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四
卷十四 第 1a 页 WYG0857-028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通雅卷十四      明 方以智 撰
  地舆(方域/)
汉之南郑今汉中府县是也京兆桓公友封邑之郑曰西
郑亦曰南郑今属华州无其名矣因郑有圃田曰圃郑
因迁曰新郑今属开封之郑州是也荥阳中牟管城则
历代分合今仍存其名为县皆新郑之地也 墨庄漫
录疑汉中南郑京兆有西郑亦曰南郑又疑新郑之名
卷十四 第 1b 页 WYG0857-0289b.png
因穆天子传屡书天子入于南郑傅瓒谓穆王所都第
五卷祭父自圃郑来谒瓒所谓郑父之丘是也智考之
汉京兆有郑县通鉴外纪宣王二十二年封季弟友于
郑都咸林括地志在华州郑县西北三里其曰西郑者
以圃郑为东也曰南郑者华州在镐京之南也瓒谓郑
桓公无封京兆之文师古又曰穆王以下无西郑之事
瓒说非也此皆混于其名耳穆王出游入必返西郑郑
近都盖圻内之邑也或别宫在焉应劭曰友封于西郑
卷十四 第 2a 页 WYG0857-0290a.png
其子与平王东迁更称新郑一统志汉中府附郭曰南
郑即下郑桓公没于犬戎其民南奔居此因曰南郑此
皆附会之说盖汉中自在京兆之南也镐京称西郑曰
南郑乃当时都人之称也穆王时已有圃郑矣地名相
同者多耳水经注竹书纪年晋文侯二年同王子多父
伐郐克之乃居郑父之丘名之曰郑是为桓公世纪云
有熊氏之墟黄帝所都也服虔云郑取郐而不居其都
杜预曰郐在荥阳密县东北新郑在荥阳宛陵县西南
卷十四 第 2b 页 WYG0857-0290b.png
由此观之或者桓先封华州后伐郐而封郑乎是未可
知也尔雅曰郑有圃田注一名原圃渔仲曰在中牟西
北七里郑州管城县东三里管城管叔所封或疑宋时
中牟管城相去仅得十里而分两县邪盖谓县距其泽
边如此耳其泽东西五十里南北二十六里西限长城
东极官渡上承郑州管城界曹家陂又益西北流为二
十四小陂小鹄大鹄小斩大斩之类此见善长所记犹
有大灰小灰散吓羊圈等名今开封府郑州领荥阳而
卷十四 第 3a 页 WYG0857-0290c.png
禹州领新郑又别立中牟即广武地而西北圃田泽在
焉则分其地也今之陜西华州在唐宋皆领郑下邽华
阴渭南蒲城五县于郑则曰郑桓公所封邑有大华山
灌水沈水金改全安军以商州为支郡所领亦与唐宋
同元复为华州领三县至今因之后以渭南属西安府
惟领华阴蒲城二县
下郢之郢如程 书序曰维周王季宅程孟子文王卒
于毕郢史记正义引周书云惟周王季宅郢郢故城在
卷十四 第 3b 页 WYG0857-0290d.png
雍州咸阳县东周之郢邑也诗正义周书称文王在程
作程寤程典皇甫谧云文王徙宅于程盖谓此阚骃以
为右扶风安陵是智来苍梧见土人称梧州北四十里
曰下郢读之如程可知古郢字有程音故相通也
崆峒或为空桐空同 汉书作空同尔雅北戴斗极为
空桐故云在梁国虚城东三十里焦氏误刋黄香九宫
赋作洞唐地理志在岷州溢乐县西今西和州史记
黄帝至空桐韦昭曰在陇右正义曰笄头山一名崆峒
卷十四 第 4a 页 WYG0857-0291a.png
在原州平高县今平凉府西即崆峒山有广成子宫临
洮府亦有崆峒山括地志在肃州福禄县东南今肃州
卫即汉酒泉郡汉武亦于陇西登空桐水经注获水径
空桐泽哀二十六年宋景公游空泽卒大尹奉公自空
桐入是也又赣州吉水汝州肇庆阳江县皆有崆峒山
北陵雁门也 山海经雁门之山无草木雁出其间有
雁门水经注云即北陵在高柳北高柳在代中今雁门
关在太原府代州有句注雁门山
卷十四 第 4b 页 WYG0857-0291b.png
广陵之称扬州自隋始也 通鉴樊毅克广陵楚子城
非江都之广陵也按魏太和中蛮帅田益宗纳土于魏
魏为立东豫州治广陵城五代志汝南郡新息县魏置
东豫州则此广陵乃新息之广陵也又梁武帝置楚州
于汝南郡之城阳县治楚城即楚子城也秦氏曰凡称
扬州者东汉指历阳或寿春或曲阿中原自魏至周指
寿春或合肥江左自吴至陈指建业或会稽隋唐五代
乃指广陵广陵在二汉时为吴国江都广陵国广陵郡
卷十四 第 5a 页 WYG0857-0291c.png
刘宋为南兖州北齐为东广州后周为吴州唐初亦为
刋州其为扬州自隋始也祖逖中流誓所对京口旧阔
四十馀里今阔十八里合渎渠即吴掘之䢴沟东北道
射阳湖亦曰山阳渎水经注曰下邳城汉徙韩信为楚
都文颍曰秦置东阳郡今下邳晋灼曰本属临淮明帝
分下邳后分属广陵故张晏曰东阳郡今广陵也伯厚
言唐韩皋误者因皋谓广陵散指俭诞举事而散于广
陵也刘邠中山诗话谓扬州治寿春俭诞皆死寿春则
卷十四 第 5b 页 WYG0857-0291d.png
韩皋之言诚误矣嵇康得广陵散于华阳亭则在密县
汉魏之扬州今寿州也 通典寿春郡后汉扬州刺史
领郡六治此魏曰淮南仍扬州为重镇俭诞治此晋元
帝永昌中豫州刺史祖约自谯还镇于此宋义熙刘义
庆又镇此永元初裴叔业以城降魏后魏曰扬州梁武
普通七年克之置南豫州后降魏陈太建复得寿阳为
豫州隋改寿州今寿东四十里宋殷琰筑四垒于此宋
之安丰军古寿春也其城筑自楚考烈王徙都而经始
卷十四 第 6a 页 WYG0857-0292a.png

陆口蒲𡼠口也 鲁肃吕蒙屯陆口在鄂州蒲圻县南
寰宇记曰即陆溪口也水经注练浦东合练口江浦也
直南练洲江之右岸得蒲𡼠口即陆口也水出于下隽
县三山溪
一合坞城宜阳也 六国表秦惠文王二年拔韩宜阳
韩昭侯廿四年也秦武王四年拔宜阳城韩襄侯四年
也汉属弘农郡隋志洛州宜阳县后魏置宜阳郡东魏
卷十四 第 6b 页 WYG0857-0292b.png
置扬州后周改曰熊州通典曰河南府福昌县汉宜阳
县也县城即魏之一合坞城东南北三面峭绝天险宇
文周重兵于此以备高齐水经注曰一合坞惟筑一面
伯厚误作一金坞盖黾池县治南对金门坞水南五里
旧宜阳县治也
吴会吴郡会稽郡也 永建四年分会稽为吴郡吴志
朱桓部伍吴会二郡庄子释文云浙江为吴会分界是
也后人误以为一处非矣陆广微曰汉顺帝永建四年
卷十四 第 7a 页 WYG0857-0292c.png
分吴郡会稽为两浙
淞江去水乃以名郡 松江本缘淞江得名其地下每
有水灾乃去水而作郡吴淞江今吴江宝带桥一路是
也亦名松陵眉州有江亦名松江即蜀江分派过州城
与醴泉江合
教山教水即崤也三崤又名嵚崟山 在河南汝宁县
北三十八里自东崤至西崤三十五里舆地广记崤连
入硖石界所谓南陵夏后墓北陵文王避风雨者也晋
卷十四 第 7b 页 WYG0857-0292d.png
败秦于殽陜州石壕镇本殽县后魏改硖石汜水县又
有古殽关其名同也山海经教山教水即殽字成山䦠
水即涿字
蛾眉谓其似也 陆文裕曰峨眉本以两山相对如蛾
眉故名字当从虫今分二峨又汀州归化县邵武泰宁
县广西太平府汝州皆有蛾眉山而东西梁山名蛾眉
亦以采石望之似也字书加草加木加邑加山者多矣
荆楚古通称曰荆舒舒古属楚 春秋庄十年书荆僖
卷十四 第 8a 页 WYG0857-0293a.png
元年始书楚孔氏曰殷武荆楚并言之楚之称荆久矣
熊绎在荆山后居郢即荆州以其居荆故称荆荆楚于
字义亦一物也舒有群舒舒鸠舒蓼舒庸之属今有舒
城其遗也舒鸠今无为州巢县舒蓼在安丰今之六安
也舒庸以为东方国谓之群舒皆偃姓皋陶后又有龙
舒地理志在庐江县西今为敝邑桐城唐称舒州总言
皖郡也
楚伐吴至衡山今之横山也 楚伐吴克鸠兹至于衡
卷十四 第 8b 页 WYG0857-0293b.png
山鸠兹今芜湖非衡山明矣然横山亦不一南京溧水
之南乡有横山广德有横山松江有横山湖州有横山
颜鲁公吴兴地记乌程县境有颛顼冢图经云晋初衡
山见颛顼冢有营丘图言衡山即楚伐吴克丘兹之衡
山也今曰横山颛顼都帝丘今濮阳大名岂有冢在此
岂舜葬苍梧禹葬会稽之事乎乌程又有杼山言夏杼
巡狩至此杼夏七世王也禹会会稽杼自至此安知南
方非舜禹所收而商周复弃之耶
卷十四 第 9a 页 WYG0857-0293c.png
鲁口夏口也沙羡也晋以武昌名郡通典所谓鄂州也
庾亮南楼正在此而伯厚以为在武昌县则沿旧说也
 春秋曰夏汭自后汉末曰夏口亦名鲁口吴录黄祖
为江夏太守始于沙羡(音/夷)置屯山简自襄奔夏口庾翼
为荆州治夏口刘毅以为夏口二州之中请刘道规镇
之六年自临鄣徙镇夏口城据黄鹄矶晋地理志沙羡
夏口对沔口吴黄武二年城沙羡通典曰即鄂州刘表
传注夏口即鄂宋武平义宣分为郢州镇夏口隋复为
卷十四 第 9b 页 WYG0857-0293d.png
鄂州夏本江之沱自江陵东南流东过华容云杜入沔
谓之堵口冬竭夏流总合襄汉至鲁山东入岷江曰沔
口今曰汉口江南即江夏黄鹤楼今武昌府治也沙羡
宋之鄂州而武昌县为故东鄂晋有鄂县是也伯厚因
此遂曰庾亮南楼非鄂也岂孙吴巳城沙羡而庾镇尚
不居要地耶凡都督必居形胜之地一语可断唐武德
中以此地称武昌军节度而晋书庾翼为荆州治夏口
自黄祖屯此知为兵冲要地岂建节反取山僻邑耶前人
卷十四 第 10a 页 WYG0857-0294a.png
注解牵泥旧名而考究家承之实不然也
刘锜顺昌之捷今之颍州也 宋赵彦卫曰一州四名
如会稽郡名越州名绍兴府名镇东军额一州三名如
吴郡名苏州又名平江有交互难别者如颍州曰顺昌
府许州曰颍川之类
晋新亭非吴新亭今之新亭非晋新亭矣 宋时建康
新亭在朱雀航西五里俗名鹅顶程大昌谓晋之新亭
在长干寺南不当在鹅顶按晋刘氏世说吴新亭旧基
卷十四 第 10b 页 WYG0857-0294b.png
已沦隆安中司马恢徙创今地安知此地不又徙乎今
则并非王导正色之地矣丹阳记有三亭司马恢一亭
太元中谢石创征虏亭三吴缙绅创冶亭
旧名北苑茶今作北源 下晋公有北苑茶录三卷世
多指建州茶焙为北苑故姚宽丛语谓建州龙焙面北
遂谓之北苑此说非也李氏都建邺其苑在北故得称
北苑水心有清辉殿张洎为清辉殿学士别置一殿于
内谓之澄心堂故李氏有澄心堂纸其曰北苑茶者是
卷十四 第 11a 页 WYG0857-0294c.png
犹澄心堂纸耳今则徽州松萝以北源名
中潬河阳之中城也 河阳三城南城在河阳县西即
孟津亦曰富平津中潬城东魏元象元年筑唐李光弼
守此禦史思明方勺曰河阳中城曰中潬黄河西派贯
三城之间潬音诞尔雅曰沙出也江东呼水沙堆为潬
越人以川流浅急处为潬潬滩实一字皆他丹切说文
曰滩水濡而乾也引诗滩其乾矣孙氏呼旱切竟作暵
字楞严经乾为州潬(音/诞)此方人据字书而抄其音释耳
卷十四 第 11b 页 WYG0857-0294d.png
智曰夫非房融笔受耶
二周之地以东莱为确然成周谓之总名有之 巩洛
今河南巩县洛阳县也二周威烈王之后西周河南也
曰王城东周洛阳也曰成周徐广曰东周比亡之时凡
七县河南洛阳谷城平阴偃师巩缑氏自考王封其弟
揭于河南以续周公之职是为河南桓公在阳城故地
威烈王嗣位西周惠公封其少子班于巩以奉王实东
周惠公此东西周分之始也按左传昭二十六年晋师
卷十四 第 12a 页 WYG0857-0295a.png
克巩周纪惠公封其子于巩东周王所居洛阳也巩班
之采邑也马贵与亦载巩为东周所居误矣显王二年
赵与韩分周为二显王虽在东周特建空名于上耳周
本纪云赧王时东西周分治非也赧王特徙都西周耳
吕东莱大事记曰西周河南即夹鄏武王迁九鼎周公
营以为都曰王城东周洛阳周公所营下都以迁顽民
是为成周鲍彪注国策即以赧王为西周君为正统此
误也邵子经世亦误公羊传曰王城者何西周也成周
卷十四 第 12b 页 WYG0857-0295b.png
者何东周也昭二十六年天王入成周三十二年城成
周盖敬王定迁在既城之后而孙莘老胡康侯皆以成
周即京师亦未考王城成周之实而误合为一也智按
续汉志河南县周公所城雒邑也春秋时谓之王城东
城门名鼎门北城门名乾祭岂非因郏鄏定鼎而名乎
帝王世纪曰河南城西有郏鄏陌在汉时河南郡有雒
阳县成周也有河南县郏鄏王城也卜涧水东瀍水西
平王居之今苑内故王城是也又卜瀍水东是为成周
卷十四 第 13a 页 WYG0857-0295c.png
今河南府故洛城是也地道记曰王城去雒城四十里
今之河南府有洛阳故城在府城之东洛水之北即成
周自东汉西晋后魏皆都之新安县则为春秋时西周
地伯厚曰洛水之北亦有鼎中观成周有狄泉在城中
据通典则狄泉在洛阳城东三十馀里吕氏又曰洛阳
虽有二城而成周则其总名杜预孔颍达皆以下都为
成周谓敬王避子朝之乱自王城徙都之其说非一端
也升庵再引之而智谓总名亦有其理
卷十四 第 13b 页 WYG0857-0295d.png
华亭在密县 史记秦昭王三十二年白起攻魏拔华
阳走芒卯斩首十五万司马彪曰华阳亭名在密县嵇
叔夜常采药于山泽学琴于古人即此亭非松江之华
亭县也唐李茂贞于陇州废华亭县以县为州治宋改
仪州后废州以县属渭州
桐丘城在许 洧水又东南径桐丘城春秋左传庄公
二十八年楚伐郑郑人将奔桐丘即此城也杜预曰在
颍州许昌城东北又兖州路有桐城驿敝邑之名桐城
卷十四 第 14a 页 WYG0857-0296a.png
则自唐始徐铉稽神录言舒州桐城县双港有风吹钱
过市事又言僧德材至桐城永叔传梅圣俞曾历桐城
主簿马总曰咸通中孔威剌舒进龙骨云桐善政乡龙
斗死今志未载
芣騩即大騩具茨山也 水经潩水出河南密县大騩
山注云即具茨黄帝登具茨升洪堤受神芝图于黄盖
童子史伯答桓公曰如前莘后浊左洛右济主丕騩而
溱洧郑语作主芣騩而食溱洧韦昭曰芣騩山在密县
卷十四 第 14b 页 WYG0857-0296b.png
田悦改魏州曰大名而大名之魏在蒲州 毕万曰大
名之魏在今之蒲州宋之永乐县也而唐魏州乃曰大
名今号大名府五代以大名为邺都李氏得之改其府
曰兴唐石氏得之改其府曰广晋而其军曰天雄总之
故魏州也田悦改大名见国都下
秦亭即街亭 马谡与张合战于街亭今在灵昌府秦
州所谓秦亭即街亭也以为在南郑即误矣秦州古成
纪地汉天水也
卷十四 第 15a 页 WYG0857-0296c.png
蒙茶在蜀非山东之蒙也 谚云蒙山顶上茶乃今雅
州之蒙山唐李德裕入蜀得蒙饼沃于汤瓶移时尽化
而兖州费县之蒙山亦载蒙顶茶青州蒙阴之蒙山亦
戴其巅产茶乃草药也燮曰禹贡蔡蒙一云蒙在云南
蔡沈云同在雅误
齐桓葵丘在考城非青州之葵丘也 齐桓会诸侯之
葵丘据括地志在曹州考城县东南一里考城今属归
德府矣非青州临淄之葵丘也说文作鄈丘又有鄈地
卷十四 第 15b 页 WYG0857-0296d.png
在临汾汉祭后土处管子轻重丁篇有峥丘注即葵丘
濮潞霍琅琊不一 伊尹为四方献令正南百濮郑语
楚鼢冒始启濮通典有尾濮木绵濮尔雅南至于濮铅
不独大名之濮阳也南中志谈藁县有濮獠又有闽濮
水经注异水径长杜南濮北濮水出焉卫灵闻靡靡之
乐于此渔阳有鲍丘水又名潞水檀州密云县有潞水
自塞外流入今通州有通潞亭非独山西之潞安也滁
州全椒有琅琊山琅琊溪青州府诸城有琅琊山始皇
卷十四 第 16a 页 WYG0857-0297a.png
常留此三月即勾践观台也尚有琅琊城汉琅琊郡治
此职方冀州山镇谓之霍大山在晋州霍邑东北三十
里今之霍州又潜山县天柱峰名霍山汉武所望封庐
州又有霍山县舆地记以凤阳府之霍丘县为周霍叔
所封则称平阳之霍州为霍叔者必有一误矣
熊耳介两省非有二也 洱记曰熊耳山在商州上洛
县南四十里商州今属西安府其洛南县即汉上洛也
禹导洛自熊耳则在虢州卢氏县界卢氏今属河南府
卷十四 第 16b 页 WYG0857-0297b.png
之陜州舆地记曰两峰若熊耳即达磨葬处是有两熊
耳矣智按熊耳在陜西河南之界舆地于商州熊耳载
伊水所出而伊水出卢氏闷顿岭经洛阳入洛可徵矣
水经注曰宜阳有熊耳山双峦并举光武破赤眉樊崇
积甲仗与熊耳山齐齐桓登熊耳望江汉极目也山际
有池世谓之黾池均水出淅县北山即熊耳之枝
章华乾溪有数处皆讹传也 笔谈曰天下地名错乱
乖谬率难考信如楚章华台亳州城父县陈州商水县
卷十四 第 17a 页 WYG0857-0297c.png
荆州江陵长林监利县皆有之乾溪亦有数处据左传
楚灵王七年成章华之台与诸侯落之杜预注章华台
在华容城中华容即今监利县非岳州之华容也至今
有章华故台在县郭中与杜预之说相符亳州城父县
有乾溪其侧亦有章华台故其台下往往得人骨云楚
灵王战死于此商水县章华之侧亦有乾溪薛综注张
衡东京赋引左氏传乃云楚子成章华之台于乾溪皆
误说也左传实无此文章华与乾溪元非一处楚灵
卷十四 第 17b 页 WYG0857-0297d.png
十二年王狩于州来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
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王次于乾溪此则城父之乾溪
灵王八年许迁于夷者乃此地十三年公子比为乱使
观从从师于乾溪王众溃灵王亡不知所在平王即位
杀囚衣之王服而流诸汉乃取葬之以靖国人而讣以
乾溪灵王实缢于芉他年申亥以王柩告乃改葬之而
非死于乾溪也昭王二十七年吴伐陈王帅师救陈次
于城父将战王卒于城父而春秋又云杀其君于乾溪
卷十四 第 18a 页 WYG0857-0298a.png
则后世谓灵王实死于是理不足怪也
成阳与城阳自别 黄长睿曰永叔集古录灵台碑以
为史记地志水经诸书皆无尧母葬处予按汉章帝纪
注述征记咸阳县东南有尧母庆都墓又按水经注今
成阳城西二里有尧陵陵南一里有尧母庆都陵集古
又云俗本多作城阳独此碑为成阳予考成阳与城阳
自别成阳县属济阴城阳乃汉齐悼惠王之子章所封
之国名集古又云廷尉某姓名磨灭予按廷尉仲定碑
卷十四 第 18b 页 WYG0857-0298b.png
云迁廷尉卿托病乞归修尧灵台黄屋三十馀而灵台
碑中有云济阴太守成阳令各遣大掾辅助仲君故知
仲定无疑
傅险傅说所隐窟也 地理志傅险即说所隐之窟名
升庵曰险古岩字圣人窟今在陜州
泰坰即太行山 升庵曰汤归至于泰卷陶索隐曰邹
诞生卷作坰则卷当作坰与尚书同非衍字也慎按泰
坰即太行行元有此音列子作太形山海经五行之山
卷十四 第 19a 页 WYG0857-0298c.png
按行有刑音则与坰音近耳
汲黯卧治之淮阳在陈州非淮安也淮安淮阴也 汉
高夷彭越分梁地为二国立子恢为梁王子友为淮阳
王文四年徙代王武为淮阳王通典汉淮阳郡故城在
陈州宛丘县西南汲黯卧治此也后魏尉元曰先定下
邳平宿豫镇淮阳城东安则青冀诸镇可不攻而克舆
地广记曰淮阳县在泗扬之间有淮阳城梁置淮阳郡
而隋废之唐贞观省入下邳水经注淮阳城北临泗水
卷十四 第 19b 页 WYG0857-0298d.png
宋为淮阳军今淮安府汉属临淮郡曰淮阴晋曰山阳
唐宋之楚州也祖逖屯淮阴刘隗镇守即此地南齐志
永和中荀羡云淮阴地形都要水陆要冲故立城池寰
宇记故淮阴县城在山阳县宋陈敏曰楚州为南北襟
喉长淮二千馀里河道通北方者五淮汴涡颍蔡是也
其通南为楚州运河一处周世宗自北神堰凿老鹳河
通战舰入大江而南唐遂失淮南之地刘季裴曰谢玄
八千人当苻坚九十万扬行密清口三万人当朱全忠
卷十四 第 20a 页 WYG0857-0299a.png
八州之师则扼淮之力也薛氏曰自孙氏作涂中东兴
塘邓艾筑石鳖以营田在宝应西荀羡填下邳屯田于
东阳之石鳖南唐瓦梁堰障蔽长江南唐修东西瓦梁
城皆为扼淮之助其曰角城者晋义熙中立大宁中刘
遐退屯泗口即其地盖淮泗之会也今属宿迁县
中牟有二 一在河南一在河北能改斋漫录辨之
吕梁有三 庄子吕梁在吕梁县南泗水上有石梁司
马彪曰吕梁在离石县南水经注浦水出善无县历吕
卷十四 第 20b 页 WYG0857-0299b.png
梁之山为吕梁洪今吕梁在徐州下百二十里
三河 唐尧都河东殷都河内周都河南故称三河升
庵曰黄河析支河湟河亦称三河唐诗曰天子三河募
少年
三楚 淮北沛陈汝南二郡此西楚也彭城以东东海
吴广陵此东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此南楚也
或曰楚文王都郢楚昭王都鄂楚考烈王都寿春故曰
三楚
卷十四 第 21a 页 WYG0857-0299c.png
三秦 项羽三分关中地封章邯雍王司马欣塞王董
翳翟王故称三秦
三吴 图经云汉分会稽为吴与吴兴丹阳为三吴通
典同水经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指掌图以苏常湖
为三吴其说不同七修稿云春秋之吴都苏常之间汉
封之吴都会稽(即苏常嘉杭非/绍兴之会稽也)三国之吴初为会稽太
守封吴侯(即苏松常镇/杭嘉湖之地)备记之
三梁三齐三蔡 谓南梁大梁少梁齐及济北胶东新
卷十四 第 21b 页 WYG0857-0299d.png
蔡上蔡下蔡
三关不一 阳平江关白水乃蜀汉三关也平靖武阳
黄岘郡县志载义阳三关也晋秦始割南阳置义阳郡
上党壶口石陉冯衍传上党三关也益津关在霸州瓦
桥关在雄州淤口关在信安军此周世宗所取三关也
偏头倒马紫荆山西之三关也
五岭不一 张耳传秦南有五岭之戍师古曰西自衡
山南东穷海一山之限耳而别标五者裴渊广州记曰
卷十四 第 22a 页 WYG0857-0300a.png
大庾始安临贺桂阳揭阳是为五岭邓德明南康记曰
大庾一桂阳骑田二九真都庞(音/龙)三临贺萌渚四始安
越城五舆地记一曰台岭一曰塞上即大庾也二曰骑
田三曰都龙四曰萌渚五曰越岭按九真太远当以裴
说为是伯厚曰骑田即彬州腊岭都庞即道州永明岭
氓渚即道州白芒岭则道州有二可疑也广川书跋唐
李侗为衡州刺史言衡阳为五岭门广川辨之以裴潜
所说为是盖或又一五岭也
卷十四 第 22b 页 WYG0857-0300b.png
有昆崙有小昆崙有昆崙塞有昆崙丘 禹本记昆崙
高二千五百馀里山海经内昆崙虚帝之下都方八百
里而有九折五门郭璞曰此自别有小昆崙也淮南子
曰昆崙虚中有增城九重木禾珠树玉树瑄树不死树
十洲记之昆陵即昆崙故曰有五角神异经云昆崙有
铜柱因河图天柱说也张骞渡西海至大秦乌迟国复
有西海海滨有小昆崙高万仞方八百里永平窦固出
燉煌昆崙塞击破白水军于蒲类海上章怀太子注谓
卷十四 第 23a 页 WYG0857-0300c.png
昆崙山名因以为塞在今肃州酒泉县西南周穆王见
西王母于此山有石室博物志引河图括地象曰昆崙
广万里泉南流入中国曰河八十城布绕之中国居一
分是奸城也今南宁府泉州永春县皆有昆崙山梧州
陆川县有昆崙水燮曰昆崙言其形浑沦高大不可测
也地球为五大州环海包之每州必有中高昆崙亚细
亚之中高也故其水皆分面而趋
九山九川九州之山川也 此禹贡九山刋旅九川涤
卷十四 第 23b 页 WYG0857-0300d.png
源注极是史记正义以汧壶口砥柱太行西顷熊耳嶓
冢内方汶为九山(此汶即/岷也)索隐曰汧壶口砥柱太行西
倾熊耳嶓冢内方岐是九山也古分为三条故地理志
有南北条之荆山焉马融王肃皆因之郑玄以为四列
一行以为两戒索隐之言则以弱黑河瀁江沇淮渭雒
为九瀁即漾漾即西汉也吕氏春秋九山会嵇太山王
屋首山太华岐山太行羊肠孟门郑樵曰州县之设有
时而更山川之形千古不易所以禹贡分州必以山川
卷十四 第 24a 页 WYG0857-0301a.png
定经界使兖州可移而济河之兖不可移使梁州可迁
而华阳之黑水梁州不可迁后之为史者主为州县州
县移易而其书废矣
陉言径也岘言崄也太行八径两路入燕 谢康乐诗
苕递涉陉岘(音刑/显)陉为径之平声岘为崄之外声青州
襄阳以岘著太行以陉著山海有少陉山御览谓在荥
阳齐桓伐楚次于陉楚世家魏取陉山苏秦于韩曰南
有陉山于楚曰北有陉塞楚子治兵于汾注在襄城智
卷十四 第 24b 页 WYG0857-0301b.png
按属汝州所谓汾陉之塞在汝郑二州非山西之汾陉
也太行八陉专在北方吕览淮南皆云太汾渑阨荆阮
方城殽阪井陉令疵句注居庸为九塞元和郡县志太
行山首起河内北至幽州凡有八陉轵陉太行陉白径
陉在河内滏口陉在邺西井陉飞狐陉(真/定)蒲阴陉(保定/紫荆)
在中山军都陉(昌平/居庸)在幽州镇州获鹿县井陉关曰土
门太行第五陉也第四滏口陉对邺西滏水燕慕容垂
出滏口入天井关唐李光弼出土门破史思明军韩信
卷十四 第 25a 页 WYG0857-0301c.png
击赵东下井陉今真定有井陉县获鹿与太原府平定
州皆有井陉关水经注所云长岭通道即钘陉也穆传
之钘队三隥也代州灵丘县西北有石铭题冀州北界
号石铭陉愚者曰紫荆北口浮图峪为飞狐军都陉即
居庸此二陉为燕背腋李存勖命周德威出飞狐入幽
执刘守光父子同光三年阿保机从居庸围幽州唐主
遣李嗣源救德威宣和四年金阿骨打从居庸入燕嘉
定四年铁木真克宣府怀来金保居庸乃留兵拒守而
卷十四 第 25b 页 WYG0857-0301d.png
大兵趋紫荆入拔易涿反自南攻破居庸而卒入燕此
其势也
率山即三天子都今之张公山也 朱大同曰徽之张
公山即率山在黟绩间智考之在今休宁婺源间汪南
溟辨證甚详晰吴澄地理表曰率山乃江南诸山之祖
山海经所云三天子都实彭浙两源乃断然知是张公
山而以昔所谓黟山率山大鄣者本一山也石上尚有
三天子都刻字水经曰渐江出三天子都卢江出三天
卷十四 第 26a 页 WYG0857-0302a.png
子都都一作鄣水流彭蠡又流渐即浙也堪舆承讹言
庐山出天子地即以形家论彭湖之水过宫反背矣
芝岳太和山也 即武当也今曰太和山玄帝之先净
乐国王治麋今均州也有榔梅祠玄帝曾折梅寄榔曰
道成当结实后果然旧为武当县南山如负扆惟玄武
足以当之其宫制视汉未央宫宋讳玄称真武
阙里因石阙而名 曲阜志西南三里有双石阙即灵
光之南阙也按今兖州府有灵光殿有阙里云鲁共王
卷十四 第 26b 页 WYG0857-0302b.png
坏孔子宅处
仪封属开封 类考云开封兰阳有仪城即封人见孔
子处智按今开封属有仪封县兰阳县孔子初失位去
鲁适卫北自夷仪入后又自蔡反卫南自石门入
互乡今在雎州 互乡名古廧里王无咎云鹿邑之外
有互乡城
始兴之鼻天子冢非象庳也 有鼻即有庳零陵县有
有鼻墟一统志始兴鼻天子冢有人掘得铜人无数三
卷十四 第 27a 页 WYG0857-0302c.png
代以前岂有铜人殉葬之事必非象也罗长源作路史
乃以始兴鼻天子冢为象庳张东筦云舜墓是商均所
葬盖因山海经苍梧舜与叔均之所葬也
比景当是北景 汉日南郡有比景县晋亦如之隋平
林邑立比景郡唐于驩州南境侨立景州比景县非正
比景也贵与曰比音芘荫之芘按古曰北户谓开北户
以向日唐万年县尉段公路文昌之孙作北户录是也
太平御览曰交州去路九千馀里孙悚云立表效景景
卷十四 第 27b 页 WYG0857-0302d.png
在表南其古郡以日南为名其斯义乎又有比景县比
北二字相似据此则应是北景周礼大司徒土圭正日
景有南景北景之说当时或以此名然自汉以来传讹
作比矣
木叶城在三卫 徐文长记木叶城在辽东余于辽史
始见有此名今说诗者以沈云卿九月寒砧催木叶之
句为地名以对辽阳则合掌痴极毫无风致矣智考木
叶城在蓟州外马兰诸山今三卫地文长以为在辽东
卷十四 第 28a 页 WYG0857-0303a.png
亦非
花门堡在甘州 吴曾曰杜子美好言花门按唐志甘
州有花门山堡东北千里至回鹘衙帐故有留花门诗
一首又云花门𠢐面请雪耻又云闻道花门将论功未
肯归又云闻道花门破和亲事却非杨巨源亦有送太
和公主和番诗云芦井寻沙到花门度碛看薰风一万
里来处是长安岑参送封常清西征叙曰天宝中朔方
回纥寇边踰花门
卷十四 第 28b 页 WYG0857-0303b.png
三骁即三苗 在尧时为译地在今日则为中国乃湖
广江鄂岳之三州故今三州人尚有苗姓升庵引国名
记三苗作三骁朱子曰三苗当作猫与犵狑獠为四种
溪峒之民说苑曰舜时有苗不服者大山在其南殿山
在其北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川以此言之则当是衡
州长沙之东袁州之西一带今不知曾有苗獞之遗种
而五溪蛮乃在辰州黑白苗乃在沅州麻阳之左古宝
庆武冈新宁所在有獞其说苑臆耶或古今变异耶三
卷十四 第 29a 页 WYG0857-0303c.png
危陈氏引韵注说文作古文尚书作或作峗燮曰
舜所窜止于三苗之君故其种类仍居湖北也
广有䗺户 南海记蜒蛮以舟为室蜒有三一为鱼蜒
善举网二为蚝蜒善没海三为木蜒善伐材木今广东
有蛋户音旦字书本作䗺蜒仍音延常璩巴志曰涪陵
郡诸县北有獽䗺刘宋时广州刺史羊希使刘思道伐
俚李延寿曰其流曰蜑曰獽曰俚曰獠曰㐌㐌音夷今
则粤西有狼有獞有猺琼州之蛮曰黎人沅靖贵州之
卷十四 第 29b 页 WYG0857-0303d.png
蛮通谓之苗麻阳蛮有犵狫或曰狚(音/靼)獦狑(音/卿)(音/出)
俚别种
盘瓠五溪蛮也本于白犬故附会高辛嫁女之说 盘
瓠蛮誓状云某等既充山职今当钤束男侄男行持棒
女行把麻任从出入不得生事上有太阴下有地宿其
翻背者生儿成驴生女成猪举家灭绝不得翻面说好
背面说恶不得偷寒送煖上山同路下水同船男儿带
刀同一边一点一齐同杀盗贼不用此款者并依山例
卷十四 第 30a 页 WYG0857-0304a.png
山例者蛮言诛杀也具载范文穆公桂海虞衡志陆文
裕又载南诏乞书药文习夫子之言便有华风附诗亦
是唐律今辰州地即古五溪蛮长源引伯益经曰卞明
生白犬为蛮人之祖乃人名也后遂云高辛之犬衔犬
戎吴将军首以少女妻之生六男六女风俗通载之然
高昌之祖牝狼负人刘宋元嘉婢为狗妇何讶古事但
定高辛以女嫁之则荒唐矣蛮溪丛笑多言彼中风俗
今山海经作弄明生白犬
卷十四 第 30b 页 WYG0857-0304b.png
苴□城云南近遵义之地也 薛能闻官军破吉浪诗
越隽通游客苴□闹聚蚊又西县诗野色生肥芋乡仪
捣散茶梯航经杜宇烽火彻苴□则□为迷麻反唐书
李晟曲环救蜀合击吐蕃南诏破之异牟寻惧筑苴□
城今云南大理府一统志以为□地
龙户䮾家马人马流也 卮言曰韩退之诗衙时龙户
集上日马人来吴坰云长安有龙户见水即知有龙或
引出但如鳅鱼按此是潮州时上广帅作非长安也马
卷十四 第 31a 页 WYG0857-0304c.png
人演繁露引毗奢利王时有如马裸露王分身为蚕被
乃得衣马人感恋恐非也按俞益期笺云马文渊立铜
柱岸北有遗兵居寿泠岸南对铜柱悉姓马号曰马留
又记一小说龙户在儋耳其人目睛皆青碧入水能伏
一二日盖即所谓昆崙奴也升庵则以象奴为昆崙奴
智按今方隅胜略自有龙家马人二种龙家为䮾氏之
后其种有四马人散处南海当是马流耳俞益期本作
马流段成式作马留䮾当是駹駹古与龙通音如交州
卷十四 第 31b 页 WYG0857-0304d.png
都庞音龙可证故駹家转而为䮾家又转而为龙家耳
者乐甸本马龙他即甸猛摩之地 云南有者乐甸长
官司或曰此亦名龙户然则退之与马人并举者乃龙
户之在岭粤者而此亦其类也
殑伽天堂河也 大藏西域记云阿耨达地在香山南
大雪北周八百里东南流入海者曰殑伽河西南流入
海者曰縳刍河西北流入海者曰徙多河又潜流地下出
积石山东北流入海者为中国之河源阿耨达华言无
卷十四 第 32a 页 WYG0857-0305a.png
烦恼似指所谓星宿海者殑伽华言天堂縳刍华言清
徙多华言冷殑渠京切字书殑欲死也不知译者何
独借此字
林邑古越裳而老挝亦古越裳地也 云南有老挝宣
慰司俗呼挝家通交趾暹逻入海
狼㬻裸国也 水经注九真水度淮北岸有桥即彭龙
区粟之通逵檀和之大战东桥处也水又径船官口源
出徐狼外众皆裸身以竹筒树叶掩形名狼㬻惟依冥
卷十四 第 32b 页 WYG0857-0305b.png
夜与人交市闇中嗅金皆知好恶
离耳即儋耳也 山海经曰离耳雕题在郁水南林邑
记九郡有儋耳民徒跣耳广垂以为饰以黑为美离骚
所谓玄国然则儋耳即离耳也淮南言耽耳在其北方
则南北皆有此名今儋州属琼州府
九彝在徐州莒鲁之间 刘敞说也冯厚斋以朝鲜东
彝九种非也或曰孔子喜郯子与程本
李白书禹穴在蜀 丹铅曰史迁言上会稽总吴越也
卷十四 第 33a 页 WYG0857-0305c.png
探禹穴言巴蜀也后人误解禹穴在会稽按禹生蜀石
泉县古碑禹穴李白所书也古人文不重复如云土梦
作乂括江南北千里蔡蒙旅平蔡在雅州蒙在云南亦
括千馀里智按禹穴奇在委宛书耳庐山禹刻亦云石
穴凡禹到皆名之
 
 
 
卷十四 第 33b 页 WYG0857-0305d.png
 
 
 
 
 
 
 
 通雅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