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通雅 提要
通雅 提要 第 1a 页 WYG0857-00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十
 通雅         杂家类二(杂考之属/)
  提要
    (臣/)等谨案通雅五十二卷明方以智撰以智
    字密之桐城人崇祯庚辰进士官翰林院检
    讨是书皆考證名物象数训诂音声首三卷
    分五子目曰音义杂论曰读书类略曰小学
    大略曰诗说曰文章薪火皆不入卷数书中
通雅 提要 第 1b 页 WYG0857-0001b.png
    分二十四门曰疑始专论古篆古音凡二卷
    曰释诂分缀集古隽謰语重言四子目凡七
    卷曰天文分释天历测阴阳月令农时五子
    目凡二卷曰地舆分方域水经注地名异音
    九州建都考释地五子目凡五卷曰身体曰
    称谓各一卷曰姓名分姓氏人名同姓名鬼
    神四子目凡二卷曰官职分仕进爵录文职
    武职兵政五子目凡四卷曰事制分田赋货
通雅 提要 第 2a 页 WYG0857-0002a.png
    贿刑法三子目凡二卷曰礼仪曰乐曲乐舞
    附以乐器共三卷曰器用分书札碑帖金石
    书法装潢纸墨笔研印章古器杂器卤簿戎
    器车类戏具十三子目凡五卷曰衣服分彩
    服佩饰布帛彩色四子目凡二卷曰宫室曰
    饮食曰算数各一卷曰植物分草竹苇木谷
    蔬四子目凡三卷曰动物分鸟兽虫三子目
    凡三卷曰金石曰谚原曰切韵声原曰脉考
通雅 提要 第 2b 页 WYG0857-0002b.png
    曰古方解各一卷明中叶以后以博洽著者
    称杨慎而陈耀文起而与争然慎好伪说以
    售欺耀文好蔓引以求胜次则焦竑亦喜考
    證而习与李贽游动辄牵缀佛书伤于芜杂
    惟以智崛起崇祯中考据精核迥出其上风
    气既开
   国初顾炎武阎若璩朱彝尊等沿波而起始一
    扫悬揣之空谈虽其中千虑一失或所不免
通雅 提要 第 3a 页 WYG0857-0002c.png
    而穷源溯委词必有徵在明代考證家中可
    谓卓然独立者矣乾隆四十六年二月恭校
    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通雅 提要 第 4a 页 WYG0857-0003a.png
通雅自序
函雅故通古今此鼓箧之必有事也不安其艺不能乐
业不通古今何以协艺相传讵曰训诂小学可弁髦乎
理其理事其事时其时开而辩名当物未有离乎声音
文字而可举以正告者也尔雅之始于释诂而统当名
物也十三经从之博而约哉自篆而楷也声而韵也义
而释也三苍五雅注疏字说金石古文日以犁然匿庸
嗜奇一袭一臆两皆不免沿加辩驳愈成纰缪学者纷
通雅 提要 第 4b 页 WYG0857-0003b.png
拿何所适从今以经史为槩遍览所及辄为要删古今
聚讼为徵考而决之期于通达免徇拘鄙之误又免为
奇僻所惑不揣愚琐名曰通雅虽挂一漏万然从今以
往各出所核岁月甚长备物致用采获省力谅亦汲古
者所乐游之苑囿也辛巳夏日皖桐方以智密之题于
上江小馆
学惟古训博乃能约当其博即有约者通之博学不能
观古今之通又不能疑焉贵书簏乎古有博于文画者
通雅 提要 第 5a 页 WYG0857-0003c.png
博于象数者典制者笺注者词章者名物者隐怪者经
史既别各有专家小学原流忽为细故上下古今数千
年文字屡变音亦屡变学者相沿不考所称音义传讹
而已上古𦕈矣汉承秦焚儒以臆决至郑许辈起似为
犁然后世因以为典故闻道者自立门庭糟粕文字不
复及此其能曼词者又以其一得管见洸洋自恣逃之
虚空何便于此考究根极之士乃错错然元本不已苦
乎摭寔之病固自不一属书赡给但取渔猎训故专己
通雅 提要 第 5b 页 WYG0857-0003d.png
多半傅会其以博自诩者造异志怪学子横子年且不
逮岂许差肩曼倩茂先间乎反不若君道至能草木状
虞衡志为足佐景纯元恪有裨多识矣宋之编考夹漈
颇有所见马章次之伯厚次之金石则比辑于欧赵吕
王而原父子固彦远长睿辩考为力朱子每慕六一而
于存中泰之杂说亦无不留心也洪武初刘宋之根极
琼山荆川之编汇潜谷本清之图纂皆冒大略少有是
正子元仁宝琐琐记之陆文裕于文定时有一端京山
通雅 提要 第 6a 页 WYG0857-0004a.png
若有所窥矣支与流裔未委悉也李大泌阮雾灵可谓
强记李属方子谦补韵会其疏略犹之直翁无大发明
也新都最博而苟取僻异实未会通张东莞学新都窃
取尤多岭南之九成子行也澹园有功于新都而晦伯
元美元瑞驳之不遗馀力以今论之当驳者多不能驳
驳又不尽当然因前人备列以贻后人因以起疑因以
旁徵其功岂可没哉今日之合而辩正也固诸公之所
望也壬午夏以智又记
通雅 提要 第 7a 页 WYG0857-0004c.png
通雅凡例
此书本非类书何类也强记甚难随手笔之以俟后證
 久渐以杂杂不如类矣亦子谦愚公俟子孙之意也
 尔雅为十三经之小学故用其分例释诂则合其言
 训而附以謰语重言一字之诂则别编字书此可不
 必矣其馀释地释天释器之类则有专有合服食乐
 附器皆器也古人不似后人之求详整也然后人之
 详整便故分之草木鸟兽之后畜各为条此则附焉
通雅 提要 第 7b 页 WYG0857-0004d.png
 其意犹之尔雅之笺翼也常所称用不烦疑辩者无
 所事载矣
古人仿尔雅体若广埤之类皆与方言释名同规不载
 所出直是以意取玉篇之字耳无益后学此书必引
 出何书旧何训何人辨之今辨其所辨或折衷谁是
 或存疑俟考便后者之因此加详也士生古人之后
 贵集众长必载前人之名不敢埋没
此书每则上标一语仿尔雅之遗使观者望而知之然
通雅 提要 第 8a 页 WYG0857-0005a.png
 后寻绎下方
此书主于折衷音义其无辨难者或为语不经见又所
 忽略或旧名纷纠为删举其要以便省览又有异者
 疑者偶书以俟正故无断词
经传字义连用者此则引之以为原本至于解经大指
 大经大制此不及也别载经学编中少受河洛于王
 虚舟先生又侍中丞于法司闻黄石斋先生之易别
 有折中论说此天人大原象数律历之微尽本诸此
通雅 提要 第 8b 页 WYG0857-0005b.png
 通雅类中或偶举大槩不敢细述别作图考
辨證以经史为本旁及诸子百家志书小说难可尽信
 然引以相参自可證发方域官制容编一图此举其
 错乱之尤者经制诸款本非小学所收偶有音义论
 及因撮其槩此书主于辨当名物徵引以證其义不
 在钞集编纂也
草木鸟兽之名最难考究盖各方各代随时变更东璧
 穷一生之力已正唐宋舛误十之五六而犹有误者
通雅 提要 第 9a 页 WYG0857-0005c.png
 须足迹遍天下通晓方言方能核之尔雅诗注汉晋
 即多谬缺存中渔仲元晦伯厚升庵元美诸公皆不
 能定古人之名物而可责人乎
天地岁时推移而人随之声音亦随之方言可不察乎
 古人名物本系方言训诂相传遂为典实智考古今
 之声大槩五变此事无可明證惟以经传诸子歌谣
 韵语徵古音汉注汉语徵汉音叔然以后有反切等
 韵矣宋之方言与韵异者时或见之至德清而一改
通雅 提要 第 9b 页 WYG0857-0005d.png
 终当以正韵为主而合编其下为一书
考究之门虽卑然非比性命可自悟常理可守经而已
 也必博学积久待徵乃决故事至难而易漏若待全
 而后录则前者复忘之矣此藏智于物之道也人失
 弓人得之古今相续而成物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
 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此则颙望后之
 君子
临文不讳然同太之例自古有之此有论字者惟减其
通雅 提要 第 10a 页 WYG0857-0006a.png
 画也
通雅 提要 第 11a 页 WYG0857-000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通雅卷首一      明 方以智 撰
  音义杂论(考古通说/)
古今以智相积而我生其后考古所以决今然不可泥
古也古人有让后人者韦编杀青何如雕板龟山在今
亦能长律河源详于阔阔江源详于缅志南极下之星
唐时海中占之至太西入始为合图补开辟所未有可
画定禹贡之积石岷山太初之天官不必求多哉子思
通雅 提要 第 11b 页 WYG0857-0006d.png
在鲁缪时核以迁表自不得见孔子焦弱侯曰伯鱼生
子思而卒在孔子前犹不决耶不告而娶在底豫后孔
子无诛少正卯之事三一公断断然也(吴观我宫谕/别号三一)
庸贵阐礼经之心不必苦辨古文画卦即是文字不必
苦辨仓帝诗之为乐琴曲之为兔园左传非丘明夹漈
得之俊卿之论鲁礼戴埴之言泮宫非学戴和之论雍
和张柬之明二十五月禫史绳祖明常仪为官升庵以
脩文御览定西施之死郝京山之言周官春秋明辨类
通雅 提要 第 12a 页 WYG0857-0007a.png
函言老子出于管子颐生微论明内经之附上此皆独
发虚舟子衍河图为洛书(王化卿先生长于/吾桐最精河洛)漳浦公衍
天方图(庚辰中丞公与石斋先生在西库论/易衍此中丞公叹曰此方圆同时图)尤为绝学
旷代始闻智常见数千年不决者辄通考而求證之春
王正月聚讼词费明堂朝庙不悟通称昭穆祫禘胶执
其名绘绣斋斧遂成典故合止祝敔乃限六声黍离王
风岂得言降四时五行即为六宗娶妻生子辟卦周七
春官庙乐无商二十八调无徵盖必非缺一之说也生今
通雅 提要 第 12b 页 WYG0857-0007b.png
之世承诸圣之表章经群英之辩难我得以坐集千古
之智折中其间岂不幸乎客有过曼寓者问通雅音义
而及之且识其小辛巳涂月浮山愚者密记
古人说理事之音义转假譬喻为多不可执后人之详
例以论也况有卮寓附会者乎杨氏曰说筑傅岩之野
筑犹居也楚辞予筑如云卜筑王楙曰傅说胥靡乃佣
也而古今以为刑人盖板筑胥靡刑人相沿也庄子曰
傅说骑箕尾此后世取以名星耳灊草曰鼎有实慎所
通雅 提要 第 13a 页 WYG0857-0007c.png
之伊尹负鼎言负才也乃谓庖人遂作汤液天问缘鹄
饰玉竟有修饰玉鼎之注弋说曰割烹如借箸聚米说
命和羹之云也韩婴引诗汉有游女而称孔子至楚见
佩瑱浣女使赐挑之王逸方朔皆曰路女方桑孔父取
以自待子高荅平原君曰阿谷漂女之言出于近世何
待容斋之辨乎裨谌草创左氏遂谓谋野宁戚饭牛遂
作相牛之经青鸟来时注称简狄吞卵酉酉互取而旗
画乌兔之象共触娲补夸逐羿射上古荒唐随人傅会
通雅 提要 第 13b 页 WYG0857-0007d.png
如云蛇身牛首犹鸢肩燕颔也尔雅云西至于王母穆
传西王母献享天子其为西方国名明矣章亥步地不
必胼胝阊阖天门非关冲举挂瓢恶声仍是枕流漱石
之话骑龙弄凤其寔不过鹪鹩之枝自子思荅乐朔观
之训词喜于深厚加以上古方言后世属文袭取生割
是用约通其故以助读书者但会其意勿为刻画讔语
所迷
孔融曰郊天鼓必麒麟之皮写孝经当曾子家策乎汉
通雅 提要 第 14a 页 WYG0857-0008a.png
儒解经类多臆说宋儒惟守宰理至于考索物理时制
不达其寔半依前人庙中行礼天子永无南面沂必温
泉正月何爱风凉半月周御分日可笑大房夏屋明證
反遗束晰补六笙诗大学补格物章赘矣或问西山饿
夫不食周粟有之乎程子曰不食周禄耳乐正子三月
不下堂果禁步乎速贫速朽蚤知有为靡有孑遗不以
词害郑声淫非郑诗淫也可知回何敢死决不上告夫
子血流漂杵孟子多此一疑美丘欲葬则瑗请前决不
通雅 提要 第 14b 页 WYG0857-0008b.png
如陈浩之解矣
学易斋稿曰世以庄列寓言而寓实始于易方圆图书
万变毕具初未尝言理言事也画前画后非造闭解闭
之所出耶龙狐牛马杞苋梯茹皆象教引触不作譬况
者也化而言之曰法身曰牛车曰醯眼曰六臂曰千手
摩尼宝珠随人变色破尘经卷龙树入澥嗅而知之果
恃鼻乎如椰子大贮万卷书天在山中大畜之象乘云
气骑日月惟达观者方可与语
通雅 提要 第 15a 页 WYG0857-0008c.png
硎谷杂烧周易灵素以卜筮医药而全博士所职图籍
可收原自历历不独弇中共壁也陈农购后托者加者
讹者应不免耳古文尚书梅鷟议之郭公夏五显然阙
失明堂戴记汉儒补苴他如山经穆传周末好事握奇
六韬以兵而造秘焉尧日至虚而汲冢周书起牵牛秦
节曰腊爵曰庶长而乃见春秋左氏传豨黥韩覆乃载
李斯之苍颉篇若鹖冠鬻子鬼谷子华之类讵免张霸
刘炫之忍俊耶刘子玄云郭子横洞冥王子年拾遗全
通雅 提要 第 15b 页 WYG0857-0008d.png
搆虚词用惊愚俗任昉述异殷芸小说沈约四公子唐
杜阳杂编天宝遗事宋云仙散录清异录相沿猬起温
公作通鉴亦误取天宝遗事况下此者乎西京杂记本
葛洪作而以伪刘歆亢仓子本唐王士源作乘梼杌乃
吾衍作元经出阮逸世以逸作孔丛出宋咸世以咸作
朱子以麻衣出戴师愈黄东发以文子出徐灵府宋景
濂以关尹出孙定元美以元命包出张升元瑞以三坟
出毛渐升庵疑阴符出李筌赤鸟果然飞去龙威何处
通雅 提要 第 16a 页 WYG0857-0009a.png
蔽辜贤劫追辨七言大是痴人说梦贝编壶史总属诺
皋隐形珷碌云騢何为而受欺乎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但以消閒小学技艺皆可东坡招人说鬼固不如博奕

马子卿以石鼓为宇文时造弱侯以苏绰传證之吾衍
郑瑗之断比干盘永叔少游之断季札碑黄伯思以诅
楚亚驼在乌氏而董断为滹沱是也会稽李斯碑元申
屠駉所刻范云所读在秦望山后分吴会盖古会稽大
通雅 提要 第 16b 页 WYG0857-0009b.png
也何疑涂山为会稽乎元瑞据晋武咸宁五年讥升庵
太康二年魏安釐王之误则未见广川书跋与书史也
秦少游言南齐雍州发楚王冢得竹简则襄阳也秦玺
久亡段义杨桓熊翀所上者炫也周敬山之疏当矣段
书不必尽信贵明其理或以考事或以辨名当物或以
验声音称谓之时变则秦汉以来之所造所附亦古今
之徵也即如素问本草业者沿加岂可以汉郡名而疑
神农周公尔雅学者随时增益自是通训岂可以张仲
通雅 提要 第 17a 页 WYG0857-0009c.png
而黜之不列十三经乎周髀捐闷夕桀畴人传之寔乃
有用之度数天然之至理禹之所治不可忽也何疑吐
哺中无商高乎若嗜浅恶深一切疑之永叔疑文言象
山慈湖疑系传至今郝京山何元子信文王八卦而疑
伏羲先天图岂不可笑辛巳曼寓随笔
  辨證说
是正古文必藉他證乃可明也博狼葆祠绰约果陏皆
以史汉互證苏□煴火有召信臣之㸐蕴火为證与语
通雅 提要 第 17b 页 WYG0857-0009d.png
区脱有汉书传之瓯脱为證食货志一黄金一斤得晋
灼说巴志黄龙而證观于假贷乞丐而丐贷以明观荀
子之区盖刋谬之丘区而丘盖亦可明矣焦字孝然是
光非先匡续子孝因讹俗而讹裕田畴子春史避作泰
陶言无终其明證也观公卿表通鉴之张谭可知匡衡
传之甄谭即张观古今人表之尾生高尾生亩与小颜
之尾生注而论语之微生为尾矣楚策黄歇说秦昭鬼
神狐祥无所食得春申之孤伤新序之潢洋而明杨由
通雅 提要 第 18a 页 WYG0857-0010a.png
传风吹削哺得家训削林浒浒而明本草留师密得郭
璞黑蜂为笛师而明葵菘通称何疑菜部得诗传之园
葵论衡之葵韭而明□脱跳脱足明平脱昆吾木吾足
明金吾仆姑脉肚瓜椎终葵土瓜曰钩□姑足明瓜葵
魁椎之声碑下叭嗄足明负下未易居之语如旖旎十
四变逶迤三十二变皆謰謱通證而得也智每驳定前
人必不敢以无證妄说坤后得主六二直方之读明有
文言猗嗟名兮居居究究明见尔雅故敢于补考亭耳
通雅 提要 第 18b 页 WYG0857-0010b.png
观于三献爓一献熟羹献而汁献涚于盏酒何疑浴尸
必先掘坎为池推柩时填之则填池何疑康成竟读汁
献为汁挲填池为奠彻非犹是箕子荄兹旅獒酋豪之
臆耶
  刋落折中说
虞仲翔断柳卯之失杜元凯有门闰之辨缁衣注疑割
厥之声西京杂记言璞朔之类鲁论之通归馈鸡口转
为鸡尸往往而然渔仲谓武从□(古舞作□抚作□可/證左传附会止戈耳)
通雅 提要 第 19a 页 WYG0857-0010c.png
右军改陈从车稚川加彡为影于理苟通虽创何碍泀
浉可别而□丘则衍(图经兖州泀水申州浉/川三苍作□说文有丘)逢逄可分
而佮合实复安石喜为凿说何异王育宦光主为专别
甚于佩觿盖自篆籀流为真草卫包改去古文所存旧
迹定有乖异北齐大颜曰世间小学不通古今必依小
篆是正书记凡尔雅三苍说文岂尽苍颉本指哉亦是
随代损益何况后来夹漈所谓眼学耳学日以难矣管
子六峜光武纪绣镼沮渠人赵𢾺山海经之□广韵字
通雅 提要 第 19b 页 WYG0857-0010d.png
汇韵会小补皆漏谓宜略耶孙休名子武照强造何具
录乎不羹音郎金选音刷陆法言孙愐皆遗之而先儒
己误者牺尊音娑业见辨于刘董(刘杳/董逌)玉篇之䵬久条
论于家训之推反皆收列全不分疏又况道啖蹈函之
承误较顜讲斠之纷辨而望其考定耶(孔平仲曰荀子/礼论云郊止于)
(天子社至于诸侯道及士大夫言祭门及行也曰井曰/行皆谓路也别本史记作啖司马贞因曰含苞也士大)
(夫得苞立社也杨倞曰当是道误为蹈又误为啖今史/记直作函字音含矣一字而四变也升庵讥温公通鉴)
(改斠作较元美曰乃汉书改也智按今监本凌本皆作/讲若画一注或作较师古曰谨和也史记作顜若注徐)
通雅 提要 第 20a 页 WYG0857-0011a.png
(广音古项反一音较汉书作讲一作觏杨/王各见本耳无作斠者以斠音较而误)
𨽻变传写偶尔随笔有之后人专主僻异则过矣七发
之□母(乃胥母山也戚伯著碑作□/冯焕诏作□韩非子作□)贾子之□牙(升庵/所引)
(即驺虞山海作□/吾此刍讹刍耳)元常之芰荛(西狭颂趋作趍刍借/多也杜林以芰为芰)
少之郗公(絺绤声转郗借/郤也郤乃郤耳)南史之僧□(因孟郁碑/以孺作□)常璩
之秭□(纪产碑作归孔和碑/作□归藏作□匨)北周书之莫那(宇文普回/生莫那北)
(史作/莫那)南梁书之惣督(郑烈下旬碑总作揔讹作/惣娄寿西狭督作□从日)此随笔
也以䦱门为闯门而反讥韦昭之误以士雅为士稚而
通雅 提要 第 20b 页 WYG0857-0011b.png
反指晋书为讹(陈霆引鲁语文伯之母季康子往焉闯/门而与言韦昭注闯为辟今按闯马不)
(出门也智考国语是䦱门音委弱侯音喎是也水南误/矣陈眉公据宋小说谓祖逖字士稚智遍考诸本无作)
(稚者魏书英结垒士雅/山三省谓山以逖名)以龟兹为兹朱龟为侏虬亦
与通志不合汉译何为用奇字乎(汉书龟兹音丘慈升/庵曰古音虬龙子)
(也汉有侏读如朱虬龟兹国之龟从此智按通志略/龙子有角曰无角曰虬则与虬为二朱龟碑在亳)
(州界中龟字伯灵无作者至西域龟兹原未有字译/者求明显何不以虬兹译之乃故用多画不经见之)
(字乎盖古龟有丘音说文龟旧也馗逵頄颧互通宄从/九纣醢九侯即鬼侯马融颂芋渠即芋魁才老以厨珠)
(殊灰入尤韵范晔龟/兹作屈沮即此可推)柳□作柳(□见说文/柳属讹误)改昳为映(梁/元)
通雅 提要 第 21a 页 WYG0857-0011c.png
(帝纂文日因作日/映而月令广义承讹)昃讹吴□(说文引日□之/离才老作𣅳)纠造卷
𢎥(升庵音周因□音蚪长睿以卷为卷/省说郛诗纪作𢎥智按□古函字)小黄讹小王(京/传)
(焦小王讹盖/赣作小黄令)牢丸作牢九(杂俎可證/东坡误)祆自非祅(唐官品/有祆正)
(音轩徐铉所补张/有戴侗作祅非)葖自非□(尔雅葖芦萉陈/李作□音要)紫菘即萝
卜苏颂不知谓菘入北而变封禅书导一茎六穗于庖
而造瑞禾之䆃凡夫不知反讥汉志导官河鼓讹黄姑
(伯劳歌杜/诗皆用之)马永卿不知尔雅两牵牛而王道俊犹谓黄
姑为牛宿阏氏读胭脂而竹坡怪乐天用□支贡父讥
通雅 提要 第 21b 页 WYG0857-0011d.png
颜解皇后岂知遏安焉之转乎(甲岁阏逢史作焉逢/董安于作阏于可證)
流即马留而程泰之但引夜奢马人龙家即䮾家而元
美但记入水昆仑为龙户李谟擪笛讹□笛而子贤奇
之媭女讹婆女而仁宝异之穆护转木斛而山谷竟作
木瓠孙愐以而季疵遂作馨□(音/备)志林误引相
(乐记治乐以相讯疾以/雅相雅皆节乐器也)笔丛犹用九京(檀弓京古原/字人遂讹京)
李济翁以行李作而永卿彭乘皆误夏彦刚以襟穿
为船而王元之觉范皆误八采卢郎虎臣證以白八采
通雅 提要 第 22a 页 WYG0857-0012a.png
名而今犹用张祐八米诗(孔毅父续世说云北齐卢思/道挽歌八首时人号八采姚)
(宽引秦语七米/八米诗纪刻之)刘蜕霭乃歌次山作欸乃歌而洪驹父
遂作(柳注棹声一作袄霭而山谷实之冷/斋遂引霭盖款与欸近欸有霭音)咄嗟咄
唶咄叱自通贡父以司空图咄喏而办讥石崇之咄嗟
则不必矣刚卯縢綔讹为縢陶九成谓无此字则未
考汉志也陆友仁讶吴彩鸾钞二十三先则未见孙愐
韵也凿空掠虚也唐诗谓空中行而升庵犹引开山洞
(然骞凿空史断语也谓弄/空媚武帝也注凿孔泥矣)禦儿亭讹语儿陆广微附会
通雅 提要 第 22b 页 WYG0857-0012b.png
之而陈胡反以訾杨耶
  注释正字说
伯于为公子公羊已识仲尼之叹助语为鸟名尔雅亦
有鸒斯之误朱子改素隐为索隐因班孟坚退之改昼
寝为画寝得水经注澅邑而信(王蠋画邑人/孟子三宿此)彖言全体
爻言分体不必引毛犀不必篆己亥(魏篆作□杨引茅/犀馀冬序录近是)
(按古易遁卦作管子豚豚取团团/之声豚是体荐爻是折俎加肉为肴)宗祀即尊祀(伯宗/公羊)
(作伯尊/可證)明堂别于坛(圜丘是坛宗祀屋之齐有明堂天/子之行在所也汉说纷纭别有详)
通雅 提要 第 23a 页 WYG0857-0012c.png
(论/)侧匿论月魄(汉五行志/作仄慝)朓朒犹嬴缩蔡许之说决无
此理(邕曰元朔月见西方谓之侧匿慎曰朔而月见东/方谓之朒晦而月见西方谓之朓汉太初舛至此)
(乎/)宗庙彝器用绘衣裳用绣(郝辨郑/甚明)最细曰纤粗白曰
(厥篚青纤缟青白二色而纤缟二种祥而缟/禫而纤旧解缟为细缯纤为黑经白纬臆也)岁以星
一周祀以祭一遍年以禾一熟载以一岁事毕才终又
始唐虞三代原通用也(遂遂通岁或曰越也/或取步戌一端之说)且月为焦
涂月为除(尔雅六月为且言热也上林赋巴且即巴蕉/可證十二月为涂注音徒智谓岁将除也李)
(石腊丙作橘滁鉴修堂涂/亦音除即今滁州可證)左个即左间河干即河间(读/书)
通雅 提要 第 23b 页 WYG0857-0012d.png
(通介干/间声转)尚书百姓为百官公姓子姓谓公孙子孙也(振/振)
(公姓注公孙也玉藻子姓/之冠田鼢传跪起如子姓)大麓为大录(孔丛桓谭皆同/张萱云大麓者)
(古为坛国外会诸侯智按大传曰招乐兴于/大麓报事还归□然作大唐之歌此亦一證)内录谓宰
相也(桓温让内录人称道/子东录元显西录)玉敦(音/对)犹瓒盘(唐盛器瓒盘/可證周礼玉)
(敦当/音堆)举案犹禁嶡(孟光举案子元读案如碗杨取之元/美讥杨非也智谓玉人案十有二寸)
(非几也房俎非屋也万石君对案不食案犹棜/禁鲁用梡嶡梡即碗以卮舟杯盘思之可知)五更为
五叟(伯喈以嫂作㛐/字本叟更相近)田更为田叟(晋张湛/注列子)鄂不为萼□
(郑云承华曰鄂不柎也/不象蒂形与荂□芙通)不显为丕显(不丕丕通诅/楚秦钟皆然)昧谷
通雅 提要 第 24a 页 WYG0857-0013a.png
为柳榖(翣柳注引书曰度西曰柳榖日没色曰榖虞翻/奏郑氏违失古篆古□□同字而以为昧今作)
(宅西昧谷是郑改□为昧矣其殆□讹□/□讹卯卯音昧乎吴澄遂谓昴宿当作留)执礼为蓺礼
(陆文裕说兼礼乐仪事言也智按/说文引我埶黍稷可證蓺埶古通)剪商是戬商(胡庭芳/取说文)
放桐为教之(孙奕示儿/编□讹放)考据故实自当收存因昆吾知
昆于(许氏曰壶昆吾圜器□昆/于不可知智按吾于通转)因孰哉證安哉(仲雍字/孰哉李)
(尤有安哉铭器也可/證说文石鼓之□字)雉噫侯兮于蔿舆謣之声榆沈恤
勿樊缨负剑之说黄淡郁泥卷娄□之名韬沓即烬
湆定之解九拜谨空盐𧰚之辨虽属细故随见而识之
通雅 提要 第 24b 页 WYG0857-0013b.png
偶得之鸡肋亦足供后人之一匕也
卷为衮端为冕佛时为弼调饥为周旦明为神相传久
矣敦弓之为雕弓手仇之为手㪺此以器徵菆涂为攒
縿幕为绡䊷衣为缁此以事据台鲐为狐苔恶池为滹
沱此以地知故赤白翟之圜洛以银州而定为圁洛邓
禹传之元二李贤直改为元元吾则是之(洪容斋言杨/厥石门颂中)
(遘元二孔耽碑遘元二坎坷为是元年二年王勉/夫取之此是杨碑之误容斋泥之而勉夫又泥之)魏了
翁言贾公彦误爂为㸑王勉夫喜师古解割炙为名云
通雅 提要 第 25a 页 WYG0857-0013c.png
母屏风为云岳(郑弘/传)吕览瞽叟拌瑟为瞽□(玉海/讹)寔则
讹耳汉时载籍类多别本石经碑刻文画假借然后世
好古之士宜博稽广参取其近理者从之疑则阙之异
则并存之直去本文径加改字此京山之笑康成吴师
道之恨鲍彪也(郑好改字如包蒙改彪蕃庶改遮之类/南宋鲍注国策诋高诱元金华吴正传)
(因陶宏本极诋鲍氏如以魏几鄢陵为人名/公子牟非魏牟鲁连约矢书为后补之类)又有为国
讳者通严曳人之类而阳秋景午至今犹不知改(王伯/厚序)
(四部书曰景部丁部葛常/之作韵语阳秋非其时矣)司马康没于靖康前何乃预
通雅 提要 第 25b 页 WYG0857-0013d.png
以乌桓为乌元邪寒鳖(改炮/鳖)三奇戍(在彭州导江/今作三城)白鸥
(改/没)浩荡夜阑更(改/互)秉烛曾闪朱旗北斗殷(作闲闲乃/子美父讳)
酷吏传之媮快胜任今作愉快(世不知媮音偷/而读愉故作愉)货殖传
之千树萩今刻作荻(左传雍门之萩方朔传有/萩竹今不知此云是荻误)相习而
忘之晋之干宝邓潜谷赵凡夫作于荀勖公曾马维铭
刻为公鲁新刋监本尔雅李时珍本草纲目陆元恪皆
作士衡是则所当急改耳
  古书参差说
通雅 提要 第 26a 页 WYG0857-0014a.png
古人称引略得其概则以意摛辞予乘四载孔注尸子
淮南说文史汉各异(孔注谓水乘舟陆乘车泥乘楯山/乘樏尸子泥行乘蕝淮南子注泽)
(行乘蕝说文山行乘樏泽行乘䡅史记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蹈橇山行即桥橇音蕝徐广曰桥一作輂汉)
(沟洫志泥行乘/毳山行则梮)瑚琏之制明堂位与论语春秋正义左
传注异(明堂位有虞氏之两对夏后氏之四琏殷之六/瑚周之八簋论语夏曰瑚商曰琏说文作梿春)
(秋正义依明堂位而包咸等注论语贾服杜/注左传皆云夏曰瑚康成则以论语为误)菑畬新田
尔雅与郑氏异(尔雅云一岁曰菑二岁曰新三岁曰畬/郑曰一岁曰菑二岁曰畬三岁曰新田)
宁戚饭牛歌凡三见(淮南子刘向别录高诱吕览注谓/戚所歌乃诗硕鼠之词则诱初未)
通雅 提要 第 26b 页 WYG0857-0014b.png
(见南山白/石之歌也)介山龙蛇歌凡五见(吕览史记新/序说苑各异)智尝怪新
序说苑皆子政作而说苑载舟之侨歌与介之推歌同
何自决漏如此国语左传皆丘明作而单襄火觌里革
断罟鸡丘异年夗支异名不特叔向咨才一字之讹也
(单襄论朝觌道茀里革諌宣公夏滥泗渊皆左传所无/襄三年会鸡泽作四年会鸡丘鸢缇作夗支叔向作叔)
(向咨事/作咨才)又奚问扈乐顷熊履緰轩酌欧蛇屈银浩油郜
郎之于公榖乎又奚问为腊艾之于列女传棼冒勃苏
之于战国策乎(圉人荦弑子般公羊以为邓扈乐宣八/年敬嬴公榖作顷熊隐二裂繻公榖作)
通雅 提要 第 27a 页 WYG0857-0014c.png
(履緰昭元国弱公作国酌罕虎公作轩虎桓十二曲池/公作欧蛇昭十一厥憖公作屈银定四皋鼬作浩油庄)
(时禚公榖作郜滑公榖作郎诸如蔑作昧骇作侅州作/祝郕作盛頵作髡绎作蘱鸲作鹳辄作痤麋作圈夔作)
(隗首作手秀郪作犀师之类不可胜数蔿贾子蔿艾猎/即孙叔敖列女传作蔿腊艾申包胥哭秦庭国策作棼)
(冒勃/苏)至于诸家经本易字甚多焚后闇记口传或误方
汉购之容无伪邪子长言楚庄王相孙叔敖有虞丘子
荐左传无所谓虞丘子也(樊姬言虞丘子为相数十年/而左传宣四年令尹越椒杀)
(蔿贾楚遂灭若敖氏即斗/氏宣十一孙叔敖为令尹)赵世家景公二年司寇屠岸
贾杀赵朔程婴公孙杵臼匿赵孤十五年左传无此三
通雅 提要 第 27b 页 WYG0857-0014d.png
人与如许年也(成五年为通庄姬放婴齐八年姬谮讨/同括即以韩厥言立武反田与史全异)
自汉以后班马异同吾可得而折中矣一人之书文重
思烦刋落不尽时自牴牾毋寡或为毋鼓粟客或谓票
客表殊年月温公尝以历知荀纪有差凌氏考定其失
(西域传与贰师伐大宛一作毋寡一作毋鼓韩信传归/汉为治粟都尉表以为票客按史记作典客索隐以为)
(粟客师古以为票疾而宾客礼之此解非也司马公曰/史记将相表八年七月辛巳审食其为太傅九月丙戌)
(复为丞相后九月免汉书百官表高后七年七月辛巳/左丞相食其为太傅八年九月丙戌复为丞相以长历)
(推之八年七月无辛巳九月无丙戌二表皆误凌氏按/翟方进以永始二年二月为御史大夫至十一月而贬)
通雅 提要 第 28a 页 WYG0857-0015a.png
(凡居官八月耳故曰八月贬荀/悦汉纪因以为秋八月贬也)即莫烦于姓名地里合
集诸證亦有绪也(同名如汉两王莽两京房同时有两/王章两王商之类甬东俞寅详矣地)
(里之同如丹阳东阳新/安石城硖石 山之类)雾灵曰屯田必举充国而赵寔
未尝屯也东坡叹二疏见韩杨之诛则年次差矣垣护
之裔避钦宗讳改亘氏因曰亘护之自非史讹李密表
少仕伪朝亦后人改也史记以张良为申徒潜夫论以
良为信都即司徒也楚汉春秋谓韩王名信都知几訾
迁固罗璧识遗又訾知几欧阳集古子固且议而彦远
通雅 提要 第 28b 页 WYG0857-0015b.png
又议考究随笔本待后證岂相讳乎
  六书形声转假说
用脩曰六书当分六体班固云象形象事象意象声假
借转注是也四象为经假借转注为纬渔仲论假借是
以偏旁谐声为转注则非老从匕音化考从丂音巧非
反考为老也毛晃萧楚程端礼王柏皆驳叔重张谦中
曰假借者因其声借其义如甲拆借为甲乙兵甲转注
者转其声注其义如贲敦七音弱侯曰转注为六书之
通雅 提要 第 29a 页 WYG0857-0015c.png
变而赵古则所云双音并义旁音协音又转注之变也
愚者曰汉时碑记过于通如漯芉阳形刑陆睦之类
说字家过于别如同詷合佮合詥之分叔重主分别者
也加以附入舛牴益多夹漈乃明假借撝谦杨焦乃明
转注凡夫复主考老以偏旁为转注拘矣请通论之人
所贵者心而不离五官始造文字皆意也而不离五者
则当以意为第一然先形事者以就可见者起意也名
为五官用时并用名为六书一字并存如见日月之事
通雅 提要 第 29b 页 WYG0857-0015d.png
(即指日月之事/即有日月之声)而指为日月之意即会焉特以因形立
事附声见意而意多字少转借为多总言之惟形与声
两端而意在其中意事与形声为两端而转借寓焉形
声事意皆有转借而纵之平仄横之宫商填字归韵伦
论必不可紊使宣尼生今日吾知其必乐遵正韵用新
谱也
  说文槩论
庾元威云许慎穿凿贾氏乃奏说文同时郑氏即驳之
通雅 提要 第 30a 页 WYG0857-0016a.png
何待少温渔仲辛泉合溪子才敬甫辈乎孙徐尊许尤
多回穴姑槩论之以俟明者有草无□有纱无妙有□
无频无躐而通作猎犹有说也有浏镏而无刘(汉姓可/遗但训)
(杀/乎)无妥而绥从妥无春而有□□(□即春□/蠢从之)无踪而车
部有䡮无跬而□下读若跬无□而有□(与专切则是/鸢说文亦不)
(载/鸢)无希而禾部有稀俛浼勉冕皆免声而无免各部引
□声而无□即非纰缪岂无传讹其他通用异笔辄乃
复载而复训之鼓□鬲䰜不应为二(此犹㜽子首𦣻耳/汉令作□或作鬲)
通雅 提要 第 30b 页 WYG0857-0016b.png
(与鬲/䰜同)鞠分为五(鞠□/趜□)企别为四(企□举踵也跋/多指也□顷也)躇又
有□错□又有□(引书/뗯咨)徐本[𤫽]复有脉践有俴涅涅
双从两吁重出娈挛讹发鸠无涷(杨去奢按水经无/涷惟漳出上党长)
(子发/鸠山)妴□何分于婉孚保互引古文其解字立义更多
牵强麦为金生火死从来有穗从文逐为遁走頫从逃
省臼为合爪止为取象于草劳为荧火烧门舟竟两岸
为亘变形登天为真至孙徐之妄析造音尤不知所据
矣古自传疑抄或错简必为曲说何益说文本多㡉令
通雅 提要 第 31a 页 WYG0857-0016c.png
所加云胜所注(宋/僧)楚金所系今皆遗失固当因他书搜
集之备参考也守残何为
说文引逸周书有竘匠士分民之算周书维緢有稽緢
旄丝也戋戋巧言自是遗文可无论矣引易噬乾□(扬/雄)
(说从/胏)乘马驙如引传癹夷蕴崇之以备陈三恪孟子滰
淅诗既祃既禂周书王三宿三祭三㓃(当故/切)此或古文
他如因亢龙作忼因再三渎作黩其牛掣作觢丰其屋
作□的颡作馰五品不逊作逊藻火粉米作璪黺䋛刚
通雅 提要 第 31b 页 WYG0857-0016d.png
塞作㥶瓶罄作谖草作萱启予之足作跢立卓作
□敌王所忾作忾费誓作䉾(凡夫引用/宏兹䉾)谅闇作□瘖丛
脞作䐝(铉作/□)会弁作䯤弁我兴受其败作䢙杂而不越
既微且冲作□曾点作□言偃作㫃有能俾乂作
䢃我之弗辟作菲饮食作餥秣马作䬴常伯作
成五服作邶亵裘长作絬衣长(又载亵/𥊍媟)毁宗躐行作
惟家之索作𡩡壹戎衣作□彝伦攸斁作□服牛乘马
作□瑟彼玉瓒作璱振振鹭作䟴衣裳□□信誓
通雅 提要 第 32a 页 WYG0857-0017a.png
冕旒作瑬含玉作琀率循作䢦将率作枯骨作骷厖
凉作溃烂作大夫死曰卒作□黧黑作□神主作
□期作稘石作祏然作然之类不可胜数皆因有一义
即专一字以别之又如引□畎浍距川川训引作浚袾
字引静女其袾祋字又引其祋(又有/字好也)秩秩或引诗□
□豑豑秩秩天或引作袄又引作祅几几引作掔又引
作己□(而陇/切)羽猎韦绔或作□引鸟兽□毛字亦引
毛汜引诗江有汜汜又引江有汜蕲䓄□三字通言
通雅 提要 第 32b 页 WYG0857-0017b.png
江夏亭名训愉为薄而引私觌之愉愉训坫为屏必误
重上文之树塞(朱子曾以此/问程大昌)夕惕若夤乃合艮之列夤
诏志峰免诸叙注有之而无其文可谓之不漏乎考叔
重时石经已定何独异如此大氐汉以后名多事起称
谓易淆故稍别之或转其音晋唐所加附录牴牾愚者
曰爰历凡将训纂皆没汉籍惟此岿然因以考古自是
苑囿历代辨论今可集成金石汉碑之通何必强合说
文重复之文又何必强分乎学者但当依石经史汉旁
通雅 提要 第 33a 页 WYG0857-0017c.png
證诸家以通古人比时义耳同文盛事有正韵在
赵宧光长笺也必作殹注必作丶好作□像作襐毕作
□重作緟方作匚入作臸姑论其一二□籀为□本匜
(音/移)因用助词加匜别之(凡夫恶其训丑耶豫章/之广州海何以避之)匚本
是筐古方作口太简故借方(旧说方舟作□智按方本/旁字象旁视人形古方旁)
(声近耳士丧礼握手缁纁裹牢中旁/寸注旁为方荀子方皇周浃方音旁)今不借数千年所
常用之也与方而乃新借殹与匚乎
说文漏略李巽岩叹之如直翁伯厚考异所引多非今
通雅 提要 第 33b 页 WYG0857-0017d.png
本合溪动引唐本蜀本徐本吴正仪之说文亦不同正
当辑之而凡夫于六书故所引尚书之亮皆不信别书
所引则似未过目也大约止翻字书未淹经史如旅于
泰山不知旅与胪通故为祭名不知夏屋为房俎不知
䳀餔鼓之出尔雅不知襐饰之出急就章外戚传日月
为易乃汉儒说虞翻主之吾衍不从凡夫但云周伯琦
改日月为易岂知伯琦抄合溪之说乎极字以怀素改
为负笈而不知负笈先见于李合疻痏见内经薛宣传
通雅 提要 第 34a 页 WYG0857-0018a.png
而乃以翻胃释痏协用见五行志而笑宋人之舌则未
读汉书也米襄阳天马赋籋云出天马歌而乃讶籋字
则未阅乐苑与汉志也琅玕似珠而欲改株则未阅素
问也既泥五十作卒亦不知乃刘元城之说则未见易
解也莤酒是郑司农说而不引以證则未见周礼注疏
也改子云令升之姓强责昌黎名愈之非宁知悆愈古
义姓苑昭然哉又可讶者史传百家从不援引而数引
渚宫旧事(后周余/知古著)何其独爱此书也如引渚宫茹黄之
通雅 提要 第 34b 页 WYG0857-0018b.png
狗则吕览甚详何不引吕览耶惟论门法可取而改音
又失䫻飓飓之讹主臣皇恐之草犹可存證专精□扁
之法是其所长
韵会小补字汇盛行舛误不少姑举一二魏了翁曰左
传齐有豸鲁无鸠为好对襄十六年宣子曰丐在此敢
使鲁无鸠乎宣十七年范武子曰使郤子逞其志庶有
豸乎韵会小补曰鸠有纸音春秋传庶有鸠乎徐邈读
按此则大误矣郦食其传握齱增韵误见握之本而
通雅 提要 第 35a 页 WYG0857-0018c.png
直翁升庵引之吴越春秋甘密九欓直翁误作丸欓以
證越椒子谦诞生皆对本抄载他如汉书于越不考徇
高诱之于越(王会于越纳伯厚云定哀三书于越注于/发语词荀子亦是于越高诱注吕览讹耳)
列子墨尿不考竟收墨屎之讹(顾遁园因作嚜/尿共作一笑)漆城光
光踵升庵(考诸本俱是/漆城荡荡)天命不謟仍书林(昭廿六王子/朝曰天命不)
(謟廿七子家曰天命/不慆音叨謟陷从舀)(欧阳归田录有论打字本谪耿/切当是滴耿切今见字汇竟云)
(打音滴更舛矣何异□音纣红反而今音纣乎智按打/从丁二王草等作才乃借打字也今都瓦切耶与邪同)
(耶乃后作字汇耶反音斜非矣目部引庄子以合/驩耳部又有聏亦引庄子此句其寔庄子以胹合驩音)
通雅 提要 第 35b 页 WYG0857-0018d.png
(儿与宰夫胹熊蹯同熟和也何况明星晰晰之借为□/麾城□邑之讹为□䇾言蹄唬载其出于何本袖□爪)
(仉详其详/于何因乎)
  古籀用篆不必改楷说
魏华甫熊与可以篆寓𨽻体王师鲁赏兰台碑为书法
取态也命□臩□(禹益/□虺)之类王起□□(泰/丙)刘杳𣑆酒(𣑆/音)
(震杨/音郗)识之则已藏弆亦可藏㧁(考陈遵传作藏去字/书加弆郑氏作㧁)
粕不若糟魄(见庄/子)䀌伤内奰可矣䀌哭喜奰可乎如康
作□(石鼓/译)即作□(弟子职执/即注作□)□作(董逌用/堌)□作□□
通雅 提要 第 36a 页 WYG0857-0019a.png
作□□作□□作亢□作□□作□(曶攀奏/长克申)字汇例收
欲篆则篆改楷失矣周礼之风柝□𢷎(风柝/原拜)史汉之□
㵒晁䬠(迁沸/朝霏)尚且不必獭祭况纬书之覞□□庡(耀莽/吟扆)
碑本之漯昭隔乎(郙阁碑漯即潮湿泰山碑昭隔/内外史记作昭融宋人必从碑本)
金石古籀摹印则雅复篆汉𨽻可用颜署文以析理叙
事诗以比兴陶情所贵流动入人自深饾饤奇古反伤
体致
  古篆随意增减说
通雅 提要 第 36b 页 WYG0857-0019b.png
六书略云古今殊文者如黄帝货货作斤帝喾货货作
□高阳货货作忻又作之类是也有一代殊文者如
太昊金昊作□又作□高阳金高作□又作□又作□
尧泉尧作□又作尧又作□之类是也有诸国殊文者
如晋姜鼎通作□虢姜鼎通作□宋公鼎公作□鲁公
鼎公作□之类是也峄泰之篆□□□□汉碑□□□
之皆一篇间作可知古篆或复或减时出新意矣六书
统言庚拜作子孙尊彝佳宝等字多至百计岂非三代
通雅 提要 第 37a 页 WYG0857-0019c.png
之增减倍于钟王乎秦一于秦汉渐别之晋唐乃严好
事家仿碑𨽻者皆陆颜所指为俗书者也以古文正小
篆之失直至夹漈乃得大端□□□□(牙目/舟车)由纵而横
□□□□(犬豕/龟离)各还本象后来杨戴周赵魏王吴朱皆
因此推论今用以属文则不可存以溯源则有合者安
得谓后人不如前人哉
  推论
止戈受辛皆一时随意之言如赋诗断章取所求耳后
通雅 提要 第 37b 页 WYG0857-0019d.png
之推论岂可少哉平之从水(古作/)亘之从月(古有亘左/苍屿曰亘)
(从日主/舟非)者之为穗(□古穗/象形)□之象形(古冕与弁/皆象形)□□从
(或谓从/□土)□之为□(象/形)㠱之为跽(亦作/□)□之象发(古□/从人)
(上/声)□之为呵(象呵/气)□之为肾(古□即肾与□/皆象形□今□)少温之论
首虫(□𦣻页一字/虫虫一字)渔仲之论□戊(从亡/戊)季昭之论古治
(手治丝也/治为古治)辛泉之载□□(□即汉即/著表著也)合溪之论㿝𣶒
(𣶒象箫形㿝音香/因钟鼎食旁知之)伯温之言□亚(□本为岸之交会处/借为辰宿古文作□)
(子才以为七/政亚恶一字)子才之论亥□完(丙从亥为荄作□/象形完本宽字相易)
通雅 提要 第 38a 页 WYG0857-0020a.png
溯原以为傩(喧除里中之/意□亸从之)总要反身为臣(□即/身字)郁仪
之言□□(□即病字从□/□即秬鬯之□)皆有补于前人不能尽引
姑举大端若疑之省文为□□之如射相儗画即为画
寸即通又由义因田温从亚日(今从/□)断䒶繇㕦之讹
决剬利迣迾之别因用之从才而知周为古雕□为官
守而知官从宦省(戴作□魏朱从/之吾衍驳之)家因伏几之形而转
从豕牙犬(伯温与/牢并论)毌丘音贯而知毌为古冠屋履从□
而义非从尸卧古作□而非从卧春□华卉其原相
通雅 提要 第 38b 页 WYG0857-0020b.png
因□(日/)(星/)(圆/)(围稍/方刓)其形初变因毌焸音□而足
为臦讹因觜觿巂□而隽巂之象鸟尾推至●(音/主)
(又音丸/丸即圆)(音/点)(音丁丁点/声形相转)一之始正可相商
  方言说
刘歆取方言书曰诏问遒人轩使岁八月循路采童谣
歌戏欲颇得其最目因从事郝隆求之但有其目闻子
云采取先代绝言异国殊词非子澹雅沈郁不能成此
欲验考坐知雄曰先代輶轩奏籍皆藏周秦之室严君
通雅 提要 第 39a 页 WYG0857-0020c.png
平林闾深好训诂犹见輶使所奏言君平财有千言耳
是固国职而好学者增访也北史刘延明亦著方言苏
林曰如今秘书学外国书也汉北海刘熙作释名吴韦
昭作辨释名北史李铉正经注中谬字曰字辨永徽中
符玺郎颜扬庭上父师古刋谬正俗唐祭酒李涪亦有
刋误服虔通俗文阮孝绪云李虔盖俗说也愚者曰古
今方言亦变矣左传斗榖于菟虎也高诱注淮南楚人
谓恨不得为柸治谓牢曰霤招魂馀声为些去声陈涉
通雅 提要 第 39b 页 WYG0857-0020d.png
传夥颐货殖传果陏注今语为果摇服虔曰楚人谓桥
曰圯音颐苏林曰南方人谓抱小儿为面雍树如淳曰
齐人以不知为丘章怀谓汉以蜀为叟水经注谓冢为
琴之类今皆无此乡语方言所载十半与今不合即郭
璞所云㤿憸阋榖们浑肥䑋憡遽矜黠姞了戾胎𦞤
律踞等语亦在彷佛间世说朴近如所云宁馨尔馨何
乃訇虺瓦吊俱无此声于江南则声与读两相转耳其
可推者些去为平乃訇为那行是也
通雅 提要 第 40a 页 WYG0857-0021a.png
愚历考古今音义可知乡谈随世变而改矣不考世变
之言岂能通古今之诂而是正名物乎互详谚原
汉以来传注每用方言党所也踊豫也㤜狂也昉适也
于诸置也如即不如读伐长言之殷如衣帨为纷觓为
鼓祭为堕渜作湪疾为戚衡如椵纼为雉地坚为𠗂汤
热为观浩酒曰涤穿地曰竁蛤灰为叉灰土釜为牟器
秃□楬橥绳缄杯杆掉磬挟提脾肶乌翅转辚伏兔胡
孑侏大等皆以此训解后世卷帙浩汗何暇于察迩言
通雅 提要 第 40b 页 WYG0857-0021b.png
间见才老读务为蒙新都读日如热京山转母为模岂
无稽者乎欲通古义先通古音声音之道与天地转岁
差自东而西地气自南而北方言之变犹之草木移接
之变也历代训诂谶纬歌谣小说即具各时之声称惟
留心者察焉
  四声通转说
桓帝时谣曰嚼复嚼今年尚可后年铙铙叶铎提之为
掷毬之为鞠啸或读啸亚乌转恶西方字母阿或兼遏
通雅 提要 第 41a 页 WYG0857-0021c.png
固已明矣考许慎召陵人郑氏高密人服虔荥阳人何
休任城樊人蔡邕圉人应劭南顿人高诱河东人徐邈
徐广东莞姑幕人沂青相近亦北人也音皆有入声如
莽啖鳆鱼登莱呼近报字而注音蒲角切可谓正矣吾
故曰古不似今中原之入声皆寄入三声也四声通转
惟所用耳
荀子石中人伋音触以笛轴钑槊声可证也伯厚云卮
抵觯相通日磾读密低低从氏而月氏音支故知古呼
通雅 提要 第 41b 页 WYG0857-0021d.png
觯磾鼎簟时转也礼记荐豆执校执豆之跗也沈瓒戏
犯王亮父猷之讳曰犬傍无骹尊骹即脚也可知校脚
一声
  汉晋变古音沈韵填汉晋音说
汉书当蔡谟集解之时有二十四家而孟康音义或云
服虔史记自后汉延笃乃为音义又有音隐直至徐广
音注裴骃解释始略详定自服郑应许之时已变古音
广等沿之及沈韵出特取汉晋之音填入耳挺斋尽恨
通雅 提要 第 42a 页 WYG0857-0022a.png
休文用四明土音能无诬乎然严切始于孙炎讲求见
于东晋释文所载史汉注所取皆本于此时之书是其
音响江左为多杭州呼负为阜三吴呼家麻皆与沈合
是也所以能知前代之音者如允吾音铅牙中国竟译
以铅牙而乃作允吾乎译南模为南无亦其类也康成
锄牙即龃龉景纯迮牙即错互孟坚规模即规模则汉
晋时犹有牙如吾无如毋之声罗敷行言可共载不不
与敷叶则不归尤韵可知矣洚水者洪水也周末已具
通雅 提要 第 42b 页 WYG0857-0022b.png
二音而孟子合之紫玉歌双协凤光则已江阳合韵矣
不字平声起杯读佳画为加化果待温公戴氏哉浮本
从孚隽本从佳狻竣本从夋其音涪剪酸旋者皆方言
之转一儒偶注而后人典据也智尝曰广韵遵沈而古
音尽泯亦有功焉举世不知其故不能正论亦不敢妄
改正叶时宜端在今日嗟乎以千年中原儒者不能著
中原之音而待德清耶德清无入声今赖正韵其万世
所当永奉者乎辛巳夏日笔
通雅 提要 第 43a 页 WYG0857-0022c.png
  音韵通别不紊说
旋韵以中和均平之声音为四正支湾放闭为四隅伦
论森然其通转之几于发送收馀可知矣(旋韵因康节/一行指出别)
(详图/说)都俞发声也㗋中满呼合唇为吾(吾从五口□从/东呼㗋音圈唇)
(为阿张口大放为哇阿哇/即吾也□思翁切总毋也)吾局唇为余(书曰其如台音/怡余之转也台)
(转治音持淮南子杯治可证余又转邪汉书归邪于/终即归馀斜舍皆从余余又转噫噫送气为兮见后)
唇为都抵齿为诸泻齿为遮(相如赋于遮曲名即于诸/也此声见公羊上林赋诸)
(柘蔗也张协都/蔗赋即诸蔗)此模麻韵之通也(瓠子歌吾山即鱼山/朱鹭注鱼鱼雅雅吾)
通雅 提要 第 43b 页 WYG0857-0022d.png
(吾读衙衙御辂迓一声乌鸦一声周亚夫印作恶恶谷/侯作亚董逌知铜互□即亚仓谷永传□互一作牙郭)
(璞牙见即互见荼陵即茶陵藏经四/十二字茶作佗作择曼荼罗即茶罗)于转噫吾转唯此
鱼支之通也(汉书彡姐音姊日斜即暆匜也相转李夫/人传注定知以否即与否也冲波传孔子)
(雉噫之歌甘泉赋辛雉即辛夷刘协噅噅雉雉紫/芝于蔿皆此声也泾人呼馀作围于戏戏下可證)胡与
㗋转侯与维转此尤支模之通也(诗侯栗侯梅犹言维/也史乐书过沛三侯)
(之章即三兮也凡维兮皆㗋音汉书捽胡/谣歌鼓咙胡即㗋淮南雠夷与䲭夷相转)于转爰云圆
转环丸此先鱼寒山之通也(聊乐我员爰居爰处于时/庐旅皆助词串夷即昆夷)
(垣有二读岭/南呼丸为圆)些之助词犹斯也□从麻䃺从靡此支歌
通雅 提要 第 44a 页 WYG0857-0023a.png
麻之通也(楚些音梭去声张氏曰恩斯勤斯与些同有/兔斯首笺云斯白也俗语鲜白孔子临河歌)
(斯与波叶左雄传职斯禄薄谓些小也佌佌石经作/即些些班彪用□贾山自下劘上䃺古磨字洪适曰)
(仪义古音俄何奚/音通扪摸音通)噫亦转僾此皆支之通也(僾见礼记/汉书郎位)
(星哀乌即依乌扬子/王剪牙欸即偯呀声)他如东阳庚通真先寒山通萧尤
侵覃通通以唇舌分伦而填韵自各别也
双声如彷佛(远游篇髣髴典引仿佛练时日章相放怫/震澹心师古作方弗陆云用仿佛郝并通)
(方物恍/惚荒忽)□徨(礼书房皇周浃一作傍偟荀子作/方皇集韵有□惶并通张皇仓黄)徜徉(郊/祀)
(歌常羊楚辞相羊上林儴佯李/善本襄羊柳作倡佯亦通仿徉)匍匐(檀弓引诗扶服霍/去病扶伏范睢传)
通雅 提要 第 44b 页 WYG0857-0023b.png
(蒲服韩信蒲伏胯下/秦和钟铭匍百四方)纷纭(赤雀诗六纷员郊祀志纷云/六幕唐扶颂用汾沄说文作)
(□/□)趑趄(易作次□或作/跙亦通恣睢)栖迟(严发碑作西迟/苏氏作□□)肸响(子虚/赋肸)
(响布写汉作肸/蚃笛赋翕响)萧森(上林萧蔘六臣作箾蔘张/衡用櫹椮考工注揱参)踟蹰(刘/宋)
(书乐志引五马立峙躇说文峙䠧杨作/跢跦富嘉谟用迟伫通作踯躅彳亍)龙种(荀子陇种/而退埤仓)
(作躘踵韩诗白首夸龙钟李穆鞭宇文/泰曰笼东军士方言泷涿说文泷涷)臲卼(韩非刖危/藏子皋李)
(白作𡸣屼杜甫用臬兀太弦□首圜/分杌棿或作捏扤说文引易曰𣙗)
謰语如昆仑(言浑沦也山作昆崙人貌浑仑/亦称昆仑并通混沌坤屯困敦)昆吾(圜器/也为)
(国名出剑作锟铻以/□作琨珸焦收騉䮏)侏儒(短儿因以袾襦短衣/株檽短木又獳兽)沧浪(水/名)
通雅 提要 第 45a 页 WYG0857-0023c.png
(有苍筤竹仓琅门/镮东门行仓浪天)嵻㟍(山空儿因分䆲䆡室空𥕎/硠石声躿躴身长䗧螂蜓)桴沤
(浮渤也大钉曰鉜鏂似泡/又奁饰也饫饱食也)属娄(为骨为剑因/以金骨旁分)肃爽(马名/鸟名)
(加□或作/鹔鹴裘)𨇯(足立也说文䇬捀双/也因为艂艭船䜶䝄豆)忽雷(胡琴有大/小忽雷马)
(有忽雷驳□/亦名忽雷)鎕锑(火齐也怪石磄磃虫名螗𧋘/弱侯刋误又载棠棣音唐锑)戚施(诗/注)
(读为䠞驼集韵作规䙾韩道昭作说文引诗得此/𪓰𪓿即戚施故薛君章句以戚施为蟾蜍升庵遂以鼁)
(𪓰为戚施苏弘家/作□茧音去秋误)大约謰语亦双声也崔嵬澎湃以声
形容岣嵝巃嵷各随所读(此举以论声/转俱详通雅)
姓氏三十二类槩矣贲音肥不音彪玉音肃遗音惟吞
通雅 提要 第 45b 页 WYG0857-0023d.png
音天能佴音耐柏伯袁爰之同疏棘桂痛之变京嵇自
取贺师避讳统谱详哉然儿倪本为一姓鄩寻又合斟
寻颜籀不知求即裘伯厚且分角角员半千慕子胥何
必音运(五员杜/注音云)毋丘即贯而毋丘音无何也至如䨲轷
(万呼/喧暴)䎰侴(盘亥/昨丑)之类直自造耳观□□之因
毑之因姐奇姓传讹何限不如听之(汉赐衡山妾/厥氏丁度韵)
(古作□今有□氏按古尚书厥作𠯑则括厥音近而讹/□耳汉彡姐羌后合为□音陕博雅有毑即姐字今字)
(汇作□/又讹矣)
通雅 提要 第 46a 页 WYG0857-0024a.png
地名多异且举得證者例之曲逆(音去遇大颜讥之因/曹参传破杨熊曲遇)
(而注户牖侯传也按水经注博水濡水出蒲阴回湍/曲复谓之曲逆水故县名曲逆今焦张犹泥去遇耶)
(孟康音纣红反阴就传/讹字汇音纣止是踵误)葰人(樊哙传霍人注作葰人/音虽孙愐音锁智按雪)
(赋靃靃霏霏石崇传论春畦靃靡盖佳音追唯谁虽从/之故靃霍本音荽而音隺者攉因㩁鹤因鹤形近也荽)
(上声/为锁)狋氏(音权精在代按犿音獾讹/狋转权读支如齑而转精)(说文音孚智按/包麃近而包孚)
(通/)邪龙(邪音牵此/汧邢之讹)番吾(真定蒲吾也番君音/婆番禺音潘此音蒲)同并(音伴/智见)
(吴元满徽人读/半如笨而解)盢町(音倏盘江所出或/云盘讹恐是盢讹)朐䏰(洪阳音瞿/闰字汇作)
(音闰皆误矣按合溪/䏰音瞬忍巴多此虫)淳于(以敦圩名晋语战以錞于/丁宁乐器如碓始兴王鉴)
通雅 提要 第 46b 页 WYG0857-0024b.png
(得之后周斛斯徵识/之既音敦则姓同音)物名异者茶首(音蔡茂按博物志/蔡余义本草蔡苴)
(机段柯古耶希皆/两头鹿声形互讹)屏蓬(即山海经之并封用修收□字/江邻几以徐积见物如小儿手)
(即白泽图之□也山经敦隅视肉郭云封/封篆□而讹耶此类蓬蓬然故有此音)押不卢(周密/载杀)
(人复活之药胜略曰默德那/有押不庐即本草活鹿草)酋耳(即尊耳驺虞方朔/作驺牙牙吾虞通)
(单于与武者音避匿陆澄荅竟陵王程泰之又言高/丽服席阮坚之曰扁瓶可佩者说文服牛作犕知其)
(音/通)方良(张衡赋脑方良即罔两世家夔罔阆/鲁语作蝄蜽郝以罔象方相皆通)榻布(史记/注白)
(叠也或作荅马援衣都布曹溪志屈/眴即吉贝或作古贝按劫贝与吉近)得董(郭朝请曰唐/歌得董纥那)
(邪纥那得董邪得音丁纥反计有功纪事作纥囊得体/邪体音都董反韦坚令陜尉唱得宝歌太真外传曰得)
通雅 提要 第 47a 页 WYG0857-0024c.png
(□恐是琫讹琫之别也纥那得董之音即今骨董说文/匫古器也当作匫董小说有骨笃犀骨董羹皆此声)
鹿(乐苑有独漉篇荀成相辞曰独鹿弃之江注网也/元美作□鹿讹盖从中土之□得声讹为主□)
(则音卦郑笺曰樔/今撩罟殆独漉类)笃䅶(音禄张子贤曰宣和异香有笃/䅶亚悉泊宅编市舶张苑进笃)
(禄香得学士号笃禄/学士按是都卢之转)都卢(汉有都卢唐名戴竿或曰缘/株释名曰都卢负屋侏儒柱)
(也按都从者有株音胥臣对晋文曰侏儒扶卢韦昭/谓扶缘卢秘智按小颜曰都卢国人善高跟挂腹旋)鹿
(礼注以绋绕碑间之鹿卢子云赋轠轳一作樚轳𨏔/轳音雷卢即兜零也光武纪注烽燧有兜零古玉图)
(考有鹿卢/谓连转者)搔劳(隋帝嚫戒师铜搔劳一口南榴夹膝桃/按搔劳篓箩也明皇作银漉篱与禄山)
(其类也汉书窭籔音搂搜凡呼郎/当搂之物皆然不必定执经戴)夹膝桃(桃与挑同陆/鲁望以竹夹)
通雅 提要 第 47b 页 WYG0857-0024d.png
(膝赠皮袭美即急就章所谓家也伏几也南/榴即斗斑楠瘿子本也张子布有楠榴枕赋)不落(不音/杯说)
(文□满爰也㔶杯也䇨笿也篝笿也□盨负戴器也□/㔶同方言杯落谓之豆筥筥周官笲簝类则说文以蓝)
(笼为杯落古即部皆不之音满爰竹盛器如土器名/扑满也香山诗银花不落从君劝开运冯相水晶不落)
(退之用凿落/则竟指酒器)柹心(遁园载柹心笔格即枣心朱子跋蔡/藻笔枣心样山谷言郎奇枣心散卓)
(古柹即柿柿枣声转/羊杮一名㮕枣可证)枕杫(方言俎几蜀汉曰扯郭璞音/赐按药菘枕杫枕木器也几)
(如碗案举案可证/集韵作讹)偏诸(贾策緁以偏诸缘颜引腰襻又/云绦按光武纪诸于绣镼元后)
(传注袿衣绣镼半臂/宋曰半除邝音偏遮)师比(见国策即犀毗史记作胥纰/淮南注私纰鞓带也辽束䩞)
(鞢阮谌解钩/䚢谓螳螂拘)毋追(音堥堆大传冒而句领荀作务务帽/冕牟声通祢衡岑牟可证布母繜鹪)
通雅 提要 第 48a 页 WYG0857-0025a.png
(裤/也)和门(周礼旃建和门尹赏传桓门/东棺前曰和盖横桓和通声)謻门(音池遂作謻/文选謻门曲)
(榭刘曜传謻门旦空陆云云曹公謻堂子谦引作/謻塘按尔雅簃通作卶吕览夕室音迤室皆以声)辟祴
(郑注考工中督边迤堂涂注令甓械即瓴甓阶笙师祴/夏音陔伯厚以南陔作祴梁有阶步歌可证祴陔阶通)
央渎(荀子央渎御览引庄羊沟即/传之匽猪今阳沟也详通雅)由此论之隆准音䪼
文颖即以服应为非矣鱼须音斑庾氏已知陆氏之非
矣存中讥乐天以殍音孚田汝成笑颜籀读廷为定问
奇集讥人读嘏为古沈宁庵讥德清收浮于模夫岂知
其故乎檀弓免音问马鬣封音窆算选率刷寿熟璹束
通雅 提要 第 48b 页 WYG0857-0025b.png
夫岂知其故乎灵素之炅当与热同沈约雌蜺亦可平
声退之咏芍药何必附文选之勺略京山知刘杳何更
以羲献父子附牺娑落魄不必音拓繁缨不必作鞶杜
用张翰音汉中兴音仲香山一番音泛舍𠇗喎而造夭
音歪元美讥王敬夫以物作护正吴编论晚挽同收而
异读史照蜀音三省辨误必以太守环攻与上治同例
总是古通后别不得不然诗律词谱时借用耳愚者曰
汉末孙炎尔雅音义始为反切魏通释书此法大行音
通雅 提要 第 49a 页 WYG0857-0025c.png
一定故莫逃字有尽故转借然有古可通今不必通楷
可借篆不可借者郭恕先分屯□蛇蛇勭动嚣嚣审审
况况则造说也郑魏推古意吴杨考古音是也执古废
今则非若执古之讹误者更不必矣断之曰古通有伦
谬误宜正雅音宜习正韵为经学者讲求声韵之故旁
参列證以补前贤之未尽使万世奉同文之化是所望
(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孔/郑注典法必正言其音)邵子叹韵一行旋应韵鉴纵
横中原阴阳确矣智尝因悉昙泰西两会通之酌正韵
通雅 提要 第 49b 页 WYG0857-0025d.png
定正叶焉别作一编以俟知者
  音义始论
音义何始乎无声有声而义生焉音心曰意而用于形
声其事咸宜其义乃显尝自思惟风轮噫气寓窍唱于
冬雷艮震帝与物出风雷益雷风恒圣时思睿万古不
坏此贯乎有声无声而冒如斯者果何义耶人生下地
徼观其窍中发而收何人不同阿哇之声即是吾余唇
㗋岂有造作哉五音止是宫商而商皆归宫平上去入
通雅 提要 第 50a 页 WYG0857-0026a.png
止是平仄而仄皆归平试以五方而音之中起东南西
而敛于北东西南北中惟北为入声一二三四五六七
八九十惟三为平声仄声直而入声敛足验字头平声
则有馀声发㗋收㗋皆其用也六七八九即一二三四
而十即中五之四破旋为四时分十二律以此辨字头
辨发送辨馀收其用宁有遗乎万法尽于小衍请以声
衍吾余者中五之声也一之声为噫二之声为唲三四
之声为思阴阳意言皆一之因也你汝若人皆二之端
通雅 提要 第 50b 页 WYG0857-0026b.png
也生死时事皆三四之参也二舌声三四齿声一与五
㗋声而唇腭会矣九专腭八专唇七则齿之精六则舌
之尽十者宫商之时也中者宫商之统也东为舌头西
为齿收南为舌收北则专合唇以会宫者也春聚声夏
放声秋收声冬局声秩叙变化妙哉叶乎不入微至之
门且置勿论
 
 通雅卷首一
通雅 提要 第 5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通雅卷首二      明 方以智 撰
  读书类略提语
士以读书明理为业犹农工之刀耜也志道游艺外内
一致张弛鼓舞全以此养之而化之文章即性道岂曼
语哉进德必居其业立诚用在修词大畜日新道寓于
器会通典礼赜不可恶效天法地道不远人所贵振衣
挈领播种培根一树全仁何碍葱蔚吾尝曰诗书礼乐
通雅 提要 第 51b 页
扩充之灰斗优游之桑薪也会心开眼乃第一义发为
手笔挥洒天然力能考究取资證据仲尼不厌叮咛罔
殆子思曰吾尝深有思而莫之得也于学则寤焉见性
之人学问视为衣食中材出楔古今即是参苓子弟少
年先洗温饱面目好古砺志庶免波流敦诗书悦礼义
之人无忝立本即未能叶落归根且随夏秋气候故专
就读书一门列其博约之槩书示弟子古今大矣随人
所好殊途同归吾祖父相传中和正论汝等勉之澹泊
通雅 提要 第 52a 页
真实其本也閒雅潇洒其度也枕籍今古徵举咏歌其
饮食也崇祯壬午浮山愚者识于曼寓
桐川宁澹语禔躬警心备矣孝弟学文诗礼象勺终世
如斯贵知味耳周公但无骄吝之我则材蓺即无技也
孔子博学无所成名即空空也士首三民文传四教知
心必泯于事故合内外先后而表其伦物之经以诗书
礼乐安万世之井灶费其智力即隐其智力矣朱子曰
时时穷理之谓居敬终身考究事物不厌廷尉公曰毋
通雅 提要 第 52b 页
自欺而好学正谓道存于忘忘忘于勤材智之士岂甘
郁塞因此养之而熏之不则栏牛遂鄙耳画鬼掠虚耳
乌能禁乎天伦师友群居丽泽一室自娱诗书交古山
川适性笔墨唱酬福有大于此者哉
明经正业今尚大全夫曰大全者谓合诸家之异同而
使参详也执一乎水济水耳四明施公曰天下病虚考
亭救之以实天下病实新建醒之以虚王虚舟师曰用
实者虚用虚者实虚实本一致也当合汉宋及今参集
通雅 提要 第 53a 页
大成焉文孝先生曰虚灵备万本如是也理明而贯实
事乃享中节时宜君子虚受即是充实愿力诚实自然
虚公岂以我见滞寔之病而扫伦物学问之实务乎岂
以掠虚欺人之病而讳虚明神化之本体乎躬行自贤
而凌物嫉人是以诚寔而为虚憍也逃空护短而訾恶
实学其为我见滞实也大矣究竟人不一事而理自会
通时位有常变而君子道其常各炼短而用长勿欺则
同然而好学不厌统御万世者此圣人之所以光大中
通雅 提要 第 53b 页
正也
白安石曰朱子教人半日静坐半日读书有错行之用
焉鬼神通之精神之极也有翕辟之几焉圣人表中正
以与万世化诸子各出一奇以与天下争达士遣放自
怡耳才士标新博趣耳策讽必中隐情之利害琦辨必
用惠秉之颠倒读书知言主仆明矣读圣作当虚心以
从经览百氏当化书以从我察其两端由中道行中备
四时随其环应(惠秉者惠施/公孙龙也)
通雅 提要 第 54a 页
廿一史为纬通鉴为经其旁史则犹之涑水考异也邵
子编年温公日录加酌略焉开卷徵盗贼之起止宰相
谏官贤者之去留天下事皆系宰相与谏官每一事追
视所言按其时势岂不犁然
学校选举赋役兵屯河漕盐钱诸事利弊时宜贵知要
领渔仲约通典为志洪洲续贵与通考稗编函史可撮
会之理原易简史事自繁经济类编古论大观实用编
学古适用编弋说千百年眼尚论快编皆可折衷指其
通雅 提要 第 54b 页
偏礉拘胶之两病以醒后人约编在处寘之谟文词可

治在君相人在师教学在实讲公明而已不明时势而
执成式者迂腐之弊愚一以翻案见奇者偏锋之弊荡
井田封建可印泥乎牛李蜀洛贤者不免追论古事好
恶蜗争何况同朝能无朋党欧阳朋党论高忠宪畅之
不可不知也唐丹棱言各尽其说不以同异为诛赏贵
和贱同臣下同则人主孤矣唐太宗曰卿等劝朕纳谏
通雅 提要 第 55a 页
卿等亦纳谏否宗一公以此畅藏恕之喻切矣邓潜谷
曰古方物出谋明于事情与权不激其心也以不激于
言宋贤方守径遂主犯不知讽复过求不合则仇多拂
物理而病人情湛六公曰姚安偏才自遂因官败而敢
于隐怪诟名以为名赞照赏瀛翻案见奇偏訾洛闽以
媚纵情灭礼者楚望几亭痛矣二无公曰今谓宋儒与
晋清谈同弊过矣伊阳守礼严闲而文人尚洒脱经济
言权变故龃龉耳蜀洛则争子瞻之服濂溪何如耶疆
通雅 提要 第 55b 页
埸危疑岂堪局外吹疵高人遁迹宁以常规自白体道
者不刻深胶柱也大人统天从类辨而容之张弛互用
时为大矣胡安定教学分科安石选材以验古今皆一
法也约于大学之休休公也能好能恶明也仁智乃不
偏见矣政府立而宰君民矣泰二晋五鼎铉井收匪躬
即涣群盍簪即由颐矣读书者有宰古今之权焉薛文
清曰国制礼律皆观考之正虞好古而戾时宜也舍之
则藏渊明曰因疾守閒得体矣岂自高而坏世法耶
通雅 提要 第 56a 页
虚舟师曰生死鬼神疑城也既为生死所惑而谈超生
死者又惑之告之曰万物皆备于我去来皆备于今一
神于二即器是道必反隐骛希奇讵自信乎孔子屡称
鬼神而黄帝曰道无鬼神盖体道者鬼神无如之何通
昼夜而知之惟心识造庄子曰以有形象无形而定矣
善吾生所以善吾死通一寓庸而缘不得已神明至诚
贵贯仁智百姓之用耳三一公曰仙定者出世之毛道
也庄禅者出世之圜几也秋涛曰二氏隐士之深者遁
通雅 提要 第 56b 页
世无闷消心果有方便知其故乎无欲从心过生死关
造命知命非言所及
河洛卦策徵其端几物理毕矣岐伯曰六合之内不离
于五邵明小衍其约几乎肢官蜕蠕象纬声光是造化
物理之符历律医占为盈虚损益通类引触之籥世士
苦于世累好修则守常理有才则溺词章豁达则喜放
懒谁肯精致开成以决质俟之疑乎平子冲□一行康
节间出难遇也太西质测颇精通几未举在神明者之
通雅 提要 第 57a 页
取郯子耳朔易大衍圣人以历徵几律袭旋宫伦类不
差节度人身一天地也医验微密受命如向占摄诚神
此种论辨别汇一编以俟研极可也石斋先生曰吾道
最忌儱统交盘不得
开眼者转文字不被文字转乘物天游矣澄怀丧我羹
墙遇之设身别路随物卷舒贯虱弄丸之候在人自得
  杂学考究类略
博物君子优游太平养士讲问是飞耳长目也欧阳归
通雅 提要 第 57b 页
田原父遗以汉字存中笔谈朱子采问大昌识威斗之
承天周谱访杳老昏屈于刘显陆倕击节赞宁知昼夜
牛犹之劫灰韦若虚辨豹鼠而鼨鼮未竟讵以藻兼桐
鱼附会萍实羵羊一例耶策事聊以嗺酒书厨正可代
劳奇文欣赏疑义相析岂不乐乎戊辰与周农父孙克
咸泽社读书暇相问难皆以经辨史疑药性物理为条
不独董逌之瓜吕徽之之驴也且曰消閒
温公曰备万物之体用莫过于字包众字之形声莫过
通雅 提要 第 58a 页
于韵是理事名物之辨当管库也正韵注取毛晃孙吾
与韵会取黄公绍黄取孟昶书林而子谦补之字汇抄
之大约字书沿集未淹经史何怪其舛漏讹谬耶今遵
正韵笺详考诸家上收金石古今辨难皆决其下此小
学必不可少者也
近代魏(校/)(应/电)(元/满)(谋/㙔)因郑(樵/)(桓/)(侗/)(伯/琦)而造
附古文二徐(锴/铉)(有/)(忠/恕)二赵(撝谦/宧光)(广/进)(士/龙)专守说
文古人寄托通用后加分别今不可不知其故临文通
通雅 提要 第 58b 页
九经史汉而槩依正韵已矣署书行槁取态不拘字从
篆始方知画沙印泥之妙
沈约知四声珙温谱七音德清明阴阳士龙并浊复吕
(坤/)(位/)约字母愚者遍考经籍證出历代之方言始知
其所以讹所以通耳音定填字伦论不淆岂人力哉今
日定序正韵为万世宗免王伯良音路未清之议固杨
去奢之志乎声度妙叶通于乐律此物理微至之门别
有精论
通雅 提要 第 59a 页
虚舟师授河洛为详约之纲宗而乃叹图学之妙也秩
叙变化顿时全举使人会通多即一矣天文地理器象
制度之类非图岂易学哉秦不焚图萧何取之故律令
章程绵蕝指掌而定向歆略图任宏七略于兵有图王
俭七志一志专收图谱郑夹漈见杨佺期洛京图方省
张华知汉宫千门万户之由见杜预公子谱方觉武平
一知鲁三桓郑七穆之故近世章本清作图书编韩苑
洛于象数礼乐有图卢庐江刻天祥图于石亦饩羊也
通雅 提要 第 59b 页
马贵与曰汉易诗礼训诂家传而制氏铿锵徐生之容
京费之占无能知者数既亡则义孤行而袭谈虚冒久
之陈腐翘明者厌之逃于洸洋于是乎图书之秩叙奥
衍万物之伦变几表竟绝学矣
郡县更变最易淆乱孟子指夫差之䢴沟以为禹迹墨
翟相如误说江湖桑钦水经江入会稽郦道元遂谓扬
子有口通浙浙即渐江以古会稽郡大后分吴会也陶
弘景不知沙苑孔安国不知大别襄鄢荆郢安陆乃建
通雅 提要 第 60a 页
郢曲阳春之楼宋之应天乃是归德伯厚不知沮县之
沔退之南阳乃在怀庆而传作邓州人何责一统胜略
不能分历山首阳新刋资治通鉴卷首妄以城固为广
固乎当以修攘考朱思兼图约一统志
官制贵与为槩而王邓纂之侍中汉加官六朝为宰相
尚书侍郎古小今大唐之舍人权重汉太守方面统兵
今皆远甚矣小颜误注金吾欧公不知有秩况后人乎
当编一图
通雅 提要 第 60b 页
自子长冤宰我分伯翳与费益姓名本末苦于纷纠不
识撑犁乃皇甫谧而永叔以为陆机知豹鼠者窦攸而
艺文类聚以为终军裴松之以凭黠为凭默名画记以
虎头将军为小字长睿讥崇文总目不知德山为宣鉴
扪虱讥古今人表分士会与范武子仁宝曰都南濠误
以王伦为王旦葛常之韵语阳秋误以三国吴人曹弗
兴为曹霸李少温见于宣和书谱吾子行乃云阳冰为
潮之子亦犹眺公武以张唐英为张君房也(唐英商英/兄仁宗时)
通雅 提要 第 61a 页
(状元见黄东/发古今纪要)升庵辨矣而以刘德升为刘表索幼安为
管宁王筠误融孙奕误慥孝标孝绰本非一家王褒陈
咸张敞王浑自非一人若删统谱附僧杲录一经揭出
便自不淆
朱子绿竹不从笺而执幽兰不可佩贞白笑伭不识□
而信苏合为狮屎閒因段柯古吴虎臣而考之病学本
草而辨之传讹甚多然考究以资后人后人因辨加详
则皆前功也(段曰伯喈反舌谓蟆淮南蠛蠓谓蛩诗义/蝼蛄谓蟊高诱乾鹊谓蟋吴日伯原搏黍)
通雅 提要 第 61b 页
(谓莺朝英/不知麦秋)郭璞以楩为杞颜籀以鵙为鹃张揖以蝼为
鼫叔重元恪分巂周□研北(友/仁)因野王以棕为蒲葵尔
雅并举六鱼而毛许谬解草木状金楼子一木数香而
成式因误陶驳祝蛉实则螫杀呼活之存中取石枣核
医皆弃之山谷以土卵为芋景卢以山矾为玉蕊(笔丛/辨琼)
(蕊矾栀/为四)杨邓以鬼芋为蒟酱焦顾以鳜为鲇鮰核实难
哉孔子以鸟兽草木与事君父并称傥亦方言物理有
足引触者乎医尤贵明时珍辨唐宋十半犹未也学者
通雅 提要 第 62a 页
各有一證集以贻后
宓山解曰茹吐古今一切淡泊矣一多相贯深造者泯
薪火矣理学经济性命树幡愈高觏而多责逃虚空乎
勿欺而已时宜而已中和而已贤者识大不贤者识小
乐天曰人各有一僻我僻在章句东坡曰君看厌事人
无事乃更悲故知学问饮啖也百物不废各以类统不
安其蓺不能乐业皋比尊幢愿以奉人其卑卑不屑为
者随手度日以省后人之力是贤于博奕耳然何不可
通雅 提要 第 62b 页
以万物为坐隐耶更堪浮白
  藏书删书类略
经部凡十(易附性理象数历律图考录四书附孔子集/语名物考正注馀注道统 圣学宗传 孝)
 (经附五伦全书春尚书传诗尔三礼附礼制义乐记/附乐律器考 秋三 雅附正韵音 诸)
 (经总解/别解)
(若彻上彻下者删注疏于前而旁通诸家则一书而天/人理事毕矣名物音义辨讹考證归于正韵而小学易)
(简/矣)
史部凡十四(正史典编年职实录仪备史经杂史务传/记 故 官 注 济诸)
通雅 提要 第 63a 页
 (谱谍大地志览杂志小录易书目各载何代何人著/判其 意一 燎然此最 通统类)
(删古今史为纬以编年大略为经典故经济分类删通/考编之则三书足矣姓谱统志各一杂志记听采可也)
子部凡十二(历代儒学附杨墨名法奇纵横医兵农/象纬算测 太西算学 器)
(说卜筮附三式堪舆等子艺术小说明物理总书过一/ 之通者俱附经下诸 各约一条 其长短不)
(帙而农书医学算测工器乃是寔务各存专家九流各/食其力听之而已总为物理当作格致全书)
集部总别凡七(骚赋文诗附诗话诗馀词录奏议论策/各体 制举 金石诸 书画法)
(词达而已有奇古正大于六经者乎庄骚别通其变史/汉叙事体雅八大家通使也骈俪者一种题跋者小品)
(耳诗以比兴转风赋事亦比兴也各就所长/归雅为近如此约之总选诗文二编足矣)
通雅 提要 第 63b 页
馀部凡六(释/) (道/) (神仙/) (西理/) (类书/) (杂书/)
(志略分门该于四部二藏旧列子部类书旧列集部皆/不下数万卷今分五者以卷相等也至理无多止为)
(专门侈胜可约两编类书给用而已止须一部博统类/白鹿语曰斯文者天地古今之橐籥也载籍极)
(而删之斯易简矣道德经济文章小学方伎约之为天/道人事精之止是性理物理而穷至于命即器是道乃)
(一大物理也践形者神理泯于事物自献理事贵时宜/治教转风出处一致室既自娱后来省力一览书目而)
(主统仆矣大成贵集述妙于删千古/之智惟善读书者享之幸勿蹉过)
  小学大略
小学有训诂之学有字书之学有音韵之学从事苍雅
通雅 提要 第 64a 页
说文固当旁采诸家之辩难则上自金石钟鼎石经碑
帖以至印章款识皆所当究心者谨略论其源流以便
省览(欧阳永叔曰八岁入小学习六甲四方书数至成/童后授经学以次第后大也尔雅出于汉世正名)
(物讲说资之于是有训诂之学文字既兴随世转易趣/便三苍始志字法许慎作说文于是有偏傍之学篆𨽻)
(古文为体各异学者务极其能于是有字书之学五声/异律清浊相生而孙炎始作字音于是有音韵之学永)
(叔以偏傍字书为二则以字书为笔法智以笔法乃字/学之绪馀故明六书之源流谓之字书之学吴敬甫分)
(三家一曰体制二曰训诂三曰音韵胡元瑞言小学一/端门径十数有博于文者义者音者迹者考者评者古)
(今博洽蔑能相/兼其可易哉)
通雅 提要 第 64b 页
困学纪闻曰诚斋云画非卦也伏羲之字也乾凿度以
八卦之画为古文天地风山水火雷泽字此是推原而
闇合耳真诰曰三皇之世演八会之文为龙凤之章云
篆之迹凡书分破二道坏真从易配别分支乃为六十
四种之书而竺典言造书凡三人曰梵曰伽卢曰仓颉
梵者光音天人也以梵天之书传于印度其书右行伽
卢创书于西域其书左行其季仓颉居中夏其书下行
王弇州笑之智曰声明之原起于西方理自闇合左右
通雅 提要 第 65a 页
两行而季下行复上殆表缘因中道乎
自仓颉创六字周保氏教六书秦有大篆小篆符书虫
书摹印署书殳书𨽻书之八体汉兴有尉律学课最为
尚书史书字或不正辄举劾焉大篆十五篇宣王太史
史籀著也仓颉一篇又云七章秦李斯作爰历六章车
府令赵高作博学七章太史令胡毋敬作所谓秦篆即
小篆也秦官狱繁多以趣约易下杜人程邈为衙狱吏
得罪系云阳狱狱中作篆始皇出以为御史使定书世
通雅 提要 第 65b 页
人以邈徒𨽻谓之𨽻书新莽甄丰改定之时止有六书
一曰古文孔壁科斗文字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
书体与孔壁类者也二曰奇字即古文异者隋唐志有
古文奇字一卷卫宏为之序三曰篆书小篆也四曰佐
书秦𨽻也五曰缪篆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以幡信也汉
闾里书师合仓颉爰历博学三篇断六十字为一章武
帝时司马相如作凡将篇无复字元帝黄门令史游作
急就章成帝将作大匠李长作元尚篇皆仓颉中正字
通雅 提要 第 66a 页
(急就有曹寿解颜之推崔浩豆卢氏注北史刘芳亦/作急就篇续注音义證三卷陆炜拟急就篇为悟蒙)
(章而颜之推孙师古解训为善今有全本相/传是吴皇象写亦有笔改以洞为之类)元始中召
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未央庭中杜邺爰礼
秦近曾此被赏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宣帝时徵齐
人能正读张敞从受之扬雄取诸家有用者作训纂易
仓颉重复之字凡八十九章班固复续扬雄作十三章
今皆不存而张竦家之学传至外孙之子杜林为作训
隋志云梁有仓颉二卷汉司空杜林注亡(考工记注仓/颉篇有鞄□)
通雅 提要 第 66b 页
(又曰有柯欘安纪注春秋释文文选广韵注曲礼疏皆/引仓颉篇艺文类聚引凡将篇曰钟磬竽笙筑坎侯蜀)
(都赋注引凡将篇曰黄润纤美宜制禅/史记正义引训纂云户扈鄠三字一也)后魏书江式祖
强上书三十馀法延昌三年式表甚详欲撰集古来文
字以许慎说文为主上篆下𨽻其书竟未能成愚考𨽻
书即今楷书淳化帖有邈天得一以清一则甚明也黄
伯思皆以为伪然体本楷式后人摹仿耳徐铉曰贾鲂
作三仓之书皆为𨽻字𨽻字始广而篆籀转微误以八
分为𨽻则自欧阳脩作集古录耳自是凡汉石刻皆目
通雅 提要 第 67a 页
为汉𨽻东魏大觉寺碑题曰𨽻书今楷字也千文曰杜
藁钟𨽻唐孙过庭草书谱曰元常专精于𨽻书伯英尤
工于草体二美逸少兼之此以真行为𨽻也八分者书
苑曰蔡琰言割程𨽻八分取二分割李篆字二分取八
分或曰邕有八体各分其一也汉石经乃蔡邕八分书
钟繇善八分泰山铭有隼尾波章草以章帝名或以急
就名若淳化首则讵可信乎北海敬王睦善史书世以
为楷则永平中帝驿马令作草书尺牍十首杜伯度张
通雅 提要 第 67b 页
芝昶崔子玉所善者也文选鹤书注萧子良古今篆𨽻
文体曰鹤头书与偃波书俱诏版所用在汉谓之尺一
简自秦废古文汉教学童并藁书楷书悬针垂露飞白
偃波鹤头芝英倒薤等二十馀种之势因事生变也李
阳冰云秦始皇时王次仲制八分书萧子良曰汉灵时
上谷王次仲与秦人同姓名作八分书元常谓章程书
始为楷法云出新意者言钟王增减笔法也由今考论
古篆即有新意错综取态增减矣其称最古者颉墓禹
通雅 提要 第 68a 页
碑孔壁汲冢石鼓坛刻比干季札墓秦篆则诅楚文斯
篆则峄泰会稽是也欧阳脩始为集古而刘攽吕大临
赵明诚王楚黄伯思董逌夏竦宗子克继薛尚功洪适
叶梦得王球蔡圭吾衍杨慎都穆陈钜徐献忠王家瑞
赵崡田汝耔朱云等俱事编集而印章之篆则自萧子
良合刻符摹印之体宋宣和谱之杨克一王厚之颜叔
夏姜夔赵孟頫皆有谱录班班可考至书法笔势则又
小学中之绪馀矣并详见书札碑帖诸条下
通雅 提要 第 68b 页
雅苍者概言五雅三仓也扬雄荅刘歆以尔雅为游夏
之徒所记谓为周公书者因刘向以史佚教其子以尔
雅三朝记孔子曰尔雅以观于古足以辨言矣元命包
曰子夏问夫子作春秋不以初哉首基为始何是以知
为周公所造也窦攸豹鼠之对其业乃显由今论之周
公吐哺用人之长安知非彼时集之而卜商弟子沿加
乎叔孙通梁文有增补者犹神农本草而别录大观补
之也有犍为文学注及刘歆李巡孙炎樊光郭璞等注
通雅 提要 第 69a 页
陆德明毋昭裔音义邢炳疏今注疏主郭邢小尔雅乃
陈涉博士孔鲋撰扬雄方言刘熙释名皆仿释诂而作
者也广雅乃魏博士张揖著隋曹宪为之音解避炀帝
讳更名博雅唐志有刘伯庄续尔雅一卷梁刘杳撰要
雅李商隐蜀尔雅刘温润羌尔雅皆取其名耳宋元丰
中陆佃为埤雅罗愿作尔雅翼郑樵有尔雅注饘糊襺
袍古多通音讥之非是其曰峨峨丁丁之不达物情则
果然矣谓其释离骚涷雨呼草木笋茭为江南人或后
通雅 提要 第 69b 页
补者岂足概全书乎隋志言郭璞注三仓汉和帝永元
中郎中贾鲂叔郎作滂喜篇为仓颉训纂之下卷曰三
仓又张揖撰埤仓樊恭撰广仓说文系传以仓颉爰历
博学为三仓并训纂为四篇吴敬甫谓史游急就仿尔
雅作非也乃仿凡将皆从三仓一例者列字而无训(唐/志)
(蔡邕劝学篇二卷圣皇章一卷班固太甲篇在昔篇各/一卷崔瑗飞龙篇合篆草势三卷黄初篇一卷陆机吴)
(章篇一卷吴项峻始学篇十二卷晋阳方少学集十卷朱/嗣卿幼学篇一卷束晰发蒙记一卷顾恺之启蒙启疑)
(记各三卷王羲之小学篇一卷葛洪要用字苑一卷冯/干括字苑十三卷宋颜延之诂幼文三卷荀楷广诂幼)
通雅 提要 第 70a 页
(文一卷易晋卦疏引蔡邕劝学篇云鼫鼠五能不成一/伎术初学记引项峻始学篇曹植飞龙篇南史刘杳传)
(引何承天纂文葛洪字苑后汉志注引颜延之诂幼文/选注引顾恺之启蒙记颜延年纂要郭忠恕佩觿集一)
(序言前人之误甚详/然亦未观其通也)
汉石经灵帝熹平四年所立洛阳记曰太学在洛阳城南开
阳门外讲堂长十丈广二丈堂前石经四部本碑凡四十六
枚西行尚书周易公羊傅十六碑存十二碑毁南行礼记十
五碑悉崩坏东行论语三碑毁礼记碑上有谏议大夫马日
磾议郎蔡邕名为古文科斗小篆八分书隋志三字石经尚
通雅 提要 第 70b 页
书九卷又五卷春秋三卷唐志三字石经尚书古篆三卷左
传古篆书十二卷又蔡邕今字石经论语二卷水经注曰汉
光和六年刻石镂碑载五经立大学讲堂东侧又蔡邕熹平
二年自书丹于碑使工镌之岂两刻邪智以为范史之熹
平其经始也水经之光和其告成也魏陈留邯郸淳特善
仓雅说文卫恒曰正始中又建三字石经于汉碑西即淳
所书(又言左传正义石经/古文虞作□鲁作)赵明诚金石录曰石经字蔡邕
小字八分书后汉书儒林傅叙云为古文篆𨽻三体者非
通雅 提要 第 71a 页
也盖邕所书乃八分而三体石经乃魏时所建也洪适
𨽻续曰石经见于范史帝纪及儒林宦者传皆云五经
蔡邕张驯传则曰六经惟儒林传云为古文篆𨽻三体
书法三字石经唐志所载古篆两种与隋志所书异同
其目又有一字石经相承以为七经正字东魏末武定
四年自洛阳徙于邺至河阳投于水至邺者不满大半
此高澄迁洛阳汉魏石经五十二碑于邺齐皇建元年
列学馆周大象元年徙洛阳隋开皇六年又自邺载入
通雅 提要 第 71b 页
长安置于秘书内省议欲补缉立于国学隋乱事寝营
建之司用为柱础贞观初魏徵始收聚之十不存一矣
一字石经者易一卷尚书六卷鲁诗六卷仪礼九卷春
秋九卷公羊传九卷论语一卷典论一卷魏明帝有诏
先帝典论刋石与石经并以永示来世晋裴頠转祭酒
奏脩国学刻石写经世说新语注嵇康写石经古文于
太学后魏孝文太和十七年九月幸太学观石经神龟
元年祭酒崔光请命博士李郁等补汉所立石经之残
通雅 提要 第 72a 页
缺唐开元著录所载今字石经易篆三卷书五卷郑元
书八卷毛诗三卷仪礼四卷左传经十卷公羊传九卷
蔡邕今字论语二卷三字石经尚书古义三卷左传古
义十二卷合五十九卷由此观之则所称一字石经者
皆补立今字也字说曰天宝中刻九经于长安礼记以
月令为首从李林甫请也此其命卫包改古文之时乎
大历十一年司业张参承诏定诸经镵石文宗太和七
年郑覃以宰相领祭酒建言准汉旧事镂石太学乃表
通雅 提要 第 72b 页
周墀崔球张次宗孔温业等是正其文刻于石唐元度
覆定开成二年冬石经成其曰九经字样则唐玄度请
附以通古文者也后唐长兴三年令以西京石经本抄
写刻板颁天下命马镐陈观田敏详勘后周广顺三年
字样版成田敏上之蜀相毋昭裔取唐太和本琢石于
成都学宫与后唐本不无小异乾道眺公武参二本著
考异亦刻于石张又为注文考异焉宋石经七十五
卷杨南仲书具真篆二体石室十三经即孟蜀所镌者
通雅 提要 第 73a 页
故周易后书广政辛亥惟三传至皇祐方毕故公羊传
后书大宋皇祐元年己丑九月工毕周易孙逢吉书尚
书周德正书周礼孙羽吉书毛诗仪礼礼记张绍文书
论语尔雅张德钊书春秋经传公榖孝经孟子不书题
人至和石经者至和元年命皇侄右屯卫大将军克继
书国子监石经以上所写石经论语书石帝从其请嘉
祐石经者仁宗命国监取易诗书周礼礼记春秋孝经
为篆𨽻二体刻石两楹嘉祐三年王洙荐大理丞杨南
通雅 提要 第 73b 页
仲石经有劳草泽章友直篆石经毕诏补将作监友直
不愿仕赐银绢同篆殿中丞张次立与堂除绍兴御书
石经者绍兴十三年内出御书左氏及史记列传宣示
馆职又内出御书周易尚书毛诗上又书论语孟子皆
刋石立太学首善阁及大成殿后之廊庑淳熙四年诏
知临安府赵磻老于太学建阁置碑阁下墨本阁上以
光尧石经之阁为名是则石经本固已多矣胡三省曰
既已七经为蔡邕书矣又云魏立一字石经乃其误也
通雅 提要 第 74a 页
范晔时三体石经与熹平所镌并列于学宫故史笔误
书其后人袭其讹错或不见石刻无以考正赵氏虽以
一字为中郎所书而未见三体者欧阳氏以三体为汉
碑而未尝见一字者近世方勺作泊宅编载其弟匋所
跋石经亦为范史隋志所惑指三体为汉字至公羊碑
有马日磾等名乃云世用其所正定之本因存其名岂
非谬论北史江式云魏邯郸淳以书教皇子建三字石
经于汉碑西按此碑以正始年中立汉书云元嘉元年
通雅 提要 第 74b 页
度尚命邯郸淳作曹娥碑时淳巳弱冠自元嘉至正始
亦九十馀年式以三字为魏碑则是谓之邯郸淳所书
非也智按式依卫恒说耳今在陜西拓来者动即一车
且经向拱韩缜之厄或有补者总非其旧嗟乎是又何
可据乎笔麈曰唐文宗以宰相郑覃判国子祭酒创立
石壁九经即今陜西石经也孟蜀毋昭裔刻石经有注
故知今是郑书升庵曰朱子论语注引石经者谓孟蜀
石经也宋淳化刻于汴京然亦有掘碑旧拓如长睿彦
通雅 提要 第 75a 页
远伯厚所载母逸母兄之残文者亦有如贾虞石经大
学东𬈑信之汝稷驳之者又见夫温陵黄虞稷俞邰有
石经考言张孟奇以熹平四年为谢承书石经则误矣
承三国人尝著后汉书也西安石经金至大中省幕王
公琛元骆天骧两脩立之
说文分别部居十四篇九千三百五十三文立一于耑
毕终于亥永元庚子孟陬演赞其志安帝建光元年九
月二十慎子冲上之前以诏书校东观教小黄门孟生
通雅 提要 第 75b 页
李喜等诏召冲诣朱雀右掖门赐布四十匹强令吕忱
因之作字林陈顾野王因之作玉篇陆法言采为切韵
孙愐广之后蜀林罕撮为偏旁小说梁有演说文庾俨
默注宋雍熙三年右散骑徐铉等献新校定说文三十
卷反切异同以孙愐为定元丰诏知礼院王子韶置局
光禄丞陆佃同脩五年赐银币百而书不行铉弟锴作
说文系传朱翱反切当时称之熙宁中李行中制字源
吴淑正仪撰正义张有作复古编僧昙域包希鲁倪镗
通雅 提要 第 76a 页
许谦皆有补说智按说文有唐本蜀本二徐本中有新
附今字学家但执铉本残书又未淹贯经籍何从知其
漏与复乎智决之曰溯其原当因古籀而推之备小篆
当遍考诸籍以补之庆同文当因正韵笺而详载其源
流焉通此则无书不可读而字学家纷然者皆土苴矣
岂不幸甚(隋志张揖古今字诂三卷难字误字各一卷/揖魏天和中为博士周氏杂字解诂四卷晋)
(吕忱字林七卷吴恭字林音义五卷晋王延文字音七/卷何承天纂文三卷戴规辨字一卷阮孝绪文字集略)
(六卷左校令李登声类十卷晋安复令吕静韵集六卷/静忱弟也张谅四声韵林二十八卷段弘韵集八卷群)
通雅 提要 第 76b 页
(玉典韵五卷阳休之韵略一卷夏侯咏四声韵略十三/卷梁太傅沈约四声一卷李槩音谱四卷周研声韵四)
(十一卷陆法言合之作切韵五卷陈左将军顾野王玉/篇三十一卷唐志赵氏韵篇十二卷陆慈切韵五卷萧)
(钧韵音二十卷孙愐唐韵五卷又武元之韵铨十五卷/玄宗韵英五卷李舟切韵十卷颜真卿韵海镜源三百)
(六十卷释皎然编也释智猷/辨体补修加字切韵五卷)
先儒音止譬况孙炎始为反切晋谢安举徐邈专撰定
五经音义隋仁寿中陆法言切韵取之韵纂则秦王俊
召学士为之桂苑珠丛则唐曹宪与诸儒撰者太宗有
奇难字辄问宪具为音注诸葛颖撰略要后魏字统则
通雅 提要 第 77a 页
阳尼造其从孙承庆撰成陆德明经典释文三十卷其
总集也大氐自吕静夏侯该周思言李季节杜台卿等
各有乖互唐仪凤二年多田县丞郭知元拾遗绪正朱
笺而孙愐因之天宝十载书成号曰唐韵(元美曰自有/陆法言撰本)
(长孙讷言笺注而同撰者为刘臻颜之推魏渊卢思道/李若萧该辛德源薛道衡后又有郭知元关亮薛峋王)
(仁煦祝尚丘孙愐严宝文裴务齐陈道/固各增加字至宋成广韵此抄韩氏者)唐开元文字音
义三十卷韵英五卷则玄宗天宝十四载四月付集贤
院张九龄所奏吕證郑钦甘晖卫包音释者干禄字书
通雅 提要 第 77b 页
颜元孙撰从子真卿书号颜氏字样娄机广之以四声
为次具俗通正三体宋乾德四年陈鄂受诏编韵对天
禧五年鄂之孙僧溥上雍熙召句中正等定正景德四
年颁行丘雍亦定韵略祥符元年改为大宋重脩广韵
景祐元年诏直史馆宋祁郑戬王洙刋脩广韵为广略
命知制诰丁度李淑详定宝元二年书成若吴棫韵补
乃集协古韵者王安石字说则臆解耳崇文目有程迥
古韵通式刘熙古切韵拾玉舒知雄献字母图陈淳作
通雅 提要 第 78a 页
字义李焘刘镕钱承志皆有集音贾昌朝曾请礼部韵
略窄韵十三听学者通用又作群经音辨康定刋行绍
兴十一年进士黄启宗随韵补辑十四年杨朴上礼部
韵括遗三十二年毛晃上增脩互注韵略张贵谟上补
遗乾道中郏升卿撰韵类熊忠举要王文郁刘渊皆有
韵略元韩道升道昭有改并五音集韵黄公绍韵会撮
孟蜀之书林韵会也当时孙吾与因之方日升因为小

通雅 提要 第 78b 页
辩许氏者郑氏颜之推已然矣李阳冰刋定说文郑渔
仲六书略七音略益从而辨證之详论假借推古文正
小篆之失元杨桓作六书统门人刘泰畅之永嘉戴侗
起而训定是非相半周伯琦正讹大半侗书也孙季昭
示儿编赵叔向肯綮录则时取一端论说耳当时赵古
则著六书本义魏校著六书精蕴造形附理王应电因
作同文备考吴元满有溯原正义六书分类宗夹漈而
更创之杨升庵有转注古音略字说六书索隐朱谋㙔
通雅 提要 第 79a 页
焦竑间论皆拾前人之辨况李士龙张位朱光家程至
善辈乎诸家推论字原者不肯并列听人折衷乃尽废
以往独立臆说徒乱学者耳目反不如恪守陈迹为愈
矣赵宧光说文长笺止守徐铉本痛诋郑戴魏吴升庵
为臆而匚殹之类犹臆也乌知说文新附非尽许氏书
又乌知许氏之未尽汉学邪郝楚望一扫而通之又过
矣古自可通今不必通学者要当知其原委耳闽绥安
谢兆申序朱郁仪奇字曰杨桓统而博薛尚功释道泰
通雅 提要 第 79b 页
韵钟鼎而不辨王楚黄伯思博古而不释罗更翁吕大
防王球考古集古而弗伦徐锴张有赵古则胶旧而好
强魏校王应电吴元满徇臆而立变惟朱公忠古而理
智按其书亦未会通经史如以纱沙当从与而谓少声
不近则全不知古音转注之原委以名从□为鸟至夕
而鸣噪则全未见古命名通用为一字也又何异武子
之以窜为写子才之以兰造□乎
等韵之学元魏时释神珙始显唐元和阳宁公南阳释
通雅 提要 第 80a 页
处忠撰元和韵谱崇文目有三十六字母图僧守温撰
四声等第图僧宗彦撰切韵指元论王宗道撰(九弄反/纽图序)
(略曰沈约创纽字图皆以平声碎寻难见唐阳宁公南/阳释处忠撰元和韵谱乃列五圆图为五声图又列二)
(方图为九弄图傍纽者皆是双声/正在一纽之中傍出四声之外)焦弱侯引释广宣诸
经音义序曰说文在汉字止九千韵集出唐言增三万
自佛教东翻六百馀载梵筴中积三千馀卷随部出音
闻之往说殷鉴群录末曰大观元应法师校雠勘阅由
半字满字之教也智骞造众经音及苍雅字苑宏叙周
通雅 提要 第 80b 页
赡皂素共推其所定楚词音朱子取之相净著天竺字
源以华梵对翻景祐中进仁宗御制序之鉴聿为韵总
欧阳永叔序之曰必待乎用心专者而能之然后儒者
有以取焉
指掌图乃治平四年司马光上者四十五卷文三万一
千三百一十九因为指掌图以字母总三百八十四声
别为二十图(递用则名音和傍求则名类隔同归一母/则为双声同出一韵则为叠韵同韵而分)
(两切者谓之凭切同音而分两韵者谓之凭韵无字则/点窠以足之谓之寄声韵阙则引邻以寓之谓之寄韵)
通雅 提要 第 81a 页
郑樵有字始连环有象类书又论梵书隋史载后汉得
西域诸书以十四字贯一切音文省义广谓之婆罗门
书龙龛手鉴辽僧行均撰兼释华梵智光后题统和丁
酉时至道三年也黄公绍韵会则论音一本温公者赵
宧光遵许太泥而论门法之病则甚得理陈荩谟黄极
韵图则发源邵子而声字取正韵者也郝氏但删为十
二韵要之切法吕独抱李士龙约之甚便西域音多中
原多不用也又当合悉昙等子与大西耳目资通之详
通雅 提要 第 81b 页
见杂论
中原音韵高安周德清著以荅萧存存托张汉英作词
之问也学士虞集序之其平声分阴阳前所未发也入
声𣲖入三声者广其韵耳张萱谓之北雅智谓北人未
尝无入声也洪武正韵宋濂王僎赵埙孙蕡等定正本
高安而存入声依三衢毛居正论字画扬时伟笺之王
应电曰正韵间以小篆正楷书之讹而未尝以古文正
小篆之谬且严于章奏而略于经史故刀笔之吏或所
通雅 提要 第 82a 页
玩习而经生学士多未识知愚者曰世岂无畅杨去奢
范仲闇之志者乎崇祯辛已桐城方以智密之编
 宋景濂遣子仲珩受业于赵撝谦故仲珩较正韵用
 其说赵卒于岭表有门人柴广进作声音文字通邝
 氏取之老父后采其说所论定者说文止是小篆加
 别尚有晋唐增厕之讹非考古不能溯原非博洽旁
 通不能知古知其故矣仍遵正韵徵用则十三经史
 汉是艺林也同声易简惟是音和门法支离乃不达
通雅 提要 第 82b 页
 前人方言而附会者耳详见等切声原不肖次男中
 通拜识
 
 
 
 
 
 通雅卷首二
通雅 提要 第 83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通雅卷首三      明 方以智 撰
  诗说(庚寅答客/)
姑以中边言诗可乎勿谓字栉句比为可屑也从而叶
之从而律之诗体如此矣驰骤回旋之地有限矣以此
和声以此合拍安得不齿齿辨当耶落韵欲其卓立而
不可移也成语欲其虚实相间而熨帖也调欲其称字
欲其坚字坚则老或故实或虚宕无不郑重调称则和
通雅 提要 第 83b 页
或平引或激昂无不宛雅是故玲珑而□落抗坠而贯
珠流利攸扬可以歌之无尽如是者论伦无夺娴于节
奏所谓边也中间发抒蕴藉造意无穷所谓中也措词
雅驯气韵生动节奏相叶蹈厉无痕流连景光赋事状
物比兴顿折不即不离用以出其高高深深之致非作
家乎非中边皆甜之蜜乎又况诵读尚友之人开帱覆
代错之目舞吹毛洒水之剑俯仰今古正变激扬其何
可当由此论之词为边意为中乎词与意皆边也素心
通雅 提要 第 84a 页
不俗感物造端存乎其人千载如见者中也俗之为病
至难免矣有未能免而免免者存闻乐知德因语识人
此几知否
关尹子曰道寓天地寓舍可指可论之中边则不可指
论之中无可寓矣舍声调字句雅俗可辨之边则中有
妙意无所寓矣此诗必论世论体之论也此体必论格
论响之论也韩脩曰汲汲乎惟陈言之务去数见不
鲜高怀不发此诵读咏歌之情即天地之情也(如天地/则不旧)
通雅 提要 第 84b 页
(乾坤寰宇则旧庄禅最与诗通然矢橛巴鼻亦太粗生/理语典奥有时亦凑又况数百年之时文批语耶秋风)
(而为商飙晓日而为朝暾殊属可厌然两间风力所转/翻字法门㚓黑豆何要以体格时宜论之假如退之生)
(割义山刻艳长吉诡激宋元朴俚/果是其人成语成家何妨别路)冒以急口媮快优人
之白牧童之歌与三百乎何殊然有说焉闽人语闽人
闽语故当闽人而与江淮吴楚人语何不从正韵而公
谈夫史汉韩苏骚雅李杜亦诗文之公谈也但曰吾有
意在则执樵贩而问讯呼市井而诟谇亦各有其意在
其如不中节奏不堪入耳何此一喻也谓不以中废边
通雅 提要 第 85a 页
法娴矣词赡矣无复怀抱使人兴感是平熟之土偶耳
仿唐溯汉作相似语是优孟之衣冠耳天分有限又不
肯学良工不示人以朴不如勿作然有解焉不作诗论
随人示朴何伤乎
诗以言志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咏叹之
咏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石一叶性
情毕具谁非舞蹈毫端者乎
经解曰温柔敦厚而不愚深于诗者也孤臣孽子贞女
通雅 提要 第 85b 页
高士发其菀结音贯金石愤讆感慨无非中和故曰怨
乃以兴犹夫冬之春贞之元也五至而终于哀三无而
终于丧志气塞乎天地曾知之乎此深于温柔敦厚而
愚即不愚者也苦此心之难平困以必不能而消之塞
以不可解而寘之顿引寥阔以旷之息诸濛汜以冥之
亦埙篪之牖耳至人无情无不近情必貌此冒语以为
至语以为至语而忌讳一切以责永言谕志之正叶乎
时而述事时而游览时而咏物神在其中各有不得已
通雅 提要 第 86a 页
者存焉不用相强果一真乎无汝回避处
诗者志之所之也反覆之引触之比兴而已矣世亦有
知比者未可以言兴也兴之为比深矣赋之为比兴更
深矣数千年之汗青蠹简奇情冤苦犹之草木鸟兽之
名供我之谷呼击节耳何谓不可引故事何谓不可入
议论何谓不可称物当名何谓不可逍遥吞吐指东画
西自问答自慰解耶故曰兴于诗何莫学夫诗诗之广
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惜乎日用而不知虽兴者亦未
通雅 提要 第 86b 页
必知也水不澄不能清郁闭不流亦不能清发乎情止
乎礼义诗以宣人即以节人老泉曰穷于礼而通于诗
立礼成乐皆于诗乎端之春秋律易言之者无罪闻之
者足以戒皆于诗乎感之道不可言性情逼真于此矣
言为心苗有不可思议者谁知兴乎知易为大譬喻尽
古今皆譬喻也尽古今皆比兴也尽古今皆诗也存乎
其人乃为妙叶何用多谈
有读千载上之一言而下泣者矣有诵千载上之一言
通雅 提要 第 87a 页
而起舞者矣此自当人之所志所造不同耳前不见古
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泪下不
亦诞乎弹琴而见文王魂来而愁蛟龙月明而啸峰顶
谓之诞皆不免乎诞
古人奇怀突兀跃而骑日月之上愤而投潢污之中不
可以庄语故以奇语写之奇者多创创创于不自知俗
人效步邯郸则杜撰难免矣然而奇之极者又转平地
或险诨或故问或影略或冷汰或即事实叙或无中生
通雅 提要 第 87b 页
有瞿唐龙门乎通都桥梁乎宫阙参差乎荒村茆舍乎
各从其类自行其开閤纵横顿挫之致不以平废奇不
以奇废平莫奇于平莫平于奇时因时创统因创者存
乎其人
清新俊逸子美尝称太白自谓不如也耶太白得古诗
之奇放专效之者久则索然老杜以平实叙悲苦而备
众体是以平载乎奇而得自在者也
姑分体裁而言之古诗直而曲近而远质淡而不靧追
通雅 提要 第 88a 页
琢而不刿或以数句为一句或分章以为篇或平衍而
突立别峰或激起而旁数历落或中断以为回环或琐
屑而寓冷指转折之法如作古文奇矫屈诘尝类谣谚
殊非黭浅所能梦见也人不能反复于三百楚词汉魏
乐府乌有能蕴藉温雅者乎六朝组练骈丽别为选体
佳者不数篇仿之者似乎遒郁实拙滞耳河梁十九首
之后其曹阮陶杜乎昌黎太生割取其莽苍可也太白
奇放次山朴直东野痛快高岑取黄初之爽健王孟取
通雅 提要 第 88b 页
靖节之清远后而元白后而宋元各有所长日趋纤薄
其能免乎七言古若李杜之奔腾长吉之险激文昌子
初之峻踔宋元至今各有陡峭之篇至于陶铸庄骚风
驱电卷犹有待焉近体因陈隋之比俪而初盛以高浑
出之气格正矣调至中唐乃称娴雅刻露取快则晚唐
也究当互取宁可执一杜陵悲凉沉厚以老作态是运
斤之质也钱刘皇甫之流利义山温许之工艳香山放
翁之朴爽何不可以兼互用之自然光焰万丈宁须沾
通雅 提要 第 89a 页
丐残膏后世尊杜太过者溲泄亦零陵香矣不善学古
人者专学古人之疵累徒好画龙见真龙必怖而走何
怪乎
近代学诗非七子则竟陵耳王李有见于宋元之卑纤
凑弱反之于高浑悲壮宏音亮节铿铿乎盈耳哉雷同
既久浮阔不情能无厌乎青田浩浩无所不有崆峒秋
兴深得老杜诸将之气格历下娄东固不逮也文长从
而变之公安又变之但取卑近苛痒而已竟陵诗归非
通雅 提要 第 89b 页
不冷峭然是快巳之见急翻七子之案亦未尽古人之
长处亦未必古人之本指也区区字句焉摘而刺之至
于通章之含蓄顿挫声容节拍体致全昧今观二公之
五言律有幽淡深峭之情一作七言则佻弱矣时流乐
于饰其空疏群以帖括填之且以评语填之趋于亡俚
识者叹户外之琵琶焉
宋后好注诗诗有不必注者挂席拾海月海月为江□
柱使风帆而拾蚌是何况耶竹林为我啼清昼王母昼
通雅 提要 第 90a 页
下云旗翻竹林王母鸟名袭王蔡鲁黄之解且曰不读
万卷不行万里不能知老杜嗟乎老杜之破万卷岂在
此乎此宋景濂所叹揎攘而丛脞者也一饭不忘君有
之矣率尔咏叹迁就而为之说则所不必
山谷曰庾信止于清新鲍昭止于俊逸不能兼互谓北
地寒故树有花少实江东水乡多蜃故云色駮文体亦
然欲与白细论此耳然乎哉此山谷见宗门之语映带
表法而取以论诗耳其实杜意不如此也宋以山谷为
通雅 提要 第 90b 页
杜之宗子号曰江西诗𣲖严羽卿辟之专宗盛唐然今
以平熟肤袭为盛唐又何取乎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龙文虎脊皆君驭
历块过都见尔曹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此子美之论也横空盘硬妥贴排奡垠崖崩豁乾坤雷
硠此退之所取也读书深识力厚才大笔老乃能驱使
古今吞吐始妙如或未然又增嗤点且从王孟钱刘入
而深造及此可耳才各有限学必深造然后自用所长
通雅 提要 第 91a 页
岂必执一以相訾耶崇祯壬午夏与姜如须论此而笔

汉立乐府练时日诸篇词皆雕组铙歌芳树石流不可
读者大字属词细字属声声词合录耳收中吾妃呼豨
奴何奴轩是也郑渔仲集解题郭茂倩左克明梅禹金
皆以其名汇之实不可奏诸管弦也唐宋以来二十八
调今传十三无言其分合者所谓乐府之题约如二郎
神新水令随人填词岂据郎神新水而解意乎初起或
通雅 提要 第 91b 页
然唐之用汉乐府题作歌者借名自行其意耳相传清
平调旗亭则绝句也今故难强诗人拟古自有别致尝
与同社约取古一解二解之句而各写其怀何不可以
填词和古作因创之嚆矢乎
休文知四声韵多江南之音岂能知阴阳七音之精乎
诗可宽叶正韵时宜古仍可通也词则必论挺斋内外
中声矣七言二六既谐其馀自谐非谓可不谐也拗体
亦谐拗体之响古风自谐古风之调作家老手定叶天
通雅 提要 第 92a 页

我有万古宅青阳玉女峰常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写
景乎怀抱乎泰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回首叫虞舜苍
梧云正愁此老会心处不在远亦不在近也繁霜被野
草岁暮亦云已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此哭途中之
休歇处乎万物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此北窗之休歇处

虚舟子曰青青河畔草绝不是青青河畔草但可曰青
通雅 提要 第 92b 页
青河畔草知此比兴外之比兴否一气叙至他乡异县
忽然曰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拘者必谓针线不续
矣乃以双鱼曲折收以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知此
格否老杜之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韦苏州之热者
不思火寒者不思水知此格否鸡鸣孔雀诸篇之长叙
断结北征诸篇用之香山亦用之而各自为致太冲咏
史以遇贵即贱二语断之此振衣濯足之奇格也璧遗
镐池君明年祖龙死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一往桃
通雅 提要 第 93a 页
花源千春隔流水此太白之奇格也蜀道难有所思其
以明远之行路而从骚变者乎
六朝堆滞中而得爽句故以句传天际识归舟枫落吴
江冷之类是也唐五言古以造句传者狂风吹归心马
上续残梦之类是也一句之致易晓通章之致难论况
言先乎剑截云泷白雨割昏晓海水立此以一字逼出
长吉好以险字作势然如汉武秦皇听不得直是荆轲
一片心原自浑老杜陵之冯夷击鼓群龙趋黑入太阴
通雅 提要 第 93b 页
雷雨垂何尝不作奇语吓人
山谷曰宁律不谐勿使句弱用字不工勿使语俗故古
诗中亦可过对指点律诗中亦可直行不对东坡曰灿
烂之极乃归平淡外枯而中膏渊明子厚之流张为列
宾主句司空图一鸣集皆刻峭中平淡者也寒郊瘦岛
正以冷茜写生台阁香奁总是鉴空谷响岂以乾剥剥
为清真乎
鍊字如壁龙点睛鍊句如虫蛀印文鍊章如黄回舞剑
通雅 提要 第 94a 页
鍊意如山川出云使事如幡绰啼笑状物如大帝弹蝇
顿节如挝鼓露板滑声如笛弄歌喉极工巧极天然极
浑成极生动以弄丸之胸怀出点金之手眼其乐何如
杵声不为客一弦清一心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造
语刻至匪夷所思谢皋羽曰纷纷古人呼不起郑所南
曰至今首阳山不生周草木如此抉痛非吹毛之剑乎
有一意而出之不同者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
中看则凄切于一夜征人尽望乡矣渼陂行向来哀乐
通雅 提要 第 94b 页
何其多则落节深凉如何不饮令心哀则索然矣又有
一意分取其致者退之云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与
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孰胜耶避人焚諌草骑马欲
鸡栖与君恩深汉帝且莫上虚空孰胜耶如今腐草无
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与禾黍高低六代宫孰胜耶军
败鼓声死与霜重鼓寒声不起孰胜耶庾信吴均之合
浦叶太白云因为洞庭叶各自为致耳雨色风吹去南
行拂楚王岭上千重万重雨断弦收入泪痕深河梁曰
通雅 提要 第 95a 页
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沈约云勿言一樽酒明日难
重持杜云别离已昨日应见古人情艳歌何尝行云吾
中道与卿共别离各写警切亦互相取杜云落日辞王
母微风倚少儿宫中行乐秘少有外人知讽天宝也义
山云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长恨歌辞津
阳百韵讽亦激矣怀古感今妙在借事反复冷风中人
不知所指
各体虽异蕴藉则同起三百之人于今安知其不七言
通雅 提要 第 95b 页
而长律乎声依永律和声以乐通诗则近体之叶律定
格谓为补前人之未备也可愚者曰一菀一枯一正一
变一约一放天之寒暑也过甚则偏矫之又偏神之听
之终和且平是其人不欺其志皆许之矣穷则变变则
通通则久使人继声继其志也诗不必尽论论亦因时
诗未尝不可以析理析理之诗非诗之胜地也手无斧
柯奈龟山何今问夫子曰手有斧柯奈龟山何夫子岂
再答乎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以何为剑以何为斧
通雅 提要 第 96a 页
乎曰心曰性曰静曰理诗归望见必极赏之或以为禅
此禅家之醯鸡耳况老将不谈兵耶圣人之教书叙正
语诗以兴之苟知兴之侧语反语皆是矣礼以制节乐
以和之苟知和之有声无声皆是矣
格莫奇于三百牛羊之章先叙饮讹之状忽曰牧人乃
梦变鱼变旟从而占之何其幻乎采绿忆远忽而作计
此后永不相离薄言观者冷缀便收至于正月小弁雨
无之沉悼萋菲彼何人斯之激怒章法次第最称神品
通雅 提要 第 96b 页
皆非后人所能彷佛也离骚之登天入水作如何会华
胥之钧天作如何会古诗之结婚遗鲤书字不灭作如
何会渊明之干戚掷杖乞酒与年作如何会其指远矣
渔父鼓枻而去屈原似为所诃矣且问是一人耶二人
耶东方有一士又曰我欲观其人我是谁东方之士是

  文章薪火
灊草曰性道犹春也文章犹花也砍其枝断其干而根
通雅 提要 第 97a 页
死矣并掘其根以求核中之仁而仁安在哉言扫除者
权夺也欲人之读真书耳非必惩咽废食也固陋托以
夸毗而弦诵反自废耶夫核仁入土而上芽生技下芽
生根其仁不可得矣一树之根株花叶皆全仁也圣人
知之故老任斯文删述大集与万世共熏性与天道岂
忧其断乎既知全树全仁矣不必避树而求仁也明甚
既知全树全仁矣培根也护干也除蠹也收实也条理
灌输日用不离也明甚以冬炼夏乃贯四时则无寒无
通雅 提要 第 97b 页
暑之在寒暑中也明甚无妄大畜一多相贯两间森罗
无非点画俯仰远近皆备于我矣文明以止用光得薪
雷雨出云有开必先羲文周孔不能违时酬酢佑神此
最上之神于文章者乎道统且置姑就文章论文章
文传四教士首三民生乎图书经史明备之后简毕犹
耒耜也本于大一协于分艺不兴其艺不能乐业乘物
游心一室自娱鼓舞可群万世相告笔舌之缘均无所
避有正用通用之中道焉有中理旁通之发挥焉有统
通雅 提要 第 98a 页
类焉有体裁焉不可不知
三知终于知言此格人我格内外格古今之大用也不
能知言又安能自达其所言乎有专言德行者专言经
济者专言文章者专言技艺者专言权势者专言兵符
者专言法纪者专训诂者专记事者专寓喻者统而言
之无非道也无非性命也而有专言性命之道者离事
离法以明心而举其冒统者也因有专言生死鬼神者
因有废世事以专言仙定者因有专言养生者因分忘
通雅 提要 第 98b 页
世之言出世之言因有别传善巧若奇兵者要不出于
质论通论考测天地之家象数律历声音医药之说皆
质之通者也皆物理也专言治教则宰理也专言通几
则所以为物之至理也皆以通而通其质者也百家纷
如何以折中圣人罕雅藏用弥纶道器优优乎洋洋哉
读书必开眼开眼乃能读书三才之橐籥万理之会通
有所以然者存不明所以然中之各各当然而用当然
之所以然则百家坚白同异之舛午何一不可疑我我
通雅 提要 第 99a 页
则惑矣支离动赜之象数何一不可难我我则恶之非
白首纷纠则芒芒虫豸非饰陋巧通则强釬冯河安能
不徇不遗物物而不物于物乎由此言之苟非专精深
几眼何能开又况闭而开之开而闭之习此坎窞丧身
失命故知不少虽然如此亦视其人
文章之先当知所以为文章者文章成列当知为何等
之文章或大或小或正或奇或中或偏是其人皆可不
是其人皆浮逐也不知为不知而就事言事皆可未得
通雅 提要 第 99b 页
为得而专作夸已扫人之词又不如藏拙矣
易奇而法谓因物之天然而衍之者也方圆密显同时
变化人能读此书者鲜矣龙马狐豕杞瓜葛藟圭绂黄
矢跻陵涉川有谓无谓乎无谓有谓乎沧澥宝珠随人
变色扬眉举步何非雷雨日风
程子曰系辞之文化工生物虚舟曰灵光冲旋倏忽异
常更生曰圣人赞易如赵叟跋禊帖一条又一条随曲
生澜不知重沓
通雅 提要 第 100a 页
典谟尔雅训体约厚隆古尚简故耳春秋乃以事还事
之笔不可增损礼记论语则通方时义之雅言也诗道
性情穷于礼而通于诗观其深乎
左传巧练未免隽伤国语伸之与戴记近郑渔仲辨左
传者十郝京山曰三晋之文士笔刘歆以为丘明便让
博士耳邹夹不传公榖皆未亲见尼山者也刻核推断
文则峭矣臆故不免战国短长言则捭阖飞钳之技也
周末文胜生才若是后未有盛于此者邹邑正正之旗
通雅 提要 第 100b 页
密转握奇之籥神于惧创不避者乎屈子开渔父之眼
而甘以诶诒竭忠故其词沉笃气塞穹苍神于怨创不
避者乎庄子休具黑白之眼而甘以巧激旁寓善用奇
兵神于怒创不避者乎三子同时而不相遇屈专尽人
而冥于惟危之心庄专得天而冥于惟微之心孟合天
人而以不得已为用本可会一宗其文亦可合而互之
此当俟之间出之士
老子杨墨皆近孔子前后自老子正言若反而惠施交
通雅 提要 第 101a 页
易之其历物也大其小小其大长其短短其长虚其实
实其虚而已公孙龙遂为隐射钩距之机皆杨墨之流
也庄宕于无何有之乡而乐在冥应善用之因物还物
天载两忘是有见乎无首者不善用之比之无首矣其
词近于为我其机则破相宗也杨子执其随墨子丰其
蔀告子艮其限别墨之謑髁纵脱倍谲不仵则浚恒振
恒者也其见偏至其文亦偏至
管子在老子之前其内业篇与老子合其治近功故名
通雅 提要 第 101b 页
法之家祖之因而附益之申商韩皆是也商韩文最决
绝如其法然荀子主礼法文故明当
关尹子后起者也其论道器颇平鹖冠亢仓搜剔铦锋
甚则为阴符奇其事为山海经穆天子传守其业而浸
广之灵枢素问也皆周末笔阴符关尹鹖冠亢仓则晋
唐笔也
吕览淮南则养客撮众人之英者也不韦预知焚书而
寓之一束始发此智更巧于招隐矣嗟乎周公不骄吝
通雅 提要 第 102a 页
而收天下之材艺此无继矣吕刘之智亦无继之者耶
将以虞预何法盛宋齐丘为智耶不堪喷饭
子长以郁折而成史记收合百家洽古宜时散近乎朴
变藏于平善序事理真不虚也自庄生剽剥钩县尝借
人物叙事藏其议论史记直为叙事据款结案何用犯
手装面而强浚之强括之乎以此读者更快其情以为
天然
孟坚整严之中亦能错落范史因东京平对而顺载之
通雅 提要 第 102b 页
伯喈则喜比偶矣趣至六朝尚丽掞藻势也徐庾始娴
唐宋遂为别体吾取其流爽者
韩脩振起八代之衰为其单行古文法也子长为质
上溯周秦气骨自古曲折作态尽乎技矣其言正直润
色雅故故超于技徒谓平淮西碑为媲典谟毛颖传酷
似子长浅之乎退之有时生割刻意形容琢古磨石未
免乎痕痕亦何累乎退之斯文后死存乎其人不在钩
章棘句以为工不在鄙倍芜累乃为笃论为学道之亚
通雅 提要 第 103a 页

去其痕而一以平行之则欧曾也苏则锋于立论而衍
于驰骋八家大同小异要归雅驯学者鼓箧门从此入
至于尽变更须开眼
文章之开阖主宾曲直尽变手眼之予夺抑扬敲唱双
行何非一在二中之几乎以过而化其不及以不及而
化其过以中而化其过不及以过不及而化其中易之
参两错综全以反对颠推而藏其不测有悟此为文章
通雅 提要 第 103b 页
者张旭之闻鼓吹观剑器纪昌之目承挺贯虱心不是
过矣
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以约过而吞吐始悲使𦕈
者御𦕈者跛者御跛者以详数而形容生色
且缓急亦人之所时有也锐发一论遂转别论听讼吾
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下士闻道大笑之非虚语也历
引不绎锦絅輶毛之章历引而绎之各尽其致亦古今
得失之林也何必异闻反掉作波不抑不扬平准书叙
通雅 提要 第 104a 页
至卜式曰烹弘羊天乃雨借刀杀人不置一断突然而

荆轲传倚柱而笑此点睛也前有鲁句践后有高渐离
奇峰湍流互相穿激昌黎叙睢阳述南八详其闻此者
张籍云正法此传惟恐其冷落无馀声耳此善请客之
妙也妙高峰七日不见而见之别峰道寓于器正意寓
于旁意何往不然
琢句割字刻画之小品也长河千里一曲不在乎此然
通雅 提要 第 104b 页
点缀之间神亦与之俱动周公曰坐乎将母子产止兀
者曰子母乃称灌夫曰毕之姬得赫蹄书问上何如曰
瞠也考工檀弓仪礼叙事状物俱以简尽论语鲜矣仁
孟子豕交之也何常不奇韩退之赏樊绛碑和卢月蚀
称长吉之鲸呿鳌掷正以为人不可行怪而忍俊不禁
何妨笔墨间泄其奇气耶由今论之鬼母泣天虾蟆蚀
月多祗生厌何奇之有若如黄原玦天铣溪虬石则铅
粉恶装并不得以棘刺母猴画策龙蛇相例
通雅 提要 第 105a 页
古人用意更善奇变刘须溪曰宰我问短丧所以激圣
人之定案也宗一曰剑逼乎子贡之问去食与信也二
者何先此待问乎此谓答在问处使民战栗激发哀公
尼山三声雪上加霜耳今人竟作呵宰我说何啻千里
宰我子贡擅言语之科井有仁焉岂必改字
桃应一问不必以事实论也师弟互相逼唱不过欲蹴
出一敝屣耳庄子逍遥游尧见四子汾水之阳窅然丧
其天下歌舞排场费尽撩天之舌曾有出乎敝屣之外
通雅 提要 第 105b 页
者否世必以胶柱为笃论岂可与神游康衢见藐姑耶
元气不足一浴一风犹恐外感
子长作史记常尊其父讳谈为同自序甚明年表用臣
迁谨按则太史公为褚辈所加未可知也班彪曰子长
一人之思刋落不尽故明授其子孟坚汉书竟不称归
于父何哉蔚宗目睫徒饰笑耳
黄溍言文章非应用应用非文章著论本本而布严雍
容者澄湖不波一碧万顷鱼龙潜伏不动而澒洞不可
通雅 提要 第 106a 页
犯云
吴莱立夫言作文如用兵有正有奇正者文之法奇者
不为法缚千变万化坐作击刺一时俱起者也及止部
还伍则肃然未常乱
马存赠盖邦式序曰子长之文章不在书以书求之则
终身不知其奇予有史记一部载天下名山大川壮丽
奇怪之处将与子周游而历览之庶几可以知文矣子
长生平喜游将以尽天下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
通雅 提要 第 106b 页
为书
程子云子长著作微情妙旨寄之文字蹊径之外孟坚
之文情旨尽露于文字蹊径之中读子长文必越浮言
者始得其意超文字者乃解其宗班氏文章亦称博雅
但一览之馀情词俱尽张辅以文字多寡为优劣此何
足以论班马哉
冯开之曰读书太乐则漫太苦则涩董遇之百遍考亭
之半日渊明之不求甚解东坡之每事一过庾嵩之开
通雅 提要 第 107a 页
卷一尺王筠之重览兴深其各得于轮扁之甘苦者乎
吴季子书宪曰短册恨其易竭累牍苦于难竟读贬激
则发欲上冲读轩快则唾壶尽碎读滂沛而襟拨读幽
愤而心悲读虚无之渺论而谲诞生读拘儒之腐陈而
谷神死读遁照者欲尽相以穷神读岨峿者期妥贴以
惬志读阙文而思补读朦胧而思参读寂漠者非惨吻
不开读奇藻者非清华则靡故每读一册必配以他部
用以节其枯偏之情调悲喜愤快而各归于适不致辍
通雅 提要 第 107b 页
卷而叹掩袂而泣则配之说也弄风研露轻舟飞阁山
雨来溪云升或豪集或孤访鸟出啼花冷笑则配之适
也时辛已秋书
动则曰唐宋大家抑知唐宋大家皆有深造之火候乎
今欲一蹴而偃袭之唐宋大家未许也韩退之答李翱
曰古立言者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
实加其膏而希其光学二十馀年矣非圣人之志不敢
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若思芒乎若迷注于手也惟陈
通雅 提要 第 108a 页
言之务去戛戛乎难哉如是有年识古书之正伪徐有
得也汨汨来矣人笑之则喜誉之则忧犹有人之说者
存也如是有年浩乎沛然矣平心察之其皆醇也然后
肆焉然不可不养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盛
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虽如是敢自谓成乎处
心有道行已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空文
而为后世法亦足乐乎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
之柳子厚曰吾少以辞为主及长乃知文以明道不苟
通雅 提要 第 108b 页
为炳炳烺烺采色夸声也未敢轻心掉之惧其剽也未
敢怠心易之惧其弛也未敢昏气出之惧其杂也未敢
矜气作之惧其骄也本诸书以求质诗以求恒礼以求
宜春秋求断易以求动此取道之原也参之榖梁厉气
孟子畅支老庄肆端国语博趣离骚致幽太史公著洁
此旁推交通而以为文也李习之曰六经创意造言皆
不相师故读春秋也如未尝有诗读诗也如未尝有易
读易也如未尝有书读屈原庄周也如未尝有六经义
通雅 提要 第 109a 页
深意远理辩气厚则辞盛而文昌今尚异者曰奇险而
已好理者曰叙意而已溺时者曰文当对病时者曰文
不当对爱难者曰宜深不宜易便易者曰宜通不宜难
此皆情有便滞古人深于义当于理文之以其辞而已
不知其对与否易与难也学古文者说古人之行爱古
人之道也持己莫如恭自责莫如厚接众莫如弘用心
莫如直进德莫如勇受益莫如择友好学莫如改过苏
明允曰孟子之文语约而意尽不为巉刻斩绝之言而
通雅 提要 第 109b 页
其锋不可犯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鳖蛟
龙万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见其渊然
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视欧阳子之文纡馀委备往复
百折而条达疏畅无所间断气尽语极急言竭论容与
简易无艰难劳苦之态此三者断然自为一家之文也
惟李翱之文俯仰揖让其味黯然而长其光油然而幽
其别有以服之乎又曰二十七始知读书后困甚觉古
人之出言用意与已大异时复内顾其才则又似夫不
通雅 提要 第 110a 页
止于是而已者尽烧曩时所为文取论语孟子韩子介
然端坐读之者七八年久之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当
然者试书之浑浑乎来之易矣若或启之若或相之诗
人之优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
之简切投之所向无不如意然未敢以为是也潜谷曰
子瞻名理类庄治体类贾陆其嘻笑怒骂猝然愤然皆
成文可书其大者驰骋纵逸如行云流水浑沦光怪雄
视百代所自得为多矣子由深思澄蓄汪洋澹泊不愿
通雅 提要 第 110b 页
人知如其人然秀杰之气不可掩谢叠山曰东坡自庄
子觉悟来袁中郎曰坡评道子画如灯取影横见侧出
逆来顺往各相乘除余谓公文亦然舞女走竿市儿弄
丸横心所出腕无不受其至者如晴空鸟迹水面风痕
有天地来一人而已阮雾灵曰坡长于驰阪而短于顿
郁故恶扬之艰深今学苏者平衍易袭而精奥不传矣
必学六经史汉仅乃韩苏愚者曰极深研几因象数而
会通之斯文错综之本乎宋人好平易一往其时尚然
通雅 提要 第 111a 页
也故韩魏公不与永叔言易子厚非月令国语执道之
变动相诘难彼乌知有统类秩叙之端几哉放翁曰东
坡岭外喜子厚文及北归与钱济明书乃痛诋子厚时
令断刑四维贞符诗篇可见学问转变好尚顿异未可
以杀活语也好学不已历年必变平而奇奇而平不好
学而依趣彷佛即执一而不变矣极深变尽之后无深
无浅然后知圣人之文章皆致中和如未至此或平或
奇听人之才亦可互救以为鼓舞要期于自成节奏远
通雅 提要 第 111b 页
鄙倍而已
李文饶谓气不可以不息不息则流宕而忘返李翰言
文如千兵万马寂然无声曹子桓谓气之清浊有体不
可力强而致然小大异量各自完吾分耳陈龙川曰君
子行权于正用智以理过于智而不以仁义礼信行之
则贼矣昔人谓胸中先有六经语孟然后读前史史既
治则读诸子是古人治心积学之方往往有叙有要奈
何涉猎凌斗于尺幅间况非史非子徒以凌斗之气坏
通雅 提要 第 112a 页
吾人乎合从连衡炽而六国入秦顾厨俊及标而汉祚
为墟即至濂洛诸君子倡明理学厥力不细而韩侂胄
犹诬为伪学而残噬之繇斯以观竖一说者伏一敌至
乎各树其说并对一敌而天下事不可为矣今时流辈
大率渊源无素爱奇者闻诡而惊听浮慧者观绮而跃
心迂疏者以浅俚为古朴填砌者以六朝为冶丽此由
胸智不多未更老成故也又好诋诃前辈旁人甚怜其
愚而造之者扬扬以为得意盖文士之矛足酿兵争之
通雅 提要 第 112b 页
祸历观古来应若指掌陈兴霸之言应矣痴山曰前辈
论文有专取厚重以为风教所关福泽所出者固也其
间政自有辨阿荦山身重三百五十斤顾当时见称乃
在运其三百五十斤之躯盘舞如飞不然司马保八百
孟业千斤刘荆州大牛何异哉钟有径广者容可万石
顾其肉郭必不能厚厚则石而音咽矣惟其灵也惟其
动也小巧以为灵凌轹以为动又弗取也临以生平之
魄力收古人之精英久而出之古人与我郁勃而不可
通雅 提要 第 113a 页
已心酝而口咀迫而吐之其声乃流至于泣风雨惊鬼
神歌舞愤涕不形于外而洋溢于毫端如是者谓之能
尽其才能尽其才而养之方为贵耳
宋九青曰先辈岂生今而薄今耶时未至也其智之变
亦不暇至此也不学则前人之智非我有矣学而徇迹
引墨不失尺寸非盐铁论所谓呻吟枯简诵死人之句
乎柳子谓淮西碑有帽子习扬大年谓杜陵为村夫子
子美谓太白少缜密太白谓子美困雕镌秦少游谓醉
通雅 提要 第 113b 页
翁亭用赋体尹师鲁以岳阳楼用传体大约才人各伸
其所独至少陵欲仿汉魏不难子瞻欲摹周秦亦易惟
不肯蹈袭耳然末世之空腹高心不能茹吐古今者率
其鄙倍亦曰我不蹈袭也未可藉口智谓世以智相积
而才日新学以收其所积之智也日新其故其故愈新
是在自得非可袭掩
石塘师曰自以拖沓为笃实而古文风致尽矣何谓远
鄙倍乎好古者以史汉之追章琢句拔之久而袭为剽
通雅 提要 第 114a 页
贼矣贵神识者以唐宋大家救之侯广成曰杂怪难识
以为博空疏不学以为灵此谓妄居其创者至狂子僇
民群起粪扫六经师心杜撰于是乎冥趋倒行愈变愈
下嫌钟鼓玉帛为刍狗而遂甘为鬼魅也可乎末世才
固日生而好学者少文以礼乐尼山所望即以文章致
其中和亦安艺息游琢玉继声之道也辛已孟夏将之
登州书与曼公
谭苑醍醐曰辞达而已矣恐人溺于辞而忘躬行也浅
通雅 提要 第 114b 页
陋者借之易传春秋孔子之特笔其言玩之若近寻之
益远陈之若肆研之益深天下之至文也岂止达而已
哉夫意有浅言之而不达深言之而乃达者详言之而
不达略言之而乃达者正言之而不达旁言之而乃达
者俚言之而不达雅言之而乃达者故东周西汉之文
最古而其能道人意中事最彻今以浅陋为达是乌知
达哉夫脱于口谓之言爻于文谓之辞书曰政贵有恒
辞尚体要以言乎政令之辞也仪礼聘记曰辞多则史
通雅 提要 第 115a 页
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以言乎礼聘之辞也
左传曰辞之不可以巳也如是非文辞不为功慎辞哉
以言乎使命之辞也记曰有其容则文以君子之辞遂
其辞则实以君子之德又曰情欲信辞欲巧以言乎相
接相示之文辞也凡谓之辞未有不贵达者亦未有达
而犹贵枝叶者也夫子恶巧言而曰辞欲巧则知辞非
言例也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圣人之情
见乎辞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韦编三绝铁镝三折
通雅 提要 第 115b 页
漆书三灭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彬彬者
辞达之谓也系终六辞尽天下之情哉艺苑卮言云吾
尝论孔荀以前作者理苞塞不喻假而达之辞后之为
文者辞不胜跳而匿诸理六经理而辞者也两汉事而
辞者也错以理而已自儒林道学岐分而经义帖括为
剥啄之瓦贤者舍经而楼上驾楼以讲道高自标目而
不肖者滉漾自恣莫可穷诘矣邓潜谷曰宋贤等文学
于功利于根本固笃而苛求多拂物理徒生其鹰击飏
通雅 提要 第 116a 页
去之心虚舟子曰尼父辙环至老终以志事托之斯
文安万世之火于灶使之可群乐业而薰陶自化听上
者之通神明类万物次亦各食其力各消其智或依循
或达材皆鼓舞不能自己扫除者无乃暗仿别傅乎曾
知为宋元王造闭解闭之滑疑哉潜草曰好学者理明
事正辞自然达惟诐遁之辞不达方且以不达诒人浮
山之孤曰学必悟而后能变化悟必藏于学而后能善
用同人达辞之道亦然通其故则不为所惑不为所惑
通雅 提要 第 116b 页
则善用之皆药矣学足识尽而用其才行乎不得不行
止乎不得不止秩叙变化同时中节知达之神者乎不
以辞害意言近而指远吾无隐乎尔造适不及笑知达
之本者乎愚者偶书
 
 
 
 通雅卷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