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三
卷二十三 第 1a 页 WYG0857-044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通雅卷二十三     明 方以智 撰
  官制(文职/)
三名公卿大夫也 周礼疏引易通卦验云天地成位
君臣道生君有五期辅有三名注公卿大夫也政教君
臣起自人皇之世至伏羲因之故丈耀钩曰伏羲作易
名官者也
黄帝有五官九工少皞五正唐虞有六官九官 史记
卷二十三 第 1b 页 WYG0857-0444b.png
黄帝建立五行于是有天地神祗物类之官是谓五官
管子吕览皆言黄帝五官以正人位文选王融策文九
工开于黄序注黄帝也云官有五人有同德四人合为
九少皞五正见于蔡墨之说五行正也通典尧置天地
四时之官为六卿舜为六官以正天地四时说苑曰尧
时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稷为田畴夔为乐正
倕为工师伯夷为秩宗皋陶为大理益掌驱禽为九职
刘向傅舜命九官济济相让注禹司空弃后稷契司徒
卷二十三 第 2a 页 WYG0857-0445a.png
咎繇士垂共工益虞伯夷秩宗夔典乐龙纳言周礼疏
曰尧舜官号稍改其时官名盖曰稷曰司徒是天官稷
也地官司徒也又云命羲和仲叔使分主四方注仲叔
亦羲和之子尧既分阴阳四时又命四子为之官掌四
时者字曰仲叔则掌天地者其曰伯乎是有六官分命
仲叔注云官名盖春为秩宗夏为司马秋为士冬为共
工通稷为司徒是六官之名郑玄分阴阳为四时者分
高辛时重黎之天地官使兼主四时耳共工注水官也
卷二十三 第 2b 页 WYG0857-0445b.png
尧天官为稷又司徒士此三官是尧时事舜述前功秩
宗舜时官也惟无夏官之名夏傅曰司马在前则羲叔
为夏官是司马也郑玄曰初尧冬官为共工舜举禹治
水尧知其必成功故改命司空以官名宠异之非常官
也禹登百揆之任舍司空之职为共工与虞垂益是也
始羲和之时主四岳者谓之四伯后分至八伯尧初天
官为稷至试舜谓之百揆舜命禹为之即天官也崔灵
恩曰舜改地官为司徒秋官为士冬官为司空春官秩
卷二十三 第 3a 页 WYG0857-0445c.png

五官配五行也 自黄帝建立五行少昊五鸠氏颛顼
立五行之官唐虞百揆四岳象天之有五行也孔颖达
周官疏曰百揆一人四岳内典四时之政四人也孔平
仲则谓四岳为一官俱是县拟曲礼曰天子建天官先
六大次五官注此盖殷时制吕氏曰殷人尊神即尧命
羲和舜齐七政洪范首五行之意也其实唐三代皆有
六官皆有九卿考工记疏六官之记可见者尧育重黎
卷二十三 第 3b 页 WYG0857-0445d.png
之后羲和及其和叔四子掌天地四时夏书乃召六卿
商周稍改职名六官之数则同通典曰夏制九卿殷因
亦如之三少六官也智尝论六宗之名与二肾之说以
为凡数五即有六五为生数之宗六为成数之始从一
至十五六固天地之中数也如五礼即有六乐五音即
有六律五运即有六气皆自然之理东曰青龙南曰朱
雀西曰白虎北曰玄武玄武者龟与蛇也木曰勾芒火
曰祝融土曰后土金曰蓐收水曰玄冥玄冥则少皞之
卷二十三 第 4a 页 WYG0857-0446a.png
二子曰修曰熙也人身一心一肺一肝一脾而肾有二
六宫贵神则土有二六气则火有二盖土为终水为始
而水火相交水土相成也龙马言曰六官之名冢大也
宰制也司徒徒众也宗伯礼以宗为先司马兵以马为
先司寇寇所常防治也司空之空为何物乎尧制司空
之官以宠禹即宰相也汉三公以司空配之犹古意也
商以太宰为前列周并列而重其权盖冢宰兼相职而
司空实相位也以五行言之地官为土天一生水则天
卷二十三 第 4b 页 WYG0857-0446b.png
与水犹二水也然则司空篇亡非亡也本无职掌以宰
相时兼之耳此说甚奇故存之以备论
汉有官簿有仪品魏晋有品令唐有格令宋有班簿有
具员 安帝诏举刺史长令相清白敇身率下者无拘
官簿注谓不拘常牒也后百官志曰班固著百官表职
分未悉故依其官簿粗注职分以为百官志注曰百官
簿刘昭补志序所云百官就乎故簿是也应劭有汉官
仪隋志王隆作汉官解诂胡广注樊长孙与刘千秋书
卷二十三 第 5a 页 WYG0857-0446c.png
曰张平子次述汉事莫能立顾见汲令王文山小学汉
官篇足知旧制仪品荀攸撰魏官仪徐宣瑜晋官品晋
志又载魏晋官品令后魏志曰晋品令有正无从唐开
元刋定职次著为格令宋开宝诏除授京官依朝官例
降敕御史台班簿十日一上中书太宗阅班簿择近臣
举官庆历中中丞张方平言臣在翰林见天圣中具员
元丰六年李清臣为备选具员十册此如今之御览册
也按表少府若卢注引汉品令则汉先有品令之书矣
卷二十三 第 5b 页 WYG0857-0446d.png
唐寔录宣宗命宰相作具员御览
中台尚书省东台门下省西台中书省也 中台亦称
都台始于汉成置尚书至后汉而权重唐龙朔改曰中
台都堂居中左右分司都堂东有吏户礼部三行西有
兵刑工部三行每行四司凡二十四司中书旧有其官
魏晋始谓之中书省北魏曰西台龙朔亦然光宅曰凤
阁开元曰紫薇自黄初置监晋因之又置舍人齐通事
舍人四员各住一省曰四户权倾天下晋孝武来常居
卷二十三 第 6a 页 WYG0857-0447a.png
内殿以省官一人司诏诰位在西省因曰西省郎唐中
书舍人为文士之极任门下省后汉谓之侍中寺晋志
曰给事黄门侍郎郎中俱𬋩门下众务龙朔改曰东台
光宅曰鸾台开元曰黄门省给事中加官也隋置吏部
给事郎炀帝移为门下之职又有七谏议属门下炀帝
废之唐武德复置四人贞观于门下省置起居郎二人
即起居注也相沿皆谓之三省曰台者别称也谢灵运
晋书曰汉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曰三
卷二十三 第 6b 页 WYG0857-0447b.png
台蔡邕以侍御史转持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间周历
三台其曰八座者六典曰后汉以令仆射六曹尚书为
八座今以二丞相六尚书为八座唐不置令也宋齐有
三台五省谓尚书中书门下秘书集书省元丰制门下
中书增建后省置谏官笔麈曰霍山录尚书有上书言
其罪者山屏不奏其书后上书者尽奏封事辄使中书
令出取不关尚书可见尚书是士人中书则宦官也及
江左至唐乃以中书尚书列为两省中书传命尚书受
卷二十三 第 7a 页 WYG0857-0447c.png
而行之则尚书外庭吏也唐之设翰林学士于禁中专
掌制命而中书亦少疏矣及元设中书省而以尚书𨽻
之则中书外廷臣也今之内阁则汉之尚书令唐之中
书省而司礼中官则汉之中书令也汉制大将军位三
公下及窦宪伐北国还位次太傅在三公之上自是东
汉官制太傅第一大将军次之太尉次之司徒故丞相
也又次之司空故御史大夫也又次之西汉有三府丞
相御史大夫大将军也其后增二将军谓之五府东汉
卷二十三 第 7b 页 WYG0857-0447d.png
有五府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也西汉所谓三公
者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而已其后以大将军代太尉而
以大司马号冠之然犹一官耳东汉承元成之旧以司
徒代丞相司空代御史大夫司马代太尉为三公而大
将军位三公之上与司马为二官矣曹操为丞相位三
公上而丞相与司徒亦为二官矣东汉之末以太傅总
百揆为首相太尉次之司徒次之司空次之而大将军
号或在太傅之下太尉之上有五公矣晋初以太师太
卷二十三 第 8a 页 WYG0857-0448a.png
保司徒司空为文官公而以左右光禄大夫开府者为
从公大司马大将军太尉为武臣公而以骠骑车骑开
府者为从公有八公矣已而齐王囧之徒又自为丞相
不在八公之数则又冗矣智按江左自刘宋以后宰相
无常员惟人主所与议论政事委以机务者不论衔之
大小皆真相也陈后政事并由中书有舍人五人分掌
二十一局各当尚书诸曹并为上司尚书听受而已荀
勖以为凤凰池即其端矣此中书之重也北朝惟重门
卷二十三 第 8b 页 WYG0857-0448b.png
下三公尚书非带侍中衔不得闻政此门下之重也唐
则并重巳而递重巳而重中书云
内录录尚书事也 桓温固让内录是也人称会稽王
道子为东录世子元显为西录东第可设雀罗言朝在
西元显执权也今詹府有录事小官也然亦因其名孔
丛子桓子新论皆以大麓为大录
晋以后之侍中乃宰相非秦汉之侍中也 秦侍中本
丞相史也五人往来殿内东箱奏事谓之侍中汉为加
卷二十三 第 9a 页 WYG0857-0448c.png
官分掌乘舆服物武帝以孔安国儒者掌御唾壶朝廷
荣之表曰侍中左右曹诸史散骑中常侍皆加官侍中
中常侍得入禁中诸曹受尚书事诸史得举法散骑骑
并乘舆车给事中亦加官志曰属少府比二千石周礼
太仆干宝注曰若汉侍中西汉侍中有严朱东方吾丘
苏武欧阳地馀王商师丹诸人班稚为黄门郎中常侍
朱穆曰中常侍故事参选士人建武以后悉用宦者矣
晋志曰黄帝时风后为侍中周为常伯之任秦汉无定
卷二十三 第 9b 页 WYG0857-0448d.png
员后汉曰侍中寺即门下省也冠武弁大冠加金珰附
蝉为文貂尾为饰三省既立则侍中为门下省之长官
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俱属门下称曰黄散唐初因
隋为纳言后屡更改总之自晋以后门下省长官即宰
相也
汉有丞相府唐宋有政事堂非今之东阁也 邓通诣
丞相府鹖雀飞丞相府是也唐志曰三省长官议事于
门下省政事堂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
卷二十三 第 10a 页 WYG0857-0449a.png
于中书省开元十一年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
门下列五房于后神宗史志中书门下在朝堂西榜曰
中书为宰相政事之所又有中书省门下省者存其名
列皇城外中书省但掌册文覆奏考帐门下省主乘舆
八宝朝会位版流外考校而已中书令侍中不任职元
丰官制行悉釐正之乃废中书门下省之在皇城外者
并朝堂西之中书堂为门下中书两省以左右仆射兼
门下中书侍郎又以两侍郎副之神宗曰中书省揆而
卷二十三 第 10b 页 WYG0857-0449b.png
议之门下省审而覆之尚书省承而行之哲宗立吕公
著言唐太宗以三省长官共议从之建炎三年始合三
省为一按今之东阁则学士之房耳故无文移可行
太府汉丞相府也 以张汤宁成掾以汤为无害言大
府调茂陵尉注师古曰大府丞相府也赵禹为丞相史
周亚夫曰文深不可以居大府蔡质汉仪曰司徒府与
苍龙阙对厌于尊者不敢号府应劭曰不然丞相旧位
在长安时府有四出门随时听事明帝欲依之迫于太
卷二十三 第 11a 页 WYG0857-0449c.png
尉司空但为东西门耳荀绰晋官表注曰汉丞相府门
无阑不设铃不警鼓深大广远无节限也
唐宋政事堂皆在朝堂之西 唐门下省为政事堂裴
炎移入中书省政事堂有北门过中书舍人院咨访至
常衮乃塞之李华有中书政事堂记言裴炎之非李庾
赋曰西则月华重启银台内向中书在焉周密宰相旧
记广德二年令射生自光范门送郭子仪注大明宫含
元殿西为光范门韩愈上宰相书伏光范门外是可推
卷二十三 第 11b 页 WYG0857-0449d.png
也宋官志曰中书在朝堂西是为政事堂宋中书门下
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为政事堂与枢密院对
掌大政乾德二年置参知止令就宣徽厅上事
宰相有平章参知同三品之名唐也 尚书令侍中中
书令为宰相不轻授人常以他官假以他名贞观八年
李靖辞位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平章事起此
萧瑀以太子太保李绩以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三
品起此然二品不专用高宗以后为相者必加同三品
卷二十三 第 12a 页 WYG0857-0450a.png
而张文瓘以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同三品入衔自
文瓘始永淳元年以郭待举等同承受进止平章事平
章事入衔自待举等始通典曰侍中中书令为真相尚
书令则太宗曾为之郭子仪恳辞是也其以他官参掌
者但加同三品及平章事知政事参知机务参与政事
之名并为宰相即汉韩安国张汤为御史大夫行丞相
事之例也盖高宗以郭待举岑长倩郭一正魏玄同为
相以其资任尚浅未可与诸相同名且令预政事与中
卷二十三 第 12b 页 WYG0857-0450b.png
书门下同受进止平章事此时虽不设尚书令而左右
仆射即为真相同三品者次之同平章事又次之至宋
时遂以同平章事为正相而以参知政事为次相然则
宋之参知政事即唐同平章也元以丞相居平章事之
上则犹唐始立平章之意也宋之丞相即参政也元乃
以参政居左右丞之下
中书枢密宋之两府然考汉唐之始名皆宦官也 汉
之中书令本宦官也至江左而为宰相唐之枢密使本
卷二十三 第 13a 页 WYG0857-0450c.png
宦官也至五代时以枢密使为内辅臣宰相为外辅臣
而枢密之权重于宰相如宰相兼枢密则得专大政如
罢枢密之权但为宰相其任反轻亦如唐之左右仆射
也盖郭崇韬之于庄宗安重诲之于明宗然皆以佐命
元功入为枢密刑赏黜陟无不由之其势然也后晋太
祖惩其横肆遂废枢密以印付中书而宰相之任始专
矣唐初枢密之设盖于政事堂后列五房有枢密房设
以主曹务乃宰相文书之所也宣宗以后始设东西枢
卷二十三 第 13b 页 WYG0857-0450d.png
密两院以宦者为使而枢密之任归之其权与宰相等
矣唐庄宗即位以豆卢革卢程同平章事郭崇韬张居
翰为枢密使始以外官为之而枢密之任亲于宰相以
其与闻宥密也有宋建国因五代之旧以中书为相枢
密为将谓之两府而宰相之权重于枢密矣唐末两枢
密使及左右中尉柄事禁中与宰相表里号为中贵亦
称内大臣枢密即今之司礼中尉即今之东厂也唐金
吾卫属南衙即今之锦衣羽林卫属北衙即今之东厂
卷二十三 第 14a 页 WYG0857-0451a.png
李辅国欲选羽林骑士五百以备巡逻盖欲以北牙禁
旅侵南牙之职故宰相李揆急奏止之辅国又署察士
数十人潜令于人间听察细事有所追索诸司无敢拒
者鱼朝恩专权亦于北军置狱使坊市恶少年罗告富
室没其家资则成化崇祯间之西厂矣
仪同三司同三公之三司也 东汉太尉司徒司空谓
之三司邓骘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自是南北因之有
仪同三司之名矣唐又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天祐
卷二十三 第 14b 页 WYG0857-0451b.png
三年以朱全忠为盐铁度支户部三司都制置其名始
于此三司使名始于后唐张延朗玄宗时杨国忠至兼
领数十使然未立此名也唐志凡冤而无告者三司诘
之此谓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太子监国则詹事
庶子为三司
古小而今大者尚书侍郎也古大而今小者检校提举
也 汉成置尚书官小侍郎则郎中满三岁者后权日
重遂为公卿晋有检校御史唐尝加检校尚书宋治平
卷二十三 第 15a 页 WYG0857-0451c.png
二年中丞贾黯请皇子及宗室卑属除检校三师官熙
宁遣使提领转运有提举常平司又署都大提举麟台
故事旧有提举官政和七年置提举秘书省又有提举
太史局又有提举宫观之名今则检校提举皆为小职
仆射秦官其职最小后渐为宰相汉有司𨽻校尉城门
校尉八校尉戊巳校尉而今为锦衣卫之班役
今之省中专指给事古之六部郎皆省中也 给諌原
属门下省今六科封驳犹其遗也尚书省向谓之中台
卷二十三 第 15b 页 WYG0857-0451d.png
刘宋设在建礼门内曰内台北齐曰都省曰北省唐神
龙定为尚书省都堂居中左右分司都堂之东有吏户
礼部西有兵刑工部故称吏部曰东曹兵部曰西曹通
典曰吏兵部为前行户刑为中行礼工为后行给事本
加官刘向为郎中给事黄门六百石秩孔放李息卓茂
皆为之所谓暮对青锁门拜之夕郎也
汉之诸郎非尽尚书郎也 汉官云尚书郎初从三署
郎选诣尚书台试每一郎缺则试五人先试笺奏初入
卷二十三 第 16a 页 WYG0857-0452a.png
台称尚书郎中满岁称尚书郎三岁称侍郎田鼢少为
诸曹郎是尚书郎冯唐为郎中署长直不疑盗同舍郎
金颜驷为郎扬雄为侍郎及诸言以赀为郎父任为郎
皆三署郎也曰外郎者散郎也中郎者省中郎也吕氏
曰三署五官左右也续志议郎六百石以文属光禄勋
通典曰尚书郎西汉置四人光武分六曹并左右丞为
三十六人更直五日于建礼门内入直官供青缣白绫
被或以锦绣为之奏事明光殿含鸡舌香与黄门侍郎
卷二十三 第 16b 页 WYG0857-0452b.png
对揖侍郎称已闻乃出丞郎月赐赤管大笔隃糜墨固
已宠矣
依乌郎府也 晋志郎位十五星在太微帝座东北一
曰依乌郎府也周之元士汉官之光禄中散諌议议郎
郎中是其职也后人解依乌谓为后扆乐府射乌辞言
明帝东巡有乌鸣乘舆虎贲郎射中之遂令亭壁皆画
乌此附会也汉书作哀乌古时哀有依音详见天文
五花六押非今之舍人也 唐故事中书有军国政事
卷二十三 第 17a 页 WYG0857-0452c.png
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李泌
曰给舍分司押事故舍人谓之六押盖晋以后之舍人
即汉尚书郎魏置中书通事舍人梁去通事字隋改内
史舍人唐武德改中书舍人又称西台凤阁紫薇舍人
元丰官制行遂以中书舍人判后省之事今则内阁舍
人为宰相承行与两殿舍人皆非正途惟中书科之舍
人准考选然非昔之任矣
唐以舍人年久者为阁老非今所称阁老也 故事舍
卷二十三 第 17b 页 WYG0857-0452d.png
人年久者呼为阁老宰相相呼为堂老胡邦衡除龙图
阁学士周益公贺诗有龙图便为黄阁老之句
学士古史之遗而任遇殊矣 周官有左右史盖今起
居之本汉武有禁中起居注后汉马后撰明帝起居注
则起居似女史之任其后则近侍之臣记录也历代有
其职而无其官后魏始置起居令学士重于唐而亦昉
于后魏文帝招文儒之士置崇文馆贞观中崇文馆有
学士直学士员不常置也盖自汉制侍中为侍从之选
卷二十三 第 18a 页 WYG0857-0453a.png
出入禁闼掌直承明润色典诰谋议政事已昵近矣而
礼遇犹未尊严也魏改秘书令为中书令监等官掌赞
诰命记会时事典作文书而晋之舍人拟为凤池可谓
权要然所司犹冗也至有翰林则为枢机宥密之地而
业是官者清华极矣唐初设弘文馆中宗用上官昭容
之言置学士四人象四时直学士八人象八节学士十
二人象十二时游幸禁苑无不毕从大学士之名起此
至宋时即以为宰相兼其官矣萧梁有寿光殿学士之
卷二十三 第 18b 页 WYG0857-0453b.png
号殿学之名始此笔麈曰李肇翰林志曰唐翰林院在
银台门内开元二十六年别建学士院德宗移于金銮
坡会要曰翰林院在银台门内麟德殿西厢重廊之后
学士院在禁中凡十厅南厅五间北厅五间中隔花砖
承旨居北厅第一间其任最重第三间曰槐厅相传居
此必相中书门下二省皆供奉外官随朝士入见谓之
内供奉随翰林院班者谓之翰林供奉即今之两殿两
房皆翰林供奉之遗法也唐自中宗以后学士之权重
卷二十三 第 19a 页 WYG0857-0453c.png
于宰相如陆贽之在奉天郑絪之在贞元裴洎李绛在
元和之初皆以帷幄密谋□军国大计用人行政惟所
献替及其为相宠遇反不若焉即有所建白视在北门
亦若少减地之亲疏不同也汉所谓不任三公政归台
阁如此元大德七年郭守敬以先朝旧德累请谢事不
许自是凡翰林太史官不得致仕遂著为令彼所谓画
林者兼有书画供设之流所谓太史者即今之钦天监
官非词林也今之词林则兼古之宫僚礼官中书秘书
卷二十三 第 19b 页 WYG0857-0453d.png
学士舍人著作郎起居郎螭头珥笔之任矣宰相以本
学士而加官故无印止有文渊阁印以封进御览此外
即支俸皆借翰林院印故于翰林院堂上设公座视相
公几位则几座故曰中堂智谓今时宰相无其官而有
其权地其权之渐重正似唐之学士而但论机务不论
官正似江左辽北面有大林牙院掌文翰曰北面都林
牙南面有翰林都林牙林牙亦通名如将作监都林牙
太仆有群牧林牙
卷二十三 第 20a 页 WYG0857-0454a.png
詹事春坊本宫僚也 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家成帝
省之并于大长秋长信詹事更名长信少府又改长乐
少府又有将行者应劭曰皇后卿也景帝更名大长秋
或用士或用中人后魏有太子左右詹事唐置詹事府
宋东宫有詹事少詹但品俱正六今制则詹事正三少
詹正四也左右春坊盖沿北齐及隋有门下坊唐龙朔
改门下坊为左春坊左庶子为左中护改隋典书坊为
右春坊右庶子为右中护左右谕德唐置以拟散骑常
卷二十三 第 20b 页 WYG0857-0454b.png
侍贞观改中书舍人为中允龙朔改赞善今并存其名
司经局自晋以来有之梁之典经局唐之桂坊也皆以
洗马领之元有太子司经其曰校书正字昉于刘宋至
北齐有太子校书郎隋司经局置正字二人由唐宋以
后宫僚可谓多矣近日则以翰林兼充之侍读侍讲则
始于开元三年命马怀素褚无量更日侍读遂置此名
而宋仍之汉有太子家令寺十率府卫太子率更令太
子仆今皆省但有舍人每正旦东宫于文华门之左门
卷二十三 第 21a 页 WYG0857-0454c.png
设坐受朝贺则舍人及东宫卤簿卫立皆选良家子为
之非官也十率府率更之率胡三省音所律反者是升
庵弱侯音律者非
秘书著作史馆前代分之今则皆词林事也 拾遗记
黄帝有四史宋衷世本曰沮诵仓颉为左右史吕览淮
南皆言夏太史终古殷太史向挚周有五史侯国亦置
如苏墨屠黍倚相廖虢是也秦有太史令汉武始置谈
迁为之宣帝以其官为令行太史公文书修撰之职以
卷二十三 第 21b 页 WYG0857-0454d.png
他官领于是太史之官惟知占候而已王莽改置柱下
五史后汉至隋惟魏明太史中史职𨽻中书其馀多𨽻
秘书唐武德因隋属秘书省著作局贞观移史馆于门
下省宰相监修李元纮奏罢史职其修撰史事以他官
兼领宋以宰相监修修撰直馆检讨无常员修撰以朝
官充直馆检讨以京官以上充掌修日历及典修图籍
之事凡国史别置院于宣徽北院之东以藏之谓之编
修院天圣修真宗史宰相提举编修官以三馆秘阁校
卷二十三 第 22a 页 WYG0857-0455a.png
理以下及京官充事毕即停麟台故事曰实录院提举
如国史从官为修撰馀官为校讨修撰之名始于唐张
昌龄为北门修撰孙逖为集贤修撰蔡京分修撰为三
等直阁为六等此皆谓之贴职汉图籍所在有石渠石
室延阁广内贮之于外府又有中丞居殿中掌兰台秘
省及麒麟天禄二阁藏之于内禁后汉图书在东观桓
帝始置秘书监一人属太常晋武并入中书省惠帝复
别置自是秘书之省始居于外东晋元康四年除著作
卷二十三 第 22b 页 WYG0857-0455b.png
佐郎著作西观撰晋书隋秘书省领著作太史二曹龙
朔改兰台太史天授改麟阁神龙复旧其后国史太史
分为别曹而秘书但主书写校勘矣宋建崇文馆招文
院端拱初建秘阁其实秘书郎校书郎著作郎正今之
史馆也刘向校书扬雄典校已有其任而未设官名马
融为秘书郎诣东观典校书蔡邕拜郎校书东观是即
校书郎也魏明帝太和中始置著作郎官𨽻中书省掌
国史后又置佐郎刘卲为秘书郎出乘鹿车王肃表论
卷二十三 第 23a 页 WYG0857-0455c.png
秘书丞郎乘鹿车此魏制也唐龙朔为司文郎中咸亨
复旧宋初为寄禄官元丰定名始有职掌修纂日历祭
祀祝词则著作郎佐之职略曰初除林希为大著丰稷
为小著是也其刋写分贮集贤院史馆昭文馆秘阁则
秘书郎主之高承以侍读起于明皇吴曾引陶弘景为
侍读起于梁
汉有讲郎侍讲之所自也 章帝诏高才生虽不立学
官然皆擢高第为讲郎张辅子蕃以郎侍讲赵典拜议
卷二十三 第 23b 页 WYG0857-0455d.png
郎侍议禁内此其端矣
病坊言其閒也 类要曰唐以秘书监望虽清雅而实
非要剧以监为宰相病坊丞及著作郎为尚书郎病坊
秘书郎及著作佐郎为监察御史病坊
大蓬言其仙也 郑氏谈绮曰秘书监曰大蓬后汉邓
章传时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王元长曲水
序记言事于仙室谓藏室也
视草起草也 淮南王安傅上报书及赐令相如等视
卷二十三 第 24a 页 WYG0857-0456a.png
草尚书郎主作文书起草沈括笔谈曰学士院有视草
台每草制则具衣冠据台而坐唐有视草亭唐太宗属
文遣上官仪视草诗人号上官体李德裕传安邑里第
有起草院
两制者翰林学士为内制中书舍人为外制 李之仪
姑溪集答吴子阳书曰唐开元末以翰林供奉为学士
入院一岁迁知制诰不作文书但备顾问参侍行幸而
已廷班随本官若侍宴则座次宰相下故学士号内相
卷二十三 第 24b 页 WYG0857-0456b.png
其知制诰谓之内制用白麻写从内降付外廷宣读中
书舍人是宰相属官其知制诰谓之外制押案遇有所
命则申之以词而行下者也今官制行此等合改正智
按此书则当时亦未改正矣后晋天福五年诏翰林学
士院公事直并归中书舍人自是舍人昼直者当中书
制夜直者当内制至齐王开运元年复诏翰林学士与
中书舍人为两制各置六员唐永徽中命学士一人待
制宋景德置龙图阁待制天圣有天章阁待制治平有
卷二十三 第 25a 页 WYG0857-0456c.png
宝文阁待制杨徽之等两制皆预故事学士二员分直
有大除拜过二制上则并召二员谓之双宣又曰双日
锁院只日降麻故亦谓之双锁能改斋漫录曰武后谓
员半千宜留待制此其始也汉但名待诏所任亦远
神铃铃索也 苏续志唐学士院深严人不可入中夜
宣事必先动铃索长庆中河北用兵铃夜作声鸣急则
兵事急鸣缓则兵事缓李德裕诗曰银华悬院榜风撼
引绳铃
卷二十三 第 25b 页 WYG0857-0456d.png
摛文堂即玉堂之署也 元城语录太宗飞白书玉堂
之署四字玉堂殿名疑武帝所造李寻傅曰久污玉堂
之署宋英宗曾撤去吴草庐秘笈云元丰中有学士乞
摘去下二字榜院门诏可是乞以殿名名其署也续会
要云徽宗政和五年御书摛文堂榜学士院有花砖道
在北厅前阶日影及五砖为入直之候李程懒故号八

假龙老龙大小龙皆龙图之称也 方勺曰旧制直龙
卷二十三 第 26a 页 WYG0857-0457a.png
图阁谓之假龙待制谓之小龙直学士谓之大龙学士
谓之老龙总呼龙图叶梦得曰亦称龙阁龙学又曰吏
部尚书补外则除龙图五曹则除枢密直学士相呼谓
之密学
得周官六典之遗意者今日之六卿也 石斋黄公曰
莽仿古矣然羲和司农纳言合为一官秦仿古矣然冢
宰司徒司伯系之三公斯岂古乎魏道武取云鸟之号
唐则天取鸾凤之名皆泥古而不通于今前代亦有六
卷二十三 第 26b 页 WYG0857-0457b.png
部然属于省中唐户部无版图兵部无戎帐虞水不管
山川金仓不司钱榖而职名虚设宋既有吏部又有审
官院既有刑部又有审刑院既有兵部又有枢密院既
有工部又有三司使而分散不一诚不若近制远矣隐
史曰黄公以周礼二千馀年仅见行于今日愚独叹者
缺第一事也一者何奄寺不统于冢宰虽有铁牌庸能
不彻乎郑端简曰析一相而六此其初意讵知学士加
官之为真相邪周官冢宰之权固重矣然自舜禹以来
卷二十三 第 27a 页 WYG0857-0457c.png
司空即为冢相智别有论周官大体是而文字不必尽
信诚如朱子论其内外相维之善诚如郑节卿所论而
琑屑不必相仿则诚如马贵与所论矣宋郑伯谦字节
卿作太平经国书发明周礼徐九一重刻之又按古时
命官六卿有人公孤之人不别见是知公孤即六卿而
立之犹今六部加师保也
省眼天官也 选司亦谓之南曹亦谓左曹司勋亦谓
勋府亦谓右闼刘禹锡为韦陟神道碑云是曹在南宫
卷二十三 第 27b 页 WYG0857-0457d.png
为眉目在选士为司命鹤厅考功厅也唐考功员外厅
事有薛稷画鹤故云今吏部有古藤或称藤轩
版部地官也 亦称民部魏有严部郎中唐司徒四属
曰户部曰度支曰金部曰仓部唐张博济为户部郎中
部有考堂天下岁会计处司金亦称司珍司仓亦称司
庾司储唐户部侍郎有二员判使按者别一署谓之左

容台春官也 唐虞曰秩宗商容为商礼官故称容台
卷二十三 第 28a 页 WYG0857-0458a.png
汉郡国有容史旧说礼部郎中掌省中文翰谓之南宫
舍人杜牧顷求小仪小秋不遂郑谷寄同年诗小仪澄
澹转中仪故今以为礼部司务之称石林燕语礼部郎
中元丰官制行谓之名表郎郎官别有印曰名表郎印
春明退朝录云礼部员外为瑞锦窠因话录云祠部呼
冰厅言其清冷也冰去声
五兵夏官谓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也 魏始置五
兵尚书晋太康又置七兵尚书以中外兵加分左右也
卷二十三 第 28b 页 WYG0857-0458b.png
都官秋官也 汉成帝置三公曹主狱亦曰贼曹刘宋
三公比部皆主法又置都官尚书主军刑狱领都官水
部库部功论四曹开皇始改刑部唐因之天宝改为宪
部亦曰西台亦曰白云司
起部冬官也 共工冬官汉魏领于民曹自晋迄陈有
所营作权置起部尚书役竣则省隋始置工部尚书唐
因之领工部屯部虞部冰部四曹屯田一曰司田
 通雅卷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