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法语¶
法语¶ 第 756b 页
憨山老人梦游全集卷之三
东海那罗延窟侍者福善日录

* 法语

** 示归宗坚音慈长老行乞庄严佛土

匡山金轮峰顶有释迦如来舍利乃法身常住之地
从昔诸祖建大法幢于其中先后三十七人其间发
明心地超脱生死者不知其几是知兹山之灵诚震
旦之祗桓西江之鹫岭也第法运迁讹与时升降以
致琳宫梵宇委堕荒蓁往紫柏大师游履其地志兴
复之精诚冥感枯树回荣兆亦奇矣于时有弟子法
湛果公志存绍述誓图鼎新而坚强不拔之愿如康
会之求舍利于建初也未几果感 今上赐御藏以
镇山门时则舍利出现大放光明山川震吼草树呈
祥诚末法希有之胜事老人于丙辰秋自南岳来礼
如来舍利瞻依奇绝俯仰兴怀但见殿阁庄严大有
未备若中道而馁无异昔在荒荆也岂龙神呵护之
意乎第以本发心檀越邢来慈者愿大而力弱是在
吾徒沙门释子之责故劝坚音慈公发广大心作难
遭想当布五体舍四大以作庄严况有十方昔在灵
山受嘱之宰官居士愿王在也何不普请群集以成
就胜事庶不负慈父之以家业托也慈公闻说大生
勇猛乞老人一语以为前茅老人笑曰无庸此也法
界海会莲华藏中无边佛刹微妙庄严尽在大心菩
萨一念中现圆满具足无欠无馀全在一念感发之
力耳正如弥勒楼中含摄无量佛刹所以善财至前
而不见者要假大士弹指之力耳是则老人之言如
向阁前一轻弹指其庄严佛土但肯开门一时顿现
又何假余力哉公往矣幸无怠。

** 示归宗执事

归宗为匡山首刹乃历代祖师之法窟自耶舍尊者
法语¶ 第 756c 页
持释迦法身舍利从西域来负铁建塔于金轮峰顶
此悲愿之力何其深也右军舍宅以当布金心何广
也想前诸祖说法何其盛也世运迁讹珠宫梵宇堕
于荒榛何其惨也丛林巨材夭于斧斤何其忍也独
遗孤松售以斗米何其独也适有乞儿怜而赎之何
其仁也樵夫剥啄根株将折何其苦也爰有大师适
来见之咒石作肤以冀重生以卜兴衰何其猛也寒
暑未三肌骨长完何其应也续有湛公用发大心志
在恢复何其勇也护法檀那风声感召何其集也剪
荆拾砾化为金碧不日成功何其速也乃启幽扃法
身重现光明赫奕四众欣睹何其幸也山摇地动六
种吼声其应如响何其捷也睹此瑞事观其因缘种
种非一何其胜也居士护法秉金刚心捐舍四大何
其坚也老人睹此无上福田何其痛也今住此地饮
此水食此食而不发无上菩提护法心者不唯非出
家儿实为地狱种子也余实怜居士护法之心悯道
场未了之缘特为赞扬劝诸僧众各发肯心同心一
力辅弼道场志在成就圆满功德故量材选职以授
其事自今以后诸人但思古人建立之艰难当念重
兴之苦心檀越护持之坚志各宜增益勇猛若于其
中偷安养懒搅众乱群坏法破僧者是自取地狱之
苦但能舍身助扬者即种成佛真因不负出家之志
矣宜各勉旃。

** 示王自安居士舍子出家

新都王自安居士有子应辰幼业儒列诸生间有文
行众皆属望一日思生死事大发心出家遂自剪发
走匡庐礼云中敬堂和尚时丙辰夏余自南岳来兹
山避暑于金竹适遇居士访若子而至以天属至情
有难割爱者余因而示之曰举世父母所望于子者
欲其荣名显亲也故以三牲五鼎之养为尽孝殊不
法语¶ 第 757a 页
知养愈厚苦益深是累其亲非真孝也故吾佛世尊
薄金轮而不为舍父母弃王宫苦行于雪山六年成
道为三界尊人天之所宗仰苟不舍至贵割大爱何
以博长劫不朽之业乎况称之曰大孝释迦尊累劫
报亲恩此非以了悟无生普度众生为报地乎故佛
说大戒首曰孝名为戒谓孝顺父母孝顺师僧三宝
孝顺至道孝顺一切众生故真学佛行者将视一切
众生为巳多生父母岂一生之亲而不报乎第恐出
家不知其本也今若子以志悟无生为根地吾信其
心矣但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若果决其
志不唯报有馀即养亦有馀也何以见之且世之所
谓孝者将以功名博牲鼎为养以娱亲也况功名见
制于造物牲鼎有待于所遇无论得之而资苦且举
世求之而未必尽得得之而未必能享抑有功名而
不禄者亦有父母而不能待者亦有待之而不乐者
物之不齐也岂人情可必然哉以其听命而不由巳
也今有志于大道者求之在我而享之亦在我今若
子操必得之策怀至乐之养使其亲终身享之而世
世不尽者此难与世俗比也居士能舍其子听其志
自今巳往若子既潜形于山谷以大道为怀居士亦
谢尘缘忘形从子于山中以出世为心既能割爱又
能超尘有所乐地即草衣木食而锦绣甘旨不易也
其子日夜惟道是念朝参慕叩即斑衣戏彩无加也
水流风动经声佛号非繁弦急管可厌也明灯清香
昏晓不断非腥膻臭秽可比也千丈寒岩三间芧屋
视高堂广厦卑卑也但愿其子早悟无生将以献其
父父亦因子而印其心是其父子相庆共成无上之
道巳享不世之荣名此必得之事也其视一官之封
一言之褒而不必者又如云泥天壤矣此居士所舍
者小而所博者大若子所逆者薄而所顺者厚矣岂
法语¶ 第 757b 页
不为世之大孝乎回视世俗之情不啻大海之一滴
大地之一尘耳故孟子言仁义于齐王且曰无如我
敬王况大道乎居士欣然奉教请诏名愿执为弟子
老人命之曰福至言其福自今而至也字曰大来谓
所舍者小所来者大矣故书此以为若子法门劵。

** 示灵源觉禅人

禅人住庐山归宗有年谓自知根器下劣不能一超
直入但发愿愿此生尽命诵妙法莲华经万部请乞
證盟未审此行与参究功夫同异何如愿闻示诲老
人因示之曰诸佛说法譬如食蜜中边皆甜本无取
舍差别但由学人欣厌不同故有异耳所以吾佛出
世持为开示众生一大事因缘祖师西来直指单传
亦祗令人了悟此一大事因缘更无别法所言一大
事者即指众生本有之自心名为佛性种子耳是知
经乃佛所开示之路禅乃欲人循路而行故持经而
不悟心与参禅而不见性者总非真行六祖云心迷
法华转心悟转法华由是观之持经与参禅岂有二
耶是在学人坚持久长不拔之志持经即参究参究
即持经所以经中佛意苦求末世持经之人斯岂求
循行数墨者耶且云持此经者举手低头皆巳成佛
与宗门咳唾掉臂是祖师意有何异耶总之贵乎真
实行持经妙在忘言参究只在忘心心言既绝则佛
祖鼻孔一串穿却所谓归源无二路古人参究必拼
三十年苦心今经万部非三十年不足禅人苟能持
此一念三十年住山不异佛祖定为摩顶安慰矣但
办肯心必不相赚切不可作二法会也禅人果能办
一片死心从今日去向青山白云之中数椽茆屋吊
影单栖痛将身心世界一齐抛却昼夜孤明一念专
持此经当于纸墨文字之外洞见佛心了知大事因
缘只在当人日用见闻觉知食息起居不离道场所
法语¶ 第 757c 页
谓佛子住此地即是佛受用经行及坐卧常在于其
中如此则灵山一会俨然现存不离当处而顿證无
生则是心悟转法华也。

** 示蕲阳宗远庵归宗常公

常公有志向上事专持法华经闻老人至匡山因匍
匐而来相见于东林自陈诵法华经于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
于此怀疑不知如何是一乘如何是方便假名愿垂
开示老人谓之曰所云一乘者乃一切众生之本心
吾人日用现前知觉之自性也以此心性是一切圣
凡之大本故说为乘乘者是运载义然此心即是吾
人日用六根门头见闻不昧了了常知不被尘劳妄
想之所遮障光明普照灵觉昭然即此一心是佛境
界则运至于佛若以此心广行六度摄化众生不见
有生可度亦不见有佛可成如是一心即菩萨境界
则运至菩萨即以此心观诸四谛能断爱染烦恼苦
因高超三界證寂灭乐如此便是二乘境界则运至
二乘若以此心精修梵行四禅八定则是四圣四禅
境界则运至梵天能修十善断上品恶则感六欲诸
天境界则运至诸天若迷此一心恣杀盗[泳-永+(瑶-王)]断佛种
性则感三途剧报则运至三恶道中是故佛说三界
唯心除此一心无片事可得唯此一事更无馀事故
说一乘非此心外别有一法可说也若心外有法是
为外道邪见非正法也若了此心则知三贤十圣及
一切众生皆一心之影响道是假名则知佛所说三
乘十二分教随机施设皆是假名引导众生元无实
法与人也种种方便皆为开示此心不是更有异法
为众生说也不唯佛是方便即末后拈华迦叶微笑
及达么西来单传心印亦是方便所言直指人心见
性成佛若言直指早是曲矣盖诸祖垂示机缘皆为
法语¶ 第 758a 页
吾人不能顿了自心不得巳而曲垂方便若于佛法
上起种种知见及于诸祖公案上起种种分别皆是
邪见外道种性非正见也故末法学人不达自心专
向外求到底绝无真实受用及有志参究向上事不
知本来无法不了自心一味真实更要别求玄妙如
此用心不唯正眼不明抑且堕落外道邪见名虽学
道不知翻成地狱种子岂不哀哉老人尝谓学人直
贵真实用心自净烦恼习气业识种子破得一分业
识便露一分佛知见达一分佛境界断得十分业识
便是十分佛境界岂有心外别将巧法逗凑将来可
为佛境界乎禅人更莫狐疑但只了知自心即是一
乘若悟诸法但有假名便是真实工夫直须一切处
不迷如此著力做工夫不必更作一种思量较计子
其勉旃。

** 示古愚拙禅人

古愚禅人自浮梁来参金轮请益做工夫老人因问
汝日用如何用心答云作唯心观又问汝作观时还
见有境否答曰到这里总不见有老人曰既不见有
境将什么唯心禅人曰某甲只是不忘能老人曰汝
说唯心是以知见做工夫其实未达唯心境界古德
云未达境唯心起种种分别达境唯心巳分别即不
生汝于现前境界还生分别否若作观时似乎忘境
逢缘依然分别逐境生心如此捺硬说唯心终是不
得实證纵是忘得前境若执著唯心则是不能忘心
乃忘所未忘能故心境不得混融是名智碍况未得
忘境强说唯心以作实法者乎古德云丝毫未透如
隔千山直饶做到心境两忘一法不立犹是知见边
事况以思惟心作究竟想岂不为自瞒者乎禅人今
去南岳万峰深处谛观水流风动鸟语山光触目盈
耳了无身心世界之相打成一片只这唯心二字亦
法语¶ 第 758b 页
须抛向十方世界外更有事在若堕唯心󰅄臼依然
无出头分。

** 示袁公寥

佛言蠢动含灵皆有佛性传曰人皆可以为尧舜由
是而知灵觉之性物之本也人莫不具窃观古今生
人豪杰不少而圣贤不概见者何哉盖以习染之偏
随情逐逐而不返也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苟能自
求知则圣不难矣故曰自知者明以不自知故迷日
厚而心日昏苟有豪杰之士塞情而复性则圣可期
而事业当垂不朽矣佛之十戒孔之四母禅之一心
皆复性之要也有志之士可不勉哉袁子道生今素
亮者往通问予于曹溪知为上根利器及余过匡山
生远候余见其所赋骨奇性敏但习重而气高故但
任习而不见性苟能奋力远情复性则不骄不背不
逆寡不雄成则器广而不隘志坚而不移心冷气消
则可坐进此道矣则圣贤可期况事功乎与其荡情
于无当奚若祛情以养志则所造可量哉老人爱之
示究心之法大似圯上之敝履耳因字之曰公寥冀
其日淡于爽口也。

** 示参禅切要(径山禅堂小参)

禅门一宗为传佛心印本非细事始自达磨西来立
单传之旨以楞伽四卷印心是则禅虽教外别传其
实以教印證方见佛祖无二之道也其参究工夫亦
从教出楞伽经云静坐山林上中下修能见自心妄
想流注此实世尊的示做工夫之诀法也又云彼心
意识自心所现自性境界虚妄之相生死有海业爱
无知如是等因悉以超度此是如来的示悟心之妙
旨也又云从上诸圣转相传受妄想无性此又的示
秘密心印也此黄面老子教人参究之切要处及达
磨示二祖云汝但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
法语¶ 第 758c 页
以入道此达磨最初示人参究之要法也传至黄梅
求法嗣时六祖刚道得本来无一物便得衣钵此相
传心印之的旨也及六祖南还道明等追至庾岭夺
衣钵祖弃石上明提掇不起明云我为法来祖云汝
为法来但屏外缘不起一念当为汝说明良久祖云
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阿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
目明即大悟此是六祖第一示人参究之的诀也是
知从上佛祖只是教人了悟自心识得自巳而巳向
未有公案话头之说及南岳青原而下诸祖随宜开
示多就疑处敲击令人回头转恼便休即有不会者
虽下钳锤也只任他时节因缘至黄檗始教人看话
头直到大慧禅师方才极力主张教学人参一则古
人公案以为巴鼻谓之话头要人切切提撕此何以
故只为学人八识田中无量劫来恶习种子念念内
薰相续流注妄想不断无可柰何故将一则无义味
话与你咬定先将一切内外心境妄想一齐放下因
放不下故教提此话头如斩乱丝一断齐断更不相
续把断意识再不放行此正是达磨外息诸缘内心
无喘心如墙壁的规则也不如此下手决不见自巳
本来面目不是教你在公案语句上寻思当作疑情
望他讨分晓也即如大慧专教看话头下毒手只是
要你死偷心耳如示众云参禅唯要虚却心把生死
二字贴在额头上如欠人万贯钱债相似昼三夜三
茶里饭里行时住时坐时卧时与朋友相酬酢时静
时闹时举个话头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只管
向个里看来看去没滋味时如撞墙壁相似到结交
头如老鼠入牛角便见倒断也要汝办一片长远身
心与之撕挨蓦然心华发明照十方刹一悟便彻底
去也此一上是大慧老人寻常惯用的钳锤其意只
是要你将话头堵截意根下妄想流注不行就在不
法语¶ 第 759a 页
行处看取本来面目不是教你向公案上寻思当疑
情讨分晓也如云心华发明岂从他得耶如上佛祖
一一指示要你参究自巳不是向他玄妙言句取觅
今人参禅做工夫人人都说看话头下疑情不知向
根底究只管在话头上求求来求去忽然想出一段
光景就说悟了便说偈呈颂就当作奇货便以为得
了正不知全堕在妄想知见网中如此参禅岂不瞎
却天下后世人眼睛今之少年蒲团未稳就称悟道
便逞口嘴弄精魂当作机锋迅捷想著几句没下落
胡言乱语称作颂古是你自巳妄想中来的几曾梦
见古人在若是如今人悟道这等容易则古人操履
如长庆坐破七个蒲团赵州三十年不杂用心似这
般比来那古人是最钝根人与你今人提草鞋也没
用处增上慢人未得谓得可不惧哉其参禅看话头
下疑情决不可少所谓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
悟只是要善用疑情若疑情破了则佛祖鼻孔自然
一串穿却只如看念佛的公案但审实念佛的是谁
不是疑佛是谁若是疑佛是谁只消听座主讲阿弥
陀佛名无量光如此便当悟了作无量光的偈子几
首来如此唤作悟道则悟心者如麻似粟矣苦哉苦
哉古人说话头如敲门瓦子只是敲开门要见屋里
人不是在门外做活计以此足见依话头起疑其疑
不在话头要在根底也只如夹山参船子问云垂丝
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子何不道山拟开口师便
一桡打落水中山才上船师又云道道山拟开口师
又打山大悟乃点头三下师曰竿头丝线从君弄不
犯清波意自殊若是夹山在钩线上做活计船子如
何舍命为得他此便是古人快便善出身路也在昔
禅道盛时处处有明眼知识天下衲子参究者多到
处有开发况云不是无禅只是无师今禅宗寂寥久
法语¶ 第 759b 页
矣何幸一时发心参究者多虽有知识或量机权进
随情印證学人心浅便以为得又不信如来圣教不
求真正路头只管懵董做即便以冬瓜印子为的决
不但自误又且误人可不惧哉且如古之宰官居士
载传灯者有数人而巳今之尘劳中人粗戒不修浊
乱妄想仗巳聪明看了几则古德机缘个个都以上
上根自负见僧便斗机锋亦以自巳为悟道此虽时
弊良由吾徒一盲引众盲耳老人今遵佛祖真正工
夫切要处大家啇量高明达士自有以正之。

** 示董智光

董生斯张生长富贵之室早发求出生死之心盖夙
习般若胜缘内薰之力也先参云栖大师授净土法
门未即卒业顷参老人于双径愿受优婆塞戒且自
发露罪业深重愿求出苦之要用何修习以灭罪愆
老人因示之曰学人即知罪根深重古德教人随时
消旧业切莫造新殃佛为业重众生开忏悔一门最
是出苦方便偈曰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若欲忏
悔者端坐念实相是为正行此外皆助方便也众生
自性与佛平等本来无染亦无生死去来之相但以
最初不觉迷本自性故号无明因无明故起诸妄想
种种颠倒造种种业妄取三界生死之苦是皆无明
不了自心随妄想转如人熟睡作诸恶梦种种境界
种种怖畏众苦难堪及至醒来求梦中事了不可得
是故众生堕在无明梦中随妄想颠倒造种种业自
取诸苦醒眼看来诸颠倒状岂可得耶即今现在无
明梦中如何能得消旧业耶须是以智慧光照破无
明的信自心本来清净不被妄想颠倒所使则诸业
无因以妄想乃诸业之因也此何以故由无始来迷
自本心生生世世以妄想心造种种业业习内积八
识田中以无明水而灌溉之令此恶种发现业芽是
法语¶ 第 759c 页
为罪根一切恶业从此而生今欲旧业消除先要发
起大智慧光照破无明不许妄想萌芽潜滋暗长若
能妄想起处一念斩断则旧积业根当下消除所谓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觉照稍迟则被他转矣若能于
日用起心动念处念念觉察念念消灭此所谓众罪
如霜露慧日能消除以无明黑暗唯智慧能破是谓
智慧能消除也若昼夜不舍勤勤观察不可放行但
就妄想生处穷究了无生起之相看来看去毕竟不
可得久久纯熟则自心清净无物无物之心是为实
相若常观此心又何妄想可容积业可寄耶如此用
心是名观照三昧若自心烦恼粗重无明障处不自
觉知如此则古德有教学人参究即将念佛审实公
案正当著力提起一声佛号横在胸中即便审究这
念佛的毕竟是谁如是随提随审并不放空将此疑
团横在胸中如巳命根更不放舍一切动静閒忙去
来坐立唯此一事更无馀事如此用心才见妄想起
时就将此话头一拶则当下粉碎一切妄想自然扫
踪灭迹矣以此话头如日轮当空无幽不照只恐心
力懈怠不肯著实提撕故不能敌妄想耳若敌得妄
想消处便是旧业消灭时也舍此一著更向心外别
求则诸佛出世亦无忏悔处此在自力非他力可代
也若恶习强胜力不能敌者在昔佛有明诲若修行
人习气不除应当一心诵我无为心佛所说心咒此
实格外方便也以各人藏识潜流习气深厚智力不
到不到之地必须仗佛心印以密破之譬如难破之
贼必请上方之剑此须早晚二时自取方便唯以参
究工夫为第一义耳老人以此指示大似与盲人拄
杖子其实行在巳躬非师友可代也以居士志归法
门故名之曰福觉要以觉照为行本也字之曰智光
非智慧光又何以破痴暗耶但须觉照不昧智光现
法语¶ 第 760a 页
前便是了业障出生死之时节也。

** 示闻汝东

维摩居士住毗耶离城家居尽屏所有独寝一室以
示疾说法即文殊等三十二大士穷其舌辩不能当
杜口一默此从古在俗第一善作佛事者也老庞尽
散家资从马祖得西来大意乃云但愿空诸所有切
勿实诸所无此又善学维摩者也汝东居士其以二
老作知识乎。

** 示径山堂主幻有海禅人

佛祖一心教禅一致宗门教外别传非离心外别有
一法可传秪是要人离却语言文字单悟言外之旨
耳今参禅人动即呵教不知教證一心乃禅之本也
但佛说一心就迷悟两路说透宗门直指一心不属
迷悟要人悟透其实究竟无二如来藏中求于去来
迷悟生死了不可得此岂属迷悟耶二祖云觅心了
不可得六祖云本来无一物即般若无五蕴根尘识
界及出世三乘之法也以无所得故得菩提与觅心
了不可得岂二法耶是知教说一心所多者凡情圣
解耳参禅顿破无明是绝凡情也悟亦吐却是绝圣
解也斯则禅呵知解而教未尝不呵也今参禅人从
教回心者不能忘知绝解提话头不能忘情绝迹皆
在所呵何其毁教谓不足取耶今弃教参禅者果能
先解本无凡圣不属迷悟是为见地依此参究当人
一念若存丝毫情见及玄妙知解总是未透皆生死
边事岂可便以为得即今无明眼知识印證若不以
教印心终落邪魔外道但不可把佛说的语言文字
及祖师玄妙语句当作自巳知见必要参究做到相
应处如经云一切烦恼应念化成无上知觉如此便
是顿悟的样子不是将烦恼习气夹杂知见当作妙
悟也亦不是别有只是消尽烦恼习气露出本来面
法语¶ 第 760b 页
目耳故云悟了还同未悟时依然只是旧时人不是
旧时行履处岂不见夹山未见𦨣子时上堂有僧问
如何是法身山云法身无相又问如何是法眼山云
法眼无瑕时道吾在座不觉失笑既见船子后道吾
遣僧往问如何是法身山仍曰法身无相又问如何
是法眼山仍曰法眼无瑕僧回举似道吾吾云这汉
此回方彻此便是伶俐座主弃教参禅的样子也海
堂主久亲教乘今弃所习单求向上一路且看夹山
前后两转语一般道吾为甚肯后不肯前试看不肯
在甚处肯在甚处这里定当得出管取教意祖意一
齐吐却他日便可把一大藏教一口吸尽字字化成
光明藏也葛藤不少珍重珍重。

** 示径山西堂灵鉴智禅人

承教有言一切法不生我说刹那义初生即有灭不
为愚者说古德云悟无生者方见刹那然既悟无生
又何有刹那之可见若见有刹那则非悟无生今何
云悟无生者方见刹那是则无生刹那一耶异耶佛
依不生说刹那则非异矣祖师云悟无生者方见刹
那则无生刹那又非一矣若离一异求之则无生意
亦系驴橛矣沩山云今人一念顿了自心名之为悟
即以所悟净除现业流识是名为修然流识者谓微
细生灭即刹那心也言悟后而修则是悟而后见也
且悟后方见刹那则前悟者非真无生明矣今参禅
提话头虽云著力而微细生灭流注潜行如石压草
黯然不见若不断生灭如何得悟无生若非无生又
何以敌生死若悟而后见则世尊依刹那而说无生
又为剩法矣西堂饱餐教义今弃所习单提向上一
路于此试定当看但不可作义理和会亦不可向意
解中求能于一念刹那中顿见无生则佛祖鼻孔一
串穿却。
法语¶ 第 760c 页

** 示知希先山主

山主久栖讲肆从少林参诸祖机缘今尽屏所习单
提向上一路吊影双径适老人来因拈香请益老人
示之曰此事人人本无欠缺圆满具足所以日用不
知不得受用者直为无始恶习种子积劫薰染根深
巳是难拔今又新薰言教文字祖师公案种种知见
更增一重障碍虽要求明自巳转求转远此何以故
只为昧却自巳向他取觅耳以积生烦恼习气名烦
恼障玄妙知见名所知障若二障消除本体自现今
参究向上事先要将从前所学一切文字语言玄妙
道理名为杂毒尽情吐却单提本参话头重下疑情
斩断妄想烦恼根源使内不得出外不得入前后际
断中间自孤只有一个疑团作自巳命根疑到疑不
去用力不得处一觑觑定看他毕竟是个什么看来
看去挨来挨去自有倒断时也但存丝毫知见于中
便隔千里万里矣但看初祖云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便是归家第一条路也若心不肯死疑不切当则千
生百劫终在途路耳山主但将精神收向此中管取
他日得处定不是之乎者也可到万万勉之。

** 示嵩璞恩山主

古德教人参禅做工夫先要内脱身心外遗世界一
切放下丝毫不存单提一则公案话头如赵州狗子
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或万法归一一归何处或审
实念佛的是谁随举一则横在胸中如金刚王宝剑
将一切思虑妄想一齐斩断如斩乱丝内不容出外
不容入把断要津筑塞咽喉不容吐气如此看力一
眼觑看这提话头的毕竟是个甚么如此下疑疑来
疑去疑到心如墙壁一般再不容起第二念才有妄
想潜流一觑觑见便又极力提起话头再下疑情又
审又疑将此疑团扼塞之心念不起妄想不行时正
法语¶ 第 761a 页
是得力处如此靠定一切行住坐卧动静閒忙中咬
定牙关决不放舍乃至睡梦中亦不放舍唯有一念
话头是当人命根如有气死人相似如此下毒手撕
挨方是真实参禅用工之人用力极处不计日月忽
然冷灰豆爆便是大欢喜的时节若悠悠任意一暴
十寒恐终无得力时也山主有志向上事当以此自
勉。

** 示乘密显禅人

学人日用观四大如影观目前如梦事观心如急流
观动作如机关木人观音声如谷响观境界如空华
作是观时无我我所无动我者无作为者去来坐立
无起无止应念无生是名入无诤三昧。

** 示觉一圭禅人

今之学人多知有向上事发心参究将古人现成公
案随举一则作话头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将此一
则横于胸中如金刚王宝剑一切妄想情虑当下一
齐斩断不留寸丝如此二六时中念念斩断不被妄
想瞒昧起处便见一见便斩更不随他掉弄如此斩
截虽是好手须知犹被话头障碍无发悟之期若能
就于断处更下疑情要疑这妄想毕竟从何处起灭
向何处去正当妄想不生时一眼觑定毕竟要见他
下落如此著力只在一念不起处钻钻来钻去久久
不移如老鼠咬棺材自有透脱时也若但有一念向
佛祖言教公案玄妙道理上起疑是错用心恁么驴
年亦无出头分也禅人有志当从此入。

** 示昙衍宗禅人

宗禅人少游讲肆习性相义久之忽以不见自性起
疑因慕禅宗诸祖向上机缘遂尽屏旧习单提一念
巳躬下事参究有日未有所入适遇老人至双径拈
香请益因示之曰古人云不贵子行履只贵子见地
法语¶ 第 761b 页
所言行履者趣进工夫也见地者了达自心为行本
也行本不明则趣操失旨故参学之士以见地为先
所言见地者乃的信自心本来清净了无一物不独
凡情圣亦不立但因无始无明自蔽妙明故起种种
颠倒妄想分别造种种业譬如醒人无事忽于睡中
作种种梦梦中苦乐等事宛如现前及至觉来求之
了不可得是谓无中生有岂实法耶但痴人颠倒执
为实有此乃见不彻也及佛出世说种种法乃破梦
之具耳亦本无也而学佛法者又执为巳实有之法
此乃梦中增梦耳今参禅之法无别妙诀直是打破
梦想颠倒若了知本无的信自心清净无物则达妄
想非有了妄不有则知佛法破妄想者亦本非有佛
法是药妄想是病若药病不立则本体安然如此则
知药病皆病今参究所提古人无字公案乃攻药病
之药也是谓以毒去毒若知本无物则参之一字又
下一毒也岂可将此作玄妙会耶若不信自心纵参
亦是误服毒药禅人能信之乎当于一法不立处参。

** 示顾山子

余居双径之寂照适居士顾子来参扣其业曰事形
家次至化城因指点山水谈造化之精妙超乎形气
盖得其精而遗其粗者因诘之谓尝见悟一篇谓作
者亦奇人也是篇乃余门生周子所述余尝序之且
曰一乃万物之本造化之蕴也故曰天得一以清地
得一以宁圣人得一以为天下正正则不滑于邪而
固其本也然人与物理与气心与形均一也一得而
众理归之语云识得一万事毕故吾徒参玄之士必
曰万法归一一归何处斯则归一可知一之所归则
不可知也今夫人者万务交固万虑攻心纷纷扰扰
竟莫之宁乃不识一之过也居士既能观天地造化
之归一而不识身心性命之归一是知二五而不知
法语¶ 第 761c 页
为十也苟知性命之归一则万化备在于我矣可不
务哉。

** 示谭梁生

谭生根器最利盖从夙习般若中来然般若乃众生
佛性各各具足而根有利钝之不同者良由五欲习
气有厚薄之不等耳其利根者因久习般若净除染
污习气及至今生聪慧明利而人不知返将利根聪
明作染污恶习之资是名颠倒也以般若内薰故时
时有出尘之志且曰我至某时待世事了毕即去学
道此等见识举世皆然以有将来之念故目前种种
应缘境界由抱未来高尚之志视为不足为亦不屑
为以此虚想返增贡高我慢之心谓他人无此心皆
佣品耳而自巳将目前放过世出世间二者俱失虚
送光阴及至将来未必可如初志也且又心不检细
行情存卤莽以我见作高明此尤误之甚也如此唤
作有志气返不若三家材里田舍翁他无别想岁岁
生涯不缺可不愧哉圣人教人不躐等故曰素位而
行老子曰誇者不行惟今既有此向道之志就从今
日切切仔细就规矩上做将去将一片真实心学道
不染污的现前行将去若目前时时刻刻不放过则
将来不脱空若目前以虚想空头且待将来是涉河
求井而止渴也岂不愚哉谭生请直看目前不虚放
一著便见平生下落。

** 示曹居士

凡民日用不离见闻觉知而圣人亦然其用既同而
有圣凡之别者在知与不知之间耳故曰百姓日用
而不知学人复圣工夫只在日用不知处求其固有
之知若见本有之知则一切声色货利了然不被所
惑如是则遇境逄缘如镜现像无一物可动于中矣
此入道之要门也。
法语¶ 第 762a 页

** 示冯延龄

学人向道第一要怕生死次要知生死根生死根者
即日用现前种种憎爱取舍我慢贪嗔痴业是既此
是生死苦根发心要断更无他术只是起时就照见
定不容他起当不起处则当处消灭消灭时更不相
续如此用心念念不放过心心不昧其知自灵知若
灵则触境境不牵心观心心不附境心境不到则生
死无容寄矣如此用心不必别求玄妙。

** 示寒灰奇小师住山

奇先礼达大师求出世法师许可令参老人为之薙
染以学无常师也依老人数载以刻大藏因缘复归
本师执劳此大役非一日矣今以老病觅大休歇场
意卜之无当也适老人以达师入塔因缘来双径见
奇气虽弱而心力更强以向十馀年来得单提向上
一路少有巴鼻但欠㘞地一声耳谈及归休地老人
示之曰尽大地是寂灭场唯在学人肯放下处便是
休歇地耳又何从他觅哉古德云不离真而立处立
处即真良由自心生灭一向循情种种取舍故头头
障碍三祖大师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又云良由取
舍所以不如若不如则穷尽十方无可休之地矣老
人观此双径乃八十八祖说法地大慧禅师乃古今
禅门老将亦归宿于此即汝本师和尚脚跟遍海内
立足无卓锥毕竟以刻大藏因缘故得埋骨与大慧
同坑此何等因缘哉况汝随本师愿轮刻经于寂照
开山皆汝用命之地即汝放舍身命处也又何舍其
本而他求耶老人知汝不能放舍者乃我见未忘非
懒病也以净法界中佛祖众生大家有分独我见者
不能入若见有我则视佛祖皆是人相人与我相对
如此则终无可避之人亦无可休之地矣汝自不休
则无地可休汝若肯休则当下便休一切放下方为
法语¶ 第 762b 页
大休休则佛与众生皆即避影亦无地可容渠矣汝
求向上一路虽云奇特不若放下平贴耳古人云家
邦平贴到人稀若到平贴地则佛亦不做更何向上
可求耶。

** 示石镜一禅人

古人为生死大事不明走向山中吊影单栖专为究
明巳躬下事故云大事未明如丧考妣不是养懒图
安閒任意度时也必欲究此大事只可运粪出不可
运粪入直须将妄想恶习文字知见一齐吐却放得
胸中乾乾净净了无一法当情只是一个话头作自
巳命根古人三十年不杂用心正是此耳若今住山
任意悠悠随情放旷妄想起来又要逗凑几句诗作
两首偈当悟的道理消遣日子如此只是一个养懒
的痴汉如何唤作住山道人耶不唯唐丧光阴抑且
虚消信施挨到腊月三十日将什么见阎老子耶不
是将一首诗一首偈便可抵得他过也禅人当思为
甚住山毕竟要讨个下落方不负百劫千生一遇之
胜缘古德云三途地狱受苦者未是苦也向袈裟下
失却人身诚为苦也可不念哉。

** 示太素元禅人

凡学人先习教乘回心向上一路虽是有志无柰藏
识中有新薰文字杂毒习气旧薰贪嗔痴爱烦恼习
气内外交攻最难打叠要放放不下要断断不得要
止止不住因此要提话头如水上葫芦遏捺不下只
管与之打交滚最是难下手及下手不得便打退鼓
了也如此乃是没志气无力量人说甚参禅如今初
心只管将心内外一切道理知见及妄想思虑一齐
放下放了又放放到无可放处方才提起一则公案
话头如赵州无字横在胸中因甚道无重下疑情若
疑情得力则妄想不起若才见起时切不可与之作
法语¶ 第 762c 页
对将心要断他亦不得将心止他亦不可相续他但
只觑见便撇过一撇便消急急提起话头深深看觑
则彼妄想自然扫踪灭迹矣此是初心下手做工夫
的诀若话头纯熟妄想自稀不作障碍久久疑情得
力妄想暂歇时便得一念欢喜也得些欢喜处不可
当奇特但从此好用功耳禅人弃教从禅初心最难
故以此示之切不可视作小事。

** 示恒河智禅人持法华经

禅人出家浮渡久执侍澹公得任持法门居化城有
年化城乃刻大藏地为海内法窟禅人力任其常住
纲维百务众多归之老人适来双径禅人作礼请益
愿持法华经老人因示之曰佛为一大事因缘故出
现于世所谓开示一切众生佛之知见令其悟入所
言佛知见者乃众生本有之佛性也今被无明封蔀
而为妄想知见故日用见闻知觉随情造业以取生
死之苦不自觉知故劳我释迦大师特特出世一番
单为开示此事使之悟其本有不假外求若悟此本
有则日用六根门头应缘作用者皆佛智现前名佛
知见非众生妄想知见也若悟此知见则头头法法
皆真实用心凡一切动用诸行皆真实妙行都为成
佛真因矣故经云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乃至一
香一华以至供养佛皆巳成佛道故微因小善皆成
佛真因况身任众务舍命为法岂非成佛之真种乎
吾佛教人持法华经者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
座如来室者大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
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禅人能奉如来三者之教乃
名真持经人若不能入此三法门则单持安乐行品
念念思惟心心愿入昼夜不忘如此则六万馀言字
字光明现于六根门头矣若不入此法门纵能持百
千万部但是与义作雠家岂真持经者耶若不信老
法语¶ 第 763a 页
人更当请问文殊弥勒。

** 示盛莲生

参禅要死中发活善病要看到死处方从苦得乐病
所苦者为爱此身试将此身看到死了烧了洒了毕
竟是谁为受苦者。

** 示王鹿年

王生鹿年生长淮西有力而敦义来礼径山谒老人
乞语老人见其负义气而有慈心因谓之曰子闻之
古有大力之人乎敌人者愚敌巳者智愚者常弱智
者常胜之道也余尝读淮阴留侯二传始信贫不聊
生母死营地欲其傍可置万家志何大也见受屈于
二少年何其弱也良志为韩乃用博浪之椎何其勇
也及见圯上老人见挫于敝履何其卑也既而两皆
成大业卒取封侯始知少年之不足死浪椎之不足
用也借使初无自敌之志安有今日哉是以圣人教
人以不用为用故曰柔胜刚弱胜强易曰刚而能柔
吉之道也尝谓项羽拔山举鼎力雄千古及败别虞
姬嘘唏泣数行下是能敌人而不能敌巳者也故圣
人直示颜子曰克巳复礼为仁古今学者皆知克巳
之语而不能作胜巳之业岂智也哉王生有力于此
当不堕凡夫数可耳。

** 示在颙侍者

颙侍者生于西蜀少沉贱役幸般若之因不昧小小
即知参妙峰大师发出世心亦夙种内薰而使之然
适遇澹居和尚入蜀时颙执侍直指徐公素喜其信
心遂命礼澹和尚求出苦法薙发为沙弥老人来双
径颙充侍者日夜精勤无怠心老人初怜其蠢蠢时
时激发以时闻老人开示衲子而颙亦眉问津津动
色是知众生佛性种子待时而发也因请益老人乃
开示以念佛审实谁字公案教其参究颙亦能领荷
法语¶ 第 763b 页
第恐无决定为生负心不能拼命到底又恐夙习恶
知恶见中道遮障流入邪网除此二病则单提一念
昼夜六时紧抱疑团即二三十年不悟不休纵今生
不悟将作胜因来世出头便知此事虽经多劫亦终
不失正因种子也若立志不坚用心不切别起邪思
不但辜负此生即千生万劫亦无出头分也。

** 示在介行者

紫柏老人全身荷负大法欲建法门中兴之业故刻
方册大藏经此一段大事因缘非小小也任其事者
屡难其人末后全付担子与澹公一肩荷之此力量
又非小小经既刻而贮不得其宜则复化城之功又
非小小化城复非一手一足之力而奔走效力冲寒
冒雨昼夜惶惶而不息者此固多人所闻侍者在介
事事贾勇先登不避艰险其功居多此又众中之尤
难者以其输忠效力也尝谓世人未有无所为而乐
用者即古豪杰皆然况其他乎忆汉高帝天下既定
功臣未封忽见沙中偶语问子房子房曰此从兵戈
中冒矢石经万死一生者皆欲得尺寸之封今未见
封故偶语耳于是即封之此古昔用人之格也今观
介侍者初心无他图图出家耳今奔走七年化城定
矣大法巳得所矣其居功者宁无偶语乎老人谓今
当可以如来之赏而赏之也介侍者即以老人得如
来之大赏若不能奉如来法持如来命行如来事万
一破戒坏法如来亦有三尺在也当勿以轻心易心
而以得之不难也慎之哉。

** 示在净沙弥

佛说二十难中云得人身难生中国难得遇佛法难
亲近善知识难生正信难此五乃难之难者净沙弥
巳具其四所欠者唯生正信耳今幸出家得遇大善
知识为依归又浑身跳在佛法大海此何修而得何
法语¶ 第 763c 页
缘而至若不奋发勇猛生大正信将此一片幻妄身
心洗得乾乾净净拼一条性命志出生死广修万行
以结成佛无上之大缘岂不当面错过耶既到宝山
不可空回若不发心竭力是为空回岂不可惜多生
善根种子耶古得云三途地狱受苦者未是苦向袈
裟下失却人身诚为苦耳佛言心如弦直可以入道
所言弦直者谓无委曲相也如何是委曲相谓机械
巧心偷心乖心覆过心无惭愧心懒堕偷安心见人
过失心贡高我慢心自是非他心不生孝顺心无慈
悯心总之一切不善心皆是自心之委曲相也今要
发心只须将前一切心尽行扫除时时检点念念照
管不许放行恐不能顿断但将古人一则公案横在
胸中习气发时便提此话头与之撕挨久久纯熟则
心自条直而道念日增行门日进心地日明如此一
生始谓不虚度也不然待生死到将何以抵对耶沙
弥当自思之切不可作等閒轻意放过。

** 示性田徒海耕行者

历观古之豪杰涉艰难困苦操长远不退之志者概
不多见其人若晋五臣从重耳亡在外十九年无怠
心者盖亦日夜望咫尺之封且垂不圬于竹帛耳此
乃名利牵心故忘身从事此古今世人之常情也若
田道人者从达大师二十馀年寝食俱废竞竞一念
未尝少怠小有过差痛责重杖居常两腿如墨竟不
起一怨心出一怨言以至犯大难愿以死从事在寂
寞苦空门中竟何所图乃能精进坚强不拔如此哉
由是观之较古忠臣义士所绝少者今于道人见之
矣王太史谈之甚悉余曾目击其人与行事不谓能
彻底也及死得从葬大师于双径余谓此一坯土不
但俗人即僧徒亦不易得是于法国土中巳得茅土
之封也非亡身血战何以有此临终以此卷付其徒
法语¶ 第 764a 页
朱道人今澹公为名曰海耕亦法门功臣世业之劵
也岂小缘哉。

** 示澹居铠公

古之忠义之士非有大力不足以任大事其力有心
力有气力语曰志至焉气次焉志为心气为形又曰
持其志无暴其气言持与无暴是欲各有其养也以
形太劳则枯精太劳则竭神太劳则歇庄周所言以
有涯随无涯殆巳巳而为智者殆而巳矣此言过用
而不知所养也故老氏有言治人事天莫若啬啬者
有而不尽用也养形谓治人养性谓事天吾佛所谓
六根奔于六尘之境久而遂劳谓是故也是知古人
任大事者未有不以有馀而从事于物也如汉高帝
取天下是以力也百战百不胜及一胜即成大事岂
非善守有馀以治不足者哉今乃先大师以法门之
大事付公一肩而荷之不遗馀力当百折之冲秋毫
皆穷神极力以应之以其志有馀而不暇顾其形之
易瘁也今也大法方半外患虽宁而内虑方殷观公
形枯而精神耗疲此关休戚者为隐忧也苟不谢末
以培其本则日见其耗况有形易化时往难复当及
时休养以全其天和所谓本立而道生也以公生平
所学以明心为格若心广而形眇则力全而任有馀
则未尽之业犹千里之行以暂息而至公必有以自
处也何如。

** 示念佛切要(在云栖为闻子将子与母氏说)

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元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念佛
了生死今人发心因要了生死方才肯念佛只说佛
可以了生死若不知生死根株毕竟向何处念若念
佛的心断不得生死根株如何了得生死如何是生
死根株古人云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
是知爱根乃生死之根株以一切众生受生死之苦
法语¶ 第 764b 页
皆爱欲之过也推此爱根不是今生有的也不是一
二三四生有的乃自从无始最初有生死以来生生
世世舍身受身皆是爱欲流转直至今日翻思从前
何曾有一念暂离此爱根耶如此爱根种子积劫深
厚故生死无穷今日方才发心念佛只望空求生西
方连爱是生死之根的名字也不知何曾有一念断
著既不知生死之根则念佛一边念生死根只听长
如此念佛与生死两不相关这等任你如何念念到
临命终时只见生死爱根现前那时方知佛念不得
力却怨念佛无灵验悔之迟矣故劝今念佛的人先
要知爱是生死根本而今念佛念念要断这爱根即
日用现前在家念佛眼中见的儿女子孙家缘财产
无一件不是爱的则无一事无一念不是生死活计
如全身在火坑中一般不知正念佛时心中爱根未
曾一念放得下直如正念佛时只说念不切不知爱
是主宰念佛是皮面如此佛只听念爱只听长且如
儿女之情现前时回光看看这一声佛果然敌得这
爱么果然断得这爱么若断不得这爱毕竟如何了
得生死以爱缘多生习熟念佛才发心甚生疏又不
切实因此不得力若目前爱境主张不得则临命终
时毕竟主张不得故劝念佛人第一要知为生死心
切要断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斩断则念
念是了生死之时也何必待到腊月三十日方才了
得晚之晚矣所谓目前都是生死事目前了得生死
空如此念念真切刀刀见血这般用心若不出生死
则诸佛堕妄语矣故在家出家但知生死心便是出
生死的时节也岂更有别妙法哉。

** 示云栖侍者

大师未入灭时前十九年起居食息侍者日夜周旋
凡一切密行无不睹一切微言无不闻一切应机无
法语¶ 第 764c 页
不达一切心事无不知是则大师之全身色相音声
无不昭昭于心目之间即亲近数千万众皆不如侍
者之真知实见者也即今大众人人见大师灭度只
侍者独不作灭度想耳末法修行净土都要说想弥
陀妙相以未得亲见面目即想亦不真要闻弥陀说
法则思亦不真我观大师则弥陀之化身侍者执侍
巳久岂可忘却大师又向他家求佛法开示大似迷
自巳而向外驰求也是则侍者更不必作别想只想
大师如生前一一规模法范音声语言作事威仪修
行观念利生慈悲细细从头至足终日竟夜一一通
想一过如此则念念想时就是弥陀出现时也才有
一念忘却便是负恩德入生死之时老人无法可说
但以大师全身安向汝心中不可吐却便是我老汉
隐身三昧也汝谛思之。

** 示等愚侍者

自心念佛念佛念心心佛无二念念不住能念不立
所念性空性空寂灭能所两忘是名即心成自性佛
一念遗失便堕魔业。

** 示玄津壑公

公受业净慈乃昔永明禅师唱道地宗镜堂在焉永
明塔堕荒榛公初薙发即问其处遂往礼之自此常
怀大振永明之道苦心劲节念念以护法为愿凡事
遵永明之轨范手自行录为师承志法其行事虽未
尽履践而心实禀之公每受请说法所得嚫施尽公
于道场由是东南讲主推公之行故信重者众其移
建永明禅师塔于宗镜堂后约费二千馀金誓不募
化唯遵行法华忏仪坚持其愿而集者如云功竟成
一时当道若吴方伯本如王宪长岵云靡不折节壮
其行事既而修宗镜堂吴方伯延复吴山宝成寺鼎
新之先是永明禅师以西湖为放生池湖心有寺三
法语¶ 第 765a 页
潭三塔皆废公大遵放生之行乃筑三潭重兴其寺
将经营建三塔皆本愿焉其所为法门之大节可以
表率人天者靡不心崇之余适以达大师荼毗因缘
至双径公过山参礼喜其状貌循循若无意于事者
及呈净慈志余阅之乃惊叹曰有是哉法门深心人
也心识之及吊云栖大师将往净慈公先料理宗镜
堂为驻锡所余入门见其规度泓阔非拘拘于视听
之间者及礼永明大师塔观其精妙细密经画如法
纤悉毫末无不中规合矩是知公之才堪经世慈足
利生行足服众力能护法殊非碌碌形服者非乘夙
愿未易臻此余留旬日日绕千百众人人充足法喜
内外不遗诸凡井井颐指适可如不经意余以是见
公不独有深心实具无方之妙行者未易言其所蕴
也余既行公送别请益余因示之曰为佛弟子人有
真伪行有理事才有体用心有广狭均名僧也而就
中不同如霄壤故菩萨利生之门有多种以门观人
有大小故佛呵声闻为名字罗汉斥非真也是知佛
所最重者唯末世中护慧命者为极难其人以处刚
强浊世自救不暇安能为法门乎虑周身之不给安
肯爱护众生乎故诸大乘教中皆称能护法者为真
佛弟子以能克荷其家业耳佛忧灭度之后求持经
者为难然经即佛之法身慧命非纸墨文字也且法
身流转五道而为众生是知能护众生即护佛慧命
故般若教菩萨法以度众生为第一以不住众生相
为妙行所谓灭度无量无数众生实无一众生可度
是了众生相空也然我即众生之众生也众生既空
我亦何有是即我人皆空而中间事业谁作谁受如
斯则物我两忘中间自寂三轮若空则实相如如平
等一照菩提涅槃皆如幻梦又何有佛法之可说禅
道之可修万行之可作哉所以法华会上赞持经者
法语¶ 第 765b 页
曰举手低头皆巳成佛是乃以巳成之佛心作现前
之众行故一一行皆是佛行行之妙者无踰于此而
真护法盖不出此如此是名真佛弟子矣岂名字者
可同年语耶佛言慈悲所缘缘苦众生若无众生则
无菩提所以菩萨如大地心荷负众生故如桥梁心
济度众生故毗卢以普贤为身普贤以众生为身若
以众生为心是为荷担如来矣公试观余言以印證
其心若见自心果于法合则法外无法如空外无空
若有草芥尘毛而不举体全归法性者则是心外有
法法外有心人我枞然是非未泯舍此法门更于何
处求向上一路乎佛元无法与人祖师亦愿自度若
存一法之见即是自心未度自不能度求甚佛祖作
担粪奴郎耶公自此以往更须高著眼睛自检点看
莫道老僧饶舌。

** 示了无深禅人

佛言比丘心如弦直可以入道净名云直心是道场
圣人亦云人之生也直是知佛心无别妙处只是众
生中直心人耳直则无委曲相所言直者乃一尘不
立方谓之直譬如弓弦之直能容何物哉才有一念
不直便是过错能念念直则念念不容一物物不立
处则本体自现故六祖大师云常自见巳过即此一
语便是成佛作祖之要诀所言过者非作事之差乃
自心之妄耳以此心本无一物平平贴贴才有一念
则为过矣一念为过况种种恶习念念发现不自觉
知岂能免过学人用心不在一念上著力则终身参
学不能得真实受用以用浮想缘影为功故错到底
耳禅人初参老人于径山老人即字之曰了无欲要
著力于本来无一物耳送别舟中贻此勉之。

** 示雪岭峻禅人

学道人第一要骨气刚次要识量大次要生死心切
法语¶ 第 765c 页
骨气识量乃夙习种性苟为生死心现前立志三事
具足是为向道至若用心参究古人教人最初下手
便要离心意识参出凡圣路学此语学者皆知及至
用心才举一念便落意识󰅄臼如何离得以多生习
气一向在身心世界里做活计堕在五蕴区宇被他
笼罩超脱不得至做工夫现出种种怪事皆此过也
是须要识量广大见处超卓先将身心世界撇过举
起本参话头如虚空中橛子相似久久忽然虚空迸
碎便是大人眼界定不是寻常默照邪禅可比也此
段力量须是一块刚骨方才立得脚跟稳当若是软
暖柔懦粥饭气习者何敢傍其万一也至于看话头
最怕落在玄妙知见窠臼是为黑山鬼窟才有丝毫
玄妙知见挂在胸中或将古人言句蕴之不舍便堕
外道邪见以此中纤尘著不得著不得处便是得力
时也只须彻底打破漆桶方是真实又不可将心待
悟作栏头板也禅人只么用力处他日自信老僧不
欺。

** 示刘道人

汝为生死出家独坐孤峰顶上十年于此何等真切
闻被魔害数十次其心不动何等忍力闻众皆劝往
他处避之毕竟不去何等定见此必于本分事上大
有得力处既能一念如此当视四大如空华水月视
死生如梦幻若果得解脱便坐脱立亡去如其不能
就当一念不动任他刀割香涂节节肢解毕竟不动
一念方是正见正行今闻欲绝粒而死此是魔所摄
持即当看破此念决不可如此认著不唯可惜自巳
为生死苦心抑恐令他入邪见网也幸即安心改图
切不可如此乱作。

** 示非石玉禅人

末法学人多尚浮习不诣真实故于佛法教道但执
法语¶ 第 766a 页
名言不达究竟之旨故增益知见生大我慢是又以
佛法结生死根良由最初发心不从生死上著脚亦
不知生死为何物将谓与巳无干然夜行故不得
正修行路且佛教人言言句句乃出生死法岂意今
人反堕耶此非佛咎咎在学人无正信正见向未亲
近真善知识指点说破耳学人方玉昔参老人于岭
外真实朴素既老人东游吴越因刻楞严法华新疏
命玉校雠至于参详斟酌得老人言外之旨是知其
所向往者老人今居匡庐休老异日玉能相伴于空
閒寂寞之中参究向上事当不被宿习文字作所知
障也老人行矣七贤峰头有牛粪火煨芋以待子其
念之。

** 示袁无涯郑白生二居士

参禅向上一路乃大丈夫事非浅根薄信者可敢妄
拟又非世俗知见及夙习浓厚者可入第一要正信
正知正见为本尘劳中人在五欲淤泥纵有超世之
志无柰世间种种牵缠恶习知见内薰外诱最难入
手今发心趣向此事先要立一片决定出生死心办
一片长远不退之志视妄想业习夺我净土牵我生
死乃历劫冤雠今定复我本有如越王志报吴雠二
十馀年卧薪尝胆一念不忘方雪会稽之耻况生死
烦恼戕害法身断佛种性非直会稽之耻也如此切
齿拼命一番最初要将从幼所习文字语言即上大
人丘乙巳亦须吐却不得存一字在胸中将从前一
切妄想习气一齐抛却一切功名家缘儿女之情一
齐放下只教胸中空荡荡的了无一物更将身心世
界内外俱撇单单提个念佛的是谁话头重下疑情
如空中橛子疑来疑去直疑到推车拄壁行不得处
不可打退鼓从此更发精彩只管勇猛做将去如此
用心自然久久迸出本来面目得见好消息若任软
法语¶ 第 766b 页
暖习气放不下胸中恶物又被妄想所使夹杂缠绵
枉费精神世俗中不能作人眼目翻为笑具自误误
人何益之有若真真做出一段光明令无量众生发
菩提心即此便是火里生莲华真奇特丈夫事也二
子见老人发此大心故敢以真切语相厉其勉力图
之。

** 示吴江沈居士

一切众生皆以我执而为生死根本以有我则有物
物与我对则形敌生以我招敌则众忤皆归忤则为
其所惑矣故眼为色惑耳为声惑鼻为香惑舌为味
惑身为触惑意为法惑惑则扰扰则乱乱则失其正
既失其正则被所伤者多矣世之人皆为其惑而不
自知为其所伤而不知痛愚之甚矣且将以为资我
也而又爱而执之取之又愚之愚者也惟有智者知
其不我益也故远而避之苟避之不若忘我诚能忘
我则于众敌犹夫众箭攒空则无可寄矣子志道者
试从此始。

** 示王子颙

若论此事人人本自具足不向外求诸佛出世无法
可说但只说破众生自心妄想颠倒之梦耳达么西
来为二祖安心只道个觅心了不可得由是观之佛
祖何曾有实法系人耶今之学道人不向自巳本分
上求但只将佛祖言教玄言妙语蕴在胸中当作实
法及至身心病苦与目前逆顺境界定为所转作不
得主宰如此不知过在何处以一向直在幻妄身心
境界上作活计所以从生至死未曾一念返觉自心
本来面目古人斥为虚生浪死者此耳由不觉自心
本来光明广大但认四大妄身六尘缘影之妄心以
为我有由其不觉故不知其病根所在以水火相违
四大交攻是为身病妄想攀缘爱憎取舍是为心病
法语¶ 第 766c 页
然身病药石可治而心病则无药可治佛为世医王
及调治众生心病种种方便究竟单以觉破妄想无
性为回生妙药以一切病皆从妄想颠倒而生是故
觉妄乃治本之要药也良以吾人一向不觉故随妄
想所转逐境漂流起惑造业甘受诸苦而不自知至
若有能知苦求出离者而不知出苦之要依然堕在
妄想󰅄中此为以苦舍苦何有超脱之时耶为今学
人要求安乐法门先须识破身非我有但看父母未
生前何曾有此血肉之躯及四大分离即今此身更
向何处安立如此时时观察久则忽然一念觉破即
不为此身所苦是为治身病之妙药一切病元皆从
妄想心生只须日用念念观察凡一切善恶念头起
处即是病根发现直须当念著力就在起处观察看
他毕竟从何处起毕竟是何起灭及至妄想灭时定
要追察毕竟灭向何处去如此追究到起无起处灭
无灭处是谓起灭无从则心体安然得大自在如此
把断要关则前后不续中间一念自孤即此一念独
立处久久纯熟则妄想病根自拔一切心垢亦无地
可寄矣是为治心病之妙药也以吾人自心本来离
念若知离念一著则日用应缘动作云为自然不被
妄想欺瞒本体念念现前纵有一切逆顺境界自然
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矣如此善觉自心便
是出苦要法情根既拔又何病苦所撄心耶此个法
门不是向人求觅得的只在学人真为生死要拔生
死病根下一片铁石心肠是为自巳本分事殊非世
谛身外功名富贵之事可比也世人秪知求身外功
名不知求自巳圣人云古之学者为巳政谓此耳子
颙切志向上事但差在言语文字中求不知向自巳
心地上求以自心妄想巳是病根又将他人言语把
作实法是谓重增一重障碍耳从今但直觉破自心
法语¶ 第 767a 页
妄想不被牵转但看妄想起处决不可相续佛言狂
心若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非外得如此用心不
退即此现前自心便是大安乐解脱法门矣舍此更
于何处别求玄妙佛法耶老人因请益詺其名曰福
觉以其觉乃第一无量之福也其勉之哉。

** 示沈旅泊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物同禀而人独灵于物者以
其能知能行故耳是则人为万物之灵而不自知有
犹失物也知有而不能行亦物也即行之不决不决
则不至不至则与不知不行者同亦犹失物也尝闻
鱼听法而生天龙听法而悟道此乃一闻便悟顿脱
生死之苦而人不能者是又不若物之灵于人也由
是观之佛性平等人物不二无情尚乃同体况有情
独灵者乎苦于不闻道又苦于既闻不自信幸闻而
不信不信则与木石无情等也昔有至人咒枯木而
生花石听法而点头然人不信道则又不若木石之
易感也何哉其所患者信不笃志不猛耳信不笃则
不决志不猛则不能行是故人之既幸闻道故信要
笃志要猛行要力行不力则非猛志不笃则非信斯
则又以志为前茅也古人云学道先发一片长远决
定之志满拼尽命一生乃至十生百生千生以至长
劫直至成佛而后巳岂可以软暖因循朝勤夕怠一
曝十寒望其成就乎旅泊居士沈豫昌以夙种善根
生十善之家居富贵之室以菩萨人为父母以善知
识为眷属以同行同愿为奴仆以慈力示现为儿女
而身处其中如青莲出水挺挺淤泥而不自信其清
净本有不染之性且又蚤遇明师示出离要道此何
等善根具如此难得之胜缘胜福岂于一佛二佛所
种善根可能耶既发信心修诸福德事事如意信手
取足不假他力即以绕宅湖池约数里许所养之鱼
法语¶ 第 767b 页
称湖沙数若计利则岁可千金而一旦放之不值一
唾此较寻常以钱市生而放者即百年未可为比是
作福之大且易也如此且闻初请藏经过芦洲而满
荡之鱼夜乘红光而尽生天此与囊泉济涸者信倍
无量是所度者多且易也其于诸道场在在檀度争
先是所遇者胜且广也但以行道不力为愧请益老
人老人因示之曰是诚可愧者矣何也以外施为易
内施不足是舍心不若舍物之易耳虽然亦丈夫所
难也良由历劫生死情根深固难拔非发大勇猛决
烈之志求其如法修行实非易易若老人正眼视之
固不难耳居士谛信诚能以物观身则身易轻以身
观心则身易忘以心观情则情易折以情观性则性
易明以性观念则念不生念不生则道在我而不在
物矣如是则与池鱼之望法影而顿脱生死何以异
哉如是我说人不如物则又落第三第四义矣居士
能信之乎苟能信不疑则居家而亦非家即世而能
离世则一切资财眷属皆入如幻三昧矣如是又何
道之难行情根之难拔乎居士欲入毗耶不二法门
当从此入。

** 示颜福坚

佛说世间无一法可坚固者谓无常苦空无我等法
如梦幻泡影速起速灭无常生死败坏之法皆如是
也唯有佛性种子虽在生死之中历劫不坏是真坚
固世人错认无常为常是以不坚为坚名颠倒见然
颠倒之根乃罪恶之性也何福之有今一念返醒于
无常生死法中发心愿求佛性种子则能舍不坚之
财易坚固之法财舍不坚之身命而求坚固之慧命
此乃出世之福福之大者是故就汝归依之信心詺
其名曰福坚只欲发此坚固之心所谓自求多福耳
岂虚名足尚哉。
法语¶ 第 767c 页

** 示顾汝平

汝平侍紫柏老人最久深领其心昔余被难系圜中
以书覆紫柏时汝平侍侧即以书付之嘱曰执此他
日必有见面之时以此为左劵越二十二年丙辰长
至月余自南岳来双径赴紫柏入塔之期适汝平迎
余松陵至陋巷颜生生宅因礼请益出此卷见紫柏
手泽及余昔日书嗟乎法性海中圣凡出没如大海
之沤起灭无从去来无所即死生梦幻于湛寂中了
不可得且余昔之死也不死故今之生也非生不死
不生湛然一际是知紫柏今之死也岂真死哉手泽
宛然法身常住观此则千古一时长劫一瞬又可以
常情测之哉故昔紫柏视今日如眉睫余今见紫柏
当日之寸心耿耿孤光昭揭如日月既生不以形骸
隔又安可以幽明间哉佛言观彼久远犹若今日由
是观之不但余与紫柏如巨海之沤即一切圣凡若
空中电影耳如是又岂可以世之穷通得失逆顺境
缘而求龟毛兔角哉汝平久入紫柏之室于此一际
平等法门必若入大海浴使百川之水浸透遍身毛
孔耳紫柏老人或未拈及此故余特为点破令其自
信此法得大受用其或未然试向父母未生前著眼
看觑久久当知见余与未见时无前后际也。

** 示颜仲先持准提咒

在家居士五欲浓厚烦恼根深日逐现行交错于前
如沸汤滚滚安能得一念清凉纵发心修行难下手
做工夫有聪明看教不过学些知见资谈柄绝无实
用念佛又把作寻常看不肯下死心纵肯亦不得力
以但在浮想上念其实藏识中习气潜流全不看见
故念佛从来不见一念下落若念佛得力岂可别求
玄妙耶今有一等好高慕异的闻参禅顿悟就以上
根自负不要修行恐落渐次在古德机缘上记几则
法语¶ 第 768a 页
合头语称口乱谈只图快便为机锋此等最可怜悯
者看来若是真实发心怕生死的不若持咒入门以
先用一片肯切心故易得力耳颜生福持问在家修
行之要故示之以此观者切莫作没道理会以道理
误人太多故此法门尤胜参柏树子乾屎橛也。

** 示嘉禾楞严堂主

经云佛种从缘起所谓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
是知法界以缘起为宗谛观世出世间未有一法不
从因缘而起者惟楞严古刹创自唐朝嗣因长水疏
楞严于此其来久矣以当王城阛阓之中向为力者
所侵僧以柔弱故不能守而恢复之功固亦难矣何
幸天生五台陆翁于此土翁受灵山付嘱生以护法
为心而有达观禅师乘时而出且与翁有大因缘一
见心相印契即议欲复之而荷担者难得其人适有
密藏开公乘青衿出家依达师为入室弟子公有干
济才闻有复楞严议则全身荷之维时禅堂以延十
方乃议刻方册大藏以广法运实资始乎此刻藏既
行复蒙 圣慈颁赐大藏以光其寺而大殿未有成
也不幸开公隐去而未卒业五台翁巳下世何所望
乎岂意郡守蔡槐亭先生至则一旦而兴起得包心
弦居士为之领袖毅然而鼎建之一时人心翕聚如
响不期年绀殿巍峨金像晃耀何其伟哉揆之重兴
之议几二十年而开公巳去达师巳化其机似乎息
矣何蔡公一至而顿新之岂非时节因缘哉事故有
不思议者存焉余与达师为法门心契其所建立凡
为法门者靡不休戚相关所闻楞严既复哲人巳往
而守之者实难其人及余来双径为作达师茶毗佛
事回过楞严观其规模弘敞真尘中净土其禅堂精
洁诚幻海梵宫及见主者林公其人端庄循雅忍辱
慈和实可谓丛林之领袖也尝窃悲夫五浊恶世佛
法语¶ 第 768b 页
亲付嘱菩萨尚不敢涉此利生而况博地凡夫乎以
林子之端雅故见者无不敬以子之慈忍故归者无
不悦以人皆敬皆悦之心成未圆未就之事如顺风
扬帆而行安流其到彼岸也复何难哉其子所愿建
佛阁山门者将见一弹指之力耳余谓狮弦将绝响
矣而幸有子继之亦因缘所属耳唯在子坚忍不拔
之愿力以守难成不易之道场将为无穷不朽之佛
事其大法流通即子之心光所遍也又何以不坚血
肉之躯而为三宝所惜乎。

** 示东禅浪崖耀禅人(有引)

金沙东禅寺为太史念西王公之所建也以浪崖
耀公主之适闻老人有紫柏大师未了因缘将有
东南之行乃忻然喜曰某生平向慕大师今有归
矣于是遍告檀越宰官居士同心壹力致书特专
嗣南容公来请公拮据经营安居竭心殚力将为
老人休歇地九月既望老人适至入门见其精诚
无论丛林之严整大众之清肃即观所设清规专
以背诵法华为业期方七年而成诵者三十馀人
此希有之事盖公愿力所持也且公洁身处众滴
水不私老人欢喜赞莫能穷居无几何即往径山
茶毗紫柏设吊云栖缘毕将归匡庐营鸠巢长揖
人世矣公恳求老人意未能巳临别贻此示之曰。

法界性中安有去来之相耶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
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第智眼未开情尘
斯隔故离合之见关心聚散之缘系念非夫达三际
不迁十方靡间者未易臻其无二之境也且法华以
实相为宗过去之多宝现存即今之释迦不灭常住
一心永劫不昧大通王子之因直至于今灯明授记
之缘法尔现證由是观之安有纤毫迁讹之相耶试
观白毫一光洞照无碍则一切圣凡始终因果居然
法语¶ 第 768c 页
目前即老人之去来犹长江之皎月东西各行而本
月湛然苟一念纯真则心光交彻其无以世谛恒情
以作生死常见也愿公以法华三昧究竟未来即与
老人眉毛厮结同归实际长劫相依久远不离又何
区区于幻化空身水月镜像妄生彼此之念耶老人
行矣公其勉之。

** 示金福信

孟轲有言养其大者为大人世人固陋而不大者盖
不知其所养也以吾人佛性种子本来光明广大而
为四大幻妄拘碍是名我障以执假我而障蔽真光
也真光既蔽则我执愈坚我执既坚则将现前声色
货利虚幻境界皆取之为我有嗜之为我所受用愈
取愈著愈著愈迷迷则罪增福谢是不信自心之过
也古德云禅定智慧之乐非世间五欲之乐可比所
以信心而为福之大者其于苦趣沉沦贫穷无福者
皆不信自心所致也金生福信则信心为福福无可
比所以世尊称两足尊者以慧足则福足以念念智
慧明见自心照破烦恼则罪消福至故曰祸福无不
自巳求之者此则心外无法金生用力于此当是人
中最胜乐事若谛信自心本来无物则不被物欲情
尘所诱而清净恬怡之乐又非世乐可比也可不勉
旃。

** 示王圣冲元深二生

佛性之在人如水在高原有穿凿者无不得之良以
吾人烦恼根深爱憎情固不啻高原之土也苟能力
凿深求施工不巳务在拔烦恼之根裂爱憎之网则
法性渊泉源源不竭溉灵根而沃智慧之芽不唯道
果可期且将浚潜流而润焦枯普益人天而归法海
涓滴而与渤澥同波者此岂向外求之耶特吾性分
之固有耳圣冲元深昆季久入紫柏之室哲人往矣
法语¶ 第 769a 页
恐性水清流不无雍阏老人适来而为疏之今则开
发源头从此永无枯竭矣其无以烦恼乾土投而浊
之也。

** 示孙诜白

无明生死根株只在现前一念如人周行十方尽生
尽力而不巳者将谓巳涉千万途程殊不知未离脚
跟一步也是知历劫妄想迁流生死轮转实未离当
人一念耳若能日用现前见闻觉知念念生处著力
觑破生处不生则历劫生死情根当下顿断其实不
假他力也佛说狂心不歇歇即菩提岂虚语哉今老
人指示父母未生前一句著力参看他日当有自信
之时也。

** 示姜养晦

姜生少年英发骨气不凡非灵根夙植般若种子深
厚者未易得此美质也幼稚会见紫柏大师即命之
曰信光意谓性具般若之光也适参老人请益殷勤
因字之曰养晦盖吾人日用见闻知觉皆智光焕发
第被无明蒙蔽变为情识故暗而不彰苟能自信本
有真光不昧于现前境界爱恶关头昏闇之中而灵
光独耀不被情根之所蒙蔽是于晦而能养则光体
愈明而真元可复矣用其光无遗身殃姜生体此则
广大光明当发现于动作云为之间至其功名建立
皆不朽之盛业矣岂可自昧而不信耶但在我慢幢
摧则光明自露耳。

** 示沈止止

学人苦于不闻道闻而不行是自弃也语曰子路有
闻未之能行惟恐有闻此力行之验也沈生止止少
年切志向道且幸有闻但行不力耳其不行者在无
决定志并无他故请益老人因示之曰道不欲杂杂
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则不入与其不入不若志归
法语¶ 第 769b 页
一也古云学道志当归一久而不退他日必知妙道
所归然处世道之常其事终难得一吾所谓一者一
其志耳唯今既知参究功夫即将所参公案横在胸
中不论閒忙动静迎宾待客日用云为一切处提撕
不得放过放过则被境扰扰则生厌厌则但有求閒
之心而无念道之心矣岂不当面错过是谁之咎耶
心志归一则百事可做但办肯心必不相赚若取舍
情生则动静难一而居家入道终绝分矣凡用心处
只在念头起处著力起即看破看破即当下潜消更
不相续被他掉弄此是参究诀法故曰图难于易为
大于细此正易处细处下手便觉省力若舍此更待
閒时静时方做工夫如此则尽此生无入道之时也
沈生但就一念上做不必向外驰求即礼佛持咒也
只在一念信力上做总之种种方便皆是摄心之法
耳知此捷法可以坐进此道沈生试闭门独坐时看
透即将静中看的移向应缘处久久自然动静一如
閒忙不二也。


憨山老人梦游全集卷三终
法语¶ 第 769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