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九
卷四十九 第 1a 页 WYG0936-063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卷四十九   宋 章如愚 撰
  乐门
   乐名类
汉灵台十二门诗灵台十二门诗宣天地之气也汉孝
章皇帝祗肃上下朝夕不怠若稽前代之制守其所已
成增其所未备深惟灵台之作实用以推测洪化歌诗
未作月律犹阙将何以赞元气之运而导迎其和暖以
卷四十九 第 1b 页 WYG0936-0638b.png
元和二年夏四月摛宸藻定乐章下大予乐官各随其
月吹竹律而奏之臣承嘉祀是盖东都之钜典也谨序
其首曰十二气之运推迁回复不见其迹必调之以律
然后可得而宣也十二律之次清浊高下各随其方必
歌之以诗然后可得而谐也傅曰律以统气类物吕以
旅阳宣气是气固待律而宣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
永律和声是律固待诗而谐天地造化之妙成于帝王
辅赞之功歌诗之作亦帝王所以辅赞天地者欤惟汉
卷四十九 第 2a 页 WYG0936-0639a.png
受命于天益昭事而奉顺之立政布教行赏用刑罔不
惟天时之若故观象视祲命官作乐罔不惟天时之谨
命赵尧之徒分举四时则高皇帝之为也作郊祀之诗
而间歌四时则武皇帝之为也经始灵台郁其特起则
制创于光武命驾时登考正仪度则礼盛于显宗一代
制度圣斯作明斯述可以为详矣未可以为尽也当此
之时竹律之作独太蔟之音为谐馀律虽设而声未正
也逮至章帝躬秉圣德稽经考文折衷群言而制定其
卷四十九 第 2b 页 WYG0936-0639b.png
当既作食举四时列在备乐于是太常丞鲍邺言圣
人之乐必顺阴阳愿敕攸司增备月律上应月气帝从
中下其议三公九卿旅进在列咸以谓宜如邺等言帝
尤谦抑未遑也号登元和宇内泰宁休祥绍至声音之
道固宜与诗俱高乃发睿思窥见二仪之秘而写之声
音十二门之诗名殊章列匪丰匪简音官相与隶习率
以令月吉辰祗荐祠事辟斗建之门考叶时律以声其
诗位以方辨气以声达中和之化宣畅流衍无有愆伏
卷四十九 第 3a 页 WYG0936-0639c.png
时令既正措之事业者动有据依恩流而阳熙威振而
阴肃万物该成各由其道天地之功至是而全矣帝王
之制至是而备矣(莫诗序/)
魏武帝平荆州获杜夔善八音常为汉雅乐郎尤悉乐
事于是使创定雅乐时又有散骑郎邓静善调雅
乐歌师尹商能歌宗庙郊祀之曲舞师冯肃能晓知先
代诸舞夔悉领之远考经藉近采故事考会古乐始设
轩悬钟磬复先代古乐自夔始也而柴玉左延年之徒
卷四十九 第 3b 页 WYG0936-0639d.png
妙善郑声被宠唯夔好古存正文帝受禅后改汉巴渝
舞曰昭武舞改安世乐曰正世乐嘉至乐曰迎灵乐武
德乐曰武颂乐昭容乐曰昭业乐云翘舞曰凤翔舞育
命舞曰灵应舞武德舞曰舜颂舞文始舞曰大韶舞五
行舞曰大武舞其众歌诗多则前代之旧使王粲改作
登歌安世及巴渝诗而已
明帝太和初诏曰凡音乐以舞为主自黄帝云门以下
至于周大武皆太庙舞名也然则其所司之官皆曰太
卷四十九 第 4a 页 WYG0936-0640a.png
乐所以总领诸物不可以一物为名乐官自如故为太
乐太乐汉旧名后汉依谶改为大予乐官至是改复旧
于是公卿奏今请太祖武皇帝乐宜曰武始之舞武神
武也武又迹也言神武之始又王迹所起也高祖文皇
帝宜曰咸熙之舞咸皆也熙兴也言应受命之运天下
由之皆兴也夫歌以咏德舞以象事于文文武为斌臣
等谨制乐舞名章斌之舞今有事于天地宗庙则此三
舞宜并以荐享及临朝大享并宜舞之臣等思惟二舞
卷四十九 第 4b 页 WYG0936-0640b.png
宜有总名可名大钧之乐钧平也言大魏三代同功以
至崇平也又奏祀圆丘以下武始舞者平冕黑介帻玄
衣裳白领袖中衣绛合幅裤𥿉黑韦鞮咸熙舞者冠委
白其馀服如前章斌舞者与武始咸熙同服奏于朝廷
则武始舞者冠赤介帻生绛袍单衣绛领袖中衣绛合
幅裤白布𥿉黑韦鞮咸熙舞者进贤冠黑介帻生黄袍
单衣白合幅裤此三舞皆执羽籥其馀服如前侍中缪
袭又奏安世歌本汉时歌名今诗非往歌之文则宜变
卷四十九 第 5a 页 WYG0936-0640c.png
改安世乐犹同房中之乐也往昔议者以房中歌后妃
之德以风天下正夫妇焉宜改安世之名而为正始之
乐袭又省安世歌诗有后妃之义方今享先祖恐失礼
意可改安世歌曰享神歌奏可文帝已改安世为正始
而袭至是又改为享神王肃议高皇至高祖文昭庙皆
宜兼用先代及武始大钧之舞按汉时有短箫铙歌之
乐其曲有朱鹭思悲翁艾如张上之回雍离战城南巫
山高上陵将进酒君马黄芳树有所思雉子班圣人出
卷四十九 第 5b 页 WYG0936-0640d.png
上雅临高台远如期石留务成立云黄雀钓竿等曲列
于鼓吹多序战阵之事及魏受命改其十二曲使缪袭
为词述以功德言代汉之意
晋傅玄改制乐章晋武帝初郊庙明堂礼乐权用魏仪
盖遵周室肇称殷礼之义但改乐章而使傅玄为之词
又令荀勖张华夏侯湛成公绥等各造郊庙诸乐歌词
九年荀勖以杜夔所制律吕校太乐总章鼓吹八音与
律吕乖错依古尺作新律吕荀勖遂典知乐事使郭夏
卷四十九 第 6a 页 WYG0936-0641a.png
宋识等造正德大悦二舞其乐章亦张华所作自武帝
受禅命傅玄改汉鼓吹铙歌还为二十二曲述以功德
(改朱鹭为虚之祥改思悲翁为宣受命改艾如张为征/)
(辽东改雍离为时运多难言宣帝讨吴方有征无战改/)
(战城南为景龙飞之类/)
晋曹毗王询增造新诗元帝南渡以来初立宗庙尚书
下太常祭祀所用乐名太常贺循答以魏氏增损汉乐
遭离丧乱旧典不存自汉以来依于周制自造新诗而
卷四十九 第 6b 页 WYG0936-0641b.png
已于时以无雅乐器音韵曲折又无识者是后颇得登
歌食举之乐犹有未备明帝大宁末又诏阮孚等损益
之成帝咸和中乃复置太乐官鸠集遗逸而未有金石
也及庾亮为荆州与谢尚共为朝廷修复雅乐亮寻薨
庾翼桓温等事军旅乐器在库遂至朽坏焉孝武太元
中破苻坚获其乐工杨勉等闲习旧乐于是四厢金石
始备焉乃使曹毗王珣等增造宗庙歌诗然郊祀遂不
设乐(通典/)
卷四十九 第 7a 页 WYG0936-0641c.png
宋郑鲜之王韶之撰立新歌高祖永兴元年七月有司
奏皇朝肇建庙祀应设雅乐大常郑鲜之等各撰立新
歌黄门侍郎王韶之撰歌辞七首并令施用一云韶之
造四夏四章行礼一章登歌二章食举十章前后舞歌
各一章十二月又奏依旧正朝设乐改太乐诸歌辞诗
王韶之又撰二十二章又正德舞曰前舞大悦舞曰后
舞 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颜延之造郊天夕牲迎神
送神飨神歌诗三百篇飨地神辞一篇 孝武孝建元
卷四十九 第 7b 页 WYG0936-0641d.png
年荀万秋议郊庙宜设乐又使谢庄造郊庙舞乐明堂
诸乐歌辞
南齐褚渊谢超宗造庙乐歌诗太祖初为齐王令司空
褚渊造太庙登歌二章建元元年诏谢超宗造庙乐歌
诗十六章多删颜延之谢庄辞以为新曲四年藉田诏
江淹造藉田歌
梁沈约撰雅乐诗梁武帝思洪古乐天监元年下诏求
学术通明者皆陈所见于是沈约奏曰窃以秦代灭学
卷四十九 第 8a 页 WYG0936-0642a.png
乐经残亡至于汉武帝时河閒献王与毛生等共采周
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以作乐记傅王禹刘向校书得乐
记二十三篇与禹不同向别录有乐歌诗四篇赵氏雅
琴百六篇惟此而已晋中经簿无复乐书别录所载已
复亡逸案汉初典章灭绝诸儒捃摭沟渠墙壁之间得
竹简遗文与礼事相关者即编次以为礼记非皆圣人
之言月令取吕氏春秋中庸表记缁衣皆取子思(郑云/)
(缁衣取公孙尼子/)乐记取公孙尼子檀弓残杂又非方
卷四十九 第 8b 页 WYG0936-0642b.png
辐典诰之书也陛下宜选诸生分令寻讨经史百家凡
乐事无大小皆别纂录乃委一旧学撰为乐书以起千
载绝文以定大梁之乐是时对乐者七十八家咸多引
流略浩荡其词皆言乐之宜改不言改乐之法帝素善
钟律详悉旧事遂自制定礼乐乃定郊禋宗庙及三朝
之雅乐以武舞为大壮舞取易大者壮也以文武为大
观舞取易大观在上国乐以雅为称取诗序云雅者正
也止乎十二则天数也乃去皆步之乐增彻食之雅焉
卷四十九 第 9a 页 WYG0936-0642c.png
皇帝出入奏皇雅取诗皇矣上帝临下有赫也皇太子
出入奏胤雅取诗万年永锡尔胤王公出入奏寅雅取
尚书周官二公洪化寅亮天地也上寿酒奏介雅取诗
君子万年介尔景福也食举奏需雅撤馔奏雍雅取礼
记大飨客出以雍彻也并三朝用之牲出入为牷雅取
左氏传牲牷肥腯北郊明堂太庙并用降神及迎送为
诚雅取尚书至诚感神皇帝饮福酒为献雅取礼记祭
统尸饮五洗玉爵献卿今之福酒亦古献之义北郊明
卷四十九 第 9b 页 WYG0936-0642d.png
堂太庙同用就燎位就埋位俱奏禋乐雅取周礼大宗
伯以禋祀昊天上帝也众官出入为俊雅取礼记司徒
选士之秀者而升之于学曰俊士也二郊太庙明堂三
朝同用焉其辞并沈约所制也是时礼乐制度粲然有
(梁乐并以雅为名通典/)
陈乐尽以韶为名陈宣帝改元嘉中所用齐乐尽以韶
为名太乐令奏懋韶之乐降神奏通韶牲入出奏洁韶
帝入坛及还便殿奏穆韶帝饮福酒奏嘉韶就燎位奏
卷四十九 第 10a 页 WYG0936-0643a.png
报韶至六年十一月侍中徐陵议曹郎中沈罕奏来年
元会仪注奏康韶之乐诏延王公宴登奏变韶帝兴入
便殿奏穆韶举酒奏绥韶进膳奏侑韶(通典/)
后魏高允奏乐府歌词孝文太和初垂心雅古务正音
声五年帝乃为歌章诫劝上下皆宣之管弦七年高允
奏乐府歌词陈国家王业符瑞及祖宗德美又随时歌
谣不准古旧辨雅郑也(册府元龟/)
后魏公孙崇上乐书宣武正始元年诏曰太乐令公孙
卷四十九 第 10b 页 WYG0936-0643b.png
崇更调金石奕理音准其书二卷并表悉付尚书注云
太和中高问引公孙崇共考音律景明中崇乃上言乐
事至是成焉后尚书李崇及尚书令高肇等奏言公孙
崇所造八音之器及五度五量悉与周礼不同(通典/)
(公孙崇又有钟磬志二卷/)
后魏王延明撰集乐说正元中侍中王延明受诏监修
金石博采古今乐事令其门生河閒信都芳之属天下
多难终无制造芳后乃撰延明所集乐说并诸器物准
卷四十九 第 11a 页 WYG0936-0643c.png
图二十馀事而注之(通典/)唐志所载乐书九卷乃信都
芳所删注者也
北齐文宣初尚未改旧章宫悬各设十二鏄钟于其辰
位四面并设编钟编磬各一笋簴合二十架设建鼓于
四隅郊庙会同用之其后将有创革尚乐典御祖珽上
书曰魏氏来自云朔未移其俗至道武破慕容宝于中
山获晋乐器不知采用皆委弃之天兴初吏部郎邓彦
海奏上庙乐创制宫悬而钟管不备乐章既阙杂以簸
卷四十九 第 11b 页 WYG0936-0643d.png
逻回歌初用八佾作皇始之舞至太武帝平河西得沮
渠蒙逊之技宾嘉大礼皆杂用焉此声所兴盖苻坚之
末吕光平西域得胡戎之乐因又改变杂以秦声所谓
秦汉乐也至永熙中录尚书长孙承业共臣先人太常
卿莹等斟酌缮修戎华兼探至于钟鼓律吕奂然大备
自古相袭损益可知今之创制请以为准珽因采魏安
丰王延明及信都芳等所著乐说而定正声始具宫悬
之器仍杂西凉之曲乐名广成而无所号所谓洛阳旧
卷四十九 第 12a 页 WYG0936-0644a.png
乐者也
武成之时始定四郊宗庙之乐群臣入出奏肆夏牲入
出荐毛血并奏昭夏迎送神及皇帝初献亚献礼五方
上帝并奏高明之乐为覆焘之舞皇帝入坛门及升坛
饮福酒就燎位还便殿并奏皇夏以高祖配享奏武德
之乐为昭烈之舞祼地奏登歌其四时祭庙及禘祫六
代五代高祖曾祖祖诸神室并奏始陛之乐为恢祚之
舞神武皇帝神室奏武德之乐为昭烈之舞文襄皇帝
卷四十九 第 12b 页 WYG0936-0644b.png
神室奏文德之乐为室政之舞文宣皇帝神室奏文正
之乐为光大之舞孝昭皇帝神室奏文明之乐为休德
之舞其入出之仪同四郊之礼其时郊庙宴享之乐皆
魏代故西凉伎即是晋初旧声魏大武平凉所得也秦
汉二代是魏晋相承之乐其吴声者是江南宋齐之伎
鼓吹朱鹭等二十曲皆改古名以叙功德古文有黄雀
钓竿二曲略而不用孟议定其名被于鼓吹诸川镇戍
各给鼓吹乐人多少各以大小等级为差诸王为州皆
卷四十九 第 13a 页 WYG0936-0644c.png
给鼓吹赤鼓赤角皇子则增给吴鼓长鸣角上州刺史
皆给青鼓青角中州刺史以下及诸镇戍皆给黑鼓黑
角乐器皆有衣并同鼓色杂乐有西凉之舞清乐龟兹
等然吹笙弹琵琶五弦及歌舞之伎自文襄已来皆所
爱好至河清以后传习尤盛
后主唯赏胡戎乐耽爱无已于是繁习淫声争新哀怨
故曹妙达安未弱安马驹之徒至有封王开府者遂服
簪缨而为伶人之事后主亦自能度曲亲执乐器悦玩
卷四十九 第 13b 页 WYG0936-0644d.png
无倦遂倚弦而歌别采新声为无愁曲音韵窈窕极于
哀思使胡儿阉官之辈齐唱和之曲终乐阕莫不殒涕
虽行幸道路或时马上奏之乐往哀来竟以亡国
后周文帝霸政平江陵大获梁氏乐器及建六官乃令
有司详定郊庙乐歌舞各有等差虽著其文竟未之行

武帝天和初造山云舞以备六代南北郊雩坛太庙禘
祫俱用六舞南郊则大夏降神大濩献熟次作大武正
卷四十九 第 14a 页 WYG0936-0645a.png
德武德山云之舞雩坛以大武降神正德献熟次作大
夏大濩武德山云之舞太庙禘祫则大武降神山云献
熟次作正德大夏大濩武德之舞时享太庙以山云降
神大夏献熟次作武德之舞拜社以大濩降神正德献
熟次作正德之舞五郊朝日以大夏降神大濩献熟神
州夕月藉田以正德降神大濩献熟建德二年十月六
代乐成奏于崇信殿宫悬依梁三十六架朝会则皇帝
出入奏皇夏皇太子出入奏肆夏王公出入奏骜夏五
卷四十九 第 14b 页 WYG0936-0645b.png
等诸侯元日献玉帛奏纳夏宴族人奏族夏大会至尊
执爵奏登歌十八曲食举奏深夏舞六代大夏大濩大
武正德武德山云之舞于是王定雅音为郊庙乐创造
钟律颇得其宜乃以梁鼓吹熊罴十二按每元正大会
列于悬间与正乐合奏初太祖辅魏之时高昌内附及
得其伎教习以备飨宴之礼六年罢掖庭四夷之乐其
后帝䀻皇后于突厥得其所获康国龟兹等乐更杂以
高昌之旧并于大司乐习焉采用其声被于钟石取周
卷四十九 第 15a 页 WYG0936-0645c.png
官制以陈之
宣帝时改前代鼓吹朱鹭等曲制为十五曲述受魏禅
及战功之事帝每晨出夜还恒陈鼓吹尝幸同州自应
门至赤岸数十里间鼓吹俱作祈雨仲山还令京城士
女于街巷奏乐以迎之公私顿弊以至于亡也
隋文帝开皇二年尚因周乐命工人齐树提检校乐府
改换声律益不能通俄而沛公郑译奏上请更修正于
是诏太常卿牛弘国子祭酒辛之国子博士何妥等议
卷四十九 第 15b 页 WYG0936-0645d.png
正乐然沦谬既久积年议不定帝怒曰我受天命七年
乐府犹歌前代功德命治书侍御史李谔引弘等以下
将罪之谔奏曰武王克殷至周公相成王始制礼乐斯
事体大不可速成帝意稍解九年平陈获宋齐旧乐诏
于太常置清商署以管之求得陈太乐令蔡子元于普
明等复居其职隋代雅乐唯奏黄钟一宫郊庙朝享用
一调迎气用五调旧工更尽其馀声律皆不复通或有
能为蕤宾之宫者享祀之际隶之竟无觉者弘又修皇
卷四十九 第 16a 页 WYG0936-0646a.png
后房内之乐文帝龙潜时颇好音乐故尝因倚琵琶作
歌二首名曰地厚天高托言夫妻之义因即取之为房
内曲命妇人并登歌上寿并用之职在宫内女人教习
之于是秘书监牛弘秘书丞姚察散骑常侍许善心仪
同三司刘臻内史舍人虞世基等更共详议按周官大
司乐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奏太蔟歌应钟
舞咸池以祭地祗奏姑洗歌南吕舞大㲈以祀四望奏
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奏夷则歌中吕舞大濩
卷四十九 第 16b 页 WYG0936-0646b.png
以享先妣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此乃周制
立二王三恪通已为六代之乐至四时祭祀则分而用
之以六乐配十二调一代之乐则用二调矣隋去六代
之乐又无四望先妣之祭今既与古祭法有别乃以神
祗位次分乐配焉奏黄钟歌大吕以祀圜丘奏太蔟歌
应钟以祭方泽奏姑洗歌南吕以祀五郊神州奏蕤宾歌
林钟以享宗庙奏夷则歌小吕以祭社稷先农奏无射
歌夹钟以祭巡狩方岳同用文武二舞其圜丘降神八
卷四十九 第 17a 页 WYG0936-0646c.png
变宗庙禘祫降神九变皆用昭夏其馀享祀皆二变皇
帝入出奏皇夏群官入出皆奏肆夏举酒上寿奏需夏
迎送鬼神奏昭夏荐献郊庙奏咸夏宴享殿上奏登歌
并文舞武舞合为八曲古有宫商角徵羽五引梁以三
朝元会奏之今改为五音其声悉依宫商不使差越唯
迎气于五郊降神奏之月令所谓孟春其音角是也通
前为十三曲并内官所奏变天高地厚二曲于房中奏之
合十五曲其登歌祀神宴会通行之若有大祀临轩陈
卷四十九 第 17b 页 WYG0936-0646d.png
于阶坛之上若册拜王公设宫悬不用登歌释奠则唯
用登歌而不设悬古者人君食皆用当月之调以取时
律之声使不失五常之性调畅四体令得时气之和故
东汉太子丞鲍邺上言天子食饮必顺四时侑食举乐
所以顺天地养神明可作十二月均感天地和气此则
庭殿月调之义也祭祀既已分乐迎气临轩朝会并用
当月之律正月悬太蔟之均及十二月悬太吕之
均欲感人君情性允协阴阳之序也作撰歌诗三
卷四十九 第 18a 页 WYG0936-0647a.png
十首诏并令施用先是文帝遣内史侍郎李元操直内
侍省卢思道等制清庙歌词十二曲令于大乐教习以
代周官至仁寿中炀帝为太子时及享于太庙乃言
清庙之词文多浮丽不足以宣功德请更议之于是诏
吏部尚书牛弘开府仪同柳顾言秘书丞许善心内史
舍人虞世基礼部侍郎蔡徵等更详故实创制雍乐歌

炀帝大业元年诏修高祖庙乐唯新造高祖歌九首仍
卷四十九 第 18b 页 WYG0936-0647b.png
属戎车不遑刋正礼乐之事竟无成功而帝矜奢颇驰
淫曲御史大夫裴蕴揣知帝情奏搜周齐梁陈乐工子
弟及人閒善声调音律凡三百馀人并付太乐倡优猱
杂咸来萃止其哀管杂声淫弦巧奏皆出邺城之下高
齐之旧典也
大唐太宗文皇帝留心雅正厉精文教贞观之初合考
隋氏所传南北之乐梁陈尽吴楚之声周齐皆胡虏之
音乃命太常卿祖孝孙正宫调起居郎吕才习音韵协
卷四十九 第 19a 页 WYG0936-0647c.png
律郎张文收考律吕平其散滥为之折衷汉以来郊祀
明堂有夕牲迎神登歌等曲近代加祼地迎牲饮福酒
今夕牲祼地不用乐公卿摄事又去饮福酒之乐用享
神诸乐多以夏为名宋以永为名梁以雅为名后周亦
以夏为名隋氏因之今国家以和为名旋宫之乐久丧
汉章帝建初三年鲍邺始请用之顺帝阳嘉二年复废
累代皆黄钟一均变极七音则五钟废而不击反谓之
哑钟祖孝孙始为旋宫之法造十二和乐合四十八曲
卷四十九 第 19b 页 WYG0936-0647d.png
八十四调至于开元中又造三和乐共十五和乐其曰
元和顺和永和肃和雍和寿和太和舒和休和昭和祴
和正和永和丰和宣和又制文舞武舞文舞朝廷谓之
九功舞武舞朝廷谓之七德舞乐用钟磬柷敔晋鼓节
鼓琴瑟筝筑竽笙箫笛篪埙錞于铙铎抚拍舂牍谓之
雅乐雅乐唯郊庙元会冬至册命大礼则辨其曲度章
服而分始终之次
唐经杂志乐志管弦记十二卷乃留进所撰管弦志十
卷四十九 第 20a 页 WYG0936-0648a.png
卷乃凌秀所撰也乐社大义及乐论皆梁武帝所撰也
钟律五卷则撰于沈重乐谱集解则撰于萧吉乐府声
调乐府歌词则撰于郑译苏夔撰乐志李元楚撰乐经
李守真撰古今乐记
唐乐章叙正观二年太常少卿祖孝孙既定雅乐至六
年诏褚亮虞世南魏徵等分制乐章其后至则天称制
多所改易歌词皆是内出开元初则中书张说奉制所
作然杂用贞观旧词自是郊庙歌工师传授多缺或祭
卷四十九 第 20b 页 WYG0936-0648b.png
用宴乐或郊称庙词二十五年太常卿韦绦令博士
直太乐尚冲乐正沈元福郊庙令陈虔申怀操等铨
叙前后所行用乐章为五卷以付太乐鼓令大习之时
太常旧相传有宫商角徵羽燕乐五调乐五调歌词各
一卷或云贞观中侍中杨仁恭妾赵方等所铨集词多
郑卫音皆近代词人杂诗至绦文公又令太乐令孙元
成更加整比为七卷又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
巷之曲其孙元成所集者工人多不能通相传谓为曲
卷四十九 第 21a 页 WYG0936-0648c.png
法令依前史旧例录雅乐歌词前后常行用者附于此
志其五调曲法多不经不复载之(旧唐书乐志序/)
唐雅乐(祖孝孙十二和之制/)唐兴即用隋乐武德九年
始诏太常少卿祖孝孙等定乐乃曰大乐与天地同和
者也制十二和以法天地之成数号大唐雅乐用于郊
庙朝廷以和神人孝孙已卒张文收以为十二和之制
未备乃诏有司釐定而文收考正律吕起居郎吕才叶
其声音乐曲遂备初隋用黄钟一宫唯击七钟其五钟
卷四十九 第 21b 页 WYG0936-0648d.png
虚而不击唐叶律郎张文收依古断竹为十二律吹调
五钟叩之而应于是十二钟皆用孝孙又以十二月旋
相为六十声八十四调旋之义亡绝已久一朝复古张
文收又铸铜律三百六十铜斛二铜秤尺与古玉尺藏
于大乐府自高宗以后稍更其曲名开元定礼始复遵
用孝孙十二和其著于礼者一曰豫和以降天神二曰
顺和以降地祇三曰永和以降人鬼四曰肃和登歌以
奠玉帛五曰雍和凡祭祀以入俎六曰寿和以酌献饮
卷四十九 第 22a 页 WYG0936-0649a.png
福七曰太和以为行节八曰舒和以出入二舞九曰昭
和皇帝太子以举酒十曰休和皇帝以饮以拜三老皇
太子亦以饭十一曰正和皇后受册以行十二曰承和
皇太子在其宫有会以行(乃同享神乐以夏为名宋以/)
(永为名梁以雅名隋以夏名唐以和名/) 唐神功破阵
乐功名庆善乐(见乐舞/) 唐十部乐燕乐高祖即位仍
隋制设九部乐燕乐伎清商伎西凉伎天竺伎高丽伎
龟兹伎安国伎疏勒伎康国伎及太宗平高昌收其乐
卷四十九 第 22b 页 WYG0936-0649b.png
自是初有十部乐(开元二十四年升胡部于堂上而天/)
(宝乐曲皆以边地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
明皇龙池乐圣寿乐小破阵乐光圣乐夜半乐还京乐
明皇为平王有散乐一部定韦后之难颇有预谋者及
即位命宁王主藩邸乐以太常分两羽以角优劣置内
教坊于蓬莱宫有谐谑而赐金帛朱紫者酸枣县尉袁
楚客上疏极谏初帝赐第隆庆坊坊南之地变为池中
宗常泛舟以厌其祥及即位作龙池乐舞者十有二人
卷四十九 第 23a 页 WYG0936-0649c.png
又作圣寿乐以女衣五色绣襟而舞之又作小破阵乐
舞者被甲胄又作光圣乐武者鸟冠画衣以歌王迹所
兴又民间以帝自潞州还京夜半诛韦后制夜半乐还
京乐二曲当其盛时凡乐人音声人太常杂户子弟至
数万人乐工少年姿秀者每千秋节舞于勤政楼下后
赐宴设酺亦会勤政楼其日未明金吾引驾骑太常引
杂乐闲厩使引戏马五坊使引犀象宫人奏小破阵乐
岁以为常时教于黎园谓之黎园弟子 自周陈以上
卷四十九 第 23b 页 WYG0936-0649d.png
雅郑淆杂而无别隋文帝始分雅俗二部至唐更曰部
当凡所谓俗乐者二十有八调中吕宫黄钟宫大石调
小石调之类自太宗高祖作三大舞杂用于燕乐其他
诸曲出于一时之作虽非纯尚不至于淫放玄宗有散
乐又分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
坐部伎太常阅坐部不可教者隶立部又不可教者乃
习杂乐因以生日名节而君臣共为荒乐当时流俗多
传其事以为盛其后巨盗起陷两京自此天下用兵不
卷四十九 第 24a 页 WYG0936-0650a.png
息而离宫苑囿遂以荒湮独其馀声遗曲人间闻者为
之悲凉感动盖其事适足以为戒而不可考法也(唐志/)
 
 
 
 
 
 
卷四十九 第 24b 页 WYG0936-0650b.png
 
 
 
 
 
 
 
 群书考索卷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