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1458-A¶ 第 865a 页
* No. 1458-A
宗门宝积录序
释氏之有古德。犹吾学之有先儒也。先儒以语录。阐
圣人之遗经。古德以语录。演如来之奥义。凡标旨树
训。因源以致流。由本以达末。其道一也。即以先儒言
之。自两汉毛郑贾服诸家。耑门讲经之外。其他儒林
著作。往往有与六经相为出入。而周程张朱后。如太
极通书正蒙东西二铭全书语类等书。尤为指不胜
屈。卒未闻有人焉。举先儒之议论。以类相从。而附之
圣人之经之后者。迨唐之正义。明之大全。始荟稡诸
家。而折衷之。识者犹或致讥。以为正义兴而汉儒之
学始绝。大全作而宋儒之学亦亡。盖其书割截采取。
以务合于一人之见。则汉宋诸儒之名虽存。而仅成
为孔颖达所见之汉儒。杨荣所见之宋儒。固不若各
存一编者。其人之面目既全。而精神毕露。能使后人
读之。如接其謦欬。而承其指授也。呜呼。以孔颖达杨
荣之学之才。而犹不免于斯毙。况与二公。邈不相及
者耶。故余谓。辑先儒之语录者。但当汰其重复。以期
得其人之真。辑古德之语录者。惟在去其繁芜。以独
存其人之是。固不必推而列诸圣人之书。系诸如来
之下。然后为泗水的传。灵山正脉也。西蜀啸堂晰和
尚。幼读儒书。长通佛乘。得弘觉之真传。绍天童之法
1458-A¶ 第 865b 页 X73-0865.png
席。尝奉
诏住持隆安。为四方参学所宗归。而一瓢一衲。云流
天空。眼光透露。与古宿无以异。使立诸儒者之林。其
学识所至。奚止追踪仲达。方驾勉仁而巳哉。乃观其
所撰宗门宝积录一书。简当精确。使宋元明以来。诸
老之声音笑貌。宛然如睹。非若区区藉祖灯操觚。以
衒博釆者比。因特表其正大之意。固可为儒门著书
之则。宁仅有功古德巳耶。
康熙己未季春中浣
赐进士及第通奉大夫
经莚日讲官记注起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
郎加一级昆山徐元文顿首拜撰
* No. 1458-B
宗门宝积录序
尝闻。古佛谓。娑婆世界。以清净音闻为教体。故西来
传心之旨。虽欲扫空诸相不落言诠。而诸师心心相
印。皆有契證之句。一时学者。笔受而宝藏之。又刻诸
方册。以广流通。而语录由是兴焉。犹涉川之必资于
舟楫。求鱼兔者之必假于筌蹄也。夫心之本体。即性
也。一法不立。而万用全彰。迥脱根尘。而真机独露。其
微妙至矣。然众生为情见牵缠。鲜能安居正受。于是
向上诸师。设立疑情。假纵夺杀活之术。以去其黏缚。
诏住持隆安。为四方参学所宗归。而一瓢一衲。云流
天空。眼光透露。与古宿无以异。使立诸儒者之林。其
学识所至。奚止追踪仲达。方驾勉仁而巳哉。乃观其
所撰宗门宝积录一书。简当精确。使宋元明以来。诸
老之声音笑貌。宛然如睹。非若区区藉祖灯操觚。以
衒博釆者比。因特表其正大之意。固可为儒门著书
之则。宁仅有功古德巳耶。
康熙己未季春中浣
赐进士及第通奉大夫
经莚日讲官记注起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
郎加一级昆山徐元文顿首拜撰
* No. 1458-B
宗门宝积录序
尝闻。古佛谓。娑婆世界。以清净音闻为教体。故西来
传心之旨。虽欲扫空诸相不落言诠。而诸师心心相
印。皆有契證之句。一时学者。笔受而宝藏之。又刻诸
方册。以广流通。而语录由是兴焉。犹涉川之必资于
舟楫。求鱼兔者之必假于筌蹄也。夫心之本体。即性
也。一法不立。而万用全彰。迥脱根尘。而真机独露。其
微妙至矣。然众生为情见牵缠。鲜能安居正受。于是
向上诸师。设立疑情。假纵夺杀活之术。以去其黏缚。
1458-A¶ 第 865c 页 X73-0865.png
而使之透脱。粤及百世而下。有善思惟者。即心而悟
其机用。盖如此之妙也。钦惟
世祖章皇帝。乘天宫福德之愿。执金轮以统御天下。
其深仁厚泽所渐被。与如来法化相为广厚。而多生
自悟之智。复有契于当日之涅槃妙心。间当万机暇
时。游观慧海。举畅宗风。天光下垂。河沙遍照。凡得熏
心注耳者。莫不沾慈蒙润。无异春雷时雨。开滋万卉
之甲蘖。而使之敷荣也。于时弘觉禅师忞公。方以天
童嫡子。主法东南。奉
诏而来。屡承顾问。不独妙悟清机。足以仰符
睿旨。即其送难之际。辞辩风驰。撰述之馀。文釆霞灿。
盖有石门北涧之遗芳焉。其得法上首弟子啸堂和
上。以见地超卓。代师秉拂入室。亦如圆悟之乐有大
慧。针锋相拄。余时随侍法筵。获闻实义。虽未能现前
发悟。而此心戚戚。识其妙归。而掩关思入。则又弥觉
不可攀跻。间尝披阅灯录。思尽究古人之机用。而又
以不见全书为叹。今禅师久归寂灭。而余亦老矣。乃
啸公自南还之后。奉禅师之遗嘱。捃集唐宋古德。及
元明后出诸师语录。凡前人刊布未备者。会稡成编。
名为宗门宝积录。千里见示。且命为之序。余抚今追
昔。味禅悦而增法喜。辄忘其固陋。愿乐有言。以助正
信。而又愧未能发明心地法门之万一也。虽然宝积
经不云乎。如来所演八万四千声教。皆名为文。离诸
一切语言文字。是名为义。学者于兹录。苟能作如是
其机用。盖如此之妙也。钦惟
世祖章皇帝。乘天宫福德之愿。执金轮以统御天下。
其深仁厚泽所渐被。与如来法化相为广厚。而多生
自悟之智。复有契于当日之涅槃妙心。间当万机暇
时。游观慧海。举畅宗风。天光下垂。河沙遍照。凡得熏
心注耳者。莫不沾慈蒙润。无异春雷时雨。开滋万卉
之甲蘖。而使之敷荣也。于时弘觉禅师忞公。方以天
童嫡子。主法东南。奉
诏而来。屡承顾问。不独妙悟清机。足以仰符
睿旨。即其送难之际。辞辩风驰。撰述之馀。文釆霞灿。
盖有石门北涧之遗芳焉。其得法上首弟子啸堂和
上。以见地超卓。代师秉拂入室。亦如圆悟之乐有大
慧。针锋相拄。余时随侍法筵。获闻实义。虽未能现前
发悟。而此心戚戚。识其妙归。而掩关思入。则又弥觉
不可攀跻。间尝披阅灯录。思尽究古人之机用。而又
以不见全书为叹。今禅师久归寂灭。而余亦老矣。乃
啸公自南还之后。奉禅师之遗嘱。捃集唐宋古德。及
元明后出诸师语录。凡前人刊布未备者。会稡成编。
名为宗门宝积录。千里见示。且命为之序。余抚今追
昔。味禅悦而增法喜。辄忘其固陋。愿乐有言。以助正
信。而又愧未能发明心地法门之万一也。虽然宝积
经不云乎。如来所演八万四千声教。皆名为文。离诸
一切语言文字。是名为义。学者于兹录。苟能作如是
1458-A¶ 第 866a 页 X73-0866.png
观。向无义路处。觌体自见。则历劫所失之衣珠。不求
自得。一弹指顷。而家珍种种流出。岂不快哉。是知啸
公之孜孜结集。诚为善继先志。发古尊宿潜德之光。
而有功于斯道。固不小矣。
康熙岁次癸亥仲冬 宛平王熙熏沐拜撰
* No. 1458-C
序
天童啸堂和尚。适撰其宗门宝积录成。属余叙之。余
谢曰。此禅宗血脉。世家所录。俱第一义。余治儒者。未
能窥其宗旨。岂敢为叙首。虽然余尝考。释氏本末。自
东汉始传四十二章。至于两晋。而其徒益盛。一时江
左诸名士。若耑以文藻自居。至辩析理源。则必从某
法师某道人。每标榜诸义。辄数百语。或至数千言。花
烂映发。惜无记为语录者。然其谈理。孝经老子。与小
品法华经并赏。大易与逍遥游同论。杂曼巳极。而释
门诸人。其文字幽深劖刻。与诸名士。争奇流而不巳。
遂至同弊。于是。西竺菩提不得不折芦而来。直指本
性。为正法眼藏。尽扫除文字语言。卷翳霁霾。杲杲日
出。此后儒释二门。使各归治其学。而议论遂日有不
同。余则独验之。凡物之异者。每迭相为起伏。若寒暑
昼夜。一来一往。一长一消。显然可见。而儒释二门。则
不然。唐人曰。圣人之道。息于晋宋。开于唐。自昌黎先
自得。一弹指顷。而家珍种种流出。岂不快哉。是知啸
公之孜孜结集。诚为善继先志。发古尊宿潜德之光。
而有功于斯道。固不小矣。
康熙岁次癸亥仲冬 宛平王熙熏沐拜撰
* No. 1458-C
序
天童啸堂和尚。适撰其宗门宝积录成。属余叙之。余
谢曰。此禅宗血脉。世家所录。俱第一义。余治儒者。未
能窥其宗旨。岂敢为叙首。虽然余尝考。释氏本末。自
东汉始传四十二章。至于两晋。而其徒益盛。一时江
左诸名士。若耑以文藻自居。至辩析理源。则必从某
法师某道人。每标榜诸义。辄数百语。或至数千言。花
烂映发。惜无记为语录者。然其谈理。孝经老子。与小
品法华经并赏。大易与逍遥游同论。杂曼巳极。而释
门诸人。其文字幽深劖刻。与诸名士。争奇流而不巳。
遂至同弊。于是。西竺菩提不得不折芦而来。直指本
性。为正法眼藏。尽扫除文字语言。卷翳霁霾。杲杲日
出。此后儒释二门。使各归治其学。而议论遂日有不
同。余则独验之。凡物之异者。每迭相为起伏。若寒暑
昼夜。一来一往。一长一消。显然可见。而儒释二门。则
不然。唐人曰。圣人之道。息于晋宋。开于唐。自昌黎先
1458-A¶ 第 866b 页 X73-0866.png
生请身列孔门弟子。极称孟子之道。六经坠绪。茫茫
复兴。而宗门亦自初祖六世至曹溪。教外别传。花开
遍界。此其同盛一也。及宋诸大儒出。密阐心宗。始明
此学。而一时禅宗亦大畅。如张文定所言。马祖汾阳
雪峰岩头诸公。俱为释家收拾。此其同盛复一也。朱
陆以后。其学渐分。至近世有姚江之学。有蕺山之学。
而圣道复著。宗门亦自元末一灯仅续。至后洞有博
山来显圣澄。济有天童悟磬山修径山信诸老出。而
世复震动。此其同盛复一也。以是知儒释二门。非有
消长。诚以各明本心。自得至道。世人望天梁在南。天
枢在北。其光明相照。嵩高太华。魁然同仰。所谓道并
行。而不相悖者也。啸堂和尚为悟祖长孙山翁老人
大弟子。主席天童。真印三世。啸公初承山翁老人之
命。使辑宋元以来诸禅宿语录。删繁领要。汇为大集。
以补会元尊宿诸书所未备。此其事诚不易。盖正眼
妙心。微笑相授。而欲传世人。终必寄诸文字。是必后
人。能以我心眼。直提出前人之妙。使更无密藏处。而
后其书始可传。此非寻常譬说所可见。有如玉中取
脂。如石中取髓。如自巨海漉出四大宝珠。如品水先
酌鸯浆。如从众草釆得夜光洞鼻芝。如以玻璃杯独
盛狮乳。如得泰阿一麾晋郑之头毕白。又如入秦无
所取耑收图书。如驰登常山上巳得宝符。复如一点
龙睛跃然欲舞。如于壁上看画水势欲涌出。亦如数
十年识得扇门半面。如于烟炭中辨是夏馥。此惟吾
复兴。而宗门亦自初祖六世至曹溪。教外别传。花开
遍界。此其同盛一也。及宋诸大儒出。密阐心宗。始明
此学。而一时禅宗亦大畅。如张文定所言。马祖汾阳
雪峰岩头诸公。俱为释家收拾。此其同盛复一也。朱
陆以后。其学渐分。至近世有姚江之学。有蕺山之学。
而圣道复著。宗门亦自元末一灯仅续。至后洞有博
山来显圣澄。济有天童悟磬山修径山信诸老出。而
世复震动。此其同盛复一也。以是知儒释二门。非有
消长。诚以各明本心。自得至道。世人望天梁在南。天
枢在北。其光明相照。嵩高太华。魁然同仰。所谓道并
行。而不相悖者也。啸堂和尚为悟祖长孙山翁老人
大弟子。主席天童。真印三世。啸公初承山翁老人之
命。使辑宋元以来诸禅宿语录。删繁领要。汇为大集。
以补会元尊宿诸书所未备。此其事诚不易。盖正眼
妙心。微笑相授。而欲传世人。终必寄诸文字。是必后
人。能以我心眼。直提出前人之妙。使更无密藏处。而
后其书始可传。此非寻常譬说所可见。有如玉中取
脂。如石中取髓。如自巨海漉出四大宝珠。如品水先
酌鸯浆。如从众草釆得夜光洞鼻芝。如以玻璃杯独
盛狮乳。如得泰阿一麾晋郑之头毕白。又如入秦无
所取耑收图书。如驰登常山上巳得宝符。复如一点
龙睛跃然欲舞。如于壁上看画水势欲涌出。亦如数
十年识得扇门半面。如于烟炭中辨是夏馥。此惟吾
1458-A¶ 第 866c 页 X73-0866.png
啸公心眼。但所指即星。但所披即宝。足使从上诸大
老。本性廓呈。面目毕竟。俱若从开卷间。宛然相向其
书。遂足传万世。山翁老人。耑以此事属公。诚甚重也。
余因为溯述儒释两门之盛。而啸公此书。阐提未发
其能。善承先志若此。斯诚释林之世宝也。是为序。
甬上学者李邺嗣杲堂氏顿首拜撰
* No. 1458-D
序
夫正法眼藏。从世尊付嘱迦叶。以至达磨东来。直指
人心。见性成佛。谓之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虽云不立
文字。然直指之道。非言莫显。故灿大师信心铭。及六
祖坛经。妙演心宗。波澜益阔。厥后五宗。并列机愈峻。
而唱愈高。星飞电捲。疾雷醒聩之言。汇成灯录会元
尊宿诸书。后学因之。打失布袋者。不可胜纪。诚起死
回生之良剂。奚得竟以文字目之哉。第道与时运。隆
替不恒。赫赫祖灯。几至九鼎一丝。而钝根肤识之徒。
无从扣入。甚至泥文字为正句。犹执医方。以为妙药。
不唯活人无验。将见贻害不浅矣。赖近古老冻脓。代
兴济世。以楔出楔。以言破言。补偏救弊之语。又不一
而足。自会元尊宿语录辑行之后。然继辑者。不能尽
载其全书。即崛起诸老。仅存其名。而无其录者。十有
八九。如黄龙死心灵源瞎堂诸前辈。皆声光烜赫。震
老。本性廓呈。面目毕竟。俱若从开卷间。宛然相向其
书。遂足传万世。山翁老人。耑以此事属公。诚甚重也。
余因为溯述儒释两门之盛。而啸公此书。阐提未发
其能。善承先志若此。斯诚释林之世宝也。是为序。
甬上学者李邺嗣杲堂氏顿首拜撰
* No. 1458-D
序
夫正法眼藏。从世尊付嘱迦叶。以至达磨东来。直指
人心。见性成佛。谓之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虽云不立
文字。然直指之道。非言莫显。故灿大师信心铭。及六
祖坛经。妙演心宗。波澜益阔。厥后五宗。并列机愈峻。
而唱愈高。星飞电捲。疾雷醒聩之言。汇成灯录会元
尊宿诸书。后学因之。打失布袋者。不可胜纪。诚起死
回生之良剂。奚得竟以文字目之哉。第道与时运。隆
替不恒。赫赫祖灯。几至九鼎一丝。而钝根肤识之徒。
无从扣入。甚至泥文字为正句。犹执医方。以为妙药。
不唯活人无验。将见贻害不浅矣。赖近古老冻脓。代
兴济世。以楔出楔。以言破言。补偏救弊之语。又不一
而足。自会元尊宿语录辑行之后。然继辑者。不能尽
载其全书。即崛起诸老。仅存其名。而无其录者。十有
八九。如黄龙死心灵源瞎堂诸前辈。皆声光烜赫。震
1458-A¶ 第 867a 页 X73-0867.png
动一时。今求其全录。咸无有焉。盖辑书者。仅采掇其
英华。而单本集卷。失之荒烟蔓草。遂以湮没。加之陵
谷变迁。兵燹相因。或存或亡。又不知其几几矣。是以
学者。不得尽见古人之全书。即不能尽得古人之机
用也。先师弘觉老人。深为悯之。欲自宋迄今。上下四
五百年间。蒐其遗录。汇成一书。其撰集之体。取衷于
古尊宿录。聚古人于一堂。使学者得以师之。若亲聆
謦欬。瞻其锤拂。读其语玩其机。而有所触发开悟。如
灵云之见桃。香严之击竹。太原闻画角。佛果听鸡鸣。
物类尚然。何况古人雷霆之舌。剑刃之机。尽存于斯。
而不令打失布袋者乎。倘于此彻见古人用处。便可
与古人。并驱于千载之上矣。则此书当亟成者也。集
未半。适应天书之召。未卒其业。因举残编。而授晰曰。
汝当成此。嗟乎。荏苒岁月。今巳廿馀年矣。晨夕寅愓。
惟恐负先师之命。丙辰春。始得搦管从事。蒐罗寻觅。
凡三易寒暑。仅得八十八人书。成九十三卷。名之曰
宗门宝积录。成先志也。亦俾后之瞎驴灭却正法眼
者知所自尔。
时
康熙岁次己未元旦西蜀枳里比丘山晓本皙题于
天童大鉴堂
英华。而单本集卷。失之荒烟蔓草。遂以湮没。加之陵
谷变迁。兵燹相因。或存或亡。又不知其几几矣。是以
学者。不得尽见古人之全书。即不能尽得古人之机
用也。先师弘觉老人。深为悯之。欲自宋迄今。上下四
五百年间。蒐其遗录。汇成一书。其撰集之体。取衷于
古尊宿录。聚古人于一堂。使学者得以师之。若亲聆
謦欬。瞻其锤拂。读其语玩其机。而有所触发开悟。如
灵云之见桃。香严之击竹。太原闻画角。佛果听鸡鸣。
物类尚然。何况古人雷霆之舌。剑刃之机。尽存于斯。
而不令打失布袋者乎。倘于此彻见古人用处。便可
与古人。并驱于千载之上矣。则此书当亟成者也。集
未半。适应天书之召。未卒其业。因举残编。而授晰曰。
汝当成此。嗟乎。荏苒岁月。今巳廿馀年矣。晨夕寅愓。
惟恐负先师之命。丙辰春。始得搦管从事。蒐罗寻觅。
凡三易寒暑。仅得八十八人书。成九十三卷。名之曰
宗门宝积录。成先志也。亦俾后之瞎驴灭却正法眼
者知所自尔。
时
康熙岁次己未元旦西蜀枳里比丘山晓本皙题于
天童大鉴堂
1458-A¶ 第 867b 页 X73-0867.png
* 宗门宝积录凡例
* 编辑是书。由弘觉先师。见宋末元明诸祖语录。多散失无传。使古德法檀。不获昭昭惠世。引为后学之过。故命皙广求诸录。汇成一书。颜曰宗门宝积。俾得此书者。如获众宝。且知慧命攸归。渊源有自。第愧蒐罗不备。挂漏颇多。惟冀当来同志。补集大成焉尔。
* 采集规式。悉依古尊宿录例。唯收上堂示众小参机缘拈颂法语等类。其馀杂著。浩繁不遑具载。
* 历代宗支。不列世次。不折五泒者。以五宗共出一祖。何必分门别户。惟于卷目之下。略赘大鉴下第几十几世。以便披阅。知其所自云。
* 凡尊宿录中巳收者。兹录俱不更收。然复收南岳让青原思者。以见大鉴下绵绵相传。不出两支之外耳。
* 大鉴下由南岳至十二世杨岐会。及十四世五祖演诸录。备载尊宿录中。惟雪峰玄沙西余白云诸老。咸属单本。未经收入。故兹编从南岳青原下。首列雪峰存禅师录。如圆悟大慧中峰录。久经入藏颁行。兹亦不收。
* 雪峰玄沙。及宋末诸祖录。屡经选订。行世巳久。兹惟去其杂著。馀皆仍旧。若元明及昭代诸禅师录。奚止汗牛充栋。故去繁采要。集其大槩。非敢涉私简择。任意去留也。
1458-A¶ 第 867c 页 X73-0867.png
* 是编原为收拾诸祖语录。非与传灯续灯诸书。专意稽考。谱牒世系者比。故有语录行世者收之。其无录者。不敢具载空名。
* 书中诸禅师。或有硕儒名宿所撰塔铭附后者。卷首不更载其姓氏出处。竟录上堂等语。
* 近代诸录。止于愚庵盂觉浪盛及弘觉先师昆季辈下。此济济多贤。未能备列统。俟后之君子起而辑之。惟高明鉴原。
* 未详法嗣。曾经南涧备收续灯存稿中行世。兹不复赘。
宗门宝积录凡例
* 宗门宝积录目录
* 卷首
* 序
* 凡例
* 卷一(大鉴下第一世)
* 南岳怀让禅师
* 青原行思禅师
* 卷一之二(大鉴下第六世)
* 雪峰义存禅师
* 卷三(大鉴下第七世)
* 书中诸禅师。或有硕儒名宿所撰塔铭附后者。卷首不更载其姓氏出处。竟录上堂等语。
* 近代诸录。止于愚庵盂觉浪盛及弘觉先师昆季辈下。此济济多贤。未能备列统。俟后之君子起而辑之。惟高明鉴原。
* 未详法嗣。曾经南涧备收续灯存稿中行世。兹不复赘。
宗门宝积录凡例
* 宗门宝积录目录
* 卷首
* 序
* 凡例
* 卷一(大鉴下第一世)
* 南岳怀让禅师
* 青原行思禅师
* 卷一之二(大鉴下第六世)
* 雪峰义存禅师
* 卷三(大鉴下第七世)
1458-A¶ 第 868a 页 X73-0868.png
* 玄沙师备禅师
* 卷四(大鉴下第十二世)
* 西余净端禅师
* 卷五之六(大鉴下第十三世)
* 白云守端禅师
* 保宁仁勇禅师
* 卷七(大鉴下第十四世)
* 宏智正觉禅师
* 卷八(大鉴下第十六世)
* 虎丘绍隆禅师
* 卷九之十一(大鉴下第十七世至十二卷同)
* 应庵昙华禅师
* 卷十二
* 焦山师体禅师
* 长翁如净禅师
* 卷十三之十四(大鉴下第十八世)
* 密庵咸杰禅师
* 卷十五(大鉴下第十九世)
* 破庵祖先禅师
* 无文 灿禅师
* 卷十六(大鉴下第二十世至十八卷同)
* 无准师范禅师
* 天目文礼禅师
* 卷十七之十八
* 元叟行端禅师
* 卷十九之二十(大鉴下第二十一世至二十五卷同)
* 雪岩祖钦禅师
* 卷二十一之二十二
1458-A¶ 第 868b 页 X73-0868.png
* 楚石梵琦禅师
* 卷二十三
* 愚庵智及禅师
* 卷二十四之二十五
* 笑隐大䜣禅师
* 卷二十六之二十七(大鉴下第二十二世至三十三卷同)
* 高峰原妙禅师
* 卷二十八之二十九
* 古林清茂禅师
* 卷三十
* 南石文琇禅师
* 卷三十一
* 用彰廷俊禅师
* 卷三十二
* 季潭宗泐禅师
* 卷三十三
* 铁关法枢禅师
* 卷三十四(大鉴下第二十三世至四十三卷同)
* 石屋清珙禅师
* 卷三十五之三十六
* 恕中无愠禅师
* 卷三十七之三十八
* 了庵清欲禅师
* 卷三十九之四十
1458-A¶ 第 868c 页 X73-0868.png
* 月江正印禅师
* 卷四十一
* 无见先睹禅师
* 石门至刚禅师
* 卷四十二
* 定岩戒净禅师
* 天真惟则禅师
* 卷四十三
* 逆川智顺禅师
* 杰峰世愚禅师
* 卷四十四之四十五(大鉴下第二十四世至四十九卷同)
* 千岩元长禅师
* 卷四十六之四十八
* 天如惟则禅师
* 卷四十九
* 呆庵普庄禅师
* 古梅正友禅师
* 卷五十(大鉴下第二十五世至五十一卷同)
* 万峰时蔚禅师
* 卷五十一
* 松隐德然禅师
* 卷五十二(大鉴下第二十八世)
* 古溪觉澄禅师
* 大巍净伦禅师
* 卷五十三(大鉴下第三十世)
* 天奇本瑞禅师
* 法舟道济禅师
* 卷五十四(大鉴下第三十一世)
* 无闻明聪禅师
* 无趣如空禅师
* 卷五十五之五十六(大鉴下第三十二世)
1458-A¶ 第 869a 页 X73-0869.png
* 笑岩德宝禅师
* 无幻性冲禅师
* 卷五十七(大鉴下第三十三世)
* 幻有正传禅师
* 卷五十八之六十(大鉴下第三十四世)
* 密云圆悟禅师
* 天隐圆修禅师
* 语风圆信禅师
* 抱朴大莲禅师
* 卷六十一(大鉴下第三十五世至八十一卷同)
* 无明慧经禅师
* 五峰如学禅师
* 卷六十二
* 汉月法藏禅师
* 卷六十三
* 破山海明禅师
* 卷六十四
* 费隐通容禅师
* 石车通乘禅师
* 卷六十五
* 朝宗通忍禅师
* 卷六十六
* 万如通微禅师
* 卷六十七之六十九
* 弘觉道忞禅师
* 卷七十
* 石奇通云禅师
* 卷七十一之七十二
* 牧云通门禅师
1458-A¶ 第 869b 页 X73-0869.png
* 卷七十三
* 浮石通贤禅师
* 卷七十四
* 林野通奇禅师
* 卷七十五
* 林皋本豫禅师
* 卷七十六之七十七
* 大觉通琇禅师
* 卷七十八之七十九
* 箬庵通问禅师
* 卷八十
* 山茨通际禅师
* 松际通授禅师
* 卷八十一
* 古雪通哲禅师
* 卷八十二(大鉴下第三十六世至八十五卷同)
* 湛然圆澄禅师
* 卷八十三之八十四
* 无异元来禅师
* 晦台元镜禅师
* 卷八十五
* 永觉元贤禅师
* 卷八十六(大鉴下第三十七世至九十一卷同)
* 石雨明方禅师
* 卷八十七
* 三宜明盂禅师
* 浮石通贤禅师
* 卷七十四
* 林野通奇禅师
* 卷七十五
* 林皋本豫禅师
* 卷七十六之七十七
* 大觉通琇禅师
* 卷七十八之七十九
* 箬庵通问禅师
* 卷八十
* 山茨通际禅师
* 松际通授禅师
* 卷八十一
* 古雪通哲禅师
* 卷八十二(大鉴下第三十六世至八十五卷同)
* 湛然圆澄禅师
* 卷八十三之八十四
* 无异元来禅师
* 晦台元镜禅师
* 卷八十五
* 永觉元贤禅师
* 卷八十六(大鉴下第三十七世至九十一卷同)
* 石雨明方禅师
* 卷八十七
* 三宜明盂禅师
1458-A¶ 第 869c 页 X73-0869.png
* 卷八十八
* 尔密明澓禅师
* 瑞白明雪禅师
* 卷八十九之九十
* 觉浪道盛禅师
* 为霖道霈禅师
* 卷九十一
* 雪关道訚禅师
* 嵩乳道密禅师
* 卷九十二之九十三
* 历传祖图赞
宗门宝积录目录(终)
* 尔密明澓禅师
* 瑞白明雪禅师
* 卷八十九之九十
* 觉浪道盛禅师
* 为霖道霈禅师
* 卷九十一
* 雪关道訚禅师
* 嵩乳道密禅师
* 卷九十二之九十三
* 历传祖图赞
宗门宝积录目录(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