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杂著¶
杂著¶ 第 88b 页
破山禅师语录卷第二十
当阳玉泉嗣法门人印正等编

* 杂著

** 临济三十四世语录序(白山布公集成请序)

三十四个老古锥。被忤逆儿孙一串穿却鼻孔。拽向
十字街头。要人著价。白山布公痛以龟毛绳兔角杖
恨命捆打一顿。然后不作贵不作贱。且诸人作么生
著价。出来道道看。

** 先觉宗乘序

碧眼胡僧遥观东震旦国有大乘根器。特特航海而
来。不觉被瓦砾荆棘之繁。琼枝日细。鼬狸鼷鼠之粪。
净器时污。只得饮气吞声。九󵊮特地始得。焦芽而渐
茂。秽器而渐洁。点点甘霖。源源狮乳。滴一器而传一
器。润一枝而接一枝。满大地而有馀。盈沧海而无剩。
是以海昌黎眉居士不随瓦砾荆棘鼬狸鼷鼠一夥
人脚跟所转。汇是书目。先觉宗乘。予游两浙时获是
书。归蜀掷案头。尘埋二三载。一日忽开县本来。黎公
过访。予深器之。想与者一夥人同也。以是书嘱梓。公
唯唯任之。索予数言为序。予愧细根秽器。与者夥人
厮唾厮骂也。

** 风穴云峨禅师语录序

云峨喜公蜀人也。始从老僧棒头喝下深中此毒。自
觉与众不群。买草鞋行脚至吴越参诸方。眼高一世。
道逗群机。毒气一时陡发。幸吾弟林野劈头一剂消
道解毒汤。渴可解。毒可散。自毒既瘥。便能毒人。但著
毒者。直教命根顿断。不复更转别症。返阴复阳。杂毒
入心也。欲老僧只字片言以冠其首。愧钝根不文。只
得向佛头著粪。一任骂我。一任笑我。

** 绝知禅人请题持金刚经序

尝闻受持礼拜书写供养。皆六种法师。然而老僧则
杂著¶ 第 88c 页
不然也。若六种持经之益。不若向一言一句处理会
得。其益愈多。试向我释迦老人收衣钵洗足已敷座
而坐处著只眼。知须菩提赞叹希有。益我持经之功。
亦至不思议。百分千分万亿分不及其一者。是阿谁
得之耶。

** 寂闻程居士请题鸠友结社

斯社中人。坚其心。确其志。复何所为。曰名耶。曰利耶。
名高而累己。利广而害身。谛知名利场中。罕有一人
半人而远是窠臼。动经尘劫。入生入死改。头改面。不
知几千劫数始可出头。犹且不知向上关捩。因我
闻子布巾葛服。真慨庞老馀风。在贫道处朝参暮请。
每吃痛棒热喝。意欲就尘劳而作佛事。鸠诸精进善
侣。同结是社。递相束敛。递相警策。有时语。有时默。究
竟彻头彻尾处稍知痛痒。与三世诸佛把臂共行。历
代祖师挨身有分。亦不枉来东塔门下借路经过。

** 棘生白居士请题山居诗序

鼻祖西来。不立文字。不离文字。皆直指斯道。无可不
可而巳。然道在人弘。或拈锤竖拂。或棒喝交驰。或歌
咏偈颂。或资生业等。即无机处发机。无用处显用。犹
驱耕夫之牛。夺机人之食也。吾子棘生从通州来。又
即尘劳而善作佛事。树赤旗于擒纵之际。挝毒鼓于
杀活之间。如是雄猛。如是勇锐杰出。生死关头。作山
居诗三十首。言言句句。悉是太平中风味。予器之。题
片言以佳志焉。

** 而敕钱居士请题听竹楼诗序

香严击竹。而敕听竹。竹之有声。愈击愈出。听之有耳。
愈听愈悟。是声满楼。是竹满地。诗从中流。不属文字。
呵呵。乃教外之别传。非三乘之所及。

** 开禅堂缘起

盖闻佛法无主。要假人弘。得人则兴。失人则废。所以
杂著¶ 第 89a 页
达人不可无也。是人也。非生而知之者也。吾教建丛
林。立规矩。意在养育贤才。陶铸后学。继往开来。如日
月昭示乎天下也。奈何海内丛林。悉忘此意。予不得
不犯天下所忌。敢以古今兴废试一论之。上古丛林
聚众。朝夕激扬。使悟本心。冀各为一方眼目。辗转传
化。续佛慧灯。故古时颖脱者不知其数。此佛法得人。
所以兴也。迩来丛林虽在。古法尽忘。招贤弘教。杳绝
无闻。自愚愚人。辗转蒙昧。致使初学有志者无处栖
泊。无人薰陶。蹉跎白首。不知佛义。此佛法失人。所以
废也。不思丛林者何所取义。如来无量劫中修行难
得无上菩提。演布三藏。欲后人讲诵参讨。自见本心。
古人知此。所以建禅堂。安学者身心。使用力于此。即
知是中代出高人。如林内具诸栋木。故以丛林立号。
岂如今日驱贤养愚。忘本逐末。以了丛林之事。此非
木之丛。实草之丛也。况诸施中。法施为最。如来为法
降生。为佛子者。不知本末先后。谓之倒置。致佛日不
明者。谁之咎与。故知达人必出丛林。兴废关乎主者。
唯主人权柄在手。指呼是从。莅是位不行是道。佛祖
宁不皱眉耶。明自参学以来。经历多载。见今思古。每
自伤叹。何今古相反若是。古亦人也。今亦人也。古人
何增。今人何减。特因昧本忘恩。不思不行而已。若海
内丛林。一一皆能体佛心而行佛事。则天下咸成佛
国。何今古之间然。况今教禅律人各执一边。互相矛
盾。鲜窥大全。岂知无上妙道。出于口为教。运于心为
禅。轨乎身为律。三法本一人行。今乃分疆自画。去佛
法远矣。明不揣薄劣。忧佛道之不行。虑人心之忘古。
欲于通津大郡。建一学业丛林。集有志缁流。究性相
之深诠。穷离文之妙旨。破目前之坚碍。消历劫之固
执。融五教十玄于毛孔之中。会六相五宗于扬眉之
处。通变自在。迥异常情。达磨不向东来。释迦未曾出
杂著¶ 第 89b 页
世。以斯先觉。复教后觉。内外典籍。贵以贯融。罢参者
休心无事。初进者励志向前。不计岁月。以彻为期。圆
性达人。必从此出。心包法界。体合真空。即一切。非一
切。虽度生而无生可度。佛即我。我即佛。虽成佛而无
佛可成。佛法之兴。安有涯量。故曰。佛法兴。莫先于得
人。得人。莫先整丛林。以教后学。舍此而欲佛法兴者。
吾莫知之也。由是观之。无贤主则不出达人。无达人
则不兴佛法。反覆推寻。主人为最。此位任大。母自抑
小。宜去高去慢。虚心待物。视此身为天下学人之父
母。视天下学人皆我一家之子弟。内则为之聚粮办
衣供油。以资其岁月朝夕之需。外则为之请出世名
宿。以作模范。薰之陶之。日益日损。方不失为主人之
实。虽然。明更有说焉。如来昔以佛法付嘱国王大臣。
诚有见于末法之弊。非主持世道者。不能弘扬吾教。
愿今举世宰官达士。世道既平。亦宜傍兴佛法。盖三
宝乃世间福田。下得一种。收得一斛。谚云。山中无老
僧。朝中无宰相。安知满朝文武。非昔修行苦行僧耶。
惟冀不忘前因。各出手眼。共报佛恩。使天下丛林。俱
兴佛法。贤者进而愚者化。佛教则焕然一新。王道亦
不教而善。此二教兼化并行而不悖也。愿与同志共
遵之。无负灵山之付嘱也已。

** 题复生柏

万峰山去邑二十里。此山居众山之上。乃万峰围绕。
四龙拱峙。则云雾烟波。无时不启人耳目。就中十里
许。一平如掌。建梵刹曰太平。系田氏舍地。心海法师
开山。予与之同参。而师以法爱请予居也。一日同二
三子游寺前之东。见柏树四株。同一枯椿上。各生出
一枝。已成材。被无知者伐其一。尚存三。予名之曰复
生柏。且群木之复生。则松柏之不复生。似超群木之
上也。况松柏不复生而生之者。不但上上。而更奇异
杂著¶ 第 89c 页
之最最耳。犹绝后再苏然。自我朝远历唐宋。不下枯
木复生为喻。且本不生而生之者。孰以难喻难而易
喻易哉。诚迥难易之外。别有千枝万叶。盖荫今世后
世者。莫若斯也。偈曰。人亦杰兮地亦灵。枯椿柏树弄
精魂。枝头泄尽个消息。不到驴󵊮始复生。

** 宕渠黄龙寺碑文

自鹫岭分灯。而冷光热燄。莫可胜记。则幢幢列刹相
望者。无越黄龙第一也。是寺去城北二十里。建我朝
隆庆年间。兴而复废。递至天启三年。顷出观止法师。
于是作狮子吼。地摇六震。道逗群机。若合符节。则殿
阁堂宇。焕然一新。咸乘师之畴昔愿轮所致也。而固
虑法久生弊。始问记于予。且予幼未经学。不识一丁。
敢以鼠尾续貂。只可向冷冷孤光处拨燄。寥寥疏影
时洞机。聊泻滴墨。以灾劫石。永同金刚常住不朽之
记云。

** 募盂兰盆疏

窃闻兰盆一事。是我释迦老人金口亲宣。教诫世人。
年年七月十五。煮合罗饭。饭自恣僧。谓解倒悬。致令
存殁宗亲。离苦得乐。雪罪增福也。故往往设之。有讹
谬。有浅深。从浅者。简也。要也。以一色一香而合罗。不
薄乎。以为少也。从深者。广也。胜也。以百珍百宝而合
罗。不厚乎。以为多也则。浅深之作法。一法也。厚薄之
竭诚。一诚也。以厚而不诚。纵百珍百宝不及一香一
色。以薄以诚。即一香一色而过百珍百宝。第我县中
仁人君子。随力随分。厚薄浅深。悉从斯举。而圆成法
食之合罗。厚薄之合罗。浅深之合罗。则凡圣之未有
合罗者。试请雷老先生笔下倒断。未有阿谁不向此
中合罗也。

** 募茶疏

周檀越因病渴吃茶。吃茶愈加病渴者。信知茶味毒
杂著¶ 第 90a 页
过砒霜。是以汎汎之流终日吃茶。而不知茶味何若。
亦复不知施主心行何若。果有四来者。害是病。患是
渴。沾一滴。饮一瓢。岂不从斯陡发热恼。而顿获清凉
者哉。如周檀越善识茶味。而告知病叟。病叟信笔露
布。如许葛藤。都卢付与。正如程居士手里一刀两段
也。呵呵。

** 化姜

东塔长老。别无奇特。淡饭黄齑。随缘遣日。口贪滋味。
推人助力。呵呵。十字街头撞著个卖生姜汉。成就我
些恶辣气息。

** 五云山塔铭

五云山者。祖方斗宝盖。叠嶂重峦。雄雄而来。垂两寺
曰三教三台。皆南滨名胜道场也。而三台住持碧虚
尚公。系安岳尹氏子也。从幼出家。瓢笠斯地。自捐衣
钵。建弥陀殿。志攻净业。历有年矣。每见妖氛遍作。终
不免三灾祸也。复卜五云山中。建普同寿塔。面拱玉
屏。石砫雪溪。环绕溶溶。胜概一目览焉。然地直人宜。
则灵杰又不可逮也。生焉归焉。则四方六和又庶几
不虚也。一日忽问序于老夫。而老夫愧钝根不文。但
以实境实事露布。而序之铭曰。

「 五云之峰
 高标普同
 人天眼目
 佛祖遗风
 素蓄衣钵
 浩功立充
 雪螺结顶
 拳石砌空
 岑阁南倚
 古树东蓬
 梅冈发秀
 野圃丛丛
 幽谷荅响
 远水溶溶
 泉涌左右
 声吼外中
 存殁居者
 耳根圆通
 金刚不朽
 共入吾宗
 叙也铭也
 山水莫穷」


** 偶言

康熙甲辰九月下东平定李总制旋师。凯音方唱。讣
音倏至。李耑田差官至双桂请师说法以荐。师以李
前屡请未赴。今不可辞。十月三日乃告众。上渝吊慰
杂著¶ 第 90b 页
事毕。告辞。李曰。大和尚宜住大府城。何得区区。辞之。
待开奠后。乃治荤席叙谢。师云。斋乃山僧常分。非为
令先慈斋也。昔戊子年曾寓李一阳营中。见杀业太
甚。力为感化。李曰。和尚吃肉。我即不杀人。乃一时事
也。后亦有讥议者。山僧对李道。要得和尚不吃肉。除
是将军不杀人。将军不杀人。以德忠君父。和尚不吃
肉。以戒报佛祖。老僧才吃数片肉。尚惹众将军生厌。
众将军终日杀人。上天岂无厌耶。李遂出示止之。经
今不觉十有六载。天下大定。国家无事。众将军已封
刀。杀业已尽。山僧岂可无因而再吃肉耶。况大柱国
深荷重任。且喜忠孝两全。当清心林下。犹其迟也。李
曰。今日方知和尚行径。师遂辞归。

松谷禅人乃忠南聚云吹万徒也。持聚云小参纸一
幅。中有数言谓。从上古人。单教明心见性。便是的当。
次叱五家宗旨。污却古人面目。为自屎不觉臭。又叱
今时授受有据。明眼行道者妄行棒喝等事。病僧披
览过。不觉痛泪如雨。孰料老胡绝望之日近矣。呜呼。
此害不细。不得不饶舌以救将来。盖法本无弊。羊鹿
牛之器不一也。渠谓明心见性为当。试问心是何形。
性是何物。若以心性是无。则不应言饭是米做。心性
是有。则法法头头。不外于是。信夫饭出于米。米岂外
饭乎。法出于心。心岂外法乎。如是则知米饭心法一
也。达一而不外五家者。明矣。而又谓行棒行喝以至
五位君臣者。尽是窠臼。是分别。是取舍。敢保渠未梦
见也。若梦见。必不谓棒者拄杖子也。如是古人不应
曰。先照后用。先用后照。照用同时。照用不同时。又云。
唤作拄杖子则触。不唤作拄杖子则背。又云。你有拄
杖子。与你拄杖子。你无拄杖子。夺你拄杖子。又僧参
一老宿。入门便棒。进云。打岂慈悲耶。忿然欲去。老宿
云。你作打会耶。其僧乃悟。上古目为道具。在人持捉。
杂著¶ 第 90c 页
非止一端。有持木叉者。有持竹篦者。有持弓箭者。有
持刀剑者。难道尽是六祖击碓头三下始当。时击碓
头三下。乃杖。非弓箭刀剑之种种。渠谓是窠臼。是分
别。是取舍。则古人大机大用。脱罗笼。出窠臼。虎骤龙
骧。星驰电激。转天关。回地轴。负冲天意。气用格外。提
持悉成剩语也。又谓拂者。先儒谈经麈尾也。如是则
百丈再参马祖。祖不应。举起拂子。丈云。即此用。离此
用。祖挂拂旧处。祖又问丈曰。子巳后将何为人。丈取
拂子举起。祖曰。即此用。离此用。丈挂拂子。祖便喝。丈
大悟。儒之所用麈尾。意有辩别。然麈鹿在群鹿中居
尊。以尾东拂则群鹿随之于东。以尾西拂则群鹿随
之于西。故儒者用表指挥群徒。亦犹是也。然而儒家
用。祖家用。尚隔天渊。宁溷同一意也耶。又谓喝者。咄
咄声也。如是古人不应有言。我有时一喝如金刚王
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
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又云。一喝分宾主。又云。一喝
分五教。难道也是马祖一喝始当。时百丈被喝。耳聋
三日。其馀一喝。分宾主五教宝剑狮子探竿者。何耶。
又谓圆相者。马鸣所现日轮也。如是古人不应变为
九十七种。目为圆相暗机。义海字海。意语默论。种种
不一者。难道也是马祖送道钦书始当。时只有马鸣
所现日轮。何得又有各样差别者。何耶。如渠实未梦
见。自是弄精魂汉。何冤先代为窠臼。为分别。为取舍。
悲夫。先代立意。各从悟證处。百计千方。直指迷流。圆
契此事。不可执一而无馀。执馀而无一。所谓一有多
种。二无两般者是也。渠意以一而不馀。馀则为窠臼。
为分别。为取舍。正是一眼之龟。值浮木孔。千圣尚诃。
安用病僧今日如是口业耶。只因渠是狮子身中虫。
反吃狮子身中肉。恐将来者去圣时遥。中渠毒药。而
上辜先圣。下负已灵。切以是而告诸云。
杂著¶ 第 91a 页

* 佛事

** 为乘空禅人下火

师以火炬打圆相云。乘空上座会么。此是一把无明
火。光前绝后赤裸裸。放出些来满太虚。教伊蓦地难
推躲。撺下火炬云。咦。

** 为受庵禅人下火

师以火炬指面云。者汉恁么自在。向今世门头。洞明
劫外。虽有声色睹闻。更无一点留碍。只饶撩起便行。
犹欠官钱私债。未审众中可有人替彼了得者么。顾
视左右云。如无。待山僧替彼降下丙丁童子。与伊了
却。撺下火炬云。烈燄光中休眨眼。寒冰冷地莫存身。

** 为味玄禅人下火

师以火炬打圆相云。味上座会么。于此会得。便见来
无影去无踪。来时清风送明月。去时明月送清风。撺
下火炬云。从兹赤骨冰心去。自在灵光独湛然。

** 为念修禅人下火

师以火炬举起。喝一喝云。看看。撺下火炬。鼓掌。呵呵
大笑云。只是无人著眼。

** 为恒超禅人下火

师举起火炬云。恒超恒超。自秉吹毛。佛来不让。祖来
不侥。今日落在山僧手里。与伊一把无明火。管教骨
烂皮焦。撺下火炬云。脱体顿超尘象外。灵光一点步
青霄。咄。

** 为半偈禅人下火

师举起火炬。喝一喝云。向道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
声香味触法。正当此际。净裸裸。绝承当。赤洒洒。无回
互。是我半偈禅人亲證亲得底时节。大众且道他證
得个甚么。以火炬撺下云。要识真金火里看。

** 为本无圊头下火

师举起火炬云。雨洒洒。风飘飘。涅槃山上寂寥寥。分
杂著¶ 第 91b 页
付空中主火者。放松一著燄头高。撺下火炬云。急著
眼觑。莫要燎却眉毛。

** 为敏言禅人下火

师举起火炬云。性火真空。性空真火。南北西东。无可
不可。烧尽髑髅人不知。无根树子华朵朵。撺下火炬
云。咦。

** 为悟圆禅人下火

师举起火炬云。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个中会得
来。随处打口鼓。咄咄咄。逢人切莫莽卤。撺下火炬便
行。

** 为宝莲行人下火

师举起火炬云。细雨纷纷落翠微。涅槃山上冷凄凄。
炉煨品字松根火。烧出摩天铁鹞飞。以火炬绕一匝
云。大众还见么。九霄云外。卓卓巍巍。撺下火炬云。咦。

** 为无我库头下火

师举起火炬云。观汝风尘却有身。契之法性本无我。
也曾几跳金刚圈。今日当炉不避火。咦。光前绝后。莲
开朵朵。掷火炬便行。

** 为含平禅人下火

师举起火炬云。含平含平。舍死趣生。撒手去处。火燄
腾腾。撺下火云。大众举阿弥陀佛送伊一程。

** 为慧光行人下火

师举火炬云。一生破活计。苦守到今日。付与火柴头。
烧乾髑髅汁。撺下火云。个个圆成。人人本具。慧光慧
光。何用取我求实。喝一喝。

** 为慧宗禅人下火

师云。生从何来。马腹驴胎。死从何去。刀山火聚。喝一
喝云。却被山僧一喝。都卢冰消瓦解了也。以火炬打
圆相。于中掷下云。南海岸。东塔头。千古万古孰为俦。

** 为乐安行人下火
杂著¶ 第 91c 页

乐安乐安。志已超凡。去投水火。光射溪山。以火炬打
圆相云。大众见么。始信去来无挂碍。方知生死不相
干。遂下火。

** 为心通碓头下火

曹溪赠块坠腰石。老宿记条蛀米虫。惟有心通无所
得。临行端坐火莲中。虽然如是。要且行门不别。以火
炬打圆相云。心通心通。还会不别处么。草鞋走破千
差路。脚底终无一线通。撺下火炬。喝一喝。

** 送尼净空灵骨入塔

师云。皮肤脱落尽。惟有真实在。内外与中边。无障亦
无碍。咄。信手安在无缝塔里。永同金刚不坏。

** 为静林禅师移骨塔

黄金一具骨。久蕴此山中。只为人希识。移来别过峰。
如是则层层落落。卓卓巍巍。四方八面。无所觑窥。以
拄杖击塔顶数下云。静林师。静林师。塞却顶门者一
窍。青松翠柏日皈依。

** 为觉凡监院举龛

觉凡觉凡。通身破残。早知是苦。出入何难。以拄杖击
龛数下云。拄杖频敲开只眼。一声佛送涅槃山。遂引
至火场。举火炬云。山僧示汝烂酸梨。向道相逢不识
渠。今日幡然变堆火。烧得渠侬没面皮。遂下火。

** 为皂林觉知监院下火

师举起火炬云。苦骨劳筋住皂林。老婆真个老婆心。
火神昨夜通消息。烧破阇黎铁面门。撺下火。喝一喝。

** 为发慧优婆夷举龛

师以杖击龛云。者个模样。一生倔强。撞著老僧。痛与
顿棒。发慧发慧。还委悉痛痒也无。不然且随老僧到
火场里锻炼一上。遂引行至火场。举火炬云。发慧发
慧。女身男志。持戒参禅。正因修习。不用棺材。惟需火
炬。性命今日落在山僧手里。要来便来。要去便去。以
杂著¶ 第 92a 页
火炬打圆相。召大众云。个个翻转面皮看。发慧顿入
火光三昧。遂火。

** 为月井禅人举龛

师云。一气不来。东倒西歪。大众齐举一声佛号。直送
百宝莲胎。遂导至火场。举起火炬云。隔墙见角。已知
是牛。隔山见烟。已知是火。性火真空。性空真火。蓦劄
相逢。无处容躲。咄。老僧无别相为。助汝者一把火。遂
下火。

** 为行首行人下火

师举火炬云。行首行首。出家未久。妄念忽生。东奔西
走。老僧助汝一把火。烧得汝气冲牛斗。喝一喝。

** 为无隐侍者下火

师云。无隐老侍者。终身尚不舍。欲吾火柴头。烧破髑
髅也。以火炬打圆相云。飒飒真风满地生。纷纷舍利
如雨泻。

** 为林庵禅人下火

林庵林庵。苦志住山。掘折锄柄。觅吾指南。咦。老僧助
汝一把无明火。烧得汝头上漫漫。脚下漫漫。

** 为廓虚禅人下火

师云。廓虚廓虚。出没无拘。撒手便去。火光自如。咦。大
众同念弥陀经一卷。助伊东擂西驰。

** 为可可禅人下火

师以火炬打圆相云。可可印六。印六可可。富顺开华。
梁山结果。返覆追寻。无可不可。咦。老僧助汝一把火。
烧得汝光烁烁。净裸裸。

** 为空如知事下火

师以火炬打圆相云。空如空如。会么。生󵊮六十五。僧
腊十有六。功行圆满时。震威咄一咄。今日落在老僧
手里。与汝据款结案。乘愿往生。安养国土。遂撺下火
便行。
杂著¶ 第 92b 页

* 破山明和尚行状
住郢州当阳玉泉嗣法门人印正撰述

师讳海明。号破山。万历丁酉岁生蜀北果州之大竹。
先籍渝州蹇氏忠定公裔。十九岁诣本郡佛恩寺大
持老宿脱白。旋听慧然法师讲楞严经。师问常住真
心。然种种开示。师不决疑。于是出蜀。住楚之破头山
三载。只是胸中厮结不开。必欲明此事。乃依高峰妙
祖。七日为限。剋期取證。法子一日发极。到悬岩上立
定。自誓云。悟不悟。性命在今日矣。立定既久。眼前惟
见一平世界。信步经行。不觉堕于岩下。至夜有省。天
明高声叫云。屈。屈。落山参诸方。罕可师意。上径山。参
雪峤和尚。雪问。你是那里人。师曰。西蜀又过西。雪云。
我径山八十一代禅师。也有几个是你四川人。独四
川人最是恶赖。师叉手前云。合蒙高鉴。因昆山来数
衲子。至夜吃茶。雪举木香炉云。看看是个甚么。师便
夺来。作扑碎势。雪连忙两手托住。师喝一喝便出。癸
亥冬。参显圣湛然和尚。师问。红脸是关公。笑脸是弥
勒。未审此二老出身处。请师决一决。湛云。你看我麻
脸是甚么。师曰。不审不审。湛云。你图口快。师曰。苍天
苍天。又晚参次。师作礼起曰。学人得个小休歇。来礼
谢和尚。湛合掌云。争得底。师曰。婆婆原是小新妇。湛
云。前三后三相见。又作么生。师曰。滚锅不是养鱼池。
湛云。白鹭下田千点雪。黄鹂上树一枝华。师曰。和尚
不顾性命。冷热也不知。湛曰。好个冷热也不知。越明
年。补维那职。受具足戒。时师二十七岁也。甲子春。闻
天台密云悟和尚赴金粟请。师怀香诣金粟参悟。悟
问。那里来。师曰。云门。悟云。几时起身。师曰。东山红日
出。悟云。东山红日出。与汝甚么相干。师曰。老老大大。
犹有者个语话。悟云。我既如此。你者许多络索又是
那里来。师喝一喝便出。次日。同石车和尚进方丈。悟
杂著¶ 第 92c 页
命坐里首。师曰。昨日走得。今日走不得了。悟云。作贼
人心虚。师云。是贼识贼。悟颔之。少顷。悟翘一足云。唤
作脚则触。不唤作脚则背。你唤作甚么。师曰。婆婆原
是小新妇。悟云。饶你道得是。我只不肯你。师曰。用肯
作么。便出。一日。猛雨轰雷。悟出堂示众云。假饶雷来
打我。汝等如何支遣。一众下语不恰。师曰。要遣作么。
悟便归方丈。悟一日落堂。众集久之。悟惟默然。师问。
正恁么时如何。悟云。你可到恁么地否。师震威一喝。
悟便打。师连喝两喝。悟云。你再喝两喝看。师推倒禅
床。拂袖便行。悟追上蓦头一棒。师曰。恁么为人。要瞎
却天下人眼在。悟举三圣因缘未毕。师又喝一喝。悟
咦一声。出法堂去。至夜。师进方丈。作礼云。今日触忤
和尚。悟云。屈打你。师喝一喝便出。悟赶至门外云。我
倒不恁么。你倒恁么。悟室中延茶。师赴稍迟。悟藏过
茶杯云。你来迟了。茶杯也没有。师将悟前茶杯举起
云。者不是。悟笑之。乃出其杯。命西堂职。一日。与悟相
遇。悟云。好新鞋。与汝踏些泥。师倒与悟一踏。傍僧云。
和尚也好顽。悟云。双狮距爪。你作顽会。师入室。悟向
师面连打两喷嚏。师与一推。悟拈拄杖出方丈。师曰。
者老贼又恁么去也。侍者寮留师吃茶。悟复来。顾师。
师曰。者老贼又恁么来也。悟便卧侍者榻上。师便向
悟背抚一掌云。装死卖活作么。便出。丛林公论。当仁
不让于师。惟师有之。丁卯春。悟书曹溪正脉来源一
纸付师。师受之。辞悟。出山寓苕溪福山。崇祯已已秋。
受嘉禾东塔请。入院阐扬。全提正令。龙象扣击。声誉
日隆。庚午。金粟悟和尚专使送法衣至。师上堂云。大
庾岭头提不起。鸡足山前成滞货。山僧今日获一披。
如云普覆华王座。师于此刹树赤帜三年。凡垂手接
人。机锋迅捷。远近观光。罔不悦服。道风遂大振于江
南矣。然师又欲唱道于故乡。还蜀抵夔。万有冯铨部
杂著¶ 第 93a 页
郎中伯井延师于梁山万峰卓锡焉。盖西川自宋圆
悟大随而后。少室纲宗。久矣绝响。人皆习为讲诵。师
一提最上极则之事。远近瞻风。心怀畏爱。道望又于
是乎大著矣。及迁中庆后。则有开之栖灵。大宁。紫云。
栖凤。宕渠之祥符。大竹之无际。佛恩。叙泸之蟠龙。南
浦之万福。至若金城。双桂。皆师逸老最久最盛之地
也。住祥符则有江南饱参归来均一老宿苏荐绅流
长。大开道场。高敷床座。丛林体裁。无事不备。大宁则
有徐居士道臣。先蟠龙之请而不获。先蟠龙行事。遂
舍身官潭子。师蟠龙解制。即于大宁建禅期。与徐公
说法。以酬为法恳切之愿也。蟠龙则有牟吏部尚书
郎秉素奉差金陵。遇朝宗和尚。告以天童衣钵正在
破山。归乡与樊总制我劬肃简迎师于蟠龙。大振法
道。风励初学。朝夕咨决。甚惬积怀。万福则有谭兵部
首四。阖族讲武。累世谈兵。虽当大乱之际。无敢侵。梁
万之疆安居。在阵云阐化。亦如治世。末后双桂又以
昔年师住万峰德化所洽。怀慕不忘。阖郡绅士。重瞻
玉毫。再领慈诲。师法雨均沾。燐火顿息。斯时参徒。常
百馀人。烽烟虽未靖。蜀道犹未通。冒险乘危。不惜性
命。问山寻水。瓢笠同来者。又不足以相容。姚公爰卜
一山。有老桂二株。乃旧绅别墅。又古时黉宫。竹树平
野。云月曲溪。灵气钟焉。师葺茅安众。以终馀年。初非
有意建丛林也。越三五年而佛殿法堂高华宏壮。僧
寮廊庑。百度皆完。法幢高竖。炉鞴弘开。朝参暮请之
众。盈万指而有馀。得非法门之大盛哉。甲辰秋。师因
三峡重开。以书三唤印正住持双桂。欲买舟往天童
埽悟和尚塔。适李总制培之请上渝州说法荐亲。应
酬烦重。归山之后。衰颓日增。越丙午春。上堂。辞众。以
眼耳鼻舌身意分作六偈。付授六人。趺坐而逝。经旬。
颜貌如生。门人遵治命。殓以木直。裰塔于本院后山。
杂著¶ 第 93b 页
世寿七十。僧腊四十三。开堂一十有四刹。说法三十
有七年。嗣法弟子八十七人。凡师开法席处。众集如
云。久参初进。绝不以词色稍为宽假。惟拈白棒。据令
而行。如狮子哮吼。百兽一闻。罔不胆丧。复不问来机
利钝。器量浅深。皆施本分钳锤。若拟议而不能顿领。
并倔𠎦而妄为低昂。必以痛棒棒到底。直要逼得生
蛇化龙。况寻常语默谈笑。皆是陷虎之机。纵有强记
座主。辩似县河。一当椎拂之下。即结舌藏锋。嗣是有
志道流。收入炉锤之内。锦官年来。尽罢讲席。知有教
外别传。正法眼藏。不立文字之旨也。蜀人佥曰。圆悟
大师复起于今日矣。岂独衲僧辈下顶门之锤。即王
侯公卿。宰官贵要。亦不顺人情。深锥痛劄。赤手提持。
俾知法门烜赫。不涉世智辩聪。直教根本无明。当下
灰息。如李一阳屯兵涪陵。威怒最甚。师入营中。力为
感化。李乃出令止杀。师说法最猛。化物最慈。剑锋上
著足。虎口里横身。皆所不惜。自劫运更变来。经历七
次大难。未尝以之介怀。缘师识情断尽。了无怖畏。戎
马场中。随直摄化。师行脚江南时。已称奇衲子。及后
谦光导物。又善协舆情。由是远近慕道钦风。名闻四
海焉。孝廉冯百祥梦师授以墨图扇。即举似师。师曰。
此文墨之盛也。今料必中。令祖事佛。福荫于公。后果
如所言。此又寤寐中信敬而悦服者。然则师之机权。
超越佛祖。师之作用。冠绝古今。行藏语笑。细事大纲。
若见若闻。卒莫能殚。惟述当日参叩机缘。与后开堂
说法实事。俾天下后世景仰其风度者。亦如亲炙云。

康熙癸丑年孟夏月门人印正谨状
破山禅师语录卷第二十(终)

(三世法孙 宜都善溪道束 江陵福昌发宗
 堆蓝发慧 竹园通闻 襄州道乾 沔州克
诲同刻
破山和尚语录第二十卷 堆蓝沙弥光对
 秀水谢颖仙文英书 倪君亮子天章云望刊)

(康熙庚申年季春月嘉禾楞严般若坊附藏流通)
杂著¶ 第 93c 页

* 双相破山禅师年谱序

窃观西来之旨。自诸祖而下。惟马大师为最盛。然后
若非滹沱老驱耕夺食。剿绝知见。直指一宗。其不流
为教纲理窟者几希。近得天童密老人单拈白棒。中
兴济上。又得双桂破山和尚为嫡子。参究猛厉认真。
向悬崖绝壁撒手翻身。故其寻常纯用。剑刃上事。任
他魔来佛来。总不眨眼。一齐按下。虽有通身手眼。不
觉心胆俱碎。无近傍处。呜呼。至矣。至于逆行顺行。神
出鬼没。更非常情所测度。岂与夫枯桩上寻奇妙者
可同日语哉。法孙竹浪野月二上人奉师丈雪和尚
之命来禾。刊老和尚年谱塔铭。补入语录。因以示余。
随喜一过。庆快平生。辄缀数语以序云尔。

康熙庚戌重阳日槜李约庵道人施博拜题








* 双桂破山明禅师年谱
嗣法门人二祖印峦辑
平山印绶编
[[date:明万历二十五年丁酉][明万历二十五年丁酉]]

师生于四川顺庆府大竹县。姓蹇氏。本渝州忠定
公后裔。父讳弘。母徐氏。娠师十有五月始诞。眉目
挺秀。父母色喜。是年正月二十一日午时也。
[[date:二十六年戊戌][二十六年戊戌]]
[[date:二十七年己亥][二十七年己亥]]
[[date:二十八年庚子][二十八年庚子]]
杂著¶ 第 94a 页

师四岁。形貌端正。七处平满。秖是终日不语。父母
疑其不慧。忧之。师尝语人曰。父母谓我孩孺时发
言最迟。
[[date:二十九年辛丑][二十九年辛丑]]
[[date:三十年壬寅][三十年壬寅]]
[[date:三十一年癸卯][三十一年癸卯]]

师七岁。有邻士诵金刚经。至若以色见我。以音声
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师随声学诵。父母
惊且喜曰。我子说话了也。识者曰。此儿不可测。
[[date:三十二年甲辰][三十二年甲辰]]

师八岁。入乡校。不以诗书为事。但喜多书上字。先
生每加督课。而师仍书如故。
[[date:三十三年乙巳][三十三年乙巳]]
[[date:三十四年丙午][三十四年丙午]]

师十岁。偶遇一僧。为说世出世间法。闻之甚喜。自
此恒觅佛书。虽未深谙经意。然心中恍恍若有契
焉。
[[date:三十五年丁未][三十五年丁未]]
[[date:三十六年戊申][三十六年戊申]]
[[date:三十七年己酉][三十七年己酉]]

师十三岁。纳室氏。人情世事。略不经心。父母责
之曰。汝不理家务。他日不知成个甚么人。师曰。看
那泥塑木雕的佛。尚有许多人供养。何况男子志
在四方。乌可限定耶。
[[date:三十八年庚戌][三十八年庚戌]]

师十四岁。父母相继而背。师偕兄哀痛迫切。尽殡
葬之礼。嗣后每以出尘之念白兄。兄不许。师志终
亦不改。
[[date:三十九年辛亥][三十九年辛亥]]
[[date:四十年壬子][四十年壬子]]
杂著¶ 第 94b 页
[[date:四十一年癸丑][四十一年癸丑]]
[[date:四十二年甲寅][四十二年甲寅]]

师十八岁。时常婴病。自觉世间俱属无常幻境。乃
远陟名山大川。一日忽归。遂将妻室安置毕。兄以
师为不肖。视如路人。师愈喜游历。更不思归。后尝
语侍者曰。我在家时。已作行脚僧了。
[[date:四十三年乙卯][四十三年乙卯]]

师十九岁。诣本郡佛恩寺。礼大持律主为师。持视
师志气轩昂。英姿出类。命名海明。号旭东。如日轮
东升。照天照地之意。按。师行实云。我十九岁时。于
壁间见志公禅师劝世歌。予读至身世皆空处。不
觉堕泪。至夜获一梦。如四山相逼。中间秖有一路。
一僧对予颂偈云。欲脱娑婆出苦缠。急须精进莫
贪眠。声声只把弥陀念。自有莲华托上天。
[[date:四十四年丙辰][四十四年丙辰]]

师二十岁。持圆寂。闻延福寺慧然法师讲楞严经。
往彼听受。至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
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自谓我出家
原为生死。生死岂不是轮转意。若不受轮转。毕竟
要知常住真心。知常住真心。则不受轮转。遂将楞
严十卷熟读。于七处徵心。八还辨见文中。恍有入
处。诣室请益。法师但以因缘开示。不能决疑。呈偈
云。我为生死来出家。何须更算海中沙。无常杀鬼
卒然至。锦绣文章乱似麻。于是瓢笠出蜀。
[[date:四十五年丁已][四十五年丁已]]

师二十一岁。荆南遇一禅客同行。抵蕲水吴王庙。
患痢疾。同行别去。无人相顾。偶有居士张棱溪者。
见师虽病。眼光射人。遂延至家中。以药调理三月
馀。病愈。乃辞谢。
[[date:四十六年戊午][四十六年戊午]]
杂著¶ 第 94c 页
[[date:四十七年己未][四十七年己未]]

师二十三岁。住黄梅破头山三载。按。行实云。每看
古人言句。如银山铁壁。誓愿住山。力究此事。行至
黄梅破头山。见泉石幽深。遂缚茅屋。若不明此事。
终不落此山。于是草衣木食一生。伎俩搬尽。只是
者些无意味底语。疑不自决。乃依高峰。录以七日
为限。剋期取證。做了四五日行路。似云浮空。亦不
惊。亦不怖。一日发急。到悬崖上立定。自云。悟不悟。
性命在今日。浑然人境双忘。眼前惟见一平世界。
更无坑坎。举足经行。不觉堕于岩下。跌损一足。至
夜。负痛有省。高声云。屈。屈。有士进前问师云。脚痛
么。师劈面掌云。非公境界。
[[date:四十八年庚申即][四十八年庚申即]]
[[date:泰昌元年][泰昌元年]]
[[date:天启元年辛酉][天启元年辛酉]]
[[date:二年壬戌][二年壬戌]]

师二十六岁。参憨山。博山。闻谷。雪峤诸大师。按。行
实云。予问憨山大师。教中道。汝身汝心。皆是妙明
真心中所现物。如何是妙明真心。大师云。一切智
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予曰。当时世尊何
不与阿难如此说破。只教将心微细揣摩。大师云。
要他自理会。予曰。理会即不无。要且不是祖师西
来意。拂袖便行。参博山无异大师。问。学人从偏位
中来。请和尚向正位中接。大师默然。予出云。老大
一个善知识。被我一问。秖得口哑。傍僧云。还是你
不识和尚意。予掌云。者掌要方丈和尚吃。入浙中
参雪峤大师。问。你是那里人。予曰。西蜀又过西。大
师云。我径山八十一代祖师。也有几个是你四川
人。惟四川人最恶癞。予叉手前云。合蒙高鉴。大师
遂留之。
杂著¶ 第 95a 页
[[date:三年癸亥][三年癸亥]]

师二十七岁。参湛然和尚。是年圆具。按。行实云。予
在显圣问。红脸是关公。笑脸是弥勒。未审二老出
身处。请师决一决。师云。你看我麻脸是甚么。予曰。
不审。师曰。你图口快。予曰。苍天苍天。后于座下顿
圆大戒。补维那职。
[[date:四年甲子][四年甲子]]

师二十八岁。参金粟密云悟和尚。作染牛颂。按。行
实云。予在杭州西山病月馀。闻天台密云和尚赴
金粟请。予抱病过金粟。师问。那里来。予曰。云门。师
云。几时起身。予曰。东山红日出。师云。东山红日出。
与汝甚么相干。予曰。老老大大犹有者个语话。师
云。我既如此。你者许络索又是那里来。予震威一
喝便出。师一日坐斋堂。顾予云。他们都作染牛颂。
你如何不颂。予曰。颂到有一首。只是铺堂事忙。未
暇呈似。师云。试呈出看。予诣师前。画一圆相。于中
书一牛字。师云。此是古人的。予一喝便行。
[[date:五年乙丑][五年乙丑]]

师二十九岁。再参湛然和尚于海盐天宁寺。按。行
实云。予在天宁一期毕。辞师归蜀。师云。全靠尔辈
光扬法门。个个似你都去住山。那个是应得的。予
曰。学人病躯。难理常住事。师云。我有天华显圣两
个丛林。难道养你者个病人不活。金粟老密只管
东打西打。我替他担尽干计。我老汉只用三寸绵
软舌。尚被人写帖送我。你们要习。还习我洞上宗
好。予曰。和尚但放心。学人固是他家种草。正好拈
条白棒。不顺人情。打出祸来。大家受用。
[[date:六年丙寅][六年丙寅]]

师三十岁。复上金粟。主维那西堂事。命造方丈。按。
行实云。再参金粟。作礼次。师云。堂中少个打磬的。
杂著¶ 第 95b 页
送你进堂去。予曰。量才补职。师云。正是量才补职。
予主其事。师一日落堂。惟默然。予问。正恁么时如
何。师云。你可到恁么地否。予震威一喝。师便打。予
复两喝。师云。你再喝两喝看。予掀倒禅床。拂袖便
行。师追上前。蓦头一棒。予曰。恁么为人。瞎却天下
人眼在。师举三圣因缘未毕。予又一喝。师咦一声。
出法堂去。至夜。予叩方丈。作礼云。今日触忤和尚。
师云。屈打你。予一喝便行。师赶至门外云。我到不
恁么。你到恁么。后补西堂。一日相撞。师云。好新鞋。
与汝蹋些泥。予倒与师一蹋。师休去。旁僧云。和尚
也好顽。师云。双狮距爪。你作顽会。复为承当造方
丈。缘浅。过杭州。寓昭庆竹院房掩关。师每以书招
出。造完方丈。是冬。众盈五百。师乃命予与五峰分
摄两堂。
[[date:七年丁卯][七年丁卯]]
[[date:崇祯元年戊辰][崇祯元年戊辰]]

师三十二岁。悟和尚书曹溪正脉来源一纸。并信
金付师。及莫春。寓苕溪福山。越明年夏。受嘉禾东
塔广福禅寺之请。
[[date:二年己巳][二年己巳]]

师三十三岁。八月初一日入院。方伯元履丘公并
孙和石茂锡起伯诸护法缙绅居士请开堂演法
寺。即清凉国师之讲席。向无提持教外别传者。于
是建立天童宗旨。开选佛场。自师始焉。是年。石帆
岳司马相访。问法腊多少。师竖一拳。岳顿然面赤
曰。我东南水方人民老实。莫在者里惑乱人。师云。
贫道行脚十五年。今日惑乱著一个。岳曰。惑乱我
则可。只恐惑乱愚人。师云。阿谁是愚人。岳瞪目视
之曰。我也是路见不平。见你年幼。未是你做的时
节。师云。释迦老子初出母胎。指天指地。难道也是
杂著¶ 第 95c 页
年幼。未是时节么。岳曰。所以云门要一棒打杀。我
今日一棒打杀你。且作么生。师作怕势云。贫道性
命。几乎丧在门下。岳跃然拜别。
[[date:三年庚午][三年庚午]]

师三十四岁。为𨍏轹严居士送大悲像入院上堂。
少司成埽庵谭居士请题紫柏大师像。通金粟悟
和尚法嗣书。悟和尚耑使送法衣至东塔。按。师上
堂云。大庾岭头提不起。鸡足山前成滞货。衲僧今
日获一披。如云普覆华王座。
[[date:四年辛未][四年辛未]]

师三十五岁。题雪峤大师像。题和石孙居士行乐
图。复子谷蔡居士书。题金粟悟和尚赞。示空外逵
四维宽法语。起伯孙居士建大悲阁。请师上堂。云。
山僧住此二三秋。拄杖芒鞋未彻头。千手大悲来
摸索。一茎草上现琼楼。翻刻指月录。流通海内。
[[date:五年壬申][五年壬申]]

师三十六岁。买舟上天童。省觐悟和尚。过显圣。扫
湛然得戒和尚塔。既归。结夏。上堂云。东塔今年结
夏。老牛老马归舍。虽无水草供看。且喜鞭绳恶辣。
是秋。师欲还蜀。复上天童辞悟和尚。出山到宁波。
慈溪尔赤冯居士延至家中请益。冯
术。师力为拯拔。示以正知见。阖宅感悟。复请上堂。
及归。辞众。按。辞众上堂云。楖栗横担不顾人。直入
千峰万峰去。辞通郡绅衿。遂抵金陵。石衲余公于
集生庵请小参。示准提庵琢璞公法语。为报恩寺
净心上人题指月轩。游灵谷寺。题偈云。偶来灵谷
法堂上。坐听松声递远钟。莫是志公时说法。广长
舌底露机锋。及到夔之万县。寓广济寺。高梁绅士
寿北涂公中宪瀑崖高公古良甫叔度昆仲迎师
至万年寺。虚白公虚席延留。旦夕问道。
杂著¶ 第 96a 页
[[date:六年癸酉][六年癸酉]]

师三十七岁。梁山邑侯费公冯司列善长胡玉川
居士心海法师。请住万峰太平禅寺。师四月入院。
蜀人久未响此音。师一演唱。有志正因之士。远近
趋风。爰开辟丛林制度。立九旬安居风规。为众提
持。搥拂不辍。衲子获益。互相激扬。山还水聚。道化
日隆。乃有题十景之句。制先觉宗乘序。归太竹。扫
大持薙染师塔。复还万峰。
[[date:七年甲戌][七年甲戌]]

师三十八岁。是年佛殿僧堂。百废俱举。廊庑阶砌。
垩墁一新。至冬落成。按。师上堂云。复古太平寺。悽
然感废兴。寒灰八百载。破衲两三僧。黠鼠居香积。
妖狐吹佛灯。黄金重布地。不识有谁能。与雪滩陈
太史书。复江阴冯县令善长书。象崖珽首座初受
蟠龙请。师以书勉之。灵筏昌久亲椎拂。师示以偈
云。有时度尽驴和马。又去虚空接圣贤。冬十一月
受中庆请。
[[date:八年乙亥][八年乙亥]]

师三十九岁。春三月。维丰朱公登伯冯公请住中
庆禅寺。四方翕聚。锻炼既严。省发亦众。遇境逢缘。
转加策进。故入院上堂云。山僧向南方走一回。拾
得几个金刚圈。一篮栗棘蓬。今日对人天众前。不
辞拈出。与诸人共相吞跳。以拄杖打圆相云。者是
金刚圈。试跳看。复竖拄杖云。者是栗棘蓬。试吞看。
(云云)是年。悟和尚七袟。师修启耑使上天童庆祝。
复瀑崖高公问道书。复无际凌虚公书。复昭觉惟
一公书。
[[date:九年丙子][九年丙子]]

师四十岁。缁素向化。众多事繁。立体宗宁为监寺。
及师诞辰。万指围绕。复宕渠流长苏公问道书。复
杂著¶ 第 96b 页
雪门璨别峰玺字水拙书。是冬受开县栖灵请。
[[date:十年丁丑][十年丁丑]]

师四十一岁。秋八月。住栖灵。冬十月结制。制中为
众提撕。略无倦色。按。病起上堂云。病僧为病极。说
法乖法式。静地念摩诃。寻声入福慧。复云。二十年
来经药饵。不知此疾是膏肓。复破浪舟偈云。梅华
雪子竞峰头。开落浑然春信浮。触到面门须著眼。
莫教穿过臭髑髅。示竹微奉离指示法语。
[[date:十一年戊寅][十一年戊寅]]

师四十二岁。冬十二月。檀越苏流长请住渠县祥
符禅寺。先是。君一老宿与苏公阖郡绅士商确已
定。欲建禅期。须行南方体裁。及师入院。百度整齐。
遂立君一公为监寺。总理院务。衲子四来。率多气
岸。按。解制上堂云。祥符解开布袋。放出一群猛虎。
不会狮子翻身。个个解打口鼓。蜀都自此咸钦法
化之盛矣。
[[date:十二年己卯][十二年己卯]]

师四十三岁。春二月。王兵马太乙李居士凤山请
住广安大竹县无际寺。师初虑故里人愚朴。难向
佛头著粪。先复王公书云。贫道垂髫时。视乡党中
人多脂粉气。今门下欲贫道唱还乡曲。想是鹅王
择乳。素非鸭类耳。至四月。师与众同赴结夏。安居
龙象蹴蹋。展佛祖机用。一郡欣所未闻。后欲以梓
里之情。延师久住。时万峰众护法以太平开拓有
年。宜永标赤帜。不可虚席也。乃强迎归万峰。
[[date:十三年庚辰][十三年庚辰]]

师四十四岁。是冬。重整炉鞴。痛施钳锤。英灵泉涌。
气吞诸方。忽一僧从聚云来。将吹万上堂语呈似。
师看毕。太息久之。乃普告大众云。聚云钉椿摇橹。
妄拟祖庭。反谓嫡悟嫡据者为非。自甘嗣远嗣死
杂著¶ 第 96c 页
者却是。甚至穿凿识案。谩惑无识之辈。纽捏枝派。
冒籍有宗之门。不知大慧门下有九十四人。迄今
五百年来。久无影响。而聚云辈焚香发誓。结五十
三人。挝鼓升堂。一旦嗣之。不知斯辈得何据乎。试
问聚云辈梦眼。何故不开。活的不嗣。而反嗣死无
对證者。何不索性做个过量人。独擅嘉声。亦得。而
乃剌脑入胶盆耶。既谓汉月致书。识聚云为大慧
种草。则何不效黄檗。不嗣马祖而竟嗣百丈。今聚
云反嗣大慧而不嗣汉月。较之古人之智。天渊矣。
遂作佛道声价以辟吹万远嗣大慧之妄。十二月。
开县徐檀越通碧特修大宁伫候。复有叙府牟吏
部尚书秉素樊督台我劬二护法耑启。延师蜀南
阐化。师以先受大宁之请为却。而牟慕道之心甚
切。更不相让。越明春。重遣员役舆师。遂南行矣。
[[date:十四年辛巳][十四年辛巳]]

师四十五岁。二月过酆邑。觉城柱迎师入平都山。
与绅士同请益。并祈法语。及抵叙州。缁素驰逐瞻
仰。师曾有偈云。拄杖肩舆入市廛。大惊小怪乱言
传。虽无道况垂千古。却有禅名播万年。牟遂延于
佛莲禅院。日夕咨决心疑。满慰夙愿。以牟昔年奉
差金陵。南中士大夫结社集生庵。牟得与同参。后
因王程期迫。依依难别。朝宗和尚告曰。天童衣钵。
正在破山。归而求之。何用他觅。今入师筹室。方知
朝宗和尚恩大难酬。厥后师蟠龙开炉。峨嵋瓦屋
僧侣云臻。久参初进。一皆觌面提持。按。是期上堂
云。凛凛朔风吹敝庐。人人冻裂个皮肤。就中有点
天然别。分付梅华树几株。时牟与樊喜法席之盛。
得未曾有。
[[date:十五年壬午][十五年壬午]]

师四十六岁。春初于蟠龙解制。即放舟东下。过开
杂著¶ 第 97a 页
县。应徐公之请。而徐公巳谢世矣。自师南上时。
书相报。徐公适于官潭舟中开函。不能速就思绪。
便投身水中。徐公本浙人也。原亲觐天童悟和尚。
起法名曰通碧。客于开县有年。故慕道之笃如此。
四方闻者。皆谓徐公真为法忘躯人也。师为彼小
参云。西津坝即西方境。官潭子是白莲池。时大众
感叹。欲久住大宁。共酬徐公之愿。伊阖宅不废初
志。一一倾心。大开法席。乃安徐公位于禅堂之侧。
与众同事作十二时歌。撰黄龙寺碑文。
[[date:十六年癸未][十六年癸未]]

师四十七岁。壬午冬。师在大宁闻乱风渐起。乃归
大竹之佛恩。以佛恩山深。可避故也。此时人多风
鹤之惊。大众亲师已久。依依不忍离其翼赞。丛林
担荷大任者。则有雪臂峦。敏树相。澹竹密。孤石宪。
燕居申。丈雪醉。三吴等。重为修葺。安众待时。按。佛
恩录云。千千龙凤从兹止。万万狮麟自此归。即竖
大殿日上堂语也。是冬。烽烟四告。师谓众曰。汝等
远避。老僧听天安命。群贼入寺。见师形貌奇伟。误
认为达州唐进士。欲加苦拷。师慈心善导。为说山
中道人行履。贼皆释疑散去。即有偈十首。其一曰。
须短发长近俗容。安名立姓谓唐公。于中幸有一
星别。说法声同意不同。时众皆远遁。惟雪臂峦一
人不离左右。虽与难。亦无怨也。厥后众方归强。师
过万峰。抵佛香建活埋庵。
[[date:大清龙飞顺治元年甲申时蜀中未通尚沿崇祯十
七年][大清龙飞顺治元年甲申时蜀中未通尚沿崇祯十
七年]]

师四十八岁。春三月。蜀江北岸。遍地干戈。惟南岸
山溪险危。兼有土兵禦侮。耑使驰书达石砫司秦
总戎良玉夫人处。秦即差官同永贞上人过忠州
迎入石砫之三教寺。风土人情。更觉淳厚。可为安
杂著¶ 第 97b 页
居之地。
[[date:二年乙酉以至丙申年止蜀中尚沿明号][二年乙酉以至丙申年止蜀中尚沿明号]]

师四十九岁。彼司之人。向沾法化。信敬有加。初为
隐遁计而瓢笠追随。复成法席。示寿山福。苍松鹤
竹帆波觉。城柱默石悟法语。示马宣慰嵩山偈。复
黄铨部郎六解书。
[[date:三年丙戌][三年丙戌]]

师五十岁。春正月。师诞辰。缁素同庆。皆以世礼尊
之。师亦怡然大快。时故旧绅士或耑书慰问。或亲
炙座前。如秉素牟公以古人悬草履于门上为问。
师复之最详。与王相公春石书。与田兵宪素书。
[[date:四年丁亥][四年丁亥]]

师五十一岁。是春近宸张公请住天祐寺。师于佛
诞日入院。冬建禅期。盖张公以司人未闻西来密
旨。坚请曲垂开示。提醒人心。邻有三台寺。碧虚老
宿事师最切。自造寿塔。乞师作铭。并乞题行乐图
云。行住坐卧。人之威仪。松竹梅石。山之秀气。器界
根身。万法归一。尔鼻兮香金炉。尔足兮蹋顽石。尔
耳兮声幽松。尔手兮执如意。尚馀竹与梅。坚节而
素质。呵呵。堪笑尔碧虚。堂堂乎若是。
[[date:五年戊子][五年戊子]]

师五十二岁。兵戈纷起。民不能耕。所遭饥馑。有骨
力衲子。同甘寂寥。勇锐办道。师亦弥加提策。即有
客相访。随家丰俭而已。示石年曹公偈云。为月开
门笑远山。光楼声发骨毛寒。老僧无别营清供。待
客惟将竹数竿。
[[date:六年己丑][六年己丑]]

师五十三岁。嵩山马宣慰请师为祖覃太夫人良
玉对灵小参。三教主人常然公为师永贞长老请
对灵小参。复侍伫黄公书。示厥中侍僧法语。二月。
杂著¶ 第 97c 页
东川吕相国耑书迎入司中一晤。初以老病为辞。
吕因军务所羁。不能趋榻。强请再三。师乃策杖而
往。一见便把住问云。你是吕相国么。吕曰。不敢。师
云。父母未生前姓甚么。吕拟议。师便棒。吕大怒。师
复打。吕趋进。师笑云。将谓将谓。原来原来。遂说偈
云。无端平地起孤堆。吓得虚空颠倒走。痛打金毛
人不识。几乎翻作跳墙狗。吕出诤论。以势相加。师
又说偈云。父母未生前句子。等闲棒著发无明。猛
然省得非他物。十八女儿不系裙。吕乃省。送归三
教。后通书云。承施棒喝。却得透脱一阵。黑风黑雨。
原自天朗日晴。只恐一夥盲人。不识此段因缘耳。
师复书云。昨与阁下弹丸地上相逢。此奇缘也。势
不可不斗胆。果符素心。漆桶子快。不然。老僧与阁
下咫尺天涯矣。承命敝檀越坚留三教。因天祐人
来接归。聊具瓢拂机缘偈语。以悉鄙衷。吕耑书谢
云。远承切念。亲嘱慈旨。从今拜教多矣。他年天台
山上。幸以只手相携。(云云)五月。石司亦有烽烟侵
境。吕耑使请师过渝之彭水。师欲上峨嵋逸老。辞
吕出江。
[[date:七年庚寅][七年庚寅]]

师五十四岁。时立阳李总戎屯兵涪陵。特营精舍。
坚延憩锡。师以间关险阻。暂允其情。后李事师如
弟子礼。师尝谓李曰。上帝好生。宜护惜残黎。李即
出令。不许误杀一人。迄今蜀东颂德不已。小山于
总戎闻师直心导物。未亲法音。延至黄化城署中。
频频请示佛祖因缘。师一一随机奖劝。或说罪福
受报好丑。皆以不杀为至德。于心感悟。乞垂法语。
并请题双松偈云。城开黄化松双栽。为鼓风涛引
鹤来。近日如何枯不并。独参天地靖氛埃。方欲久
沾慈诲。而李复延归涪陵。
杂著¶ 第 98a 页
[[date:八年辛卯][八年辛卯]]

师五十五岁。是秋。张兵与于李相战。师复入南滨。
进梨水忠路司覃公讳敦源者。延住福田寺。礼遇
甚优。有苦李昔拈今熟也之句。盖覃曾亲师椎拂。
故契合如斯。铁鹤寺象崖法嗣讣音至。师悼以偈
曰。遥闻铁鹤已冲霄。留下空巢期寂寥。瓢笠思随
云水散。风帆义逐雨华飘。念年鼓粥终初志。十处
开堂始称豪。同汎锦江三峡上。岂知尔去益吾劳。
是冬。万县首四谭公以北岸地方烽烟大息。悬伫
归里。犹慕景星。耑使延师出江。重布当年法化。
[[date:九年壬辰][九年壬辰]]

师五十六岁。是春。率众还。南浦谭公迎于太白崖。
万年寺居焉。见愚贤庵玉环续长等获瞻师面。如
隔世重逢。左右给侍最为精勤。首四谭公每邀谭
爵台士心西昆两大护法。与师终日剧谈。共慰多
年积慕之怀。请题太白崖诗云。太白危岩坐。舞华
飘杖黎。穿人鼻孔句。为我省诗脾。调古喷寒玉。风
高长紫芝。词坛骚骨在。付与林鸟啼。缁素方谋久
住之策。本明彻西瞿望亦缘别师有年。议诸檀越
梅王冉徐杨等。请师过开县休夏。及到龙城。见闻
者莫不合掌加额。咸称古佛重来。与本明偈云。干
戈队里几经秋。恐我师徒难聚头。今日相逢舒一
笑。两城烟水自悠悠。四月一日于紫云寺安居一
期毕。范杨二檀越请于栖凤结制。师升座云。紫云
解座。栖凤升座。虽是两彩一赛。要且不离者个。以
拂子打○云。佛子住此地。则同佛受用。常在于其
中。经行及坐卧。至冬。高梁圣瑞姚护法请住金城
寺。乃为众开炉。旧日参随衲子同聚法筵。大振颓
纲。宛如昨日。
[[date:十年癸已][十年癸已]]
杂著¶ 第 98b 页

师五十七岁。圣瑞姚公请于师曰。和尚门墙高大。
龙象甚多。非大道场不能海纳山容。弟子卜得一
山。俗传古之黉宫。尚有老桂二株。局面恢弘。可建
一大梵刹。乃屈杖履一游。师览云。此山较之千二
百五十人同居。犹其少者也。是秋。鸠工采木于佛
成道日。竖大殿方丈僧堂三十馀楹。即名之曰双
桂堂。遂结冬安众。顿成大观。
[[date:十一年甲午][十一年甲午]]

师五十八岁。丈雪醉自夜郎来省觐。师命上天童
代扫悟和尚塔。每告醉曰。老僧欲诣先老和尚塔
前拈一瓣香。奈年来荒乱。道路荆蓁。汝不辞劳。可
先为老僧一往。遂书送行偈曰。雪骨冰肌谁个知。
临行相赠扇头诗清。风赢得还归握。漫莫逢人露
一丝。并送法孙佛冤法语。
[[date:十二年乙未][十二年乙未]]

师五十九岁。得法弟子分化四方。凡乘者。
闻师严峻之风。咸欲亲承棒喝。奈川原旷绝。兵燹
之后。百里无人。其负笈来从。有树下宿者。有冢间
宿者。有溪畔岩穴而宿者。皆冒险乘危。甚至官司
嫌疑而鞫问者。如斯道路。楚水秦关。犹雾拥云臻。
是冬。立灵木绶空如禅为监寺。心宗慧心为副寺。
清溪为首座。本如为维那。道雅为典座。松溪为直
岁。卓尔朴存燕石继竹为知客。云幻圣可参之西
钵忘我东也为侍司。分领其事。规约整齐。双桂道
风大振遐迩矣。谢铨部郎沛之。曾邑侯胜幢入山
问道。答田司李维叙书。答牟将军麟玉书。复赵孝
廉羽鐄书。复法孙语嵩裔书。
[[date:十三年丙申][十三年丙申]]

师六十岁。复李制台培之书。复方太史神生书。复
文督学君山来韵。为冯明经砥中荐先考。列司善
杂著¶ 第 98c 页
长对灵小参。是年。凡嗣法门人。远近学侣。皆集座
下。同庆大年。虽遐陬僻壤。莫不绘师像而瞻礼焉。
[[date:十四年丁酉][十四年丁酉]]

师六十一岁。关南平西亲藩福晋耑使赍信香法
衣并法被炉奁华幔茵褥。凡法座之可严饰者。无
不备焉。请上堂说法。请题自真赞及法语以归。缘
法孙懒石聆住汉中府静明寺。与藩府相近故。特
来请法也。
[[date:十五年戊戌][十五年戊戌]]

师六十二岁。慕义谭侯府士心荐先慈请说法。师
命灵木缓理院务。同众至天城对灵小参。谭感谢
请于太白岩万年寺休夏。寻受请结制。师暇时偕
诸公游天生桥流杯池岑公洞。胜迹名踪。皆有乘
兴之句。是冬。归双桂。时丈雪醉住嘉禾青莲寺。东
塔监院清白常勤。旧房僧慈霖洽同绅士金太师
之俊谭司业贞默朱郡侯茂时汪进士挺王方伯
庭文学施博翁天麟法侄严大参等。修公启请再
住东塔。师因巫峡烽烟未尽。犹多阻滞。以稍迟趋
命复之。复径山法弟费隐和尚书。示再三法语。示
铁印法语。示野月法语。
[[date:十六年己亥][十六年己亥]]

师六十三岁。李制台出师夔关。耑书问道。师复最
详。更赠以偈。有重开巴国苏民困。再造夔门起世
贤之句。李览大悦。志拟旋师。躬亲法座。后巫峡屯
兵六载。屡裁问答之书。
[[date:十七年庚子][十七年庚子]]

师六十四岁。峨嵋诸刹名宿思聆法音。欲究此事。
有法孙紫芝住峨嵋之万年寺。众与商确。专趋法
座。启师逸老峨嵋。师辞以衰病。不能跋涉。后峨嵋
高志之辈。皆接踵而来。朝夕磨砺。师施以本色钳。
杂著¶ 第 99a 页
锤均有深省。
[[date:十八年辛丑][十八年辛丑]]

师六十五岁。法堂告成。廊庑毕备。复建一楹于法
堂之左隅。题曰寝堂。凡斲木拽石。挑砖运瓦。皆僧
侣躬为之。犹有力行而恐后者。制台李尝问使。双
桂丛林体制。僧徒功行何如。使对以梵宇巍峨。寮
舍恬静。其中皆真诚学道之士。约万有馀指。李乃
大书灯传无尽四字额之。
[[date:康熙元年壬寅][康熙元年壬寅]]

师六十六岁。为灵隐文题自真赞。为两生从题自
真赞。为法孙憨月燕石题自真赞。复白剌史完初
来韵。师与白酬答最契。有惆怅离骚坛未冷。平都
山又墨花生之句。是年师归故里。重修度亲庵。安
众学道。与众说法。用报亲恩。盖此庵建于崇祯末
年。以世乱未及落成。今特为修理。亦不负度亲初
志云。
[[date:二年癸卯][二年癸卯]]

师六十七岁。为印贞刘夫人荐夫君谭西昆上堂。
为梁山县令飞云彭公入山饭众上堂。为襄阳于
元戎小山题平寇伯彦侯曾公像赞。复重夔镇程
元戎万夫书。复忠南汝止高副使书。复遵义余太
守君维书。示谭虞卿任卿两总戎法语。题天童悟
和尚真赞。复风穴云峨法侄书。
[[date:三年甲辰][三年甲辰]]

师六十八岁。是秋巫山已定。楚蜀道通。师有天童
之行。速于急湍。乃发书渝城。唤莲月正归。书云。双
桂常住。汝当来接手。以代一臂之劳。令老僧往天
童扫塔。报师恩德。不忘递代相承也。万望垂怜。至
祝至祝。正趋座右。时制台李凯旋。太夫人讣音倏
至。即差员役进双桂请师荐亲。前归巴渝。以候杖
杂著¶ 第 99b 页
临。师命云峤水监院。莲月正领众。乃过长寿县。及
抵渝城。缁素争先拜于街市。乃至屠儿。亦皆稽首。
李延寓观音寺。于官衙设座。请师为母说法。李跪
听母位之侧。盖思亲之切而尊法之至也。示李制
台杨夫人法语。示子李雯法语。示秉儒牛公偈。示
宝峰慧偈。后李欲留住崇因寺。师不胜应酬。辞归
双桂。道途风雨。每有寒暑之恙。扫塔之行。自兹未
果。
[[date:四年乙已][四年乙已]]

师六十九岁。丈雪醉中兴昭觉。张抚台坤育。郑提
台西云。郎藩台钧衡。李臬台息六。郭道台馀庵。冀
府尹蓑翁。入山问道。醉以师平素行业。动静体裁。
出词吐气。迅捷锋铓言于众宰官。皆怀企慕。乃力
修昭觉。各通请书。师以老病辞谢。时澹竹密自成
都草堂特趋庆祝于佛成道日。师命秉拂上堂。以
法衣拄杖炉拂等总付代劳。夔州邢府尹拙溪入
山问道。师示以偈。食禄元来各有方。老僧双桂君
瞿唐。相逢没甚好消息。拳头巴掌绝商量。新宁沈
县令廷劢入山问道。是冬南北学者及得益弟子
连袂而来。趋归如市。师命众执事竭力开炉。弥加
整饬。乃普告大众曰。今年不惜眉毛。重打口鼓。向
后更不说禅。亦不说戒。尔等欲参禅受戒。不可后
也。众谓师年尊谢事之说。而不知已无意于世矣。
[[date:五年丙午][五年丙午]]

师七十岁。正月十五日将眼耳鼻舌身意分成六
偈。付嘱六人。以终生平之事。越廿一日。师诞辰。远
近士大夫。当道宰官。及入炉鞴久近弟子。左右环
拥。莫不怀香瞻恋。共庆大旬。自此谢绝人事。閒居
寝堂。至三月初十日。师示微恙。落堂告众云。老僧
年经七十。四大渐颓。报缘将尽。众等白言。耑人请
杂著¶ 第 99c 页
医。师云。不可。人生去来。原属平常。何必贪寿。但率
众修塔。乃是真孝。老僧行径虽异诸方。然去亦不
同故套。从上有坐脱立亡者。有拈拂竖指者。有奇
言妙句惊世骇俗者。老僧若入涅槃。秪是起居如
故。候时至则瓜熟蒂落。自然之道也。至于丛林风
规。确守为上。亦如老僧住世无二。勉之。所有竹杖
瓢笠道具之类。分与旧契。尚存衣钵之馀。可付丈
雪醉修昭觉祖庭。至十六日午时别众。众皆潸然。
师却就寝。少顷复坐。指烛顾众而逝。僧俗吊慰。哀
声震地。丈雪醉至。欲舁棺至昭觉建塔。众皆力争。
遂塔全身于本寺万竹山之前。仍公举云峤水为
监院。众执事如旧。丈雪醉负衣钵爪发。塔于昭觉
影堂之侧。师建法幢凡十有五。升堂语要。普说小
参。机缘法语。拈颂偈赞。书问杂著。先是丈雪醉编
成十二卷。离为二册刊。入嘉禾楞严藏室流通。其
有后录如记录。参之秘所集。亦刊行以寿于世矣。
剃度弟子印开等凡百馀人。嗣法弟子八十七人。
南北分化。各振家声。或辅弼丛林。深养厚蓄。或诱
一郡。或导一国。或居止不定。诃佛骂祖。虽未付授
而昭昭然大有光明者。又未可枚举也。若夫宰官
绅士。有入山问道者。有久入参请者。有随缘理会
而渐渐发悟者。有亲受钳锤而处处露锋铓者。有
同事摄化而弘护法道者。亦莫能尽述。师根性猛
利。天资高强。工夫急切。彻悟渊深。行脚扣击。当锋
已少其人。出身作用。接物端如掣电。所以自东塔
开法。至于西川十五名蓝。驱耕夺食。皆是利害脚
手。锻生炼死。无非恶辣钳锤。凛凛威光。如岩壁千
仞。赫赫声誉。似雷震九天。纵逢剑戟武夫。瞻德容
而敛其暴怒。即遇王公宰辅。钦法令而小其威权。
晚年随乡入俗。谦光应机。笑里有刀。泥里有刺。或
杂著¶ 第 100a 页
语或默。或喜或嗔。皆莫辨其可否。直令人怀疑而
发悟。差殊品汇。教泽均沾。一知半解。虽士庶亦有
焉。故示寂时。毋论远近贵贱缁素。挽词哀声盈门。
而追慕不已耳。今敬述平生出处大略。考全录岁
月而编次之。以为后世取则云。





破山明禅师年谱(终)

* 破山明禅师塔铭
敕封徵仕郎翰林院庶吉士癸酉科孝廉巴县刘道
开撰文
赐进士及第内弘文院编修遂宁县李仙根篆额
赐进士出身徵仕郎礼科给事中前吏兵工左右给
事中翰林院庶吉士广东道监察御史刘如汉书


原夫江汉炳灵。岷峨毓秀。山川间气。圣贤笃生。自少
林西来。曹溪缵绪。而南岳一马。首诞什邡。是则宗门
之盛。实吾蜀人启之也。自时厥后。代有名宿。莫不家
敷智蕊。户灿心灯。求其得髓弘宗。圆机应世。王公钦
范。走卒知名。本卫法之苦心。运大人之作用。逆顺莫
测。游戏无方。不得不推我万峰老人矣。师讳海明。号
破山。俗籍顺庆之大竹。元勋奕叶。相传蹇忠定之裔
孙。古佛因缘。共说昭觉勤之转世。生含异质。幼挺奇
标。尧眉舜目。几符智者之姿。龟背鹤形。不让纯阳之
表。亦娶妻而生子。同耶输与罗睺。行年十九。忽厌尘
凡。薙发出家。挑包行脚。偶听慧然法师讲楞严经。至
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
此想不真。故有轮转。遂终日疑闷。乃阅古人公案。如
杂著¶ 第 100b 页
铜山铁壁。无隙可入。于是孤身出蜀。见数耆宿。不能
决疑。俄住楚之破头山。刻期取證。以七日为限。逼拶
至极。经行万丈悬崖。自誓云。悟不悟。性命在今日了。
时交午未。忽见银色世界。一平如掌。信步举足。不觉
堕于崖下。竟将左足跌损。从前碍膺之物。泮然冰释。
高声叫云。屈。屈。自此出山南行。参数员尊宿。末后至
金粟。机锋上下。才辩纵横。粟书源流一纸。加以信金
一缄秖受。下山暂住苕溪。已已秋。嘉禾绅衿请住东
塔。远近学者。归之如云。粟聆之曰。华开槜李。果熟蚕
丛。癸酉春回蜀。卓锡于万峰古刹。学者归之。亦如东
塔之众也。有黠鼠窥香积。妖狐吹佛灯之句。盖鳃鳃
乎有今日狂禅之虑矣。师主万峰。凡十馀年。甲申以
来。刀兵横起。杀人如麻。有李鹞子者。残忍好杀。师寓
营中。和光同尘。委曲开导。李一日劝师食肉。师曰。公
不杀人。我便食肉。李笑而从命。于是暴怒之下。多所
全活。昔人以澄公之于二石。如海翁狎鸥。师不但狎
也。而且化之矣。拯溺不规行。救焚无揖让。此之谓也。
然自此人目师为酒肉僧。反有藉师为口实者。师以
救生为卫法之苦心。甚不得已也。壬辰癸巳间。蜀难
渐平。师回梁山之金城寨。去寨半里。有旧绅别墅。尚
馀老桂二株。师葺而居之。颜其堂曰双桂。门曰福国。
粗成丛林。而四方学者。至复如归。师随其一知半解。
辄有付嘱焉。或疑其付法太滥。而不知师于此又有
深心也。盖佛法下衰。狂禅满地。倘一味峻拒。彼必折
而趋邪。师以传法为卫法之苦心。甚不得巳者也。师
之名。上自朝廷。下及委巷。近而中夏。远而外国。罔不
闻知。总制李公奠安全蜀。数遣使迎师。皆力辞。甲辰
秋。再使敦请。师不得巳。飞锡临渝。盘桓九旬。相得甚
欢。李公享师以牢醴。师阁箸曰。山野昔遇恶魔而开
斋。今逢善友而止晕。从兹不御酒肉矣。遂辞而归。丙
杂著¶ 第 100c 页
午正月廿一日。寿臻古稀。道俗集庆者。万有馀指。至
三月初十日。师示微恙。预申没后之约。不用茶毗内
棺外椁。便服入殓。窆如俗人礼。是月十六日亥时。盥
漱搭衣。以手指烛。端坐而化。寿七十。坐腊五十九。坐
道场语录一十二卷。入嘉禾紫柏院。流通海内焉。时
有得法弟子丈雪醉公。将塔师全身于梁之艮龙山
麓。影堂设于成都之昭觉。走书请铭于不佞。道开矍
然曰。予何言。师之道德在天下。天下之人能言之也。
操履在丛林。丛林之人能言之也。必欲予言。亦言其
甚不得已之苦心耳。夫甚不得巳之苦心。是马祖之
所难也。马祖之所难。而师易之。虽谓师为什邡之跨
灶可也。爰系之铭。铭曰。

「 坤维禅宿
 肇自马祖
 临济沩仰
 两灯并谱
 济下儿孙
 杨岐独盛
 传至天童
 枝端派正
 万峰崛起
 忠定后裔
 矫矫人豪
 堂堂法器
 十九辞家
 廿七圆戒
 不屑蹄涔
 直操溟澥
 金粟老子
 眼明手毒
 一瓢恶水
 洗肠换骨
 再振滹沱
 旁起四宗
 花开槜李
 果熟蚕丛
 九坐道场
 单提心印
 魔与魔民
 一战而胜
 烹佛锻祖
 补天立极
 师于祖庭
 实有勋惠
 劫遭离乱
 杀人无算
 处剑戟林
 如家常饭
 游戏神通
 饮酒食肉
 长鲸吸川
 烧猪果服
 但尔诸方
 不当学我
 伊尹之志
 有之则可
 酒肉破戒
 滥付招毁
 原师之心
 大不得已
 天子闻名
 王侯愿交
 黄麻不羡
 青山逍遥
 行年七十
 化缘已毕
 双林双桂
 是一是二
 无偈可留
 无法可说
 狮子频呻
 指烛而灭
 遗令官敛
 法同缙绅
 身后一著
 犹是逆行
 艮龙之麓
 窣堵坚好
 八部天人
 香花围绕
 只履已西
 幻壳斯藏
 我铭贞石
 万祀垂芳」

杂著¶ 第 101a 页

破山明禅师塔铭(终)       板附楞严



(浙江湖州府尹副)

(曹溪正脉三十七世法孙彻岩
捐赀敬刊)

(破山老人年谱补入语录流通
海宇)

(法孙 正生对 常奇书)

(康熙庚戌冬日嘉禾楞严寺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