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936-010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卷七     宋 章如愚 撰
  六经门
   六经总论上
汉诸儒汉兴言易自淄川田生言书自济南伏生言诗
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于燕则韩太傅言礼则鲁
高堂生言春秋于齐则胡母生于赵则董仲舒及窦太
后崩武安君田鼢为丞相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
卷七 第 1b 页 WYG0936-0109b.png
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
学士靡然乡风矣弘为学官悼道之郁滞乃请博士官
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
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官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
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
石谨察可者常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一岁皆
辄课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弟可以为郎
中太常籍奏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其不事学若下
卷七 第 2a 页 WYG0936-0110a.png
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而请诸能称者臣谨按诏书
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谊文章尔雅训辞深
厚小吏浅闻弗能究宣讲选择其秩比二百石以上及
吏百石通一艺以上补左右内史卒史比百石以下补
郡太守卒吏各皆二人边郡一人先用诵多者不足择
掌故以补中二千石属文学堂故补郡属备员请著功
令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昭帝
时举贤良文学增博士弟子员满百人宣帝末增倍之
卷七 第 2b 页 WYG0936-0110b.png
元帝好儒能通一经者皆复郡国置五经百石卒史成
帝末增弟子员三千人平帝时增元士之子得受业如
弟子勿以为员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
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云(前汉儒林传/)
光武中兴爱好经术四方学士莫不抱负坟策云会京
师范升陈元郑兴杜林卫宏刘长桓荣之徒继踵而集
于是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易有施孟梁丘京氏
尚书欧阳大小夏侯诗齐鲁韩毛礼大小戴春秋严颜
卷七 第 3a 页 WYG0936-0110c.png
凡十四博士太常差次总领焉建武五年乃修起太学
中元年初建三雍明帝尊养三老五更飨射礼毕帝正
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
观听者盖亿万计其后复为功臣子孙四姓末属别立
校舍搜选高能以受其业自期门羽林之士悉通孝经
匈奴亦遣子入学济济乎洋洋乎盛于永平矣建初中
大会诸儒于白虎观考详同异肃宗亲临称制如石渠
故事顾命史臣著为通义又诏高堂生受古文尚书毛
卷七 第 3b 页 WYG0936-0110d.png
诗榖梁左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高弟为讲郎所
以网罗遗逸博存众家孝和亦数幸东观自安帝薄于
艺文博士倚席不讲顺帝感翟酺之言乃更脩黉宇补
弟子增甲乙之科灵帝诏诸儒正定五经刋于石碑为
古文篆𨽻三体书法以相参检树之学门使天下咸取
则焉(后汉儒林传/) 田何传易授丁宽丁宽授田王孙
王孙授沛人施雠东海孟喜琅邪梁丘贺由是易有施
孟梁丘之学又东郡京房受易于梁国焦延寿别为京
卷七 第 4a 页 WYG0936-0111a.png
氏学又有东莱费直傅易授琅邪王横为费氏学本以
古字号古文易又沛人高相传易授子康及兰陵母将
永为高氏学施孟梁丘京氏四家皆立博士费高二家
未得立建武中范升传孟氏易以授杨政而陈元郑众
皆傅费氏易其后马融亦为其传融授郑康成康成作
易注荀爽又作易傅自是费氏兴而京氏遂衰 济南
伏生傅尚书授济南张生及千乘欧阳生欧阳生授同
郡儿宽宽授欧阳生之子世世相傅至曾孙欧阳高为
卷七 第 4b 页 WYG0936-0111b.png
尚书欧阳氏学张生授夏侯都尉都尉授族子始昌始
昌传族子胜为大夏侯氏学胜傅族兄子建建别为小
夏侯氏学三家立博士又鲁人孔安国传古文尚书授
都尉朝朝授胶东庸谭尚书古文学未得立中兴北海
宇融习大夏侯尚书东海王良习小夏侯尚书沛国桓
荣习欧阳尚书荣世习相傅授东京最盛扶风杜林传
古文尚书林同郡贾逵为之作训马融作传郑康成注
解由是古文尚书遂显于世 鲁人申公受诗于浮丘
卷七 第 5a 页 WYG0936-0111c.png
伯为作诂训是为鲁诗齐人辕固生亦传诗是为齐诗
燕人韩婴亦傅诗是为韩诗三家皆立博士赵人毛苌
傅诗是为毛诗未得立中兴后郑众贾逵傅毛诗后马
融作毛诗傅郑康成作毛诗笺 鲁高堂生汉兴传礼
七十篇后瑕丘萧奋以授同郡后苍苍授梁人戴德及
德兄子圣沛人庆谱于是德为大戴礼圣为小戴礼普
为庆氏礼三家皆立博士孔安国所献礼古经五十六
篇及周官经六篇前世传其书未有名家中兴以后亦
卷七 第 5b 页 WYG0936-0111d.png
有大小戴礼博士虽相传不绝然未显于儒林者建武
中曹充习庆氏学傅其子袖遂撰汉礼中兴郑众傅周
官经后马融作周官傅授郑康成康成作周官注康成
本习小戴礼后以古经校之取其义长者故为郑氏学
康成又注小戴所傅礼记四十九篇通为三礼焉齐胡
母生傅公羊春秋授东平嬴公嬴公授东海孟卿孟卿
授鲁人晆孟晆孟授东海严彭祖鲁人颜安乐彭祖为
春秋严氏学安乐为春秋颜氏学又瑕丘江公傅榖梁
卷七 第 6a 页 WYG0936-0112a.png
春秋三家皆立博士梁太傅贾谊为春秋左氏传训诂
授赵人贯公建武中郑兴陈元傅春秋左氏学时尚书
令韩歆上疏欲为左氏立博士范升与歆争之未决陈
元上书讼左氏遂以魏郡李封为左氏博士后群儒蔽
固者数廷争之及封卒光武重违众议而因不复补
前汉儒林传赞云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
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馀年传业者寖盛支叶
蕃滋一经说至百馀万言太师众至千馀人盖禄利之
卷七 第 6b 页 WYG0936-0112b.png
路然也初书惟有欧阳礼后易杨春秋公羊名家而已
至孝宣世复立大小夏侯尚书大小戴礼施孟梁丘易
榖梁春秋至元帝世复立京氏易平帝时又立左氏春
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所以网罗遗失兼而存之是在
其中矣 自丁宽施雠孟喜梁丘贺京房费直高相则
言易自伏生欧阳生林尊夏侯胜周堪张山㤔孔安国
则言书自申公王式辕固韩婴赵子毛公则言诗自高
堂生及孟卿则言礼自胡母生严彭祖颜安乐瑕丘江
卷七 第 7a 页 WYG0936-0112c.png
公则言春秋 后汉儒林传自刘昆洼丹任安杨政张
兴戴凭孙期则言易自欧阳歙牟长宋登张驯尹敏周
防孔喜杨伦则言书自高诩包咸魏应伏恭任宋景鸾
薛汉杜墲召驯杨仁赵晔卫宏则言诗董钧则言礼自
丁恭周泽钟兴甄宇楼望程曾张元李育何休服虔谢
该言春秋许谨则五经无双蔡元则学通五经 樊脩
删定公羊严氏春秋章句世号樊侯学前汉艺文志云
近世经传世以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阙疑之义而
卷七 第 7b 页 WYG0936-0112d.png
务碎义巧说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后进弥以驰
逐故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安其所习毁所不
见终以自蔽此学者之大患也(元谭新论云秦近君说/)
(若稽古字至二三万言/) 丁宽从田何受易复从周王
孙受古义作易说三万言训故举大谊景帝时宽为梁
孝王将军距吴楚 梁丘贺宣帝行祠昭庙先驱旄头
剑挺堕坠刃向乘舆于是召贺筮之 京房从焦赣易
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
卷七 第 8a 页 WYG0936-0113a.png
候奏考课吏法公卿皆以房言烦碎不可行因言石显
专权为显所谮弃市 费直以彖象系辞十篇文言解
说上下经 伏生孝文时求能尚书者天下无有闻伏
生治之老不能行于是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
夏侯胜霍光欲废昌邑胜言洪范传光以此益重经术
士胜始从夏侯始昌受尚书及洪范五行传说灾异又
从欧阳氏问为学情熟所问非一师善说礼服当宣帝
时议庙乐下狱黄霸从胜受经狱中初胜从父子建自
卷七 第 8b 页 WYG0936-0113b.png
师事胜又从五经诸儒问与尚书相出入者率引以次
章句其文饰说胜非之曰建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
建亦非胜学既略难以应敌建卒自颛门名经 孔安
国孔氏有古文尚书安国以今文字读之因以起其家
得逸书十馀篇盖尚书兹多于是矣 司马迁亦从安
国 王式以三百五篇谏昌邑 韩婴作内外傅 高
堂尘传士礼十七篇 徐生鲁徐生善为颂孝文时以
颂为礼官大夫 房凤与王龚刘歆共校书歆曰春
卷七 第 9a 页 WYG0936-0113c.png
秋左氏可立共移书责太常 刘昆受施氏易能弹雅
琴知清角之操注云昔黄帝作为清角后为洪农太守
虎渡河 洼丹作易通论七篇 景鸾能理齐诗兼受
河洛图纬作易说及注解兼取河洛以类相从各为灾
集又撰礼内外记自号曰礼略又抄风角杂书列其占
验作兴道一篇及作月令章句 卫宏少与河南郑兴
俱好古学初谢曼卿善毛诗及为其训宏从曼卿受学
因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从杜林更受古文尚书为
卷七 第 9b 页 WYG0936-0113d.png
作训旨初宏作汉旧仪四篇以载西京杂事后又著赋
颂诔七首传于世 董钧习庆氏礼永平中为博士时
草创五郊祭祀及宗庙礼乐威仪章服辄令钧参议多
见从用 李育习公羊春秋尝读左氏传虽乐文采然
谓不得圣人深意作难左氏义四十一事 何休作公
羊解诂以春秋駮汉事六百馀条妙得公羊本意休善
历算与其师追述李育意以难二传作公羊墨守左氏
膏盲榖梁废疾 服虔有雄才善著文论作春秋左氏
卷七 第 10a 页 WYG0936-0114a.png
傅解行之至今又以左传駮何休之所駮汉事六十条
 谢该建安中乐详条左氏疑滞数十事以问该皆为
解之名为谢氏释 许谨以五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
为五经异义 又作说文解字十四篇 郑康成始通
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三统历刘歆作九/)
(章算术周公作/)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
秋韩诗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卢植
事扶风马融时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
卷七 第 10b 页 WYG0936-0114b.png
肓榖梁废疾康成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休见而叹
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中兴以后范升陈元
李育贾逵之徒争论古今学后马融荅北地太守刘怀
及康成荅何休义据通深由是古学遂明孔融深敬于
康成屣履造门袁绍使学康成皆不就后门人相与撰
康成荅诸弟子问五经依论语作郑志八篇凡康成所
注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尚书大传中候
乾象历又著天文七政论鲁礼禘祫义六艺论毛诗谱
卷七 第 11a 页 WYG0936-0114c.png
駮许慎五经异义答林孝存周礼难凡百馀万言康成
质于辞训通人颇讥其繁至于经傅治熟称为纯儒齐
鲁间宗之 论曰自秦焚六经圣文埃灭汉兴诸儒颇
修艺文及东京学者亦各名家而守文之徒滞固所禀
异端纷纭互相诡激遂令经有数家家有数说章句多
者或乃百馀万言学徒劳而少功后生疑而莫正康成
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刋改漏失自是学者略
知所归范宁每考先儒经训而长于康成常以为仲尼
卷七 第 11b 页 WYG0936-0114d.png
之门不能过也及传授生徒并专以郑氏家法 郑兴
字少赣学公羊春秋晚善左氏传从刘歆讲正大义撰
条例章句传诂及校三统历隗嚣虚心礼请而兴耻为
之屈建武中杜林荐兴因日食上疏帝问兴郊祀事曰
吾欲以谶断之何如兴数言政事依经守义文章温雅
然以不善谶故不能任后与吴汉俱击公孙述留屯成
都初兴好古学尤明左氏周官长于历数自杜林桓谭
卫宏之属莫不斟酌焉世言左氏者多祖于兴而贾逵
卷七 第 12a 页 WYG0936-0115a.png
自传其父业故有郑贾之学 郑众(司农/)字仲师即少
赣之子也从父受左氏春秋明三统历作春秋难记条
例兼通易诗知名于世初梁松以缣帛聘请众不从及
梁氏事败宾客多坐之唯众不染于辞显宗遣众持节
使匈奴虏欲令拜众不为屈意气勇壮虽苏武不过复
与马廖击车师使护西域是时肃宗议复盐铁官众谏
以为不可 范升习梁丘易时韩歆欲为费氏易春秋
左氏立博士升曰左氏不祖孔子而出于丘明无因得
卷七 第 12b 页 WYG0936-0115b.png
立遂与韩歆许淑等互相辨难升曰京费已行次复高
氏春秋之家又有驺夹如令左氏费氏得置博士高氏
驺夹五经奇异并复求立各有所执乖戾分争从之则
失道不从则失人谨奏左氏之失凡十四事时难者以
太史公多引左氏升又上太史公违戾五经谬孔子言
及左氏春秋不可录三十一事 陈元习左氏春秋建
武初元与桓谭杜林郑兴俱为学者所宗范升欲不立
左氏元曰丘明祖授孔子而公羊榖梁傅闻于后世故
卷七 第 13a 页 WYG0936-0115c.png
诏立左氏以李封为博士会封卒左氏复废初元上疏
不宣使有司察公辅之名 贾逵字景伯父徽从刘歆
受左氏逵传父业弱冠能诵左氏傅及五经本文以大
夏侯尚书教授虽为古学兼通五家榖梁之说尤明左
氏传国语为之解诂五十一篇永平中上疏献之显宗
重其书写藏秘馆时有神雀五采色帝问逵逵博物多
识对曰昔武王终父之业鸑鷟在岐宣帝威怀戎狄神
雀仍集此胡降之證也帝敕兰台给笔札使作神雀颂
卷七 第 13b 页 WYG0936-0115d.png
与班固校秘书肃宗好古文尚书左氏传诏逵入讲北
宫白虎观南宫云台帝善逵说使出左氏傅大义长于
二傅者逵于是具条奏左氏三十事尤著明者皆君臣
之正义父子之纪纲至如蔡仲纪季伍子胥淑术之属
左氏义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权变又五经家皆无以
證图谶明刘氏为尧后者而左氏独有明文五经家皆
言颛顼代黄帝而尧不得为火德左氏以为少昊代黄
帝如令尧不得为火则汉不得为赤其所发明补益实
卷七 第 14a 页 WYG0936-0116a.png
多帝嘉之令逵自选公羊严颜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
以左氏数为帝言古文尚书与经传尔雅诂训相应诏
选欧阳大小夏侯尚书古文同异逵集为三卷复令撰
齐鲁韩诗与毛氏同异并作周官解故乃诏诸儒各选
高才生受左氏榖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由是四经遂
行于世逵所著经传义诂及论难百馀万言又作诗颂
诔书连珠酒令凡九篇学者宗之论曰郑贾之学行乎
数百年中遂为诸儒宗亦徒有以焉尔桓谭以不善谶
卷七 第 14b 页 WYG0936-0116b.png
流亡郑兴以逊辞仅免贾逵能附会文致最差贵显世
主以此论学悲哉桓荣字春卿习欧阳尚书荣为太
子少傅赐以辎车乘马荣大会诸生陈其车马印绶曰
今日所蒙稽古之力可不勉哉显宗辟雍初成拜荣为
五更 丁鸿从荣受欧阳尚书鸿当袭封上书逊国于
弟盛逃去友人鲍骏责之曰春秋之义不以家事废国
事鸿感悟乃还就国鲍骏言鸿经学至行显宗召鸿说
文侯之命篇拜侍中肃宗诏鸿与诸儒楼望成封桓郁
卷七 第 15a 页 WYG0936-0116c.png
贾逵等论定五经同异于北官白虎观帝亲称制临决
鸿以才高论难最明诸儒称之帝数嗟美焉时人叹曰
殿中无双丁孝公(鸿字孝公/) 马融字季长初挚恂以
儒术教授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术大将军邓
骘闻融名召为舍人不肯应命客于凉州既饥困乃悔
而叹息遂往应骘召校书东观时俗儒世士以为文德
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陈之法故猾贼从
横乘此无备融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上广成颂以
卷七 第 15b 页 WYG0936-0116d.png
讽谏为宜讲武校猎重述蒐狩之义颂奏忤太后邓氏
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安帝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
巡颂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鼓琴吹笛不拘儒者之节
尝欲训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众注乃曰贾君精而不
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但著三傅异同
说注孝经论语诗易二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
骚所著赋颂碑诔书记表奏七言琴歌对策遗令凡二
十一篇初融惩于郑氏不敢复违忤埶家遂为梁冀草
卷七 第 16a 页 WYG0936-0117a.png
奏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 蔡邕字
伯喈师事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感东方客
难及扬雄班固崔骃之徒设疑以自通作释诲(扬雄作/)
(解嘲班固作荅宾戏崔骃作达旨/)校书东观邕以经籍
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乃与堂溪杨
赐覃飏等正定六经文字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
立于大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邕前在东观
与卢植韩说等撰补后汉记十意有律历意礼意乐意
卷七 第 16b 页 WYG0936-0117b.png
郊祀意天文意车服意又补诸列传四十二篇所著诗
赋碑诔铭赞连珠箴吊论议独断劝学释诲叙乐女训
篆执祝文章表书记凡百四篇传于世
唐诸儒唐高祖天下略定即诏国学置生员太学四门
学郡县学生员各有差又诏宗室功臣子孙就秘书外
省别为小学太宗锐情经术即王府开文学馆召名儒
十八人为学士与议天下事既即位置洪文馆悉引内
学士番宿更休听朝之间则与讨古今道前王所以成
卷七 第 17a 页 WYG0936-0117c.png
败或日昃夜艾未尝少怠贞观六年诏能通一经者得
补吏并置书算二学皆有博士自元武屯营飞骑皆给
博士授经能通一经者听入贡又雠正五经谬缺颁天
下示学者与诸儒释(减役切/)章句为义疏因诏前代通
儒梁皇侃(口旱切/)褚仲都周熊安生沈重陈沈文阿周
洪正张讥隋何安刘炫子孙并加引擢于是唐三百年
之盛称贞观元宗诏群臣及府郡举通经士而褚元量
马怀素等劝讲禁中置集贤院部分典籍乾元殿博汇
卷七 第 17b 页 WYG0936-0117d.png
群书至六万卷经籍大备又称开元焉禄山之祸两都
所藏一为炎埃自杨绾郑馀庆郑覃等以大儒辅政议
优学科先经议黜进士后文辞亦不能克也文宗定五
经镵之石张参等是正讹文寥寥一二可纪由是观之
始未尝不成于艰难而后败于易也 陆德明德明名
元朗以字行苏州吴人善名理言受学于周弘正为国
子博士论撰甚多传于世后太宗阅其书嘉德明博辩
以布帛二百段赐其家 颜师古注班固汉书时人谓
卷七 第 18a 页 WYG0936-0118a.png
杜征南颜秘书为左丘明班孟坚忠臣急就章 孔颖
达颖达与颜师古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馀篇号义赞
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
冗博士马嘉运駮正其失诏更令裁定永徽二年诏国
子三馆学士考正之于是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就加
增损书始布下贞观中讲以能问于不能 萧德言太
宗欲知前世得失诏魏徵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经史
及百氏帝王所以兴衰上之帝爱其书博而要曰使我
卷七 第 18b 页 WYG0936-0118b.png
稽古临事不惑者公等力也 敬播时孔颖达颜师古
撰次隋史诏播诣秘书内省参纂又与令狐德棻等撰
晋书始播与许敬宗撰高祖实录又撰太宗实录房元
龄尝称播陈寿之流乎元龄患颜师古注汉书文繁令
掇其要为四十篇是时汉书学大兴其章章者若刘伯
庄秦景通兄弟刘讷言皆名家 路敬淳唐初姓谱学
惟敬淳名家其后柳冲韦述萧颖士孔至各有撰次然
皆本之路氏 王元感撰书纠缪春秋振滞礼绳愆等
卷七 第 19a 页 WYG0936-0118c.png
凡数十百篇魏知古见其书叹曰五经指南也而徐坚
刘知几张思敬等荐之下诏褒美以为儒宗 褚无量
初内府旧书自高宗时藏宫中甲乙丛例无量建请缮
录补第以广秘籍天子诏于东都乾元殿东箱部汇整
比无量为之使因表卢僎陆去泰王择从徐楚壁分部
雠定又诏秘书省司经局昭文崇文二馆更相检雠采
天下遗书以益缺文不数年四库完治帝西行徙书丽
正殿更以脩书学士为丽正殿直学士复诏无量就丽
卷七 第 19b 页 WYG0936-0118d.png
正纂续前功 元行冲先是马怀素撰书志褚无量校
丽正四部书业未卒相次物故诏行冲代之元宗自注
孝经诏行冲为疏立于学官 啖助淹该经术善为春
秋考三家短长号集传凡十年乃成复先其纲条为例
统助爱公榖二家以左氏解义多谬
 
 
 群书考索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