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三
卷五十三 第 1a 页 WYG0936-069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卷五十三   宋 章如愚 撰
  律历门
   律吕类
昔者黄帝吹九寸之管得黄钟正声半之为清声
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十二律还相
为宫以应十二月之律此律之正也至于周礼九
变之乐宫商徵羽之法考之七始之次序乃杂然
卷五十三 第 1b 页 WYG0936-0690b.png
而不同也周礼之变为人思而作人以情相合大
吕太簇应钟律之相合者也将以致人思则安得
以相生之正体而必其同欤音律之用自是而变益
不穷掌者于是求为法以通之京房之六十律通
十二律之法也房受学于焦延寿既以律吕之本衍
而相生始于黄钟极于中吕然后又立执始去灭
南事之名以毕之其为术亦精矣五音之叙宫商
必浊徵羽必清正也然律吕之用或相配而成或
卷五十三 第 2a 页 WYG0936-0691a.png
相反而生其清浊岂得独有定体耶黄钟之宫在十始
之次则太簇为商而浊在九变之叙则太簇为徵而清
可疑也五音之宫商角为正徵羽为变固也然五声之
作其配则金木水火土其象则君臣民事物臣与民不
可变变者君与事而已是故有变宫变徵而无变商角
羽何分之渎哉若所谓积黍为律之制此又古人定律
之法后世学者纷纷于短长广狭之辨而不一也古者
因一桴二米之黍以起数由一黍之多积而至于律度
卷五十三 第 2b 页 WYG0936-0691b.png
量衡皆以黍而定后世之黍未必皆与古同学者之法
不生于自悟之心而责诸不同之黍其惑亦宜矣要之
公孙崇之以长累寸即李照之以横累寸也李照之以
横累尺即刘芳之以广积分即胡瑗之以横累尺也差
之毫釐缪以千里安得以不求法于心以断之哉(陆唐/)
(老策/) 律定于尺乐主于音音生于律律定于尺尺成于
黍黍既不具尺亦不定尺无所准律亦自差古者神瞽
考中声而量之以律所以立均出度也司马迁黄钟之
卷五十三 第 3a 页 WYG0936-0691c.png
律八寸七分之一太簇七寸七分之二林钟五寸七分
之四应钟四寸二分之三班固司马彪说黄钟长九寸
声最浊太簇长八寸林钟长六寸应钟长四寸七分四
釐强声最清蔡邕郑玄杜夔荀勖䓁所论尺有损益而
黄钟之宫要以九寸为定始荀勖当武帝泰始中校大
乐八音不和知汉到魏尺长于古四分有馀乃部著作
郎刘恭依周礼制尺所谓古尺也后汲冢得古周时玉
律及钟磬与新律闇同于时郡国或得汉时故钟吹勖
卷五十三 第 3b 页 WYG0936-0691d.png
律以命之其声皆应时人称其精密(徐古编/) 乐有所
谓本中声者乐之本亦有所谓末器者乐之末也秉本
以正末若挈裘振领之易也就末以齐本犹治丝而棼
之也先王之作乐岂徒事其干戚羽毛钟磬管籥缀兆
疾徐以为世俗观美哉探天地之至赜求阴阳之妙义
得所谓中声者黄钟之宫也扬子曰黄钟以生之中正
以平之礼曰量声中黄钟之宫月令曰律中黄钟之宫
则黄钟信乎其为乐本也黄钟以一生三以三而生九
卷五十三 第 4a 页 WYG0936-0692a.png
九而九之终于八十一其管所以九寸而馀律自此生
也扬雄之作太玄也以一元生三方三方生九州九州
生二十七部二十七部生八十一家而其音之辞则曰
阳气潜萌于黄钟之宫信乎无不在其中是则玄之文
高极苍天深入黄泉大也包畛纤也企戚良由求黄钟
之法而创为方州部家也夫得黄钟之法犹足以草玄
又况以是而制作乌不足以考中声哉黄帝之云门颛
帝之五茎而帝喾之六英尧之咸池舜之箫韶禹之大
卷五十三 第 4b 页 WYG0936-0692b.png
夏汤之大濩武之大武成王之大酌乐名虽异其中声
之和未始不本于黄钟也是以奏之圜丘则神明降用
之方泽则地祗升搏拊球石则百兽率舞乐终九成则
瑞禽来翔此德音之音雅乐之情也三代而下号为博
识之士相与论撰定次多矣由汉已来则有京房六十
律由唐以来则有祖孝孙之八十四调因而转相祖述
又从而损益高下之其间祖意决著眉睫之论无所考
者类皆弃经任传徒纷纭为此赘疣也彼乌知所谓中
卷五十三 第 5a 页 WYG0936-0692c.png
声哉古语有曰黄钟委弃瓦釜雷鸣吾知殆为此曹设
也夫欲乐之声清不太轻浊不太重高不至于扬下不
至于抑大不过宫细不过羽当以黄钟之中声求之也
(三山疑难要折/)  前汉志律以统气类物吕以旅阳宣
气周景王时铸无射问律于伶州鸠对曰律所以立均
出度也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一曰黄钟所以
宣养六气九德也二曰太簇所以金奏赞阳出滞也三
曰姑洗所以羞洁百物考神纳宾也四曰蕤宾所以安
卷五十三 第 5b 页 WYG0936-0692d.png
靖神人献酬交酢也五曰夷则所以咏歌九则示平民无贰
也六曰无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仪也为之
无间以扬沉伏而黜散越也元间大吕助宣物也二间
夹钟出四隙之细也三间中吕宣中气也四间林钟和
展百事俾莫不任肃纯恪也五间南吕赞阳秀也六间
应钟均利器用俾应复也皆所以述时气效节物也
五音尊卑清浊月令孟春其音角注云角数六十四属
木者以其清浊中民象也正义曰凡数多者浊数少者
卷五十三 第 6a 页 WYG0936-0693a.png
清今宫数八十一商数七十二徵数五十四羽数四十
八角数六十四少于宫商多于徵羽故云清浊中既尊
者为浊卑者为清民则卑于君臣尊于事物亦是尊卑
之中故云民之象也案乐记及律历志云宫为君商为
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羽属北方其数少所以黄钟
在子其数多者冬时凝寒之气在于地土水又清轻羽
既禀寒气又象水声故其数少冬至阳气伏于地下温
积土中黄钟含藏阳气又象土声故其数多各自为义
卷五十三 第 6b 页 WYG0936-0693b.png
不相须也凡声尊卑取象五行者宫主土土声浊其数
多故主君商主金金声稍重其数稍多故为臣角主木
木声清浊中其数多少中故为民徵主火火声稍轻其
数少故为事事谓人之所营事务也羽主水水声极轻
其数最少故为物也物谓人之所用财物也月令季夏
之末云中央土其音宫正义云案律历志五声始于宫
阳数极于九九九相乘故数八十一以五声中最尊故
云君之象春三月其音皆角夏三月其音皆徵秋三月
卷五十三 第 7a 页 WYG0936-0693c.png
其音皆商冬三月其音皆羽
八音本五声说心感于内情形于外而单出者乐之声
也曲折成万交错成文而杂出者乐之音也乐发声则
中之为宫章之为商触之为角徵之为徵宇之为羽此
五声原于五行也五方于器则金石以动之丝竹以行
之匏以宣之瓦以赞之革木以节之此八音所以逐八
风也大司乐曰凡乐皆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傅曰
五声和八音谐而乐成此五声八音而成之者也然五
卷五十三 第 7b 页 WYG0936-0693d.png
声者八音所从出也故金尚羽石尚角瓦丝尚宫匏竹
尚徵而无清浊之常革木一声而无清浊之变其说以
谓律吕和五声施之八音合以成乐也是则知音必自
声始故曰不知音者不可与言声不知声者不可言乐
案书曰声依永律和声继之以八音克谐无相夺伦则
音本于声者明矣(三山要会/)
律吕相生京房易云十二律得位者生五子失位者生
三子不失不得生四子五律得位各生五子谓黄钟太
卷五十三 第 8a 页 WYG0936-0694a.png
簇姑洗林钟南吕也五五二十五并五凡三十也失位
者生三子亦五半谓大吕夹钟中吕夷则无射三五十
五并本五凡二十二十就三十合成五十也不得不失
者生四子谓蕤宾黄钟也二四为八并本二为十也十
就五十合为六十也言其得位者谓以阳居阳以阴居
阴失位者谓以阳居阴以阴居阳不失不得者处阴阳
交际之间也又黄钟太簇等七律各统一月自为宫其
馀五十三律随所生月六七等为其月之宫则周一期
卷五十三 第 8b 页 WYG0936-0694b.png
月数如京房所述然其所生者则黄钟生色育执始大
吕生分否陵阴之类是也其上三分益一下生三分去
一皆汉书律历志云(礼记正义/) 续通典云汉书所载
律吕相生皆一上一下起黄钟九寸为首展转生之终于
仲吕得十二律所云下生者谓长管生短管也所谓上
生者谓短管生长管也皆云三分其管而损益之应下
生者损其一分应上生者益其一分各得其所生之管
长短之数是则损长为短益短为长也假如黄钟九寸
卷五十三 第 9a 页 WYG0936-0694c.png
之管分作三分每分合有三寸计九寸除其三分自然
合成六寸即得六月林钟之管谓之下生也如以林钟
六寸之管分作三分即三分合有二寸即此之数加于
六寸之上自然合成八寸即得正月太簇之管谓之上
生也尽十二管其例一同阳下生阴阴上生阳然则准
黄钟林钟太簇三管各得全寸之分馀外九管则有微
分之数中三分损益自然之所致也据汉志又司马迁
等本法皆三分十月应钟益一上生五月蕤宾损一下
卷五十三 第 9b 页 WYG0936-0694d.png
生十二月大吕若用此法则大吕之管惟长四寸有奇
此是汉志一上一下之法而京房等遂从五月蕤宾又
重上生十二月大吕缘此大吕夹钟仲吕三管各于汉
志本数之上三分益一以为生于是六吕之管添长八
寸有奇夹钟之管添长七寸有奇仲吕之管添长六寸
有奇馀之九律并依汉志不改所以蕤宾本合下生大
吕而遂改为上生因与应钟重生上也缘大吕一管改
作上生所以自大吕以下相生咸易汉志上下之号故
卷五十三 第 10a 页 WYG0936-0695a.png
大吕本合上生夷则而遂改为下生也夷则本合下生
夹钟而遂改为上生也夹钟本合上生无射遂改而为
下生也无射本合下生仲吕而遂改作上生也案晋书
律历志云五音之体务在和声益则加倍损则减半其
于本音常为无爽然则言上生下生者相生之道也言
重上生者吹候之用也于蕤宾重一生者通为用之数
故言律者因焉非相生之正谨案晋书此说犹未尽其
义何者既云其于本音常为无爽何更云非相生之正
卷五十三 第 10b 页 WYG0936-0695b.png
耶案所以蕤宾重上生大吕者亦不独在取声和以及
吹候之用也其本意盖取排管馀杀欲使一例均同耳
律吕乘之数礼运曰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也郑
玄注云宫数八十一黄钟长九寸九九八十一也三分
宫之一生徵徵数五十四林钟长六寸六九五十四也
三分徵益一生商商数七十二太簇长八寸八九七十
二也三分商益一生羽羽数四十八南吕长五寸三分
寸之一五九四十五又三分寸之一为四十八也三分
卷五十三 第 11a 页 WYG0936-0695c.png
羽益一生角角数六十四姑洗长七寸九分寸之一七
九六十三又九分寸之一为六十四也三分角去一生变
宫三分变宫益一生变徵自此以后则随月而变所谓
还相为宫(三场指南/)
声律生于日辰扬子云曰声生于日律生于辰取法于
五行十二辰之义也声生于日日有五故声亦有五日
谓甲己为角乙庚为商丙辛为徵丁壬为羽戊癸为宫
是五行合为五日五音之声生于日也律生于辰者十
卷五十三 第 11b 页 WYG0936-0695d.png
二律出于十二辰子为黄钟之类是也
律吕傅后之说唐礼乐志云声无形而乐有器古之作
乐者知夫器之必有弊而声不可以言傅益惧器失而
声遂亡也乃多为声以著之故始求声者以律而造律
者以黍自一黍之广积而为分寸一黍之多积而为龠
合一黍之重积而为铢两此造律之本也故为之长短
之法而著之于度为之多少之法而著之于量为之轻
重之法而著之于权衡是三物者亦必有时而弊而又
卷五十三 第 12a 页 WYG0936-0696a.png
总其法而著之于数使其分寸龠合铢两皆起于黄钟
然后律度量衡相用为表里使得律者可以制度量衡
因度量衡亦可以制律不幸而皆亡则推其法数而制
之用其长短多少轻重以相参考四者既同而声必至声
至而后乐可作矣夫物用于有形而必弊声藏于无形
而不竭以有数之法求无形之声其法具存无作则已
苟有作者虽去圣人于千万岁后无不得焉此古之君
子知物之终始而忧世之虑深其多为之法而丁宁纤
卷五十三 第 12b 页 WYG0936-0696b.png
悉可谓至矣三代既亡礼乐失其本至其声器有司之
守亦以散亡自汉以来历代莫不有乐作者各因其所
学虽清浊高下时有不同然不能出于法数至其所以
用于郊庙朝廷以接人神之欢其金石之响歌舞之容
则各因其功业治乱之所起而本其风俗之所由
黄钟之宫月令中央土律中黄钟之宫正义云黄钟之
宫于诸宫为长季夏土王其声最重谓土之声气应此
黄钟之宫声非黄钟一声也黄钟候气之管本位在子
卷五十三 第 13a 页 WYG0936-0696c.png
此是黄钟宫声与中央土声相应但土无候气之法取
黄钟之宫声以应土耳非候气也故贺玚云黄钟是十
一月管何缘复应此月正以土义居中故虚设律于其
月实不用候气也是以此项注云季夏气到则黄钟之
宫应直言律中黄钟之宫不言律应者明谓中央土声
与黄钟为宫音相应非为气应也蔡氏及熊氏以为黄
钟之宫谓黄钟少宫半黄钟九寸之数管长四寸五分
六月用为候气案六月林钟之律长六寸七月夷则长
卷五十三 第 13b 页 WYG0936-0696d.png
五寸三分有馀何以四寸五分之律于六月候之乎又
土声最浊何以与黄钟半声相应乎其说非也(不云黄/)
(钟律最长而云黄钟之宫最长者惟黄钟宫声于诸律/)
(最长故云黄钟之宫也/)礼记正义曰国语云黄钟所以宣
养六气九德案彼注十一月建子阳气在中六气阴阳
风雨晦明九德金木水火土榖正德利用厚生作事宣
遍黄钟象气伏地物始萌所以遍养六气九功之德若
施于人六情正德天德利用地德厚生人德也
卷五十三 第 14a 页 WYG0936-0697a.png
变宫变徵说夫五音相生而独宫徵有变声何也宫为
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君也者法制号令之
所自出也宫故生徵法度号令所以授臣臣所以奉承
者也徵故生商君臣一德以康庶务则万物得所民遂
其生矣故商生羽羽生角也然臣有常职民有常业物
有常形不可以迁迁则失其常矣商羽角三声此其所
以无变也君总万务不可执以一方事通万务不可滞
于一隅故宫徵二声必有变也
卷五十三 第 14b 页 WYG0936-0697b.png
钟律月令注曰律候气之管以铜为之律中者中犹应
也孟春气到则太簇之律应应谓吹灰也正义云角是
春时之音律审正月之气音由气成以其音气相须故
角律同处其太簇夹钟六律六吕等皆是候气管名又
计太簇管数倍而更半铸之为钟名曰太簇之钟元生
于太簇之律是律在于前钟生于后故律历志云黄帝
制十二筒以听凤凰之鸣其雄鸣则为六律雌鸣为六
吕是律生在前蔡氏以为太簇钟名先有其钟后有其
卷五十三 第 15a 页 WYG0936-0697c.png
律非也阳管为律阴管为吕又阴律利同言与阳同也
总而言之阴阳皆称律故十有二月皆称律中也
律管案司农注周礼阳律以竹为管阴律以铜为管郑
康成则以皆用铜为之案律历志量者龠合升本之黄
钟之龠而五量加之其法皆用铜声中黄钟以此准之
故知用铜也司农云阳律以竹阴律以铜非也律应谓
之吹灰者蔡邕云其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苴必周密布
缇缦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案内庳外高从其方位
卷五十三 第 15b 页 WYG0936-0697d.png
加律其上以椴灰实其端其月气至则灰飞而管通也
熊氏云谓作十二律管于室中四时位上埋之取芦莩
烧之而实之律管中以罗縠覆之气到则吹灰动縠矣
律空围九分凡律空围九分者以黄钟为诸律之首诸
律虽长短有差其围皆以九分为限孟康云林钟长六
寸围六分则围之大小随管长短然则分寸之数不可
定故郑氏皆以为围九分也
九数郑氏注周礼保氏九数云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
卷五十三 第 16a 页 WYG0936-0698a.png
功均输方程羸不足旁要今有重差夕桀句股也礼记
正义云九数之名书本多误儒者所解方田一粟米二
差分三少广四商功五均输六方程七羸不足八旁要
九今有重差句股者郑司农指汉时云今世于九数之
内有重差句股二篇其重差即为旧数差分也去旧数
旁要而以句股替之为汉之九数即今之九章也马融
干宝等更云今有夕桀各为一篇未知所出今依郑司
农注周礼之数馀并不取(礼记正义/) 度量权衡书乃
卷五十三 第 16b 页 WYG0936-0698b.png
同律度量衡三代式遵斯制秦灭学之后纷纭莫定汉
书曰夫推历生律制器规圆矩方权重衡平唯绳嘉量
探颐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度长短者不失毫釐量
多少者不失圭撮权轻重者不失黍累纪于一恊于十
长于百大于千衍于万其法在算术宣于天下小学是
则职在太史羲和掌之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
短也本起黄钟之长以子谷秬黍中者(子北方北方黑/)
(谓黑黍也/)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黄钟九寸/)
卷五十三 第 17a 页 WYG0936-0698c.png
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而
五度审矣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
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
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槩十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
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
平施知轻重也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
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
为钧四钧为石权与物钧而生衡衡运生规规员生矩
卷五十三 第 17b 页 WYG0936-0698d.png
矩方生绳绳直生准准正则平衡而钧权矣是谓五则
也位于北方太阴为智为水水曰润下智者谋谋而深
故为权北方之义也大小有准轻重有数各应其象五
权谨矣度以黍起亦以丝起隋志曰孙子算法云蚕所
生吐丝为忽十忽为杪十杪为毫十毫为釐十釐为分
此皆起度之源
斛数秉莒稯秅仪礼聘礼云十斗曰斛十六斗曰薮(色/)
(缕反/)十薮曰秉(秉十六斛为江淮之间量名有为薮者/)
卷五十三 第 18a 页 WYG0936-0699a.png
(今文薮为愈/)二百四十斗(谓一车之米/)秉有五薮四秉
曰莒(此秉谓刈禾盈手之秉也莒音才竹反者也若今/)
(莱易之间刈稻聚把有名为莒毛诗云彼有遗秉又云/)
(此有不敛穧/)十莒曰稯总十稯曰秅䄷四百秉为一䄸
(一车之禾三稯为千二百秉三百莒三十稯也/)
王制言古尺周尺玉人职云圭尺有二寸又云桓圭九
寸是周犹以十寸为尺也王制云以周尺六尺四寸为
步乃是六十四寸则谓周八寸为尺也或言周尺八寸
卷五十三 第 18b 页 WYG0936-0699b.png
郑即以古周尺十寸为尺八尺为步则步八十寸郑又
以今周尺八寸为尺八尺为步则今步皆少于古步一
十六寸以此计之则古之四步剩出今之一步古之四
十步为今之五十步古之八十步为今之一百步则合
云古者百亩当今百五十六亩二十五步古者百里当
今百二十五里今王制乃曰古者百亩当今东田百四
十六亩三十步古者百里当今百二十一里六十步四
尺一寸二分与此不相应者盖六国时变乱法度经文
卷五十三 第 19a 页 WYG0936-0699c.png
散乱不可用也(礼记正义/) 周有十寸之尺有八寸之
尺家语曰布指知寸布手知尺投壶记曰筹室中五扶
堂上七扶公羊傅曰肤寸而合郑氏曰铺四指曰扶一
指按寸何休曰侧手为肤按指为寸扶即肤耳然则寸
尺之度取诸身也汉律历志曰一黍之广为分十分为
寸十寸为尺然则寸尺之广又取诸物也先王制法近
取诸身远取诸物足以考信而无疑焉然后尺寸之度
起矣则指尺之与黍尺一也黍有巨细故尺有长短先
卷五十三 第 19b 页 WYG0936-0699d.png
儒以黍之巨者积而为寸则于肤指不合于是有指黍
二尺之辨谓圭璧之属用指尺冠冕尊彝之属用黍尺
岂其然乎周礼典瑞羡以起度考工记壁羡度尺好三
寸以为度壁径九寸羡而长之从十寸广八寸同谓之
度尺则周之法十寸八寸此皆为尺也考工记于案言
十有二寸于镇圭言尺有二寸此十寸尺之證也说文
曰咫八寸周尺也王制曰周尺八尺为步今以周六尺
四寸为步六尺四寸乃八尺亦此八寸尺之證也隋书
卷五十三 第 20a 页 WYG0936-0700a.png
所载历代之尺至有一十五种盖古尺既废后世长短
异同之论遂不一也(陈礼书/)
造历之时太史公之为律书其始不言律而言兵不言
兵之用而言兵之偃及言兵之偃而言汉文帝尤加详
焉既曰陈武请伐朝鲜而文帝以谓愿且临边设候结
和通使由是而天下富庶鸡鸣狗吠烟火万里可谓和
乐者矣又曰文帝之时能不扰乱由是而百姓遂安耆
老之人不到市廛游遨嬉戏如小儿状呜呼若太史公
卷五十三 第 20b 页 WYG0936-0700b.png
者可谓知制律之时而达制律之音者也何则文帝时
偃兵息民结和通使而天下安乐则民气欢洽阴阳恊
和而天地之气亦随以正苟制律以候之其气之相应
自然知音律之为是其气之不合自然知音律之为非
因天地之正气以定三代之正律律有不可定者乎古
人所谓天地之气合以生风天地之风气正而十二律
定殆谓是欤
后周正律唐制十二和乐合四十曲八十四调又有九
卷五十三 第 21a 页 WYG0936-0700c.png
功九德之舞开元中更造三和乐郊庙元会册命大礼
则用之自渔阳入寇乐工散亡乐音不嗣周世宗留意
雅乐时王朴窦俨俱号知音显德中命朴俨考正八音
为一代之乐朴乃以古黑黍之法以审其度造成律吕
以定六律六吕旋相为宫之义(续通典/)
宋朝考正音律五代之乱礼乐之制寂然无闻太祖虽
在兵革之间注意于礼乐之内故和岘之徒因周人旧
乐创为一代之制其为典则有龙安高安之异其为舞
卷五十三 第 21b 页 WYG0936-0700d.png
则有文德武德之殊用之宗庙而交神人之庆也以至
太宗增琴阮之制真宗新随月之律厥后李照参考和
岘之徒而黄钟之音或近于太簇岘遂改造而调又高
则是和岘失之于清而李照失之于浊也于是又制神
龟紫芝甘露嘉禾玉兔之歌谓之五瑞又假律铸十二
钟设黄钟大吕太簇夹钟以附四清声之次以奏朝会
登歌此其所以有雅郑之异也 皇祐中仁宗祀明堂
遂锐意乐律诏访天下通知音律之士而胡瑗阮逸之
卷五十三 第 22a 页 WYG0936-0701a.png
徒相继而起瑗以上党之黍考正钟律而钟之不合于
古制者三磬之不合于古制者七莫不按古乐为之仁
宗遂造七均十二律造乾安之曲制化俗右文威功睿
德之舞与夫大善大宰大顺大庆大定大盛大明之舞
相间之郊庙明堂故一代之典鼎新大备盖由先和民
心后正律吕而然也
 
 
卷五十三 第 22b 页 WYG0936-0701b.png
 
 
 
 
 
 
 
 群书考索卷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