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二
卷三十二 第 1a 页 WYG0936-040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卷三十二   宋 章如愚 撰
  礼门
   明堂
史记曰黄帝接万灵于明庭即明堂也盖明堂之制起
于黄帝其制有殿而无壁盖之以茅圜之以水宫垣为
复道而上有楼从西南入名曰昆崙天子从之入以拜
祀此出于公玉带之说也唐虞祀五帝于五府苍曰灵
卷三十二 第 1b 页 WYG0936-0408b.png
府赤曰文祖黄曰神计白曰明纪黑曰元矩此出于通
典之所载也夏后氏世室堂脩二七广四脩一五室三
四步四三尺九阶四旁两夹窗白盛门堂三之二室三
之一商人重屋堂脩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周人明
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
室二筵大戴礼盛德篇曰明堂九室室有四户八窗三
十六户七十二牖盖以茅上圆下方其外以水名辟雍
明堂月令孟春之月天子居青阳左个仲春居青阳太
卷三十二 第 2a 页 WYG0936-0409a.png
庙季春居青阳右个孟夏居明堂左个仲夏居明堂太
庙季夏居明堂右个中央土居太庙太室孟秋居总章
左个仲秋居总章太庙季秋居总章右个孟冬居玄堂
左个仲冬居玄堂太庙季冬居玄堂右个逮汉武帝招
延儒雅好行典故泰山北有古明堂基因欲脩之而济
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明堂图其制茅屋而水环之建武
初营明堂循九室之制至于显宗始成其事以飨祀神
明以朝会诸侯唐礼乐志曰孝经宗祀文王于明堂以
卷三十二 第 2b 页 WYG0936-0409b.png
配上帝而三代有其名而无其制度故自汉以来诸儒
之论不一至于莫知所从则一切临时增损而不能合
古然推其本旨要于布政交神于主者尊严之居而已
其制作何必与古同然为之者至无所据依乃引天地
四时风气乾坤五行数家之类以为仿像而众说亦不
克成隋无明堂而季秋大享常寓雩坛唐高祖太宗时
寓于圜丘正观中豆卢宽刘伯庄议从昆崙道上层以
祭天下层以布政而孔颖达以为非魏徵以谓五室重
卷三十二 第 3a 页 WYG0936-0409c.png
屋上圆下方上以祭天下以布政自前世儒者所言虽
异而以为如此者多同颜师古曰周书叙明堂有应门
雉门之制以此知为王者之常居尔其青阳总章玄堂
太庙左右个皆路寝之名也大戴礼曰在近郊又曰文
王之庙也此奚足以取信哉證及师古等皆当世名儒
其论止于如此高宗改元总章分万年置明堂县示欲
必立之而议益纷然或以为五室或以为九室而高宗
依两议以帟幕为之与公卿临观而议益不一明堂亦
卷三十二 第 3b 页 WYG0936-0409d.png
不能立迄唐之世季秋大享皆寓圜丘然明堂之说
先代诸儒所说不一通典注曰戴德云明堂辟雍是一
所也古周礼孝经说以明堂为文王庙左传鲁僖公五
年既视朔遂登观台服氏云人君入太庙视朔天子曰
灵台诸侯曰观台在明堂之中文二年服氏云明堂祖
庙并与郑说不同者郑注玉藻曰天子庙及路寝皆如
明堂制即郑意以为三者名异而制同王制曰小学在
公宫之左大学在郊即云天子曰辟雍是学不得与明
卷三十二 第 4a 页 WYG0936-0410a.png
堂同为一物也又天子宗庙在雉门之外孝经疏云明
堂在国之阳是明堂与祖庙不得为一也蔡邕明堂章
句曰明堂者天子太庙射飨养老教学选士皆在其中
故言五室之貌则曰太庙取其尊崇则曰太室取其堂
则曰明堂取其四时之学则曰太学取其周水圜如璧
则曰辟雍虽各异名而事实一也袁准正论乃曰宗庙
之中人所致敬而使众学处焉享射其中人鬼慢黩非
其理也宗庙鬼神所合祭天于人鬼之室非其处也如
卷三十二 第 4b 页 WYG0936-0410b.png
准所论与郑氏合宋朝皇祐二年仁宗议明堂礼文彦
博等议以为艺祖有事南郊太宗射行祈谷之礼惟季
秋大享阙而未举真宗祥符初议行此礼然亦未遑明
堂制度前代诸儒议论皆异要必天子之路寝今大庆
殿是也已而内出御制天地祖宗乐曲舞名降神酌献
奠币入俎繇诚安而下章有其义而威功睿德右文化
俗所以为文武二舞之美称者又皆足以彰盛德形容
寓皇心肃敬备荐献之仪而侑明灵之观焉太常习肄
卷三十二 第 5a 页 WYG0936-0410c.png
惟谨惟虔是岁九月即大庆殿因事制宜为五缦室亲
御宝跗若篆飞白灿为华榜乐舞既作盻蚃来格天地
祖宗罔不咸喜帝之昭报之诚于是为尽而我宋盛典
实肇兴于此焉是时王洙上言文彦博等勒成皇祐大
享明堂记凡二十卷自为序至嘉祐八年再行是礼焉
   社稷
祭法曰昔共工氏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水土故
祀以为社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夏
卷三十二 第 5b 页 WYG0936-0410d.png
之衰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左传曰(昭公二十九年/)共工氏
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列山氏有子曰柱为稷
自夏以上祀之其后以周弃为稷自商以来祀之通典
说颛顼祀共工子句龙为社列山氏子柱为稷高辛氏
唐虞夏因之商汤以旱而迁稷故以周弃代之欲迁句
龙无可继者故止周天子立三社曰太社曰王社曰亳
社诸侯亦三社曰国社曰侯社曰置社盖太社国社为
百姓而立者也王社侯社自于藉田而立之也亳社迁
卷三十二 第 6a 页 WYG0936-0411a.png
国之社也立名虽异其神则同天子之社则以五色土
诸侯之土则以当方之土大夫以下各以地所宜木而
立之礼神之玉皆用两圭有邸其牲王制云天子祭社
稷皆太牢诸侯祭社稷皆少牢皆黝色祭之日王及尸
皆服絺冕乐则大司乐云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以祭
地祗酌以三献汉高帝初起祷丰枌榆社二年入关因
命县为公社于是而有公社之名平帝时奏事者有曰
汉兴已有官社以后稷配食官稷于是而有官社官稷
卷三十二 第 6b 页 WYG0936-0411b.png
之号后汉光武立太社稷于洛阳岁三祠而太社之名
立然自汉后但太社有稷而官社无稷魏明帝遂立帝
社而帝社之名彰齐永明中则有太稷梁大同中则又
加官稷唐于仲春仲秋则祭太社太稷神龙初改先农
坛为帝社于太坛西而立帝稷其礼与太社太稷无异
开元十九年停帝稷而祀神农复以后稷而为配天宝
三载于是而升社稷为太祀此历代之沿革也然社稷
之义先儒所说不同郑康成之说以社为五土总神稷
卷三十二 第 7a 页 WYG0936-0411c.png
为原隰之神勾龙以有平水土之功配社祀之稷有播
种之功配稷祀之若贾逵马融王肃之徒以社祭勾龙
稷祭后稷皆人鬼也非理地之神崔灵恩云二家之说
虽各有通但昔来所习谓郑为长及白虎通曰土地广
博不可遍祀五榖众多不可一一而祭故封土立社示
有土也稷得阴阳中和之气而为众多故稷为长此言
得之矣虽然昔共工氏龙有平水之功高阳氏之子黎
亦有平土之功是故祭社之日取二子而配食焉示不
卷三十二 第 7b 页 WYG0936-0411d.png
忘本之义也今之配祀者谓之龙可也黎亦可也何嫌
于二名耶彼直以龙与黎为社之正神非配社昔汉
儒之妄也或曰不然使社为土神则当食以水不当兼
用羊豕也殊不知用犊祭地礼也社乃地祗之属而非
地犹五帝为天之尊神而非天也安得不用羊豕吾益
知社为土之正神而无疑也列山氏之子柱有布谷之功
厉山氏之子农亦有播谷之功是故祭稷之日取二子
以配食焉示不忘本之义也今之配祀者谓之柱可也
卷三十二 第 8a 页 WYG0936-0412a.png
农亦可也何嫌于二名耶彼直以柱与农为稷之正神
而非配稷者又汉儒之妄也或曰不然使稷为谷神则当
祀以牡不当复用秋黍也殊不知用牡祭地礼也稷乃
地祗之属而非地犹五帝为天之尊神而非天也吾安
得不用稷黍吾今知稷为谷之正神而无疑也
   杂祭祀
书曰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祗洪范八政三
曰祀大宗伯之职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祗故祭天曰
卷三十二 第 8b 页 WYG0936-0412b.png
燔柴祭地曰瘗埋祭山林川泽曰狸沉祭风师雨师曰
槱燎祭四方百物曰副辜是类是祃师祭也既伯既祷
马祭也除恶之祭为祓会福之祭为会告事求福曰祷
絜意以享为禋祷雨为雩祷明为禜是以圣王为之典
礼民之精爽不贰齐肃聪明者神或降之乃有神民之
宫各司其序不相乱也历代人君罔不遍走群望咸秩
无文故神农播种始诸饮食致恭鬼神颛帝亦洁诚以
祭祀其后成汤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恤祀所以阴阳和
卷三十二 第 9a 页 WYG0936-0412c.png
而万物遂也以今考之在古有雩祭之礼有朝日夕月
之礼有祀山川之礼有六宗之礼有七祀之礼有司寒
之祭有蜡腊之祭夫雩者何也月令仲夏之月命有司
祀祈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乐乃命百县雩祀百辟卿
士有益于民者以祈谷实若国大旱则司巫帅巫而舞
雩汉承秦雩坛礼废后汉自立春而至于立秋郡国上
雨泽若少则公卿官长以次行雩礼以求雨东晋穆帝
制雩坛梁天监中停柴燎而用次也唐武德初孟夏雩
卷三十二 第 9b 页 WYG0936-0412d.png
祀昊天上帝于圜丘正观雩祀于南郊开元旱则大雩
此雩祭之礼也夫日月之礼何也周制以柴祀日月星
辰日坛曰王宫月坛曰夜明王搢大圭执镇圭缫藉五
采五就以朝日凡祭日月岁有四焉迎气之时祭日于
东郊祭月于西郊一也二分祭日月二也郊之祭天配
天而主日配以月三也月令十月祭天宗合祭日月四
也汉武始郊太一朝日夕月改周法其后常于以郊太
畤质明出竹宫东向揖日西向揖月魏文帝以为非尊
卷三十二 第 10a 页 WYG0936-0413a.png
天之道明帝春始朝日于东郊秋夕月于西郊始得古
礼唐二分朝日夕月于国城东西柳子厚为御史主祀
事将朝日其寮问曰古人夕朝日而已今而曰祀朝日
何也柳曰古者旦见曰朝暮见曰夕故诗曰邦君诸侯
莫肯朝夕左传曰百官承事朝而不夕礼记曰日入而
夕赵文子砻其椽张老夕智襄子为室美士茁夕皆暮
见也汉仪夕则两郎向琐闼拜谓之夕郎亦出是名也
故曰大采朝日少采夕月义曰春朝日秋夕月此朝日
卷三十二 第 10b 页 WYG0936-0413b.png
夕月之礼也夫祀山川之礼何也周制以血祭祭五岳
以狸沈祭山林川泽一岁凡四祭迎气一也郊天二
也大雩三也大蜡四也礼神之玉两圭有邸五寸牲用
少牢各随方色酌用五献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当奉名
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自崤以东名山大川祠曰太室
嵩高也常山泰山会稽湘山水曰济曰淮自华以西名
山七曰华山薄山岳山岐山吴山鸿冢渎山名川四曰
河祠临晋沔祠溪中湫泉祠朝邢江水祠黑汉孝文增
卷三十二 第 11a 页 WYG0936-0413c.png
修山川群祀武帝因巡狩其礼名山大川后汉章帝诏
祀山川百神应礼者唐武德正观之制五岳四镇四海
四渎年别一祭各以五郊迎气日祭之此祀山川之礼
也夫六宗者何也通典曰周制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
而冕祀五帝以如之又云以禋祀祀昊天上帝汉兴于
甘泉汾阴立坛禋六宗孔光刘歆等以乾坤六子为六
宗后汉安帝立六宗祀时欧阳说谓六宗者在天地四
方之中为上下四方之宗郑玄以星辰司中司命风师
卷三十二 第 11b 页 WYG0936-0413d.png
雨师为六宗马融谓万物非天不覆非地不载非春不
生非夏不长非秋不收非冬不藏孔安国按孔丛子孔
子之说谓埋少牢于太昭祭时祖迎于坎坛祭寒暑也
王宫祭日夜明祭月幽宗祭星雩宗祭水旱是为六宗
贾逵以为天宗三日月星也地宗三河海岱也魏明帝
立六宗祀祀六子之卦晋罢其祀刘邵以为太极冲和
之气为六气之宗后魏立六宗祀孝文诏祀天皇大帝
及五帝之神通典谓张迪以六代帝王张麾以宗庙三
卷三十二 第 12a 页 WYG0936-0414a.png
昭三穆三等并不堪录后魏孝文以天皇大帝五帝为
六宗于义为当崔灵恩三礼义宗谓六宗之神宗儒所
释义各不同义虽不同亦各有通月令孟冬祈于天宗
卢植注云天宗六宗之神李邰谓六宗上不及天下不
及地旁不及四方在六合之中晋虞喜别论曰地有五
色大社象之总五为一则成六六为地数刘昭称孔丛
子之言若果夫子所说则后儒无复纷然正谓未必然
耳至昭以六宗为祭祀则穿凿甚矣惟晋司马彪曰周
卷三十二 第 12b 页 WYG0936-0414b.png
礼无六宗之兆祭法无六宗之文不宜特立祀也此六
宗之说也夫七祀者何也商制天子祭五祀周制王为
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厉曰
户曰灶诸侯为国立五祀大夫立三祀士立二祀庶人一
祀两汉魏晋立五祀井皆与焉白虎通云户灶门井中
霤唐开元制礼祭七祀各因时享祭之于庙庭司命户
以春灶以夏门厉以秋行以冬中霤以季夏夫五祀见
于周礼礼记仪礼杂出史傅多矣特祭法以司命泰厉
卷三十二 第 13a 页 WYG0936-0414c.png
为七祀而左传家语则以为重该脩熙黎勾龙之五官
月令以五祀为门行户灶中霤白虎通刘昭范晔高堂
隆之徒士五祀为门井户灶中霤郑氏释大宗伯之五祀
则用左传家语之说释小祝之五祀则用月令之说释
王制之五祀则用祭法之说隋唐参用月令祭法之说
五祀祭行及李林甫之徒复修月令冬亦祀井而不祀
行此七祀之礼也夫司寒者何也月令仲春之月天子
乃鲜羔开冰先荐寝庙郑注云祭司寒而出冰春秋传
卷三十二 第 13b 页 WYG0936-0414d.png
曰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觌而出之其藏之也
深山穷谷固阴冱寒于是乎取之其出之也朝之禄位
宾食丧祭于是乎用之其藏之也黑牡秬黍以享司寒
其出之也桃弧棘矢以除其灾其出入也时食肉之禄
冰皆与焉(昭四年/)唐制先立春三日用黑牡秬黍祭司
寒之神于冰室凿井而藏之仲春开冰此司寒之礼也
(司寒玄冥北方之神故物皆用黑/)夫蜡腊者何也郊特
牲云天子大蜡八先啬也司啬也农也邮表畷也猫虎
卷三十二 第 14a 页 WYG0936-0415a.png
也坊也水庸也昆虫也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
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
司啬也祭百种以报啬也飨农及邮表畷禽兽仁之至
义之尽也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祭
坊与水庸事也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八蜡以记四
方四方年不顺成八蜡不通以谨民财也顺成之方其
蜡乃通以移民也既蜡而收民息已故既蜡君子不兴
功郑氏曰息民与蜡异则黄衣黄冠而祭为腊必矣正
卷三十二 第 14b 页 WYG0936-0415b.png
义曰先蜡后息民是息民为腊与蜡异也夏曰嘉平商
曰清祀周曰大蜡蔡邕月令章句曰总谓之腊籥章国
祭蜡则吹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罗氏蜡则作罗襦秦
汉曰腊汉季冬之月星回岁终阴阳以交劳农大享腊
唐正观季冬寅日蜡祭百神于南郊宋朝建隆初有司
言以火德王请以戍日为腊元丰六年蜡祭曰郊各为
一坛以祀其方之神而息民祭在蜡祭之后此蜡腊之
礼也其他在秦则有陈宝祠有伏祠有八神祠汉则有
卷三十二 第 15a 页 WYG0936-0415c.png
蚩尤祠灵星祠高禖祠太室祠嵩呼宋朝承唐制又祀
九宫贵神于东郊用太祀礼东南曰招摇正东曰权星
东北曰太阴正南曰天一中央曰天符正北曰太一西
南曰摄提正西曰咸池西北曰青龙景祐二年章得象
详定江渊之说随每年贵神飞棋之方旋定祭位从之
然所谓太乙者又有十神太乙之名如曰五福天乙之
号君基臣基民基之号此皆杂祭之类也虽然古人先
成民而后致力于神盖以民为神之主也文帝切以爱
卷三十二 第 15b 页 WYG0936-0415d.png
民而谓禬禳之事足以祐民也广坛场增圭币除秘祝
之官以为祈福其为事已舛矣宣室之问未皇他事而
急于鬼神之问岂以鬼神之福能有以阴助斯民乎迨
至武帝又甚焉而其心则为己不为民矣巡海而求神
人筑宫而封泰一祝吏祠官相望于名山大川之上一
切妄祭淫祠以徼福于己百姓困而国用竭福何有于
己哉终汉之末一岁凡三万七千祠胡广谓班固郊祀
志宜去鬼神仙道之语置韦贤宗庙迭毁议于其中则
卷三十二 第 16a 页 WYG0936-0416a.png
其祀事庶得以类相从矣夫孟坚合宗庙之议而专志
于郊祀固未为得至于汉武之淫祀以为后世戒其旨
深矣安得以去为哉
   时祭禘祫
通典曰有虞氏四时之祭名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
曰烝夏因于虞商因于夏王制曰春礿夏禘秋尝冬烝
其祭尚声特牲云臭味未成涤荡其声乐三阕然后出
迎牲周祭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烝乃以禘为盛
卷三十二 第 16b 页 WYG0936-0416b.png
祭之名大宗伯云以祠春享先王以礿夏享先王以尝
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诗曰礿祠烝尝于公先王此
周四时之祭名也其祭尚臭灌用鬯臭郁合鬯臭阴达
于渊泉既灌然后迎牲行九献之礼祭之日王服衮冕
而入庙尸入奏肆夏王以圭瓒献尸尸以祼礼降神此
祼神之一献也后以璋瓒献尸此为二献也王迎牲奏
昭夏始行朝践之礼此三献也后于是献朝事之笾此
四献也至荐熟时谓之馈食此五献也后荐馈食之笾
卷三十二 第 17a 页 WYG0936-0416c.png
此六献也王以醴齐酌尸谓之朝献此七献也后荐加
事之笾豆此八献也卿诸侯为宾者以王爵酌盎齐备
卒食三献是为九献自九献之后遂降冕而总干舞大
武之舞以乐尸九献之后更行三爵谓之加爵即行旅
酬无算之爵而后尸出焉厥明遂绎于祊此时享之礼
也时享之外则有禘有祫王制曰天子犆(特/)礿祫禘祫
尝祫烝诸侯礿则不禘禘则不尝尝则不烝烝则不礿
诸侯礿犆禘一犆一祫尝祫烝祫盖天子先祫而后时
卷三十二 第 17b 页 WYG0936-0416d.png
祭诸侯先时祭而后祫此夏商之制也周制天子诸侯
五年殷祭一禘一祫禘以夏祫以秋祫者毁庙未毁庙
皆合升于太祖禘则不及亲庙祖文武以下毁主依昭
穆于文武庙中祭之王季以上于后稷庙祭之如先祫
后禘者礿春秋鲁僖公定公宣公皆八年而禘以再殷
祭而推之也通典议曰圣人制礼合诸天道使不数不
怠故有四时之祭焉而又设殷祭者因天道之成以申
孝敬之心用尽事终之礼禘祫二礼俱为大祭先贤所
卷三十二 第 18a 页 WYG0936-0417a.png
释义各有差殊马融王肃皆云禘大祫小郑元注二礼
以祫大禘小贾逵刘歆则云一祭之名礼无差降数家
之说非无典据至于大通经训郑义为长尝试论之以
礼经及春秋所书皆祫大于禘按春秋公羊传云大事
于太庙大事者祫也祫者毁庙之主陈于太祖未毁庙
之主皆升合食于太祖至于禘则云禘于庄公禘于僖
公既不及于太祖则小于祫矣曾子问主于夫子曰自
非祫祭七庙五庙无虚主而不言禘则知禘小于祫明
卷三十二 第 18b 页 WYG0936-0417b.png
矣其祫则备五齐三酒禘惟四齐二酒祫则备用六代
之乐禘则四代而下又无降神之乐以示其缺也后汉
光武诏张纯议禘祫之礼而纯以为汉旧制三年一祫
毁庙主合食高庙存庙主未尝合祭元始间始为禘祭
礼说三年一闰天气小备五年再闰天气大备三年一
祫五年一禘禘之为言谛定昭穆尊卑之义也禘祭以
夏祫禘以冬帝从之自是禘祫遂定后魏孝文太和中
诏议禘祫而游明根高闾等各陈其义孝文遂两从王
卷三十二 第 19a 页 WYG0936-0417c.png
郑二议禘祫并为一名改祫从禘五年一禘则四时尽
禘永为后法唐礼乐志禘祫大祭也祫以昭穆合食于
太祖而禘以审谛其尊卑此禘祫之义而为礼者失之
至于年数不同祖宗失位而议者莫知所从礼曰三年
一祫五年一禘传曰五年再殷祭高宗上元三年十月
当祫而有司疑其年数史元璨等议以为祫而后禘自
是而后五年而再祭盖后禘去前禘五年而祫常在禘
后二年禘常在祫后二年鲁昭公二十年禘至二十五
卷三十二 第 19b 页 WYG0936-0417d.png
年又禘此可知也议者以元璨等言有经据遂从之而
开元六年而祫明年而禘自是而后禘祫各自以年不
相通数凡七祫五禘至二十七年禘祫并在一岁有司
始觉其非乃议以为一禘一祫五年再殷宜通数而禘
后置祫岁数远近二说不同郑玄用高堂隆先三而后
二徐邈先二而后三而邈以谓二禘相去为月六十中
分三十置一祫焉此最为得遂用其说由是一禘一祫
在五年之间合于再殷之义而置祫先后则不同焉宋
卷三十二 第 20a 页 WYG0936-0418a.png
朝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天圣三年祫飨
太庙帝问辅臣以祫飨之礼王钦若等奏曰祫者合也
宗庙之礼每三年权迁神主出庙室就前楹而祭之所
以谨时思而合祀事以象大宗子有收族合食之义也
   禘祫
欧阳公之作唐礼乐志有曰禘祫大祭也祫以昭穆合
食于太祖而禘以审禘其尊卑此禘祫之义而为礼者
失之愚尝三复是说而后知世之议礼者徒惑于纷纭
卷三十二 第 20b 页 WYG0936-0418b.png
之异同而皆未明其义也古者圣人制礼取法天道以
事其祖三年一闰天气小备故三年一祫五年再闰天
气大备故五年一禘是故周制五年殷祭一祫一禘祫
者毁庙未毁庙皆合升于太祖所谓合食于太祖也
禘者惟及于毁庙而不及于亲庙所以审禘其尊卑也
自是制不明载于周礼而郑氏于肆献馈食在四方之
上则是祫也禘也而祫禘之说始见于周礼之注至王
制所载天子犆礿祫禘祫尝祫烝而说者又以为夏啇
卷三十二 第 21a 页 WYG0936-0418c.png
之制此所以起异同纷纷之论也自今考之诸儒之论
莫同异于小大之说也马融王肃则以为禘大而祫小
郑康成则以为祫大而禘小为融肃之说者曰孔子言
禘自既灌而往禘祫大祭而独举禘则祫可知故于是
而以禘为大为郑康成之说者曰公羊传云大事于太庙
大事者祫也祫者毁庙之主陈于太祖未毁庙之主皆
升合食于太祖至于禘则云禘于庄公禘于僖公既不
于太祖则小于祫矣故于是而以祫为大愚以为小大
卷三十二 第 21b 页 WYG0936-0418d.png
之异不必深辨惟明乎禘祫之义则古人尊祖之意得
矣诸儒之论莫异同于先后之说也郑氏用高堂隆说
则以为前三后二徐邈之说则以为前二后三駮郑氏
者曰三年而祫为月有馀二年而禘为月不足駮徐氏
者曰禘在祫前则是三年而禘祫在禘后则是二年而
祫至唐用徐邈之说则以为二禘相去为月六十中分
三十而置一祫焉由是一禘一祫在五年之间愚以
为前后之说不必深办惟深明乎禘祫之义则古人尊
卷三十二 第 22a 页 WYG0936-0419a.png
祖之意得矣不特此也禘祫之祭盖两祭也而贾逵刘
歆以禘祫为一祭而二名是其名之辨又不一矣禘以
夏祫以秋此古制也张纯则以祫为冬祭其说曰物备
礼成故合聚而祭之是其时之用又不同矣宗庙之礼
止于九献此古制也而先儒则曰大祫十有二献杜祐
通典载禘祭一如祫祭所异者祫则备五齐三酒禘惟
四齐三酒祫则备六代之乐禘则用四代而无降神之
乐是又其礼之用为不同要之明其义则名之不同亦
卷三十二 第 22b 页 WYG0936-0419b.png
何惑于名时之不同亦何拘于时礼之不同亦何泥于
礼欧公之言盖深知礼者矣郑氏又谓禘其祖乃祭感
生帝其说尤为无据而王肃则以为祭始祖之父王氏
之议祫而后禘则是禘止于一时至后魏之论礼则以
五年一禘则四时尽禘人自为说卒莫能定此议礼之
家所以名为聚讼也汉唐之间礼意不明光武中兴在
位亦既久矣而禘祭之礼仅能再举是不几于疏而怠
乎唐玄宗时行禘祫礼各自以年不相通数凡七祫五
卷三十二 第 23a 页 WYG0936-0419c.png
禘而其后禘与祫乃并于一岁是不几于数而渎乎汉
官旧仪虽载三年一大祫之制而未能尽行唐开元礼
虽有禘祫之制而未必合古此岂非诸生之过欤惟我
宋朝三年一祫以孟夏五年一禘以孟冬其制已合于
古而又群臣之论足以发明乎古人制礼之义故其礼
为益全天圣中王钦若为祫飨对则有谨时思而合祀
事以象夫宗子收族合食之义熙宁中礼院言僖祖为
始祖则孟夏禘祭当正东向之位而其下则以昭穆为
卷三十二 第 23b 页 WYG0936-0419d.png
序焉猗欤盛哉禘祫之义久失于汉唐而独明于我宋
岂非诸儒讲学之功乎
   仲春群祀(高禖太一/) (朝日/) (释奠耕藉社稷/)
高禖之祀虽周官所载独缺其文汉郊祀志不言其礼
然考之于古以来久矣月令仲春之月玄鸟至之日以
太牢祠于高禖故诗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而毛氏传
则曰姜嫄从帝而祠于郊禖诗曰克禋克祀以弗无子
而毛氏传则曰简狄从帝而祈于郊禖则是姜嫄简狄
卷三十二 第 24a 页 WYG0936-0420a.png
之前先有禖神矣自高辛氏有生契之祥故后王立高
辛之祠以配高禖今其说载于孔颖达之正义者可考
也至汉武帝时得太子立高禖之祠而枚皋实为祝辞
汉高禖之祠则立于城南而仲春实行其礼晋后从束
晢之议以石为主而其祀浸重此祀高禖之礼也而卢
植乃谓神居明显之处故谓之高因其求子故谓之禖
此其说之不可信也太一之祀虽时祭之大经礼不载
十神之说出于术家然考之于史则有自来矣史记封
卷三十二 第 24b 页 WYG0936-0420b.png
禅书云天神贵者太乙而太乙之名已著班固郊祀志
云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祀三一而太一实居其一
今其所谓十神太一或曰君基太一或曰臣基太一或曰
太游太一而惟太乙无别名昔为最尊其说不为无谓
也武帝祠于甘泉得神马于渥洼水中遂次以为太一
之歌玄宗时则以九宫贵神并祠之其礼始盛此祀太
一之礼也而说者谓太乙最尊更无别名遂以其别无
名者对太游而谓之小游太一此则说之不可信者也
卷三十二 第 25a 页 WYG0936-0420c.png
朝日之礼古礼也礼曰王搢大圭执镇圭缫藉五采五
就以朝日觐礼曰拜日于东门之外礼日于南门之外
自武帝郊泰畤而因以揖日故曰朝日之礼遂见于竹
宫魏明帝朝日于东郊故朝日之礼又见于东郊盖至
于唐而朝日之礼乃谓之祀朝日此其礼之失也是以
柳宗元作为朝日之说岂非欲复古乎释奠之礼古礼
也大胥曰春入学舍菜文王世子曰凡学春官释奠于
先师自唐贞观释奠于学而诏孔颖达讲孝经而其礼
卷三十二 第 25b 页 WYG0936-0420d.png
复盛自贞观从房玄龄朱子奢之议以孔子为先圣而
其礼遂定至玄宗释奠讲经而鱼朝恩预焉此则礼之
失也故杜佑详载其事于通典之书岂非欲以复古乎
籍田之礼古人重农之意也周礼甸师掌帅其属而耕
耨王籍宣王不籍千亩则虢公谏汉文躬耕籍田以为
天下先建始躬耕潘岳作赋贞观籍田文本颂之此籍
田之礼也然而月或用孟者盖用吕不韦月令孟春之
说也月或用仲者盖汉明帝唐开元所行之礼也其时
卷三十二 第 26a 页 WYG0936-0421a.png
说虽不同而其礼则一也社稷之礼古人报本之意也
曰春籍田而祈社稷又曰秋报社稷汉高起丰立枌榆
社光武洛阳立太社稷唐于仲春祭大社大稷而其礼
为重开元之时升为大祀而其礼尤重此社稷之礼也
然而或以社为五土总神勾龙有平水土之功配社祀
之以稷为原隰之神稷有播种之功配稷祀之此郑康
成之说也或以社祭勾龙稷祭后稷皆人鬼也非地之
神此王肃马融之说也其说虽不同而其礼则一也宋
卷三十二 第 26b 页 WYG0936-0421b.png
朝仁宗重高禖之祀尤极其至景祐讲坛屋牲币之仪
宝元去弓韣弓矢之制在康定则著为常祀在庆历则
复用弓韣皇祐中则诏坛徙高爽嘉祐则诏徙近郊宋
朝尤重太一之祠以太一飞在九宫每四十馀年而一
徙所临之地则兵役不兴水旱不作在兴国中则太宗
立祠于东南郊而祀之则谓之东太一在天圣中则仁
宗立祠于西南郊而祀之则谓之西太一在熙宁中神
宗建集福宫而祀之则谓之中太一释奠之礼自真宗
卷三十二 第 27a 页 WYG0936-0421c.png
东幸其庙加展拜之仪增元圣之号定所祭二丁之日
与明笾豆簠簋之数定内外三献之官与颁仪注祭器
之式此释奠之礼至我朝而益盛雍熙籍田则太宗行
之明道籍田则仁宗行之则籍田之礼为特备用三献
之官则见于景德正屋坛之制则见于天圣则社稷之
礼为尤备
   庙制昭穆
范祖禹作唐鉴论唐九室之制而以为天子七庙自古
卷三十二 第 27b 页 WYG0936-0421d.png
以来未之有改陆佃议礼于元丰有左右昭穆递迁之
说而何徇直以为于经传无据愚于是知议礼之家一
断以古则纷纷之疑皆可以迎刃而解书曰七世之庙
可以观德则宗庙之制止于七庙礼曰辨庙祧之昭穆
则昭穆之位一定不易其来久矣今以周制明之守祧
八人盖兼姜嫄之庙而为八则其为七庙也明矣自后
稷以至昭王历世无常而昭穆之位未尝失次辨而叙
之又有小史之职则其为定位也又明矣世之论庙制
卷三十二 第 28a 页 WYG0936-0422a.png
者乃曰唐虞五庙夏氏因之至商周而始有七庙是说
也杜佑以通典则载之说者又曰小记云王者立四庙
则周制七庙文武为二祧亲庙四而已武二祧在七庙
内是说也郑康成注礼实取之惟其说之不同此世之
论庙制者始纷纷而可疑要之以二说而断之于古则
亦何疑之有虞唐书载禋于六宗以见太祖则三昭三
穆与太祖之庙而七为可验也岂特商周为然哉荀卿
曰有天下者事七庙而谷梁亦言天子七庙则是春秋
卷三十二 第 28b 页 WYG0936-0422b.png
战国之时是说犹存至汉始有原庙有郡国庙而东都
则又有所谓四亲庙故是制始不明于汉唐初有四庙
贞观中从朱子奢虚太祖一室之议而庙以六室中宗
增以七室开元则又增以九室是制又不明于唐学者
能以是考之则杜祐之说可无疑矣商之三宗周之文
武其庙皆在三昭三穆之外历世不毁此所谓不迁之
庙非祧也郑康成惑小记之言而以文武不祧之庙在
七庙之内是臆说也王肃圣證论曰礼自上以下降杀
卷三十二 第 29a 页 WYG0936-0422c.png
以两使天子诸侯皆亲庙四则君臣同等尊卑不别刘
歆论之于汉韩愈论之于唐其言皆与肃同学者能以
是考之则康成之说于此可无疑矣世之论昭穆者乃
曰昭穆迁徙固无常位周庙王季一迁则昔之右者今
为左昔之左者今为右以左右通计其次序然后父子
之尊卑不相渎也说者又曰古者祔以其班祫以其班
而尸及赐爵又以其班所谓班者父为昭子为穆昭不
可迁于穆穆不可迁于昭父在穆行子居昭位而不嫌
卷三十二 第 29b 页 WYG0936-0422d.png
者昭自为昭穆自为穆左右相乖不相通也惟其说之
不同此世之议昭穆者始纷纷然可疑要之二说而断
之以古则何疑之有祭统曰凡赐爵昭为一穆为一昭
与昭齿穆与穆齿武王之时文王之庙为穆故虽至襄
王历十八君矣犹谓之穆富辰有言曰管蔡郕霍鲁卫
毛𥅆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十六国文王之子
文王为穆故其子之国必谓之昭也康王之时武王之
庙为昭故虽至襄王之世犹谓之昭富辰又曰邘晋应
卷三十二 第 30a 页 WYG0936-0423a.png
韩武之穆也四国武王之子武王为昭故其子之国必
谓之穆也盖三昭三穆左右异等左不可居于右犹右
之不可居于左故助祭受爵各以昭穆序齿受氏又以
王父之字故刘歆亦曰孙居王父之处正昭穆则孙常
与祖代 张纯曰父子不并坐而孙从王父其说皆同
学者能以是而考之则或者之疑于是而无疑矣宋朝
元祐中陈祥道作礼书其论庙制也则曰天子七庙自
虞至周所不变其论昭穆也则曰宗庙有迭毁而昭穆
卷三十二 第 30b 页 WYG0936-0423b.png
之位则一定而不易夫礼学废缺久矣历汉历唐未甚
明阅数千百年而遂大明于我宋愚于是见本朝儒学
之盛焉论礼者宜有考于此
 
 
 
 
 群书考索卷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