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卷九 第 1a 页 WYG0936-013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卷九     宋 章如愚 撰
  经史门
   诸经
汉艺文志曰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愚因是以考
诸经不能无说于此盖自易太卜掌三易之法(皆出于/)
(伏羲/)一曰连山(伏羲/)二曰归藏(黄帝/)三曰周易(文王/)
卷九 第 1b 页 WYG0936-0130b.png
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今艺文志云伏羲画八卦
文王重六爻孔子为彖象系辞文言之属人更三圣世
历三古所谓周易者然也及秦燔书而易独以卜筮存
惟失说卦三篇后河内女子得之亦可谓全书矣然刘
向以中古文校之惟费氏之经与古文同而孟梁丘之
经则未免有无咎悔亡之脱略及晋太康之世汲冢所
得易经虽与周易上下经合而繇辞则异汲冢之书固
不可尽信而孟梁丘之易则自商瞿子木传之田何者
卷九 第 2a 页 WYG0936-0131a.png
也乃复有参差焉何哉汉艺文志载易经十有二篇颜
师古以为上下经及十翼故有十二篇自费氏始以卦
象文言杂入卦中而陈元郑康成之徒皆学于费氏故
十二篇之易遂亡王弼分爻之象辞各附当爻而古经
遂不可复矣至于三易之名为杜子春之说则以连山
为伏羲归藏为黄帝为郑康成之说则以连山为夏归
藏为商孔颖达之作正义则以连山氏为神农归藏氏
为黄帝其可不折衷于此欤归藏汉初已亡按晋中经
卷九 第 2b 页 WYG0936-0131b.png
有之惟载卜筮隋艺文志有归藏十三卷冠于周易之
首以本卦尚存姑备商之缺云自孔子讨论坟典而所
谓三坟之书在伏羲氏(天皇/)则曰三坟君臣民物阴阳
兵象八者而已在神农氏(人皇/)则曰气坟归藏生动长
育止杀八者而已在黄帝氏(地皇/)则曰形坟天地日月
山川云气八者而已三坟之目见于孔安国而汉艺文
志已不载本朝元丰中毛渐因奉使西京得之其中姓
纪一篇皇策一篇政典一篇嗣征引政典孔氏注乃谓
卷九 第 3a 页 WYG0936-0131c.png
夏后为正之典籍今正典之文颇合岂伪邪馆阁书目
云皆依托也夫子断自唐虞以下而典谟训诰誓命之
文足书百篇此所谓书者然也奈何秦火之馀济南伏
(汉文帝时能尚书者天下无有命伏生治之老不能/)
(行诏错往受之/)以口授晁错而教于齐鲁之间者不过
二十九篇而已孔安国得古文尚书于孔氏之壁者比
之伏生增多二十五篇安国始定为五十八篇作传而
汉艺文志乃曰尚书古文止五十七篇郑康成序赞以
卷九 第 3b 页 WYG0936-0131d.png
为安国所定之书后又亡其一篇与安国之序不能相
合刘向所校欧阳夏侯三家之经比之古文多有脱异
此盖伏生所传之本而马融郑康成所作尚书传注如
隋志所载乃云杂以经文非孔氏旧本盖孔氏之书以
巫蛊之事不复以闻逮至后汉其本遂绝间有见于经
典者诸儒皆谓之逸书王肃亦注今文尚书而与古文
孔传相类或肃私见其本而秘之乎晋元帝时豫章内
史梅赜始以孔传奏上而独阙舜典乃取王肃之尧典
卷九 第 4a 页 WYG0936-0132a.png
分而续之(自慎徽以下分之/)陆德明释文云今之舜典
乃王肃本也自是欧阳夏侯之学马郑王肃之注皆废
而古文独行于世矣(即孔传也/)若乃无偏无颇洪范之旧
文也唐元宗以声不恊语(此乃唐今文尚书/)改而为无
陂又命卫包易古文以从今文(天宝三年/)犹未害也彼
汉之张霸乃为百两之篇文意浅陋刘向校之非是遂
黜其书则何为伪妄若是哉有如汉宣帝时河内女子
得泰誓献之与左氏国语孟子所用泰誓不同汉魏诸
卷九 第 4b 页 WYG0936-0132b.png
儒因疑其谬而齐建武中姚方兴亦造孔传舜典自言
得之大航当时集议咸以为非而隋之刘光伯(炫/)乃取
以列诸本第人遂以为舜典之篇出于姚氏此盖隋志
及史通之所载者其真伪不待校而明也以至汲冢古
书出于晋(武帝咸宁五年汲郡人盗掘魏襄王冢得竹/)
(简小篆古书十馀万言藏于秘府/)而荀勉撰次以为中
经而后启之杀益太甲之诛伊尹共伯之名和则与经
传甚戾又有尚书逸篇出于齐梁之间考其篇目似孔
卷九 第 5a 页 WYG0936-0132c.png
壁之残缺者隋艺文志载之尚书之末果可信乎自三
百五篇之诗删于夫子更历嬴秦其书获全得非以讽
诵不独在于竹帛盖于汉而后有齐鲁韩毛之学此诗
之所以分为四也然齐诗至魏而亡鲁诗至西晋而亡
韩诗虽存无传之者惟毛诗郑笺至今独存自左氏为
春秋传(三十卷鲁太史/)而公羊(十一卷名高齐人/)榖梁
(十一卷鲁人名赤/)相继为之后复有邹氏(十一卷/)夹氏
(十一卷/)之传而邹氏无师而夹氏未有其书亦得以并
卷九 第 5b 页 WYG0936-0132d.png
名于世此春秋所以分为五也然惟左氏之晋杜预而
为之集解至隋而盛行公羊榖梁浸微今殆无师说矣
若乃礼之书自秦而后缺坏为甚高堂生传士礼十七
篇而河间献王又得古礼五十六篇记百三十一篇(出/)
(郑氏六艺论经典释文所引/)其十七篇高堂生所传同
而字则多异其外则逸礼是也至刘向考校经藉因而
第之戴德删其烦重合而记之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
礼戴圣又删大戴之书为四十六篇谓之小戴记汉末
卷九 第 6a 页 WYG0936-0133a.png
马融遂传小戴之学融又是月令明堂位乐记合四十
九篇即今之礼记是也高堂生所传士礼即今之仪礼
也礼记之作出自孔氏然正礼残缺无复能明故范武
子不识殽烝赵鞅及鲁君谓仪为礼至孔子没七十子
之徒其撰所闻以为记而月令则吕不韦所修王制则
汉博士所录缁衣公孙尼子所撰盖非复古之全书矣
秦始王深恶周官至于汉武帝开献书之路周官一经
既出于山岩屋壁之间而复入于秘府五家之儒莫得
卷九 第 6b 页 WYG0936-0133b.png
见焉其后刘向校理秘书始得著录然亡其冬官一篇
乃以考工记足之隋志又云河间献王以千金求冬官
不可得遂足以考工当时诸儒共排以为非是刘歆独
识之后又有杜子春者能通其读而郑众贾逵之徒皆
传其业焉然隋志以为河间献王得周官五篇缺冬官
一篇而六艺论则以为周官壁中所得六篇而同异既
未可知盖非古之全经矣至于汉艺文志所载孝经古
文有二十二篇之分而字读皆异至刘向典校经籍除
卷九 第 7a 页 WYG0936-0133c.png
其烦惑以十八章为定论语古文有二十二篇之别而
齐鲁二家篇目又别不同析尧曰以为从政分子张为
二篇是古论之殊也增问王与知道是齐鲁之异也后
张禹从鲁论二十篇为定而诸儒多为之注齐论遂亡
古论志无师说然考之当时论语之传授齐则有王吉
贡禹之俦鲁有龚奋萧望之张禹之属(前艺文志/)而孝
经又有后苍翼奉辈相传以名其家此所以不绝于后
世欤虽然经固出于圣人也乃若辅翼而推明之则诸
卷九 第 7b 页 WYG0936-0133d.png
儒之功焉自西汉之后其拟其续之者有其人矣扬雄
之太玄王长文之通言是所以拟乎易也(晋著书四卷/)
(名通言有文言卦象时人比之太玄可用卜筮/)孔衍删
取典言而作汉尚书白居易作汤征篇以补逸书王通
取汉之制诰志策而谓之续书(起汉魏尽晋中书百二/)
(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孙王勃/)
(补缺遗定著二十篇/)陈正卿(唐/)纂汉唐以来诏策章疏
而为续尚书是所以拟乎书也束晢之补亡六篇王通
卷九 第 8a 页 WYG0936-0134a.png
之续诗以备六代而有化政颂叹之名是所以续乎诗
也魏證之类礼是又续乎礼者也习凿齿之(晋时人/)
晋春秋始光武而终晋悯王文中之元经首太熙而正
开皇孔衍之汉春秋檀道鸾之晋春秋韦述吴兢之唐
春秋此又欲续乎春秋者也其传而训释之者亦有其
人矣以言乎易则崔彖之易林(后汉建武初六十四篇/)
(用决吉凶/)王弼之大衍论魏尚书郎陆德明之文句义
疏李鼎祚之集注裴通之易书王勃之周易发微以言
卷九 第 8b 页 WYG0936-0134b.png
乎书若伏生之大传刘向之洪范五行传说(向在成帝/)
(时乃集合上古以来历春秋六国至周秦汉有祥瑞灾/)
(异/)刘陶之中文尚书(东汉事/)连傅祸福著其占验此类
相从凡十一篇专为凤兄弟设也牟长之尚书章句王
肃之尚书释驳李颙之尚书新释以言乎诗则若郑康
成之诗谱王肃之毛诗义驳杨义之辨异许叔牙之纂
(唐贞观时为弘文馆直学士于诗礼尤邃作为十篇/)
(高智周曰欲明诗者宜先读此/)陆机之草木虫鱼疏杨
卷九 第 9a 页 WYG0936-0134c.png
嗣复之草木虫鱼图(唐开成中文宗命集贤院修撰诗/)
(草木虫鱼图并会物象大学士杨嗣复学士张次宗上/)
(之/)以言乎礼则若马融之周官传(十一卷/)傅元之周官
评论(陈邵驳/)戴圣之月令章句(十二卷/)何承天之礼论
(三百十卷/)崔灵恩之三礼义宗(三十卷/)丘敬伯之五礼异
同张镒(唐/)之三礼图(九卷/)皇侃之礼记讲疏(百卷/)贾公
考之礼记正义(六十卷/)而周礼仪礼又合为之疏焉若
春秋繁露则作于董仲舒春秋释例(考众家谱第本为/)
卷九 第 9b 页 WYG0936-0134d.png
(传设/)春秋长历(脩成一家之学/)则作于杜预春秋调人
(左氏解也公榖皆为经传中朱书以别之/)春秋全综则
作于刘兆(晋兆谓春秋二经三家殊涂诸儒之议纷然/)
(乃合三家之异取周官调人之义论其首尾使大义无/)
(乖有不合者取其长短以通之/)春秋义函则作于于宝
春秋纂例则作于高重(文宗好左氏高重时为翰林学/)
(士乃分诸国名为书艺文字春秋纂例四十卷是也/)
氏解谊则作于伏虔公羊注作于何休(休训释甚详而/)
卷九 第 10a 页 WYG0936-0135a.png
(出周王鲁大体乖戾更注公羊多有新义/)又注于王接
榖梁集解作于范宁(惠帝时补尚书殿中郎常谓以榖/)
(梁未有善解遂沉思积年为之为世所重/)而又作于徐
邈春秋通例则作于陆希声(病诸儒执一槩是纷然故/)
(作此通理经趣/)春秋三传总例则作于韦表微此则春
秋之学也孝经义疏则作于皇侃孔颖达孝经制旨(一/)
(卷/)则作于唐玄宗(玄宗自注孝经诏行冲为疏立于学/)
(官/)广孝经则作于徐浩(乾元二年上计十卷/)论语章句
卷九 第 10b 页 WYG0936-0135b.png
则作于张禹(以成帝好故作此以献/)论语释疑则作于
王弼注则作于韩愈注辨则作于张籍而贾公彦又为
论语孝经之疏此则论语孝经之学也若乃五经音训
则作于晋之徐邈(孝武始览载籍招延儒学之士谢安/)
(举邈补中书舍人在西省侍帝虽不口傅章句然开释/)
(文义标明旨趣故作此书学者宗之/)九经师授谱则作
于唐之韦处微(以学者薄师道不如声乐贱工能尊师/)
(故作此以诋其违/)五经勾沉则作于晋之杨方(隋志云/)
卷九 第 11a 页 WYG0936-0135c.png
(五经勾沉十卷方时为高梁太守积年方成/)五经异评
则作于晋之徐苗(苗家贫好学遂为儒学宗/)五经微旨
则作于唐之张镒六经外传则作于唐之刘贶九经要
句则唐李适实撰之(睿宗时/)六经法言则唐韦处厚等
实为之(穆宗时掇五经粹要二十篇/)六经要言则唐崔
郾等实为之(敬宗时郾与高重类为十篇以便观省/)
经精义则唐杨安国等实为之(开元九年诏名曰云云/)
至于汉之五经则定于蔡邕杨赐之徒唐之石经定于
卷九 第 11b 页 WYG0936-0135d.png
高重郑覃之属此又兼通诸经之儒也诸儒之功亦多
矣而唐之刘子元乃独不然其作史通也于尚书论语
则有疑古之十条于春秋则有五虚美十二未谕之论
噫圣人之经而犹有疑焉亦足以知子元之学矣
汉石经
 邕为东观议郎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讹俗儒穿
 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与杨赐韩说覃飏等求正定
 六经文字灵帝许之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石于
卷九 第 12a 页 WYG0936-0136a.png
 太学之门外后儒晚学咸取正焉碑始立其观视及
 模写者车乘日千馀两洛阳记太学堂前石经四部
  卢植熹平四年作尚书章句三礼解诂时始立太
 学石经以正五经文字植上言愿诣东观专心研精
 合尚书章句考礼记得失裁定圣典刋正碑文
唐石经
 郑覃文宗时为相以经籍刓缪博士浅陋不能正建
 言愿与钜学共力刋雠准汉故事镂石太学示万世
卷九 第 12b 页 WYG0936-0136b.png
 法诏可覃乃表周墀崔琳等是正其文刋于石文宗
 定五经镵之石张参等定正其讹文
   仪礼
韩愈尝苦仪礼难读以为文王周公之法制粗在于是
班固志艺文以鲁高堂生所传士礼十七篇其篇数与
仪礼同大宋朝乐史谓仪礼有可疑者五汉儒传授曲
台杂记后马融郑众始传周官而仪礼未尝以教授一
疑也周礼缺冬官求之千金不可得使有仪礼全书诸
卷九 第 13a 页 WYG0936-0136c.png
儒宁不献之朝乎班固七略刘歆九种并不著仪礼魏
晋梁陈之间是书始行二疑也聘礼篇所记宾行饔饩之
物禾米刍薪之数笾豆簠簋之实铏壶鼎瓮之列考之
周官掌客之说不同三疑也其中一篇丧服盖讲师设
问难以相解释之辞非周公之书四疑也周官所载自
王以下至公侯伯子男皆有其礼而仪礼所谓公食大
夫礼及燕礼皆公与卿大夫之事不及于王其他篇所
言曰主人曰宾而已似侯国之书使周公当太平之时
卷九 第 13b 页 WYG0936-0136d.png
岂不设天子之礼五疑也今考其书犹有可疑者且吉
凶宾嘉皆有其礼而军礼独阙焉自天子至士皆有冠
礼而大夫独无焉乡饮酒之礼有党正以正齿位而今
独不载焉宾礼之别有八燕礼之等有四冠昏之篇皆
冠以士大射之礼独名曰仪朝遇之礼不录而独存觐
礼其他礼食不载而独有公食大夫礼以至言本末之
异同(孔子言周礼为本仪礼为末贾公彦言周礼为末/)
(仪礼为本论章疏之详略齐黄庆之举大略小经注疏/)
卷九 第 14a 页 WYG0936-0137a.png
(略隋李孟哲举小略大经注稍简/)是皆考究精微者焉
   诸子百家
自太史谈为六家要指之论而刘歆所奏七略有辑略
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伎之目班固作汉艺文志
以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今考艺文志之所
载曰儒曰道曰阴阳曰法曰名曰墨曰纵横曰杂曰农
曰小说此所谓十家者也而儒家则出于司徒之官道
家则出于史官阴阳家则出于羲和之官法家则出于
卷九 第 14b 页 WYG0936-0137b.png
理官以至于名家之出于礼官墨家之出于清庙之官
纵横家之出于行人之官杂家则出于议官农家出于
农稷之官小说家则出于稗阖官则亦未有无所本者
然孟坚所谓可观者九家而于小说家则曰君子弗为
得非说家或在所指乎孟坚于诸子十家之外又有兵
家天文历谱五行医经皆删刘歆七略之说以备于篇
者也后世分四部之书而诸子百家皆列于子部岂亦
效孟坚之体乎隋书之志经籍唐书之志艺文儒道法
卷九 第 15a 页 WYG0936-0137c.png
家名墨纵横之类大抵与班同而阴阳之家不列于目
而唐志又始以杂艺术类然后诸子百家之书灿然可
知也夫所谓儒家者何也(唐艺文志/)若晏子则为晏平
仲之书曾子则谓曾参之书公孙尼子则为七十弟子
(唐志无七十弟子四字/)之书(隋志/)董子则为战国董何
心之书(难墨子/)鲁仲连则为鲁连子之书(汉作/)鲁仲连
子盐铁论则作于桓宽潜天论则作于王符昌言则作
于仲长统申鉴则作于荀悦魏子则作于后汉之魏明
卷九 第 15b 页 WYG0936-0137d.png
(本明/)牟子则作于后汉之牟融中论则作于魏之徐干
体论则作于魏之杜恕法训则作于蜀之谯周续说
苑则作于唐之刘贶古今说苑则作于唐之李吉甫若
乃新语则作于汉之陆贾新书则作于贾谊(隋志云贾/)
(子十卷/)新序则作于刘向成帝永始(元年/)桓子新论则
作于桓谭顾子新语则作于顾谭志林新书则作于虞
喜而夏侯湛华谭亦皆有新论之作王子正论则作于
王肃袁子正论则作于袁准正言则作于干宝正览则
卷九 第 16a 页 WYG0936-0138a.png
作于梁周舍而唐之储光羲亦有正论之作此岂非儒
家者欤所谓道家者何也(唐艺文志/)鬻子之出于鬻熊
(唐志作雄/)道德经之出于老子(名聃/)郑氏传其学田子
之出于田骈庄子之出于庄周列子之出于列禦寇广
成子之出于商路公(张太衡注/)苏子之出于苏彦宣子
之出于宣聘陆子出于陆云抱朴子内篇之出于葛洪
而黔娄子则出于齐之隐士(汉志/)鹖冠子(以鹖鸟毛为/)
(冠/)则出于楚之隐人(隋志/)文子之书虽曰出于老子弟
卷九 第 16b 页 WYG0936-0138b.png
子而班氏以为似依托者此岂非道家者欤所谓法家
者何也(唐艺文/)管夷吾之有管子商鞅之有商君书谨
到之有谨子申不害之有申子韩非之有韩子晁错之
有新书董仲舒之有春秋决疑崔寔刘𢋸(愧/)之有政论
魏桓范之有世要论梁刘邵之有法论杜佑之有管氏
指略此岂非法家者欤所谓名家者何也(唐艺文志/)
邓析子则郑人与子产同时者若伊尹文子则与宋钘
(形/)俱游稷下者若公孙龙子则为坚白之辨者若惠子
卷九 第 17a 页 WYG0936-0138c.png
则所谓惠施而与庄子并时者(汉志/)至于魏卢毓之九
州人士论刘邵之人物志梁姚信之士纬范谧之辨名
苑杜周士之广人物志(唐志/)此岂非名家者欤曰墨子
(唐艺文/)则为墨翟之作曰隋巢子曰胡非子则为墨翟
弟子之作(此句出汉志/)此所谓墨家者然也曰苏子(有/)
(列传/)则为苏秦之书曰张子则为张仪之书而鬼谷子
者隋志以周世𨼆人目之唐志以苏秦目之而皇甫谧
乐台辈有鬼谷之注梁元帝有补缺子之作(唐志/)此所
卷九 第 17b 页 WYG0936-0138d.png
谓纵横家者然也若尉缭子(唐志/)则作于六国时之尉
缭尸子则作于鲁人之尸佼吕氏春秋之作于吕不韦
淮南子之作于刘安论衡之作于王充风俗通义之作
于应劭说林之作于孔衍抱朴子外篇之作于葛洪金
楼子之作于梁元帝古今注之作于崔豹续古今精义
之作于唐周蒙类苑之作于刘孝标群书治要之作于
魏證帝王略论之作于虞世南理道要诀之作于杜佑
此所谓杂家者然也四民月令之作于崔寔齐民要术
卷九 第 18a 页 WYG0936-0139a.png
之作于贾思恊荆楚岁时记之作于宗剽玉烛宝典之
作于杜台卿秦中岁时记之作于李绰四时纂要之作
于韩鄂而范子计然之书则范蠡与计然之所问答此
所谓农家者然也张华之博物志顾恊之琐语刘义庆
之世说刘孝标之续世说裴子野之类林其皆小说之
谓乎以孙子之兵法而魏武帝杜牧贾林辈皆为之注
武帝又为之续以吴起之兵法而贾诩孙鐈亦注释之
若曰六韬隋志以为太公之作而汉艺文志止曰太公
卷九 第 18b 页 WYG0936-0139b.png
二百三十七篇初无此书之名虽有周史六韬载之于
志然注言惠襄之间或显王时或曰孔子问焉颜师古
以即今之六韬而亦不指为太公之书则不知隋志将
何所据邪有如黄帝之太一兵历太公之金匮三宫兵
(隋志/)穰苴之司马法黄石公之三略魏武帝之兵书
接要司马彪之兵记孔衍之兵林李靖之六军镜吴竞
之兵家正史李德裕之西南备逐录其兵法之谓乎灵
宪图(艺文/)浑天仪则张衡为之浑天象注则吴王蕃为
卷九 第 19a 页 WYG0936-0139c.png
之天仪说要则陶洪景为之灵台秘苑则庾李才为之
而释周髀乾坤秘奥法象志则李淳风为之(与天刚集/)
以至石氏之星经传读甘氏之四七法其皆天文之谓
乎若历谱十八家见于班氏之志而四分历则李梵为
之景初历则晋阳伟为之历术则何承天崔浩皆为之
皇极历则刘焯为之历义则浮屠一行为之九章重差
则为之于刘向算经则为之于张正建韩延夏侯阳九
章算术则为之于徐徽徐岳九章算经五曹算经则又
卷九 第 19b 页 WYG0936-0139d.png
甄鸾为之其皆历算之谓乎京房则有周易占周易林
焦赣费直管辂则有易林而费直则又有易内神灵郭
璞则有周易新林晋史绰则有龟经是所谓五行者也
秦府十八学士及凌烟功臣则阎立本图之开元十八
学士则商𢿰韦无参图之是所谓杂艺者也若皇帝素
问黄帝甲乙经黄帝八十一难若扁鹊内外经若岐伯
炙经是又所谓医经者也而班氏之志有曰儒家者流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高噫
卷九 第 20a 页 WYG0936-0140a.png
不如是何以见儒术之尊非诸家之比哉尝观荀卿论
十二子有曰今之世饰邪说文奸言以乱天下混然不
知是非治乱之所存是他嚣魏牟也(汉志有公子侔/)
情性以异为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是陈仲史䲡也
上功用大俭约而慢差守是墨翟宋钘也上则取听于
上下则取从于俗不可以经国定分是谨到田骈也不
法先王不是礼义而好治怪说辨而无用是惠施邓析
也然皆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者也略
卷九 第 20b 页 WYG0936-0140b.png
法先王而不知其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唯唯然
不知其非也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今夫仁人上则法
舜禹之制下则法仲尼子弓之义以务息十二子之说
如是则天下之害除圣王之迹著矣司马谈论六家之
要指有曰阴阳之术太详而多忌讳使人拘而多畏然
其叙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
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
礼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偏循然而
卷九 第 21a 页 WYG0936-0140c.png
强本节用者不可废也法者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
下之分不可改也名家者使人俭而善失真然而正名
实不可废也道家者使人精明专一动合无形其为术
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徙
应物变化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班固之论九家有
曰者儒家者流助人君明教化游心于六经之中留意
于仁义之际于道最为高唐虞之际商周之盛仲尼之
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僻者又随时抑
卷九 第 21b 页 WYG0936-0140d.png
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
此辟儒之患也道家者流清净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
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绝去礼学兼弃仁义阴阳家
者流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
之则牵于禁忌舍人事而事鬼神法家者流信赏必罚
以辅礼制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
任刑法而伤恩薄厚名家者流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
数此其所长也及叫(古予切/)者为之则析乱而已墨家
卷九 第 22a 页 WYG0936-0141a.png
者流贵俭兼爱上贤古鬼非命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
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廉爱之意而不别亲疏
纵横家者流权事制宜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
诈谖而弃其信杂家者流兼儒墨合名法见王治之无
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农
家者流播百榖劝农桑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欲使
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小说家者流或一言可采此亦
刍荛狂夫之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夫诸子者
卷九 第 22b 页 WYG0936-0141b.png
皆起于王道既衰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
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持说取舍诸侯虽
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
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才也若能修六艺之术而
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观太史公于儒不深取论道家甚详无所病意者习
 见汉初之事曹参以清净治天下而百姓无扰自后
 儒者出来变更纷纷而扰卒无所补太史公之所以
卷九 第 23a 页 WYG0936-0141c.png
 病儒者非果以儒为非乃陋汉儒耳不然太史公说诗
 书礼乐春秋以为学者至今则之夫岂以儒者为无
 益哉观史迁与董生论春秋一段亦可谓识得儒者
   河图洛书
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刘牧以为河图洛书同
出于伏羲之世殊不知河图授羲洛书锡禹经传之明
文古今之通论也故刘歆马融孔安国之徒谓天授伏
羲以河图锡禹以洛书然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不
卷九 第 23b 页 WYG0936-0141d.png
可易也而河图之数则四十有五洛书之数则五十有
五其不同者何也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今大衍之数止
于五十又何也盖五者中数也在五行曰土今以四时
论之木王于春火王于夏金王于秋水王于冬惟土分
王四季十有八日共成七十二日以藏四时之间而成
岁功也今大衍止五十盖三才分四象著五者退藏于
密也其用四十有九由体起用也分而为四十有九合
而为一然则无为而为者其惟五乎河图者大衍之本
卷九 第 24a 页 WYG0936-0142a.png
也其数五居中而一与九次之三居乎左之中四与八
次之七居乎右之中六与二又次之总为四十有五而
止盖虚十者是亦上也盖大衍所虚者生数也河图并
与成数而虚之然河图或纵或横皆十有五今以五居
中象易之太极也虚十于中是不纵不横亦十五也岂
天地密意欤若洛书其畴虽九数亦五十有五五行也
五事也八政之典五纪也六三德之与十稽疑也八庶證
也五福之与六极也唯大衍之五十皇极五也特不言
卷九 第 24b 页 WYG0936-0142b.png
数岂非非数之数然后于数之中而有所统会也然则
易之太极河图之五洛书之皇极经天纬地宗主万变
乃象数出入之门皆不离乎此也孰谓天地五十有五
河图四十有五洛书五十有五而有异者哉虽然易与
洪范相为表里后世吕不韦取而著之月令扬雄以是
而草太元刘向以是而作五行傅班固范晔以是而作
五行志皆第相沿仍宜其一揆而或异同何也易曰天
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又曰
卷九 第 25a 页 WYG0936-0142c.png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洪范一曰水二曰
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则数至于五而不及于六七
八九十何也月令春秋则其数八夏则其数七中央其
数五秋则其数九冬则其数六又不及于一二三四十
何也太玄经曰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二七为火一六为
水五五为土又不言于十何也洪范则以水火木金土
为序易则不言大禹谟则以水火金木土榖为序而增
榖为六府者何也月令则以木火土金水为序太玄则
卷九 第 25b 页 WYG0936-0142d.png
以木金火水土为序班固刘向以木火土金水为序范
晔则以木金火水土为序又何也盖易不言水火金木
土者以既寓于四象则不待言而理自存犹礼官不言
垂象也其洪范不及于六七八九十者即其生数可以
见其成数也太玄经曰一德而作二生一刑而作五尅
五生不相殄五尅不相逆不相殄乃能相继父子之道
也不相逆乃能相治君臣之道也大禹谟之言以水治
火以火治金以金治木以木治土以土治榖相治之理
卷九 第 26a 页 WYG0936-0143a.png
也增榖为六府者土爰稼穑禹论其可歌之功也吕不
韦月令据夏小正以正四时则以德之盛者言之也刘
向仿月令而作传班固拟刘向之传而作志故其序一
与之同皆取相生亦犹制地之律以资生为功故黄钟
为宫大簇为角姑洗为羽之义也一与六共宗二与七
共朋三与八成友四与九同道五与十相守扬子云拟
易而作太玄故合生成之数范晔作志则本太玄而衍
历故其序与之合以自下尅上为言木受制于金金受
卷九 第 26b 页 WYG0936-0143b.png
制于火火受制于水水受制于土皆取相制之义也
   大衍
易曰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又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
十有九是于天地之数减其五也韩辅嗣曰演天地之
数所赖者五十也其用四十有九则其一不用也不用
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四十有
九数之极也然则五十有五乃天地阴阳奇耦之数非
卷九 第 27a 页 WYG0936-0143c.png
谓衍天地之策也衍天地之策则夫五退藏于密其数
所以止于五十也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天地之极数也
大衍之数五十天地之用数也京房则曰五十者谓十
日十二辰二十八宿凡五十其一不用者天地之大生
气也马季良曰易有太极谓北辰也太极生两仪两仪
生日月日月生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有二月十
有二月生二十四气北辰居中不动其馀四十有九转
运而用也荀爽则曰卦各有六爻六八四十有八加乾
卷九 第 27b 页 WYG0936-0143d.png
坤二用凡有五十乾初九潜龙勿用故四十有九也郑
康成则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者以五行气通于万物
故减五
大衍又减一故四十有九也姚信董遇则曰天地之数
五十有五者其六以象六爻之数故减六而用四十有
九顾恺则曰此五十数以数神神虽非数因数而显故
虚其一以明不可言之义数子之言皆未为得而韩辅
嗣近之京房知二十八宿之小而遗其七政之大季良
卷九 第 28a 页 WYG0936-0144a.png
不知四者同气而总名耳荀爽以八卦言之加乾坤以
足之则又重举乾初九之一爻诸说亦迂矣盖天一下
降与地六合而生水于北地二上腾与天七合而生火
于南天三左旋与地八合而生木于东地四右转与天
九合而生金于西天五冥运与地十合而生土于中以
奇生者成而耦以耦成而奇天阳也故其数奇地阴也
故其数耦其耦相合而五十有五之数备大衍之数减
其五者五行之用也虚其一者元气之本也盖天五为
卷九 第 28b 页 WYG0936-0144b.png
变化之始散在五行之位故中无定象天始生一肇有
其数也而后生四象五行之数今焉而虚一不用是明
元气为造化之宗居尊不动也既以减五又以虚一然
后以四十有九之数分而为二以象两仪就两仪之间
于天数之中分挂其一而配两仪以象三才揲其蓍皆
以四为数以象四时四揲之馀归此馀数于所扐以象
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以阳爻之六一爻三十有
六策六爻故二百一十有六也阴爻亦六爻二十有四
卷九 第 29a 页 WYG0936-0144c.png
策六爻故百四十有四也凡三百有六十此举中道以
言之
 策者揲而所得之数乾坤之策皆取老阴老阳之数
 老阳之数三十有六六之故乾之策故二百一十有
 六老阴之数二十有四六之则坤之策故百四十有
 四二篇之策凡阳爻百九十有二皆乾之九阴爻百
 九十有二皆坤之六合为策故象万物也
当期之日二篇之策
卷九 第 29b 页 WYG0936-0144d.png
 乾坤之策皆一定之数出于大衍者也故大衍之数
 先天地而乾坤之策次之
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夫大易之数何也
参天两地之数也所以参天者天秉阳八卦之阳爻皆
得参天之数
 参天一爻当三三为九
所谓两地者
 两地盖坤六断则一当二故也
卷九 第 30a 页 WYG0936-0145a.png
地秉阴八卦之阴爻皆得两地之数惟阳爻得参天之
数故乾之阳爻三得自然之数九当揲蓍之际三揲俱
少则计所揲之馀得四九之数所以为老阳惟阴爻得
两地之数故坤之阴爻三得自然之数六当揲蓍之际
三揲俱多则计所揲之馀得四六之数所以六为老阴
三男之爻一阳而二阴得自然之数七揲蓍之际两多
一少则折揲之馀得四七之数而七为少阳者自然之
理欤三女之爻一阴而二阳得自然之数八揲蓍之际
卷九 第 30b 页 WYG0936-0145b.png
两少一多则所计楪之馀得四八之数而以八为少阴
者自然之理欤大衍之数五十其用止于四十有九而
九七八六之理存阴阳老少之理明增之一则于揲为
赘不可也减之一则于揲有缺不可也此自然之数欤
河图得自然四十五之数洛书得自然五十五之数亦
犹周天之度周期之日或嬴或缩亦皆本于自然也或
者求九七六八之数而不得考阴阳老少之理而未明
乃谓阳动而进以进为文故少七而老九阴动而反以
卷九 第 31a 页 WYG0936-0145c.png
反为文故少八而老六又惑于不用十为老少之说乃
谓臣不可以加君阴不可以加阳故不用十而用八则
其于自然之理盖亦昧而不通者欤昔子云作太元以
天地之策各十有八合为三十六策虚其三而用二十
有三司马作潜虚三百六十四变变蓍一日以周期数
亦本于自然数之理也所以蓍之德圆而神顾取而用
之如何耳
 
卷九 第 31b 页 WYG0936-0145d.png
 
 
 
 
 
 
 
 群书考索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