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卷十六 第 1a 页 WYG0936-021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卷十六    宋 章如愚 撰
  正史门
   通鉴类
初温公以载籍烦多人主不能遍览乃约战国至秦二
世如左氏体为通志八卷上之英宗命续其事治平中
辟官属编集前后汉则刘贡父自三国历七朝而隋则
刘道原唐讫五代则范纯甫(晁以道送王生之序李焘/)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0936-0219d.png
(通鉴序初祖禹修唐长编盖六百卷今删止八十卷/)
乃删削冗长举撮机要关国家兴衰生民休戚善可为
法恶可为戒者为一书(凡一千一百六十二年计二百/)
(九十四卷/)神宗制序赐名资治通鉴命经筵进读公又
略举事目年经国纬以备检寻为目录(三十卷/)参考群
书评其异同为考异(三十卷/)合三百五十四卷公又患
通鉴其书浩大难于领略而目录第撮精要之语无复
首尾晚乃著通鉴举要八十卷又采战国以来至周之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0936-0220a.png
显德凡诸国治乱集以为图每年一行六十行为一重
六重为一卷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离为五卷治平元
年上之而今本六卷盖自威烈二十二年上距共和元
增多四百三十有八年(见威烈王二十二年/)实光晚
年所修是为通鉴历年图(馆阁书目/)又自宋一天下按
于熙宁著为百官表乃若威烈丁丑而上伏羲书契已
来论纂成书为稽古录(二十卷稽古录序/)
英宗治平中𠡠司马光编集历代君臣事迹仍命自选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0936-0220b.png
辟官属于崇文院置局许借龙图天章阁三馆秘阁书
籍赐以御府笔墨
神宗御制序神宗序略云英考留神载籍万几之暇未
尝废卷乃命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论次历代君臣事
迹起周威烈王迄于五代光之志以谓周道衰王室微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平王东迁齐秦晋始大桓文更霸
犹托尊王为辞以服天下自威烈王陪臣执命韩魏赵
为诸侯周虽未灭王制尽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0936-0220c.png
之所由也诗言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故赐其名曰资
政通鉴以著朕志焉又曰载明君良臣切摩治道议论
之精语德刑之善制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證之原威
福盛衰之本规摹利害之效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教
断之以邪正要之以治忽辞令渊源箴谏深切之义良
谓备焉
公尝谓恕曰春秋之后迄今千馀年史记至五代史一
千五百卷诸生历年莫能竟其篇第毕世不暇举其大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0936-0220d.png
略厌烦趋易行将泯绝予欲托始于周威烈王命韩魏
赵为诸侯下讫五代因丘明编年之体仿简要之文网
罗众说成一家书恕曰司马迁以良史之才叙黄帝至
秦汉兴亡治乱班固已下世各名家李延寿总八朝为
南北史而言词卑弱义例烦杂书言表志沿革不完梁
武帝通史唐姚康复统史世近亡轶不足称也公欲以
文章论议成历世大典高勋羡德褒赞流于万世元凶
宿奸贬绌甚于诛殛上可继仲尼之经丘明之传司马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0936-0221a.png
迁安可比拟荀悦何足道哉治平三年公以学士为英
宗皇帝侍讲受诏修历代君臣事迹恕蒙辟寘史局尝
请于公曰公之书不始于上古或尧舜何也公曰周平
王以来事包春秋孔子之经不可损益曰曷不始于获
麟之岁曰经不可续也恕乃知贤人著书尊避圣人也
始知儒者可以法矣
年号皆以后来者为定(如隋义宁三年便称唐武德元/)
(年/)诗赋有所讥讽诏诰有所戒论妖异有所警戒谈谐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0936-0221b.png
有所补益者皆存之馀乃删去(范祖禹得司马公书云/)
又曰周秦汉晋隋唐皆尝混天下传祚后世子孙微弱
播迁犹承祖宗之业有绍复之望今全用天子法临统
诸国其馀蜀魏吴宋齐梁陈后魏秦夏凉燕北齐后周
五代诸国地丑德齐不能相一名号匹敌本非君臣者皆
用列国法至如玄德虽曰承汉然属族疏远不能纪其
世数名字亦犹宋高祖自称楚元王后李昪自称吴王
恪后是非难明今并同之列国不得以汉光武晋元帝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0936-0221c.png
例为比(温公与刘道原书/)
陈瓘自言因读通鉴然后知司马文正公之相业也此
书编年纪事先后有伦凡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若
登乎乔岳天宇澄清周顾四方悉来献状虽调元宰物
辅相弥纶之业未能窥测亦信其为典刑之总会矣(胡/)
(文定公通鉴举要补遗/)
通鉴之得文帝时晁错以贤良对策也而一辞不录武
帝时董仲舒汉廷之对三策所陈首尾略具盖温公之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0936-0221d.png
意以为文帝开贤良之科正欲闻切直之论而晁错未
免以五帝神圣其臣莫及谀其君仲舒之辞正切直所
以格君心而裨圣德者多矣其去取之意或者在此焉
 姚崇十事之谏非不切直也通鉴则一言不录独魏
郑公之谏疏与陆宣公之奏议纪之特详切以唐史郑
公宣公列传较之如信小人而疑君子之言从谏不逮
往年之言皆不取诸传而取诸谏录如遣使振抚之言
内节财赋之言皆不取诸传而取于奏议温公去取之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0936-0222a.png
意岂不以崇以十事要君非忠爱也而魏陆拳拳之心
今以其言皆可考也故录之特详欤 鲁仲连却秦军
此谈者之夸大耳故不书四皓之立太子乃立党以制
父耳故不载剧孟以侠显而不录姚崇十事以要君而
不纪(一先仁义二不求逐功三中官预事四罢邪封五/)
(请行佞倖法六塞贡献七绝造寺观八礼大臣九容谏/)
(臣十请书外戚之祸于史/)鲁肃以荆州借先主而曹操
闻之堕笔其事皆不书于通鉴而于考异有焉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0936-0222b.png
通鉴之失项羽垓下之败不敢复还彭城而东走乌江
正以灌婴引兵定淮地下彭城已覆其国都矣温公虽
载汉败羽垓下而不载灌婴下彭城之事岂亦有所遗
乎汉自七国之变务抑诸侯独严安上书武帝论州郡
列城数十形束坏制带胁诸侯非宗室之利是盖有见
于安危之端者而温公通鉴削而不载岂非有所缺乎
(刘昭以为严安慷慨发愤谓千里之职即古之强国虑/)
(非安本无穷之计其后汉家以中外殚微不降阶序以/)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0936-0222c.png
(运天下/) 胡致堂管见谓田千秋薨二年不拜丞相是
霍光少昭帝也杨敞薨踰月而拜蔡义是霍光不敢少
宣帝也其言善矣然考之百官表田千秋之后即拜王
䜣为相通鉴失于登载遂使致堂发此议耳(年纪参异/)
王嘉上疏言元帝温恭少欲都内钱四十万万水衡钱
二十五万万少府钱十八万万通鉴书都内钱而刋去
下两语岂温公以上为总结而下为分别而言之乎故
总云都内钱四十万万耳殊不知都内官名也(食货志云/)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0936-0222d.png
(武帝募民田南夷入粟郡官而内受钱于都内/)都内掌
天下之经费水衡少府掌天子之私藏嘉之所言谓经
费私藏皆富耳刘先主即皇帝位于武担之南而温
公以昭烈于中山靖王族属疏远不能纪其世数名位
是非难辨遂使抑之不得绍汉统则未知其去取之意
也昔诸葛亮称玄德为帝室之胄岂凭虚无据云耳温
公宽宥曹操谓操取天下于群盗非取之汉室抑退蜀
之主相不少假于孔明北伐亦以入寇书之亦独何哉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0936-0223a.png
习凿齿作汉晋春秋以蜀为正统其编目叙事皆谓蜀
先主为昭烈皇帝观此则温公之失可见矣 汉兴七
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
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距万贯朽而不可较太仓之粟
陈陈相因物盛而衰固其变也此段见平准书而通鉴
载于景帝后三年按平准书云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
年馀正谓武帝(汉帝纪年考异/)汉之薛包茅容等旧史
止附别传通鉴具载事迹不可谓不广记而淮南王太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0936-0223b.png
史公皆称屈原离骚与日月争光而公乃不载历代文
苑隐逸传直十削去七八会要前例并存
外记皇朝刘恕撰司马光受诏修通鉴恕辟置史局尝
谓司马迁史记始于黄帝包羲神农缺而不录光为历
代书而不及书威烈之前以包羲至末命三晋为诸侯
可为前纪宋朝一祖四宗一百八年可为后纪将俟书
成有请于光及恕病废绝意于后纪乃更前纪曰外纪
(书目/) 刘道原作外纪网罗考摭详矣独惜其博焉而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0936-0223c.png
未粹择焉而未精包羲以来黄帝以前诡异不经之说
往往毕载而史记所录西伯尚父阴谋修德以倾商之
事亦复兼采至于论十六相之未举四凶之未去始尧
知舜于侧微天下未服故遗之大功二十使民臣仰其
功业是以唐太宗用李绩之微术曾谓圣人亦出此哉
又论夏禹摄政虞舜南巡往而不反欲兆庶专意戴禹
而远迩无徯望之意也此岂足以语圣人事乎其论傅
说也谓其出于胥靡之中一旦举用众必骇惧故高宗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0936-0223d.png
托诸梦寐以服群臣耳其论命也谓命以杜旡妄之求
中人安于摈弃俟时而不竞盖圣人以此笼群愚而息
争端也若此之类盖不一也识者当自能辨其当否
   杂史类
通历唐马总撰起天皇氏总以史籍繁芜故上索三坟
中稽五典迄于隋季为十卷今存目十一卷起唐高祖
者即孙光宪也光宪皇朝人馆阁书目云孙光宪作续
通历十卷今附于通历后者唯五卷尔通历一书大抵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0936-0224a.png
简略首纪三皇尤诡诞不经与司马正补史记所言无
异随事间有论著谓文帝庶几于王道而景帝之拟周
成康则有惠德谓宣帝刑名图霸之主也而世以比光
武非其伦也斯言当矣
帝王世纪晋正始初皇甫谧撰以汉纪残缺始博按经
传傍观百家著帝王世纪并年历合十二篇起太昊帝
包羲氏迄汉献帝
萧颖士编年萧颖士尝谓仲尼作春秋为百王不易法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0936-0224b.png
而司马迁作史记书表世家列传叙事依违失褒贬体
不足以训乃起汉元帝讫隋义宁编年依春秋义类为
传百篇黜陈闰隋以唐武德承梁大德皆自论断诸儒
不与太原王绪者僧辩裔孙撰永宁公辅梁书黜陈不
帝颖士佐之亦著梁萧史谱及作梁不禅陈论以著义
例使光明云
编年通谱庆历七年六月九日参知政事宋庠上之取
十七代史并百家杂说凡正伪年号成一书诏送史馆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0936-0224c.png
历代纪要开宝五年四月参知政事刘熙古上五十卷
苏子由古史苏辙作因司马迁史记上观诗书下考春
秋及秦汉杂录记伏羲神农讫秦始皇帝为七本纪十
六世家三十七列传谓之古史(书目/) 太史公始易编
年之法为本纪世家列传记五帝三王以来后世莫能
易之然其为人浅近而不学疏略而轻信汉景武之间
尚书古文诗毛氏春秋左氏皆不列于学宫世能读之
者少故其记尧舜三代之事皆不得圣人之意战国之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0936-0224d.png
际诸子辨士各有著书或增古书以自信一时之说迁
一切信之甚者或以世俗相传之语以易古文旧说(古/)
(史序/)
史记无三皇本纪而古史则增之史记列孔子于世家
而古史则黜之传 史记无柳下惠曹子臧吴季札晋
范文子晋叔向郑子产传而古史则有之
编年通载皇朝熙宁章衡撰始自唐虞至于治平四年
曰编年通载大率编年之例首国号庙谥以表元系日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0936-0225a.png
月以记事其书正统之君以至公大义而得天下者尧
舜夏商周汉唐宋是也其书或诈或乘衰乱而得天下
者秦晋隋五代之梁后唐晋汉周是也其书乘时并起
两立而争天下者魏蜀吴东晋后魏宋齐梁陈后周是
也其书吕后称制之年系之少帝黜则天擅政之岁列
之中宗者惧后世改元据位雠伪假真以失正也其书
后妃世子宗室之废立者惧后世登庶黜冢徇爱灭公
而失顺也其书将相大臣之善恶者惧后世之恶直丑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0936-0225b.png
正诡谀擅权而失任也其书奸雄篡夺之兴亡者惧后
世贷刑拂教稔祸败乱而失守也其书夷狄君长之逆
顺者惧后世持安危穷凶起难而失备也至如志灾异
以示戒去符瑞以防怠明卒葬以正终始皆所以权衡
褒贬会成史法以便观采焉(通载序/)
竹书按隋经籍志晋太康中汲郡人发魏襄王冢得古
竹简书帝命荀氏勖和峤撰次为十五部八十七卷多
杂怪妄其纪年用夏正载三代事不及他国时纪晋魏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0936-0225c.png
事终哀王盖魏之史记也此本止有第四第六及杂事
三卷下皆标云荀氏叙录一纪年一纪今应二杂事悉
皆残缺崇文总目不著录(书目/) 按杜预左传后序曰
其纪年篇起自夏商周皆三代王事无诸别国也惟特
记晋国起自殇叔次文侯昭侯以至曲沃庄伯之十一
年十一月鲁隐公之元年正月也皆用夏正编年相次
晋国灭独记魏事下至魏哀王之二十年盖魏国之史
记其著书文意大似春秋经惟此足见古者国史策书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0936-0225d.png
之常也 按刘知几史通云汲冢书云舜放尧于平阳
益为启所诛又曰太甲杀伊尹文王杀季历凡此事语
异正经其书近出世人多不之信也
东殿新书许敬宗李义府奉诏于武德内殿修撰其书
自史记至晋书删其繁辞龙朔元年撰高宗制序
古史穆天子传册府元龟云周穆王内史作体制与今
起居注正同得于汲冢唐经籍志云郭璞撰六卷未知
孰是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0936-0226a.png
史记谯周古文考谯周以司马迁史记书周秦以上或
采俗语百家之言不专据正经于是作古史考二十五
篇皆凭旧典以纠迁之谬误司马彪复以周为未尽善
条古史考中凡百二十二事为不当多据汲冢纪年之
义云
史记至言唐褚无量撰史记至言二十篇(明皇时/)
西汉书前史精要皇祐三年十月癸未诏丁度等前后
汉书节义令撰序及名度请名曰两汉简微诏以前史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0936-0226b.png
精要为名
西汉荀悦汉纪汉献帝以班固书文繁难省乃诏悦依
左氏传删为汉纪三十篇五年乃就其言简要(史通/)
辞约事详论辨多美其称论者乃悦表其大事以参得
失也(馆阁书目/)
或问荀悦文中子曰史乎史乎袁宏曰荀悦才智经纶
是为嘉史司马温公通鉴考异云荀纪无汉书外事窃
尝考之殆不然也汉书汲黯传载帝问黯曰吾欲云云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0936-0226c.png
注以为史略其辞而悦纪载曰吾欲兴政治法尧舜何
如十字赵后之立谏者固多而王仁之疏班氏所不载
今存于纪者首尾具在则其旁搜博采有补于汉史者
多矣又其去取之间间亦有意如孝元赞曰上牵制文
义优游不断孝宣之业衰焉此班固本文也而悦则述
其上两语而孝宣之业衰焉一词则削而不录其意深
矣其他纪载差误固亦不少后元之岁乙巳乃载于丙
午之后中元二年建元四年未更正朔也而冬十月皆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0936-0226d.png
载于岁之末西汉有谏大夫之职而未有谏议大夫也
而悦纪载萧望之荐谏议大夫刘向又贡禹至拜为谏
议大夫或习见东都之制而误书乎
孙盛称左氏春秋书吴楚则略荀悦汉纪迹匈奴则简
盖所以贱夷狄而贵诸夏也(史通/)
荀悦既删略班史勒成汉纪而班彪论王命列在末篇
夫以规讽隗嚣翼戴光武忽以东都之事擢居西汉之
中皇甫湜谓荀氏为汉纪强欲复古为编年然其善语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0936-0227a.png
嘉言细事详说所遗多矣如览正史方能备明(其论裴/)
(子野宋略亦然/)
天作长历柳璞作长历断自汉武纪年为编年以大政
侵叛战伐著之门位附见其左
袁宏后汉纪宏见汉时傅教作显宗颂辞甚典雅乃作
颂成章颂简文之德上之于孝武时为东阳太守宏撰
后汉纪三十卷传于世
晋袁宏撰并序宏以后汉书烦秽因撰后汉纪又以谢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0936-0227b.png
承华峤诸书错谬同异唯张璠言汉末之事差详故采
而益之
荀悦作前汉纪在班固之后袁宏作后汉纪在范晔之
(宏在晋末为一时文宗性强直虽桓温礼遇每不阿/)
(屈晁志/)
荀袁二纪于朝廷纪纲礼乐刑政治乱成败忠邪是非
之际指陈论著每致意焉故其辞纵横放肆反覆辨达
明白条畅既启告当代而垂训无穷其为书卓矣(王钟/)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0936-0227c.png
(复序/)
袁纪之失固亦不少薛包安帝时人也乃载于章帝纪
顺帝之元无所谓元嘉而袁纪顺帝之末岁乃以元嘉
纪号司马公固尝駮其失也其有补于汉事者亦间有
之郑洪谏答乌孙之议并言窦宪之恶今于袁纪有考
焉而范史未之闻也
司马彪续汉书司马彪以汉迄建安忠臣义士亦以昭
著而时无良史记述烦杂谯周虽已删除然犹未尽安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0936-0227d.png
顺以降亡缺者多乃讨论众书掇其所闻起世祖终孝
献编年二百录世十二为纪志传凡八十篇号曰续汉

元嘉汉记汉桓帝元嘉中诏伏无忌与黄景崔寔等共
撰汉记
东观汉记汉自明帝以后撰光武帝纪及表志列传载
记皆每朝旋修至灵帝时已成百二十七卷虽未终一
代之事且见逐时不阙修述今东观汉记是也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0936-0228a.png
王隐晋史晋王隐父铨少好学有著述之志每私录晋
事未就而卒隐博学多闻受父遗业西都旧事多所讲
究大兴初召隐为著作郎令撰晋史时虞预私撰晋书
而生长东南不知中朝事数访于隐并借隐所著书窃
写之后更嫉隐隐以谤免黜归于家依征西将军庾亮
亮供其纸笔乃得成书上之隐虽好著述而文辞鄙拙
芜舛不伦其书次第可观者其父所撰文体混混漫义
不可解者隐之作也
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0936-0228b.png
于宝晋纪中兴草创未建史官王导上疏宜备史官𠡠
著作佐郎于宝著晋书自宣帝迄于悯帝五十三年凡
三十卷奏之其书简略直而能婉咸称良史
徐广晋纪广撰成国史成晋纪四十六卷
修文殿御览北齐后主置上林馆以中书侍郎杜德林
黄门侍郎颜之推判馆事文命共撰修文殿御览
唐春秋吴兢在长安景龙间撰唐春秋诏兢就集贤院
论次兢叙事简核号良史晚稍疏误人病其太简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0936-0228c.png
韦述唐春秋韦述性嗜书撰唐春秋三十卷
韦述续七志马怀素奏述与诸儒即秘书续七志
韦述六典先是诏修六典徐坚造意历年未有所述始
摹周六官领其属事归于职规制定初令狐德棻吴兢
等撰武德以来国史皆不能成述因二家参以后事遂
分纪传文为例一篇文约事详萧颖士以为谯周陈寿
之流
唐六典开元十年起居舍人徐坚被诏修六典于集贤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0936-0228d.png
院明皇手写六条曰理教礼政刑事张说知院委徐坚
开元二十六年书成先是诏修六典徐坚命意岁馀未
成及肃宗引韦述撰定始以令式摹周六官规制遂定
柳芳唐历肃宗诏芳与韦述缀缉吴兢所次国史叙天
宝后事弃取不伦史官病之又仿编年为唐历四十篇
颇有异闻然不立褒贬义例为诸儒讥讪
高氏小史唐艺文志高峻初六十卷子迥釐正之峻元
和中人凡一百卷
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0936-0229a.png
建隆重编唐会要建隆二年正月乙未司空平章事监
修国史王溥等进编唐会要一百卷文简理备太祖嘉
之此书德宗时苏冕始撰四十卷至武宗时崔铉又续
四十卷至是溥又采宣宗以后故事勒成之诏藏于史
阁赐物有差
诸家唐书
 温大雅创业起居注 房玄龄许敬宗撰实录
 姚思廉撰纪传   长孙无忌令狐德棻缀旧史
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0936-0229b.png
 许敬宗撰高宗纪传 李仁实撰敬宗诸传
 牛凤撰唐书    刘子玄吴兢等更撰唐书
 刘吴徐更定则天实录
唐武德间温大雅首撰创业起居注三篇自是房玄龄
许敬宗敬璠相次立编年体号为实录贞观初姚思廉
始撰纪传粗成三十年显庆元年长孙无忌于志宁令
狐德棻杨士卿等因其旧书缀以事复为五十卷龙朔
中敬宗总统史任更增前作混成百卷始高宗本纪及
卷十六 第 21a 页 WYG0936-0229c.png
永徽名臣四夷等传多是其所造敬宗所作纪传或曲
希时旨或猥释私憾凡有毁誉多非实录其后李仁实
续撰于志宁许敬宗李义府等传载言记事见推直笔
长寿中牛凤及又断自武德终于洪道撰为唐书百有
十卷然以凤及之不才而辄议一代大典叙事则参差
倒错既而悉收姚许诸本欲使其书独行由是旧典残
缺殆尽长安中刘子元与朱敬则徐坚吴兢更撰唐书
八十卷神龙元年又与坚兢重定则天实录总为三十
卷十六 第 21b 页 WYG0936-0229d.png

新史纠缪哲宗时吴镇进唐新史纠缪凡二十条(或云/)
(哲宗时乃绍兴间可更考/)
唐起居注起居郎掌录天子起居法度天子御便殿则
郎居左舍人居右有命俯陛而听退而书之季终以授
史官贞观中以给事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每仗下议
政事起居郎一人执笔记录于前史官随之其后复置
起居舍人分侍左右秉笔随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内
卷十六 第 22a 页 WYG0936-0230a.png
閤则夹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笔皆坳处
时号螭头高宗临朝不决事有所奏唯辞见而已许敬
宗李义府为相奏请多畏人之知也命起居郎舍人对
仗承旨仗下与百官皆出不复闻机务矣长寿中仗下
后宰相自录军国政要为时政记则天时姚璹请宰相
自撰时政记月送史馆然率推美逊善事非其实未几
亦罢而起居郎犹因制𠡠稍稍笔削以补国史之阙开
元初诏修史官非供奉者皆随仗而入位于起居郎舍
卷十六 第 22b 页 WYG0936-0230b.png
人之次及李林甫专权又废太和九年诏入阁曰起居
郎舍人具纸笔立螭头下复贞观故事杨嗣复开成中
为相请延英对宰相语关道德刑政者委中书门下直
日记录月付史官他宰相议不同乃止裴休大中六年
奏言宰相论政上前知印者次为时政记所论非一详
已辞略他议事有所阙史氏莫得详请宰相人自为记
合付史馆诏可
太宗欲观起居注朱子奢太宗时为谏议大夫弘文馆
卷十六 第 23a 页 WYG0936-0230c.png
学士帝常诏起居纪录臧否朕欲见之以知得失若何
子奢曰陛下举无过事虽见无嫌然以此开后世史臣
之祸可惧也史臣全身畏死则悠悠千载尚可闻乎
隋志起居注者录纪人君言行动止之事春秋传曰君
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周官内史掌王之命遂书
其副而藏之是其职也汉武帝有禁中起居注后汉明
德马后撰明帝起居注则汉时起居似在宫中为女史
之职然皆零落不可复知今之存者有汉献帝及晋代
卷十六 第 23b 页 WYG0936-0230d.png
以来起居注皆近侍之臣所录晋时又得汲冢书有穆
天子传体制与今起居正同盖周时内史所记王之副

唐贞观政要吴兢神龙中撰采摭太宗朝政事之要随
事载录以备劝戒合四十篇上之
唐赞文宗恭俭儒雅出于天性尝读太宗政要慨然慕
之及即位锐意于治故太和之初政事修饰号为清明
于时因政要思魏郑公贤诏访其后
卷十六 第 24a 页 WYG0936-0231a.png
唐太宗政要李延寿尝撰太宗政要调露中高宗观之
咨美直笔藏副秘阁
吴兢武后实录初与刘子元撰定武后实录叙张昌宗
诱张说诬證魏元忠事说为相即从容谬谓曰刘生书
魏齐公事不少假借奈何兢曰子元之亡不可受诬地
下兢实书之其草故在闻者叹其直说屡以情蕲改辞
曰徇公之情何名实录卒不改世谓今董狐云
唐时政记武后时姚璹进言永徽后左右史惟对仗承
卷十六 第 24b 页 WYG0936-0231b.png
旨仗下谋议不得闻璹以帝王谟训不可阙纪请仗下
所言军国政要责宰相自撰号时政记四十卷以授史
官从之
韦述开元谱述述好谱学更撰开元谱二十篇
顺宗实录韩愈为顺宗实录其间载李吉甫事似不少
假借德裕当国怏怏有不平之意请更之者屡矣其后
卒窜定无全篇
宪宗前代君臣事迹宪宗见太宗撰金鉴录帝范明皇
卷十六 第 25a 页 WYG0936-0231c.png
撰开元训戒采尚书春秋后传史记汉书三国志晋汉
晏子春秋新序说苑等书君臣行事可为龟鉴者集成
十四篇
  君臣道合  辨邪正   戒权倖
  戒微行   任贤臣   纳忠谏
  谨征伐   谨刑法   去奢泰
  崇节俭   奖忠直   修德政
  简畋猎   录勋贤
卷十六 第 25b 页 WYG0936-0231d.png
宪宗连屏宪宗诏李绛与崔群钱微幸洪景白居易等
撰次君成败五十种为连屏张便坐右
穆宗政记会要长庆元年四月修圣政记中书门下奏
国朝旧制每正朝奏事史官载笔于玉阶之下议论政
事悉得书之永徽后仗下便散宰臣谋议莫得闻长寿
二年姚璹请撰时政记此事久废史官不复得闻唯写
诰词记除授而已伏望臣等每坐日所有谋议事关政
体者便日撰录足为圣政记至岁末则付史官永为常
卷十六 第 26a 页 WYG0936-0232a.png
式从之
唐实录唐贞观中房玄龄等上所撰高祖太宗实录各
二十卷永徽初史官太尉无忌等修贞观实录上之显
庆中许敬宗等撰贞观二十三年已后至显庆三年实
录至二十卷添成一百卷(高宗以敬宗所记多非实录/)
(谓刘仁轨等曰先朝身擐甲胄亲履兵锋削平区宇数/)
(年之间四海清晏方始归功上帝临御下人昨观国史/)
(所书多不周悉卿等必须探微索隐原始要终盛业洪/)
卷十六 第 26b 页 WYG0936-0232b.png
(勋咸使备至如先朝作威凤赋意属阿舅及士廉敬宗/)
(仍移向尉迟敬德内又尝幸温汤教习长围四合万队/)
(俱前忽然云雾昼昏部伍错乱先圣恐枉法者多待其/)
(既整然后临观顾朕曰振旅训兵国之大事此之错失/)
(于法不轻我见必须行法我之不出乃为良也乃移魏/)
(徵传称是徵之谏语此既乖于实录何以垂之后昆哉/)
开元中史官刘子元吴兢撰唐睿宗实录二十卷则天
实录三十卷中宗实录二十卷
卷十六 第 27a 页 WYG0936-0232c.png
韩愈撰顺宗实录愈书禁中事切直阉宦不喜訾其非
实在文宗时诏开正摘去元和永贞间事
五代会要王溥又采梁开平至显德事迹为五代会要
三十卷献之
 
 
 
 
卷十六 第 27b 页 WYG0936-0232d.png
 
 
 
 
 
 
 
 群书考索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