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855-033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丹铅总录卷二      明 杨慎 撰

  地理类

  方城本万城

  左传方城以为城古本方本万字古字万亦作万故讹
尔唐勒奏土论曰我是楚也世伯南土自越以至叶垂
弘境万里故曰万城也

  盐泽醋沟

卷二 第 1b 页 WYG0855-0337b.png
  唐岑参诗雁塞通盐泽龙堆接醋沟方回云盐泽人皆
知之醋沟人所未知也非惟人未知方回盖亦不知为
此言以掩后人耳考阚骃十三州志山氏城北为高踰
渊又东北醋沟水出焉水在中牟盐泽见汉书(郭缘生述征记
酱魁城至醋沟凡十里)

  鬼方

  高宗伐鬼方之事惟见于易鬼方极远之国即莫靡之
属也苍颉篇曰鬼之为言远也世本黄帝娶于鬼方氏
卷二 第 2a 页 WYG0855-0337c.png
汉匡衡疏云成汤化异俗而怀鬼方意者汤时鬼方已
内属于式围之中而复畔于中衰之日故高宗伐之以
中兴殷道也又西羌传曰殷室中衰诸侯皆叛至于武
丁征西戎鬼方三年乃克故其诗曰自彼氐羌莫敢不
来王是其證也竹书纪年周王伐西落鬼戎按今贵州
有罗鬼夷俗又呼贵州为鬼州楚辞得人肉而祀以其
骨为醢纣醢脯九侯亦效其虐也

  九县

卷二 第 2b 页 WYG0855-0337d.png
  左传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楚子曰云云使改事君夷于
九县注楚灭九国以为县愿得比之正义谓息邓弦黄
夔江六蓼庸权申息凡十一国不知何以言九沈重谓
权是小国庸先属楚自外为九也皆曲说不通窃意九
为阳数之极故书传凡言九者皆指其极也桓公九合
诸侯今考之亦不止九也楚辞九歌乃十一篇亦止言
九也如九陵九渊九攻九守皆可以此例推之后汉书
云九县飙回正用此语使孔颖达沈重注汉书又指何
卷二 第 3a 页 WYG0855-0338a.png
地为九县乎

  荧台火井

  水经注火山似火从地中出名曰荧台今南中往往有
之火井在蜀之临邛今嘉定犍为有之其泉皆油爇之
然人取为灯烛正德中方出古人博物亦未及此也积
阳之气所产固非怪异

  度索寻橦

  西域传有度索寻橦之国后汉书跋涉悬度注溪谷不
卷二 第 3b 页 WYG0855-0338b.png
通以绳索相引而度唐独孤及招北客辞笮复引一索
其名为笮人悬半空度彼绝壑予按今蜀松茂之地皆
有此桥其河水险恶既不可舟楫乃施植两柱于两岸
以绳絙其中绳上有一木筒所谓橦也欲度者则以绳
缚人于橦上人自以手缘索而进行达彼岸复有人解
之所谓寻橦也非目见其制不知其解独孤及之文以
十七字形容之西域传只四字尽之可谓工妙矣

  附庸

卷二 第 4a 页 WYG0855-0338c.png
  附庸之国庸古墉通城也尚书大传天子贲庸诸侯疏
杼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注庸廧也杼亦廧也

  汉水有二

  祝穆曰天下之大川以汉名者二班固谓之东汉西汉
而黎州之汉水源于飞越岭者不与焉固之所谓东汉
则禹贡之道漾自嶓冢山径梁洋金房均襄郢复至汉
阳入江者也西汉则苏代所谓汉中之甲轻舟出于巴
乘夏水下汉四日而至五渚者其源出于西和州徼外
卷二 第 4b 页 WYG0855-0338d.png
径阶沔与嘉陵水合俗谓之西汉又径大安利剑果合
与涪水合入于江

  被池

  左太冲诗衣被皆重池池被之心如池也李太白诗亦
有绿池障泥锦之句又装潢家以卷缝罅处为玉池也

  温泉

  东坡诗纪所经温泉天下七处以骊山为最予在南中
所见又不止七处也宁州白崖德胜关浪穹宜良邓川
卷二 第 5a 页 WYG0855-0339a.png
三泊凡数十处而安宁为最凡温汤所在下必有硫黄
其水犹有其味独安宁清彻见底垢自浮去不积且无
硫气不知何理也旧有人见其窍出丹砂数粒乃知其
下有丹砂传闻徽州黄山温泉亦类此后周王褒温汤
铭曰白矾上彻丹砂下沉华清驻老飞流莹心乃知温
泉所在必白矾丹砂硫黄三物为之根乃蒸为暖流耳

  地志

  地志诸家予独爱常璩华阳国志次之则盛弘之荆州
卷二 第 5b 页 WYG0855-0339b.png
记荆州记载鹿门事云庞德公居汉之阴司马德操宅
州之阳望衡对宇欢情自接泛舟褰裳率尔休畅记沮
水幽胜云稠木傍生凌空交合危嵝倾岳恒有落势风
泉传响于青林之下岩猿流声于白云之上游者常苦
目不周玩情不给赏若此二段读之使人神游八极信
奇笔也记三峡水急云朝发白帝暮宿江陵凡一千二
百馀里虽飞云迅鸟不能过也李太白诗朝辞白帝彩
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杜子美云朝发白帝暮江陵皆
卷二 第 6a 页 WYG0855-0339c.png
用盛弘之语也然二公诗语亦自有优劣试与诗流辨


  石墨

  文选东京赋黑丹石缁注引孝经援神契曰德至于山
陵则出黑丹魏都赋墨井盐池玄滋素液注邺西高陵
西伯阳城西有墨井今在彰德府南郭村井产石墨可
以书陆士龙与兄书云三台上有曹公石墨数十斤云
烧此复消可用然烟中人不知兄颇见之否今送二螺
卷二 第 6b 页 WYG0855-0339d.png
即此物也又宜阳县有石墨山汧阳县有石墨洞赣州
兴国县上洛山皆产石墨广东始兴县小溪中亦产石
墨妇女取以画眉名画眉石按古者漆书之后皆用石
墨以书大戴礼所谓石墨相著则墨是也汉以后松烟
桐煤既盛故石墨遂湮废并其名人亦罕知之(水经注商州黄
水北有墨山山石悉黑缋彩奋发黝焉若墨)

  禹碑

  徐灵期衡山记云夏禹导水通渎刻石书名山之高刘
卷二 第 7a 页 WYG0855-0340a.png
禹锡寄吕衡州诗云传闻祝融峰上有神禹铭古石琅
玕姿秘文龙虎形崔融云于铄大禹显允天德龙画傍
分螺书匾刻韩退之诗岣嵝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
模奇又云千搜万索何处有森森绿树猿猱悲古今文
士称述禹碑者不一然刘禹锡盖徒闻其名矣未至其
地也韩退之至其地矣未见其碑也崔融所云则似见
之盖所谓螺书匾刻非目睹之不能道耳宋朱晦翁张
南轩游南岳寻访不获其后晦翁作韩文考异遂谓退
卷二 第 7b 页 WYG0855-0340b.png
之诗为传闻之误盖以耳目所限为断也王象之舆地
纪胜云禹碑在岣嵝峰又传在衡山县云密峰昔樵人
曾见之自后无有见者宋嘉定中蜀士因樵夫引至其
所以纸打其碑七十二字刻于夔门观中后俱亡近张
季文佥宪自长沙得之云是宋嘉定中何政子一模刻
于岳麓书院者斯文显晦信有神物护持哉韩公及朱
张求一见而不可见余生又后三公乃得见三公所未
见亦奇矣禹碑凡七十七字舆地纪胜云七十二字误
卷二 第 8a 页 WYG0855-0340c.png
也其文云承帝曰嗟翼辅佐卿洲渚与登鸟兽之门参
身洪流而明发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营形折心
罔弗辰往求平定华岳泰衡宗疏事裒劳馀伸禋郁塞
昏徙南渎衍亨衣制食备万国其宁窜舞永奔

  翠微

  尔雅山未及上曰翠微诗曰陟彼崔嵬崔嵬即翠微诗
传授字各不同尔然崔嵬字不及翠微之工凡山远望
则翠近之则翠渐微故曰翠微也左思蜀都赋郁葐蒀
卷二 第 8b 页 WYG0855-0340d.png
以翠微注翠微山气之轻缥也孟郊诗山明翠微浅又
山近渐无青东坡诗来看南山冷翠微皆有意态足以
发诗人及尔雅之妙诠杜牧之云与客携壶上翠微则
直致不及孟苏矣

  风裳水佩

  水经注垂陇郑地有沙城左佩济渎又云鲍丘水北佩
谦泽眇望无垠又云兰渠川水出自北山𢃄佩众溪南
流注于渭水萦纡谓之佩自被山𢃄河字翻出而益奇
卷二 第 9a 页 WYG0855-0341a.png
唐李长吉诗风为裳水为佩又自水经注拈出语增奇


  九有

  左传九丘八索九丘即九州也八索即八泽也见淮南
子或以八索为八卦谬矣通鉴外纪云人皇氏依山川
土地之势财度为九州谓之九囿各居其一而为之长
人皇居中州以制八辅此引春秋命历叙文也九囿收
育草木为义即后世所谓九州也中州则人皇之都石
卷二 第 9b 页 WYG0855-0341b.png
鼓文所谓寓逢中囿也八辅则馀八囿也囿亦作有古
字省文书书以有九有之师诗九有有截又奄有九有
作九囿解之义尤明畅左传谓之九薮阳纡云梦之属
总而言之九有也九囿也九州也九薮也一也有与囿
以字相近薮州以音相近其实一义耳

  都鄙

  都何以训美都者鄙之对也左传曰都鄙有章淮南子
云始乎都者常卒乎鄙盖天子所居辇毂之下声名文
卷二 第 10a 页 WYG0855-0341c.png
物之所聚故其士女雍容闲雅之态生今谚云京样即
古之所谓都相如传车从甚都是也边氓所居蕞尔之
邑狐狸豺狼之所嗥故其闾阎吝啬村陋之状出今谚
云野样即古之所谓鄙老子云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
似鄙是也

  穴井

  易井卦朱子解云井者穴地出水之处不曰凿井而曰
穴地何也按中山经云帝囷山有井焉名天井孙子兵
卷二 第 10b 页 WYG0855-0341d.png
法云地陷曰天井穴地出水盖此类耳穴地之井天所
为也凿地之井人所为也先天上古穴井后天中古凿
井也

  禹生石纽

  易林舜升大禹石夷之野后汉戴叔鸾传云大禹生西
羌水经注禹生于蜀之广柔县石纽村今之石泉县也
石纽村今之石鼓山其山朝暮二时有五色霞气又有
大禹采药亭在大业山其地药气触人往往不可到地
卷二 第 11a 页 WYG0855-0342a.png
志不载闻之土人云

  五岭考

  裴氏广州记云五岭大庾始安临贺桂阳揭阳邓德明
南康记云五岭者台岭之峤五岭之第一岭也在大庾
骑田之峤五岭之第二岭也在桂阳都庞之峤五岭之
第三岭也在九真萌渚之峤五岭之第四岭也在临贺
越城之峤五岭之第五岭也在始安都庞水荣注作部
龙萌渚舆地志作明诸徐广曰五十万人守五岭淮南
卷二 第 11b 页 WYG0855-0342b.png
子曰始皇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
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嶷之塞
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馀干之水
注镡城在武陵西南接郁林九嶷在零陵番禺在南海
南野馀干在豫章其说五岭又不同并志之于此

  浦即步考

  韩文步有新船不知者改为涉朱子考异已著其谬盖
南方谓水际曰步音义与浦通孔戣墓志蕃舶至步有
卷二 第 12a 页 WYG0855-0342c.png
下碇税即以韩文證韩文可也柳子原铁炉步志云江
之浒凡舟可縻而上下曰步水经赣水西岸有磐石曰
石头津步之处也又云东北径王步盖齐王之渚步也
又云鹦鹉洲对岸有炭步今湖南有县名城步青箱杂
记岭南谓村市曰墟水津曰步罾步即渔人施罾处也
张勃吴录地名有龟步鱼步扬州有瓜步罗含湘中记
有灵妃步金陵图志有邀笛步王徽之邀桓伊吹笛处
温庭筠诗妾住金陵步门前朱雀舫树萱录载台城故
卷二 第 12b 页 WYG0855-0342d.png
伎诗曰那看回首处江步野棠飞东坡诗萧然三家步
横此万斛舟元成原常有寄紫步刘子彬诗云紫步于
今无士马沧溟何处有神仙字又作埠今人呼船侩曰
埠头律文私充牙行埠头

  拂林图

  宣和画谱中载有拂林图或作拂林又作拂菻不知所
谓后考杜环经行记拂林在苫国西一名犁靬其人颜
色白妇人皆服珠锦善织络琉璃妙天下菻音力甚切
卷二 第 13a 页 WYG0855-0343a.png
董北苑画跋云拂林图自唐有之其人类中国妇人皆
衣胡绫绀文杂锦戴金花步摇缀以木难青珠卢肇双
柘枝舞赋云菻妖姿西湖别部盖如唐人之胡旋女
元末之天魔队耳

  黄河九曲

  黄河九曲其说出河图绛象今录于此河导昆崙山名
地首上为权势星一曲也东流千里至规其山名地契
上为距楼星二曲也邠南千里至精石山名地肩上为
卷二 第 13b 页 WYG0855-0343b.png
别符星三曲也邠南千里入陇首间抵龙门首名地根
上为营室星四曲也南流千里抵龙首至卷重山名地
咽上为卷舌星五曲也东流贯砥柱触阏流山名地喉
上为枢星以运七政六曲也西距卷重山千里东至雒
会名地神上为纪星七曲也东流至大岯山名地肱上
为辅星八曲也东流过绛水千里至大陆名地腹上为
虚星九曲也元学士潘昂霄河源志黄河九折胡地有
二折盖奇尔穆苏及必齐勒也禹贡导河自积石以此
卷二 第 14a 页 WYG0855-0343c.png
参考之绛象河图及河源志与禹贡一一皆合

  阴火

  易泽中有火素问云泽中有阳燄如火烟腾腾而起于
水面者是也盖泽有阳燄乃山气通泽山有阴霭乃泽
气通山文选海赋阴火潜然唐顾况使新罗诗阴火暝
潜烧是也东坡游金山寺诗云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
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燄照山栖鸟惊怅然
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仙竟何物注引物类相感志山林
卷二 第 14b 页 WYG0855-0343d.png
薮泽晦明之夜则野火生焉散步如人秉烛其色青异
乎人火刘须溪批云龙也非是坡公西湖诗又有湖光
非鬼亦非仙之句与此可互證

  水斗河僵

  国语曰榖洛斗将毁王宫注不言其斗之状宋绍兴十
四年乐平水斗有司奏言河冲里田水中类为物所吸
聚为一直行高平地数尺不假堤防而水自行里南程
氏家井水溢亦高数尺夭矫如长虹声如雷穿墙毁楼
卷二 第 15a 页 WYG0855-0344a.png
二水斗于杉墩且前且却约十馀刻乃解以后印前榖
洛二水之斗应亦如此也正德中文安县水忽僵立是
日天大寒遂冻为冰柱高五丈四围亦如之中空而傍
有穴后数日流贼过文安乡民入冰穴中避之赖以全
者颇多土人谓之河僵亦前史罕见也慎尝书之实录


  九宫(与十一卷九宫七色互观)

  历中九宫天蓬星太一坎水白天内星摄提坤土黑天
卷二 第 15b 页 WYG0855-0344b.png
衡星轩辕震木碧天辅星招摇巽木绿天禽星天符中
土黄天心星青龙乾金白天柱星咸池兑金赤天任星
太阴艮土白天英星天乙离火紫见唐会要

  丘处机论海潮

  海潮人皆言因月唐卢肇独言因日余尝游海上询其
故老甚见分明月初出则潮初上月卓午则潮满月西
转则潮渐退月没则潮退尽北方月出则潮复上斗北
月中则潮满月东转则潮渐退月没则潮退尽卢肇言
卷二 第 16a 页 WYG0855-0344c.png
日是太阳水是纯阴日西入地时阴避太阳东海潮上
日出时水乃西流东海潮下且箭之急疾昼夜不能行
万里如河海之深阔洪波荡漾日夜能行数万里乎又
肇之所言昼夜方是一潮知肇不曾海上游行其文经
进朝臣无有诘难者盖世间之事强辩者为胜自非圣
达谁能穷理尽性哉余又曾较勘东莱与胶西陆地相
去二百里许水行迂曲则千里许潮信不同莱北潮上
即胶西潮下胶西潮上即莱北潮下比到南海约近万
卷二 第 16b 页 WYG0855-0344d.png
里据大体北海潮上则江淮以北皆潮满南海潮上江
淮以北皆潮下即是如何登莱即墨盈缩不同又见四
方大海潮流各异耳世间之事尚不能究况天外之事
乎大抵海水盈缩譬乾象纵横耳于理则无有边际随
风飘荡莫能定准何乃昼夜循环不差度数亦圣功道
力不可思议耳丘长春之说如此可与卢肇余靖及天
原发微之说相参互故备录之然潮亦有不可知者如
钱镠射潮而潮退西陵元兵驻钱塘沙上三日而潮不
卷二 第 17a 页 WYG0855-0345a.png
至似有神司之不可以常理推也

  沟渎

  易坎为水又为沟渎欲行水者用沟所以为涝之备欲
停水者用渎所以为旱之备沟之一字以冓冓之为言
搬也去水之害如搬弃也渎之为字从卖卖之为言椟
也钟水之利如韫椟也矫揉水之性而为沟渎亦犹矫
揉木之性而为弓轮圣人所以范围五行而曲成万物
也周礼考工记凡沟逆地阞谓之不行水属(音注)不理孙
卷二 第 17b 页 WYG0855-0345b.png
谓之不行又曰梢沟三十里而广倍又曰凡行奠水罄折
以参伍所谓水属者属沟洫也所谓梢沟者沟末也
沟远而不倍不足以容水水行不罄折不足以杀其势
观黄河千里一大曲百里一小曲则沟洫之罄折可知
矣是虽矫揉亦出自然反是则汉之鸿隙陂梁之浮山
堰矣孟子所言过颡在山非止为喻盖桔槔㪺斗古有
为之者汉阴丈人所以目之为机事也

  热海

卷二 第 18a 页 WYG0855-0345c.png
  岑参热海行云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此
循名想说之误参虽仕从边幕亦未曾亲到热海也按
玄奘西域记云淩山葱岭北隅坎雪积淩春夏不解悬
釜而炊席冰而寝七日出山有一清池亦曰热海以其
对淩山不冻故得此名其水未必温也玄奘盖躬至目
见非参想像之词耳

  嚣字音义

  唐诗春云生岭上积雪在嚣间山凹之地堪为墟市者
卷二 第 18b 页 WYG0855-0345d.png
曰嚣尚书序仲丁居于嚣其地在陈留浚仪之间秦之
敖仓也敖即嚣也三川为天下之朝市故名曰敖云左
传有嚣氏之隧史记注青阳在青之阳玄嚣在玄之嚣
梁宣帝七山寺赋神嚣岩岩而特立仙的皎皎以孤临
皆以嚣为地名也周礼司市之文云禁其斗嚣注斗以
力争嚣以口争交市之地必多争故禁之此益可證嚣
之为市其义所从来远矣后世市谓之墟归市曰趁墟
言有人则嚣无人则虚也蜀谓之场滇谓之街岭南谓
卷二 第 19a 页 WYG0855-0346a.png
之务河北谓之集 再考说文嚣声也气出头上故从
㗊页页头也左传晏子之居近市湫隘嚣尘杜预注嚣
声也此尤可證嚣之为市无疑

  三江

  禹贡曰三江既入诸注家三江之说极多国语子胥曰
三江环之民无所移韦昭注曰三江松江也钱塘也浦
阳也秦语云越王擒之于三江之浦范蠡曰与我争三
江五湖之利者非吴与吴越春秋曰范蠡乘舟出三江
卷二 第 19b 页 WYG0855-0346b.png
之口越绝书云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蔡沈书传主
唐仲初吴都赋注松江下七十里分流东北入海为娄
江东南流者为东江并松江为三江张守节史记正义
曰三江者在苏州东南三十里名三江口一江西南上
七十里至太湖名曰松江口笠泽江一江东南上七十
里自蚬湖名曰上江亦曰东江一江东北下三百馀里
入海名曰下江亦曰娄江于其分处号曰三江口顾夷
吴地记云松江东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东北入海为
卷二 第 20a 页 WYG0855-0346c.png
娄江东南入海为东江并松江为三江是也言理三江
入海非入震泽也按太湖西南湖州诸溪从天目山下
西北宣州诸山有溪并下太湖太湖东北流各至三江
口入海其湖无通彭蠡湖及太湖处并阻山陆诸儒及
地志等解三江既入皆非也周礼职方氏云扬州薮曰
具区川曰三江按五湖三江者韦昭注非也其源俱不
通太湖引解三江既入失之远矣鄮山黄氏曰世之说
三江者甚众率于地理不合至税安礼(蜀人作地理指掌图或以为东
卷二 第 20b 页 WYG0855-0346d.png
坡非也)禹贡指掌图一出指豫章江出彭蠡者为南江以
足经文中江北江之数其论始定然审如其说于震泽
何关耶其曰历丹阳毗陵入今大江者为北江首受芜
湖东至阳羡者为中江分于石城过宛陵入具区者为
南江三江在震泽上下而皆入海其说似矣然丹阳毗
陵之入江者特港脉一二讵应影附大江而谓之江而
首芜湖分石城之二水皆在震泽上流又可以江之入
海言耶以今所见受震泽水东入于海者惟吴松一江
卷二 第 21a 页 WYG0855-0347a.png
不见其二也旧有安亭一江由青龙镇入海罔利者虑
其走商税塞之又有白蚬一江以通青龙今亦塞而耕
稼之王半山送裴如晦宰吴江诗曰当知耕牧地往往
茭蒲青三江断其二洪水何由宁岂禹三江之旧迹在
是有可访而复之者耶抑水之为水有源有委旧说具
区三万六千顷积之既多泄之已难矣熙宁八年旱太
湖浅露见丘墓街井是昔为高原今为污泽也湖之浸
淫又不知其比旧增多几千顷非源委之不究而致然
卷二 第 21b 页 WYG0855-0347b.png
耶 慎按蔡沈黄震之说皆于下流求之名以地讹号
随世改恐非禹贡三江之说也曷于上流发源求之徐
铉注说文云江出岷山至楚都名南江至浔阳为九道
名中江至南徐州名北江入海郭璞山海经注岷山大
江所出也崃山南江水所自出也崌山北江水所自出
也三江皆发源于蜀而注震泽禹贡纪其源而及其委
耳岂区区为吴地记其琐琐改易不常之名乎观禹贡
三江之说当以此意求之则余之言虽大禹复生不能
卷二 第 22a 页 WYG0855-0347c.png
易矣

  五湖

  五湖之说有二周礼扬州其浸五湖国语与我争三江
五湖之利者非吴耶史记河渠书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
货殖传曰夫吴有三江五湖之利太史公自叙曰登姑
苏望五湖此五湖者即具区也其派有五故曰五湖一
名震泽一名笠泽张勃吴录云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以
其周行五百里三万六千顷故以五湖名义兴记太湖
卷二 第 22b 页 WYG0855-0347d.png
射湖贵湖阳湖洮湖为五湖郦道元水经谓长塘湖射
贵湖上湖滆湖太湖为五湖张守节史记正义云茭湖
游湖漠湖贡湖胥湖皆太湖东岸五湾为五湖虞翻云
太湖有五道东通长洲松江南通安吉霅溪西通宜兴
荆溪北通晋陵滆湖西南通嘉兴韭溪陆鲁望云太湖
上禀咸池之气一水而五名其名大同小异皆禹贡之
所谓震泽也王勃文襟三江而𢃄五湖则总言南方之
湖洞庭一也青草二也鄱阳三也彭蠡(一名宫亭湖即禹贡汇泽)
卷二 第 23a 页 WYG0855-0348a.png
也太湖五也

  大江

  江出岷山其源实自西戎万山来至嘉州而沫水自巂
州合大渡河穿夷界十山以会之至叙州而马湖江会
之又十五里而南广江会之至泸州而内江又自资简
会之至重庆而嘉陵江自利阆果合等州会之至涪州
而黔江合南夷诸水会之至万县而开江水自开达等
州会之夫然后总而入峡是江自峡而西受大水凡八
卷二 第 23b 页 WYG0855-0348b.png
及出峡而下岳阳则会之者洞庭湖所受湖南北诸水
也又自是而下鄂渚则会之者汉口所受兴元诸水也
又自是而下黄州东四十里则会之者巴河也又自是
而下九江则会之者彭蠡今名鄱阳湖所受江东西诸
郡水也又自是而下则会之者皖水所受淮西诸水也
夫然后总而入海是以自峡而东又受大水凡五略计
天下之水会于江者居天下之半其名称之大而可考
者凡十有三故曰江源其出如瓮而能滔滔万里达海
卷二 第 24a 页 WYG0855-0348c.png
所受者众也呜呼问学者可以观矣

  南梦北梦

  左传注云梦跨江南北故有南梦北梦孙光宪号北梦
取此 浯水有南浯北浯北浯在琅邪灵门南浯在九
疑零陵 冀州之浸曰潞有东潞西潞东潞今之张家湾潞
河驿西潞山西之上党也 东阳今之金华西阳今之
黄州 山海经注东瓯今之永嘉在岐海中西瓯即闽
越今之建安亦在岐海中 山有东吴西吴(西镇吴山在陇州)
卷二 第 24b 页 WYG0855-0348d.png
水有东汉水西汉水(见蜀志)

  善防水淫

  周礼考工记曰沟必因水势防必因地势善沟者水漱
之善防者水淫之注家众矣惟王昭禹妙得其旨其说
曰沟所以导水不因水势则其流易壅防所以止水不
因地势则其土易崩故为沟者必因水势之曲直则其
流斯无壅矣为防者必因地势之高下则其土斯无崩
矣是故善沟者水必漱齧之而无所壅以其因水势故
卷二 第 25a 页 WYG0855-0349a.png
也善防者水必淫液之而无所决以其因地势故也又
按说文淫浸淫随理也徐氏曰随其脉理而浸渍也此
尤可以补善防水淫之义

  四道三谷

  何仲默三秦志曰自秦入蜀有三谷四道三谷者其西
南曰褒谷南曰骆谷从洋入东南曰斜谷从郿入其所
从皆殊旧志谓首尾一谷非是其栈道有四出从成和
阶文出者为沓中阴平道邓艾伐蜀由之从两当出者
卷二 第 25b 页 WYG0855-0349b.png
为故道汉高帝攻陈仓由之从褒凤出者为今连云栈
道汉王之南郑由之从城固洋县出者为斜骆道武侯
屯渭上由之此四道三谷者关南之险阨攻取所从来
固矣(旧志云骆谷傥谷同一谷褒谷斜谷同一谷)

  华不注

  左传成公二年晋郤克战于鞍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
不注相传读不字俱作卜音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
不跗如诗萼不韡哗之不谓花蒂也言此山孤秀如华
卷二 第 26a 页 WYG0855-0349c.png
跗之注于水其说甚异而有徵又按水经注云华不注
山单椒秀泽孤峰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九域志云
大明湖望华不注山如在水中李太白诗昔我游齐都
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䌽翠如芙蓉比之芙蓉盖因
华不之名也以数说互證之伏氏音不为跗信矣

  行潦

  孟子河海之于行潦行音杭潦音涝谓水涝之年大道
上积水也淮南子所谓牛蹄之涔无尺之鲤是也又曰
卷二 第 26b 页 WYG0855-0349d.png
丘阜不能生云雨涔水不能生鱼鳖也

  五管(补前五岭考)

  岭南之地曰五管乃统治之名犹南中之六诏也曰广
管曰桂管曰容管曰邕管曰琼管白玉蟾琼州人其文
集在琼曰琼管集在闽曰武夷集今作琼琯非也

  沙田

  水边地可耕曰沙金陵有白沙徽州有锦沙楚有长风
沙秦塞有穆护沙佛经有毗沙瓶沙

卷二 第 27a 页 WYG0855-0350a.png
  郭璞墓

  郭璞善地里凡遇吉地必剪爪发以瘗之故郭璞墓所
在有之

  右军帖

  王右军之与谢安书云蜀中山川如岷山夏含霜雹校
之所闻昆崙之仲也(见舆地志)

  埙务

  柏人城东北有一孤山阚骃十三州志以为舜纳于麓
卷二 第 27b 页 WYG0855-0350b.png
即此山柏人城西有碑汉桓帝时徐整所立铭曰上有
埙务山王乔所仙埙音权务即旄丘之旄也收为赵州
庄严寺碑埙务之精即用此事

  夜郎

  汉夜郎县属牂柯郡唐属珍州牂柯郡本且兰国在今
播州界珍州在今施州歌罗寨夜郎在桐梓驿西二十
里有夜城尚有古碑字已漫灭

  坏植散群说者不一范无隐云植者边境植木以为界
卷二 第 28a 页 WYG0855-0350c.png
如榆关柳塞之类坏植散群则撤戍罢兵邻封混一此
尚同之俗也乐毅书曰蓟丘之植植于汶篁徐广注谓
燕之疆界移于齐之汶水按此范说为长解其天韬隳
其天帙林疑独云人生束缚于亲爱如弓之在韬如书
之在帙吕惠卿曰解韬则弛张莫拘隳帙则卷舒无碍

  杜诗左担之句

  杜少陵愁坐诗云葭萌氐种迥左担犬羊屯葭萌左担
皆地名葭萌人皆知之左担人罕晓也太平御览引李
卷二 第 28b 页 WYG0855-0350d.png
充蜀云蜀山自绵谷葭萌道径险窄北来担负者不容
易肩谓之左担道解者数十家无一知者又妄易左作
立可笑(又益州记阴平县有左担道其路至险自北来者担在左肩不得度右肩也)

  秦淮海易解

  内经曰南方热热生火北方寒寒生水西方燥燥生金
东方温温生木中央湿湿生土是知水者寒之形湿者
土之气水之于土妻道也夫从妻所好故水流湿火者
热之形燥者金之气火之于金夫道也妻从夫之令故
卷二 第 29a 页 WYG0855-0351a.png
火就燥或以阴求阳或以阳求阴也管辂曰龙者阳精
而居于渊故能兴云虎者阴精而居于山故能运风是
则龙阳中之阴也惟阳中之阴能召阴故云从龙虎阴
中之阳也惟阴中之阳能召阳故风从虎

  汶即岷

  蜀山之大者曰岷山其川曰岷江岷字说文作岷省作
岷汉人𨽻书作汶多与汶上之汶相混列子貉不踰汶
谓川江也非汶上也殷敬顺已辨之史记冉駹为汶山
卷二 第 29b 页 WYG0855-0351b.png
郡司马温公类篇曰汶音岷据史记引禹贡岷嶓既艺
及岷山之阳及岷山导江皆作汶盖古字通用也三国
志蜀后主至湔登观阪看汶水之流王右军与周益州
抚书曰要欲一游目汶岭五代史蜀主王建贬卫尉少
卿李钢为汶川尉徐无党注汶读作岷而今汶川县误
呼作问音蜀焉得齐南鲁北之水乎(叙州驿名汶川考古志作渂川)

  昆崙九州

  邹衍言九州之外复有九州载于史记按其说曰东南
卷二 第 30a 页 WYG0855-0351c.png
神州曰旦土(旦音与晨同)正南邛州(隋书作迎)曰深土西南戎州
曰滔土正西弇州(隋书作拾州)曰开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
南柱州曰肥土西北玄州(隋书作营州)曰成土东北咸州曰
隐土(尸子作急土)正东阳州曰信土其言本荒唐汉人作河
图括地象全祖其说隋代郊天遂以其名入从祀之位
史炤通鉴释文曰此九州其昆崙统四方之九州乎或
曰神农地过日月之表盖神农之九州也(柱州一本作桂州营州一
本作宫州近是宫与玄相近未知孰正)

卷二 第 30b 页 WYG0855-0351d.png
  海外五岳

  道经曰海外蓬莱䦘苑有五岳灵山一曰广乘之山天
之东岳也在东海之中为发生之首上有碧霞之阙琼
树之林紫雀翠鸾碧藕白橘主岁星之精居九气青天
之内矣二曰长离之山天之南岳也在南海之中上有
朱宫绛阙赤室丹房紫草红芝霞膏金醴主荧惑之精
居三气丹天之内矣三曰丽农山天之西岳也在西海
之中上有白华之阙三素之城玉泉之宫瑶林瑞兽主
卷二 第 31a 页 WYG0855-0352a.png
太白之精居七气素天之内矣四曰广野之山天之北
岳也在北海弱水之中上多琼楼宝阙金液龙芝主辰
生之精居五气玄天之内矣五曰昆崙之山天之中岳
也在八海之间上当天心形如偃盖东曰樊桐西曰玄
圃南曰积石北曰阆苑上有琼华之阙光碧之堂瑶池
翠水金井玉彭主镇星之精居于中元一气天中焉

  漏井匽猪

  周礼为其井匽注井漏井匽堰猪按漏井今之渗坑匽
卷二 第 31b 页 WYG0855-0352b.png
猪今之阴沟也

  东流不溢

  楚辞天问东流不溢孰知其故柳子之对朱子之注大
抵以归墟为说余谓水由气而生亦由气而灭今以气
嘘物则得水又以气吹水则即乾由一滴可知其大也
归墟尾闾是水之大穷尽气之大升降处山海经云汜
天之山赤水穷焉不姜之山黑水穷焉㱙涂之山青水
穷焉白水之山白水穷焉不庭之山荥水穷焉成山甘
卷二 第 32a 页 WYG0855-0352c.png
水穷焉则众流各有穷处至此即化气而升不必至归
墟也又庄子云日之过河也有损焉风之过河也有损
焉风日皆能损水但甚微而人不知觉若襮衣于日中
摽湿于风际则立可验此随时而消息也覆杯水于坳
堂则立而厬洒激泉于焦原则立而涸此随地而消息
也盖二气迭运五行更胜一极不俱备一物不独息端
指何地为归墟邪

  名山异名

卷二 第 32b 页 WYG0855-0352d.png
  昆崙山一名昆岑君山一名娲宫武当山一名岭普
陀山一名梅岑青城山一名天谷大复山一名胎簪衡
山一名芝冈东海一名岱渊(岱渊见随巢子)遁甲开山图曰沙
土之堛云阳之墟可以长生可以隐居指甘泉谷口也
郭璞注山海经云山川或有同名而异实或同实而异
名或一实而数名历代久远古今变易未得详也信哉

  东西二周

  战国策注辨證东西二周详矣近阅刘忠定元城语及
卷二 第 33a 页 WYG0855-0353a.png
今邵文庄简端录二条可以补入今载于此刘之说曰
东西二周通封畿宗周镐京也地方八百里八八六十
四为方百里者六十四也洛邑成周也方六百里六六
三十六为方百里者三十六也二都得方百里者百为
方千里也故诗曰邦畿千里东西长而南北短短长相
覆为千里此周武王时也至幽王时宗周灭所谓方八百
里失之矣及平王东迁洛邑则方六百里尔邵之说曰
昭公二十六年天王入于成周成周下都也王既入成
卷二 第 33b 页 WYG0855-0353b.png
周矣曷不遂入王城也子朝之馀党在焉故也故苌弘
之建议城成周也谓之迁都盖其任怨也大矣非忠之
至者其孰能如此或者不知王城成周为二遂以入成
周为入于京师使迁都之说卒无所归而弘之忠不白
于后世洛诰曰我卜涧水东瀍水西是谓王城又曰我
又卜瀍水东是谓成周呜呼地之不考乃害于义如此


  外水内水中水

卷二 第 34a 页 WYG0855-0353c.png
  宋刘裕遣朱龄石伐蜀寇谯纵众军悉从外水取成都
臧僖从中水取广汉老弱乘高舰从内水向黄虎史炤
通鉴释文曰巴郡(今之重庆)正对二水口右则涪内水左则
蜀外水自渝上合州至绵州曰内水自渝上戎泸至蜀
谓之外水慎按外水即岷江自重庆上叙州嘉定是也
内水即涪江自重庆上合州遂宁潼绵是也中水即沱
江自泸州上富顺资简金堂汉州是也曰四川者则取
岷江沱江黑水白水四大川以为名尔(沈约宋书资江为中水涪江为
卷二 第 34b 页 WYG0855-0353d.png
内水)

  禹穴

  司马子长自叙云上会稽探禹穴此子长自言遍游万
里之目上会稽总吴越也探禹穴言巴蜀也后人不知
其解遂以为禹穴在会稽而作地志者以禹庙旁小坎
如舂臼者当之噫是有何奇而辱子长之笔耶按蜀之
石泉禹生之地谓之禹穴其石杳深人迹不到顷巡抚
仪封刘远夫修蜀志搜访古碑刻有禹穴二字乃李白
卷二 第 35a 页 WYG0855-0354a.png
所书始知会稽禹穴之误大抵古人作文言简而括若
禹穴在会稽而上云上会稽下又云探禹穴不胜其复
矣如禹贡曰云土梦作乂云在江南梦在江北五言而
括千馀里又曰蔡蒙旅平蔡山在雅州蒙山在云南今
名蒙乐山上有碑具列其事亦四字而括千馀里郑玄
孔颖达蔡沈夏僎皆所未至而缪云蒙山亦在雅州如
此则禹贡所纪山川无乃俗所谓关门闭户掩柴扉乎
古人立言说义理性命恐其不明则不厌复如易曰明
卷二 第 35b 页 WYG0855-0354b.png
辨皙也诗曰昭明有融高朗令终之类言山川物产则
一言尽之如镠铁丝枲橘柚如微卢彭濮庸蜀羌髳之
类更不复书此易之耳

  滩潬字考

  说文滩水濡而乾也引诗滩其乾矣今诗滩作暵集韵
云本作潬水中沙出也说文有滩字而无滩义集韵有
滩义而无滩字今俗假借用之久矣慎按说文引诗滩
与暵互文则当作他案切与尔雅太岁在申曰涒滩同
卷二 第 36a 页 WYG0855-0354c.png
音是滩有二音也尔雅汶为灛黄河有中潬城燕肃
潮汐说浙江之口起自纂风北望嘉兴夹以沙潬隔碍
洪波海舶怖于上潬皆作昌善切与阐同音则潬乃灛
之省文而漕船志黄河退潬田地肥沃此潬字又作平
声是潬亦有二音也再考他字书石濑水奔曰滩楚辞
所谓石濑兮浅浅是也是滩之为字主于石也声类曰
水衍沙出曰潬易曰需于沙衍在中也选诗潦收沙衍
出衍之与潬字异而义相发盖潬之为字主于沙也在
卷二 第 36b 页 WYG0855-0354d.png
河为碛在江为滩义取于石在汝曰濆在汶曰灛义多
取于沙而音则或平或仄无定耳

  封堠㙺埒

  王子年云禹治水所穿凿处皆有泥封记使玄熊升其
上此封堠之始按北堂书抄引山海经黄帝游幸天下
有记里鼓道路有记里堆则堠起黄帝非始于禹崔豹
古今注画界者封土为台以表识疆境也马缟曰为㙺
埒以画界分程也十里双堠五里只堠

卷二 第 37a 页 WYG0855-0355a.png
  苜蓿烽

  岑参诗苜蓿烽边逢立春葫芦河上泪沾巾皆纪塞上
之地也唐三藏西域志塞上无驿亭又无山岭止以烽
火为识玉门关外有五烽苜蓿烽其一也葫芦河上狭
下广洄波甚急深不可渡上置玉门关即西域之襟喉


  渡泸辨

  孔明出师表五月渡泸今以为泸州非也泸州古之江
卷二 第 37b 页 WYG0855-0355b.png
阳而泸水乃今之金沙江即黑水也其水色黑故以卢
名之耳沉黎古志孔明南征由今黎州路黎州四百馀
里至两林蛮自两林南瑟琶部三程至巂州十程至泸
水泸水四程至弄栋即姚州也今之金沙江在滇蜀之
交一在武定府之江驿一在姚安之左却据沉黎志孔
明所渡当是今之左却也瑟琶一作风琶两林今之邛
部长官司也

  月窟日域

卷二 第 38a 页 WYG0855-0355c.png
  扬子云长杨赋西压月𩨸(古窟字)东震日域服虔注以为
月所生恐非李太白诗天马来出月氐窟月窟即指月
氐之国日域指日逐单于也盖借日月字以形容威服
四夷之远耳太白妙得其解矣月氐一作氏又作月支
唐人侨置羁縻曰氐州氏音支乐府有氐州第一氐州
第二即此地也并附著之

  黑水之源

  禹贡曰华阳黑水惟梁州又曰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
卷二 第 38b 页 WYG0855-0355d.png
南海郑玄云三危在鸟鼠之西而南当岷山又在积石
之西南当黑水祠黑水出其南胁又按汉书地理益州
郡滇池有黑水祠郦道元水经锐意寻讨亦不能知黑
水所经之处马端临舆地考云孔郑通儒亦莫知其处
是年代久远遂至堙涸无以详焉今按杜氏通典曰吐
蕃有可跋海去赤岭百里方圆七十里东南流入西洱
河合流而东号曰漾濞水又东南出会川为泸水焉泸
水即黑水也长宁周文安公云三危山在云南丽江其
卷二 第 39a 页 WYG0855-0356a.png
源委既详足以补禹贡之注矣濞水今在大理之西百
里土俗讹作样备唐书姚巂道讨击使唐九徵率兵击
吐蕃虏以铁絙梁濞二水通西洱筑城城之九徵毁
絙夷城破之建铁柱于滇地以勒功即此水也黑水祠
在云南昆明县之官渡今名黑杀天神土主俗祠祷之
极众马端临生于宋季土宇分裂纸上之言难以考据
今三危黑水祠漾濞皆在中国余寓云南二十馀年目
击耳闻是以得其真并书以谂四方之好古者

卷二 第 39b 页 WYG0855-0356b.png
  垫江之源

  蔡松年补南北史志载吐谷浑酋长阿豺登其国西疆
山观垫江源问其群臣曰此水流更有何名由何郡国
入何水也其长史曾和曰此水经仇池过晋寿出宕渠
始号垫江至巴郡入江渡广陵会于海阿豺曰水尚知
归吾独无所归乎乃遣使南通于刘宋贡方物宋少帝
封为浇河公按此事甚奇阿豺吐谷浑酋长能知问学而
其臣曾和考据如流何愧于中国之桑钦郦道元乎

卷二 第 40a 页 WYG0855-0356c.png
  此所云垫江非今忠州之垫江也古之垫江即今合州
也合州置于西魏隋炀帝改合州为涪陵而移垫江之
名于忠州之桂溪今之垫江则古之桂溪也近日一统
志亦殊草草混淆聊因书垫江源并及之 垫江之源
乃在吐谷浑之西疆山今其地不在中国不可考究

  两碣石

  禹贡夹右碣石入于河右碣石即河赴海处在北平郡
南二十里左碣石在高丽唐书云碣山在汉乐浪郡遂
卷二 第 40b 页 WYG0855-0356d.png
城县长城起于此山

  天方国

  杜环经行记云大食国其仕女魁伟壮大衣裳鲜洁容
止闲丽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一日五时必礼天堂容
数万人市闬之中天地所生无物不有四方辐凑万货
丰贱大约与永乐中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所说天方
国同岂即大食国耶苻坚时新罗王遣使卫头朝贡坚
曰卿言海东之事与古不同何也荅曰亦犹中国时代
卷二 第 41a 页 WYG0855-0357a.png
变革名号改移今焉得同由此推之历代史志所载海
外诸国可以此例观之矣

  吴泉

  余旧在京见河图纬象一书纬候之流也专言日月星
辰而图象则缺其文作古字如云邠之隘上为扶桑日
所升宣陆之阻上为吴泉月所登吴泉即虞渊也唐人
讳渊字作泉亦有本矣又营室星一名结蝓之宿月晕
谓之逡巡他书亦不见并识于此

卷二 第 41b 页 WYG0855-0357b.png
  蜀士夫多不居本乡

  先君尝言自古蜀之士夫多卜居别乡李太白寓江陵
山东池州庐山而终于采石老苏欲卜居嵩山东坡欲
买田阳羡魏野之居陜州苏易简之居吴门孙光宪之
居荆南陈尧佐之居嵩县许奕许将之居张孝祥之
居于湖姚勉之居筠州陈去非之居叶县毋廷瑞之居
大冶虞允文之居临州邓文原之居湖州杨孟载之居
姑苏袁可潜之居笠泽岂以其险远厌跋涉耶

卷二 第 42a 页 WYG0855-0357c.png
  地名用天字

  地名山名郡名用天字者天台天目天池(在庐山有天池寺)
汉(汉中)天谷(青城山志书误作天国音之讹也)天彭天社(新津)天隳(在成都今讹为
天回)天水天阶(山名在将乐)天镜天门天牙(在成都)天浆(溪名在向城)
天竺(西方国名)天山(在匈奴中)

  盖天舆地

  世言舆地图始于汉光武披舆地图而不知前汉淮南
王传已有按舆地图之语地以舆名取易坤为舆之义
卷二 第 42b 页 WYG0855-0357d.png
犹天如张盖也张衡作盖天图义取此盖天舆地正可
作对

  五灵配五方

  汉世先儒说左氏皆以五灵配五方龙木也凤火也麟
土也白虎金也神龟水也其五行之序则木爇生火火
灺生土土卝生金金漻生水水液生木五者修其母则
致其子水官修龙至木官脩凤至火官脩麟至土官修
白虎至金官修神龟至故曰视明礼脩麒麟来游思睿
卷二 第 43a 页 WYG0855-0358a.png
信立白虎驯优言从文成而神龟在沼听聪正知而名
川出龙貌恭体仁凤皇鸣桐

  巽乎水而上水

  易井之彖曰巽乎水而上水象曰木上有水井坎水也
巽木桔槔也北方井制如此四圣皆北方人取象系辞
必据其物朱子生南方又兵戈隔绝不见北方井制纵
云书中考见之终不如目睹之真也故其解支离不通
亦何怪乎

卷二 第 43b 页 WYG0855-0358b.png
  胡苑

  张良对高祖言长安形胜曰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
之利史记汉书皆不解胡苑之义后人或改苑作戎非
也按汉官仪引郎中侯应之言曰阴山东西千馀里单
于之苑囿也又胡人歌曰失我燕支山令我妇女无颜
色失我祁连山令我六畜不蕃息所谓胡苑之利当是
此义

  东陵西陵

卷二 第 44a 页 WYG0855-0358c.png
  禹贡导江过九江至于东陵今巴陵有道士洑地志即
古之东陵庄子盗蹠死利于东陵之上盖据波凭涛以
济其奸凶其地至今犹为盗巢云夷陵为西陵则巴陵
为东陵可知九江不在浔阳明矣

  冢中枯骨

  陶谦疾笃曰非刘玄德不能安此州也谦卒糜竺迎备
备曰袁公路近在寿春此公四世五公君可以州与之
孔融曰公路岂忧国忘家者耶冢中枯骨何足介意融
卷二 第 44b 页 WYG0855-0358d.png
云冢中枯骨正谓四世五公今纲目删去此公四世五
公六字遂不晓冢中枯骨为何语

  冰泮冰合

  汉光武渡呼沱河俄顷冰合真有神助矣其后帝命其
处为危渡口示天幸不可恃以戒子孙此其大度何如
也石勒击刘曜济自大碣以河冰泮为神灵助号为灵
昌津此其去光武远矣石勒自谓遇光武当并驱中原
未论较汉仁暴只兹一事绝尘莫攀石勒何其大言无
卷二 第 45a 页 WYG0855-0359a.png
忌耶其后代王什翼犍击刘辰河冰未合乃以苇絙约
流澌俄而冰合复恐未坚又散苇于上冰草相结有如
浮梁出其不意遂大破之此则以人力迎天者也

  卢山祁连窴颜天山

  匈奴中有天山又名卢山又名窴颜又名祁连非有二
也扬雄疏运府库之财填卢山之壑卫青传起冢象卢
山汉书作象天山史记青传攻祁连山小颜曰即天山
也匈奴谓天曰祁连史炤通鉴释文曰青尝绝幕至窴
卷二 第 45b 页 WYG0855-0359b.png
颜山窴音颠即卢山也窴与天声相近

  八功德水(西山有寺名功德正取此义作记者以神功圣德敷衍可笑)

  佛经大仙彼界有池随月增减其水有八功德一清二
冷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噎八除病

  指掌图

  地理指掌图蜀人税安礼撰元符中欲上之朝未及而
卒书肆所刻皆不著名氏蜀本有涪右任序言之极
详宇内辨临江吴澥著今本亦失其姓名故表出之

卷二 第 46a 页 WYG0855-0359c.png
  地下而黄曰干

  韩诗考槃在干注地下而黄曰干江南江有吴干平凉
有陇干(今之静宁州也)乐府有长干曲颜延之祭屈原文曰身
绝郢阙迹偏湘干

  无定河

  陈陶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按无定河
在今青涧县东六十里南入黄河一名奢廷水又名银
水舆地记唐立银州东北有无定河即圁水也后人因
卷二 第 46b 页 WYG0855-0359d.png
溃沙急流深浅无定故更今召又唐陈祐诗无定河边
暮笛声赫连台畔旅人情函关归路千馀里一夕秋风
白发生

  朐忍辨

  汉地理志有朐忍县颜师古注音劬误也按说文朐脯
脡也其俱反字既从句与地名何干通典作朐䏰朐音
如顺切䏰如尹切读如闰蠢通典之音得之矣而字作
朐则因汉志而误也当从乃叶闰字之音朐䏰虫名
卷二 第 47a 页 WYG0855-0360a.png
夔州地多此虫遂以为名又谓朐䏰属汉中亦误捡地
志汉中实无此县云安之西三十里万户驿下横石滩
上土人云驿之左右朐䏰故地也辨文字与辨职方者
宜知之 古李巽岩朐忍辨可谓互證练考订千古之
谬矣夫以二字之微以师古许慎杜佑三家尚有误舛
今之不悦学者乃以漫浪视之几何不为伏猎侍郎乎
水经注瀍水西有真人帛仲理墓墓前碑题曰仲理名
护益州巴郡人

卷二 第 47b 页 WYG0855-0360b.png
  杜牧睦州诗叠嶂巧分丁字水按水经丁溪水在泗水
东泗水冬春浅涩常排沙通道陆机赋所谓乘丁水之
捷岸排泗川之积沙是也

  风俗通山泽篇有沉有沛沛引公羊传齐景公循海而
东师大陷沛泽之中左传景公田于沛招虞人以弓传
曰送逸禽之超大沛孟子沛泽多而禽兽至沉引传云
沉者莽也言其平望莽莽无涯际也沉泽之无水斥卤
之类也庄子沉有漏注沉水污也又左传祭仲杀雍紏
卷二 第 48a 页 WYG0855-0360c.png
尸诸周氏之汪注汪地也沉与汪皆希诂者特著之(管子
注草水兼处曰沛说文沉浊黕也汉书沈斥)

  山海经太行山一名五行山列子作大形则行本音也
河图括地象云太行天下之脊郭缘生述征记太行首
始河内自河内至幽州凡有八陉崔伯易感山赋上正
枢星下开冀方起为名丘妥为平冈巍乎甚尊其名太
行盖赶韵之误耳

  文选魏都赋中山郡出御梨王昌龄诗霜飞天苑御梨
卷二 第 48b 页 WYG0855-0360d.png


  拾遗记西海之西有浮玉山山下有穴穴中有水其色
如水波涛灌阳而火不灭名曰阴火木玄虚海赋所云
阴火潜然者也然李善及五臣注皆不引之唐诗阴火
雨中然(顾况诗飓风晴汨起阴火暝潜烧戴叔伦诗古戍阴传火寒芜晓带霜)

  牧誓微卢彭濮伊尹为四方献令正南百濮郑语楚鼢
冒始启濮刘伯庄曰濮在楚西南左传麇人率百濮伐
楚通典有尾濮木绵濮文面濮折腰濮赤口濮黑𤏡濮
卷二 第 49a 页 WYG0855-0361a.png
尔雅南至于濮铅周书王会篇卜人以丹沙注云西南
之蛮盖濮人也诸濮地与哀牢相接今按哀牢即永昌
濮人今名蒲蛮其色黑折腰文面是其饰也濮与蒲字
音相近而讹尔

  庾阐扬都赋涛声动地浪势粘天夲自奇语昌黎祖之
曰洞庭漫汗粘天无壁张祜诗草色粘天鶗鴂恨黄山
谷远山粘天吞钓舟秦少游小词山抹微云天粘衰草
正用此字为奇今俗本作天连非矣

卷二 第 49b 页 WYG0855-0361b.png
  东方南方生长之方故七为少阳八为少阴西方北方
成熟之方故九为老阳六为老阴也皆本于河图也

  诗曰民之初生自土漆沮齐作自杜漆沮言公刘避狄
而来居杜与漆沮之地杜水名即杜阳也据文义作杜
为长

  汉地理志陈仓有上公明星黄帝孙舜妻盲冢祠即尧
之二女乎别一人乎古事茫昧传疑可也

  工官盐官铁官铜官锦官服官羞官尊官渴官林官畴
卷二 第 50a 页 WYG0855-0361c.png
官湖官陂官楼船官发弩官均输官橘官(在鱼复)苑官洭
浦官(在南海)皆秦官名而汉因之杂见于诸传百官表不
悉载者微乎微者也

  老子曰攘臂而仍之又仍无敌攘无臂汉艺文志据行
事仍人道仍训因也古文中亦鲜用仍字

  汉食货志云后稷始圳田以二耜为耦广尺深尺曰圳
颜籀云圳者田中沟也田沟之法耜广五寸二耜相耦
一耦之伐广尺深尺谓之圳六圳而为一亩圳即畎也
卷二 第 50b 页 WYG0855-0361d.png
吕览引后稷书曰能使吾土靖而圳浴土乎又曰上田
弃亩下田弃圳又耜博八寸所以成圳也又曰亩欲广
以平圳欲小以深以此證之则汉志言圳田始于后稷
有徵齐民要术又载伊尹圳田法制大抵从后稷其称
伊尹者岂尹尝用后稷之法以训民乎

  今之瓜州非允戎之瓜州今之南阳非晋启之南阳今
之镐非来归之镐今之平陆非孟子之平陆(唐天宝中凿月河得
古铁上有平陆二字明皇改河北县为平陆县)今之新都非王莽所封之新都
卷二 第 51a 页 WYG0855-0362a.png
(王莽新都在南阳见后汉书志注)

  贾谊新书大禹鬟河而导之九牧吕氏春秋禹身执蔂
□以为民先剔河而导九岐凿江而通九路说苑禹酾
五湖而定东海鬟本发名义取环曲剔本梳剔义取疏
通酾夲漉酒义取澄清古人用字如此亦甚工矣(锸即插字)
唐地里志安南通天竺道自羊苴咩城西至永昌故郡
三百里又西渡怒江至诸葛亮城二百里羊苴咩今在
大理怒江今在腾越怒江江波汹涌如怒也或作露江
卷二 第 51b 页 WYG0855-0362b.png


  予又考述异记云空同山有尧碑禹碣皆科斗书淳化
阁帖首有禹篆十二字舆地志江西庐山紫霄峰下有
石室室中有禹刻篆文有好事者缒入模之凡七十馀
字止有鸿荒漾余乃檋六字可辨馀叵识后复追寻之
已迷其处矣福建莆田县陈嵓山有自然仙篆以纸模
之形类禹刻何翥诗鸟书虫文不可识如读岣嵝神禹
碑禹之遗迹灵閟如此号曰神禹抑有由矣

卷二 第 52a 页 WYG0855-0362c.png
  水经注所载事多他书传未有者其叙山水奇胜文藻
辨丽比之宋人卧游录今之玉壶冰岂不天渊予尝欲
抄出其山水佳胜为一帙以洗宋人卧游录之陋未暇
也又其中载古歌谣如三峡歌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
啼三声泪沾裳又云朝见黄牛暮见黄牛三朝三暮黄
牛如故又云滩头白勃坚相持倏忽沦没别无期记𤏡
道谣云楢溪赤木盘蛇七曲盘羊乌拢势与天通皆可
以入诗材胜俗子看韵府群玉搜出酸馅恶料令人呕
卷二 第 52b 页 WYG0855-0362d.png
哕也

  苍颉冢方舆胜览有数处当以关中冯翊今耀州者为
是按皇览云有苍颉冢在利阳亭南高六丈又闻人牟
准作卫顗碑文云苍颉冢碑大篆书在左冯翊利阳亭
南道旁顗金针八分书也

  大江自湔堰至犍为有五津曰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
涉海津江南津出华阳国志王勃诗风烟望五津卢照
邻文予自江阳言归五津皆指此也
卷二 第 53a 页 WYG0855-0363a.png








卷二 第 53b 页 WYG0855-0363b.png








  丹铅总录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