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法语¶
法语¶ 第 783a 页
憨山老人梦游全集卷之五
东海那罗延窟侍者福善目录

* 法语

** 示惺初元禅人书经

性元禅人来参匡山老人字之曰惺初发愿书写大
经请益老人因示之曰出家修行佛说方便多门固
在各各发心何如耳第一向上参禅求明自心志了
生死次则深穷教海志愿弘通护持正法续佛慧命
又次则深厌生死专心净业愿生西方此皆理行为
最上者若夫事行种种至于书写经典乃六种法师
之一是佛称赞者故法华经说持经法师现世肉身
得六根清净此岂事行可拟哉且云举手低头皆巳
成佛此称性之行又岂可以描抹点画可致耶老人
昔住五台曾剌血泥金书写华严大经每于书写之
中不拘字之点画大小长短但下一笔则念佛一声
如是点点画昼心光流溢念念不断不忘不错不落
久之不在书与不书乃至寐寤之中总成一片由是
一切境界动乱喧扰其心湛然由是得一切境界自
在无碍解脱门乃至一切见闻无非真经现前以此
證之则书经之行妙在一心不乱又岂若童蒙抹珠
便以书经求功德耶禅人试以此行如是书写如是
受持似有少分相应若以描写为妙行博名高为求
供养之资则又不若寻常粥饭为无事僧也勉之。

** 示昭凡庸禅人

庸禅人往参老人于五羊请益尝示以无生之旨别
来十馀年矣顷来谒匡山见其为道之志弥笃而参
究工夫未纯以未把作一件真实大事耳老人因示
之曰古人学道第一要为生死心切不是要求玄妙
道理也所言生死者何即吾人日用现前种种尘劳
境界中遇境逄缘若逆若顺内心习气引发现行起
法语¶ 第 783b 页
爱憎取舍等种种妄想分别心也以念念攀缘起善
恶等种种业行都作未来生死根株以妄想无涯故
生死无际所以众生长劫流转生死苦海无出头时
良由不知自心之过也故云若不了自心云何知正
道所以古今学道人有志出生死者单要求明自心
耳以此心迷之既久无明日厚情尘益深凡日用举
心动念但随妄想流转从来未曾返省不知生灭根
源古今参究之功不在求玄妙只在求自心生灭之
根源耳但以此心一向粗浮如沸汤烈燄未尝一念
清冷如何能究故古人权设方便将一则公案教学
人念念提持参究如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
州云无又如永明教人审实念佛的是谁即此一无
字谁字便是断生死命根之利剑也然此参究审实
只是觑此无字谁字起从何处起落向何处去只看
这一念起落处要见生灭根源若参到极则处将一
念生灭妄想迸断打破漆桶顿见本来面目方知本
自无生今亦无灭无灭无生究竟寂灭耳到此便将
佛祖向上鼻孔一时尽在自巳手中从此识得本来
人更不疑张三李四恰元来是自巳本命元辰如是
有何玄妙可求又何必向他家屋里求耶至此则生
死栏柄在自巳手中回视日用现前境界如梦如幻
如化如影依然只是旧时人但不是旧时行履处耳
然此一著若不是最初发心为生死切任你做尽伎
俩都是鬼家活计纵有一知半见都是魔说凡有所
作皆是魔业可惜百千万劫难遇之一段大事因缘
也禅人果有志此事直须将自巳胸中从前世谛伶
俐聪明知见及种种妄想一齐折合归向到一念上
做将一句话头作横空宝剑斩断从前妄想如斩乱
丝果能如是下毒手做苦切工夫若无真实悟处则
从上佛祖皆堕妄语矣然所最忌者唯是无真实心
法语¶ 第 783c 页
只将参禅做皮面说好看话耳似此诚为自欺到底
有何利益所以孔圣教人󳌤自欺吾佛教人戒大妄
语耳宜珍重勉之。

** 示履初崇禅人

禅人生长豫章蚤年出家素有向上志闻老人逸老
匡山遂弃世谛缘洁心来参求依止焉老人见其循
循故不拒来意因留入众随时入室久之察其多软
暖之习而骨气不刚故入道之心不猛居常策其不
逮一日拈香请益老人因示之曰子有向道之志而
无振拔之气者以心力不纯故骨不劲骨不劲故无
刚毅勇猛之志所谓中无主不立耳所以中无主者
以第一无真实为生死心故无决定久远不退之志
然学道人既无决定之志则一切趣操而无特达之
行所以因循旧习悠悠日月但守閒散任意以为自
在无拘以此为快如此不唯于道无进至于一切佛
法亦无潜心精求之意所以于心既不知检而于四
大幻身亦无支持之力故日用现前全无真实工夫
亦无真实受用耳如此岂不虚丧光阴空过此生又
何取于亲近善知识以求出世之业哉是则徒有向
道之名而无真实之操可不悲哉子从今日去先要
发一片真实为生死心立一定久远不退之志尽此
形寿决定要究明巳躬下一段大事毕竟要齐古人
方不负此生平如是乃可名为真学道人不然又何
取于虚尚哉子今纵有决定学道之志若不知用心
之方亦汗漫无处摄取从今用心要如古人必以一
则公案以为参究话头如永明大师念佛审实的公
案最为稳当若以念佛为参究话头时即将心中从
前一切夙习知见一切杂乱妄想思算一齐放下放
下又放下放到无可放处单单提起一声阿弥陀佛
即看此念起处审实这念佛的是谁如此且念且审
法语¶ 第 784a 页
又审又念靠定一念审实得力处便觉心如墙壁究
到究不得处便是得力时节如此久久参究参到心
无用处如老鼠入牛角时忽然一念迸裂便是了生
死的时节也子能如是用心如此著力自然骨刚气
猛名为挺特丈夫视前软暖之状真日劫相倍矣子
其勉之。

** 示慧镜心禅人(有引)

禅人蕲阳人身在尘劳心怀出世常亲立庵和尚
中年乃投太空老宿剃染得大定和尚策励遂怀
操方之志曾参紫柏老人于匡山后朝南海复叩
云栖法席授净土法门后回故土因与诸乡缙居
士同归宗老友重兴宗远庵仿远公遗事结念佛
社修净土法门老人逸老匡山之六年禅人失明
不能亲来问讯特使其弟子持书遥礼请求开示
禅净一心之旨为净土之资老人因示之曰。

吾佛说法以一心为宗无论百千法门无非了悟一
心之行其最要者为参禅念佛而巳而参禅乃此方
从前诸祖创立悟心之法其念佛一门乃吾佛开示
三贤十地菩萨总以念佛为成佛之要故十地菩萨
巳證真如岂非悟耶然皆曰不离念佛念法念僧故
善财参五十三善知识第一德云比丘即单授以念
佛解脱门及至末后参见普贤为入妙觉善知识乃
专回向西方净土云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
提记由是观之即华严为最上一乘而修称法界行
始终不离念佛而十地圣人巳證真如尚不离念佛
而末法妄人乃敢谤念佛为劣行又何疑参禅念佛
为异耶是缺多闻不知佛意妄生分别耳若约唯心
净土则心净土净故初参禅未悟之时也非念佛无
以净自心然心净即悟心也菩萨既悟而不舍念佛
是则非念佛无以成正觉安知诸祖不以念佛而悟
法语¶ 第 784b 页
心耶若念佛念到一心不乱烦恼消除了明自心即
名为悟如此则念佛即是参禅若似菩萨则是悟后
不舍念佛故从前诸祖皆不舍净土如此则念佛即
是参禅参禅乃生净土此是古今未决之疑此说破
尽而禅净分别之见以此全消即诸佛出世亦不异
此说若舍此别生妄议皆是魔说非佛法也。

** 示修六逸关主

余初度岭至五羊时菩提树下弟子修六逸公即
相率同辈归依乃至出岭之南岳游吴越相从于
艰难困苦之中始终二十五年未尝少间及余归
隐匡庐公素为生死心切志求向上亦相从于金
轮峰顶闭死关三年单提一念幸有自信之地今
以省师归故山拈香请益老人因示之曰。

出家为生死求向上一路乃本分事禅人死关三年
其于放下身心抖擞客尘烦恼消磨习气乃最初一
步业巳自信但于参究生死病根未能顿拔以参禅
先须识取生死病根方能用药调治耳何谓生死病
根以贪痴嗔慢皆以我见而为根本一切圣凡二种
生死皆因执我然我依见立是则妄见乃我执之本
称为法身之剌见剌不拔生死难出是以一切凡夫
执身心人我是非之见一切外道横执邪见二乘圣
人执生死涅槃欣厌取舍之见一切菩萨执有生可
度有佛可求之见等觉圣人未忘佛见法见故有二
愚乃至祖师门下初学参禅者则多先起将心待悟
之见于未悟中妄起未得谓得之见及有一念狂心
暂歇处即执为妙悟便生得少为足之见即将古人
言句扳扯回为巳解执为玄妙之见以此蕴集于怀
不肯唾却久之酿成毒药以致误堕邪见纵有一念
顿悟自心本来无物则又堕在光影门头以为究竟
之见所以云门道只饶得到法身为法执不忘巳见
法语¶ 第 784c 页
犹存堕在法身边谓之抱守竿头则永无超脱之见
总之但有丝毫情见未除皆是生灭边收通是生死
病根纵然悟得尚属生死故云悟之一字亦须吐却
何况全未了悟但依希恍惚便起知见自以为得即
将古人现成语句把作自巳妙悟此皆堕自欺全非
真参实究功夫如此用心皆是未识生死病根之过
也所以古德云不用求真唯须息见苟知见消亡不
真何待所以佛示阿难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
离见见不能及此其究竟穷元单以见为生死病根
以从法身而起妄见见有身心世界而沉生死故今
以离见为出生死證法身之极则也马鸣大师示人
以离念为真修实證以因念有见若见谢则念自离
妄自泯矣是知贪嗔烦恼之病根浅唯独见剌之病
根深最为难拔故参究功夫烦恼易断习气难除习
气不除则妄见潜滋妄见滋则纵有悟处皆成习气
以成魔见矣所以楞严经中说见魔最深隐而难知
也禅人有志真参实究直须看破切不可堕在知见
网中正当做功夫时只将赵州无字与六祖本来无
一物同参于未提起时先将身心内外一齐放下放
下又放下放到无可放处透底看遮无字毕竟有什
么气息才有一念起处当下一觑觑定看他毕竟是
个什么如此安身立命在话头上靠定深锥痛劄一
念不移如老鼠咬棺材自有透脱时也切不得将古
人公案言句蕴在胸中将来比拟以拟心即错决不
是古人见处至于寻常应缘时只将话头靠定历历
孤明自然不被境风摇夺乃至与人接谈时切不可
将古人公案当作自巳知见以资谈柄此一种病根
最深以正当说时直图爽快全不知不是自巳本分
事以此纵心矢口全不曾回头照看所以不知是病
若养成此病则将为大我慢魔及狂魔之所摄持今
法语¶ 第 785a 页
目中所见缁白好说禅者比比皆然不可不惧也古
人参禅无别玄妙只是肯将凡情圣解一齐扫却放
得胸中空落落不留丝毫知见作主宰知见不存则
真见发光自然了无一物矣如此放下时则当人一
念如大火聚一切情尘习气一触便烧如红炉片雪
绝无影迹可留回观一切知见边事如说梦耳所以
道参禅无诀法只要放得下若放下一念则一念真
实若念念放下则念念真实若彻底放下则尽未来
际彻底真实矣公行矣能不忘此叮咛之言则与老
人眉毛撕结未尝有丝毫间隔时也万无以离合关
心唯以此道是望嗟嗟老人老矣倘负此缘错过此
生则再求今日之缘又不知几千万劫也。

** 示慧玄兴后禅人

东海佛法不行之地自灵山桂峰师开化令舍邪归
正者不少老人昔居海印寺时叹师法利之盛其诸
弟子能说法者居多今学人兴后乃嫡孙也老人别
灵山二十有八年矣每切念之辛酉岁后来参匡山
一见如再面灵山也改岁后辞归故山请益修心法
要老人因示之曰佛最所诃者烦恼所知二种障为
为生死根本然烦恼障乃贪嗔痴爱为凡夫生死根
本所知障乃佛法知见为三乘圣人生死根本苟二
障之不除则众苦无由得出也嗟今世人不知佛法
者固无足怪即学佛法人不肯断除烦恼又以所学
佛法为所知障生长我慢重增烦恼心地染污种子
触发现行放逸身心毫无检束循情造业岂非大谬
耶学人今闻老人开示知为生死大事发心参求本
地工夫此乃最胜愿力但今参究工夫不用别求只
要将胸中旧有习气种子一一打点乾乾净净不许
触发现行就于日用对境逄缘起心动念处当下看
破不许相续其用心下手只如楞严经所说观音耳
法语¶ 第 785b 页
根圆通旋倒闻机返闻自性一则观门最好用心若
于日用见闻处果能返观自性则不随外境流转如
此念念返流则念念是归真之路如此用心若习气
不除触发现行定不得力此全在违现业一著为最
上行也然又必要为生死心切乃肯下死工夫耳学
人实为生死真切用心乃有受用不是说了便休作
一种佛法知见也。

** 示净心居士

往老人过吴中净心居士参礼请益老人示之以念
佛法以念佛如水清珠能清浊水故以净心为道
号别数年矣今书来云念佛难成一片复请开示老
人因示之曰修行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
如何敢云念佛成片且众生无量劫来念念妄想情
根固蔽即今生出世从知事以来何曾一念痛为生
死日用念念循情未尝返省今欲以虚浮信心就要
断多劫生死所谓滴水焉能救积薪之火岂有是理
哉若当人果为生死心切念念如救头燃只恐一失
人身百劫难复要将此一声佛咬定定要敌过妄想
一切处念念现前不被妄想牵缠遮障如此下苦功
夫久久纯熟自然相应如此不求成片而自成一片
矣此事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告䜣不得他人全要自
巳著力若但将念佛做皮面如此驴年无受用时直
须勇猛更莫迟疑。

** 示仁天老宿持法华经

余过金沙孙图南居士为言仁天大德诵法华经二
十馀年深重其操及人天相见貌古神清余将行仁
天请益因谓之曰法华最上一乘乃吾佛久秘之要
为授记诸弟子之劵书也诸佛慧命所系更有何法
过于此者乃请益别求乎虽然仁天持经久矣未审
果能忘言而得义乎抑区区文字而巳乎六祖云心
法语¶ 第 785c 页
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不解意与义作雠家二
十七祖云入息不居阴界出息不涉众缘常转如是
经百千万亿卷如上二祖所说是则仁天毕竟如何
持此经耶经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如是则
六祖纵许解义亦未能持又云此经开方便门以示
诸法真实之相如是则山河大地草木瓦石无非实
相纵若二十七祖离出入息亦未能持然则仁天毕
竟如何持耶如佛所说持品乃至展转第五十人转
教持经功德不可思议由是观之转教之功不论解
义不解义离息不离息但能一念信心自知本有则
慧命不断由是老人最赞青莲法社以持法华为妙
行也以一闻此经便下成佛真种如是则仁天岂不
以转教多人尤胜自巳一人持之耶此青莲社老人
所以拳拳仁天能如佛所赞叹乎。

** 示沈大洁

大洁请益云参究净土二行皆所笃信愿修但参究
要离念净土要系念两者似违用心难一愿乞指示
老人曰此禅净二行原无二法永明大师示之于前
矣禅本离念固矣然净土有上品上生未尝不从离
念中修若曰念佛至一心不乱但一心不乱岂存念
耶但此中虽是无二至于下手做工夫不无巧拙以
参究用心处最微最密若当参究时在一念不生若
云念佛则念又生也如此不无两橛念就参究念佛
处打作一条要他不生而生生即不生方是永嘉惺
寂双流之实行也何耶若论参究提话头堵截意根
要他一念不生如此虽是参的工夫古人谓之抱桩
摇橹只这要他不生的一念即是生也岂是真不生
耶只如念佛若只将一声佛号挂在心头念念不忘
岂是真一心不乱古人教人参活句不参死句正在
生处见不生意如经云见刹那者方悟无生即此一
法语¶ 第 786a 页
语则参究念佛当下可成一条矣道人谛听参究念
佛此中易落淆讹不可忽也如何参究即念佛念佛
即参究耶佛祖教人只是了悟无生则大事毕矣然
无生岂如木石枯桩耶要在生处了无生为第一义
且参究乃无生也念佛乃生心也如今参究就将一
句阿弥陀作话头做审实的工夫正当做时先将自
巳身心世界并从前一切世谛俗习语言佛法知见
一齐放下连放下亦放下放到无可放处则当下空
空寂寂不见有一念生矣就从此空空寂寂中著力
提起一声阿弥陀佛历历分明如此提一声两声三
五七声正当提起时就在直下看觑审实此念佛的
是谁重下疑情审之又审疑之又疑疑情少松又似
前提又审又疑单看此念佛的毕竟是谁向何处起
落向何处去如驴觑井觑来觑去疑来疑去疑到心
思路绝处如银山铁壁无转身吐气处是时忽然搕
著触著真无生意忽然猛的现前时则通身汗流如
大梦觉到此方信生即无生无生即生参即是念念
即是参元无二法回头一看始知向来如在含元殿
里觅长安也如此做工夫最怕将心要悟才有要悟
的心便是拦头板也只管一直做将去不计工程即
到做不得时则打起精彩又从做起又切不可贪求
玄妙即有一念暂息寂静欢喜切不可当作好处直
须吐却切不可将佛祖玄言妙语来作證当作实法
不可堕在无事甲中以此为得总之一切圣凡迷悟
都不管单单只是追求一念下落追到赶尽杀绝处
久久自见本来面目如十字街头见阿爷更不向人
问觅也看来此事元是人人本分上事更无甚奇特
处纵做了手依然只是旧时人只是旧时行履处不
曾增益一毛但只是眼睛光光亮亮不被他见闻觉
知瞒昧也道人真真实实为生死大事试从此下手
法语¶ 第 786b 页
决不相赚。

** 示本怀印禅人

海印禅人早受业于栖霞嗣与诸同志结社于金沙
东禅集海内学人专以背诵妙法华经为业不数年
间成就者三十馀人先社主海耀与诸檀信约请余
休老以主之禅人因特走南岳以迎余一见禅人循
循若讷纯诚端确则识其为有心力者及余以了达
师因缘至社中见诸法侣济济端然经声琅琅朗彻
如空中梵响余因叹曰即使闻者入流可證耳根圆
通矣时余缘毕虽即归老匡山然亦法身常住此中
及三年耀公以缘去而社无主余闻之痛惜急遣书
檀越勉留禅人坚守之以待来者保此法社勿替也
且亟嘱禅人苦志居之禅人谛信余言果保全无恙
禅人遣弟子瞻礼持卷请益老人因示之曰甚矣末
法弟子能持慧命而以护法为心者难其人矣非特
今也昔吾佛于灵山会上欲以妙法华经付嘱有在
令于末世受持此经广宣流布是时无论人天百万
即得授记诸弟子中竟无一人敢于娑婆世界流通
此法者必待地涌之众乃能荷担由是观之持此法
者岂易易哉以其五浊恶世众生薄福其性刚强最
难调伏是以吾佛教持经者必以忍辱为第一行故
曰如来灭后欲为四众说是经者应入如来室著如
来衣坐如来座乃可为众广说此经如来室者一切
众生中大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来
座者一切法空是安住是中然后以不懈怠心乃可
为众说是法华经故佛自述其往昔求法之行如提
婆达多世世之冤害及常不轻之礼拜四众乃至辱
骂或加刀杖瓦石种种苦事皆欢喜忍之无一念懈
退此正教菩萨法末世持经之最胜行是则吾徒为
佛子苟无忍行又何以持佛慧命使不断哉及受付
法语¶ 第 786c 页
嘱持经之菩萨则誓之曰种种苦事皆当能忍是以
佛说观三千大千世界无有如芥子许不是菩萨为
求菩提舍身命处乃至头目髓脑无有吝惜故教持
经者先以忍行悲此末法非大忍力又何能护佛法
续慧命乎故老人每每以忍行开示禅人禅人以能
笃信老人亦能以忍力自持故今不但率保道场抑
且成就巳行岂不为二利之妙行哉惟此一事禅人
切不可以世谛寻常观之更于此外别求出生死法
也且此经乃吾佛世尊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一大事者乃众生本有佛之知见也以久迷而不悟
特劳佛出世为开示而使自悟入之唯此一事更无
别事所言佛知见者以能见诸法实相也以众生迷
真知见但认五蕴幻妄身心而不见其真实之相若
见实相则三界上下了无一法又何生死可寄耶如
此岂独参禅能了生死而持经不能了生死乎第恐
为法华所转耳若南岳天台皆悟实相之大宗师也
倘法社诸侣读诵此经能有一人如天台悟入法华
三昧者即此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如是则护持之人
具足恒沙功德不可思议矣若是则纵舍身命亦非
分外况世间言语谷响音声幻妄小诟岂失出世广
大法利耶且佛为此法劫劫生生舍此身命禅人即
能舍此一生成大法益又何外慕别求佛法乎然今
纵不能了生死即仗此法为舟航愿力持之于生死
海中亦必终有到彼岸时尤胜从前虚生浪死也禅
人既请老人言应当谛信老人语从此更当发起大
忍力大精进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以成普贤大行
切不可起生灭心立人我见而生退堕之想也。

** 示新安仰山本源觉禅人

本源觉生长新安自薙染来重兴仰山道场三十馀
年幻出种种庄严皆自心力诵圆觉梵行二经亦二
法语¶ 第 787a 页
十馀年未尝暂辍精持净行皆从夙习般若中来今
礼匡山请授大戒拈香请说圆觉大义老人因示之
曰佛说三界上下法唯是一心作故十法界圣凡因
果皆一心之影像况此幻妄身心目前幻境岂从外
来所谓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
密教授菩萨是故为佛弟子若达唯心法门则一切
染净因果皆即现前念念转变故曰心净则佛土净
直如仰山因缘向皆危石巉岩荒榛茂草今一旦幻
此道场如从天至皆从最初一念坚固信心故致如
斯广大佛事由是观之则西方净土又岂从心外得
耶老人今为禅人特授梵网金刚宝戒此戒名为毗
卢遮那心地法门经云若人受佛戒即入诸佛位是
知一念信心即开佛知见一切佛土应念现前故诸
佛净土皆从金刚心地建立禅人果能了知此个法
门则从此向前日用头头一切运为明明了知皆从
自心流出则法法皆为净土真因若更能将一声阿
弥陀佛念念不忘心心不昧念至动静无二寤寐如
一则现前步步皆踏净土宝地经行即此身心巳坐
莲花胎中直至临命终时才舍此身即花开见佛如
从梦觉到此始知生死如梦净土如幻一念之间永
居不退此外更有何而为出生死之要路乎是知今
日所受心地法门乃成佛之根本更复何疑又岂可
以寻常目之耶禅人久修梵行第未亲闻善知识打
破从前妄想梦耳但了法法唯心何用别求佛法努
力珍重。

** 示陈善人

楚沔称名郡故文宪之邦但法门善知识过化者希
观智禅人向杖锡于此掩关三年一时向化者众适
来善人乃旧归依信心弟子也远参匡山俚人为求
开示以传白大众老人因示之曰在家男女能持五
法语¶ 第 787b 页
戒谓不杀不盗不邪媱不妄语不饮酒食肉佛住世
时常在法会称优婆塞优婆夷此云近事男女以堪
亲近承事三宝故其所修者精持五戒免堕三途苦
趣是为人天之福故曰五戒不持人天路绝若持五
戒第一要明信因果善恶报应如影随形谓作善因
福果定生人天若造恶因恶果必堕三途苦趣且观
世之高官尊爵富贵荣华者此等必是前世修福供
养三宝齐僧布施印经造像修寺建塔济贫拔苦之
所感招其长寿多男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友弟恭
者必定从放生不杀持斋戒中来是故在家不能持
此五戒者即五常备矣谓不杀仁也不盗义也不邪
媱礼也不妄语信也不饮酒智也儒门能此者即成
德之君子矣是故持斋岂分外事耶其中有上智高
明之士既持此戒复念人世无常如风中烛怕生死
苦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如此思惟念生死苦求出离
心切更宜发心持念阿弥陀佛将此一句佛横在胸
中心心不断念念不忘朝暮礼佛诵经回向西方求
生净土若念佛念到一念纯熟一心不乱临命终时
见阿弥陀佛放光接引投托莲花以为父母花开见
佛从此永出生死轮回之苦长揖三界是名菩萨此
念佛工夫古今在家男女行持一生取辩生西方者
不少故曰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此外别求
皆为邪见邪行矣善人持此转化同类一人一家以
及一乡一郡通都为佛国矣但愿努力修行只要信
心真切一念奉行不必别求玄妙佛法。

** 示盛莲生

老子云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若吾无身吾有
何患圆觉经云我今此身四大合成当观身中坚硬
归地润湿归水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
妄身当在何处如此谛观此心久久纯熟身相忽空
法语¶ 第 787c 页
种种烦恼皆从妄想颠倒而生如梦颠倒本来不有
当烦恼时直观此心妄想从何处生追到本无生处
则妄想不生妄想不生则念顿空身心忽空则一切
烦恼当下消灭应念即入清凉极乐国矣此观吃紧
乃脱苦之妙药然初心观未易成但将阿弥陀佛审
实话头切切不忘若妄想起时提起话头一拶则妄
想自灭以寻常无有正念故专逐妄想流转攀缘不
停以滋苦耳以一切诸法皆自心生心外无法若不
观心而求脱苦之路犹却步而求前也只须发勇猛
心切不可说不能乃自画耳。

** 示吴启高

启高久归三宝斋心有年今来匡山求授戒法为法
门弟子以结未来出世之缘因詺名福常别号净心
居士为授优婆塞戒复拈香请益老人因示之曰一
切世间种种业行皆是无常尽为苦因故感生娑婆
国土众苦所聚故名堪忍愚迷者以苦为乐转滋贪
爱更增苦本不知出苦之要是为颠倒故举世之人
但有一念知是无常苦空发心求出离者即是大智
慧人但有一念返省发起厌苦之心便是出苦之路
但有一念求生净土之愿即是成佛之本所以佛设
戒法教人止恶修善以恶止则心净善修则苦灭苦
灭则福增心净则为净土之因苦灭则为极乐之本
福增则为常乐之果是知一念发起受戒之心则众
苦可断众福可集生死可出净土可生则永超苦道
常住极乐皆从最初一念发心为因地也居士今日
既能知此事发此心故凡所作即是出世之行矣虽
未出家即名佛子从今果以持戒之心念佛净除心
中夙染贪嗔痴爱种种烦恼则心地清净以此净心
念佛念念不忘心心不断即日用现前事事皆是净
土之因即所施种种四事供养三宝者皆为庄严净
法语¶ 第 788a 页
土之资所谓心净则佛土净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元
不离当人一念是为真实法行所谓真常之福从净
心中生谓是故也子果能谛信不疑何用别求佛法
但不可作世间寻常事目之则道念自坚信心日长
矣珍重珍重。

** 示无知鉴禅人

出家人须先要知出家割爱辞亲本为求出生死若
为生死大事要知世间一切诸法皆是苦本身是苦
聚愚痴之人但知为一身贪求种种口体受用将以
为乐不知乐是苦因既知是苦必要发心修行求出
苦之道修行之要先须看破现在身心境界当观此
身乃地水火风四大假合成形四大各离今者妄身
当在何处如此看破则不为此身谋求种种受用之
乐次要了知现前日用见闻知觉全是妄想用事总
非真心以此妄心造种种业起心动念无非是业无
非是罪即此一念便是生死苦本如今发心修行第
一要看破此心是妄想凡起心动念处便是业根切
不可随他妄想流转日用密密观察妄想起处就要
看破看破则当下消灭切不可随他相续攀缘往而
不返若观察不定无巴鼻时但将一声阿弥陀佛作
话头紧紧抱定念念不忘有此话头作主但见妄想
起处即提起一声佛来是为正念正念现前则妄念
不待遣而自消矣如此二六时中密密用心唯此一
念为主其馀一切妄想皆为客主客若分久久纯熟
则妄想自消真心自显矣禅人若果有志为生死大
事但以此一念为真其馀世间种种伎俩作诗写字
乃至攀缘交游放浪皆是颠倒痴迷之事也如是止
绝外缘收摄身心谨守戒律单求一心若终身不易
其志可谓不负出家亦不虚生一世也若不务实行
专事虚浮纵放六情游谈无根空丧光阴不唯虚生
法语¶ 第 788b 页
浪死抑恐作恶业难逃千生百劫无出头时也。

** 示徐清之

余丙辰冬日游双径归过吴门清之居士延余斋于
山中余睹其英年秀发挺挺玉立而中心诚笃是知
为夙习般若善根人也暨余投老匡山顷书来乞法
因示之曰佛说三界上下法唯是一心作言三界上
者乃出世四圣谓佛菩萨声闻缘觉也三界下者乃
六道凡夫谓天人修罗三善道及地狱畜生饿鬼三
恶道也是则十法界中一切圣凡善恶因果依正庄
严皆由一心之所造然此一心非别乃吾人日用现
前分别了知之心也既然一切由心非次第造乃日
用现前念念所作之业于十法界流转若一念由贪
嗔痴所作十恶身三口四意三恶业则成就三途苦
趣之因若一念转十恶而为十善则为人天妙乐之
因若一念善恶两忘内不见有我外不见有人一心
寂静则为声闻出苦之因若观目前苦乐逆顺由因
缘生灭流转还灭则成缘觉之因若一念了知人法
无我因缘性空无有作受者而不妨现行布施持戒
忍辱六度之行化度众生则为菩萨之因若一念顿
悟自心本来光明广大无不包容无不济度了无一
法当情生佛平等即为成佛之因是故从上诸祖顿
悟自心圣凡不立是为超佛越祖单传直指教外别
传之因故此一心广大无外本来清净圆满光明若
日用念念悟此则虽居尘劳而为出世之人矣此所
以维摩称为不二法门也居士若能体此而行则一
切恩怨是非人我烦恼情根应念化成光明藏矣日
用凡于一切境界试此观看念念觉察若不能安忍
而为烦恼之所障碍才见起处即将六祖本来无物
一句提起如金刚王宝剑则一切烦恼当下冰消身
心化作清凉池矣如此力行若能精进不退则顿證
法语¶ 第 788c 页
大解脱场又何此外别求佛法哉。

** 示若昙成禅人

成禅人向约同志于金沙之东禅结青莲社专以持
诵法华经为业故凡入社者必先熟读此经能背诵
而后入堂故海内学人有志者必至不数年间而能
持者数十辈去住不一唯禅人以此为归宿壹志不
移日为常课遂以此为尽形寿焉请益老人因示之
曰此经乃吾师释迦世尊特为开示众生佛之知见
为成佛真种故述其往因谓于大通智胜佛时为十
六王子得闻此经展转传持故凡曾从闻者必生生
世世共生一处以持此经为行故昔受化者直至今
生于灵山会上各各授记成佛乃的示此经为成佛
正因真种也故委明持经之法师即于现世父母所
生六根必得清净如经具明金口亲宣非虚语也此
经自入中土而受持者多独南岳思大禅师所悟精
深而弟子天台智者大师读诵此经乃见灵山一会
俨然未散请正思大师曰此法华三昧也非子莫證
非我莫识故天台因之建立止观妙门发明百界千
如实相之旨故后依止观而悟明一心者如永嘉而
下非一人也是知此经为成佛之妙行明矣惟六祖
大师云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此又示持此经者
第一义门也禅人今持此经是悟而持之耶抑未悟
而持之耶若悟之而持则一事一行无非真因举手
低头皆巳成佛一色一香皆归中道是则凡于日用
见色闻声目前现證无物而非一卷真经世谛语言
入耳皆成广长舌相斯则诸法实相触处洞然顿将
八识田中历劫巳来爱增烦恼种子尽化为光明藏
矣若未悟而持则徒以纸墨文言为妙法以循行数
字为持经而心地未净烦恼未空此何异以水泡为
摩尼以蒸沙为饭本耶禅人试向未展卷轴巳前突
法语¶ 第 789a 页
开顶门正眼烁破无明则诸法实相昭然目前如此
则卷舒自在语默常然是所谓入息不居阴界出息
不涉众缘常转如是经百千万亿卷如是受持是真
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不然则牛皮未透岂图遮
眼而巳耶禅人慎勿为法华所转也。

** 示观智云禅人

往余少年行脚于都下游于讲肆遇乐天公心相莫
逆每于饥寒困苦无不周旋余心所感不啻骨肉余
住东海时公之弟子智境依为侍者及余被放岭外
境乃担簦相随至雷阳因受瘴毒死而复苏越三年
乐公复问余于瘴乡义何高也又十五年境复走五
羊竟死于韶阳道中嗟乎有人如此安可忘之耶余
出岭之南岳适乐公之法孙慧云字观智者远来参
请自述归依之心云自知老人以来即见一字一语
无不珍藏佩服今十馀年矣是受法之心诚且重矣
老人投老匡山云乃远来从事老人深喜其为人沉
重寡言真实无伪为法情深生死心切末法中学人
求如此者不多见且因感与乐天公三世之义诚多
劫之缘禅人请益老人因示之曰学道人以等心死
誓为出生死第一义又放下为入道之要古人云志
当归一久而不退他日必知如道所归然此五乳为
老人归真之所禅人归依老人之心一生居半今幸
有此卓锥之地正是尔等放舍身命处生则同修死
则同归尔当放下诸缘一心寂静于此集二三同志
老者率领专心念佛精修净业更无异志誓死为期
则法道常存慧命不断是不负归依之念也应念尔
祖与老人有三世之谊自当以义为质绝无贰念若
别存一念则非真实为生死人凡居常务要以法为
怀纲维丛林调和大众内外一体宾主一心兼忘人
我剿绝是非了得烦恼本空便是出生死路即此心
法语¶ 第 789b 页
地清凉便是净土之要门也尔其念哉勖哉。

** 示凝畜通禅人

佛祖修行之要唯有禅净二门兼以万行庄严是为
正修行路比来学人参禅者多被邪师过谬引入邪
见稠林堕我慢魔增外道种是大可忧况十无一人
得解脱处似此不唯自误抑且误人可不惧哉是故
老人极力主张净土真修最为要妙然念佛虽易世
人不知都轻视为寻常殊不知为真实出生死之要
路但不知念佛之妙故多错误耳且念佛即是参禅
更无二致凡念佛时须先将自巳胸中一切烦恼妄
想贪嗔痴爱种种杂乱念头一齐放下放到无可放
处单单提起一声阿弥陀历历分明心心不断如线
贯珠又如箭筈相拄中间无一毫空隙处如此著力
靠定于一切处不被境缘牵引打失如此日用动中
不杂不乱久之梦寐一如若是如此用心念到临命
终时一心不乱便是超生死生净土之时节也若但
口说念佛心地不净妄想不除只道念佛不灵验如
此纵到三生六十劫亦无出头分尔其勉之。

** 示沙弥弘道字任持

出家本意为出生死志求佛道下化众生自他二利
故吾佛舍王宫入雪山六年苦行方成正觉出世说
法教诸弟子先要舍离世间深重恩爱剃除须发身
著袈裟形仪异俗以表远尘离垢之行初教弟子日
中一食树下一宿唯以悟道为怀以利生为事非求
世间安逸如意受用纵浪身心随情造业为出家之
行也如此不但虚消信施空过一生抑取将来三途
长劫之剧苦可不哀欤故今末法出家儿纵不能如
佛初制有能志出生死深求教法依教真修了悟自
心弘法利生续佛慧命将以上报佛恩君恩亲恩是
不负出家之大因缘也今生幸遇善知识亲近佛法
法语¶ 第 789c 页
若乃悠悠岁月虚度时光若不刻苦励志是当面错
过再出头来百千万劫难求今日也沙弥弘道请益
示之以此因字之曰任持。

** 示达德禅人字齐一书华严经

法性禅人达德来参曹溪老人字之曰齐一时为开
示楞严宗旨禅人同志数辈日夜精勤老人喜其为
法化旋转之一机也禅人发愿书华严大经以种法
缘拈香请益老人因示之曰法界尊经诸佛之慧命
众生之性地万行之根本成佛之径路也故曰一字
法门海量书而不尽子若为书之耶但一尘中具含
无尽法界经云于一尘中具有大千经卷书写三千
大千世界中事有一智人明见尘中有大经卷剖破
微尘出此经卷利益众生摄化无穷是则有人若能
破此一尘则大千经卷一时顿现又何庸夫循行逐
字区区次第劳筋苦骨耶然一微尘者何乃众生介
尔妄想之心也大千经卷乃众生本有之性德也是
则若有大力量人苟能顿破无始以来一念妄想颠
倒之心则本有恒沙性德一时齐现若能作如是观
作如是书则未举笔前此一部广大真经圆满具足
斯即日用举手低头拈匙举箸咳唾掉臂皆是普贤
妙行矣若能如是书写可谓善持诸佛如来慧命善
开自性善修妙行矣又岂值樠摸纸墨文字而可涯
量哉第恐汝历劫以来无明坚厚烦恼根深业障覆
蔽当发殷重心坚持禁戒日夜精勤礼拜诸佛菩萨
请求加被作大忏悔庶可究竟此事以此大法非薄
福众生之所能持故曰若能信此法者非一佛二佛
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巳于无量百千万亿佛所种诸
善根子当生无量难遭之想发最上坚固不退之心
乃于此少分相应耳若以寻常世谛恒情作戏论事
则返增无量慢法之罪矣子其勉之。
法语¶ 第 790a 页

** 示大凡禅人

禅人家文江幼从诸生中年弃业遨游江湖因江行
遭风覆舟堕波涛急流中极力称观音菩萨名忽从
覆出凭舟底得达彼岸同舟数人皆沉溺独巳不死
遂发心出家因向从大中丞邹公游即成就薙发以
未得出世师犹泛泛也万历丁巳夏老人投老匡山
之五乳凡向居五老峰因来参礼时闻法要心开意
解至癸亥老人重归曹溪凡持中丞书来讯是得从
众受具因法名福集时为众演楞严宗旨凡随听次
至十二类生处大发感省拈香请益老人因示之曰
巳矣哉一切众生流转苦道者良由一念妄想之过
咎也原其各各本心与十方佛无二无别但因最初
一念无明迷本圆明清净真心遂生妄想妄想积迷
起贪嗔痴造杀盗[泳-永+(瑶-王)]妄种种诸业以妄想不断故生
死苦果无穷流转不巳今佛明言因一念妄想薰变
十二类生况众生日用念念妄想念念受薰则一日
一夜生死无穷况有识巳来乃至尽命念念妄想所
作恶业安可筹算且佛又云此十二类亦各各具十
二类生如此则交相薰发业因苦果又岂可得而思
议耶诚谓妄想不休则生死之苦无巳亦不大可哀
也哉禅人既秉佛教当遵佛语大生惭愧恐惧发无
上心从今将一往生平驰逐攀缘妄想之心一齐收
摄放下折合向一句阿弥陀佛上消归自巳本命元
辰念念不移心心不断以前妄想乃造生死之染因
也念佛一念乃出生死之净因也果能将此净念薰
前染污苦因变而为净土真因则顿令无量劫来生
死苦因苦果变而为净土乐因乐果矣总之圣凡本
无二路皆由染净薰变之力耳出苦之要舍此一念
向外别求玄妙知见不异涉河求井而止渴也修行
若不单究一念妄想唯纵口谈玄妙知见总为自欺
法语¶ 第 790b 页
岂欺人哉禅人何幸得闻正法真修行路若迟回任
意循情岂但虚负此生再出头来未必能似今日也
嗟嗟老矣苟能从今一念回头即未尽之年尚有馀
日尤胜虚生浪死也勉旃。

** 答萧玄圃少宰

入道先要了悟当人心体本来光明广大包含无外
弥满清净圣凡不立不为身心世界之所拘碍此即
向上一路西来心印唯此而巳既而悟彻此心则于
日用应缘一切境界如镜现像来无所粘去无纵迹
如此则凡所施作皆从真心实际中流出一一皆真
实不朽之事业不但与日月争光也较彼区区迷夫
妄想机械所为者岂可同日而语耶此段光明人人
具足本无欠阙但以我见坚固凡有所作必以为巳
功执所见为必是故以是非交错终无一定之论所
以然者以无廓然大公之心而欲建千秋不朽之业
难矣。



吾人心体本来圆满光明即今不能顿悟不得现前
受用者盖因无量劫来贪嗔痴爱种种烦恼障蔽自
心故渐修之功不可少耳沩山云学人有能一念顿
悟自心但将所悟的净除现业流识是名为修不是
此外别有修也若学道人但求顿悟便了将谓无功
可用此则习气深潜遇境窃发久则流入魔界矣然
渐修之功亦非有次第但日用向未起心动念处立
定脚跟返观内照但于一念起处即追审此念从何
处起追到一念生处本自无生则一切妄想情虑当
下冰消矣然所忌者无勇猛力不能把断咽喉不觉
相续则流而忘返也。

** 示周子寅(巳下海印遗稿附)

山居今日大众结制海印据座说法华经尔时足下
法语¶ 第 790c 页
手书至且有佳果足占足下亦法会中人乃先得道
果者此非瓦卜也前书云云殆非敢僭妄第婆心太
切深念白日如流耳日业正此不爽亦可渐入不二
法门但其中日用头头念念皆生灭心行安能寂灭
为乐若求心地一段受用更须向读书作文巳了时
至于种种应缘处当下著实猛地返观内照观此种
种作为生灭之心毕竟向何处起即今灭向甚么处
去如此深观久久渐入细密若更此中一切习气潜
流处烦恼无故生起处著实一觑觑定看他毕竟是
何物向何处起灭追到扫踪绝迹处如沸汤锅里点
片雪相似如此日用念念不得放舍才有丝毫一念
懒堕懈怠偷安图快活受用之心生时此正是病根
发作便向这里猛然剔起眉毛不可被他缠缚住才
见缠缚切不可和身放倒与之打交衮也切忌切忌
大段一声菩萨或一声佛死急靠定与之厮挨若遇
种种恶习起时即将此话头奋力提起望空一挥不
管是魔是佛是烦恼习气是善恶思量一切情尘一
齐顿断如斩乱丝如此做工夫不妨读书不妨作文
读书处看此书读向何处寄著作文就看此文从何
处流出也不妨迎宾待客吃茶吃饭痾屎放尿一切
处无用纤毫缝罅如此安心再与永嘉所说恰恰用
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是一般
不是一般足下不知能信海印老人不虚诳否请自
试看足下倘见信不谬始知颜子心斋三月大为可
笑先示来文二首愧老眼非知文者大段如玉叶金
花岂不蔼然蔚然可观第非造化生成者不免落刀
斧痕耳此足下之通病也然文章自有天然之妙如
风行水上自尔成文波波匝匝一派寒光中含明月
此则可谓入圣超玄足下何不勉力于此而此处实
不易到则秘密法门全在自性中流出圆觉经一部
法语¶ 第 791a 页
足下读熟每日早晚以当功课俟来春面时相与决
择寻常与足下书不免稍带情识自愧为足下未彻
非不彻恐足下信心未彻耳今见足下信心渐增日
近清净此时若不将此赤心剜与足下何时得彻若
足下因循不彻则海印自彻去也何如何如人世可
悲斯道可悲望足下心更可悲耳。



来书请益甚是真切但足下于空幻二字未得谛当
故于心境不无其碍耳以足下将空作绝无会将幻
作变幻会故此不能融通不得自在且又于取字未
看透彻所以工夫难做今为足下说破则了然无复
疑虑矣然所谓空非绝无之空正若俗语谓傍若无
人岂傍真无人耶第高举者眼中不有其人耳所谓
幻者非变怪之幻乃有而不实之谓也譬若市如弄
筒子撮出许多人物一般然此筒中本无所有而忽
然有之虽有而非真实也既非真实即是本无由本
无故说空耳故曰譬如幻化人非无幻化人幻化人
非真人也人既非真岂不是空耶此岂绝无之谓耶
是则佛说空字乃破世人执著以为实有之谓非绝
无断灭之谓也诚恐世人沦于断灭复说幻字以遣
其断灭之见是则一切身心诸法因幻故空由空故
说如幻耳此二字相须而观则顿见其妙所言空即
幻有以观空名曰真空所谓有乃本无之幻有名曰
妙有由其空故心非断灭由妙有故境是无生境既
无生则心何取著心既非断则妄念何存妄念不存
将何心而取境境本是幻将何境而牵心斯但心不
取境而心非断灭境不牵心而境自如如心境如如
于何不乐此所谓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
无者但只看破如幻不实名曰若无而灵心独照妄
心顿歇名曰亦无耳是所无者妄心耳岂绝无真心
法语¶ 第 791b 页
哉且此真心本自灵明常然寂照元非是物更名何
物耶何以为妄心取境执著不化者是何以为真心
不取身心境界之相而了了常知灵然寂照者是如
此用心有何挂碍所谓自心取自心所以非幻成幻
法意欲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耶正
所谓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爱憎何
由起斯则但情不附物物岂碍人耶物既不碍人而
人又何碍于物耶良由世人所以不得自在者无他
但坚执人我是非锱铢较计毫发不遗种种执著坚
执不化一切自身功名富贵自心聪明知见种种恶
习以为胜妙故取之以为巳有所骄矜恃气与物作
对而且又目前虚文饰貌幻化庄严以为得失人情
取舍等相如此境界交攻与接为搆日以心斗日夜
相代乎前未尝一念暂息者又何由而得自在耶总
之无他唯其不达心境无生如幻不实耳若了达一
念无生如幻则一切苦乐忧患得失爱憎取舍情状
当下瓦解冰消矣故曰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
觉亦无渐次此所谓一念顿到佛家非虚语也以足
下用心功夫苦切于此且云过此即极乐田地矣足
下但观一切妄念起灭处一切境界起灭处无非是
幻化不实则心自然不奔境境自然不牵心矣往来
应缘则一念虚明灵然独照照见现前身心如幻如
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如空中云如野马阳燄如此
把定金刚眼睛再莫动转任他一切境界触之即消
凭他甚么妄心一觑便灭如此用心又有何妄心可
以自扰又有何妄境而可撄心者哉此番说话乃海
印极力为足下通身吐露彻底掀翻足下更莫怀疑
切不得思前算后种种思量皆恶觉恶习俱是障道
因缘也至若大比功名之心切不可将此横在胸中
若横之则为大法障此事前缘大命安排巳就又何
法语¶ 第 791c 页
必预虑其得失耶但自尽心尽力举业文字不可生
懒堕想所谓尽人谋而听天命耳必若老人此语目
前即是极乐人矣信手呵笔不觉郎当如许婆心漏
逗如此珍重。



一别恍惚数月流光迅疾日月欺人如此岂不痛念
浮世危脆百年如隙驹耶每闻足下精进倍常欢喜
沃灌心田也初意拟尊人行后必得入山一晤相与
印證既往工夫而决择之此想实真不觉形诸梦事
可笑道人亦堕情见乃尔且时方休夏日来饱鼾白
云眉未伸而忽报足下使者持手书至开函如见颜
色细读三复字字皆沥肝胆也每爱足下浑金璞玉
之质故其心光流溢皆烨然夺目固喜不自胜及咏
请益数语深见足下念道笃切恳到之至而又悲喜
交集所悲者人莫不具此灵知广大光明之性德而
皆自昧自弃恍若夜行所谓醉生梦死者所喜者喜
足下处富贵纷华丛中以喧嚣之习染一旦转为向
道之资此难之难且足下自见其难非深体力行者
何能如此况此一段大事因缘乃太上事殊非目前
幻化者比今足下一旦信之不疑处之自慊岂不毅
然大丈夫哉鄙人窃谓东陬文运开于尊人而又足
下闻道蚤之若此实两间胜事千古奇缘而足下家
声并振独擅双美此之欢喜岂寻常哉即足下所云
今日之进因坐以求静因静以求心此乃入道初门
最为切当但坐中未明肯綮所以坐久而疲由不达
心体之妙故静久而欲有闻且又疑泛然若无所归
良以能求之心未得秘诀所以求之一念返觉为劳
是以心觅心正如渴鹿逐阳燄耳传曰知止而后有
定以足下心未知止故不得定且心既不定安得快
意当前而祗惧之念卒以胜夫恣肆之心耶幸足下
法语¶ 第 792a 页
知其不能胜而终有以胜之也承索所以治心条目
如四勿三省者引此心而入持此心而定此足下精
心苦切处乃鄙人所以大有望于足下者今既肯心
自许返乃秘吝乎第恐足下始于吾佛法中未得多
闻至于名言之中多分转为昔日见闻之陈习致使
甘露之药不能近取还颜之效耳大段吾门从上佛
祖教人之法门路虽多总不出戒定慧三学所谓因
戒生定因定发慧其节目之详经不过楞严至若祖
语无如永嘉集一书极为详悉敬付一册足下熟读
玩味至于其中入定用心之诀如云忘缘之后寂寂
灵知之性历历无记昏昧昭昭契本真空的的此用
心之神符也如四勿三省者正乃戒耳此中具悉其
实修心工夫条目不出止观等持三门而巳此集中
奢摩他止也毗婆舍那观也优毕叉止观双运定慧
等持也姑以此塞请集中红圈者留神消息如不解
者不嫌数数寄问至于止观捷径之法容再书一纸
以偿今日之欠耳。



自入山中数语而别知信力益增渐得静胜大概此
段因缘乃至易至难之事以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杂
染流转习之深且厚矣即今一念信心始发轫于旦
夕之计而欲遏永劫之长流其势诚不易易即此一
念回头之心亦深难发若非积劫善根灵苗遇时而
萌芽始抽而华果敷实全在时时栽培而保护之否
则顿见枯焦矣此则法雨润灌之功不可少耳承时
遇境遇缘以事处事此正随寓而安久久纯熟更加
止观之功则可渐臻解脱然以吾人本自解脱所以
烦恼不解脱者非法之咎乃自心缚著不解脱耳无
怪其然良以向来世情浓厚习染纯熟熟处难忘故
触之便发故曰吾未见好德而好色者也若以彼易
法语¶ 第 792b 页
此则生处自熟熟处自生生则疏疏则远远则淡淡
则忘忘则不假求脱而自不缚矣久之而此心泰定
则目前千态万状视之若空华水月阳燄冰河耳本
无可缚著又何求脱耶此乃佛祖心印大人境界非
大丈夫大力量人断断乎难入此境若果奋力而深
入之则世出世间无一法而不可作者其功名事业
实绪馀耳故曰道之真以治身其土苴以为天下国
家此非虚语也愿足下努力自持所云止观为解脱
计此止观一门不独为足下脱计即三世诸佛一切
圣人皆从此一门深入而出苦海證真常者所患不
得其要耳云肇公物不迁语得力此非足下大根器
不能入此老门阃且于以事处事事事皆然此则大
似有知肇公处然独于日月丽天句不彻若此不彻
则知肇公不彻不彻则非真得力也此语老人疑之
数年毕竟于苦心中独然自省自尔以来应缘得力
处多借此老之语足下出门即见信诚非小缘老人
不惜为说破第恐足下后日骂老僧也足下但将此
句横之在心于一切动作云为处一切声色货利处
一切逆顺境缘处一切喜怒哀乐处一切爱憎取舍
处凡系流动之境即便以此印一印印定看他如何
是不迁处如何是常静处如何是不流处如何是不
动处如何是不问处如此看来看去忽然爆地看破
此语则知老人不欺足下而始信本真不自欺也子
其勉之。

** 示黄惟恒

闭关郤扫屏绝外缘乃世间第一等讨便宜事而诸
人惊怪难能者何也盖由痴狂外面走者滔滔皆是
也即不以读书举业事而如此者可不快乎然足下
辈虽云向道而此中眼目未得明彻往往将世法佛
法与宗与教不免话作两橛若此处话作两橛则一
法语¶ 第 792c 页
切憎爱逆顺取舍好恶穷达动静等宜乎一一皆作
两橛也海印频频为足下道佛祖元无实法与人但
只为人说破各各分上本有之事耳更无纤毫可增
添也宗镜云以一心为宗照万法为镜特由吾人不
能知一心故佛说教以指之吾人不能见自心故祖
假禅以示之二者皆不得巳也吾人苟能真知明见
一心之灵明廓彻广大虚寂了无纤毫情尘爱憎等
障则佛祖亦退三舍又何用残茶剩饭黄叶空拳耶
足下今云习教不免精神疲倦由宗如乘顺风此足
下多生般若习气之深如此大段海印分上二皆虚
诳总无难易之说苟足下不达自心则宗为邪解邪
染皆堕识情窠臼而教亦妄知妄见尽落言说话柄
皆非究竟真实处殊不知教乃佛眼禅乃佛心二非
两般岂有彼此海印教人看教参禅皆不是这等知
见足下今日作此解不独辜负海印抑且辜负巳灵
耳曾记古人有问者云古人饥时吃饭困时打眠便
是道今人饥时吃饭困来打眠为什么不是道答曰
古人吃饭只吃饭打眠只打眠所以是道今人吃饭
不吃饭打眠不打眠胡思算所以背道耳由此看来
足下日用只将眉毛剔起叱吒一声只教神惊鬼怕
天魔胆碎阴鬼魂消一喝喝退落得本地静静悄悄
寸丝不挂赤力力净裸裸将此一段家风要读书便
读书不读即拈向一边不许挂一字要作文便作文
不作便拈向一边不许胡思算乃至吃茶吃饭就吃
茶吃饭要打眠便打眠要痾屎放尿便痾屎放尿撞
著便了更不许过后思量如游魂鬼子一般乾乾净
净洁洁白白亦不许坐在乾净洁白里如此单刀直
入一念向前则读书亲见古人作文也只向自巳胸
中一口吐出更无前后涵畜时便是吐露时吐露时
便是涵畜时如此不为动静明暗所转不为种种伎
法语¶ 第 793a 页
量所移此之谓挺特大人没量汉也足下信然之乎
若果见信便撩起向这里入珍重珍重。

** 示马居士

学道人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第二要知身是苦本心
是妄想造业之本第三要真真看破世间功名富贵
声色货利都是虚华不实第四要怕今生造下恶业
将来一堕地狱受种种苦无人救护第五要知现在
命根只此一息之间若此息一断则再求今日参禅
学道作福之事永不可得况受用富贵乎学道人但
得此五种心时时刻刻蕴积在怀则目前一切虚华
境界自然冷淡心地自然清净将从前一往所学知
见学问口头伎俩一切放下发菩提心永断酒肉不
贪不爱持戒修福作诸功德以为载道之本仍读大
乘经典助发自心开佛知见方可作观但观此心广
大圆明清净空寂一法不可得妄念元无亦无生灭
灵然常照而此根身一切动作犹幻人元无心识而
此目前一切境界犹如空华忽起忽灭本来不有唯
只圆明一念历历不昧此念亦无是名正念如是用
心二六时中动静閒忙如如不动逆顺好恶冤亲平
等随顺世缘所作功德一事一法皆成圆妙净行如
是行者名菩萨行道人果能如此用心可谓不出尘
劳而作佛事矣现宰官身而说法即此是名报佛恩
报国恩者公禀性灵明发心向道故特此示之乃赠
以号曰净妙居士公其无负巳灵无忘此说珍重。

** 示王生求受戒更字

往太史公牛马走周伯子从幻人游于海印有曰王
生者从伯子游亦有曰凡伯子所习太史公业靡不
授王生是故王生因伯子亦得求授戒于海印海印
视王生不减伯子推伯子之爱王生者亦爱之盖吾
法贵平等以法性平等故也人者无论贵贱高下一
法语¶ 第 793b 页
以等心视之是故幻人之教王生亦无论弟子弟子
也初王生讳廷佐字子瞻王生意谓讳俗而字犯古
也故亦请幻人更新之幻人喜而告之曰异哉子之
质也传语有之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今子志愿
袪故吾而大新之不独新子之名抑且新子之心名
者实之宾心者德之实苟不务实而尚虚名非德也
由是观之非独子俗于名抑且俗于心所谓俗者非
衣冠言貌之谓也所谓狎习染污于性德者之谓也
夫吾人者性德本明由日渐染嗜欲目蔽邪色耳蔽
淫声鼻蔽臭香舌蔽爽味身蔽妄触心蔽邪思六者
交蔽汩昏其中薰陶渐染习以成性将谓之本有谓
之固然是以火驰于昏迷之境本明之德翻视为异
物故昏者日昏明者日昧安知有故吾故吾哉圣人
所悲悲在于此故投戒水以洗涤之且夫戒者非他
物也乃自心本有之智光也即儒所谓明德者是巳
今夫人者智光不朗故明德日昏今欲复明德而返
天真必须朗智光而破昏蔽昏蔽破本体现智光朗
诸障消此吾佛所以戒杀生以成仁戒偷盗以就义
戒邪媱以立礼戒妄语以敦信戒饮酒以明智此五
戒具而五常足六情敛而三业清此所谓涤旧染进
日新舍故吾而造新化也故幻人亦更其讳曰言字
曰子纶将其奉佛戒如君命也子其勉之。

** 示周子潜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
田猎令人心发狂此老氏之戒也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又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
在色及其长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
既衰戒之在得此孔子之戒也不杀不盗不[泳-永+(瑶-王)]不妄
言绮语不两舌恶口不贪嗔痴此佛之戒也噫以吾
人之性本自灵明清净也但以习染之污故日就泪
法语¶ 第 793c 页
昏沉迷而不省者唯在耳目口鼻身心之间与声色
味香触法相对胶固绸缪与接为搆日以心斗长迷
而不返也故圣人悯之切为之戒且将欲祛旧染断
尘习而复乎本然清净真心也由是观之戒在我而
备在心修之以身是谓道不远人故曰圣远乎哉体
之即神吾人欲造大道之原者唯在谨谨奉持于是
而巳矣周子少年切志向上归心于此故因书此以
示之且字之曰子潜者盖古语有桂生幽壑终抱弥
年之丹意将冀其深根宁极也。

** 示祖定沙弥

余尝见世之市肆罗列割烹而过者靡不刮目垂涎
希一脔之味此恒情也每见吾徒称沙门释子者身
处旃檀之林足履清凉之地历大法之肆罗无上醍
醐甘露妙味则邈视之如鸩毒可不悲欤虽然盖不
知味之过也藉使知之岂让嗜脔之情哉吾佛最初
出世即揭波罗提木叉以示人此即以甘露陈于周
道冀人人而味之同入不死之乡矣过而味之者几
何人哉余随缘入王舍城止慈氏园林适开甘露之
肆有沙弥祖定从吴兴来参大宰官知识问庄严佛
土最上法门因指入林中即得餐采此甘露法味所
言甘露法者即四根本重戒也嗟乎人者久矣沉酣
生死之场成就铁床苦具靡不依此媱杀盗妄四者
而立至于诸佛净土庄严亦皆从断此四者而成就
故曰永断媱心方成佛道等今沙弥将欲辟瓦砾而
作丛林转秽邦而成净土若不翻破四根而作四而
清凉池岂能化三毒而为三种解脱地耶是故海印
老人赞言佛子若欲成就无尽功德法门应当善学
此波罗提木叉为第一义谛一切法门因从此入。

** 示吴公敏

空生问佛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答以应如是
法语¶ 第 794a 页
住如是降伏其心又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又云信
心清净即生实相然实相无相于何有生良由生即
无生则住本无住信心如此则五蕴清凉一念顿空
诸妄圆灭如是降伏即非降伏是名降伏也公敏信
心甚笃从余乞授菩萨戒且将问持心之方余即告
以调伏之法如此又更其字曰调伏盖敏虽行速不
若调伏履真也至若相即无相则不可以无相为无
相故又刻之以定课日用不移久久纯一泯绝诸相
顿契无生是所谓信心清净即生实相也。

** 示澄鈜二公

语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又曰中无主不立
外不正不行此言虽小可以喻大矣是以世出世学
圣贤之道未有不自正心诚意修身而至于致知格
物明心见性者故孔氏为仁以三省四勿为先吾佛
制心必以三业七支为本历观上下古今人物成大
器弘大业光照宇宙表表为人师范者未有不由此
以至彼由粗以极精由近以致远也今之学者多以
口耳为实学以巳见为真参以游谭为顺物以纵浪
为适情以吊靡为容众以恣肆为养志以安饱为调
身以缘想为正心以束敛为苦形以端庄为恃傲以
克念为自苦以精持为矫饬以道业为长物以身世
为金刚以生死为馀事是故身之不立心之不究道
业之不成学问之不精耳如此者求望于古人不亦
难乎此其所以世愈下而道愈衰心日昏而志日丧
风日靡而行日薄教日颓而法日毁矣由其捕风捉
影后学无凭望吾人之修而见醇全之质者其可得
乎孔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
矣是以周公之梦凤鸟之叹有志君子岂容情于自
巳哉二子勉旃。

** 示江吾与
法语¶ 第 794b 页

与足下苦语十年如教酒人斋庄非不俨然肃恭要
之肃恭亦酒态也今读足下手书始恍然从醉梦觉
令人怆然心悲复欣然大喜以举世皆醉假而人人
如足下则不贵我独醒耳既读足下文果迥超乘至
若漆雕开深见足下肝胆也喜当何如且索日之定
课此丈夫之雄猛固当如是尝谓苏季子一口舌之
夫耳其所志富贵则奋发无当每治纵怠则悬梁刺
股竟酬其志况出世圣贤岂值一夫无上妙道岂多
金比耶越王遭会稽之耻志报吴雠乃卧薪尝胆二
十馀年其竟以霸然历劫贪爱岂值吴雠幽囚生死
困辱形骸岂值会稽之耻苟足下不怀切齿之恨而
忘卧薪尝胆之心不能以悬梁刺股自创又将何以
酬初志雪大耻乎闻之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
名故志于道德者功名次之志于功名者富贵次之
志于富贵则无不为巳足下诚能以太上自励则贫
而可乐其他又何以婴心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
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亦云苟有道义之乐则
形骸可外形骸可外此外则无事矣又何可婴心处
之而不泰然耶愿足下勉旃。

** 示赵卿云

幻人生为长物所幸托迹空门甘心岩穴者二十馀
年即卧此山海者亦十年所矣间尝切志古人向上
事仇视死生痈观四大恨不即长揖浊世第以钝根
重习不能顿悟本有多负初心良用饮愧今巳年登
天命尚悠悠食息愧然空谷不知虚声何自而入当
世君子之耳往往劳点齿颊此盖好事聊托烟霞之
遐想耳殆非幻人之宾实也比幸尊人宦游即墨幻
人不独仰藉威灵为护法地且得令弟孟清为物外
游而又因之私淑足下者神交三千里外缘非浅浅
往辱惠书读之令人妄想飞越此非头陀定力不深
法语¶ 第 794c 页
良由足下精诚动人虽据寂光无不感之跃然而起
也况在血气者乎披诵隹制幻人愧非知言者惟觉
异香纷拂如析栴檀片片非凡品也至若札中论道
数语极为真切且谓宣尼假而见世尊定不止犹龙
之叹此语深见足下心也所谓道无二致人无两心
所习者异故所趣者殊概以巳见为真是以不见为
果非者此正一曲之士诚如夏虫安可以语冰乎惟
足下神骏超逸信道至笃未登法门阃奥而犹慨然
作如是说若肯降心此道归命楞严圆觉时预云栖
之法席频叩德园之丈室而得观听甚深必得从闻
思修入三摩地矣良以此道第一要夙习般若根深
次则禀受有据而以信心为初地观足下般若甚深
信心不浅倘能留神此中一旦妙悟巳灵回视章句
居然化臭腐为神奇将大现宰官而作佛事矣岂值
区区缝缀而巳哉以足下见信之真且得恃贤父子
兄弟之爱良法亲也敢吝腹心不为恳倒高明能无
意乎。

** 示赵孟清

自足下北游无日不望东归也徂夏及秋杳然无问
殊为悬悬昨暮忽得手书开函如见颜色读之委悉
尊人起居状令人诧叹不巳世道崎岖亦至于此披
足下衷曲缕缕寒暄世态此其固然又何芥蒂不然
非浊世矣惟足下抱尊人屈而鄙人亦抱足下耻以
足下蚤耽人伪而未闻大道也尝谓大丈夫生天壤
闻不为徒然即不能从事太上自当奋发取封侯万
里功勒燕然名垂竹帛尊君荣亲如观掌果又何规
规细故乎此终军所以弃斑生所以投笔也雕虫
小技壮夫不为况足下表表骏骨英气逼人清年秀
发犹可及时努力以志前修此心往者业巳为足下
深谈之矣此行固为尊人屈或为足下荣未可量也
法语¶ 第 795a 页
倘能顿辔艺场志求大道其生平建立归路不远彼
岸非遥设或犹事清谈傲然终日足下自视何如哉
尝谓王谢风流冠世而右军墨池未乾东山奕局尚
尔其视铁甲十万如博马戏筹此岂悠悠谈笑者乎
愿足下努力图之闻戒行不远似不能面别后缘未
卜期在三生聊此报足下生平以结出世因缘耳。

** 示王牧长周世父

尝谓天生万物唯人最灵此古语也余则谓之不然
何也盖人与物皆具灵觉之性此性均赋而同禀者
也曷常有人物之间然而毕竟所以异于物者以其
物具而不知人则知其所具者耳是则知其本具而
尽之者谓之圣知其当尽而不能顿尽谓之贤知而
肯求其尽者谓之智知而不肯返求者谓之愚知而
不真而求之太过者谓之狂知而不明执一介为必
当者谓之狷至若不知而妄求者谓之怪与夫不知
而不求则物而巳矣嗟乎此人与物殊唯知与不知
求与不求之间虽相去毫釐其失则千里矣所以圣
人与天地参岂分外事耶天地至大也而人犹与之
参况世之功名事业自外至者乎所以此段光明本
吾性德所具不假外求以迷之为凡悟之为圣性无
迷悟而人自迷自悟耳窃观世之君子孰不心愤愤
口悱悱眇视千古咳唾风云虽伊周事业犹不足
及扣其心性则瞠目结舌果何以故及与谈心之妙
亦未尝不罄咳击节及与之言佛则望望然不顾噫
知有心而不知有佛是犹知二五而不知十也是以
道术不明而英明豪杰之士亦不免坐蔽于此此何
以故殆非知之过其实不知之过也又非不知之过
其实不信心之过也藉若不信佛则举世必称为毅
然大丈夫矣至若不信心又将何以称之哉余窃谓
之非真不信心盖未有以真心告之者假而朝夕以
法语¶ 第 795b 页
真心实语薰陶渐染之虽不能自信而抑将与之俱
化矣所以世之君子生而闻见乃耳目之常即天纵
之聪明且将亦与彼俱化故曰习俗移人贤者不免
斯言可畏哉其中非夙具般若根深而秉至刚至大
之气者决不能猛然奋迅而大起之正孟子所谓大
丈夫者谓是故也三齐古俗何如而今虽昭代文明
则超越百代至若信心求尽性工夫者犹万一也嗟
乎长夜之叹为谁而兴余自龆年事笔砚弱冠即投
之今几三十年矣甘心寒岩万丈冰雪中滨万死一
生者不知其数矣即今置身东海空山大泽之间冒
险阻履危机几不免虎口者盖亦数矣嗟乎此果何
谓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此所以
抱长夜之叹而饮泣与东海竞流何敢以此置喙虽
然一管灰飞而大地春生一叶辞柯而满空秋至第
感之不深而应之不至耳年来兹土君子二三其丈
夫骨见信自心者津津汗浃两腋而阳和之调将见
不无其赏矣余将骨化长波又复何憾王生牧长周
生世父以癸巳冬日具信心而未入海印其道味天
然略无毫发拘拘俗习余深叹其为奇男子矣虽然
牧长牧长世父世父皆知其本有而肯求之者矣斯
固为美余则望其求之而愿尽其性者勉之不望子
作佛而愿其现宰官居士身而说法将见治隆上古
道复轩皇而此土群蒙若人若物皆位之育之而生
极乐之乡也虽然子其勉之未有不尽于巳而望尽
于人亦未有不化其巳而化于人者吾人所以不化
者皆俗习浓厚坚固我执而不化此在巳不化安望
其化化子其勉之子其勉之子其不勉何以称子。

** 示杜生

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又曰隐居
求志果何求欤轲之言曰持其志无暴其气此圣贤
法语¶ 第 795c 页
教人披肝露胆处也夫螳螂怒臂以当车辙此其志
当何如哉吾尝观世之学者每曰有志于功名或曰
有志于富贵或曰有志于忠孝举似可佳及乎稍遇
挫辱忧患饥寒贫病不如意事则气消神沮呻吟困
苦不可言稍有忤逆则忿不顾身酒色淫荡则乐以
忘生是则居常所云志者未见如孔之所教不可夺
孟之所教持之也此无他盖隐居未尝求之耳嗟乎
挫辱忧患饥寒贫病拂忤酒色不大于薪连而人不
小于螳螂也竟无一怒以当之此何以故学者染求
此可与言志。

** 示昙支

心不诚不明性不静不定精不聚不完神不凝不逸
志不一不笃气不养不和忿不惩不平欲不窒不寡
学不讲不博问不辩不通节不立不坚操不持不劲
是故君子之学在重其人所轻益其人所损取其人
所弃得其人所无故道大德弘身裕名贵超然而无
对者也。
憨山老人梦游全集卷五终

 (江州佛弟子左春魁同男左克勤发心刻
憨大师法语第五卷计字贰万贰千百二
 十六个该银壹拾壹两壹钱整
 五乳峰侍者广益编对 海阳郑一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