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卷十一 第 1a 页 WYG0936-015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卷十一    宋 章如愚 撰
  诸子百家门
   百家类 杂家
杂者兼儒墨之道通众家之意以见王者之化无所不
冠者也古者司史历记前言往行祸福存亡之道然则
杂者盖出史官之职也放此为之不求其本材少而多
学言非而传是以杂错漫羡而无所指归 杂家者流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0936-0158b.png
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
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
(汉志/)
新语汉陆贾撰本传高帝谓贾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
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成败之国贾凡著十二篇每
奏一篇帝未尝不称善称其书曰新语今存二卷
新书汉贾谊撰杂论治道国体及经学胎教本七十二
篇刘向删定为三十八篇今皆存本传所载治安策今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0936-0159a.png
釐为数篇各立题目杂见于新书隋志以贾子名
淮南子鸿烈解汉淮南王安撰安与苏飞李尚左吴田
由雷被等八人共讲论道德总统仁义而著此书
新序汉刘向撰远至舜禹次及周秦古人嘉言善行悉
采摭序载总一百六十三章本朝曾巩校其差误为之

说苑汉刘向撰采传记百家所载行事之迹凡二十篇
按崇文总目今存五篇馀亡后曾巩得十五篇与旧合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0936-0159b.png
二十篇而为之序
论衡后汉王充撰凡八十五篇释物类同异正时俗嫌
(王充论衡之自纪也述其父祖不肖为州闾所鄙而/)
(已荅以瞽顽舜神鲧禹恶圣夫自序其世家固当以孝/)
(亲为主而乃盛矜于已厚辱其先责以名教罪莫大焉/)
(史通/)
风俗通后汉应劭撰辨物类名号释时俗嫌疑后世服
其洽闻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0936-0159c.png
昌言后汉仲长统撰论说古今及时俗行事因著论名
昌言凡三十四篇今存十六篇
申鉴后汉荀悦撰悦志在献替乃作申鉴五篇其所论
辨通见政体既成而奏之今所载政体时事俗嫌杂言
上下凡五卷本传止载政体一篇
中论后汉徐干撰干病辞人工丽美之文乃著中论二
十篇阐宏大义以示学者其书杂论治道脩身学问之
要旁及历家寿夭之说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0936-0159d.png
博物志晋张华撰采录杂说异闻名类不一而足多所
考正
刘子题刘昼撰泛论治国脩身之要杂以九流之说凡
五十五篇唐志云刘协撰今袁孝政序云刘子者刘昼
字孔昭伤已不遇播迁江表故作此书时人莫知谓刘
歆梁刘协刘孝标作
俗书南唐宋齐丘撰凡百十篇言道与术中卷言德与
仁下卷言食与俭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0936-0160a.png
古今注晋崔豹杂取古今名物各为考释凡八门
谶纬汉顺帝阳嘉三年太史令张衡以中兴之后儒者
争学图纬上书言春秋元命包有公输班与墨翟事见
战国又言别有益州益州之置在于汉世又刘向父子
领校秘书阁定九流亦无谶录则知图谶成于哀平之
际皆虚伪之徒以要世取赀不宜收藏图谶一禁绝之
则朱紫无所眩典籍无瑕玷矣
   农家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0936-0160b.png
农九家百一十四篇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
榖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
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
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汉志/) 农者所以播五榖艺
桑麻以供衣食者也书叙八政职任万民其一曰三农
生九榖地官司稼掌巡邦野之稼而辨穜稑之种周知
其名与其所宜地以为法而悬于邑闾是也鄙者为之
则弃君臣之义徇耕稼之利而乱上下之序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0936-0160c.png
神农二十八篇六国时诸子疾时怠于农业道许行事
托之神农师古曰刘向别录云疑李悝及啇君所说(艺文/)
(志/)
汜胜之十八篇成帝时为议郎师古曰刘向别录云使
教田三辅有好田者师之徙为御史(艺文志/)
   小说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
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也致远恐泥是以君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0936-0160d.png
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
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小说者
街说巷语之说也传载舆人之诵诗美询于刍荛古者
圣人在上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
而庶人谤孟春徇木铎以求歌谣巡省观人诗以知风
俗过则正之失则改之道听涂说靡不毕纪周官诵训
掌道方志以诏观事道方慝以诏辟忌以知地俗而训
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与其上下之志诵四方之传道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0936-0161a.png
而观衣物是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
(隋志/)
   兵家
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鸿范八政八
曰师孔子曰为国者足食足兵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明兵之重也易曰古者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
以威天下其用上矣后世耀金为刃割革为甲器械甚
备下及汤武受命以师克乱而济百姓动之以仁义行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0936-0161b.png
之以礼让司马法是其遗事也自春秋至于战国出奇
设伏变诈之兵并作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
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诸吕用事而盗取之
武帝时军政杨仆捃摭遗逸纪奏兵录犹未能备至于
孝成命任宏论次兵书(汉志/) 兵者所以禁暴静乱者
也周官大司马掌九伐之法以正邦国是也然皆动之
以仁行之以义故能诛暴静乱以济百姓下至三季恣
情逞欲争伐寻常不抚其人设变诈而灭仁义至乃百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0936-0161c.png
姓离叛以致于乱(隋志/)
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
阳用技巧者也
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
轻疾制敌者也
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
诸家总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
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0936-0161d.png
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
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
反而皆相成也易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今
异家者各推所长穷其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
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
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
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愈于野乎
若能脩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0936-0162a.png
通万方之义矣
   字学
易曰上古结绳以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
万民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其宣扬于王者朝
廷其用最大也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
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
本也(师古曰象形为画成其物随体诘屈日月是也象/)
(事即指事也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象意即/)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0936-0162b.png
(会意也谓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象声即形声/)
(谓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谓建类一首同/)
(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谓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汉兴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试学童能风书九千
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
史史书令史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六体者古文
奇字篆书𨽻书缪篆虫书(师古曰古文谓孔子壁中书/)
(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篆书谓小篆盖秦始皇使程邈/)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0936-0162c.png
(所作也𨽻书亦程邈所献主于徒𨽻从简易也缪篆谓/)
(其文屈曲缠绕所以摹印章也虫书谓为虫鸟之形所/)
(以书幡信也/) 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
也古制书必同文不知则阙问诸故老至于衰世是非
无正人用其私故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今亡矣
夫盖伤其寖不正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与
孔氏壁中古文异体苍颉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
爰历六章者车府令赵高所作也博学七章者太史令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0936-0162d.png
胡母敬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复颇异所谓
秦传者也是时始造𨽻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
施之于徒𨽻也汉兴闾里书师合苍颉爰历博学三篇
断六十字以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为苍颉篇武帝时
司马相如作凡将篇无复字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
就篇成帝时将作大匠李长作元尚篇皆苍颉中正字
也凡将则颇有出矣至天始中徵天下通小学者以百
数合各记字于庭中扬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训纂篇顺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0936-0163a.png
续苍颉又易苍颉重复之字凡八十九章臣复续扬雄
作十三章(韦昭曰臣班固自谓也作十三章后人不敢/)
(疑在苍颉下章三十四章中/) 凡二百三章无复字六
艺群书所载略备矣苍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宣帝时
徵齐人能正读者张敞从受之传至外孙之子杜林
作训故并列焉(汉志/) 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谓书字名
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说者以为书之所起
起自黄帝苍颉比类众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著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0936-0163b.png
于竹帛谓之书故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
义之别古者童子示而不诳六年教之数与方名十岁
入小学学书讫二十而冠始习先生之道故能成其德
而任事然自苍颉讫于汉初书经五变一曰古文即苍
颉所作二曰大篆周宣王时史籀所作三曰小篆秦时
李斯所作四曰𨽻书程邈所作五曰草书汉初作秦世
既废古文始用八体有大篆小篆刻符摹印虫书署书
殳书𨽻书汉时以六体教学童有古文奇字篆书𨽻书
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0936-0163c.png
缪篆虫鸟并藁书楷书悬针垂露飞白等二十馀种之
势皆出于上六书因事生变也魏世又有八分书其字
义训读有史籀篇苍颉篇三苍埤苍广苍等诸篇章训
诂说文字林音义声韵体势等诸书自后汉佛法行于
中国又得西域胡书能以十四字贯一切音文省而义
广谓之婆罗门书与八体六文之义殊别今取以附体
势之下又后魏初定中原军容号令皆以夷语后染华
俗多不能通故录其本言相传教习谓之国语今取以
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0936-0163d.png
附音韵之末今后汉镌刻七经著于石碑皆蔡邕所书
魏正始中又立一字石经相承以为七经正字后魏之
末齐神武执政自洛阳徙于邺都行至河阳值岸崩遂
没于水其得至邺者不盈大半至隋开皇六年又自邺
京载入长安置于秘书内省议欲补缉立于国学寻属
隋乱事遂寝废营造之司因用为柱础贞观初秘书监
臣魏徵始收聚之十不存一其相承传授之本犹在秘
府并秦帝刻石附于此篇以备小学
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0936-0164a.png
魏卫恒撰四体书势自秦用篆书焚烧先典而古文绝
矣汉武帝时鲁共王坏孔子宅得尚书论语孝经时人
已不复知有古文谓之科斗书汉藏秘府希得见之魏
初传古文者出于邯郸淳卫敬侯写淳尚书后以示淳
而淳不别至正始中立三字石经转失淳法因科斗之
名遂效其法太康元年汲县民发魏襄王冢得策书十
馀万言敬侯所书犹有髣髴敬侯谓觊也其序篆曰秦
时李斯号为工篆汉建初中扶风曹喜少异于斯而亦
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0936-0164b.png
称善邯郸淳师焉略究其妙韦诞师淳而不及也汉末
又有蔡邕采斯喜之法为古今杂形然精密闲理不如
淳也其序录𨽻书已略见武纪又曰师宜官为大字邯
郸淳为小字其序草书曰汉兴又有草书不知作者姓
名至章帝时齐相杜度号善作篇后有崔瑗崔寔亦皆
称工杜氏杀字甚安而书体微瘦崔氏甚得笔势而结
字小疏洪农张伯英因而转精甚巧韦仲将谓之草圣
伯英弟文舒者次伯英又有姜孟颖梁孔达田彦和及
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0936-0164c.png
韦仲将之徒皆伯英弟子有名于世然殊不及文舒也
 案说文盖衣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著于
竹帛谓之书有六义焉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
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古者子生六岁而教数
与方名十岁入小学学六甲书计之事则文字之谓也
自黄帝至三代其文不改秦焚烧先典乃废古文更用
八体一曰大篆周宣王史籀所作也二曰小篆始皇时
李斯赵高胡母敬所作也大小篆并简册所用也三曰
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0936-0164d.png
刻符传也四曰摹印(亦名缪篆/)施于印玺也五曰虫书
为虫鸟之形施于幡信也六曰署书门题所用也七曰
殳书铭于戈戟也八曰𨽻书始皇时程邈所定六行公
府也汉氏因之至王莽居摄使甄丰刋定六体一曰古
文二曰奇字三曰篆书四曰𨽻书五曰录书六曰虫书
当代以教学童焉又卫恒四体书势曰汉兴又有草书
不知作者盖两汉铭勒杂以古文篆籀及八分为之魏
晋以还𨽻文遂盛萧子良古今篆𨽻文体有藁书楷书
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0936-0165a.png
蓬书悬针书垂露书飞白书填书奠书鸟书虎爪书偃
波书鹤头书象形篆尚方大篆凤鸟书科斗虫书龙虎
书仙人书芝英书十二时书倒薤书龟书麒麟书金错
书蚊脚书凡数十种皆出于六文八体之书而因事生
变者也
崔瑗草书体书体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
爰暨末叶典籍弥繁人之多僻政之多权官事荒芜剿
其墨翰惟作左𨽻旧字是删草书之法盖先简略应时
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0936-0165b.png
谕旨周于卒迫兼功并用爱日省力纯俭之变岂必古

蔡邕篆书体鸟遗迹皇颉循圣作则制斯文体有六篆
为真形要妙巧入神
公缓𨽻书体皇颉作文因物构思观彼鸟迹遂以成章
阅之后嗣存载道义纲纪万事俗所传述实由书记时
变巧易古今各异虫篆既繁草藁近伪适之中庸莫尚
于𨽻规矩有则用之简易
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0936-0165c.png
汉许叔重作说文解字按后汉许叔重其字也叔重自
序云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稽撰其说不相杂厕
凡五百四十部南唐徐谐作说文解字繁傅又作说文
解字韵谱 玉篇梁大同中顾野王撰 广韵不知作
者初隋陆法言作切韵唐孙愐从而增之是为广韵此
合法言愐两书列诸家增字训释名字于卷首崇文总
目云盖后人博采附见故多丛杂宋朝王安石元丰间
上字说二十四卷序云许叔重又于书之意时有所悟
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0936-0165d.png
因序录其说与门人所推经义附之(并馆阁书目/) 晋
宋隋唐风流之士攦指于墨池曾不如两汉经师之诂
训又不如周家之篆籀有裨于国家而训诂发明于坟
典银钩玉箸之难工何益于事为哉(已上策断/)
卦演龙图文开鸟迹周宣博雅史籀兴古篆之文秦氏
刬灭古文爰创𨽻书自著秦文肇兴八体刻符兼于大
篆摹印逮乎𨽻书两汉因之张敞杜业讲学于前扬雄
丰甄校理于后魏晋以降始造新字字画无端平之体
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0936-0166a.png
鱼鸟增奔放之容(唐大诏令武后改元载初赦/)
苍颉训诂(杜林撰/) 三仓(李斯撰/)  郭璞解(凡三卷/)
三仓训诂    埤仓(张挹撰/)  广仓(樊恭撰/)
训纂成帝元延中召天下通小学者以为数各令记字
于庭中扬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训纂嗣续苍颉中重之字
凡八十九章班固复续扬雄作十三章凡一百二章凡
古今六艺群书所载略备矣苍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
宣帝时有齐人能正读者张敞从受之传至外孙之子
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0936-0166b.png
杜林为作训诂
急就章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篇(艺文志/)皆苍颉中正字
至隋唐经籍志始谓之急就章(馆阎书目/)唐颜师古为
之注
吕向连锦书唐吕向工草𨽻能一笔环写百字若萦发
然世号连锦书
张旭草书文宗时旭大醉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
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旭自言始见担夫争道又
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0936-0166c.png
闻鼓吹而得笔法观舞剑器得其神后人论书欧虞褚
陆皆有异论至旭无非短者传其法惟崔邈颜真卿云
 唐太宗出御府金帛求天下古本命魏徵虞世南褚
遂良定真伪凡得羲之真行二百九十纸为八十卷又
得献之张芝等书以正观字为印开元五年敕陆元悌
魏哲刘怀信检校分益卷帙元宗自书开元自为印
唐书学唐取士之科有明字科学馆诸生试书凡书
学石经说文字林先曰试通乃墨试说文字林二十条
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0936-0166d.png
通十八为第
许谨说文解     字林(吕帆字林/)
字统(杨承统/)     字苑(冯干括/)
玉篇梁大同九年顾野王撰本唐正元元年富春秋增
加三十卷祥符六年陈彭年校勘增广
书苑景祐三年十月国博士周越上所纂集古今书所
更体法名曰书苑凡二十九卷
雍熙广韵太宗端拱二年六月丁丑诏以字书之学历
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0936-0167a.png
代编录为缪实多命太常博士向中正著作郎吴铉等
考古今之同异究篆𨽻之根源其新定雍熙广韵一百
篇宜付史馆
雍熙重脩说文雍熙三年十一月右散骑常侍徐铉等
表献新校定说文三十卷先是上留心字学以说文差
缪学者无㨿乃诏铉与向中正重加刋正至毕上览嘉
之故为下诏赐器币有差
温公类编如玉篇而释注加详
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0936-0167b.png
   韵学类
声韵李登撰(唐艺文志/)
韵集吕静撰(见唐艺文志/)
韵略阳休之撰(唐艺文志/)
四声韵略夏侯咏撰凡十三卷(唐艺文志/)
四声部二十卷张谅撰(唐艺文志/)
韵篇赵氏撰(唐艺文志/)
切韵五卷陆慈撰(唐艺文志/)
卷十一 第 19a 页 WYG0936-0167c.png
切韵十卷李舟撰(唐艺文志/)
韵音二十卷萧钧撰(唐艺文志/)
颜真卿著韵海鉴源三百六十卷(唐艺文志/)
周思言音韵
李季节音韵
杜台卿韵略此二书见广韵序(唐艺文志不载/)
广韵隋陆法言取诸家音韵而定之为切韵五卷刘臻
颜之推等同撰集长孙讷言笺注关亮薛峋孙愐等增
卷十一 第 19b 页 WYG0936-0167d.png
加字宋朝景德四年刋正大中祥符元年命儒臣增损
改为重修广韵
孙愐唐韵五卷出唐艺文志即广韵也其序曰陆生切
韵盛行于世然注有差错文复漏误乃补遗阙具为训
解名曰唐韵
切韵切韵者本乎四声纽以双声叠韵欲使文章丽则
韵调精明于古人尔
吴棫毛诗叶韵补音序曰少闻元城宰臧谋之言曰诗
卷十一 第 20a 页 WYG0936-0168a.png
韵无不恊者如来之为釐庆之为差马之为姥之类诗
音旧有九家唐陆德明始以见定为一家之学今释文
是也至开元中脩五经文字我心惨惨书为懆音七到
反伐鼓渊渊书渊为鼘者于巾切皆与释文音训有异
乃知明德之学在当时亦未必尽用而诗音之亡或有
所自矣
广韵序凡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言注一十九万一千
六百九十三字
卷十一 第 20b 页 WYG0936-0168b.png
陆法言撰本  长孙讷言笺注 仪同三司刘臻
外史颜之推  著作郎魏渊  武阳太守卢思道
散骑常侍季若 国子博士萧该 蜀王咨议参军辛德源
吏部侍郎薛道衡已上八人同撰集
郭知玄拾遗绪正更以朱笺三百字
关亮增加字  薛峋增加字  王仁煦增加字
祝尚丘增加字 孙愐增加字  严宝文增加字
裴务齐增加字 陈道固增加字
卷十一 第 21a 页 WYG0936-0168c.png
更有诸家增字及义理释训悉纂略备载卷中勒成一
部进上以今声调既自有别诸家取舍亦复不同吴楚
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伤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
则平声似去
文字聿兴音韵乃作苍颉尔雅为首诗颂次之则有字
统字林韵集韵略述作颇众得失互分惟陆生切韵盛
行于世然隋珠尚颣虹玉仍瑕注有差错文复漏误若
无刋正何以讨论
卷十一 第 21b 页 WYG0936-0168d.png
辄罄䛕闻敢补遗阙兼习诸书具为训解州县名号亦
据今时字体从木从才著彳著亻施殳施支安尔安禾
并悉具言庶无纰缪其有异闻奇怪传说姓氏原由土
地物产山河草木鸟兽虫鱼备载其间皆引冯据随韵
编纪添彼数家勒成一书名曰唐韵盖取周易周礼之
义也及按三苍尔雅字统字林说文玉篇石经声韵声
谱九经诸子史汉三国志晋宋后魏周隋陈宋两齐书
本草姓苑风俗通古今注贾执姓氏英贤传王僧儒百
卷十一 第 22a 页 WYG0936-0169a.png
家谱周何洁集文选诸集孝子传舆地志及武德已来
创置讫开元三十年并列注中
六十字祖  因烟 人然 新鲜 饧涎 疑妍
零连 清迁 宾边 经坚 神禅 秦前 宁年
寅延 真毡 娉偏 亭田 澄缠 平便 擎虔
轻牵 称燀 丁颠 兴掀 兴掀 汀天 汀天
精笺 民眠 声膻 刑贤
顾野王撰玉篇总三十卷陆法言著广韵几四万言五
卷十一 第 22b 页 WYG0936-0169b.png
音之呼吸四声之清浊毫釐靡差纤悉备载然其正韵
反音罕有知者今举其宏纲撮其枢要才六十字而四
字无文止五十六字而已便而易见简而易知学者当
留心熟读周流万遍将见随触而长不约而至虽求字
于篇韵之外岂难知哉
 
 
 群书考索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