
步中朔术始以九服远近推轨漏交会创立岁星差合
卷五十五 第 7a 页 WYG0936-0718a.png
术 崇玄始立相减相乘法以求黄道月道 钦天始
变五星法令迟疾留行舒亟有渐
精密太初上元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清台课校太/)
(初第一/)乾象方于前法转为精密郑玄徐岳并解释之
自黄初以后改作历术皆斟酌乾象所减斗分朔馀
月行疾徐以求折衷洪术为后代推步之师表
大明历本宋祖冲之所作宋不及用至梁武帝天监中
冲之子祖常上其父术诏与元嘉历参校起八年十一
变五星法令迟疾留行舒亟有渐
精密太初上元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清台课校太/)
(初第一/)乾象方于前法转为精密郑玄徐岳并解释之
自黄初以后改作历术皆斟酌乾象所减斗分朔馀
月行疾徐以求折衷洪术为后代推步之师表
大明历本宋祖冲之所作宋不及用至梁武帝天监中
冲之子祖常上其父术诏与元嘉历参校起八年十一
卷五十五 第 7b 页 WYG0936-0718b.png
月讫九年七月冲之历皆密元嘉历皆疏
张胃元历与古不同者三超古独异者七 皇极历术
士或称其妙 麟德历当时以为密 大衍历较经史
所书气朔日名宿度可考者皆合
因南宫说陈元景䓁言其九执术诏李麟䓁较灵台
候簿大衍十得七八麟得才三四九执一二焉自太
初至麟德历有二三十家与天虽近而未密也至一
行密矣其倚数立法固无以易也后世虽有改作者
张胃元历与古不同者三超古独异者七 皇极历术
士或称其妙 麟德历当时以为密 大衍历较经史
所书气朔日名宿度可考者皆合
因南宫说陈元景䓁言其九执术诏李麟䓁较灵台
候簿大衍十得七八麟得才三四九执一二焉自太
初至麟德历有二三十家与天虽近而未密也至一
行密矣其倚数立法固无以易也后世虽有改作者
卷五十五 第 8a 页 WYG0936-0718c.png
皆依仿而已
宣明历自大衍历后法制简易合望密近旡能出其右
者
自誉杨伟作景初历上表云虽使研桑心算𨽻首运筹
重黎司晷羲和察景以考天路步验日月䆒极精微
尽术数之极皆未能并臣如此之妙也
姜岌作三纪甲子元历其略云图谶皆云三百岁斗历
改宪今治新历上可以考合于春秋下可以取验于
宣明历自大衍历后法制简易合望密近旡能出其右
者
自誉杨伟作景初历上表云虽使研桑心算𨽻首运筹
重黎司晷羲和察景以考天路步验日月䆒极精微
尽术数之极皆未能并臣如此之妙也
姜岌作三纪甲子元历其略云图谶皆云三百岁斗历
改宪今治新历上可以考合于春秋下可以取验于
卷五十五 第 8b 页 WYG0936-0718d.png
今世此法乃可千岁用之岂三百年历改宪者乎
马显作丙寅元历上表云谨案史曹旧簿及诸家法数
弃短取长共定今术两曜亏食五星伏见参校积时
最为精密
刘焯作皇极历自言于皇太子曰顾循记注自许精微
秦汉以来无所与让寻圣人之迹悟曩哲之心则七
曜之行得三光之度正诸气朔成一历象会通今古
符元经傅稽于庶类信而有徵
马显作丙寅元历上表云谨案史曹旧簿及诸家法数
弃短取长共定今术两曜亏食五星伏见参校积时
最为精密
刘焯作皇极历自言于皇太子曰顾循记注自许精微
秦汉以来无所与让寻圣人之迹悟曩哲之心则七
曜之行得三光之度正诸气朔成一历象会通今古
符元经傅稽于庶类信而有徵
卷五十五 第 9a 页 WYG0936-0719a.png
王朴作钦天历奏云包万象以为法齐七政以立元测
土箭以候气审朓朒以定朔明九道以步月校迟疾以
推星考黄道之斜正辨天势之升降而交食详焉
陈舛颛帝历汉初用之朔晦月见弦望满亏多非是三
统历方于四分六千馀年辄益一日何承天以为歆几
乎不知而妄言者杜预考古今历以验春秋知三统之
最疏 四分历施用至魏日蚀率常在晦 乾象法魏
太史令许攸云刘洪月行术用以来且四十馀年以后
土箭以候气审朓朒以定朔明九道以步月校迟疾以
推星考黄道之斜正辨天势之升降而交食详焉
陈舛颛帝历汉初用之朔晦月见弦望满亏多非是三
统历方于四分六千馀年辄益一日何承天以为歆几
乎不知而妄言者杜预考古今历以验春秋知三统之
最疏 四分历施用至魏日蚀率常在晦 乾象法魏
太史令许攸云刘洪月行术用以来且四十馀年以后
卷五十五 第 9b 页 WYG0936-0719b.png
觉失一辰有奇 韩翊以为乾象减斗分太过后当先
失 景初历晋改名泰始而用之其推五星尤疏阔晋
元帝更以乾象五星法代之 姜岌云殷历斗分粗故
不可施于今乾象斗分细故不可通于古景初斗分虽
在粗细之中而日之所在乃差四度宋何承天云景初
二至差三日五时 元嘉历既施用祖冲之上表云日
月所在觉差三度二至晷影几失一日五星伏见至差
四旬 梁时与祖冲之参校元嘉历疏 张宾历既行
失 景初历晋改名泰始而用之其推五星尤疏阔晋
元帝更以乾象五星法代之 姜岌云殷历斗分粗故
不可施于今乾象斗分细故不可通于古景初斗分虽
在粗细之中而日之所在乃差四度宋何承天云景初
二至差三日五时 元嘉历既施用祖冲之上表云日
月所在觉差三度二至晷影几失一日五星伏见至差
四旬 梁时与祖冲之参校元嘉历疏 张宾历既行
卷五十五 第 10a 页 WYG0936-0719c.png
刘孝孙刘焯并称其失凡六条如冬至日守常度五星
不同元等事 丙寅元历刘焯以为日躔莫辨缓急月
离妄为两种月道交会去极晷满立术之疏不可纪极
随事紏駮凡五百三十六条 戊寅元历施行至武德
三年正月望二月八日朔当蚀比不效 麟德历施行
至开元九年曾署日蚀比不效 至德历施行至宝应
元年六月望戊夜月蚀三之一至德加时在日出后有
交不署蚀不与天合 五纪历施行至德宗时五纪历
不同元等事 丙寅元历刘焯以为日躔莫辨缓急月
离妄为两种月道交会去极晷满立术之疏不可纪极
随事紏駮凡五百三十六条 戊寅元历施行至武德
三年正月望二月八日朔当蚀比不效 麟德历施行
至开元九年曾署日蚀比不效 至德历施行至宝应
元年六月望戊夜月蚀三之一至德加时在日出后有
交不署蚀不与天合 五纪历施行至德宗时五纪历
卷五十五 第 10b 页 WYG0936-0719d.png
气朔加时稍后 观象历测验不合 宣明历施行至
昭宗时数亦渐差 调元历行之五年辄差不可用
舍而复用四分(西汉初用颛帝历即四分法武帝改太/)
(初/) (东汉章帝复用四分/) 崇玄(唐昭宗时始用崇玄/)
(至石晋高祖始用调元行之辄差不可用而后用崇玄/)
二历参用东汉用四分后以刘洪月行术参之 西晋
用泰始至东晋元帝以乾象五星法参之 唐高宗用
麟德历以瞿昙罗经纬历参之
昭宗时数亦渐差 调元历行之五年辄差不可用
舍而复用四分(西汉初用颛帝历即四分法武帝改太/)
(初/) (东汉章帝复用四分/) 崇玄(唐昭宗时始用崇玄/)
(至石晋高祖始用调元行之辄差不可用而后用崇玄/)
二历参用东汉用四分后以刘洪月行术参之 西晋
用泰始至东晋元帝以乾象五星法参之 唐高宗用
麟德历以瞿昙罗经纬历参之
卷五十五 第 11a 页 WYG0936-0720a.png
历家争辨太初西汉既用太初二十七年至元凤三年
太史令张寿王执古调历与之争诏课清台太初历第
一寿王课比下有司劾寿王所执乃殷历非调历又寿
王改易黄帝以来帝王世代竟以下吏自太初历初起
至元凤六年而是非坚定
四分东汉既用四分至安帝延光中谒者亶诵言当用
甲寅元顺帝汉安中边韶言当复用太初历灵帝熹平
中冯光陈晃复议四分五元之非欲用甲寅为元每有
太史令张寿王执古调历与之争诏课清台太初历第
一寿王课比下有司劾寿王所执乃殷历非调历又寿
王改易黄帝以来帝王世代竟以下吏自太初历初起
至元凤六年而是非坚定
四分东汉既用四分至安帝延光中谒者亶诵言当用
甲寅元顺帝汉安中边韶言当复用太初历灵帝熹平
中冯光陈晃复议四分五元之非欲用甲寅为元每有
卷五十五 第 11b 页 WYG0936-0720b.png
异论辄集众议尚书令忠称甲寅之失于先太史用虞
恭辨太初之非于中议郎蔡邕断四分之是于后是以
终东汉一代四分不易
元嘉何承天上新历宋文帝诏付外详之太史令钱乐
之等奏皆如承天所上唯月有频数比月法乖异请宜
仍旧诏可
大明祖冲之表上新历宋孝武帝下之有司使内外博
议时人少解历数竟无异同之辨唯太子旅贲中郎将
恭辨太初之非于中议郎蔡邕断四分之是于后是以
终东汉一代四分不易
元嘉何承天上新历宋文帝诏付外详之太史令钱乐
之等奏皆如承天所上唯月有频数比月法乖异请宜
仍旧诏可
大明祖冲之表上新历宋孝武帝下之有司使内外博
议时人少解历数竟无异同之辨唯太子旅贲中郎将
卷五十五 第 12a 页 WYG0936-0720c.png
戴法兴立议六条其改立章法一议其岁日度岁差一
议其历元甲子一议其七曜同元一议其改移辰次一
议其迟疾阴阳异率一议冲之随辨析之各有条理时
法兴方有权宠议者皆附之唯中书舍人巢尚之是冲
之之术
天保北齐用宋景业天保历至后主时董峻郑元伟皆
立议非之遂上甲寅元历又有广平人刘孝孙张孟宾
名为历术赵通严又更盈缩争论未定遂国亡
议其历元甲子一议其七曜同元一议其改移辰次一
议其迟疾阴阳异率一议冲之随辨析之各有条理时
法兴方有权宠议者皆附之唯中书舍人巢尚之是冲
之之术
天保北齐用宋景业天保历至后主时董峻郑元伟皆
立议非之遂上甲寅元历又有广平人刘孝孙张孟宾
名为历术赵通严又更盈缩争论未定遂国亡
卷五十五 第 12b 页 WYG0936-0720d.png
张宾历宾历既行刘孝孙刘焯并称其失凡六条遂上
孝孙历法时宾有宠刘晖附会之共短孝孙等斥罢之
后宾死孝孙讼其事帝令与宾历参校
张胃元历张胄元亦短宾历异论锋起久之不定帝令
参考日食事杨素等奏宾历无验胄元孝孙所尅皆中
帝于是引见孝孙等劳徕之孝孙请先斩刘晖乃可定
历帝不怿而罢
皇极历及孝孙卒杨素牛弘复荐胄元帝召见因言日
孝孙历法时宾有宠刘晖附会之共短孝孙等斥罢之
后宾死孝孙讼其事帝令与宾历参校
张胃元历张胄元亦短宾历异论锋起久之不定帝令
参考日食事杨素等奏宾历无验胄元孝孙所尅皆中
帝于是引见孝孙等劳徕之孝孙请先斩刘晖乃可定
历帝不怿而罢
皇极历及孝孙卒杨素牛弘复荐胄元帝召见因言日
卷五十五 第 13a 页 WYG0936-0721a.png
长景短之事帝大悦令定新术刘焯闻胄元进用又增
损孝孙历法更名七曜新术以奏之袁充与胄元害之
焯又罢至开皇十七年胄元历成刘晖与国子助教王
颇等执旧术与司历刘宜援据古史驳难胄元言合朔
晷影月见亏蚀等事胄元不能尽下迭相驳杂不决会
通事舍人颜敏楚上书云汉改太初言后八百年当有
圣人改之今七百馀年胄元其是矣帝遂废退刘晔等
而施用胄元历 开皇二十年帝命皇太子召历算之
损孝孙历法更名七曜新术以奏之袁充与胄元害之
焯又罢至开皇十七年胄元历成刘晖与国子助教王
颇等执旧术与司历刘宜援据古史驳难胄元言合朔
晷影月见亏蚀等事胄元不能尽下迭相驳杂不决会
通事舍人颜敏楚上书云汉改太初言后八百年当有
圣人改之今七百馀年胄元其是矣帝遂废退刘晔等
而施用胄元历 开皇二十年帝命皇太子召历算之
卷五十五 第 13b 页 WYG0936-0721b.png
士集东宫议历事刘焯复增修其书名曰皇极历太子
嘉之未获考验以官不满意称疾归至仁寿四年焯言
胄元之失于皇太子以为胄元之历实窃焯历前本遂
紏驳其失凡五百三十六条胄元复难刘焯以为既定
朔不应复有岁月平率若值三小犹减三五为十四值
三大犹增三五为十六皆非三五之正互难不决焯又
罢归炀帝大业四年太史奏日食无效帝召焯欲行其
历袁充方幸于帝左右胄元共排焯历又会焯死历竟
嘉之未获考验以官不满意称疾归至仁寿四年焯言
胄元之失于皇太子以为胄元之历实窃焯历前本遂
紏驳其失凡五百三十六条胄元复难刘焯以为既定
朔不应复有岁月平率若值三小犹减三五为十四值
三大犹增三五为十六皆非三五之正互难不决焯又
罢归炀帝大业四年太史奏日食无效帝召焯欲行其
历袁充方幸于帝左右胄元共排焯历又会焯死历竟
卷五十五 第 14a 页 WYG0936-0721c.png
不行 戊寅元唐高祖既用戊寅元历至太宗贞观初
李淳风疏论十八事诏崔善为课之其七条改从淳风
麟德贞观十四年太宗将亲祀南郊戊寅元历以十
月癸亥朔甲子冬至而李淳风新术以甲子合朔冬至
国子祭酒孔颖达等议请从淳风十八年淳风又上言
仁均历有三大二小云日月之蚀必在朔望十九年九
月后四朔频大诏集诸解历者详之不能定庚子诏用
仁均平朔
李淳风疏论十八事诏崔善为课之其七条改从淳风
麟德贞观十四年太宗将亲祀南郊戊寅元历以十
月癸亥朔甲子冬至而李淳风新术以甲子合朔冬至
国子祭酒孔颖达等议请从淳风十八年淳风又上言
仁均历有三大二小云日月之蚀必在朔望十九年九
月后四朔频大诏集诸解历者详之不能定庚子诏用
仁均平朔
卷五十五 第 14b 页 WYG0936-0721d.png
大衍一行作大衍历善算瞿昙罗撰者怨不得与改历
事开元二十一年与陈元景奏大衍写九执历其术未
尽南宫说亦非之诏侍御史李麟等较灵台候簿大衍
十得七八九执才一二乃罪说等而是否决
傅会太初本于律 三统说易春秋 四分之元在图
谶
通历以上元为开辟之始天保用图谶三十五数 大
衍依于易
事开元二十一年与陈元景奏大衍写九执历其术未
尽南宫说亦非之诏侍御史李麟等较灵台候簿大衍
十得七八九执才一二乃罪说等而是否决
傅会太初本于律 三统说易春秋 四分之元在图
谶
通历以上元为开辟之始天保用图谶三十五数 大
衍依于易
卷五十五 第 15a 页 WYG0936-0722a.png
假历天保因北齐文宣受禅遂假托图谶以为握图元
命包言齐受禄之期当魏终之纪得乘三十五以起数
张宾历(隋文帝作辅于周张宾揣知其欲受禅之意欲/)
(得进用而主此历/)
张胄元历(表之言日行上道书长晷短张胃元依附之/)
戊寅元历(因唐高祖以戊寅年授禅遂以戊寅为元/)
乙巳元历(因唐中宗以乙巳年及位遂以乙巳为元/)
闰馀类
命包言齐受禄之期当魏终之纪得乘三十五以起数
张宾历(隋文帝作辅于周张宾揣知其欲受禅之意欲/)
(得进用而主此历/)
张胄元历(表之言日行上道书长晷短张胃元依附之/)
戊寅元历(因唐高祖以戊寅年授禅遂以戊寅为元/)
乙巳元历(因唐中宗以乙巳年及位遂以乙巳为元/)
闰馀类
卷五十五 第 15b 页 WYG0936-0722b.png
闰易曰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西
汉志曰黄帝考定星历正闰馀自三苗乱德重黎之官
废而闰馀乖次尧命羲和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周春官
太史正岁年以序事颁告朔于邦国闰月诏王居门终
月(注云闰所以正中朔也中朔小大之不齐正之以闰/)
记玉藻天子玄端闰月则阖门左扉立于其中春秋傅
曰文公闰三月非礼也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
于中归馀于终履端于始序则不愆举正于中民则不
汉志曰黄帝考定星历正闰馀自三苗乱德重黎之官
废而闰馀乖次尧命羲和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周春官
太史正岁年以序事颁告朔于邦国闰月诏王居门终
月(注云闰所以正中朔也中朔小大之不齐正之以闰/)
记玉藻天子玄端闰月则阖门左扉立于其中春秋傅
曰文公闰三月非礼也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
于中归馀于终履端于始序则不愆举正于中民则不
卷五十五 第 16a 页 WYG0936-0722c.png
惑归馀于终事则不悖此圣王之重闰也(杜元凯释例/)
(自文公十一年三月甲子至襄公二十七年凡七十一/)
(年当有二十六闰而长历推得二十四闰是再失闰襄/)
(公哀公事见历序/)
襄公二十八年书春无冰说者谓去年觉其失于是顿
置两闰以应天正(去年谓二十七年见前/)建子之月无
冰乃书以记灾一岁两闰果是其理乎哀公十二年冬
十二月螽季孙问仲尼曰闻之火伏而后蛰者毕(心星/)
(自文公十一年三月甲子至襄公二十七年凡七十一/)
(年当有二十六闰而长历推得二十四闰是再失闰襄/)
(公哀公事见历序/)
襄公二十八年书春无冰说者谓去年觉其失于是顿
置两闰以应天正(去年谓二十七年见前/)建子之月无
冰乃书以记灾一岁两闰果是其理乎哀公十二年冬
十二月螽季孙问仲尼曰闻之火伏而后蛰者毕(心星/)
卷五十五 第 16b 页 WYG0936-0722d.png
(也火伏在今十月/)今火犹西流司历过也注云失闰自
秦用颛帝历以十月为岁首常以九月为闰自以为得
归馀于终之说而不知其非也汉兴因之久而不革至
武帝元封中乃悟其谬更造太初历校中朔所差以正
闰分傅曰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
是乎在则闰可不重乎又曰历数以闰正天地之中(西/)
(汉晋志/)杜预曰闰月无中而北斗斜指两辰之间所以
异于他月
秦用颛帝历以十月为岁首常以九月为闰自以为得
归馀于终之说而不知其非也汉兴因之久而不革至
武帝元封中乃悟其谬更造太初历校中朔所差以正
闰分傅曰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
是乎在则闰可不重乎又曰历数以闰正天地之中(西/)
(汉晋志/)杜预曰闰月无中而北斗斜指两辰之间所以
异于他月
卷五十五 第 17a 页 WYG0936-0723a.png
算闰法窃求之二十八宿循天而左行一日一夜一周
天周天之外更行一度计一年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
之一也日一日行一度则是一岁一周天也月一日行
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凡二十七日而周天一匝更行
十九度半馀逐于日与之会以所次之辰故傅曰日月
相会谓之辰周天之度各分为九百分则岁之变凡有
三十三万一千七百分一日九百分一年而馀小尽六
日得五千四百分又计五百四分度之四凡有四千七
天周天之外更行一度计一年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
之一也日一日行一度则是一岁一周天也月一日行
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凡二十七日而周天一匝更行
十九度半馀逐于日与之会以所次之辰故傅曰日月
相会谓之辰周天之度各分为九百分则岁之变凡有
三十三万一千七百分一日九百分一年而馀小尽六
日得五千四百分又计五百四分度之四凡有四千七
卷五十五 第 17b 页 WYG0936-0723b.png
百分并之而为一万一千七百分以当十一日半弱两
岁则馀二万三千四百分以当二十二日半小弱(前剧/)
(一百分跨一日故曰弱此添剩四百分故曰小弱/)三岁
则馀二万四千六百分以当三十四日小强(凡四百五/)
(十分为判此六百政日小强/)所以历家于三年置一闰
用以归受此三年之馀分也然三年一闰故用二十九
日约周天之馀度二万六千一百分耳尚更剩前二年
中八千五百分通后第四年所馀一万一千七百分而
岁则馀二万三千四百分以当二十二日半小弱(前剧/)
(一百分跨一日故曰弱此添剩四百分故曰小弱/)三岁
则馀二万四千六百分以当三十四日小强(凡四百五/)
(十分为判此六百政日小强/)所以历家于三年置一闰
用以归受此三年之馀分也然三年一闰故用二十九
日约周天之馀度二万六千一百分耳尚更剩前二年
中八千五百分通后第四年所馀一万一千七百分而
卷五十五 第 18a 页 WYG0936-0723c.png
二万零二百分以当二十三日半小弱(馀四万分故曰/)
(小弱/)及五年则三万一千九百分以当二十四日半强
改五岁再闰也此三十四日犹有馀分又积归后年置
闰若前年且闰之月大馀则后闰大馀分也姚说同礼
者曰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一岁凡十二
月除月之小者而计其馀积三十二月而适得一月之
数故三年而一闰五年而再闰八年而三闰十年而四
闰十三年而五闰十六年而六闰十九年而七闰
(小弱/)及五年则三万一千九百分以当二十四日半强
改五岁再闰也此三十四日犹有馀分又积归后年置
闰若前年且闰之月大馀则后闰大馀分也姚说同礼
者曰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一岁凡十二
月除月之小者而计其馀积三十二月而适得一月之
数故三年而一闰五年而再闰八年而三闰十年而四
闰十三年而五闰十六年而六闰十九年而七闰
卷五十五 第 18b 页 WYG0936-0723d.png
大衍归奇以象闰说大衍之数五十说曰天一地二合
而为五位每位各衍为十故曰大衍其用四十有九说
曰虚其一以象太极 分而为二以象两说曰两者天
地也 挂一以象三说曰挂者以着归小指间三者人
也人与天地为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说曰揲者数
也四时春夏秋冬也 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
再扐而后挂说曰奇者四揲之馀也或一或二或三或
四扐指间也先揲左以其奇归于中指无名指之间一
而为五位每位各衍为十故曰大衍其用四十有九说
曰虚其一以象太极 分而为二以象两说曰两者天
地也 挂一以象三说曰挂者以着归小指间三者人
也人与天地为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说曰揲者数
也四时春夏秋冬也 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
再扐而后挂说曰奇者四揲之馀也或一或二或三或
四扐指间也先揲左以其奇归于中指无名指之间一
卷五十五 第 19a 页 WYG0936-0724a.png
扐也次揲右以其奇归于中指食指间再扐也五岁再闰
者一变之中自有五节挂焉为一节揲左为二节归左之
奇于扐为三节后复以所馀之蓍合而为一焉第二变
再分再挂再揲也不言分二不言揲四而独言挂一者
明第二变不可不挂也 古注(系辞皆韩康伯注惟此/)
(章之注其首云王弼曰日用时当记/)
王弼曰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其用四十有九则
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则易
者一变之中自有五节挂焉为一节揲左为二节归左之
奇于扐为三节后复以所馀之蓍合而为一焉第二变
再分再挂再揲也不言分二不言揲四而独言挂一者
明第二变不可不挂也 古注(系辞皆韩康伯注惟此/)
(章之注其首云王弼曰日用时当记/)
王弼曰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其用四十有九则
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则易
卷五十五 第 19b 页 WYG0936-0724b.png
之太极也四十有九数之极也夫无不可以无明必因
于有故常于有物之极而必明其所由之宗也奇说于
四揲之馀不足复揲也分而为二既揲之馀合挂于一
故曰再扐而后挂凡闰者十九年七闰为一章五岁再
闰者二故略举其凡也 易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
十有九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前
志曰元始有象一也春秋二也三统三也四时四也合
而为十成五体以五乘十大衍之数也而道据其一其
于有故常于有物之极而必明其所由之宗也奇说于
四揲之馀不足复揲也分而为二既揲之馀合挂于一
故曰再扐而后挂凡闰者十九年七闰为一章五岁再
闰者二故略举其凡也 易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
十有九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前
志曰元始有象一也春秋二也三统三也四时四也合
而为十成五体以五乘十大衍之数也而道据其一其
卷五十五 第 20a 页 WYG0936-0724c.png
馀四十九所当用也故蓍以为数曰象两两之又以象
三三之又以象四四之又归奇象闰十九(岁有陶分满/)
(十九则为闰也/)及所据一加之因以再扐两之是为月
法之实如日法得一则一月之日数也而三辰之会交
矣至五位乘会数而朔旦冬至是为章月四分月法为
周至是乘月法以其一乘章月是为中法参分闰法为
周至官乘月法减中法而约之则六扐之数为一月之
闰其馀七分此中朔相求之法也
三三之又以象四四之又归奇象闰十九(岁有陶分满/)
(十九则为闰也/)及所据一加之因以再扐两之是为月
法之实如日法得一则一月之日数也而三辰之会交
矣至五位乘会数而朔旦冬至是为章月四分月法为
周至是乘月法以其一乘章月是为中法参分闰法为
周至官乘月法减中法而约之则六扐之数为一月之
闰其馀七分此中朔相求之法也
卷五十五 第 20b 页 WYG0936-0724d.png
闰惟正时尚书正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而日行一度则一期三百五十五日四分度之一六历
诸纬与周髀皆云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
七为每月二十九日过半日之于法分为日九百四十
分日之四百九十九即月有二十九日半强为十二月
六大之外有月分三百四十八是除小月无六月又大
岁三百六十六日小岁三百五十五日则一岁所馀无
十二日全之十三日者当以大率据釐而计之其实一
而日行一度则一期三百五十五日四分度之一六历
诸纬与周髀皆云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
七为每月二十九日过半日之于法分为日九百四十
分日之四百九十九即月有二十九日半强为十二月
六大之外有月分三百四十八是除小月无六月又大
岁三百六十六日小岁三百五十五日则一岁所馀无
十二日全之十三日者当以大率据釐而计之其实一
卷五十五 第 21a 页 WYG0936-0725a.png
岁所馀止十一日弱也以为十九年七闰十九年二十
一月则三百九日其七月四九二分犹二百七日况无
四大乎为每年十一日弱分明矣所以弱者以四分日
之一于九百四十分则二分为二百三十五分少于小
月馀分三百四十八以二百三十五减三百四十八不
尽一百一十三是四分日之一馀矣皆以五日为率其
小月虽无岁日残分所减犹馀一百一十三则实馀尚
无六日就六日抽一月为九百四十分减其一百一十
一月则三百九日其七月四九二分犹二百七日况无
四大乎为每年十一日弱分明矣所以弱者以四分日
之一于九百四十分则二分为二百三十五分少于小
月馀分三百四十八以二百三十五减三百四十八不
尽一百一十三是四分日之一馀矣皆以五日为率其
小月虽无岁日残分所减犹馀一百一十三则实馀尚
无六日就六日抽一月为九百四十分减其一百一十
卷五十五 第 21b 页 WYG0936-0725b.png
三分不尽八百二十七分以不抽者五日并三百六十
日外之五日为一百其馀九百四十分日之八百二十
七为每岁之实馀今十九年二十日得整日一百九十
又以十九乘八百二十七分得一万五千一百一十三
以日法九百四十除之得十六日以并一百九十日为
二百六十日不尽六百七十三分为日馀今为闰月得
七每月二十九日七日为二百三日又每四百九十九
分以七乘之得三千四百九十三以日法九百四十分
日外之五日为一百其馀九百四十分日之八百二十
七为每岁之实馀今十九年二十日得整日一百九十
又以十九乘八百二十七分得一万五千一百一十三
以日法九百四十除之得十六日以并一百九十日为
二百六十日不尽六百七十三分为日馀今为闰月得
七每月二十九日七日为二百三日又每四百九十九
分以七乘之得三千四百九十三以日法九百四十分
卷五十五 第 22a 页 WYG0936-0725c.png
除之得三日以二百三日亦为二百六日不尽亦六百
七十三为日馀亦相当矣所以无闰时不定岁不成若
以闰无三年差一月则以正月为二月每月皆差九年
差三月即以春为夏若十七年差六月即四时相反时
何由定岁何由成乎
至朔同日说按太初历元自十一月夜半甲子朔旦冬
至以牵牛之星居于子为日月初躔之纪积而至于七
闰是为一章自一章既至却与纪之之初复以十一月
七十三为日馀亦相当矣所以无闰时不定岁不成若
以闰无三年差一月则以正月为二月每月皆差九年
差三月即以春为夏若十七年差六月即四时相反时
何由定岁何由成乎
至朔同日说按太初历元自十一月夜半甲子朔旦冬
至以牵牛之星居于子为日月初躔之纪积而至于七
闰是为一章自一章既至却与纪之之初复以十一月
卷五十五 第 22b 页 WYG0936-0725d.png
朔旦冬至是谓至朔同日然其分刻又不能无差故但
云至朔同日谓之章是以班固作历志述孝武造汉太
初历晦朔弦望皆密且以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为
渊盖亦其纪元章会无差故也
积馀分置闰说按尧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
定四时成岁盖以周天之度推之此特人事参考上天
故以二十八宿分其度及星辰次舍循环一位乃知上
天之度有三百六十五度外只四分度之一只此四分
云至朔同日谓之章是以班固作历志述孝武造汉太
初历晦朔弦望皆密且以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为
渊盖亦其纪元章会无差故也
积馀分置闰说按尧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
定四时成岁盖以周天之度推之此特人事参考上天
故以二十八宿分其度及星辰次舍循环一位乃知上
天之度有三百六十五度外只四分度之一只此四分
卷五十五 第 23a 页 WYG0936-0726a.png
度之一有差乃一岁尅出六日为剩又一岁抽出六月
小故得六日揍尅出六日遂一岁合得十二日积三年
已得三十六日即置一闰又积至二年后得二十四日
揍前闰所剩六日又得三十日足于是再闰所谓三年
一闰五年再闰职此之由也闰既成则春夏秋冬四时
从而定矣故曰闰以定四时成岁
闰月斗指两辰间说闰月斗指两辰间古今之所常验
大槩以闰月无中气亦非常月所可比而斗之居中央
小故得六日揍尅出六日遂一岁合得十二日积三年
已得三十六日即置一闰又积至二年后得二十四日
揍前闰所剩六日又得三十日足于是再闰所谓三年
一闰五年再闰职此之由也闰既成则春夏秋冬四时
从而定矣故曰闰以定四时成岁
闰月斗指两辰间说闰月斗指两辰间古今之所常验
大槩以闰月无中气亦非常月所可比而斗之居中央
卷五十五 第 23b 页 WYG0936-0726b.png
临四方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在迁固
等史必云皆系于斗者的以斗之所指未尝有差故也
是以月令取昏旦之中星以王弼文必以月建之辰为
取信者不无谓也
失闰左傅文元年闰三月非礼也先王之正时也履端
于始序则不愆举正于中民则不惑归馀于终事则不
悖 文六年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傅曰闰月不告朔
非礼也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
等史必云皆系于斗者的以斗之所指未尝有差故也
是以月令取昏旦之中星以王弼文必以月建之辰为
取信者不无谓也
失闰左傅文元年闰三月非礼也先王之正时也履端
于始序则不愆举正于中民则不惑归馀于终事则不
悖 文六年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傅曰闰月不告朔
非礼也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
卷五十五 第 24a 页 WYG0936-0726c.png
乎在不告闰朔是弃时政也何以为民杜预注云四时
渐差前置闰以正之 榖梁傅云闰者附月之馀分也
积分而成于月 襄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
之辰在申司历过也再失闰矣 襄二十八年春无冰
杜预注曰前年知其再失闰顿置两闰以应天正此年
正月建子得以无冰为灾 哀十二年冬十二月螽杜
预注曰周十二月今十月是岁置闰而失不置虽书十
二月实今之季月司历误一月九月之初尚温故得有
渐差前置闰以正之 榖梁傅云闰者附月之馀分也
积分而成于月 襄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
之辰在申司历过也再失闰矣 襄二十八年春无冰
杜预注曰前年知其再失闰顿置两闰以应天正此年
正月建子得以无冰为灾 哀十二年冬十二月螽杜
预注曰周十二月今十月是岁置闰而失不置虽书十
二月实今之季月司历误一月九月之初尚温故得有
卷五十五 第 24b 页 WYG0936-0726d.png
螽傅季孙问诸仲尼仲尼曰丘闻之火伏而后蛰者毕
火犹西流司历过也杜预曰火心星也火伏在辰今十
月犹西流言未尽没
诏王居门说礼记外傅云明堂古天子布政之宫在国
南十里之内七里之外南方阳明之地故谓之明堂太
庙青阳三者之制同也(即周制/)唐虞时为五府(府聚也/)
(合五帝之神而祭之/)夏谓太庙为世室(言世世不毁/)商
人谓路寝为重屋周人谓五府为明堂为其形制同故
火犹西流司历过也杜预曰火心星也火伏在辰今十
月犹西流言未尽没
诏王居门说礼记外傅云明堂古天子布政之宫在国
南十里之内七里之外南方阳明之地故谓之明堂太
庙青阳三者之制同也(即周制/)唐虞时为五府(府聚也/)
(合五帝之神而祭之/)夏谓太庙为世室(言世世不毁/)商
人谓路寝为重屋周人谓五府为明堂为其形制同故
卷五十五 第 25a 页 WYG0936-0727a.png
再举其名夏氏一堂之上为五室木室在东北火室在
东南金室在西南水室在西北土室在中南陛三阶三
面九一五室者象天地裁五行生于四时故每室有四
达四窗相对一室有八窗象八节(夹室之窗/)周人上有
圆屋(即太庙之宣室/)今以月令言之则十二室依十二
辰以应其月之令四隅有八室各以左右个言之(个者/)
(隅也各自室不相通也今之东西庙亦以个名/)中央正
面各当四神之月(正子正卯正午正酉也/)通谓之庙东
东南金室在西南水室在西北土室在中南陛三阶三
面九一五室者象天地裁五行生于四时故每室有四
达四窗相对一室有八窗象八节(夹室之窗/)周人上有
圆屋(即太庙之宣室/)今以月令言之则十二室依十二
辰以应其月之令四隅有八室各以左右个言之(个者/)
(隅也各自室不相通也今之东西庙亦以个名/)中央正
面各当四神之月(正子正卯正午正酉也/)通谓之庙东
卷五十五 第 25b 页 WYG0936-0727b.png
则青阳太庙西则总章太庙南则明堂太庙北则玄堂
太庙每室各有垣夏后氏卑其宫室阶崇一尺制则九
尺矣室中之广夏时度以步(步广八尺/)三代不同尺有
长短也商人度以寻(寻亦八尺/)周人度以几(几即三尺/)
堂上度以筵(筵即八尺/)四面各五门(三代制不同此以/)
(古尺度之/)此闰月诏王居门即玉藻云每月就其时之
堂而听朔焉若闰月则阖门左扉而听朔于明堂门中
还处路寝门终月是也周官太史注亦谓门路寝门也
太庙每室各有垣夏后氏卑其宫室阶崇一尺制则九
尺矣室中之广夏时度以步(步广八尺/)三代不同尺有
长短也商人度以寻(寻亦八尺/)周人度以几(几即三尺/)
堂上度以筵(筵即八尺/)四面各五门(三代制不同此以/)
(古尺度之/)此闰月诏王居门即玉藻云每月就其时之
堂而听朔焉若闰月则阖门左扉而听朔于明堂门中
还处路寝门终月是也周官太史注亦谓门路寝门也
卷五十五 第 26a 页 WYG0936-0727c.png
郑司农云月令分十二月在青阳明堂总章玄堂左右
之位惟闰月无所居居于门故于文王在门为闰外傅
又云天子五门自外入内第一曰皋门其二库门其中
雉门其四应门极内则路门又云路门即路寝之门然
闰月必取寝门为言者盖闰月听朔则亦明堂门中还
处则路寝终月故也 周礼图云闰非四时之正而四
时不得则不正太史必于闰月诏王居门盖岁月日时
固有常矣而置闰则无常无常者变也有常者待是而
之位惟闰月无所居居于门故于文王在门为闰外傅
又云天子五门自外入内第一曰皋门其二库门其中
雉门其四应门极内则路门又云路门即路寝之门然
闰月必取寝门为言者盖闰月听朔则亦明堂门中还
处则路寝终月故也 周礼图云闰非四时之正而四
时不得则不正太史必于闰月诏王居门盖岁月日时
固有常矣而置闰则无常无常者变也有常者待是而
卷五十五 第 26b 页 WYG0936-0727d.png
后成王于是乎居门以门者一阖一辟而无常利用出
入有常者待是而后成也盖有常以为利无常以为用
者天道之自然王之所为凡所以承天而已法于四时
春则青阳夏则明堂秋则总章冬则玄堂其居固有常
矣而闰月居门凡以明此而已
时令类
时令尧典曰分命羲仲宅旸谷平秩东作以正仲春申
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以殷仲夏分命和仲宅西昧
入有常者待是而后成也盖有常以为利无常以为用
者天道之自然王之所为凡所以承天而已法于四时
春则青阳夏则明堂秋则总章冬则玄堂其居固有常
矣而闰月居门凡以明此而已
时令类
时令尧典曰分命羲仲宅旸谷平秩东作以正仲春申
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以殷仲夏分命和仲宅西昧
卷五十五 第 27a 页 WYG0936-0728a.png
谷平秩西成以正仲秋申命和叔宅朔方平在朔易以
正仲冬夏至仲康羲和废时乱日胤后征之曰先王克
谨天戒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惟时羲和俶扰
天纪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昏迷天象以干先王之
诛政典曰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
夏小正按礼记曰我欲观商道吾得夏时焉郑康成记
曰夏四时之书也其书存者有小正大戴礼有夏小正
一篇盖戴德取以为正隋志云夏小正一卷戴德撰详
正仲冬夏至仲康羲和废时乱日胤后征之曰先王克
谨天戒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惟时羲和俶扰
天纪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昏迷天象以干先王之
诛政典曰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
夏小正按礼记曰我欲观商道吾得夏时焉郑康成记
曰夏四时之书也其书存者有小正大戴礼有夏小正
一篇盖戴德取以为正隋志云夏小正一卷戴德撰详
卷五十五 第 27b 页 WYG0936-0728b.png
矣宋朝绍兴初傅崧卿见闵浍所藏戴礼别定一篇列
正文于其前而以戴氏傅附之(中兴馆阁书目/)
吕氏春秋秦吕不韦所作一曰孟春纪其别有四曰本
生(始生者天地养而撄之谓天子/)曰重已(有五星而反/)
(害之者不达乎性/)曰贵公(圣王治必先公/)曰去私(无私/)
(也/)其二曰仲春纪其别有四曰贵生(耳目口鼻生之役/)
(也害于生则止/)曰情欲(天生人有欲圣人修性以止/)曰
染丝(墨子见素丝而叹也/)曰功名(由其道功名致/)其三
正文于其前而以戴氏傅附之(中兴馆阁书目/)
吕氏春秋秦吕不韦所作一曰孟春纪其别有四曰本
生(始生者天地养而撄之谓天子/)曰重已(有五星而反/)
(害之者不达乎性/)曰贵公(圣王治必先公/)曰去私(无私/)
(也/)其二曰仲春纪其别有四曰贵生(耳目口鼻生之役/)
(也害于生则止/)曰情欲(天生人有欲圣人修性以止/)曰
染丝(墨子见素丝而叹也/)曰功名(由其道功名致/)其三
卷五十五 第 28a 页 WYG0936-0728c.png
曰季春纪其别有四(以下皆有四/)曰尽数(圣人察阴阳/)
(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精神安而年寿/)曰先已(事之/)
(本先治身/)曰论人(太上反诸己其次求诸人/)曰圜道(天/)
(员地方圣人以立上下/)其四孟夏纪曰劝学曰尊师纪
十圣(神农黄帝颛帝喾尧舜禹汤文武也/)六贤(齐桓晋/)
(文秦穆楚庄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未有不尊师者也曰
诬徒(达教之师使弟子得之/)曰用众(假人之长以补其/)
(短/)其五曰仲夏纪曰大乐(音生于度量本于太一/)曰侈
(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精神安而年寿/)曰先已(事之/)
(本先治身/)曰论人(太上反诸己其次求诸人/)曰圜道(天/)
(员地方圣人以立上下/)其四孟夏纪曰劝学曰尊师纪
十圣(神农黄帝颛帝喾尧舜禹汤文武也/)六贤(齐桓晋/)
(文秦穆楚庄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未有不尊师者也曰
诬徒(达教之师使弟子得之/)曰用众(假人之长以补其/)
(短/)其五曰仲夏纪曰大乐(音生于度量本于太一/)曰侈
卷五十五 第 28b 页 WYG0936-0728d.png
乐(乱世之乐/)曰适音(乐在和心在适/)曰古乐叙自朱襄
以来(炎帝别号也/)其臣士达于五弦瑟以来阴气葛天
氏之乐三人掺斗尾投足以歌八阕(戴氏元鸟逐草木/)
(奋五殳叙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万物之极/)乐非一世
之造其六曰季夏纪曰音律(叙十二律之相生三分益/)
(一以上生三分去一以下生/)曰音初夏后氏孔甲破斧
之歌始为东音禹为涂山氏反歌始为西音秦穆作为
秦音始为南音有娥氏二女作歌一终始为北音曰制
以来(炎帝别号也/)其臣士达于五弦瑟以来阴气葛天
氏之乐三人掺斗尾投足以歌八阕(戴氏元鸟逐草木/)
(奋五殳叙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万物之极/)乐非一世
之造其六曰季夏纪曰音律(叙十二律之相生三分益/)
(一以上生三分去一以下生/)曰音初夏后氏孔甲破斧
之歌始为东音禹为涂山氏反歌始为西音秦穆作为
秦音始为南音有娥氏二女作歌一终始为北音曰制
卷五十五 第 29a 页 WYG0936-0729a.png
乐(观王乐于至治/)曰明理(帝王尽于乐也/)其七曰孟秋
纪曰荡兵(一作用兵叙古有义兵无偃兵/)曰振乱(世浊/)
(矣有贤主则其义兵矣/)曰禁塞(兵苟义则攻守亦可救/)
(守亦可/)曰怀宠(叙君子中理然后说士当人然后议/)其
八曰仲秋纪曰论威(义胜之也/)曰简选(兵势兵器欲便/)
(利角材士民欲精习/)曰决胜(兵有本义智勇/)曰爱士(怜/)
(困穷则国士得矣/)其九曰季秋纪曰顺民(顺民心故功/)
(成/)曰知士(高节守义者/)曰审已(不察存亡审其所以/)曰
纪曰荡兵(一作用兵叙古有义兵无偃兵/)曰振乱(世浊/)
(矣有贤主则其义兵矣/)曰禁塞(兵苟义则攻守亦可救/)
(守亦可/)曰怀宠(叙君子中理然后说士当人然后议/)其
八曰仲秋纪曰论威(义胜之也/)曰简选(兵势兵器欲便/)
(利角材士民欲精习/)曰决胜(兵有本义智勇/)曰爱士(怜/)
(困穷则国士得矣/)其九曰季秋纪曰顺民(顺民心故功/)
(成/)曰知士(高节守义者/)曰审已(不察存亡审其所以/)曰
卷五十五 第 29b 页 WYG0936-0729b.png
精通(圣人以爱民为心号令未出而天下延颈精通乎/)
(民/)其十曰孟冬纪曰节丧曰安死曰异宝(古人知义所/)
(恶为己所喜此其宝所以异乎俗也/)曰异用(桀纣用其/)
(材亡汤武用其材王/)其十一曰仲冬纪曰至忠(逆耳者/)
曰忠廉曰当务(贵辨曰为论贵信曰遵理贵勇曰行义/)
(贵法曰当务/)曰长见(智相过也/)其十二曰季冬纪曰士
节(当理不避难临患忘利/)曰介立(以富贵易以贫贱/)曰
诚广(受于天者/)曰序意(一作廉孝志以身为人重也/)
(民/)其十曰孟冬纪曰节丧曰安死曰异宝(古人知义所/)
(恶为己所喜此其宝所以异乎俗也/)曰异用(桀纣用其/)
(材亡汤武用其材王/)其十一曰仲冬纪曰至忠(逆耳者/)
曰忠廉曰当务(贵辨曰为论贵信曰遵理贵勇曰行义/)
(贵法曰当务/)曰长见(智相过也/)其十二曰季冬纪曰士
节(当理不避难临患忘利/)曰介立(以富贵易以贫贱/)曰
诚广(受于天者/)曰序意(一作廉孝志以身为人重也/)
卷五十五 第 30a 页 WYG0936-0729c.png
汉宣帝时魏相采易阴阳及明堂月令奏之曰东方之
神太昊乘震执规司春南方之神炎帝乘离执衡司夏
西方之神少昊乘兑执矩司秋北方之神颛帝乘坎执
权司冬中央之神黄帝乘坤艮执绳司下土兹五帝所
司各有时也东方之卦不可以治西方南方之卦不可
以治北方春兴兑治则饥秋兴震治则华冬兴离治则
曳夏兴坎治则雹明王谨于尊天养人故立羲和之官
以乘四时授民事高皇帝令群臣议天子所服何昌陵
神太昊乘震执规司春南方之神炎帝乘离执衡司夏
西方之神少昊乘兑执矩司秋北方之神颛帝乘坎执
权司冬中央之神黄帝乘坤艮执绳司下土兹五帝所
司各有时也东方之卦不可以治西方南方之卦不可
以治北方春兴兑治则饥秋兴震治则华冬兴离治则
曳夏兴坎治则雹明王谨于尊天养人故立羲和之官
以乘四时授民事高皇帝令群臣议天子所服何昌陵
卷五十五 第 30b 页 WYG0936-0729d.png
通等议春夏秋冬天子所服当法天地之数请申谒者
赵尧举春李舜举夏倪汤举秋贡禹举冬四人各执一
时制曰可愿陛下选明经通阴阳者四人各主一时时
至明言所职以和阴阳相傅东汉则太史读四时令魏
晋齐宋皆行之唐则读时令之仪具于开元礼国家因
仍未暇建明章圣皇帝祥符中尝欲因四时首月入阁
读时令之仪而不果行之仁宗景祐中亦尝诏儒臣讲
定时令一篇未几亦罢时孙殊请诏礼官博士再定读
赵尧举春李舜举夏倪汤举秋贡禹举冬四人各执一
时制曰可愿陛下选明经通阴阳者四人各主一时时
至明言所职以和阴阳相傅东汉则太史读四时令魏
晋齐宋皆行之唐则读时令之仪具于开元礼国家因
仍未暇建明章圣皇帝祥符中尝欲因四时首月入阁
读时令之仪而不果行之仁宗景祐中亦尝诏儒臣讲
定时令一篇未几亦罢时孙殊请诏礼官博士再定读
卷五十五 第 31a 页 WYG0936-0730a.png
时令之仪选明经术通知阴阳者各主一时时至明言
其职(经纬集/) (唐会要曰贞观十四年正月命有司读/)
(春令于太极殿长安四年崔融日读时令自魏晋创有/)
(此礼每岁立春立夏大暑立秋立冬常读时令又命韦/)
(韬每月进月令一篇坐而读之肃宗乾元中春读春令/)
(德宗正元四孟月迎气之日令读时令/)
后世时令书(月令章句东汉蔡邕撰/)分十二月以中央
附夏季之末合十三篇各以章句解之今一卷非邕全
其职(经纬集/) (唐会要曰贞观十四年正月命有司读/)
(春令于太极殿长安四年崔融日读时令自魏晋创有/)
(此礼每岁立春立夏大暑立秋立冬常读时令又命韦/)
(韬每月进月令一篇坐而读之肃宗乾元中春读春令/)
(德宗正元四孟月迎气之日令读时令/)
后世时令书(月令章句东汉蔡邕撰/)分十二月以中央
附夏季之末合十三篇各以章句解之今一卷非邕全
卷五十五 第 31b 页 WYG0936-0730b.png
书也又唐玄宗删定月令李林甫等注有序又李林甫
有注解月令其序与删定月令同而所序十二月专纪
节候及气令变异之应
隋杜台卿有玉烛宝典以礼记月令分冠诸篇引经傅
百家之说以释之唐韩鄂有岁华纪丽探经史岁时杂
事述以骈俪之语韦行规有月录凡饮膳服饵种艺盖
藏之法皆附本月书之李绰有秦中岁时记纪唐室朔
望荐献及岁时宴赏之事(一名辇下岁时记一名咸镐/)
有注解月令其序与删定月令同而所序十二月专纪
节候及气令变异之应
隋杜台卿有玉烛宝典以礼记月令分冠诸篇引经傅
百家之说以释之唐韩鄂有岁华纪丽探经史岁时杂
事述以骈俪之语韦行规有月录凡饮膳服饵种艺盖
藏之法皆附本月书之李绰有秦中岁时记纪唐室朔
望荐献及岁时宴赏之事(一名辇下岁时记一名咸镐/)
卷五十五 第 32a 页 WYG0936-0730c.png
(岁时记/)李邕撰金谷园记采傅记小说岁时杂事五代
南唐徐谐撰岁时广记掇古今傅记并前贤诗文随日
以甲子编类凡时政风俗耕农养生之事悉载
国朝贾昌朝撰国朝时令初景祐中丁度等承诏约唐
时令为国朝时令以备宣读最后昌朝又参以蔡邕高
诱李林甫诸家月令之说为集解刘安靖撰时镜新书
以四时分十二月各系其事孙岊撰备阅时令见贾昌
朝所奏时令见失绍兴中虽访得之非复旧本乃以景
南唐徐谐撰岁时广记掇古今傅记并前贤诗文随日
以甲子编类凡时政风俗耕农养生之事悉载
国朝贾昌朝撰国朝时令初景祐中丁度等承诏约唐
时令为国朝时令以备宣读最后昌朝又参以蔡邕高
诱李林甫诸家月令之说为集解刘安靖撰时镜新书
以四时分十二月各系其事孙岊撰备阅时令见贾昌
朝所奏时令见失绍兴中虽访得之非复旧本乃以景
卷五十五 第 32b 页 WYG0936-0730d.png
祐历书考日月之合疏列分度并取一二名数注字音
于下以备阅时之宜焉(并中兴馆阁书自修/)
月令疑孔颖达正义曰按郑云名曰月令者以其纪十
二月政之所行也本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之首章也以
礼家好事私合之后人因名曰礼记或云周公所作其
中官名时事多不合周法此卷解者不同今且申郑旨
释之按吕不韦集诸儒首著为十二月纪合十馀人言
名吕氏春秋篇首皆有月令与此文同是一证也又周
于下以备阅时之宜焉(并中兴馆阁书自修/)
月令疑孔颖达正义曰按郑云名曰月令者以其纪十
二月政之所行也本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之首章也以
礼家好事私合之后人因名曰礼记或云周公所作其
中官名时事多不合周法此卷解者不同今且申郑旨
释之按吕不韦集诸儒首著为十二月纪合十馀人言
名吕氏春秋篇首皆有月令与此文同是一证也又周
卷五十五 第 33a 页 WYG0936-0731a.png
旡太尉惟秦有之况月令乃云命太尉此是官名不同
周法二证也又秦以十月建亥为岁首而月令云为来
岁受朔日即是九月为岁终十月为受朔此是时不合
周法三证也又周有六冕郊天逆气则用大裘乘玉辂
建太常日月之章而月令服饰车旂并依时色此是事
不合周法四證也则月令不韦之作明矣按秦始皇十
二年吕不韦死十六年并天下然后以十月首用十月
时不韦已死而不韦不得以十月为正又云周书先有
周法二证也又秦以十月建亥为岁首而月令云为来
岁受朔日即是九月为岁终十月为受朔此是时不合
周法三证也又周有六冕郊天逆气则用大裘乘玉辂
建太常日月之章而月令服饰车旂并依时色此是事
不合周法四證也则月令不韦之作明矣按秦始皇十
二年吕不韦死十六年并天下然后以十月首用十月
时不韦已死而不韦不得以十月为正又云周书先有
卷五十五 第 33b 页 WYG0936-0731b.png
月令何得为不韦所造又秦并天下为郡何得云诸侯
又秦以好兵毒天下何能布德施惠春不兴兵既如此
不同而郑氏必谓不韦作者何也盖不韦集诸家作为
一代大典亦采择善事遵立旧章但秦自不能依行何
怪不韦所作也(礼记正义/)明堂月令论东汉蔡邕作也
谓之月令所以顺阴阳本四时效气物立王政也成法
各从时月藏之明堂所以示承祖考神明明之不敢亵
渎之义故以明堂名者其篇自天地立位其象圣帝明
又秦以好兵毒天下何能布德施惠春不兴兵既如此
不同而郑氏必谓不韦作者何也盖不韦集诸家作为
一代大典亦采择善事遵立旧章但秦自不能依行何
怪不韦所作也(礼记正义/)明堂月令论东汉蔡邕作也
谓之月令所以顺阴阳本四时效气物立王政也成法
各从时月藏之明堂所以示承祖考神明明之不敢亵
渎之义故以明堂名者其篇自天地立位其象圣帝明
卷五十五 第 34a 页 WYG0936-0731c.png
王也世有绍袭盖以成大业非惟一代之事也易正月
之卦曰益其经曰王用享于帝者盖孟春月令曰乃择
元日祈榖于上帝颛帝历曰天元正月己巳朔旦立春
正月俱起于天庙营室五度月令曰日在营室尧典曰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月令曰
乃命太史守典司天日月星辰之行易曰不利为寇利
用禦寇月令曰兵戎不起不可从我始书曰岁二月同
律度量衡中春令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此皆合于
之卦曰益其经曰王用享于帝者盖孟春月令曰乃择
元日祈榖于上帝颛帝历曰天元正月己巳朔旦立春
正月俱起于天庙营室五度月令曰日在营室尧典曰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月令曰
乃命太史守典司天日月星辰之行易曰不利为寇利
用禦寇月令曰兵戎不起不可从我始书曰岁二月同
律度量衡中春令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此皆合于
卷五十五 第 34b 页 WYG0936-0731d.png
大历古历唐政戴记夏小正傅曰阴阳生物之后王事
之次则夏之月令也商人无文及周而备文义深远宜
周公之所著也官号职司与周官合周书七十二篇而
月令第五十三则月令周书明矣秦相吕不韦著书取
月令为记号淮南王安亦取以为第四篇改名曰时则
故偏见之徒或云月令吕不韦作或曰淮南作皆非也
(蔡中郎集/)吕氏春秋十二纪汉儒论次其月令措诸礼
为大法焉其言十有二月七十有二候迎月步气以追
之次则夏之月令也商人无文及周而备文义深远宜
周公之所著也官号职司与周官合周书七十二篇而
月令第五十三则月令周书明矣秦相吕不韦著书取
月令为记号淮南王安亦取以为第四篇改名曰时则
故偏见之徒或云月令吕不韦作或曰淮南作皆非也
(蔡中郎集/)吕氏春秋十二纪汉儒论次其月令措诸礼
为大法焉其言十有二月七十有二候迎月步气以追
卷五十五 第 35a 页 WYG0936-0732a.png
寒暑之序类其物宜而逆为之备圣人之作也然而圣
人之道不穷异有以为神不引天以为高利禄人备于
事而已观月令之说苟以合五事配五行而施其政令
去圣道亦远矣凡政令有俟时而行之者有不俟时而
行之者是故孟春修封疆相土宜仲春止田猎备蚕气
孟夏旡起土功季秋休百工孟冬筑城郭仲冬伐木取
竹箭季秋诲武习射御也固俟时而行所谓敬授人时
者也其馀郊庙百祀亦古之遗典不可废诚使古之为
人之道不穷异有以为神不引天以为高利禄人备于
事而已观月令之说苟以合五事配五行而施其政令
去圣道亦远矣凡政令有俟时而行之者有不俟时而
行之者是故孟春修封疆相土宜仲春止田猎备蚕气
孟夏旡起土功季秋休百工孟冬筑城郭仲冬伐木取
竹箭季秋诲武习射御也固俟时而行所谓敬授人时
者也其馀郊庙百祀亦古之遗典不可废诚使古之为
卷五十五 第 35b 页 WYG0936-0732b.png
政者非春无以布德和令非夏无以行爵出禄非秋无
以任有功诛暴慢非冬无以赏死事恤孤寡则其缺政
以繁矣斯固不俟时而行之者也变天之道绝地之理
乱人之纪舍孟春则可以有事乎作淫巧以荡上心舍
季春则可以为之乎又曰反时令则飘雨暴雨是特瞽
师之语非出于圣人者也然则夏后周公之典逸矣(柳/)
(文/)
群书考索卷五十五
以任有功诛暴慢非冬无以赏死事恤孤寡则其缺政
以繁矣斯固不俟时而行之者也变天之道绝地之理
乱人之纪舍孟春则可以有事乎作淫巧以荡上心舍
季春则可以为之乎又曰反时令则飘雨暴雨是特瞽
师之语非出于圣人者也然则夏后周公之典逸矣(柳/)
(文/)
群书考索卷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