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三
卷十三 第 1a 页 WYG0936-018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卷十三    宋 章如愚 撰
  正史门
   西汉类
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
心史籍之间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自太初以后阙而
不录后好事者颇或缀集时事然多鄙俗不足以踵继
其书彪乃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因
卷十三 第 1b 页 WYG0936-0182b.png
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尝又以为司马迁细意委曲条
例不经若迁之著作采获古今贯穿经传至广博也一
人之精文重思烦故其书刋落不尽尚有盈辞多不齐
一今此后篇慎覈其事齐整其文不为世家唯纪传而
已 论曰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踰方
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
薄而无闷容彼将以世运未弘非所谓贱焉耻乎何其
守道恬淡之笃也 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
卷十三 第 2a 页 WYG0936-0183a.png
及长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
不为章句学大义而已 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
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
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
家书先是扶风人苏郎伪言图谶事下狱死固弟超恐
固为郡所覈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
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书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郎除
兰台令史与前雎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𨽻从事孟
卷十三 第 2b 页 WYG0936-0183b.png
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典校秘书固又撰功臣平林
新市公孙述事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
终成前所著书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
史臣(六代谓武帝史臣谓司马迁也/)乃追述功德私作
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
录故探纂前纪辍辑所闻以为汉书起元高祖终于孝
平王莽之诛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综其行事傍贯五
经上下洽通为春秋考纪表志传凡百篇(纪十二表八/)
卷十三 第 3a 页 WYG0936-0183c.png
(志十列传七十合百篇前书音义曰春秋考纪谓帝纪/)
(也言考覈时事具四时以立言如春秋之经/)固自永平
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馀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
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 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
匈奴以固为中护军及宪败固先自免官洛阳令种兢
心衔固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 班固非有汉群祀三
十六篇议对十九篇则孟坚郊祀志何所考證而作也
非有汉著记百九十卷大年祀五篇则孟坚十二帝纪
卷十三 第 3b 页 WYG0936-0183d.png
何所考證而作也作董仲舒传则知有仲舒繁露作刘
向传则知有说苑作陆贾传则知有陆贾新语固之条
例有司马迁作之于前而已放之于后其所变者不过
增八书耳 史通云史记止太初其后刘向刘歆冯商
扬雄之徒撰续迄哀平建武中班彪以雄歆伪褒新室
乃采摭作后传六十五篇子固以父所撰未尽乃起高
皇迄王莽十有二世三百三十年为帝纪十二表八志
十列傅七十凡百卷(史通云班固汉书全同太史太初/)
卷十三 第 4a 页 WYG0936-0184a.png
(以后又杂引刘氏新序说苑七略之辞/)章帝初固坐窦
氏事卒于狱书颇散乱帝诏其妹昭与马融等就东观
缉校今八表及天文志其所补也史通云乃待诏马续
所作也而古今人物表尤不类本书汉服虞辞为音义
又有晋灼臣瓒等说蔡谟固附著之而唐颜籀为注(范/)
(晔后汉书班固著续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刘昭补志序云续志昭表以是推之八表其班昭所补/)
(天文志其马续所成之欤/)
卷十三 第 4b 页 WYG0936-0184b.png
纪固述文景武宣诸赞皆诧其政治制法之盛至赞高
祖独推其世糸何也观彪王命论未见运世无本功德
可纪而得崛起在此位者也即彪之辞揆固之赞远推
尧运以见非逐鹿幸捷而得之所以杜乱臣贼子窥伺
之意深矣(史迁赞帝引三代忠质文之偏环继以秦不/)
(能改汉兴得天统矣又继之以朝以十月车服黄屋左/)
(纛葬长陵意谓汉已接三代之正统犹用亡秦之陋典/)
(惜之也固赞未免溺于后世符瑞之习迂怪之论/) 孟
卷十三 第 5a 页 WYG0936-0184c.png
坚汉纪不书丞相除拜于死必书自申屠嘉既死之后
而陶情等皆不书其有以哉 纪所以提万事之纲孟
坚于武宣二纪大抵纂述诏文及行幸为详而治本所
在几缺不载武帝峻刑之主而纪无严酷之迹宣帝基
汉世宦官外戚之祸而纪曾不记许史弘恭用事之因
原孟坚之意正以见于刑法及外戚佞幸传故不复重

表固之功臣表则有深意高祖约非有功不侯而景帝
卷十三 第 5b 页 WYG0936-0184d.png
始乱之自高至文为一表自景至哀为一表以见家法
之变自景帝始至外戚侯表则目之以恩泽明其侥倖
而得之此固之得也 人物表离为九等第其高下乐
王鲋从君者也而与于仲氏之列(三等/)祝鮀佞人也而
列于君牙之次(四等/)先伯牛而后曾参进仲弓而退冉
(伯牛仲弓第二等曾参冉有第三等/)士会范武子一
人也以武子名则列于二等以士会名者则列为四等
(王剪为虎傅翼者李悝为国辟草莱者而谓之上智墨/)
卷十三 第 6a 页 WYG0936-0185a.png
(翟以辨商鞅以法祸天下而列于中上李朴子列传/)
或曰八表未具而固卒后人续之耳故人物表尤为不
伦者非固之过虽然固未具八表而表之名固立之矣
以汉人作汉史不应尚论古人物也不特此也货殖传
自陶朱子贡而下皆列焉虽曰祖马迁之遗躅而迁著
作乃自陶唐以迄获麟而固则述汉史耳班氏古今人
表仰包亿载列之以三科定之以九等若孔门达者颜
冉殆庶至于他子难为等差今乃先伯牛而后曾参进
卷十三 第 6b 页 WYG0936-0185b.png
仲弓而退冉有(牛弓在二等参有在三等/)叙晋文之以
位也舟之侨为上阳处父次之士会为下其述燕丹之
宾客也高渐离居首荆轲亚之秦舞阳居末斯并是非
瞀乱 固赞马迁贬其叙唐虞以前之事然固表所载
女娲方雷乃以空名次于羲黄之间夫以是责人矣而
已蹈之何也盖人物表出于曹大家志所列非固责也
志孟坚十志网罗详矣而独于兵缺焉乃附见于刑法
何哉反覆汉事而知之汉官凡称尉者皆掌卒徒廷尉
卷十三 第 7a 页 WYG0936-0185c.png
刑官也而亦以尉称中尉兵官也刑狱之事实得同领
岂古者兵刑同制之意乎 食货志曰公孙弘以春秋
之义绳臣下张汤以峻文决理为廷尉于是见知之法
生而废格沮诽穷治之狱用矣宜载诸刑法志而固于
食货志及之推固之意所以讥汉之用刑大抵与民争
利至刑法志乃曰孝武外事四夷之功内盛耳目之好
徵发烦多百姓贫耗又曰今饥寒并至此刑之所以审
也然则二志之文自相表里盖亦微而显欤 班列儒
卷十三 第 7b 页 WYG0936-0185d.png
者于九流正以不知儒故也汉儒祖叔孙通故汉轻儒
后以公孙弘倪宽为儒班固谓儒于道最高自谓尊儒不
知与九流并列已非矣八家皆儒之一偏一曲岂得而
并言哉 班固五行志每叙一灾推一怪董仲舒京房
之说前后相反向歆之解父子不同遂乃双载其文(史/)
(通天人之交休咎之證焉可诬也将以五行传为可尽/)
(废则失警戒脩省之助苟以五行传为可尽用则又非/)
(格王正厥事之本惟书其事而不著其应此春秋之微/)
卷十三 第 8a 页 WYG0936-0186a.png
(意也/) 西汉二百一十馀年日食乃至五十有三以文
景之诏其日食乃至十有二焉班固于他帝辄书其应
于文景独书其食而虚其应 班固地理全写禹贡盖
以水济水徒有其烦昔春秋诸国赋诗见意左氏所载
录其章名如地里为书宜云禹贡已详何必重述古文
 班氏著志抵忤者多在于五行芜颣尤甚今条其错
误定为四科四科之中疏为科目其第一科曰引书失
宜者其流有四一曰史记左传文错相并二曰春秋史
卷十三 第 8b 页 WYG0936-0186b.png
记杂乱难别三曰屡举春秋言无定体四曰书名去取
所记不同第二科叙事乖理者其流有五一曰徒发首
端不副證验二曰虚编古语讨事不终三曰直引时谈
竟无他述四曰科条不整寻绎难知五曰标举年号详
略无准第三科释灾多滥者其流有八一曰商𣙜前世
全遗故实二曰影响不接牵引相会三曰敷演多端唯
的无主四曰轻持善政用配妖祸五曰但神解释不显
符应六曰考覈虽谠义理非精七曰妖祥可知祲默无
卷十三 第 9a 页 WYG0936-0186c.png
说八曰不循经典自任胸臆第四科古学不精者其流
有三一曰博引前书网罗不尽二曰兼采左氏遗逸甚
多三曰屡举旧事不知所出
传孟坚记传惟儒林循吏酷吏等各以序冠于首其馀
则无之至于王贡龚鲍传首乃特为之序而以四皓郑
子真严君平等先之是殆表而出之之意欤 不曰后
妃传而曰外戚传志汉外戚之擅权也(元后别立传/)
礼乐湮微汉世大缺也固则志之以为叔孙绵蕞循见
卷十三 第 9b 页 WYG0936-0186d.png
于倥偬不暇给之初而贾董王吉之所建白乃委弃于
治平无事之日则文帝宣武诸君不得不任其咎前后
条列而抑扬实寓焉所以重礼文多缺之羞也 外戚
预政汉世大变也固则传之凡姻联攀附悉皆纪录以
伤后族之强盛至若卫霍以军功显名史丹以功德自
致冯奉世父子以才能居位罔不表见又从而为之辞
则曰数子之外皆夤缘以幸富贵者槩而用之此汉祸
之所以日蕃而固之所以重伤也二者汉之大故不敢
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0936-0187a.png
显然以诏来世寄意悠远而后之深于史者得以览视
焉 范晔讥固饰主阙不知其赞多微文顾读者弗察
耳刘知几又诋其古今人物表无益于汉史此论诚然
但非固之罪也至谓受金曲笔固虽谄附匪人亦何至
是欤(晁志/) 田叔节士乐布一节季布豪侠相去远甚
夫以囚奴苟活之人而齿于视死如归之士此华峤所
以得议其排死节而否正直也 孟坚赞王章曰不量
轻重以陷刑戮赞何武王嘉又曰武嘉区区以一篑障
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0936-0187b.png
江河班彪赞翟义曰义不量力怀忠愤发以陨其宗此
所以不免范晔之讥也 汉三年郦生说高祖据敖仓
及请说齐此一时事也班固合为一刘向则分而言之
或者固欲省其文或者向欲条其事盖未可知也学者
观之要当知其请据敖仓及请说齐皆生之谋也已何
必泥其或分或合哉神爵中诏益吏百石以下俸十五
此固所记也荀悦又以为五十斛或班荀闻见之殊或
前后传写之误皆未可知也学者观之要当知其百石
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0936-0187c.png
以下之俸皆宣帝一时所增而已乌可强别其孰是孰
非哉董仲舒以贤良举见于武帝建元之初公孙弘以贤
良举见于武帝元光之后二子之传悉之矣而武帝本
纪又并于元年而言之固之意或以互见或略言之亦
未可知也学者要当知二子皆以贤良进又知武帝贤
良之举所得者二人亦足矣何必以先后而疑之哉至
于封高庙功臣之后置武威酒泉之郡与夫主父偃严
安徐乐之上书考之于志验之于纪又考之于传虽岁月
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0936-0187d.png
之讹亦无害于理学者观之能观其意而略其文可也
 孟坚每一姓有传多附出馀亲其事迹尤异者则全
入他部故博陆去病昆弟非复一篇外戚元后妇姑分
为二录至如元王受诗于楚至孙戊亡按其行事所载
甚寡而能独载一卷者实由向歆之助耳但交封汉始
地启列藩向居刘末职才卿士昭穆既疏家国又别使
分楚王子孙于高惠之世与荆代并编析刘向父子于
元成之间与王荆并列方于诸传不亦颣乎 长卿之
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0936-0188a.png
子虚上林扬雄之甘泉羽猎班固两都马融广成谕过
其体词没其义繁华而失实流宕而忘返无裨劝奖有
长奸诈而前汉史中皆书诸列传不其谬乎 汉书东
方朔传委曲烦碎不类诸篇且不述其亡没岁时及子
孙继嗣正与司马相如司马迁扬雄传相类寻其传体
必曼倩之自叙也但班氏脱略故世莫知之苏子卿父
建行事甚寡韦元成父孟德业稍多汉书编苏氏之传
则先以苏建标名列韦相之篇则不以韦孟冠首并其
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0936-0188b.png
失也
褒贬公孙弘矫饰之诡行则实其钓名之言东方朔诙
谐之诡谈则鄙为滑稽之雄此不激诡之体也盖宽饶
之事主彼抗言而为狂瞽者也则以为邦之司直梅福
之去官彼抗节而从所好者也则以为尚有典刑此不
抑抗之体也相如之风雅而及于临邛奔亡之事则以
为淫靡之戒张禹之传授而及于后堂声色之乐则以
为乖僻之箴此赡而不秽之体也贾谊政事之书载其
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0936-0188c.png
万言皆切于世事董生贤良之策载其三篇皆明于经
术此详而有体之證也
   迁固得失总论类
古之为史者举其大纲而已尧舜二典是也其后为编
年以序事如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是也至司马
迁始创纪表书传之体焉文中子曰史之失自迁固始
讥其失古史之体当矣然迁固乌可并言哉迁之学虽
未粹感愤舛驳往往有之然二帝三王之统纪周秦楚
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0936-0188d.png
汉之世变孔子孟子之所以异于诸子百家者于其书
尤有考焉高气绝识包举广而兴寄深后之为史者殆
未易窥其涯涘也固特因迁之规模而足成之耳其窜
定迁史诸篇汉初豪杰之所存尚未深究况于前此者
乎司马正索隐曰班氏书近代诸儒共所钻仰其为训
诂盖亦多门蔡谟集解之时已有二十四家夫史诗残
文断句尤难究详古今为注解者绝希此迁所以慨然
发可为智者道之叹也 王充著书既申班而屈马张
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0936-0189a.png
辅持论又劣固而优迁(王充为彪文义狭陋纪者详观/)
(者以为甲太史公之乙也张辅名士优劣论曰迁叙三/)
(千年五十万言班固二百年事八十万言其烦省之不/)
(敌固有以知之也/)然则二书互有脩短张晏云迁没后
亡龟筴日者传褚先生补其所缺言词鄙陋非迁本意
按迁所撰五帝本纪七十列傅称虞舜见阨遂穿冗而
去宣尼既殂门人唯奉有若其言为鄙又甚安得独罪
褚生而全宗马氏也刘轨思商㩁汉史雅重班才唯讥
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0936-0189b.png
其本纪不立少帝而辄编高后按少帝非刘氏而窃养
汉宫时天下无主吕后辅制故僣其岁月寄以编年而
野鸡行事自具外戚 班固之讥马迁也论大道则先
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
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所蔽也又傅元之贬班固也论
国体则饰主缺而折忠臣叙世教则贵取容而贱直节
述时务则谨辞章而略事实此其所失也 史记十表
意义洪深殆学者多不能达三代世表以世糸为主所
卷十三 第 15a 页 WYG0936-0189c.png
以观百世之本支也汉兴以来诸侯年表以地为主故
年经而国纬所以观天下之大势也高祖功臣侯年表
以时为主故国经而年纬所以观一时之得失也汉兴
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以大事为主所以观君臣之职分
也以百世本支言之黄帝之初先列谱糸以祖宗为经
以子孙为纬则五帝之代皆出于黄帝可知矣周成王
之后详列诸侯以世为经以国为纬则亲疏之相辅可
知矣帝颛顼以下周武王以上有经而无纬止列世糸
卷十三 第 15b 页 WYG0936-0189d.png
而大治乱附焉则正嫡旁支之继统皆可知矣以天下
大势言之如高帝五年韩信王楚英布王淮南卢绾王
燕张耳王赵彭越王梁韩王信王太原吴芮王长沙则
天下之势异姓强而同姓未有封者也如高帝六年高
祖弟交王楚高祖子肥王齐英布王淮南卢绾王燕张
敖王赵彭越王梁高祖兄喜王代吴芮王长沙则天下
之势异姓强弱亦略相当也如高祖十二年高祖弟交
王楚高祖子肥王齐高祖兄子濞王吴高祖子长王淮
卷十三 第 16a 页 WYG0936-0190a.png
南高祖子建王燕高祖子如意王赵高祖子恢王梁高
祖子友王淮阳高祖子恒王代吴芮王长沙则天下之
势同姓甚强而异姓绝无而仅有也不以得失言之如
高祖功臣年表高祖功臣侯者一百四十三至文帝之
世存者一百二十五至武帝时存者七十二则时之守
典章待旧勋孰得孰失皆可知矣如惠景间侯者表建
元之后存者二国太初已后又皆国除则时之政事孰
缓孰急皆可知矣建元以来侯者表元光侯者四元朔
卷十三 第 16b 页 WYG0936-0190b.png
侯者二十元狩侯者十三皆以匈奴封元鼎侯者十六
以匈奴南粤封元封侯者十七以东越瓯骆南越朝鲜
西域封则时之用兵孰多孰少皆可知矣建元以来王
子侯者表元光侯者七元朔侯者一百二十七元狩侯
者二十五元鼎侯者三则时之分封诸侯子弟施行次
第皆可知矣以君臣之职分言之如高帝元年大事记
沛公为汉王之南郑还定雍而相位书萧何守汉中御
史大夫位书周苛守荥阳高帝九年大事记未央宫成
卷十三 第 17a 页 WYG0936-0190c.png
置酒前殿帝亲奉玉卮上太上皇寿曰今臣功孰与仲
多而相位书萧何为相国御史大夫位书周昌为赵丞
相则君臣之职分或得或失皆可知矣彼班氏作汉史
苟欲自出机轴尽变子长之例分异姓王同姓王为两
表汉初亲疏相错之意不复见同姓诸侯王表废年经
国纬之制王子侯下诸表废国经年纬之制徒列子孙
世数是特诸家之谱谍耳天下大势当世得失泯然莫
可考何名为表哉太史公诸侯秦楚之际月表此一时
卷十三 第 17b 页 WYG0936-0190d.png
也汉兴以来诸侯年表此又一时也至于以节目论之
则高祖功臣年表与惠景间侯者表异矣惠景间侯者
表与建元以来侯者表异矣建元以来王子侯者表断
自建元似亦有以矣彼班氏分诸侯王为两表智不相
近理固应尔至于王子侯起于高祖则史家之常例也
至于中分西汉诸帝之功臣以高惠高后文为一卷景
武昭宣成元为一卷特以卷秩重大析之耳别外戚恩
泽侯自为一表虽颇有意然其所发明者亦狭矣百官
卷十三 第 18a 页 WYG0936-0191a.png
公卿表上卷叙官制沿革固有益于后世若下卷所谓
表者削去大事不记则所书者止于公卿拜罢月日而
已并载九卿虽为繁碎犹非其大失也古今人表以区
区一人之见而欲定生民以来圣贤愚智之等差其不
知量亦甚矣孔子曰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有旨
哉 太史公作秦楚之际月表记其起事之人而不书
元所以见当时自相雄长而无复君国子民之实也及
韩彭英卢张耳韩王信吴芮皆载于汉兴以来诸侯表
卷十三 第 18b 页 WYG0936-0191b.png
所以著汉世之所封而明藩屏之义也孟坚不达其意
乃取秦楚月表自项羽封宰侯王之事并于异姓诸侯
王表失之矣 太史公汉兴诸侯表于王之初立必书
元年所以见其君国子民之实也于诸王朝京师之际
必书来朝所以见其尊君亲上之义也孟坚于元年则
不书于来朝则又互书失其旨矣 太史公于高祖功
臣侯者作一表惠景间侯者作一表至建元以来诸侯
复作一表极有深意观高祖表系以功成者谓其以功
卷十三 第 19a 页 WYG0936-0191c.png
而封爵也惠景间书侯而不书功谓其无功侯者多也
至建元以后多以军功封亦不书功盖谓武帝之功虽
应本约乃邀功生事之功而非创业比也孟坚分高惠
高后文作一表景武昭宣元成作一表而例以功臣名
岂其旨哉 孟坚表序谓孝文时有弓高襄城之封虽
自外来本功臣后固至孝景始侯降者丞相周亚夫守
约而争帝黜其义初开封赏之科世儒谓是表始于景
帝以其有非功而侯者也参以孟坚论观之则作史之
卷十三 第 19b 页 WYG0936-0191d.png
初诚有是意然非功而侯非特自景帝始也太史公作
惠景间表已尝言之矣孟坚之言若此岂非以惠帝以
来无功而侯者己见于外戚恩泽表而不复再出欤失
太史公之意矣 汉高帝接秦而兴虽不能追复五帝
三代之统业然置宗正官犹有意乎明族属也存三老
职犹有意乎崇教化也念天下丐丐数岁而复役赐爵
赦𤽮宥辜罢兵归农犹不忘乎民隐也衣衾棺椁加惠
士伍犹勤勤乎死生之数衡山闽越之就封犹知继绝
卷十三 第 20a 页 WYG0936-0192a.png
世也以大牢祀孔子于鲁犹知尊先圣也刻印销印听
不旋踵犹有从谏如流之美也令贾人母得衣锦绣操
兵乘马犹知辨上下定民志之义也赦田叔孟舒于侯藩
而尽拜为郡守诸侯相捐四千户慰赵子弟而不以为惜则
其恢弘磊落犹有帝王之度也十一年之诏招徕贤士大夫
尊显劝驾如恐弗及虽学焉而臣之义有未暇讲而与
我共安犹庶几南山有台之义也凡此皆班氏之所录
而太史氏之所阙也夫以高帝之兴汉其宏纲大指固
卷十三 第 20b 页 WYG0936-0192b.png
不专在是而四百年间君子怀其道小人乐其生或者
此其为仁义公恕之实而太史氏或略而弗录或附见
而不系之一人之本何哉盖究王迹之终始察人事之
损益折中千有馀年之事变以俟后世圣人君子太史
具焉而圣君明臣贤人哲士之令德雅行嘉言善论可
以载之为世训者此则犹有赖于记事之功而有传也
三代而上事之不录者何限犹有考信于六艺使秦汉
之轶事无所托以信于后世将使后世何从而知之乎
卷十三 第 21a 页 WYG0936-0192c.png
班固之于史岂尽知之者哉而高帝之事独因其缜密
之工而得弗废则有功于史亦多矣此迁固之史所以
并传也经以道法胜史以事辞胜经不得史无以證其
褒贬史不得经无以酌其轻重经非一代之实录史非
万世之常法体不相沿而用实相资焉迁固虽以事辞
胜然亦兼道与法而有之故时得仲尼遗意焉其一曰
隐而章二曰直而宽三曰简而明四曰微而切迁之传
廉颇也议救阏与之失(秦伐韩围阏与赧王欲救之/)
卷十三 第 21b 页 WYG0936-0192d.png
载焉具之赵奢传传郦食其也谋挠楚权之谬不载焉
具之留侯传固之传周勃也汗出洽背之耻不载焉具
之王陵传传仲舒也议和亲之疏不载焉具之匈奴传
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则其与善也不亦隐而章乎迁
论苏秦称其知过人不独使蒙恶声论北宫子多其爱
人长者固赞张汤与其推贤扬善赞酷吏人有所褒不
独暴其恶于传详之于论于赞复明之则其惩恶也不
亦直而简乎迁表十二诸侯首鲁讫吴实十三国而越
卷十三 第 22a 页 WYG0936-0193a.png
不与焉夫以十二名篇而战国十三何也不数吴也皆
诸侯尔独不数吴何也用夷礼也不数而载之何也周
裔而霸盟上国也春秋书哀六年公会吴于鄫书十二
年公会吴于橐皋书十三年公会吴于黄池此其所以
虽不数而犹获载也非越区区于南夷豺狼狐狸之与
居不与中国会盟以观华风而因夷俗之名以赴故君
子即其自称罪之春秋书定五年于越入吴书十四年
于越败吴于携李书哀十三年于越入吴此春秋所以
卷十三 第 22b 页 WYG0936-0193b.png
夷狄畜之也迁举而措之诸侯之末则山戎猃狁亦或
庶乎其间是以绝而弃之将使后之人君观之曰不知
中国礼义虽勾践之贤犹不免乎绝与弃则其贱夷也
不亦简而明乎固之表八而王侯六书其人也必曰某
王若侯某或功臣外戚则必加其姓而首目之曰号谥
姓名此异姓列侯之例也诸侯王其目止号谥岂以其
尊故不名之邪不曰名之而实名之岂以不名而不著
邪此同姓诸侯王之例也王子侯其自为王则曰号谥
卷十三 第 23a 页 WYG0936-0193c.png
名而曰名之则杀一等矣此同列侯之例也及其下则
曰号谥姓名夫同姓列侯而加之异姓之例何哉察其
故盖元始之间王莽伪褒宗室而封之者也非天子亲
自封之者也宗室天子不能封而使王莽封之故从异
姓例亦示天子不能有其同姓也将使后之人君观之
曰权之归于臣虽同姓不能有名器诚不可假人矣则
防僣也不亦微而切乎隐而章则后人乐得善之利直
而宽则后人知有悔过之渐简而明则人君知中国礼
卷十三 第 23b 页 WYG0936-0193d.png
义之为贵微而切则人君知强臣专制之为患用力寡
而成功博为能为春秋继而后之史无及焉者以是矣
 或问张辅著班马优劣论云迁叙三千年事五十万
言固叙二百年事八十万言是固不如迁也荅曰不然
按太史公书上起黄帝下尽周末年代虽存事迹殊略
至战国以下始有可观然迁虽叙二千年事其间详备
者唯汉兴七十馀载而已其省也则如彼其烦也则如
此求诸折中未见其宜班氏汉书全取史记仍去其日
卷十三 第 24a 页 WYG0936-0194a.png
者仓公等传以为其事烦芜不足编次故也若使迁固
异地而处撰成汉书将恐多言费辞有踰班氏安得以
此而定其优劣耶 两曜百星丽于元象非如九州万
国废置无常故海田可变而景纬无异必欲列之国史
施于何代不可史记作天官书读者竟忘其误班固以
天文作志无汉事而𨽻入汉书降迄有晋迄乎隋氏其
篇倍多但载其时彗孛氛祲薄食晦明裨灶梓谨之所
占京房李邰之所候志之可也若乃丹素魄之缠次
卷十三 第 24b 页 WYG0936-0194b.png
黄道紫官之分野施于何代不可也汉书之志天文艺
文也盖欲广列篇名示存书体后来继述其流日广天
文则星月会浑图周髀之流艺文则四部七录中经(梁/)
(任昉四部梁阮孝绪七录魏郑默中经/)秘阁之辈莫不
各踰三箧自成一家近世著隋书者乃广包众作勒成
贰志前志已录而旧志仍书篇目如旧烦互继出凡撰
志者当变其体近者宋孝王关东风俗傅亦有坟籍志
其所录皆邺下文儒之士雠校之司所列书名惟取当
卷十三 第 25a 页 WYG0936-0194c.png
时撰者习兹楷则庶免讥嫌班固之志五行每有叙一
灾推一怪董京之说前后相反歆向之解父子不同遂
乃双载其文两存厥理言无准的事益烦费岂所谓撮
其机要者乎班固缀荀卿之词以序刑法探孟轲之语
用裁食货五行出刘向洪范艺文取刘歆七略若许负
相经傅雄方言并当时所重见传流俗天文有志何不
为人形志乎艺文有志何不为方言志乎 司马迁班
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讥者咸称
卷十三 第 25b 页 WYG0936-0194d.png
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覈固文赡而事详若固
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
亹亹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彪固讥迁以为是非颇
谬于圣人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
仁之为美(固序游侠传曰剧孟郭解之徒驰骛于闾阎/)
(虽其陷于刑辟自与杀身成名若季路仇牧而不悔也/)
(古之正法五伯三王之罪人六国五伯之罪人四豪者/)
(又六国之罪人况于郭解之伦以匹夫之细窃生杀之/)
卷十三 第 26a 页 WYG0936-0195a.png
(权其罪不容于诛也/)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愈犹甚也/)
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及刑(谓下蚕室/)然亦身
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呜呼古人所以致论于目
睫也
 
 
 
 
卷十三 第 26b 页 WYG0936-0195b.png
 
 
 
 
 
 
 
 群书考索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