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法语¶ 第 216a 页
紫柏老人集卷之九
明 憨山德清 阅
* 法语
** 长松茹退序
憨憨子。不知何许人。其应物之际。多出入乎孔老之
樊。然终以释氏为歇心之地。其所著书。曰茹退者。乃
自贬。非暴耀也。夫何故。立言不难。难于明理。明理不
难。难于治情。能以理治情。则理愈明。理愈明。则光大。
故其所立之言。天下则之。鬼神尊而诃护之。憨憨子
自知不能以理治情。以饮食不节而致病。病生复不
畏死。犹妄著书。譬如牛马。不能力耕致远。枉费水草
之馀。唯所退者存焉耳。名其书曰茹退。不亦宜乎。虽
然迫而后应。与夫不扣而自鸣者。不可同日语也。浔
阳有匡石子者。谓憨憨子曰。石兄来慈。搆长松馆于
此。有年数矣。徒厂然于青松白云之閒。且岷江涛生。
声杂钟梵。境不可谓不幽也。然未得高人胜士。击无
生之磬。震缘生之梦。则梦者终不觉矣。岂至人之存
法语¶ 第 216b 页 X73-0216.png
心乎哉。憨憨子愀然久之。曰敢不唯命乃长长松为
牛马焉。
** 长松茹退
诸法无生。何谓也。心不自心。由尘发知。尘不自尘。由
心立尘。由尘发知。知果有哉。由心立尘。尘果有哉。心
尘既无。谁为共者。若谓无因。乌有是处。吾以是知山
河大地。本皆无生。谓有生者情计耳。非理也。故曰。以
理治情。如春消冰。
千年暗室。一灯能明。一灯之明。微吹能冥。明暗果有
常哉。如明暗有常。则能见明暗者非常矣。知此者可
以反昼为夜。反夜为昼。而能昼能夜者。初无昼夜也。
明暗无代谢。谓有代谢者。随分别始至也。如分别不
生。明暗何在。悲夫。明则能见。暗则不能见。是谓尘使
识。若识能使尘。则明暗在此。而不在彼矣。故曰若能
转物。即同如来。
火性无我。寄于诸缘。外诸缘而觅火性。何异离波觅
水者哉。火性既如此。彼六大独不然乎。噫。道远乎哉。
触事而真。圣远乎哉。体之即神。今触事不能真。体之
不能神。盖分别性未亡也。无尘智亦未明也。
明暗生昼夜。昼夜生寒暑。寒暑生古今。脱离吾现前
一念。彼皆如石女生儿。故曰。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
当念。又曰。觅心了不可得。虽然。了不可得而有。如无
可得。则不可得者。曷能独存哉。
如来藏中。不许有识。此古人之言也。吾则不然。众人
牛马焉。
** 长松茹退
诸法无生。何谓也。心不自心。由尘发知。尘不自尘。由
心立尘。由尘发知。知果有哉。由心立尘。尘果有哉。心
尘既无。谁为共者。若谓无因。乌有是处。吾以是知山
河大地。本皆无生。谓有生者情计耳。非理也。故曰。以
理治情。如春消冰。
千年暗室。一灯能明。一灯之明。微吹能冥。明暗果有
常哉。如明暗有常。则能见明暗者非常矣。知此者可
以反昼为夜。反夜为昼。而能昼能夜者。初无昼夜也。
明暗无代谢。谓有代谢者。随分别始至也。如分别不
生。明暗何在。悲夫。明则能见。暗则不能见。是谓尘使
识。若识能使尘。则明暗在此。而不在彼矣。故曰若能
转物。即同如来。
火性无我。寄于诸缘。外诸缘而觅火性。何异离波觅
水者哉。火性既如此。彼六大独不然乎。噫。道远乎哉。
触事而真。圣远乎哉。体之即神。今触事不能真。体之
不能神。盖分别性未亡也。无尘智亦未明也。
明暗生昼夜。昼夜生寒暑。寒暑生古今。脱离吾现前
一念。彼皆如石女生儿。故曰。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
当念。又曰。觅心了不可得。虽然。了不可得而有。如无
可得。则不可得者。曷能独存哉。
如来藏中。不许有识。此古人之言也。吾则不然。众人
法语¶ 第 216c 页 X73-0216.png
心中。不许有如来藏。夫何故。凡圣皆独立故。譬如一
指屈伸。正屈时。伸何所有。正伸时。屈何所有。一现前。
一不现前。固不同。而全露指体。本无优劣。故曰。师子
游行。不带伴侣。
空外无色。色外无空。空兮色兮。根情而有。外情而观。
则空色奚寄。故曰。情为化母。万物皆子。母亡子随。乃
自然之势也。或曰。有可情化。空岂能化。憨憨子曰。空
待色有。色化空殒。此理之必然者也。子何独疑。
道不生虚。则有形者。何所置之。人心不虚。则无穷之
善。自何出焉。故曰。虚则能容。能容则大。大则无外。无
外则独立。而独立者。在尧不加多。在纣不加少。然尧
得之。纣失之也。
性变而为情。情变而为物。有能溯而上之。何物非性。
五行相生。复能相克。天下好生而恶克。殊不知外生
无克。外克无生。故达者。知生生克。闻死不惑。知克生
生。闻生不盈。
出者有隐者之心。处者有出者之情。皆惑也。夫出而
不决。为忠不彻。处而不果。是谓大惑。噫。大惑不除。虽
处于幽岩深壑之閒。何异市朝。
见水不能渡者。以其无筏。见空不能蹈者。以其无翼。
然筏与翼。皆属于木。木生于土。由是而观。是见土不
能渡。不能蹈也。古之人有知于此者。故能不筏而浮
沧海。不翼而履太空。
我不待我。而待于物。物不待物。而待于我。两者相待。
指屈伸。正屈时。伸何所有。正伸时。屈何所有。一现前。
一不现前。固不同。而全露指体。本无优劣。故曰。师子
游行。不带伴侣。
空外无色。色外无空。空兮色兮。根情而有。外情而观。
则空色奚寄。故曰。情为化母。万物皆子。母亡子随。乃
自然之势也。或曰。有可情化。空岂能化。憨憨子曰。空
待色有。色化空殒。此理之必然者也。子何独疑。
道不生虚。则有形者。何所置之。人心不虚。则无穷之
善。自何出焉。故曰。虚则能容。能容则大。大则无外。无
外则独立。而独立者。在尧不加多。在纣不加少。然尧
得之。纣失之也。
性变而为情。情变而为物。有能溯而上之。何物非性。
五行相生。复能相克。天下好生而恶克。殊不知外生
无克。外克无生。故达者。知生生克。闻死不惑。知克生
生。闻生不盈。
出者有隐者之心。处者有出者之情。皆惑也。夫出而
不决。为忠不彻。处而不果。是谓大惑。噫。大惑不除。虽
处于幽岩深壑之閒。何异市朝。
见水不能渡者。以其无筏。见空不能蹈者。以其无翼。
然筏与翼。皆属于木。木生于土。由是而观。是见土不
能渡。不能蹈也。古之人有知于此者。故能不筏而浮
沧海。不翼而履太空。
我不待我。而待于物。物不待物。而待于我。两者相待。
法语¶ 第 217a 页 X73-0217.png
而物我亢然。故广土地者。见物而忘我。略荣名者。见
我而忘物。一忘。一不忘。何异俱不忘。唯俱忘者。可以
役物我。
鸟能飞。鱼能游。然微空水。则翼不可展。尾不能动。故
野马奔于远郊。长风游于太虚。苟无肆足之地。容怒
之天。则殆而巳矣。故君子之处小人。若不能使之各
得其所用而不弃。则君子闻道。奚益于世。
待欲炽。始乃治之。何异一杯之水。救积薪之火也。唯
为之于未有。所谓未昏而我本明。未动而我本静。慎
之可耳。如明极则照生。静穷即动起。照为昏媒。起为
动引。故圣人预知此。乃设止观之药。治昏动之病。一
朝病除药废。则向我本明本静者。又不名明静。乃曰。
定慧者。盖不欲忘其复性之功也。
饮食男女。众人皆欲。欲而能反者。终至于无欲。嘻。唯
无欲者。可以劳天下。可以安天下。
身非我有。有之者愚也。破愚莫若智。智不徒生。必生
于好学。学而能辨之。非智安至此。故曰。学非是道。然
足以破愚。愚破智开。始可入道矣。
能病病者。病奚从生。以不能病病。我故病焉。然病之
大者。莫若生心。心生则靡所不至矣。岂唯病哉。故曰。
眼病乎色。耳病乎声。心病乎我。唯忘我者。病无所病。
可以药天下之病。
松本无声。风入涛生。铜本非镜。镜成生明。无情者。有
情之待也。无声者。亦有声之待也。不明待明。明即不
我而忘物。一忘。一不忘。何异俱不忘。唯俱忘者。可以
役物我。
鸟能飞。鱼能游。然微空水。则翼不可展。尾不能动。故
野马奔于远郊。长风游于太虚。苟无肆足之地。容怒
之天。则殆而巳矣。故君子之处小人。若不能使之各
得其所用而不弃。则君子闻道。奚益于世。
待欲炽。始乃治之。何异一杯之水。救积薪之火也。唯
为之于未有。所谓未昏而我本明。未动而我本静。慎
之可耳。如明极则照生。静穷即动起。照为昏媒。起为
动引。故圣人预知此。乃设止观之药。治昏动之病。一
朝病除药废。则向我本明本静者。又不名明静。乃曰。
定慧者。盖不欲忘其复性之功也。
饮食男女。众人皆欲。欲而能反者。终至于无欲。嘻。唯
无欲者。可以劳天下。可以安天下。
身非我有。有之者愚也。破愚莫若智。智不徒生。必生
于好学。学而能辨之。非智安至此。故曰。学非是道。然
足以破愚。愚破智开。始可入道矣。
能病病者。病奚从生。以不能病病。我故病焉。然病之
大者。莫若生心。心生则靡所不至矣。岂唯病哉。故曰。
眼病乎色。耳病乎声。心病乎我。唯忘我者。病无所病。
可以药天下之病。
松本无声。风入涛生。铜本非镜。镜成生明。无情者。有
情之待也。无声者。亦有声之待也。不明待明。明即不
法语¶ 第 217b 页 X73-0217.png
明。声即无声。情即无情。故曰有待。无待者。皆无自体
唯自心建故。达心无我者。虽处吉凶之域。而吉凶不
可得而惑。
无物不神。不神有心。心有而能无者。无岂能醉哉。无
不能醉。有不能昧。可以颠倒天地。有无万物。神耶。非
神耶。
刻木为鱼。鱼腹空虚。以物击之。声出于无。无能出声。
无果无乎。声从无出。声果有乎。噫。举一类诸。何物能
愚。
有形至大者。莫若天地。无形至大者。莫若虚空。有道
者。知彼二者皆自心影响。故见空不空。见形非形。
龙为鳞虫之长。孰不宾焉。然长而有欲。则人可以豢
之。豢之者犬豕也。今龙亦可豢之。岂真龙也哉。
介然有知。唯施是畏。此老氏之言耳。曹溪大鉴。则曰。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则又若有知不乖无知也。
老乎。曹乎。同乎。异乎。吾不得而知。付之副墨之子。俟
来者辨之。
今有百人焉。异口而同音。使听之者疑若一人焉。嗟
夫口异者。情之所感也。音同者。性之所出也。敢问性。
对曰。音之前。心之初。唯无思者。可以契同耳。
世人见画鸟以为非真。见飞鸟则以为真鸟也。殊不
知人借五行为身。析而观之。身则不有。何况有人。人
既不有。则画鸟飞鸟。独能有哉。故曰。真待假有。假忘
真随忘。若然者。何真何假。
唯自心建故。达心无我者。虽处吉凶之域。而吉凶不
可得而惑。
无物不神。不神有心。心有而能无者。无岂能醉哉。无
不能醉。有不能昧。可以颠倒天地。有无万物。神耶。非
神耶。
刻木为鱼。鱼腹空虚。以物击之。声出于无。无能出声。
无果无乎。声从无出。声果有乎。噫。举一类诸。何物能
愚。
有形至大者。莫若天地。无形至大者。莫若虚空。有道
者。知彼二者皆自心影响。故见空不空。见形非形。
龙为鳞虫之长。孰不宾焉。然长而有欲。则人可以豢
之。豢之者犬豕也。今龙亦可豢之。岂真龙也哉。
介然有知。唯施是畏。此老氏之言耳。曹溪大鉴。则曰。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则又若有知不乖无知也。
老乎。曹乎。同乎。异乎。吾不得而知。付之副墨之子。俟
来者辨之。
今有百人焉。异口而同音。使听之者疑若一人焉。嗟
夫口异者。情之所感也。音同者。性之所出也。敢问性。
对曰。音之前。心之初。唯无思者。可以契同耳。
世人见画鸟以为非真。见飞鸟则以为真鸟也。殊不
知人借五行为身。析而观之。身则不有。何况有人。人
既不有。则画鸟飞鸟。独能有哉。故曰。真待假有。假忘
真随忘。若然者。何真何假。
法语¶ 第 217c 页 X73-0217.png
刍狗未陈。锦绣饰焉。既祭。牧竖践焉。夫刍之为狗。刍
不增多。狗复为刍。刍不减少。由是而观。狗徒有名。实
唯刍也。或者见刍则以为薪。见狗则以为畜。狗能防
盗。薪能传火。盗能杀人。火能烧山。一相因。万相因。以
至无穷。竟不可以知识知。故曰。一波才动万波随。
学所以破愚也。今有人于此。不以学破愚。而以学周
欲。即此而观。则圣人设教。本在药众人之病。今药生
病。则圣人之技穷矣。故曰。醍醐成毒药也。
豆在瓶中。春至则能萌芽。人在欲中。觉生则能梦除。
故曰。有大觉而后知有大梦也。夫大梦者。并梦觉而
言也。梦觉则梦除。觉觉则觉除。觉梦俱除。始名大觉
焉。
庄周梦为蝴蝶。蝶梦为庄周。此就有心而言也。吾则
曰。我梦为山河。山河梦为我。此该有心无心而言也。
噫。能有心能。该有心无心者。果梦耶。果不梦耶。
万物本閒。闹之者人耳。人而不闹。天下何事。故垂衣
裳而天下治者。非出有心也。
一盆之水。一拳之石。足以尽泰山沧海也。夫何故。大
不自大。待小而大。小不自小。待大而小。待小而大。则
天地可以置于芥子矣。待大而小。则毛孔可以容乎
虚空矣。虚空无形。毛能容之。况天地万物者乎。故曰。
毫釐非细。閒关其内。虚空非大。广容无外。
种松所以栖鹤也。养鹤所以代风也。故列子泠然乘
风而游于八荒之外。返而失其故居。犹谓在八荒之
法语¶ 第 218a 页 X73-0218.png
外也。故曰。道非有无。岂可以方所求之哉。道非远近。
岂可以去来疑之哉。唯不求不疑者。非上智则下愚
矣。
心有真心妄心。真心照境而无生。妄心则因境牵起
者也。真心物我一贯。圣不能多。凡不能少。妄心则境
有多种。或以有为境。或以无为境。或以诸子各偏所
见为境。故曰。心本无生因境有。六合之外。六合之内。
罗笼尽矣。又老氏以身为大患。身无患无。而不言所
以然之旨。曰假借四大以为身。则无身之所以然明
矣。夫心本不劳。形累之劳。身遗则心无能劳之者。心
果有乎。昔人有言全神者。心将遗之。况于身乎。故曰。
有心则罪福有主。心忘主无。虽有罪福。孰主之哉。
我心未起。义路莫造。故穷天下之辨。尽天下之义。皆
谓之以网张风剪龟之毛也。虽然。善行者无足迹。善
言者无舌力。如是言。如是行。谓之不言而言。不行而
行。不言而言者。言满天下本无言。不行而行者。行遍
天下本无行。故曰。不行而至。不言而信也。
众人以为高不过乎天。厚不过乎地。故曰天高地厚。
无能匹者。殊不知天地虽高厚。亦有形之大者。夫有
形离无形。形何所从。无形离有形。无形谁明。明也者。
有无一致之谓也。
勇而不义谓之暴。仁而不明谓之倒。倒也者。以小伤
大之谓也。唯仁不仁。乃合乎道。
月在秋水。春著花容。虽至愚者。亦未有见之而不悦
岂可以去来疑之哉。唯不求不疑者。非上智则下愚
矣。
心有真心妄心。真心照境而无生。妄心则因境牵起
者也。真心物我一贯。圣不能多。凡不能少。妄心则境
有多种。或以有为境。或以无为境。或以诸子各偏所
见为境。故曰。心本无生因境有。六合之外。六合之内。
罗笼尽矣。又老氏以身为大患。身无患无。而不言所
以然之旨。曰假借四大以为身。则无身之所以然明
矣。夫心本不劳。形累之劳。身遗则心无能劳之者。心
果有乎。昔人有言全神者。心将遗之。况于身乎。故曰。
有心则罪福有主。心忘主无。虽有罪福。孰主之哉。
我心未起。义路莫造。故穷天下之辨。尽天下之义。皆
谓之以网张风剪龟之毛也。虽然。善行者无足迹。善
言者无舌力。如是言。如是行。谓之不言而言。不行而
行。不言而言者。言满天下本无言。不行而行者。行遍
天下本无行。故曰。不行而至。不言而信也。
众人以为高不过乎天。厚不过乎地。故曰天高地厚。
无能匹者。殊不知天地虽高厚。亦有形之大者。夫有
形离无形。形何所从。无形离有形。无形谁明。明也者。
有无一致之谓也。
勇而不义谓之暴。仁而不明谓之倒。倒也者。以小伤
大之谓也。唯仁不仁。乃合乎道。
月在秋水。春著花容。虽至愚者。亦未有见之而不悦
法语¶ 第 218b 页 X73-0218.png
也。殊不知外我一心。则水无所清。月无所明。春无所
呈。花无所荣。知此者。可与言即物会心之大略也。
生公聚石为徒。与之谈涅槃大意。群石皆点首而肯
之。夫石本无心。岂有耳哉。无心无耳。于意则肯首。于
声则能受。肯之。受之。心耶。耳耶。
见欲忘身者。乃欲重于身也。见身忘欲者。乃身重于
欲也。欲重之人。虽多才奚为。唯圣人因其欲而用之。
终使之无欲焉。重身之人。固能忘欲。身为欲本。心则
主之。而不能忘心。则身亦欲也。故曰。唯忘心者。则身
无所劳。
蛇可以为龙。众人可以为圣。今众人满天下。而登圣
者何稀焉。噫。风行于上。俗成于下。顾其鼓舞者何如
耳。如鼓舞者不得其人。虽圣人满天下有若无也。
稚子弄影不知为影所弄。此谭子之言也。吾则曰。影
弄稚子。不知为稚子所弄。谭言可以义求。吾言难以
理通。谭兮。吾兮。孰先孰后。孰智孰愚。吾不得而辨。且
付之无辨子焉。
吾读庄子。乃知周非老氏之徒也。吾读孟子。乃知轲
非仲尼之徒也。夫何故。老氏不辩。周善辩。仲尼言性
活。轲言性死。辩则失真。死则不灵。失真不灵。贤者之
大疵也。
羊不知驴。驴不知马。马不知龙。谓驴不能百里。谓马
不能千里。谓龙不能蜿蜒九霄。是皆以已尽人者也。
夫人可以已尽。则道可以力得矣。何君至尊。臣不得
呈。花无所荣。知此者。可与言即物会心之大略也。
生公聚石为徒。与之谈涅槃大意。群石皆点首而肯
之。夫石本无心。岂有耳哉。无心无耳。于意则肯首。于
声则能受。肯之。受之。心耶。耳耶。
见欲忘身者。乃欲重于身也。见身忘欲者。乃身重于
欲也。欲重之人。虽多才奚为。唯圣人因其欲而用之。
终使之无欲焉。重身之人。固能忘欲。身为欲本。心则
主之。而不能忘心。则身亦欲也。故曰。唯忘心者。则身
无所劳。
蛇可以为龙。众人可以为圣。今众人满天下。而登圣
者何稀焉。噫。风行于上。俗成于下。顾其鼓舞者何如
耳。如鼓舞者不得其人。虽圣人满天下有若无也。
稚子弄影不知为影所弄。此谭子之言也。吾则曰。影
弄稚子。不知为稚子所弄。谭言可以义求。吾言难以
理通。谭兮。吾兮。孰先孰后。孰智孰愚。吾不得而辨。且
付之无辨子焉。
吾读庄子。乃知周非老氏之徒也。吾读孟子。乃知轲
非仲尼之徒也。夫何故。老氏不辩。周善辩。仲尼言性
活。轲言性死。辩则失真。死则不灵。失真不灵。贤者之
大疵也。
羊不知驴。驴不知马。马不知龙。谓驴不能百里。谓马
不能千里。谓龙不能蜿蜒九霄。是皆以已尽人者也。
夫人可以已尽。则道可以力得矣。何君至尊。臣不得
法语¶ 第 218c 页 X73-0218.png
而献之。父至慈。子不得而传之耶。故曰。人不可以已
尽。道不可以力得。唯舍已尽人者。无情不尽。无道不
得也。
日高则群阴自灭。云厚则杲日失明。今有人于此。不
以无生之水。沃贪欲之火。而烁灵焚和。终无息矣。
昼想之。夜梦之。想想梦梦。积岁成劫。万古一息。或谓
之延。或谓之促。延兮。促兮。有兮。无兮。唯离念者。乃知
此也。
岷山而至石头。从高而下也。岷山如在天。石头如在
渊。天上有水。鱼龙藏焉。渊中有陆。人物寓焉。在上者。
不以陆低。而设底脱之防。在下者。亦不以水高。而忧
冲洗之患者。命也。业也。故曰知见。每欲留于世閒。业
运屡常迁于国土。
男见女喜悦。女见男亦喜悦。男女虽别。而喜悦未尝
不一也。噫。喜悦之初。有不累于喜悦者存焉。人能知
此则喜悦乃思无邪也。
俭可以积福。亦可以积祸。吾同众人之俭。俭非吾俭。
福必积矣。如俭人而不俭已。祸必积焉。故曰。同人之
俭者。人虽饿死而不怨。俭人而不俭已者。虽温饱而
不怀也。
少而不老。老而不病。病而不死。则生者无媒矣。生而
不少。少而不老。老而不病。则死者亦无媒矣。噫。死为
生媒。生为死媒。譬如环轮。端从何起。故曰。生本无生。
死本无死。或者横生横死耳。
尽。道不可以力得。唯舍已尽人者。无情不尽。无道不
得也。
日高则群阴自灭。云厚则杲日失明。今有人于此。不
以无生之水。沃贪欲之火。而烁灵焚和。终无息矣。
昼想之。夜梦之。想想梦梦。积岁成劫。万古一息。或谓
之延。或谓之促。延兮。促兮。有兮。无兮。唯离念者。乃知
此也。
岷山而至石头。从高而下也。岷山如在天。石头如在
渊。天上有水。鱼龙藏焉。渊中有陆。人物寓焉。在上者。
不以陆低。而设底脱之防。在下者。亦不以水高。而忧
冲洗之患者。命也。业也。故曰知见。每欲留于世閒。业
运屡常迁于国土。
男见女喜悦。女见男亦喜悦。男女虽别。而喜悦未尝
不一也。噫。喜悦之初。有不累于喜悦者存焉。人能知
此则喜悦乃思无邪也。
俭可以积福。亦可以积祸。吾同众人之俭。俭非吾俭。
福必积矣。如俭人而不俭已。祸必积焉。故曰。同人之
俭者。人虽饿死而不怨。俭人而不俭已者。虽温饱而
不怀也。
少而不老。老而不病。病而不死。则生者无媒矣。生而
不少。少而不老。老而不病。则死者亦无媒矣。噫。死为
生媒。生为死媒。譬如环轮。端从何起。故曰。生本无生。
死本无死。或者横生横死耳。
法语¶ 第 219a 页 X73-0219.png
吴人嗜鲈鱼莼菜。燕人嗜驼乳牛乳。莼菜驴鱼。牛乳
驼乳。味虽不同。嗜无两种。鲈鱼莼菜。众人以为鲜。驼
乳牛乳。众人以为膻。噫。如舌根不摇。识不尝味。天雨
甘露。地产甘肥。孰知嗜哉。
公之私之。皆自心出。公则天下喜之。私则天下怒之。
喜则福生。怒则祸生。知福生于公。而不能以公灭私
者。欲醉其心也。
制欲不难。唯自重难。人而能自重。虽高爵厚禄不能
动之。果能昭廓不动。至于动而无欲。则几于圣矣。古
有节妇。谓饿死犹胜生失节。失节生犹死。遂饿而死。
是以天下仰其遗烈。如月在寒空也。
皎如青天。忽尔生云。吾清净心中。念生忽然。念自生
耶。固有生之者乎。生而能返。出而能归者也。生而不
返流浪他乡。竛竮辛苦。朝之莫之。弗得暂安。如长风
驱云。云虽无心。茫茫不能己者。风使之然也。故曰。境
风浩浩。凋残功德之林。心火炎炎。烧断觉山之路。山
上有天。谁得见之。
饮食之于人也。所以资其生耳。今有人于此。不以饮
食资生。反乃伤之者。盖不节之过也。饮食而能节之。
小则可以资一身一家。大则可以资天下。故曰。智者
能调五脏。充而用之。能调天下非誇也。
昔之人有力拔山者。气吞天下者。人在地上口在人
面而能拔山。山地也。口亦地也。谓之地拔地。地吞天
下。于理则无悖。反是虽有其辞。乃过壮之耳。
法语¶ 第 219b 页 X73-0219.png
天下以美妇人譬好花。以好花譬美妇人。殊不知以
人譬花。以花譬人。而能譬譬者。非花非人也。故曰。境
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南人解乘舟。北人解乘马。
人物虽殊。便常则一也。故使农人揖让于明堂之上。
置缙绅于耕锄之閒。久习虽亦安之。终非其常也。是
以圣人不以反常教天下。但以中庸教之者。率其常
而巳矣。常则久。久则远。远生大。大无不尽。何必反常。
桃李芳浓。游蜂不待召而聚。花落亦不待遣而散。殊
不知花有荣悴。而树无代谢。夫树无代谢。则今日之
零落。安知不为异日芳浓之本与。昔人有方受相印
而贵震天下。即题诗于馆壁閒曰。霜松雪竹钟山寺。
投老归欤寄此生。噫。大悲菩萨。手眼何多。果乃一些
瞒他不得。良有以夫。
开眼见山水。合眼梦山水。开眼所见。世以为真。合眼
所见。世以为不真。殊不知真与不真。离心无尘。尘尚
非有。况山水乎哉。
闻钟声而能卜阴晴者。耳聪英于人者也。过万马一
见而不忘其毛色者。目明雄于人者也。故世皆以为
极聪明之人也。虽然。合聪不聪。合明不明。聪之与明。
果聪明欤。果不聪明欤。昔人有言曰。世人之耳非不
聪。耳聪特向经中聋。世人之目非不明。目明特向经
中盲。若然者。彼能卜阴晴之聪。辨马色之明。岂真聪
明也耶。
法语¶ 第 219c 页 X73-0219.png
孟轲言性善。荀况言性恶。杨雄言性善恶混。夫言善
言恶者。是析一而为二也。言善恶混者。是并二而为
一也。噫。性也者。非一非二。而一而二。孰能析之。孰能
并之。吾以是知析之者并之者。皆画蛇添足者也。
吾读墨子。然后知其非大悖于孔子者也。吾读杨子。
亦知其非吝一毛而不拔者也。今曰墨子悖孔氏。杨
朱吝一毛。是皆不读杨墨书者也。杨墨骨巳朽。而不
朽者寓于书。然不读其书。而随人口吻以妄排之。假
使杨墨不死。闻其排语。宁不捧腹而绝倒欤。
十习六交。恶情所积。果熟徵报。所以詶因也。若夫十
号具足。万德周隆。亦善情所积。果熟詶因也。然恶积
则受苦。善积则受乐。如一心不生。万法何咎。人而知
此。则将善不敢恃。况敢为恶。而甘受苦哉。故曰。善虽
是美。恶固非善。善不藉恶。则为善无资矣。恶不藉善。
则为善无师矣。今有人于此。必欲逐尽小人。然后天
下始可治者。岂圣人之心也耶。
火胜水。水必成汤。水胜火。火必成凉。是故易之泰卦。
贵权在君子。亦使小人各得其所也。然圣人不病于
临。而病于大壮者。至泰且固守而不敢进。噫。非忧深
虑远者。孰能知此。
吾读易。然后知六十四卦。本无常性。故曰。周流六虚。
上下无常。所以性之情之。恶之好之。凶之吉之。循环
无端。变化无穷矣。
中庸之未发。即易之未画。发而皆中节。即易之巳画。
法语¶ 第 220a 页 X73-0220.png
或曰中。或曰和。或曰道。或曰易。中也者。未发不昧巳
发之谓也。和也者。巳发不乖未发之谓也。先天谓之
道。后天谓之易。故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
之器。器成则易行乎其中矣。外器而求易。犹外卦而
求爻也。宁有是处。
深山大泽。龙蛇生焉。茂族巨姓。善恶出焉。苟不得有
福慧者为之长。折摄于未有。则灭族杀身之祸。将必
不可免矣。故曰。一微涉动境。成此颓山势。
则未至时。不知是福。祸至而追思无祸之日。真大福
也。岂待必得万钟。然后为福哉。
勤于善者。不知善之所积。甘于恶者。亦不知恶之所
积。善之所积。以其不知。福莫大焉。恶之所积。亦以其
不知。祸莫大焉。良以不知生于所忽。祸之始也。知而
勤之。福之梯也。故曰。忽则昧心。知则不昧。
人之心虑。整之则热恼将自洗落。而渐入清凉之域。
忽而不能整。则众苦不召而至矣。至则难遣。曷若整
之于未至。用力少而收功多耶。故曰。诸天正乐。修罗
方瞋。是皆心虑弗整。被其所覆也。覆则本心隐蔽。非
明而勇者。心虑岂易整之哉。
转识成智。非解圆而精于止观者。未之能也。夫佛性
有三。缘因。了因。正因是也。缘因不明。了因不生。了因
不生。正因难冥。冥也者。所以复之也。今有人于此。欲
复其性而忽了因。欲发了因而忽缘因。譬如不谷而
欲苗。不苗而欲饭。安有是理乎。文始虽言转识成智。
发之谓也。和也者。巳发不乖未发之谓也。先天谓之
道。后天谓之易。故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
之器。器成则易行乎其中矣。外器而求易。犹外卦而
求爻也。宁有是处。
深山大泽。龙蛇生焉。茂族巨姓。善恶出焉。苟不得有
福慧者为之长。折摄于未有。则灭族杀身之祸。将必
不可免矣。故曰。一微涉动境。成此颓山势。
则未至时。不知是福。祸至而追思无祸之日。真大福
也。岂待必得万钟。然后为福哉。
勤于善者。不知善之所积。甘于恶者。亦不知恶之所
积。善之所积。以其不知。福莫大焉。恶之所积。亦以其
不知。祸莫大焉。良以不知生于所忽。祸之始也。知而
勤之。福之梯也。故曰。忽则昧心。知则不昧。
人之心虑。整之则热恼将自洗落。而渐入清凉之域。
忽而不能整。则众苦不召而至矣。至则难遣。曷若整
之于未至。用力少而收功多耶。故曰。诸天正乐。修罗
方瞋。是皆心虑弗整。被其所覆也。覆则本心隐蔽。非
明而勇者。心虑岂易整之哉。
转识成智。非解圆而精于止观者。未之能也。夫佛性
有三。缘因。了因。正因是也。缘因不明。了因不生。了因
不生。正因难冥。冥也者。所以复之也。今有人于此。欲
复其性而忽了因。欲发了因而忽缘因。譬如不谷而
欲苗。不苗而欲饭。安有是理乎。文始虽言转识成智。
法语¶ 第 220b 页 X73-0220.png
而不言转识成智之所以然。所以然不明。是有名无
实也。或曰。敢问转识成智之所以然。对曰。若能探释
氏唯识之书乎。若能悉缘因了因正因之旨乎。曰未
也。将能之矣。噫。若果能之。则转识成智之所以然。乃
在子而不在文始也。
文始转识成智之说。但言其成。不言其所以成。所以
成之说不明。则义由何精。凡义精。乃可以入神致用
耳。虽然义有多涂。岂易言哉。性变而为识。识有多种。
曰含藏。曰传送。曰分别。曰见色。闻声。嗅香。尝味。觉触。
知法。总谓之八识。唯含藏前五。果转非因转也。六之
与七。乃因转非果转也。然彼七识。皆坐转非行转也。
行转也者。唯分别事识之能事也。夫何故。以其量备
心所备故也。合理之谓比。谓比度而知。知而不谬于
圣经。合辙故曰比量。不合则非量矣。现量也者。初无
分别。照境无思也。是以有志于转识成智者。苟非精
辨事识。则转识成智所以然之说。终不明矣。吾故曰。
文始言其成。不言其所以成也。
吾读文始。虽爱其文章精洁。光而且旷也。精则不杂。
洁则清。而无尘俗习。光乎其𦦨不可掩。旷乃包博冲
远。非浅识者可窥也。虽然精之洁之光之旷之。其粗
也。不可精不可洁不可光不可旷者。岂精精洁洁。光
焉旷焉而能暴之哉。吾以是知不能暴者。精而至于
密者也。故其言曰。圣智造迷。鬼神不识。不可为。不可
致。不可测。不可分。强曰天。曰命。曰神。曰玄合。曰道者。
实也。或曰。敢问转识成智之所以然。对曰。若能探释
氏唯识之书乎。若能悉缘因了因正因之旨乎。曰未
也。将能之矣。噫。若果能之。则转识成智之所以然。乃
在子而不在文始也。
文始转识成智之说。但言其成。不言其所以成。所以
成之说不明。则义由何精。凡义精。乃可以入神致用
耳。虽然义有多涂。岂易言哉。性变而为识。识有多种。
曰含藏。曰传送。曰分别。曰见色。闻声。嗅香。尝味。觉触。
知法。总谓之八识。唯含藏前五。果转非因转也。六之
与七。乃因转非果转也。然彼七识。皆坐转非行转也。
行转也者。唯分别事识之能事也。夫何故。以其量备
心所备故也。合理之谓比。谓比度而知。知而不谬于
圣经。合辙故曰比量。不合则非量矣。现量也者。初无
分别。照境无思也。是以有志于转识成智者。苟非精
辨事识。则转识成智所以然之说。终不明矣。吾故曰。
文始言其成。不言其所以成也。
吾读文始。虽爱其文章精洁。光而且旷也。精则不杂。
洁则清。而无尘俗习。光乎其𦦨不可掩。旷乃包博冲
远。非浅识者可窥也。虽然精之洁之光之旷之。其粗
也。不可精不可洁不可光不可旷者。岂精精洁洁。光
焉旷焉而能暴之哉。吾以是知不能暴者。精而至于
密者也。故其言曰。圣智造迷。鬼神不识。不可为。不可
致。不可测。不可分。强曰天。曰命。曰神。曰玄合。曰道者。
法语¶ 第 220c 页 X73-0220.png
亦密之之谓也。
饥饱无常法。故饱可以治饥。饥亦治饱。非但饥饱可
以相治。生能治死。死能治生。死若不可治。则生生之
道息矣。生若不可治。则生者不死矣。今乃生必有死。
此天下之共见者也。吾以是知生本无生。死本无死。
而谓祸福莫烈乎死生者。安知此乎。
般若总八部。雄文六百馀卷。若天风海涛。音出自然。
文成无心。可谓出圣之智母。陶凡之红炉也。而弘法
大士。乃束八部雄文成心经。字无三百。而显密要领。
罄备之矣。或者再束心经归一句。使反约精求者。习
化心通。则我法二空。无劳举足。彼岸先登矣。虽然二
空之解未精。而入神致用之机。岂易发哉。
初心学者。当先求精我空之解。曰我之有我。根于五
蕴。若离五蕴。我本无我。且彼聚而成我耶。散而成我
耶。聚而成我。聚必有散。我岂真我。散而成我。我则有
五。聚散求之。我终无我。是谓我空。彼五者。初唯识变
而有。识如幻梦。精而观之。识化法无。是谓法空。二解
既成。依解起行。当于憎爱荣辱之地。死生聚散之场。
力而行之。则又不在解而在行也。
吾读棱严。始悟圣人会物归已之旨。而古人有先得
此者。则曰。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又曰。我今见树。
树不见我。我见何见。棱严文字之妙。委曲精尽。胜妙
独出。此眉山之言也。
口腹累人。阳物多事。至于灭身败国亡家者岂少哉。
饥饱无常法。故饱可以治饥。饥亦治饱。非但饥饱可
以相治。生能治死。死能治生。死若不可治。则生生之
道息矣。生若不可治。则生者不死矣。今乃生必有死。
此天下之共见者也。吾以是知生本无生。死本无死。
而谓祸福莫烈乎死生者。安知此乎。
般若总八部。雄文六百馀卷。若天风海涛。音出自然。
文成无心。可谓出圣之智母。陶凡之红炉也。而弘法
大士。乃束八部雄文成心经。字无三百。而显密要领。
罄备之矣。或者再束心经归一句。使反约精求者。习
化心通。则我法二空。无劳举足。彼岸先登矣。虽然二
空之解未精。而入神致用之机。岂易发哉。
初心学者。当先求精我空之解。曰我之有我。根于五
蕴。若离五蕴。我本无我。且彼聚而成我耶。散而成我
耶。聚而成我。聚必有散。我岂真我。散而成我。我则有
五。聚散求之。我终无我。是谓我空。彼五者。初唯识变
而有。识如幻梦。精而观之。识化法无。是谓法空。二解
既成。依解起行。当于憎爱荣辱之地。死生聚散之场。
力而行之。则又不在解而在行也。
吾读棱严。始悟圣人会物归已之旨。而古人有先得
此者。则曰。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又曰。我今见树。
树不见我。我见何见。棱严文字之妙。委曲精尽。胜妙
独出。此眉山之言也。
口腹累人。阳物多事。至于灭身败国亡家者岂少哉。
法语¶ 第 221a 页 X73-0221.png
然得其机而制之不难。不得其机而强制之。非惟无
益。亦足致狂。夫机者何。噫。心未生时。心将生时。心正
生时。心生巳时。机乎机乎。果在谁乎。知此则口腹绝
长蛇封豕之技。阳物无星火烧山之猛矣。
老氏宗自然。夫自然也者。即无为之异称也。无为即
不烦造作之谓也。若然者。则圣人设教。将教谁乎。何
者。以善既自然。恶亦自然。则无往而非自然。果如此。
则众人之希贤。贤希圣。始从勉然。而终至于自然之
说。老氏大悖也。故老氏但言其终。而略其始之说行。
则薰恶为善之教。将战而不能全胜矣。夫始终一条
也。故众人希贤。贤希圣。此尽其始也。圣希天。尽其终
也。尽始也者。以理治情之谓也。尽终也者。复其性也。
性复则向谓一条者。昭然在前矣。夫复何事。至此则
知自然。俱掉棒打月耳。
终天下之道术者。其释氏乎。六合之外。昔人存而不
论。六合之内。论而不议。非不可论。恐骇六合之内。非
不可议。恐乖五常之意。今释氏远穷六合之外。判然
有归。近彻六合之内。画然无混。使高明者。有超世之
举。安常者。无过望之争。是故析三界而为九地。会四
圣而共一乘。六合之外。唯不受后有者居之。六合之
内。皆有情之窟宅也。能依者名之正报。所依者谓之
依报。圣也。凡也。非无因而感。皆因其最初发心为之
地。有以缘生为归宿者。有以无生为归宿者。唯佛一
人。即缘生而能无生。即无生而不昧缘生。遮之照之。
益。亦足致狂。夫机者何。噫。心未生时。心将生时。心正
生时。心生巳时。机乎机乎。果在谁乎。知此则口腹绝
长蛇封豕之技。阳物无星火烧山之猛矣。
老氏宗自然。夫自然也者。即无为之异称也。无为即
不烦造作之谓也。若然者。则圣人设教。将教谁乎。何
者。以善既自然。恶亦自然。则无往而非自然。果如此。
则众人之希贤。贤希圣。始从勉然。而终至于自然之
说。老氏大悖也。故老氏但言其终。而略其始之说行。
则薰恶为善之教。将战而不能全胜矣。夫始终一条
也。故众人希贤。贤希圣。此尽其始也。圣希天。尽其终
也。尽始也者。以理治情之谓也。尽终也者。复其性也。
性复则向谓一条者。昭然在前矣。夫复何事。至此则
知自然。俱掉棒打月耳。
终天下之道术者。其释氏乎。六合之外。昔人存而不
论。六合之内。论而不议。非不可论。恐骇六合之内。非
不可议。恐乖五常之意。今释氏远穷六合之外。判然
有归。近彻六合之内。画然无混。使高明者。有超世之
举。安常者。无过望之争。是故析三界而为九地。会四
圣而共一乘。六合之外。唯不受后有者居之。六合之
内。皆有情之窟宅也。能依者名之正报。所依者谓之
依报。圣也。凡也。非无因而感。皆因其最初发心为之
地。有以缘生为归宿者。有以无生为归宿者。唯佛一
人。即缘生而能无生。即无生而不昧缘生。遮之照之。
法语¶ 第 221b 页 X73-0221.png
存之泯之。譬如夜珠在盘。宛转横斜。冲突自在。不可
得而思议焉。故其远穷近彻。如见掌心文理。镜中眉
目也。吾故曰。终天下之道术者。其释氏乎。
憨憨子正沐时。以背示匡石子曰。若见广长舌相乎。
曰不见。噫。见生不见。善反不见。岂惟背有舌。眼有耳。
将毛与发。无往而非见矣。
一条也者。初本不远。在吾日用中耳。日用而不知者。
外物累之也。殊不知物不自物。待我而物。我若能忘
我。物岂能独立乎。故曰。唯忘我者。不惟物不能累。物
且为之转也。
一盆之水。奚异沧海。谓之盆。谓之海者。情而巳矣。如
情忘则海尚不有。何况于盆。是时也。昭然现前者。盆
乎海乎。
通红而告我者。炽炭也。飘白而告我者。飞雪也。红白
虽殊。告我则一耳。色为五尘之先。先者能告。则馀者
宁弗告哉。虽然具有目目耳耳。以至意意者。亦恶能
领旨乎。
缘明有见。是谓众人。不缘明能见。是谓圣人。然而鸱
鸮夜撮蚤虱察秋毫。昼则瞋目而不见丘山。因暗有
见。明成无见。又虎狼猫犬昼夜俱见。则与不缘明之
见何别。嘻。虎狼有待则见。而圣人有待亦见。无待亦
见。故曰圣人处明暗之域。开物成务。明暗不能累焉。
呼圣人圣人应。呼众人众人应。说者以圣人之应谓
之唯。众人之应谓之阿。夫唯与阿皆应。而有不同者
得而思议焉。故其远穷近彻。如见掌心文理。镜中眉
目也。吾故曰。终天下之道术者。其释氏乎。
憨憨子正沐时。以背示匡石子曰。若见广长舌相乎。
曰不见。噫。见生不见。善反不见。岂惟背有舌。眼有耳。
将毛与发。无往而非见矣。
一条也者。初本不远。在吾日用中耳。日用而不知者。
外物累之也。殊不知物不自物。待我而物。我若能忘
我。物岂能独立乎。故曰。唯忘我者。不惟物不能累。物
且为之转也。
一盆之水。奚异沧海。谓之盆。谓之海者。情而巳矣。如
情忘则海尚不有。何况于盆。是时也。昭然现前者。盆
乎海乎。
通红而告我者。炽炭也。飘白而告我者。飞雪也。红白
虽殊。告我则一耳。色为五尘之先。先者能告。则馀者
宁弗告哉。虽然具有目目耳耳。以至意意者。亦恶能
领旨乎。
缘明有见。是谓众人。不缘明能见。是谓圣人。然而鸱
鸮夜撮蚤虱察秋毫。昼则瞋目而不见丘山。因暗有
见。明成无见。又虎狼猫犬昼夜俱见。则与不缘明之
见何别。嘻。虎狼有待则见。而圣人有待亦见。无待亦
见。故曰圣人处明暗之域。开物成务。明暗不能累焉。
呼圣人圣人应。呼众人众人应。说者以圣人之应谓
之唯。众人之应谓之阿。夫唯与阿皆应。而有不同者
法语¶ 第 221c 页 X73-0221.png
情也。同者性也。性与情相去不远。故曰性相近也。习
相远也。既近可以习远。远者独不可习近乎。吾以是
知性本无常。情亦无常。性若有常。情何所生。情若有
常。性何所光。光则圆。圆则明。明即觉也。圭山曰。统众
德而大备。烁群昏而独照。故名圆觉。
水有蛟龙。山有虎豹。樵者不敢入焉。渔者不敢浴焉。
以其有物故也。知其有物而避之。不若忘我。忘我物
亦忘之。故古之人能与蛇虎为伍。而两相忘者。岂有
他道哉。
风雨雾。一耶三耶。谓之一。则风本非雨。雨本非雾。雾
非两者。谓之三。非雾则风雨无本。故曰雾醒成风。不
醒成雨。三即一兮。一即三兮。三即一。三何所有。一即
三。一亦本无。知此者。可与言一心三观之理也。
凿地可以得泉。披云可以见天。地也。云也。情之譬也。
泉也。天也。性之喻也。今有人于此。欲坚于地。浓于云。
且恣而弗制。不唯伤生。终必灭性也。
孟轲排杨墨。廓孔氏。世皆以为实然。是岂知孟子者
欤。如知之。则知孟子非排杨墨。乃排附杨墨而塞孔
道者也。虽然孔氏不易廓。而能廓之者。吾读仲尼以
降诸书。唯文中子或可续孔脉乎。外通。或有能续之
者。吾不得而知也。
人身生虮虱。则怒其咂我。辄扪死之。殊不思大道为
身。虮虱天地。天地为身。虮虱万物。人乃万物中之一
物耳。人能推其所自。则知离大道。无天地。外天地。无
相远也。既近可以习远。远者独不可习近乎。吾以是
知性本无常。情亦无常。性若有常。情何所生。情若有
常。性何所光。光则圆。圆则明。明即觉也。圭山曰。统众
德而大备。烁群昏而独照。故名圆觉。
水有蛟龙。山有虎豹。樵者不敢入焉。渔者不敢浴焉。
以其有物故也。知其有物而避之。不若忘我。忘我物
亦忘之。故古之人能与蛇虎为伍。而两相忘者。岂有
他道哉。
风雨雾。一耶三耶。谓之一。则风本非雨。雨本非雾。雾
非两者。谓之三。非雾则风雨无本。故曰雾醒成风。不
醒成雨。三即一兮。一即三兮。三即一。三何所有。一即
三。一亦本无。知此者。可与言一心三观之理也。
凿地可以得泉。披云可以见天。地也。云也。情之譬也。
泉也。天也。性之喻也。今有人于此。欲坚于地。浓于云。
且恣而弗制。不唯伤生。终必灭性也。
孟轲排杨墨。廓孔氏。世皆以为实然。是岂知孟子者
欤。如知之。则知孟子非排杨墨。乃排附杨墨而塞孔
道者也。虽然孔氏不易廓。而能廓之者。吾读仲尼以
降诸书。唯文中子或可续孔脉乎。外通。或有能续之
者。吾不得而知也。
人身生虮虱。则怒其咂我。辄扪死之。殊不思大道为
身。虮虱天地。天地为身。虮虱万物。人乃万物中之一
物耳。人能推其所自。则知离大道。无天地。外天地。无
法语¶ 第 222a 页 X73-0222.png
万物。而所为人者。特灵焉而巳。即形骸而观之。虮虱
与人何异。以为秒而扪之。非忘其所自者。孰能忍乎。
古皇徵庆喜曰。汝心果在内耶。对曰。心在身中。曰果
在中者。汝能见五脏六腑乎。曰不见。愀然乃再徵之
曰。汝处室中。见室中之物乎。曰见。今汝言心在身中。
而不能见身中之物。法喻相悖。于理非通也。喜穷于
内。必奔于外。殊不知内为外待。外为潜根待。潜根为
明暗待。反观见内为中閒待。中閒为随所合处待。随
所合处。为一切无著待。则遍计横执。缘待而立七处
也。天机深者。了内穷。即外穷。亏一丧两。则馀处宁烦
排遣然后省哉。
八者可还。皆前尘耳。唯能见八者不可还。见精也。即
此而观。则见精本妙万物而无累明矣。今有人于此。
缘明则见。不缘明则不见。此果见精之咎乎。噫。明了
不起。五根本妙。故眼可以闻声。耳可以见色也。
如喜怒有常。既喜则终不能怒。既怒则终不能喜。以
其无常。所以正喜时。忽闻不可意事。随勃然而怒。正
怒时。忽闻可意事。随欣然而喜。故曰喜不自喜。物役
而喜。怒不自怒。物役而怒。呜呼。物奴我主。我不能喜
怒。物役之而喜怒。何异奴之役主。而人为万物之灵。
竟不能役物。终为物役。可不悲哉。
吾身至微。盈不六尺。六尺在大化之閒。何异大海一
沤。然是身所托者。犹多焉。盖以至微之身。毛孔有八
万四千。一毛孔中。一虫主之。吾饥彼亦饥。吾饱彼亦
与人何异。以为秒而扪之。非忘其所自者。孰能忍乎。
古皇徵庆喜曰。汝心果在内耶。对曰。心在身中。曰果
在中者。汝能见五脏六腑乎。曰不见。愀然乃再徵之
曰。汝处室中。见室中之物乎。曰见。今汝言心在身中。
而不能见身中之物。法喻相悖。于理非通也。喜穷于
内。必奔于外。殊不知内为外待。外为潜根待。潜根为
明暗待。反观见内为中閒待。中閒为随所合处待。随
所合处。为一切无著待。则遍计横执。缘待而立七处
也。天机深者。了内穷。即外穷。亏一丧两。则馀处宁烦
排遣然后省哉。
八者可还。皆前尘耳。唯能见八者不可还。见精也。即
此而观。则见精本妙万物而无累明矣。今有人于此。
缘明则见。不缘明则不见。此果见精之咎乎。噫。明了
不起。五根本妙。故眼可以闻声。耳可以见色也。
如喜怒有常。既喜则终不能怒。既怒则终不能喜。以
其无常。所以正喜时。忽闻不可意事。随勃然而怒。正
怒时。忽闻可意事。随欣然而喜。故曰喜不自喜。物役
而喜。怒不自怒。物役而怒。呜呼。物奴我主。我不能喜
怒。物役之而喜怒。何异奴之役主。而人为万物之灵。
竟不能役物。终为物役。可不悲哉。
吾身至微。盈不六尺。六尺在大化之閒。何异大海一
沤。然是身所托者。犹多焉。盖以至微之身。毛孔有八
万四千。一毛孔中。一虫主之。吾饥彼亦饥。吾饱彼亦
法语¶ 第 222b 页 X73-0222.png
饱。吾为善彼皆蒙福。吾为恶彼皆婴祸。故有志于养
生者。生不可轻。如果重生。先养其主。主者谁。主乎生
者也。噫能主乎生者。果有生乎。是以唯无我者。可以
养生。主生既无我。生果生乎。知此者。可与言养生之
道也。
智者老人以七喻。譬五欲之无益于人也。故其言曰。
五欲者得之转剧。如火益薪。其𦦨转炽。五欲无乐。如
狗啮枯骨。五欲增诤。如鸟竞肉。五欲烧人。如逆风执
炬。五欲害人。如践毒蛇。五欲无实。如梦所得。无欲不
久。假借须臾。如击石火。学人思之。亦如怨贼。呜呼。一
微涉动。五欲生焉。五欲害人。七喻作焉。能善观一微
者。则于因成假中。了知五欲初无所从也。夫何故。未
生五欲。正生五欲。五欲生巳。四运精而推之。则一微
非有。唯一微之前者。固自若也。
鱼在水中不知水。人在心中不知心。如鱼能知水。人
能知心。鱼果鱼乎。人果人乎。是以滴水可为六合之
云。微尘可容万方之刹者。非龙非圣。人孰能之哉。吾
以是知为龙不难。鱼知水难。为圣人不难。人悟心难。
故曰。日用而不知者众人也。
天地可谓大矣。而不能置于虚空之外。虚空可谓无
尽矣。而不能置于吾心之外。故以心观物。物无大小。
以物累心。心不能觉。惟能觉者。始知心外无物也。故
曰。诸法无法体。我说唯是心。不见于无心。而起于分
别。
生者。生不可轻。如果重生。先养其主。主者谁。主乎生
者也。噫能主乎生者。果有生乎。是以唯无我者。可以
养生。主生既无我。生果生乎。知此者。可与言养生之
道也。
智者老人以七喻。譬五欲之无益于人也。故其言曰。
五欲者得之转剧。如火益薪。其𦦨转炽。五欲无乐。如
狗啮枯骨。五欲增诤。如鸟竞肉。五欲烧人。如逆风执
炬。五欲害人。如践毒蛇。五欲无实。如梦所得。无欲不
久。假借须臾。如击石火。学人思之。亦如怨贼。呜呼。一
微涉动。五欲生焉。五欲害人。七喻作焉。能善观一微
者。则于因成假中。了知五欲初无所从也。夫何故。未
生五欲。正生五欲。五欲生巳。四运精而推之。则一微
非有。唯一微之前者。固自若也。
鱼在水中不知水。人在心中不知心。如鱼能知水。人
能知心。鱼果鱼乎。人果人乎。是以滴水可为六合之
云。微尘可容万方之刹者。非龙非圣。人孰能之哉。吾
以是知为龙不难。鱼知水难。为圣人不难。人悟心难。
故曰。日用而不知者众人也。
天地可谓大矣。而不能置于虚空之外。虚空可谓无
尽矣。而不能置于吾心之外。故以心观物。物无大小。
以物累心。心不能觉。惟能觉者。始知心外无物也。故
曰。诸法无法体。我说唯是心。不见于无心。而起于分
别。
法语¶ 第 222c 页 X73-0222.png
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积篇成部。部所以能
诠所以然之说也。所以然之说不明。则字字句句章
章篇篇。如虫蚀木。偶尔成文。虫岂有心。乃蚀之乎。虫
既无心。宁有义寓于文哉。义也者。心之变也。如喜怒
未发。但谓之中。巳发则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仁
有仁之宜。义有义之宜。礼智信亦各有其宜。如春宜
温。夏宜热。秋宜凉。冬宜寒。冬而不寒。则谓之不宜也。
是故会众义。整而不紊谓之理。由理而行。无往不达
谓之道。由道而造乎归宿之地谓之德。德也者。如得
字成句。得句成章。得章成篇。所以成部也。
吾读洪范。乃知箕子圣人也。圣人而不在位。纣在位。
商亡可知巳。箕谓五福六极。唯敬天爱民者。天以五
福应之。反是则以六极应之。由是而观。则报复之理。
因果之条。释氏未东之日。而中国有欲治天下者。未
始不严于此也。今谓因果之谈。报复之唱。乃释氏鼓
惑愚者之技。岂君子所当道哉。噫。是说也。不唯得罪
于释氏。亦箕子所当恶也。
画屏花鸟。非不悦目也。如欲使之香。使之鸣。虽圣如
神禹。吾知其不能也。今有人于此。智不能周一身。力
不能缚一鸡。衣之冠之。而周旋揖让。非不悦目也。然
使之为上治民。何异使画花香。画鸟鸣乎。
水在釜中。非火不能热也。种在土中。非春不能生也。
愚在心中。非学不能破也。今天下学非不学也。所学
在于周欲。而不为破愚。是以世丧道。道丧世。世道交
法语¶ 第 223a 页 X73-0223.png
丧之风。扇之未巳也。噫。扇之未巳。则将有不可胜言
者至矣。
伊兰之臭。天下之至臭也。而得旃檀熏之。则可以为
香。今谓下愚者。终不可教。何异伊兰终不可使之香
也。如伊兰得旃檀而熏之。亦可以为香。则下愚何独
不可教之。但教而无倦为难。果能教而不倦。则金石
可贯。人虽至愚。知觉固有。即其固有。熏之以教诲之
香。久而至于熟。则其至愚之臭。亦熏而成香矣。故曰。
教而无倦。惟圣人能之。
夜梦地裂。将欲逃之。逃前恐前裂。逃后恐后裂。逃左
右恐左右裂。是时也。计无所出。犹逃心不能巳。恐怖
万出。既春雪扑窗。春梦顿觉。则床前后。床左右。地本
如故。裂何曾裂。横谓裂者。乃遍计耳。如故者。依他也。
噫。遍计虽忘。依他不忘。犹梦觉觉存。觉为梦本。梦本
不忘。岂真觉也耶。
本惟一触。了触非性。则谓之妙触。受触所转。乃触而
巳。妙则失焉。故曰。妙触宣明。若然者。则广长舌相不
在口。而摇于身矣。宁惟身哉。待身者触。触既为入妙
之阶。则声声色色。皆广长舌相也。虽然。苟非听之于
踵。则音岂易领哉。
竖而趍者谓之人。能竖者亦可以横。非有竖而非竖
者。恶能竖竖横横。有知此者。可与言性之似也。
力不足生畏。理不明生疑。是故大言而欺人者。畏人
者也。触事生疑。无事谓事者。乃不明所致也。心既不
者至矣。
伊兰之臭。天下之至臭也。而得旃檀熏之。则可以为
香。今谓下愚者。终不可教。何异伊兰终不可使之香
也。如伊兰得旃檀而熏之。亦可以为香。则下愚何独
不可教之。但教而无倦为难。果能教而不倦。则金石
可贯。人虽至愚。知觉固有。即其固有。熏之以教诲之
香。久而至于熟。则其至愚之臭。亦熏而成香矣。故曰。
教而无倦。惟圣人能之。
夜梦地裂。将欲逃之。逃前恐前裂。逃后恐后裂。逃左
右恐左右裂。是时也。计无所出。犹逃心不能巳。恐怖
万出。既春雪扑窗。春梦顿觉。则床前后。床左右。地本
如故。裂何曾裂。横谓裂者。乃遍计耳。如故者。依他也。
噫。遍计虽忘。依他不忘。犹梦觉觉存。觉为梦本。梦本
不忘。岂真觉也耶。
本惟一触。了触非性。则谓之妙触。受触所转。乃触而
巳。妙则失焉。故曰。妙触宣明。若然者。则广长舌相不
在口。而摇于身矣。宁惟身哉。待身者触。触既为入妙
之阶。则声声色色。皆广长舌相也。虽然。苟非听之于
踵。则音岂易领哉。
竖而趍者谓之人。能竖者亦可以横。非有竖而非竖
者。恶能竖竖横横。有知此者。可与言性之似也。
力不足生畏。理不明生疑。是故大言而欺人者。畏人
者也。触事生疑。无事谓事者。乃不明所致也。心既不
法语¶ 第 223b 页 X73-0223.png
明。则中无主。中无主。谓我能见能闻。聪明特群。非愚
而自欺者。恶至此欤。
孟轲见王公大人则藐之。藐之也者。有心乎。无心乎。
如有心非能藐人。乃自藐也。如我无心。奚用藐为。彼
王公大人。一触无心之人。将忘势之不暇。何待藐之。
然后使之服耶。故曰。飘瓦扑人人不怒。虚舟触人人
亦不怒。知其无心故也。君子怀道而游于诸侯之门。
苟不以虚心应之。则无所不至矣。
惠不可妄受。受则当思惠之所自来。爱我而来耶。哀
我而来耶。爱出于敬。哀出于怜。敬则我何德之有。而
当其敬。怜则既为男子。竖趍于天地之閒。使人怜我。
我不能怜人。岂丈夫也哉。故曰币厚言甘。道人所畏。
牡丹谚谓之花王。盖尊其艳丽之富耳。殊不知青松
托根于白石之上。当风霜凛洌之时。为云涛于万木
之丛。使听者低回而不能去。以为海潮初鸣。夫松鸣
使尘心荡然。雷鸣能使群蛰顿醒。钟磬鸣能生人道
心。以此言之。则牡丹之艳丽。恶能有青松劲节之风
哉。
梅以香欺雪。雪以白欺梅。两者各恃其所长而相欺。
互不能降。故酣战不巳。噫。天风忽起。雪捲花飞。则向
之所恃者安在。故曰。恃长而欺人者不能终。
海有大鱼。背负万山。山有大兽。尾占千里。众人闻而
不信。兹请实之。微四尘则大地不有。微三尘则大水
不有。微两尘则大火不有。微一尘则大风不有。然地
而自欺者。恶至此欤。
孟轲见王公大人则藐之。藐之也者。有心乎。无心乎。
如有心非能藐人。乃自藐也。如我无心。奚用藐为。彼
王公大人。一触无心之人。将忘势之不暇。何待藐之。
然后使之服耶。故曰。飘瓦扑人人不怒。虚舟触人人
亦不怒。知其无心故也。君子怀道而游于诸侯之门。
苟不以虚心应之。则无所不至矣。
惠不可妄受。受则当思惠之所自来。爱我而来耶。哀
我而来耶。爱出于敬。哀出于怜。敬则我何德之有。而
当其敬。怜则既为男子。竖趍于天地之閒。使人怜我。
我不能怜人。岂丈夫也哉。故曰币厚言甘。道人所畏。
牡丹谚谓之花王。盖尊其艳丽之富耳。殊不知青松
托根于白石之上。当风霜凛洌之时。为云涛于万木
之丛。使听者低回而不能去。以为海潮初鸣。夫松鸣
使尘心荡然。雷鸣能使群蛰顿醒。钟磬鸣能生人道
心。以此言之。则牡丹之艳丽。恶能有青松劲节之风
哉。
梅以香欺雪。雪以白欺梅。两者各恃其所长而相欺。
互不能降。故酣战不巳。噫。天风忽起。雪捲花飞。则向
之所恃者安在。故曰。恃长而欺人者不能终。
海有大鱼。背负万山。山有大兽。尾占千里。众人闻而
不信。兹请实之。微四尘则大地不有。微三尘则大水
不有。微两尘则大火不有。微一尘则大风不有。然地
法语¶ 第 223c 页 X73-0223.png
以水浮。水以火浮。火以风浮。风以空浮。空以心浮。夫
心也者。万物一体。物我同根者也。以此而言。则焦螟
可以负太山。蝼蚁可以抗雷雨。鱼大而背负万山。兽
大而尾拖千里。夫复何疑。
众人爱富贵而恶贫贱。所以富贵贫贱之累。至于死
犹不觉也。殊不知富贵贫贱。本是一条。而一条之上。
强爱之。强恶之。岂理也哉。故曰。理有情无者。圣人得
之。众人失之。噫。得之者。虽死生在前。直使为一条。况
富贵贫贱乎。
死生根于有我。有我根于无我。若然者。则有我乃无
我之枝条也。而善反者。即枝条而求根本。譬如瓮中
捉鳖。囊中探物耳。奚难之有。虽然众人有我习熟。无
我习生。熟而能生。生而能熟。非大明至勇者。岂易之
哉。
有我无我。譬一指屈伸。屈伸无常。指无隐显。今有人
于此。见屈伸而忘指体。则在尧而不能加。在纣不能
损者。终失之矣。
圣人众人。本唯一光。然圣人不假日月灯之明。直用
本光自照。所以处昏暗之中。而昏暗不能昧也。众人
则不然。本光固有而不能用。反缘日月灯之明。方始
得见。此明一谢。则暗相现前。是时也。伸已指而不能
见。况见天地万物者哉。
沧海无际。冰凝千尺。一夕阳回。冰生微响。则冰复为
水。可立待也。吾观复卦。一阳生于五阴之下。阳似不
心也者。万物一体。物我同根者也。以此而言。则焦螟
可以负太山。蝼蚁可以抗雷雨。鱼大而背负万山。兽
大而尾拖千里。夫复何疑。
众人爱富贵而恶贫贱。所以富贵贫贱之累。至于死
犹不觉也。殊不知富贵贫贱。本是一条。而一条之上。
强爱之。强恶之。岂理也哉。故曰。理有情无者。圣人得
之。众人失之。噫。得之者。虽死生在前。直使为一条。况
富贵贫贱乎。
死生根于有我。有我根于无我。若然者。则有我乃无
我之枝条也。而善反者。即枝条而求根本。譬如瓮中
捉鳖。囊中探物耳。奚难之有。虽然众人有我习熟。无
我习生。熟而能生。生而能熟。非大明至勇者。岂易之
哉。
有我无我。譬一指屈伸。屈伸无常。指无隐显。今有人
于此。见屈伸而忘指体。则在尧而不能加。在纣不能
损者。终失之矣。
圣人众人。本唯一光。然圣人不假日月灯之明。直用
本光自照。所以处昏暗之中。而昏暗不能昧也。众人
则不然。本光固有而不能用。反缘日月灯之明。方始
得见。此明一谢。则暗相现前。是时也。伸已指而不能
见。况见天地万物者哉。
沧海无际。冰凝千尺。一夕阳回。冰生微响。则冰复为
水。可立待也。吾观复卦。一阳生于五阴之下。阳似不
法语¶ 第 224a 页 X73-0224.png
能胜阴。然机在阳而不在阴。则阴不胜阳多矣。如初
发心大士。即成正觉。盖众人生于五欲火中。一旦心
发清凉。非至明大勇者。孰能臻此。故因该果海。譬层
冰之初泮。则知复水不久焉。果彻因源。盖冰离水无
体故也。噫。冰水似殊。故质碍之与融通。大相悬绝。然
离冰无水。离水无冰。知此者。可与言杂花之大意矣。
老氏以为五音可以聋耳。五色可以瞽目。介然有知。
可以惑我无知。殊不知耳目无所有。有因身有。知亦
无所有。有因境有。呜呼。身心既有。则死生荣辱好恶
是非。靡所不至矣。是以大觉夫子。教天下以四大观
身。四蕴观心。而八者现前。则身心并无所有。身心既
无。则所谓死生荣辱好恶是非。譬如片雪飞于红炉
之上。恶得有哉。然身心之执虽解。而八者犹未涤除。
复教之以四尘观四大。前境观分别心。如天机深者。
即了悟外四尘则四大无所有。外四大四尘亦无所
有。外前境则分别心亦无所有。外分别心则前境亦
无所有。能所互洗。物我荡然。是时也。无身之身。无心
之心。昭然在前矣。始知形充八极。大患莫能累焉。智
周万物。热恼莫能焚焉。驾四弘之轮。乘十愿之马。飞
行无际。碾穷色空。尽使博地含灵。顿跻觉地。乃大士
之能事也。
心本无我而灵。故不可以有我求之。亦不可以无我
求之。以有我求之。渠既无我。岂不乖渠耶。以无我求
之。渠既灵然。岂不乖渠耶。既不可以有我求。复不可
发心大士。即成正觉。盖众人生于五欲火中。一旦心
发清凉。非至明大勇者。孰能臻此。故因该果海。譬层
冰之初泮。则知复水不久焉。果彻因源。盖冰离水无
体故也。噫。冰水似殊。故质碍之与融通。大相悬绝。然
离冰无水。离水无冰。知此者。可与言杂花之大意矣。
老氏以为五音可以聋耳。五色可以瞽目。介然有知。
可以惑我无知。殊不知耳目无所有。有因身有。知亦
无所有。有因境有。呜呼。身心既有。则死生荣辱好恶
是非。靡所不至矣。是以大觉夫子。教天下以四大观
身。四蕴观心。而八者现前。则身心并无所有。身心既
无。则所谓死生荣辱好恶是非。譬如片雪飞于红炉
之上。恶得有哉。然身心之执虽解。而八者犹未涤除。
复教之以四尘观四大。前境观分别心。如天机深者。
即了悟外四尘则四大无所有。外四大四尘亦无所
有。外前境则分别心亦无所有。外分别心则前境亦
无所有。能所互洗。物我荡然。是时也。无身之身。无心
之心。昭然在前矣。始知形充八极。大患莫能累焉。智
周万物。热恼莫能焚焉。驾四弘之轮。乘十愿之马。飞
行无际。碾穷色空。尽使博地含灵。顿跻觉地。乃大士
之能事也。
心本无我而灵。故不可以有我求之。亦不可以无我
求之。以有我求之。渠既无我。岂不乖渠耶。以无我求
之。渠既灵然。岂不乖渠耶。既不可以有我求。复不可
法语¶ 第 224b 页 X73-0224.png
以无我求。则我终不可得渠耶。果如此。不唯众人绝
希圣之阶。即圣人继往开来之功。可得而泯巳。但渠
非有无可求。要在从缘会得。故曰。从缘荐得。永无退
失。缘也者。如众人以十恶五逆之缘熏之。则渠发现
阿鼻之相。乃至以人缘熏之。声闻大士之缘熏之。则
九界发现之相。皎如日星。唯佛一人。若不以无作之
缘熏之。则渠且不能发现殊绝之妙相焉。由是而观
九界之相。既循缘业发现。今有人于此。能循缘业。沂
而上之。则彼无我而灵者。不待召而至矣。
宗儒者病佛老。宗老者病儒释。宗佛者病孔病李。既
咸谓之病。知有病而不能治。非愚则妄也。或曰。敢请
治病之方。曰学儒而能得孔氏之心。学佛而能得释
氏之心。学老而能得老氏之心。则病自愈。是方之良。
蒙服之而有徵者也。吾子能直下信而试之。始知蒙
不欺吾子也。且儒也。释也。老也。皆名焉而巳。非实也。
实也者。心也。心也者。所以能儒能佛能老者也。噫。能
儒能佛能老者。果儒释老各有之耶。共有之耶。又巳
发未发。缘生无生。有名无名。同欤不同欤。知此乃可
与言三家一道也。而有不同者名也。非心也。
今有人于此。能读四库书。而约者不明。书多奚为。夫
约者心也。心为万化之主。反不能自信。乃勤朽骨糟
粕惑矣。或曰。敢问心所。曰在眼能见。在耳能闻。如生
心动念即情也。非心也。噫。惟明心者。可与复性矣。
古有道战。德战。仁义战。智勇战。道战无心。德战怀恩。
希圣之阶。即圣人继往开来之功。可得而泯巳。但渠
非有无可求。要在从缘会得。故曰。从缘荐得。永无退
失。缘也者。如众人以十恶五逆之缘熏之。则渠发现
阿鼻之相。乃至以人缘熏之。声闻大士之缘熏之。则
九界发现之相。皎如日星。唯佛一人。若不以无作之
缘熏之。则渠且不能发现殊绝之妙相焉。由是而观
九界之相。既循缘业发现。今有人于此。能循缘业。沂
而上之。则彼无我而灵者。不待召而至矣。
宗儒者病佛老。宗老者病儒释。宗佛者病孔病李。既
咸谓之病。知有病而不能治。非愚则妄也。或曰。敢请
治病之方。曰学儒而能得孔氏之心。学佛而能得释
氏之心。学老而能得老氏之心。则病自愈。是方之良。
蒙服之而有徵者也。吾子能直下信而试之。始知蒙
不欺吾子也。且儒也。释也。老也。皆名焉而巳。非实也。
实也者。心也。心也者。所以能儒能佛能老者也。噫。能
儒能佛能老者。果儒释老各有之耶。共有之耶。又巳
发未发。缘生无生。有名无名。同欤不同欤。知此乃可
与言三家一道也。而有不同者名也。非心也。
今有人于此。能读四库书。而约者不明。书多奚为。夫
约者心也。心为万化之主。反不能自信。乃勤朽骨糟
粕惑矣。或曰。敢问心所。曰在眼能见。在耳能闻。如生
心动念即情也。非心也。噫。惟明心者。可与复性矣。
古有道战。德战。仁义战。智勇战。道战无心。德战怀恩。
法语¶ 第 224c 页 X73-0224.png
仁义战乃所以安天下之生也。智勇战乃所以强遂
其志也。或有没巴鼻战者。不得无心而敌。敌则败。不
得有心而敌。敌则败。畏败而不敢敌者亦败。噫。惟云
门德山善战之帅也。
** 义井笔录
师说你的性刚。一日遇诸般事。如何忍得过去。复问
如何方忍得。师说看得自家大。自然忍得去。复问如
何看得自家大。便忍得去。师说天地大。便能包容得
万物。虚空大。便包得天地。我本来真心大。便包得虚
空。师又说大端人不能容物。无他。为物障碍。但自昧
了真心。便自小了。棱严曰。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大觉真心。本非有无可以形容得。才昧此心。便有
虚空世界矣。是故圣人处于死生祸福之域。而死生
祸福不能累者。无别奇特。不过不昧心而巳。然此心
虽在日用之中。众人不知。不知即是无明。无明者。谓
真心本有而反不知。昧心而有虚空世界。却胶固不
舍。
三界里头。总是一块情。大家在情里。要说超情之言。
如达磨遭六毒。南岳思禅师遭十馀毒。盖二老说话
没偷心。便惹得许多好供养。偷心情也。无偷心性也。
处于情中。而率性用事。自古及今。未始不遭魔外所
害也。然向后去。害大则光愈大。故君子常吃亏。常得
便宜。
其志也。或有没巴鼻战者。不得无心而敌。敌则败。不
得有心而敌。敌则败。畏败而不敢敌者亦败。噫。惟云
门德山善战之帅也。
** 义井笔录
师说你的性刚。一日遇诸般事。如何忍得过去。复问
如何方忍得。师说看得自家大。自然忍得去。复问如
何看得自家大。便忍得去。师说天地大。便能包容得
万物。虚空大。便包得天地。我本来真心大。便包得虚
空。师又说大端人不能容物。无他。为物障碍。但自昧
了真心。便自小了。棱严曰。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大觉真心。本非有无可以形容得。才昧此心。便有
虚空世界矣。是故圣人处于死生祸福之域。而死生
祸福不能累者。无别奇特。不过不昧心而巳。然此心
虽在日用之中。众人不知。不知即是无明。无明者。谓
真心本有而反不知。昧心而有虚空世界。却胶固不
舍。
三界里头。总是一块情。大家在情里。要说超情之言。
如达磨遭六毒。南岳思禅师遭十馀毒。盖二老说话
没偷心。便惹得许多好供养。偷心情也。无偷心性也。
处于情中。而率性用事。自古及今。未始不遭魔外所
害也。然向后去。害大则光愈大。故君子常吃亏。常得
便宜。
法语¶ 第 225a 页 X73-0225.png
师唤复。你竖起拳来。复竖拳。师问你这拳。是谁竖起。
复对是心竖起。师问假若是没了此手。你的心何在。
复罔措。师说你要在这里自家查考看。查考不出。真
是苦。复求之不解。请师开示。师曰。人都愚在这里。终
日将个灯点到这里。又去人家里讨火去。
不能忘利者。必不能任怨。
要想此身从何而有。此身从何而去。知其从何而有。
则知其从何而去。
易曰。群龙无首吉。此象也。如玩象得意。则活者在我。
活者既在我。则死者亦活矣。至此则孰为意。孰为象。
故曰。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我则曰。若人识得意。
意外本无象。无象则无物。无意则无我。无物无我。君
子何怕多。存物存我。君子多不好。宋之君子甚多。只
是各有其首。首者我相也。如各无意无必无固无我。
即王安石。与诸攻安石者。皆君子也。
要心器利。无如甘澹泊。要身器利。无如闲劳勤。
身在心里。所以运得身动。心在身里。便运不动矣。何
以故。如风筝在风里。所以风吹得风筝起。如风在风
筝里。则筝大风小。小不能吹大也。心是个非里非外
的。所以能里能外。他若是有里外。与里外何异。既与
里外无异。自然里外不能运里外。如里外能运里外。
金可博金。水可洗水矣。
心有知觉。气无知觉。四大是一气之变。一气是四大
之复。故庄子曰。气聚则生。气散则死。生生死死。不过
法语¶ 第 225b 页 X73-0225.png
气之聚散耳。达人知其如此。所以方生方死之閒。未
尝喜生畏死也。不然则此五尺之躯。便能拘限得这
无边无际之灵明矣。
如人以手运笔。笔始能画。达者由画推至于笔。由笔
推至于手。由手推至于心。由心推至于无我而灵者。
无我则无外。外者内之待也。我既无外。内亦穷矣。内
穷则外不能独立。内外之情既枯。则无内无外。而能
内能外者现前矣。圆觉曰。一切众生。皆證圆觉。其此
谓乎。
心不自有。因境而有。此六尘缘影之心也。如此心不
能查考彻了。则本有灵明之心。终不现前。譬如浮云
未净。青天不露。又世人论身时却杂心说。论心时却
杂身说。所以身心头脑。终是不清楚。如身心头脑清
楚了。则会生死身为法身。会烦恼心为菩提心。不异
屈伸已指耳。
人是有形之鬼。鬼是无形之人。谓人鬼有两心。无是
理。只是有形无形差别耳。
学人先要断淫欲。断淫欲之道。亦无多岐。但能识破
自身。则眼前虽有西施之容。子都之貌。自然忘之矣。
然识破是明。能忘是勇。如明而不勇。则多生染习。如
油入面。欲使之出。亦不易易。且道身如何识破得他。
先当推我未生之前。是身果有耶。果无耶。有则何劳
父母交姤而生。无则既本原无。如何无中忽有此身。
如是推究。推究不巳。则此身一旦洞然识破了。自身
尝喜生畏死也。不然则此五尺之躯。便能拘限得这
无边无际之灵明矣。
如人以手运笔。笔始能画。达者由画推至于笔。由笔
推至于手。由手推至于心。由心推至于无我而灵者。
无我则无外。外者内之待也。我既无外。内亦穷矣。内
穷则外不能独立。内外之情既枯。则无内无外。而能
内能外者现前矣。圆觉曰。一切众生。皆證圆觉。其此
谓乎。
心不自有。因境而有。此六尘缘影之心也。如此心不
能查考彻了。则本有灵明之心。终不现前。譬如浮云
未净。青天不露。又世人论身时却杂心说。论心时却
杂身说。所以身心头脑。终是不清楚。如身心头脑清
楚了。则会生死身为法身。会烦恼心为菩提心。不异
屈伸已指耳。
人是有形之鬼。鬼是无形之人。谓人鬼有两心。无是
理。只是有形无形差别耳。
学人先要断淫欲。断淫欲之道。亦无多岐。但能识破
自身。则眼前虽有西施之容。子都之貌。自然忘之矣。
然识破是明。能忘是勇。如明而不勇。则多生染习。如
油入面。欲使之出。亦不易易。且道身如何识破得他。
先当推我未生之前。是身果有耶。果无耶。有则何劳
父母交姤而生。无则既本原无。如何无中忽有此身。
如是推究。推究不巳。则此身一旦洞然识破了。自身
法语¶ 第 225c 页 X73-0225.png
既识破了。则他身不待破而破矣。自他之身既破。且
道将何物为能所淫欲之具哉。若如此推究。未能识
破自身。当次观父母交姤时。母心先动耶。父心先动
耶。父母心一齐动耶。父母心不动耶。父母心不动。两
俱无心。无心则无我。无我谁生淫欲。父母心齐动。齐
则一。一则亦无能所。淫心亦不能动。父母先后淫心
动。先不是后。后不是先。本不相待。淫心亦无动。此以
理推也。非情计也。又父母交姤时。我无淫心。身因亦
无。我有淫心。父母不交姤。身缘亦无。须因与缘三者
合方有身。如三者合而果有身者。则父分多少。母分
多少。我分多少。如是往复多少推之。推来推去。推去
推来。推到情枯智讫处。则是身是有是无。不待问人
而自知矣。知则明。明则不惑。不惑则西施子都。皆我
得无欲之前茅也。又无我而灵者性也。有我而昧者
情也。性变而为情。性无边际。情亦无边际。情复而全
性。情无边际。性亦无边际。如水广冰多。冰厚水深也。
学问不多头脑。不过穷灵极数而巳。穷灵。则无我而
灵者全矣。极数。则有我而昧者不能昧我矣。以数不
能昧我。所以一为多多。多多为一。在我而不在数也。
如形骸假五行而成。非数乎。如心。形骸成而不生。形
骸败而不死。可以为数之主。数乃心之奴也。众人则
不然。主反为奴。奴反为主。或者谓禅家但知性而不
知命。道家但知命而不知性。此说非通也。灵。性也。数。
命也。未有能穷灵而不能极数者。未有能极数而不
道将何物为能所淫欲之具哉。若如此推究。未能识
破自身。当次观父母交姤时。母心先动耶。父心先动
耶。父母心一齐动耶。父母心不动耶。父母心不动。两
俱无心。无心则无我。无我谁生淫欲。父母心齐动。齐
则一。一则亦无能所。淫心亦不能动。父母先后淫心
动。先不是后。后不是先。本不相待。淫心亦无动。此以
理推也。非情计也。又父母交姤时。我无淫心。身因亦
无。我有淫心。父母不交姤。身缘亦无。须因与缘三者
合方有身。如三者合而果有身者。则父分多少。母分
多少。我分多少。如是往复多少推之。推来推去。推去
推来。推到情枯智讫处。则是身是有是无。不待问人
而自知矣。知则明。明则不惑。不惑则西施子都。皆我
得无欲之前茅也。又无我而灵者性也。有我而昧者
情也。性变而为情。性无边际。情亦无边际。情复而全
性。情无边际。性亦无边际。如水广冰多。冰厚水深也。
学问不多头脑。不过穷灵极数而巳。穷灵。则无我而
灵者全矣。极数。则有我而昧者不能昧我矣。以数不
能昧我。所以一为多多。多多为一。在我而不在数也。
如形骸假五行而成。非数乎。如心。形骸成而不生。形
骸败而不死。可以为数之主。数乃心之奴也。众人则
不然。主反为奴。奴反为主。或者谓禅家但知性而不
知命。道家但知命而不知性。此说非通也。灵。性也。数。
命也。未有能穷灵而不能极数者。未有能极数而不
法语¶ 第 226a 页 X73-0226.png
能穷灵者。设有穷灵而不能极数。小乘是也。极数而
不能穷灵。地仙是也。如曰。有物先天地。无名本寂寥。
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能为万象主者。非灵乎。万
象非数乎。又有心统性情之说。世皆知有此说。知其
义者寡矣。夫情波也。心流也。性源也。外流无波。舍流
则源亦难寻。然此说不明。在于审情与心。心与性忽
之故也。应物而无累者。谓之心。应物而有累者。谓之
情。性则应物不应物。常虚而灵者是也。由是观之。情
即心也。以其应物有累但可名情。不可名心。心即情
也。以其应物无累。但可名心。不可名情。然外性无应
与不应。累与不累耳。若然者情亦性也。心亦性也。性
亦心也。性亦情也。有三名而无三实。此乃假言语而
形容之。至其真处。大非言语可以形容彷佛也。故曰。
参须实参。悟须实悟。涅槃经有王者库内之刀。是刀
光洁明净。不惟削铁如泥。亦可以照人妍丑。削铁如
泥非利乎。照人妍丑非明乎。利而明。非天下至宝乎。
我心决断是非。利于库刀。照物妍丑。明如秦镜。如见
可欲。则利者不利。明者不明矣。故大丈夫常要胸中
无物。眼前无欲。胸中无物。则心可以包太虚。眼前无
欲。则眼可以穷象先。虽然知则易。行则难。
复探策得五数。师曰。夫五者。无我之数也。无我而数。
数而无我。得非穷灵而极数。极数而穷灵哉。何者。如
四方才定。则中央定。中央定。则四方定。未始有先中
央而后有四方。先四方而后有中央者也。由是观之。
不能穷灵。地仙是也。如曰。有物先天地。无名本寂寥。
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能为万象主者。非灵乎。万
象非数乎。又有心统性情之说。世皆知有此说。知其
义者寡矣。夫情波也。心流也。性源也。外流无波。舍流
则源亦难寻。然此说不明。在于审情与心。心与性忽
之故也。应物而无累者。谓之心。应物而有累者。谓之
情。性则应物不应物。常虚而灵者是也。由是观之。情
即心也。以其应物有累但可名情。不可名心。心即情
也。以其应物无累。但可名心。不可名情。然外性无应
与不应。累与不累耳。若然者情亦性也。心亦性也。性
亦心也。性亦情也。有三名而无三实。此乃假言语而
形容之。至其真处。大非言语可以形容彷佛也。故曰。
参须实参。悟须实悟。涅槃经有王者库内之刀。是刀
光洁明净。不惟削铁如泥。亦可以照人妍丑。削铁如
泥非利乎。照人妍丑非明乎。利而明。非天下至宝乎。
我心决断是非。利于库刀。照物妍丑。明如秦镜。如见
可欲。则利者不利。明者不明矣。故大丈夫常要胸中
无物。眼前无欲。胸中无物。则心可以包太虚。眼前无
欲。则眼可以穷象先。虽然知则易。行则难。
复探策得五数。师曰。夫五者。无我之数也。无我而数。
数而无我。得非穷灵而极数。极数而穷灵哉。何者。如
四方才定。则中央定。中央定。则四方定。未始有先中
央而后有四方。先四方而后有中央者也。由是观之。
法语¶ 第 226b 页 X73-0226.png
不惟中央无我。四方亦无我。但众人昏而不察。理蔽
于情。谓四方自四方。中央自中央。殊不知外四方而
求中央。外中央而求四方。得非索龟之毛。求兔之角
耶。又身如中央。地水火风如四方。故金木水火若有
我。则不必揽土而成体。土若有我。亦不能为四行之
资。所以土不自土。四行借而成体。四行不自四行。为
土所寄。如身不自身。可以复还四大。四大不自四大。
可以假借成身。中央不自中央。须假借四方而为中
央。四方不自四方。须资中央而为四方。噫。知此说者。
则一理散为万事。万事会归一理。譬如镜中见眉目。
掌中视文理。复何疑乎。夫中四无我理也。无我而中
中四四事也。所以然者。外事无理。外理无事。犹外冰
无水。外水无冰也。故曰。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紫
柏则不然。若人会得理。万物一任闹。我偏得清閒。逆
顺无烦恼。如二四六八十。此倚数也。非本数也。
地水火风。毫釐混不得。似乎有我。然合四者而为身。
则四者又无我。故知身若有我。亦不能复还四大。身
若终不能复还四大者。则人有生无死矣。又坚湿暖
动如四方。中央如身。故外四方则中央不有。外中央
则四方亦不有。外坚湿暖动则身决不有。外身则坚
湿暖动亦不有。学者于饮食男女之场。胜负不决。猛
作此观。自然理水日深。人欲日浅矣。
有我而昧者舍得尽。则无我而灵者方得全。复问三
世一身有是事乎。师曰有。良以身一而世三。如人行
于情。谓四方自四方。中央自中央。殊不知外四方而
求中央。外中央而求四方。得非索龟之毛。求兔之角
耶。又身如中央。地水火风如四方。故金木水火若有
我。则不必揽土而成体。土若有我。亦不能为四行之
资。所以土不自土。四行借而成体。四行不自四行。为
土所寄。如身不自身。可以复还四大。四大不自四大。
可以假借成身。中央不自中央。须假借四方而为中
央。四方不自四方。须资中央而为四方。噫。知此说者。
则一理散为万事。万事会归一理。譬如镜中见眉目。
掌中视文理。复何疑乎。夫中四无我理也。无我而中
中四四事也。所以然者。外事无理。外理无事。犹外冰
无水。外水无冰也。故曰。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紫
柏则不然。若人会得理。万物一任闹。我偏得清閒。逆
顺无烦恼。如二四六八十。此倚数也。非本数也。
地水火风。毫釐混不得。似乎有我。然合四者而为身。
则四者又无我。故知身若有我。亦不能复还四大。身
若终不能复还四大者。则人有生无死矣。又坚湿暖
动如四方。中央如身。故外四方则中央不有。外中央
则四方亦不有。外坚湿暖动则身决不有。外身则坚
湿暖动亦不有。学者于饮食男女之场。胜负不决。猛
作此观。自然理水日深。人欲日浅矣。
有我而昧者舍得尽。则无我而灵者方得全。复问三
世一身有是事乎。师曰有。良以身一而世三。如人行
法语¶ 第 226c 页 X73-0226.png
路。路有千里。而行惟一人。谓路千里。而人亦有千。此
愚痴之说也。然此身非形骸生死聚散之身也。乃法
身也。夫法身著。千古一瞬。万劫一息。岂但三世一身
而巳乎。老人告汝曰。三世一身。此密示未尝死之机
也。不可忽之。痛当自重。设遇扶颠伏猛之事。直肩负
荷。勿得支吾。
两人静坐。心皆清明。清则无扰。明则不昧。无扰而不
昧。岂有待之心乎。适然喜境现前。则喜心生。不喜境
现前。则不喜心生。如喜心是我固有之心。则不喜境
现前。他只是喜。岂能成不喜心那。三祖曰。能由境能。
境由能境。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人要在是非患难里滚得过。是非患难里滚不过。则
好人何来。故真金须火煅。好人须境炼。
颜子隳肢体。外形骸也。黜聪明。空妄心也。妄心空则
真心露。形骸外则法身全。
离乃心之象也。如玩象而得意。则虚而明者。在我而
不在文字语言。若一切文字语言。都从虚明流出。自
然文天而机妙也。唐李长者。每以南无释曩谟义。文
字之师往往笑之。以为长者不辩华梵。殊不知长者
独得华严事事无碍法界之旨。既曰事事无碍。即以
梵语释华言亦可。华言释梵语亦可。以世閒书释出
世閒书亦可。以出世閒书释世閒书亦可。以恶言明
善言亦可。以善言明恶言亦可。言明则意得。意得则
至虚而明者。常为其君。一切染净善恶华梵是非好
愚痴之说也。然此身非形骸生死聚散之身也。乃法
身也。夫法身著。千古一瞬。万劫一息。岂但三世一身
而巳乎。老人告汝曰。三世一身。此密示未尝死之机
也。不可忽之。痛当自重。设遇扶颠伏猛之事。直肩负
荷。勿得支吾。
两人静坐。心皆清明。清则无扰。明则不昧。无扰而不
昧。岂有待之心乎。适然喜境现前。则喜心生。不喜境
现前。则不喜心生。如喜心是我固有之心。则不喜境
现前。他只是喜。岂能成不喜心那。三祖曰。能由境能。
境由能境。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人要在是非患难里滚得过。是非患难里滚不过。则
好人何来。故真金须火煅。好人须境炼。
颜子隳肢体。外形骸也。黜聪明。空妄心也。妄心空则
真心露。形骸外则法身全。
离乃心之象也。如玩象而得意。则虚而明者。在我而
不在文字语言。若一切文字语言。都从虚明流出。自
然文天而机妙也。唐李长者。每以南无释曩谟义。文
字之师往往笑之。以为长者不辩华梵。殊不知长者
独得华严事事无碍法界之旨。既曰事事无碍。即以
梵语释华言亦可。华言释梵语亦可。以世閒书释出
世閒书亦可。以出世閒书释世閒书亦可。以恶言明
善言亦可。以善言明恶言亦可。言明则意得。意得则
至虚而明者。常为其君。一切染净善恶华梵是非好
法语¶ 第 227a 页 X73-0227.png
恶。皆臣妾也。皆语言三昧也。呜呼。心本虚而明。世忽
之而不究。皆我现前身与心。碍而不虚。昧而不明。反
执吝而不肯释。殊不知碍而昧者。能释之。则虚而明
者。不待索而至矣。由是观之。玩象得意之说。苟非嗜
欲浅而天机深者。象亦不易玩。意亦不易得。复勉之
坛经。曹溪六祖所说也。曹溪初不知文字语言。然闻
金刚经而豁然大悟。遂造黄梅得衣钵而归岭南。传
心宗于曹溪宝林寺。自是天下称曹溪焉。其所说坛
经。至于性相二宗。经之纬之。错综万态。若老于文字
语言三昧者也。此乃悟自心虚明之验耳。人为万物
灵。知有此而不痛求而求他。谓万物灵可乎。
大丈夫得其机而巳矣。机无多少。以用之不同。故似
有多少耳。然象先之机。即象后之机。象后之机。即象
先之机。谓之一机。则象先不是象后。谓之多机。则象
后之机。外象先之机。而机无别机。以乘时应物。故有
象先象后之异也。
紫柏老人集卷之九
之而不究。皆我现前身与心。碍而不虚。昧而不明。反
执吝而不肯释。殊不知碍而昧者。能释之。则虚而明
者。不待索而至矣。由是观之。玩象得意之说。苟非嗜
欲浅而天机深者。象亦不易玩。意亦不易得。复勉之
坛经。曹溪六祖所说也。曹溪初不知文字语言。然闻
金刚经而豁然大悟。遂造黄梅得衣钵而归岭南。传
心宗于曹溪宝林寺。自是天下称曹溪焉。其所说坛
经。至于性相二宗。经之纬之。错综万态。若老于文字
语言三昧者也。此乃悟自心虚明之验耳。人为万物
灵。知有此而不痛求而求他。谓万物灵可乎。
大丈夫得其机而巳矣。机无多少。以用之不同。故似
有多少耳。然象先之机。即象后之机。象后之机。即象
先之机。谓之一机。则象先不是象后。谓之多机。则象
后之机。外象先之机。而机无别机。以乘时应物。故有
象先象后之异也。
紫柏老人集卷之九
法语¶ 第 227b 页 X73-022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