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法语¶
法语¶ 第 769c 页
憨山老人梦游全集卷之四
东海那罗延窟侍者福善日录

* 法语

** 示众

近来诸方少年有志参禅者多及乎相见都是颠倒
汉以固守妄想为话头以养懒惰为苦功以长我慢
为孤高以弄唇舌为机锋以执愚痴为向上以背佛
祖为自是以恃黠慧为妙悟故每到丛林身业不能
入众口意不能和众纵情任意三业不修以礼诵为
下劣以行门为贱役以佛法为冤家以套语为巳见
纵有能看话头做工夫者先要将心觅悟故蒲团未
稳瞌睡未醒梦也未梦见在即自负贡高走见善知
识说玄说妙呈悟呈解便将几句没下落胡说求印
正若是有缘遇明眼善知识即为打破󰅄臼可谓大
幸若是不幸撞见拍盲禅将冬瓜印子一印便断送
入外道邪坑堕落百千万劫无有出头之时岂非可
怜悯者哉此等愚痴之辈自失正因又遭邪毒纵见
临济德山亦不能解其迷执岂不为大可怜悯者哉
禅门之弊一至于此谛观从上古人决不是这等但
看百丈侍马祖每在田中作活如插锹子野鸭子公
案便是真实勘验工夫处以此故有一日不作一日
不食之诫杨岐之事慈明二十馀年行门亲掺执事
百千辛苦未尝惮劳故得光明硕大照耀今古若懒
融之负米黄梅之碓房历观古人无一不从辛苦中
来何其今之少年才入丛林便以参禅为向上只图
端坐现成受用袖手不展一草不拈如此薄福绝无
惭愧之心纵有妙悟只成孤调绝无人天供养况无
真实修行虚消信施甘堕沉沦者乎若是真实为生
死汉子当观本师释迦文佛于三千大千世界无有
如芥子许不是为求菩提舍头目髓脑处如此当发
法语¶ 第 770a 页
勇猛拼舍一条穷性命将这一具臭骨头布施十方
供养大众一切行门苦心操持难行能行难忍能忍
若于日用六根门头头头透过便得法法解脱古人
云从缘入者相应疾如此用心三十年不改纵不悟
道再出头来定是顶天立地汉子也老人以此示之
遍告同参。

** 示归宗智监寺

归宗为古尊宿说法地惜废久矣幸达观师倡兴复
之机既而湛公竭身尽力竟还故物遂成道场今二
十馀年矣湛公化去弟子修慈荷之余丙辰夏来礼
金轮舍利塔睹其寺之规模甲匡山之胜因思辅弼
者诚难其人及众中见禅人在智眉宇秀拔卓有骨
气因属主者命为监寺时以唯唯及余之双径明年
夏还山则禅人云适他往余怅然若有所失未几禅
人归余甚喜即令典旧职禅人作礼受命及观其行
事井井有条事上以敬御下以慈处众以和持身以
勤洁巳虚心百事俱理余深喜其丛林得人且自庆
余知人也私谓禅人循循善行未知其真实操履因
何而能然也久而询之禅人善密行凡众人尽日所
务有不及者视其当务必通夕不寐一一亲为料理
明发则事无不办者余嘻嘘而叹曰有是哉此人之
所以难能也余尝见丛林年少率无惭愧一味养懒
三业不摄礼诵不修甚至白昼安眠安肯终夜不寐
身任其劳以备大众之务乎此禅人立志坚强故操
履大越于人者多矣昔佛弟子千二百人独称罗睺
为密行第一故为佛长子此土前辈诸祖唯百丈一
日不作一日不食遂为丛林千古典刑永明每日行
一百八事行故阎罗殿上图像供养吾闻佛说三千
大千世界无有如芥子许不是菩萨舍身命为众生
处故感为天中天是知从上佛祖无有不从行门建
法语¶ 第 770b 页
立世间福田功德也禅人能以此心放舍身命荷负
丛林即是建立三宝三宝常住即是续佛慧命慧命
不断即是报佛深恩知恩报恩即是慈父之孝子矣
舍此又将何法以为佛弟子乎虽然善始而成终者
此又昔人之所难者禅人既秉如此操行之志更立
坚强久远不退之愿二六时中念念谛思我自无始
生死以来舍此身骨若可积者则如须弥山所饮母
乳若可存者则如四海水如此舍身受身皆造生死
苦业何曾一日以此身命而修出世之行者乎若果
有之则吾今生定不如此在凡夫地矣今幸有此身
发难得之志一生尽命不舍本行则是一生超过百
劫千生矣如此乃谓不虚生耳禅人从此更发精进
居一切时但将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此
则话头蕴在胸中随就作处心心参究毕竟因甚道
无一旦搕著抹著一念疑团迸裂则从前生死顿然
了却是可谓福慧二严一生取办此正古人云移花
兼蝶至买石得云饶则前三十六代祖师一齐在禅
人眉毛上转大法轮也。

** 示自宗念禅人

佛教弟子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识心达
本了明自性谓之自利庄严佛土教化众生谓之利
他利他谓之修福自利谓之修慧故佛圆满福慧称
两足尊是以菩萨发心勤求无上菩提不出自利利
他二利而巳所以菩萨虽知法性空寂而不舍有为
诸行知法性空是谓自利不舍诸行是谓利他从上
佛祖未有不由二行得出生死者是以释迦世尊历
劫勤修难行苦行我等旷大劫来于生死海头出头
没舍身受身不可思议皆是虚生浪死何有一毫真
实行门若有实行则定不似今生这头面也回光返
照猛自思惟岂不痛哉禅人今幸仗夙缘早得离尘
法语¶ 第 770c 页
脱俗身著袈裟永离苦海又得安居名山诸祖说法
胜道场地此万劫难遇之缘一旦身处其中岂不大
生难遭之想正是饥逄王膳病遇医王自当庆幸无
量矣即尽此形寿拼舍一生作此功德巳胜百劫千
生空过无益也禅人既归心老人当信老人言自今
之后发坚固不退之心持勇猛刚强之志尽自巳色
力量自巳才能办一片肯心任缘随愿耐心耐烦忍
苦忍劳即一日成就一种功德巳胜一生空过矣岂
可轻弃妙行抱守愚痴以偷安为便禅人自说身弱
神疲不能任事此固为然古人贵在心力强愿力大
不在色力健不健也今虽小恙不为大苦若造恶业
堕在三途即求今日以小病小恼之身心求作福田
之利益不可得也佛令众生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正
是今日策发精进幢也禅人但以安忍之心为前导
自然忘疲劳无厌倦也古德云宁有法死不无法生
纵舍此身命作此妙行犹为般若舟航可到彼岸苟
不勉力强志可谓虚负此生既到宝山空手而归岂
不惜哉禅人若能安心于无事则心空心空则神不
竭神不竭则身不劳如此是为无作妙行遇缘即宗
定不为日用所转头头成就大解脱门矣当谛思之。

** 示陆将军

将军为濠梁世胄天性英杰其杀机固所赋也中年
知向道从法门诸善知识参求生死大事入海门周
先生室先生雅爱之尝拈古人劝君识取主人公之
语示之吃紧提撕处老人东游过曲阿将军从诸居
士雁行入室闻法言默有警惺及秋老人归隐匡山
将军谒老人于金轮峰下因请益曰自知杀业太重
愿求忏悔老人喜其性直无伪固古豪杰忠肝义胆
之俦第古今赋此天性者多尽错用其心故以佛种
子翻作地狱苦具耳然佛性无二众生与佛不隔一
法语¶ 第 771a 页
毫但善达其性则众生即佛不善达其性则佛即众
生如清冷之水以之献佛则清净以之洗秽则污浊
故佛之慈悲即众生之杀机古德云护生须用杀杀
尽始安居又云梵语阿罗汉此云杀贼故经云与五
阴魔烦恼魔死魔共战有大功勋灭三毒出三界破
魔网尔时如来一大欢喜此释迦老子劝人杀生之
榜样也以佛能如此杀生故号大雄猛世尊而世人
愚痴赋有雄猛之佛性而不自杀其贼翻以杀人取
劫劫生生酬偿地狱之苦而自以为功多岂不为至
愚至痴而倒用其佛性者哉语云一将功成万骨枯
自古罪之大者莫大于杀生其杀人以为功杀生食
肉资口腹以为快其愚等也将军能回心向上自求
多福从今日去以杀生之勇自杀其欲佛言贪欲嗔
恚过于怨贼能自断之是为杀贼能破烦恼出生死
苦是为大荣以此直求无上佛果是为大赏其杀之
利有如此者而自弃不谋可谓智乎虽然杀人则易
自杀则难观自古豪杰能轻生于一诺而不能忍一
诟力能举鼎而不能自断其欲拔山盖世之雄至势
穷断命之际不免涕泪于虞姬故云出家大丈夫事
非将相所能为将军果能自制其勇以返治其心以
全固有之佛性不负天真乃真丈夫真豪杰之能事
也老人葛藤至此是谓法施慈悲将军信此是真忏
悔。

** 示慧成信首座

首座慧成中年弃妻挈子出家曾参达观莲池两大
师乃之南岳湖东掩关老人将卜居南岳时成破关
相迎一见心生孺慕老人因吊二老东行遂侍巾舄
及卜居匡庐为休老计成即愿从事一日作礼白言
某幸末法为佛弟子志出生死亲见三大师现身五
浊恶世卫护法门行其难行忍其难忍调其难调每
法语¶ 第 771b 页
见如来教中教菩萨法将谓空言今亲承三大师之
行履私谓不必虚慕古人而羹墙不远典刑现在便
可尽形寿以依皈诚难舍此而别求怙恃矣乃写三
大师之真愿终身佩奉且生生世世执此愿轮即往
来人天周流六趣曾无厌倦者乞师为我證盟之老
人闻而笑曰此固子之深心本愿虽然似矣犹未探
其本也请试观夫本师和尚毗卢遮那法身非身以
文殊观音普贤三大士之行以成其身然文殊智也
观音悲也普贤行也舍此三者则法身寂寥亦无寄
矣故如来法身若言其智则彻法界理事因果乃至
草芥尘毛无不尽其源底尽众生界心念头数莫不
彻其根源若言其悲则尽众生数皆为巳身故凡众
生之饥寒困苦疾病痛痒乃至三途剧苦皆菩萨全
身一体而共受之故能不舍于一众生若言其行则
尽虚空彻法界无一草芥尘毛不是菩萨舍身命处
故普贤十愿一一皆言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
尽众生烦恼尽我此行愿无有穷尽是故本师毗卢
遮那以此三法成就一身不唯少一法而法身不成
即一众生而非自巳则法身不遍乃至尘毛草芥一
有不彻则未尽无明以至虚空尽处而行愿亦尽则
法身断灭虽然于法界性中观此三者如首罗三目
即一而三即三而一名异而体同体一而用异不即
不离非三非一然于寂灭海中犹似沤灭沤生耳苟
能学此三圣以尽智悲行愿之量而亦未尽法界之
量若有挺特没量大人能于毗卢顶𩕳上行回视此
三行者大似唤奴作郎矣是则以此而观三大老者
汝以瞖眼而见空华耳以彼区区介尔之行较三大
士者又不啻奴儿婢子矣岂能尽佛法身之量哉虽
然三老固不足尽要于法身体中亦尘毛耳苟能从
此发坚固心能舍身命建立三宝凡有纤毫裨法门
法语¶ 第 771c 页
益众生事皆法界全体之德用如由一尘以遍诸尘
始一毛而融多毛从今生以极未来劫劫生生不退
此心亦如普贤之虚空界尽而行愿无尽是则生生
世世食息起居行住坐卧未离本师一毛孔外是则
三大老者乃于法性海中同出同没不出如幻三昧
耳逢场作戏杆木随身说幻法以开幻众是则有之
何足以为师哉其无以限量心自隘如来法身境界
可也。

** 示自觉智禅人

佛言汝等比丘每于辰朝当自摩头此语最为亲切
老人每每思之吾佛慈悲痛彻骨髓尝谓末法比丘
多所受用安居四事种种供养各各自谓所应得者
更不思我是何人物从何来为何而受所以知恩者
希而报恩者少特未一摩其头耳苟回光一摩其头
则不觉自惊曰吾为何剃除须发而不与俗人为伍
耶苟知形与俗异则居不敢近俗身不敢入俗心不
敢念俗如此则乐远离行不待知识之教而自发勇
猛入山惟恐不深矣又安忍混从市俗纵浪身心为
无惭人作无益行耶自觉禅人向住人间适遇会诚
即跃然来匡山礼老人愿枯心住山修出世行老人
因示之以双修之行吾佛称两足尊者以福慧两全
也为佛弟子志学佛者无越此耳故修慧在乎观心
修福在乎万行观心以念佛为最万行以供众为先
是二者乃为总持吾人日用一切起心动念皆是妄
想为生死本故招苦果今以妄想之心转为念佛则
念念成净土因是为乐果若念佛心心不断妄想消
灭心光发露智慧现前则成佛法身然众生所以贫
穷无福慧者由生生世世未尝一念供养三宝以求
福德直为生死苦身念念贪求五欲之乐以资苦本
今以贪求一巳之心转而供𠐒三宝以有限之身命
法语¶ 第 772a 页
随心量力供𠐒十方乃至一香一华粒米茎菜则如
滴水入沧溟一尘落大地纵海有枯而地有尽其福
无穷故感佛果华藏庄严为巳将来自受用地舍此
则无成佛妙行矣禅人如生疲厌当自摩头则自发
无量勇猛也。

** 示龙华泰禅人(有序)

余往乞食长安时过龙华树下主人瑞庵师物色
余甚驩视犹多世亲因也一食不忘余睹王舍城
中诸住刹者率多浮习独师孤硬洁介遇物不假
辞色心知其非尘中人也遂相与莫逆故数数往
来若诸弟子辈亦莫不以余为亲故无间然及余
居五台隐东海二十年来如一日也既师化去若
其孙潭公视余犹视师及余被放岭外愧生平竟
无以报德者顷余出岭之南岳时则法孙泰禅人
远来相讯余见之不觉五内酸痛则昔之与师音
声相貌居然在目及余之双径了达大师因缘禅
人相侍既而余归匡山则携禅人与之同归者意
念尔祖之德冀成就禅人出世之业为报地耳居
期年以开荒之劳身心未及放下顷政为禅人指
示发觉初心方有超向适乃翁以书招之属以他
缘余刻意留之不可得禅人将别请益老人因示
之曰。

吾出家儿先须急其大者略其小者何谓大生死是
也何谓小世缘是也古德云除却死生真大事其馀
都是可啇量以众生沉沦苦海汩没世缘积劫以来
以至今日未尝一念返省也今幸为佛弟子身著袈
裟且又遇知识有入道之缘而不拼舍世缘苦心参
究巳躬下事切恐今生错过纵出头来未审可能如
今日之诸缘毕具否也禅人今以乃翁之命不敢违
去则固尔当以死生之念为急办道之缘不可失事
法语¶ 第 772b 页
毕旋归老人幸得活埋空山但存残喘一日则与禅
人切磋大事有一日之功老人以毕命为期禅人以
死心相侍但得禅人当人一念光明焕发不独禅人
以了积劫生死大事亦是老人所以报乃祖之地不
负此世际会因缘也禅人行矣其无久滞他乡重增
生死业累耳。

** 示翠林禅人

佛祖教人唯在真心实行为出生死之要心真则凡
所动作言行举措无一事而不真行实则凡所云为
无一行而不实故真实如好种子其馀作为立行种
种皆发生之缘以是之故抽芽发干开花结实究竟
不虚故佛说发心修行如布种子成就菩提以为结
果果者实也以始终皆真实故故佛呵二乘为焦芽
败种者以其心行不真实故也从上诸祖教人参须
真参悟须实悟是知一切众生为虚生浪死者以其
妄想颠倒用事劫劫生生未曾一念真实故于生死
海中漂流无可凭据难到彼岸者正所谓业识茫茫
无本可据耳况为佛弟子者身在袈裟之下岂可流
浪一生念念妄想业识流转曾无一念返省而求真
实履践之行者乎此乃向袈裟下失却人身最为可
怜悯者不但自巳虚生浪死抑且信施难消复自酬
偿无有穷巳又岂不为大哀者乎禅人既不远千里
来参老人必发一片真实信心以此空山寂寞之中
非掠虚之地何所为而来耶既发真实信心不是一
见便了不求一段真实之行亦徒然耳若求真实之
行即从真实心中发现果有真真实实为生死之心
必须将从前有生以来及出家以来从头一一细思
检点何曾有一念一行是真实事从前巳是虚过即
从今日巳去发一片出世之心将一切世间情根妄
想攀缘一齐放下将此一把骨头一齐抛却将此一
法语¶ 第 772c 页
条性命纳向空山大泽之中任他日炙风吹一切安
逸饱煖思虑尽情撇却单单直以死生一念挂在眉
毛上将一则古人公案蕴在胸中日夜参究看他一
念世间心起便是堕在生死处定要把断不容毫发
如此参究不悟不休即此一著便是为生死真实心
即以此心向二六时中一切动作云为种种行门至
礼拜三宝供养十方调和大众看侍老病一切行门
无不亲身竭力承事不生一念厌倦心不生一念人
我是非得失心不起一念休歇止足想如永明大师
每日行一百八件方便行尽形不改即此便是真实
之行若此心行皆真则无一事一行不是实事所谓
妙行果能如此操心立行透出本地光明则将积劫
所染一切贪嗔痴爱习气种子一一消融化为成佛
真实种子矣如是用心可谓不虚此生不负出家不
枉远犯风波参访知识若仍前涉虚止作常情业垢
罪垢种子但随妄想而行不唯辜负此生实取穷劫
三途之苦耳。

** 示顺则易禅人

学人贵有远大之志以吾人所具广大真心与佛同
体包法界为量但迷之而成蕞尔幻妄身心执之以
为巳有坚固执持为我而不化则一切业累皆从我
立一切苦恼皆因我生乃至长劫轮回皆我所致以
此迷之而不觉如佛所云弃海认沤目为全潮是可
悯者举世皆然其无足怪若吾徒沙门释子乃出尘
之人亲近佛法乃出情之法实破我之具方今学者
广学多闻但增我见少能餐釆法味而滋养法身慧
命者岂非颠倒之甚也且以法而为利媒又其甚也
可不哀欤易禅人以多闻无益志在清修固巳远矣
然徒以清修为行而不刻意究竟生死根株犹然以
雅尚为高而不深穷佛祖不到之地此其创志不远
法语¶ 第 773a 页
是以一日之价为得也可不负其本有哉吾徒所难
得者厌世俗最难得者厌生死禅人今知其厌而不
知究其所以厌是犹然以五十步笑百步也嗟余老
矣馀日无多生死大患横在眉睫恐厌之不极禅人
年亦长矣能以老人之厌自厌倘不厌老人相与千
岩万壑之间绝影忘言修厌离行从此长揖五浊永
离四生同游广大极乐之乡岂不为最上因缘哉又
奚止于裹粮千里之适视彼榆枋莽苍者固未足与
道也。

** 示查汝定

往余居海外之三年戊戌查汝定不远数千里谒余
于行间一见忘形相与莫逆既余从南岳之双径取
道金沙居士忽再见越十九年欢然如未别时第白
发相看耳晤言旬日为作小像赞而行及余还匡山
诛茅五乳聊尔栖息明年季春既望居士忽杖策来
余一见大为奇事何当衰年不辞跋涉亲师问道于
青山白云之中其志趣岂寻常者耶居士览余所居
倚七贤而面五老俨然而对天际真人云霞出没于
衣袂湖光照映于眉端固天壤一绝境噫嘻尘世安
能有此梦想耶居士即判然有归老志既而策杖登
览遍历其窈眇穷岩绝壑扪摸无所不至归而告余
曰今观此山始知天壤之广大山川之钜丽乾坤之
灵秀即探五岳而望昆崙亦未逾于此也因思孔子
登泰山而小天下且睹江湖之浩渺穷天地之高深
其犹踞莲华而窥香海是知佛道之广大世界微尘
须弥芥子由是观之而天下未足以小言之耶乞师
指示目力所不能睹足迹所不能穷大有逾于此者
愿终身卒业焉余曰子之所悦者是以见见其迹未
尝离见而识其微也其所见者相未尝离相以观其
妙也语曰自大视细者不尽自细视大者不明若离
法语¶ 第 773b 页
见相而洞达其幽微则须弥未足尽其大世界未能
廓其量也试为子言之以太虚而观世界则世界一
尘也以世界而观须弥则须弥一尘也以须弥而观
兹山则兹山一尘也以吾心而观太虚则太虚犹夫
一尘也故曰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若以智照一
心则虚空大地世界微尘不出吾身一毛孔耳视一
毛而能含受虚空世界则一一毛孔一切皆然由是
观之即一毛孔能同法界周遍广大之量岂彼介尔
天地点滴江湖又讵可以穷其智性哉虽然色性智
性无二无别以智融色则色隐而智显以色昡智则
色显而智亡色智尚然又奚可以目力之所见足迹
之所穷以誇广大之域尽浩渺之际哉子其离见超
情遗形释智而洞乎真际则圣凡之出没世界之成
坏犹夫空华起灭耳又何足言小天下哉子乃栖神
于此先天地而不为始后天地而不为终又奚可以
一掊土而尽其天年耶子其谛观而深察之无以纤
尘瞖目失旷观而自小也汝定再拜稽首曰学人向
之自束于见也其犹醯鸡欤今蒙师指示发吾覆矣
请事斯言期卒业以尽命焉余于是乎书以遗之归。

** 示玄机参禅人

禅人以持明为专行从事者三十年心地未有发明
乞老人指示持明与参究向上用心同异老人因示
之曰佛说修行之路方便多门归源无二总之一切
行门单以破烦恼断情根发明本有而巳即参禅提
话头与念佛持明皆无二法第不善用心者不知借
以磨炼习气破除妄想为要务返以执著之心资无
明故用力多而收功少耳原其此事如用瓦子敲门
只是要门开不必计其手中瓦子何如也以吾人无
量劫来积集贪嗔痴爱杂染种子潜于藏识之中深
固幽远无人能破故圣人权设方便教人提一则公
法语¶ 第 773c 页
案为话头重下疑情把断妄想关头丝毫不放久久
得力如逼狗跳墙忽然藏识迸裂露出本来面目谓
之悟道若是单单逼拶妄想不行何必话头即婆子
数炭团专心不二亦能发悟况念佛持咒有二法哉
禅人持明三十年不见效者不是咒无灵验只是持
咒之心未曾得力寻常如推空车下坡相似只管滚
将去何曾著力来如此用心不独今生无验即穷劫
亦只如此及至阴境现前生死到来依然眼花撩乱
却怪修行无下落岂非自误自错耶禅人从今不必
改转就将持咒的心作话头字字心心著力挨磨如
推重车上坡相似浑身气力使尽不敢放松丝毫寸
寸步步脚跟不空如此用力时只逼得妄想流注塞
断命根更不放行到此之时就在正著力处重下疑
情深深觑看审问只这用力持咒的毕竟是个甚么
觑来觑去疑来疑去如老鼠入牛角直到转身吐气
不得处如此正是得力时节切不可作休息想亦不
得以此为难生退息想及逼到一念开豁处乃是电
光三昧切不可作玄妙欢喜想从此更著精彩拼命
做去不到忽然藏识迸裂虚空粉碎时决不放手若
能如此持咒与参禅岂有二法耶所以道俱胝只念
三行咒便得名超一切人便可證明即亲见佛祖亦
不易老人之说也。

** 示智沙弥

方今出家儿于末法当斗诤坚固之时有能决志为
生死大事单提向上一著以了悟为期此上上根人
诚不易见以今亦有参究此事又恶觉恶习浓厚蒲
团未稳邪见横生多落魔道此其难也古德云未能
参究向上且于教法留心时光亦不空过其留心于
教亦有两般一则根器稍利力穷性相宗旨深彻其
源以多闻薰习之功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是则不独
法语¶ 第 774a 页
自了心性抑且为人师此亦报佛深恩不负出家之
志至若根器稍钝不能广亲教乘即持诵一门尤为
要行故天台大师以读诵受持为五品观行之首即
法华所说持经法师现在父母所生肉身即得六根
清净此持经之功岂劣行哉今沙弥既知厌生死苦
投佛出家苟无专心一行岂不孤负此生即持经一
行能专心一志如古人潜心理观一旦忘言契心得
佛心宗是由文字而得总持此所谓旋陀罗尼门由
此證入斯则归源无二方便多门历劫生死根株仗
此法门一时顿断岂不为无上菩提之径路乎若悠
悠岁月唐丧光阴堕于粥饭常流岂不虚消信施重
增业累又何取于出家为哉。

** 示性觉禅人

出家本为生死大事今出家儿不知生死为何物但
知随波逐流业识茫茫无本可据古人参方行脚访
寻知识单为究明巳躬下事今人行尽天下历遍丛
林唯鼓粥饭气习竟不知善知识为人处可惜奔波
一生到底了无下落是为可怜悯者至有一念为生
死心的不知修行之要或以礼诵念佛为修行一生
辛苦到底于巳躬下事如黑漆桶相似于生死分上
了没干涉禅人发心真实为生死大事唯有参究向
上一著为真实工夫先要办一片长远决定不退之
志古人二三十年单提一念不悟不休第一不得指
望速成就释迦老子三大阿僧祗劫磨炼身心岂是
钝根耶古德参究机缘尽多唯有念佛的是谁一则
审实话头最易得力禅人今日发心参究但将此一
则公案时时提撕先将身心内外一切妄想杂乱念
头一齐放下放到没可放处即深深提起一声阿弥
陀佛四字历历分明急著眼看看得少不得力又提
一声佛有力便下疑情审问这念佛的是谁审之又
法语¶ 第 774b 页
审毕竟是谁看得才有昏散现前即便快著精彩又
提又看又审又疑疑到疑不得处胸中如银山铁壁
立在心目之间如此便是话头得力时也若到此得
力处正好重下疑情于日用一切时一切处念念不
移乃至久久梦中一似醒时一般若用力到此决不
可退堕忽然疑团迸裂自然顿见本来面目若肯发
此决定之志操不退之心但只一念直直行将去切
不可求速效切不得将心待悟若工夫绵密自有打
破之时节也如上所说参究一节最是易为省力只
是要放得下提得起靠得定疑得切不拘行住坐卧
动静閒忙都是用心的时节六祖云若论此事轮刀
上阵亦可做得此之谓也禅人有志真为生死便从
此一路下脚。

** 示宝藏相禅人礼普陀

观音大士證圆通本根以法界身随缘应现凡一称
其名即得脱苦是则大士岂定居于普陀耶殊不知
海喻生死山喻涅槃大士以法身普应生死海中即
众生日用寻常皆大士威神显现湛然寂灭犹如宝
山故以海中普陀象之由在众生烦恼海中众生有
苦即大士之苦故一称其名即得解脱乃众生唤醒
自心大士大士现前则寂灭现前寂灭则苦不能到
故山在海中波涛不能撼动是故名为大士常居普
陀非局指海中拳石为大士栖托也众生迷妄不礼
自心之大士亲踞寂灭之道场巍巍不动如海中山
尔乃跋步山川必数千里外伶俜辛苦而向外求之
迷之甚矣禅人久参行脚乐住兰若是见自心之大
士而以方便摄众生耶是未见自心而必欲往见大
士于南海耶若见自心则念念寂灭现前大士心心
出现于咳唾掉臂之间若未见自心而他求之是涉
海踰河而求止渴于井也虽然如是经云归源无二
法语¶ 第 774c 页
路方便有多门今大地众生皆信大士于南海合就
其机而引进之令其涉海登山一呼大士猛省自心
则触目波涛皆人圆通之门必使自信而后巳同此
行者但有一人能信老人此言则不负一翻行脚不
然则空费草鞋钱也。

** 示明辉禅人少林礼祖

若论此事佛未出世祖未西来照天照地无欠无馀
即黄面老子出世胡乱四十九年终日摇唇鼓舌亦
未道著一字及末后拈花迦叶破颜微笑乃曰吾有
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今付与汝大似空拳诳小儿自
是唤作教外别传之道一似钵盂安柄一人传虚十
人传实及达磨西来又说作单传直指少室九年赚
得神光痴种立雪断臂求之将谓有甚奇特究竟到
底直是个觅心了不可得从此承虚接响大家都架
空中楼阁各立门庭二派五宗毕竟不曾为人拈出
直至而今大地黑如漆致使痴狂之辈向鬼窟里弄
精魂自谓传少林禅是某家儿孙如此诳惑愚人岂
不痛哉禅人今日参老僧老僧此问无佛法禅道与
人说甚么乾屎撅禅人又要走向少林礼鼻祖求佛
法禅道舍却自巳脚跟下一尺土更向千山万水之
外向他家屋觅岂智也哉禅人试将巳躬下理会看
未出门一步与到匡山时是同是别即今离匡山一
步到少林往返归来时是同是别若是别则未出门
一步早巳错却了也况千里万里乎禅人果能透出
顶门只眼将别与不别拈向一边看来毕竟是个什
么是时方知达么老胡元未西来黄面老子曾未出
世此段家风筑塞虚空充满十方又何庸妄想驰求
费草鞋钱如渴鹿逐燄耶禅人如不信老人试到少
室问取单传堂前露柱看是个什么。

** 示法界约禅人
法语¶ 第 775a 页

禅人生长建昌自离尘以来久走方外遍参知识曾
礼紫柏及老人于大都巳三十馀年复觐老人于匡
山因示之曰从上出家儿皆为生死大事登山涉水
求善知识决择于一言一句之下剿绝命根将百千
万劫尘劳恶习当下顿断如脱韝之鹰自此不复受
人拘絷即能掉臂生死路头绝无顾盻谛观传灯诸
祖为人抽钉拔楔处有甚玄妙秘密耶只是学人一
向单为生死一著蕴在胸中吞不入吐不出扼塞不
通如丧考妣相似偶因缘时熟忽遇善知识柱杖头
一拨便转更有何疑虑耶唯的信自心本有而巳今
人行脚走遍天涯入遍丛林眼中到处热烘烘便是
好道场见粥饭精洁一顿饱齁齁的便是好知识纵
遇明眼知识都被热瞒当面错过如此行脚操方较
之古人岂不天壤相悬耶此何以故盖由各人本分
为生死一件大事未曾把作吃紧耳然为僧行脚不
为本分事便是流浪生死一生空过时光枉费草鞋
钱岂不大可叹息耶禅人为生死出家行脚参知识
住名山行苦行种种法行一一经历且道即今生死
事毕竟如何且道前见紫柏与老人今见老人与未
见时有何差别且道今在匡庐万仞峰头白云深处
与王舍城中万丈红尘里境界是同是别若道是同
且隔三千里外没交涉若道是别衲僧行脚眼在甚
处若向这里定当得出三十年即今日今日即三十
年前红尘即白云白云即红尘当处寂灭若此处寂
灭则一切生死烦恼业行及种种差别境界无不触
目寂灭矣其或未然今日再行脚从头起重到五台
峨嵋参见文殊普贤试问何等是平等一际寂灭法
门待有话会再来与老僧相见。

** 示崇观禅人

观禅人往来吴楚不远数千里来参一见则知其有
法语¶ 第 775b 页
志而未能也老人悯其远来且无可指示但因其名
乃字之曰见微以众生生死根株微细流注妄想昏
迷而不自知故吾佛大师设观以照之良以微非观
照无以见生死之力大观不涉微无以显照用之功
力能破幽微则生死可出此特教家之极则若是衲
僧分上自有格外钳锤但能一念如铁壁银山塞断
咽喉无吐气处直得死而复苏方有少分相应耳禅
人方且波流识海未能剿绝命根他时后日苟能吐
却杂毒放下身心再来参请有分。

** 示六如坤公

从上诸祖教人参禅虽有超佛越祖之谈其实要人
成佛作祖耳未有欲求作佛祖而不遵佛祖之言教
者舍教而言修行是舍规矩而求方圆也且佛教阿
难开口便道应当直心净名云直心是道场马鸣大
师开示修行切要须发三种心谓直心正念直如法
故深心要集一切诸善行故大悲心愿救一切众生
苦故是知从上诸祖未有不发此三种心者即如个
个开示入门要看话头学人秪知瞢瞢的去参话头
只要妄想贪求玄妙却不知是直心正念真如祖师
方便法门若说真如二字学人早作道理会取去谁
肯下死工夫做若只教去看话头看到话头逼拶历
劫情根忽然断处则从来一切妄想情虑当下消灭
求一念生心了不可得到此便是离念境界正所谓
正念者无念也若到无念则不求与真如合而自然
与真如觌体相应矣如此便是佛祖教人直心的样
子也是知参禅更无别样巧法只是要人实实死做
做到恁般田地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岂有甚秘
密巧妙哉此乃第一直心修行也第二深心要集一
切诸善功德此诸善功德不是外边有为的事如达
磨大师对武帝云净智妙圆体自空寂是真实功德
法语¶ 第 775c 页
是知达磨所说净智妙圆正是马鸣直心正念真如
是则马鸣之诸功德就是将直心正念去做以真如
遍成一切有为事法今日要求證真如不是在死眉
死眼鬼窟里求要在一切日用有为万行上求所以
行上求者不是在事上别讨出一个玄妙真如来只
是就将直心正念在一切事上验看可与直心正念
相应不相应若事事法法都与直心正念相应则目
前无一法一事不是真如境界矣所以马祖与百丈
诸弟子日用中搬柴运水锄田插禾烧火煮饭事事
上觌面勘验故寻常一言一句冷言热语都是要弟
子入證真如之门若勘到果然一切处不昧方许有
为人分若胸中丝毫未透未到无念境界便起心动
念即被业转堕在生死窟中故未轻许印正此传灯
千七百则葛藤皆真实印正语非玄妙机锋语如今
学人不知如此都把作玄妙奇特言语蕴在胸中当
作巳解日用头头未曾一毫看破岂不误哉若到目
前法法头头全是真如当体现前则所集何法而非
功德哉第三大悲心愿拔一切众生苦故如今学人
见拔众生苦是菩萨事待他日成了菩萨才度众生
却不知能度众生方是菩萨度众生苦不是有了神
通妙用才去度众生却就是直心正念集诸功德处
就是度生事业且如世尊教须菩提度尽众生实无
众生可度乃至广行六度更无一法可行乃至上求
菩提佛果亦无所得且度众生岂不是集诸功德实
无一法可得岂不是直心正念真如如此妙用乃自
巳日用神通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则何法而非功德
事哉以众生日用种种事法皆是烦恼现行今以真
如一念事事法法上印破都转作真如妙用便是度
自心之众生如此参学是名真参实究者不是现成
端坐养懒过了三年五载便誇大口说我参禅几多
法语¶ 第 776a 页
时悟了多少妙处如此见识都是阎老子前吃铁棒
汉返不如三家村田舍郎他倒免酬信心檀越宿债
老汉看来佛祖教人原是分分明明只是后人错会
所以误耳禅人既归心老人须信老人言从今将抱
守琉璃瓶子一拶粉碎将从前参的都移在一片身
心上向成就众生门头拼却性命去一一著实体验
过发广大心能引一众生发菩提心便是拔一众生
之苦则是自破一分我执损一分烦恼消得一分我
见烦恼便是證一分真如境界若从此以去更发长
远心即三生十劫劫劫生生行到烦恼消尽处便是
度尽众生处若众生烦恼一时都尽更要成甚么佛
祖。

** 示西印净公专修净土

近世士大夫多尚口耳恣谈柄都尊参禅为向上事
薄净土而不修以致吾徒好名之辈多习古德现成
语句以资口舌利便以此相尚遂至法门日衰不但
实行全无且谤大乘经典为文字不许亲近故世无
明眼知识卒莫能回其狂澜大可惧也智行两缺何
以望法门之兴乎大都不深于教乘不知吾佛度生
方便多门归源无二之旨耳世人但知祖师门下以
悟为上悟心本意要出生死耳念佛岂不是出生死
法耶参禅者多未必出而念佛者出生死无疑所以
然者参禅要离想念佛专在想以众生久沉妄想离
之实难若即染想而变净想是以毒攻毒博换之法
耳故参究难悟念佛易成若果为生死心切以参究
心念佛又何患一生不了生死乎惟此净土法门世
人以权目之殊不知最是真实法门谛观普贤以法
界为身修十大愿必指归净土马鸣传心祖师宗百
部大乘作起信论究竟结归西方东土传灯诸祖虽
不明言净土但悟心既出生死不归净土岂成断灭
法语¶ 第 776b 页
耶永明会一大藏指归一心亦摄归净土禅至中峰
时在季世而极力赞扬西方况此法门乃本师无问
自说十方诸佛共赞岂诸佛菩萨诸大祖师返不如
今之业垢众生而妄谈耶故此法门决不必疑但在
人之念佛心切不切志决不决耳净公中年弃爱出
家初参紫柏大师授参禅之指今于净土一门愿修
而未决请益老人因谓之曰此事不必问人只看自
家为生死心何如若为生死心如救头然志要一生
取办譬若人患必死之病有人觅还丹可救一人授
以海上单方足以起死回生只在病者有决定心信
此可服更不必待觅还丹只服此单方顿令通身汗
出绝后方苏是时始知其妙但谛信此法专心一志
至临命终时方自知其效耳又何必问取他人哉勉
矣行之决不相赚。

** 示沙弥性铠

沙弥性铠来参请益老人字之曰坚忍惟佛示弟子
曰著忍辱衣名坚固铠以铠为禦患之具譬夫大将
临敌不遭矢石之患而能全身保命有必胜之功者
铠之力也且吾沙门释子蹈生死之场遇五欲诸魔
之大敌非忍力坚固不足以胜之故曰忍色忍欲难
忍能忍方能保全法身慧命以臻极乐之场即吾佛
亦曰种种诸难皆当能忍况末法险道多诸患难苟
无坚忍之力又何以克全出世之业乎。

** 示夜台禅人

文殊菩萨住清凉山与一万眷属常演说法故西域
沙门遥礼此山为金色世界华严经云一切处文殊
师利从一切处金色世界而来由是观之文殊果常
住于此山耶盖众生界中烦恼所集为热恼地若行
人能开智眼达本情忘知心体合则当下清凉如是
则触目无非文殊化境步步不离清凉道场此所谓
法语¶ 第 776c 页
一切处文殊金色世界也夜台禅人久住台山夜游
故得此名今来南方行脚参礼知识是必亲从文殊
指点而来如善财之南询虽经百一十城未动脚跟
一步如前周行十方世界未离金色界中在在知识
逆顺法门无非文殊智眼今见老人于五乳峰头与
金色世界是同是别这里辩得许你亲见文殊其或
未然再买草鞋行脚去参参。

** 示省然觉禅人

性觉禅人中岁出家远来匡山求授具戒以有隐疾
不能久侍辞归请益老人因示之曰身为大患之本
众苦所聚六道生死先要识此生死苦因所谓诸苦
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是故佛说金刚
宝戒心地法门乃断欲之利具出苦之舟筏也汝今
幸闻此法念念不忘心心不懈即此便是修行之要
如圆觉经云当观此身四大合成我今观此坚硬归
地润湿归水煖气归火动转归风谛观四大各有所
归今此妄身当在何处如是观察念念不忘心心不
昧久之纯熟当见此身忽然脱空四大若空诸苦顿
脱即此功夫便是出生死之第一妙诀也从上诸祖
未有一人不从参究中来得了悟心性者未有不修
而能得利益者汝当更念此身虽苦幸存一息尚可
能求出之方若一失此身枉著袈裟则将来三途之
苦动经长劫虽欲求出不可得也故云思地狱苦发
菩提心勉之毋怠。

** 示难名道禅人

学人往参老人于曹溪特为发明金刚般若宗旨以
六祖初闻无住生心一语即悟本来无物遂得黄梅
衣钵是知三世诸佛之所證历代祖师之所传一切
菩萨之所修者皆以般若为根本智所谓般若乃诸
佛母是以吾人欲求出生死證真常非仗般若真因
法语¶ 第 777a 页
必无可行之路也所言般若者何乃一切诸佛之法
身一切众生之佛性乃吾人生死业识之心体也惟
此心体本来光明广大但一念不觉而为无明迷此
圆明之体变成阿赖耶识而为生死根株拘此血肉
之躯封固而为我执以执我故则执有人人我对待
是有众生又执众生命根不断是为寿者以此四相
坚固造种种业以取无量生死之苦果皆因执我之
故也以此我执坚固难破非仗般若智慧莫能破之
我执不破则生死难出故凡夫执我不能出生死一
切菩萨著我决不能得无上菩提总之是于生死涅
槃皆有住著故也故曰一切众生处处贪著是以六
祖一闻无住之语即能了悟自心顿脱生死是则般
若岂非断烦恼出生死之利器乎是以吾人修行不
仗般若生死难出然此般若非向外别求即是吾人
自心之本体本自具足故今修行但求自心更不别
寻枝叶即佛祖只是教人返求自心故云识心达本
源故号为沙门又云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以我
自心元是般若光明本来无物但因一念之迷故日
用而不知是以但知有此幻妄之假我即不知有本
来常住法身矣即今要悟本来法身即就日用现前
六根门头起心动念执著我处当下照破本来无我
无我则无人无人则了无众生众生既空则生死根
绝生死既脱则无寿命是则四相既除一心无寄岂
非无住之妙行乎若不能当下了悟只将六祖本来
无物一语置在目前但见一切境缘对待生心之时
便是我执就此执处一照照破则当下情忘对待心
绝即是无我无我则无人人我既空则日用身心了
无挂碍以日用逆顺境界皆是生死路径若境界看
破了无挂碍则生死根株亦从此倒断矣如是岂非
善修般若无住之妙行乎禅人有志要出生死必以
法语¶ 第 777b 页
此为第一义此外别求即落外道邪径矣。

** 示魏圣期

圣期居士少年切志向上建立三宝延道上座为方
外友顷以书来请益云某迩来虽愓然于生死大事
欲随处解脱惟横逆忽来不能当下消受虽旋能觉
知王人巳彼牵缠矣观此来意乃真切有志于生死
大事者第未遇善知识指点心地工夫故无把柄耳
盖吾人从来只认妄想为心不知本有佛性故一向
只在世情逆顺境界上起好恶憎爱种种分别知见
以为正事殊不知此等憎爱喜怒之情念是生死根
株举世之人未有不在此中一生交滚者所谓虚生
浪死为日用而不知有者矣古德教人参禅了生死
不是离此别有玄妙只是在此等境界上憎爱之心
看破便是了生死以此憎爱妄想从来习染纯熟深
厚若无方便法门岂能敌得所以参禅看话头之说
正是破烦恼之利具耳所以被他牵缠者直为无此
话头作主宰耳只如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
州曰无即将此一无字怀在胸中作话头下疑情念
念不忘心心不昧一切閒忙动静应酬忽遽中只提
此一语重下疑情审问因甚道无即閒时回看一念
起处不论善恶是非直便就当下疑问因甚道无寻
常二六时中疑来疑去只有一个话头现前纵是看
书才放下书本回头一看便下疑情此疑坚固切不
可作道理思量解会只要一个疑念真切久久纯熟
但见心中妄念起时如此一问当下冰消既于胸中
敌得妄想消则于一切逆顺境界至时自然易破而
心中所起喜怒只是一妄想耳以先有此话头作主
宰及境界至时一到即看破当下冰消全不用力如
此做工夫不但敌破境界抑有了悟之时但切不可
作玄妙道理思量恐返误也。
法语¶ 第 777c 页

** 示福敦禅人

新安禅人远参匡山求授戒法名曰福敦字曰笃如
笃者敦笃纯一无伪精诚之至也然吾沙门佛子欲
超生死證真常求无上涅槃之福乐苟非精诚一念
纯真无妄力破烦恼之魔顿拔爱憎之根而欲顿享
无为之福难矣千里之行在于初步从此戒为基本
乃趋菩提之初步即此念念向前心心不退单求一
念生死情根搜拔起处竟不可得然不可得处便是
生死无著处矣第恐志不坚行不力耳若恐不力但
以阿弥陀佛四字横于胸中以为利斧久久根株自
断矣如此著力是名笃如勉之勉之。

** 示福厚禅人

新安禅人来参匡山求授戒法名曰福厚字曰积如
盖出世之福由渐积而厚至佛乃足犹如积微尘以
成大地厚之至也故吾佛世尊从无量劫来舍头目
髓脑积功累行乃得菩提菩提为涅槃之安宅福乐
之极地也苟不积何以至此哉然如者乃如如佛性
吾人之本有良由积劫烦恼侵蚀故烦恼情尘日厚
而如如佛性薄矣今既知佛性本有不假他求从此
日用念念知归但见情尘起处以智光照之久久纯
熟则佛性厚而烦恼薄烦恼薄而业障轻业障轻而
生死断是由积真如以断生死求證菩提享常乐我
净之厚福岂非由积而至耶故曰水之积也不厚则
负大舟也无力禅人苟能积功累德于无穷则无上
菩提之厚福在我一心中求更不向外寻觅也故曰
居其厚不居其薄禅人勉之。

** 示曹溪基庄主

六祖住曹溪宝林不容广众乃向居人陈亚仙乞一
袈裟地尽曹溪四境而山背紫笋庄者乃袈裟一角
也向僧居寮舍当寺之半久之僧多忘本外侮渐侵
法语¶ 第 778a 页
毫右蚕食其山场田地多入豪强其僧业废于八九
而祖龙一背尽失之矣居民樵采巳及其内地将见
侵于肘腋而老人初入曹溪未之知也及僧被毫右
所凌殆甚乃悉其故因谓众曰土地者丛林之本也
况吾祖袈裟犹故亚仙之祖坟墓尚存是以谓祖翁
田地也安可失乎遂集众鸣于制府准令本府清其
故土正其疆界时则众皆瞢然不知所止即有知者
亦畏缩而不言独基公以昔居此者怀知久矣乃历
历指掌以是豪强气沮一旦复之老人乃募资收赎
其故有之田地山场尽以供膳宝林禅堂以赡养寺
后学僧徒之办道业者将以续六祖如线之脉因以
基公为庄主是则道赖其养养又赖其主之者斯又
以庄主为最重也老人中兴曹溪清其常住钱谷及
一切事务井井有条苟能守之即千载犹一朝也老
人今去曹溪业将十载诸规尽废唯禅堂得昂公守
之如故而所赖独基庄主精白一心未忘初念视老
人如在左右至若保护常住秋毫皆如护眼目也因
闻之大有感焉老人愧无缘不能尽兴祖道即如巳
成之功苟住持守之如堂主诸执事者遵之如基公
又何患丛林之不兴祖道之不振乎因思昔黄龙有
不豫之色首座问之答曰监收未得人是知古人用
一监收为深虑如此而庄主之责岂细事哉自古国
家皆以得人为难而丛林亦然曹溪千僧老人居十
年淘汰只得一禅堂主一庄主两人而巳求其更二
三其人能为之辅翼者则德不孤事易行而祖师道
场亦可保其无虞矣故老人于二公者能无感激而
发长叹乎堂主来省老人于匡山基公因以问讯寄
此卷请益而老人复何言哉但以坚其忍力以叮咛
之即出世之业具于此一行矣何以知之惟吾佛出
世并无别事但为护念付嘱二事而巳所以护念者
法语¶ 第 778b 页
为欲得人以续慧命也付嘱者以佛家业有所付托
如长者以家业委付其子也唯此而巳即历代诸祖
皆如佛意志在慧命不断耳今佛祖之道寄在曹溪
一脉之源而曹溪务在得人得人要在膳养膳养赖
其四事四事赖其主者苟主者得人则众有归道可
办而丛林可振法道可兴法道兴则佛祖慧命相续
不断永永未来端有赖于今日也但能保护慧命即
是深报佛恩如此即名真是佛子矣较之矫仪乍现
藉佛祖而贪利养滋黑业者实天渊矣基公可谓能
报祖师恩德矣从今更能深念六祖于大庾岭头教
慧明公案怀在胸中重下疑情疑来疑去疑到疑不
得处忽然迸破疑团露出本来面目是乃可称六祖
的骨儿孙较之保护祖翁田地者可谓百尺竿头进
一步也此则公案是六祖命脉苟有一人于此参透
则六祖常住世间未灭度也今千载陈烂骨董老人
重新拈出因公增价则此后常放光明照天照地直
当判此身命坚固其心不可一息懈怠也勉之。

** 示曹溪宝林昂堂主

岭南自汉方通中国始知有文物六百馀年至唐初
六祖起新州得黄梅衣钵传西来直指之道是时始
知有佛法开曹溪宝林道场说法其中自尔道荫寰
宇天下禅宗皆以此为资始何其盛哉六祖灭后肉
身虽存而道场渐衰至宋业三百馀年则丛林大坏
极矣时有子超禅师蹶起而大振之由是重兴其道
至若传灯所载者自六祖后不多见其人故道法虽
播于十方而留心于根本地者寡矣此道场无开化
王人而僧徒习世俗之业顿忘其本固其所也由宋
迄我明万历中又将五百年而道场之坏尤甚于宋
而僧徒有不遑其居而法窟皆栖狐兔矣丙申岁老
人至岭外得礼祖庭睹其不堪之状大为痛心而去
法语¶ 第 778c 页
时当事者即欲以老人料理之未能也又五年庚子
幸诸护法一时皆以法道为心亟欲老人往救其弊
至则誓愿舍此身命志为六祖忠臣孝子也一时更
新百废具举此仗佛祖护念之灵非人力也于时僧
满千众有惧僧徒之不安者数人而巳求其忧祖道
不振后学无眼法幢之不固者独昂而巳至若知老
人恢复之志誓死之心亦唯子而巳嗟乎是知法门
之得人为难也如此于时老人初入曹溪选诸僧徒
可教者教之众中物色亦唯子而巳及老人住此八
年之间凡所经画为山门久计者众皆罔然其所经
心关涉钜细无遗者亦唯子而巳及狮虫破法魔党
竞作即前所称为道场者数人亦皆在网罗求出之
不暇求其苦心保护丛林忧祖道之崩裂深知老人
建立之恩者亦唯子一人而巳当是时也苟非子砥
柱中流委曲调护以排难解纷者而曹溪卒无今日
矣及老人舍之而去禅堂无主几为狮虫所食子挺
身撑住其间不唯道场破坏后学无依即老人中兴
一片苦心竟付流水矣安望祖道之再振乎是以老
人别曹溪来十年于兹子日夜苦思老人之复至望
法道之更新念念含悲未尝一息忘之也老人之南
岳而子随至依依之状最可怜者既而老人逸老匡
山子寻即远来见其感恩之心益笃忧道日深且冀
老人之复至或望至人之将来其诚盖难以言语形
容者即古之忠臣孝子之忧国忧家烈女节妇之誓
死而无二心者不是过也适来山中老人留之巳久
其哀哀之心请益不一老人因而示之曰子之志固
嘉而子之思亦过矣子未闻大道之替虽佛祖亦难
逃于时节因缘因缘聚会盖不由人力也且道与时
运相为升降殆不可强即其人亦不易得也谛观六
祖入灭以来今千年矣其道遍天下在在丛林开化
法语¶ 第 779a 页
一方不少求其为祖庭而经理家法者独宋子超一
人而巳子趋之后又五百年志为祖道力整颓纲者
独老人而巳况在曹溪有众千人之中求其忧祖道
知老人者唯子而巳是则法门之人以此为怀者岂
易见哉子是过矣今老人示子最胜法门所谓求人
不如求巳也且当六祖未出世时只一卖柴汉耳因
有夙值灵根功夫蕴藉巳久一旦闻经一语顿悟自
心遂得黄梅衣钵岂不是今日宝林道场乃六祖肩
头柴担舂米腰石边来故有如此广大光明普天匝
地禅宗一派一言一句皆从柴担腰石边流出至今
供养香火如生时无异肉身坚固不坏如现在说法
无异如是福泽亦从柴担腰石边来此岂有心要求
人而后得也子既有志上忧祖道何必求人应之彼
既丈夫我亦尔且六祖悟的一段般若光明人人有
分不欠丝毫如今只当忧自心之不悟不必忧道场
之不兴若能了悟自心则能搅长河为酥酪变大地
作黄金拈一茎草作丈六金身以丈六金身当一茎
草自然具大神通随心转变任意施为无可不可如
是在我全具又何苦思痴痴望他人来作我家活计
耶古人要悟自心在六祖巳前都是当下一言便悟
更无做工夫之说自六祖得黄梅衣钵是时座下不
甘者多时有三十馀人追至大庾岭头慧明道人前
至要夺衣钵提掇不起遂作礼曰某为法来因而请
益六祖示之曰汝为法来但看不思善不思恶正与
么时阿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明暂时返观当下
顿悟从此一则公案后来便是做工夫参禅的样子
也从今向去教汝直将从前忧长忧短望人的心一
齐抛却但当自巳放下身心拼了一条性命单单一
念只求悟明自心将慧明一则公案横在胸中重下
疑情昼夜六时行住坐卧迎宾待客应事接物茶里
法语¶ 第 779b 页
饭里拈匙举箸一切不教放过疑来疑去定要见自
巳本来面目或提念佛话头要见这念佛的毕竟是
什么人如此疑到似银山铁壁疑不得处忽然命根
断绝疑团迸破自巳本来面目当下现前是时方知
念佛的人如十字街头见亲爷一般更不必问人则
六祖即我我即六祖道法即我我即道法是时即能
一毛端头现宝王刹一微尘里转大法轮不假他力
自在由我又何必更待他人哉古人云善造道者千
日之功亦有十年五年或二三十年或尽生不悟发
愿再出头来又或有二生三生乃至十生多生不昧
本愿者生死时长常寂光中了无去来之相且子年
力尚强果能决志从前日做起即十年二十年能悟
今生尚遂我本愿即今不悟赖有此参究功夫般若
种子就是再出头来犹是现成活计纵远不过四五
十年打个筋斗如在目前那时整顿自家家事有何
难哉如此试将妄想枉忧必不可得之心总打叠来
忧道做自巳工夫念念有下落步步是实地且不虚
此生此世因缘可谓转妄想作菩提转生死作涅槃
岂不为最上法门乎舍此而不忧更忧别事都是枉
费心思妄想无益不唯无益且增无边生死苦海是
岂不为大愚痴者哉老人此说如棒打石人头如此
做工夫则是老人时时在汝眉目间放光动地也子
慎勿更他虑但办肯心必不相赚子其勉之。

** 示曹溪旦过寮融堂主

天下丛林为十方衲子行脚者之传舍以万里云游
跋涉登山冲风冒雨蹑雪履冰饥寒困苦吊影长途
而莫知所止故望一丛林以求一夕之安如穷子之
望父母庐舍也万一到处主者不得其人视其漠然
而不加意使饥者不得食渴者不得饮劳者不得息
病者不得安则其妻楚苦恼之怀又将何以控告耶
法语¶ 第 779c 页
此从古接待十方丛林之设深有见于此也诸方四
路各有退步或有邻封里市容可不得其所而更之
他至若岭南曹溪道场六祖肉身现在以故海内衲
子所必往而礼觐者所至必数千里外单单度岭特
为此事况冒烟瘴之乡出九死一生之地茧足而至
此中可无接待之设乎老人未到曹溪之日闻衲子
至者无安居息肩之所求其一饮一食而不可得率
皆旋行托钵僧房皆闭门而不纳即得米升合又无
炊煮皆拾薪就涧或得一食而行乃其幸也老人忧
之乃逐屠沽之肆辟为接待十方禅堂别立斋厨以
便其食所需皆取给于内堂必使周足听其饥者食
渴者饮劳者息病者调理污者浣濯任其久近随其
去来是以业海而为乐土矣但求一主者不易得也
且有即此而造地狱者比比也或有狮虫集此以作
魔挠力不能制者多未安也顷昂公来云近得融公
为旦过堂主事事如宜足副建立之心居三年如一
日也老人闻而喜曰此老人愿力所至也持此请益
老人因示之曰常思菩萨修行以慰安众生为本当
思一切众生老者如父少者为兄弟一以孝顺心而
敬事之况在法门有同体之谊又非其他可比也苟
能以孝顺心而敬事之是则以佛心为心也何也岂
不闻梵网戒经乃佛之心地法门也首称孝名为戒
所谓孝顺三宝孝顺师僧孝顺至道之法若能受此
戒即入诸佛位是即以孝顺为戒之本戒为成佛之
本故能行此行即是作佛之基不用别求佛法矣华
严经云菩萨布施众生头目身肉手足有来乞者随
与而去且自庆曰彼来乞者皆我善知识为我不请
之友能成就我无量功德令我坚固菩提愿力由是
观之则今十方来者皆我不请之友融公若能以孝
顺心恭敬供养以满金刚戒品为成佛种子即此一
法语¶ 第 780a 页
行全摄众行又何舍此而别有玄妙佛法哉融公能
谛信老人从此深心以尽身命供养十方坚志不退
即是菩萨以头目手足而施众生等无有异也求佛
妙道又何如于此也其或未然更将六祖本来无物
一语横在胸中久之一旦识得自巳本来面目是时
则将六祖鼻孔一串穿却乃见拈一茎草即是巳建
梵刹唯恐十方云水之不早至又何疲厌之有哉嗟
余老矣愧不能再为六祖作奴郎公能体此即是代
老人常转如是法轮也。

** 示曹溪沙弥达一

六祖未到黄梅岭南尚为篾戾车地暨得西来衣钵
止于曹溪宝林乃圣僧先开道场于百七十年前待
祖师说法四十馀年时座下发明心地者三十馀人
其青原南岳二派分灯续为五宗传灯所载千七百
员大善知识皆曹溪一脉的骨儿孙而禅宗东振何
其胜也法润海宇独曹溪根本道源寂寥千载诸方
教化在在如林宁无一人留心此山为整理而振起
者岂不为之大可哀欤老人往与紫柏大师方议同
浚其源未几老人即以弘法罹难蒙 恩遣海外时
则以为佛祖神力所摄也以万历丙申二月入山礼
祖则正值魔挠寺僧有不能安者比当道即欲以老
人重整道场以在席稿待罪之时未敢应命越五年
庚子冬方应聘入山乃不自揣恨不能翻然一新如
六祖踞华座时也最初选诸沙弥教习本业比得百
有馀人意可成者数十因重建宝林禅堂以安诸得
度沙弥冀将见初开化时也柰诸新学夙无闻薰种
子若无上根利智难遽示以向上一路各随机开导
读诵书写事行而巳诸沙弥中有达一者其根虽钝
而习性最纯独有向上志惜乎老人离山太早未能
成就以是未满本愿今老人老矣兹逸老匡山时宝
法语¶ 第 780b 页
林堂主昂公携一远来参谒此念感恩之诚最切第
老人无复人世矣一拈香请益老人因示之曰汝等
当思何修何福生在边地得为六祖儿孙朝夕亲近
祖师肉身如现身说法无异何其至愚如生盲人不
知日光所照已也汝又何缘何幸得老人至以金鎞
刮翳开其盲瞑始见天日犹然不知日光之照也汝
等当思六祖未至黄梅但新州一卖柴汉耳一闻诵
金刚经应无所住一语顿断历劫生死根株此岂由
教习而然耶良以佛性种子人人具足未遇缘开发
如种在地未得雨露之滋耳老人一向直示汝等种
种方便皆得雨之功但汝等烦恼根深难生智种灵
苗今远来请益犹是昔润之功也从今要智种发生
则将六祖所悟无住一语会取参求忽然心地发明
是时不但了却历劫生死即六祖鼻孔尽在你诸人
手里把住放行只由自巳如此便如亲侍六祖说法
时无异岂特更要老人打葛藤费婆心也老人虽不
在曹溪汝只将当家一则公案说与同参诸沙弥等
人人都要如此做工夫不可一念放舍如此即是老
人常住此山时时为汝诸人说法也此事不是儿戏
直要一片死心下毒手判命根做将去若是朝三暮
四一寒十曝不但智种不生抑恐作焦芽败种也如
是不唯辜负老人实辜负自巳切不可空过时光恐
大限到来一失人身万劫难复汝当深思自勉勿忽。

** 示曹溪沙弥方觉

达么西来单传直指之道衣钵六传至曹溪正法眼
藏流布震旦今千馀年皆云曹溪一脉如孔门之洙
泗盖所系法门非轻也余昔居东海时每慨禅门寥
落必源头壅阏尝与达观大师议欲往浚之期于匡
庐未几余以弘法罹难达师以余不果行遂先独往
至其山见其僧皆田舍郎也止于檐下信宿而归及
法语¶ 第 780c 页
余蒙 恩遣岭外第执政者亦以曹溪故也及余南
游过白下师候余于江上且曰某先探曹溪矣即六
祖复生不能再振也余曰固愿力何如耳及余度岭
谒六祖睹其荒秽信其难矣时则僧以魔扰不遑安
其居矣徘徊久之而去居五年庚子当事者大以曹
溪护法为心力致余往整顿之余至则始于祖庭及
诸三门百废齐举其僧无论其大小即诸沙弥率皆
樵儿牧竖耳余选其少可教者为教授令其沙弥尽
皆受业经典更延诸生之有信心者教以儒门经书
以破其俗业稍成即为披剃授具戒别修禅堂设为
清规令其各各皆从本业如是者百馀人及其可进
者三之一耳即方觉乃初所选者惜乎般若之缘不
深老人切诲以佛法大义领荷者希第在威仪之间
耳老人苦心八年寺僧阐提作难老人竟谢去之南
岳时则诸沙弥如失乳儿大可悯焉相继而随者不
能留如觉侍者先候于南岳今候于匡山乃拈香请
益老人哀而谓之曰汝等生边地不闻三宝名盖一
难也幸而遇老人为开导又何幸也虽受化有缘而
卒不能深入佛法是未种般若之缘耳汝等念我不
忘则信根既具而佛法终有时而入所谓欲识佛性
义当观时节因缘汝今既知舍离俗缠脱然方外此
为入道正因且又亲近知识知其所难则不当以妄
想狂心当面错过乃是知所重也若离俗缘自以为
无拘束纵浪身心徒事虚华耽玩山水徒费草鞋钱
竟有何益岂不为重增业苦耶汝今果能拼舍身命
志求大法为生死大事参究向上称色力强健三二
十年不异其心不改其志直欲发明自性不悟不止
如此立行乃是出家正行方不负老人开道之恩亦
不负千生万劫遇善知识之缘亦不负出家亲近六
祖肉身如生前无异仍须发愿愿弘祖道以敕道场
法语¶ 第 781a 页
以存法门之标准如此操心立志乃是曹溪的骨儿
孙若更悠悠度日执愚自是以朝名山礼祖庭随喜
道场此是粥饭庸流最下品人之行径汝何全无正
知见舍却珍宝徒事乞丐之事耶饶汝行尽名山依
然俗骨凡胎毫无进益岂不辜负自巳百千万劫之
大因缘耶汝谛思惟当择所行慎无以俗习妄想自
误也。

** 示同尘睿禅人

滇南同尘睿禅人远至大都亲历讲肆久之既而尽
弃所习南参知识游新安之黄山爱其幽胜遂隐约
其间一钵往来无定栖止然以华严大经为课诵壬
戌仲夏来参匡山求授大戒拈香请益老人因示之
曰子以华严大经为常课能知此经之纲宗乎惟我
毗卢遮那旷劫因中称法界心修普贤行證穷法界
名为报身号卢舍那具有佛刹尘数相好是为正报
所感二十重华藏世界无尽庄严以为依报安住海
印三昧称普光明智为地上菩萨演说此经名曰普
照法界修多罗为称性法门种种微妙不可思议广
大无边而有三部今所诵者乃下部略本特应众生
心量所见者如此而巳其中所诠有四法界统以一
真无障碍法界而为根本依此建立四重法界谓事
法界理法界事理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然虽四
重以事事无碍而为究竟故其大旨谓一尘一毛具
含无尽法界一尘一毛如此而尘尘毛毛一一融摄
无障无碍所以经云于一微细毛孔中不可说刹次
第入毛孔能受彼诸刹诸刹不能遍毛孔又云华藏
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等重重交映如帝网
垂珠念念圆融若夕梦经世正所谓广大自在威德
法门二乘绝分劣解非机非上根大智不能信入是
为难信难解之法也如此法门乃诸佛自證境界具
法语¶ 第 781b 页
在众生日用妄想心中念念现前故经云奇哉奇哉
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颠倒执著
而不證得若离妄想颠倒则一切智自然智当下现
前譬如一微尘中具有大千经卷书写三千大千世
界中事有一智人明见此经剖破微尘出此大经利
益无穷然一微尘者众生妄想心也大千经卷众生
本具性德也隐而不现所谓众生日用而不知也明
眼智人破尘出经即诸佛證穷此法开示众生为大
利乐也是知此经所说乃说众生日用妄想心耳大
哉众生之心也具有广大不思议力智用无边而为
介尔妄想所蔽可不悲哉是以吾佛特为此事出现
世间故曰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以诸佛證此
大事因此缘此特出世间为众生说更无别事以众
生迷此大事而为生死故以生死为大事也以即此
众生妄想之心若悟之而为舍那果体华藏庄严迷
之而为五蕴陋躯娑婆秽土甚至三途剧报然则迷
悟端在一念转变之间耳何日用自昧而不知耶由
是观之即八十卷之雄文而所开示者乃吾人一念
之妄想心耳故曰我今于一切众生心中成等正觉
所谓诸佛心内众生时时成道众生心内诸佛念念
證真故般若多罗尊者曰入息不居阴界出息不涉
众缘常转如是经百千万亿卷斯则不独众生日用
念念转如是经即水流风动鸟噪猿啼无非出广长
舌也苟能以如是眼转如是经则尽未来际无间断
时所谓尘说刹说炽然说无间歇此乃华严法界真
经之大旨也禅人若悟此法则于未展卷前彻见无
边法界于拨火拈香謦欬弹指之间也虽然如是也
要牛皮钻透始得若透此法门则即心是戒即戒是
佛所谓成就慧身不由他悟以自心具足不假外也
禅人如是诵持如是参求是真佛子是名真持戒者
法语¶ 第 781c 页
否则当面错过不免如人数他宝也。

** 示修净土法门

海阳禅人远参匡山求授戒法命名曰深愚拈香请
益云弟子某发愿求生西方净土结法侣若干人同
会一处专修净业愿乞慈悲指示法要老人因示之
曰佛说修行出生死法方便多门唯有念佛求生净
上最为切要如华严法华圆妙法门普贤妙行究竟
指归净土如马鸣龙树及此方永明中峰诸大祖师
皆极力主张净土一门是知从上诸祖无有一人不
归净土者此之法门乃佛无问自说三根普被四众
齐收非是权为下根设也经云若净佛土当净自心
心净则佛土自净故娑婆秽土乃恶业所感众苦充
满西方极乐乃净业所感故但受诸乐惟今修行净
业必以净心为本要净自心第一先要戒根清净以
身三口四意三此十恶业乃三途苦因今持戒之要
先须三业清净则心自净若身不杀不盗不媱则身
业清净口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则口业清净意不
贪不嗔不痴则意业清净如此十恶永断三业永清
是为净心之要于此清净心中厌娑婆苦发愿往生
安养立念佛正行然念佛必要为生死心切先断外
缘单提一念以一句阿弥陀佛以为命根念念不忘
心心不断二六时中行住坐卧拈匙举箸折旋俯仰
动静閒忙于一切时不愚不昧并无异缘如此用心
久久纯熟乃至梦中亦不忘失寤寐一如则工夫绵
密打成一片是为得力时也若念至一心不乱则临
命终时净土境界现前自然不被生死拘留则感阿
弥陀佛放光接引此必定往生之效验也然一心专
念固是正行然必资以观想更见稳密故佛为韦提
希说十六妙观故得一生取办今观经现存若结净
侣同修然任各自志愿于十六观中随取一观或单
法语¶ 第 782a 页
观佛及菩萨妙相或观净土境界如弥陀经说莲华
宝地等随意观想若观想分明则二六时中现前如
在净土坐卧经行开眼闭眼如在目前若此观想成
就则临命终时一念顿生所谓生则决定生去则实
不去此唯心净土之妙指也若行人如此用心精持
戒行则六根清净永断恶业烦恼则心地清净观念
相继则妙行易成净土真因无外此者若但口说念
佛求生净土若净戒不持烦恼不断心地污秽佛说
是人永不成就是故行人第一要持戒为基本发愿
为助因念佛观想为正行如是修行若不往生则佛
堕妄语矣。

** 示念佛参禅切要

念佛审实公案者单提一声阿弥陀佛作话头就于
提处即下疑情审问这念佛的是谁再提再审审之
又审见这念佛的毕竟是谁如此靠定话头一切妄
想杂念当下顿断如斩乱丝更不容起起处即消唯
有一念历历孤明如白日当空妄念不生昏沉自退
寂寂惺惺永嘉大师云寂寂惺惺是寂寂无记非惺
惺寂寂是惺惺乱想非谓寂寂不落昏沉无记惺惺
不落妄想惺寂双流沉浮两舍看到一念不生处则
前后际断中间自孤忽然打破漆桶顿见本来面目
则身心世界当下平沉如空华影落十方圆明成一
大光明藏如此方是到家时节日用现前朗朗圆明
更无可疑始信自心本来如此从上佛祖自受用地
无二无别到此境界不可取作空见若取空见便堕
外道恶见亦不可作有见亦不可作玄妙知见但凡
有见即堕邪见若在工夫中现出种种境界切不可
认著一咄便消恶境不必怕善境不必喜此是习气
魔若生忧喜便堕魔中当观唯自心所现不从外来
应知本来清净心中了无一物本无迷悟不属圣凡
法语¶ 第 782b 页
又安得种种境界耶今为迷此本心故要做工夫消
磨无明习气耳若悟本心本来无物本来光明广大
清净湛然如此任运过时又岂有甚么工夫可做耶
今人但信此心本来无物如今做工夫只为未见本
来面目故不得不下死工夫一番方有到家时节从
此一直做将去自然有时顿见本来面目是出生死
永无疑矣。

** 示海阔禅人剌血书经

禅人发心书华严五大部经特礼匡山请益老人因
示之曰毗卢遮那安住海印三昧现十法界无尽身
云说华严经名普照法界修多罗若正报身诸毛孔
中放光明说若依报世界草芥微尘则尘说刹说如
是演说尽未来际无间无歇如是之经充满法界所
谓一字法门海墨书而不尽今子以有限之身心涓
滴之身血若为而尽书之耶虽然此经果不能书则
一切众生绝分矣且曰法界之经则凡在法界无非
此经若悟毗卢以法界为身则自巳身心亦同法界
此则日用现前动静语默拈匙举箸欬唾掉臂皆法
界之大用是则何莫而非书写此经之时耶若身同
法界则一一毛孔皆悉周遍如是则举一滴之血当
与性海同枯矣所以普贤大士剥皮为纸析骨为笔
剌血为墨量等法界是则全经不出一字即书一字
亦同全经何况百轴之文禅人苟能作如是观则自
书者与见闻者及礼拜赞叹一香一花而作供养乃
至执劳运力者无不同归法界矣如是功德岂可得
而思议耶斯为普贤之妙行普眼之境界又可以世
谛观之耶禅人若无如是眼作如是行亦不勉捏目
见空花耳岂不重增颠倒想耶。

** 示曹溪沙弥能化书华严经

佛云佛种从缘起是故众生正因佛性本具但以无
法语¶ 第 782c 页
明坚固不遇善缘终不能发如种子在地要假雨露
阳和之缘方能抽芽发干乃至开花结实耳老人未
至曹溪时诸沙弥所习世俗之业且不知有佛有僧
安知佛法哉自老人开化种种方便诱引教导始则
知为僧矣既而以佛性难明先教书写华严大经使
知亲近随顺佛法信心若发而后方可引入佛慧初
则二三其人自是人人相望发心不十年间而书此
大经者巳成十馀部矣较之六祖入灭巳来千年矣
今日之事从前所未有也今沙弥能化能自发心初
剌血书法华经行愿品今则书大经将完其师德云
来礼匡山代为请益老人因示之曰经云譬如一微
尘中有大经卷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中事无人知者
假有一人智眼明见剖破一尘出此大千经卷利乐
众生无穷无尽一微尘者众生妄想心也大千经卷
众生本有佛性具含恒沙功德也有一智人乃善知
识也是故佛性人人本有恒沙功德人人本具以无
知识开导皆以性德而造恶业所招三途之苦报若
悟此佛性则转恶业而为无量净土庄严今沙弥能
化能以造业之心转为净土庄严作成佛真因所谓
智种含于心地而遇法雨慧曰之缘故能发菩提芽
生长善根抽功德枝开万行花将来必成菩提妙果
此正所谓佛种从缘起也老人往往开示曹溪诸弟
子等若人人相望彼此相益则转秽邦为净土转生
死为涅槃固无难矣若从此人人勇猛发无上心有
志佛法究明巳躬大事即如六祖住世时发明自心
者千人之中岂止三十馀人而巳耶是在递相转教
之功耳。
憨山老人梦游全集卷四终

 (江州佛弟子左春魁同男左克勤心刻
憨大师法语第四卷计字贰万参千银
 壹拾壹两伍钱整
 五乳峰侍者广益编对 海阳郑一相书)
法语¶ 第 78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