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八
卷二十八 第 1a 页 WYG0936-035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卷二十八   宋 章如愚 撰
  礼门
   明堂类
历代制度神农明堂之作自神农有之(淮南子言神农/)
(祀于明堂又曰神农明堂曰天府又曰尝榖祀于明堂/)
 黄帝拜祀上帝于明堂(或谓之合宫/)其堂之制中有
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以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
卷二十八 第 1b 页 WYG0936-0356b.png
从西南八名昆崙天子从之入以拜祀(汉公玉带所上/)
(制度/) 唐虞尧曰衢室有虞曰总章(应劭/)唐虞祀五帝
于五府(府者聚也言五帝之神聚而祭于此堂/)苍曰灵
府赤曰文祖黄曰神计白曰明纪黑曰玄矩五府之制
未详 夏氏享祖宗于世室(言代代不毁之故鲁名宗/)
(庙曰文代室武代室/)世室之制堂脩二七广四脩之一
(脩南北之深也夏度以步今堂脩十四步益以四方脩/)
(之一则堂广十七步半/)五室三四步四三尺(堂上为五/)
卷二十八 第 2a 页 WYG0936-0357a.png
(室象五行也三四步为室方也四三尺以益广也木室/)
(于东北火室于东南金室于西南水室于西北其方皆/)
(三步其广益之以三尺也土室于中央方四步其广益/)
(之以四尺此五室居堂南北六丈东西七丈/)九阶(南面/)
(三阶三面各二/)四旁两夹窗(窗助户为明也每室四户/)
(八窗/)白盛(蜃灰也以蜃灰垩墙所以饰成宫室盛音成/)
门堂三之二(门侧之堂取数以正堂南北九步二尺东/)
(西十一步四尺/)室三之一(两室与门各居一分/) 商人
卷二十八 第 2b 页 WYG0936-0357b.png
曰重屋其制堂脩七寻崇三尺四阿重屋(重屋者王居/)
(正堂若太寝也阿今四注也重屋复屋也八尺曰寻/)
周制季秋大享于明堂宗祀文王以配上帝其制度九
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
东西长八十一尺南北六十三尺其堂高九尺于一堂
之上为五室每一室广一丈八尺每室开四门门旁各
有窗九阶外有四门门之广二丈一尺门两旁各筑土
为堂南北四十二尺东西五十四尺其堂上各为一室
卷二十八 第 3a 页 WYG0936-0357c.png
南北丈四尺东西丈八尺其宫室墙壁以蜃蛤灰饰之
 武王克纣反商祀于明堂而民知孝(乐记/) 成王昔
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明/)
(堂位/)明堂也者明诸侯之尊卑也成王幼周公六年朝
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一太庙天
子明堂 昔者周公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孝经/)
孔子至周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家语同/)齐宣王问
曰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己乎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
卷二十八 第 3b 页 WYG0936-0357d.png
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孟梁惠王下/)
秦聂宗义三礼图取大戴九室以为秦人明堂图按秦
实无明堂图或者泥于吕氏春秋而不知乃古制也
汉武帝元封五年祠太一五帝于明堂上座高皇帝对
(是时未以高袓配天故言对也光武以来乃配/)牲以
太牢天子从昆崙道中(昆崙道即依黄帝时制也/)始拜
明堂如郊礼毕燎堂下其明堂制从公玉带所上黄帝
时图(其年四月天子封泰山泰山东北上有古时明堂/)
卷二十八 第 4a 页 WYG0936-0358a.png
(处俭下儆上欲理明堂奉高帝未晓制度济南人公玉/)
(带上黄帝时明堂图上从之作于汶上/)因朝诸侯王列
侯受郡国计仍赦天下赐鳏寡孤独帛贫者粟 光武
建武三十年初营明堂 明帝永平二年正月辛未初
配五帝于明堂光武帝配五帝座位堂上各处其方黄
帝在末皆如南郊之位光武位在青帝之南少退西面
各一犊奏乐如南郊 章帝元和二年二月壬申宗祀
五帝于孝武所作汶上明堂光武帝配于雒阳明堂礼
卷二十八 第 4b 页 WYG0936-0358b.png
癸酉更告祀高袓太宗世宗中宗世袓显宗于明堂各
一太牢 安帝延光三年祀汶上明堂如元和故事其
制度建武初营明堂上员下方(法天地/)八窗四闺(法八/)
(风四时/)九室十二座(法九州十二月/)三十六户七十二
(法三十六旬七十二风/)
魏明帝太和元年正月丁未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
帝祝称天子臣某
晋武帝太始二年二月丁丑宗祀文皇帝于明堂以配
卷二十八 第 5a 页 WYG0936-0358c.png
上帝又议明堂宜除五帝之坐同称昊天上帝各设一
坐而已(挚虞议按汉魏故事明堂祀五帝新礼云五帝/)
(即上帝帝即天也遂临五帝之位又按仲尼称郊祀后/)
(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以配上帝周礼祀天于上帝祀地/)
(于四望四望非地则上帝非天断可识矣又生于明王/)
(没则配五行故太昊配木之列此五帝者配天之神同/)
(兆之于四郊报之于明堂/)十年十月诏复明堂五帝位
(时以五精帝佐天育物前代相因莫之或废/)
卷二十八 第 5b 页 WYG0936-0358d.png
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三年正月帝祀明堂车服之仪率
遵汉制出以法驾服以衮冕(孙耆之议郊以祀天故配/)
(以后稷明堂祀帝故配以文王郊为皇天之位明堂为/)
(上帝之庙故徐邈以配之为言必有神主郊为天坛则/)
(明堂非文庙矣时议帝亲奉今亲祀北郊明年正月上/)
(辛祀皇天次辛祠后土后辛祀明堂/)
宋孝武大明五年依汉汶上仪设五帝位太袓文帝对
飨祭皇天上帝鼎俎彝簋一依太庙礼堂制但作大殿
卷二十八 第 6a 页 WYG0936-0359a.png
屋十二间无古三十六户七十二牖文饰雕画而已六
年正月帝亲奉明堂祀祭五畤帝以太祖配
齐高帝建元元年七月祭五帝之神于明堂有功德之
君配明堂制五室 明帝崇昌元年有司奏以武帝配
梁祀五帝于明堂服大裘冕樽以瓦俎豆以纯漆牲以
特牛肴膳惟二郊若水土之品蔬菜之属宜以荐郊所
无者从省除所配五帝行礼自东阶升先春郊帝为始
止一献清酒停三献及灌事其堂制十二年毁宋太极
卷二十八 第 6b 页 WYG0936-0359b.png
殿以其材构明堂十二间阶准太庙以中央六间安六
天座悉南向东来第青帝五帝依次而列又五人帝配
享在阼阶东上北向大殿后为小殿五间以为五佐室

陈祀昊天上帝五帝于明堂牲以太牢粢盛六饭铏羹
蔬备荐焉文帝以武帝配废帝以文帝配堂制殿屋十
二间中央六间依前代安六座四方帝各依其方黄帝
居坤维而配享座依梁法
卷二十八 第 7a 页 WYG0936-0359c.png
后魏文帝太和十三年四月经始明堂改营太庙迁洛
之后宣武永平延昌中欲建明堂而议者或云五室或
云九室至明帝神龟中复议之元义执政遂营九室值
代乱不成宗配之礼迄无所设
北齐采周官考工记为五室
后周采汉三辅黄图为九室并竟不立
隋文帝开皇十三年议立明堂繁役不就终隋代季秋
祀五方上帝于雩坛上其用币各依其方人帝各在天
卷二十八 第 7b 页 WYG0936-0359d.png
帝之左太袓在太昊南西向五官在庭各依其方牲用
犊十二皇帝太尉司农行三献礼于青帝及太祖自馀
有司助奠五官位于堂下行一献礼有燎其省牲进熟
如南郊礼
大唐武德初定令每岁季秋祀五方上帝于明堂元帝
配五人帝五官并从祀讫于贞观之末竟未议立明堂
季秋大享则于圆丘行事(高袓圆丘及明堂北郊之祀/)
(宗帝专配感帝自馀悉依武德令/)永徽二年又奉太宗
卷二十八 第 8a 页 WYG0936-0360a.png
配祠明堂有司遂以高袓配五天帝太宗配五人帝下
诏造明堂内出九室样堂三等每阶各十二上等方九
雉八角高一尺中等方三百尺高一筵下等方三百六
十尺高一丈二尺上等象黄琮为八角四阶安十二阶
 显庆元年礼官议太宗不当配五人帝太尉长孙无
忌等议曰宗祀明堂必配天帝而伏羲五代夲配五郊
与入明堂自缘从祀今以太宗作配理有未安伏见永
徽二年追奉太宗以遵严配当时宗袓先在明堂礼司
卷二十八 第 8b 页 WYG0936-0360b.png
致惑竟未迁祀乃以太宗降配五人帝虽复亦在明堂
不得对越天帝谨按孝经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
配天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
配上帝又寻历代礼仪且无父子同配明堂之义惟祭
法云周人褅喾而郊稷袓文王而宗武王郑玄注曰褅
郊宗袓谓祭祀以配食也褅谓祭昊天于圆丘郊谓祭
上帝于南郊袓宗谓祭五帝五神于明堂也寻郑此注
乃以宗袓合为一祭又以文武共在明堂连祍配祠良
卷二十八 第 9a 页 WYG0936-0360c.png
为谬矣故王肃驳曰古者袓有功而宗有德袓宗自是
不毁之名非谓配食于明堂者也审如郑义则经当言
袓祀文王于明堂不得言宗祀也凡宗者尊也周人既
袓其庙又尊其祀孰谓袓于明堂者乎郑引孝经以解
祭法而不晓周公本意殊非仲尼之义旨也臣谨上考
殷周下洎贞观并无一代两帝同配于明堂伏惟高袓
太武皇帝躬受天命奄有神州创制改物体元居正为
国始袓抑有旧章太宗文武皇帝道格上玄功清下黩
卷二十八 第 9b 页 WYG0936-0360d.png
极率土之涂炭布大造于生灵请准诏书宗祀于明堂
以配上帝从之乾封初仍祭五方上帝依郑玄义复议
立明堂左仆射于志宁等请为九室太常博士唐
请为五室高宗令于观德殿依两议张设亲与公卿观
议上以五室为便不定又止二年十二月诏祀明堂感
帝高袓太宗崇配仍总祭昊天上帝及五天帝三年三
月议定下诏改元为揔章分万年县置明堂县揔章三
年三月具明堂规制下诏诏下之后犹详议未决后竟
卷二十八 第 10a 页 WYG0936-0361a.png
不立
武后临朝垂拱元年有司议圆丘及南郊明堂严配之
礼孔玄义奏议请太宗高宗配祭于明堂义符周易及
祭法之文沈伯义议高袓神尧皇帝请配圆丘方泽太
宗文武圣皇帝请配南郊北郊高宗天皇大帝制礼作
乐告襌升中率土共休普天同赖切惟莫大之孝理当
揔配五天元万顷范履冰等议高袓太宗今既无配五
祠当依旧无改高宗有功烈而无差岂祀配之有别请
卷二十八 第 10b 页 WYG0936-0361b.png
奉历配五祠从之郊丘诸礼皆以三袓俱配因下诏曰
时既沿革莫或相遵自我作古用适于事今以上堂为
严配之所下室为布政之居来年正月一日可以明堂
宗祀三圣以配上帝其月明堂成号为万象神宫天授
二年正月乙酉日南至亲祀明堂合祭天地以周文王
及武氏先考先妣配百神从祠并于坛位以茅布席而
祀武太后又于明堂后造佛舍高百馀尺始构为大风
振倒俄又重营其功未毕證圣元年正月丙申夜佛堂
卷二十八 第 11a 页 WYG0936-0361c.png
灾延烧明堂至明而尽寻又无云而雷起自西北来未
几复令依旧规制重造明堂凡高二百九十四尺东西
南北广三百尺上施宝凤俄以火珠代之明堂之下围
绕施铁渠以为辟雍之象天册万岁二年三月造成号
为通天宫四月又行亲享之礼大赦改元为万岁通天
明年九月又享于通天宫中宗即位神龙元年九月亲
享明堂合祭天地以高宗配季秋大享复就圆丘行事
迄于睿宗之代开元五年幸东都将行大享之礼以武
卷二十八 第 11b 页 WYG0936-0361d.png
太后所造明堂有乖典制遂坼依旧造乾元殿每临御
依正殿礼自是驾在东都常以元日冬至于乾元殿受
朝贺季秋大享依旧于圆丘行事十年复题乾元殿为
明堂而不行享礼二十年季秋大享于明堂祀昊天上
帝以睿宗配又以五方帝五官从祀笾豆樽罍之数与
雩礼同二十五年驾在西京诏将作大匠康𧦬素往东
都毁之𧦬素以毁坼费功乃奏请且坼上层但留下层
以为正殿从之复依旧改为乾元殿其大享仪具开元
卷二十八 第 12a 页 WYG0936-0362a.png
(初万岁通天元年四月铸九鼎成置于明堂之庭各/)
(依四方列焉蔡州鼎名永昌高丈八尺受千八百石冀/)
(州鼎名武兴雍州鼎名长安兖州鼎名日观青州鼎名/)
(少阳徐州鼎名东原扬州鼎名江都荆州鼎名江陵梁/)
(州鼎名成都八州鼎各高一丈四尺受千二百石用铜/)
(五十八万七百一十二斤鼎上各写夲州山川物产之/)
(象仍令著作郎贾应福殿中丞薛昌容凤阁主事李元/)
(振司农录事钟绍京等分题之左尚令曹无靡画仍令/)
卷二十八 第 12b 页 WYG0936-0362b.png
(宰相诸王率南北宿卫兵十馀万人并仗器大牛白象/)
(等共曳之自玄武门外曳入天后自制曳鼎歌词令曳/)
(者唱和焉开元元年八月太子宾客薛谦光元东都九/)
(鼎铭其蔡州铭武后所制文曰羲农首出轩昊应期唐/)
(虞继踵汤禹乘时天下光宅域内雍熙/)唐礼乐志孝经
曰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而三代有其名而无其
制度故自汉以来诸儒之论不一至于莫知所从则一
切临时增损而不能合古然推其本旨要于布政交神
卷二十八 第 13a 页 WYG0936-0362c.png
于王者尊严之居而已其制作何必与古同然为之者
至无所据依乃引天地四时风气乾坤五行数象之类
以为仿象而众说亦不克成隋无明堂而季秋大享常
寓雩坛唐高袓太宗时寓于圆丘正观中豆窦卢宽刘
伯庄议从昆崙道上层以祭天下层则以布政而孔颖
达以为非魏徵以谓五室重屋上员下方上以祭天下
以布政自前世儒者所言虽异而以为如此者多同颜
师古曰周书叙明堂有应门雉门之制以此知为王者
卷二十八 第 13b 页 WYG0936-0362d.png
之常居尔其青阳总章元堂太庙左右个皆路寝之名
也大戴礼曰在近郊又曰文王之庙也此奚足以取信
哉说及师古等皆当世名儒其论止于如此高宗改元
总章分万年置明堂县示必欲立之而议亦纷然或以
为五室或以为九室而高宗依两议以帟幕为之与公
卿临观而议益不一乃下诏率意班其制度至取象黄
琮上设鸱尾其言益不经而明堂亦不能立至则天始
毁东都乾元殿以其地立明堂其制淫侈无复可观迄
卷二十八 第 14a 页 WYG0936-0363a.png
唐之世季秋大享皆寓圆丘
宋朝仁宗大享明堂皇祐二年二月上谓辅臣曰孝莫
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今冬至日当亲祀圆丘欲
以季秋有事于明堂行享帝享亲之礼以极孝亲之义
文彦博等奏曰臣等检讨旧典昊天上帝一岁四祭皆
以南郊以公卿摄事惟至日圆丘三岁一亲祠开宝中
艺祖幸西京以四月庚子有事于南郊行大雩之礼淳
化四年至道二年太宗皆以正月上辛躬行祈榖之祀
卷二十八 第 14b 页 WYG0936-0363b.png
悉如圆丘之礼唯季秋大享阙而未举真宗祥符初议
行此礼亦未遑将上帝祖宗之意遗以俟陛下乎真宗
制度前代诸儒议论皆异要必天子之路寝今大庆殿
是矣以殿为明堂分五室于内三月一日出御札取今
年九月有事于明堂其今年冬至亲祀南郊宜即辍罢
恩赏依南郊例宋祁上明堂通议二篇宋郊杨安国张
揆条典礼十一事刘舜臣上明堂议并图二卷范仲淹
上李太伯明堂图议郑叔豹宗祀书三卷于时以丞相
卷二十八 第 15a 页 WYG0936-0363c.png
文彦博为大礼使宋庠为礼仪使王贻永为仪仗使庞
籍为卤簿使高若讷为桥道顿递使四月九日内出手诏
曰明堂之礼前代并用郑王两家义说兼祭昊天上帝
已为变礼国朝自祖宗以来三岁一亲郊及遍祭天地
而百神靡不从祀故太祖雩祀太宗真宗祈榖二礼本
无地祗位当时皆合祭天地以祖宗并配而百神从祀
今明堂正当三岁亲郊之期而礼官所定止祭昊天五
帝不及地祗又配座不及祖宗未合三朝之祭制于礼
卷二十八 第 15b 页 WYG0936-0363d.png
未安其将来亲祀明堂宜合祭皇地祗奉太祖太宗真
宗并配而五帝神州地祗亦亲献之日月河海诸神悉
如圆丘从祀之数以称朕恭事天地祖宗神灵之意(注/)
时帝谓辅臣曰礼非天降地出缘人情尔今礼官习诸
儒之旧传舍三朝之成法岂朕所以昭孝息民也文彦
博曰惟上圣至明为能达礼之情适礼之变非臣愚昧
所及二十日礼院言奉诏旨明堂祭玉具尺寸制度以
闻检详今来明堂行礼惟苍璧不用外定用四圭有邸
卷二十八 第 16a 页 WYG0936-0364a.png
黄琮圭璧各二青圭赤璋白虎黝璜两圭有邸各一凡
十一玉并准三礼图参按周礼制造又五月上自撰明
堂乐曲二舞并亲书明堂二字太常寺请五帝各用本
音之乐青帝以角赤帝以徵黄帝以宫白帝以商黑帝
以羽上辛祀感生赤帝即随月用律大常礼院言详定
明堂礼神玉及燔玉当依典礼用二玉一以礼神置于
神位祀毕藏之少府每祀供之一以为燔玉加牲体之
上并燔燎之祭玉之备始复于此七月又言准诏合祭
卷二十八 第 16b 页 WYG0936-0364b.png
皇地祗三圣并侑既增奉禋祀之位则牲亦随广请于
七犊外更增四犊所有羊豕亦依郊例各用十六又言
明堂行礼请初诣昊天位奠玉币讫次诣皇地祗五帝
神州地祗位奠玉币次诣三圣位奠币其酌献之序亦
如之 惟明堂不讲久矣上必欲举行盛礼制度损益
多由上裁酌咸适其当既成礼令王洙勒成皇宋大享
明堂记三十卷上自当序至嘉祐七年九月七日再行
是礼 神宗熙宁四年九月十八日大享明堂以英宗
卷二十八 第 17a 页 WYG0936-0364c.png
配 李拱明堂乐舞颂恭惟仁宗皇帝聪明仁智光绍
先烈絯贤覈能缉熙事功道洽治隆四海镜清制作鼎
新百度咸饬祲灾钜典蒐举无馀一时文物跨周轶商
帝惟天地贶施祖宗贻燕亿万斯祀永永弗替诚心昭
报屡正泰坛惟兹明堂合享并配事大体特犹未遑暇
乃皇祐纪元明年仲春申喻辅臣肇议兹礼惟彦博庠
拜手承命酌古御今讲求故实继发明诏诞告普率将
以季秋涓吉祇藏厥事典礼制度悉由圣裁五月二十
卷二十八 第 17b 页 WYG0936-0364d.png
三日内出御制天地祖宗乐典舞名降神酌献奠币入
俎繇诚安而下章有其义而威功睿德右文化俗所以
为文武二舞之美称者又皆足以彰盛德形容寓皇心
肃敬备荐献之仪而侑明灵之观焉太常习礼惟谨惟
虔是岁九月即大庆殿因事制宜为五缦室亲御宝跗
若篆飞白粲为华榜戊申齐宿天地开霁辛亥展事月
星明概皇心载祇衮服即次粢盛牲币以次毕陈乐舞
既作肸蚃来格登降荐献举适厥序天地祖宗罔不咸
卷二十八 第 18a 页 WYG0936-0365a.png
喜帝之昭报之诚于是为尽而我宋盛典实肇兴于此
焉先是帝初议大臣有以分撰乐曲为帝言者帝拱而
立曰天地袓宗朕当亲撰其馀则分命诸臣至是乃发
睿思摛帝文以昭肃祇钦恭之意焉词渊旨精名义兼
称国史登载亶谓丕矩熙事既成一时名儒志之以文
而乐舞之制天藻昭垂尤宜铺张盛美以示方来小臣
不佞不敢以辞语浅陋为解敢拜手稽首而为之颂
高宗绍兴元年二月初皇祐明堂合祭天地奉太宗真
卷二十八 第 18b 页 WYG0936-0365b.png
考并配而五帝神州地祗亦亲献之日月河海诸神悉
如圆丘从祀至是上取法仁宗欲举行之癸未诏将来
明堂一遵皇祐之制三月有司议明堂配祀于严父之
文不克时定礼部郎官江都王居正议曰古之帝王非
肇造区夏者皆无配天之祭圣宋崛起非有始封之祖
太祖则周之后稷配祭于郊者也太宗则周之文王配
祭于明堂者也皇祐宗祀固宜以太宗配当年盖拘严
父之说故配帝并登真宗其后英宗朝孙抃请专配以
卷二十八 第 19a 页 WYG0936-0365c.png
近考司马光吕诲争之以为绌袓进父而神宗亦谓周
公宗祀在成王以文王为祖则明堂非配考明矣今主
上绍统自真宗至于神宗均为宗庙独跻则患无名并
配则同祫飨请今祭昊天上帝皇地祗于明堂宜奉太
祖太宗配上是其议九月辛亥合祭天地于明堂以太
袓太宗并配大赦天下 绍兴四年九月合祀天地于
明堂以太袓太宗并配绍兴十年九月合祀天地于明
堂以太袓太宗并配 绍兴三十年秋八月礼部言季
卷二十八 第 19b 页 WYG0936-0365d.png
秋大享徽宗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缘袓宗以来屡行
大享明堂而所设从祀不同若依皇祐广施从祀切虑
其礼稍烦在孝享疑若未专若依元丰悉罢从祀复虑
其礼稍略在昭报疑若未备今欲依熙宁设五方帝五
人帝五官神从祀之位庶几繁简适当得礼之中诏从
之 绍兴三十一年秋九月辛未宗祀上帝于明堂以
徽宗配大赦天下 孝宗淳熙六年四月御札敕臣僚
等朕参稽礼文铺究古制圆坛八陛虽茂展于钦崇明
卷二十八 第 20a 页 WYG0936-0366a.png
堂九筵亦间行于嘉享是用远稽皇祐之书近述绍兴
之制诞敷大号明戒先期朕以今年九月有事于明堂
咨尔攸司各扬其职 淳熙六年太史局申明堂大祀
合差奏祥瑞官 上曰朕以丰年为上瑞不必差官奏
祥瑞 光宗绍熙五年六月国家恢列圣之洪绪秩百
王之弥文天施地生尤重合祫之报祖功宗德载严并
侑之文肆循三岁之常间举九筵之享朕自罹咎衅方
处棘艰顾思道弗言之时岂遑他务惟越绋行事之谊
卷二十八 第 20b 页 WYG0936-0366b.png
莫废亲祠要易圆丘之仪近从路寝之礼适农亩之屡
稔暨边方之咸宁万宝臻成庶备盛多之荐前彝具在
一遵寅畏之谟上以衍寿于重闱下以祈安于兆姓用
须丕号俾戒先期朕以今年九月有事于明堂 宁宗
开禧二年朕丕承眷命祇奉燕贻庆衍重闱赖上帝神
祗之祐尊临广宇蒙祖宗功德之休深惟菲质之奚堪
益念洪私之当报兹以阴阳顺序人物遂宜国势日以
安强朝纲日以清肃不循三岁之祀曷表一纯之衷是
卷二十八 第 21a 页 WYG0936-0366c.png
用稽绍兴之成规辑合宫之阙礼时秋必报矧万宝之
方成国典固有宜九筵之间举诞孚群听明戒先期朕
以今年九月有事于明堂咨尔攸司各扬乃职 嘉定
元年朕推天地施生之德燕及多方守我祖宗积累之
基期于千载居怀兢业获济艰难属边鄙之辑宁与黎
元而休息田莱浸辟麰麦以登方仰滋至之祥敢后一
纯之报远稽元祐近质淳熙咸即合宫载申宗祀肆率
遵于旧典用丕阐于弥文寅畏严恭尚庶几于对越肃
卷二十八 第 21b 页 WYG0936-0366d.png
雍显相实允赖于交脩爰饬先期亶孚众听朕以今年
九月有事于明堂 嘉定八年又诏朕缵承祖烈裒对
神休惕思积累之难无疆惟恤祇畏监观之赫丕显亦
临保邦常谨于方微更化已踰于八载猥蒙丕祐获底
小康虽瞻仰昊天方切侧身之念然敬事上帝敢稽报
本之仪率循旧章间秩宗祀爰卜季商之吉乃涓路寝
之居惟予一人将举亲祠之典凡尔百辟各殚显相之
诚庶昭答于灵心且茂迎于和气诞扬大号明戒先期
卷二十八 第 22a 页 WYG0936-0367a.png
朕以今年九月有事于明堂 十一年朕缵绪守成既
踰三纪励精更化亦越十年若涉渊冰靡皇夙夜天地
神祗之森列丕显丕承祖功宗德之兼隆是彝是训言
念菲凉之质每崇保佑之恩比者水旱不时间臻中熟
边隅多故旋底小康属当举于亲祠敢敬伸于昭报载
考累朝之典荐修路寝之仪乃卜季商聿脩祀事以灵
承于肸蚃以迓续于休祥祇告先期诞敷群听朕以九月
有事于明堂 嘉定十四年朕缵履洪基恪膺骏命合
卷二十八 第 22b 页 WYG0936-0367b.png
祭天地肆严三岁之彝并侑祖宗尤重九筵之礼肇精
禋于皇祖垂钜典于后昆虽圆丘路寝制名稍殊而紫
坛清庙报本则一载惟凉菲端荷贶临百橐屡丰庶證
叶济齐鲁首闲于王化舆地来归荆淮尽扫于边尘只
轮弗返人心底定国势渐尊顾列圣积累之所臻岂一
已图回之能致乃卜季商之吉聿亲大享之仪以殚昭
答之诚以广敷锡之庆用孚群听肃戒先期朕以今年
九月有事于明堂
卷二十八 第 23a 页 WYG0936-0367c.png
揔说明堂明堂之制或以为一殿(公玉𢃄之言裴显亦/)
(言一殿/)或以为五室(考工记/)或以为九室十二堂(大戴/)
(礼张衡东都赋/)或以为十二室(吕氏春秋/)或以为四堂
十二室(明堂月令/)其堂室之多寡不同如此或谓之天
(神农/)或谓之合室又曰昆崙(黄帝/)或谓之五府(尧舜/)
又曰衢室(尧/)又曰总章(舜/)或谓之世室(夏/)或谓之重屋
(应劭又云商曰扬馆/)或谓之明堂(周/)蔡邕又取其正室
之貌则曰太庙取其尊崇则曰明堂取其四时之学则
卷二十八 第 23b 页 WYG0936-0367d.png
曰太学取其水圜如璧则曰辟雍大戴礼云其外有水
曰辟雍古周礼孝经说明堂文王之庙戴德云明堂辟
雍是一其名之不同如此左传鲁僖公五年既视朔遂
登观台服氏云人君入太庙视朔天子曰灵台诸侯曰
观台在明堂之中文公二年服氏曰明堂祖庙并与郑
注不同郑注玉藻云天子庙及路寝皆如明堂制即郑
意以为三者名异而制同王制云小学在公宫之左大
学在郊即云天子曰辟雍是学不得与明堂同为一物
卷二十八 第 24a 页 WYG0936-0368a.png
又天子宗庙在雉门之外孝经纬云明堂在国之阳玉
藻又云听朔于南门之外是明堂与祖庙别处不得为
一也蔡邕明堂章句曰明堂者天子太庙所以宗祀周
谓明堂东曰青阳南曰明堂西曰总章北曰玄堂中曰
太室人君南面故主以明堂为名在其五堂之中央皆
曰太庙享射养老教学选士皆于其中故取其宗祀之
清貌则曰清庙言其正室之貌则曰太庙取其尊崇则
曰太室取其堂则曰明堂取其四门之学则曰太学取
卷二十八 第 24b 页 WYG0936-0368b.png
其四面周水圜如璧则曰辟雍虽各异名而事实一也
袁准正论明堂宗庙太学各有所为而儒者合为一体
失之远矣宗庙之中人所致敬幽隐清净鬼神所居而
使众学处焉飨射于中人鬼慢黩生死交错囚俘截耳
疮痍流血以干鬼神非其理也茅茨采椽至质之物建
日月承玉辂以处其中非其类也夫宗庙鬼神之居祭
天而于人鬼之室非其处也王者五门宗庙在一门之
内若在庙而张三侯又辟雍在内人物众多非宗庙之
卷二十八 第 25a 页 WYG0936-0368c.png
中所能容也其用之不同如此夏度以步商度以寻周
度以筵大戴礼云宫统三百步东西九仞南北七筵堂
高三尺礼记正义曰按郑目录云明堂东西九筵南北
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古周礼孝经东西九筵
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明堂月令堂高三
丈东西九仞南北七筵又云堂方百四十四尺坤之策
也屋圜径二百一十六尺乾之策也太庙明堂方三十
六丈通天屋径九丈其广狭之不同如此或以为在国
卷二十八 第 25b 页 WYG0936-0368d.png
之阳三里之外七里之内丙巳之地(淳于登说/)或以为
在宫中(颜师古说盖得之于路寝欤/)或以为在郭内(宇/)
(文恺说/)或作之汶上(武帝/)或寓之雩坛(隋/)或寓之圜丘
(唐/)或以为在近郊三十里(明堂月令/)其地之不同如此
或祭上帝(黄帝/)或祭五帝(唐虞/)或祭太乙(武帝时以上/)
(帝为太乙/)或除五天帝(明帝时挚虞除五帝终东汉至/)
(晋皆以五帝即上帝上帝即天帝用王肃一天之说于/)
(是除五帝之位惟祭上帝/)或祭五人帝(郑康成说/)淳于
卷二十八 第 26a 页 WYG0936-0369a.png
登曰周公祀文王于明堂五帝之精太微之庭中有五
帝座星蔡邕明堂论曰明堂者所以崇礼其祖以配上
帝也其所祭之不同如此大戴礼云凡九室四户八窗
共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以茅盖屋上圜下方明堂月令
云四户八牖淳于登曰八窗四闼郑骏之云戴礼所云
虽如盛德篇云九室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似吕不韦作
春秋时说者非古也其制之不同如此古周礼孝经说
盖以茅晏子春秋曰明堂之制下之温湿不能及也上
卷二十八 第 26b 页 WYG0936-0369b.png
之寒暑不能入也木工不镂示民知节也吕氏春秋曰
周明堂茅茨蒿柱土阶三等以见节俭也胡广曰古之
清庙以茅盖今之明堂茅盖之乃加瓦其上不忘古也
封轨议曰上圜下方以则天地通水圜宫以节观者茅
盖白盛为之质赤缀白缀为之户牖武后时议大小拱
级大梠飞檐上以清阳玉叶覆之后竟不行其制度之
丰俭如此阴阳九六之变且圆盖方载六九之道也八
闼以象八卦九室以象九州十二宫以应十二辰三十
卷二十八 第 27a 页 WYG0936-0369c.png
六户七十二牖以四户八牖乘九室之数也户皆外设
而不闭示天下不藏也通天屋高八十一尺黄钟九九
之实也二十八柱列于四方亦七宿之象也堂高三尺
以应三统四乡五色各象其行外博二十四丈以应节
气也封轨议曰郑元曰五室者象五行也九阶者法九
州四户者达四时八窗者通八风上圜下方以则天地
白虎通又以为上圆法天下方法地八窗象八风四闼
法四时九室法九州十二座法十二月三十六户法三
卷二十八 第 27b 页 WYG0936-0369d.png
十六雨七十二牖法七十二风其取象之不同如此五
帝之位正四方而明堂祭于四维不以其方天子之朝
向明而明堂则四时异宫不必南面其所向之不同如
此或配以远祖(汉初配以高帝晋初配以宣帝寻复还/)
(以文帝配/)本朝升以列圣同侑其配享不同如此或一
(明帝纪光武制/)或廿太牢(武帝从方士言/)其牲体如
此 六经有明堂之文而无其说孔孟有明堂之说而
无其制度考工有明堂之制而制不详纬书则详矣而
卷二十八 第 28a 页 WYG0936-0370a.png
未必帝王之制汉晋诸儒不宗孔孟之说而信纬书之
说不信考工之制而信纬书之制何哉夫所谓明堂者
亦曰布政交神而已是孔孟之说也考工所说虽非周
公之全经然不可谓非周公之制说者但见其尺度之
迫阨尽从而驳之非也(姚策/) 郑氏虽得之于考工至
谓制如太庙与路寝则失矣此张逸之所以难而宇文
恺之所以驳也蔡氏虽得之于大戴至谓教学选士皆
在其中此袁准之所以破也周堂度以筵要在为神灵
卷二十八 第 28b 页 WYG0936-0370b.png
之所庐天子之所御耳三公在中阶之前侯伯分于东
西四夷子男之居并在国门之外何害于隘也李谧喜
非郑氏有绳枢瓮牖荜门圭窦之讥亦云削刻哉(尧阶/)
(三尺太王陶穴以为宫安得藉此以病周虞舜受终四/)
(月觐四岳群后并不以岩廊狭隘不足以容也禹涂山/)
(之会玉帛万国而使大为宫室以处诸侯岂卑宫室之/)
(意哉/)观诸儒之论康成博而證其失也杂伯喈㵷而裁
其失也固袁准质而明其失也刻摰虞简而质其失也
卷二十八 第 29a 页 WYG0936-0370c.png
短宇文恺才而富其失也巧李谧孚而笃其失也苛至
于王俭之典雅颜监之该详其皆谠论也然终非万世
之法武帝虽得之于断而溺于怪汉明虽得之于文而
惑于纤梁武得之于裘冕而失之牲牢齐丈得之配侑
而失之一殿隋氏则夺于群议而不果行唐世则果于
不经而恣淫侈 齐宣王欲毁明堂而孟子则劝之以
王政之说唐历世欲兴明堂韩愈则排之以三器之论
从孟子之论则明堂可兴从韩愈则明堂为可废孟子
卷二十八 第 29b 页 WYG0936-0370d.png
承王政不行之后必欲行之庸知明堂之不可废也韩
子承诸儒互说之末必欲排之庸知明堂之不必建也
与其从韩愈以息诸儒之说不若从孟子以行先王之
(策/) 且明堂之制于以朝群后而致其义养三老而
致其仁颁月令以奉天时听政考言以脩人治适其时
也又孰曰不可者乎既曰可矣则重屋总章不必徇其
名之诡土阶茅茨不必从其制之陋至若八闼以象乎
八卦九室而象乎九州上圆而法乎乾下方以体乎坤
卷二十八 第 30a 页 WYG0936-0371a.png
十二宫以应岁之辰七十二牖以应气之候者无为诡
异不经也要之广大足以周旋礼文洁净足以致享上
帝其最不可取者蔡邕之章句而最可取者袁准之正
论而已
 
 
 
 
卷二十八 第 30b 页 WYG0936-0371b.png
 
 
 
 
 
 
 
 群书考索卷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