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0936-008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卷六     宋 章如愚 撰
  六经门
   春秋类
卷六 第 2a 页 WYG0936-0090a.png
春秋始末孔子因鲁史作春秋十二篇始隐公终获麟
而二百四十二年之行事备矣西汉艺文志曰仲尼有
所褒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邱明
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作传明夫子
不以空言说经也春秋序曰春秋者鲁史记之名也记
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所以纪
远近别同异也故史之所以记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
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周礼有史官掌邦国四方
卷六 第 2b 页 WYG0936-0090b.png
之事达四方之志诸侯亦各有国史大事书之于策小
事简牍而已孟子曰楚谓之梼杌晋谓之乘而鲁谓之
春秋其实一也仲尼因鲁史策书成文考其真伪而志
其典礼上以遵周公之遗制下以明将来之法其教之
所存文之所害则刋而正之以示劝戒其馀则皆即用
旧史史有文质辞有详略不必改也仲尼曰文王既没
文不在兹乎此制作本意也叹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
吾已矣夫盖伤时王之政也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
卷六 第 3a 页 WYG0936-0090c.png
今麟出非其时虚其应而失其归此圣人所以为感也
绝笔于获麟之一句者所感而起固所以为终也而微
言独传于子夏太史公犹谓其不能赞一辞彼公谷之
书方出于汉杂载尸子等之语而其师承岂独专于子
夏宜其驳而不纯也初汉兴张苍贾谊张敞刘公子皆
修春秋左氏传贾谊亦为左氏训诂授贯公以至贾护
护授陈钦钦以左氏授刘歆汉初胡母生治公羊春秋
与董仲舒同业公孙宏亦颇受焉其后有严彭祖颜安
卷六 第 3b 页 WYG0936-0090d.png
乐之徒颜之后有泠丰任公筦辂冥都之学初瑕丘江
公受谷梁春秋于申公孝武时江公时与仲舒议不如
仲舒而丞相公孙宏本为公羊学卒用董生上因尊公
羊家诏太子授公羊由是公羊大兴太子既通公羊而
后私问谷梁而善之宣帝即位闻卫太子好谷梁春秋
以问丞相韦贤及夏侯胜史高皆鲁人也言谷梁子本
鲁学公羊乃齐学宜兴谷梁时以谷梁并设上前上善
谷梁甘露五年召五经名儒萧望之大议殿中平公羊
卷六 第 4a 页 WYG0936-0091a.png
榖梁同异各以经处是非望之等多从谷梁由是谷梁
之学有尹更始胡常申章昌房凤之学汉初有公羊谷
梁郑氏夹氏四家并行王氏之乱郑氏无师夹氏亡书
而三传所授并各有师自河间献王献左氏而刘歆之
引传文以本经之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儒林赞
曰初立博士惟春秋公羊而已宣帝世复立谷梁平帝
时又立左氏然则左氏比三家为最后显光武时诸儒
廷议立左氏范升以为不宜立贾氏陈元请立博士贾
卷六 第 4b 页 WYG0936-0091b.png
逵言五经家皆无以證图谶明刘氏为尧后者而左氏
独有明文范会自秦还晋其处者为刘氏明汉家尧后
也故卒立博士虽选李孝封会封卒左氏复废史通云
和帝元兴十一年郑兴父子请重立学官至魏晋渐行
隋刘炫撰春秋述议专解杜预左氏传唐孔颖达为正
义陆淳撰集传春秋纂例淳事赵匡匡师啖助淳传二
家之学(馆阁书目/)
诂训传授公羊戴元传序云子夏传之公羊高高传其
卷六 第 5a 页 WYG0936-0091c.png
子平平传其子地地传其子敢敢传其子寿至汉景时
寿乃与弟子胡母子都著以竹帛其傅董仲舒以公羊
显于朝又四传至何休为经传集诂其书遂传郑元曰
公羊明谶休注引谶最多 董仲舒少治春秋孝景时
为博士(本传/)谨按春秋之文求王道之端得之于正正
次王王次春春者天之所为也正者王之所为其意曰
上承天之所为而以正其所为正王道之端云尔 臣
谨按春秋谓一为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元者
卷六 第 5b 页 WYG0936-0091d.png
辞之所谓大也谓一为元者视大始而欲正本也春秋
深探其本而反自贵者始 仲舒治国以春秋灾异之
变推阴阳所以错行 公孙宏治春秋不如仲舒以宏
为从䛕 仲舒说春秋事得失有举玉杯蕃露清明竹
林之属复数百篇十馀万言(并同上/) 胡母生字子都
齐人也治公羊春秋为景帝博士与董仲舒同业仲舒
著其德年老归教于齐齐之言春秋者宗事之公孙宏
亦颇受焉而董生为江都相弟子兰陵褚大东平嬴公
卷六 第 6a 页 WYG0936-0092a.png
广川段仲温吕步舒(出本传/) 褚大至梁相(出胡母生/)
(传/) 吕步舒丞相长史(出胡母生传/) 嬴公守学不失
师法为昭帝谏大夫授东海孟卿鲁眭孟 孟卿东海
(出本传/) 鲁眭孟为符节令坐说灾异诛(出胡母生/)
(传/) 严彭祖字公子东海下邳人也与颜安乐俱事眭
孟孟弟子百馀人唯彭祖安乐为明赞问疑谊各持所
见孟曰春秋之意在二子矣孟死彭祖安乐各专门教
授由是公羊春秋有颜严之学彭祖为宣帝博士至河
卷六 第 6b 页 WYG0936-0092b.png
南东郡太守以高第入为左冯翊迁太子太傅竟以太
傅官终受琅邪王中(出本传/) 王中为元帝少府家世
传业受同郡公孙文东门云(出严彭祖传/) 东门云为
荆州刺史坐为江贼拜辱命下狱诛(注逢见贼而拜也/)
 (出严彭传/) 公孙文为东平太傅(仝上/) 颜安乐字
公孙鲁国薛人也眭孟姊子也官至齐郡太守丞后为
仇家所杀安乐授淮阴冷(音零/)丰次君淄川任公由是
颜家有冷任之学(出本传/) 冷丰为淄川太守(出颜安/)
卷六 第 7a 页 WYG0936-0092c.png
(乐传/)丰授马宫琅邪左咸(仝上/) 任公为少府(出颜安/)
(乐传/) 贡禹事嬴公成于眭孟至御史大夫(出颜安乐/)
(传/)禹授颖川堂溪惠(仝上/) 疏广事孟卿至太子太傅
广授琅邪筦辂(出颜安乐传/)明春秋为九传(本传/) 筦
辂为御史中丞(出颜安乐传/)辂授孙宝(仝上/) 堂溪惠
授太山冥都(仝上/) 冥都丞相史与筦辂又事颜安乐
故颜氏复有筦冥之学(出颜安乐传/) 孙宝为大司农
(仝上/) 左咸为郡守九卿徒众尤盛官至大司徒(仝上/)
卷六 第 7b 页 WYG0936-0092d.png
 王接注公羊接常谓何休训释甚详而黜周王鲁大
体乖缪且志通公羊而往往还为公羊疾病接乃更注
公羊春秋多有新义(接惠帝时补尚书殿中郎/)
谷梁谷梁受经于子夏为经作传故曰谷梁传传荀卿
荀卿传鲁人申公 申公鲁人也卒以诗春秋授瑕丘
江公能尽传之徒众最盛(本传/) 瑕丘江公受谷梁春
秋及诗于鲁申公传子至孙为博士其后浸微惟荣广
皓星公二人受焉(本传/) 荣广能尽传其诗春秋高才
卷六 第 8a 页 WYG0936-0093a.png
敏捷与公羊大师眭孟等论数困之故好学者复受谷
梁蔡千秋周庆丁姓皆从广受(出江公传/) 蔡千秋又
事皓星公为学最笃宣帝即位问丞相韦贤等言谷梁
子本鲁学也公羊氏乃齐学也宜兴谷梁时千秋为郎
召见与公羊家并说上善谷梁说擢千秋为諌大夫给
事中后有过左迁平陵令复求能为谷梁者莫及千秋
上悯其学且绝乃以千秋为郎中户将选郎十人从受
(仝上/) 尹更始本事蔡千秋为諌议大夫长乐户将又
卷六 第 8b 页 WYG0936-0093b.png
受左氏传取其变理合者以为章句传子咸及翟方进
琅邪房凤(仝上/) 翁君本事蔡千秋(江公传/) 周庆千
秋死徵江公孙为博士江博士复死乃徵周庆丁姓待
诏保宫(少府属官也/)使卒授十人自元康始讲至甘露
元年积十馀年皆明习(仝上/) 丁姓字孙至中山太傅
授楚申章昌(仝上/) 申章昌字曼君(姓申章名昌/)为博
士至长沙太傅徒众尤盛(江公传/) 尹咸至大司农(江/)
(公传/) 翟方进至丞相(江公传/) 房凤字子元不其人
卷六 第 9a 页 WYG0936-0093c.png
(琅邪之县也其音基/)以射策乙科为太史掌故仕至
青州牧始江博士授胡常常授萧秉王莽为讲学大夫
由是谷梁春秋有尹胡申章房氏之学(房凤传/) 范宁
徐邈注解范宁以春秋谷梁未有善释遂沉思积年为
之集解其义精当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亦称

左传刘向别录左邱明授鲁申鲁申授吴起吴起授子
期子期授楚人铎椒铎椒作抄撮八卷授虞卿虞卿作
卷六 第 9b 页 WYG0936-0093d.png
抄撮九卷授荀卿卿授张苍汉兴北平侯张苍及梁太
傅贾谊京兆尹张敞大中大夫刘公子皆修左氏春秋
传谊为左氏传训故授赵人贯公为河间献王博士子
长卿为荡阴令(荡音汤/)授张禹禹与萧望之同时为御
史数为望之言左氏望之善之上书数以称说后望之
为太子太傅荐禹于宣帝徵禹待诏未及问会疾死授
尹更始更始传子咸及翟方进胡常常授黎阳贾护哀
帝时待诏为郎授苍梧陈钦以左氏授王莽至将军而
卷六 第 10a 页 WYG0936-0094a.png
刘歆从尹咸及翟方进受由是言左氏者本之贾护刘
歆 前汉传左氏者有张苍贾谊尹咸张敞刘歆后汉
有郑元郑众马逵马融延笃彭仲博许惠卿服虔颖宛
之徒各为训诂魏世则董遇王肃为之注然其间有取
公羊谷梁以释左氏者惟晋世杜元凯专取邱明之传
以释经义疏有沈休文苏宽刘炫然沈氏于义例粗得
于经传极疏刘光伯于数经之内实为翘楚然好短左
氏之失凡一百五十馀条 杜预左传集解晋杜预元
卷六 第 10b 页 WYG0936-0094b.png
凯集刘子骏贾景伯父子许惠卿颖子严之经分经之
年与传之年相附其发明甚多古今称之然其弊则弃
经信传如成公十三年麻隧之战传载秦败绩而经不
书以为晋直秦曲则韩役书战时公在师复不告克捷
有功亦无所讳于左传之例皆不合不曰传之谬而猥
称经文缺漏其尤甚者至如此 汲冢师春杜预左氏
后序云汲冢师春纯集疏左氏传卜筮事上下次第及
其文义皆与左传同师春纯集者人名也 春秋纂例
卷六 第 11a 页 WYG0936-0094c.png
文宗好左氏令翰林侍读学士高重分诸国名为书引
名经传要略艺文志有春秋纂例四十卷乃是 服氏
传解何休尝以春秋驳汉事六百馀条妙得公羊本意
服虔又以左传驳何休之所驳汉事六十条又作春秋
左氏传解 于令升独美左传于令升史议历诋诸家
而独归美左传云邱明能以三十卷之约括囊二百四
十年之事斯盖著作之良模也当春秋时诸侯大事见
知于它国者或因假道而方闻或以同盟而始赴如秦
卷六 第 11b 页 WYG0936-0094d.png
燕之据有西北楚越之大启东南人罕通于上国故载
其行事多有阙如且其书自宣成已前三纪而成一卷
至襄昭已下数年而占一篇是知国阻隔者记载不详
年浅近者撰录多备此邱明随闻见而成传何有故为
简约者哉 注士燮十卷 贾逵三十卷 王肃三十
卷 董遇三十卷 孙毓二十八卷 杜预四十五卷
 音曹髦三卷 嵇康三卷 杜预二卷 李轨三卷
 荀讷四卷 徐邈三卷 义沈约 苏宽 刘炫
卷六 第 12a 页 WYG0936-0095a.png
春秋三传之学(此在传授之外者/)主父偃学春秋主父
学长短纵横术晚乃学春秋百家之言(本传/) 寿王传
受春秋寿王诏使董仲舒传受高材通明(本传/) 于定
国学春秋于定国迎师学春秋身执经北面备弟子礼
(本传/) 文翁通春秋文翁少好学通春秋(本传/) 隽不
疑治春秋隽不疑治春秋为郡文学(本传/) 冯奉世学
春秋奉世学春秋涉大义 钟兴受春秋钟兴从丁恭
受严氏春秋(本传/) 盖文达明春秋盖文达明春秋三
卷六 第 12b 页 WYG0936-0095b.png
(本传/)
春秋正经古春秋书春秋家者其先出于三代案汲冢
琐语记太丁时目为夏商春秋孔子曰疏通知远书教
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知春秋始作与尚书同时琐语
又有晋春秋献公十七年国语云晋羊舌肸习于春秋
悼公使传其太子左传昭公二年晋韩宣子来聘见鲁
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墨子曰吾见百国春秋盖皆指
此也 孔子生平昌乡陬邑其先宋人也名丘字仲尼
卷六 第 13a 页 WYG0936-0095c.png
姓孔氏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
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
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
三代约其文辞而旨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
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
狩于河阳推此以绳当世贬损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
子惧焉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弟
卷六 第 13b 页 WYG0936-0095d.png
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罪丘者以春秋
(史记孔子世家/) 太史公曰周道将废孔子为鲁司寇
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
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表仪贬天子退诸侯
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
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
之大者也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文成数万其指
数千万物之聚散在春秋故有国者不可不知春秋前
卷六 第 14a 页 WYG0936-0096a.png
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不知春秋
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
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者而不
通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
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故春秋礼义之
大宗也(出史记太史公自序/) 夫子祖述尧舜之道而
制春秋以文武之法度(中庸注/) 孔子曰吾志在春秋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又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
卷六 第 14b 页 WYG0936-0096b.png
父者有之孔子惧而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
曰知我者其唯春秋乎罪我者其唯春秋乎(孟子/) 孔
子作春秋上揆之天道下质诸人情参之于古考之于
今故春秋之所讥灾异之所加也春秋之所恶怪异之
所施也书邦家之过兼灾异之变故春秋变古则讥之
(董仲舒策/) 春秋有灾异皆列终始推得失考天心以
言王道之安危也(翼奉传/)
春秋五始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共惟春秋发五始之要
卷六 第 15a 页 WYG0936-0096c.png
在乎审已正统而已注元者气之始春者四时之始王
者受命之始正月政教之始即位者一国之始
春秋书王正次王王次春(董仲舒传/) 诏曰春秋于春
每月书王重三正谨三微也注三正者天地人之正三
微者三正之始万物皆微故王道取法焉(汉章帝纪/)
所书之王即平王也(春秋序/) 春秋一书书王正月者
十有三王二月者二十一王三月者一十九无事有时
亦冠以王之一字
卷六 第 15b 页 WYG0936-0096d.png
春秋始隐公杜氏谓平王东周之始王隐公逊国之贤

春秋侯国之数大数总百二十四国 正国百十五附
庸之国九 爵姓具者四十七国 有姓无爵者十有
八国 有爵无姓者一十七国 爵姓皆无者三十三
国 盟者三十四国 亡国五十有二 诸侯有谥者
一十二国
会盟战数(尽春秋经传凡二百二十五年/) 会凡一百
卷六 第 16a 页 WYG0936-0097a.png
有二(大会四十四/) (小会五十八/) 盟二百有八(大盟/)
(六十/) (小盟百四十八/) 战凡五十有八(大战五/) (次/)
(战二十九/) (小战一十四/)
晋悼公九合诸侯襄五年会于戚 会于城棣救陈也
 七年会于鄬 会于邢邱 同盟于戏 十年会于
柤 会于伐郑 十一年盟于亳北会于萧鱼
春秋释例盟会图长历杜预参考众家谱第谓之释例
虞摰赏之曰左邱明本为春秋作传而左传遂自孤行
卷六 第 16b 页 WYG0936-0097b.png
释例本为传设而所发明何但左传预又作盟会图春
秋长历备成一家之学此老乃成其长历
春秋条例晋刘寔笃学尤精三传辨正公羊以为卫辄
不应辞以止父祭仲失为臣之节又撰条列二十卷
春秋调人晋刘兆尝以春秋一经而三家殊涂诸儒之
议是非纷然乃思三家之异合而通之取周官调人之
义作春秋调人七万馀言皆论其首尾使大义旡乖时
有不合者取其长短以通之
卷六 第 17a 页 WYG0936-0097c.png
春秋解诂何休覃思不窥门十有七年作春秋解诂
春秋繁露汉董仲舒作说春秋事得失今其书有楚庄
王玉杯竹林等五十六篇
竹书纪年刘知几子贶以竹书纪年序诸侯列会皆举
谥后人追修非当时正史如齐人歼于遂郑弃其师皆
孔子新意师春一篇录卜筮事与左传合知按春秋经
传而为也(唐书传/)
春秋未谕者十二赵孟以无辞伐国贬号为人杞伯以
卷六 第 17b 页 WYG0936-0097d.png
夷礼来朝降爵称子虞班晋上恶贪贿而先书楚长晋
盟讥无信而后列此论人伦臧否直道而行奚为齐郑
楚国有弑君各以疾遂皆书卒(昭元年公子围弑其君/)
(麋襄七年郑子驷弑其君髡顽哀十年齐人弑其君悼/)
(公而春秋但书曰楚子卒郑伯髡顽卒齐侯阳生卒/)
恶之情岂其若是其所未谕一也 按齐荼野幕之弑
事起阳生楚灵乾溪之阨祸由常寿而春秋捐其首谋
舍其亲弑反归罪于乞比(齐陈乞楚公子比/)如是则邾
卷六 第 18a 页 WYG0936-0098a.png
之阍者私憾射姑行欺激怒倾瓶水以沃庭俾废烬而
烂卒奚不书弑其所未谕二也 善恶必书斯为实录
观夫子脩春秋多为贤者讳狄实灭卫因威耻而不书
河阳召王成文美而称狩书法如是岂不使人靡惮宪
章其所未谕三也 哀八年及十三年公子再与吴盟
而皆不书桓二年公及戎盟戎实豺狼非我族类非所
讳而仍讳其未谕四也 诸国臣子非卿不书必以地
来奔则虽贱亦志如阳虎盗入于欢拥阳关而外叛传
卷六 第 18b 页 WYG0936-0098b.png
具其事经独无闻何哉未谕五也 案诸侯世嫡嗣业
居丧既未成君不避其讳此春秋之例也何为般野之
没皆书以名而恶祝之殂直曰子卒其未谕六也 君
谓之弑卿士以上通谓之杀又春秋之例按桓二年宋
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僖十年又曰晋里克弑
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夫臣当为杀而称及与君弑同
科未谕七也 邦之为孔丑讳之可也如公书宋葬公
与吴盟为齐所止为邾所败盟而不至会而后期并讳
卷六 第 19a 页 WYG0936-0098c.png
而不书岂非烦碎之甚且按汲冢竹书其晋春秋及纪
之载事也如重耳出奔惠公见获书其本国皆无所隐
推鲁春秋之纪其国也则未然未谕者八也 夫子之
脩春秋皆遵彼乖僻习其讹谬凡所编次不加改者矣
何为其间则一褒一贬时有弛张或沿或革曾无是正
未谕九也 定六年书郑灭许以许男斯归而哀元年
书许男与楚围蔡夫许既灭矣而能重列诸侯举兵围
国者何哉未谕十也 案虞自鲁闵公以来通上国僖
卷六 第 19b 页 WYG0936-0098d.png
二年灭下阳已降渐见于春秋盖始命行人自达于鲁
也而琐语晋春秋载鲁国闵公时事言之甚详斯则闻
事必书无假相赴当时国史他皆仿此至于夫子所修
则不然凡书异国皆取来告而阙之用使巨细不均繁
省失中未谕十一也 君子以博闻多识为工良史以
实录直书为贵而春秋记他国事必凭来者之辞而来
者所言多非其实或兵败而不以败告或君弑而不以
弑称或秋葬而冬赴春崩而夏闻遂使真伪莫分是非
卷六 第 20a 页 WYG0936-0099a.png
相乱未谕十二也
春秋虚美者五古者国有史官具列时事观汲冢所记
皆与鲁史符同如杀其大夫执我行人郑弃其师陨石
于宋其三事并出竹书纪年唯郑弃师出琐语晋春秋
诸如此句多是古史全文则知夫子所修但因其成事
就加彫饰仍旧而已加以史策有缺文时月有失次皆
存而不正而太史公云夫子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
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其虚美一也 按宋襄公执滕子
卷六 第 20b 页 WYG0936-0099b.png
而诬之以罪楚灵王弑郏敖而赴之以疾亡春秋皆承
告而书曾无变革求诸劝戒其义安在左丘明论春秋
之义云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彰善人劝焉其虚
美二也 春秋本以褒贬为主国语晋司马侯对其君
悼公曰以其善行以其恶戒可谓德义矣公曰孰能曰
羊舌肸习于春秋至董狐书法而不隐南史执简而累
进又宁殖出君而卒自忧名在策书故知当时史臣各
怀直笔自夫子之修春秋也他邦之篡弑其君有三(谓/)
卷六 第 21a 页 WYG0936-0099c.png
(齐郑楚已解于上/)本国之杀逐其君者七(隐闵般恶祝/)
(五君被杀昭哀二主被逐/)莫不缺而不录而孟子曰孔
子成春秋乱臣贼子惧无乃乌有之谈欤虚美三也
太史公曰孔氏著春秋隐桓之间则彰至定哀之际则
微言其切当世之文而亡褒讳之辞也斯则危行言逊
以免祸而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其虚美四也
案赵穿弑君而称宣子之弑江乙亡布而称令尹所盗
此则春秋之世莫不微婉其词而班固云仲尼殁微言
卷六 第 21b 页 WYG0936-0099d.png
绝观微言之作岂独宣父者其虚美五也
五传仲尼没而微言绝故春秋分为五(前艺文志/)邱明
论本事而作传及末世口说流行故有公羊谷梁邹郏
之传四家之中公羊谷梁立于学官邹氏无师郏氏未
有书人执所见各不同也(上文注/) 夫子约鲁史记而
脩春秋因谓之鲁史春秋学开五传者谓各专已学以
相教授分经作传凡有五家开则分也五传者案汉书
艺文志云左氏传三十卷左邱明鲁太史也公羊传十
卷六 第 22a 页 WYG0936-0100a.png
一卷公羊子齐人名高谷梁传十一卷名赤鲁人邹氏
传十二卷郏氏传十一卷(孝经序注/)
三传总论汉胡母生董仲舒之徒出而公羊兴申公蔡
千秋之学盛而谷梁起业左氏者又有贾护刘歆之属
故得并立学官三家异论接迹而出是非互有所私注
释之意多缘其流杜元凯则拘以赴告何休则涉以谶
伪范宁虽务探经而博采诸说然未尽详唐世啖赵陆
淳亦精焉(春秋会义序杜谔作/)
卷六 第 22b 页 WYG0936-0100b.png
三传异同汲冢书杜预以为所说与左传符同异于公
羊谷梁则知此二书近世穿凿非春秋本意审矣庄公
二十八年书臧孙辰告籴于齐左氏则曰礼也公羊则
曰讳称使以为臧孙辰之私行也谷梁则为内讳也惟
唐赵氏讥其为政而无备得之矣 庄公八年书甲午
治兵左氏则曰治兵于庙礼也公羊则曰祠兵为久谷
梁则曰治兵习战继之以善陈 僖公三年书王正月
不雨盖春秋之义凡经时不雨告庙则书而左氏谓之
卷六 第 23a 页 WYG0936-0100c.png
不为灾公羊谓之记异谷梁曰勤雨也误矣
三传得失三家言其长则事莫备于左氏例莫明于公
羊义莫精于谷梁以言其短则或失之诬或失之乱或
失之凿(如载惠公元妃继室及仲子之归于鲁则隐公/)
(兄弟嫡庶之辨摄位之实可接而知也此左氏叙事见/)
(本末处若夫来赗仲子以为预凶事则诬矣/) (王正月/)
(之为大一统及我欲之暨不得已也此公羊之明于例/)
(也若夫母以子贵媵妾许称夫人则乱矣/) (段弟也弗/)
卷六 第 23b 页 WYG0936-0100d.png
(谓弟公子也弗谓公子贱段而见郑伯之处心积虑成/)
(于杀也此谷梁之精于义也若夫曲生条例以大夫曰/)
(卒为正则凿矣/) (武夷录/)左氏载诸侯之事或详或略
其尤详者每出一师具列将佐或因废兴并举六卿如
子产晏婴之流并其士族世家亦或详备而梦卜杂占
小说讽诵纵横滑稽之言无所不有其于叙事可谓繁
矣然以辞胜于事则其解释经意乃或灭裂公谷二家
随经解释事为之说比附日月曲生条例义有不合亦
卷六 第 24a 页 WYG0936-0101a.png
复强说舛驳不伦首尾矛楯虽其释经密于左氏至其
说之繁碎抑又过之盖左氏之说经少则其失亦少二
传之解经多则其失亦多然则释经之失少载事之得
多左氏之学不贤于公谷乎(了斋/) 光武时尚书令韩
歆上疏欲立左氏博士范升奏以左氏浅末不宜立且
条左氏之失十四事啖助爱公谷以左氏解义多谬此
嗜公谷者则指左氏之疵也范升奏左氏不可立而陈
元诣阙上书以言邱明至贤亲受孔子而公谷传闻于
卷六 第 24b 页 WYG0936-0101b.png
后世贾逵亦条上左氏长于三传者三十馀事谓左氏
深于君父公羊多任权变此喜左氏者则讥二子之舛
驳也 左氏艳而富其失也诬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
公羊辨而裁其失也俗若能富而不诬清而不短裁而
不俗则深于其道者也 左氏公羊以正月为周正惟
谷梁子以为夏正然晋杜预作长历唐浮屠一行推步
日食皆以为春秋用周正此又不能无疑也桓公十四
年春无冰成元年二月无冰襄公二十八年春无冰经
卷六 第 25a 页 WYG0936-0101c.png
于春书无冰左氏公羊以为周正似亦有所合也然桓
公八年冬十月雨雪果以为正则雨雪于秋八月也谷
梁子之说似亦未可废也
三传之失公羊之失谓求金求车为非礼而不知责诸
侯之不贡也以大阅大蒐为罕书是不知讥列国之僣
天子也以筑馆为舍礼而不知仇敌之不可通也谷梁
之失谓正月己卯烝为不时是不知周之正月乃夏之
十一月在建子之月而冬祭不为不时谓秋蒐于红以
卷六 第 25b 页 WYG0936-0101d.png
为正是不知蒐春田而用于秋非正也不纳子紏为内
恶是仇敌可得而容也左氏之失以郎之狩而为礼是
不知其废国务而远田猎也以筑王姬之馆为正是不
知仇雠敌之不可交也四国伐郑以为围郑狄人入卫
以为灭卫经何以不书围与灭也
春秋左氏全综刘兆又为春秋左氏解名曰全综公羊
谷梁皆纳经传中朱书以别之
春秋释疑汜毓合三传为之解注撰春秋释疑
卷六 第 26a 页 WYG0936-0102a.png
春秋总例韦表微病诸儒执一槩是非纷然著三传总
例通理经趣
集传例统啖助考三家短长缝绽漏阙号集传复摄其
纲条为例统弟子赵匡与助之子异裒录所为春秋集
注总例请赵匡损益陆质纂会之号集传统例墨守膏
盲废疾初李育少习公羊春秋知名太学尝读左氏传
虽乐文采然不谓得圣人深意以谓前世陈元范升之
徒更相非折而多引图谶不据理体于是作难左氏义
卷六 第 26b 页 WYG0936-0102b.png
四十一事建元初举方正拜博士四年诏与诸儒论五
经于白虎观育以公羊义难贾逵往反皆有理證何休
乃与其师羊弼追述李育之意以难二传故作公羊墨
守左氏膏育谷梁废疾
公羊公羊子名高齐人也受经于子夏 传春秋者非
一其中多非常异议不经之论至使贾逵以谓公羊可
达左氏可兴公(羊春秋序/) 何氏之意以为三科九旨
是止一物若总而言谓之三科科者段也若析而言之
卷六 第 27a 页 WYG0936-0102c.png
谓之九旨旨者意也(公羊疏/) 公羊多任于权变(后贾/)
(逵传/) 公羊辞义清隽断决明审(荀崧传/)
谷梁谷梁子名淑字元始鲁人也一名赤受经于子夏
为经作传故曰谷梁传 于时则接乎隐公兹因以托
始该二仪之化育赞人道之幽变举得失以彰黜陟明
成败以存劝戒拯颓纲以继三五鼓芳风以扇游尘一
字之褒宠踰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谷梁/)
(序/) 谷梁善于经(郑元六艺论/)
卷六 第 27b 页 WYG0936-0102d.png
二传五短谷梁公羊生于异国长于后来语地与鲁国
相远论时则与宣尼不接安得以传闻而与亲见者先
争乎其短一也 左氏述臧哀伯諌纳鼎周内史美其
谠言王子朝告于诸侯闵马父嘉其辨说亦犹史记载
乐毅李斯之文汉书晁错贾生之笔观二传所载有异
于此其录人言也语乃龃龉文皆琐碎盖彼得史臣之
简书此传流俗之口其短二也 左氏载诸大夫词令
行人应答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如僖伯諌观鱼富/)
卷六 第 28a 页 WYG0936-0103a.png
(辰諌王纳带王孙论九鼎季札观乐/)述近古则委曲如
(如郯子官名季孙行父举八元八凯魏绛引虞箴子/)
(革诵祈招/)證近代则循环可覆二传者记言载事失彼
菁华寻源探本取诸胸臆理甚迂僻言多鄙野比诸左
氏不可同年其短三也 二传虽以释经为主其缺漏
不可殚语其短四也 论语有曰夫子不为卫君而公
羊释义反以卫辄为贤是违夫子之教其短五也
左氏左丘明鲁人也为鲁太史(出论语公冶长注/)伊川
卷六 第 28b 页 WYG0936-0103b.png
曰古之闻人也 左邱明受经于仲尼以为经者不刋
之书也故传或先经以始事或后经以终义或依经以
辩理或错经以合异随义而发其例之所重旧史遗
文略不尽举非圣人所脩之要故也身为国史躬览载
籍必广记而备言之 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
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仲尼从而脩之以成一经之
通体其微显阐幽裁成义类者皆据旧例而发义指行
事以正褒贬诸称书不书先书故书不言不称书曰之
卷六 第 29a 页 WYG0936-0103c.png
类皆所以起新旧发大义谓之变例然亦有史所不书
即以为义者此盖春秋新意故传不言凡曲而畅之也
其经无义例因行事而言则传直言其归趣而已非例
也故发传之体有三而为例之情有五一曰微而显文
见于此而起例在彼称族尊君命舍族尊夫人梁亡城
缘陵之类是也二曰志而晦约言示制推以知例参会
不地与谋曰及之类是也三曰婉而成章曲从义训以
示大顺诸所讳辟璧假许田之类是也四曰尽而不污
卷六 第 29b 页 WYG0936-0103d.png
直书其事具文见意丹楹刻桷天王求车齐侯献捷之
类是也五曰惩恶而劝善求名而亡欲盖而章书齐豹
盗三叛人名之类是也推此五体以寻经传触类而长
之附于二百四十二年行事王道之正人伦之纪备矣
(序/) 左邱明因圣言以摅意托王义以流藻其渊源深
大沉懿雅丽可谓命世之才(国语/)
左氏三长韩宣子见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
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春秋之作始自姬旦成诸
卷六 第 30a 页 WYG0936-0104a.png
仲尼邱明之传知有笔削及发凡例皆得周典其长一
也 按哀三年鲁司铎(宫名/)火南宫敬叔命周人出御
书之时鲁文籍最备邱明躬为太史博览群书如郑书
晋志之类凡此诸籍莫不毕观每事皆详其长二也
论语子曰左邱明耻之丘亦耻之以同圣之才而膺授
经之托上询夫子下访其徒凡所采摭实广见闻其长
三也
左氏叙事左氏之叙事也述行师则簿领盈视哤䀨沸
卷六 第 30b 页 WYG0936-0104b.png
腾论备大则区分在目修饰峻整言胜捷则收获都尽
记奔败则披靡横前申盟誓则慷慨有馀称谲诈则欺
诬可见谈恩惠则温如春日纪功烈则凛若秋霜发兴
邦则滋味无量陈亡国则凄凉可悯或腴辞润简编或
美句入咏歌跌宕而不群纵横而自得若斯才者殆将
工侔造化思涉鬼神著述罕闻古今卓绝于二传之叙
事也榛芜溢句疣赘满行华多而少实言拙而寡味
元经子谓董常曰吾欲修元经稽诸史论不足證也吾
卷六 第 31a 页 WYG0936-0104c.png
得皇极谠义焉(文中子王道篇/)春秋以天道终乎故止
于获麟元经以人事终乎故止于陈亡于是乎天人备
(出述史篇/) 文中子曰天下无赏罚三百载矣(自晋/)
(惠帝至隋开皇十年凡三百载/)元经可得而不兴乎薛
收曰始于晋惠何也子曰昔者明王在上赏罚其有差
乎元经褒贬所以代赏罚也其以天下无主而赏罚不
明也(出王道篇/) 子述元经皇始之事叹焉(后魏初年/)
门人未达叔恬曰夫子之叹盖叹命矣书云天命不于
卷六 第 31b 页 WYG0936-0104d.png
常惟归乃有德戎狄之德黎民怀之三才其舍诸(出王/)
(道篇/) 子曰元经其正名乎(正帝名/)皇始之帝徵天以
授之也(皇始后魏道武帝号也始有中原建天子旌旗/)
(得正统此天授之也/)晋宋之王近于正体(东晋至刘宋/)
(中国无真主则江南以为正体故曰近/)于是乎未忘中
(晋宋皆举兵中原有复一之制/)穆公之志也(晋阳公/)
(作政大论言帝王之道元经所以帝元魏而斥齐梁盖/)
(其志也/)齐梁陈之德斥之于四夷也以明中国之有代
卷六 第 32a 页 WYG0936-0105a.png
大和之力也(后魏孝文太和元年宋苍梧王元徽五年/)
(也时江南衰替中国始尊/) (出问易篇/) 薛生曰殇之
后帝制绝矣元经何以不兴乎子曰君子之于帝制并
心一气以待也倾耳以听拭目而视故假之以岁时桓
灵之际帝制遂亡矣文明之际魏制其未成乎(魏文帝/)
(明帝未能平吴蜀一制天下/)太康之始书同文车同轨
(晋武太康元年平吴天下同一/)君子曰帝制可作矣而
不充振故永熙之后君子息心焉曰谓之何哉(太康十/)
卷六 第 32b 页 WYG0936-0105b.png
(一年武帝崩杨骏矫诏辅政改元永熙贾后杀骏天下/)
(大乱/)元经于是不得已而作也(出问易篇/) 文中子曰
春秋作而典诰绝矣元经兴而帝制亡矣(出问易篇/)
文中子曰小雅尽废而春秋作矣小化皆衰而天下非
一帝(续诗有大化小化亦大小雅之义也及其衰也四/)
(夷僣帝号故曰非一帝/)元经所以续而作者其衰世之
意乎(出礼乐/) 董常曰元经之帝元魏何也子曰乱离
斯瘼吾谁适归天地有奉生民有庇即吾君也且居先
卷六 第 33a 页 WYG0936-0105c.png
王之国受先王之道予先王之民矣谓之何哉董常曰
敢问皇始之授魏而帝晋何也(魏太祖入长安始有中/)
(原是岁丙申皇始元年当东晋孝武帝尽太元二十一/)
(年也然元经尚以安恭纪年/)子曰主中国者将非中国
也我闻有命未敢以告人则犹伤之者也伤之者怀之
也董常曰敢问卒帝之何也(魏至孝文方得纪帝/)子曰
贵其时大其事于是乎用义矣子曰穆公来王肃至而
元魏达矣(穆公虬宋顺帝升明二年奔魏王肃字恭懿/)
卷六 第 33b 页 WYG0936-0105d.png
(齐明帝建武四年亦奔魏并魏孝文时也出述史篇/)
叔恬曰敢问元经书陈亡而具五国何也子曰江东中
国之旧也衣冠礼乐之所就也永嘉之后江东贵焉(晋/)
(怀帝永嘉二年琅邪王睿自徐州移镇建业中国衣冠/)
(往依焉/)而卒不贵无人也齐梁陈于是乎不与其为国
也及其亡也君子犹怀之故书曰晋宋齐梁陈亡具五
以归其国且言其国亡也呜呼弃先王之礼乐而至是
乎叔恬曰晋宋亡国久矣今具之何谓也子曰衣冠文
卷六 第 34a 页 WYG0936-0106a.png
物之旧君子不欲其先亡宋有树晋之功有复中国之
志亦不欲其先亡也故具齐梁陈以归其国也其未亡
则君子夺其国焉曰中国之礼乐安在其已亡则君子
与其国焉曰犹我中国之遗人也书五国并时而亡盖
伤先王之道尽坠故君子大其言极其败于是乎扫地
而求更新也期逝不至而多为恤汝知之乎此元经所
以书也(出述史篇/) 文中子曰元经有常也所正以道
于是乎见义元经有变也所行有适于是乎见权(常若/)
卷六 第 34b 页 WYG0936-0106b.png
(五始不可移易是也变若与夺南北以尊中国是也/)
义举而皇极立矣(出魏相篇/) 文中子曰春秋一国之
书也其以天下有国而王室不尊乎故约诸侯以尊王
政以明天命之未改此春秋之事也元经天下之书也
其以无定国而帝位不明乎徵天命以正帝位以明神
器之有归此元经之事也(出魏相篇/) 董常曰执小义
而妨大权春秋元经之所罪欤子曰斯谓皇之不极(同/)
(上/) 子曰元经之专断盖蕴于天命吾安敢至哉(天命/)
卷六 第 35a 页 WYG0936-0106c.png
(未改于晋祚则元经断之于江南天命有归于中国则/)
(元经断之于后魏/) (魏相篇/) 文中子曰褒表不及仁
寿(元经至隋开皇而止矣不及仁寿四年炀帝弑立/)
恬曰何谓也子泫然曰仁寿大业之际其事忍容言耶
(出立命篇/) 子曰吾于续书元经也其知天命而著乎
伤礼乐则述章志正历数则断南北感帝制而首大熙
(元经首于大熙盖感帝制之绝而特振之也/)尊中国而
正皇始(晋宋卒不振则历数断归北朝以后魏孝文皇/)
卷六 第 35b 页 WYG0936-0106d.png
(始年都洛阳始得中国也出关朗篇/) 子谓叔恬曰汝
为春秋元经乎春秋元经于王道是轻重之权衡曲直
之绳墨也失则无所取衷矣(出事君篇/)
唐续春秋开元中裴光庭拜侍中兼洪文馆学士又引
寿安丞李融拾遗张琪著作佐郎司马利宾直洪文馆
撰续春秋经传自战国讫隋请天子修经光庭作传书
久不就
十六国春秋魏世黄门侍郎崔鸿乃考覈众家辨其同
卷六 第 36a 页 WYG0936-0107a.png
异除烦补阙错综纲纪易其国书曰录主记曰传都谓
十六国之春秋先是前赵有汉赵记(平舆子和苞撰/)
赵有上党国记赵书(徐光等撰/)邺都记赵纪(燕田融等/)
(撰/)前燕有燕纪(杜辅撰/)后燕有后书(董统撰后申秀等/)
(取二燕合成一史/)南燕有南燕录(赵郡王景晖撰/)汉有
汉书华阳国志(汉乃蜀李势也二书并常璩撰汉书后/)
(入晋秘阁改为蜀李书/)前凉有凉国春秋(索绶作/)凉记
(刘庆作/)凉书(索晖刘炳作/)前秦有秦记(车频纂裴景仁/)
卷六 第 36b 页 WYG0936-0107b.png
(删/)后秦有秦史(姚和都作/)夏有国书(赵思群等作/)西凉
西秦北燕之史或当代所书或他邦所录至崔鸿乃著
为十六国春秋
虞氏春秋虞卿说游之士困于梁乃著书上采春秋下
观近世由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凡八篇以刺讥国家得
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
吕氏春秋吕不韦为丞相是时魏有信陵楚有春申赵
有平原齐有孟尝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不韦以秦之
卷六 第 37a 页 WYG0936-0107c.png
强羞不如亦招士厚遇之是时多辨士如荀卿之徒著
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
览六论十二纪二十馀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
事号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垂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
宾客有客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吴越春秋(赵景/)楚汉春秋(陆贾/)汉春秋后汉春秋魏春
(孔衍/)魏氏春秋晋阳春秋孙盛笃学不倦自少至老
不释卷著魏氏春秋晋阳春秋词直而理正咸称良史
卷六 第 37b 页 WYG0936-0107d.png
焉既而桓温见之怒谓盛子曰枋头诚为失利何至如
尊君所说若此史遂行自是当君门之事其子请删改
盛大怒诸子遂改之盛写两本寄于慕容隽太元中孝
武博求异闻始于辽东得之考校多有不同书遂两存
晋汉春秋唐春秋(韦述吴兢/)习凿齿归襄阳是时桓温
觊觎望凿齿在郡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起后汉光武
终晋悯帝于三国之时蜀以宗室为正魏武虽受汉禅
晋尚为篡逆至文帝平蜀乃为汉亡而晋始兴焉凡五
卷六 第 38a 页 WYG0936-0108a.png
十四卷
后史准左传体晋乐资春秋后传 荀悦汉纪 张璠
后汉纪 刘璠梁典 孙盛春秋 干宝晋纪 裴子
野宋略 吴均齐春秋 何之元梁典 王劭齐志
孔子没经传不作于时文籍唯有战国策及太史公书
而已至晋著作郎乐资乃追采二史撰为春秋后传其
书始以周平王续前传鲁哀公于后至赧王入秦又以
秦文公之继周终于二世之灭合成三十卷汉献帝命
卷六 第 38b 页 WYG0936-0108b.png
荀悦为编年体依附左传著汉纪三十篇自后汉至于
高齐如张璠孙盛干宝徐贾裴子野吴均何之元王劭
等其所著书或谓之纪或谓之略或谓之志虽名各异
大抵皆依左传以为的准
 
 
 
 群书考索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