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法语¶
法语¶ 第 742b 页
憨山老人梦游全集卷之二
东海那罗延窟侍者福善日录

* 法语

** 示慧侍者

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示悟入
佛之知见然佛之知见即众生之知见众生知见即
生死知见故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
涅槃斯则圣凡知见无二而有迷悟不同者过在立
不立耳以其知见本无凡圣但有立即有我有我则
诸障顿起无我则万法平沉是知我为生死之本也
岂特凡夫造贪痴嗔而为我障即一切圣人诸修行
者知见未忘尽属我障尤为生死难拔之根故二种
障中粗细不同粗则易遣细则难除以其知见深潜
根于心者难拔故经云存我觉我俱名障碍此正知
见立知幽潜如命不能自断者所以古人三二十年
苦心参学纵然悟得自性具足如寒潭皎月静夜钟
声随扣击以无亏触波澜而不散犹是生死岸头事
此古人大不自欺处倘欺巳欺人是自坏坏他也侍
者福慧早从老人出家初见老人时一蠢蠢物耳别
去十年兹来更蠢蠢也独尝喜其蠢蠢中有惺惺不
蠢处此侍者以此蠢不蠢为命根今来又五年其蠢
日增其不蠢蠢者亦潜滋暗长也由是人视侍者蠢
侍者亦自视蠢更蠢而人人不自知其为蠢也今年
夏老人从西粤回山侍者忽出蠢状老人大笑其蠢
无出头时私谓此蠢人立蠢为巳过也苟能以此蠢
自为受用地亦颇自足亦可了生死亦不负出家行
脚事若以此更立其蠢则病不止知见立知也侍者
若能推倒此蠢不患不与老人眉毛厮结。

** 示邓司直(有引)

余度岭之八年有中兴曹溪之举以今癸卯夏择
法语¶ 第 742c 页
日首工适韶石邓生司直斋心谒六祖大师且从
余问出世法怀香执礼心甚恳倒余因思六祖得
黄梅衣钵初至曹溪坐席未温复避难匿迹于猎
人队中一十七年既而薙发于菩提树下将归宝
林先受韶州牧与四众千二百人请据座为说般
若之法以开导之从此光流八表道被寰中得道
者如林迨今几千年矣无论诸方声教寥寥即兹
山山水无复故吾而僧徒尽皆波旬佛土翻为魔
窟矣今余感承佛祖冥嘱中兴祖道岂无宿因然
八年戈戟场中不减猎队而说法之愿巳不待披
缁深揆道缘不敢望于六祖大师而听法者有邓
司直毅然先登是足超于昔之千二百矣老人欢
喜不禁故亦为说般若之法以为前茅如吾佛祖
所云若为一人众多亦然邓生持此自利利他未
必不为广长舌也因示之曰。

佛祖出世说般若之法教人修行必以般若为本然
般若者梵语华言智慧以此智慧乃吾人本有之佛
性又云自心又云自性然此性体本来无染故曰清
净本来不昧故曰光明本来广大包容故曰虚空本
来无二无妄故曰一真本来不动不变故曰真如又
曰如如本来圆满无所不照故曰圆觉本来寂灭故
曰涅槃此在诸佛圆證故称为大觉又曰菩提诸佛
用之故为神通妙用菩萨修之名为妙行二乘得之
名为解脱凡夫迷之则为妄想业识发而用之则为
贪嗔痴爱骄谄欺诈造之为业则为[泳-永+(瑶-王)]为杀为盗为
妄所取之果则为刀为锯为铁为磨乃至镬汤炉炭
种种苦具皆从此心之所变现正若醒人无事种种
乐境俱在目前而少时昏睡沉著忽然梦在地狱种
种苦事一时备受辛酸楚毒难堪难忍正当求救而
不可得时堂前坐客喧哗未息随即惊觉呻吟而起
法语¶ 第 743a 页
视其欢娱之境居然在目而酒尚温肴尚热也且枕
席之地未离苦乐之境顿别要之乐向外来苦从中
出由是观之天堂地狱之说宛然出现于自心又岂
为幻怪哉是皆迷自心之所至耳经云自心取自心
非幻成幻法又曰三界上下法惟是一心作以此观
之岂独佛法说一心而从上圣贤乃至一切九流异
术极而言之至于有情无情无不从此一心之所建
立但有大小多寡善恶邪正明昧之不同所用之各
异耳略而言之若尧用之而为仁舜用之而为智三
代用之而为勇桀纣用而为暴周公用之而为孝孔
用之而为权孟用之而为辩老用之而为啬庄用之
而为肆苏张用之而为诈啇斯用之而为刻乃至乱
臣贼子用之而为篡为弑为奸为盗为术为数为愚
为智百姓日用而为饮食男女起居动静为善为恶
为梦为觉大而观之圣人用之而不尽贤人小知而
不能用其馀皆日用而不知也岂有情之类人独然
耶物亦有之若鸟得之而飞兽得之而走鱼得之而
游蛲蜎蠢蠕各得其所得而自足其所足此又大小
多少之辩也犹有情也若夫天得之而覆地得之载
山水得之而流峙草木得之而繁植故曰山河大地
全露法王身鳞甲羽毛普现色身三昧此皆般若之
真光吾人自心之影事也以此看来吾人本有之心
体本来广大包容清净光明之若此而目前交错杂
沓陈列于四围者种种境界色相又皆吾心所现之
若彼吾人有此而不知固可哀矣且而误取自心以
为贪爱之乐地目悦之于美色耳悦之于[泳-永+(瑶-王)]声鼻悦
之香舌悦之味身悦之触心悦之法又皆自心所出
又取之而为欢为乐为贪嗔痴为[泳-永+(瑶-王)]杀盗妄而造作
种种幻业又招未来三途之剧苦如人梦游而不觉
可不大哀欤以其此心与诸佛同体而无二历代祖
法语¶ 第 743b 页
师悟明而不异者独吾人具足而不知如幼子逃逝
而忘归父母思而援讨之所以释迦出世达么西来
老卢舂米于黄梅张网于猎队皆为一事乃至曹溪
所说三十馀年诸方流衍千七百则皆指示于人者
尽此事也岂独老卢即老人今日为司直所说者亦
此事也而司直与诸现前共闻见者亦此事也是知
此一事外皆成魔说为戏论耳是则诸佛全證若不
出世则辜负众生诸祖悟之而不说法则辜负诸佛
凡有闻者而不信不解不受不行则辜负自巳负众
生者慢负诸佛者堕负自巳者痴斯则佛祖可负而
自巳不可负以其本有而不求具足而不善用譬如
持珠作丐可不谓之大哀欤司直今者身婴尘海心
堕迷途忽然猛省回头寻求此事是犹持珠之子耻
与丐者为伍心心向人求自足之方兹老人顿以此
法直指向渠俨若指示衣底神珠原是司直固有亦
非老人把似以当人情世态也然此如意宝珠随求
而应种种事业受用境界无不取足至若求其随应
之方又在司直自心善巧精勤克苦之力耳若果能
自肯极力自求一旦豁然了悟则将山河大地鳞甲
羽毛与夫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及尧舜周孔事业一
口吸尽不假他力否则依然一梦想颠倒众生耳又
何以称为大丈夫哉司直司直宁可上负佛祖下负
老人万万不可自负负君负亲也老人今日所说般
若皆从上佛祖心地法门即与六祖大师最初所说
不差一字第最初唯闻者尔一人既以一人而当昔
日千二百众且当时曹溪闻法了悟自心者三十馀
人司直之生巳去古人千载而染习浓厚又过无量
亿倍即今果欲矢志荷担此事诚非细事当于日用
现前宿习恶业种种魔事极力排遣横身力战于诸
魔队中又当如一人与万人敌少有退屈则负堕不
法语¶ 第 743c 页
少尔其念念回光心心观察除却目前巳作未作种
种妄想如何是邓司直本来面目参参。

** 示曹溪侻无昂监寺

邓林之木虽多成材者寡沧海之产虽众称宝者希
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即吾佛说法四十九年但以
十大弟子各称第一而得正法眼藏者人天百万独
迦叶契心古今传道称的骨儿孙者亦不易也至我
六祖大师说法曹溪坐下不少千僧坛经载悟道者
有四十三人而见称者唯五六人大阐其道者独南
岳青原二大老而巳岳师侍祖精勤日夜不离左右
者逾十九年与青原共命终祖之世故自有丛林以
来凡善知识开堂说法务在得人单以二老之苦心
为家范此得人之难而求其师表百世者亦更难也
老人度岭之初过曹溪谒六祖大师视其山门破坏
几至扫地一众惶惶无所依怙而所以愿丛林兴安
大众以存祖师一脉如线之绪者于千僧中得裕权
识泰珊五人焉其所愿老人为依怙者若婴儿之望
慈母其所以存丛林之志不减包胥之存楚而乞于
余者不减秦庭之哭也于是老人哀其诚而来力任
中兴之责剔蠹釐敝百务具举选众僧学礼诵法择
其中堪为童蒙表率而称教授师者得三人焉既处
之岁月察其心术之微操履之端言行相符以成后
学继前修念祖道保护丛林者唯昂监寺一人而巳
三人之中谁不曰比肩而趋操不一志行不齐如胝
黑白暸然也要之是非可否平素出众口之评如衡
石重轻之在人耳目者非一日余目击其操履如孔
子观人之法察之亦非一日故诸监寺之乞余言欣
然即发独此三卷藏之五年余实未敢轻诺者非吝
法也以其古人授受之际不妄许可倘一失言不唯
失人抑且失法眼矣故知人之难圣哲所病自非素
法语¶ 第 744a 页
与交游备详本末未易测识所谓人心险于山川而
难知于天天犹有四时之序而人者深情厚貌外威
仪而中蛇虎者不易知也语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
忠臣若人人皆可称忠孝则世之忠臣孝子盖多多
不足奇矣以其希故见其难以其难故为忠臣孝子
者不易也余尝谓宣盂称得士而冒死立孤者独程
婴杵臼二人耳楚国号多材而捐躯复楚者独一申
包胥耳嗟乎吾徒之为沙门释子者骨肉肝肠皆佛
祖之所化也生死升沉亦佛祖之所赖以转也求其
一心如古豪杰之所为者希以其自爱业身而造苦
具不惜横身舍命而甘心焉故求其一念知非能体
祖师之家业者难得其人矣是知家无贼子家不破
国无贼臣国不忘人无恶行身不殒士无苦行名不
扬善无横逆道不高心无坚忍道不大是知善恶虽
殊倘不负坚忍不拔之志不能成其善恶之实苟无
善恶之实而其报应不舛者不足凭也语曰积善成
名积恶杀身积水成海积土成岳昂子知此不必患
彼恶者之自积当患巳躬下忠贞道业之不积耳孔
子曰不患莫巳知求为可知也藉六祖知子有此心
亦只如老人之所告子者勉之耳更有何法则为堕
增益语障。

** 示曹溪海月珊监寺

余蒙 恩度岭当丙申春二月过曹溪谒六祖大师
见其香灯寥寥丛林凋蔽零落殆尽徘徊久之适有
僧具威仪向前作礼问讯甚恭予见其精诚端悫喜
而谓曰此本色山僧也明年丁酉时魔风竞作挠此
道场几至破坏而僧徒无依时珊公与同侪数辈谒
余于五羊将请余为授戒法余始知向作礼者为珊
公也至庚子冬予应请入山时见公率诸弟子侍祖
师塔察其供养之精诚宛若祖师在生无异也余因
法语¶ 第 744b 页
叹曰祖庭千年不朽者所赖儿孙一点孝敬心耳故
世尊曰孝名为戒即儒之孝为仁本此道根也及余
住山中最初安居凡所经营固出众心而任劳任怨
珊公居多其忧勤愓厉小心敬慎端若孝子之于慈
父忧喜疾痛靡不关之余是知事祖之心不异事余
故余属之常住与众等心一力忘身祖道即今日之
丛林再整法化重兴固祖灵之默启实珊等孝诚之
所感格也语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尝念余非祖师
摄受不能至曹溪曹溪非余来不能有今日即非公
等之孝敬无以系余心而丛林中兴之功德非纯诚
难以取究竟全始终总是一大事因缘实非偶然且
幸修建祖庭工程苟完余于丙午八月二十日即梦
恩诏许为僧以此始末之徵足见余非无因而来公
等亦非无因而生斯世遇斯事也想昔日当祖道大
盛之时悟道弟子三十馀人公等为洒扫执侍人耳
不然何以有缘见我亲近哉昔世尊于大通智胜佛
时为诸弟子说法华经毕竟至释迦出世同出一会
一一授记成佛以昔日之夙缘今日之现證则将来
弥勒补处龙华会中岂少一人即坚持此心以光祖
道为任护三宝为怀即一草一叶滴水茎薪凡有益
于丛林有补法道者即为金刚种子成佛真因使永
劫瞻依十方攸赖即同祖法身常住而与曹溪溪声
山色争相秀媚也视彼区区自绝于法门者实天渊
矣可不勉哉。

** 示妙光玄禅人

从上诸祖光明照耀为天人眼目作大法施者未有
不自辛苦切磋中来故入道因缘门头各别但随夙
习般若种性浅深不一有先顿弃文字单提古德机
缘话头而悟入者有先从教中亲习种种修行妙门
而后抛却杂毒专依观行而悟入者如永嘉大师于
法语¶ 第 744c 页
天台止观顿见自心如观掌果及见曹溪如脱索狮
子老卢极尽神力刚道得个如是如是而巳此即从
上知识第一个样子也玄禅人历遍诸方久依讲肆
而于佛乘教眼巳窥一斑若即其所窥苟能铲去一
切知见文字习气而于离文字外佛祖向上一路单
提力究日夜参求参到佛未出世祖未西来一著冷
地向自巳胸中忽然迸出如冷灰豆爆是时方信一
切诸法不出自心转一切山河大地草芥尘毛皆为
自巳如此任运随宜作法施因缘是则名为开甘露
门向佛祖顶𩕳上行也若心志狭劣将口头残茶剩
饭当作无上妙味如此自救不了又安敢言佛法知
见乎。

** 示宽雨行人

昔人为生死行脚而不知生死大似人皆饮食而不
知味可哀之甚也所谓日用而不知者此耳其过在
不知本有若人知有便知自重知自重则不随物转
而能转物矣诗有之曰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要知非
金刚心地靡不为物所转者既为物转则随他去也
可称行脚衲子乎宽雨自北而南来慰余数矣不为
艰难道路饥寒困苦所转老人先但知其脚跟劲故
称为铁脚今见其心不移故复以刚肠二字美之然
刚肠乃老人所知其行脚事定非尔所知若稍知行
脚便不恁么蓦直去也老人悯其愚而恐其所不知
故复以此书发付再行脚去若此后摸索鼻孔不著
他时异日定难似今日相见也。

** 示如良禅人

佛言剃除须发而作沙弥离欲寂静最为第一是知
欲乃生死路头第一大事也故切呵之戒之离此便
得安隐快乐而众生所以沉沦苦海不得速登彼岸
者独欲为过患耳佛言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
法语¶ 第 745a 页
欲无所依止且三界为一切众生所依止之宅而以
欲为基址而尘劳聒聒皆此为喧闹耳今欲一离依
止便无所谓破三毒出三界破魔网尔时如来一大
欢喜是知五欲不离三界难破而我如来悲愁可知
要求寂静解脱难矣如良少小出家多方行脚今遇
老人发菩提心授沙弥戒志修离欲行此则愿出生
死第一妙行也第恐志不坚行不力耳佛言久受勤
苦乃可得成当决定志直至成佛而后巳此乃真志
离欲行也但辩肯心必不相赚。

** 示周旸孺

周子请益法相宗旨老人因揭六祖识智颂曰大圆
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
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转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此八句乃发尽
佛祖之心髓揭露性相之根源往往数宝算沙之徒
贪多嚼不烂概视此为閒家具曾无以正眼觑之者
大可悯也咸谓六祖不识字不通教何以道此特自
障耳教中原有性相二宗说者以禅为性宗以教为
相宗非也殊不知佛祖慧命只有八个字包括无馀
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以唯心故三界寂然了无
一物以唯识故万法枞然盖万法从唯识变现耳求
之自心自性了不可得所以佛祖教人但言心外无
片事可得即黄梅夜半露出本来无一物即此一语
十方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尽在里许擘不破故衣钵
止之即二派五宗都从此一语衍出何曾有性相之
分耶及观识智颂略为注破若约三界唯心则无下
口处因迷此心变而为识则失真如之名但名阿赖
耶识亦名藏识此识乃全体真如所变者斯正所谓
生灭与不生灭和合而成乃真妄迷悟之根生死凡
圣之本楞伽云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洪波鼓冥
法语¶ 第 745b 页
壑无有断绝时既云藏识即阿赖耶而又云常住则
本不动也然所动者非藏识特境界风耳偈云前境
若无心亦无是则取境界者非藏识乃生灭心耳此
生灭心强名七识其实是八识之动念所谓生机若
此机一息前境顿空而六识纵能分别亦无可寄矣
若前五识原无别体但是藏识应缘之用独能照境
不能分别故曰同圆镜其分别五尘者非五识乃同
时意识耳故居有功若不起分别则见非功矣由是
观之藏识本真故曰性清净其过在一念生心是为
心病有生则有灭惟此生灭如水之流非水外别有
流也但水不住之性见有流相有流则非湛渊之水
明矣故楞伽二种生住灭谓相生住灭流注生住灭
此二种生灭总属藏识生灭不灭则前七识生生灭
若灭则唯一精真其真如之性自兹复矣复则识不
名识而名智故曰心无病六祖大师所颂约转八识
而成四智大圆镜智藏识所转平等性智七识所转
妙观察智六识所转成所作智前五识转以妄属藏
识之用故真亦同圆镜然六七二识因中先转五八
一体至果乃圆如此观之识本非实而妄有二用故
曰但转名言而巳换名不换体也且此转不在禅定
修行唯在日用一切圣凡同时转之唯在留情不留
情之间故有圣凡迷悟之别周子有志于此谛向日
用转处著眼试定当看。

** 示舒伯损

舒生伯损有志于道请益因示之曰老氏有言为学
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损盖为学者增
长知见以当进益殊不知知见增则我见胜我见胜
则气益骄气益骄则情愈荡情荡则欲炽而性昏矣
性昏而道转远是故为道者以损为益也吾人性本
清净了无一物所谓纤尘不立性之体也由其习染
法语¶ 第 745c 页
浓厚发而为贪为嗔为痴为慢故纵情物欲物欲厚
而性日昏所谓有馀之害也今之为道者但损其有
馀以复性之所不足性体若足则道日光由是发之
而为忠为孝为仁为义推而广之以治天下国家则
其利溥而德大以致功名于不朽者皆损之之益也
故在易卦损上益下曰益损下益上曰损斯言由损
以及行义达道为益也苟不自知所损徒以增长知
见为学则损益倒置又何能以尽性哉是故志道者
损之为贵。

** 示文轸

仲尼有言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
不可求从吾所好又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且曰富若可求不羞执鞭既曰可求而又曰富贵如
浮云果有求耶果不求耶盖曰不义之富如浮云而
甚言必不可求也此君子有固穷之训小人有斯滥
之讥此吾圣人教人以安命定志之本也嗟嗟世人
不达大命之本而岌岌穷达之场未了性命之源徒
怀得失之念夫得失惊心则取舍异趣而纷飞之念
交错于胸中欲求志定而理明德新而业进其可得
乎。

** 示刘平子

向道不难而难于发心道不难学而难于外求道不
难会而难于拣择道不难入而难于自足道不难悟
而难于求玄学道之士于此一一勘破不被人瞒而
心矌神怡翛然独步此之谓玄通之士也○性相近
习相远此语直示千古修行捷径吾人苟知自性本
近唯因习而远顿能把断要津内习不容出外习不
容入两头坐断中间自孤自孤处正谓如有所立卓
尔若到卓尔独存之地则性自复○道在日用而不
知道在目前而不见以知日用而不知道见目前而
法语¶ 第 746a 页
不见道非道远人人自远耳故曰道在目前不是目
前法亦不离目前非耳目之所到苟能透过目前逆
顺关头毁誉境上而不被牵绊横身直过如此用心
则圣人不在三代今古不离一念矣有志向道初发
心时便从此入。

** 示欧嘉范

世以忠臣孝子为第一义且曰忠出于孝而始于事
亲语曰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
天夫天即吾人本然之天性也故人之于世百凡可
假独事亲之念最真以出乎天性故也吾人既禀此
性而为人不知天性之本然则不知人之所当贵也
诚能知人之可贵则于一切虚浮杂染垢浊之事自
不敢留滞于胸中以障本有之虚明甘为凡庸而堕
日用不知之诮是可惜乎一复本明则圣贤在我故
曰道不远人此之谓也。

** 示李子晋

人性本明为物欲情尘之所昏蔽故于日用而不自
知故曰性相近习相远也吾人苟有志于复性工夫
不必向外驰求但于日用见闻知觉习染物欲之偏
重处念念克去克之既久物撤尘销本明自露譬如
磨镜垢尽明现然镜体本明非待磨而有也故凡有
志向道工夫当以克磨恶习为入门初地。

** 示李子融

昔人云割发宜及肤剪𠂢宜侵体言其切也故学道
之士先须办长远不退之志下一分笃实苦切工夫
如登万仞高山不至极顶而不巳步步努力心心不
退不为毁誉之所倾动不为是非之所摇夺不为困
横之所抑措如一人与万人敌小有退怯前功尽弃
又岂可以不坚固心而至不退安乐之境界耶。

** 示欧嘉可
法语¶ 第 746b 页

语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此言其道在日用
至近而知之者希故古人谓除却著衣吃饭更无别
事是则古今两间之内而被穿衣吃饭瞒昧者多矣
倘不为其所瞒者则称豪杰之士矣故学道之士不
必向外别求玄妙苟于日用一切境界不被所瞒从
著衣吃饭处一眼看破便是真实向上工夫有志于
道者当从日用中做。

** 示梁腾霄

士君子之处世也当其未遇靡不志愿匡主庇民建
不朽之事业至一登仕籍但务立名为心忘其所以
为功久则渐染时俗心神浑浊不觉流入富贵之途
甚则名亦无所顾忌究其初心不可得矣何也以最
初志愿不从根本实际中来第为浮慕妄想而巳原
非坚固不拔之志安能立不朽之业哉孔子曰隐居
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然当隐居之时所求之志
即行义之道也故曰志于道所谓志于道德者功名
次之志于功名者富贵次之志于富贵者则无所不
至矣然所志之道即率性之道也德者明德之谓是
知道德乃吾人真性实际根本也故曰君子务本本
立而道生历观古之圣贤光明硕大照耀千古泽流
而无穷者靡不皆从性分实际中来发而为道德焕
而为文章行而为事业故功大名显昭然天地与日
月争光富有天下而不以为多鹑居鷇食而不以为
少功不期建而自立名不待扬而自高此岂浮慕虚
想可得而至耶是必当其隐居之时所求之志心心
皆从实际中做积累既深而英华发现故言则为经
行则为法非是焦思时艺逗凑章句口耳记问可及
也梁生腾霄骨刚气逸飘若凌云大非风尘中人每
从予游闻一字一句未尝不惊心愓虑予固知其非
凡材也第未深究其志耳间尝请益予谓学者固当
法语¶ 第 746c 页
求志于道德故凡志于道德者必先究吾人根本实
际也要从真性流出然此真性至广至大位天地育
万物光明清净荡绝纤尘此吾性之体所谓仁也此
体之中一尘不立但有一念妄想即属有我之私有
我则与物对物我既分人我两立人我既立则大同
之体昏塞不得为仁矣本体昏塞则诸妄交作于此
纵有功名之志皆从妄想发挥凡有作为皆非真实
根本既妄则脚跟不稳由是一入世缘顿染流俗宜
矣梁生从今当做自性工夫从实际参究自性一明
则宇宙在手万化生身又岂区区功名富贵可寄哉
传曰明德为本新民为末孔孟之学皆本于此梁生
倘于自性未能的究根本但将六祖不思善不思恶
正与么时如何是上座本来面目话头蕴在胸中二
六时中切切参究参到一念不生处忽然识得本来
面目方见老卢不吾欺也梁生勉之。

** 示游觉之

般若体性人人具足但以习气厚薄故障有轻重之
分则人有智愚之别是知贪嗔痴爱现前皆全体独
露之时第为浊智流转不自觉察所谓日用而不知
也嗟乎圣人不异凡民独其日用现前境界纷拿交
错之时一眼觑透不为所瞒昧欺夺耳由是观之平
等性智念念现前如大火聚自一切境界洞然矣。

** 示优婆塞王伯选

古人多称尘劳中人有志向上求出生死谓之火里
生莲以其真难得也以一切众生无量劫来耽湎五
欲而为烦恼火烧日夜炽然未曾一念回光暂得清
凉直至如今能于烈焰丛中猛地回头顿思出路岂
非莲华生于火内也伯选闽人来贾于粤参礼老人
求出离法老人怜之为授五戒开示念佛法门专心
净土然此净土岂从外得耶经云心净则佛土净以
法语¶ 第 747a 页
吾人自心是佛唯心是土净秽不二心佛一如如是
观察作如是念念念薰修一心清净光明焕发十方
佛土皎然在前又何劳十万亿外别求妙丽乎古德
云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若达此旨则日用尘劳
头头净土念念弥陀不出娑婆顿生安养矣。

** 示寂觉禅人礼普陀

寂觉禅人将东礼普陀乞一语为行脚重老人示之
曰古人出家特为生死大事故操方行脚参访知识
决择巳躬下未明公案故不辞艰辛登山涉水必至
发明彻悟而后巳今出家者空负行脚之名今年五
台峨嵋明年普陀伏牛但只口口为朝名山随喜道
场而巳其实不知名山为何物道场为何事且不知
何人为善知识秪记山水之高深丛林粥饭之粗
而巳岂知此外更有事哉走遍天下更无一语归家
山可不悲哉禅人今将礼普陀是求大士之摄受也
且大士法身普遍十方即不出门一步而求之未尝
不应何必待至普陀而后见且南海无涯乃生死苦
海之波流也普陀山色乃大士法身常住也海振潮
音乃大士普门说法也禅人果能渡生死海睹大士
于崖前听法音于海岸返闻自性彻见自心即是证
圆通于耳根据寂灭于足下如此證验不惟不负行
脚之艰难亦可断尘情于当下顿超生死迥出常流
是可名为真正出家丈夫汉其或未然徒悠悠道路
泛泛常情虚往虚来于巳无益即大士现在顶门亦
不能为拔生死业根也禅人自定当看若大士有何
言句归来当为举似老人慎勿虚费草鞋钱也。

** 示梁仲迁

梁子四相字仲迁从老人游有年老人爱其心质直
而气慷慨每见事之不平无论可否或义有可为者
即放舍身命以当之老人每责其粗浮以有道体而
法语¶ 第 747b 页
欠涵养操存之功若骏马而无衔辔以御终不免其
蹶老人居常切戒而劝进以道梁子侍老人若婴儿
之恃慈母将有所保也老人将行梁子愕然自失相
送韶阳舟中乃请法语以书绅时风波中未暇及也
别后不能忘情梁子复以书请乃书此寄之予谓梁
子有道者心质直而不曲此道之本也慷慨近勇猛
赴缓急近慈悲忘身以赴之是不量力不审权不探
本而事末皆粗浮血气之所使非由道力发也古之
圣人涉世有体用全彰故应不失时若明镜之照妍
丑权衡之定重轻殊非漫任血气者可比也梁子自
今巳往当先洗除习气潜心向道将六祖本来无一
物话头横在胸中时时刻刻照管念起处无论善恶
即将话头一拶当下消亡绵绵密密将此本参话头
作本命元辰久久纯熟自然心镜虚閒动静云为凡
有所遇则话头现前即是照用分明不乱即是定力
所持自不堕粗浮卤莽界中不随他脚跟转矣即读
书做文字亦不妨本参读了做了放下就还他个本
来无一物自然胸中平平贴贴久之一旦忽见本无
心体如在光明藏中通身毛孔皆是利生事业又何
有身命可舍哉如此用心操存涵养心精现前看书
即与圣人心心相照作文皆从自性流出此是真慷
慨丈夫之能事所谓枢得寰中以应无穷即建功立
业皆成不朽梁子既有其本又何惮而不为哉。

** 示刘仲安

予居五羊一时从游者众睹其刘子骨刚气浑貌古
神清予谓夙具般若缘种器近于道但随众亲近而
巳未有异于人也顷予将有南岳之行激发诸子宜
以道为任刘子送于舟中特请益曰弟子志道之心
甚切但为宿习浓厚妄想缠绕不能直造向上望师
指示老人谓曰子知妄想则妄想自不能缠绕矣既
法语¶ 第 747c 页
称妄想则本无实体譬如空华安能结空果耶由子
不达妄想本无认作实法与作对待念念与之打交
滚绝无一念休歇之时斯则但以妄想为主而当人
本体为之埋没所以见其造道之难耳岂不见僧问
古德云妄想不停时如何德云妄想不恶以吾人本
来光光明明了无一法但由一念不觉全体变为妄
想若能就妄想起处著力一照当下化为光明藏矣
岂更容其缠绕耶以不达本来无也所以六祖于黄
梅会下刚只道得个本来无一物遂得衣钵南来子
从今日用做工夫只将本来无一句作话头二六时
中切切参究但看妄想起处切莫随他流转当下一
拶自然扫踪灭迹矣若悠悠怠惰纵情自画此子之
过非道之难也慎勿自弃子其勉之。

** 示观智云禅人

学道人第一要看破世间一切境界不随妄缘所转
第二要办一片为生死大事决定铁石心肠不被妄
想攀缘以夺其志第三要将从前夙习恶觉知见一
切洗尽不存一毫第四要真真放舍身命不为死生
病患恶缘所障第五要发正信正见不可听邪师谬
误第六要识得古人用心真切处把作参究话头第
七要日用一切处正念现前不被幻化所惑心心无
间动静如一第八要直念向前不可将心待悟第九
要久远志不到古人田地决不甘休不可得少为足
第十做工夫中念念要舍要休舍之又舍休之又休
舍到无可舍休到无可休处自然得见好消息学人
如此用心庶与本分事少分相应有志向上当以此
自勉。

** 示了心海禅人

古人出家单为生死大事操方行脚参师访友只为
决择巳躬下向上一路不明不巳故善知识单以此
法语¶ 第 748a 页
事示人近来法门寥落诸方罕闻竖此风者行脚到
处但鼓粥饭气息而巳良可悲也老人寓灵湖兰若
适了心禅人从伏牛来参似非寻常粥饭者今将返
伏牛拈香请益老人因示之曰方今海内禅林第一
赖有牛山苦行非诸方可及学道之士苟能拼舍身
命一生定不空过但日用工夫单提一念话头最为
绵密所以不得超脱得大自在者以一向死守话头
念念不舍不知参禅最先要内脱身心外遗世界离
念一著所以系念返为念缚故不得超脱大自在地
耳禅人此番入山幸仗规绳大众夹持正好随场下
手著力但于念念中看觑念未起处用在离念一著
久久忽然念头迸断心境两忘如脱索狮子自在游
行他时再见老人决不似今日眉目动定也。

** 示湘潭诸优婆塞

惟佛住世说法有常随四众出家二众曰比丘比丘
尼在家二众曰优婆塞此云近事男优婆夷云近事
女以其在家能持五戒可以近事三宝堪受法利故
及佛法东来随时受化代不乏人至有明心见性入
祖师之室者近来法道久湮师承无眼妄礼三拜例
得一名即自称为弟子其实腥腪未吐素行未改致
生讥谤全无利益大为坏法之端良可悯也故老人
生平未敢轻许今观湘潭诸弟子信心笃厚非泛泛
波流故强允其请但念汝等素未闻法虽云善人不
知如何是善今按唯识论说心所五十一而善法唯
有十一馀皆恶心所也十一法者谓信精进惭愧不
贪不嗔不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此十一法全具
为纯善人但少一法即为缺德汝等但能依教持此
善法各各究明时时观察提撕于何法上有未纯熟
更加切磋之功务要全美而后巳如此用心是为真
实善人所言善心者即清净真心也以一切众生各
法语¶ 第 748b 页
各本具如来清净真心但为恶念染污故随情造业
而不自知今能观察善心则一切恶法自不现前心
自清净矣苟能有志渐渐深观只参六祖大师开示
慧明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
面目公案时时参究是谓向上一路汝等脚跟下谁
无一尺土努力前行必不相赚若肯归心净土即依
此法一心念佛则现生可断生死永绝沉沦但恐偷
心自欺不能作真实行耳老人强为汝等作如是说
为怜三岁子不惜两茎眉切不可作世谛流布话会
也。

** 寄示曹溪耆旧

老人住祖庭一番特为发扬六祖出世一大事因缘
欲令大家修出世因以种净土之缘耳不料中道缘
差魔风破坏狮虫作祟使我不遂初心一旦违远祖
师弃舍大众即今虽居寂寞之滨未尝一念忘其本
愿其后学似有向上之志苦无明师良友引进修行
之路其耆旧众中有知老人之心及痛念生死大事
者又无老人依归不能聚集一处同作佛事堪嗟日
月如流衰老渐侵死期将至黄泉路上资粮不具凭
何法以脱三途地狱之苦报乎言及至此可悲可痛
古人云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火急修行早是迟矣老
人因此熟思再三无可为大众决策者适堂主来省
正惬老人之心因叮咛渠回山将老人之心揭示众
耆旧倘真实为生死者须大家集会一处结念佛会
同修净业同出生死誓愿递相度脱社中若有一人
先灭度者同力资助往生岂不为第一最上因缘即
此馀年巳胜百劫千生虚过也会所最要清净无扰
乃能成办道业禅堂但有后学讽诵事业似属烦杂
唯有老人所修无尽庵最极寂静色色现成不若就
此为净业堂成殊胜事不独不枉老人苦心一场亦
法语¶ 第 748c 页
可以酬施主功德也其修进之规古人六时念佛昼
夜殷勤虽是精进恐老者不能今折中当以四时为
准二时功课二时跪讽行愿品一卷念佛千声发愿
回向期不计限人不计数但要老成信心笃实者忘
宾主泯人我绝是非戒戏论一心念佛不通宾客专
以寂静为主即是真阿练若正修行处也若大众果
能洞见老人之心谛信老人之言依法修持便是出
生死的时节便是与老人生生世世不相舍离常生
佛前同听法音之时其会集结社之人及安居之处
一听堂主主之便是奉行老人之教命也其精进道
业又在大众各自努力古人云把手他人行不得为
人自肯乃方亲所谓但办肯心必不相赚珍重努力。

** 寄示曹溪禅堂诸弟子

老人初为祖师建立之时大众不知老人之心今日
老人行后凡山门利害及禅堂设立汝等皆乐入堂
安居是知老人之苦心也若知老人之心则当知佛
祖之心矣汝等今思得老人似前教诲不可得也然
聚散之缘虽佛祖不免在诸弟子能知恩报恩依教
修行虽佛祖灭后亦同在世亲近不异故佛临入灭
时诸大弟子请问若佛灭后众等以何为师佛言当
尊重波罗提木叉是汝等大师梵语波罗提木叉此
云戒也故佛常言汝等比丘能守吾戒虽千里外如
在左右若不奉我戒纵对面犹千里也此吾佛大师
金口亲嘱之语可不遵乎况今末法去圣时遥若佛
弟子不秉佛戒将何以为修行之地赖何以出生死
之苦海乎老人临行特为汝等说梵网戒不知汝等
一一能坚持否佛制比丘半月半月诵此戒经如从
佛亲闻作法竭么母令毁犯令三业六根念念检点
观察不许闇生罪过不得毁犯戒根即此便是真实
修行坐进此道不必远访明师徒增辛苦也若汝等
法语¶ 第 749a 页
向来未能坚持则当从今依法半月半月对佛宣诵
梵网戒经十重四十八轻一一戒条熟记分明如犯
一条则于诵戒之日请轨范师作證众中递相检举
犯者对众忏悔再不许犯如此则改过自新道业可
就其所犯之罪除忏悔外众等议定清规罚例以便
遵守如老人向日所遗教条可为常法也众等戒经
习熟则当背诵四十二章佛遗教经楞严法华楞伽
诸经以为佛种其参禅一著当遵六祖开示慧明不
思善不思恶如何是当人本来面目公案蕴在胸中
时时参究久之自有发明时节如此方是续佛祖慧
命之大事因缘也汝等能遵此语则如老人常住曹
溪汝等亦不必操方行脚矣。

** 示曹溪沙弥

庚子岁当道延余料理曹溪余应之至则百废概不
能举因思为治之道以养材为本遂选诸沙弥设义
学延宾师以教习威仪诵读内外经书稍知信向则
披剃立禅堂使就清规受戒法昼夜礼诵是时诸沙
弥始知有出家业皆厌耕凿而慕清修矣余苦心十
年差有可观遂弃去今老矣隐居南岳其诸沙弥昔
受化者先未深知老人今乃深思之虽求一日之执
侍一言之教导难矣沙弥某比时在孩稚今从众中
始知老人心求亲近不可得乃具册遥乞开示老人
闻而悲且喜也昔佛在时恐久住世间薄信众生多
不敬信遂上升忉利令众慕而后来则人人皆生难
遭想矣若老人久住曹溪诸人安能恋慕如今日哉
以沙弥之心观众心岂无佛性者耶今示沙弥若思
老人不若思念佛思念六祖也若思念佛当来必有
见佛之时若得见佛便是出生死时也思念六祖当
初一卖柴汉耳如何得今日人天供养再思今日供
养乃从抛却母亲恩爱走向黄梅会下负石舂米辛
法语¶ 第 749b 页
苦中来再思六祖三更入黄梅方丈得受衣钵凭何
知见向五百众中独自得之且人人一个臭皮袋死
了三五日便臭烂不堪为何六祖一具肉身千年以
来如生一般此是何等修行得如此坚固不坏沙弥
如此细细一一思想思想不透但将坛经熟读细参
参之又参全部不能但只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
埃一句蕴在胸中行住坐卧吃茶吃饭搬柴运水迎
宾待客二六时中一切处头头提撕直使现前定要
见本来无一物是个甚么如何是不惹尘埃的光景
若能如此用心是名参禅若参到自信不疑之地则
能真见六祖面目方知老人鼻孔方是沙弥真正出
家了生死的时节也若不肯向巳心中苦求本分事
空思老人有何利益一往诸沙弥但知亲受老人教
导唯习威仪动静礼诵文字而巳若从今日始都与
沙弥所请开示如此一力做工夫方是老人真实训
诲老人老矣此乃最后开示也若错过今日将来纵
向十方世界参访知识总是他家活计慎勿以老人
此言为空谈也。

** 示法空选殿主

佛教末法弟子修四安乐行谓正身正语正意大慈
悲心依此而修是为妙行然此四行而以行处近处
以为初心盖行处谓步步不离道场近处谓念念不
离三宝余观末法比丘能践此行者唯知殿之役最
为亲切以沙门释子不知修行之要纵浪身心不能
检束三业动成过恶故罪业日深生死难出即能远
参知识亦不必能步步相随心心亲近唯有侍奉三
宝昼夜香灯是不忘佛也晨昏钟鼓集众礼诵是不
忘法也大众和合六时周旋是不忘僧也坐卧经行
不离佛殿是步步道场也苟能自净其心则一香一
花皆成佛真体举手低头皆为妙行是则不动脚跟
法语¶ 第 749c 页
而遍参知识岂不为最胜因缘哉安乐妙行无尚此
矣行者勉力以尽形寿何用别求佛法。

** 示方觉之

觉之方子支离其形而天机妙发参老人于南岳老
人见其心光炯炯是于般若有夙种者时来入室老
人每以向上示之方子心领如饮冰焉今将别老人
恐负此会良缘拈香请益乃示之曰方子无以天全
其性而残其形以为阙也予知其天不以形累子以
真厚其德耳世之形全者众而以形伤生者多矣孰
能离形释智以全其性耶圣人所谓形为生累故曰
大患为吾有身故灭身以归无以其形销而苦息矣
吾佛教化众生但以破我为第一义故入禅之要不
依形骸不依气息一切皆离其心自寂心寂而乐莫
喻焉圆觉经云当观此身四大假合坚硬归地润湿
归水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
何处方子从此二六时中但当作如是观观至一念
不生处则外不见身内不见心身心寂然了无一法
是时始知天夺子之假实全子之真则子之至乐不
待忘形而造乎极矣是所谓超乎色相者非耶子但
精进作如是观一旦洞然乃信老人此语不妄。

** 示智海岸书记

老人至五羊说法穹庐一时法性弟子与缁素皈依
者众翕然可观亦时节因缘也未几时故多事法会
难集老人入曹溪向在会者亦多退席唯智海岸修
六逸若惺炯三人不离执侍及投老南岳则岸逸二
子相随不舍是感法乳情深义至高也老人隐居湖
东不觉三载居常极其憺薄二子恬然想陈蔡之从
不是过耳顷岸以师老归省拈香请益愿乞一语终
身奉持老人自念老矣出世法缘会合良难经云如
大海中一眼之龟值浮木孔岂易易哉嗟子行矣应
法语¶ 第 750a 页
谛听之佛言一切众生皆證圆觉是知佛性在人各
各具足不欠一毫然诸众生所以流浪生死长劫轮
回备历苦趣而不返者直以背觉合尘顺生死流随
逐魔网而不自知之过也以不自知自觉故枉受沉
沦正似持珠乞丐不知怀中本有如意之宝弃之而
甘受伶俜以是之故如来说为可怜悯者老人居常
观子天性率直忘机近道但子习气深厚不能自持
往往苦被宿习所牵一入魔罥则浑身堕落苦不自
知及猛然想起即恨不能跳出生死忙忙打叠修行
甚至道缘未集而熟境现前习气又发不觉随波逐
浪及至回头照管巳经多时如此起起倒倒依傍老
人二十年来毕竟巳躬下生死大事茫无归宿此何
以故盖有入道之资而无坚忍不拔决定之志故脚
跟下跕立不住胸中多生恶觉恶习不肯痛下毒手
洗刷一番耳学道如此任情不但今生不办即千生
万劫终无成办之时也佛言佛法难闻知识难遇今
幸遇知识闻正法若当面错过再出头来知是几时
求如今日未可得也子今生幸遇老人一向动定无
恒唯今相伴二年喜子能忍苦可谓坚志今又告别
恐离老人未必如今日也嗟予老矣求再侍老人如
今日亦未可得也苟终身无成岂不辜负此生一大
事因缘耶子今行矣所叮咛者切勿再堕魔网当坚
持特操不可久住王城若以二载忍苦之心侍六祖
如侍老人信自心是佛一语如信老人将从前习气
忍而不发心心揩磨念念省察单提一句话头咬定
牙关不可轻易放过如此拼尽此生决志不改是则
不但不离老人一步即与佛祖周旋坐卧经行不出
道场之外也不唯不负老人抑且不负自巳。

** 示刘存赤

顷余投老南岳甲寅冬暮茶陵刘季子远来参叩雪
法语¶ 第 750b 页
夜围炉寒灯相照因问子一向如何用心对曰昔蒙
和尚开示偈云莲华火里生世人谓希有不是火生
莲唯在心离垢每看此话于末句颇得受用老人深
喜因示之曰子于心离垢一句得力此语不虚亦不
易到经云凡夫贤圣人平等无高下唯在心垢灭取
證如反掌由是观之众生与佛本来无二所谓心佛
与众生是三无差别但心净即佛心垢即众生生佛
之辩不远只在心垢灭与不灭耳以此心本来清净
但以贪嗔痴慢五欲烦恼种种业幻垢浊障蔽故名
众生此垢若净即名为佛岂假他力哉无柰一切众
生无始业障深厚烦恼坚固难得清净必假磨炼之
功故有参禅念佛看话头种种方便皆治心之药耳
譬如镜光本明以垢故昏必假磨炼之药然药亦垢
也以取能去其垢故镜明而药不存矣又如真金在
矿沙石垢秽必须烹炼之法金精而无用其炼矣众
生心垢难离必须工夫精勤调治垢去心明故说众
生本来是佛非一向在烦恼垢浊之中妄自称为佛
也参禅看话头一路最为明心切要但近世下手者
稀一以根钝又无古人死心一以无真善知识决择
多落邪见是故独于念佛参禅兼修之行极为稳当
法门若以念佛话头蕴在胸中念念追求审实起处
落处定要见个的当下落久久忽然垢净明现心地
开通此与看公案话头无异是须著力挨排始得若
以妄想浮沉悠悠度日把作不吃紧勾当此到穷年
亦不得受用若以悠悠任妄想为受用此则自误不
但一生即从今巳去乃至穷劫无有不误之时也子
向于念佛法门有缘试著实究审果在烦恼垢浊之
中一声佛号如水清珠以此受用但非彻底穷源耳
经云如澄浊水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
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子只将此佛语
法语¶ 第 750c 页
默默自验万无一失若得到真离垢处如经云明相
精纯不为客尘烦恼留碍如此不唯弥陀接引即十
方诸佛亦皆同声称赞矣幸与子穷年雪夜此段冷
淡家风世所希有苟不负此嘉会但从此去念念不
离冷淡中便是离垢一条径路步步著力必有到家
真解脱时也。

** 示钟衡颖

茶陵钟生明性诗礼世家往因患难走粤参予于曹
溪老人晓之以善恶报应因果之说安其心以归其
难竟解闻所以解者皆非忆想可到机缘偶会无心
自至似非人力可为者钟生由是故物无恙以蹈安
恬无事之境既而每遇逆缘履危机皆无意而置坦
途然钟生竟茫然不知其故犹然以生平所未惬心
快意事将用心力以图之自以为易若探囊拾芥也
甲寅除日同存赤刘子远来相慰于寂寞之中伴予
度岁一日坐间偶以所志未了事请益而将远求其
大欲老人噫嚱而叹曰子所志是知将涉海渡河而
求饮甘泉泉未必得而渴愈炽且苦[跳-兆+爰]涉之劳也向
以因果报应之理喻子岂忘之耶夫善恶感应捷如
影响声和响顺形直影端故圣人不言因果但言为
普降之百祥为不善降之百殃是以安命定志为诫
故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在名教为安命在吾佛则
为因果故东坡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未
来果今生作者是然世之亦有作善而致恶报者此
乃前之恶业所感其报善在于后矣其有作恶而致
善报者乃前之善业所感而恶报在于后矣即古今
聪明智巧权谋机诈自谓巳能可以力致功名富贵
者殊不知功名富贵乃命之固有定非智巧机诈可
得而有因而得之者亦偶合耳岂有人谋可越天定
乎是不知命者徒增其劳耳惟圣人教人以安命俟
法语¶ 第 751a 页
时佛教人以随缘安命则一毫不必强为随缘则一
念不容妄想故佛法教人策一以断妄想为本然妄
想乃贪嗔痴种种恶业之本也即菩萨修行以至成
佛报得天上人间最胜庄严广大福田皆从断妄想
始以妄想断则恶业消恶业消则百福集此所谓自
求多福也故示之以偈曰世事皆从妄想生妄心消
处业缘轻不须更觅菩提路只要当人退步行退步
者乃休心断妄之最上工夫也以人心本来光明广
大为万福之源但由妄想恶业遮障故祸日生而福
日减今苟妄消业断则一性圆明受用无边得受用
处是为真福是知福由巳作者政非智巧机诈可致
耳且佛以断妄心则感人天之福钟生本有功名富
贵之镃基若能直下休心将前生平所作之业从头
仔细一一检点但有亏心伤理一念不合大道处尽
是苦根一齐吐却从新别立根本另作一番工夫只
在休心断妄听命俟时一件把作标准潜心自巳固
有之事业不必别求一念妄想之事如此以补前行
之失一旦灾消福至则功名富贵逼拶将来亦无回
避处又何用种种妄想攀缘而他求哉钟生果能谛
信不疑执而行之则佛果可期况世缘乎何求而不
得耶勉之勉之。

** 示袁大涂

世之士绅有志向上留心学佛者往往深思高举远
弃世故效枯木头陀以为妙行殊不知佛巳痛呵此
辈谓之焦芽败种言其不能涉俗利生此政先儒所
指虚无寂灭者吾佛早巳不容矣佛教所贵者在乎
自利利他乃名菩萨梵语菩萨此云大心众生以其
能入众生界能断烦恼故得此名故菩萨舍世间无
可修之行舍众生无断烦恼之具所以菩萨资藉众
生以断自性之烦恼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耳烦恼
法语¶ 第 751b 页
者乃贪嗔我爱见慢种种恶习而为自性光明之障
蔽非世间众生一切逆缘境界不能磨砺以治断之
如诗所云切磋琢磨者此也且佛制五戒即儒之五
常不杀仁也不盗义也不邪淫礼也不饮酒智也不
妄语信也但从佛口所说言别而义同今人每发心
愿持佛戒乃自脱略其五常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又推禅定为上乘以其能明心见性而不知儒亦有
之颜渊问仁子曰克巳复礼为仁巳者我执也岂非
先破我执为修禅之要一日克巳天下归仁岂非顿
悟之妙耶以天下皆物与巳作对待障碍若我执一
破则万物皆巳岂非归仁乃顿悟之效耶及直指其
目乃曰非礼勿视听言动以所视听言动者皆物而
非礼则我障也今言勿者谓不被声色所转即所谓
戒也于一切处不堕非礼岂非入禅以戒为首耶但
佛多就出世说至其所行原不离于世间今之好高
慕异者特不知修心之妙行耳即菩萨住世所行亦
不外此由能忘我故自利与物无竞彼此忘怀故利
他自他俱利故为妙行然佛者觉也能觉此心即名
为佛非离此净心之外别求一佛也良由众生恶习
障重心难清净故设念佛方便求生净土法门且曰
心净则佛土净是知念佛固净心之妙行也然念佛
本为净心苟念佛而其心不净何取于念持戒而背
五常何取为戒袁生有志向道结友同修净业盖夙
习善根所发参见老人坚请授戒老人示之曰戒本
自性具足若谛信老人之言自净其心则戒巳受禅
巳修净土巳入菩萨妙行世出世法二利具足概不
出此生其勉之。

** 示双轮照禅人

双轮照禅人来参且云将隐居山中单究向上事乞
老人住山之法因示之曰古人住山乃大舍身命处
法语¶ 第 751c 页
殊非细事专要善用其心用心之法单提向上一念
直须向佛祖不容处一著立定脚跟次则要将胸中
一切知见玄言妙语杂毒一齐吐却次则识得本体
了无一法不可被妄想习气影子发生种种境界惑
乱正念次则要看本参话头如六祖不思善不思恶
如何是本来面目公案极力提撕但有一切恶习现
前即将本来无一语看破切不可随他相续流转咬
定牙关此处定要把得住方不被他摇夺如此用心
乃是惺惺时著力处若用心著力太过则懈怠心生
便起昏堕此时只须快著精彩不可落在昏沉󰅄窟
中急须持咒仗此咒力足敌此魔以藏识中多劫恶
习今被话头逼出变化无穷境界一切魔境从妄想
生一切昏沉从散乱生正恰用心之时忽一念散乱
即落昏沉是须善知永嘉寂寂惺惺四料拣语最为
切要古人用心但只将一句本参话头靠定如铁壁
银山相似若到一念不生处亦是得力处不可作究
竟会直到功夫任运不假思惟一念豁然身心如脱
空方是功夫入手处亦未是究竟但能至此自然轻
安自在便生欢喜然此乃是本分事未是奇特若生
奇特想便堕欢喜魔便起无端狂知狂解此关最险
此皆老人有所试者古云枯木岩前错路多行人到
此尽蹉跎非细事也纵使有力打过种种境界正好
修行正好保护未是到家若以此为足便起世间种
种五欲因缘之念此关难过过者百无一二所以不
到古人田地正是得少为足之过患也饶你学人苦
心一生得到此地若被此等恶习所牵仍是堕落生
死坑中前功尽弃可不哀哉如此说话古人语中所
载不少老人略为禅人拈出以末法中难得真正学
道之人盖亦曾为浪子偏怜客耳大段古人住山不
是养懒图快活单为自巳生死大事所以走向万重
法语¶ 第 752a 页
寒岩作没伎俩活计若在此因循度日虚丧光阴岂
不更可悲哉虽然用心差别既巳知之其山中目前
变幻境缘即水流风动猿吟鸟噪云腾雾拥枞然在
前更为喧杂永嘉见道忘山之语切须看破老人初
住五台龙门时万丈寒岩之下水雪堆里如埋死人
彻骨严寒五内俱透唯有微微一息视从永中出入
至此返观觅自心一念起处了不可得此境正是助
道之缘又大风时作万窍怒号日夜不休及雪消涧
流向若奔雷又如千军万马奔腾之状如此杂乱境
界初最难当因思古人有言听水声三十年不转意
根可许入道老人遂即发愤于独木桥上坐立终日
听水声始则[口*聒][口*聒]难消久则果尔忽然寂灭自此一
切境界皆寂灭矣所谓万境本閒唯人自闹此又是
道人住山第一著工夫也禅人记取󳌤忽。

** 示颛愚衡禅人

向上一路乃出家人本分事古人发足超方只要究
明此事近代以来概不知出家为何事安可望为古
人乎颛愚衡禅人初依五台空印大师听习经论久
之遂尽屏去单提一念切究本分事万里南询过曹
溪谒老人请益老人谓此事若不放下身心苦切根
究到水穷山尽处终无下落纵到水穷山尽处古人
谓之静沉死水又谓之玄妙󰅄窟若不回头转脑则
面前如铁壁银山相似祗是得力时不是受用处古
人用心不是死到底须是死中发活始得要在回机
转位所以道百尺竿头坐的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
尺竿头重进步大千世界现全身学人到此只索转
身别行一路方不被他作障碍禅人唯唯作礼而别
乃就诛茅南岳未几老人亦曳杖而至询禅人则为
病魔所挠业往宝庆就医老人闻之叹曰禅门下衰
真实为生死的学人最为难得今斯人而有斯疾岂
法语¶ 第 752b 页
龙天厌薄法门乎丙辰春三月朔风雨夜半忽禅人
冒雨冲泥而至老人相见大喜曰此岂病夫所能耶
睹其眉宇津津爽气是知其疾巳瘳八九因再拈香
请益老人特示之曰子之病魔乃子之大善知识为
助道因缘子知之乎切以众生之病病在有我以执
我故一切烦恼众病以之而生病生则苦必随之自
古及今无有一人不病于是者唯知病病之人不为
病耳且四大假合聚必有散纵使不病何尝不病哉
若了病不病者则病不能病之矣子知今日之病不
知多生劫劫病病至今日矣子若不了今日病则从
此巳去而不知病之底止也子知生死之病而不知
要出生死之病大有过于生死之病也夫何故古人
以参禅不出阴界堕于识情󰅄臼纵有妙悟皆成我
见以执四大为我病尚可医今离四大复执有我此
病则医王束手最难调治诸佛诸祖特特出世单为
治此一种膏肓之病费尽多少心力求肯服药而瘥
者几何人哉禅人身病巳瘳而切不可被禅病侵也
云门谓法身有两般病甚言透过法身若法执不忘
巳见犹存亦是病极言认执之病也禅人将前所蕴
一切玄言妙语及参禅执守功一齐唾却只到一
点恶觉恶习不留定不被他养成病根直使佛祖无
立脚处岂不见善财童子南询百城参五十三大善
知识各授一种法门到头只落个与法界等与虚空
等何曾有实法系著耶又不见毗卢遮那法身非身
而托普贤妙行为身普贤无行但以众生之行为行
故曰菩提所缘缘苦众生若无众生则无菩提此从
上佛祖出世之真榜样老人因谓禅人四大病身非
病魔不能治禅病剌心非众生不能治从今日去只
将身如大地等则病魔潜踪心与众生等则我见不
立我见不立则禅病自消以心不自心则本不生不
法语¶ 第 752c 页
生则一法不立苟一法不立又有何法而作知见障
碍哉古人云舍情易舍法难禅人舍身即舍情舍见
即舍法情法两忘岂不为大无碍解脱之人哉嗟余
老矣再晤为难禅人勉之。

** 示李福净

零陵李生应祯请益心性之旨因示之曰夫心性者
何乃一切圣凡生灵之大本也以体同而用异因有
迷悟之差故有真妄之别耳佛言寂灭者名为一心
其真如乃一心之异称以一法界心广大寂灭不灭
不生无去无来凡圣不二故名真如真则无妄如则
不变不妄不变故称妙性此心性之本源也祖师西
来所传心印者此耳然此一心真如本来不生不灭
本来无物圣凡不立何有染净生死苦乐之相良由
不守自性而有随缘之用故不生不灭之体而与生
灭和合变真如之体而为阿赖耶识由此现起根身
器界天地万物之妄法而为众生幻妄之境界如湛
海之水风激而成波浪波浪虽多水性无二故波浪
如妄法水性如真心是则心性一体无二但有真妄
之分故有圣凡之别斯则众生之生死苦乐皆妄法
耳若夫本有之心性一向不失但迷而不觉若贫子
衣中之珠向被垢衣所缠不知受用故持珠作丐若
知珠本有一旦顿得又何须向外驰求哉所谓三界
唯心万法唯识以迷一心而为识识则纯妄用事逐
境攀缘不复知本有真心矣若知真本有达妄元无
则可返妄归真从众生界即可顿入佛界矣达磨西
来单传心印顿悟法门正是顿悟此心耳此禅宗心
性真妄之旨也若夫吾儒所宗尧舜禹汤文武周公
孔子所传之心性则曰唯精唯一以精一为宗极而
有人心道心之别此亦真妄之分也但世教所原不
出乎此其曰道心则不迷不妄之性也其曰人心则
法语¶ 第 753a 页
迷性而为情世人但知用情而不知用性但知波而
不知波原水也故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近
则水元无波习远则逐波忘水水尚不知而况了达
湿性无二乎且如本一水也而以咸酸苦辣和之则
淡性亡矣其湿性则本无二也是知众味乃妄之变
也其湿性不可变也不可变者真可变者妄若达湿
性无二则众味不可得而有也所谓尧舜与人同耳
同者性也不同者妄也又曰人皆可以为尧舜其可
为者性也不可为者习也人之所习苟舍污下而就
高明则日远所习而近于性是可与为尧舜者亦此
习耳习近于性即禅家渐修之行也以世儒之学未
离凡近去圣尚远非渐趋无以致其极故圣人立教
但曰习曰致曰克其入道功夫在渐复不言顿悟若
夫禅门则远妻子之爱去富贵之欲诸累巳释切近
于道故复性功夫易为力故曰顿悟以所处地之不
同故造修有难易耳其实心性之在人本无顿渐之
差但论习染之厚薄此入道要也若究心性之精微
推其本源禅之所本在不生灭儒之所本在生灭故
曰生生之谓易此儒释宗本之辩也心性之说盖在
于此若宗门向上一著则超乎言语之外又不殢心
性为实法也。

** 答段幻然给谏请益

诸佛出世无法可说祖师西来亦无实法与人但为
众生种种颠倒执著之情随宜而击破之令舍执著
顿悟本有而巳良由众生自性元是如来法身只因
迷此法身结成五蕴幻妄身心根尘和合起惑造业
故有三界生死贪著五欲境界沉沦苦趣是执有之
过也故吾佛悯之现身三界特为说破本来不有了
无一法可取其有劣解众生依佛言说遂厌有取空
虽出生死又著偏空故观三界如牢狱畏生死如桎
法语¶ 第 753b 页
梏不起一念度生之心故佛呵为蕉芽败种以堕执
空之病耳其有上根利智既能自度又能度他故广
修六度下化众生上求佛果故出空入有以见定有
众生可度定有佛果可求此则空有二边之见不忘
故佛又破之曰非空非有及有上上根人能信法身
不属空有离此二边即名为佛如此则又执有菩提
可取有涅槃可證此是佛法知见未忘虽舍有无二
边未能忘其能舍之心终未究竟平等法界以执名
言习气未悟离言之旨耳是以世尊末后拈花乃曰
吾四十九年未谈一字人天百万独有迦叶破颜微
笑世尊因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付嘱与汝遂
为教外单传之旨递代相承目为禅宗观其最初迦
叶但只一笑而巳岂有实法可传哉及至达磨西来
少室九年面壁及至二祖神光立雪乞师安心祖曰
将心来与汝安光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祖曰与汝
安心竟遂付衣钵观此二祖只是个觅心了不可得
达磨刚道得个与汝安心竟一语而巳何曾有法付
人耶自此六传至新州在黄梅会下极力只道得个
本来无一物故在五百众中独得衣钵开法曹溪称
为六祖观黄梅夜半几曾有一法分付耶以新州初
闻客诵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早巳识得无住
真心及见黄梅但与印證而巳如水投水如空合空
本无实法但遣执著之心耳此从上佛祖授受传心
之样子也以众生痴迷执著之心坚固难破加以历
劫无明烦恼业障根深难得顿悟故费吾佛四十九
年无量方便为设断惑證真之法则令其渐修渐悟
故从凡至圣设有五十五位之阶差非是世尊好作
恁般去就费婆心也以众生心病无量故设对症之
方亦无量耳及至究竟实际直到知见尽泯一法不
立始是到家田地若有纤毫知见不忘犹在门休止
法语¶ 第 753c 页
宿草庵遣之又遣遣至无可遣纵然如是犹是法身
边事未是法身向上事止是教家极则处未是宗门
极则处由是观之修行一事岂是草草便以一知半
解为得哉直如宗门自六祖巳前不说参究功夫只
贵当下顿悟自南岳青原巳下根机不一多在参求
保养及至五家建立门庭施设不同就里宗旨元无
差别其于应机接物如秦镜当台照彻肝胆至若与
人解粘去缚直指法身向上一路剿绝佛法知见不
到穷源彻底断断不肯轻易放过其在禅道大盛之
时天下明眼知识甚多学道衲子处处参请印證故
悟道者不落邪见及宋而元知识虽多而学人邪见
不少不堕生灭则落空见有体无用如二乘偏空甚
至拨无因果堕落外道豁达断空或悟心未彻才见
影响便得少为足自称菩萨口口谈空心心著有竟
造生死之业而不自觉如是皆未得明眼知识勘验
提撕故致禅门凋弊古德云不是无禅只是无师谓
是故耳大段末法参禅得少为足者多纵有真正学
人肯下死手做工夫十年五年不变其志亦有了悟
自心一切皆空因无明师印證遂落空见或识神未
破堕在光影门头或习气未净被工夫逼拶变现种
种境界将为神通妙用或见诸佛菩萨现身说法或
使知他心宿习能见未来之事或起种种异见此皆
习气变现若认作奇特便落魔道可惜一往功夫为
害非细此皆不遇明师又不知佛教中修心方便故
误堕耳亦有真参实悟明见自心了无一法不能开
顶门正眼便坐在净裸裸赤洒洒纯清绝点处此名
抱守竿头静沉死水故云百尺竿头坐的人虽然得
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重进步大千世界现全身又云
有佛处不可住无佛处急走过正是教人不可坐在
无事甲里便说无佛可成无众生可度此正堕在断
法语¶ 第 754a 页
见不能离此空见耳纵然到此亦是法身边事未是
法身向上事岂不闻云门道得到法身边隐隐的似
有个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脱直饶透过放过即不可
此语实是修心照胆镜也故古德云悟之一字直须
吐却应知佛祖说法一味遣众生执情耳所谓但尽
凡情别无圣解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楞严经中五十
种阴魔非漫语也今时修行既无明师指点若不遵
佛祖言教印證将何以为凭据耶始因众生著有故
佛破其有见二乘外道著空故佛破其空见菩萨著
空有二边故佛说非空非有破二边见及至入佛法
中又遣其佛见法见所以遣至无遣正谓不见一法
即如来岂不见善财童子参五十三大善知识巳入
五十三位法门入佛境界不说成佛之事但云与虚
空等与法界等与毗卢遮那等及见普贤菩萨乃为
说十种行愿此便是修行学佛之大榜样不以悟后
为无事也今人修行纵能悟彻法界若不学善财修
习普贤大行终是不免堕落空见外道可不惧哉此
一上葛藤特为修行无多闻慧错误用心不能入佛
知见故不免饶舌若视为泛泛语言不唯有负老僧
抑且自误不少。

** 示玉觉禅人

蕲阳慧玉慧觉二禅人参老人于黄梅紫云山自云
心中生灭念念不停犹如野马特求开示云何降伏
其心老人示之曰学人修行为生死大事也以心中
念念不停故生死不断欲实为了生死必要把一切
万缘尽情放下放得乾乾净净然有无始习气种子
不得乾净必须参一话头纸上都有但不知下手工
夫难易诀法必须参善知识开示方便是他行过的
晓得易入处如六祖昔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
开悟世人不知当了玄妙道理会元不是玄妙因昔
法语¶ 第 754b 页
有住今闻无住故当时放下而得开悟有何玄妙如
永明大师昔以念佛用心不能造入后因韦驮前拈
阄得念佛参禅世人以禅当作道理讲殊不知禅乃
是自心经云不生不灭是也欲明生死大事知戒律
尊崇决不敢犯先要信力肯心坚志把玄言妙理世
事人情都要放下此参禅一著元无有玄妙奇特此
事极拙汝肯信否若果肯信但把从前妄想一齐放
下不容潜生缓缓专提一声阿弥陀佛著实靠定要
观此念从何处起如垂纶钓于深潭相似若妄念又
生此因无始习气太重又要放下切不要将心断妄
想只把脊梁竖起不可东想西想直于妄念起处觑
定放下又放下缓缓又提起一声佛定观这一声佛
毕竟从何处起至五七声则妄念不起又下疑情审
这念佛的毕竟是谁世人把此当作一句说话殊不
知此下疑情方才是得力处如妄念又起即咄一声
只问是谁妄念当下扫踪灭迹矣佛言除睡常摄心
睡时不能摄心一醒就提起话头如此不但坐如是
行住茶饭动静亦如是在稠人广众中不见有人在
诸动中不见有动如此渐有入处七识到此不行如
此日夜靠定不计工夫一旦八识忽然迸裂露出本
来面目便是了生死的时节也如此方不负出家之
志但参禅之时不要求悟任他佛来祖来魔来只是
不动念念单提行将去中间再无疑难如是绵绵密
密心心无间日用著力做去自有下落。

** 示明益禅人

学人不知向上一路但求增益知见殊不知知见立
知即无明本此不知本有而向外驰求更欲增益其
明耳苟明其明则明亦不立何益之有故曰为学日
益凡言学者则向他家屋里求安乐窝纵然求得毕
竟非属巳有既非巳有则乐非真乐乐既非真又何
法语¶ 第 754c 页
从而安之耶向外求安自古学人之通病非特今也
明益禅人请益且道将谓无益而欲明之耶有益而
后明之耶若言无益无益则不必矣若言有益既有
益矣又何必明之耶试看明从何明益从何益若求
明其明则失本明若更求多益则返成无益凡求益
者如人食巳饱而更贪其味则伤食而病成矣若能
随食而吐可勿药而愈若护病忌医而终成痞滞凡
病此者虽卢扁不能治何也以贪食不吐一病也养
病讳疾二病也病成忌医三病也或从而恶药四病
也或求速效不信治本之方即疑医弃药五病也或
更从庸医误服毒药而至损生者此不治之科也学
人自弃本明而向外驰求增益知见大都若此伤哉
吾少每读医师喻未尝不三复圣训窃见近世学者
初为沙弥即能诵此老不知宗竟致虚生浪死者无
限此不明之过也亦有求明而误以不明强自为明
者诚不达本之咎耳佛言息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
学人苟能息心达本明不必外求益不必多增自性
具足曾何亏欠明益禅人果能知此顿将从前所求
多处一齐吐却如伤食人中无宿滞则元气自复学
人铲却知见可称无事道人矣试子细检点从前满
腹馊酸作何气味参参。

** 示慧楞禅人

禅人生长休邑少贾于江湖因厌尘俗至匡山礼续
芳和尚薙发老人自南岳来休夏金竹秋将有双径
之行禅人拈香请益因示之曰汝巳能舍世间恩爱
身虽出家而心未明出家之事昔吾佛世尊舍金轮
弃王宫入雪山六年苦行睹明星悟道成等正觉为
三界师六道尊仰人天供养普度众生同出生死此
是最初第一个出家之样子也如此看来岂是偷安
养懒贵图现成受用便为出家者乎定有一段本分
法语¶ 第 755a 页
事也从上诸祖特为生死大事出家至于操方行脚
参访知识特为发明心地将无量劫来生死根株一
拔顿尽超脱三界永离苦趣方为自利后听龙天推
出建立三宝是为利他二利具足始是出家本分事
禅人今日出家曾知有此事否曾知有生死大事否
如何是生死即今现前五蕴身心集下无量劫来种
种贪嗔痴慢憎爱习气种子日用心心起灭造业之
心元是如来佛性光明种子今被无明烦恼盖覆日
用而不自知者是以迷此佛性便是生死悟此佛性
顿断烦恼脱离生死是真出家儿如此看来出家乃
大丈夫了生死事非享安逸贵图自在而巳也不肯
修行不求明心见性是为虚消信施返招来世酬偿
之苦何出家之有禅人自思何缘何幸得遇明师度
脱安居名山道场法侣和合又何幸遇善知识指引
开导若不深生庆幸大生惭愧决志修行求出生死
是为自弃如到宝山空手而回岂不哀哉禅人若肯
发志修行最先要将从前一切烦恼憎爱习气一齐
顿断单单志求了生死一著单将一句阿弥陀佛蕴
在胸中如巳命根心心不断念到花开见佛便是了
生死真正出家之时节也若不以老人之言发起真
实信心是为避溺投火此生错过岂有出头时节汝
切自思自勉󳌤忽。

** 示半偈闻禅人(有引)

禅人少习举子业有出世志四十弃妻子礼紫柏
老人之弟子果清湛公祝发于归宗归宗乃昔诸
尊宿建法幢之禅窟有如来舍利在焉是知禅人
出家之缘胜所居之地胜第未发胜心耳归宗久
废紫柏大师过其地惨然悲酸见枯松半折斤斧
大师悯而咒土拥之冀其重荣以卜道场之再建
不数年其松皮骨皆完于是湛公毅然重兴遐迩
法语¶ 第 755b 页
闻之莫不仰异景从喜得居士邢来慈矢心唱导
极力赞扬又数年感 今上赐御藏以光名山由
是殿阁遂成而坚音长老募造毗卢大像以奠安
之自此三宝巳具其二独僧宝未集不足以扬法
道耳禅人出家之八年适老人自南岳来游目其
地礼舍利于金轮峰顶睹其山川之秀拔恂其恢
复之艰难其殿阁虽成而禅居未就犹然荒寂中
也来慈固苦心护法其力行乃吾徒事老人思之
若僧徒不勇往为之则负建立之意恐紫柏寂光
有灵定不瞑目也因是致恳劝发大众而坚音与
禅人为之纲领苟不奋勇先登何以克全佛祖之
家业乎禅人闻说顿发胜心普化大檀庄严佛土
即荷钖出山滨行请益老人欲坚其愿力乃欢喜
而示之曰。

汝虽出家然犹未闻出世之行耳昔吾释迦本师舍
金轮王位匿影雪山六年苦行以成正觉为人天师
其实久远劫来广修福慧故曰三千大千世界无有
如芥子许不是菩萨舍身命为众生处至若施头目
脑髓如弃涕唾如此非一劫二劫乃至无量劫来世
世生生如此苦行方才博得相好身土微妙庄严即
今末法弟子一钵盂饭皆是如来身命骨血换来留
与儿孙受用由是观之吾徒出家衣食现成安居受
用岂易消受哉苟不思报佛恩体佛心行佛行者则
名虽出家实资三途之苦具耳为佛克家之子者必
须深遵佛戒行佛行理佛家事乃名佛子所谓体佛
心者大慈悲心是行佛行者忍辱心是佛家事者广
行六度成就二严建立三宝弘扬法化是若不如此
非佛弟子是为贼人盗佛袈裟自滋苦本如此出家
有何利益以是之故劝禅人发无上心广行佛事以
报佛恩国恩亲恩及檀越供养之恩以成出世之行
法语¶ 第 755c 页
耳所言福慧二严者以志悟般若种子了达自心妙
契佛心此名为慧广修檀度庄严成就众生此名为
福故曰福慧两足称二足尊故今劝禅人第一要志
求般若了悟自心以出生死之苦海次要广行众行
普化十方庄严佛土以成净土之净业除此二行无
可修者不修二行非出家儿以教化众生即是庄严
佛土何也以大地众生没溺贪欲之苦海毕造生死
之苦业长劫沉沦无由自出故感三界三途之苦具
所赖三宝为福田以种般若之种子以为他世自受
用之因缘然须必假僧宝以开导故吾徒佛子能化
一人发胜心破悭贪则一人净自心严一人之佛土
化多人则严多人之佛土苟能化大地使人人发心
则圆成人人之佛土是则转秽土而成净土变苦具
而为乐具岂不为最上殊胜之妙行哉如此则以有
限之身心成无边之佛事舍巳从人化工归巳菩萨
妙行无踰于此而出家之能事又何外于是此则所
舍于巳者小而利润于人者大由是而光三宝建佛
事使见闻为种普益未来则道不朽而化利无穷如
此广大熏修之业圆满最初起发一念欢喜心耳禅
人又何惮而不为乎禅人行矣执老人片言以往便
是豪杰之士顿发广大之心如广额屠儿放下屠刀
便作佛事亦如八岁龙女献珠之顷即證菩提自有
能破悭囊如挥粪土成汝愿力者禅人勉旃万无怠
惰。





憨山老人梦游全集卷二终
法语¶ 第 756a 页




 (江洲佛弟子左春魁同男左克勤发心刻
憨大师法语第二卷计字贰万参千八百零
 拾壹两钱整)
法语¶ 第 75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