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五
卷十五 第 1a 页 WYG0936-020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卷十五    宋 章如愚 撰
  正史门
   隋书类
隋史开皇仁寿时王邵为书八十卷以类相从定其篇
目至于编年叙传并缺其体炀帝世惟有王胄等所脩
大业起居注及江都之祸仍多散逸贞观中敕颜师古
孔颖达共撰成隋书五十五卷并新撰周史并行于时
卷十五 第 1b 页 WYG0936-0206b.png
 唐颜师古撰初武德间命封德彝颜师古修隋史未
就贞观三年复诏魏徵撰房玄龄总之为五纪五十列
传惟十志未上又诏于志宁李淳风韦安化李延寿令
狐德棻裒缀三十卷高宗时上之其志上总梁陈齐周
之事(书目/) 其篇第虽编入隋书其实别行俗呼为五
代志(史通/) 魏徵撰纪五列传五十五长孙无忌等撰
志三十天文律历五行三志淳风独作(晁氏/)
   周齐梁陈隋书修撰总类
卷十五 第 2a 页 WYG0936-0207a.png
令狐德棻建元近代无正史梁陈齐文籍犹可据周隋
事多脱捐帝于是诏萧瑀王敬业殷闻礼主魏封德彝
颜师古主隋崔善为孔绍安萧德言主梁裴矩祖孝孙
魏徵主齐窦琏欧阳询姚思廉主陈陈叔达庾俭及德
棻主周整振论撰多历年不能就罢之贞观三年复诏
撰定议者以魏有魏收魏澹二家书为已详惟五家史
当立德棻与岑文本崔仁师次周史李百药次齐史姚
思廉次梁陈二史魏徵次隋史房玄龄总监修撰之原
卷十五 第 2b 页 WYG0936-0207b.png
目德棻发之书成迁礼部侍郎兼修国史
   唐史类
初五代晋宰相刘煦撰唐三百年间国史删为纪二十
志三十列传百五十凡二百卷今谓之旧唐书本朝仁
宗时诏欧阳修宋祁删修史表志则欧公主之传则宋
公主之凡十有七年而成(始庆历五年迄嘉祐五年/)
十志五十表十五列传百五十凡二百二十五卷今谓
之新唐书凡废旧传六十一增新传三百三十一又增
卷十五 第 3a 页 WYG0936-0207c.png
三志四表(书目/)旧史凡一百九十万字新史合一百七
十五万九百三十字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后(唐/)
(书卷首/)其后又诏欧公看详宋公所著列传令删修为
一体公曰宋公前辈且人所见多不同岂可悉如己意
于是无改(言行录/)初唐之兴温大雅撰创业起居注自
是房玄龄许敬宗等相次立编年体号为实录姚思廉
又撰纪传其后长孙无忌等因旧书以缀后事龙朔中
许敬宗总诸史任所作记传或曲希时旨或猥释私憾
卷十五 第 3b 页 WYG0936-0207d.png
凡有毁誉多非实录其后有刘知几徐坚吴竞更撰唐
史又修则天实录(史通/)唐柳芳取编年法为唐历四十
卷颇有异闻然不立褒贬义例(起隋义宁元年尽大历/)
(十三年/)太中间崔龟从续之谓之续唐历凡二十二卷
(起大历十三年止元和十五年/)唐陈岳用荀悦袁宏例
为大唐统纪(起武德尽长庆/)成一百卷皇朝陈彭年谓
唐文物宪章可述独缺编年之史乃次新书删其繁文
定为唐纪四十篇仅三十万言(起高祖迄哀帝/) 皇朝
卷十五 第 4a 页 WYG0936-0208a.png
吕夏卿撰述新书义例且摘繁文阙误号直笔新例
皇朝吴缜摘举欧阳修宋祁新书舛驳谬颣为二十门
号新唐书纠谬(其序曰一曰责任不专二曰课程不立/)
(三曰初无义例四曰终无审覆五曰多采小说而不精/)
(择六曰务因旧文而不推考七曰不知刋修之要而各/)
(徇私好八曰不举校勘之职而惟务苟容/)唐书纪志表
则欧阳公主之列传则宋公祁主之帝纪编年则得于
孙氏之南齐录述姚崇十事则得于开元之遗史其赞
卷十五 第 4b 页 WYG0936-0208b.png
房杜则本于柳芳其赞邱王则本之吕温传段秀实则
得子厚之文集传张巡许远则得之于李翰韩愈传甄
逢甄济则得之元稹李郭相勉以忠义则得之杜牧
韩愈使王庭凑之节旧史不书今乃书之所以明君子
之节义也太宗拒魏徵之谏而有杀田舍翁之语旧史
则书今乃不书所以掩人君之阙此新史之得也旧史
以外戚首杂传以良吏次宦官之后以忠义次酷吏之
后是先小人而后君子也以高智周薛季昶王方翼之
卷十五 第 5a 页 WYG0936-0208c.png
功业而槩之以良吏以陈子昂之谏诤刘蕡之切直而
槩之以文苑以吴溆之忠义而槩之以外戚以阳城之
卓异而槩之以隐逸以孙思邈之高尚而槩之以方技
是弃其大行而取其小节也此则旧史之失也 古之
修史多出一家故司马迁班固姚思廉李延寿之徒皆
父子论撰数十年方成盖通知本末则事实贯穿不牴
牾惟后汉东观群儒纂述无统而前史讥之况夫唐之
为国几三百年其记事亦众矣而纪志表则欧阳修主
卷十五 第 5b 页 WYG0936-0208d.png
之传则宋祁主之天文律历五行志则刘羲叟为之方
镇百官表则梅尧臣为之礼仪兵志则王景彝为之所
主既异而不能通知其故纪有失而传不知(如胶东郡/)
(公道彦等纪书降封县公而传乃郡公之类/)传有误而
纪不见(如传叙天平节度止有四人而纪则七人之类/)
取彼例以较此例则不同取前传以比后传则不合详
略不一去取未明书法无准(如纪书薨而传书卒者有/)
(之如宗室或书姓或不书姓者有之如中宗纪与前诸/)
卷十五 第 6a 页 WYG0936-0209a.png
(帝不同诸帝亦自详略不同之类并纠谬/)岂非责任不
专欤唐修晋书而令狐德棻之徒先为之定例则一史
之内凡秉笔者皆遵用之今新书则不然取彼例以较
此例则不同取前传以较后传则不合详略不一去取
未明书法无准一史之内而体异名殊岂非初无义例
乎 仆固怀恩赞乃列于陈少游传后马存亮赞乃列
于仇士良杨复光之后宰相莫不表世系固也而于惟
谦之相中宗郑綮之相昭宗武释方之相则天乃不登
卷十五 第 6b 页 WYG0936-0209b.png
载其亦有所缺误欤(纠谬/) 刘元城曰新唐书叙事好
简略其辞故其事多郁而不明此作史之蔽也唐书进
表云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且新书所以不及
两汉者其病正在此也而反以为工何哉
旧史得失以良吏次宦者以忠义次酷吏是先小人而
后君子也以陈子昂之谏诤刘蕡之切直而槩之以文
苑以吴溆之忠义而槩之以外戚以阳城之卓异而槩
之以隐逸以孙思邈之高尚而槩之以方技是弃大行
卷十五 第 7a 页 WYG0936-0209c.png
而取小节也循吏有功于民而无赞以扬之宦者洒扫
之役反有赞以纪之独孤之才行皇甫湜之文章皆不
得见之于传而僧神秀一行之徒道流王知远吴筠之
辈或傅于方技或傅于隐逸皆旧史之失也唐史发潜
曰姚瑀唐之佞臣谄事则天以取宰相旧史乃与狄仁
杰同传岂其然乎
新旧史更革旧史段秀实与大将刘海宾何明礼姚令
言判官岐灵岳同谋朱泚新史乃削去判官岐灵岳五
卷十五 第 7b 页 WYG0936-0209d.png
字夫姚令言乃泾原节度使与朱泚同反旧史乃谓令
言之判官岐灵岳新史削去五字误矣(徐/) 旧史封德
彝传谏封诸王谓汉制惟皇子亲兄弟封王其馀宗族
疏远非有大功如周郇滕汉贾泽皆不得滥封所以别
亲疏也新史乃修曰其馀宗族疏远者非有大功不王
如周郇滕汉贾泽皆不得茅土郇滕贾泽周汉侯因其
言误矣(徐/) 韩文注云按代宗纪大历三年七月泸州
刺史杨子琳反陷成都杨琳即子琳也(详见崔宁传/)
卷十五 第 8a 页 WYG0936-0210a.png
史昌裔传云杨惠琳乱昌裔说之按惠琳居灵夏叛在
宪宗初年新史误也(韩文龙武统军刘公昌裔墓志/)
   五代史类
旧梁唐晋汉周各有史宋开宝中卢多逊扈蒙等修五
代史史成而褒贬失实仁宗命欧阳公修之其立例皆
寓褒贬之意本纪十二家人传八即后妃传也梁臣传
三仕于梁朝也唐臣传五仕于唐朝也晋汉周臣传各
一仕于晋汉周朝也死节死事传各一守节忠义者也
卷十五 第 8b 页 WYG0936-0210b.png
一行传一高尚者也唐六臣传一背唐附梁者也义儿
伶官宦者传各一皆本其实者也杂传十九皆历事累
朝无操守者也司天考二职方考一盖天文地理志也
世家十二时偏方割据者也又有十国年谱一四夷附
录三皆诸国兴亡四夷强盛之迹也凡七十四卷徐无
党注(会要/) 欧阳修五代史记褒贬善恶其法甚精发
论必以呜呼者乱世之书也吾用春秋之法师其意不
袭其文其论曰昔夫子作春秋因乱世而立治法予述
卷十五 第 9a 页 WYG0936-0210c.png
本纪以治法而正乱君此其志也书减旧史之半而事
迹比旧史稍添议者以为功不下司马迁又谓笔力驰
骋稍上下而无驳杂之说至于纪列精密则不及也亦
尝自谓我作伶官传岂下滑稽哉(会要徐无党注曰大/)
(事则书变古则书非常则书意有所示则书后有所因/)
(则书非此五者则否又曰夷狄来不言朝不责其礼也/)
(不言贡不责其物也故书曰来又曰用兵无胜败攻城/)
(无得失不书或书月或书日或书死或书杀或书灭或/)
卷十五 第 9b 页 WYG0936-0210d.png
(书屠/) 欧阳公十国年谱序曰或问十国固非中国有
也然犹命以封爵而称中国年号来朝贡者亦有之矣
本纪之不书何也曰封爵之不书所以见其非中国有
也问者又曰四夷十国皆非中国有也四夷之封爵朝
贡则书何也曰以中国而视夷狄夷狄之可也以五代
之君而视十国夷狄之则未可也故十国之封爵朝贡
不如夷狄则无以书之书如夷狄则五代之君未可以
夷狄之也是故外而不书见其自绝于中国焉耳 欧
卷十五 第 10a 页 WYG0936-0211a.png
公五代本纪天文变异一辞不载虽曰具于司天考而
与行事了不相属王蜀世家黄龙甘露麟凤白雀之瑞
纤悉具纪观公之论著自谓取法春秋夫岂不知春秋
书灾异而不书祥瑞之意乎 纪传所载时有不同梁
之杀崔嗣子于京师也纪以遣朱支谦而传以为遣朱
友谅杨涉之相梁三仕三已而岁月所具纪载实异至
其末年之为相但书其罢而了不知其所入之岁月岂
史遗其入欤或误书其罢欤唐明宗在位七年馀耳而
卷十五 第 10b 页 WYG0936-0211b.png
欧公之论赞乃以为十年其误明矣此固纂误之书所
由作也 宋朝范质采旧史采摭要言总而集之为通
录六十五卷肇自开平迄于显德
   史通类
唐左史刘子玄名知几马融三入东观汉代称荣张华
再典史官晋朝称美予兼而有之是用商确史篇区分
类聚凡三十卷三千馀篇曰六家曰二体曰载言曰本
纪曰世家曰列传曰表历曰书志曰论赞曰序列曰采
卷十五 第 11a 页 WYG0936-0211c.png
撰曰补注曰品藻曰直书曰曲笔曰鉴识曰模拟曰人
物曰覈才曰烦省曰纰缪曰史官建置曰古今正史曰
感古曰疑经曰汉书五行志错误并杂驳等篇 昔汉
世诸儒集论经传定之于白虎殿因名曰白虎通予在
史馆而成此书亦名史通汉求司马迁后封为史通子
是知史通之称其来久矣 自古帝王文籍其流有六
一曰尚书家二曰春秋家三曰左传家四曰国语家五
曰史记家六曰汉书家班荀二体后来作者不出二途
卷十五 第 11b 页 WYG0936-0211d.png
故晋史有王虞(王隐晋书虞预晋书/)而副以于记宋书
有徐沈(徐爰宋书沈约/)而分以裴略(裴子野宋略/)
诸史志司马迁曰书班固曰志东观曰记华峤曰典张
勃曰录何法盛曰说名目虽异体统不殊亦犹楚之谓
梼杌晋谓之乘鲁谓之春秋其实一也于其编则有先
曰平准后云食货古号河渠今称沟洫析郊祀为宗庙
分礼乐为威仪垂象出于天文郡国生于地理如斯变
革不可胜纪若乃五行艺文班补子长之阙百官舆服
卷十五 第 12a 页 WYG0936-0212a.png
范拾孟坚之遗王隐后来加以瑞异魏收晚进洪以释
老斯出乎胸臆者
论都邑氏族方物远则汉有三辅典近则隋有东都记
于南则宋南徐州记晋宫阙名于北则洛阳伽蓝记邺
都故事盖都邑之事尽在是矣谱谍之作盛于中古汉
有赵岐三辅决录晋有挚虞姓族记江左有两王百家
谱中原有方思殿格盖氏族之事尽在是矣自沈莹著
临海水土周处撰阳羡风土是以地理为书陆澄集而难
卷十五 第 12b 页 WYG0936-0212b.png
尽水经加注郦元编而不穷盖方物之事尽在是矣
诸史论赞春秋左传每有发论假君子以称之二传云
公羊子谷梁子史记之太史公既而班固曰赞荀悦曰
论东观曰序谢承曰诠陈寿曰评王隐曰议何法盛曰
述扬雄曰撰刘炳曰奏袁宏裴子野自显姓名皇甫谧
葛洪列其所号史官所撰通曰史臣其列名虽殊其实
一也夫论者所以辨惑释疑司马迁始限以篇终各书
一论史论之类实萌于此寻其得失子长淡薄无味承
卷十五 第 13a 页 WYG0936-0212c.png
祚濡缓不切孟坚辞惟温雅尤善者有典诰之风仲豫
义理虽长失在繁富自兹以降大抵华多于实理少于
文择其善者则于宝范晔裴子野是其最也沈约臧荣
绪萧子显抑其次也孙安国都无足采习凿齿时有可
观袁彦伯之务饰元言谢灵运之虚张高论高邵志在
简直言兼鄙野唐修晋书远弃史班近宗徐庾饰彼轻
薄之句编为史籍之文史之有论盖欲事无重出省文
可知太史公曰观张良猊如美妇人耳项羽重瞳舜之
卷十五 第 13b 页 WYG0936-0212d.png
苗裔此则加他语以补书中所谓事无重出者也班固
赞曰万石奋之为父浣衣君子非之杨王孙裸葬贤于
秦始皇远矣此则片言之约而诸义甚备所谓省文可
知也及后来赞语多录纪传云言其有所异为加文饰
而已马迁叙传后历写诸篇各叙其意既而班固变为
诗体号之曰述范晔改彼述名呼之以赞史之褒贬盖
无假于此也然固之总述合在一篇使其条贯有叙历
然可悦蔚宗后书实同班氏乃各附本事书于卷末萧
卷十五 第 14a 页 WYG0936-0213a.png
李南北史(萧子显李百药/)唐修晋书皆依范书篇终有
赞夫每卷立论其繁已多而嗣论以赞为黩弥甚至若
班固之深排贾谊范晔之虚美隗嚣陈寿谓诸葛孔明
不逮管萧魏收称朱尔提可方伊霍或言伤其实或拟
非其伦
史例史之有例犹国之有法国之无法则上下靡定史
之无例则是非莫准惟令升先觉远述丘明重立凡例
勒成晋纪邓孙已下据摄其踪史例中兴于斯为盛若
卷十五 第 14b 页 WYG0936-0213b.png
沈宋之志序萧齐之序录唯皆以序为名其实例也于
宝范晔理切而多功邓粲道鸾(邓粲晋阳秋檀道鸾晋/)
(阳秋/)词繁而寡要子显虽文伤蹇踬而义甚优长斯一
二家皆序例之美者
名号之失吕陆二氏(吕不韦陆贾/)名著一书不系时月
此乃子书杂记而皆号曰春秋鱼豢姚察著梁二史巨
细毕载芜颣甚多而俱榜之以略马迁撰皇后传而以
外戚命章班固撰人表以古今为目其所载皆非汉之
卷十五 第 15a 页 WYG0936-0213c.png
事子长史记别创八书孟坚既以汉为书不可标书改
书为志何氏中兴(何法盛晋中兴书/)易志为记此则贵
于革旧未见其能
采撰失实马迁史记采世本国语战国策楚汉春秋至
班固汉书则全同太史自太初已后又杂引刘氏新序
说苑与七略之词此并当代雅言故能取信一时擅名
千载但中古作者百家诸子私存撰录如禹生启伊尹
产空桑海客乘槎以登汉嫦娥窃药以奔月如斯舛駮
卷十五 第 15b 页 WYG0936-0213d.png
不可殚论嵇康高士傅聚七国寓言玄晏帝王纪多采
于六经图谶引书之误其萌始此至范晔增损东汉王
乔凫履出于风俗通左慈羊鸣传于抱朴子秽莫甚焉
晋世杂书若语林世说幽明录搜神记之徒其所载或
恢谐小辨或神鬼怪物唐朝所撰晋史多采以为书至
如江东五隽始自会稽典录颍川八龙世于荀氏家传
而修晋汉史皆信之博闻多矣
补注韩戴服郑钻仰六经裴李应晋训解二史发明先
卷十五 第 16a 页 WYG0936-0214a.png
义是曰传宗既而史传小书人物杂记若挚虞之三辅
决录陈寿之季汉辅臣周处之阳羡风土常璩之华阳
志文言美辞列于章句委曲叙事存于细书此之注释
异夫儒士者矣次有好事之子思广异闻乃掇众史异
词补前史之阙若裴松之三国志陆澄刘昭两汉书刘
彤晋纪刘孝标世说之类是也亦有躬为史臣手自刋
削志存该博列为子注若萧大圜淮海乱离志阳衒之
洛阳伽蓝记宋孝王关东风俗传王邵齐志之类是也
卷十五 第 16b 页 WYG0936-0214b.png
陆澄所著班史多引司马迁之书若乃此缺一言彼增
半句皆采摘成注标为异说范晔之删后汉也简而且
周刘昭采其所捐以为补注言尽非要事皆不急 言
语饰词专对古之所重春秋载吕相绝秦子产献捷臧
孙谏君纳鼎魏绛对戮扬干是也战国之事争为驰说
若史记载苏秦合从张仪连衡范睢反间以相秦鲁连
解纷而全赵是也汉魏以降如朱云折槛以抗愤张纲
埋轮而献直秦密之酬吴客王融之答虏使此之小辨
卷十五 第 17a 页 WYG0936-0214c.png
曾何足云战国已前皆可讽咏如鹑奔鸲鹆童子之谣
也山木辅车时俗之谚也皤腹弃甲城者之讴也原田
是谋舆人之诵也斯皆刍辞鄙句犹能温润若此况束
节之士加以多闻博古者哉
叙事班马执简既五经之罪人晋宋杀青又二史之不
若人之著述虽同是一手其间则有善恶不均精粗非
类若史记苏张蔡泽等传是其美者至于三五本纪日
者仓公龟策传固无所取汉书之帝纪陈项诸篇是其
卷十五 第 17b 页 WYG0936-0214d.png
最者也至于淮南王司马相如东方朔传又安足取盖
言媸者其史亦拙事美者其书亦工丘明之纪事也当
威文作霸晋楚更盟则能饰彼词句成其文雅及王室
大坏事益纵横则春秋美辞几乎翳矣子长之叙事也
自周已往言所不该则其文阔略秦汉以下条贯有伦
则焕炳可睹若荀悦汉纪其才尽于十帝陈寿魏书其
美穷于三祖触类而长他皆若斯
序传按屈原离骚经其首章上陈氏族下列祖考先述
卷十五 第 18a 页 WYG0936-0215a.png
厥姓次显名字自序发迹实始于此降及司马相如始
以自序为传至司马迁又模楷二家勒成一卷于是扬
雄遵其旧辙班固酌其馀波自叙之篇实始于此 杂
述史氏流别其流十焉一曰偏记二曰小录三曰逸事
四曰琐言五曰郡书六曰家史七曰别传八曰杂记九
曰地理十曰都邑簿夫皇王受命作书著述有杂记当
时不终一代若陆贾楚汉春秋乐资山阳公载记王韶
晋安纪姚梁后略此之谓偏记者也人物洪多罕能周
卷十五 第 18b 页 WYG0936-0215b.png
悉则有独举所知若戴逵竹林名士王粲书汉末英雄
萧世诚怀旧志卢子洪知己传此之谓小录者也史有
遗逸好奇之士补其所亡若和峤汲冢纪年葛洪西京
杂记顾谭新语谢绰拾遗此之谓逸事者也小说伪言
好事君子无所弃诸若刘义庆世说裴崇期语林孔思
尚语录杨松玢谈薮此所谓琐言者也郡国人物若陈
留耆旧周斐汝南先贤陈寿益郡耆旧虞预会稽典录
此之谓郡书者也高门华胄纪其先烈若扬雄家牒商
卷十五 第 19a 页 WYG0936-0215c.png
敬世传孙氏之记陆宗系历此之谓家史者也贤士贞
女若刘向列女梁鸿逸民赵来忠臣徐广孝子此之谓
别传者也怪物异闻若祖台志怪于宝搜神刘义庆幽
明刘敬叔异苑此之谓杂记者也志本国风物若盛洪
之荆州记常璩华阳国志辛氏三秦罗含相中此之谓
地理者也帝王桑梓列圣遗尘若潘岳关中陆机洛阳
三辅黄图建康宫殿此之谓都邑簿者也
名讳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其
卷十五 第 19b 页 WYG0936-0215d.png
唐叔虞鲁公子友以德命为义若文王名昌武王名发
以类命为象若仲尼首象尼丘取于物为假若伯鱼生
人有馈之鱼因名曰鲤取于父为类若鲁庄公与桓公
同日生名之曰同也晋以僖侯废司徒改为中军宋以
武公废司空改为司城(礼记正义/)
史官建置史之建官其来尚矣轩帝受命苍颉沮诵实
居其职至于三代其数渐繁周官礼记有大史小史内
史外史左史右史之名大史掌国之六典小史掌邦国
卷十五 第 20a 页 WYG0936-0216a.png
之志内史掌书之命外史掌书使于四方左史记言右
史记事此周制也曲礼曰史载笔大事书之于策小事
简牍而已大戴礼曰太子既冠成人免于保傅则有司
过之史韩诗外传云据法守职而不敢为非者太史令
至诸侯列国各有史官如孔甲尹逸名重夏商戎夫倚
相誉高周楚晋则伯黡司籍鲁则丘明授经降及战国
史氏无废赵鞅犹有直臣书过操简笔于门下齐田文
对宾客侍史记于屏风至若赵秦渑池之会各命御史
卷十五 第 20b 页 WYG0936-0216b.png
书其年月又春秋晋齐太史书赵崔之弑郑公墨强与
于盟使太史书其名且曰七子晋韩宣子来聘观书于
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然则诸史
之任太史岂最优乎秦太史令胡毋敬作传汉武置太
史公位丞相上宣帝以其官为令行太史公文书兼掌
历象日月阴阳官数司马迁没后之续史记事者若褚
先生刘向冯商扬雄之徒并以列职未知史务于是太
史之职非复记言之司故张衡单飏王立高堂隆等其
卷十五 第 21a 页 WYG0936-0216c.png
当官见称唯知占候而已
史有三等史之为务厥途有三张善贬恶不避强禦若
晋之董狐齐之南史此其上也编次勒成郁为不刋若
鲁之丘明汉之子长此其次也高才博学名重一时若
周之戎夫楚之倚相此其下也 知几中宗时人修武
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许自以见用于时而
志不遂乃著史通内外篇四十一篇讥评古今徐坚读
之叹曰为史氏者宜置此座右也此书以在史馆所著
卷十五 第 21b 页 WYG0936-0216d.png
者故名史通放汉白虎诸儒论经名曰白虎通又汉封
司马迁后为史通子兼取此意云 知几论史有三长
曰才曰学曰识世以为确论 知几论史有三长自言
曰吾始以文章得誉晚谈史传由是减价其自感慨者
如此(本传/) 张唐英发潜曰尝求刘子之书而观之则
知子之用心亦勤矣驰骋古今发摘历代史之失虽班
马寿晔皆为其轻重兹可尚矣至外篇惑经有未谕者
十一条始亦疑孔子于春秋有所疏略乃取春秋而审
卷十五 第 22a 页 WYG0936-0217a.png
之如赵盾以不讨贼而被恶名许世子以不尝药见特
笔齐郑之或以疾赴皆不免致疑于其间而不知赴告
策书各因其策书之所告而必削以正王法亦所以使
乱臣贼子惧也以此知刘子徒好辨而不知春秋史通
历诋前史春秋圣经且疑其虚美者五未谕者十二其
自待不浅矣又尝疑迁固之书有未备者乃欲于天文
之外复志人形艺文之外复志方言又欲撰都邑志于
舆服之上撰方物志于食货之首撰氏族志于百官之
卷十五 第 22b 页 WYG0936-0217b.png
下甚至欲于表志之外取人主之制册诰令群臣之章
奏移易而更立一书识者固已讥其赘矣尚敢轻诋乎
   战国策类
后汉高诱注按刘向序云战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
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向以战国游士辅所用
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除复重得三十二篇崇文
编目称十一篇缺编校史馆书籍曾巩求访尽得其书
然后三十三篇复备隋志向所录者三十四卷诱所注
卷十五 第 23a 页 WYG0936-0217c.png
者士二十一卷(书目/) 汉称为战国策杂以长短之号
而有苏张纵横之说学者讳之置而不论也此书若张
孟谈鲁仲连发策之慷慨谅毅触龙纳说之从容养淑
之息射保功莫大焉越人之投石谋贤莫尚焉王斗之
爱縠忧国莫重焉诸如此类不一皆有合先王正道孔
孟之所不能违也若之何置之曾巩之序美矣而谓禁
邪说者类将明其说于天下则亦求其故为之说非此
书指也(鲍彪注战国策序/) 曾子固序叙曰向叔此书
卷十五 第 23b 页 WYG0936-0217d.png
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诈谋用而
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率以谓此书战国
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
而不笃于自信者也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
其旧法已亡其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
以为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与
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
失乎先王之意而已也五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
卷十五 第 24a 页 WYG0936-0218a.png
固异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
子之道如此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
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战国之游士
则不然不知道之自信而乐于说之易合于设心注意
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便言战之善
而敝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
有得焉而不胜其失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
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亦灭其国为世之大祸
卷十五 第 24b 页 WYG0936-0218b.png
明矣而俗犹莫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法不同而考
之无疵用之无敝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或
曰邪说之害正宜放而绝之则此书之不明其可乎对
曰君子之禁邪说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人皆知其说
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
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故孟
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孟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此书
之作上继春秋下至秦汉二百四五十年之间载其行
卷十五 第 25a 页 WYG0936-0218c.png
事固不得而废也 战国策所载大抵皆纵横捭阖谲
诳相轻倾夺之说也其事浅陋不足道然而人读之则
必乡其说之工而忘其事之陋者文辞之胜移之而已
 战国之时强者务并吞弱者患不能守天下方争于
战胜攻取驰说之士因得以其说取合时君其要皆主
于利言之合从连横变诈百出然自春秋之后以迄于
秦二百馀年兴亡成败之迹粗见于是矣虽非义理之
所存而辨利横肆亦文辞之最学者所不宜废也(王觉/)
卷十五 第 25b 页 WYG0936-0218d.png
(题战国策/) 战国策隋经籍志三十四卷刘向录高诱
注止二十一卷汉京兆尹延笃论一卷唐艺文志刘向
所录已阙二卷高诱注乃增十一卷延淑坚之论尚存
今世所传三十三卷崇文总目高诱注八篇今十篇第
一第五阙前八卷后三十二三十二通有十篇武安君
事在中山卷末(孙元忠记/)
   历代起居注类
汉武有禁中起居注自魏至晋职归著作后魏始置起
卷十五 第 26a 页 WYG0936-0219a.png
居令史行幸宴会记录帝言及宾客酬答之语后别置
起居注一人北齐有起居省隋置舍人二人唐初𨽻门
下显德中分属两省
 
 
 
 
 
卷十五 第 26b 页 WYG0936-0219b.png
 
 
 
 
 
 
 
 群书考索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