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0936-014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卷十     宋 章如愚 撰
  诸子百家门
   诸子类 家语
孔子家语者皆当时公卿士大夫及七十二弟子之所
咨访交相对问言语也(后序/)始皇之世李斯焚书而孔
子家语与诸子同列故不见灭高祖克秦悉敛得之皆
载于二尺竹简多有古文字及吕氏专汉取归藏之其
卷十 第 1b 页 WYG0936-0146b.png
后被诛亡而孔子家语乃散在人间好事者或各以意
增损其言故使同是一事而辄异辞孝景皇帝末年募
求天下礼书于时京师士大夫皆送官得吕氏之所傅
孔子家语而与诸国事及七十子辞妄相错杂不可得
知以付掌书与曲礼众篇乱简合而藏之秘府元封之
时吾仕京师切惧先人之典辞将遂泯灭于是因诸公
卿大夫私以人事募求其副悉得之乃以事类相次撰
集为四十四篇又有曾子问礼一篇自别属曾子问故
卷十 第 2a 页 WYG0936-0146c.png
不复录其诸弟子书所称引孔子之言者本不存乎家
语亦以其已自有所传也是以皆不取也将来君子不
可不鉴(同上/)
按班固艺文志孔子家语二十七篇颜注云非今所有
家语则以肃之所注者在可疑也(馆阁书目/)
   国语(战国策孔衍春秋后语司马彪九州春秋/)
左丘明采录前世穆王以来下讫鲁悼智伯之诛邦国
成败嘉言善语阴阳律吕天时人事逆顺之数以为国
卷十 第 2b 页 WYG0936-0146d.png
语其文不主于经故号曰外传所以包罗天地探测祸
福发起幽微章表善恶者昭然甚明实为经艺并陈非
特诸子之伦也
左丘明既为春秋内传又稽其逸文纂其别说分周鲁
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列为
春秋外传国语合为二十一篇自古名儒贾逵王肃虞
翻韦耀之徒并申以注释治其章句此亦六经之流三
传之亚暨纵横互起力战争雄秦兼天下而著战国策
卷十 第 3a 页 WYG0936-0147a.png
其篇有东西二周秦齐燕楚三晋宋卫中山合十二国
分为三十二卷孔衍又为春秋后语除二周及宋卫中
山其所留者七国而已始自秦孝公终于楚汉之际此
则春秋亦尽二百四十馀年之行事汉司马彪又录汉
事因为九州春秋寻其统体亦近代之国语也 左氏
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其说
多诬淫不槩于圣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
非是不(一有知字/)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本诸理作
卷十 第 3b 页 WYG0936-0147b.png
非国语(柳文作非国语序/)
   尔雅
张晏汉艺文志注云尔近也雅正也魏张揖上广雅表
言周公著尔雅一篇三朝记哀公曰寡人欲学小辨以
观于政可乎孔子曰尔雅以观于古足以辨言矣是知
周公所作也今俗所传尔雅三卷或言仲尼所增或言
子夏所益或言叔孙通所补陆德明释文云释诂盖周
公作邢炳疏云释诂一篇相承以为周公作但其文有
卷十 第 4a 页 WYG0936-0147c.png
周公后事故先儒共疑焉汉艺文志尔雅二十篇今为
十九篇郭璞注陈涉博士孔鲋撰小尔雅十三章甲衍
诂训张揖广雅三篇今逸唯广雅音存隋曹宪因张揖
广雅附作音解更为十篇避炀帝讳改广为博雅今存
十卷李商隐以蜀语为蜀尔雅(李俶书目/)刘温润采摭
羌虏之言以华音释之为羌尔雅(宋朝嘉祐中/) 神宗
朝陆佃因进对论物性进说鱼说本二篇自是益加论
撰成埤雅二十卷(以馆阁书目修/)
卷十 第 4b 页 WYG0936-0147d.png
西汉郭威谓尔雅周公所制而尔雅有张仲孝友张仲
宣王时人非周公之制明矣刘歆尝以问杨子云子云
曰孔子门徒游夏之徒所记以解释六艺者也刘向以
谓外戚传称史佚教其子以尔雅尔雅小学也又记言
孔子教鲁哀公学尔雅尔雅之出远矣旧学者皆云周
公所记也张仲孝友之类后人所足耳(西京杂记/) 若
言胡不承权舆及缁衣之席兮此秦康郑武之诗在周
公之后明矣(疏/) 欧阳公本义亦谓尔雅非圣人之书
卷十 第 5a 页 WYG0936-0148a.png
考其文理乃是秦汉之间学诗者纂集说诗博士解诂
之言尔周公倡之于前子夏和之于后自尔以后世罕
得闻至汉武帝时济南人终军既辨豹文之鼠人服其
博物故争相传授尔雅之业于是遂显其后虽注者十
馀家犹未详备陆德明叙录犍为文学注二卷刘歆注
三卷樊光注六卷李巡注三卷推此五家而已又五经
正义援引有某氏谢氏顾氏今郭氏言十馀千典籍散
亡未知谁氏然皆未详 夫尔雅者先儒授教之术后
卷十 第 5b 页 WYG0936-0148b.png
进索隐之方诚传法之滥觞为经籍之枢要者也夫混
元辟而三才肇位圣人作而六艺斯兴本乎发德于衷
将以纳民于善洎夫醇醨既异步骤不同一物多名繁
方俗之语片言殊训滞今古之情将使后生若为钻仰
繇是圣贤间出诂训递陈周公倡之于前子夏和之于
后虫鱼草木爰自尔以昭彰礼乐诗书尽由斯而纷郁
然又时经战国运历挟书传授之徒浸微发挥之道斯
寡诸篇所释世罕得闻惟汉终军独深其道豹鼠既辨
卷十 第 6a 页 WYG0936-0148c.png
斯文遂隆其后相传乃可详悉其为注者则有犍为文
学刘歆樊光李巡孙炎虽各名家犹未详备惟东晋郭
景纯用心几二十年注解方毕甚得六经之旨颇详百
物之形学者祖焉最为称首其为义疏者则俗间有孙
炎高琏皆浅近俗儒不经师匠今既奉上敕校定考按
其事必以经籍为宗理义所诠则以景纯为主 尔雅
小雅汉书艺文志有尔雅又有小雅唐艺文志有郭璞
注尔雅又有李轨解小雅 广雅唐艺文志张揖广雅
卷十 第 6b 页 WYG0936-0148d.png
四卷 博雅唐艺文志曹宪博雅十卷 李文成博雅
志十三卷(唐艺文志杂家类也/)埤雅宋朝陆佃作 续
尔雅唐艺文志刘伯庄续尔雅 邢炳尔雅疏成平四
年上
   子思
名伋孔子孙著书二十三篇
   漆彫子
名启后孔子弟子著书十三篇
卷十 第 7a 页 WYG0936-0149a.png
   宓子
名不齐字子贱孔子弟子著书十六篇
   景子
著书三篇说宓子语似其弟子
   李克
子夏弟子魏文侯相著书七篇
   晏子
齐大夫晏婴按汉志云晏子八篇隋志云晏子春秋七篇
卷十 第 7b 页 WYG0936-0149b.png
今馆阁书目云晏子春秋十二卷或以为后人采婴行
事而为此书故其书卷颇多于前志 方晏子伏庄公
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
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哉假令尚
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史记/) 谥平仲相齐景公
孔子称善与人交有列传师古曰有列传者谓太史公

   曾子
卷十 第 8a 页 WYG0936-0149c.png
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志存孝道故孔
子因之以作孝经与其弟子公明仪乐正子之徒论述
立身孝行之要天地万物之理今十篇自脩身至天圆
皆见于大戴礼盖后人摭出而为曾子
   荀子
荀卿赵人名况方齐宣王威王之时聚天下贤士于稷
下尊宠之若邹衍田骈淳于髡之属甚众号曰列大夫
皆世所称咸作书刺世是时荀卿为秀才年五十始求
卷十 第 8b 页 WYG0936-0149d.png
游学诸子之事皆以为非先王之法也荀卿善为诗礼
易春秋至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
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孟子者亦大儒以人之性善
荀卿后孟子百馀年荀卿以为人性恶故为性恶一篇
以非孟子 赵人名况唐杨倞注分旧十二卷三十二
篇为二十卷按史记初况以谗适楚为兰陵令应聘诸
侯卒不用退老兰陵楚人尊师之著书数万言宋朝撰
削荀子疵一卷 韩愈读荀子曰考其辞时若不醇粹
卷十 第 9a 页 WYG0936-0150a.png
要其归与孔子异者鲜矣抑犹在轲雄之间乎余欲削
荀氏之不合者附于圣人之籍亦孔子之志也
   鲁仲连子
鲁仲连子齐人也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齐
欲爵之鲁连逃隐于海上(史记/)十四篇(艺文志/)齐人以
谈说游诸侯不愿于仕宦退隐海上著此书(艺文志/)
   孔丛子
孔丛子陈涉博士孔鲋撰一名盘盂取其事杂也又益
卷十 第 9b 页 WYG0936-0150b.png
以连丛二篇合为二十三篇(田鼢传曰学盘盂孔甲诸书/)
   扬子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本传/) 实好古而乐道其意
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元传
莫大于论语作法言史篇莫大于仓颉作训纂箴莫善
于虞箴作州箴(晋灼曰九州之箴也/)赋莫深于离骚反
而广之辞莫丽于相如作四赋皆斟酌其本心与放依
而驰骋云(本传/) 雄见诸子以知舛驰大抵诋訾圣人
卷十 第 10a 页 WYG0936-0150c.png
虽小辨终破大道故时人有问雄常用法应之者以为
十三卷象论语号曰法言
   文中子
隋王通所与门人答问薛收姚义集而名之曰中说唐
杜淹为序宋朝阮逸注宋咸以文中悉模论语句迹仲
尼事且谓李靖陈叔达房魏诸公未尝师事作过文中
子又为驳中说凡二十二事共十卷 王福畤记正观
初杜淹问王凝曰子圣贤之弟也有闻乎仲父曰凝亡
卷十 第 10b 页 WYG0936-0150d.png
兄尝讲道于河汾亦尝预于斯六经之外无所闻也淹
曰昔人咸有记焉盖薛收姚义缀而名之曰中说兹书
天下之昌言也微而显曲而当旁贯大义宏阐教源门
人请问之端文中行事之迹则备矣子盍求之家仲父
曰凝以丧乱以来未遑及也退而求之得中说一百馀
纸大抵杂记不著篇目首卷及序则蠹绝磨灭未能铨
次十九年仲父被起为洺州从事又以中说授予曰先
兄之绪言也余再拜曰中说之为教也务约致深言寡
卷十 第 11a 页 WYG0936-0151a.png
理大其比论语之记乎孺子奉之无使失坠因而辨类
分综编为十篇
   百家类 儒家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
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
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师古曰祖始也述修也宪法/)
(也章明也宗尊也言以尧舜为本始而遵修之以文王/)
(武王为明法又师尊仲尼之道/)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
卷十 第 11b 页 WYG0936-0151b.png
有所誉其有所试(师古曰论语载孔子之言也言于人/)
(有所称誉者则试以事取其实效也誉者戈于反/)唐虞
之降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
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师古曰辟读曰僻/)
苟以哗众取宠(师古曰哗众也宠尊也哗呼华反/)后进
脩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此辟儒之患(汉艺文志/)
 儒者所以助人君明教化者也圣人之教非家至而
户说故有儒者宣而明之其说大抵本于仁义及五常
卷十 第 12a 页 WYG0936-0151c.png
之道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咸由此则周官太宰以九两
系邦国之人其四曰儒是也其后陵夷衰乱儒道废阙
仲尼祖述前代修正六经三千之徒并受其义至于战
国孟轲子思孙卿之流宗而师之各有著述发明其指
所谓中庸之教百王不易者也俗儒为之不顾其本苟
欲哗众多设问难便辞巧说乱其大体致令学者难晓
故曰博而寡要(隋经籍志/)
   诸儒并见前类
卷十 第 12b 页 WYG0936-0151d.png
   道家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
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
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让易之谦谦一谦而四益此其
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
清虚可以为治(汉志/) 道者盖为万物之奥圣人之至
赜也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又曰仁者见之谓之仁知
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夫阴阳者天地之谓
卷十 第 13a 页 WYG0936-0152a.png
也天地变化万物蠢生则有经营之迹至于道者精微
淳粹而莫知其体处阴与阴为一在阳与阳不二仁者
资道以成仁道非仁之谓也智者资道以为智道非智
之谓也百姓资道而日用而不知其用也圣人体道成
性清虚自守为而不侍长而不宰故能不劳聪明而人
自化不假脩营而功自成其玄德深远言象不测先王惧人
之惑置于方外六经之义是所罕言周官九两其三曰
师盖近之矣然自黄帝以下圣哲之士所言道者传之
卷十 第 13b 页 WYG0936-0152b.png
其人世无师说汉时曹参始荐盖公能言黄老文帝宗
之自是相传道学众矣下士为之不推其本苟以异俗
为高狂狷为尚迂诞谲怪而失其真矣
管子管夷吾者颖上人也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史记本传/) 吾读管
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详哉其言之也管仲世所
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
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
卷十 第 14a 页 WYG0936-0152c.png
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史记/)
弟子职一篇应劭曰管仲所作在管子书(前艺文志/)
春秋尊王不尊霸与中国不与夷狄始乎平王避夷难
也是王室迁而微也见于周书文侯之命微王也是王
者失赏也费誓善其备夷是诸侯之正也秦誓专征伐
是诸侯之失礼也书春秋合体而异世也书以文侯之
命终其治也春秋以平王东迁始其微也自东迁六十
五年春秋无晋以其亡护乱也及其灭中国之国而后
卷十 第 14b 页 WYG0936-0152d.png
见其行事讥失赏也周之微也幸不夷其宗稷齐桓之
功也其中国无与加其盛也其夷狄无与抗其力也见
于卫诗美其存中国也春秋无与辞何异也存一国之
风无其人则卫夷矣全王道之正与之霸是诸侯可专
征伐也夫晋之为霸也异齐远矣桓正文谲夫桓之为
正抑夷狄存中国文之为谲陵中国微王室晋之风也
无美其美无功其功外无他人虽国人不与也然而桓
之正非王道之正也以文谲而桓正也桓之功非王道
卷十 第 15a 页 WYG0936-0153a.png
之功也以攘狄而存周也无桓周灭有周桓贼桓卒齐
衰楚人灭周周之不幸桓之早死也故曰周之存桓之
功也桓之不幸管仲之早死也故曰桓之功管仲之力
也自是楚灭诸国而炽矣今得其著书然后知攘夷之
功皆远略也儒讥霸信刑赏岂王者诋民哉霸严政令
岂王者怠忽哉霸乡方略岂王者不先谋哉霸审劳佚
岂王者暴师哉霸谨畜积岂王者使民不足哉亦时夷
狄内聘大者畏威小者怀仁功亦至矣不幸名之不止
卷十 第 15b 页 WYG0936-0153b.png
然柰衰世何孔子曰微管仲吾其披发左祍矣此其据

老子楚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𣆀周守藏室之
史也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 老子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
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
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修道而养寿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
卷十 第 16a 页 WYG0936-0153c.png
为谋岂谓是邪(并出史记/)
庄子蒙人也名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
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
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战国时蒙人庄周撰其旨
宗于老子晋郭象注唐成元英又为之疏
列子者郑人也名禦寇与郑繻公同时其学以黄帝老
子为宗自言师壶丘子林而友伯昏无人列子书旧二
十篇西汉刘向去重复存者八篇列子盖先庄子及庄
卷十 第 16b 页 WYG0936-0153d.png
子著书多取其言二子之道一也
抱朴子葛洪元帝时著书不辍其自序曰世儒莫信神
仙之书故儒所言黄白之事名曰内篇其馀驳难通释
名曰外篇自号抱朴子洪博物深洽江左绝伦
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姓吕名望为周师尚父本有道者
或有近出又以为太公术者所增加也(汉艺文志/)
孙子武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见史记/) 作孙
子十六篇(艺文志/)
卷十 第 17a 页 WYG0936-0154a.png
   阴阳家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
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
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汉志/)
   天文
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纪吉凶之象圣人
所以参政也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然星事殛悍非
湛密者弗能由也夫观景以谴形非明王亦不能服听
卷十 第 17b 页 WYG0936-0154b.png
也以不能由之臣谏不能听之主此所以两有患也(汉/)
(艺文志/) 天文者所以察星辰之变而参于政者也易
曰天垂象见吉凶书称天视自我人视天听自我人听
故曰王政不脩谪见于天日为之蚀后德不脩谪见于
天月为之蚀其馀孛彗飞流见伏陵犯各有其应周官
凭相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
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是也小人为之则指凶为
吉谓恶为善是以数术错乱而难明矣
卷十 第 18a 页 WYG0936-0154c.png
   历谱
历谱者序四时之位正分至之节会日月五星之辰以
考寒暑杀生之实故圣王必正历数以定三统服色之
制又以探知五星日月之会凶阨之患吉隆之喜其术
皆出焉此圣人知命之术也非天下之至材其孰与焉
道之乱也患出于小人而强欲知天道者坏大以为小
削远以为近是以道术破碎而难知也
历数者所以揆天道察昏明以定时日以处百事以辨
卷十 第 18b 页 WYG0936-0154d.png
三统以知阨会穷理尽性而至于命者也易曰先王以
治历明时书叙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
成岁春秋传曰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
馀于闰又曰闰以正时时以序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
其在周官则亦太史之职小人为之则坏大为小削远
为近是以道术破碎而难知
   五行
五行者五常之形气也书云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
卷十 第 19a 页 WYG0936-0155a.png
五事言进用五事以顺五行也貌言视听思心失而五
行之序乱五星之变作皆出有律历之数而分为一者
也其法亦起五德终始推其极则无不至而小数家因
此以为吉凶而行于世寖以相乱(汉志/)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五常之形气者也在天为五星在
人为五藏在目为五色在耳为五音在口为五味在鼻
为五臭在上则出气施爱在下则养人不倦故传曰天
生五材废一不可是以圣人推其终始以通神明之变
卷十 第 19b 页 WYG0936-0155b.png
为卜筮以考其吉凶占百事以观于来物观形法以辨
其贵贱周官则分在保章冯相卜师筮人占梦视祲而
太史之职实司总之小数者才得其十觕便以细事相
乱以惑于世(隋志/)
   法家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
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
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汉/)
卷十 第 20a 页 WYG0936-0155c.png
(志/) 法者人君所以禁淫慝齐不轨而辅于治者也易
著先王明罚饬法书美明于五刑以弼五教周官司寇
掌建国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司刑以五刑之
法丽万民之罪是也刻者为之则杜哀矜绝仁爱欲以
威劫为化残忍为治乃至伤恩害亲
处子九篇师古曰(史记云/)赵有处子(艺文志/)
游棣子一篇(艺文志/)
燕十事十篇(艺文志/)
卷十 第 20b 页 WYG0936-0155d.png
商子战国时公孙鞅撰史记言鞅少好刑名之学尝读
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子相类今其书具存
韩子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
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
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
王韩王不能用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馀
万言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 太
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唯无为故著书辞
卷十 第 21a 页 WYG0936-0156a.png
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
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徼
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史记/)
季子名悝相魏文侯富国强兵作季子三十二篇(出艺/)
(文志/)
申子申不害京人也故郑之贱臣学本于黄老而主刑
名著书一篇号曰申子(史记/)相韩昭侯终其身诸侯不
敢侵韩师古曰京河南京县(艺文志/)
卷十 第 21b 页 WYG0936-0156b.png
晁错颖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生所(本传/) 晁
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赞/)作书三十一篇(艺文志/)
慎子战国时慎到所撰四十二篇务刑名之学申韩称
(艺文志/)
   名家类
名七家三十六篇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
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
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及叫者为之则苟钩軱析
卷十 第 22a 页 WYG0936-0156c.png
乱而已(汉志/) 名者所以正百物叙尊卑列贵贱各控
名而责实无相僣滥者也春秋传曰古者名位不同节
文异数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周
官宗伯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辨其名物之类是也
拘者为之则苛察缴绕滞于析辞而失大体(出隋志/)
公孙龙子战国时公孙龙撰为坚白之辨假物取譬冀
时君感悟而正其名实焉
邓析二篇郑人与子产并时师古曰列子及孙卿并云
卷十 第 22b 页 WYG0936-0156d.png
子产杀邓析据左传昭公二十年子产卒定公九年驷
㪜杀邓析而用竹刑则非子产所杀也(艺文志/)
惠子一篇名施与庄子并时
   墨家
墨六家八十六篇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
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
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
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
卷十 第 23a 页 WYG0936-0157a.png
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汉志/) 墨者强本
节用之术也上述尧舜夏禹之行茅茨不剪粝梁之食
桐棺三寸贵俭兼爱严父上德以孝示天下右鬼神而
非命汉书以为本出清庙之守然则周官宗伯掌建邦
之天神地祗人鬼肆师掌立国祀及兆中庙中之禁令
是其职也愚者为之则守于节俭不达时变推心兼爱
而混于亲疏也(隋志/) 墨子宋大夫墨翟撰其说贵俭
兼爱尚贤明鬼非命尚同艺文志云墨子七十一篇今
卷十 第 23b 页 WYG0936-0157b.png
自亲士至杂守为六十一篇亡节用节葬明鬼非乐非
儒等九篇
   从横家
从横十二家百七篇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
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颛对虽多亦奚以为又
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
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从横者所以
明辨说善辞令以通上下之志者也汉书以为本出行
卷十 第 24a 页 WYG0936-0157c.png
人之官受命出疆临事而制故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
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周官掌交以节与币巡邦国
之诸侯及万姓之聚导王之德意志虑使辟行之而和
诸侯之好达万民之说谕以九税之利九仪之亲九牧
之维九禁之难九戎之威是也佞人为之则便辟利口
倾危变诈至于贼害忠信覆邦乱家(隋志/)
鬼谷子周时高士姓名不闻以其所隐自号鬼谷先生
苏秦张仪事之受以捭阖分其书三卷
卷十 第 24b 页 WYG0936-0157d.png
苏子三十二篇苏秦者周雒阳人师习鬼谷先生
夫苏秦起阎闾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史记/)
张子十篇张仪魏人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三
晋之权谋之士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
夫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
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成其衡道要之此两人真倾危
之士哉(史记/)
 群书考索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