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三 第 1a 页 WYG0857-026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通雅卷十三 明 方以智 撰
地舆(方域/)
(陆文裕曰予尝欲取今之州县推而上之以会/于禹贡之命名因以著古今离合迁改之实为)
(一书宋浦江倪朴文卿尝作舆地会元志四十/卷惜当时以布衣著书力不能传其自叙有曰)
(今学者急于利禄专务时文故不识者不肯目/而识者未暇睹也悲夫元符中蜀人税安礼撰)
(地理指掌图临江吴澥著宇内辨智皆不得见/郭景纯注山海县寓写意耳郦道元注水经身)
(未得至南方也尝览朱考亭沈存中吴虎臣范/公称王伯厚及杨升庵章本清冯嗣宗各有所)
通雅卷十三 明 方以智 撰
地舆(方域/)
(陆文裕曰予尝欲取今之州县推而上之以会/于禹贡之命名因以著古今离合迁改之实为)
(一书宋浦江倪朴文卿尝作舆地会元志四十/卷惜当时以布衣著书力不能传其自叙有曰)
(今学者急于利禄专务时文故不识者不肯目/而识者未暇睹也悲夫元符中蜀人税安礼撰)
(地理指掌图临江吴澥著宇内辨智皆不得见/郭景纯注山海县寓写意耳郦道元注水经身)
(未得至南方也尝览朱考亭沈存中吴虎臣范/公称王伯厚及杨升庵章本清冯嗣宗各有所)
卷十三 第 1b 页 WYG0857-0269d.png
(辨欲以朱思本画方配里法仿谢庄之截木分/合就各地古事编图会括诸志于修攘考一时)
(不及姑钞记所知以俟/崇祯癸未夏方以智记)
河东河西河南河北河内河东淮北淮西江北江南山
东陜西章潢所采宋人之论详矣 有兖州之河东有
并州之河东(黄河旧道三代以前自宋卫州之黎阳县/近折而北流故北京及河北东路诸州在)
(河之东即古兖州之域故周礼职方河东曰兖州爰自/周定王时黄河旧道渐以湮塞秦汉以还河堤屡坏乘)
(上游之势决而东下故兖州之域隔在河北而河东之/名乃移在并州战国以来子史中乃谓河东之地皆指)
(宋朝河东路而言之即古并之/域也智按此北京谓大名府)有雍州之河西有凉州
(不及姑钞记所知以俟/崇祯癸未夏方以智记)
河东河西河南河北河内河东淮北淮西江北江南山
东陜西章潢所采宋人之论详矣 有兖州之河东有
并州之河东(黄河旧道三代以前自宋卫州之黎阳县/近折而北流故北京及河北东路诸州在)
(河之东即古兖州之域故周礼职方河东曰兖州爰自/周定王时黄河旧道渐以湮塞秦汉以还河堤屡坏乘)
(上游之势决而东下故兖州之域隔在河北而河东之/名乃移在并州战国以来子史中乃谓河东之地皆指)
(宋朝河东路而言之即古并之/域也智按此北京谓大名府)有雍州之河西有凉州
卷十三 第 2a 页 WYG0857-0270a.png
之河西(黄河源自昆崙傍积石北流馀二千里至于宋/银夏之交稍折而东流不盈千里而折而南流)
(故宋永兴军路鄜坊丹延诸州在河之西而河湟之间/鄯凉甘肃诸州亦在河西战国之际所称西河地即指)
(鄜房丹延之间而言在雍州之域也西汉以来/所称河西地即指河湟而言古凉州之域也)有中土
之河南有边境之河南有中国之河北有边方之河北
(黄河大势如覆斗之状而关中正在斗间中原适当如/衡故宋之京畿西路在河之南斯中土之河南也而绥)
(银胜夏诸州亦在河南即边境之河南也河北东西路/在河之北斯中国之河北也而阴山掩海之间有秦长)
(城外地亦在河北即边方之河北也三代以前河南之/称止在中土秦汉而下夺外国南牧之地列为郡县亦)
(名之曰河南陈隋以前河北之称止在中国李唐之初/塞外突厥之地悉为郡县亦名之曰河北春秋传中所)
(故宋永兴军路鄜坊丹延诸州在河之西而河湟之间/鄯凉甘肃诸州亦在河西战国之际所称西河地即指)
(鄜房丹延之间而言在雍州之域也西汉以来/所称河西地即指河湟而言古凉州之域也)有中土
之河南有边境之河南有中国之河北有边方之河北
(黄河大势如覆斗之状而关中正在斗间中原适当如/衡故宋之京畿西路在河之南斯中土之河南也而绥)
(银胜夏诸州亦在河南即边境之河南也河北东西路/在河之北斯中国之河北也而阴山掩海之间有秦长)
(城外地亦在河北即边方之河北也三代以前河南之/称止在中土秦汉而下夺外国南牧之地列为郡县亦)
(名之曰河南陈隋以前河北之称止在中国李唐之初/塞外突厥之地悉为郡县亦名之曰河北春秋传中所)
卷十三 第 2b 页 WYG0857-0270b.png
(称河南河北之地皆指边境/等地而言与前史至不相侔)有指一郡而言者有指一
州而言者有指一道而言者(如中土河南之地今古一/名而两汉河南之称惟指)
(一郡而言即宋京西属县兼郑孟二周之境而已姬周/河南之称则指一州而言即宋东西二京及京西南北)
(路之地李唐河南之称则指一道而言包古青徐兖豫/四州之境奄黄河以南皆是也宋为东西南三京及京)
(畿四州/之地)故周之河内异乎汉之河内(周礼职方河内曰/冀州即宋河北东)
(西路地汉之河内乃右/郡宋怀卫二州是已)汉之河东异乎唐之河东(汉河/东郡)
(即宋河中府及慈隰晋绛解五/州唐河东道乃宋河东路地)古之淮北乃宋之淮南
(宋宿亳二州自开国以来至于/李唐皆在淮北宋乃移属淮南)而宋之河北乃古之河
州而言者有指一道而言者(如中土河南之地今古一/名而两汉河南之称惟指)
(一郡而言即宋京西属县兼郑孟二周之境而已姬周/河南之称则指一州而言即宋东西二京及京西南北)
(路之地李唐河南之称则指一道而言包古青徐兖豫/四州之境奄黄河以南皆是也宋为东西南三京及京)
(畿四州/之地)故周之河内异乎汉之河内(周礼职方河内曰/冀州即宋河北东)
(西路地汉之河内乃右/郡宋怀卫二州是已)汉之河东异乎唐之河东(汉河/东郡)
(即宋河中府及慈隰晋绛解五/州唐河东道乃宋河东路地)古之淮北乃宋之淮南
(宋宿亳二州自开国以来至于/李唐皆在淮北宋乃移属淮南)而宋之河北乃古之河
卷十三 第 3a 页 WYG0857-0270c.png
东(宋朝河北东路之地/三代以前属河东)淮西一名也有在京东有在京
西(淮道自西而东时折而北流故淮北之地间名淮西/如汉封刘交为楚王王淮西则宋京东西路之地也)
(唐裴度身督战遂平淮/西则宋西北路之地)江西一名也有在江北有在江
南(江道自西而东时折而北流故江北之地间名江西/而魏志武帝纪称江西遂空则宋淮南东路之地也)
(晋纪称石勒陷江西壁垒百馀则宋京西南路之地/也至五代史称钟傅据有江西乃今江南西路之地)江
南一地也有称江左有称江右(金陵居长江下流前朝/有江南者皆都之据金)
(陵而言则江南居左四渎之流皆自西而东天下之形/势亦然以中原而言则江南之地居右故前史两称之)
山东一名也有指河南而言者有指河北而言者(前史/有山)
西(淮道自西而东时折而北流故淮北之地间名淮西/如汉封刘交为楚王王淮西则宋京东西路之地也)
(唐裴度身督战遂平淮/西则宋西北路之地)江西一名也有在江北有在江
南(江道自西而东时折而北流故江北之地间名江西/而魏志武帝纪称江西遂空则宋淮南东路之地也)
(晋纪称石勒陷江西壁垒百馀则宋京西南路之地/也至五代史称钟傅据有江西乃今江南西路之地)江
南一地也有称江左有称江右(金陵居长江下流前朝/有江南者皆都之据金)
(陵而言则江南居左四渎之流皆自西而东天下之形/势亦然以中原而言则江南之地居右故前史两称之)
山东一名也有指河南而言者有指河北而言者(前史/有山)
卷十三 第 3b 页 WYG0857-0270d.png
(东之称者皆据华而言之则其所谓在华山之东也其/地正在河南而稍及河北之近河南者至杜牧之罪言)
(则所称山东之地/专指河北而言也)陜西亦一地也虞夏曰雍州商周曰
西土春秋为秦国战国称关中楚汉之际谓之三秦两
汉又名山西宋始为陜西路耳书称河亶甲居相即今
之相州也春秋卫侯燬灭邢即今之邢州也楚子入陈
楚师灭陈皆今之陈州也齐师灭莱即今之莱州也楚
子围郑即今郑州之新郑县也齐侯侵蔡即今蔡州之
上蔡县也若此类未易概举盖履其地不敢没其名也
(则所称山东之地/专指河北而言也)陜西亦一地也虞夏曰雍州商周曰
西土春秋为秦国战国称关中楚汉之际谓之三秦两
汉又名山西宋始为陜西路耳书称河亶甲居相即今
之相州也春秋卫侯燬灭邢即今之邢州也楚子入陈
楚师灭陈皆今之陈州也齐师灭莱即今之莱州也楚
子围郑即今郑州之新郑县也齐侯侵蔡即今蔡州之
上蔡县也若此类未易概举盖履其地不敢没其名也
卷十三 第 4a 页 WYG0857-0271a.png
然而迁徙不常考证或疏至有巳非其地而空存其名
者如春秋吴师入郢近于今之郢州而非也(古郢城在/今之荆南)
(府界去郢州馀三百/里宋郢州即承天)秦师入滑近于今之滑州而非也
(古滑国今在西京偃师县/之乡去滑州馀四百里)楚人灭舒近于唐宋之舒州
而非也(古舒国今在庐州之舒/城县去安庆馀三百里)楚人灭黄近于今之黄
州而非也(古黄国今在光州定城/县去黄州四百五十里)楚人伐徐近于今之
徐州而非也(古徐州今在泗州临淮县之/徐城镇去徐州垂五百里)传称允姓之
戎居于瓜州近于今之瓜州而非也(古瓜州地在今汝/州去瓜州垂三百)
者如春秋吴师入郢近于今之郢州而非也(古郢城在/今之荆南)
(府界去郢州馀三百/里宋郢州即承天)秦师入滑近于今之滑州而非也
(古滑国今在西京偃师县/之乡去滑州馀四百里)楚人灭舒近于唐宋之舒州
而非也(古舒国今在庐州之舒/城县去安庆馀三百里)楚人灭黄近于今之黄
州而非也(古黄国今在光州定城/县去黄州四百五十里)楚人伐徐近于今之
徐州而非也(古徐州今在泗州临淮县之/徐城镇去徐州垂五百里)传称允姓之
戎居于瓜州近于今之瓜州而非也(古瓜州地在今汝/州去瓜州垂三百)
卷十三 第 4b 页 WYG0857-0271b.png
(里/)有西亳南亳北亳而皆非今之亳州也(西亳在今偃/师南亳在谷)
(熟县北亳/在考城县)有东虢西虢南虢而皆非今之虢州也(东虢/在郑)
(州荣阳县西虢在凤翔府虢/县南虢在南陵军升陆县)有东楚西楚南楚而皆非
宋之楚州也(东楚今苏州西楚今徐/州南楚即今荆州府)古之酒泉在河南
而今之酒泉在河西(左传王与虢公酒泉之邑实在于/河南而西汉而下迄于今有酒泉)
(郡汉属河西/今在徼外)古之丹阳在荆南而今之丹阳在江东(左/传)
(称楚子邑于丹阳今在荆南府/枝江县内今丹阳郡乃润州也)古之豫章在江北今之
豫章在江南而皆吴楚之境也古之澶渊在河南今之
(熟县北亳/在考城县)有东虢西虢南虢而皆非今之虢州也(东虢/在郑)
(州荣阳县西虢在凤翔府虢/县南虢在南陵军升陆县)有东楚西楚南楚而皆非
宋之楚州也(东楚今苏州西楚今徐/州南楚即今荆州府)古之酒泉在河南
而今之酒泉在河西(左传王与虢公酒泉之邑实在于/河南而西汉而下迄于今有酒泉)
(郡汉属河西/今在徼外)古之丹阳在荆南而今之丹阳在江东(左/传)
(称楚子邑于丹阳今在荆南府/枝江县内今丹阳郡乃润州也)古之豫章在江北今之
豫章在江南而皆吴楚之境也古之澶渊在河南今之
卷十三 第 5a 页 WYG0857-0271c.png
澶渊在河北而皆宋卫之郊也(襄二十年诸侯会于澶/渊实宋古都所谓澶渊)
(聚者即其地正属河以南而赵宋之/澶渊乃在河北天雄今大名府开州)
乐蟠始臧毛氏新喻中庐丹阳匡山谢阳之讹皆王楙
之说也 庆州有乐蟠县本汉略畔道地后讹为乐番
镇戎军有笄头山隗嚣使王元猛塞鸡头道即此也后
讹为詽屯山凉州有姑臧县河西旧事谓旧塞外盖藏
城也后讹为始臧婺州长山县本长仙县其地赤松子
采药之所后讹为长山北京馆陶县有屯氏河汉沟洫
(聚者即其地正属河以南而赵宋之/澶渊乃在河北天雄今大名府开州)
乐蟠始臧毛氏新喻中庐丹阳匡山谢阳之讹皆王楙
之说也 庆州有乐蟠县本汉略畔道地后讹为乐番
镇戎军有笄头山隗嚣使王元猛塞鸡头道即此也后
讹为詽屯山凉州有姑臧县河西旧事谓旧塞外盖藏
城也后讹为始臧婺州长山县本长仙县其地赤松子
采药之所后讹为长山北京馆陶县有屯氏河汉沟洫
卷十三 第 5b 页 WYG0857-0271d.png
志谓河北𣲺于馆陶分为屯氏河后讹为毛氏河临江
新喻县本新渝县盖有渝水故名而唐天宝后相承作
新喻隰州石楼县本汉吐军县后魏置吐京县亦音语
之讹也楚鬻熊始封丹阳则在今归州秭归县后楚文
王徙都江陵府枝江县亦曰丹阳汉于宛陵置丹阳郡
隋于丹州置丹阳郡唐于京口置丹阳郡其地不一而
西汉志乃以曲阿之丹阳为楚所封误矣汉文帝封淮
南王长子阳周侯赐为庐江王应劭曰庐子国即卢庸
新喻县本新渝县盖有渝水故名而唐天宝后相承作
新喻隰州石楼县本汉吐军县后魏置吐京县亦音语
之讹也楚鬻熊始封丹阳则在今归州秭归县后楚文
王徙都江陵府枝江县亦曰丹阳汉于宛陵置丹阳郡
隋于丹州置丹阳郡唐于京口置丹阳郡其地不一而
西汉志乃以曲阿之丹阳为楚所封误矣汉文帝封淮
南王长子阳周侯赐为庐江王应劭曰庐子国即卢庸
卷十三 第 6a 页 WYG0857-0272a.png
之地按左传卢戎自在宜城山中劭误以中庐之庐为
庐江之庐矣舜渔雷泽正城阳之雷泽而周处风土记
乃以吴之太湖大雷山小雷山为舜渔之所子胥之胥
山在嘉兴东南而张晏乃以太湖之承胥二山为子胥
之山李白少读书于匡山正绵州大小匡山而寰海旧
注乃指江州匡庐山为白读书之所或白游处焉耳后
汉樊丹封谢阳侯正诗所谓申侯番番既入于谢之谢
地也而传乃以为射阳按射阳在山阳西即高祖封项
庐江之庐矣舜渔雷泽正城阳之雷泽而周处风土记
乃以吴之太湖大雷山小雷山为舜渔之所子胥之胥
山在嘉兴东南而张晏乃以太湖之承胥二山为子胥
之山李白少读书于匡山正绵州大小匡山而寰海旧
注乃指江州匡庐山为白读书之所或白游处焉耳后
汉樊丹封谢阳侯正诗所谓申侯番番既入于谢之谢
地也而传乃以为射阳按射阳在山阳西即高祖封项
卷十三 第 6b 页 WYG0857-0272b.png
缠之地非丹封地也樊毅碑曰谢阳之孙此可验也
韩退之南阳在修武非邓州也 南阳怀州修武县有
南阳城左传曰晋于是始启南阳即此智按韩退之正
修武人今为怀庆府修武县孟县亦有韩愈别墅俗呼
韩庄金石志载孟县皇甫湜撰韩碑世人以邓州之南
阳为退之之里误矣其称昌黎者其先昌黎人也愈封
昌黎伯今永平府昌黎县有韩祠马融曰晋地自朝歌
以北至中山为东阳朝歌以南至轵为南阳应劭曰秦
韩退之南阳在修武非邓州也 南阳怀州修武县有
南阳城左传曰晋于是始启南阳即此智按韩退之正
修武人今为怀庆府修武县孟县亦有韩愈别墅俗呼
韩庄金石志载孟县皇甫湜撰韩碑世人以邓州之南
阳为退之之里误矣其称昌黎者其先昌黎人也愈封
昌黎伯今永平府昌黎县有韩祠马融曰晋地自朝歌
以北至中山为东阳朝歌以南至轵为南阳应劭曰秦
卷十三 第 7a 页 WYG0857-0272c.png
改名修武臣瓒云韩非书秦昭越赵长平而伐修武时
秦未兼天下修武之名久矣秦昭纪魏入南阳以和张
仪传魏绝南阳白起传攻南阳太行道绝之舆地广记
修武本商之宁邑武王伐纣勒兵于宁更名修武
萧何南阳之酂在楚之光化非沛之酂也 当时在南
阳者今在襄阳之光化县此萧何封邑也沛县之酂本
作□音嵯今亦不在沛县在归德府考城县之乡间尚
有酂城桥古今分画境界学者一时未考宜其随声听
秦未兼天下修武之名久矣秦昭纪魏入南阳以和张
仪传魏绝南阳白起传攻南阳太行道绝之舆地广记
修武本商之宁邑武王伐纣勒兵于宁更名修武
萧何南阳之酂在楚之光化非沛之酂也 当时在南
阳者今在襄阳之光化县此萧何封邑也沛县之酂本
作□音嵯今亦不在沛县在归德府考城县之乡间尚
有酂城桥古今分画境界学者一时未考宜其随声听
卷十三 第 7b 页 WYG0857-0272d.png
讹耳余尝论之曰汉地理志载南阳酂县侯国不言沛
之□为侯国非明验乎沛之□为酂误于班固之碑王
莽之改水经注之引也班固泗水亭碑曰文昌四友汉
有萧何序功第一就封于酂合溪曰孟坚必知封地则
南阳之酂有嵯音智直谓古时韵粗班固乱叶耳江统
徂淮赋言何封于沛矣水经注涣水径酂县故城南襄
十年公会诸侯及齐世子光于酃王莽之酂治矣朱谋
㙔曰酃字误三传皆作会于柤古文柤通□应劭曰作
之□为侯国非明验乎沛之□为酂误于班固之碑王
莽之改水经注之引也班固泗水亭碑曰文昌四友汉
有萧何序功第一就封于酂合溪曰孟坚必知封地则
南阳之酂有嵯音智直谓古时韵粗班固乱叶耳江统
徂淮赋言何封于沛矣水经注涣水径酂县故城南襄
十年公会诸侯及齐世子光于酃王莽之酂治矣朱谋
㙔曰酃字误三传皆作会于柤古文柤通□应劭曰作
卷十三 第 8a 页 WYG0857-0273a.png
嵯汉地志沛郡酂县注本作□王莽曰酂治故遂以□
为酂古人读书己浮何怪今人邪又曰沔水过酂县谓
之酂头高帝五年封萧何薛瓒曰今南乡酂头茂陵书
曰在南阳王莽更名南庾沔水又过筑阳东师古曰南
阳萧何封邑音赞本春秋阴国唐为怀州阴城县有何
庙何薨高后封何夫人同为酂侯小子延为筑阳侯文
帝罢同封封延元时为光化军今则为县属襄阳府酂
字本义则百家为酂音赞寒韵存此则声转而广韵收
为酂古人读书己浮何怪今人邪又曰沔水过酂县谓
之酂头高帝五年封萧何薛瓒曰今南乡酂头茂陵书
曰在南阳王莽更名南庾沔水又过筑阳东师古曰南
阳萧何封邑音赞本春秋阴国唐为怀州阴城县有何
庙何薨高后封何夫人同为酂侯小子延为筑阳侯文
帝罢同封封延元时为光化军今则为县属襄阳府酂
字本义则百家为酂音赞寒韵存此则声转而广韵收
卷十三 第 8b 页 WYG0857-0273b.png
之歌韵有酂注曰封邑则误矣升庵弱侯定以沛□为
萧何封邑而云师古无据者大谬也一统志载永城县
有酂侯城为何食邑以讹传讹亦犹承天府之阳春亭
以宋玉生此郢州耳总之汉志分侯国延为筑阳侯二
證最确而班固之韵乃古通转之口齿犹攒之从赞难
之读娜也恕先云江淮以韩为何京山云閒介之转为
个此可推矣
诗六月篇之镐非丰镐之镐也 灵夏等地即六月所
萧何封邑而云师古无据者大谬也一统志载永城县
有酂侯城为何食邑以讹传讹亦犹承天府之阳春亭
以宋玉生此郢州耳总之汉志分侯国延为筑阳侯二
證最确而班固之韵乃古通转之口齿犹攒之从赞难
之读娜也恕先云江淮以韩为何京山云閒介之转为
个此可推矣
诗六月篇之镐非丰镐之镐也 灵夏等地即六月所
卷十三 第 9a 页 WYG0857-0273c.png
谓侵镐及方也有什贲故城汉置朔方五原郡孔氏曰
刘向疏云吉甫之归周厚赐之其诗曰来归自镐镐去
京师千里王肃以为镐京王基驳之朱氏曰刘向以为
千里之镐疑即朔方也
昆明池正镐京地也 潘岳关中记曰昆明池曰灵池
尧治水讫停船此地盖尧已有池汉因而深广之智按
此说大谬昆明滇池名汉武开以名之曰习水战已为
凿说况尧停舟乎徐广曰丰镐相去二十五里通典曰
刘向疏云吉甫之归周厚赐之其诗曰来归自镐镐去
京师千里王肃以为镐京王基驳之朱氏曰刘向以为
千里之镐疑即朔方也
昆明池正镐京地也 潘岳关中记曰昆明池曰灵池
尧治水讫停船此地盖尧已有池汉因而深广之智按
此说大谬昆明滇池名汉武开以名之曰习水战已为
凿说况尧停舟乎徐广曰丰镐相去二十五里通典曰
卷十三 第 9b 页 WYG0857-0273d.png
京兆长安县西北灵台乡丰水上是也镐今昆明池镐
陂是也昆明凿而镐京为池隋城亡而汉都为苑称引
古昔者岂可不一覈耶
陶令八十日之彭泽非今小孤前之彭泽也 古彭泽
县在今湖口县东三十里汉置晋隋因之凡左蠡而北
大孤而东皆其地也唐武德五年改彭泽为浩州迁于
浩山下至今湖口九都号五柳乡八都号彭泽乡有三
学寺祀渊明有洗墨池玩月台吴草庐为记南唐始析
陂是也昆明凿而镐京为池隋城亡而汉都为苑称引
古昔者岂可不一覈耶
陶令八十日之彭泽非今小孤前之彭泽也 古彭泽
县在今湖口县东三十里汉置晋隋因之凡左蠡而北
大孤而东皆其地也唐武德五年改彭泽为浩州迁于
浩山下至今湖口九都号五柳乡八都号彭泽乡有三
学寺祀渊明有洗墨池玩月台吴草庐为记南唐始析
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0857-0274a.png
五柳彭泽二乡之地为湖口县见九江志若以小孤江
之彭泽县为渊明解绶地则非矣
大别在汉阳非安丰也 孔氏言大别在寿州霍山县
宋之六安也史记索隐云在安丰县此误矣其实在汉
阳府亦曰甑山鲁山左传楚拒吴济汉而陈自小别至
于大别小别在汊川今汉口世传大别龟山黄鹤楼矶
蛇山也智又考水经云□水出庐江雩娄县南大别山
注云俗名檀山岘即安丰西南盖大别有同名而注尚
之彭泽县为渊明解绶地则非矣
大别在汉阳非安丰也 孔氏言大别在寿州霍山县
宋之六安也史记索隐云在安丰县此误矣其实在汉
阳府亦曰甑山鲁山左传楚拒吴济汉而陈自小别至
于大别小别在汊川今汉口世传大别龟山黄鹤楼矶
蛇山也智又考水经云□水出庐江雩娄县南大别山
注云俗名檀山岘即安丰西南盖大别有同名而注尚
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0857-0274b.png
书者误
嵞山有四古会稽并辖淮南涂山实在寿春非山阴也
淮水过当涂县非今太平之当涂也 涂山在寿春东
北濠州钟离县西九十五里禹会诸侯周穆亦会智又
按晋常璩巴志言禹娶涂山今江州涂山是也江州县
郡治涂山有禹王庙及涂后祠北水有铭曰张太守于
此仙去有粉水世谓江州堕林粉也水经注引哀十年
禹会诸侯于涂山杜预曰涂山在寿春东北史记索隐
嵞山有四古会稽并辖淮南涂山实在寿春非山阴也
淮水过当涂县非今太平之当涂也 涂山在寿春东
北濠州钟离县西九十五里禹会诸侯周穆亦会智又
按晋常璩巴志言禹娶涂山今江州涂山是也江州县
郡治涂山有禹王庙及涂后祠北水有铭曰张太守于
此仙去有粉水世谓江州堕林粉也水经注引哀十年
禹会诸侯于涂山杜预曰涂山在寿春东北史记索隐
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0857-0274c.png
又以涂山在今九江余按国语仲尼曰禹致群臣于会
稽防风后至杀之其骨专车刘向王肃并有此说则郦
君似以涂山在会稽王伯厚确以为在寿春或者禹所
至山别有会稽之名乎地理志当涂侯国也淮水过之
禹娶涂山即其地吕览曰江淮以辛壬癸甲为嫁娶日
此足證也太平之当涂乃侨立名耳杜预所谓涂山在
寿春县东说者云今濠州是也吴越春秋亦以会稽有
涂山又兼载涂山之歌应劭云涂山在永兴北或云萧
稽防风后至杀之其骨专车刘向王肃并有此说则郦
君似以涂山在会稽王伯厚确以为在寿春或者禹所
至山别有会稽之名乎地理志当涂侯国也淮水过之
禹娶涂山即其地吕览曰江淮以辛壬癸甲为嫁娶日
此足證也太平之当涂乃侨立名耳杜预所谓涂山在
寿春县东说者云今濠州是也吴越春秋亦以会稽有
涂山又兼载涂山之歌应劭云涂山在永兴北或云萧
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0857-0274d.png
山县是已疑矣苏鄂演义云涂山有四一会稽二渝州
三濠州四当涂皆有禹迹盖傅会耳章本清谓柳子厚
涂山铭苏子由涂山诗指在濠州皆非是此疑未决耳
王楙引翠微考异以宣之当涂正禹之娶所则楙犹无
识矣当是古之会稽所辖者大如战国之楚则徐州南
京皆是也句践灭吴则吴地皆越故通称会稽汉分为
吴郡会稽郡故又合言吴会或曰濠州之涂山甚小岂
能容诸侯不知古言其会地岂直在山上耶
三濠州四当涂皆有禹迹盖傅会耳章本清谓柳子厚
涂山铭苏子由涂山诗指在濠州皆非是此疑未决耳
王楙引翠微考异以宣之当涂正禹之娶所则楙犹无
识矣当是古之会稽所辖者大如战国之楚则徐州南
京皆是也句践灭吴则吴地皆越故通称会稽汉分为
吴郡会稽郡故又合言吴会或曰濠州之涂山甚小岂
能容诸侯不知古言其会地岂直在山上耶
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0857-0275a.png
寿春有荆山因迁郢而名也 楚自昭王之后又历十
一传至考烈王始徙都寿春韩非子所载卞和献玉事
乃在厉武文三王之际昭王上接武王已越十世当三
王时钟离何尝属楚而彊谓卞和至此山邪新序又谓
抱玉而泣在共王时杂记又谓在怀王及其子平王时
平王乃昭王父下距怀王九世共王上至武王六世差
矣陈霆尚以怀远荆山为卞和获璧处更误
首阳有三 一蒲坂二陇西三洛阳王勉夫以夷齐在
一传至考烈王始徙都寿春韩非子所载卞和献玉事
乃在厉武文三王之际昭王上接武王已越十世当三
王时钟离何尝属楚而彊谓卞和至此山邪新序又谓
抱玉而泣在共王时杂记又谓在怀王及其子平王时
平王乃昭王父下距怀王九世共王上至武王六世差
矣陈霆尚以怀远荆山为卞和获璧处更误
首阳有三 一蒲坂二陇西三洛阳王勉夫以夷齐在
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0857-0275b.png
洛阳论语注谓在蒲坂非也夷齐令支人冢在肥如汉
志辽西令支有孤竹城水经注雷首名独头山夷齐所
隐都穆谓中条为雷首下有水曰雷泽
历山有五 一河中府二齐州历县三冀州四濮州雷
泽县五绍兴曾南丰齐州堂记云舜耕历山渔雷泽陶
河滨作什器于寿邱就时于负夏郑康成释历山在河
东雷泽在济阴负夏在卫地皇甫谧释寿邱在鲁东河
之北河滨在济阴定陶西南陶邱亭耕稼陶渔皆舜之
志辽西令支有孤竹城水经注雷首名独头山夷齐所
隐都穆谓中条为雷首下有水曰雷泽
历山有五 一河中府二齐州历县三冀州四濮州雷
泽县五绍兴曾南丰齐州堂记云舜耕历山渔雷泽陶
河滨作什器于寿邱就时于负夏郑康成释历山在河
东雷泽在济阴负夏在卫地皇甫谧释寿邱在鲁东河
之北河滨在济阴定陶西南陶邱亭耕稼陶渔皆舜之
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0857-0275c.png
初事在一时地宜相近孟子又谓舜东夷之人吕览舜
葬于纪市按鸣条在今赣榆县有苍梧山近莒之纪也
历山在齐者是图记谓南山为历山以泺水出历县也
世因河东雷首山一号历山沩水所出舜娶尧女所居
谓历山为雷首之别号附会也陆鲁望云世谓舜田历
山象耕鸟耘圣德感之非也盖耕深似象步耘疾如鸟
啄李石载周处记舜葬上虞始宁剡县多柞吴会以柞
为枥故曰枥山此尤附会
葬于纪市按鸣条在今赣榆县有苍梧山近莒之纪也
历山在齐者是图记谓南山为历山以泺水出历县也
世因河东雷首山一号历山沩水所出舜娶尧女所居
谓历山为雷首之别号附会也陆鲁望云世谓舜田历
山象耕鸟耘圣德感之非也盖耕深似象步耘疾如鸟
啄李石载周处记舜葬上虞始宁剡县多柞吴会以柞
为枥故曰枥山此尤附会
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0857-0275d.png
赵之捍关非楚之捍关也 赵捍关在陆道楚捍关在
水道楚肃王四年为捍关以拒蜀
李牧所取方城非汝叶之方城也 左传之方城在汝
州叶县西南唐勒论作万城万之讹邪汉广阳郡方城
县后汉属涿郡一曰燕方城县唐贞观时自章信城移
固安县治此李牧伐燕取方城王肃曰今涿郡方城县
有韩侯城又上庸堵水东径方城此亭名也上庸今竹
山县有方城山堵水注于汉曰堵口下有涝滩
水道楚肃王四年为捍关以拒蜀
李牧所取方城非汝叶之方城也 左传之方城在汝
州叶县西南唐勒论作万城万之讹邪汉广阳郡方城
县后汉属涿郡一曰燕方城县唐贞观时自章信城移
固安县治此李牧伐燕取方城王肃曰今涿郡方城县
有韩侯城又上庸堵水东径方城此亭名也上庸今竹
山县有方城山堵水注于汉曰堵口下有涝滩
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0857-0276a.png
下蔡为硖石城非独陜州之硖石也 通典梁大同中
于硖石山筑城拒东魏天监十五年魏崔亮攻硖石即
今颍州下蔡也水经曰淮水径山硖谓之硖石周世家
克寿州徙州治此魏诸葛诞举事王昶据硖石以通诞
即此城又晋胡彬援寿春既陷退保硖石亦此城也
钟离非今中都城 郡县志濠州阻淮带山晋淮南郡
钟离县安帝立钟离郡宋兼置徐州为重镇萧惠休萧
坦之昌义之康绚所守是也隋唐为濠州通典钟离县
于硖石山筑城拒东魏天监十五年魏崔亮攻硖石即
今颍州下蔡也水经曰淮水径山硖谓之硖石周世家
克寿州徙州治此魏诸葛诞举事王昶据硖石以通诞
即此城又晋胡彬援寿春既陷退保硖石亦此城也
钟离非今中都城 郡县志濠州阻淮带山晋淮南郡
钟离县安帝立钟离郡宋兼置徐州为重镇萧惠休萧
坦之昌义之康绚所守是也隋唐为濠州通典钟离县
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0857-0276b.png
东四里有古钟离城即鲁昭四年楚城钟离又县东一
里有小东城秦始皇筑之以镇濠州者终犁即钟离史
伍子胥传吴拔楚钟离居巢注古钟离子之国世本作
终犁
石城非石头城也 羊祜传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馀
里祜以诡计令吴罢守祜以孟献营虎牢而郑人惧晏
弱城东阳而莱子服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
地石城以西尽为晋有郡县志郢州长寿县城本古之
里有小东城秦始皇筑之以镇濠州者终犁即钟离史
伍子胥传吴拔楚钟离居巢注古钟离子之国世本作
终犁
石城非石头城也 羊祜传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馀
里祜以诡计令吴罢守祜以孟献营虎牢而郑人惧晏
弱城东阳而莱子服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
地石城以西尽为晋有郡县志郢州长寿县城本古之
卷十三 第 15a 页 WYG0857-0276c.png
石城背山临淮水吴于此置牙门戍城羊祜亦置戍焉
郢州西北至襄阳三百馀里水经注沔水南径石城西
城羊祜所立元康元年分江夏西部置竟陵郡治此即
今之承天也郢本为荆州承天为郢州则自北周改名
而唐因之耳庾亮欲移镇石城蔡谟曰沔水之险不及
大江非庙算之胜亮不果移乐府有石城莫愁郢有莫
愁村弱侯争以为白下石头城女子误矣河中之水歌
是又一莫愁也且石城非一魏牵招传孔明在祁山遣
郢州西北至襄阳三百馀里水经注沔水南径石城西
城羊祜所立元康元年分江夏西部置竟陵郡治此即
今之承天也郢本为荆州承天为郢州则自北周改名
而唐因之耳庾亮欲移镇石城蔡谟曰沔水之险不及
大江非庙算之胜亮不果移乐府有石城莫愁郢有莫
愁村弱侯争以为白下石头城女子误矣河中之水歌
是又一莫愁也且石城非一魏牵招传孔明在祁山遣
卷十三 第 15b 页 WYG0857-0276d.png
使结连轲比能比能至故北地石城与相首尾又高州
府赣州府皆有石城叙州府金华府永康县皆有石城
山山名石城石门者不可胜数孙权初都京京口也十
七年权作石头城临江欧阳公于役志言次江口夜大
风次清凉则今之洲乃数百年间事也
石头有四 韩退之有次石头驿寄江西王中丞阁老
诗故今洪州石头驿皆以为證大观三年汪藻彦章为
江西提学作石头驿记吴曾言江西有两石头石头迁
府赣州府皆有石城叙州府金华府永康县皆有石城
山山名石城石门者不可胜数孙权初都京京口也十
七年权作石头城临江欧阳公于役志言次江口夜大
风次清凉则今之洲乃数百年间事也
石头有四 韩退之有次石头驿寄江西王中丞阁老
诗故今洪州石头驿皆以为證大观三年汪藻彦章为
江西提学作石头驿记吴曾言江西有两石头石头迁
卷十三 第 16a 页 WYG0857-0277a.png
住南岳地名石头与白下石头为四
姑苏或作姑胥姑馀 卮言曰王顺伯高德基谓姑苏
乃姑胥也凡山与台皆以伍胥得名吴人乡语以须为
苏故误曰姑苏后遂为苏州按续图经纪云姑苏台一
名姑馀史记正义云在吴县西南三十里山水记阖闾
作又云夫差作越绝书云阖闾造九曲路以游姑胥之
台然则姑苏之或谓姑胥或谓姑馀不可知而始于阖
闾成于夫差岂得云因伍胥而误也姑苏自是故名第
姑苏或作姑胥姑馀 卮言曰王顺伯高德基谓姑苏
乃姑胥也凡山与台皆以伍胥得名吴人乡语以须为
苏故误曰姑苏后遂为苏州按续图经纪云姑苏台一
名姑馀史记正义云在吴县西南三十里山水记阖闾
作又云夫差作越绝书云阖闾造九曲路以游姑胥之
台然则姑苏之或谓姑胥或谓姑馀不可知而始于阖
闾成于夫差岂得云因伍胥而误也姑苏自是故名第
卷十三 第 16b 页 WYG0857-0277b.png
古以名台今名驿而正德中纂志书者冠以姑苏却大
可笑
番丽梅里也 太伯居梅里今之横山
浒墅本为虎疁 因唐讳虎钱王讳镠而改虎邱剑池
四字世传颜鲁公书乃讹也鲁公无不讳虎者唐人修
晋书巳称武邱武林神武门矣
皋桥皋奉卿居也蛇门梅福所隐也岝㟧支硎也 俱
见吴地志汉议郎皋伯通字奉卿居皋桥梅福隐蛇门
可笑
番丽梅里也 太伯居梅里今之横山
浒墅本为虎疁 因唐讳虎钱王讳镠而改虎邱剑池
四字世传颜鲁公书乃讹也鲁公无不讳虎者唐人修
晋书巳称武邱武林神武门矣
皋桥皋奉卿居也蛇门梅福所隐也岝㟧支硎也 俱
见吴地志汉议郎皋伯通字奉卿居皋桥梅福隐蛇门
卷十三 第 17a 页 WYG0857-0277c.png
或称夷门支硎山支道林所居白马升云而去今名岝
㟧山越中新昌县天姥对峙沃洲山亦云支遁居之
语儿亭当为禦儿 隽里地县南有语儿亭言蠡与西
施通生一子此附会最可笑者而陈晦伯胡元瑞乃引
以驳升庵西施沈死之说岂不更可笑邪按吴语曰吾
用此禦儿临之韦昭注禦儿越北鄙在今嘉兴言吴边
兵若至吾以禦儿之民临敌之元瑞未读此乎
雅宜山旧名娜如 元美曰娜如山元虞伯生改为雅
㟧山越中新昌县天姥对峙沃洲山亦云支遁居之
语儿亭当为禦儿 隽里地县南有语儿亭言蠡与西
施通生一子此附会最可笑者而陈晦伯胡元瑞乃引
以驳升庵西施沈死之说岂不更可笑邪按吴语曰吾
用此禦儿临之韦昭注禦儿越北鄙在今嘉兴言吴边
兵若至吾以禦儿之民临敌之元瑞未读此乎
雅宜山旧名娜如 元美曰娜如山元虞伯生改为雅
卷十三 第 17b 页 WYG0857-0277d.png
宜凡夫曰南朝张廷尉女曰雅儿死葬处讹为雅宜吴
士王宠字履吉别字雅宜今其山又改为笯筎
干言二地而今为一山 诗干与言二地曹氏以为发
干县隋志邢州内邱县有干言山今北直顺德府唐山
县西北四里有干言山
汝阳之天中山天之中也 舆地以河南为中而汝宁
又居河南之中故汝阳县北三里有山曰天中云测影
植圭莫准于此然则取黍于上党亦偏矣或曰或言此
士王宠字履吉别字雅宜今其山又改为笯筎
干言二地而今为一山 诗干与言二地曹氏以为发
干县隋志邢州内邱县有干言山今北直顺德府唐山
县西北四里有干言山
汝阳之天中山天之中也 舆地以河南为中而汝宁
又居河南之中故汝阳县北三里有山曰天中云测影
植圭莫准于此然则取黍于上党亦偏矣或曰或言此
卷十三 第 18a 页 WYG0857-0278a.png
地夏至日中无影非也此地距北陆黄道十度日晷恒
在南广州则无影耳
醋沟在山氏城北 岑参诗雁塞通盐泽龙堆接醋沟
方回云醋沟不知何地升庵按阚骃十三州志山氏城
北为高踰渊又东北醋沟水出焉水在中牟郭缘生述
征记酱魁城至醋沟十里盐泽见穆天子传即盐池
卢睾即卢沟 吴起云夏桀之国卢睾在其北升庵曰
即卢沟也睾古皋字则今桑乾河矣
在南广州则无影耳
醋沟在山氏城北 岑参诗雁塞通盐泽龙堆接醋沟
方回云醋沟不知何地升庵按阚骃十三州志山氏城
北为高踰渊又东北醋沟水出焉水在中牟郭缘生述
征记酱魁城至醋沟十里盐泽见穆天子传即盐池
卢睾即卢沟 吴起云夏桀之国卢睾在其北升庵曰
即卢沟也睾古皋字则今桑乾河矣
卷十三 第 18b 页 WYG0857-0278b.png
春秋之江黄非今黄州九江也 江国在汝南安阳县
安阳故城在蔡州新息县西黄国在汝南弋阳县今光
州定城县水经注黄水入淮曰黄口有黄城
公瑾破曹在乌林非坡公之赤壁也 韩子苍知黄州
访栖鹘之危巢不复存矣询赤壁乃赤𡽶矶也顾起元
曰赤壁有五汉阳汉川黄州江夏惟嘉鱼西南八十里
江滨乌林南岸赤壁是也杜牧有寄岳州李使君诗云
乌林芳草远赤壁健帆开此则是矣或曰谢叠山犹于
安阳故城在蔡州新息县西黄国在汝南弋阳县今光
州定城县水经注黄水入淮曰黄口有黄城
公瑾破曹在乌林非坡公之赤壁也 韩子苍知黄州
访栖鹘之危巢不复存矣询赤壁乃赤𡽶矶也顾起元
曰赤壁有五汉阳汉川黄州江夏惟嘉鱼西南八十里
江滨乌林南岸赤壁是也杜牧有寄岳州李使君诗云
乌林芳草远赤壁健帆开此则是矣或曰谢叠山犹于
卷十三 第 19a 页 WYG0857-0278c.png
嘉鱼南岸石崖间见赤壁二字
出弗其山之汶非水经寿张入济之汶也蜀之汶则岷
矣又有辽东汶城 淮南子曰汶出弗其高诱云弗其
山名在朱虚县东郦氏曰是乃东汶非水经所谓入济
者也汶出太山莱芜县原山过奉高县博县无盐县自
桃乡四分曰四汶左二水双流至无盐郈乡平陆故城
合为茂都淀次一汶至寿张故城为渚右一汶径旧宿
国与洽乡注长直沟然今不可考惟汶上县水至明若
出弗其山之汶非水经寿张入济之汶也蜀之汶则岷
矣又有辽东汶城 淮南子曰汶出弗其高诱云弗其
山名在朱虚县东郦氏曰是乃东汶非水经所谓入济
者也汶出太山莱芜县原山过奉高县博县无盐县自
桃乡四分曰四汶左二水双流至无盐郈乡平陆故城
合为茂都淀次一汶至寿张故城为渚右一汶径旧宿
国与洽乡注长直沟然今不可考惟汶上县水至明若
卷十三 第 19b 页 WYG0857-0278d.png
秦宓所云汶山江出其腹即岷也又有辽东之汶城盛
辅之曰即孤竹国也辽东音文山东音问四川音民貉
逾汶则死岷山也今一统志列为三曰堑汶徐汶青汶
本清曰入济之汶见禹贡论语之汶上书传谓之北汶
即今大清河入潍之汶见汉书入沂之汶见水经齐有
三汶清河为大述征记泰山郡水皆名汶有北汶嬴汶
柴汶牟汶皆源别流同又在三汶之外升庵云古作南
岷北岷或曰王又新汶志言汶遏于南旺戴坝甚详
辅之曰即孤竹国也辽东音文山东音问四川音民貉
逾汶则死岷山也今一统志列为三曰堑汶徐汶青汶
本清曰入济之汶见禹贡论语之汶上书传谓之北汶
即今大清河入潍之汶见汉书入沂之汶见水经齐有
三汶清河为大述征记泰山郡水皆名汶有北汶嬴汶
柴汶牟汶皆源别流同又在三汶之外升庵云古作南
岷北岷或曰王又新汶志言汶遏于南旺戴坝甚详
卷十三 第 20a 页 WYG0857-0279a.png
留侯封邑在沛非陈留也 张良封留侯留在徐州沛
县今留城镇有留侯庙存焉或以陈留为子房封处庙
貌巍然误也王洙曰宋武北征过陈留下教修复其失
已久矣按傅亮为刘裕修张良庙教云涂次旧沛停驾
留城本谓沛县之留城一统志巳载之王洙语误
沛之蕲非江夏之蕲也 苞水入渔径蕲县蕲县汉属
沛郡洨水潼水蕲水皆注于淮陈涉起兵于蕲大泽即
此也江夏有蕲春县有蕲水出五蛮中晋改蕲阳县即
县今留城镇有留侯庙存焉或以陈留为子房封处庙
貌巍然误也王洙曰宋武北征过陈留下教修复其失
已久矣按傅亮为刘裕修张良庙教云涂次旧沛停驾
留城本谓沛县之留城一统志巳载之王洙语误
沛之蕲非江夏之蕲也 苞水入渔径蕲县蕲县汉属
沛郡洨水潼水蕲水皆注于淮陈涉起兵于蕲大泽即
此也江夏有蕲春县有蕲水出五蛮中晋改蕲阳县即
卷十三 第 20b 页 WYG0857-0279b.png
今之蕲州也
汉中有沔阳城非今之沔阳州也 水经沔水径沔阳
故城南注萧何所筑昭烈即汉王位于此城南对定军
山有孔明庙习隆表召伯甘棠范蠡金像而立者也今
沔阳州则属承天府
父城非城父郦道元误引为一 汉地理志颍川有父
城县而沛郡有城父县水经注言汝水径郏县故城合
滶水滶出晋阳将孤山东入父城县与柏水会径贾复
汉中有沔阳城非今之沔阳州也 水经沔水径沔阳
故城南注萧何所筑昭烈即汉王位于此城南对定军
山有孔明庙习隆表召伯甘棠范蠡金像而立者也今
沔阳州则属承天府
父城非城父郦道元误引为一 汉地理志颍川有父
城县而沛郡有城父县水经注言汝水径郏县故城合
滶水滶出晋阳将孤山东入父城县与柏水会径贾复
卷十三 第 21a 页 WYG0857-0279c.png
城此正颍川之父城乃忽引楚平王大城城父居太子
建杜预曰襄城之城父也此误矣一统志汝州宝丰县
有父城古迹云即左传楚之城父城
郢鄢即荆襄 鄢襄阳府郢荆州府也正义曰鄢故城
襄州率道县南九里郢城在荆州江陵县东北六里楚
又自丹阳徙郢后九世平王城郢后十世秦拔郢徙陈
吴曾曰郢江陵之纪南城是也春秋有鄢水左传楚屈
瑕伐罗及鄢乱次以济是也其后曰夷水谓之汉水又
建杜预曰襄城之城父也此误矣一统志汝州宝丰县
有父城古迹云即左传楚之城父城
郢鄢即荆襄 鄢襄阳府郢荆州府也正义曰鄢故城
襄州率道县南九里郢城在荆州江陵县东北六里楚
又自丹阳徙郢后九世平王城郢后十世秦拔郢徙陈
吴曾曰郢江陵之纪南城是也春秋有鄢水左传楚屈
瑕伐罗及鄢乱次以济是也其后曰夷水谓之汉水又
卷十三 第 21b 页 WYG0857-0279d.png
曰蛮水道元所云避桓温名改者也白起壅灌拔鄢为
县汉惠改曰宜城春秋有数鄢其曰郾者战国策作鄢
楚昭阳伐魏取郾汉属颍川唐郾城县属蔡州宋属颍
昌府此时属开封府许州即汉之颍川也郑伯克段于
鄢周语注妘姓国为郑武公所灭汉陈留有鄢县应劭
曰克段此地也升庵引赵匡曰鄢当作邬在缑氏县南
为近后汉鄢属梁国又晋败楚鄢陵汉颍川有鄢陵县
注云六国曰安陵宋东京鄢陵县也此时属开封之鄢
县汉惠改曰宜城春秋有数鄢其曰郾者战国策作鄢
楚昭阳伐魏取郾汉属颍川唐郾城县属蔡州宋属颍
昌府此时属开封府许州即汉之颍川也郑伯克段于
鄢周语注妘姓国为郑武公所灭汉陈留有鄢县应劭
曰克段此地也升庵引赵匡曰鄢当作邬在缑氏县南
为近后汉鄢属梁国又晋败楚鄢陵汉颍川有鄢陵县
注云六国曰安陵宋东京鄢陵县也此时属开封之鄢
卷十三 第 22a 页 WYG0857-0280a.png
陵郑邑战国安陵也郡县志故鄢在宋州宁陵县南五
十二里郑伯克段于此今宁陵属归德府莒亦有鄢陵
公孙敖逆妇于莒郊鄢陵登城见之美其曰郢亦不一
楚徙寿春亦命曰郢其为郢州者竟陵古郧国郡县志
云在今郢州长寿界竟陵大城是也今为承天府明初
安陆州也三国魏曰郢州晋分江夏西部置竟陵郡后
周以其地置郢复二州武昌府刘宋时亦曰郢州宋孝
武分荆湘江三州之八郡为郢州镇夏口此武昌府也
十二里郑伯克段于此今宁陵属归德府莒亦有鄢陵
公孙敖逆妇于莒郊鄢陵登城见之美其曰郢亦不一
楚徙寿春亦命曰郢其为郢州者竟陵古郧国郡县志
云在今郢州长寿界竟陵大城是也今为承天府明初
安陆州也三国魏曰郢州晋分江夏西部置竟陵郡后
周以其地置郢复二州武昌府刘宋时亦曰郢州宋孝
武分荆湘江三州之八郡为郢州镇夏口此武昌府也
卷十三 第 22b 页 WYG0857-0280b.png
隋平陈改为鄂州今郢都白雪概多误用而承天古迹
且有白雪楼阳春亭其误已久沈存中皆以安陆为郢
他可知矣哀郢曰顾龙门而不见孰两东门之可芜注
云楚都南门三门一名龙门一名修门两东门郢都东
关有二门也今分荆鄢音焉鄢城音偃又有三荆通典
独孤信略定北荆州即今河南府伊阳县东荆州后改
曰淮州今唐州西荆州今邓州北史独孤信都督三荆
州是也经外杂钞曰东晋王忱督荆州始于江陵营城
且有白雪楼阳春亭其误已久沈存中皆以安陆为郢
他可知矣哀郢曰顾龙门而不见孰两东门之可芜注
云楚都南门三门一名龙门一名修门两东门郢都东
关有二门也今分荆鄢音焉鄢城音偃又有三荆通典
独孤信略定北荆州即今河南府伊阳县东荆州后改
曰淮州今唐州西荆州今邓州北史独孤信都督三荆
州是也经外杂钞曰东晋王忱督荆州始于江陵营城
卷十三 第 23a 页 WYG0857-0280c.png
府曾南丰言襄州韩公井即昭王井有楚故城谓之故
墙即郢也
西鄂邓州东鄂武昌 传曰翼九宗五正逆晋侯于随
内诸鄂(音/咢)晋人谓之腭侯杜氏曰晋别邑纣时鄂侯或
此地乎舆地记曰今腭州武昌楚之东鄂也汉为江夏
鄂县孙权改为武昌邓州南阳汉之西鄂张衡西鄂人
今南阳有平子墓鄂君之歌则东鄂也
邾邹一也 邾(陟输/切)邹(侧鸠/切)声转春秋邾莒用夷故邾
墙即郢也
西鄂邓州东鄂武昌 传曰翼九宗五正逆晋侯于随
内诸鄂(音/咢)晋人谓之腭侯杜氏曰晋别邑纣时鄂侯或
此地乎舆地记曰今腭州武昌楚之东鄂也汉为江夏
鄂县孙权改为武昌邓州南阳汉之西鄂张衡西鄂人
今南阳有平子墓鄂君之歌则东鄂也
邾邹一也 邾(陟输/切)邹(侧鸠/切)声转春秋邾莒用夷故邾
卷十三 第 23b 页 WYG0857-0280d.png
谓之邾娄娄亦两音力俱切者合邾娄之音为邾力沟
切者合邾娄之音为邹也舆地广记曰淄州邹平县古
邹国也兖州邹县邾文公所迁本绎邑也楚宣王灭邾
迁之江夏故江夏有邾城今为黄州黄冈县
扈鄂一也 书曰启与有扈战于甘说文曰鄠县有扈
谷甘亭舆地记今京兆鄠县有甘水出南山甘谷此入
渭今鄠县属西安府秦曰甘亭鲁庄会齐侯于扈征南
曰郑地在荥阳卷县西北元为郑州原武县近朝原武
切者合邾娄之音为邹也舆地广记曰淄州邹平县古
邹国也兖州邹县邾文公所迁本绎邑也楚宣王灭邾
迁之江夏故江夏有邾城今为黄州黄冈县
扈鄂一也 书曰启与有扈战于甘说文曰鄠县有扈
谷甘亭舆地记今京兆鄠县有甘水出南山甘谷此入
渭今鄠县属西安府秦曰甘亭鲁庄会齐侯于扈征南
曰郑地在荥阳卷县西北元为郑州原武县近朝原武
卷十三 第 24a 页 WYG0857-0281a.png
县不𨽻郑州而属开封汉之卷(平/声)县属河南郡又有扈
渎在今上海县北十里本海盐之东堰晋袁山松筑垒
以禦孙恩者西安府洛南县有玄扈山古读扈如虎
巩之鄩非斟鄩也 元凯曰北海平寿县有鄩(音/寻)亭今
在青州潍县即斟鄩也周子朝之乱二师围郊鄩溃杜
注河南巩县西南有地名鄩中水经注云洛径偃师县
南鄩鄩水注之有上鄩下鄩又有鄩地周大夫鄩肸之
旧邑九江为寻阳今作浔又广西有浔州府音皆同或
渎在今上海县北十里本海盐之东堰晋袁山松筑垒
以禦孙恩者西安府洛南县有玄扈山古读扈如虎
巩之鄩非斟鄩也 元凯曰北海平寿县有鄩(音/寻)亭今
在青州潍县即斟鄩也周子朝之乱二师围郊鄩溃杜
注河南巩县西南有地名鄩中水经注云洛径偃师县
南鄩鄩水注之有上鄩下鄩又有鄩地周大夫鄩肸之
旧邑九江为寻阳今作浔又广西有浔州府音皆同或
卷十三 第 24b 页 WYG0857-0281b.png
曰与鄩通非也尝按古舆图志考曰地志青州寿光县
古斟灌城北海县斟鄩城大康营阳夏相徙商丘相近
而依之非居也
鄎新息也 鲁会吴伐齐师于鄎(音/息)说文姬姓之国在
淮北今汝南新鄎近时汝宁府有息县是新息正当单
作息鄎乃齐地也后汉书马文渊封息侯亦单作息
白马之口定胥之口 韩非初见秦王曰决白马之口
以沃魏氏张仪说赵曰守白马之津后汉注属东郡今
古斟灌城北海县斟鄩城大康营阳夏相徙商丘相近
而依之非居也
鄎新息也 鲁会吴伐齐师于鄎(音/息)说文姬姓之国在
淮北今汝南新鄎近时汝宁府有息县是新息正当单
作息鄎乃齐地也后汉书马文渊封息侯亦单作息
白马之口定胥之口 韩非初见秦王曰决白马之口
以沃魏氏张仪说赵曰守白马之津后汉注属东郡今
卷十三 第 25a 页 WYG0857-0281c.png
滑州白马县有白马山在县东北水经注黎阳东岸有
故城竹书纪年梁取枳道与郑鹿郑鹿即是城也故亦
曰鹿鸣津又曰白马袁绍攻刘延于白马即此处又名
黎阳津黎阳今浚州也慕容德从滑台至黎阳津冰合
夜济改为天桥津周世宗北征命学士为文祭白马祠
访于尹拙拙历数郡国祠白马者凡十馀处杜牧曰黎
阳距白马津三十里五代属澶州今之开州也浚滑皆
为大名县定胥之口正义曰淇水出卫州清淇县东至
故城竹书纪年梁取枳道与郑鹿郑鹿即是城也故亦
曰鹿鸣津又曰白马袁绍攻刘延于白马即此处又名
黎阳津黎阳今浚州也慕容德从滑台至黎阳津冰合
夜济改为天桥津周世宗北征命学士为文祭白马祠
访于尹拙拙历数郡国祠白马者凡十馀处杜牧曰黎
阳距白马津三十里五代属澶州今之开州也浚滑皆
为大名县定胥之口正义曰淇水出卫州清淇县东至
卷十三 第 25b 页 WYG0857-0281d.png
黎阳入河魏志云武帝于清淇口东因宿胥故渎开白
沟道清洪二水入焉水经注宛水东南入淇水右合宿
胥故渎渎受河于顿邱县遮害亭东黎山西北立石堰
遏水东北注魏武嘉其功故苏代曰决宿胥之口即指
是渎也通典曹公于水口下大枋木成堰遏淇水入白
沟时人号枋头沟洫志黎阳遮害亭西十八里至淇水
口晋桓温败于枋头即此苻洪归枋头遣使来降谢尚
使戴施据枋头后魏移汲郡治此顿丘今亦在开州地
沟道清洪二水入焉水经注宛水东南入淇水右合宿
胥故渎渎受河于顿邱县遮害亭东黎山西北立石堰
遏水东北注魏武嘉其功故苏代曰决宿胥之口即指
是渎也通典曹公于水口下大枋木成堰遏淇水入白
沟时人号枋头沟洫志黎阳遮害亭西十八里至淇水
口晋桓温败于枋头即此苻洪归枋头遣使来降谢尚
使戴施据枋头后魏移汲郡治此顿丘今亦在开州地
卷十三 第 26a 页 WYG0857-0282a.png
又延津径滑台城今开封府延津县即酸枣曹公遣于
禁守延津曹公又北救刘延至延津即其地一名灵昌
津即左传之廪延也
黄卷坂桃林塞即新安潼关也潼冲也 潼关在华州
华阴东北三十九里古桃林塞也晋使詹嘉处瑕以守
桃林之塞注云华阴东潼关关西一里有潼水秦函谷
关在汉弘农县即陜州灵宝县西南十一里汉元鼎三
年杨仆为楼船将军本宜阳人耻居关外请以家僮七
禁守延津曹公又北救刘延至延津即其地一名灵昌
津即左传之廪延也
黄卷坂桃林塞即新安潼关也潼冲也 潼关在华州
华阴东北三十九里古桃林塞也晋使詹嘉处瑕以守
桃林之塞注云华阴东潼关关西一里有潼水秦函谷
关在汉弘农县即陜州灵宝县西南十一里汉元鼎三
年杨仆为楼船将军本宜阳人耻居关外请以家僮七
卷十三 第 26b 页 WYG0857-0282b.png
百人徙关于新安帝从之初平二年董卓胁帝出函谷
关自此以其关并在新安至建安十六年曹公破马
超于潼关是中閒徙于今所河之北岸则风陵津北至
蒲关六十馀里黄卷坂在虢州阌乡县西北即潼关路
水经注河水自潼关东北流水侧长坂曰黄卷通谓之
函谷关今考古函谷关在陜州灵宝县西南潼关在华州
华阴县自潼关至函谷历陜华二州之地俱谓之桃林塞
项羽坑秦卒在新安世民入关先破新安今仍为河南之
关自此以其关并在新安至建安十六年曹公破马
超于潼关是中閒徙于今所河之北岸则风陵津北至
蒲关六十馀里黄卷坂在虢州阌乡县西北即潼关路
水经注河水自潼关东北流水侧长坂曰黄卷通谓之
函谷关今考古函谷关在陜州灵宝县西南潼关在华州
华阴县自潼关至函谷历陜华二州之地俱谓之桃林塞
项羽坑秦卒在新安世民入关先破新安今仍为河南之
卷十三 第 27a 页 WYG0857-0282c.png
属县名潼音昌容切谓河水自龙门南流冲激华山故名
冲关后讹为潼关智按潼即有冲之音义非冲讹为潼也
寻阳原在江北柴桑在江南晋曰江州温峤之所移也
寻阳汉属庐江通典旧县在江北蕲州界晋温峤移
于江州柴桑汉属豫章晋志有湓口关今为九江府
庐江郡以大江望庐山名敷浅原庐山也 禹贡表山
岂彭蠡高山如庐而不表之邪古华作敷如华不注山
以此称之唐韵浅流疾儿犹渐崭之类勿泥深浅也原
冲关后讹为潼关智按潼即有冲之音义非冲讹为潼也
寻阳原在江北柴桑在江南晋曰江州温峤之所移也
寻阳汉属庐江通典旧县在江北蕲州界晋温峤移
于江州柴桑汉属豫章晋志有湓口关今为九江府
庐江郡以大江望庐山名敷浅原庐山也 禹贡表山
岂彭蠡高山如庐而不表之邪古华作敷如华不注山
以此称之唐韵浅流疾儿犹渐崭之类勿泥深浅也原
卷十三 第 27b 页 WYG0857-0282d.png
古源字庐山瀑最多其为敷浅原乎庐江今为一县秦
汉以名郡必以庐山为望明矣水经庐江出三天子都
谓彭蠡出饶而源于徽之大鄣率山也率山名三天子
鄣鄣一作都或曰敷浅原在德安朱子辨之一统志崇
阳县西百一十里云溪山是敷浅原亦附说也庐山在
山海经为柴桑之山张孟奇曰庐山旧名柴桑山因匡
君庐而称庐山郭璞注曰柴桑山与庐山相连据后世
渊明柴桑里山为庐山之麓而言也
汉以名郡必以庐山为望明矣水经庐江出三天子都
谓彭蠡出饶而源于徽之大鄣率山也率山名三天子
鄣鄣一作都或曰敷浅原在德安朱子辨之一统志崇
阳县西百一十里云溪山是敷浅原亦附说也庐山在
山海经为柴桑之山张孟奇曰庐山旧名柴桑山因匡
君庐而称庐山郭璞注曰柴桑山与庐山相连据后世
渊明柴桑里山为庐山之麓而言也
卷十三 第 28a 页 WYG0857-0283a.png
东兴即东关也 巢湖在巢县西周回五百里南出于
东关口北至合肥界东南有石渠是名关西相传云夏
禹所凿嘉平四年诸葛恪于东关作大堤遏巢湖巢一
名焦后汉记作漅东关今在和州含山县西九十里含
山东晋龙亢地
慎阳当作滇阳 荀淑至慎阳见袁闳师古曰慎字本
作滇音真后误为慎耳今独有贞丘德阳县此时有真
阳县属汝宁府固当日之汝南也阚骃曰永平五年失印
东关口北至合肥界东南有石渠是名关西相传云夏
禹所凿嘉平四年诸葛恪于东关作大堤遏巢湖巢一
名焦后汉记作漅东关今在和州含山县西九十里含
山东晋龙亢地
慎阳当作滇阳 荀淑至慎阳见袁闳师古曰慎字本
作滇音真后误为慎耳今独有贞丘德阳县此时有真
阳县属汝宁府固当日之汝南也阚骃曰永平五年失印
卷十三 第 28b 页 WYG0857-0283b.png
更刻误以水为心今犹有真丘
沙漒洮嵹之汉也 吐谷浑复兴沙漒皆附之洮水出
嵹台山东北径吐谷泽中自洮嵹南北三百里中莫草
皆是龙须而无樵柴谓之嵹川与漒通渠良切
海先零之水也 杨轨降于乌孤西奔海汉书有
西羌曰先零音怜金城郡令居亦力延切令零实相
通遐荒之地名记者随音而记之耳
士雅山因祖逖而名也 梁武遣马仙琕救义阳元英
沙漒洮嵹之汉也 吐谷浑复兴沙漒皆附之洮水出
嵹台山东北径吐谷泽中自洮嵹南北三百里中莫草
皆是龙须而无樵柴谓之嵹川与漒通渠良切
海先零之水也 杨轨降于乌孤西奔海汉书有
西羌曰先零音怜金城郡令居亦力延切令零实相
通遐荒之地名记者随音而记之耳
士雅山因祖逖而名也 梁武遣马仙琕救义阳元英
卷十三 第 29a 页 WYG0857-0283c.png
结垒上雅山胡三省注上雅当作士雅水经注义阳之
东有大木山即祖逖将众避难所居也智又见魏书中
山王英传于士雅山结垒与曹景宗相抗温公误作上
宋人小说以祖士雅为士稚陈眉公以为确然今据此
仍是雅矣
沮中即柤中也 沮亦音柤吴赤乌四年诸葛瑾取柤
中朱然传征柤中柤中在上黄界去襄阳一百五十里
魏夷王梅敷兄弟屯此沔南之膏腴郡县志柤山在襄
东有大木山即祖逖将众避难所居也智又见魏书中
山王英传于士雅山结垒与曹景宗相抗温公误作上
宋人小说以祖士雅为士稚陈眉公以为确然今据此
仍是雅矣
沮中即柤中也 沮亦音柤吴赤乌四年诸葛瑾取柤
中朱然传征柤中柤中在上黄界去襄阳一百五十里
魏夷王梅敷兄弟屯此沔南之膏腴郡县志柤山在襄
卷十三 第 29b 页 WYG0857-0283d.png
州南漳县汉临沮界东北一百八里房陵东山沮水所
出
八阵图凡四 郡县志在夔州奉节县西七里薛氏曰
图之可见者三一在沔阳之高平旧垒即汉中府西县
东南十里一在新都之八阵乡即成都府新都县北十
九里李膺益州记曰稚子阙北五里其一在鱼复永安
宫南江滩水上鱼复即今奉节县现今府学是也即白
帝城白帝因公孙述时白龙见城与赤甲山接东临瀼
出
八阵图凡四 郡县志在夔州奉节县西七里薛氏曰
图之可见者三一在沔阳之高平旧垒即汉中府西县
东南十里一在新都之八阵乡即成都府新都县北十
九里李膺益州记曰稚子阙北五里其一在鱼复永安
宫南江滩水上鱼复即今奉节县现今府学是也即白
帝城白帝因公孙述时白龙见城与赤甲山接东临瀼
卷十三 第 30a 页 WYG0857-0284a.png
溪山上尚有鱼复城古迹成都图经云在夔者六十有
四方阵法也在弥牟者一百二十有八当头阵法也新
都县有弥牟镇在棋盘市者二百五十有六下营法也
南市一名棋盘市与元志西县亦有之则八阵图凡四
薛氏曰汉都肄已有孙吴六十四阵窦宪勒八阵击北
军晋马隆又用八阵复凉州是则武侯之前有八阵后
亦未尝亡也桓温曰是常山蛇势徒妄言耳魏刁雍表
采诸葛八阵李靖对太宗曰臣本亮八阵法也孔明受
四方阵法也在弥牟者一百二十有八当头阵法也新
都县有弥牟镇在棋盘市者二百五十有六下营法也
南市一名棋盘市与元志西县亦有之则八阵图凡四
薛氏曰汉都肄已有孙吴六十四阵窦宪勒八阵击北
军晋马隆又用八阵复凉州是则武侯之前有八阵后
亦未尝亡也桓温曰是常山蛇势徒妄言耳魏刁雍表
采诸葛八阵李靖对太宗曰臣本亮八阵法也孔明受
卷十三 第 30b 页 WYG0857-0284b.png
封武乡谷在南郑县葬定军山在沔阳故城南今汉中
府沔县
冥阨之塞即鄳阨也 魏攻冥阨即此吕览淮南九塞
其一也定四年楚左司马戍曰还塞大隧直辕冥阨春
申君传秦踰黾隘之塞而攻楚楚世家楚人对项襄王
曰涉鄳塞而待秦之倦也战国策庄辛曰穰侯受命秦
王填黾塞之口而投己于黾塞之外苏氏残均陵塞鄳
阨均陵即均州鄳申州罗山县申州宋为信阳军此时
府沔县
冥阨之塞即鄳阨也 魏攻冥阨即此吕览淮南九塞
其一也定四年楚左司马戍曰还塞大隧直辕冥阨春
申君传秦踰黾隘之塞而攻楚楚世家楚人对项襄王
曰涉鄳塞而待秦之倦也战国策庄辛曰穰侯受命秦
王填黾塞之口而投己于黾塞之外苏氏残均陵塞鄳
阨均陵即均州鄳申州罗山县申州宋为信阳军此时
卷十三 第 31a 页 WYG0857-0284c.png
改州罗山其属县即汉鄳县也塞鄳黾并音萌戴氏音
鄳为毋杏切信阳州在汉为平氏县魏为义阳后魏郢
州
入川有四栈道三谷旧志以为一者非也 何仲默三
秦记曰自秦入蜀有三谷四道三谷者其西南曰褒谷
南曰骆谷从洋入东南曰斜谷从郿入其所从皆殊旧
志谓首尾一谷非是其栈道有四从成和阶文出者为
沓中阴平道邓艾伐蜀由之从两党出者为故道汉高
鄳为毋杏切信阳州在汉为平氏县魏为义阳后魏郢
州
入川有四栈道三谷旧志以为一者非也 何仲默三
秦记曰自秦入蜀有三谷四道三谷者其西南曰褒谷
南曰骆谷从洋入东南曰斜谷从郿入其所从皆殊旧
志谓首尾一谷非是其栈道有四从成和阶文出者为
沓中阴平道邓艾伐蜀由之从两党出者为故道汉高
卷十三 第 31b 页 WYG0857-0284d.png
帝攻陈仓由之从褒凤出者为今连云栈道汉王之南
郑由之从城固洋县出者为斜谷道武侯屯渭上由之
此四道三谷者关之险阨攻取所从来固矣旧志云骆
谷党谷同一谷褒谷斜谷同一谷
马鸣阁道利州栈道也 徐晃传与夏侯渊拒刘备于
阳平备遣陈式等绝马鸣阁道水经注褒水出衙岭山
径大石门历故栈道下谷俗谓千梁无柱孔明与兄瑾
言云前赵子龙退军烧坏赤崖以北阁道缘谷一百馀
郑由之从城固洋县出者为斜谷道武侯屯渭上由之
此四道三谷者关之险阨攻取所从来固矣旧志云骆
谷党谷同一谷褒谷斜谷同一谷
马鸣阁道利州栈道也 徐晃传与夏侯渊拒刘备于
阳平备遣陈式等绝马鸣阁道水经注褒水出衙岭山
径大石门历故栈道下谷俗谓千梁无柱孔明与兄瑾
言云前赵子龙退军烧坏赤崖以北阁道缘谷一百馀
卷十三 第 32a 页 WYG0857-0285a.png
里其阁梁一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柱于水中今水大而
急不可安柱此其穷极不可强也又曰顷大水㬥出赤
崖以南桥阁悉坏时赵子龙与邓伯苗一戍赤崖屯田
一戍赤崖口但得缘崖与伯苗相闻而已此即褒斜道
一名石牛道子房烧绝者魏延先退而焚亦是道也后
修路者无复水中柱杨平关在汉中褒城县西北与江
关白水关为三蜀关今在宁羌州类要马鸣阁在利州
今保宁府广平县即秦葭萌地舆志昭化县有马鸣阁
急不可安柱此其穷极不可强也又曰顷大水㬥出赤
崖以南桥阁悉坏时赵子龙与邓伯苗一戍赤崖屯田
一戍赤崖口但得缘崖与伯苗相闻而已此即褒斜道
一名石牛道子房烧绝者魏延先退而焚亦是道也后
修路者无复水中柱杨平关在汉中褒城县西北与江
关白水关为三蜀关今在宁羌州类要马鸣阁在利州
今保宁府广平县即秦葭萌地舆志昭化县有马鸣阁
卷十三 第 32b 页 WYG0857-0285b.png
剑州有剑阁栈道褒城谓之连云栈
郙阁李翕所修西峡阁道也 汉武都太守李翕建宁
五年立碑曾南丰跋辨永叔郙阁颂跋之失
西阳石阳 满宠知吴必袭西阳西阳在黄冈县东南
石阳故城在黄陂县西吴征江夏围石阳不克而还刘
表使黄祖于此筑城镇遏因名黄城镇晋志魏文分汝
南立弋阳郡治西阳宋之光山县也晋为弋阳郡治黄
州黄冈永嘉后始移西阳置故邾城上流五里舆地广
郙阁李翕所修西峡阁道也 汉武都太守李翕建宁
五年立碑曾南丰跋辨永叔郙阁颂跋之失
西阳石阳 满宠知吴必袭西阳西阳在黄冈县东南
石阳故城在黄陂县西吴征江夏围石阳不克而还刘
表使黄祖于此筑城镇遏因名黄城镇晋志魏文分汝
南立弋阳郡治西阳宋之光山县也晋为弋阳郡治黄
州黄冈永嘉后始移西阳置故邾城上流五里舆地广
卷十三 第 33a 页 WYG0857-0285c.png
记黄冈本汉西陵地故今人多称之而陆抗破步阐陆
逊所守之西陵则今之夷陵州也蜀分南郡立宜都吴
孙休分宜都立建平通典峡州楚夷陵魏武置临江郡
蜀改宜都吴黄武元年破蜀改夷陵为西陵邾城在黄
冈东南百二十里吴克邾城使陆逊以三万人城而守
之陶侃不肯分兵镇邾城亦是一见庾亮以毛宝戍之
果败
下溠戍邓塞也 通典在随州枣阳东南隋志汉东郡
逊所守之西陵则今之夷陵州也蜀分南郡立宜都吴
孙休分宜都立建平通典峡州楚夷陵魏武置临江郡
蜀改宜都吴黄武元年破蜀改夷陵为西陵邾城在黄
冈东南百二十里吴克邾城使陆逊以三万人城而守
之陶侃不肯分兵镇邾城亦是一见庾亮以毛宝戍之
果败
下溠戍邓塞也 通典在随州枣阳东南隋志汉东郡
卷十三 第 33b 页 WYG0857-0285d.png
唐城县西魏改㵐西为下溠庄四年楚除道梁溠营军
临随注溠水在义阳厥县西东南入郧水今枣阳县属
襄阳府随州属德安府义阳今信阳州也通典又云襄
阳三百里是魏马圈镇陈显达攻围不拔在邓州穰县
北邓州即所称沔北也楚豫连接分割易混王昶言屯
宛去襄三百里急不相赴遂从屯新野宋之穰县此时
仍为新野县属南阳府南阳即宛也宛平声春秋称申
南阳今有唐县古时唐县大故汉兼下溠之地而今小
临随注溠水在义阳厥县西东南入郧水今枣阳县属
襄阳府随州属德安府义阳今信阳州也通典又云襄
阳三百里是魏马圈镇陈显达攻围不拔在邓州穰县
北邓州即所称沔北也楚豫连接分割易混王昶言屯
宛去襄三百里急不相赴遂从屯新野宋之穰县此时
仍为新野县属南阳府南阳即宛也宛平声春秋称申
南阳今有唐县古时唐县大故汉兼下溠之地而今小
卷十三 第 34a 页 WYG0857-0286a.png
耳唐近楚楚之重镇在鲁山鲁山为襄蔽汉之堵阳今
之裕州汝州即楚之方城也魏时重樊郡县志襄州临
汉县本汉邓州古樊城也今襄阳府志古迹现在仲山
甫之国也一曰邓塞吴陆士衡称下江汉之卒浮邓塞
之舟是也曹操救樊驻军摩陂摩陂在颍川郏县宋之
颍昌府郏县也智按宋颍昌是今开封之许州而郏县
乃属汝州
郇阳在郧汉之间非顺阳新阳也 汉中旬阳县旬水
之裕州汝州即楚之方城也魏时重樊郡县志襄州临
汉县本汉邓州古樊城也今襄阳府志古迹现在仲山
甫之国也一曰邓塞吴陆士衡称下江汉之卒浮邓塞
之舟是也曹操救樊驻军摩陂摩陂在颍川郏县宋之
颍昌府郏县也智按宋颍昌是今开封之许州而郏县
乃属汝州
郇阳在郧汉之间非顺阳新阳也 汉中旬阳县旬水
卷十三 第 34b 页 WYG0857-0286b.png
南入沔郦商攻旬关正义曰在金州金州后汉末为西
城郡魏改魏兴申仪为太守屯洵口苏秦所谓郇阳即
洵洵旬郇三字通徐广以为顺阳顺阳在邓州穰县西
新野也索隐以为新阳新阳在蔡州真阳县西南汝宁
也皆非也今汉中兴安州魏之金州也楚与秦盟黄棘
秦复与楚上庸正义括地志云今房州竹山县及金州
是项襄十九年割上庸汉北地予秦正义谓割金房均
三州及汉水之北今汉中府之石泉县亦汉上庸也丁
城郡魏改魏兴申仪为太守屯洵口苏秦所谓郇阳即
洵洵旬郇三字通徐广以为顺阳顺阳在邓州穰县西
新野也索隐以为新阳新阳在蔡州真阳县西南汝宁
也皆非也今汉中兴安州魏之金州也楚与秦盟黄棘
秦复与楚上庸正义括地志云今房州竹山县及金州
是项襄十九年割上庸汉北地予秦正义谓割金房均
三州及汉水之北今汉中府之石泉县亦汉上庸也丁
卷十三 第 35a 页 WYG0857-0286c.png
度云洵水在晋阳
涂唐今滁州也 涂音滁滁州也晋琅琊王佃出滁中
即此地吴赤乌十三年作堂邑滁塘以淹北道汉堂邑
属临淮后汉属广陵九域志真州六合县楚之棠邑也
今名瓦梁河晋咸和议作涂塘祖约曰弃我也太元四
年谢石师行师屯涂中
东阳不一 刘裕灭广固筑东阳城沈文秀守之而陷
即青州府治东城荀羡镇下邳屯田东阳石鳖固是同
涂唐今滁州也 涂音滁滁州也晋琅琊王佃出滁中
即此地吴赤乌十三年作堂邑滁塘以淹北道汉堂邑
属临淮后汉属广陵九域志真州六合县楚之棠邑也
今名瓦梁河晋咸和议作涂塘祖约曰弃我也太元四
年谢石师行师屯涂中
东阳不一 刘裕灭广固筑东阳城沈文秀守之而陷
即青州府治东城荀羡镇下邳屯田东阳石鳖固是同
卷十三 第 35b 页 WYG0857-0286d.png
名汉临淮郡有东阳县是也按即邳州今浙又有东阳
县清河郡亦有东阳县清河桓帝改甘陵唐之贝州宋
之恩州今恩县属东昌府左传赵胜帅东阳之师以追
齐是也今广平府清河县属唐贝州
散关南北之界也 宝鸡南二十里为大散关和尚原
在焉山自西来即秦岭一支不独为秦蜀之界亦中国
南北之界也凡水在岭南者南行通名曰江水在岭北
者北行通名曰河朱子释河亦曰北方流水之通名
县清河郡亦有东阳县清河桓帝改甘陵唐之贝州宋
之恩州今恩县属东昌府左传赵胜帅东阳之师以追
齐是也今广平府清河县属唐贝州
散关南北之界也 宝鸡南二十里为大散关和尚原
在焉山自西来即秦岭一支不独为秦蜀之界亦中国
南北之界也凡水在岭南者南行通名曰江水在岭北
者北行通名曰河朱子释河亦曰北方流水之通名
卷十三 第 36a 页 WYG0857-0287a.png
卷十三 第 36b 页 WYG0857-0287b.png
通雅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