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法语¶
法语¶ 第 173c 页

紫柏老人集卷之四
明 憨山德清 阅

* 法语

问汝一岁之前。多少岁数。汝答一岁之前。父母阴阳
交会。如未交会。又问汝父母两家念头不动。则阴阳
交会境界。又在何处。若晓得父母念头未起时。则汝
之岁数多少。必定知得下落。如这一点不晓得。便是
买檀香雕佛。佛中不解放光。若透彻了这一点。即狗
粪雕佛也解放光。破汝覆盆之暗。且人生几何。苦多
乐少。生死不明。一息不来。驴胎马腹。又恁么撞去了。
可不哀哉。古德云。三涂一报五千劫。得出头来是几
时。我则曰。出得头来休要问。五千劫里细寻思(示钟生)
师问子今现在之身。恶得而有。对曰。假借四大而有。
法语¶ 第 174a 页 X73-0174.png
问曰。四大未聚之先。子身恶在。对曰。身本无有。问曰。
四大既散之后。子身恶在。对曰。亦无有。师舍然大笑
曰。子求身于四大未聚之先。既散之后。皆无有。独现
身假借四大而有。以理推之。得非两头无。而中閒有
乎。两头既无。中閒独有。恐无是事。子当熟推之。先有
中閒。而有两头耶。先有两头。而有中閒耶。倘推之精
熟。观智剖开。子然后再来。为子痛究。子心又复何在。
如究身未精。即乃究心。心终不精。故曰。审名以精义。
精义以入神。入神以致用。此东方圣人。西方圣人。必
由道也。故颜子则隳肢体。黜聪明。老氏则曰。吾有大
患。为吾有身。若吾无身。何患之有。又曰介然有之。行
于大道。唯施是畏。老氏亦东方圣人也。若究其所归。
本与儒同宗。昔人曰。老氏之学源。易谦卦也。虽然。穷
生死之故。究性灵之极。设不学佛。终难彻了。何以故。
盖穷灵极数之学。苟非满證自心。事理无碍者。终未
易明也。事则属数。理则本灵。穷其理而遗其数。则谓
之乾慧。极其数而昧其理。则谓之忽本。若夫瑜伽唯
识。乃极数之书也。华严楞严。穷理之经也。数理俱精。
如不透禅宗。乃叶公画龙耳。岂能兴云作电哉。故学
究身心者。身不精。则有生死荣辱之累。心不精。则有
好恶是非之攻。故曰究性与命。自身心始。如忽身心
而不究。虽读五车三藏。终与身心何益哉(示阮坚之)

圣凡无门。门启迷悟。迷悟无本。本于自心。自心不明。
以耳闻声则信。以眼观声则疑矣。虽然以耳闻声。则
法语¶ 第 174b 页 X73-0174.png
好恶皎然。以眼观声。则好恶何存。于此了知。毫无疑
惑。方信不惟大士能以眼观音。人皆可以眼观音也。
呜呼。前境不化而融。能根不解而脱。此边解也。如闻
与脱。功若不昧。则境与根。未始非本也。功若可昧。则
又圣凡不辨。始觉无功矣。安有是处哉(示李圣奉)

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不二随顺。现诸净土。与
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普贤。普眼。金
刚藏。弥勒。清净慧。威德自在。辨音。净诸业障。普觉。圆
觉。贤善首法菩萨等。共入神通大光明藏。呜呼。是大
光明藏。岂婆伽婆。与诸大菩萨独有之。而一切众生
果无分耶。虽然一切众生。迷无我灵知。而认攀缘有
我之知为自心。是以贫女宅中之宝藏。穷子衣里之
明珠。现有而不能用。一切众生皆證圆觉。此我婆伽
婆之语也。昔人以具易證。真净文禅师。呼为𦏛臭奴。
以文字义理。障自本心。佛语犹疑而不信。妄改圣经。
则其所悟可知巳。故曰。不涉情解。当处现前。凡圣路
断。则所谓婆伽婆。与诸大菩萨。尔时向甚处安著。用
光曾参道人于长松兰若。且自愿持大方广圆觉了
义经。始而读。读而成诵。既成诵巳。则持之不假卷帙。
用光能溯而上之。初则假卷帙。再而弃卷帙成诵。诵
而能持。持而能精。精而能入。则所谓神通大光明藏
者。与婆伽婆诸大菩萨。磕头撞脑时。果有分别耶。如
简择得出。则不妨他日流水野云。桃源城市。蓦然撞
著。始能商量贤善首老汉流通之句。时光能几。声色
法语¶ 第 174c 页 X73-0174.png
关头。神通光藏。脱被埋没。则生不若不生也。用光勉
之体之(示邢用光)

夫华严大典。虽文丰义博。实雄他经。然其大义。不过
四分。四法界而巳。一念不生谓之理法界。一念既生
谓之事法界。未生不碍已生。已生不碍未生。谓之事
理无碍法界。如拈来便用。不涉情解。当处现成。不可
以理求之。亦不可以事尽之。权谓之事事无碍法界。
行者能信此。解此。行此。證此。总谓之四分也。又事理
无碍法界。自大典东来几千载。而黑白诸豪杰。莫不
以为此经。是根本法轮。皆研精殚思。疏之论之。至于
事事无碍法界。则如子闻父名。终不敢称。谓纵有强
发挥者。亦不过以理融事。事始无碍。若然则大雄氏。
于事理无碍之外。设此法界。岂不徒然也耶。又帝心
之与善慧。或曰。怀州牛吃禾。益州马腹胀。天下觅医
人。灸猪左膊上等语。乃不过旁敲耳。夫帝心善慧。皆
文殊弥勒再来。彼二大菩萨。于事事无碍法界。亦惟
旁敲。不敢正言。今子书是经。于青山白云之间。可谓
大有胜缘也者。知子前三法界。可以智识通之。末后
一界。子若不离智识而求之。则终不入矣。且离智识
而可求之。则土木偶人。亦可求之矣。何待子求。子若
求而未通。未通之处。正好猛著精彩。𢬵命求之。如命
根忽断。则子所书之经。譬如涂毒鼓。击之发声。有心
无心。闻者皆不旋踵而死。死后复活。再来印可未晚
(示麟禅人)
法语¶ 第 175a 页 X73-0175.png

活人之身固仁矣。尤莫若活人之心。为不可思议也。
活人之身以药。活人之心以法。药则有无难必。法则
自心即是。初非有无可限者也。又心不活心。如水不
洗水。何以活之。能悟此。即佛医耳。如有疑。即不可放
下。疑极更疑。疑若忽破。方可论医(示陈医生)

夫饥寒之于荣辱。贫贱之于死生。天下莫不以为患。
呜呼。知其为患。而不知患之所自。是之谓迷。迷则不
觉。不觉则不能返。既不返。则自生至死。莫非背本而
行。殊不知一生背本。乃至于无量生。如能直下返照。
达本忘情。情忘则烦恼根拔。烦恼根拔。前所云患之
所自得矣。得而治之。则皮烦恼立地根抽。始得治肉
烦恼。骨烦恼。嘻。皮烦恼抽。则六通纵任无为。山壁由
之直度。此谓枝末无明尽也。枝末无明尽。其灵用尚
乃如斯。况骨肉烦恼尽乎。此三烦恼。世人名尚不知。
恶知其义。义既不知。恶知其理。理既不知。恶知其道。
而所谓德者。尤不知矣。夫名者。义之筌也。义者鱼也。
义有众多。会而通之之谓理。理而行之之谓道。行而
功忘之谓德。今欲治身心。而名义不辨。毋乃徒役其
名。徒役其名。计治而有效。不亦痴乎。即如有身。则有
饥寒之迫。次之荣辱。再次之。莫大乎死生。又有心则
有好恶。顺我则喜。逆我则瞋。自是而后。则有不可胜
言者矣。故我大觉圣人。示之以毗舍浮佛偈。如读而
成诵。诵而推义。推义会理。理会可行。行则有證(示宾上人)

夫贫者思富。富者思贵。贵者思安逸。安逸者思不死。
法语¶ 第 175b 页 X73-0175.png
殊不知从思有生。从生有富贵贫贱劳逸。以至万有
诸苦。不可胜穷也。故欲济苦海者。必以无思为舟楫。
而彼岸始登焉。然思不能自无。必假闻道以无之。道
不能自闻。又必假缘因为之汲引。乃可闻耳。夫缘因
者。诚诸佛之母。众生之资。以相好为缘因者。如观德
人之容。而鄙吝自消之类是也。以音声为缘因者。如
一言之下。心地开通之类是也。又以圣教为缘因。大
善知识为缘因。善友法侣为缘因。以逆境为缘因。以
顺境为缘因。或以精进勇猛。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剌
血为墨。写大乘圣典为缘因。故曰。佛种从缘起。如是
种种缘因。虽皆闻道之助。唯最后剌血为墨。书经缘
因。最为超胜。但众生身相执重。蚊蝇微而唼之。尚不
胜怒而拂焉。使之不去不巳。况以利针剌指。血流心
惊。而能挺然忍痛。得终胜缘。苟非素常信心坚笃。识
见超群者。岂易为之。唐贯休尊者。题楚云禅师血书
法华云。剔皮刺血诚何苦。为写灵山九部文。十指沥
乾成七轴。后来求法更无君。法灯。当痛歌此诗数十
遍。则身执自轻矣。身执既轻。此经不过五千馀字。书
之奚难哉(示法灯居士剌血书金刚经)

夫吾曹于日用之中。不以吾我我所之光。照破交错
憎爱之境。虽处幽閒寂寞之滨。无异乎马足车尘之
地也。故曰但自忘怀。无往不妙(碧云寺语如奇等)

予读东吴支谦所译阿弥陀经。始知诸佛顶光。有小
大不同。有七丈顶光。一里顶光。百里顶光。乃至千万
法语¶ 第 175c 页 X73-0175.png
里顶光。唯阿弥陀佛。顶光殊胜无量。摄山栖霞寺。寺
背有千佛岭。岭有岩龛。如蜂房蚁穴。高低曲折。累然
布列。其佛身量。亦有大小差别。先是齐徵君明僧绍。
请法度禅师。讲无量寿佛经。感天雨四花。梦睹佛容。
于是徵君据梦所见。觉后令凿山成像若干尊。功未
半而徵君逝矣。其子某临沂令。继父志完之。自齐迄
元。将千载。其间寺之兴废。佛之成毁。皆因缘会遇耳。
金兀术屯兵摄岭。将战祷佛冥祐。及战败绩。怒令诸
将曰。佛既不福我祐贼。佛即贼也。当毁之雪愤。以故
岩龛像设。无择大小并遭损。或身首残缺。以至耳目
口鼻臂腕错坏。见者悲之。予虽不敏。敢籍如来宠灵。
并素庵禅伯。苍方丈之奖爱。愿脩补之。禅伯之孙。名
海印者。实闻予言。即愿捐躯图之。呜呼。徵君之奉佛。
兀术之毁佛。奉佛心也。毁佛亦心也。用之善。则光流
万世。反是则恶塞虚空。虚空有坏。恶名乃灭。慎之哉。
且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心佛情消。常光独露。肯心自
许矣。此光有七丈。至有千万丈。及无量国土者。非诸
佛道别。是皆因中所愿不同也。海印来前。予东西南
北之人。去往无常。姑书此以遗。若其勉之(书示海印)

一虱在耳。鸣若雷震。一蚤在怀。攒唼不宁。况乃四大
毒蛇。盘紏一身。人不知怖。非丧心病狂。土木形骸者。
孰能堪之。至于四蛇相斗。力有强弱。势有轻重。火蛇
乘胜。则心骨蒸烧。风蛇败绩。则四肢不举。土蛇质重。
水蛇性寒。一有中我。寒痛酸麻。精神恍惚。若楚万状。
法语¶ 第 176a 页 X73-0176.png
虽名曰人。与鬼无异。病后思之。可惧可惊。是以毗耶
城中。净名居士。示疾说法。指四蛇为大患。呼五欲为
鸩毒。弹偏斥小。叹大褒圆。会粗入妙。百千伎俩。净佛
国土。成就众生。若然者。病与不病。顾其人用心何如
耳。善用其心。大患鸩毒。即广长舌相。唤何物作病。文
子不远数千里。抵燕京。一旦遘疾将若不起。仰籍三
宝光被。得再生之路。病虽渐愈。而长途南还。秋高木
落。悲风惨悽。行者依依。此时能思病中苦恼。较今者
秋容溢目。杖履飘然。不急于此中。求个无疾病方子。
作个自在无患人。前愧净名老汉多矣。文子来前。吾
问你正病时。有不病者么。文子不能答。道人叱咤曰。
隔江见影横趋去。先后无心分别他。文子荐得四大
毒蛇。未始非四等慈也(示寂言文子)

净法界身。本无生死。瞥尔情动。十界昭然。由粗而精。
由苦而乐。则地狱界因。十恶所感。饿鬼界因。悭妒所
感。畜生界因。痴淫所感。人界因。持五戒所感。修罗界
因。修善兼嗔诈所感。天界因。十善所感。此六界。谓之
六凡。声闻界因。四谛所感。缘觉界因。修十二因缘还
灭所感。菩萨界因。修六度所感。佛界因。修无上菩提
所感。此四界谓之四圣。若由精而粗。由乐而苦。则不
能入佛界者。在菩萨界。不能入菩萨界者堕缘觉界。
不能入缘觉界者陷声闻界。不能入声闻界者。堕天
界。不能入天界者堕修罗界。修罗界不能回心。则堕
畜生饿鬼。及地狱界。人界不回心。亦堕畜生饿鬼及
法语¶ 第 176b 页 X73-0176.png
地狱三界。呜呼。一心未生。凡圣皆不可得。唯净法界
身。圆满无缺。一心既生。则圣凡判然。毫不可昧。是以
修行之者。以十界镜心。凡念头起处。当知自已所入
所堕之界。如掌中见纹理。条然明白。如于十恶境上
生心。即知是地狱界因。于悭妒境上生心。即知是饿
鬼界因。于痴淫境上生心。即知是畜生界因。于五戒
境上生心。即知是人界因。于嗔诈善境上生心。即知
是修罗界因。于十善境上生心。即知是天界因。于四
谛境上生心。即知是声闻界因。于十二因缘境上生
心。即知是缘觉界因。于六度境上生心。即知是菩萨
界因。于无上菩提境上生心。即知是佛界因。然而地
狱苦有轻重。饿鬼饥有浅深。畜生痴淫有厚薄。人道
有富贵贫贱。修罗有强弱。天人有优劣。声闻缘觉有
巧拙。菩萨佛有差级。是皆众生日用业力所感。如镜
照面。好丑宛然。然地狱众生欣慕饿鬼。饿鬼欣慕畜
生。畜生欣慕人道。人道欣慕天人。天人欣慕声闻。声
闻欣慕缘觉。缘觉欣慕菩萨。菩萨欣慕诸佛。何啻泥
蟠之龙之慕云霄。蹄涔之虫之慕沧海哉。乃有一种
痴人。厌浮生有限。寿乐不常。欣慕仙道以图长寿。享
乐永久。殊不知地狱众生。一念能发无上菩提之心。
乃至直超菩萨境界。况天之与人。修罗之与仙乎。如
在人道中。不能发无上之心。培佛种子。则不若地狱
中。能一念发菩提心众生远矣。且地狱之苦不为极
苦。女身之苦。最为极苦。虽贵为天子之母。自谓受福
法语¶ 第 176c 页 X73-0176.png
无上。殊不知访道名山。参禅佛海。不若贫贱男子多
矣。何者女人障碍无量。嫌疑多种。一动一静。一出一
入。凡百所为。受人禁縳。不得如意。贫贱男子则不然。
但发肯心。访道名山亦由我。参禅师海亦由我。游行
千万里亦由我。深山静坐亦由我。高声念佛亦由我。
欢喜乐道。大笑几声亦由我。纵横自在。去来随意。以
此言之。则极贵女人。不如贫贱男子明矣。然要脱女
身亦不难。但能信得善知识言语透彻。反邪归正。旁
门小道。一顿并扫。朝去暮来。欢喜烦恼。忙閒动静。昏
沉散乱。种种关头。毫不放过。惟以毗舍浮佛颂。为根
本话头。于一切逆顺境上。绵绵不断。历历不昧。持诵
将去。如是做工夫。做得三年五年。若无效验。当来若
不脱女身。不惟我之舌根当破。则十方诸佛广长舌
根。亦当破也。我发此诚实语。汝等不能信受。不能以
十界照心。警策日用。堕大地狱。现在招苦。总怨不得
善知识。咄。三涂一报五千劫。出得头来是几时(示法灯)

夫一心不生。有无莫待。况有闻见者乎。虽然一心既
生矣。六根巳备矣。舍是而有入者。未之有焉。所至人
说法。或以舌根演之。耳根入之。或以身根启之。眼根
入之。以至鼻与诸根。循环而阐其微。无常而纳其妙
若然者。则凡悲歌感慨。唾骂讥诃。棘林琼树。衣冠礼
乐。鼓吹笙簧。饮食男女。是非好恶。戈矛交加。鼓而进
之。金而退之。寂寞云林。喧嚣市井。皆如来广长舌相
也。有入无入。顾其听者何如耳。万历岁在癸巳。春三
法语¶ 第 177a 页 X73-0177.png
月十有一日。夕阳在峰。炉烟凝翠。虚堂若镜。心眸澄
渟。时开郎趋入肃拜而立。斋头有身根说法。眼根听
受。舌根说法。耳根见纳之语。予不觉舍然大喜曰。吾
子可谓知言矣。因援笔书此。以广其义焉(示道开)

圣人设律。所以防奸邪。祖制纲宗。所以防魔外。是以
是凡是圣。若不打这个圈[囗@套]里过得。纵有些微见地。
皆非正因。故岩头奯禅师曰。但了纲宗。本无实法。年
来去佛遥远。真子简出。在处逐队成群。胡吼乱吼。若
遇个作家。拈大明律一条。据赃问罪。直饶你古佛再
来。也须纳款。况小根魔子者哉。虽然如是。且道末后
又作如何话会。天上乐有尽。人閒苦不穷。百年如晓
梦。莫待醒来空。

老汉挂搭清凉山中。一日浣禅人白曰。浣患热病几
三月。时浣母视病。劳顿不堪。怨而祝曰。这厮何不早
死。于是浣知母慈。不及佛慈多矣。老汉不觉怆然久
之。乃谓浣郎曰。汝知言矣。然而犹未尽善也。佛慈之
于众生。虽天覆地载。空包万有亦难喻之。况情爱之
父母乎。父母触恼至极。则怨心犹生。众生触脑如来
远经尘劫。犹且姿曲方便。慈护之不暇。不至成佛终
不巳也。由是观之。佛慈母慈。岂可同年而语哉(示浣禅人)

万历辛卯仲秋三日。达观老汉。被业风吹到一处。名
曰华严庵。庵前有流水。庵背有青山。青山与流水。广
长舌相寒。时老汉问浣禅人曰。此庵名甚么。对曰华
严庵。老汉从容就上一拶。我闻华严有四法界。一曰
法语¶ 第 177b 页 X73-0177.png
理法界。二曰事法界。三曰事理无碍法界。四曰事事
无碍法界。且道理法界现前时。事法界在甚么处。事
法界现前时。理法界在甚么处。事理无碍法界现前
时。事事无碍法界在甚么处。若谓理法界即事法界。
事法界即理法界。此便抹略前两重法界了也。只成
得个事理无碍法界。若谓事理无碍法界。即事事无
碍法界。则是释迦老人。开事事无碍法界。成个有名
无实去。又四法界中前三法界。特为后一法界作前
茅耳。是以前三法界。饶你透彻了了。第四重若过不
得。不免逢缘触境。种种婴障碍去。此种种障碍。亦非
天降。亦非地涌。亦非人与。亦非境碍。其病根。只在事
事无碍。法界关棙子。卒未能掉臂过得。此个关棙子。
非但今时学人透不过去。昔有一座主。内外淹博。于
黄面老子。所说一大藏教。无不指掌明彻。于孔老百
家亦无不诣极。自谓经世出世。无不了当。且有一条
好热肚肠。病天台贤首慈恩三宗。及外教侮慢佛法。
互相冰炭。拟作一书。折衷三宗。墙堑内典。适有一禅
人问曰。我闻座主欲折衷三宗。不知座主。是谁家儿
孙。座主曰。本宗贤首。禅人曰。杜顺是华严第几祖。座
主曰。是第三祖。禅人曰。此老有个颂子曰。怀州牛吃
禾。益州马腹胀。天下觅医人。灸猪左膊上。敢问座主
如何理会。座主舌大而不能答。禅人曰。此是你本宗
关棙。尚透不过。敢折衷他宗乎。由是座主发愤参方
去。达观老汉。即今为现前大众。再下个注脚。使人人
法语¶ 第 177c 页 X73-0177.png
管取当下了彻。双林傅大士。乃弥勒菩萨化身。渠亦
有个颂子曰。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
桥流水不流。若谓傅大士颂子。与杜顺老汉是同。则
弥勒菩萨乃慈恩之始祖也。杜顺亦文殊。菩萨化身。
乃华严第三祖也。而慈恩本宗相宗。华严本宗性宗。
性之与相。从来冰炭不相入者。如何说同。若谓是异。
相宗如波。性宗如水。波不离水而有。水不离波而显。
如何异说。又临济有个四料拣。一曰夺人不夺境。二
曰夺境不夺人。三曰人境俱夺。四曰人境俱不夺。汝
大众。且道四料拣。与四法界是同是异。谓同。则饶你
华严四法界。重重了彻。于临济四料拣中。又透不过。
谓异。则临济所传佛心也。华严四法界。所诠佛语也。
岂佛心与佛语。自相违背者乎。老汉生平不耐扯葛
藤。今日则为现前大众。于华严四法界中。如盲人摸
象相似。乃老婆彻困如此。虽然永嘉大师有言。嗟末
法。恶时世。众生薄福难调治。闻说如来顿教门。恨不
灭除令瓦碎。呜呼。圣人慈悲之心。岂啻天覆地载而
巳。岂啻慈父慈母而巳。但众生不悟自心。故不知佛
心。既不知佛心。安知佛语。宜乎于四法界中。撞头搕
脑。左滞右碍。过在未明自心耳。且道如何是自心。怀
州牛吃禾。益州马腹胀。天下觅医人。灸猪左膊上。咄。
莫道是两重公案。疑则痛参去(示浣上人)

夫慈惠之与谦谨。含浑之与精勤。深静之与光明。而
残刻之与我慢。褊急之与因循。轻浮之与昏庸。此六
法语¶ 第 178a 页 X73-0178.png
者之与彼六者。果一物乎。果多物乎。呜呼。善恶无常。
粗妙如幻。唯了悟自心者。能力行善用之。虽残刻亦
慈惠也。如存我未忘之徒。虽慈惠亦残刻也。以此观
之。慈惠之与残刻。果一物乎哉。果二物乎哉。顾其人
用之粗妙何如耳。故曰。善造道者。不烦千日之功。靡
不臻其妙。讵不信夫(示开侍者)

师问本公。居常人谓色身有坏。法身不坏。且道梦时
法身在否。本曰在。师曰。梦时身与醒时身同否。曰同。
曰醒时身有坏否。曰有坏。曰梦时身有坏否。曰不坏。
曰醒时身既有坏。则梦时身。应同有坏。梦时身既不
坏。则醒时身。应同不坏。弗尔。即不可言同。如何甄别
○师问本公。凡作一字。少一画可成字否。本曰不成。
曰有义否。曰字既不成。安得有义。曰画全成字否。曰
成。曰有义否。曰有义。师曰。且如身字有几画。本曰六
画。曰义在那一画。本无语。少顷进曰。义在六画。师曰
均等六画。不均等六画。以成其义。曰均等。曰总均别
均。若总均。则义总在初画。馀五无义。别均。则画画有
义。散则不成。本无语(二段俱示本禅人)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故能制大欲者。则可与言无上
觉道也。夫欲之难制。甚于毒龙猛虎。于是觉帝顾命
之际。阿难请问。佛灭度后。四众人等以何为师。如来
敕曰。我灭度后。凡我弟子。以波罗提木叉为汝大师。
能若是。如我住世无异。由是观之。则波罗提木叉。既
为佛子敢弗钦承。迩来去佛时遥。岂惟山陬海隅。僧
法语¶ 第 178b 页 X73-0178.png
徒不遵戒法。即名山宝地。不知波罗提木叉是何骨
董。呜呼。自心清净。戒根本洁。自心空寂。定水本澄。自
心明彻。慧光圆满。一念之忽。无端强照。所谓本具戒
定慧。迷而为贪瞋痴矣。自是从生至死。从死至生。死
死生生。缠绵业网。升沉靡常。或鳞甲羽毛。天冠人服。
苦乐万种。皆曰无明。故曰随顺无明堕诸有。若不随
顺诸有断。若然者。无明智慧。辟若一指之屈伸耳。予
夺皆由自心。焉用他力。顾其人自肯不自肯何如耳。
果自肯发心。虽至愚之人。渴而知饮。饥而知食。男而
知女。女而知男。既办肯心。即将此知。知身非有。知心
惟名。身心解脱。则逆顺境缘。千差万别。皆发挥我自
心之光也。到此时节。智慧尚无地可寄。况愚痴乎。予
以是知人无愚智。伹在发心不发心耳。故智慧之人。
肯心未发。亦与牛马无异。现前大众。巳往所作。从此
无论。既经拈阄以来。断须共遵佛敕。杜绝女人无令
入寺。女人既不入寺。自然德香清远。泉石生光。亡者
得生善处。生者俱获祯祥。少违佛敕。死者愈堕。生者
灭亡。现前大众。各各要知好恶。必以波罗提木叉为
汝大师。无得怠慢。无贻后痛(示觉山寺僧众)

四明天童灭翁文礼禅师。往净慈参混源不契。谒育
王佛照光禅师。照问恁么来者。那个是汝主人公。师
豁然领旨。异日。照再问是风动。是幡动。这僧如何。师
曰。物见主。眼卓竖。又问。不是风动。不是幡动。甚处见
祖师。师曰。揭却脑盖。照喜其俊迈。后松源唱道饶之
法语¶ 第 178c 页 X73-0178.png
荐福。室中问僧。不是风动。不是幡动。僧拟议。即棒出。
师闻之。顿忘前解往参焉。蒙印可。师上堂举棱严经
云。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颂云。不
汝还者复是谁。残红留在钓鱼矶。日斜风定无人扫。
燕子衔将水际飞。呜呼。汝看这灭翁老子。六岁即知
有此事。见佛照发之。见松源了之。及出世为人。一机
一境。片言只语。生杀自在。魔佛胆落。辟如淮阴出师。
霍光立朝。节制典刑。闭门造车。出门合辙。故曰。参须
实参。悟须实悟。用须实用。汝三人既皆割断世缘。同
心行脚。老汉虽不敏。有几句淡话布施汝等。前途作
个主杖子。也须知好恶。始得用去。第一句断得尽。第
二句做得彻。第三句随分过。能于第一句中荐得。不
唯可与佛祖为师。要见灭翁老子面目。亦不难。第二
句荐得。管取汝等。天上人閒。受大快乐去。第三句荐
得。又不若即就目前。随缘度日亦好。何必水云万里。
讨甚劳顿。虽然古德有言。汝有主杖子。与汝主杖子。
汝无主杖子。夺汝主杖子。且道为甚么如此。咄。妙德
庵中辞我去。两行热泪为谁流。

此三则机缘。皆是古人了大事之籧庐也。虽然行
在中途。卒风暴雨。忽然到来。亦可以作个躲避苫
架。免得淋头浇面去。汝三人既取断得尽第一句。
则念佛持咒诵经。总属第二句中。不知一切。果断
尽了。我问汝等茫茫行脚。毕竟以何为主杖子。辟
如樵夫入山。不持斧子。渔翁入海。不持网子。将甚
法语¶ 第 179a 页 X73-0179.png
么斫柴。将甚么捕鱼。汝等黑楼莽撞如此。竟不自
知。可笑可痛。老汉悯汝等愚痴忽略。特著当家的
持三则机缘。授汝等。前途作个主杖子。大须要知
好恶。如旃檀不知其香。狗粪不知其臭。逆境不知
忍辱。顺境不知厌离。忠言不知为我。阿谀不知害
我。如是行脚。纵行到头白老死。有甚利益。由是观
之。莫若不出门好。虽然男儿自有冲天志。肯落寻
常流辈中。毕竟此三则机缘不透。生不如死。

夫心术无常。圣凡缘起。一切惟其所凭。凭诸净。则人
法梦空。根尘迥脱。自心完朗。反是则三涂横辟。万有
沉沦。众苦交缠。绊缚终古。抱灵男子可不慎哉。兹陆
生。痛染习难除。乘胜道场。恭伏三宝光中。剌指血。书
戒文。可谓严以自治。慎其所凭者也。将由凡入圣。博
度有情。道人血愿。陆生无忘(示陆季皋)

吾闻古皇先生有言曰。大凡物有累则力寡。如目累
于色。耳累于声。鼻累于香。舌累于味。身累于触。意累
于攀缘。六尘封蔀。一心光蔽矣。是以地大四尘所成。
则能载有情。水大三尘所成。则能载地大。火大二尘
所成。则能载水大。风大一尘所成。则能载火大。由是
观之。一尘不立。则其力大不可思议焉。吾人封蔀六
尘。而不知觉。终古若长夜。固有慧力而不知用。宁不
痛哉(示楚光禅人)

夫道心唯微。人心唯危。微之乘危。危之倾微。苟无志
以持之。则微者几不复矣。虽然微果非危乎。危果非
法语¶ 第 179b 页 X73-0179.png
微乎。微乎危乎。危乎微乎。今有人于此。苟有志于道
德功名之域。不能尊其所谓微者。宁惟所愿弗克。将
靡所不至焉。噫。万类纷纭。唯人最灵。不能重此而重
彼。非夫也(勉马大之)

夫火非膏不延。膏非薪不炽。或者以火辟神。以膏辟
精。以薪辟形。故精竭形腐。则神不留矣。若然者。火未
尝不在。微膏与薪。则相不可显。故曰。相火者火之皮
肤也。若所谓性火者。岂可以耳目闻见之所既哉。第
贵神而明之耳。

古人以衣恶衣。食恶食。则谓之能甘澹泊。大率恶衣
不过槲麻之类。恶食不过糟糠之食。吾虽不德。夏则
喜著槲麻。冬则乐服布裘。食则糟糠。菜根。豆查。靡所
不甘。至于断食。或一日两日。或三日。习以为常。略不
经意。呜呼。吾虽如是。不知后之居喜福者。果能践吾
之志否。如能之。则丛林自然秀茂。鸾凤自然翔集。法
道自然兴隆。山门自然无事。噫。青山流水可以怡耳
目。贝叶苏灯可以澄身心。天子不得而臣之。诸侯不
得而友之。一介匹夫。而能臻此者。皆佛光所被也。可
不自重乎(示喜福寺众)

自佛法东来。天下但知有佛。而后有法。有法而后有
僧。殊不知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及十二部
经。皆以僧为本源也。故曰。僧者佛法所从出。而本源
不清。则佛之与法。有若无也。乃僧之本源。则又基于
性事二戒。性戒者。洞明自性。决了无疑。即名性戒。事
法语¶ 第 179c 页 X73-0179.png
戒者。初则根本五戒。中则沙弥十戒。后则比丘二百
五十戒。五戒者。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十戒
者。五戒后续增不香油涂身。不坐高广大床。不故往
听音乐。不手捉金银生像等。不过中食。二百五十戒
者。兹不暇述。是名事戒。迩来世道交丧。凡为僧者。事
戒茫然不知。况望其洞明性戒乎。𣵠州石经山。为天
下法海。自隋琬祖以来。龙像蹴踏。振扬宗教。代不乏
人。逮我明。珠林鞠为草莽。金碧化为泥涂。究其病源。
在吾曹性戒不明。事戒不持故耳。老汉实于此山有
大宿因。感慨今昔。不能坐视。于是命诸檀越。赎琬公
塔院巳。赎自隋以来。高僧骨塔二百馀座巳。复思业
既失而归复。复而无所守。不若不复。乃集东云居。西
云居两寺住持。并执事僧等。撞大钟挝法鼓。禀报十
方诸佛。释迦如来。一切贤圣僧。思大尊者。琬公尊者。
诸护法灵聪。本寺护伽蓝神等。授以毗舍浮佛传法
颂。开性戒之本源也。次告以根本五戒者。培事戒之
镃基也。尔等自今而后。各宜忏悔前愆。改往修来。于
毗舍浮佛颂。始而能读。读而成诵。诵而无閒忙閒。则
性戒有日明。于根本五戒。勉强受持。能千日不犯。则
尽形寿可持矣。噫。仰佛宠灵。及大善知识。委曲提拔。
性戒事戒。果能如车两轮。如鸟双翅。保重不失。则运
远腾空有何难哉。咄。八十翁翁上场来。决不是小儿
戏。尔等也须知好恶。则佛本源枯而复荣。涸而复溢。
端在是矣(示东西云居寺僧众)
法语¶ 第 180a 页 X73-0180.png

汝欲他行。实为好事。反求古之。成大器于当世者。无
一人不从行脚中来也。若不遍游知识之门。历炼钳
锤之下。而欲成器者。未之有也。虽然未必常行而不
住。亦未必常住而不行。但当行则行。当住则住。其当
行者。或饱食閒居。恣情肆欲。不行而住其可乎。其当
住者。或逢辣手师承真正道友。不住而行其可乎。据
汝所见。以为世缘扰扰。不与佛法相应。拟舍而他求。
殊不知佛法与世缘。皆为馀事。于自已分上。了不相
干。不若向扰扰处。回头转脑。看毕竟是甚么。不得作
世缘支撑。亦不得作佛法会取。久而恍然自省。则其
工愈倍矣。如或虽欲行脚。求心不息。缘念纷然。今日
某州。明日某县。奔南走北。目盻心驰。至于白首。终无
成就。直须按下云头。舍著性命。历艰经险。面皮若生
铁铸成。遇乐逢欢。心志似纯钢打就。心不到境。境不
到心。如是则有少许行脚分耳(示慈航运侍者)

夫利较名。则名高于利。名较身。则身复亲于名。身较
心。则心又密乎身。心较性。性则复为彼种种本。故曰
穷理尽性。嗟乎。性若可尽。则欲尽者。果何物哉。其所
欲者。又果何物哉。如金刚与泥人揩背。而痛痒甚奇。
伹未有知之者。殊为土地恨也(示陆季高)

夫玄黄无咎。咎生于情。情若不生。触目皆道。故情有
理无者。圣人空之。理有情无者。众人惑焉。古德云。一
心不生。万物无咎。又曰。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由
是而观。则得心者。千差皆如。胶境者。一真纷扰。呜呼。
法语¶ 第 180b 页 X73-0180.png
森罗万象。一法之所印。所谓一法者。果即心而有耶。
果离心而有耶。果非即非离而有耶。学者于此。苟能
谛审观察。观久缘热。爆然心开。则离亦如。即亦如。非
即非离亦如。若然者。无往而非如矣。岂可以万尽之
哉。万如当痛持戒珠。无为五色粪之所埋没。勉之勉
(示万如禅人)

夫情未变之初谓之心。心之前谓之性。性体本具明
静二德。以性体无外。不能自觉。故强照生。强照生则
明静之德。变而为昏动矣。昏动既作。则万法生焉。而
变化莫穷也。故名无知觉者。谓之依报。谓之器界。有
知觉者。谓之正报。谓之众生。此自本而末也。又谓之
顺流。谓其流逸前尘陷于根界。夫根尘既备。有待铿
然。似不可解矣。盖由昏动昧之。动散也。故又谓之昏
散。呜呼。昏散果何物哉。置我于生死浩然之中。颠连
长劫。痛苦历穷。竟不能摆脱消解。使我现前日用之
际。如处覆盆之下。如荡飘风之中。无须臾明静者。非
天地。非鬼神为之祟。究其所以。必使我当明反昏。当
静反动。人号万物之灵。而昏散之权。在彼而不在此。
所以无我而灵者。埋没不振。本明不明。本静不静。皆
昏散主之也。有志于收放心者。苟不能主昏散。而受
昏散主。则收放之功。终难建矣。故曰。欲收放心。先究
昏散之所以然。昏散之所以然既明。则昏散之权在
此而不在彼。然昏散之所以然。亦不易明。如能明之
则由情而复心。用心而复性。如掌中见纹理。镜中见
法语¶ 第 180c 页 X73-0180.png
眉目。自此乘明治情。譬如挟天子而令诸侯。孰敢抗
命。故曰。率性治情。非见性者不能。又曰。闻道易。明道
难。又曰。大事未明。如丧考妣。大事巳明。如丧考妣。真
万古之名言也。苟非丧心病狂者。谁不信入。依此而
行。功不虚弃。终归无所得。则昏散名定慧。不名明静
者。圣人盖欲不忘复性之功也。此谓之逆流。盖逆无
明流。而入法性海。故曰。随顺无明起诸有。若不随顺
诸有离。此理昭著。虽至愚者。举逆顺梗槩示之。亦必
了然。况智者乎。又常居饮食后。不觉昏沉要睡。此断
不可纵情。必当以散动倒治之则醒。醒后虽熟睡可
也。其治散乱法亦同。良以众生日用。不昏即散。不散
即昏。昏昏散散。散散昏昏。自无始以来。劳敝我如此。
又一切病患。皆生于昏散。故善治昏散者。百病轻减。
亦不易老。究其所以。不过要昏散之权。不属昏散。而
必属我。要醒则醒。昏之不得。要睡则睡。散之不得。始
试之于饮食前后。终徵不于即昏即散。而明止观。由
止观而治昏散。昏散复本。则所谓明静之德。不待召
而至也。如问性体。待汝铸昏散成定慧后。再为汝道
未晚也(示陆季皋)

龙乃鳞虫之长。其亦有君臣男女。虽深云重嶂之中。
而出没往来。大都无常。是故吾辈居此。当一切起居。
屙屎放尿。赤体不净之言。宜一一戒之。则护卫信心。
自然之理。其必不愆者也。反是。则能久处而无魔事。
未之有也。嘻。住兹幽胜。受此清祉。真片时直抵百年。
法语¶ 第 181a 页 X73-0181.png
可不自重自大哉(潭柘示法侣)

近日人命干连。今日舍利临筵。且道谁福谁罪。开沉
吟。师咄曰。黑暗女。功德天。善用之。福无边(西云居示道开)

风鼓万物。泉行地中。树动即知有风。物润即知有水。
岂必待眼见风与泉。然后知哉。人心固有之光。初无
内外。匪属生灭。无我而灵。眼资之而见色。耳藉之而
闻声。鼻假之而识香臭。舌借之而味不昧。身意二根
凭之。而始有觉与知也。济上曰。汝等诸人。各各有无
位真人。在六根门头。放大光明。照天照地。总不荐取。
而取我求实。一何愚痴。长沙曰。学道之人不识真。祇
为从前认识神。济上则以六根门头昭昭灵灵者。即
是佛性。无烦别求。长沙又以六根门头昭昭灵灵者。
指为识神。佛性则无我而灵。识神则有我而昧。济上。
乃法海老龙。宗门匠石。岂不辨佛性与识神耶。长沙
仰山畏其机峻。呼为岑大虫。岂亦不能辨识神与佛
性耶。此两重关。去圣时远。无论黑白菽麦不知。每认
识神为佛性。斥佛性为识神。是此非彼。是彼非此。即
号称大善知识。与老道学者。佛性识神。尚辨不出。况
矮人与瞎公鸡乎。万佛也不识好恶。一味信口乱统。
不遑顾人喜与不喜。但愿纲宗明白。眼目人天。虽杀
身可也。岩头曰。但了纲宗。本无寔法。奯公法窟爪牙
也。不以佛性识神提撕。直以纲宗为已任。学者可以
思矣。盖纲宗晓了。魔外防闲。不费金汤。祖庭自固矣
所谓寔法者。说理说事。说事理无碍。说事事无碍。说
法语¶ 第 181b 页 X73-0181.png
鼻祖东来。斥相泯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说三藏十
二部。说一千七百则机缘。皆实法也。故曰。一大藏教。
是拭疮瘤纸。一千七百则机缘。是乱葛藤。虽然。如纲
宗了然。则彼种种。皆我固有之光也。何以故。心外无
法故。古德曰。心明则始见性光。由是观之。见色则以
眼为眼。见性则以心为眼。心见性时。如风游太虚。如
泉润大地。谓之有能所亦不可。谓之无能所亦不可。
何者以风与太虚。不可捉摸故。润与土。拣择不出故
然非无风与太虚。非无泉与土也。始光。既发心求无
上菩提。设纲宗不明。看教则受教瞒。参宗则受宗瞒。
教与宗。并是出世清净之法。犹皆瞒得始光。况饮食
男女。声色货利。荣辱场中。千奇万怪。不能瞒始光耶。
且道如何是纲宗。即临济云门沩山法眼。与洞上密
印诸方纳子者也。纲宗如大将兵符。兵符在握。则兵
多多愈善。兵符释手。则一兵不受命矣。故纲宗一明。
即诸佛诸祖。或生或杀。机握在我。况人天魔外耶。教
家纲宗如不明。理事皆不成就三昧。则文字语言。与
种种义理。都谓之所知愚。禅家纲宗不明。则不能钳
锤学人。死其偷心。偷心不死。古人谓之鹘臭布衫。始
光。须知佛祖旋陀罗尼智。非黑白浅识阘茸。所堪留
神。惟大心众生。可以担荷。旋陀罗尼。即宗教纲宗别
名耳。始光。如旋陀罗尼不知。则心不明。且被情夺。将
恁么当眼见性乎。性亦不难见。难在于不能自重。能
自重。凡所施为。自然不敢苟且。比来黑白。虽号称谭
法语¶ 第 181c 页 X73-0181.png
禅讲道。咸不能忧深虑远。总来苟且。图个口解脱便
了。所以识神佛性。九个到有十个辨别不出。识神佛
性。既辨别不出。则率性与率情所以然之说。渠安能
明了。率性则无往不妙。率情则无往不粗。何以故。率
性则无往而非无我。而灵者用事故。率情则无往而
非有我。而昧者用事故。又率性若未见性。安能率之。
如人渴不见水。又饮何水。惟见性者。然后能率性。能
率性。则无始以来。一切染习种子现行。无择境缘顺
逆。自然任运而消。故曰。见性人习气。不消而消。不修
而修。古德曰。识得主杖子。与汝主杖子。一任挑云挂
月。拨草瞻风。识不得主杖子。夺取汝主杖子。直教汝
扶篱摸壁去。此即率性与率情样子也。亦纲宗中不
得不料简者。脱不料简。则佛魔不辨矣。又率性不昧。
则始受用得本有光明。受用得本有光明。谓之密。以
此密。能料简防闲魔外谓之印。曹溪因惠明问曰。此
外有密意否。曹溪曰。密在汝边。若始光问万佛。此外
有密意否。万佛则曰。玄沙破砂盆是密意。临济乾屎
橛是密意。雪峰滚毬是密意。曹山木蛇是密意。沩山
水牯牛是密意。耽章和尚堕字是密意。始光。若谓破
砂盆等。是无义路句。此乃近时魔外见解如此。若谓
别有义路。且道毕竟如何是他义路。如于此透不过
去。则树动不识风。地润不识泉。可知矣。风与泉。佛性
之譬也。动与润。识神之譬也。譬喻乃象之小者也。始
光。如能玩象得意。则识神与佛性。一任安名赏号。了
法语¶ 第 182a 页 X73-0182.png
无过咎。如意未得。则句不活。句不活。则不能洗光佛
日。且道佛日悬在何处。咄。除却覆盆求烛照。斩头觅
活太痴生(示始光)

紫柏老人集卷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