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法语¶ 第 729a 页
憨山老人梦游全集卷之一
东海那罗延窟侍者福善日录
* 法语
** 答郑昆岩中丞
若论此段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现成不欠
毫发争柰无始劫来爱根种子妄想情虑习染深厚
障蔽妙明不得真实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妄想
影子里作活计所以流浪生死佛祖出世千言万语
种种方便说禅说教无非随顺机宜破执之具元无
实法与人所言修者只是随顺自心净除妄想习气
影子于此用力故谓之修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
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之曰
悟非除此心之别有可修可悟者以心体如镜妄
想攀缘影子乃真心之尘垢耳故曰想相为尘识情
为垢若妄念消融本体自现譬如磨镜垢净明现法
尔如此但吾人积劫习染坚固我爱根深难拔今生
幸托本具般若内薰为因外藉善知识引发为缘自
知本有发心趣向志愿了脱生死要把无量劫来生
死根株一时顿拔岂是细事若非大力量人赤身担
何单刀直入者诚难之难古人道如一人与万人敌
非虚语也大约末法修行人多得真实受用者少费
力者多得力者少此何以故盖因不得直捷下手处
往往只在从前闻见知解言语上以识情抟量遏捺
妄想光影门头做工夫先将古人玄言妙语蕴在胸
中当作实法把作自巳知见殊不知此中一点用不
著此正谓依他作解塞自悟门如今做工夫先要铲
去知解的的只在一念上做谛信自心本来乾乾净
净寸丝不挂圆圆明明充满法界本无身心世界亦
无妄想情虑即此一念本自无生现前种种境界都
是幻妄不实唯是真心中所现影子如此勘破就于
东海那罗延窟侍者福善日录
* 法语
** 答郑昆岩中丞
若论此段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现成不欠
毫发争柰无始劫来爱根种子妄想情虑习染深厚
障蔽妙明不得真实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妄想
影子里作活计所以流浪生死佛祖出世千言万语
种种方便说禅说教无非随顺机宜破执之具元无
实法与人所言修者只是随顺自心净除妄想习气
影子于此用力故谓之修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
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之曰
悟非除此心之别有可修可悟者以心体如镜妄
想攀缘影子乃真心之尘垢耳故曰想相为尘识情
为垢若妄念消融本体自现譬如磨镜垢净明现法
尔如此但吾人积劫习染坚固我爱根深难拔今生
幸托本具般若内薰为因外藉善知识引发为缘自
知本有发心趣向志愿了脱生死要把无量劫来生
死根株一时顿拔岂是细事若非大力量人赤身担
何单刀直入者诚难之难古人道如一人与万人敌
非虚语也大约末法修行人多得真实受用者少费
力者多得力者少此何以故盖因不得直捷下手处
往往只在从前闻见知解言语上以识情抟量遏捺
妄想光影门头做工夫先将古人玄言妙语蕴在胸
中当作实法把作自巳知见殊不知此中一点用不
著此正谓依他作解塞自悟门如今做工夫先要铲
去知解的的只在一念上做谛信自心本来乾乾净
净寸丝不挂圆圆明明充满法界本无身心世界亦
无妄想情虑即此一念本自无生现前种种境界都
是幻妄不实唯是真心中所现影子如此勘破就于
法语¶ 第 729b 页
妄念起灭处一觑觑定看他起向何处起灭向何处
灭如此著力一拶任他何等妄念一拶粉碎当下冰
消瓦解切不可随他流转亦不可相续永嘉谓要断
相续心者此也盖虚妄浮心本无根绪切不可当作
实事横在胸中起时便咄一咄便消切不可遏捺遏
捺则随他使作如水上葫芦只要把身心世界撇向
一边单单的的提此一念如横空宝剑任他是佛是
魔一齐斩绝如斩乱丝赤力力挨拶将去所谓直心
正念真如正念者无念也能观无念可谓向佛智矣
○修行最初发心要谛信唯心法门佛说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多少佛法只是解说得此八个字分明使
人人信得及大段圣凡二途只是唯自心中迷悟两
路一切善恶因果除此心外无片事可得盖吾人妙
性天然本不属悟又何可迷如今说迷只是不了自
心本无一物不达身心世界本空被他障碍故说为
迷一向专以妄想生灭心当以为真故于六尘境缘
种种幻化认以为实如今发心趣向乃返流向上一
著全要将从前知解尽情脱去一点知见巧法用不
著只是将自巳现前身心世界一眼看透全是自心
中所现浮光幻影如镜中像如水中月观一切音声
如风过树观一切境界似云浮空都是变幻不实的
事不独从外如此即自心妄想情虑一切爱根种子
习气烦恼都是虚浮幻化不实的如此深观凡一念
起决定就要勘他个下落切不可轻易放过亦不可
被他瞒昧如此做工夫稍近真切除此之外别扯玄
妙知见巧法来逗凑全没交涉就是说做工夫也是
不得巳譬如用兵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巳而用之古
人说参禅提话头都是不得巳然公案虽多唯独念
佛审实的话头尘劳中极易得力虽是易得力不过
如敲门瓦子一般终是要抛却只是少不得用一番
灭如此著力一拶任他何等妄念一拶粉碎当下冰
消瓦解切不可随他流转亦不可相续永嘉谓要断
相续心者此也盖虚妄浮心本无根绪切不可当作
实事横在胸中起时便咄一咄便消切不可遏捺遏
捺则随他使作如水上葫芦只要把身心世界撇向
一边单单的的提此一念如横空宝剑任他是佛是
魔一齐斩绝如斩乱丝赤力力挨拶将去所谓直心
正念真如正念者无念也能观无念可谓向佛智矣
○修行最初发心要谛信唯心法门佛说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多少佛法只是解说得此八个字分明使
人人信得及大段圣凡二途只是唯自心中迷悟两
路一切善恶因果除此心外无片事可得盖吾人妙
性天然本不属悟又何可迷如今说迷只是不了自
心本无一物不达身心世界本空被他障碍故说为
迷一向专以妄想生灭心当以为真故于六尘境缘
种种幻化认以为实如今发心趣向乃返流向上一
著全要将从前知解尽情脱去一点知见巧法用不
著只是将自巳现前身心世界一眼看透全是自心
中所现浮光幻影如镜中像如水中月观一切音声
如风过树观一切境界似云浮空都是变幻不实的
事不独从外如此即自心妄想情虑一切爱根种子
习气烦恼都是虚浮幻化不实的如此深观凡一念
起决定就要勘他个下落切不可轻易放过亦不可
被他瞒昧如此做工夫稍近真切除此之外别扯玄
妙知见巧法来逗凑全没交涉就是说做工夫也是
不得巳譬如用兵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巳而用之古
人说参禅提话头都是不得巳然公案虽多唯独念
佛审实的话头尘劳中极易得力虽是易得力不过
如敲门瓦子一般终是要抛却只是少不得用一番
法语¶ 第 729c 页
如今用此做工夫须要信得及靠得是咬得住决不
可犹豫不得今日如此明日又如彼又恐不得悟又
嫌不玄妙这些思算都是障碍先要说破临时不生
疑虑至若工夫做得力处外境不入唯有心内烦恼
无状横起或欲念横发或心生烦闷或起种种障碍
以致心疲力倦无可柰何此乃八识中含藏无量劫
来习气种子今日被工夫逼急都现出来此处最要
分晓先要识得破透得过决不可被他笼罩决不可
随他调弄决不可当作实事但只抖擞精神奋发勇
猛提起本参话头就在此等念头起处一直挨追将
去我这里元无此事问渠向何处来毕竟是甚么决
定要见个下落如此一拶将去只教神鬼皆泣灭迹
潜踪务要赶尽杀绝不留寸丝如此著力自然得见
好消息若一念拶得破则一切妄念一时脱谢如空
华影落阳燄波澄过此一番便得无量轻安无量自
在此乃初心得力处不为衒妙及乎轻安自在又不
可生欢喜心若生欢喜则欢喜魔附心又多一种障
矣至若藏识中习气爱根种子坚固深潜话头用力
不得处观心照不及处自巳下手不得须礼佛诵经
忏悔又要持楞严咒心仗佛密印以消除之以诸密
咒皆佛之金刚心印吾人用之如执金刚宝杵摧碎
一切物物遇如微尘从上佛祖心印秘诀皆不出此
故曰十方如来持此咒心得成无上正等正觉然佛
则明言祖师门下恐落常情故秘而不言非不用也
此须日有定课久久纯熟得力甚多但不可希求神
应耳○凡修行人有先悟后修者有先修后悟者然
悟有解證之不同若依佛祖言教明心者解悟也多
落知见于一切境缘多不得力以心境角立不得混
融触途成滞多作障碍此名相似般若非真参也若
證悟者从自巳心中实朴朴做将去逼拶到水穷山
可犹豫不得今日如此明日又如彼又恐不得悟又
嫌不玄妙这些思算都是障碍先要说破临时不生
疑虑至若工夫做得力处外境不入唯有心内烦恼
无状横起或欲念横发或心生烦闷或起种种障碍
以致心疲力倦无可柰何此乃八识中含藏无量劫
来习气种子今日被工夫逼急都现出来此处最要
分晓先要识得破透得过决不可被他笼罩决不可
随他调弄决不可当作实事但只抖擞精神奋发勇
猛提起本参话头就在此等念头起处一直挨追将
去我这里元无此事问渠向何处来毕竟是甚么决
定要见个下落如此一拶将去只教神鬼皆泣灭迹
潜踪务要赶尽杀绝不留寸丝如此著力自然得见
好消息若一念拶得破则一切妄念一时脱谢如空
华影落阳燄波澄过此一番便得无量轻安无量自
在此乃初心得力处不为衒妙及乎轻安自在又不
可生欢喜心若生欢喜则欢喜魔附心又多一种障
矣至若藏识中习气爱根种子坚固深潜话头用力
不得处观心照不及处自巳下手不得须礼佛诵经
忏悔又要持楞严咒心仗佛密印以消除之以诸密
咒皆佛之金刚心印吾人用之如执金刚宝杵摧碎
一切物物遇如微尘从上佛祖心印秘诀皆不出此
故曰十方如来持此咒心得成无上正等正觉然佛
则明言祖师门下恐落常情故秘而不言非不用也
此须日有定课久久纯熟得力甚多但不可希求神
应耳○凡修行人有先悟后修者有先修后悟者然
悟有解證之不同若依佛祖言教明心者解悟也多
落知见于一切境缘多不得力以心境角立不得混
融触途成滞多作障碍此名相似般若非真参也若
證悟者从自巳心中实朴朴做将去逼拶到水穷山
法语¶ 第 730a 页
尽处忽然一念顿歇撤了自心如十字前头见亲爷
一般更无可疑如人饮水泠暖自知亦不能吐露向
人此乃真参实悟然后即以悟处融会心境净除现
业流识妄想情虑皆镕成一味真心矣此證悟也此
之證悟亦有深浅不同若从根本上做工夫打破八
识巢臼顿翻无明窟穴一超直入更无剩法此乃上
上利根所證者深其馀渐修所證者浅最怕得少为
足切忌堕在光影门头何者以八识根本未破纵有
作为皆是识神边事若以此为真大似认贼为子古
人云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
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于此一关最要透过所言
顿悟渐修者乃先悟巳彻但有习气未能顿净就于
一切境缘上以所悟之理起观照之力历境验心融
得一分境界證得一分法身消得一分妄想显得一
分本智是又全在绵密工夫于境界上做出更为得
力○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
除理障难遣此中病痛略举一二○第一不得贪求
玄妙以此事本来平平贴贴实实落落一味平常更
无玄妙所以古人道悟了还同未悟时依然只是旧
时人不是旧时行履处更无玄妙工夫若到自然平
实盖由吾人知解习气未净内薰般若般若为习气
所薰起诸幻化多生巧见绵著其心将谓玄妙深入
不舍此正识神影明分别妄见之根亦名见剌比前
粗浮妄想不同斯乃微细流注生灭亦名智障正是
碍正知见者若人认以为真则起种种狂见最在所
忌○其次不得将心待悟以吾人妙圆真心本来绝
待向因妄想凝结心境根尘对待角立故起惑造业
今修行人但只一念放下身心世界单单提此一念
向前切莫管他悟与不悟只管念念步步做将去若
工夫到处自然得见本来面目何须早计若将心待
一般更无可疑如人饮水泠暖自知亦不能吐露向
人此乃真参实悟然后即以悟处融会心境净除现
业流识妄想情虑皆镕成一味真心矣此證悟也此
之證悟亦有深浅不同若从根本上做工夫打破八
识巢臼顿翻无明窟穴一超直入更无剩法此乃上
上利根所證者深其馀渐修所證者浅最怕得少为
足切忌堕在光影门头何者以八识根本未破纵有
作为皆是识神边事若以此为真大似认贼为子古
人云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
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于此一关最要透过所言
顿悟渐修者乃先悟巳彻但有习气未能顿净就于
一切境缘上以所悟之理起观照之力历境验心融
得一分境界證得一分法身消得一分妄想显得一
分本智是又全在绵密工夫于境界上做出更为得
力○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
除理障难遣此中病痛略举一二○第一不得贪求
玄妙以此事本来平平贴贴实实落落一味平常更
无玄妙所以古人道悟了还同未悟时依然只是旧
时人不是旧时行履处更无玄妙工夫若到自然平
实盖由吾人知解习气未净内薰般若般若为习气
所薰起诸幻化多生巧见绵著其心将谓玄妙深入
不舍此正识神影明分别妄见之根亦名见剌比前
粗浮妄想不同斯乃微细流注生灭亦名智障正是
碍正知见者若人认以为真则起种种狂见最在所
忌○其次不得将心待悟以吾人妙圆真心本来绝
待向因妄想凝结心境根尘对待角立故起惑造业
今修行人但只一念放下身心世界单单提此一念
向前切莫管他悟与不悟只管念念步步做将去若
工夫到处自然得见本来面目何须早计若将心待
法语¶ 第 730b 页
悟即此待心便是生死根株待至穷劫亦不能悟以
不了绝待真心将谓别有故耳若待心不除易生疲
厌多成退堕譬如寻物不见便起休歇想耳○其次
不得希求妙果盖众生生死妄心元是如来果体今
在迷中将诸佛神通妙用变作妄想情虑分别知见
将真净法身变作生死业质将清净妙土变作六尘
境界如今做工夫若一念顿悟自心则如大冶红炉
陶镕万象即此身心世界元是如来果体即此妄想
情虑元是神通妙用换名不换体也故永嘉云无明
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若能悟此法门则取
舍情忘欣厌心歇步步华藏净土心心弥勒下生若
安心先求妙果即希求之心便是生死根本碍正知
见转求转远求之力疲则生厌倦矣○其次不可自
生疑虑凡做工夫一向放下身心屏绝见闻知觉脱
去故步望前眇冥无安身立命处进无新證退失故
居若前后筹虑则生疑心起无量思算较计得失或
别生臆见动发邪思碍正知见此须勘破则决定直
入无复顾虑大概工夫做到做不得正是得力处更
加精采则不退屈不然则堕忧愁魔矣○其次不得
生恐怖心谓工夫念力急切逼拶妄想一念顿歇忽
然身心脱空便见大地无寸土深至无极则生大恐
怖于此若不勘破则不敢向前或以此豁达空当作
胜妙若认此空则起大邪见拨无因果此中最险○
其次决定信自心是佛然佛无别佛唯心即是以佛
真法身犹若虚空若达妄元虚则本有法身自现光
明寂照圆满周遍无欠无馀更莫将心向外驰求若
舍此心别求则心中变起种种无量梦想境界此正
识神变现切不可作奇特想也然吾清净心中本无
一物更无一念凡起心动念即乖法体今之做工夫
人总不知自心妄想元是虚妄将此妄想误为真实
不了绝待真心将谓别有故耳若待心不除易生疲
厌多成退堕譬如寻物不见便起休歇想耳○其次
不得希求妙果盖众生生死妄心元是如来果体今
在迷中将诸佛神通妙用变作妄想情虑分别知见
将真净法身变作生死业质将清净妙土变作六尘
境界如今做工夫若一念顿悟自心则如大冶红炉
陶镕万象即此身心世界元是如来果体即此妄想
情虑元是神通妙用换名不换体也故永嘉云无明
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若能悟此法门则取
舍情忘欣厌心歇步步华藏净土心心弥勒下生若
安心先求妙果即希求之心便是生死根本碍正知
见转求转远求之力疲则生厌倦矣○其次不可自
生疑虑凡做工夫一向放下身心屏绝见闻知觉脱
去故步望前眇冥无安身立命处进无新證退失故
居若前后筹虑则生疑心起无量思算较计得失或
别生臆见动发邪思碍正知见此须勘破则决定直
入无复顾虑大概工夫做到做不得正是得力处更
加精采则不退屈不然则堕忧愁魔矣○其次不得
生恐怖心谓工夫念力急切逼拶妄想一念顿歇忽
然身心脱空便见大地无寸土深至无极则生大恐
怖于此若不勘破则不敢向前或以此豁达空当作
胜妙若认此空则起大邪见拨无因果此中最险○
其次决定信自心是佛然佛无别佛唯心即是以佛
真法身犹若虚空若达妄元虚则本有法身自现光
明寂照圆满周遍无欠无馀更莫将心向外驰求若
舍此心别求则心中变起种种无量梦想境界此正
识神变现切不可作奇特想也然吾清净心中本无
一物更无一念凡起心动念即乖法体今之做工夫
人总不知自心妄想元是虚妄将此妄想误为真实
法语¶ 第 730c 页
专只与作对头如小儿戏灯影相似转戏转没交涉
弄久则自生怕怖又有一等怕妄想的恨不得一把
捉了抛向一边此如捕风捉影终日与之打交滚费
尽力气再无一念休歇时缠绵日久信心力疲只说
参禅无灵验便生毁谤之心或生怕怖之心或生退
堕之心此乃初心之通病也此无他盖由不达常住
真心不生灭忹只将妄想认作实法耳这里切须透
过若要透得此关自有向上一路只须离心意识参
离妄想境界求但有一念起处不管是善是恶当下
撇过切莫与之作对谛信自心中本无此事但将本
参话头著力提起如金刚宝剑魔佛皆挥此处最要
大勇猛力大精进力大忍力决不得思前算后决不
得怯弱但得直心正念挺身向前自然巍巍堂堂不
被此等妄想缠绕如脱韝之鹰二六时中于一切境
缘自然不干绊自然得大轻安得大自在此乃初心
第一步工夫得力处也○巳上数则大似画蛇添足
乃一期方便语耳本非究竟亦非实法盖在路途边
出门一步恐落差别岐径枉费心力虚丧光阴必须
要真正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所谓行步平正其疾如
风其所行履可以日劫相倍矣要之佛祖向上一路
不涉程途其在初心方便也须从这里透过始得。
** 示无生禄禅人(乙未夏日在圜中说)
古人最初发心真正为生死大事决志出离故割爱
辞亲参师访友历尽艰辛心心念念只为巳躬下事
未明忧悲痛切如丧考妣若一见知识如婴儿得母
倘得一言半句开导心地如病得药若一念相当胸
中了悟如贫得宝拼身舍命陆沉贱役未尝惮劳若
二祖之安心断臂六祖之坠腰负石百丈之执劳杨
岐之供众凡名载传灯光照千古者无不从刻苦中
来乃至过去诸佛求无上菩提舍身命如微尘数无
弄久则自生怕怖又有一等怕妄想的恨不得一把
捉了抛向一边此如捕风捉影终日与之打交滚费
尽力气再无一念休歇时缠绵日久信心力疲只说
参禅无灵验便生毁谤之心或生怕怖之心或生退
堕之心此乃初心之通病也此无他盖由不达常住
真心不生灭忹只将妄想认作实法耳这里切须透
过若要透得此关自有向上一路只须离心意识参
离妄想境界求但有一念起处不管是善是恶当下
撇过切莫与之作对谛信自心中本无此事但将本
参话头著力提起如金刚宝剑魔佛皆挥此处最要
大勇猛力大精进力大忍力决不得思前算后决不
得怯弱但得直心正念挺身向前自然巍巍堂堂不
被此等妄想缠绕如脱韝之鹰二六时中于一切境
缘自然不干绊自然得大轻安得大自在此乃初心
第一步工夫得力处也○巳上数则大似画蛇添足
乃一期方便语耳本非究竟亦非实法盖在路途边
出门一步恐落差别岐径枉费心力虚丧光阴必须
要真正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所谓行步平正其疾如
风其所行履可以日劫相倍矣要之佛祖向上一路
不涉程途其在初心方便也须从这里透过始得。
** 示无生禄禅人(乙未夏日在圜中说)
古人最初发心真正为生死大事决志出离故割爱
辞亲参师访友历尽艰辛心心念念只为巳躬下事
未明忧悲痛切如丧考妣若一见知识如婴儿得母
倘得一言半句开导心地如病得药若一念相当胸
中了悟如贫得宝拼身舍命陆沉贱役未尝惮劳若
二祖之安心断臂六祖之坠腰负石百丈之执劳杨
岐之供众凡名载传灯光照千古者无不从刻苦中
来乃至过去诸佛求无上菩提舍身命如微尘数无
法语¶ 第 731a 页
一类而不受身无一身而不苦行百劫修因故感天
上人间无量供养乃至末法儿孙犹受用白毫光中
一分功德不尽岂有天生弥勒自然释迦者哉痛念
末法去圣时遥法门典刑巳至扫地吾辈出家儿不
知竟为何事生来祗知惧饥寒图饱煖一入空门因
循俗习游谈终日捧腹纵情徒骋六根备造众恶靡
所不至不耕而美食不蚕而好衣虚消信施唐丧光
阴竟不知生从何来死从何去岂复知有因果难逃
罪福无爽一朝大限临头如石投水三途剧苦一报
五千再得出头知更何日兴言及此痛可悲酸目击
时流滔滔皆是望吾人之修者如披沙拣金非曰绝
无盖亦鲜矣嗟乎三界牢狱四生桎梏况大火所烧
生死险宅何由能湿猛焰离众苦至无畏处耶非丈
夫儿具灵根含夙骨者不能奋发猛勇一超真入耳
汝等幸尔生逄佛法形寓袈裟早值明师六根完具
当痛念无常深思大事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改往修
来昼夜精勤早求出离若复因循度日纵放身心大
限到头悔之何及嗟乎行矣其无忘我临岐叮咛之
言以负吾自负也。
** 将之雷阳舟中示奇侍者
佛祖教人于生死中顿證无生法忍且每怪其于无
生中妄见生灭此语如对市人说梦事闻者非不明
目张胆但未證真耳要之所说非所闻所闻非所见
也古人贵实證者直欲于生死法中亲切勘破而巳
非别有奇特处也尝见小儿怕鬼者每于夜中行恍
然一物随之大生惊怖虽慈母善谕本无亦未之信
必待其自信不疑而后止苟自止不疑之地纵假鬼
怖之将一笑而释矣余昔游塞上同健儿乘马夜行
道傍一石马忽见而大惊几堕地尔乃顿辔奋力鞭
策绕石周行数十匝仍引熟视良久方纵逸而去马
上人间无量供养乃至末法儿孙犹受用白毫光中
一分功德不尽岂有天生弥勒自然释迦者哉痛念
末法去圣时遥法门典刑巳至扫地吾辈出家儿不
知竟为何事生来祗知惧饥寒图饱煖一入空门因
循俗习游谈终日捧腹纵情徒骋六根备造众恶靡
所不至不耕而美食不蚕而好衣虚消信施唐丧光
阴竟不知生从何来死从何去岂复知有因果难逃
罪福无爽一朝大限临头如石投水三途剧苦一报
五千再得出头知更何日兴言及此痛可悲酸目击
时流滔滔皆是望吾人之修者如披沙拣金非曰绝
无盖亦鲜矣嗟乎三界牢狱四生桎梏况大火所烧
生死险宅何由能湿猛焰离众苦至无畏处耶非丈
夫儿具灵根含夙骨者不能奋发猛勇一超真入耳
汝等幸尔生逄佛法形寓袈裟早值明师六根完具
当痛念无常深思大事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改往修
来昼夜精勤早求出离若复因循度日纵放身心大
限到头悔之何及嗟乎行矣其无忘我临岐叮咛之
言以负吾自负也。
** 将之雷阳舟中示奇侍者
佛祖教人于生死中顿證无生法忍且每怪其于无
生中妄见生灭此语如对市人说梦事闻者非不明
目张胆但未證真耳要之所说非所闻所闻非所见
也古人贵实證者直欲于生死法中亲切勘破而巳
非别有奇特处也尝见小儿怕鬼者每于夜中行恍
然一物随之大生惊怖虽慈母善谕本无亦未之信
必待其自信不疑而后止苟自止不疑之地纵假鬼
怖之将一笑而释矣余昔游塞上同健儿乘马夜行
道傍一石马忽见而大惊几堕地尔乃顿辔奋力鞭
策绕石周行数十匝仍引熟视良久方纵逸而去马
法语¶ 第 731b 页
自是遇物皆不惊余因是知道人游生死险道历境
验心必如是而后巳是故华严以善财表證其所历
百城参多知识至于刀山火聚亦迟回待劝而后入
及入之果得清凉大解脱门此其策马绕石令其熟
视之谓耶由是观之佛祖殊无他长盖能熟视世间
相者耳世人所惊怖者非生死祸患乎佛祖乃欲令
人于中證无生忍且欲明言于无生中妄见主灭噫
此果何谓哉苟非熟视自到不疑之地吾意虽慈尊
善谕殆亦难免惊怖也余比以弘法罹难上千 圣
怒如白日雷霆闻者掩耳自罹难以来备历苦事不
可言而从始至终自视一念欢喜心竟未减于平昔
观者莫不惊异为非常然而生死祸患人故为余惊
之矣及视不减欢喜心乃又惊之此余不惊其所惊
而人惊其所不惊是或有道焉奇侍者不远三千里
赴难问余于幽狱巳而荷蒙 圣恩待以不死贬窜
岭海奇乃伴行舟中遂书此为别且解长途困顿耳
嗟乎生死险道正在所惊其无闻我欢喜心如梦事
耶异时验子于寂灭场中无以今日之言为梦语也
子熟视之。
** 示无隐桂禅人
明桂禅人初参余于东海及余被放禅人复走岭南
省余且将还蜀老人因示之曰惟佛性之在缠如神
光之在目虽明暗去来而照体独立以障翳厚薄故
智用浅深是故从上佛祖必经多劫事多知识入多
法门然后得见性真所以然者如人被缚自不能解
必假手于他至若释然解脱自在纵横受用处又非
解者所可与也即称上根利智有能一念顿悟自心
不从人得者亦未必不由积累辛苦中来如万里还
家入门一步庆快平生则回视向之跋涉艰难间关
险阻依稀彷佛如梦中事然且大通十劫犹不现前
验心必如是而后巳是故华严以善财表證其所历
百城参多知识至于刀山火聚亦迟回待劝而后入
及入之果得清凉大解脱门此其策马绕石令其熟
视之谓耶由是观之佛祖殊无他长盖能熟视世间
相者耳世人所惊怖者非生死祸患乎佛祖乃欲令
人于中證无生忍且欲明言于无生中妄见主灭噫
此果何谓哉苟非熟视自到不疑之地吾意虽慈尊
善谕殆亦难免惊怖也余比以弘法罹难上千 圣
怒如白日雷霆闻者掩耳自罹难以来备历苦事不
可言而从始至终自视一念欢喜心竟未减于平昔
观者莫不惊异为非常然而生死祸患人故为余惊
之矣及视不减欢喜心乃又惊之此余不惊其所惊
而人惊其所不惊是或有道焉奇侍者不远三千里
赴难问余于幽狱巳而荷蒙 圣恩待以不死贬窜
岭海奇乃伴行舟中遂书此为别且解长途困顿耳
嗟乎生死险道正在所惊其无闻我欢喜心如梦事
耶异时验子于寂灭场中无以今日之言为梦语也
子熟视之。
** 示无隐桂禅人
明桂禅人初参余于东海及余被放禅人复走岭南
省余且将还蜀老人因示之曰惟佛性之在缠如神
光之在目虽明暗去来而照体独立以障翳厚薄故
智用浅深是故从上佛祖必经多劫事多知识入多
法门然后得见性真所以然者如人被缚自不能解
必假手于他至若释然解脱自在纵横受用处又非
解者所可与也即称上根利智有能一念顿悟自心
不从人得者亦未必不由积累辛苦中来如万里还
家入门一步庆快平生则回视向之跋涉艰难间关
险阻依稀彷佛如梦中事然且大通十劫犹不现前
法语¶ 第 731c 页
身子发心中道退沮在圣尚尔况其他乎是知信向
此段大事因缘能操久远之志持毕竟之怀者从古
为难得历观前修拼舍身命亲师择友动则三二十
年乃至尽形毕寿不以穷达改心易虑以极愿力所
持穷劫而不化千载如一日者所以光明广大一发
则为人天师表非苟然也禅人以夙习般若闻薰之
力不忘所先今幸为佛子历事法门慇勤若是苟能
执金刚心尽此形寿乃至周遍恒沙以极究竟菩提
不退初心将布法云于火宅圆智种于觉园未必不
以今日为因地也子其行矣即归峨嵋亲见普贤倘
问诸变化人报言瘴海炎方不减白银世界无恙无
恙。
** 促小师大义归家山侍养
余少读史窃慕程婴公孙杵臼之为人念曰持此心
为人臣子者可谓不忝所生矣及长出家乃曰吾佛
为三界法王四生慈父苟能持二子之心为弟子者
可谓不负巳灵矣及读传灯诸祖机缘见神光之断
臂船子之覆舟百丈之于马祖杨岐之于慈明叹曰
苟忘身为法若诸老之为心者何患祖道之不昌法
门之不振乎嗟夫丈夫处世既不能尽命竭力以事
人主荣名显亲即当为法王忠臣慈父孝子易地皆
然又何屑屑以事龌龊乎故余自知有向上事以来
此心翩翩负超世之思即处樊笼游廛市未尝不置
身永雪千岩万壑中也隆庆初余居龙河讲肆时识
妙峰师于稠人中睹其貌悴骨刚知其为法器虽未
语而心许之矣及万历癸酉余北游上都适遇于长
安市相与共坐龙华树下一语而决生死乃结伴同
参即共游方外过河中山阴檀越延之道院数月是
时义尚童年为沙弥明年余同妙师入清凉置身万
年冰雪中严寒彻骨几死者数矣时余幸有自信之
此段大事因缘能操久远之志持毕竟之怀者从古
为难得历观前修拼舍身命亲师择友动则三二十
年乃至尽形毕寿不以穷达改心易虑以极愿力所
持穷劫而不化千载如一日者所以光明广大一发
则为人天师表非苟然也禅人以夙习般若闻薰之
力不忘所先今幸为佛子历事法门慇勤若是苟能
执金刚心尽此形寿乃至周遍恒沙以极究竟菩提
不退初心将布法云于火宅圆智种于觉园未必不
以今日为因地也子其行矣即归峨嵋亲见普贤倘
问诸变化人报言瘴海炎方不减白银世界无恙无
恙。
** 促小师大义归家山侍养
余少读史窃慕程婴公孙杵臼之为人念曰持此心
为人臣子者可谓不忝所生矣及长出家乃曰吾佛
为三界法王四生慈父苟能持二子之心为弟子者
可谓不负巳灵矣及读传灯诸祖机缘见神光之断
臂船子之覆舟百丈之于马祖杨岐之于慈明叹曰
苟忘身为法若诸老之为心者何患祖道之不昌法
门之不振乎嗟夫丈夫处世既不能尽命竭力以事
人主荣名显亲即当为法王忠臣慈父孝子易地皆
然又何屑屑以事龌龊乎故余自知有向上事以来
此心翩翩负超世之思即处樊笼游廛市未尝不置
身永雪千岩万壑中也隆庆初余居龙河讲肆时识
妙峰师于稠人中睹其貌悴骨刚知其为法器虽未
语而心许之矣及万历癸酉余北游上都适遇于长
安市相与共坐龙华树下一语而决生死乃结伴同
参即共游方外过河中山阴檀越延之道院数月是
时义尚童年为沙弥明年余同妙师入清凉置身万
年冰雪中严寒彻骨几死者数矣时余幸有自信之
法语¶ 第 732a 页
地越丁丑而山阴檀越以书抵清凉属义从事法门
因著入槽厂义跃然负米采薪履冰蹈雪略无倦色
百务惟先日夜无隙众皆推其精勤殊无短长越辛
巳冬适奉 慈旨求 皇储荐 先帝建大会于台
山日集万指时义独任点茶汤昼则周旋不失一人
夜则以馀力课诵余始心知其力能荷负第未察其
信根耳明年壬午春台山会罢余与妙师各解携师
目义谓以此子可代执役因命义曰古人从师为法
誓死为期尔其尽形竭力倘中道志沮当此生不面
尔其志之明发即理策东西余同龙华老人养痾于
太行之障石岩时义只身以从百务惟勤凡操食时
必侍立辍餐而后巳察意之可否以为忧喜余饱亦
饱余偶不欲食则涕泗交颐而亦终日不糁也余每
每私察久之如一日因谓龙华老人曰此子天性纯
孝人也子夏问孝孔子曰色难其是之谓乎明年癸
未余即东蹈海上藏修于牢山深处人迹所不能至
神鬼之乡也余因那罗延窟而居之乃披荆榛卧草
莽犯风涛涉险阻艰难困苦不可殚述人不堪其忧
而义实甘心焉余亦将谓老死丘壑无复人世矣居
三年丙戌适蒙 圣天子诏为 慈圣圣母颁大藏
经布天下名山及二牢焉余适丁之乃喟然叹曰因
缘障道往哲所难福始祸先前修明诫意欲避之义
与同伴安桂二侍者进曰师即无意人世岂不上念
圣心所以为法门之隆斯民之福利乎余乃翻然念
曰惟我 圣天子仁孝 圣母慈恩以法为社稷苍
生福某也何人敢不竭躬尽瘁以敷扬法化上报
圣恩乎法王忠臣慈父孝子实余所图第此海峤遐
陬故称蔑戾苟不等心死誓又何以转魔界而成佛
土尔辈试揣其衷果能以法为心毕命从事则止之
否则去之无使异日作世谛流布昧人天眼目也安
因著入槽厂义跃然负米采薪履冰蹈雪略无倦色
百务惟先日夜无隙众皆推其精勤殊无短长越辛
巳冬适奉 慈旨求 皇储荐 先帝建大会于台
山日集万指时义独任点茶汤昼则周旋不失一人
夜则以馀力课诵余始心知其力能荷负第未察其
信根耳明年壬午春台山会罢余与妙师各解携师
目义谓以此子可代执役因命义曰古人从师为法
誓死为期尔其尽形竭力倘中道志沮当此生不面
尔其志之明发即理策东西余同龙华老人养痾于
太行之障石岩时义只身以从百务惟勤凡操食时
必侍立辍餐而后巳察意之可否以为忧喜余饱亦
饱余偶不欲食则涕泗交颐而亦终日不糁也余每
每私察久之如一日因谓龙华老人曰此子天性纯
孝人也子夏问孝孔子曰色难其是之谓乎明年癸
未余即东蹈海上藏修于牢山深处人迹所不能至
神鬼之乡也余因那罗延窟而居之乃披荆榛卧草
莽犯风涛涉险阻艰难困苦不可殚述人不堪其忧
而义实甘心焉余亦将谓老死丘壑无复人世矣居
三年丙戌适蒙 圣天子诏为 慈圣圣母颁大藏
经布天下名山及二牢焉余适丁之乃喟然叹曰因
缘障道往哲所难福始祸先前修明诫意欲避之义
与同伴安桂二侍者进曰师即无意人世岂不上念
圣心所以为法门之隆斯民之福利乎余乃翻然念
曰惟我 圣天子仁孝 圣母慈恩以法为社稷苍
生福某也何人敢不竭躬尽瘁以敷扬法化上报
圣恩乎法王忠臣慈父孝子实余所图第此海峤遐
陬故称蔑戾苟不等心死誓又何以转魔界而成佛
土尔辈试揣其衷果能以法为心毕命从事则止之
否则去之无使异日作世谛流布昧人天眼目也安
法语¶ 第 732b 页
等唯唯进曰师唯何人此惟何事愿师安意以道自
任为法忘情岂以我辈去留为行止余于是判然拜
受慈命创志剋意以建立为心其经营事务无论巨
细一切悉委付义而以安桂二人为知事予但总其
纲要耳上赖 圣慈宠灵不三年而果丛林成法道
兴四方衲子日益至时则东海洋洋佛国之风焉其
天人冥会转化之机盖亦神且速矣至于山门供众
法物毕备秋毫皆出义心而其建立规模居然不减
在昔观者以为天降地涌将为东鄙法幢盛世永永
福田也不意竖立未几而狂魔竞作于巳丑岁即遭
侵挠余所经涉无论污辱即祁寒溽暑而奔走于风
尘道路冒生死之际者不可指陈而此心一念孤光
未尝少易义辈之志愈益坚如是者三年如一日也
或谓余曰闻之谈者到处皆家山以师高致道眼视
此不啻轻尘聚沫柰何倦倦于此乎余曰尝闻世之
君子以身徇国则死国以身徇法则死法今蒙 慈
恩以法见托而且表扬 圣孝也其事虽异其命实
均避难不义弃命不忠不义不忠何以为法假而以
此即有封疆尺寸之寄苟临难而去之又何以自处
宁效死而弗去不为苟生以失经或者唯唯项亦魔
风顿息矣又四年乙未春二月岂意衅从中起而以
魔事为借资竟致 圣天子怒若雷霆诏下金吾逮
及无辜者众是时安巳先去而义与桂共婴此难余
则以一死肩之荷蒙 圣恩待以不死 诏遣雷阳
于是冬十月出长安与义别余观往事如梦游而亦
未尝一语及世谛常情也义送余河梁余乃谓之曰
丈夫处世固不恋恋为儿女态况吾释子学出情法
者乎第尔从老人几二十年矣老人固未尝以一语
佛法累汝不知汝于何处见老人乎义稽首曰义自
事师以来自知愚钝不敢外求上不见有佛祖下不
任为法忘情岂以我辈去留为行止余于是判然拜
受慈命创志剋意以建立为心其经营事务无论巨
细一切悉委付义而以安桂二人为知事予但总其
纲要耳上赖 圣慈宠灵不三年而果丛林成法道
兴四方衲子日益至时则东海洋洋佛国之风焉其
天人冥会转化之机盖亦神且速矣至于山门供众
法物毕备秋毫皆出义心而其建立规模居然不减
在昔观者以为天降地涌将为东鄙法幢盛世永永
福田也不意竖立未几而狂魔竞作于巳丑岁即遭
侵挠余所经涉无论污辱即祁寒溽暑而奔走于风
尘道路冒生死之际者不可指陈而此心一念孤光
未尝少易义辈之志愈益坚如是者三年如一日也
或谓余曰闻之谈者到处皆家山以师高致道眼视
此不啻轻尘聚沫柰何倦倦于此乎余曰尝闻世之
君子以身徇国则死国以身徇法则死法今蒙 慈
恩以法见托而且表扬 圣孝也其事虽异其命实
均避难不义弃命不忠不义不忠何以为法假而以
此即有封疆尺寸之寄苟临难而去之又何以自处
宁效死而弗去不为苟生以失经或者唯唯项亦魔
风顿息矣又四年乙未春二月岂意衅从中起而以
魔事为借资竟致 圣天子怒若雷霆诏下金吾逮
及无辜者众是时安巳先去而义与桂共婴此难余
则以一死肩之荷蒙 圣恩待以不死 诏遣雷阳
于是冬十月出长安与义别余观往事如梦游而亦
未尝一语及世谛常情也义送余河梁余乃谓之曰
丈夫处世固不恋恋为儿女态况吾释子学出情法
者乎第尔从老人几二十年矣老人固未尝以一语
佛法累汝不知汝于何处见老人乎义稽首曰义自
事师以来自知愚钝不敢外求上不见有佛祖下不
法语¶ 第 732c 页
见有禅道唯知作务供众至于动静閒忙疾病祸患
死生之际止此一念直观师心而巳是故师生则生
师死则死余曰我心无相汝作么观义曰师心若有
相弟子则无今日也余乃大笑而别余则独携善侍
者而南之及明春三月抵雷阳适遭频岁饥荒瘴疠
大作伤残者泽若焦余坐尸陀林中蒙毒气炎蒸交
攻而至殆者亦数矣秋八月镇府檄来五羊及冬而
昔之在门者接踵而至余见则诟骂曰尔等各有出
生死路脚跟谁无一尺土见我何为皆痛斥而去顷
之义亦自蒲中万里相寻而来余乃蹙然曰尔何为
至此耶义俛首即躬事爨煮无间在昔时粤省会亦
以饥荒疫疠而死者骸骼蔽野余命义率人亲检而
埋之者不下万馀计作津济道场以拔之会罢促义
以归曰尔何恋恋于此耶余生平志在忘生以学出
情法者今竟以法罹难荷蒙 圣恩待以不死实出
望外即未尽之年皆天赐也况古人异类中行无适
而不可今虽荷戈行伍何莫而非佛事万里比邻太
虚咫尺以法界海慧观之了无去来死生之迹又何
嗟嗟作梦中颠倒耶但冀尔识心达本以金刚燄烁
破历劫情尘务使爱根习气缘影荡尽毫无自欺如
此可谓不负佛恩不辜本有方是老人不负汝处也
否则抱佛而眠犹不兑为魔伴况复守此幻身而增
空华障瞖究竟何为且尔父母师长今皆老矣若弃
彼取此亦为法中之愚也岂正信哉尔其行矣幸为
谢诸故人生当重逄死则长别异日常寂光中回视
今日犹作梦中事也尔其识之无忘所嘱。
** 示洞闻乘禅人
洞闻法乘来参请授戒法因示之曰三世诸佛历代
祖师与一切众生鳞介羽毛乃至地狱三途以极空
散消沉靡不眉毛厮结不隔纤毫其所同者金刚心
死生之际止此一念直观师心而巳是故师生则生
师死则死余曰我心无相汝作么观义曰师心若有
相弟子则无今日也余乃大笑而别余则独携善侍
者而南之及明春三月抵雷阳适遭频岁饥荒瘴疠
大作伤残者泽若焦余坐尸陀林中蒙毒气炎蒸交
攻而至殆者亦数矣秋八月镇府檄来五羊及冬而
昔之在门者接踵而至余见则诟骂曰尔等各有出
生死路脚跟谁无一尺土见我何为皆痛斥而去顷
之义亦自蒲中万里相寻而来余乃蹙然曰尔何为
至此耶义俛首即躬事爨煮无间在昔时粤省会亦
以饥荒疫疠而死者骸骼蔽野余命义率人亲检而
埋之者不下万馀计作津济道场以拔之会罢促义
以归曰尔何恋恋于此耶余生平志在忘生以学出
情法者今竟以法罹难荷蒙 圣恩待以不死实出
望外即未尽之年皆天赐也况古人异类中行无适
而不可今虽荷戈行伍何莫而非佛事万里比邻太
虚咫尺以法界海慧观之了无去来死生之迹又何
嗟嗟作梦中颠倒耶但冀尔识心达本以金刚燄烁
破历劫情尘务使爱根习气缘影荡尽毫无自欺如
此可谓不负佛恩不辜本有方是老人不负汝处也
否则抱佛而眠犹不兑为魔伴况复守此幻身而增
空华障瞖究竟何为且尔父母师长今皆老矣若弃
彼取此亦为法中之愚也岂正信哉尔其行矣幸为
谢诸故人生当重逄死则长别异日常寂光中回视
今日犹作梦中事也尔其识之无忘所嘱。
** 示洞闻乘禅人
洞闻法乘来参请授戒法因示之曰三世诸佛历代
祖师与一切众生鳞介羽毛乃至地狱三途以极空
散消沉靡不眉毛厮结不隔纤毫其所同者金刚心
法语¶ 第 733a 页
地所异者情想爱憎耳由佛祖善用其心故转秽邦
而成净土化刀山而为宝林即剧苦辛酸皆为极乐
真境此无他术盖于此心中情想不生爱憎无寄譬
如净目彻见晴空又何颠倒幻华自生起灭哉众生
返此无怪乎种种颠倒自取其咎耳佛祖怜悯此辈
特特出世一番并无剩法与人不过直指此心令一
切众生当下知归故毗卢老子初坐菩提场亦不过
宣明过去十方三世诸佛此戒法耳千华台上叶叶
释迦亦不过禀明诸佛此心宣传此戒法耳即四十
九年摇唇鼓舌波波挈挈为人委曲周旋者亦不过
普令众生信受此戒法耳及至末后拈花天人瞪目
而不知者盖亦迷此心戒耳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亦
不过默契此心戒耳乃至二十八传递代授手亦不
过密付此心戒法耳即达磨西来神光立雪无言无
说盖亦分明直指此心戒耳展转六传至老卢俗汉
子柴担下闻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盖乃顿
悟此戒不从人得不因师授性自具足者也又更有
何奇特哉及至黄梅印正即解道本来无一物何处
惹尘埃因此黄梅老人亦不柰伊何只得无语归方
丈即三更密付大似乌豆换人眼睛岂此外更有奇
特哉从此儿孙满目遍满寰中得之者死失之者生
千七百人鼓簧播弄亦不过递相发明此心地法门
耳岂此心外别求妙悟耶若离此外别求即堕外道
邪径矣故梵网云卢舍那佛心地初发心中所诵一
名戒光明金刚宝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萨本源
佛性种子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识色心是情
是心皆入佛性戒中又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
位同大觉巳真是诸佛子故五十五位进修未见佛
性皆堕涂程及至末后等觉位中乃云是人始获金
刚心中初乾慧地到此直入佛性海中由是观之从
而成净土化刀山而为宝林即剧苦辛酸皆为极乐
真境此无他术盖于此心中情想不生爱憎无寄譬
如净目彻见晴空又何颠倒幻华自生起灭哉众生
返此无怪乎种种颠倒自取其咎耳佛祖怜悯此辈
特特出世一番并无剩法与人不过直指此心令一
切众生当下知归故毗卢老子初坐菩提场亦不过
宣明过去十方三世诸佛此戒法耳千华台上叶叶
释迦亦不过禀明诸佛此心宣传此戒法耳即四十
九年摇唇鼓舌波波挈挈为人委曲周旋者亦不过
普令众生信受此戒法耳及至末后拈花天人瞪目
而不知者盖亦迷此心戒耳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亦
不过默契此心戒耳乃至二十八传递代授手亦不
过密付此心戒法耳即达磨西来神光立雪无言无
说盖亦分明直指此心戒耳展转六传至老卢俗汉
子柴担下闻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盖乃顿
悟此戒不从人得不因师授性自具足者也又更有
何奇特哉及至黄梅印正即解道本来无一物何处
惹尘埃因此黄梅老人亦不柰伊何只得无语归方
丈即三更密付大似乌豆换人眼睛岂此外更有奇
特哉从此儿孙满目遍满寰中得之者死失之者生
千七百人鼓簧播弄亦不过递相发明此心地法门
耳岂此心外别求妙悟耶若离此外别求即堕外道
邪径矣故梵网云卢舍那佛心地初发心中所诵一
名戒光明金刚宝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萨本源
佛性种子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识色心是情
是心皆入佛性戒中又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
位同大觉巳真是诸佛子故五十五位进修未见佛
性皆堕涂程及至末后等觉位中乃云是人始获金
刚心中初乾慧地到此直入佛性海中由是观之从
法语¶ 第 733b 页
凡入圣成佛作祖之要除此金刚心外岂复更有剩
法耶是知此戒不易悟悟则名为住位不易行行则
名为行位不易通通则名为向位不易净净则名为
登地位不易忘忘则名为入佛位矣禅人今日诚当
自揣以何心为出家以何心为参师访友以何心为
乐求佛法以何心而愿受此戒苟得其心则三世诸
佛历代祖师普及一切众生一齐向老人一毫端头
放光动地则汝二六时中与诸圣凡眉毛厮结也此
则是名真持戒者否则险险则堕参参。
** 示优婆塞结念佛社
惟吾佛出世说法利生四众人等各皆得度随机教
化各有方便普令获益譬若时雨三草二木无不蒙
润随分充足各得生长是故法有千差源无二致然
以佛性而观众生则无一生而不可度以自心而观
佛性则无一人而不可修但众生自迷而不知又无
真正善知识开导故甘堕沉沦枉受辛苦耳所以卢
祖初至黄梅问何处人答曰岭南人黄梅道獦獠亦
有佛性耶祖云人有南北佛性岂有二耶自此一语
如雷惊群蛰此语流布人间知之者希悟之者鲜是
则岭南为禅道佛法之源头爰自卢祖演化则道被
中原而门庭之前竟埋荒草寥寥几千载矣而谈者
皆谓非善根地是不达佛性之旨耳余蒙 恩遣雷
阳以丙申春至秋复檄来五羊垒壁间注楞伽经完
戊戌夏即为诸来弟子演说诸经每一座中见诸善
男子辈舋舋而来风雨无阻余见而深嘉叹之未几
即有善士某其辈十馀人作礼愿乞教授优婆塞五
戒法余欣然应请即为羯摩自是归心日诚听法弥
笃余哀其未悟悯其不达造修自度功夫因授以念
佛三昧教以专心净业痛厌苦缘归向极乐月会以
期立有规制以三时称名礼诵忏悔为行欲令信心
法耶是知此戒不易悟悟则名为住位不易行行则
名为行位不易通通则名为向位不易净净则名为
登地位不易忘忘则名为入佛位矣禅人今日诚当
自揣以何心为出家以何心为参师访友以何心为
乐求佛法以何心而愿受此戒苟得其心则三世诸
佛历代祖师普及一切众生一齐向老人一毫端头
放光动地则汝二六时中与诸圣凡眉毛厮结也此
则是名真持戒者否则险险则堕参参。
** 示优婆塞结念佛社
惟吾佛出世说法利生四众人等各皆得度随机教
化各有方便普令获益譬若时雨三草二木无不蒙
润随分充足各得生长是故法有千差源无二致然
以佛性而观众生则无一生而不可度以自心而观
佛性则无一人而不可修但众生自迷而不知又无
真正善知识开导故甘堕沉沦枉受辛苦耳所以卢
祖初至黄梅问何处人答曰岭南人黄梅道獦獠亦
有佛性耶祖云人有南北佛性岂有二耶自此一语
如雷惊群蛰此语流布人间知之者希悟之者鲜是
则岭南为禅道佛法之源头爰自卢祖演化则道被
中原而门庭之前竟埋荒草寥寥几千载矣而谈者
皆谓非善根地是不达佛性之旨耳余蒙 恩遣雷
阳以丙申春至秋复檄来五羊垒壁间注楞伽经完
戊戌夏即为诸来弟子演说诸经每一座中见诸善
男子辈舋舋而来风雨无阻余见而深嘉叹之未几
即有善士某其辈十馀人作礼愿乞教授优婆塞五
戒法余欣然应请即为羯摩自是归心日诚听法弥
笃余哀其未悟悯其不达造修自度功夫因授以念
佛三昧教以专心净业痛厌苦缘归向极乐月会以
期立有规制以三时称名礼诵忏悔为行欲令信心
法语¶ 第 733c 页
日成罪障日消必以往生为愿果能此道虽在尘劳
则可谓生不虚生死不浪死岂非真实功行哉然佛
者觉也即众生之佛性以迷之而为众生悟之即名
为佛今所念之佛即自性弥陀所求净土即唯心极
乐诸人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出现步步极乐家
乡又何必远企于十万亿国之外别有净土可归耶
所以道心净则土亦净心秽则土亦秽则一念恶心
起刀林剑树枞然一念善心生则宝地华池宛尔由
是观之天堂地狱又岂外于此心哉诸善男子各谛
思惟应当痛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一失人身万劫
难复况日月如流时不可待倘负此缘当面错过大
限临头悔之何及各宜拿力珍重珍重。
** 示真遇禅人
禅人真遇弃妻子出家乐远离行志向名山参访知
识适幻人以幻业迁讹至岭海禅人因得来参顷辞
往普陀因得礼达观师授以毗舍浮佛偈复特来五
羊时幻人于幻化场中作如幻佛事开诸幻众说如
幻法门适禅人作礼请益幻人乃依如幻三昧为说
一切诸法皆如幻梦境界而开示之曰善哉佛子当
善思惟一切诸佛依幻力而示现一切菩萨依幻力
而修持一切二乘依幻力而趣寂一切外道依幻力
而昏迷一切众生依幻力而生死若夫天宫净土依
幻力而建立琼林宝树依幻力而敷荣铁床铜柱依
幻力而施设镬汤炉炭依幻力而沸腾鳞甲羽毛依
幻力而飞潜蠢蠕蛸翘依幻力而动息以极三世诸
佛之所證六代祖师之所传总不出此幻网三昧也
禅人安得而逃之耶汝试谛思何因而落生死何因
而入母胎何因而汩没爱缠何因而愿出沉沦何因
而发足超方何因而参访知识因何而履名山登福
地穿丛林入保社今年而南海明年而五台后年而
则可谓生不虚生死不浪死岂非真实功行哉然佛
者觉也即众生之佛性以迷之而为众生悟之即名
为佛今所念之佛即自性弥陀所求净土即唯心极
乐诸人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出现步步极乐家
乡又何必远企于十万亿国之外别有净土可归耶
所以道心净则土亦净心秽则土亦秽则一念恶心
起刀林剑树枞然一念善心生则宝地华池宛尔由
是观之天堂地狱又岂外于此心哉诸善男子各谛
思惟应当痛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一失人身万劫
难复况日月如流时不可待倘负此缘当面错过大
限临头悔之何及各宜拿力珍重珍重。
** 示真遇禅人
禅人真遇弃妻子出家乐远离行志向名山参访知
识适幻人以幻业迁讹至岭海禅人因得来参顷辞
往普陀因得礼达观师授以毗舍浮佛偈复特来五
羊时幻人于幻化场中作如幻佛事开诸幻众说如
幻法门适禅人作礼请益幻人乃依如幻三昧为说
一切诸法皆如幻梦境界而开示之曰善哉佛子当
善思惟一切诸佛依幻力而示现一切菩萨依幻力
而修持一切二乘依幻力而趣寂一切外道依幻力
而昏迷一切众生依幻力而生死若夫天宫净土依
幻力而建立琼林宝树依幻力而敷荣铁床铜柱依
幻力而施设镬汤炉炭依幻力而沸腾鳞甲羽毛依
幻力而飞潜蠢蠕蛸翘依幻力而动息以极三世诸
佛之所證六代祖师之所传总不出此幻网三昧也
禅人安得而逃之耶汝试谛思何因而落生死何因
而入母胎何因而汩没爱缠何因而愿出沉沦何因
而发足超方何因而参访知识因何而履名山登福
地穿丛林入保社今年而南海明年而五台后年而
法语¶ 第 734a 页
峨眉汝将遍历寰中纵经尘劫穷尽十方微尘国土
承事十方诸大知识总皆不出幻化门头而非究竟
真实处也然虽如是唤作迷头认影不妨就路还家
苟能一步踏断幻结则无边幻网一时顿裂无涯幻
海一时顿枯无量幻业一时顿消无边幻行一时顿
得无量幻生一时顿度此则是名以幻修幻所谓众
生幻心还依幻灭者也其或未然则纵经三生六十
劫以文殊为父观音为母普贤为师而欲恃此亲因
以求出生死事远之远矣汝谛思惟其无谓我为幻
化人非真实语也参参。
** 示优婆塞易真潭
佛性善根如草种在地但有土处莫不有之若遇时
雨靡不发生第雨有早晚故生有迟速耳凡人人皆
有善根种子若遇大善知识而开导之如时雨降则
勃然生芽抽条长干开花结实鲜不成就所谓有情
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未有无因而招果者此从上佛
祖教化门头贵在观根逗机善为开导使其自性成
熟耳非有别法以誇诞众生也善士易真潭生在边
地长于尘劳若夫汩汩口体不暇安有留心出世切
念生死事大乎自非夙种善根深厚油然于中而不
容巳者何乃遇缘即发不待教自能者若是耶余初
贬雷阳未度岭时谈者只谓边俗好鬼而啖血食绝
无善人且据佛言边地下贱篾戾车种以为大难以
其断绝佛种破灭善根不闻三宝名字故为恶类余
因为实然及过电白时见潭携善士数辈头面作礼
余甚异之及过苦藤岭诛茆茨施茶结缘盖潭创为
佛事集众信而为之者此则不因开导而自为之岂
非善根纯熟时节因缘巳至有不能自止触事而现
遇缘而成者耶由是观之佛性未必尽善魔性未必
尽恶随其所习故有异耳佛说边地恶种盖言其重
承事十方诸大知识总皆不出幻化门头而非究竟
真实处也然虽如是唤作迷头认影不妨就路还家
苟能一步踏断幻结则无边幻网一时顿裂无涯幻
海一时顿枯无量幻业一时顿消无边幻行一时顿
得无量幻生一时顿度此则是名以幻修幻所谓众
生幻心还依幻灭者也其或未然则纵经三生六十
劫以文殊为父观音为母普贤为师而欲恃此亲因
以求出生死事远之远矣汝谛思惟其无谓我为幻
化人非真实语也参参。
** 示优婆塞易真潭
佛性善根如草种在地但有土处莫不有之若遇时
雨靡不发生第雨有早晚故生有迟速耳凡人人皆
有善根种子若遇大善知识而开导之如时雨降则
勃然生芽抽条长干开花结实鲜不成就所谓有情
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未有无因而招果者此从上佛
祖教化门头贵在观根逗机善为开导使其自性成
熟耳非有别法以誇诞众生也善士易真潭生在边
地长于尘劳若夫汩汩口体不暇安有留心出世切
念生死事大乎自非夙种善根深厚油然于中而不
容巳者何乃遇缘即发不待教自能者若是耶余初
贬雷阳未度岭时谈者只谓边俗好鬼而啖血食绝
无善人且据佛言边地下贱篾戾车种以为大难以
其断绝佛种破灭善根不闻三宝名字故为恶类余
因为实然及过电白时见潭携善士数辈头面作礼
余甚异之及过苦藤岭诛茆茨施茶结缘盖潭创为
佛事集众信而为之者此则不因开导而自为之岂
非善根纯熟时节因缘巳至有不能自止触事而现
遇缘而成者耶由是观之佛性未必尽善魔性未必
尽恶随其所习故有异耳佛说边地恶种盖言其重
法语¶ 第 734b 页
者欲人生正信生中国闻正法故也余因见潭之纯
诚笃信一时善士良友若某辈诚敬之由此而推足
见佛法不难行于边地陋习之境也余因创化城庵
舍茶结缘以种善根乃作疏命潭与二三善士同心
一力果期年而功成三年而化行即今海外路人皆
知有佛事将转魔界而成佛界未必不从此一人一
事而倡始也如一阴以至坚冰一阳而炎赫日造化
之机如此道化之机亦然将来转秽邦而成乐国固
不难矣佛言无佛法处建立三宝非菩萨人不能克
成梵语菩萨此云大心众生潭也可称大心众生若
从此增进信心不退善根转深苟能勇猛精进顿悟
本心即永断生死迥脱沉沦一超直入菩提彼岸未
必不从今日出门一步为初地也但办肯心必不相
赚勉之勉之。
** 示本净贵禅人
禅人宝贵以守护佛法为心初书金字法华诸经募
造旃檀释迦弥陀二圣像成居端州之鼎湖时往来
五羊一日稽首请益余示之曰吾佛有言诸法从缘
生诸法从缘灭是知一切诸法缘会而生缘会而生
则未生无有未生无有则虽有而性常自空性空则
诸法本无自性矣故曰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故
能达缘起无性者则为成佛真种矣善哉佛子汝之
所书诸经者法也所造旃檀如来者佛也今以汝之
信力为因托诸所化为缘是则佛从缘起而法亦从
缘起于法性中法则佛而佛即法也第不审果了此
法性空乎性不空乎若言其性空则现见佛之相好
庄严毕竟光明炽盛赭如宝山而华严八十一卷之
灵文三十九品之次第五周因果之行布四十二位
之森严不欠一字法华之三周授记忏法之诸佛洪
名不少一人灿然满目焕乎全彰谓之性空无物可
诚笃信一时善士良友若某辈诚敬之由此而推足
见佛法不难行于边地陋习之境也余因创化城庵
舍茶结缘以种善根乃作疏命潭与二三善士同心
一力果期年而功成三年而化行即今海外路人皆
知有佛事将转魔界而成佛界未必不从此一人一
事而倡始也如一阴以至坚冰一阳而炎赫日造化
之机如此道化之机亦然将来转秽邦而成乐国固
不难矣佛言无佛法处建立三宝非菩萨人不能克
成梵语菩萨此云大心众生潭也可称大心众生若
从此增进信心不退善根转深苟能勇猛精进顿悟
本心即永断生死迥脱沉沦一超直入菩提彼岸未
必不从今日出门一步为初地也但办肯心必不相
赚勉之勉之。
** 示本净贵禅人
禅人宝贵以守护佛法为心初书金字法华诸经募
造旃檀释迦弥陀二圣像成居端州之鼎湖时往来
五羊一日稽首请益余示之曰吾佛有言诸法从缘
生诸法从缘灭是知一切诸法缘会而生缘会而生
则未生无有未生无有则虽有而性常自空性空则
诸法本无自性矣故曰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故
能达缘起无性者则为成佛真种矣善哉佛子汝之
所书诸经者法也所造旃檀如来者佛也今以汝之
信力为因托诸所化为缘是则佛从缘起而法亦从
缘起于法性中法则佛而佛即法也第不审果了此
法性空乎性不空乎若言其性空则现见佛之相好
庄严毕竟光明炽盛赭如宝山而华严八十一卷之
灵文三十九品之次第五周因果之行布四十二位
之森严不欠一字法华之三周授记忏法之诸佛洪
名不少一人灿然满目焕乎全彰谓之性空无物可
法语¶ 第 734c 页
乎若言其性不空方其缘之聚也则纸自纸墨自墨
金自金而香自香如是纸墨皆为世谛流布如是金
香皆为恶业庄严如是佛法之名又何从而有耶求
其本无则性自空矣方其今之缘聚也即以世谛之
金香而为佛即以世谛之纸墨而为经然纸墨之相
不异当时体不增于昔日而佛法之名既彰则敬慢
之心悬隔其助成之人虽不改于故武而善恶之机
天渊矣由是观之则一切诸法本无自性从缘会而
生者明矣斯则能达此佛此法本无自性则为成佛
真种矣而汝所作种种诸缘胜美不审达无性而作
耶不达无性而作耶由作而后得无性耶若达无性
而作则佛法在巳而不在物若不达无性而作则佛
法在物而不在巳若由作而后达无性者则巳与物
皆无性矣达巳无性则无能作之人达法无性则无
所作之法如此则人法双空是非齐泯则巳与物皆
无迹矣又从何而分别耶如是则为功德不可思议
菩提亦不可思议佛子如是而知则为真知如是而
作则为妙行否则以思惟心而作难思之佛事譬如
手把萤火而烧须弥秪益自劳又何从而究竟耶善
哉佛子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应如是作应如是
持可谓善超诸有矣。
** 示法锦禅人
法锦禅人请益自言性多嗔习老人因以方便调伏
而示之以忍辱法门出卷求语更为开导之曰永嘉
大师有言我师得见燃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是知
忍之一行为成佛之第一妙行也故我师释迦老子
生生世世而为提婆达多之所谤害至于今生出世
种种破法无所不至甚而杀害其命者非一及法华
会上为其授记作佛且曰我之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胜妙功德皆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之所成就观此
金自金而香自香如是纸墨皆为世谛流布如是金
香皆为恶业庄严如是佛法之名又何从而有耶求
其本无则性自空矣方其今之缘聚也即以世谛之
金香而为佛即以世谛之纸墨而为经然纸墨之相
不异当时体不增于昔日而佛法之名既彰则敬慢
之心悬隔其助成之人虽不改于故武而善恶之机
天渊矣由是观之则一切诸法本无自性从缘会而
生者明矣斯则能达此佛此法本无自性则为成佛
真种矣而汝所作种种诸缘胜美不审达无性而作
耶不达无性而作耶由作而后得无性耶若达无性
而作则佛法在巳而不在物若不达无性而作则佛
法在物而不在巳若由作而后达无性者则巳与物
皆无性矣达巳无性则无能作之人达法无性则无
所作之法如此则人法双空是非齐泯则巳与物皆
无迹矣又从何而分别耶如是则为功德不可思议
菩提亦不可思议佛子如是而知则为真知如是而
作则为妙行否则以思惟心而作难思之佛事譬如
手把萤火而烧须弥秪益自劳又何从而究竟耶善
哉佛子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应如是作应如是
持可谓善超诸有矣。
** 示法锦禅人
法锦禅人请益自言性多嗔习老人因以方便调伏
而示之以忍辱法门出卷求语更为开导之曰永嘉
大师有言我师得见燃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是知
忍之一行为成佛之第一妙行也故我师释迦老子
生生世世而为提婆达多之所谤害至于今生出世
种种破法无所不至甚而杀害其命者非一及法华
会上为其授记作佛且曰我之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胜妙功德皆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之所成就观此
法语¶ 第 735a 页
岂非以忍之一行而为成佛之要又云昔我于歌利
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
寿者相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燃灯佛即不
与我授记由是观之一切众生生死苦具皆以有我
而成无上菩提福慧庄严皆以无我而至以我与物
敌故是非生是非生则爱憎立爱憎立则喜怒滋自
性浊而心地昏心地昏则诸恶长诸恶长则众苦集
众苦集而生死长矣是皆从我之所致甚矣我之为
害其来旧矣譬如严城坚兵岂易破哉老氏有言曰
柔胜刚弱胜强此盖忍行之初地也然众生恃其我
见最极坚牢而难破所以一言之逆不能受一事之
违不能安一饥一寒之不能耐一念之欲不能净斯
皆不知忍之之方徒增我见之执耳所以佛教诸弟
子修和合行又曰苦法忍苦法智又曰无生法忍八
地乃得是知从生法忍忍至无生则妙行圆佛果成
矣忍之一行岂浅浅哉故曰凡有所作皆当忍之是
则举心动念处以忍试之举足动步处以忍先之折
旋动容处以忍持之喜怒哀乐处以忍验之如斯则
心有不敢妄动身有不敢妄作事有不敢妄为情有
不敢妄发故老氏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敢即忍之异
名由不敢为天下先故忍为成佛第一行如此则忍
大而我小故忍能衣被于我亦能衣被于物而自利
利他之德无出此者故曰柔和忍辱衣谓是故也禅
人求法语故余题之曰忍辱为衣而复书之以此禅
人勉而行之其无以为口头话且又无以此为博饭
具也。
** 示性淳禅人
若论此事如青天白日十字街头长安路上往往来
来谁不觌面相呈何曾瞒昧丝毫又如杲日丽天山
河大地草木昆虫鳞甲羽毛飞潜动植谁不通同受
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
寿者相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燃灯佛即不
与我授记由是观之一切众生生死苦具皆以有我
而成无上菩提福慧庄严皆以无我而至以我与物
敌故是非生是非生则爱憎立爱憎立则喜怒滋自
性浊而心地昏心地昏则诸恶长诸恶长则众苦集
众苦集而生死长矣是皆从我之所致甚矣我之为
害其来旧矣譬如严城坚兵岂易破哉老氏有言曰
柔胜刚弱胜强此盖忍行之初地也然众生恃其我
见最极坚牢而难破所以一言之逆不能受一事之
违不能安一饥一寒之不能耐一念之欲不能净斯
皆不知忍之之方徒增我见之执耳所以佛教诸弟
子修和合行又曰苦法忍苦法智又曰无生法忍八
地乃得是知从生法忍忍至无生则妙行圆佛果成
矣忍之一行岂浅浅哉故曰凡有所作皆当忍之是
则举心动念处以忍试之举足动步处以忍先之折
旋动容处以忍持之喜怒哀乐处以忍验之如斯则
心有不敢妄动身有不敢妄作事有不敢妄为情有
不敢妄发故老氏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敢即忍之异
名由不敢为天下先故忍为成佛第一行如此则忍
大而我小故忍能衣被于我亦能衣被于物而自利
利他之德无出此者故曰柔和忍辱衣谓是故也禅
人求法语故余题之曰忍辱为衣而复书之以此禅
人勉而行之其无以为口头话且又无以此为博饭
具也。
** 示性淳禅人
若论此事如青天白日十字街头长安路上往往来
来谁不觌面相呈何曾瞒昧丝毫又如杲日丽天山
河大地草木昆虫鳞甲羽毛飞潜动植谁不通同受
法语¶ 第 735b 页
用至若生盲虽从来不见亦未尝不蒙利益也何独
于汝分上有所欠缺隐昧又劳汝费草鞋钱登山涉
水远远迢迢寻师觅友偏向深山穷谷中求之而后
得耶汝但自巳不解向脚跟下一步剿绝命根被他
无量劫来种种戏论习气所弄恰似白日被鬼迷之
相两眼睁睁开口向人胡言乱语竟不知从何处发
来亦不知谁之所使终日竟夜淹淹缠缠随波逐浪
波波劫劫更不知所作何事亦不知自巳本来是甚
么人及至忽然梦省亦自大生惭愧甚至扼腕顿足
切齿椎心恨不能㘞地跳向佛祖顶额上行及乎遇
境逄缘眨眼之间不觉堕入黑山鬼窟去也此乃天
下有志学道之人通病岂独禅人为然然其病根直
在不了自心但为习气所弄耳老人生平有志此一
大事恨般若缘浅习气偏厚又无如古之真正明眼
知识炉韝且自发志出家操方学道以来以至入山
冰雪寒岩一至万死一生之地于中种种伎俩知解
向遮里一毫用不著唯独于泠地衲被蒙头时忽然
觑得父母未生前一点消息便回视昔之种种颠倒
皆梦中事耳且复自恨为他业缘牵引堕入种种幻
化境界一至滨万死而获一生者所赖涷饿中博得
一点孤光处处受用以此为炉冶种种逆顺境界以
为钳锤以此煅炼习气粗重缘影尘垢耳即今生死
关头未知何如禅道佛法未必能会至若的信自心
不向他求一著以此为消磨岁月之具其他更复何
容启齿哉禅人今且行矣即求老人法语一似含元
殿里觅长安若向自巳脚跟未动步一著解提得起
放得下乃至日用见色闻声未开眼时未入耳时早
能耳亲眼辩决不向生死中习气队里头出头没
此所谓不涉途程一步早巳超过如此则佛祖亦无
挨身处阎老子岂柰伊何如此方不负雪浪开导之
于汝分上有所欠缺隐昧又劳汝费草鞋钱登山涉
水远远迢迢寻师觅友偏向深山穷谷中求之而后
得耶汝但自巳不解向脚跟下一步剿绝命根被他
无量劫来种种戏论习气所弄恰似白日被鬼迷之
相两眼睁睁开口向人胡言乱语竟不知从何处发
来亦不知谁之所使终日竟夜淹淹缠缠随波逐浪
波波劫劫更不知所作何事亦不知自巳本来是甚
么人及至忽然梦省亦自大生惭愧甚至扼腕顿足
切齿椎心恨不能㘞地跳向佛祖顶额上行及乎遇
境逄缘眨眼之间不觉堕入黑山鬼窟去也此乃天
下有志学道之人通病岂独禅人为然然其病根直
在不了自心但为习气所弄耳老人生平有志此一
大事恨般若缘浅习气偏厚又无如古之真正明眼
知识炉韝且自发志出家操方学道以来以至入山
冰雪寒岩一至万死一生之地于中种种伎俩知解
向遮里一毫用不著唯独于泠地衲被蒙头时忽然
觑得父母未生前一点消息便回视昔之种种颠倒
皆梦中事耳且复自恨为他业缘牵引堕入种种幻
化境界一至滨万死而获一生者所赖涷饿中博得
一点孤光处处受用以此为炉冶种种逆顺境界以
为钳锤以此煅炼习气粗重缘影尘垢耳即今生死
关头未知何如禅道佛法未必能会至若的信自心
不向他求一著以此为消磨岁月之具其他更复何
容启齿哉禅人今且行矣即求老人法语一似含元
殿里觅长安若向自巳脚跟未动步一著解提得起
放得下乃至日用见色闻声未开眼时未入耳时早
能耳亲眼辩决不向生死中习气队里头出头没
此所谓不涉途程一步早巳超过如此则佛祖亦无
挨身处阎老子岂柰伊何如此方不负雪浪开导之
法语¶ 第 735c 页
恩亦不负自巳百劫千生带来这一点种子不被三
毒习气熏蒸烂亦不负老人今日向戈戟场中为汝
出气如此方不负出家之志操方行脚登山涉水之
辛苦也其或未然纵使斗到三生六十劫更有何用
学得三藏十二部更有何益如昔为人纵能穿衣吃
饭更唤作甚么人即老人今日之语大似木人穿靴
石女戴帽耳古人云初秋行脚汝等诸人只须向万
里无寸草处去且道如何是无寸草处参参。
** 示妙湛座主
从上古人出家本为生死大事即佛祖出世亦特为
开示此事而巳非于生死外别有佛法非于佛法外
别有生死所谓迷之则生死始悟之则轮回息是知
古人参求只在生死路头讨端的求究竟非离此外
别于纸墨文字三乘十二教中当作奇特事也所以
达磨西来不立文字只在了悟自心耳以其此心为
一切圣凡十界依正之根本也全悟此心则为至圣
大乘半悟即为中乘少悟即为小乘不悟即为凡夫
若悟而不存證而无得即为超圣出凡生死之向上
一路矣近代学人去圣逾远不见古人真实行履向
日用现前境界生死岸头一一透过即此日用不离
一法不住一法处处不轻放过便是真切工夫即此
目前一切声色逆顺爱憎境界一一透得过处便是
真实悟门即此悟处头头法法便是真实佛法非是
听座主撞钟击鼓登华座开大口学野干鸣侧耳低
头闭目披衣时方为佛法也所以善财童子南历百
城参礼佛刹微尘数诸善知识故得开悟尘尘刹刹
诸解脱法门然法门固无论即善知识安得有刹尘
之多多耶殊不知刹刹尘尘者乃吾人日用妄想念
虑情尘也苟能于日用起心动念处情根固结处爱
憎交错难解处贪嗔痴慢种种习气难消磨处就于
毒习气熏蒸烂亦不负老人今日向戈戟场中为汝
出气如此方不负出家之志操方行脚登山涉水之
辛苦也其或未然纵使斗到三生六十劫更有何用
学得三藏十二部更有何益如昔为人纵能穿衣吃
饭更唤作甚么人即老人今日之语大似木人穿靴
石女戴帽耳古人云初秋行脚汝等诸人只须向万
里无寸草处去且道如何是无寸草处参参。
** 示妙湛座主
从上古人出家本为生死大事即佛祖出世亦特为
开示此事而巳非于生死外别有佛法非于佛法外
别有生死所谓迷之则生死始悟之则轮回息是知
古人参求只在生死路头讨端的求究竟非离此外
别于纸墨文字三乘十二教中当作奇特事也所以
达磨西来不立文字只在了悟自心耳以其此心为
一切圣凡十界依正之根本也全悟此心则为至圣
大乘半悟即为中乘少悟即为小乘不悟即为凡夫
若悟而不存證而无得即为超圣出凡生死之向上
一路矣近代学人去圣逾远不见古人真实行履向
日用现前境界生死岸头一一透过即此日用不离
一法不住一法处处不轻放过便是真切工夫即此
目前一切声色逆顺爱憎境界一一透得过处便是
真实悟门即此悟处头头法法便是真实佛法非是
听座主撞钟击鼓登华座开大口学野干鸣侧耳低
头闭目披衣时方为佛法也所以善财童子南历百
城参礼佛刹微尘数诸善知识故得开悟尘尘刹刹
诸解脱法门然法门固无论即善知识安得有刹尘
之多多耶殊不知刹刹尘尘者乃吾人日用妄想念
虑情尘也苟能于日用起心动念处情根固结处爱
憎交错难解处贪嗔痴慢种种习气难消磨处就于
法语¶ 第 736a 页
根本痛处劄锥一一勘破一一透过知此识此便是
真善知识当下即登无碍自在大解脱无上法门岂
舍此外更有何知识可参更有甚奇特法门可入耶。
** 示灵洲镜上人
余昔游海门登妙高峰入无际三昧时入楞伽室睹
东坡老人代张方平手书楞伽经与佛印禅师留作
金山常住余是时举身毛孔惧怕悦豫如春生百草
不自知其所以然也及后览教乘印證乃知为习气
横发于中熏然不自觉耳自尔行脚云水间而此海
阔天空虚明昭旷之境时时如大圆镜悬于眉睫间
也顷为幻业所弄直走瘴乡舟行过曹溪之口下浈
阳之峡经小金山而抵羊城时无济胜之具未暇登
览及戊戌秋日因送大司马陈公始得览其胜与镜
心上人遇东坡堂读悟前身诗又爽然自失恍然若
睹旧游是知天地一幻具万法一幻丛出没一幻迹
死生一幻场江山一幻境鳞介羽毛一幻物圣凡一
幻众尔我一幻遇耳上人降心白法日诵金刚经以
为定课而旧染顿袪心光渐朗盖肯于刮垢磨光非
泛泛波流业海者比也顷持卷索法语为进修之资
老人猛思昔游海门之故事今此地见东坡如前身
因叹人生生死幻化去来梦事若以法界海慧照之
则三际十方当下平等天官净土一道齐平心佛众
生了无差别镬汤炉炭实际清凉草树庭莎风帆沙
鸟烟云变状日月升沉举目对扬无非普现色身三
昧也吾学道人所贵金刚正眼烁破无明痴暗焕发
本有智慧光明拈向现前日用欬唾掉臂扬眉瞬目
之际拈匙举箸之间顿显自性无垢法身不为尘情
之所遮障不为业识之所稽留不为境风之所摇荡
自然不为生死苦业之所系缚是称为得解脱人即
如空生悟般若时涕泪悲泣对佛自谓实无有得名
真善知识当下即登无碍自在大解脱无上法门岂
舍此外更有何知识可参更有甚奇特法门可入耶。
** 示灵洲镜上人
余昔游海门登妙高峰入无际三昧时入楞伽室睹
东坡老人代张方平手书楞伽经与佛印禅师留作
金山常住余是时举身毛孔惧怕悦豫如春生百草
不自知其所以然也及后览教乘印證乃知为习气
横发于中熏然不自觉耳自尔行脚云水间而此海
阔天空虚明昭旷之境时时如大圆镜悬于眉睫间
也顷为幻业所弄直走瘴乡舟行过曹溪之口下浈
阳之峡经小金山而抵羊城时无济胜之具未暇登
览及戊戌秋日因送大司马陈公始得览其胜与镜
心上人遇东坡堂读悟前身诗又爽然自失恍然若
睹旧游是知天地一幻具万法一幻丛出没一幻迹
死生一幻场江山一幻境鳞介羽毛一幻物圣凡一
幻众尔我一幻遇耳上人降心白法日诵金刚经以
为定课而旧染顿袪心光渐朗盖肯于刮垢磨光非
泛泛波流业海者比也顷持卷索法语为进修之资
老人猛思昔游海门之故事今此地见东坡如前身
因叹人生生死幻化去来梦事若以法界海慧照之
则三际十方当下平等天官净土一道齐平心佛众
生了无差别镬汤炉炭实际清凉草树庭莎风帆沙
鸟烟云变状日月升沉举目对扬无非普现色身三
昧也吾学道人所贵金刚正眼烁破无明痴暗焕发
本有智慧光明拈向现前日用欬唾掉臂扬眉瞬目
之际拈匙举箸之间顿显自性无垢法身不为尘情
之所遮障不为业识之所稽留不为境风之所摇荡
自然不为生死苦业之所系缚是称为得解脱人即
如空生悟般若时涕泪悲泣对佛自谓实无有得名
法语¶ 第 736b 页
阿罗汉也盖一切世间所有诸法岂有过此般若者
哉然般若非他即吾人心镜之光耳此段光明人人
本具个个不无但为业垢自昏故永嘉云比来尘镜
未曾磨今日分明方剖析上人号曰镜心是以心为
镜耶是以镜照心耶若以心为镜则老卢道明镜亦
非台非台则无镜可寄若以镜照心心本无相又何
从而照之耶如此非心则非镜非镜则非心心镜两
非名从何立如此则上人名是假名名假则真亦非
真是则所读之般若又岂有文言字句而寄于齿颊
之端耶上人苟能悟此法门则江光水色鸟语潮音
皆演般若之实相晨钟暮鼓送往迎来皆空生晏坐
石室见法身时也如此则东坡之所书楞伽佛印之
杀青灾木与老人今日荷三生之缘重过此山上人
偶拈此卷以请益莫道又是前身梦语也故经云一
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上
人苟能不昧本因般若当习气横发时试取此卷读
之不觉妄想颠倒情尘自然冰消瓦解矣。
** 示冯文孺
学道人第一要发决定长远之志乃至尽此形寿以
极三生五生十生百生千生万生以至劫劫生生直
是一定以悟为期若不悟此心决定不休纵然堕落
地狱三途或经驴胎马腹誓愿不舍此决定成佛之
志亦不以苦故退失今日之信心如此譬如有人发
心有万里之行决定以所至之处为的从今日最初
发足一步直至入彼所至之门亲彼所求之人以至
升堂入室与之交欢浃洽以极忘形而后巳如此方
称有决定志也苟无此判然决定之志只说出门要
去回顾目前种种所爱放不下或因循延挨口去心
不去或者幸有亲朋大力之人促发出门及乎上了
路头悠悠荡荡或为歌管队里富贵场中恋其耳目
哉然般若非他即吾人心镜之光耳此段光明人人
本具个个不无但为业垢自昏故永嘉云比来尘镜
未曾磨今日分明方剖析上人号曰镜心是以心为
镜耶是以镜照心耶若以心为镜则老卢道明镜亦
非台非台则无镜可寄若以镜照心心本无相又何
从而照之耶如此非心则非镜非镜则非心心镜两
非名从何立如此则上人名是假名名假则真亦非
真是则所读之般若又岂有文言字句而寄于齿颊
之端耶上人苟能悟此法门则江光水色鸟语潮音
皆演般若之实相晨钟暮鼓送往迎来皆空生晏坐
石室见法身时也如此则东坡之所书楞伽佛印之
杀青灾木与老人今日荷三生之缘重过此山上人
偶拈此卷以请益莫道又是前身梦语也故经云一
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上
人苟能不昧本因般若当习气横发时试取此卷读
之不觉妄想颠倒情尘自然冰消瓦解矣。
** 示冯文孺
学道人第一要发决定长远之志乃至尽此形寿以
极三生五生十生百生千生万生以至劫劫生生直
是一定以悟为期若不悟此心决定不休纵然堕落
地狱三途或经驴胎马腹誓愿不舍此决定成佛之
志亦不以苦故退失今日之信心如此譬如有人发
心有万里之行决定以所至之处为的从今日最初
发足一步直至入彼所至之门亲彼所求之人以至
升堂入室与之交欢浃洽以极忘形而后巳如此方
称有决定志也苟无此判然决定之志只说出门要
去回顾目前种种所爱放不下或因循延挨口去心
不去或者幸有亲朋大力之人促发出门及乎上了
路头悠悠荡荡或为歌管队里富贵场中恋其耳目
法语¶ 第 736c 页
之玩忘却未出门的念头邈然不知所向往或中道
缘差撞遇恶友恶缘弄得囊空资竭加之疾病缠绵
进退回惶生无量苦或身体疲顿久沐风霜不柰劳
苦便生退还之念或将近及门遇见一机一境一事
之差或讹言误听以为实使其将见而不及见其人
临门而不得入其室如此者举皆枉费辛勤终无实
到究竟之地者无他盖缘初发心时无决定志耳苟
如此欲作世间小小功名事业亦不能成何况无上
佛道了死生證菩提乎故曰佛道长远久受勤苦乃
可得成岂可取其近效求其速就哉故曰欲速则不
达此之谓也虽然如是有决定之志更须要真实之
见若知见不真志其所不当志行其所不当行亦更
枉用功矣吾人求道既有此志须要的信自心当体
是佛本来清净无物本来光明广大如此所以日用
现前不得受用者只为被此幻妄四大拘蔽介尔妄
想浮心遮障难得透彻过此生死关捩子不啻百千
生万劫之远也吾人既知此心谛信不疑今日发心
定要以悟为期即从今日发心做工夫便是出门第
一步今日亲承善知识开导使是促发之者至其促
发上路途中种种境界种种辛勤种种迟回留连不
留连退情不退情皆在学人自巳脚跟底本分上忖
量皆非善知识所可与也冯生文孺有志此道剔起
眉毛且看脚跟最初出门一步。
** 示赞侍者
侍者真赞雁余小像焚香作礼请说法语以开示之
老人蓦拈柱杖趁之曰尔朝夕执侍尚不自知生尊
重想又何以纸墨画像为师范乎每亲闻法教如春
风度耳又何以纸上陈言为准则乎尔自发心出家
求出离想而不决志修远离行果真出家乎实为生
死乎尔自心痴迷向外驰求不知顿歇狂心为成佛
缘差撞遇恶友恶缘弄得囊空资竭加之疾病缠绵
进退回惶生无量苦或身体疲顿久沐风霜不柰劳
苦便生退还之念或将近及门遇见一机一境一事
之差或讹言误听以为实使其将见而不及见其人
临门而不得入其室如此者举皆枉费辛勤终无实
到究竟之地者无他盖缘初发心时无决定志耳苟
如此欲作世间小小功名事业亦不能成何况无上
佛道了死生證菩提乎故曰佛道长远久受勤苦乃
可得成岂可取其近效求其速就哉故曰欲速则不
达此之谓也虽然如是有决定之志更须要真实之
见若知见不真志其所不当志行其所不当行亦更
枉用功矣吾人求道既有此志须要的信自心当体
是佛本来清净无物本来光明广大如此所以日用
现前不得受用者只为被此幻妄四大拘蔽介尔妄
想浮心遮障难得透彻过此生死关捩子不啻百千
生万劫之远也吾人既知此心谛信不疑今日发心
定要以悟为期即从今日发心做工夫便是出门第
一步今日亲承善知识开导使是促发之者至其促
发上路途中种种境界种种辛勤种种迟回留连不
留连退情不退情皆在学人自巳脚跟底本分上忖
量皆非善知识所可与也冯生文孺有志此道剔起
眉毛且看脚跟最初出门一步。
** 示赞侍者
侍者真赞雁余小像焚香作礼请说法语以开示之
老人蓦拈柱杖趁之曰尔朝夕执侍尚不自知生尊
重想又何以纸墨画像为师范乎每亲闻法教如春
风度耳又何以纸上陈言为准则乎尔自发心出家
求出离想而不决志修远离行果真出家乎实为生
死乎尔自心痴迷向外驰求不知顿歇狂心为成佛
法语¶ 第 737a 页
秘要而区区执幻妄为真实迷头认影了无出期即
老人坐向汝胸中尔亦作热病想耳佛言狂心不歇
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非外得果能如此可称坐参
不劳遍礼知识自入无量法门也是则名为随顺觉
性又何以包裹老人为尔自思惟二六时中除却穿
衣吃饭迎宾待客折旋俯仰咳唾掉臂杂谈戏论处
如何是自巳本来面目这里参透许汝觑见老人一
茎眉其或未然对面千里。
** 示明哲禅人
余被放之四年巳亥夏为讲楞伽新疏于五羊之青
门旅泊庵适禅人不远数千里参余于瘴乡余视其
谨悫而精于洒扫因命典斋食且将令知三德而调
六和摄一心而修万行也禅人唯命是听勤力半载
馀矣适饮瘴烟浸染成疾久而不愈调之不痊药之
无力禅人自视四大不支难堪众务乃乞度岭北寻
乐地以休养之辞行老人因而勉之曰尔岂以苦乐
为异地死生有彼此哉殊不知四大为假借苦乐为
幻场死生为夜旦亦不知心乃众恶之源身为众苦
之本也原自迷心而为识执妄以为身颠倒死生出
没苦道曾不知几千万劫譬如梦驰险道怖畏张惶
求脱而不能欲离而不得忧愁悲楚望救无门疲顿
精神暂息无术自谓终堕沉沦尔乃甘心汩没矣又
安知极力而呼猛然勃跳而大觉之哉则向之悲楚
辛酸皆成笑具以今既觉与向之求脱何异天壤哉
即尔而观今之病苦呻吟而作去就求脱之想正若
梦中事耳不能自呼而觉余为大呼而汝犹不知是
薾然长夜终无惺眼之时矣柰何以幻妄而甘苦辛
认梦想而为真宅今既遇呼而不觉舍此而谁又呼
之耶嗟嗟蒙冥颠倒长夜欲求睹慧日之光如今日
之缘者难矣尔试思之忽然猛省回头转恼生死情
老人坐向汝胸中尔亦作热病想耳佛言狂心不歇
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非外得果能如此可称坐参
不劳遍礼知识自入无量法门也是则名为随顺觉
性又何以包裹老人为尔自思惟二六时中除却穿
衣吃饭迎宾待客折旋俯仰咳唾掉臂杂谈戏论处
如何是自巳本来面目这里参透许汝觑见老人一
茎眉其或未然对面千里。
** 示明哲禅人
余被放之四年巳亥夏为讲楞伽新疏于五羊之青
门旅泊庵适禅人不远数千里参余于瘴乡余视其
谨悫而精于洒扫因命典斋食且将令知三德而调
六和摄一心而修万行也禅人唯命是听勤力半载
馀矣适饮瘴烟浸染成疾久而不愈调之不痊药之
无力禅人自视四大不支难堪众务乃乞度岭北寻
乐地以休养之辞行老人因而勉之曰尔岂以苦乐
为异地死生有彼此哉殊不知四大为假借苦乐为
幻场死生为夜旦亦不知心乃众恶之源身为众苦
之本也原自迷心而为识执妄以为身颠倒死生出
没苦道曾不知几千万劫譬如梦驰险道怖畏张惶
求脱而不能欲离而不得忧愁悲楚望救无门疲顿
精神暂息无术自谓终堕沉沦尔乃甘心汩没矣又
安知极力而呼猛然勃跳而大觉之哉则向之悲楚
辛酸皆成笑具以今既觉与向之求脱何异天壤哉
即尔而观今之病苦呻吟而作去就求脱之想正若
梦中事耳不能自呼而觉余为大呼而汝犹不知是
薾然长夜终无惺眼之时矣柰何以幻妄而甘苦辛
认梦想而为真宅今既遇呼而不觉舍此而谁又呼
之耶嗟嗟蒙冥颠倒长夜欲求睹慧日之光如今日
之缘者难矣尔试思之忽然猛省回头转恼生死情
法语¶ 第 737b 页
关顿然迸裂便是破梦宅出险道之时也。
** 示舒中安禅人住山
舒中禅人愿住山请益老人因示之曰夫道不在山
而居山必先见道见山忘道而山即障根见道忘山
而触目随缘无非是道此古德名言永嘉之谛训也
子今志欲居山是见道而后居耶是居之而后见道
耶若见道而后居居则有住住则道非真道若欲居
山而后见道道本无住住则道不在山也子将以何
为道而又何所居也子徒以山为山殊不知日用现
前身心境界皆山也承教有云生老病死四山所逼
又云五蕴山又云人我山又云涅槃山然涅槃心也
人我镜也五蕴身心乃生老病死之窟穴也梵语涅
槃此云寂灭然幻妄身心境界总属动乱原其本致
则真妄不二动静皆如但以迷悟之分故有圣凡之
别迷之则涅槃而成生死悟之则生死而證涅槃是
知五蕴人我之山元是涅槃安宅也斯则一切圣凡
出生入死未尝不居此山而子之寝处长夜于此久
矣夫何今欲居之耶若以欣厌取舍为入道之资是
犹避溺而投火也故曰狂心不歇歇即菩提由是观
之入道之要唯在歇狂心泯见闻绝知解忘能所息
是非寂灭此心政不在逃形山谷饱食横眠恣懒怠
长我慢为道妙也梵语头陀此云抖擞以其能抖擞
客尘烦恼耳所谓但自怀中解垢衣何劳向外誇精
进是知入道之要而以远尘离垢为第一义也故曰
但净其心是诸佛道子其勉之。
** 示曹溪诸僧
曹溪为天下禅宗道脉之源而山川之胜冠岭表故
丛林甲于诸方所称由来旧矣爰自大鉴禅师入灭
以来而青原南岳二大老抽枝发干普荫人天至若
一言半句之下扬眉瞬目之间而得超生脱死者不
** 示舒中安禅人住山
舒中禅人愿住山请益老人因示之曰夫道不在山
而居山必先见道见山忘道而山即障根见道忘山
而触目随缘无非是道此古德名言永嘉之谛训也
子今志欲居山是见道而后居耶是居之而后见道
耶若见道而后居居则有住住则道非真道若欲居
山而后见道道本无住住则道不在山也子将以何
为道而又何所居也子徒以山为山殊不知日用现
前身心境界皆山也承教有云生老病死四山所逼
又云五蕴山又云人我山又云涅槃山然涅槃心也
人我镜也五蕴身心乃生老病死之窟穴也梵语涅
槃此云寂灭然幻妄身心境界总属动乱原其本致
则真妄不二动静皆如但以迷悟之分故有圣凡之
别迷之则涅槃而成生死悟之则生死而證涅槃是
知五蕴人我之山元是涅槃安宅也斯则一切圣凡
出生入死未尝不居此山而子之寝处长夜于此久
矣夫何今欲居之耶若以欣厌取舍为入道之资是
犹避溺而投火也故曰狂心不歇歇即菩提由是观
之入道之要唯在歇狂心泯见闻绝知解忘能所息
是非寂灭此心政不在逃形山谷饱食横眠恣懒怠
长我慢为道妙也梵语头陀此云抖擞以其能抖擞
客尘烦恼耳所谓但自怀中解垢衣何劳向外誇精
进是知入道之要而以远尘离垢为第一义也故曰
但净其心是诸佛道子其勉之。
** 示曹溪诸僧
曹溪为天下禅宗道脉之源而山川之胜冠岭表故
丛林甲于诸方所称由来旧矣爰自大鉴禅师入灭
以来而青原南岳二大老抽枝发干普荫人天至若
一言半句之下扬眉瞬目之间而得超生脱死者不
法语¶ 第 737c 页
可胜数自尔此山寂寥几千年矣岂非枝大而批其
本耶然其道虽曰无相而实寓有形是故与时升降
固其理也所以远求五宗之源其本无二其建立之
旨亦在随宜自宋而元如高峰断崖中峰诸大老皆
力振家声而雷电之机不减丛林盛时至我明兴以
来其风浸微不敢望其真履实證求其有志向上一
路者盖亦几希而他方尚或有一二知此道者若曹
溪为当家的骨儿孙独不识袈裟为何物剃发为何
事也岂独人与道违即山川之胜丛林之茂想亦无
复当时矣况为恶魔所侵作诸难者非一岂非其道
与时升降而与山川共为休戚乎余于丙申春蒙
恩遣雷阳道经曹溪口因得参谒六祖大师正值众
僧遭烧煮之馀鼎沸未消余为潸然者久之而去明
年秋蒙制台大司马陈公念曹溪禅门洙泗欲置余
于其间为供洒扫余是时方惭愧为法门玷惧辱祖
庭以谢又明年观察海门周公摄治南韶心与陈公
合余坚让不巳但命执笔重纂其志刚成草而周公
以入贺去未几观察惺存祝公莅其政公自号曹溪
行脚僧下车不日无论地方盗弭讼息民享参和即
曹溪山门百废一时悉举宛若大鉴重拈袈裟角耳
而向之不识不知之僧皆焕发佛性光明此岂非有
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耶公久欲得区区为大鉴侍
者异将焚香洗钵之劳以续破法之愆余惭愧者久
之顷公以入贺去滨行乃令寺僧长老率诸大众作
礼辱公先以书抵复面叮咛之意恳恳至再余感公
高妙此行不以官为得而喜得作曹溪主人是其幻
化门头现宰官身而佛事者乎盖亦世道交兴故能
令此山色溪声挺露法身而吐广长舌相也顾区区
罪垢之躯不敢蹈宝华檛毒鼓聊书此以付来僧且
为异日得度因缘作升堂入室之劵时庚子三月既
本耶然其道虽曰无相而实寓有形是故与时升降
固其理也所以远求五宗之源其本无二其建立之
旨亦在随宜自宋而元如高峰断崖中峰诸大老皆
力振家声而雷电之机不减丛林盛时至我明兴以
来其风浸微不敢望其真履实證求其有志向上一
路者盖亦几希而他方尚或有一二知此道者若曹
溪为当家的骨儿孙独不识袈裟为何物剃发为何
事也岂独人与道违即山川之胜丛林之茂想亦无
复当时矣况为恶魔所侵作诸难者非一岂非其道
与时升降而与山川共为休戚乎余于丙申春蒙
恩遣雷阳道经曹溪口因得参谒六祖大师正值众
僧遭烧煮之馀鼎沸未消余为潸然者久之而去明
年秋蒙制台大司马陈公念曹溪禅门洙泗欲置余
于其间为供洒扫余是时方惭愧为法门玷惧辱祖
庭以谢又明年观察海门周公摄治南韶心与陈公
合余坚让不巳但命执笔重纂其志刚成草而周公
以入贺去未几观察惺存祝公莅其政公自号曹溪
行脚僧下车不日无论地方盗弭讼息民享参和即
曹溪山门百废一时悉举宛若大鉴重拈袈裟角耳
而向之不识不知之僧皆焕发佛性光明此岂非有
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耶公久欲得区区为大鉴侍
者异将焚香洗钵之劳以续破法之愆余惭愧者久
之顷公以入贺去滨行乃令寺僧长老率诸大众作
礼辱公先以书抵复面叮咛之意恳恳至再余感公
高妙此行不以官为得而喜得作曹溪主人是其幻
化门头现宰官身而佛事者乎盖亦世道交兴故能
令此山色溪声挺露法身而吐广长舌相也顾区区
罪垢之躯不敢蹈宝华檛毒鼓聊书此以付来僧且
为异日得度因缘作升堂入室之劵时庚子三月既
法语¶ 第 738a 页
望。
** 示宗远禅人住山
余窜海外之五年庚子春宗远绍禅人同庆堂福自
南岳来五羊慰老人于穹庐时悟心融佛岭乾二子
皆在行间伴老人以食息相与结夏垒壁将半复移
居东华解制后各辞去将各事事而宗远独稽首乞
一语为住山法要老人挥汗以示之曰夫入深山住
兰若此从上佛祖第一入道因缘也惟我本师释迦
老子弃舍金轮辞亲割爱走入雪山万丈寒岩埋身
千尺以至鹊巢其顶芦穿其膝犹不知六年涷饿皮
骨支持而苦空寂莫之状又何如也一旦睹明星而
悟道朗长夜而独明便见天龙拱卫神鬼钦崇为天
人师作世间眼至今光照四天道流百亿闻名者喜
见相者皈王臣敬仰有识倾心梵宇琳宫庄严殊丽
无分遐迩百代如生如此泽流而无穷功垂而不朽
者皆从雪山六年涷饿中博来只今后辈儿孙四事
受用不尽此乃开天辟地一个住山样子也自斯巳
降无论西域见闻邈远即法道东垂若远公之莲社
僧远之胡床五祖之破头老卢之猎队西江之隐山
石霜之枯木凡载传灯列名僧史者未有一人不向
深山穷谷苦空寂莫中出呜呼世衰道微人心不古
凡托迹空门寄形袈裟之下者靡不假我偷安罔然
不知出家竟为何事将谓四事供养应当受用更不
思生死大事为出家儿第一要务也古人出家专为
生死一著参师访友发明巳事然后向深山穷谷草
衣木食岩栖涧饮支折脚铛煮脱粟饭尽将从前业
识影子扫除荡净不留一丝单单的的提持向上一
路身如枯木心似寒灰直至大彻而后巳如此方称
佛之真子方能报佛深恩禅人今发大勇猛心以住
山为志只须放下诸缘心如墙壁单提一念直欲上
** 示宗远禅人住山
余窜海外之五年庚子春宗远绍禅人同庆堂福自
南岳来五羊慰老人于穹庐时悟心融佛岭乾二子
皆在行间伴老人以食息相与结夏垒壁将半复移
居东华解制后各辞去将各事事而宗远独稽首乞
一语为住山法要老人挥汗以示之曰夫入深山住
兰若此从上佛祖第一入道因缘也惟我本师释迦
老子弃舍金轮辞亲割爱走入雪山万丈寒岩埋身
千尺以至鹊巢其顶芦穿其膝犹不知六年涷饿皮
骨支持而苦空寂莫之状又何如也一旦睹明星而
悟道朗长夜而独明便见天龙拱卫神鬼钦崇为天
人师作世间眼至今光照四天道流百亿闻名者喜
见相者皈王臣敬仰有识倾心梵宇琳宫庄严殊丽
无分遐迩百代如生如此泽流而无穷功垂而不朽
者皆从雪山六年涷饿中博来只今后辈儿孙四事
受用不尽此乃开天辟地一个住山样子也自斯巳
降无论西域见闻邈远即法道东垂若远公之莲社
僧远之胡床五祖之破头老卢之猎队西江之隐山
石霜之枯木凡载传灯列名僧史者未有一人不向
深山穷谷苦空寂莫中出呜呼世衰道微人心不古
凡托迹空门寄形袈裟之下者靡不假我偷安罔然
不知出家竟为何事将谓四事供养应当受用更不
思生死大事为出家儿第一要务也古人出家专为
生死一著参师访友发明巳事然后向深山穷谷草
衣木食岩栖涧饮支折脚铛煮脱粟饭尽将从前业
识影子扫除荡净不留一丝单单的的提持向上一
路身如枯木心似寒灰直至大彻而后巳如此方称
佛之真子方能报佛深恩禅人今发大勇猛心以住
山为志只须放下诸缘心如墙壁单提一念直欲上
法语¶ 第 738b 页
齐古人必以发明生死大事为期不明不巳切不可
效时辈作偷安计为养懒资也行矣为我前驱诛茅
岳麓待老人酬偿债毕以送馀年也其念之哉。
** 示念松通禅人
昔中峰禅师居天目久参高峰大事未明乃立悬崖
抚孤松七日遂大彻即今崖松独峙而追迹中峰者
几希通禅人往于松下诛茅结屋居之三年日诵华
严为业其精苦固有之其期则过中峰远矣若夫发
明个事则犹未也故达观禅师字之曰念松欲其不
忘本耳今禅人远问余于瘴乡居无何且别余去将
东游过支提北入五台寻文殊万眷属中得一侣傍
金刚窟诵华严满百部以毕馀生临行乞一语为法
要余乃掀髯而笑曰子作此见解是犹涉海而求河
浴也以狭陋之习而入广大法界此其难矣古德云
尽大地是一卷经尽十方是沙门一只眼以如是眼
读如是经尽未来际曾无间歇如此又何去来之相
彼此之见哉但学人巳眼不明诸尘障隔故作种种
取舍欣厌之想耳然华严以平等法界为宗以无障
碍为门苟能悟此宗入此门则无一物不播遮那之
体无一声不阐圆妙之音无一时不修普贤之行无
一人不是刹尘知识如是则光网三昧举目昭然普
眼真经随念具足举足下步不离寂灭之场居尘出
尘顿到般若之岸化热恼而作清凉变苦具而为极
乐如此则子何处觅五台以何法为大经乎故曰我
欲逃之逃不得大方之外皆充塞是所谓无边刹海
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子如
当念了却又何必登山涉水寻伴侣诵文言以了馀
生乎若了生本无生则住无所住苟能悟无住之旨
自不作去来动静生灭之想耳故六祖大师于无所
住而生其心一语打落从前百千万劫颠倒知见
效时辈作偷安计为养懒资也行矣为我前驱诛茅
岳麓待老人酬偿债毕以送馀年也其念之哉。
** 示念松通禅人
昔中峰禅师居天目久参高峰大事未明乃立悬崖
抚孤松七日遂大彻即今崖松独峙而追迹中峰者
几希通禅人往于松下诛茅结屋居之三年日诵华
严为业其精苦固有之其期则过中峰远矣若夫发
明个事则犹未也故达观禅师字之曰念松欲其不
忘本耳今禅人远问余于瘴乡居无何且别余去将
东游过支提北入五台寻文殊万眷属中得一侣傍
金刚窟诵华严满百部以毕馀生临行乞一语为法
要余乃掀髯而笑曰子作此见解是犹涉海而求河
浴也以狭陋之习而入广大法界此其难矣古德云
尽大地是一卷经尽十方是沙门一只眼以如是眼
读如是经尽未来际曾无间歇如此又何去来之相
彼此之见哉但学人巳眼不明诸尘障隔故作种种
取舍欣厌之想耳然华严以平等法界为宗以无障
碍为门苟能悟此宗入此门则无一物不播遮那之
体无一声不阐圆妙之音无一时不修普贤之行无
一人不是刹尘知识如是则光网三昧举目昭然普
眼真经随念具足举足下步不离寂灭之场居尘出
尘顿到般若之岸化热恼而作清凉变苦具而为极
乐如此则子何处觅五台以何法为大经乎故曰我
欲逃之逃不得大方之外皆充塞是所谓无边刹海
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子如
当念了却又何必登山涉水寻伴侣诵文言以了馀
生乎若了生本无生则住无所住苟能悟无住之旨
自不作去来动静生灭之想耳故六祖大师于无所
住而生其心一语打落从前百千万劫颠倒知见
法语¶ 第 738c 页
当于此剔起眉毛高著眼看切不得错落出门一步
全身入却荒草也珍重珍重。
** 示佛岭乾首座剌血书华严经
佛岭乾首座将归东林寻远公之芳躅效莲社之清
修且愿刺血手书华严大经以为庄严佛土之净业
愿乞一言以开示之余曰佛子谛听尔以何为大经
以何为净业尔以书写纸墨为经乎语言文字为经
乎以运动折旋为净业乎以点画分布为净业乎若
以书写纸墨为经则市肆案牍无非大经若以语言
文字为经则谈呼戏笑世俗文字无非妙理斯则本
无欠缺又何庸书若以运动折旋为净业则日用寻
常咳唾掉臂无非观音入理之圆通若以点画分布
为净业则迎宾待客举箸拈匙无非普贤之妙行如
是则本自具足又何别求舍此而言法行是犹知二
五而不知十也虽然尽十方是常寂光元无明昧极
法界是清净土本没精粗森罗万像皆海印之灵文
鳞甲羽毛尽法身之真体猿吟鸟噪皆谈不二之圆
音雨施云行尽显神通之妙用如是则无背向无去
来无取舍无始终三际为之不迁十世圆成一念此
法界无尽藏也尔欲于无尽藏中徒以区区生灭心
行指色相庄严为法行求净土之真因者是以牛粪
为旃檀鱼目为意珠也况一字法门海墨书而不尽
尔欲以有限之四大涓滴之身血刹那之光阴而欲
写无尽之真经作难思之佛事是犹点染虚空扪摸
电影也尔其参之如其未然试向五老峰头谛观山
色湖光听鸟语溪声与毗卢老子坐普光明殿与十
方无尽身云刹尘海会说法界普照修多罗时有何
差别参参。
** 示怀愚修禅人
学人圆修自吴中一钵走瘴乡侍余二载馀适余于
全身入却荒草也珍重珍重。
** 示佛岭乾首座剌血书华严经
佛岭乾首座将归东林寻远公之芳躅效莲社之清
修且愿刺血手书华严大经以为庄严佛土之净业
愿乞一言以开示之余曰佛子谛听尔以何为大经
以何为净业尔以书写纸墨为经乎语言文字为经
乎以运动折旋为净业乎以点画分布为净业乎若
以书写纸墨为经则市肆案牍无非大经若以语言
文字为经则谈呼戏笑世俗文字无非妙理斯则本
无欠缺又何庸书若以运动折旋为净业则日用寻
常咳唾掉臂无非观音入理之圆通若以点画分布
为净业则迎宾待客举箸拈匙无非普贤之妙行如
是则本自具足又何别求舍此而言法行是犹知二
五而不知十也虽然尽十方是常寂光元无明昧极
法界是清净土本没精粗森罗万像皆海印之灵文
鳞甲羽毛尽法身之真体猿吟鸟噪皆谈不二之圆
音雨施云行尽显神通之妙用如是则无背向无去
来无取舍无始终三际为之不迁十世圆成一念此
法界无尽藏也尔欲于无尽藏中徒以区区生灭心
行指色相庄严为法行求净土之真因者是以牛粪
为旃檀鱼目为意珠也况一字法门海墨书而不尽
尔欲以有限之四大涓滴之身血刹那之光阴而欲
写无尽之真经作难思之佛事是犹点染虚空扪摸
电影也尔其参之如其未然试向五老峰头谛观山
色湖光听鸟语溪声与毗卢老子坐普光明殿与十
方无尽身云刹尘海会说法界普照修多罗时有何
差别参参。
** 示怀愚修禅人
学人圆修自吴中一钵走瘴乡侍余二载馀适余于
法语¶ 第 739a 页
戈戟场中而作佛事修精持一念作务为众先昼夜
无倦始终如一日余时时泠眼觑之颇有衲子气息
念末法向袈裟下提持此事者难得其人心甚爱之
顷辞余欲参诸方知识临行乃问四大本空五蕴非
有病在甚么处老人曰病在没有处因说此偈以助
行脚四大本空空是病五蕴非有有成非两头坐断
无消息始信家山到处归。
** 示西樵居士(吉水人)
圆觉经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此语古德
每每拈示学者多落思惟臼独中峰各注一不字
此金刚圈也。
** 示陈生资甫(八条)
孔子曰知几其神乎说者谓几者动之微学者当于
未动时著眼方乃得力○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正好于六祖不思善不思恶如何是上座本来面目
同参○文者心之章也学者不达心体强以陈言逗
奏是可为文乎须向自巳胸中流出方始盖天盖地
○宗镜云声处全闻见外无法此语非透出毗卢顶
𩕳上行者定不知话头落处○儒生有志于道者独
向禅中求做工夫郤不知念兹在兹便是上乘初地
○夜气清明摄心端坐返观内照寂然不昧处自见
本来面目母自欺也孔子云吾未见好德如见好色
者也足知天下不欺者鲜矣○飘风骤雨飒然而至
试观风从何来雨从何至此观识得分明万物在巳
○譬如嘉苗望其秀实贼蟊不除难其成矣不独世
间丛林学道亦然。
** 示离际肇禅人
若论此事本无向上向下才涉思惟便成剩法何况
以有所得心入离言之实际乎禅人果能决定以生
无倦始终如一日余时时泠眼觑之颇有衲子气息
念末法向袈裟下提持此事者难得其人心甚爱之
顷辞余欲参诸方知识临行乃问四大本空五蕴非
有病在甚么处老人曰病在没有处因说此偈以助
行脚四大本空空是病五蕴非有有成非两头坐断
无消息始信家山到处归。
** 示西樵居士(吉水人)
圆觉经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此语古德
每每拈示学者多落思惟臼独中峰各注一不字
此金刚圈也。
** 示陈生资甫(八条)
孔子曰知几其神乎说者谓几者动之微学者当于
未动时著眼方乃得力○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正好于六祖不思善不思恶如何是上座本来面目
同参○文者心之章也学者不达心体强以陈言逗
奏是可为文乎须向自巳胸中流出方始盖天盖地
○宗镜云声处全闻见外无法此语非透出毗卢顶
𩕳上行者定不知话头落处○儒生有志于道者独
向禅中求做工夫郤不知念兹在兹便是上乘初地
○夜气清明摄心端坐返观内照寂然不昧处自见
本来面目母自欺也孔子云吾未见好德如见好色
者也足知天下不欺者鲜矣○飘风骤雨飒然而至
试观风从何来雨从何至此观识得分明万物在巳
○譬如嘉苗望其秀实贼蟊不除难其成矣不独世
间丛林学道亦然。
** 示离际肇禅人
若论此事本无向上向下才涉思惟便成剩法何况
以有所得心入离言之实际乎禅人果能决定以生
法语¶ 第 739b 页
死为大事试将从前厌俗心念乃至出家巳来所有
一切闻见知识及发参求本分事上日用工夫著衣
吃饭折旋俯仰动静閒忙凡所经历目前种种境界
微细推求毕竟以何为向上事再将推求的心谛实
观察毕竟落在甚么处凡有落处便成臼即是生
死窟穴皆妄想边事非实际也经云纵灭一切见闻
觉知内守幽閒犹为法尘分别影事古人目为黑山
鬼窟正是参禅大忌讳处何况以生灭粗浮想像入
究竟际远之远矣所谓举心即错动念即乖直若将
不举心不动念处当作玄妙又落玄妙臼昔有僧
问赵州如何是玄中玄州云汝玄来多少时也僧云
玄之久矣州云若不是老僧几乎玄杀你看古人一
语如金刚王宝剑断尽凡圣知见如是观之此事岂
可以唇吻能道纸墨文字可能形容只在学人日用
举心念处谛实观察但有丝毫情见乃至玄妙见解
粘滞处便是妄想影子都落生死边际非离际也离
际之际名为实际实际无际无际则不落圣凡边际
圣凡不落生死情忘古人所谓一念不生前后际断
断则无事矣方名无事道人事既无又向甚么处求
玄求妙所谓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到此如人饮水泠
暖自知大似哑子吃黄柏难以吐露向人禅人但办
一片生铁心肠如此一直行将去不必将心待悟亦
不必计其岁月日时只须将前后无量劫数直下拈
在目前任他生死去来起灭即此现前一念决定不
为他浮光幻影迁移纵是刀山火聚净土天宫亦任
头出头没而此一念孤光毕竟不被他摇夺如此可
称大力量人方才是真正出家儿不被生死笼罩不
被圣凡埋没不被三途迁讹如此始得名实相应乃
是真实离际也。
** 示怀愚修堂主
一切闻见知识及发参求本分事上日用工夫著衣
吃饭折旋俯仰动静閒忙凡所经历目前种种境界
微细推求毕竟以何为向上事再将推求的心谛实
观察毕竟落在甚么处凡有落处便成臼即是生
死窟穴皆妄想边事非实际也经云纵灭一切见闻
觉知内守幽閒犹为法尘分别影事古人目为黑山
鬼窟正是参禅大忌讳处何况以生灭粗浮想像入
究竟际远之远矣所谓举心即错动念即乖直若将
不举心不动念处当作玄妙又落玄妙臼昔有僧
问赵州如何是玄中玄州云汝玄来多少时也僧云
玄之久矣州云若不是老僧几乎玄杀你看古人一
语如金刚王宝剑断尽凡圣知见如是观之此事岂
可以唇吻能道纸墨文字可能形容只在学人日用
举心念处谛实观察但有丝毫情见乃至玄妙见解
粘滞处便是妄想影子都落生死边际非离际也离
际之际名为实际实际无际无际则不落圣凡边际
圣凡不落生死情忘古人所谓一念不生前后际断
断则无事矣方名无事道人事既无又向甚么处求
玄求妙所谓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到此如人饮水泠
暖自知大似哑子吃黄柏难以吐露向人禅人但办
一片生铁心肠如此一直行将去不必将心待悟亦
不必计其岁月日时只须将前后无量劫数直下拈
在目前任他生死去来起灭即此现前一念决定不
为他浮光幻影迁移纵是刀山火聚净土天宫亦任
头出头没而此一念孤光毕竟不被他摇夺如此可
称大力量人方才是真正出家儿不被生死笼罩不
被圣凡埋没不被三途迁讹如此始得名实相应乃
是真实离际也。
** 示怀愚修堂主
法语¶ 第 739c 页
古德云尽十方世界通是衲僧一只眼虚空万象鳞
介羽毛洪纤巨细通是大毗卢藏一卷经以如是眼
读如是经尽未来际不休不息此普贤大士一毛孔
中最微最细少分佛事一毛如此况一一毛孔乎正
报毛孔如此况依报世界微尘乎一尘如此况尘尘
乎且尘含巨刹况尘尘之刹刹刹之尘乎以此深观
则无边刹海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
于当念此普贤之真经能见此经则为文殊之智眼
即以此眼观尘中之众生一一众生尽说此经使之
一一听者当下了知一切圣凡本来无二无别吾人
即具此眼转此经度此众生虽云使尽大悲行尽大
愿经刹尘劫了无疲厌纵然如是亦非衲僧本分事
何以故以净法界中本无动摇去来凡圣诸影像故
且此殊胜影像尚无况诸妄想知见佛法禅道种种
取舍诸颠倒相虚妄影耶是知从上佛祖示人只教
歇却狂心不从他觅所谓但自怀中解垢衣何劳向
外誇精进又云但尽凡情别无圣解若作圣解即堕
群邪以上神通妙用皆本分事无奇特故即此一味
平常何用别求佛法。
** 示了际禅人
余中兴曹溪重修宝林禅堂以接纳四来时量禅人
发愿行乞以供大众当结制之初禅人拈香请益予
因示之曰诸佛利生妙行原非一种菩萨成佛妙门
本非一路故曰归源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昔维摩大
士以一钵饭而为佛事三万二千有量之众食其食
者皆入律行且道至今钵盂仍旧香饭如常食之者
律行何居持来者神通何在若于此透得正所谓于
食等者于法亦等若透不得更须参访知识决择疑
情直至不疑之地始与本地少分相应其或未然未
免随波逐浪所以僧参赵州乃云学人乍入丛林乞
法语¶ 第 740a 页
师指示赵云吃粥也未僧云吃也赵云洗钵盂去其
僧有省禅人若于赵州说处这僧省处会得便与维
摩方丈中诸上善人把臂共行去也。
** 示容玉居士
予居雷阳之三一庵时居士容玉而请曰弟子归心
于道久矣第志未专一念生为名教以忠孝为先愧
未能挂功名以忠人主博儋石以孝慈亲心有未安
故难定志余曰然哉夫忠孝之实大道之本人心之
良也安有舍忠孝而言道背心性而言行哉第吾人
本心自有忠孝之真而大者政不在因爵禄以输忠
资口体以为孝也世儒概以吾佛氏之教去人伦舍
忠孝以为背驰殊不知所背者迹所向者心也传曰
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人者
仁也性之德也由是观之论事亲而不知人不名为
孝论知人而不知天不名知人言知天而不见性则
天亦茫然无据矣是则心性在我则为本然之天真
也能知天性之真则为真人以天真之孝则为真孝
以之孝亲孝之大矣子能以见性之功自修则为真
修以性真之乐娱亲则为妙行以是为孝孝之至矣
故猥云以敬为重而以口体为轻者抑又末矣容玉
曰弟子服膺明诲见性之功诚大矣以此娱亲固所
愿也第望洋若海渺无指归捷径之功乞师指示余
曰古德有言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梵语阿
弥陀此云无量寿佛者觉也乃吾人本然天真之觉
性尤见性之第一妙门也原夫此性先天地而不为
老后天地而不为终生死之所不变代谢之所不迁
直超万物无所终穷故称无量寿此寿非属于形骸
修短岁月延促也吾人能见此性即名为佛且佛非
西方圣人之称即吾人自性之真而尧舜禹汤盖天
民之先觉者斯则天民有待而能觉圣人生之而先
僧有省禅人若于赵州说处这僧省处会得便与维
摩方丈中诸上善人把臂共行去也。
** 示容玉居士
予居雷阳之三一庵时居士容玉而请曰弟子归心
于道久矣第志未专一念生为名教以忠孝为先愧
未能挂功名以忠人主博儋石以孝慈亲心有未安
故难定志余曰然哉夫忠孝之实大道之本人心之
良也安有舍忠孝而言道背心性而言行哉第吾人
本心自有忠孝之真而大者政不在因爵禄以输忠
资口体以为孝也世儒概以吾佛氏之教去人伦舍
忠孝以为背驰殊不知所背者迹所向者心也传曰
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人者
仁也性之德也由是观之论事亲而不知人不名为
孝论知人而不知天不名知人言知天而不见性则
天亦茫然无据矣是则心性在我则为本然之天真
也能知天性之真则为真人以天真之孝则为真孝
以之孝亲孝之大矣子能以见性之功自修则为真
修以性真之乐娱亲则为妙行以是为孝孝之至矣
故猥云以敬为重而以口体为轻者抑又末矣容玉
曰弟子服膺明诲见性之功诚大矣以此娱亲固所
愿也第望洋若海渺无指归捷径之功乞师指示余
曰古德有言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梵语阿
弥陀此云无量寿佛者觉也乃吾人本然天真之觉
性尤见性之第一妙门也原夫此性先天地而不为
老后天地而不为终生死之所不变代谢之所不迁
直超万物无所终穷故称无量寿此寿非属于形骸
修短岁月延促也吾人能见此性即名为佛且佛非
西方圣人之称即吾人自性之真而尧舜禹汤盖天
民之先觉者斯则天民有待而能觉圣人生之而先
法语¶ 第 740b 页
觉此觉岂非佛性之觉耶孟子所谓尧舜与人同耳
所同者此也能觉此性则人皆可以为尧舜人既皆
可以为尧舜则人人皆可以作佛明矣嗟嗟世人拘
抽一曲之见未遇真人之教而束于俗学以耳食为
至当无怪乎茫然而不知归宿矣玉曰弟子蒙开示
信知自心是佛自心作佛不假外求决无疑矣但不
知作佛之旨下手工夫愿求示诲余曰吾人苟知自
心是佛当审因何而作众生盖众生与佛如水与冰
心迷则佛作众生心悟则众生是佛如水成冰冰融
成水换名不换体也迷则不觉不觉即众生不迷则
觉觉则众生是佛子欲求佛但求自心心若有迷但
须念佛佛起即觉觉则自性光明挺然独露从前妄
想贪嗔痴业当下冰消业垢既消则自心清净脱然
无累无则苦去乐存祸去而福存矣真乐既存则无
往而不乐天福斯现则所遇无不安惟此真安至乐
岂口体之能致富贵之可及哉此所谓心净则佛土
净事心之功无外乎此净土之资亦不外于是玉曰
弟子闻教心目开朗如见归家道路了无疑滞第以
念佛为教何以致此孝耶是所未安愿师指示以卒
业焉余曰昔有孝子远出其母有客至望子不归口
啮其指而子即心痛知母忆念遂即旋归且母啮指
而子心痛以体同而心一也子能了见自心恍然觉
悟自心即母心也以巳之觉以觉其母以巳之念愿
母念之母既爱子之形岂不爱子之心耶形则累而
心苦念则形忘而心乐矣且母子之心体一也昔母
念子啮指而子心痛今子念母忘形而母心岂不安
且乐耶第恐子事心之功不笃忘形之学不至不能
如母念子之切感悦其母之心耳故古之孝子不以
五鼎三牲之养而易斑衣戏彩之乐足见孝之大者
在乐亲之心非养亲之形也世孝乃尔倘能令母之
所同者此也能觉此性则人皆可以为尧舜人既皆
可以为尧舜则人人皆可以作佛明矣嗟嗟世人拘
抽一曲之见未遇真人之教而束于俗学以耳食为
至当无怪乎茫然而不知归宿矣玉曰弟子蒙开示
信知自心是佛自心作佛不假外求决无疑矣但不
知作佛之旨下手工夫愿求示诲余曰吾人苟知自
心是佛当审因何而作众生盖众生与佛如水与冰
心迷则佛作众生心悟则众生是佛如水成冰冰融
成水换名不换体也迷则不觉不觉即众生不迷则
觉觉则众生是佛子欲求佛但求自心心若有迷但
须念佛佛起即觉觉则自性光明挺然独露从前妄
想贪嗔痴业当下冰消业垢既消则自心清净脱然
无累无则苦去乐存祸去而福存矣真乐既存则无
往而不乐天福斯现则所遇无不安惟此真安至乐
岂口体之能致富贵之可及哉此所谓心净则佛土
净事心之功无外乎此净土之资亦不外于是玉曰
弟子闻教心目开朗如见归家道路了无疑滞第以
念佛为教何以致此孝耶是所未安愿师指示以卒
业焉余曰昔有孝子远出其母有客至望子不归口
啮其指而子即心痛知母忆念遂即旋归且母啮指
而子心痛以体同而心一也子能了见自心恍然觉
悟自心即母心也以巳之觉以觉其母以巳之念愿
母念之母既爱子之形岂不爱子之心耶形则累而
心苦念则形忘而心乐矣且母子之心体一也昔母
念子啮指而子心痛今子念母忘形而母心岂不安
且乐耶第恐子事心之功不笃忘形之学不至不能
如母念子之切感悦其母之心耳故古之孝子不以
五鼎三牲之养而易斑衣戏彩之乐足见孝之大者
在乐亲之心非养亲之形也世孝乃尔倘能令母之
法语¶ 第 740c 页
馀年从此归心于净土致享一日之乐犹胜百年富
贵使母时怀戚戚之忧也是则彼虽富贵而亲不乐
即乐而有所以不乐者存今子以念佛而能令母心
安且乐乐且久岂非无量寿耶由是较之母寿无量
而子寿亦无量是净土在我而不在人佛在心而不
在迹矣子其志之。
** 示曹溪素林裕木庵泰两监寺
丙申春予度岭过曹溪礼六祖大师瞻仰道骨如生
想当时踞华座万指围绕无异今则堂宇倾颓丛林
弊因慨宝林福地翻为狐兔之巢徘徊久之而去
未几则外魔炽起僧徒遭难几尽逃遁而祖庭之害
亦未有甚于今日也余心悯之因求当道宰官作大
护法幸制府陈公屯盐周公皆力振之魔风稍息而
僧力巳疲极矣时则寺僧有若素林裕木庵泰海月
珊见传识与中兴为住持者象汉权之数人者皆誓
舍身命力持祖业以保安众僧日夜辛勤苦心周虑
以求为能与祖庭作一日依怙者志甚殷也由是众
等投诚皈依授戒即请予入山 圣恩有在未敢轻
诺然身虽未入而心巳如金刚矣时万历巳亥适南
韶祝观察以荷曹溪为巳任力致余来寺一整顿之
命大众礼请庚子冬余始应命入山不三月而百废
具举袪宿蠹选僧徒设义学授戒法一时翻然成化
乃为重辟规模大开祖道以复古昔之初制不五年
而功成过半斯实祖灵之默启天龙之冥护而裕辈
一念血诚真不减包胥秦庭之哭其真心实行之所
感召者自不可诬也余住兹巳逾五年而奔走过半
皆为经营之劳众等事我如一日犹我视众等如一
子地耳顷蒙 恩诏在宥即身未披衣而心巳解脱
一时诸弟子等各各闻而欢喜焚香作礼执卷乞语
乃拈笔以示之曰诸佛众生心无差别所言无差别
贵使母时怀戚戚之忧也是则彼虽富贵而亲不乐
即乐而有所以不乐者存今子以念佛而能令母心
安且乐乐且久岂非无量寿耶由是较之母寿无量
而子寿亦无量是净土在我而不在人佛在心而不
在迹矣子其志之。
** 示曹溪素林裕木庵泰两监寺
丙申春予度岭过曹溪礼六祖大师瞻仰道骨如生
想当时踞华座万指围绕无异今则堂宇倾颓丛林
弊因慨宝林福地翻为狐兔之巢徘徊久之而去
未几则外魔炽起僧徒遭难几尽逃遁而祖庭之害
亦未有甚于今日也余心悯之因求当道宰官作大
护法幸制府陈公屯盐周公皆力振之魔风稍息而
僧力巳疲极矣时则寺僧有若素林裕木庵泰海月
珊见传识与中兴为住持者象汉权之数人者皆誓
舍身命力持祖业以保安众僧日夜辛勤苦心周虑
以求为能与祖庭作一日依怙者志甚殷也由是众
等投诚皈依授戒即请予入山 圣恩有在未敢轻
诺然身虽未入而心巳如金刚矣时万历巳亥适南
韶祝观察以荷曹溪为巳任力致余来寺一整顿之
命大众礼请庚子冬余始应命入山不三月而百废
具举袪宿蠹选僧徒设义学授戒法一时翻然成化
乃为重辟规模大开祖道以复古昔之初制不五年
而功成过半斯实祖灵之默启天龙之冥护而裕辈
一念血诚真不减包胥秦庭之哭其真心实行之所
感召者自不可诬也余住兹巳逾五年而奔走过半
皆为经营之劳众等事我如一日犹我视众等如一
子地耳顷蒙 恩诏在宥即身未披衣而心巳解脱
一时诸弟子等各各闻而欢喜焚香作礼执卷乞语
乃拈笔以示之曰诸佛众生心无差别所言无差别
法语¶ 第 741a 页
之心即所谓金刚心地也且此一心诸佛證之而说
法诸祖悟之而度生菩萨修之而成道声闻取之为
涅槃外道执之而谤法众生迷之而造业三途昧之
而受苦凡夫日用而不知吾人以之而应缘即尔辈
为佛弟子为祖儿孙凡有施为莫不皆从此心流出
但顺佛祖之教为佛祖之事心心常住念念不坏者
即此以往历劫不磨便为金刚心地而为成佛作祖
之正因种子矣若夫逆之背之虽身著袈裟心存业
道即此以往便为苦趣苦因亦长劫不坏生死之苦
果也故曰三界上下法唯是一心作顺之即圣背之
即凡岂虚语哉然而此心智愚同禀凡圣共由但在
用处不同故有苦乐之别耳兹若裕等数人同此心
即合山千人亦同此心也若以此心用之于佛祖故
如金刚则将来受用亦同金刚劫劫生生受用不尽
若夫用之于一身谋之为一巳视区区粪壤而为乐
地心心作业转眼之间一息不来便入三途而苦果
无穷亦劫劫生生受用不尽矣此无他故但以不明
此心是成佛作祖之真种子福田耳裕自从余授戒
以来即愿持诵金刚般若经誓尽形寿且此经乃吾
六祖大师之心地也能持之不忘得之于巳则将来
历劫受用无穷即此身心常住于曹溪故曰佛子住
此地即是佛受用常在于其中经行及坐卧也故曰
天宫净土全在当人佛刹庄严尽出自巳十界依乎
一心凡圣本无二路汝等明见今日老人转曹溪为
净土驱魔众为法侣苟信老人此心之妙则汝等诸
人出生死證菩提不出一念之顷其或未然依旧流
浪三途没溺苦海去也其念之哉。
** 示沙弥智融
予蒙 恩南来诸护法延予住曹溪初入山首以作
养人才为急乃选诸沙弥延明师教以本业习威仪
法诸祖悟之而度生菩萨修之而成道声闻取之为
涅槃外道执之而谤法众生迷之而造业三途昧之
而受苦凡夫日用而不知吾人以之而应缘即尔辈
为佛弟子为祖儿孙凡有施为莫不皆从此心流出
但顺佛祖之教为佛祖之事心心常住念念不坏者
即此以往历劫不磨便为金刚心地而为成佛作祖
之正因种子矣若夫逆之背之虽身著袈裟心存业
道即此以往便为苦趣苦因亦长劫不坏生死之苦
果也故曰三界上下法唯是一心作顺之即圣背之
即凡岂虚语哉然而此心智愚同禀凡圣共由但在
用处不同故有苦乐之别耳兹若裕等数人同此心
即合山千人亦同此心也若以此心用之于佛祖故
如金刚则将来受用亦同金刚劫劫生生受用不尽
若夫用之于一身谋之为一巳视区区粪壤而为乐
地心心作业转眼之间一息不来便入三途而苦果
无穷亦劫劫生生受用不尽矣此无他故但以不明
此心是成佛作祖之真种子福田耳裕自从余授戒
以来即愿持诵金刚般若经誓尽形寿且此经乃吾
六祖大师之心地也能持之不忘得之于巳则将来
历劫受用无穷即此身心常住于曹溪故曰佛子住
此地即是佛受用常在于其中经行及坐卧也故曰
天宫净土全在当人佛刹庄严尽出自巳十界依乎
一心凡圣本无二路汝等明见今日老人转曹溪为
净土驱魔众为法侣苟信老人此心之妙则汝等诸
人出生死證菩提不出一念之顷其或未然依旧流
浪三途没溺苦海去也其念之哉。
** 示沙弥智融
予蒙 恩南来诸护法延予住曹溪初入山首以作
养人才为急乃选诸沙弥延明师教以本业习威仪
法语¶ 第 741b 页
礼诵设禅堂以安居之律以清规众如一指老人以
业缘牵引不能安居时为说法更延大德阇黎以尸
之又数年而规模造就山门大为改观老人尝谓佛
法所贵闻薰成种岭南久无佛法薰习以乏种子故
信心难生每愿教僧五十三人各书华严大经一部
一以法缘广大为最胜种子二以借书写摄持之力
资初心观行以助入道资粮向以内魔所汩有愿未
成时众中沙弥智融者最先发心乃毅然首倡禀命
愿书大经老人甚嘉其志开端书不半而同学沙弥
一时发心书写者今七人矣嗟乎人之根性岂可局
量哉昔吾师释迦牟尼往劫为凡夫时同千人闻五
十三佛名一时发心修行后各次第成贤劫千佛吾
师以愿力勇猛故先于众又为十六王子时听法华
经为一乘缘种于八方各得成佛况华严乃一乘圆
顿法界无碍缘起之大经也所谓见闻为种八难超
十地之阶善财五十三参一生圆矌劫之果以一字
统法界之经一行摄无边之海况点点画画心光流
溢大用现前果当人不昧则不必更参机缘而观行
自足诸法门海不劳远历百城而坐参知识岂不为
最上法缘乎若以所书之经具在目前终身读诵受
持何用别求佛法即六祖法化所流千七百员知识
可一齐普现于毫端三昧矣汝当作如是观无为俗
习情尘障智眼也勉之勉之。
** 示自庵有禅人住山
佛言一切众生流浪生死皆是妄想颠倒以为根本
妄想不休生死难出故为狂心不歇歇即菩提吾人
果能顿歇狂心便是出三界破魔军露地而坐称为
无事道人如此则铁面阎罗老子纵有狠心毒手亦
无打算摸索处往来纵横自由自在一大解脱人恁
么时节即唤成佛作祖亦不耐听又肯向厕溷中与
业缘牵引不能安居时为说法更延大德阇黎以尸
之又数年而规模造就山门大为改观老人尝谓佛
法所贵闻薰成种岭南久无佛法薰习以乏种子故
信心难生每愿教僧五十三人各书华严大经一部
一以法缘广大为最胜种子二以借书写摄持之力
资初心观行以助入道资粮向以内魔所汩有愿未
成时众中沙弥智融者最先发心乃毅然首倡禀命
愿书大经老人甚嘉其志开端书不半而同学沙弥
一时发心书写者今七人矣嗟乎人之根性岂可局
量哉昔吾师释迦牟尼往劫为凡夫时同千人闻五
十三佛名一时发心修行后各次第成贤劫千佛吾
师以愿力勇猛故先于众又为十六王子时听法华
经为一乘缘种于八方各得成佛况华严乃一乘圆
顿法界无碍缘起之大经也所谓见闻为种八难超
十地之阶善财五十三参一生圆矌劫之果以一字
统法界之经一行摄无边之海况点点画画心光流
溢大用现前果当人不昧则不必更参机缘而观行
自足诸法门海不劳远历百城而坐参知识岂不为
最上法缘乎若以所书之经具在目前终身读诵受
持何用别求佛法即六祖法化所流千七百员知识
可一齐普现于毫端三昧矣汝当作如是观无为俗
习情尘障智眼也勉之勉之。
** 示自庵有禅人住山
佛言一切众生流浪生死皆是妄想颠倒以为根本
妄想不休生死难出故为狂心不歇歇即菩提吾人
果能顿歇狂心便是出三界破魔军露地而坐称为
无事道人如此则铁面阎罗老子纵有狠心毒手亦
无打算摸索处往来纵横自由自在一大解脱人恁
么时节即唤成佛作祖亦不耐听又肯向厕溷中与
法语¶ 第 741c 页
痴蝇作队偷腥扑臭耶如此则十方世界皆成净土
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充满其中与十方诸佛把
臂共游得大自在此则庵即是自自即是庵庵即是
山山即是人无内无外无彼无此恁么则住无所住
行无所行修无所修方称自庵若养懒坐驰三生六
十劫祗为他人作奴郎耳思之思之。
** 示庆云祥禅人
出家儿要明大事第一要真实为生死事切第二要
发决定出生死志第三要拼一生至死不变之节第
四要真知世间是苦极生厌离第五要亲近最胜知
识具正知见时时参请承顺教诲如教而行精勤弗
懈不为五欲烦恼遮障不为恶习所使不为恶友所
移不为恶缘所夺不以根钝自生退屈如是发心如
是超造久久纯熟自然与本所愿求函盖相合纵今
生不能了悟明见自心即百劫千生亦以今日为最
初因地也若不如是但以狭劣知见软暖习气因循
宴安而欲以口头禅狂妄心秽浊气邪见根将为出
家正业以此望出苦海是犹适越而之燕却步而求
前也嗟嗟末法正信者稀禅人既知所坰当知本心
以真实决定为第一义也勉之。
** 示如常禅人
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
二百五十戒又曰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
无为法又曰剃除须发而作沙门受佛法者去世资
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不再矣使人愚
蔽者爱与欲也如是之法种种叮咛苦语无非要为
佛弟子者最初出家便以离欲为第一行耳后世儿
孙身虽出家心醉五欲不知何法是远离法何道是
出苦道缠绵昏迷而不自觉且又矫饬威仪诈现有
德外欺其人内欺其心包藏瑕痹而不自觉欲求直
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充满其中与十方诸佛把
臂共游得大自在此则庵即是自自即是庵庵即是
山山即是人无内无外无彼无此恁么则住无所住
行无所行修无所修方称自庵若养懒坐驰三生六
十劫祗为他人作奴郎耳思之思之。
** 示庆云祥禅人
出家儿要明大事第一要真实为生死事切第二要
发决定出生死志第三要拼一生至死不变之节第
四要真知世间是苦极生厌离第五要亲近最胜知
识具正知见时时参请承顺教诲如教而行精勤弗
懈不为五欲烦恼遮障不为恶习所使不为恶友所
移不为恶缘所夺不以根钝自生退屈如是发心如
是超造久久纯熟自然与本所愿求函盖相合纵今
生不能了悟明见自心即百劫千生亦以今日为最
初因地也若不如是但以狭劣知见软暖习气因循
宴安而欲以口头禅狂妄心秽浊气邪见根将为出
家正业以此望出苦海是犹适越而之燕却步而求
前也嗟嗟末法正信者稀禅人既知所坰当知本心
以真实决定为第一义也勉之。
** 示如常禅人
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
二百五十戒又曰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
无为法又曰剃除须发而作沙门受佛法者去世资
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不再矣使人愚
蔽者爱与欲也如是之法种种叮咛苦语无非要为
佛弟子者最初出家便以离欲为第一行耳后世儿
孙身虽出家心醉五欲不知何法是远离法何道是
出苦道缠绵昏迷而不自觉且又矫饬威仪诈现有
德外欺其人内欺其心包藏瑕痹而不自觉欲求直
法语¶ 第 742a 页
心正念者难其人也净名云直心为道场如常有志
求出离法当以直心为第一义珍重。
** 示小师大义
尔自从老人游迄今二十馀年不独执事辛勤即罹
患难走瘴乡巳三度矣前巳遣尔归家山事师长尔
狂心不歇复为余来今闻尔师巳作故物尔竟不能
生执巾瓶死启手足是可以称弟子乎尔今即归不
思何以报师恩于冥冥乎古人参师访友端为成办
道业尔今从师二十馀年道业何在古人羞见父母
师友尔道业无成幸尔无父母师友无寄羞地矣祖
师云众生与佛无别但众生多习气佛祖清净无垢
耳尔事善知识亲闻训诲年亦老矣尚然悠悠如此
竟不知此去他时后日又何面目见老僧乎万一老
僧如尔父母恐尔此生亦无寄羞地也念尔忠肝义
胆不减古人昨读达观师语以田光比尔如此则老
僧何以报平生乎所谓诸供养中以法为最今别复
以此作供养以酬生平尔其再无忘今日重别之言
临岐执手叮咛珍重。
憨山老人梦游全集卷一终
(九江府佛弟子左春魁室黄氏男左克勤媳
吕氏徐氏同发心助刻
憨大师法语第一卷计字贰万贰千九百零四
个该银壹拾壹两值钱整总愿巳下五卷功
德祈魁父子妻媳身躬安乐天算绵长
弥康多福多寿仍愿孙左天表左天嗣
流芳继书香于奕世门庭吉庆迎万贯以昌
隆上报法恩下资三有普愿法界有缘见闻
随喜者咸沾利乐共获津梁
五乳峰侍者广益编对 海阳郑一相谨书
崇祯巳巳岁夏日匡山木石庵识)
求出离法当以直心为第一义珍重。
** 示小师大义
尔自从老人游迄今二十馀年不独执事辛勤即罹
患难走瘴乡巳三度矣前巳遣尔归家山事师长尔
狂心不歇复为余来今闻尔师巳作故物尔竟不能
生执巾瓶死启手足是可以称弟子乎尔今即归不
思何以报师恩于冥冥乎古人参师访友端为成办
道业尔今从师二十馀年道业何在古人羞见父母
师友尔道业无成幸尔无父母师友无寄羞地矣祖
师云众生与佛无别但众生多习气佛祖清净无垢
耳尔事善知识亲闻训诲年亦老矣尚然悠悠如此
竟不知此去他时后日又何面目见老僧乎万一老
僧如尔父母恐尔此生亦无寄羞地也念尔忠肝义
胆不减古人昨读达观师语以田光比尔如此则老
僧何以报平生乎所谓诸供养中以法为最今别复
以此作供养以酬生平尔其再无忘今日重别之言
临岐执手叮咛珍重。
憨山老人梦游全集卷一终
(九江府佛弟子左春魁室黄氏男左克勤媳
吕氏徐氏同发心助刻
憨大师法语第一卷计字贰万贰千九百零四
个该银壹拾壹两值钱整总愿巳下五卷功
德祈魁父子妻媳身躬安乐天算绵长
弥康多福多寿仍愿孙左天表左天嗣
流芳继书香于奕世门庭吉庆迎万贯以昌
隆上报法恩下资三有普愿法界有缘见闻
随喜者咸沾利乐共获津梁
五乳峰侍者广益编对 海阳郑一相谨书
崇祯巳巳岁夏日匡山木石庵识)
法语¶ 第 74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