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
卷四十 第 1a 页 WYG0857-073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通雅卷四十      明 方以智 撰
  算数
九数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也
周髀捐闷皆周公之法也夕桀汉名也叀缀新率也
周礼保氏注九数曰方田以御田畴界域曰粟米以御
交质变易曰差分一名衰分以御贵贱禀税曰少广以
御羃积方圆曰商功以御功程积实曰均输以御远近
卷四十 第 1b 页 WYG0857-0730b.png
劳费曰盈朒一云赢不足以御隐杂互见曰方程以御
错糅正负曰勾股一云旁要以御高深广远郑司农云
今有重差夕(音/的)桀即旁要即勾股也章怀曰九章周公
所作凡九篇考工记注引粟米法玉人疏引盈不足术
曰玉方寸重七两石方寸重六两诗绵疏引九章算术
云穿地四为壤五为坚三历谱有许商算术二十六卷
杜忠算术十六卷㔬茂刘瑜郑玄马续翟酺何休张衡
皆通之成帝时嵩真曹元理并明算术吴志赵达南史
卷四十 第 2a 页 WYG0857-0730c.png
顾越北史刘焯苏绰皆善算术隋志古之九数圆周率
三径一其术疏舛自刘歆张衡刘徽王蕃皮延宗之徒
各设新率未臻折衷宋祖冲之更开密法以盈朒数三
丈一尺四寸一分五釐九毫三杪六忽正数在盈朒二
限之间密率圆径一百一十三圆周三百五十五约率
圆径七周二十二又设开差羃立兼以正圆参之指要
精密算氏之最也所著书名缀术子暅之更精志载徐
岳甄鸾重术二卷李遵义疏一卷杨淑九九算术二卷
卷四十 第 2b 页 WYG0857-0730d.png
岳鸾等撰别术二卷刘徽九章六曹算经一卷重差图
一卷又有孙子赵𢾺夏侯阳张丘建算经五经算术黄
钟算法张浚九章推图经法又刘炫著算术一卷李淳
风注九章算术要略孙子算经谢察微算经二卷徐岳
记遗曰世人言三不能比两乃云捐闷与四维注引艺
经曰捐闷者周公作也先本位以十二时相从徐爰称
捐闷乃是奇两之术三不能比两者孔子所造也四维
东莱子所造也李籍音义云包牺氏立法其传自周公
卷四十 第 3a 页 WYG0857-0731a.png
受之于大夫商高周人志之故曰周髀周髀有赵君卿
爽注海岛算经一卷甄鸾撰李淳风等注崇文目云魏
刘徽注周官测日景立四表望远及因木望山之术故
辄造重差唐志有九章有周髀有海岛有孙子有五曹
有张丘建有夏侯阳有五经算有缀术有集古有纪遗
凡三等数凡十二家大史丞王孝通缉之宋元丰中秘
书监赵彦若等校定于地续狭斜之法凡二十术邵蔡
皆取资焉
卷四十 第 3b 页 WYG0857-0731b.png
和较勾股之斜要也 周商高云数出于方圆圆出于
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之数故折矩以为勾勾广三
矩脩四径隅五方之外半一矩而两之以环于一成三
四五为长二十有五谓之积矩此数之自生也如勾四
尺股三尺求勾至股则四尺开方为十六三尺开方如
九合九与十六为二十五以二十五开方则边径为五
于是知勾股之斜较为五尺此可推也汉法曰旁要谓
从旁而要之也智按夕桀当是迤而桀之古夕通移而
卷四十 第 4a 页 WYG0857-0731c.png
呼桀为的讹注夕也上廉下廉从廉隅廉从方益方益
从方则立方之斜和步(阙/)  则量远也正弦馀弦正
切馀切正割馀割皆举经线围线而名
羃积者开方开立算其积实也 开方充边径之数四
方布其实也开立平步而推之六羃皆方也积实谓之
羃积如黄钟管九寸以平方羃法推之一平方分通有
面羃一万万忽九平方分深九十分则空围内当有八
百一十立方分之类是也大约边径求积不过自乘倍
卷四十 第 4b 页 WYG0857-0731d.png
之而以边求积之形则有法在
隙积即今之圆容也两边杀而首齐者曰堑堵四面皆
杀而高曰刍童 堑堵者立方如土墙两边杀两头齐
其法并上下广折半以为之广以直高乘之又以直高
为勾以上广减下广馀者为股勾股乘弦以为斜高有
刍童者谓如覆㪷四面皆杀其法倍上长加入下长以
上广乘之倍下长加入上长以下广乘之并二位法以
高乘之六而二也隙积者谓积之有隙者如累棋层坛
卷四十 第 5a 页 WYG0857-0732a.png
及积罂之类虽以覆㪷四面皆杀缘有刻缺及虚隙处
用刍童法求之常失于数少今用刍童法为上行下行
别列下广以上广减之馀者以高乘之六而一并入上
行利公著圆容较义于九章则为少广
叀术即今之测量器也 祖暅之缀术宋卫朴专明叀
术叀音罥挂也挂空取线而算之总曰缀术今测量器
作一方版安两耳纽一隅系线目穿两耳纽以直物杪
则线必下垂视其所直分数以三率乘除之其神捷者
卷四十 第 5b 页 WYG0857-0732b.png
并不须方版矣三率者异乘同除法也以第二率第三
率相乘得数以第一率为法除之变测者第一率二率
相乘而以三率之数分除知之然凡乘除无往而非三
率也若事务人数岁月数工直数则用重测凡学者屏
欲尊精乃能慧解如精耗病散则目光为日光水光所
夺必迤且支而不准
立圆者圆圆也非痹圆与筒圆也 自乘平方以径再
乘之即立方矣痹圆者方四分而除一也细核之径一
卷四十 第 6a 页 WYG0857-0732c.png
围三则有馀径七围二十二尚不足也径十七周五十
二始无差筒圆以圆加积耳立圆者滚圆也最难得法
度数衍自乘而自乘而九乘之其积即四四立圆之积
也今以自又自乘又九之而四四除即得立圆之羃
方田今曰丈量 方五尺为步二百四十步为亩长十
六广十五也广一丈长六十丈亦一亩也广不齐者多
量之合而折之两量则两折三量则三折四量则四折
折则小大皆匀以与直相乘而以六除之弓步用二十
卷四十 第 6b 页 WYG0857-0732d.png
四除丈尺用六除
算命算学也 汉志引书曰先其算命二百七十一枚
成六觚为一握长八寸计历数者也外国法用筹算古
人持筹会计岂无法乎升庵引作算命算乃古算字说
文算从竹弄引逸周书曰士分民之算均分以算之也
读若算此许氏疑而未决耳又作笇吴王濞傅上方与
晁错调兵笇军食宋书二凶傅详加笇考子才曰算象
纵横之形
卷四十 第 7a 页 WYG0857-0733a.png
同律度量衡同于黄钟之法也 说苑曰以黍生之十
黍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十尺为一丈十丈
为一引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
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十二黍为
一龠十龠为一合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
石公绍引一曰龠实八十一黍者误也后汉志注引说
苑曰十粟重一圭十圭重一铢汉志曰量始于龠合于
合登于升聚于斗角于斛度分于分忖于寸蒦于尺长
卷四十 第 7b 页 WYG0857-0733b.png
于丈信于引百黍为铢刻法也二十四铢为一两时法
也时有上下也十六两为一斤一斤为三百八十四铢
合一年闰月之数三十斤为一钧月法也一月三十日
四钧为一石四时也徐锴曰一钧为万有一千五百二
十铢虚舟子曰两者两黄钟之数也智以度量皆以十
为法而权衡独依律法岁月盖权衡为其大者一事而
有二名焉以十为法者以河洛之数尽于十而用九也
蔈定秒定也 淮南子曰秋分蔈定蔈定而禾熟律之
卷四十 第 8a 页 WYG0857-0733c.png
数十二故十二蔈而当一粟十二粟而一分十二分而
一铢十二铢而半两说文曰春分而禾生夏至晷影可
度禾有秒秋分而秒定律数十二秒而当一分十分而
寸其以为重十二粟为一分十二分为一铢故诸程品
皆从禾今历大率一分百秒或八十秒函盖则每度六
十分一分六十秒其义盖本乎此也周礼总义曰十二
时每时八刻二十分每刻六十分秒因之则古已有六
十分之法矣
卷四十 第 8b 页 WYG0857-0733d.png
十发曰程章程法式也 汉高纪张苍定章程如淳曰
章历数之章术程者权衡斗甬丈尺之法说文曰程品
也十发曰程十程为分十分为寸秦之程书则犹称秤
之襧也因有程课之义以计路则曰路程
四圭曰撮撮者合也六十四黍曰圭五首成一文亦曰
圭 律历志不失圭撮注四圭曰撮三指撮之李东璧
曰丸散之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准如梧桐子也方
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秒散不落为度一撮者四刀圭
卷四十 第 9a 页 WYG0857-0734a.png
也匕即匙也六十四黍为一圭四圭为一合然则撮即
合矣又凡合单丝为一糸四糸为一扶五扶为一首五
首成一文文彩淳为一圭按圭与挂同古皆来韵归齐
微也篆家以玉圭从□而圭为挂形卦爻之卦亦取此
加卜会意后又加手
累黍锱铢言其微也 律历志十黍为累十累为铢或
曰十丝为累东璧则曰十糸曰釐四釐曰累八两曰锱
伯厚曰六铢曰锱按以六铢为锱正合陶贞白所云十
卷四十 第 9b 页 WYG0857-0734b.png
(去/声)若曰八两则已重矣非古人言较锱铢之意也沈
存中曰唐书开元钱重二铢四参今蜀郡亦以十参为
一铢参乃古累字加为累累相傅讹耳
律度量衡今大于古能候律者得古准矣 宋张子贤
言京口甘露寺二铁镬有文梁天监造佛殿前又一行
云五十石镬然形制不能容今之五十石可知古斗斛
小六朝时巳大于古而今又大于六朝时也佛古佛字
梦溪笔谈曰钧石之石重百二十斤后人以一斛为一
卷四十 第 10a 页 WYG0857-0734c.png
石自汉已如此饮酒一石不乱是也汉之一斛亦是今
之二斗七升以钧石之石百二十斤今秤记之当三十
二斤亦今之三斗酒也挽蹶弓弩古人以钧石率之今
人乃以粳米一斛之重为一石凡石者以九十二斤为
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今□卒蹶有九石者计其
力乃古之二十五石弓有挽三石乃古之三十四钧又
曰考乐律及受诏改铸浑仪求秦汉以前度量斗记六
斗当今一斗七升九合秤三斤当今十三两为升中方
卷四十 第 10b 页 WYG0857-0734d.png
古尺二寸五分十分分之二今尺一寸八分百分分之
四十五强宋时杂注曰古一斤当今四两三分两之一
一两当今六铢半智按通典魏初杜夔造斛大于昔时
晋志魏景元四年刘徽注九章商功曰当今大司农斛
圆径一尺三寸五分五釐深一尺积一千四百四十一
寸十分之一王莽铜斛于今尺为九寸五分五釐径一
尺三寸六分八釐七毫魏斛大尺长莽斛小尺短程大
昌曰杜佑叙六朝赋税而论其总曰唐志一尺二寸为
卷四十 第 11a 页 WYG0857-0735a.png
大尺二籥为合三斗为大斗十斗为斛大要度量三升
当今一升秤则三两当今一两尺则二尺当今一尺陆
文裕深曰虞书曰乃同律度量衡三代共之至秦不师
古而后纷纶莫定矣迨南渡六朝割裂之际乃有大升
大两长尺之法当时调钟律测晷景及冠冕制用小升
小两自馀公私用大升两或曰三两三升尺二寸隋制
也董彦远亦云古量不及今三之一胡三省曰北魏高
祖已有废大斗去长尺之令矣陶贞白曰古秤惟有铢
卷四十 第 11b 页 WYG0857-0735b.png
两而无分名今则以十黍为一铢六铢为一分(去/声)四分
成一两十六两为一斤虽有子谷秬黍之制从来均之
已久依此用之苏恭曰古秤皆复今南秤是也后汉以
来分一斤为二斤一两为二两李果曰六铢为一分即
二钱半也二十四铢为一两古之三两今之一两古之
二两今之六钱半也近世李时珍曰初吐丝为忽十忽
为丝十丝曰釐四釐曰累十釐曰分四累曰字二分半
也十累曰铢四分也四字曰钱十分也六铢曰一分(去/声)
卷四十 第 12a 页 WYG0857-0735c.png
二钱半也四分曰两二十四铢也八两曰锱二锱曰斤
镒斤半也准官秤十二两三十斤曰钧四钧曰石一百
二十斤也今古异制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由此论
之三两为两三升为升尺二为尺不始于唐隋而先行
于南北朝以李东垣之言前汉已有复秤以文裕之言
则变古始于秦以张子贤之言则赵宋之斗斛又大于
萧梁时以李时珍之言一两用一钱则十之一矣其将
候气截管以取律度然后而定邪
卷四十 第 12b 页 WYG0857-0735d.png
数有十等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三等上中下也京
垓亦曰经垓十垓之秭亦曰 楚语曰百姓千品万
官亿丑兆民经入垓数天子之田九垓以食兆民王取
经入焉以食百官又曰计亿事材兆物收经入行垓极
注数极于垓万万曰垓是九州之极数也韦昭曰九州
之内有垓数兆民耕食其中也法华经注梵言那由佗
此云垓数十京曰垓合溪谓数今亡矣智谓垓垓垓一
字也子华子曰受九垓之经夏侯阳算经序算数起自
卷四十 第 13a 页 WYG0857-0736a.png
伏羲而黄帝定三数为十等𨽻首因以著九章徐岳数
术纪遗云黄帝为法数有十等及其用也乃有三焉三
谓上中下十谓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也诗云万亿
及秭毛氏曰数万至万曰亿数亿至亿曰秭应邵曰万
生亿亿生兆兆生京京生秭秭生垓垓生壤壤生沟沟
生涧涧生正正生载地不能载矣与徐合略倒秭于垓
上耳秭有四说说文曰布十缕为緵五緵为秭徐锴曰
秭六万四千斤也与毛苌徐岳所说为四矣增韵十垓
卷四十 第 13b 页 WYG0857-0736b.png
曰补集韵作䋠亦作古作辅合溪曰数今亡未考诸
说耳
律度量衡总名五量不独量有五也 家语黄帝设五
量曰权衡曰升斛曰尺丈曰里步曰十百汉志五量则
龠合升斗斛
以身仞之曰仞以两手寻之曰寻以两足步之曰步
说文伸臂一寻八尺徐锴曰六尺曰寻小尔雅曰四尺
曰仞倍曰寻包咸郑玄皆以仞为七尺汉书应邵注五
卷四十 第 14a 页 WYG0857-0736c.png
尺六寸颜籀曰非也八尺曰仞取人伸臂一寻书为山
九仞释文云七尺左傅仞沟洫孟子掘井九仞注八尺
也仞即俗之认儒林傅仞其说是也以身认之其长曰
仞两手寻之亦如是也两足步之亦如是也戴氏皆以
为八尺盖古尺短周尺八寸以今度之一寸又减二分
应邵之说据汉尺也郑玄七尺之说疑八尺太长耳步
寻皆八尺其言四尺曰寻六尺为步皆以周尺约之耳
周制寸尺咫寻常皆以人之体为法
卷四十 第 14b 页 WYG0857-0736d.png
侧手为肤案指知寸布手知尺 公羊傅注曰侧手为
肤按指为寸投壶注曰铺四指曰扶一指案寸肤扶字
通大戴礼曰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肱知寻智以尺寸
本合人手故□加一为□自关上鱼际为寸自关至肘
为尺又曰各人以中指一节为寸谓屈而视其内肉纹
耳医经骨度两乳之间九寸自中指至腕九寸
大尺曰施墨者工师之五尺也 国语注五尺为墨倍
墨为丈今木匠各用五尺以成宫室以国语注言之其
卷四十 第 15a 页 WYG0857-0737a.png
名当为墨管子地员篇其施七尺注施者大尺之名施
音遗智谓正如今之五尺
宋之尺法凡十五等曰周尺曰晋田父玉尺曰梁表尺
曰汉官尺曰魏尺曰晋后尺曰后魏前尺曰中尺曰后
尺曰东魏后尺曰蔡邕铜籥尺曰宋氏尺曰隋水尺曰
杂尺曰梁俗閒尺 此见宋志又见绀珠集宋程周玉
器图义言宋景文公定以周尺为之本以考诸尺知胡
阮之失按蔡邕断曰夏十寸为尺殷九寸为尺周八寸
卷四十 第 15b 页 WYG0857-0737b.png
为尺通鉴外纪曰禹十寸为尺汤十二寸为尺王八
寸为尺汉章帝时泠道舜祠下得玉律以为尺谓之汉
官尺泠道即零陵道州也晋始平中得古铜尺晋律志
两尺长短度同礼记周尺注曰按礼制周犹以十寸为
尺六国变乱法度或言周尺八寸则步更为八八六尺
四寸以此计之古者百亩当今百五十六亩二十五步
古者百里当今百二十五里宾退录曰温公图以周尺
当今布帛尺七寸五分弱于今浙尺为八寸四分朱晦
卷四十 第 16a 页 WYG0857-0737c.png
庵谓伊川省尺五寸五分者误盖从温公也
步百为亩商鞅改制二百四十步为亩 六尺为步步
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方一里井十为
通通十为成方十里十成为终十终为同方百里同十
为封封十为畿方千里司马法及通典皆曰商鞅改制
二百四十步为亩
十千为耦三十里地也 诗十千为耦注三十里万夫
之地四旁有川内方三十二里有奇万人为耦而并耕
卷四十 第 16b 页 WYG0857-0737d.png
八寸曰咫 说文曰中妇人之手长八寸谓之咫周尺
也国语曰隼集陈庭楛矢贯之石砮长尺有咫广韵引
贾逵曰八寸曰咫郑志纯三只只八寸只即咫也集韵
一作䟳
今时之尺则有七法 家礼言古尺五寸五分周尺七
寸五分汉尺较长今有钞尺有三司布帛尺有工匠尺
术家尺鲁班九天玄女尺皆门式尺也历家有晷度尺
医家有全身尺即说文所称全身尺也郎瑛曰夏十寸
卷四十 第 17a 页 WYG0857-0738a.png
为尺(通鉴外纪十二寸为尺/蔡邕独断九寸为尺)商周八寸为尺(外纪独断/皆同但郑)
(注犹以十寸为尺而通/谓之未详姑依诸书)秦比周七寸四分汉官尺比周
一尺三分七毫刘歆铜斛尺后汉建武铜尺与周同三
国吴蜀同周魏比周一尺四分七毫后魏前尺比周一
尺二寸七釐中尺比周一尺二寸一分一釐后尺比周
一尺二寸八分一釐晋田父玉尺(世说田父于野/中得周时玉尺)与梁
法尺比周一尺七釐后晋比周一尺六分二釐宋齐尺
比周一尺六分四釐梁表尺比周一尺二分陈尺同后
卷四十 第 17b 页 WYG0857-0738b.png
晋东魏比周一尺五寸八釐市尺与后魏后尺同隋开
皇官尺同上(后周市尺开皇/官尺皆铁尺也)万宝常所造木尺比周一
尺一寸八分六釐(以前多铜为/之至此用木)唐尺与古玉尺同(贞观/中□)
(延秀为太常卿以为奇玩献玉尺/而失之其迹犹存所定得六之五)开元尺度以十寸为
尺尺二寸为大尺五代世短多相应袭志亦无考也惟
周王朴所定尺比周一尺二分有奇及宋二景表尺比
周一尺六分有奇胡瑗乐书黍尺比周一尺七分司马
光布帛尺比周一尺三寸五分(已上宋之三尺出三器/图义诸书皆泛论以当)
卷四十 第 18a 页 WYG0857-0738c.png
(时未有一/定之制)元尺傅闻至大志无考焉
半步曰跬五□为步 司马法曰一举足曰跬跬三尺
两举足曰步步六尺跬或作顷礼顷步而不敢忘荀子
作跬跬即跬字仪礼不及地迹也中人之迹尺
二寸疏云汉礼云五为步步六尺迹尺二寸盖据此
而言也木八尺为步以八寸之尺约言六尺耳
三百六十步为一里即三百弓曰三百步者举大槩也
 二尺为一肘四肘为一弓三百弓为一里风俗通曰
卷四十 第 18b 页 WYG0857-0738d.png
路程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里者止也公羊疏曰六尺
为步三百步为里其曰一尺五寸为一肘者附会公羊
疏说也正义曰凡此候道虎九十弓熊七十弓豹麋五
十弓今之射者布地犹论弓云
四尺曰鹄举大槩也 郑司农曰方十尺曰侯四尺曰
鹄二尺曰正四寸曰质正鹄皆鸟之捷黠者郑康成谓
鹄小鸟而难中中之为隽按其实数盖三分其广而鹄
居一则侯中丈八尺者鹄方六尺侯丈四尺者鹄四尺
卷四十 第 19a 页 WYG0857-0739a.png
六寸侯一丈者鹄三尺三寸司农之说未当也康成鹄
小鸟皆非也鹄即鹤岂小鸟乎盖谓其远举射的期中
远也正则谓射的之正中质谓其地也诗诂曰发彼有
的毛云的质也周礼注郑众马融云鹄之中二尺曰正
四寸曰质王肃又引小尔雅云鹄之中谓之正正方二
尺正中谓之𣙗𣙗则质也今按乡射记天子熊侯白质
诸侯麋侯赤质大夫布侯画虎豹士布侯画鹿豕凡画
者丹质郑云白质皆谓采其地又荀子质的张而引矢
卷四十 第 19b 页 WYG0857-0739b.png
至焉杨倞注云质射侯也的正鹄也然则毛以的为质
郑马谓四寸曰质王谓正之中为𣙗而𣙗为质者皆误矣
城三堵曰雉 韵会作埃集韵作雉今通作雉杜预曰
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公羊说
五版为堵五堵为雉正义曰堵四十尺雉二百尺百雉
当二万尺周十一里三十二步二尺王肃曰城高一丈
曰堵三堵曰雉肃之说即预之说也坊记注百雉为长
三百丈方五百步则亦三堵之说也郑玄曰版六尺何
卷四十 第 20a 页 WYG0857-0739c.png
休取韩诗版长八尺
五巂五轮之规也 曲礼立视五巂音携规也轮一周
为一规五规九十五尺是十六步
二丈曰端五两曰束两者匹也 士昏礼注束帛十端
子夏易傅曰五匹为束三玄二纁杂记曰币帛一束束
五两两五寻是每端二丈曾子问注丈八尺为端杜预
曰二丈为端一端为两所谓匹也小尔雅曰倍两谓之
匹周礼媒氏入币纯帛无过五两注云必言两者欲得
卷四十 第 20b 页 WYG0857-0739d.png
配合之名十者象五行十日相成也此解牵强如此说
则铢两亦配合之名邪内宰序制注天子巡狩礼云制
币丈八尺纯四𦐖纯谓幅广制谓正长是则有丈八尺
之端有二丈之端矣仪礼中十尺注方者也用布五丈
今官市幅广二尺二寸旁削一寸疏曰此言十尺用布
五幅两畔各削一寸为缝郑志纯三只只八寸二尺四
寸者据缯幅也然则四𦐖者讹邪广制布帛六丈为端
四丈为疋
卷四十 第 21a 页 WYG0857-0740a.png
纬谓之绺绵谓之绣锦绣谓之纯曰絩曰总曰首汉律
也曰屯曰絇曰綟唐令也 纬十缕曰绺音柳沈佺期
七夕曝衣篇上有仙人长命绺至今人呼柳绵二片曰
绣或曰一片曰绣音透苏秦傅锦绣千纯音徒浑切注
凡丝绵布帛一段为一屯诗白茅纯束非纯广之纯上
声二算之纯音全汉律曰绮丝数谓之絩布谓之总绶
组谓之首说文絩音治小切杜佑曰唐令绵六两为屯
丝五两为絇麻三斤为綟綟郎计切唐鉴云赐贵近人
卷四十 第 21b 页 WYG0857-0740b.png
丝一綟小颜注急就曰绨重三斤五两今曰平䌷锦绣
千纯音屯正音唐令之屯也布八十缕曰緵总与緵通
又与鬷通诗越以鬷迈笺云鬷总也疏曰麻缕为数一
升用绳编之说文䋉乎𣲺切缕一枚也洁古屑切麻一
耑也
稯秅秉数也 稯子红切秅宅加切又作秺秺又音
丁故切此上古无家麻音也聘礼禾四秉曰筥十筥曰
稯十稯曰秅秅四百秉也筥又为半斛说文秅秭也二
卷四十 第 22a 页 WYG0857-0740c.png
秭为秅引周礼为二百四十斤为秉周礼注又曰十六
斛曰薮十薮曰秉小尔雅曰把谓之秉秉四曰筥筥十
论语注六百四十斛为稯徐锴曰秭六万四千斤
黄公绍曰稯从禾止为十筥之名緵从糸八十缕丝数
也总从糸缝饰也韵书不明徐锴之说误以八十缕训
稯集韵又曰通作緵总则又以丝数之緵缝饰之总与
稯为一矣韵书不明诗疏之说误以丝数训总增韵又
曰与緵同则又以緵总作一字矣复古编云稯布八十
卷四十 第 22b 页 WYG0857-0740d.png
缕别作緵非此又但知稯之不可以为緵而又不知稯
之非八十缕也亦误
匊大于升 礼书曰匊二升二匊为豆四升
秉有四名 徐锴引论语禾数百二十斤为䄷二䄷为
秉四秉为筥粟五秉十石也又仪礼米数米斛为莒十
六斛为秉又小尔雅二钟谓之秉又把谓之秉左傅或
取一秉秆诗此有遗秉诗诂曰盈手曰秉韩诗外傅鸿
鹄千里者六翮耳背上之毛腹下之毳益一把不为加
卷四十 第 23a 页 WYG0857-0741a.png
高损一把不为加下则古汎言曰把
䅑禾四把也 长沙谓禾二把曰䅻禾四把曰䅑音蕤
丁度作䅑
䊪糳毇皆舂数也 粝本作䊪(音/赖)糳从毇莘省莘音
仕朔切经傅通用凿左傅粢食不凿是也毇许委切粲
加作说文曰粟重一石为十六斗大半斗舂为米一
斛曰䊪䊪米一斛舂为八斗曰毇九斗曰凿又曰稻重
一石为粟二十斗为米十斗曰毇为米六斗大半斗曰
卷四十 第 23b 页 WYG0857-0741b.png
粲智按粝一斛舂为八斗曰毇又曰粟二十斗为米十
斗曰毇而说文解斛字十斗也岂不牴牾其抄讹邪召
旻彼疏斯粺毛苌曰粺精也说文粺毇也郑笺云疏谓
粝米也米之率粝十粺九凿八侍御七粺非稗正义曰
九章粟法云粟率五十粝米三十粺二十七凿二十四
侍御二十一言粟五升为粝米三升以下则米渐细故
数益少四种之米皆以三约之韵会引说文粝粲皆云
粟重一䄷唐人别石耳
卷四十 第 24a 页 WYG0857-0742a.png
薮即庾斔即斞合四者而一之又非矣 薮素口色缕
二切说文炊䉛也䉛漉米籔也于六切借为量名智按
以色缕切为正聘礼门外三十车车秉有五籔康成曰
今文籔或为逾十斗曰斛十六斗曰籔韦昭注国语引
聘礼十六斗为庾然则籔即庾明矣疑汉末时籔竟有
逾音也考工记漆三斞又曰庾实二觳厚半寸唇寸豆
实三而成觳按此与釜庾之庾异釜庾之庾其实有十
六斗而此二十有四升疑当为斞庄子曰斔斛不敢出
卷四十 第 24b 页 WYG0857-0742b.png
于四境注六斛四斗曰斔即斞也则又与实二觳之庾
不合矣公绍曰庾有二法智按有三法一则十六斗之
庾一则二十四升之庾一则六斛四斗之斔岂注者所
记不确邪六斛四斗之斔则十釜矣釜六斗四升说者
曰籔逾庾斔斞皆一数非也
齐四量豆区釜钟则以四加也 区音讴齐四豆为区
四区为釜釜十则钟注区斗六升釜六斗四升钟六斛
四斗小尔雅釜二有半谓之籔籔二有半谓之缶缶二
卷四十 第 25a 页 WYG0857-0742c.png
有半谓之钟注八斛也则四斛为缶一斛六斗为籔六
斗四升为釜韵会引尔雅注二匊为豆匊二升四豆曰
区四区曰釜釜二有半曰庾此则十六斗之庾今小尔
雅与韵会所引二或为三或脱有半则误也陈师道曰
天宝元载敕面以三斤四两为一斗管子轻重丁篇百
泉则鏂二十也注二升八合曰鏂鸟区切智以为即豆
区之区名同实异犹今之各方斗斛同一名而大小异

卷四十 第 25b 页 WYG0857-0742d.png
豆有四名 豆为豆笾周礼醢人掌四豆之实注实容
四升族人为簋实一觳崇尺厚半寸豆实三而成觳觳
十二升实三豆正四升之豆也说苑十六黍为一豆六
豆为一铢豆又与斗通诗酌以大斗一作豆古作□易
林树耘一豆考工中人食豆肉豆酒皆谓一斗详见器
觞豆下
斛与斛同斛与觳不同觳数即筲数也 晋胡奋傅弟
烈谅讨凉屯于万斛堆注斛与斛同说文曰鬲实五觳
卷四十 第 26a 页 WYG0857-0743a.png
十二升曰觳徐锴曰五觳六斗也斗筲注筲容十二升
五筲即罍尔雅疏彝受三斗卣五斗罍六斗
□二斛也鼓十二斛也 说文曰今盐官三斛为一□
礼记量鼓疏隐义云东海乐浪人呼容十二斛者为鼓
二十四两为镒因一溢而名也 或曰镒二十两或曰
三十两当以二十四两为是合三锊之数也镒从溢来
孔丛子曰两手曰掬一手曰溢所谓朝一溢米也镒或
为饼锭之通名孟子百镒可推宋大两为七十二铢即
卷四十 第 26b 页 WYG0857-0743b.png
一钱为七铢畸十分铢之一此则三两为一大两明矣
皇祐新乐图有秤铢干图有星一系一盘正似民间金
银等子
倍举曰锊锊也锾也镮也率也鋢也选也算也一也
小尔雅二十四铢曰两两有半曰捷倍捷曰举倍举曰
锊锊谓之锾宋咸曰举三两锾六两考工记重三锊注
引说文锊锾也今东莱称或以大半两为钧十钧为环
环重六两大半两则三锊为一斤四两疏曰王肃之徒
卷四十 第 27a 页 WYG0857-0743c.png
皆以六两为锾吕刑其罚百锾注音镮亦通作镮汉五
行志宫门铜锾谓环也说文引周礼重三锊北方以二
十两为锊东莱以镮为权重百二十斤亦曰锊以此而
言则非百率之锾六两也师古曰锊重十铢二十五分
铢之十三是又非六两之锊也孙棨北里志曲中常价
一席四镮见烛即倍此以镮为数者以今古约之六两
是今二两字汇锊音劣又音刷又有鋢字亦音刷三鋢
为一斤智按鋢乃锊之讹尝考萧望之傅金选音刷周
卷四十 第 27b 页 WYG0857-0743d.png
本纪其罚百率徐广曰率即锾秋官注疏以为古之率
多作锾汉人读率为所劣切故以刷音率即以刷音选
愐绍皆失载何望及选算之通乎详见疑始字说中
一石为石再石为儋故后人以儋呼石 汉书一石为
石再石为儋言人儋之也货殖注一石两罂也斗斛之
斛今谓之石此量也钧石之石百二十斤此衡也乐府
射乌辞呜呜哑哑引弓射洞左腋陛下寿万年臣为二
千石则韵为硕音俗乃呼担盖因儋之误也
卷四十 第 28a 页 WYG0857-0744a.png
秦以一镒为一金汉以一斤为一金 史记一黄金一
斤注索隐曰如淳云时以钱为贷黄金一斤值钱万非
也臣瓒曰秦以一镒为一金汉以一斤为一金程大昌
演繁露曰公孙闬使人操十金卜于市注二十两为一
金此因秦镒言也蜀文谷备忘小抄云四两为一斤
秦不用银汉制金为币非散用故以一金为名也 智
尝作用币说曰前食货志云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黄
金方寸而重一斤钱圜函方轻重以铢小颜曰言黄金
卷四十 第 28b 页 WYG0857-0744b.png
以斤为名钱则以铢为重也李奇解圜法圜即钱也圜
一寸而重九两师古非之以太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
天府职内职金职币为九府圜谓均而通也秦并天下
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
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锡银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
币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筴钱黄金一斤而
不轨逐利之民蓄积馀赢以稽市物痛腾跃平准书更
命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云云智按黄金一斤
卷四十 第 29a 页 WYG0857-0744c.png
四字上下文不甚洽疑有脱简师古曰复周之制更以
斤名金其他又云马至匹百金功爵凡直三十馀万
金陆贾橐装直千金赐斥上将军四十金之类讵如今
俗之以一金为一两邪惠纪视作斥上者将军四十金
二千石二十金六百石以上六金五百石以下至佐吏
二金注郑氏曰四十金四十斤金也晋灼曰斥上二千
石赐钱二万此言四十金实金也下言黄金真金也不
言黄谓钱也食货志黄金一斤值钱万师古曰诸赐言
卷四十 第 29b 页 WYG0857-0744d.png
黄金者皆与之金不言黄者谓与万钱也公羊百金之
鱼何休注百金犹百万也古者以金重一斤若今万钱
矣智考晋灼所引食货志黄金一斤值钱万此乃王莽
之法也黄金何其贱欤下又云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
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银一流直千是为银货二品本八
两银矣乃直千钱何其悬绝毋乃为大钱乎莽大钱径
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大钱五十言当五十小钱也小
钱直一重一铢次曰么曰幼曰中曰壮则小钱正鹅眼
卷四十 第 30a 页 WYG0857-0745a.png
钱环之比矣大钱五十止可当银一分耳智固以莽之
所谓黄金一斤朱提银一流者乃货品而以金杂之犹
帝之白选曰白金也承上文钱货六品而言下又云
是为银货二品其义明甚独疑周之黄金方寸而重一
斤曰一斤则一斤矣何为重言方寸乎此承上文九府
圜法而言为九府之一币必有制度所云方者或如汉
白金之二品曰重差小方之乎李奇曰圜一寸而重九
两未可厚非也可因而推知方寸一斤之说矣平准所
卷四十 第 30b 页 WYG0857-0745b.png
云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者盖谓一黄金铸币号曰
一斤也食货志又曰今半两钱法重四铢郑氏曰其文
为半两实重四铢也然则周之方寸汉之白选莽之银
货应皆别有实法今不载其法耳古不许民散用银必
成币而后令用之是秦之币二等不及银者固有以也
银即在金镒中矣世代既殊称谓移易迁固文字古简
自魏晋唐诸人即以臆揣作注臣瓒曰秦以一镒为一
金汉以一斤为一金此说为近犹可旁考县断耳徐锴
卷四十 第 31a 页 WYG0857-0745c.png
曰书金作赎刑古赎皆用铜汉始用黄金少其斤两后
魏以金难得合金一两收绢一疋禹贡金三品康成曰
铜三色则或者曰金币是铜鋈金者乎晋志引汉金布
律有罚赎入责以呈黄金为价科有平庸此自钧金之
遗然金有高低况汉制金为币或有仿半两而实重四
铢者乎故须呈价也景帝六年定铸钱伪黄金律元封
五年酎祭少府省金金轻色恶者夺爵王子侯表地节
四年襄堤侯圣坐酎斤八两少四两免五凤四年朝侯
卷四十 第 31b 页 WYG0857-0745d.png
固城坐酎金少四两免太始元年更黄金为麟趾袅蹄
师古曰旧金虽以斤两为名而官有常形制亦犹今时
吉字金挺之类亦曰马蹄金往往于地中得之武帝表
祥瑞故普改铸钱为麟趾袅蹄之形以易旧法尔常璩
巴志言黔中弜头虎子夷秦精秦王刻石与盟杀人顾
死倓钱盟曰秦犯彝输黄龙一双戎犯秦输清酒一钟
所云黄龙一双乃当时之金币也由此观之余谓不许
散用金银而金币有形此确證也董彦远曰汉一金金
卷四十 第 32a 页 WYG0857-0746a.png
四两直二千五百文此揣古今而两不没尔方勺曰汉
法聘后用黄金二万斤为钱二万万又曰当时黄金一
两才六百银一两才二百东坡但怪古黄金之多此未
考尔智以李时珍之言一当十则太少酌以沈存中程
大昌之言则古一斤为今五两而少一两为今三钱而
少然则汉之四铢钱正如唐开元之二铢而少汉之筴
钱则轻极矣宋王梂燕翼贻谋曰真宗问曰咸平中银
两八百金两五千今何增踊如此
卷四十 第 32b 页 WYG0857-0746b.png
银谓之鉼亦谓之笏犹今之锭也 周礼职金注祭五
帝则供鉼金鉼音饼公绍解为金钗非也三国志魏郭
修刺费袆赐其子银千鉼水经注岭南林水石室有银
有奴窃其三鉼归即死墨庄漫录曰崇宁中朱芾为太
常博士诏以黄庭小楷作千文以献赐白金十六笏江
休复曰令狐揆托序献李彝庾彝庾使送银二笏智按
今闽瓯湖南皆倾银作鉼此即鉼之遗也他处皆倾作
锭今之一锭犹古之一金也古一金以一斤制币虽未
卷四十 第 33a 页 WYG0857-0746c.png
必实重一斤然定有常形如今之锭唐人所云吉字挺
正如锭耳后世分两渐改锭有大小相沿遂以一两为
一金矣韩滉担夫与白金一版版犹鉼也
千钱曰仟百钱曰佰 汉志仟佰之得注仟谓千钱佰
谓百钱今俗犹以百钱为一佰音陌梦溪笔谈曰佰借
正如什与伍耳唐自皇甫镈为垫钱法至昭宗末乃定
八十为佰后汉隐帝时三司使王章每出官钱又减三
钱以七十七为百至今输官有八十佰者智考五代史
卷四十 第 33b 页 WYG0857-0746d.png
王章钱谓之省佰钱自宋晋平王休祐即以短钱赋梁
帝普通中铸铁钱岭东八十为佰曰东钱江郢以七
十为佰曰长钱大同诏闻用九陌钱今可用足陌钱非
始自唐皇甫镈也佰陌字通匡衡傅闽佰为界佰即陌
也梁纪用足陌钱陌即佰也
一只亦可曰觭 汉五行志匹马觭轮无反注一只之
轮段会宗傅亦足以复雁门之踦应劭曰只也此皆读
数奇之奇可通用也太宗踦赢二赞亦谓其奇零说文
卷四十 第 34a 页 WYG0857-0747a.png
踦一足也今人读掷掷即踦之入声
甲楯谓之被 被音披绛侯世家甲楯五百被通作披
犹言副也
双玉曰瑴五瑴为区 瑴音觉与珏同二玉相合也区
如字
数弩曰张亦谓之絭 絭即弮字李陵傅连弩注三十
弩共一弦张晏曰三十絭共一臂也旧按三十弩共一
弦之说非是今诸葛弩连弩也每发不过十矢兵法有
卷四十 第 34b 页 WYG0857-0747b.png
伏地之弩亦曰连弩横设于地以机发弦一发尝三十

带一围亦名一腰犹一称一领也 老学庵记周
赐李贤御十三环金带一腰是也世说王大见王恭坐
六尺簟曰可以一领及我
凡一重谓之一袭不独衣称袭也 文选应门八袭又
十袭珍藏皆谓重数也
田十有二顷曰囩又作㽦 见转注古音引汉碑引诗
卷四十 第 35a 页 WYG0857-0747c.png
㽦㽦原隰子才以□为㽦殆因㽦生乎
一斗曰匚 见肯棨录伯温曰本古方字借为受物之
器隶作□即筐字
一抱谓之囗 汉成帝纪大风拔木十围以上古作囗
象四匝之形后人加作围
木四方为棱八棱为柧 见通俗文说文徐锴按字书
三棱为柧通为觚班固赋上柧棱而栖金雀
半矩曲尺也其股谓之宣其句谓之欘 车人半矩谓
卷四十 第 35b 页 WYG0857-0747d.png
之宣一宣有半谓之欘今之曲尺所以为矩也其直而
句者必长于横而股者有半是其遗制也
度屋曰楹 一列为一楹程伊川言斋七楹唐王盈孙
曰太庙二十三楹
一丈曰筵 说文引周礼度堂以筵筵一丈又铺陈曰
筵礼司几筵疏初在地者一重谓之筵
船以艘名亦以翼名 七命浮三翼注引越绝书大翼
中翼小翼然实大艘直以翼呼之颜延年诗千翼泛轻
卷四十 第 36a 页 WYG0857-0748a.png
波注千艘也汉食货志漕船五百艘广韵作艘说文曰
本作徐曰犹俗言船一搜也艘音骚
酒席添换次第亦以盏名 盏与盏通言上一肴催酒
一巡也石林燕语曰寇莱公宴会至三十盏好舞柘枝
用二十四人每舞连数盏号柘枝颠言其久也
珠五百枚为一琲 音佩一说珠十贯或书作琲孙权
贡珠百琲
什一曰仂 礼记祭用数之仂注什一也疏曰分数之
卷四十 第 36b 页 WYG0857-0748b.png
名考工以其围之力捎其数注力三分之一也与仂同
倍洒即倍蓰也 史记引穆王□命其罚倍洒注洒与
蓰同孟子或相倍蓰注数五倍曰蓰
马二百一十六匹为厩 徐锴曰周礼为匹为乘乘马
一师四圉三乘为皂一趣马二皂为系一驭夫六系为
(音/救)一仆夫凡二百一十六应乾之策说文一十四误
也艺文类聚曰马光景一匹长故曰匹厩俗作厩
乐舞一击一刺为一伐 乐记驷伐注驷当为四每奏
卷四十 第 37a 页 WYG0857-0748c.png
四伐一击一刺为伐今南中卓瞂之舞瞂与伐通当有
此意
朋者合人而言也故两贝曰朋两尊曰朋 诗朋酒斯
飨汉志注两贝曰朋韵书引五贝曰朋此诗锡我百朋
注也本草曰大贝牝贝玄贝小贝不成贝此汉食货志
之五贝也今云南用贝呼为海𧵅以一为庄四庄为手
四手为苗五苗为索魏王谓朋当作賏
投壶之数曰扶二算为纯 投壶礼二算为纯音全戴
卷四十 第 37b 页 WYG0857-0748d.png
氏以为如字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注曰铺四
指曰扶公羊傅扶寸而合注侧手曰扶按指曰寸扶寸
一作肤寸
十二矢为一发 见汉书韦昭曰射礼三而止每射四
矢四为乘矢今人则以九矢为一堋堋当作弸
三里曰圱 圱即圱字见仓颉篇
一层谓之一成 说文山丹成曰岯音培大岯山在黎
阳又十里为一成
卷四十 第 38a 页 WYG0857-0749a.png
纸以番名羽亦当以番名 番音翻智按纸谓其可翻
故以番数之因以一次为一番杜诗会须上番看成竹
独孤及诗近日霜毛一番新此诗人假借或取方言真
率故有饭音不可以为据也列子蜺旋之沈为渊沈音
盘庄子止水之审为渊简文曰蟠聚也往古借音因思
周礼羽人十羽为审注审亦束也此亦当借音翻
枚谓之个 个乃屋东西厢也象形左傅寘馈于个月
令右个是也因屋有閒遂用为数檀弓国君七个又考
卷四十 第 38b 页 WYG0857-0749b.png
工记梓人为侯上两个与其身三下两个半之读为干
枚本木之小干犹个也故以为数又为鞭枚为衔枚以
其小干为钟枚以其乳可数也曰枚枚言其多而深难
悉数也个一作个竹称个货殖傅竹万个杨仆表云入
竹二万个
一片亦称一半 汉书李陵傅令军士各持一半冰注
一半犹一片也片判木也从半木本匹见切又匹半切
庄子曰雌雄片合别作牉仪礼丧服傅夫妇牉合也刘
卷四十 第 39a 页 WYG0857-0749c.png
协曰或㭊文以为妙字汇谓析字误作㭊此不知也片
又通辨后汉祭祀志祫祭仪太牢中分之左辨上帝右
辨上后□是析字
汞以百两为一铫 胡演曰邕州烧取水银一百两为
一铫铫之制似猪脬外糊纸贮之或撒失在地以川椒
末茶末收之或以真金鍮石引之
数马以噭犹鱼以尾鹿以头也 噭喙也货殖傅马蹄
噭千唐崔光远传得马二千噭范石湖曰黎鸣谓鸡雌
卷四十 第 39b 页 WYG0857-0749d.png
雄曰一斗十鸡并种当得六斗
吴中市鱼以斗计 一斗为二升半松陵唱和诗一斗
霜鳞换浊醪是也
曰屈曰头皆数也 段公路北户录曰刘孝威谢官赐
交州米饼四百屈盖今数也且如前朝有呼食为头以
鱼为斗茗为薄为夹衣为裁袈裟为缘奴为头麝为子
槟榔为口胡桃为子晋元帝谢赐功德净馔一头又谢
赍功德食一头又刘孝威谢赐果食一头梁科律生鱼
卷四十 第 40a 页 WYG0857-0750a.png
若干斗温贡茗二百尺薄又梁科律薄若干夹沈约有
谢葛衫一裁简文帝云蒙惠袈裟一缘又言安成王饷
符子一头齐建中有麝香如干子陆陲谢安成王赐
槟榔一千口并胡桃一千子陈后主施瓦官智者禅师
扶月供有藤纸一堕沈后施烛十挺细纸五百张
获生人亦名级 卫青傅斩三千七百级小颜曰本以
斩敌一首拜爵一级因复名生获一人为一级见演繁

卷四十 第 40b 页 WYG0857-0750b.png
南朝呼笔四管为一床 见搜神记又北齐赋民之法
以一夫一妇为一床见读礼图
称寿遇旬曰帙乃秩也 宋人皆以白乐天诗行开第
八秩可谓尽天年自注云时俗谓七十以开第八秩又
云已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龚简封芥隐笔记云礼年
八十曰有秩故以八十为八秩七十乃借用也今年五
十六十皆曰五帙六帙讹也
壹贰参桼古借以为数伍陆捌玖则后人所借也 邝
卷四十 第 41a 页 WYG0857-0750c.png
氏曰一字秦碑作壹古孝经作一古老子作一史晨碑
作壹二字无名碑及贝丘长碑长作二夫召经幢作二
籀文作希裕略古作□杨统樊安碑作□□梁作贰
三字贝丘长碑作三云台碑汗简作彡四古作四借用
四即呬字或曰□为数四为呬冯绲碑作曲异体也五
古作乂或作□义云章作□则借吾字六古老子作窅
七石经论语作□古老子作□九商钟作□借鸠形也
十字华岳碑作□拾字也高克尊作十惟八无奇文智
卷四十 第 41b 页 WYG0857-0750d.png
按经史借用者薛宣傅壹关为乐左傅自参以上颜子
不贰过太玄文君臣之制上下以际棿拟之二漆即二
七言河图二七火数居上也摛运诸桼政即七政其用
㭍者见水经漆水注长安西有渠谓之㭍渠
 
 
 
 通雅卷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