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七 第 1a 页 WYG0936-061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卷四十七 宋 章如愚 撰
乐门
乐
乐之来尚矣自葛天氏有牛尾歌黄帝有景钟而乐已
具矣吕氏春秋曰葛天氏八阕三人捲牛尾投足而歌
之一曰戴民二曰元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奢五殳五曰
钦天常六曰达天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八物之极此
群书考索卷四十七 宋 章如愚 撰
乐门
乐
乐之来尚矣自葛天氏有牛尾歌黄帝有景钟而乐已
具矣吕氏春秋曰葛天氏八阕三人捲牛尾投足而歌
之一曰戴民二曰元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奢五殳五曰
钦天常六曰达天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八物之极此
卷四十七 第 1b 页 WYG0936-0618b.png
葛天氏之八阕也管子曰黄帝作五钟青曰太音赤曰
重心黄曰洒地黑曰隐常而景钟其一也此黄帝之五
钟也通典帝系谱曰伏羲乐名扶来亦曰立本神农乐
名扶持亦曰下谋黄帝作咸池少皞作大渊颛帝作六
茎帝喾作五英尧作大章舜作韶箾而又有五弦之琴
以歌南风至于禹之时以五音听治垂钟鼓磬铎置鼗
以待四方之士教以道者击鼓教以义者击钟教以事
者振铎语以忧者击磬有狱讼者摇鼗今鬻子淮南诸
重心黄曰洒地黑曰隐常而景钟其一也此黄帝之五
钟也通典帝系谱曰伏羲乐名扶来亦曰立本神农乐
名扶持亦曰下谋黄帝作咸池少皞作大渊颛帝作六
茎帝喾作五英尧作大章舜作韶箾而又有五弦之琴
以歌南风至于禹之时以五音听治垂钟鼓磬铎置鼗
以待四方之士教以道者击鼓教以义者击钟教以事
者振铎语以忧者击磬有狱讼者摇鼗今鬻子淮南诸
卷四十七 第 2a 页 WYG0936-0618c.png
书皆具载此至于设簴待贤与夫扬旌取士对而言之
犹见王融策秀才之文成周之时大司乐有六代之乐
而云门大卷大咸大㲈大夏大濩大武钟师有九夏之
奏曰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裓夏骜夏乐
师有六舞曰帗舞羽舞皇舞旄舞人舞干舞鼓人掌教
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雷鼓鼓神祀以灵鼓鼓
社祭以路鼓鼓鬼享以鼖鼓鼓军事以鼛鼓鼓役事以
晋鼓鼓金奏此六鼓也以金錞和鼓以金镯节鼓以金
犹见王融策秀才之文成周之时大司乐有六代之乐
而云门大卷大咸大㲈大夏大濩大武钟师有九夏之
奏曰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裓夏骜夏乐
师有六舞曰帗舞羽舞皇舞旄舞人舞干舞鼓人掌教
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雷鼓鼓神祀以灵鼓鼓
社祭以路鼓鼓鬼享以鼖鼓鼓军事以鼛鼓鼓役事以
晋鼓鼓金奏此六鼓也以金錞和鼓以金镯节鼓以金
卷四十七 第 2b 页 WYG0936-0618d.png
铙止鼓以金铎通鼓此四金也汉宗庙则有嘉至乐永
至乐休成乐永安乐盖高祖时叔孙通因奏乐人制宗
庙乐大祝迎神于庙门则奏嘉至犹古降神之乐也皇
帝入庙门则奏永至以为行步之节犹古之采齐肆夏
也乾豆上奏登歌犹古清庙之歌也登歌再终下奏休
成之乐美神明之既享也皇帝就酒东厢坐定奏永安
之乐美礼之已成也高祖六年又有昭容乐礼容乐昭
容者犹古之昭夏也主出武德舞礼容者主出文始五
至乐休成乐永安乐盖高祖时叔孙通因奏乐人制宗
庙乐大祝迎神于庙门则奏嘉至犹古降神之乐也皇
帝入庙门则奏永至以为行步之节犹古之采齐肆夏
也乾豆上奏登歌犹古清庙之歌也登歌再终下奏休
成之乐美神明之既享也皇帝就酒东厢坐定奏永安
之乐美礼之已成也高祖六年又有昭容乐礼容乐昭
容者犹古之昭夏也主出武德舞礼容者主出文始五
卷四十七 第 3a 页 WYG0936-0619a.png
行舞舞入无乐者将至至尊之前不敢以乐也出用乐
者言舞不失节能以乐终也大抵皆因秦旧事焉至武
帝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叶
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
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曰练时日曰帝临曰青阳
曰朱明曰西颢曰玄冥曰惟泰元曰天地曰日出入曰
天马曰天门曰景星曰齐房曰后皇曰华煜煜曰五神
曰朝陇首曰象载瑜曰赤蛟者是也汉又有房中乐高
者言舞不失节能以乐终也大抵皆因秦旧事焉至武
帝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叶
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
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曰练时日曰帝临曰青阳
曰朱明曰西颢曰玄冥曰惟泰元曰天地曰日出入曰
天马曰天门曰景星曰齐房曰后皇曰华煜煜曰五神
曰朝陇首曰象载瑜曰赤蛟者是也汉又有房中乐高
卷四十七 第 3b 页 WYG0936-0619b.png
祖唐山夫人所作也高祖乐楚声故房中乐楚声也孝
惠帝二年夏侯宽更名曰安世乐其歌十七章有曰金
枝秀华庶旄翠旌有曰七始华始肃倡和声曰我定历
数曰王侯秉德曰桂华曰美方之类是也夫汉承秦火
之馀礼废而乐尤甚制氏世为乐官但能记其铿锵鼓
舞而不能言其义所得于窦公乐书者见周官大司乐
一章而河间雅乐之献又特采诸子之言以为乐记汉
乐之述古者止于此而已叔孙通因秦制而为享祀之
惠帝二年夏侯宽更名曰安世乐其歌十七章有曰金
枝秀华庶旄翠旌有曰七始华始肃倡和声曰我定历
数曰王侯秉德曰桂华曰美方之类是也夫汉承秦火
之馀礼废而乐尤甚制氏世为乐官但能记其铿锵鼓
舞而不能言其义所得于窦公乐书者见周官大司乐
一章而河间雅乐之献又特采诸子之言以为乐记汉
乐之述古者止于此而已叔孙通因秦制而为享祀之
卷四十七 第 4a 页 WYG0936-0619c.png
乐欲仿古采齐肆夏清庙之奏此犹可也沛宫之歌特
一时醉语而使礼官隶习施之原庙相如等所为歌诗
非有和顺积于中者而郊祀用之恐我将思文王昊天
有成命之颂宜不如是也盖自高祖乐楚声而房中之
乐制于妇人武帝好赵代秦楚之讴而以协律付之阉
孺郑声洋溢于朝廷而王侯贵戚类以女乐相尚安望
其移风易俗哉故太史公乐书曰余读虞书至于君臣
相𠡠维是几安而股肱不良万事隳坏未尝不流涕成
一时醉语而使礼官隶习施之原庙相如等所为歌诗
非有和顺积于中者而郊祀用之恐我将思文王昊天
有成命之颂宜不如是也盖自高祖乐楚声而房中之
乐制于妇人武帝好赵代秦楚之讴而以协律付之阉
孺郑声洋溢于朝廷而王侯贵戚类以女乐相尚安望
其移风易俗哉故太史公乐书曰余读虞书至于君臣
相𠡠维是几安而股肱不良万事隳坏未尝不流涕成
卷四十七 第 4b 页 WYG0936-0619d.png
王作颂推已惩艾悲彼家难可不谓战战恐惧善守善
终哉君子不为约则修德满则弃礼佚能思初安能维
始沐浴膏泽而歌咏勤苦非大德谁能如斯凡作乐者
所以节乐君子以谦退为礼以损感为乐乐其如此也
武帝作十九章令李延年次序其声通一经之士不能
独知其辞皆集会五经家相与共讲习读之乃能通知
其意多尔雅之文汉家常以正月上幸祠太乙甘泉使
僮男僮女俱歌春歌青阳夏歌朱明秋歌西颢冬歌玄
终哉君子不为约则修德满则弃礼佚能思初安能维
始沐浴膏泽而歌咏勤苦非大德谁能如斯凡作乐者
所以节乐君子以谦退为礼以损感为乐乐其如此也
武帝作十九章令李延年次序其声通一经之士不能
独知其辞皆集会五经家相与共讲习读之乃能通知
其意多尔雅之文汉家常以正月上幸祠太乙甘泉使
僮男僮女俱歌春歌青阳夏歌朱明秋歌西颢冬歌玄
卷四十七 第 5a 页 WYG0936-0620a.png
冥又尝得神马于渥洼水中复次以为太一之歌后伐
大宛得千里之马马名蒲稍次作以为歌汲黯进谏曰
今得马诗以为歌先帝百姓岂能知其音耶前汉礼乐
志曰是时河閒献王雅乐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及郊
庙皆非雅声今汉郊庙诗歌又不协于钟律而内有掖
廷才人外有上林乐府皆以郑声施于朝廷至成帝时
平当议雅乐复寝是时郑声尤甚哀帝罢乐府官然百
姓浸渍日久不制雅乐以相变光武平陇蜀增广郊祀
大宛得千里之马马名蒲稍次作以为歌汲黯进谏曰
今得马诗以为歌先帝百姓岂能知其音耶前汉礼乐
志曰是时河閒献王雅乐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及郊
庙皆非雅声今汉郊庙诗歌又不协于钟律而内有掖
廷才人外有上林乐府皆以郑声施于朝廷至成帝时
平当议雅乐复寝是时郑声尤甚哀帝罢乐府官然百
姓浸渍日久不制雅乐以相变光武平陇蜀增广郊祀
卷四十七 第 5b 页 WYG0936-0620b.png
高祖配食乐奏青阳朱明西皞玄冥云翘育命之舞
明帝永平用曹元图谶之言改大乐为大予乐东平王
苍总定公卿之议遂采文始五行武德为文武之舞荐
之光武之庙时乐有四品一曰大予乐郊庙用焉二曰
雅颂乐辟雍乡射用焉三曰黄门鼓吹乐天子宴群臣
用焉四曰短箫铙歌乐军中用焉章帝藉田班固奏藉
田歌帝又亲著诗歌四章列在食举及制灵台十二门
诗各以其月祀而奏之自东京大乱后绝无金石之乐
明帝永平用曹元图谶之言改大乐为大予乐东平王
苍总定公卿之议遂采文始五行武德为文武之舞荐
之光武之庙时乐有四品一曰大予乐郊庙用焉二曰
雅颂乐辟雍乡射用焉三曰黄门鼓吹乐天子宴群臣
用焉四曰短箫铙歌乐军中用焉章帝藉田班固奏藉
田歌帝又亲著诗歌四章列在食举及制灵台十二门
诗各以其月祀而奏之自东京大乱后绝无金石之乐
卷四十七 第 6a 页 WYG0936-0620c.png
魏武帝平荆州获汉雅乐郎杜夔始复先代古乐而柴
玉左延年之徒乃以妙善郑声被宠王粲所改者不过
登歌安世及巴渝诗而已魏明帝改汉大予乐曰大钧
而缪袭改汉短箫铙歌十二曲而更为之辞晋武帝时荀
勖改杜夔之乐依古尺以作新律元帝南渡时无雅乐
至孝武破苻坚获其乐工杨勖等闲习旧乐于是金石
始备至宋之乐则以永而为名梁之乐则以雅而为名
如皇雅寅雅介雅需雅之属皆梁乐也陈之乐则以韶
玉左延年之徒乃以妙善郑声被宠王粲所改者不过
登歌安世及巴渝诗而已魏明帝改汉大予乐曰大钧
而缪袭改汉短箫铙歌十二曲而更为之辞晋武帝时荀
勖改杜夔之乐依古尺以作新律元帝南渡时无雅乐
至孝武破苻坚获其乐工杨勖等闲习旧乐于是金石
始备至宋之乐则以永而为名梁之乐则以雅而为名
如皇雅寅雅介雅需雅之属皆梁乐也陈之乐则以韶
卷四十七 第 6b 页 WYG0936-0620d.png
而为名懋韶通韶洁韶穆韶之类皆陈乐也隋之乐则
以夏而为名如昭夏皇夏肆夏需夏之类皆隋乐也唐
兴即用隋乐武德时诏祖孝孙定乐始制十二和以法
天地之成数号唐雅乐张文收又考正律吕与吕才叶
其声音而五虚钟皆用于是用十二钟 开元中又增
三和乐共为十五和曰元和顺和永和肃和雍和寿和
太和舒和休和昭和祴和以至于正和承和丰和宣和
凡十五和焉唐礼乐志曰自周陈以上雅郑淆杂而无
以夏而为名如昭夏皇夏肆夏需夏之类皆隋乐也唐
兴即用隋乐武德时诏祖孝孙定乐始制十二和以法
天地之成数号唐雅乐张文收又考正律吕与吕才叶
其声音而五虚钟皆用于是用十二钟 开元中又增
三和乐共为十五和曰元和顺和永和肃和雍和寿和
太和舒和休和昭和祴和以至于正和承和丰和宣和
凡十五和焉唐礼乐志曰自周陈以上雅郑淆杂而无
卷四十七 第 7a 页 WYG0936-0621a.png
别隋文帝始分雅俗二部至唐更曰部当凡所谓俗乐
者二十有八调自太宗高宗作三大舞七德舞九功舞
上元舞杂用于燕乐而燕乐又有十部初高祖仍隋制
设九部乐曰燕乐伎清商伎西凉伎天竺伎高丽伎龟
兹伎安国伎疏勒伎康国伎及太宗平高昌收其乐自
是遂有十部乐其他诸曲虽非纯雅尚不至于淫放玄
宗有散乐又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
坐奏谓之坐部伎太常阅坐部不可教者隶立部又不
者二十有八调自太宗高宗作三大舞七德舞九功舞
上元舞杂用于燕乐而燕乐又有十部初高祖仍隋制
设九部乐曰燕乐伎清商伎西凉伎天竺伎高丽伎龟
兹伎安国伎疏勒伎康国伎及太宗平高昌收其乐自
是遂有十部乐其他诸曲虽非纯雅尚不至于淫放玄
宗有散乐又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
坐奏谓之坐部伎太常阅坐部不可教者隶立部又不
卷四十七 第 7b 页 WYG0936-0621b.png
可教者乃习雅乐当时流俗多传其事以为盛其后盗
起天下用兵不息而离宫苑囿遂以荒湮独其馀声遗
曲闻者为之感动盖其事适足以为戒不可考法也宋
初循用王朴窦俨所定周乐太祖患其声高遂令和岘
减下一律故有和岘所定之乐太宗时有平晋乐有方
国朝天乐二典乐章皆太宗圣制真宗时乐始议随月
转律之法屡加按覆仁宗圣祐肇创雅乐名以大安帝
亲御宸殿阅焉律度契乾坤之正声气协阴阳之纯小
起天下用兵不息而离宫苑囿遂以荒湮独其馀声遗
曲闻者为之感动盖其事适足以为戒不可考法也宋
初循用王朴窦俨所定周乐太祖患其声高遂令和岘
减下一律故有和岘所定之乐太宗时有平晋乐有方
国朝天乐二典乐章皆太宗圣制真宗时乐始议随月
转律之法屡加按覆仁宗圣祐肇创雅乐名以大安帝
亲御宸殿阅焉律度契乾坤之正声气协阴阳之纯小
卷四十七 第 8a 页 WYG0936-0621c.png
音纡徐大音激越匪霆匪雷天籁自鸣百度秩八风从
冕旒虚已以当宁俊乂俨容而布列如观周舞而见分
缀宪左之有容也如处舜庭而见堂上堂下之奏异也皇乎
休哉初景祐三年仁宗命李照定大乐下王朴乐三律
及皇祐又命胡瑗等考正范镇司马光皆预焉元丰三
年神宗诏镇与刘凡定乐而刘凡即用李照乐加用四
清声而奏乐成哲宗即位范镇造乐献之下李照一律
有奇上御延和观乐实元祐三年也
冕旒虚已以当宁俊乂俨容而布列如观周舞而见分
缀宪左之有容也如处舜庭而见堂上堂下之奏异也皇乎
休哉初景祐三年仁宗命李照定大乐下王朴乐三律
及皇祐又命胡瑗等考正范镇司马光皆预焉元丰三
年神宗诏镇与刘凡定乐而刘凡即用李照乐加用四
清声而奏乐成哲宗即位范镇造乐献之下李照一律
有奇上御延和观乐实元祐三年也
卷四十七 第 8b 页 WYG0936-0621d.png
律
先王通于伦理以候气之管为乐声之均吹建子之律
以子为黄钟丑为大吕寅为太蔟卯为夹钟辰为姑洗
巳为中吕午为蕤宾未为林钟申为夷则酉为南吕戌
为无射亥为应钟阳管有六为律者黄钟太蔟姑洗蕤
宾夷则无射此六者为阳月之管谓之律阴管有六为
吕者谓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中吕夹钟此六者为阴月
之管谓之吕变阴阳之声故为十二调各文之以五声
先王通于伦理以候气之管为乐声之均吹建子之律
以子为黄钟丑为大吕寅为太蔟卯为夹钟辰为姑洗
巳为中吕午为蕤宾未为林钟申为夷则酉为南吕戌
为无射亥为应钟阳管有六为律者黄钟太蔟姑洗蕤
宾夷则无射此六者为阳月之管谓之律阴管有六为
吕者谓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中吕夹钟此六者为阴月
之管谓之吕变阴阳之声故为十二调各文之以五声
卷四十七 第 9a 页 WYG0936-0622a.png
播之以八音乃成为乐故有十二垂之乐焉周礼太师
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皆文以五声播以八音凡
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以十有二声为之齐量
凡和乐亦如之汉书曰黄帝使伶伦自大夏之西至昆
崙之阴取竹生于嶰谷其窍厚薄均者断两节之閒而
为黄钟之管因制十二筒吹以准凤鸣而定律吕之音
吹阳律以候于凤吹阴律以拟于凰故能协中和声候
气不爽清浊相符伦理无失五声六律旋相为宫其用
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皆文以五声播以八音凡
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以十有二声为之齐量
凡和乐亦如之汉书曰黄帝使伶伦自大夏之西至昆
崙之阴取竹生于嶰谷其窍厚薄均者断两节之閒而
为黄钟之管因制十二筒吹以准凤鸣而定律吕之音
吹阳律以候于凤吹阴律以拟于凰故能协中和声候
气不爽清浊相符伦理无失五声六律旋相为宫其用
卷四十七 第 9b 页 WYG0936-0622b.png
之法先以本管为均八音相生或上或下取足五声然
后为十二律旋相为宫周景王铸无射问律于伶州鸠
对曰律所以立均出度也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
二汉文帝令张苍定律历元帝时京房知五音六律之
数房受学于焦延寿六十律相生之法以上生下皆三
生二以下生上皆三生四阳下生阴阴上生阳终于中
吕而十二律毕矣中吕上生执始执始下生去灭上下
相生终于南吕六十律毕矣夫十二律之变于六十犹
后为十二律旋相为宫周景王铸无射问律于伶州鸠
对曰律所以立均出度也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
二汉文帝令张苍定律历元帝时京房知五音六律之
数房受学于焦延寿六十律相生之法以上生下皆三
生二以下生上皆三生四阳下生阴阴上生阳终于中
吕而十二律毕矣中吕上生执始执始下生去灭上下
相生终于南吕六十律毕矣夫十二律之变于六十犹
卷四十七 第 10a 页 WYG0936-0622c.png
八卦之变于六十四也杜佑通典曰古之神瞽考律均
声必先立黄钟之均黄钟之管以九寸为法故用九乘
为管弦之数九九八十一之数也管数多者则下生管
数少者则上生相增减之数皆不出于三以上生者
三分益一下生者皆三分去一宫生徵徵生商商生羽
羽生角此五声大小之次也是黄钟为均用五声之法
以下十二辰辰各有五声其为宫商之法亦如之故辰
各有五声合为六十声是十二律之正声也故杜佑所
声必先立黄钟之均黄钟之管以九寸为法故用九乘
为管弦之数九九八十一之数也管数多者则下生管
数少者则上生相增减之数皆不出于三以上生者
三分益一下生者皆三分去一宫生徵徵生商商生羽
羽生角此五声大小之次也是黄钟为均用五声之法
以下十二辰辰各有五声其为宫商之法亦如之故辰
各有五声合为六十声是十二律之正声也故杜佑所
卷四十七 第 10b 页 WYG0936-0622d.png
载十二律相生之法乃京房蕤宾上生大吕之法也宋
白续通典云前汉书所载律吕相生皆一上一下起黄
钟终中吕皆阳下生阴阴上生阳而京房等遂从蕤宾
又重上生大吕冬季夷则上生夹钟无射上生中吕孟
夏此三吕于司马迁班固所生之寸数及分皆倍焉缘
大吕之管三分益一以为生于是大吕之管增而为长
所以自大吕以下相生咸易汉志上下之号案晋书律
历志言上生下生者相生之道也言重上生吹候之用
白续通典云前汉书所载律吕相生皆一上一下起黄
钟终中吕皆阳下生阴阴上生阳而京房等遂从蕤宾
又重上生大吕冬季夷则上生夹钟无射上生中吕孟
夏此三吕于司马迁班固所生之寸数及分皆倍焉缘
大吕之管三分益一以为生于是大吕之管增而为长
所以自大吕以下相生咸易汉志上下之号案晋书律
历志言上生下生者相生之道也言重上生吹候之用
卷四十七 第 11a 页 WYG0936-0623a.png
也晋书此说犹未尽其义昔梁武帝作钟律论前代得
失其略云按律吕京马郑蔡至蕤宾并上生大吕而班
固至蕤宾以次乃云下生若从班义则夹钟中吕其律
过促夫仲春孟夏正相生长养其气舒缓不容短促求
声索实班义为乖此说得之矣故礼记曰蕤宾之月阴
已生而阳不用事故云上生大吕郑康成注大师曰蕤
宾又生大吕盖用此说也然杜佑通典言十二钟为十
二律之正声又有十二子律为十二子声其子声半
失其略云按律吕京马郑蔡至蕤宾并上生大吕而班
固至蕤宾以次乃云下生若从班义则夹钟中吕其律
过促夫仲春孟夏正相生长养其气舒缓不容短促求
声索实班义为乖此说得之矣故礼记曰蕤宾之月阴
已生而阳不用事故云上生大吕郑康成注大师曰蕤
宾又生大吕盖用此说也然杜佑通典言十二钟为十
二律之正声又有十二子律为十二子声其子声半
卷四十七 第 11b 页 WYG0936-0623b.png
正声之法如黄钟之管正声九寸为均其子声则四寸
有半先儒又有云如中吕三分益一上生黄钟以所得
管之寸数半之为子声之钟故有正声与有十二子声
通为二十四钟迭为五声合之而为六十律也抑又闻
之乐有所本中声者乐之本也所谓中声者黄钟之宫
也扬子曰黄钟以生之中正以平之礼曰量声中黄钟
之宫月令曰律中黄钟之宫则黄钟者信乐之本也黄
钟以一生三以二生九九而九之终于八十一其管所
有半先儒又有云如中吕三分益一上生黄钟以所得
管之寸数半之为子声之钟故有正声与有十二子声
通为二十四钟迭为五声合之而为六十律也抑又闻
之乐有所本中声者乐之本也所谓中声者黄钟之宫
也扬子曰黄钟以生之中正以平之礼曰量声中黄钟
之宫月令曰律中黄钟之宫则黄钟者信乐之本也黄
钟以一生三以二生九九而九之终于八十一其管所
卷四十七 第 12a 页 WYG0936-0623c.png
以九寸而馀律自此生也扬雄之作太玄也以一元生
三方三方生九州九州生二十七部二十七部生八十
一家其音之辞曰阳气潜萌于黄钟之宫信乎无不在
其中矣夫欲乐之声清不太轻浊不太重高不至于扬
下不至于抑大不过宫细不过羽当以黄钟而求之也
虽然乐主于音音生于律律定于尺尺成于黍黍既不
具尺亦不定尺无所准律亦自差司马迁黄钟之律八
寸七分之一班固司马彪说黄钟长九寸声最浊蔡邕
三方三方生九州九州生二十七部二十七部生八十
一家其音之辞曰阳气潜萌于黄钟之宫信乎无不在
其中矣夫欲乐之声清不太轻浊不太重高不至于扬
下不至于抑大不过宫细不过羽当以黄钟而求之也
虽然乐主于音音生于律律定于尺尺成于黍黍既不
具尺亦不定尺无所准律亦自差司马迁黄钟之律八
寸七分之一班固司马彪说黄钟长九寸声最浊蔡邕
卷四十七 第 12b 页 WYG0936-0623d.png
郑玄杜夔荀勖等所论尽有损益而黄钟之宫要以九
寸为定荀勖当武帝泰始中校大乐八音不和知汉至
魏尺长于古四分有馀乃令刘恭依周礼以制尺所谓
古尺也后汲冢得古周时玉律及钟磬与新律闇同于
时郡国或得汉时故钟吹勖律以命之其声皆应时人
称其精密故前汉律历志具言尺度量衡云度长短者
不失毫厘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权轻重者不失黍累起
于一协于十长于百大于千衍于万其法在算术度者
寸为定荀勖当武帝泰始中校大乐八音不和知汉至
魏尺长于古四分有馀乃令刘恭依周礼以制尺所谓
古尺也后汲冢得古周时玉律及钟磬与新律闇同于
时郡国或得汉时故钟吹勖律以命之其声皆应时人
称其精密故前汉律历志具言尺度量衡云度长短者
不失毫厘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权轻重者不失黍累起
于一协于十长于百大于千衍于万其法在算术度者
卷四十七 第 13a 页 WYG0936-0624a.png
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本起于黄钟之长量者
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黄钟之龠权者
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秤物平施知轻重也本起于黄钟
之重而皆以黍而度之欧公作唐礼乐志亦曰声无形
而乐有器古之作乐者知夫器之必有弊而声不可以
言传惧夫器失而声遂亡也乃为法以著之故始求声
者以律而造律者以黍自一黍之广积而为分寸一黍
之多积而为龠合一黍之重积而为铢两此造律之本
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黄钟之龠权者
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秤物平施知轻重也本起于黄钟
之重而皆以黍而度之欧公作唐礼乐志亦曰声无形
而乐有器古之作乐者知夫器之必有弊而声不可以
言传惧夫器失而声遂亡也乃为法以著之故始求声
者以律而造律者以黍自一黍之广积而为分寸一黍
之多积而为龠合一黍之重积而为铢两此造律之本
卷四十七 第 13b 页 WYG0936-0624b.png
也故为之长短之法而著之于度为之多少之法而著
之于量为之轻重之法而著之于权衡是三物者亦必
有时而弊而又总其法而著之于数使其分寸龠合铢两
皆起于黄钟然后律度量衡相用而为表里使得律可
以制度量衡因度量衡亦可以制律不幸而皆亡则推
其法数而制之用其长短多少轻重以相参考四者既
同而声必至声至而后乐可作矣(唐志/)
律
之于量为之轻重之法而著之于权衡是三物者亦必
有时而弊而又总其法而著之于数使其分寸龠合铢两
皆起于黄钟然后律度量衡相用而为表里使得律可
以制度量衡因度量衡亦可以制律不幸而皆亡则推
其法数而制之用其长短多少轻重以相参考四者既
同而声必至声至而后乐可作矣(唐志/)
律
卷四十七 第 14a 页 WYG0936-0624c.png
通典曰伏羲作易纪阳气之初以为律法建冬至日之
声以黄钟为宫太蔟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徵南宫为
羽应钟为变宫蕤宾为变徵此声之元五声之正也按
变宫变徵而商以前但有五音此二者自周以来加文
武二声谓之为七夫五音相生而独宫徵有变声何也
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君者法度号令
之所自出也宫故生徵法度号令所以授臣臣所以奉
承者也徵故生商君臣一德以康庶务则万物得所民
声以黄钟为宫太蔟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徵南宫为
羽应钟为变宫蕤宾为变徵此声之元五声之正也按
变宫变徵而商以前但有五音此二者自周以来加文
武二声谓之为七夫五音相生而独宫徵有变声何也
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君者法度号令
之所自出也宫故生徵法度号令所以授臣臣所以奉
承者也徵故生商君臣一德以康庶务则万物得所民
卷四十七 第 14b 页 WYG0936-0624d.png
遂其生矣故商生羽羽生角也然臣有常职民有常业
物有常形不可以迁迁则失其常矣商羽角三声此其
无所变也故君总万务不可以执于一方事通万务不
可滞于一隅故宫徵二声必有变也北齐苏夔驳郑译
曰韩诗外传所载乐声及月令所载五音所中并皆有
五不言变宫变徵左氏所云七音六律以奏五声推此
而言每宫应立五调不闻更加变宫变徵二调为七调
译答曰固有七音之律汉书律历志云天地人及四时
物有常形不可以迁迁则失其常矣商羽角三声此其
无所变也故君总万务不可以执于一方事通万务不
可滞于一隅故宫徵二声必有变也北齐苏夔驳郑译
曰韩诗外传所载乐声及月令所载五音所中并皆有
五不言变宫变徵左氏所云七音六律以奏五声推此
而言每宫应立五调不闻更加变宫变徵二调为七调
译答曰固有七音之律汉书律历志云天地人及四时
卷四十七 第 15a 页 WYG0936-0625a.png
谓之七始黄钟为天始林钟为地始太蔟为人始是谓
三始姑洗为春蕤宾为夏南吕为秋应钟为冬四时之
始是以为七今若不以二变为调曲则是缺冬夏之声
四时不备是以每宫须立七调于是众从译然太史公
之为律书其始不言律而言兵不言兵之用而言兵之
偃及言兵之偃而于汉文帝尤加详焉既曰陈武请伐
朝鲜而文帝以谓愿且坚边设候结和通使由是而天
下富庶鸡鸣犬吠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矣又曰文帝
三始姑洗为春蕤宾为夏南吕为秋应钟为冬四时之
始是以为七今若不以二变为调曲则是缺冬夏之声
四时不备是以每宫须立七调于是众从译然太史公
之为律书其始不言律而言兵不言兵之用而言兵之
偃及言兵之偃而于汉文帝尤加详焉既曰陈武请伐
朝鲜而文帝以谓愿且坚边设候结和通使由是而天
下富庶鸡鸣犬吠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矣又曰文帝
卷四十七 第 15b 页 WYG0936-0625b.png
之时能不扰乱由是而百姓遂安耆老之人不至市廛
游遨嬉戏如小儿状呜呼若太史公者可谓知制律之
时而达制律之意也何则当文帝时偃兵息民结和通
使而天下安乐则民气欢洽阴阳叶和而天地之气亦
随以正苟制律以候之其气之相应自然知吾律之为
是其气之不合自然知吾律之为非天地之正气以定
一代之正律律有不可定者乎古人谓天地之正气合
以生风天地之气正而十二律以定殆谓是欤
游遨嬉戏如小儿状呜呼若太史公者可谓知制律之
时而达制律之意也何则当文帝时偃兵息民结和通
使而天下安乐则民气欢洽阴阳叶和而天地之气亦
随以正苟制律以候之其气之相应自然知吾律之为
是其气之不合自然知吾律之为非天地之正气以定
一代之正律律有不可定者乎古人谓天地之正气合
以生风天地之气正而十二律以定殆谓是欤
卷四十七 第 16a 页 WYG0936-0625c.png
奉天
古之圣人天命之𠡠谨于几时基命宥密夙夜以之辨
其叙事以会天位必见于冯相氏之职五物之辨以诏
救政又见于保章氏之官故诗曰敬之敬之天惟显思
命不易哉又曰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盖太平
无事之时尤兢兢自保之日也汉之武帝挟英雄之资
乃怅怅然求于天人之际其策董生也则以何修何饰
而甘露降百谷登其策公孙也则以天人之道何所本
古之圣人天命之𠡠谨于几时基命宥密夙夜以之辨
其叙事以会天位必见于冯相氏之职五物之辨以诏
救政又见于保章氏之官故诗曰敬之敬之天惟显思
命不易哉又曰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盖太平
无事之时尤兢兢自保之日也汉之武帝挟英雄之资
乃怅怅然求于天人之际其策董生也则以何修何饰
而甘露降百谷登其策公孙也则以天人之道何所本
卷四十七 第 16b 页 WYG0936-0625d.png
始帝之心自以为祷祠之事足以为格天之实祥瑞之
符足以验天休之至及观仲舒之对首以天人之际甚
可畏者以警帝心而公孙弘亦以天地之和应者在于
心形气之和使帝不加厌薄则汉之为治殆有可观者
柰何帝不之听是以芝房宝鼎之歌天马长星之瑞史
不绝书而虚耗之弊自若唐太宗初年水旱蝗螟之变
相寻而至于太宗所以自警者惟曰上畏皇天之监临
至祥瑞之来则以为不若家给人足之为美其后贞观
符足以验天休之至及观仲舒之对首以天人之际甚
可畏者以警帝心而公孙弘亦以天地之和应者在于
心形气之和使帝不加厌薄则汉之为治殆有可观者
柰何帝不之听是以芝房宝鼎之歌天马长星之瑞史
不绝书而虚耗之弊自若唐太宗初年水旱蝗螟之变
相寻而至于太宗所以自警者惟曰上畏皇天之监临
至祥瑞之来则以为不若家给人足之为美其后贞观
卷四十七 第 17a 页 WYG0936-0626a.png
之治庶几成康必有召之者矣至于明皇初年锐意于
治而辅相之臣不知古人敬天之说日食历差而以不
亏班贺太室自坏于行朝而以材朽饰其謟此说一开
则悖礼伤道无所不至异时狃于治平忘于谴告而宴
安之酖毒已伏于渔阳之盗奉天之祸何酷哉德宗虽
粗知天数之不可违而昧于上下因奉之故奉天之事
一切委之于天命其告陆贽则又非人事之言其语李
泌复以天命为辩乡非陆贽罪已之诏李泌造命不言
治而辅相之臣不知古人敬天之说日食历差而以不
亏班贺太室自坏于行朝而以材朽饰其謟此说一开
则悖礼伤道无所不至异时狃于治平忘于谴告而宴
安之酖毒已伏于渔阳之盗奉天之祸何酷哉德宗虽
粗知天数之不可违而昧于上下因奉之故奉天之事
一切委之于天命其告陆贽则又非人事之言其语李
泌复以天命为辩乡非陆贽罪已之诏李泌造命不言
卷四十七 第 17b 页 WYG0936-0626b.png
命之说有以深警帝心而密回天意则唐之为唐未可
知也古人敬天未尝以作辍为心天意之我顾吾固不
敢以自幸天心之或戾吾亦不敢以自怠苟惟畏灾而
为之忧惧徼福而为之修饰是尚得为畏天哉恭闻真
宗之论灾异而有先其在已后其在天之论仁宗皇帝
尝与王洙讲论五行五事休徵之由曰人主当谨于未
形俟天谴告然后成之非敬天之道也吕公著进疏于
哲宗首以畏天为说孝宗书敬天图置之坐右
知也古人敬天未尝以作辍为心天意之我顾吾固不
敢以自幸天心之或戾吾亦不敢以自怠苟惟畏灾而
为之忧惧徼福而为之修饰是尚得为畏天哉恭闻真
宗之论灾异而有先其在已后其在天之论仁宗皇帝
尝与王洙讲论五行五事休徵之由曰人主当谨于未
形俟天谴告然后成之非敬天之道也吕公著进疏于
哲宗首以畏天为说孝宗书敬天图置之坐右
卷四十七 第 18a 页 WYG0936-0626c.png
祖宗(稽古附/)
典谟之书首及稽古高宗中兴监于成宪文王之谟启
佑于后人而下武之诗于是而美武王之继文武王之
烈启佑于后人而假乐之诗于是而美成王之率由旧
章是亦可以见其率乃祖攸行矣汉之高帝规模宏远
而文帝继之故梅福以孝文循高祖之法称之今观用
申屠嘉之旧臣而不改高祖用人之意从释之平恕之
论而不改高祖宽仁之风宁屈贾生之才而不敢以启
典谟之书首及稽古高宗中兴监于成宪文王之谟启
佑于后人而下武之诗于是而美武王之继文武王之
烈启佑于后人而假乐之诗于是而美成王之率由旧
章是亦可以见其率乃祖攸行矣汉之高帝规模宏远
而文帝继之故梅福以孝文循高祖之法称之今观用
申屠嘉之旧臣而不改高祖用人之意从释之平恕之
论而不改高祖宽仁之风宁屈贾生之才而不敢以启
卷四十七 第 18b 页 WYG0936-0626d.png
纷争之论也宁自贻多缺之愧而不敢以变其休养安
靖之意也光武中兴务为并省简约之制而显宗继之
故史臣有遵奉建武制度之言称之今观其讲经太学
即投戈论道之意也均待阴郭即保全功臣之意也容
钟离意之直谏则与豁达大度之风何以异尊礼元荣
其与尊用卓茂者何以异唐玄宗尊尚经术复置十八
学士以修太宗之制亦既善矣然唐之制度往往多坏
于开元宪宗谓庶几二祖之道德风烈亦既美矣然淮
靖之意也光武中兴务为并省简约之制而显宗继之
故史臣有遵奉建武制度之言称之今观其讲经太学
即投戈论道之意也均待阴郭即保全功臣之意也容
钟离意之直谏则与豁达大度之风何以异尊礼元荣
其与尊用卓茂者何以异唐玄宗尊尚经术复置十八
学士以修太宗之制亦既善矣然唐之制度往往多坏
于开元宪宗谓庶几二祖之道德风烈亦既美矣然淮
卷四十七 第 19a 页 WYG0936-0627a.png
西既平之后志意骄逸竟不能自保其终有读太宗政
要而慨然兴慕者文宗也而不能振委靡不振之弊有
读太宗金鉴录而举其要者宣宗也而不能去察察之
明是又徒有法祖宗之言而未知所以法祖宗之道欲
法祖宗者当以我朝仁宗为法昔庆历中迩英出御书
十三轴凡三十五事一曰遵祖宗之训二曰奉真宗之
业三曰念祖宗艰难四曰思真宗爱民四十二年太平
之事实由于此方其初年从李淑之请而作三朝宝训
要而慨然兴慕者文宗也而不能振委靡不振之弊有
读太宗金鉴录而举其要者宣宗也而不能去察察之
明是又徒有法祖宗之言而未知所以法祖宗之道欲
法祖宗者当以我朝仁宗为法昔庆历中迩英出御书
十三轴凡三十五事一曰遵祖宗之训二曰奉真宗之
业三曰念祖宗艰难四曰思真宗爱民四十二年太平
之事实由于此方其初年从李淑之请而作三朝宝训
卷四十七 第 19b 页 WYG0936-0627b.png
之书则固已有意祖宗之治及迩英进读则又以真宗
正说先之其后御紫宸而诏三馆近臣以观三朝训鉴
之图则一言一动未尝不以祖宗为心昔元祐中范祖
禹作唐鉴一书至于终也则曰今当何法不在祖宗乎
其作帝学一书于仁宗之卷末则曰愿陛下法仁祖而
已矣
群书考索卷四十七
正说先之其后御紫宸而诏三馆近臣以观三朝训鉴
之图则一言一动未尝不以祖宗为心昔元祐中范祖
禹作唐鉴一书至于终也则曰今当何法不在祖宗乎
其作帝学一书于仁宗之卷末则曰愿陛下法仁祖而
已矣
群书考索卷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