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住崆峒山复洪都 建安国主请住百丈山启¶
住崆峒山复洪都 建安国主请住百丈山启¶ 第 810b 页
入就瑞白禅师语录卷之十六
明住天台护国寺嗣法门人寂蕴编

书复

** 住崆峒山复洪都 建安国主请住百丈山启

伏以浚哲遐舒金轮衍御协重华于帝道允执厥中
孚锡极于攸甸讴歌壤内赖我王之多福庇兆姓之
咸安恭惟 千岁殿下德迈宗彝名魁贵胤聪明天
纵才博义礼赡二酉之坟典至道精微辩雄问下罗
五性之遍圆声闻色见了自性归趣大藏教总在里
许竖弄横拈抉祖师关键一毫头识尽原根何期宣
室之再来龙章远锡怜念祖庭之下替睿翰星驰(某)
山野病夫深惭袜线智门弘敞曷克撑持辱使命以
传呼竭陬愚而顶戴伏愿法幢广竖令德日新衣珠
深藏自知有在髻中至宝著价无人言念不忘丕显
百丈之前谟均渐雨露纶音常赫翊赞万年之国祚
媲美陶唐咫尺尊颜无任瞻仰屏营激切称谢以闻。

附请启

恭惟大师座下名喧宇宙道括古今纵象王之威猛
诸方胆丧张狮子之牙爪四众心倾末后关虽轰雷
掣电未足以喻其神机个中事即竖拂拈槌犹难以
形其妙用为曹洞之真子接少室之单传慈云既巳
遍满乎虚空法雨亦几普周乎沙界矣不谷寡昧无
闻承当有愧徒勤向往莫遂瞻依虽樊笼霄汉之相
悬固时节因缘之有待典型在望冀宗旨以弘扬缁
素投诚希大悲而接引念祖庭秋晚惟西江最称冷
落嗟古刹草深独百丈极其荒芜山以人灵欣瞻古
佛再来兴繇废起快睹慧幢重竖聊成一时之胜果
实结千载之奇缘大振旧家风共睹人人登正觉路
全提新祖令争看个个入不二门引领以俟锡来临
书不禁神往。
住崆峒山复洪都 建安国主请住百丈山启¶ 第 810c 页

** 住百丈上 建安国主(巳下皆百丈书)

睿捍渊深令仪孔迩继起祖庭之坠绪履安王道之
平夷草劲风知遇疾风而不偃金将火试经百炼以
弥神不有多虞曷表金汤之大力量哉自别豫章溯
流新邑舣帆驶骤仰沫何穷一道安和承恩有验初
二甫入百丈漱莲封木犹存大智之遗风孰谓凛凛
清规消磨殆尽古竭新裁宛尔宣宗之弘范且喜紏
紏法堑先后同揆旧愿竟成信不诬矣仰冀留心内
典剋志真宗识锁情关原非他物明几净御且道是
谁殿角微凉始信面南看北斗竿头更进还期石虎
夜生儿未尽纤翳迷封万里所虑巧萌销骨事起投
杼全凭大手之维持永固雄峰之铠冑谢言难罄面
晤可期缕缕襟怀惟冀一公之口述不胜悚慄之至。

** 上大宗侯(南美)

恭惟殿下金枝毓秀孝格兰馨玉干腾辉忠孚御诏
德泽久侔于召杜旁求遐迈于东平鹫岭亲盟展维
城之赤手法门重系运禦侮之嘉猷狂澜倒而更洄
慧炬微而复炽自古迄今所未有也洎到百丈遥想
仁风愧乏投瑶弥加铭刻烹茗曲水颙象驾以云移
扫石流觞望真机而雨沛现成公案一句了然目击
道存神孚默契犹恐魔风易煽疑谤横生赝真不辨
于金鋀清浊无分于泾渭仰烦睿虑俯赐斡旋至于
郢算入神又非臆见所能测矣临楮踊跃翘企之至。

** 复越州乡绅大司马王峨云请回显圣寺启

关山迢隔久失晤言翰墨南颁少舒宿悃细询起居
之秩秩缅惟外护之惓惓垂念云门移章贡水久虚
法席大檀犹且寒心切感师恩病朽讵能坐视但甫
迁百丈未及经旬遽尔远归奚逃舆议欲振先师之
道法可延同社之尊耆扫塔还山备陈衷曲统希炤
入不禁神驰。
住崆峒山复洪都 建安国主请住百丈山启¶ 第 811a 页

** 复祁侍御(世培)

云门邂逅十载暌违遐想丰神时增眷眷自来宗风
大盛无逾越之外护颇多至于一种热肠倾心护法
独让于令严而复继美前人更光先烈者又惟大居
士为尚矣先师道价久播丛林世系金汤绵绵不替
虽云门一席觉有萧条况洞上一宗巳大传海内重
兴之望指日可待矣既蒙佳音极承厚爱久病不堪
应酬崆山又多岚瘴俄迁百丈坐席未温难遵还山
之命恒为怅耳今秋新刻传灯世谱令先君与石篑
老居士俱纂入先师会下庶灯灯续灿后学亦有所
瞻依也向闻居士志祖道有年更望真参实究于二
六时中默默提撕毕竟是个甚么蓦然冷灰豆爆漆
桶掀翻雅绍先宗璧联昆玉即使无尽大年复起不
觉退身三舍虽然后日还云门扫塔时再为勘过病
中简率不恭是宥。

** 复祁文学(骥超)

捧读尊教知居士为云门之意诚且笃矣但山僧病
躯只堪静养复莅大刹深愧无能恐负众望之心实
难应命也戒珠别后良晤无从未审近日道候何如
禅者入山知居士承当个事不胜欣慰更冀深操实
践解行相符毋使玄黄交战于胸中逆顺纷驰于境
外情生智隔霄壤悬殊丈说尺行犹宜勉励直饶坐
断十方须信密移一步掀翻宝所踢倒化城透过衲
僧巴鼻横行佛祖顶𩕳乃可绍吾宗猷光扬法道诚
法门之幸也千里面谈伏惟自玉。

** 上潘藩宪(青莲)

辛未春辱翰教未获识荆亹亹之情时挹怀抱爰丙
子春志图终养退隐南虔瘴重岚深病躯莫遣兹新
吴百丈因法席久虚雀角蜗房风寒月冷萧条景况
闻者怆然夫佛祖儿孙能不寒心哉适 建王远召
住崆峒山复洪都 建安国主请住百丈山启¶ 第 811b 页
荷书币入山不揣病衷暂应斯举中秋发棹舟次瑞
筠不期疑者谬冒法宪致使霄壤情封几乎掣肘复
蒙高鉴备析缁素而俯循舆议既叨护宥敢不铭心
勖覆车于往日仰德泽于斯时更冀台下不吝鼎言
大作金汤重护则两浙吴山俱沾福庇矣临楮(恳祷之至)

** 与刘乡绅(振宇)

久仰遐风幸瞻倾盖复辱厚贶愧感弥深予丙子春
解弁山院事退老虔南岚封烟雾莫适病躯兹因百
丈古刹法席久虚师表名存清规实废荷蒙建安殿
下书币远颁旧住印宗承筐匍匐痛祖庭之寥落诺
千里之丹忱不腆鄙衷俄尔领命中秋发棹直抵瑞
筠李下一咻群相和附误干法宪众议纷纭目虽无
愧于天表犹豫尚乖乎人心幸叨明鉴得藉升需扫
塔入山观元踵谢但虑玉石滥觞鋀金未析幸闻抚
台同盟缔好敢望台驾俯赐先容则法门有赖槐荫
何穷祖佛冥加遥伸合掌小刻奉览伏惟哂入是荷。

** 复赣城众乡绅文学公请回虔启

恭惟台下硕彦遗风名宗瞻美痛虑久湮之丛席蝇
慕蚁膻共扶将坠之宗纲折枝反掌斯人斯德式敬
式崇同者既蒙邀惠于崆山复荷垂情于百丈启旌
函而读罢雪敷满岫之莲扪衷曲以倦游愧谢嵯峨
之榻住持此地在我谓公欲永金堤惟凭护力庶使
城里优昙与山中隔年桃李共斗芬芳则兆隆功德
久久不替矣俟或松欹崖畔煮石峰前数载襟怀再
伸罄谢未可料也谨复。

** 与张侍御(瑶碧)

阆苑春先香生四野崖前飞瀑韵丝竹以无心槛外
流莺奏箫韶而有意文明兆启足可徵焉德履攸深
揆之素矣贺贺客秋极承厚贶趋谢未遑耿耿私衷
时增愧赧兹启樟江解才晚泊瑞筠罹鼓舌以寒心
住崆峒山复洪都 建安国主请住百丈山启¶ 第 811c 页
藉馀光而憩息常嗟古刹草深法门莫振若非大力
曷巩金汤灵山嘱莂正在此矣矧百丈乃洪都古迹
纶音胜概税驾品题宝之册牍者指不胜屈惟祈光
临垂览惠藻春生是岂惟山灵之声价倍重亦且庶
志垂于无穷之世大幸于法门也肃此伸候(伏惟台炤不宣)

* 师初行脚参请七大师因缘

师参云栖大师问曰圆觉经有作止任灭四病于今
但生心动念即堕四病作么生出得去大师曰但凭
你作止只莫生心取圆觉即出四病也。

师参黄檗无念和尚师问学人千里远来乞师指示
念曰有甚么指示得佛法又不是青的黄的白的师
问即无指示可保任否念云保任个甚么以骂云云
待其骂毕画一圆相呈似念即一掌师拂袖而出。

参憨山大师师问一尘不立时如何曰曾到这境界
不师云若到即是尘也憨变色云弄虚头作么。

参峰顶养庵老师师问雪覆千山和尚如何为人养
庵即一掌师云莫就是和尚为人处么养云我同你
去看雪同行至门外师云正当此时狐狼野千百兽
俱无踪迹养曰止有狮子在师曰亦是野干。

参博山无异禅师山问从甚么处来师云桐城来曰
桐城风境比这里如何师云处处绿杨堪系马曰犹
作此解将桌一推进方丈师云这老汉又恁么去也
参金粟密云和尚入门便喝粟云好喝师连喝两喝
便礼拜粟打一棒遂人事值抬船次师云虚空驾铁
船时如何粟便打师接拄杖云波浪涌千寻时如何
粟欲打脱拄杖不能师云和尚无下手处粟云且道
承谁人力师遂鸣指一下粟微笑而归一日搬瓦次
师问片瓦飞空时如何粟便打师云恁么则盖覆三
千大千去也粟复打师拂袖便行结制普茶次师问
云法筵肇启龙象骈填当阳一句乞师举唱粟云老
住崆峒山复洪都 建安国主请住百丈山启¶ 第 812a 页
僧耳聋试再举看师云金风吹落林间叶野老围炉
笑语频粟云閒言语一日上堂师问云正偏兼带即
不问临济家风事若何粟便打师云金鸡唱落中天
月泥猿吼尽五更风粟复打云再犯不容普茶次师
问云慈云普覆三千界只怕冬寒一夜风秪如狂风
四起和尚向甚么处安身立命粟云一脚踢你师云
恁么则秦驻山前端然坐金粟峰头任往还粟云你
要第二脚那师礼拜归位普茶次师问云东征西讨
乾坤静今日临期事若何粟默然师云四海密传天
子令乡村野老乐礼年遂礼拜归位六十上堂师出
问云六十岁巳前风行草偃六十岁巳后水到渠成
正当六十和尚如何为人粟便打一棒师云恁么则
寿祝须弥福庆四海遂拜归位上堂师出礼拜起便
喝粟便打师又喝粟又打师云这老汉败阙了也。

散木和尚开堂显圣寺师为第二座出问云大众济
济灯烛煇煌请和尚指示和尚云有眼皆见师云恁
么则个个成佛去也和尚云你眼元不瞎又问石伞
峰头即不问万竹林中事若何和尚云三茎四茎斜
师云秪如石伞峰头又作么生和尚云七茎八茎曲
师云石伞峰与万竹林是同是别和尚云三茎四茎
斜七茎八茎曲师云向上还有事也无和尚云有师
云如何是向上事和尚云七茎八茎曲三茎四茎斜
师云法道今蒙师指示正偏不落有无机和尚云不
落有无一句作么生道师问讯归众上堂师问桃花
浪里翻身去拿云攫雾事如何和尚云莫学无量师
曰恁么则一滴遍大千和尚即下座一日化亡僧师
问亡僧迁化向甚么处安身立命和尚即蓦头一杖
师云恁么则分身尘刹中去也和尚倒拖拄杖便行。

* 行脚

师一日茶话毕首座参头众职事请师说行脚师止
住崆峒山复洪都 建安国主请住百丈山启¶ 第 812b 页
之众请之再三师不得巳乃云予桐城杨氏子父一
举早丧母卓氏自小有出家念每见有乞食破衲即
跟随许远不忍舍去意欲出家以母老为挂念遂至
十九岁老母天年巳尽二十岁遂往九华聚龙庵法
光和尚处落发即烧火执役三载每扣以生死大事
但云性命交与龙天四大交与大众作务去予心下
思忖若作务能成佛则人家做年者亦成佛矣心中
不悦每见有耆宿老衲必参扣之忽遇知休禅师久
宗讲席予参扣求出生死要诀彼即问我发心所以
我云吾一向为生死要白日飞升超脱轮回休师云
此是外道见解我佛法中要悟明心地成佛作祖才
为了生死吾慌忙作礼问曰何以为悟休师曰若要
悟须参善知识付以话头昼夜参扣十年二十年一
旦豁然开悟谓之明心见性予欢喜踊跃又问法光
和尚开示我念佛作务何也休师云作务虽是好事
非汝等黑漆皮灯笼之所为也古云先入毗卢性海
后行普贤行门岂似尔等一团无明身心行行若供
养如意也有些福不然连福也无予闻此言心中畅
快即便下山适遇西倩老师即参扣大事倩师云我
见达大师授以毗舍浮佛半偈受持予即请问半偈
虽则受持亦不知何者是四大何者是心何者是境
但只持诵而巳后来行至泾县幕山参隐安老师彼
师见我初进教我看止观及永嘉集又见二外道一
云观空谓小真空见老真空一云白虎透三关予闻
而不行此是宿生正信之力也一路行来因大事未
明只是不悦昼则乞食或一餐或两餐夜宿古庙衲
不解带行至南京普德寺闻二学者论楞严经九十
六种外道一云即我土亦不少或云白虎透三关者
或云婴儿𡛥女者或云小真空见老真空者予闻此
言向日所闻即时瓦解冰消后至灵谷付衣复至浙
住崆峒山复洪都 建安国主请住百丈山启¶ 第 812c 页
江入云栖受具历明耶二师讲席听楞严经至同别
二种妄见忽悟根身器界总是空华前来半偈了了
无碍自以为罪福皆空遂生拨无因果之念忽得一
场伤寒病作不得主方才悔过病巳将好闻邻单师
云我绍兴有一悟道禅师号湛然和尚甚是奇特今
在寿圣讲经予闻心中甚喜即往参扣礼毕和尚问
向来做甚么工夫我云向来持毗舍浮佛偈和尚云
四大是假妄心是空甚么人拖著你这死尸来即此
问话者又是谁人我被这一句无可做声方知向来
所解空境全然不是径到绍兴延庆寺七昼夜疑情
不开至半夜立于佛前忽然间似手一提不知这边
那边遂得个轻清心下忽涌起不离当处常湛然觅
即知君不可见便晓得这拖死尸的这问话底方知
前来悟的心境虽空而不得常住心体非为正悟此
一番虽得其体未得其用欲见和尚适往他处见几
位老师他问我柏树子乾屎橛予不能对因为不明
心中疑云这还不是将从前放下再参就参个一归
何处从此延庆挂搭两年一日浴出于竹园乘凉一
阵风来将竹一推遂会得无情说法从此工夫一日
一日自有妙处闻知显圣寺坐禅遂去求单蒙本际
兄慨诺遂上显圣坐禅期完日和尚不在寺中当家
相留因住下单只听板吃饭闲事不管于此不明心
中只是烦闷遂不语一百日又昼夜不睡打七七日
不明又是七日又不明白于禅堂四角俱贴起话头
一句一句追将去苦哉苦哉追得我前气不接后气
如挑千斤担子相似无可奈何四十二年甲寅岁云
门广孝寺请老和尚开堂众约我去坐禅我云待我
明白此事方可去时有若虚本际二兄再三相劝云
古人开堂三五百众朝暮参请正为此事不可坚执
汝若亲近甚有利益不可错过予闻此语遂即同去
住崆峒山复洪都 建安国主请住百丈山启¶ 第 813a 页
和尚结制上堂说法末后有四句偈云竖起脊梁生
铁铸放下面皮莫回顾犹如象王脱金锁若不如是
何劫悟予闻此一参法语痛哭一场即依和尚此偈
做将去挺起脊梁捏紧拳头放下面皮再不回头转
脑凭他死也罢活也罢由是猛著精彩做去连做了
十日遂成一片昼夜凝然不散心中始知得力一日
和尚小参举南泉斩猫云道得即不斩以手作提猫
势云汝等作么生道却救得猫儿和尚将手正作提
势时予心中忽然有个领悟处遂将蒲团一丢众人
各下语和尚云一语下徐州一同参通文者颂之谓
得意予不肯同曰你试颂看予信口颂曰提起剑斩
却猫一段春光人不晓南泉举似作家儿赵州老人
头戴草头戴草凛凛威风振华表同不肯呈和尚和
尚曰还是不通文者好异日和尚于桥上乘凉即云
溪水潺潺汝等各下语看众各下语予云敲空有响
击木无声和尚笑而颔之后入方丈和尚问工夫如
何予一一实说和尚云从今巳去一切放下但只休
歇去予闻此语心下还不肯至夏期再约七众同志
道友打七至第六日正经行间闻钟声忽然身心脱
落将从前一片凝然工夫一总都无了站立佛前半
炷香又渐渐觉来自云不可住著从此一番始是无
疑后随和尚上径山至福城东塔期完和尚应石佛
请讲经予遂往皖公山住静方方一丈茆蓬住三载
遂下山参黄檗无念和尚至匡庐见憨大师往峰顶
叩养庵老师参博山至庚申春和尚六十却回云门
显圣天启元年于越之䖾蜲山住静三年天启癸亥
和尚开法显圣予为西堂助扬化仪天启甲子复住
静于阳明洞乙丑冬过金粟领众助扬法化丙寅春
复回静室至八月和尚从闽中回初五和尚诞日予
过显圣问安庆寿至初七日蒙和尚授以衣偈予拜
住崆峒山复洪都 建安国主请住百丈山启¶ 第 813b 页
辞欲往南岳众居士再三相留遂为予另择钟山古
基新建静室居住不期和尚入般涅槃丛林无主城
中众居士请予住持予以福薄不堪领众却之复因
众弟兄邀同护法来请予不得巳秪得从命今冬在
此巳扬家丑甚不唧溜那堪参头与众板首今夜问
予行脚不觉叨叨至此若是上根利智者何费许多
周遮正所谓不唧溜中更不唧溜也时寒珍重。

* 附来书

** 给谏陶虎溪侍御倪三兰等请师主护国启

恭惟大师蓍阇景贤禅河滴派秉宗律之二法开善
信之津梁竖拂妙演彷佛祗林天外语苦行坚操依
稀面壁坐中身法自受以云门道先行于吴地兹月
堂上人遍游诸岳转锡天台觅护国之崩陊悯发弘
誓幸檀施之协助大建庄严八载精诚追踪神禹之
悴一朝抵续聿新法王之筵金磬振于枝瓶奚翅八
十一问广长舌日光射于莲座恍现八万四千陀罗
躯是此翚革之落成正堪大乘之税驾名蓝更造洵
乎典废之有时玄度重逄讵非夙果之难巳伫盻慈
航速企瞻仰宝筏徐来临楮曷任颙候之至。

** 大司马王峨云请师主护国启

戒珠胜会获聆法尘之玄音茅塞顿开实为生平之
大幸握别巳来忽复经岁望风怀想如何可言伏谂
道体清佳法雨广被人天景从遐迩皈依可胜欣仰
兹者天台月堂上人以十载苦缘重兴护国古刹善
信咸集恭迎老禅师法从弘阐宗风启诸蒙暗万祈
慨然飞锡光寒拾之遗踪表应真之旧迹名山幸甚
大众幸甚造次附请不悉不恭统惟慈谅。

** 文林郎许惺台陈奕垣率众请师书

昔承慧日远照光遍幽明昨读语录神奇如入宝所
睹觉树满林旃檀扑鼻令梦觉生香肝胆馥郁惟恨
住崆峒山复洪都 建安国主请住百丈山启¶ 第 813c 页
不及早日归依座下以聆天鼓耳兹天台护国旧为
佛祖散花之地人天归投之所今幸重建众亦有依
皆仰大师飞锡惠此一方显了义于直下示尼珠于
众前俾诸情与无情披云睹日萎草台邑顿遇阳春
所谓翠树细鳞皆普现色身三昧也翘首赤城(幸赐怜恳)

** 吏部陈木叔上师书(二篇)

函煇记读书匡庐时才十馀载偶遇宗师指点便欲
打破石璧撞倒铁城少参临济之门一闻台山之路
不谓机缘不偶误落名场尘网缠身住火宅中巳将
三十馀载蠹苑鸡坛滞人特甚今复脱湿裘而挂劳
车前途不知税驾之地拟绕座三匝求我师以热棒
醒尘迷耳护国荒颓久就蓁棘承荷再转法轮特开
觉路宗门大意岂人人所能领略惟闻木樨而悟无
隐指柏树以悟西来画葫依样不过套子话头心印
了然自觉无言可说煇钝根顽质尚容叩大坛以求
特示非区区影响之谈敢遥相问讯也山寺闻食指
甚繁无从借饭香积如来七十二寺之遗踪大半归
于豪家向煇所撰缘簿巳详言之有寄嵊县吴年兄
一书烦便致之瞻仰慈颜徒深依怙临楮神往(不宣)
天台称天冠道场五百应真示现之方近渐鞠为茂
草护国一袈裟地久矣荒颓幸蒙老师和尚飞锡远
临山川生色栖真千仞衍法三车比于道猷再来智
师登座而木樨无隐柏树无言直指根宗正拟以顽
石听虎丘说法不谓人天瞻仰弁霅邀灵相传法驾
复赴诸前辈先生敦请何桃源桐柏之间不能稽首
攀留致暂违弘慈覆芘耶仲秋初九日从高足得师
手书云弁峰道场尚未嘱付法嗣契乎真传何烦世
尊惓惓授记譬如弥天法雨东霈西沾揆之大众归
依皆引领而跂足矣伏愿我师特悯废墟大真宝刹
法轮再转庶佛日得以增辉而宗门因之不坠岂独
住崆峒山复洪都 建安国主请住百丈山启¶ 第 814a 页
弟子诸人之望岁哉函煇五根独钝三业未清虽怙
恋师门而下愚中痞未能洗耳叩洪钟涤肠尝法味
尚冀老师而始终诱掖教诲庶不致竟沦堕落以负
玉成至于山寺倾圯此皆煇等之责自当少效护持
以展犬马前允中上人往东瓯亦曾托之诸相知者
矣煇亦拟于是月十二过苕溪而尚滞家冗稍羁趋
侍舟过岘山时亟图蹑芒拜远公也。

** 孝廉吴芝庵上师书

芳业深器劣蒙数提示初无下手处日在丈室又开
方便令百不思百不为善恶俱莫管放得空空荡荡
当时静坐默观此真对症之剂才觉得从前劳碌终
何益也护国中兴宗风重振诚名山之镜霓南方所
共仰第施给未敷责有攸归然古道场初隆皆以寥
寥寞寞起脚此在龙天自有重护当弗烦吾辈过计
陈木叔书殷殷垂念留心此地可谓诚恳邢公来县
又畏暑而不能一面徒怀耿耿天气炎蒸望加珍摄。

** 刑部尚书沈何山请师书

飞锡远迈想天台石梁炽然说法参方衲子一时云
集也弁峰苍翠翘企杖履护国之期巳洽众望专候
和尚复归方丈以慰大众渴仰尚容面叩以领(法音不尽)

** 孝廉唐祈远请师书

弁山大众暨合郡若缁若素惓惓望和尚复还龙华
不啻以日为岁愿和尚俯顺众情早定归期彼护国
不可无人若于法嗣中择一人主之两地交光相得
益彰韶国师道场自有重新之日即同和尚在彼无
异也颙候返锡附此仰恳伏冀慈悯俯允愚言。

** 总宪唐存忆居士上师书

承慈诲谆谆心目俱豁复读新刻其中抑扬杀活纵
夺自如至于辨邪正判古今皆不近人情非大师不
能出此手眼庶后学一览可谓金鋀自分不惟法门
住崆峒山复洪都 建安国主请住百丈山启¶ 第 814b 页
大幸亦王纲大翼之幸矣前阅禅灯世谱一书将云
门法眼二宗列于马祖派下某甚疑之或谓出自天
童手笔问儿竑亦莫知某谓必非密老之意或门下
借密老之名图炫名闻妄改有之也今闻大师欲翻
此板仍依藏板改正不致转转谬传甚慰愚意稍待
秋日谨奉刻资以植法幢光明种子临楮瞻依不悉。

** 越州乡绅请回显圣寺启四函

** 大司马王峨云请师书

暌违教尘悃积岁年遥瞻飞锡祗有神往伏谂法候
清胜化雨普施故山大众日切引领今洒扫显圣禅
堂复集旧门龙象云凝谷口香满炉峰同开无住之
宗风满逗别传之至教人天共企遐迩同祈谨启。

** 侍御祁世培请师书

恭惟大师以古佛之应身佩洞宗之祖印劲骨高风
实履真造海内所望以追踪先哲力砥今时者实惟
大师是赖焉彪佳自显圣一觐慈颜之后风尘碌碌
亲教无繇而翘渴之衷十载如一日也显圣寺为湛
大师唱道之地越中佛法颇于此卜兴衰焉第因一
二宵小于中为崇使住持知识屡不能久安其位今
寥落之况不啻法堂草深越中四众念湛大师法嗣
中继祖灯启后学而使海内衲子倾心归附者莫大
师若也率皆竭诚致辞托季玉师特走虔州奉迎法
驾复归云门使石伞峰头再迸掀天白浪显圣寺内
重开烹佛红炉想湛师于常寂光中正当合掌欢喜
而四众欣仰之私不言可知矣至于寺中不肖之尤
者当先清汰一二以待大师之临而大师道高德重
才一光降则颓纲堕绪自当立起而彪佳等不敏亦
不敢一日忘金汤之责耳先君向与湛大师为世外
交得闻教外之旨今彪佳等获于大师槌拂之下亲
观第一义谛何幸如之哉此番奉迎非比寻常而彪
住崆峒山复洪都 建安国主请住百丈山启¶ 第 814c 页
佳亦非敢以启请套柬上溷清严伏惟俯鉴舆情速
启莲驾临楮可胜翘注。

** 文学祁骥超请师书

当今洞上一宗固不乏人所称行解俱到齿德俱高
具古佛之真心佩西来之密印者舍和尚其谁属哉
非敢为佞也骏佳不敢自谓顶门具眼而参方眼目
颇有一隙之明故于和尚有深信有真服焉自戒珠
亲承槌拂之后无日不仰企道风今春适有香城师
之便正欲附布一言以通数年翘渴之私不意先慈
于顷刻之间无病而化茕茕草土中不及一伸款款
私衷曷任耿耿兹有启者显圣为老和尚中兴洞宗
之地而和尚又法嗣中有力担荷之人今听其荒衰
寥落和尚想亦有不安于心者今越中四众念非得
和尚法驾降临显圣决无可起之理矣是以合词致
柬托季玉师特走奉迎伏乞垂念越中自三十年来
儿童妇女皆知有参禅一事机缘亦在将熟之时得
和尚雷音一再吼末法当有重兴之望寺中一二不
肖当先清汰一番以待法驾之至其馀庸庸之辈和
尚一临自当革面显圣亦有重兴之望矣万乞即启
法幢而移之东南佛法幸甚众生幸甚即老和尚亦
当欢喜于寂光中也骏佳溯水源木本一日不敢忘
老和尚其敢一日忘显圣哉一日不敢忘显圣其敢
一日不冀和尚之光降而中兴之哉哀毁之馀语无
伦次然一念之诚天日可鉴耳伏乞垂鉴为荷。

** 文学张懿才(显圣山主)

缅惟大师妙明朗彻法曜圆通五台以北两浙以西
谁不景仰德辉皈依大乘赵州曹溪无过是矣忆自
扫塔松间相晤后七易寒暑大师之法慧日隆不肖
之尘缘日障静言思之可悲可怖客冬有僧无虞还
霅水曾草数行并拙作一首相候想晋之玄览矣兹
住崆峒山复洪都 建安国主请住百丈山启¶ 第 815a 页
因显圣禅林实尊师湛老和尚起手归根之地乃超
天以后梵众靡所宗主爰坚请大师坐镇方丈咸登
欢喜地而大师欲遍度十方于是法驾所驻到处崇
瞻然今愿力巳酬宁忍视本山之荒废耶今诸善知
识暨诸檀越家合词具请得师座还山大阐宗猷永
光慧燄非但众生之福而实不肖之幸也颛候云旌
统惟慈炤临楮可胜合掌顶礼之至。

** 赣城乡绅文学卢观象谢赞杜郁之萧良相等
众居士请师回虔公启

诸方思服后先虽在乎因缘一雨普滋沾被宁分于
彼此故四十九年说法人间天上处处启方便之门
而三百馀会度人梵宇名蓝在在应群机之感自非
大愿是乘谁则深心以奉恭惟上瑞下白大师不事
文言堕支离之见网直指宗印阐秘密之玄机道大
则刹刹现身论久而人人徯志矧虔汇双江以锦石
琐百折于玉虹郡中古刹犹瞻巨丽者斯嵯峨乎况
自敕建大唐院名寂炤寺曰报恩旧因虔神江东签
中有虎头城里看嵯峨句贵人显官占此频验亦时
往来梦寐相通载在燕京关圣灵签及曾任本郡濮
阳参军颂语可据寺中上建释迦弥勒迦叶阿难傍
奉观音地藏罗汉圣僧森森济济象教巍峨宛因鹿
苑移来化为西江兰若鹫峰现出结成北岭招提柰
缘一毁百毁至尔因颓愈颓鸟篆蜗涎痛矣野猿献
果风催雨惨曷胜燕雀巢泥眼前功果未明身后因
缘何有今合郡宰官而卫护玉屑珠霏四方善信以
维持捐赀著力看走输而削墨九仞非难俾筑土以
弘基期月易就伏乞百丈大师龙天推毂嵯峨之主
席岂曰偶然今古同符报恩之鼎新殆非人力或返
崆峒而驻席再开宗眼之门但洒章贡以飞甘普润
焦芽之种风行草偃望祖印之重新面命耳提伫法
住崆峒山复洪都 建安国主请住百丈山启¶ 第 815b 页
王之复至云山在目何妨掉臂即行龙象相随正好
逢场作戏愿从缁白之请无执谦让之怀欣然肯来
可胜幸甚临启无任瞻仰之至。






入就瑞白禅师语录卷之十六终
住崆峒山复洪都 建安国主请住百丈山启¶ 第 815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