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铭¶ (自动笺注)
永覺和尚廣錄卷第十八
嗣法子道霈重編
*銘
**真寂聞谷大師塔銘(并序)
古今大聖大賢之興於世也。
隱顯殊途
收放異轍。
無非正軌防逸流。
眾生歸於本元覺地而巳。
明來
祖席荒凉
稀若晨星
加之。
狂慧競張。
濫觴
巳極。
於此非有人。
焉為之防橫決之波。
迴既倒之瀾
其如眾生何哉
吾於武林聞谷大師
見其人矣。
按狀。
大師諱廣印
字聞谷
石其別號也。
[-矛+隹]李嘉善人
周氏
父珊。
隱士風。
趙氏
玄武仗劍
率諸甲
士。
擁護其門。
覺而生師。
兒時
常於左眼角。
一浮
懸空而住。
長隨父入邑。
大勝寺。
父呼視浮屠
師曰。
眼前常見此。
不識其名。
不以告人耳。
此後
不後再見
七歲塾師小學
即能通其義。
父命習
儒。
不願
瞑目端坐
秘密伽陀
年十三。
父知其志。
乃捨送杭之開元寺
驅烏
寺為空谷隆禪師道場
師既剃度
慨然有慕隆之志。
一日見壁間法界圖。
其師曰。
十界從心生。
心從何處生。
其師不能答。
時西
蜀儀峰和尚
結茆於清平之陰。
往叩之。
峰曰。
要會
妙悟始得。
師曰。
如何得悟去。
峰乃教看雲門露字。
一聞便信
直下挨拶
至忘𥨊食。
峰深器之。
偶閱七
賢女屍陀林話。
忽有省。
峰舉丙丁童子來求火話。
詰師曰。
青峰恁麼道。
法眼恁麼道。
如何有悟不悟
師曰。
初以識心湊泊
所以不悟
後則直下承當
便能
大悟也。
峰舉拳揮案一下
厲聲曰。
恁麼則汝大悟也。
痛罵出門
於此
直得汗津津浹背
於是更發
憤力參。
年二十四。
峰和尚歸蜀
師乃離受業
入雲
進具
二十六。
介山法師台宗
朞年臻奧。
介異
之。
開講
徵師座元
二十七。
會城當道
雲棲
大師
法淨慈。
時萬圍繞
龍象蹴踏
特舉師為維
那。
頭角浸浸露矣。
年來
晝則聽講
夜則坐禪
功夫並進
未能純一
及參無幻禪師
勉以綿密工夫
師乃謝去講肆
攝靜於西溪華山
單丁四年。
或數
不食
或一連朝
因參請漸多。
恐廢已事
乃曳杖
而去。
乞食民間
尋上雙徑
結茆白雲峰下。
不出
山者六載
看亮座主馬祖因緣
不能釋。
一日
黃瑞香花
大悟
作偈曰。
却是虗空講得經。
磚瓦
礫正堪聽。
向來扭揑娘生鼻。
錯認葫蘆作帝瓶。
從茲
礙膺之物。
釋然矣。
於是出山雲棲
菩薩戒
請益
遂盡得雲棲之道。
宜陽
龍池幻有和尚
適池負暄堦下
師問曰。
和尚那裏
池曰。
恰好不在
師即展禮
池便𢹂手上法堂
人事畢。
池曰。
昨日上堂
舉黧奴白牯話。
雖有進語。
不愜老僧意
作麼生道。
應聲曰。
三世諸佛不知有。
黧奴白牯却知有。
從來
迷悟不相干
如何他出得手
復出所著德山托
鉢頌示師。
且曰。
汝別頌看。
師即頌曰。
末後之句有也
無。
山父子太誵訛
同條生不同條死。
得三年恨
轉多。
喜甚
謂師曰。
何不承當此事共相唱和
師不
自肯。
池曰。
更欲如何
曰。
圓悟大慧
為多愧耳。
池撫
然曰。
當今學者會先會。
那能得不自肯如子者乎。
老僧當避一頭地矣。
盤桓數日。
瀕行。
池送至門外
師背曰。
老侄。
我還疑你在。
師曰。
甚處疑某甲
池曰。
何是密啟其意。
師曰。
今日不打宜興轉。
呵呵大笑
師頂笠便行。
北遊五臺
還至徑山
海內禪席寂寥
吳越間至不聞名字
師甚愍之。
乃與髻峰諸師議。
剏禪期於觀音殿
復結期於蓮居永慶。
英衲駢至。
尅期煅煉
多有噴地一發者。
時儀老人
來自蜀。
師因得益玄奧
重辯差別
印明濟上之旨。
無何
歸。
師乃隱於湖之菁山。
寒苦特甚
因得痞疾
眾勸出
山。
子將雙徑
取道瓶匋。
止宿丁道者家。
丁以瓶
匋為雙徑兩目孔道
行脚師僧。
無所託宿
欲竪
莖草。
接待之所。
乞師主其事。
師雖志在巖扄。
而大
悲願重。
聞斯惻然
遂鳩同志四十八人
各捐衣鉢
創數椽。
聊資雲水一宿
朱平涵相國
入山禮紫
栢大師靈龕
聞其事深加嘆賞
乃為購地為址。
既而
縉紳諸公
竭力贊成
不數載鬱成叢席。
乃移真寂
公元1618年
廢寺額名之。
戊午秋
師以接待之事苟定。
仍欲巖
棲以遂初志。
乃以院事。
託一善上人
杖笠南遊
隱於
建州廢寺
三載
而為蹤跡者。
所得迎請
絡繹
道。
掉頭不顧
一善遷化
從眾請而歸。
歸則稍
經理
即請淨慈玄津法師主之。
師乃退居
無何
遷化
師不巳復視事。
時四方衲子
參請如雲
眾至
五千指。
規約嚴整
僧行之精勤
江南法社之最
公元1630年
矣。
庚午復以叢席。
長明玄箸法師
自為峨嵋
遊。
因病乃中止於楚之黃安
建州寶善大堅
與孝
徐公天倪等。
聞師在黃。
即往迎歸寶善
浙人復往
請之。
師曰。
七旬掩息當歸耳。
甫及四載
玄師
公元1635年
化去
眾乃請師復歸真寂
崇禎乙亥
正當師七
旬之年也。
師既啟行
人呼遮留
輿不得前
公元1636年
人忻忭踴躍。
以為從天而下也。
明年曹安祖
參。
延師荊谿度夏
秋七月歸自荊谿
徧歷舊遊
處。
眾頗疑之。
臘月八日說戒畢。
即示微恙
至十七日
戌刻
泊然而逝。
其逝前一日。
手書徑山長老
王經
勸其展誦報國
復索紙書誡語云。
某老矣。
今更狼狽之甚。
切思。
叢林雖建行法
初未加勉。
汝等
當各務本參。
加功運行
報佛皇恩
老僧
一片熱心腸也。
餘更無所言。
器宇清和
定動嚴
密。
初剃染時。
歸省辭行
母送之曰。
三朝媳婦
一世
禪和子
勉之
常言
於此兩句
終身受用不盡
師生滴水滴凍。
不肯一念自弛。
服膺深也。
無盡法師
修法華懺於勝果寺
觀時
聞劈地一
聲。
大山崩。
不覺身心俱釋。
以問尊宿
宿曰。
此罪滅
相也。
師雖洞透祖關。
而懲世俗之弊。
終不以悟自居
當叢席既成
徑山僧眾雲集
懇師開堂
堅持不許
及自閩歸。
司理黃公與諸檀護。
以為請。
師曰。
我孀
久矣
更適人耶。
教家三宗鼎立
師皆能洞晰
微。
時或為眾演說
聞者靡不心服
常與三宗諸師論
議。
能屈之。
師遊五臺
月川法師
出示正量論。
力闢其非。
往返數日。
無以應。
化導法眾
則禪
雙舉
不局一途。
然必以尸羅為之閑。
學者少逞知
解。
師必深錐痛劄。
未嘗少假。
期於爆斷命而後巳。
其於古德機緣。
則多有偈頌
別出手眼
問答語句
機辯自在
絕無定軌
然皆嚴誡不許錄。
故知者鮮
矣。
大抵師之一言一行
無非力為大法隄防
至有蒙
眾誚而弗恤。
犯眾怒而弗顧者。
庶幾使學者衰殘
寥落之餘。
猶見漢官威儀
然後知師閑道之心獨苦。
公元1652年
維世之功獨深也。
師主叢席二十五年
道場
所。
弟子
千有餘人
其得戒弟子
萬有餘人
若夫
紫綬屈節而問道者
則不數百人也。
於嘉
公元1686年
丙寅六月十六日
寂於丙子十二月十七日
世壽
公元1697年
十有一。
僧臘五十有八。
至丁丑年九月初六日
弟子
全身
塔於孔青之陽。
其所編集
有宗門警二卷
公元1753年
門人錄其遺語
凡四卷
先是癸酉春
一見師於建
公元1754年
州。
遂有水乳之契
因付以大戒
明年推主鼓山
公元1753年
訃音至。
千里赴弔
而諸縉紳
遂以虗席見命。
且屬
以塔上之銘。
某以受知之深。
義不敢辭
乃為之銘。
曰。
祖庭日晦
狂慧轉蝕。
癡執昧空。
鹵莾何極
唯師屹
然。
揮戈之力。
一心獨證。
萬行俱飭。
道用揚。
師道
抑。
厥化彌弘。
厥精彌翕。
雲棲為師。
永明是式。
後學
標。
前聖之翼。
孤塔凌虗
過者心惻。
億萬斯年
永懸杲
日。
**博山無異大師衣鉢塔銘(有序)
博山無異大禪師遷化
弟子智誾輩。
全身塔於
本山棲鳳嶺之陽。
吳宮諭應賓。
巳為大書特書銘之。
弟子之居閩中鼓山者。
師實開化鼓山
厥功靡
𦕈。
特請衣鉢
建塔以寄永思
力弗克就。
今春某自
浙歸
眾復請住鼓山
率眾建塔
衣鉢鉢盂
之前
去師遷化
則十有二年也。
眾謂。
不可以
銘。
復請於某。
某於師為法昆季
實稟具於師。
相依三載
屢嘗法味
師資之義。
不可忘也。
但自師
既沒。
虗空中忽有坑壍
未得焚片香於棲鳳
此實某
隱痛
不能言者
嗚呼銘師之塔。
乃在今日也耶
據狀
師諱大艤
一諱元來
學者稱無異和尚
龍舒
氏子。
年十六。
有出世志。
逸遊金陵
瓦棺寺。
雪浪
講法華。
喟然嘆曰。
是法非思量分別能解
習講
何為
遂棄去。
五臺靜菴通和尚
乞為薙落。
通詔習
空觀
觀心露地
身土湛如
如是五年
通往
無明老人寶方
及見以為一簑笠翁爾。
乃入
光澤白雲峰
仍以空觀為事
一日寶方印宗
座到。
勉以參究
因舉船子藏身話。
疑情頓發。
凡五
十旬有半。
趙州有佛無佛處。
如釋重負
遂作心經
指南寶方
方立焚之。
復書云。
直待飲光破顏
別出
相見
印宗亦勉以偈。
低頭始見月孤明之句。
猶自所見
以為老人或不我知也。
乃趨寶方
盡呈
伎倆
曾不得其一頷。
居再閱月
形色枯瘁
望之似木
鷄矣。
一日從赴玉山途中
揚扢上宗旨。
得印可。
忽問。
佛印云。
蟻子解尋腥處走。
蒼蠅偏向臭邊飛。
君耶是臣耶。
師曰臣邊事
方呵曰。
大有人笑汝在。
曰。
何以是。
今何以非。
方曰。
一非
一切非矣。
既達
辟人端居
頃間護法神倒地
不覺心開
呈偈曰。
山誘一言
心灰路絕
幾多玄解會。
如沸湯澆雪
巴鼻金針
因緣時節
梅蕋枯枝
桃花九月
目如。
辨別
急水灘頭拋探篙。
溺殺無限英雄客。
曰。
一到多門又到門。
別居宗乘三載
一日覩登
樹人
始徹源底。
趨謁寶方
入門便拜。
方問。
近日事何
如。
師曰。
有箇活路
不許人知。
方曰。
因甚不許人知。
曰。
不知不知
方舉婆子燒庵話。
詰師。
師曰。
黃金增色
耳。
復舉玄則龍吟霧起公案
師頌
援筆立就曰。
殺活爭雄各有奇。
糢糊肉眼豈能知。
吐光不遂時流
意。
依舊春風馬蹄
方笑曰。
今日方知吾不汝欺
也。
自是佩離文字印。
入正徧知海。
香幢剎土
湧沒
毫端
多聞總持大無畏
正偏妙挾。
圓頓雙銷。
不知
五位之為三玄
六相之非三墮矣。
方乃命首眾。
萬曆
公元1782年
壬寅夏
信州鵞湖圓戒。
鵞湖亦以元座屬焉。
是冬
隱靜豐邑博山
凡三閱寒暑
劉孝廉崇慶
節推維城
楊別駕時芳
請師住博山能仁禪寺
雖草
公元1788年
昧乎禪律威儀
居然三代禮樂
戊申年
無明老人
法於閩中董巖。
乃召師分座說法
不得巳。
勉為一
舉似家珍
博山宗風
震天下。
六和麇至
雲臻
久之金碧熒煌
園林葱菁
而據燈王師子
八百人善知識矣。
閩中鼓山大仰諸剎。
亦屢請結制
頻垂鞭影
宇內名流
載自綸扉圭弁。
洎乎墨綬
公元1629年
符。
西向而咨。
北面而禮者多。
不可殫述
崇禎己巳
金陵余開府大成
文學陳丹衷
所聞而至。
見所
見而慕。
乃謀諸縉紳
邀請法幢天界
魏國徐公
首先歸依
由是狂奔暱就
號為四輩弟子者
指以萬
億計
圓音曲唱。
無不人人各欣所得
及歸輙營窣
堵。
經始子來
忽命簡錄方丈
遠行者之戒處守
幾而大悲之疾示矣。
延及經旬
師曰。
會當行矣。
遂有
公元1630年
遺訓
當子夜。
坐脫翛然
時崇禎庚午季秋十有八
公元1575年
日也。
却顧來時。
萬曆乙亥仲冬念有九日
僧臘四十
公元1631年
有一。
世壽五十有六。
踰年辛未孟冬念有一日
奉全
身。
塔於寺西棲鳳嶺之陽。
所自筮也。
慈容滿淨。
道骨堅凝
眉釆燁然
春秋在顙。
法筵清眾
不肅而嚴。
負薪
無不人人委蛇詳敘。
若有深湛之思者。
求人
婆心徹困。
而高提祖印
把斷要津
相似悟頭
推入活埋坑裏。
痛與鉗鎚
故三十年中。
不少當機
付法
終不以如來慧命
博禪雛手中瓣香矣。
有所
請益
唯勉以真參實究。
深戒知解
鴆毒焉。
說法
之語。
如雷震如電激
如雲如瓶瀉。
如海若瀰漫
涯涘
三百年來
實鮮匹其休者。
當此魔羅競起
日。
瓜印之徒。
塵沙蔽日
使無有力抗之者
大地
伽。
盡化為波旬孽子
而師獨能唱道晦冥否塞
有若魯陽三舍焉。
衛道之功。
豈在禹下哉。
所手著。
有禪警語
拈古。
頌古
淨土詩。
宗教答響。
宗教
通說
凡十餘卷
語錄信地說。
回源錄。
錫類法檀。
正錄
剩錄。
凡二十餘卷
竝行於世。
乃為之銘。
銘曰。
三昧
霧隱塵蒙
壽昌崛起
如日湧東。
吾師繼之。
彌隆
圓炤無外
赫赫日中
雲包雨笠
萬派朝宗
以降
靡不景從
揀魔辨異
祛惑破夢。
唯師一人
哉釋雄。
屴崱岧嶤
壓羣峰。
衣鉢斯藏。
高入穹窿
法音聲。
海濤天風
載之下。
式此遺封
**博山古航舟禪師塔銘(有序)
佛祖之道。
至今日而敝極矣。
其敝也以多言
多則
道愈晦。
道愈晦則行愈乖。
至于行愈乖。
而尚何言哉。
海內開堂說法者。
至百有餘人
付拂傳衣者。
至千
餘人
世謂。
宗風之盛。
莫過于今日
而予謂。
宗風
衰。
莫過于今日
求其言行慥慥
事理函葢
稱善知
識者
不能多屈。
則吾不得不于古航禪師
一傾
焉。
據狀
師諱道舟
字古航
晉江鄭氏子。
父我翰。
母蘇
氏。
周歲失怙
蘇氏和熊畵荻
俾就外傳
天資頴異
嗜學能文
郡中諸大老
不以大器期之。
少嘗娶婦。
以弗順于蘇。
蘇命去之。
不敢違。
及蘇謝世
師乃棄
家。
寓于承天
日誦金剛經不輟
林季翀宗伯雅重之。
一日因閱壽昌語錄
至問僧死了燒了。
作麼生是你
本性
大疑之。
時聞博山盛化
欲往參叩
林季翀
遂成其志。
送至博山落髮
時師年巳三十有八也。
落髮後。
領行堂職。
夜坐不語堂。
目不交睫三月
金陵余集生中丞訪道博山
延師金陵
閉關
烏龍潭山。
青布直裰併偈貽之。
偈曰。
不見
天目
山頭石作船。
高峰大士居其巔。
三十餘年纓絡粥。
今人清名傳。
吾徒靜室亦何有。
不開兮足不走
赤身唯剩兩條眉。
白手空拳抖擻
不見朗公禪。
鋤為枕子草為氈。
佛法世緣何所似。
磐石多恣白晝
眠。
吾徒不聞鋤與草。
磐石藤蘿何處討。
開窓只可見
青天
一道靈明皜皜
莫將此際尋常
光非照境
境非光。
倐然廓徹通無碍
便是心空及第郎。
師領偈
參究益力。
兩載乃有省。
劉心城居士曰。
吾今于
無可奈何處。
得窺巴鼻矣。
金陵縉紳
博山
公元1632年
天界開堂
出關司客。
及山歸。
師仍入關
明年
訃音至。
師乃返錫博山
喪事畢。
遂歸
回龍
眾僧。
慕師之風。
延主丈室
三載歸泉
隱于德化
戴雲
戴雲峭削萬仞
人迹罕至
枯坐一室
苔錢
公元1636年
滿砌。
四載如茲也。
丙子林宗伯致政家居
乃延
出山
挂錫于郡之承天
是冬余集生中丞
雪峰
公元1637年
來迎。
丁丑春
師乃蒞彼建天王殿
仍修諸屋。
僧眾
樂于放逸
梗化者多。
乃謝去之。
王京太卿
延至西
公元1638年
過冬
明年余集生中丞
黃元公司理
乃請歸回龍
公元前702年
放生池併子院。
余黃為記石。
己卯冬
信州出子
博山主席久虗。
率眾請師繼之。
辛巳秋
往建
公元1162年
陽議卓庵鳳凰山之下。
壬午始。
鳩工結屋
張沈
黃諸居士
共勷成之。
先是出家時。
常帶二木主以
行。
迄今有是役。
為祀先計也。
故名之曰報親庵。
成復
公元1164年
博山
甲申冬
惠藩駕臨信州
特來歸依
紫衣
公元1165年
一襲
乙酉秋
博山
會當鼎革
戎馬紛馳。
公元1168年
師乃避入深山。
居無定止。
至戊子
復居報親。
凡閱八
寒暑
道風愈著。
若貴若賤。
罔不景其芳躅
方衲子
公元1175年
來參者。
師如銕壁千尋
絕無肯諾。
多望崖而退。
乙未
春三月示疾
然尚視事如常
至八月望疾革
召諸檀越
後事
文學九生問。
一口氣不來時。
何處安身立命
師曰。
政好安身立命
張曰。
便是
得力處麼。
師曰。
何得認奴作郎
跏趺而逝。
時八
月念五日酉刻也。
回視降生萬曆乙酉年三月
公元1585年
十二日戌時
世壽七十有一。
臘三十有四
門人
公元1596年
收其遺稿
若干卷。
刻行于世。
丙申年十月初二
日。
全身鳳凰山之陽。
厥子濟益然
狀其行。
請予
為塔上之銘。
予以法門之眷。
納交于師。
其實未能
染指法味
又安敢輕相塗污哉。
然予觀師之鴻才
碩學如斯
使其坐曲盝床。
黃道白。
簧鼓一方
實優
之而甘。
三緘其口
深藏若虗
是豈小丈夫之所能
為哉。
且予聞。
天性狷介
素履端方
孤風峻節
表表
世路
人亦能言之。
即此知師之意。
謂當茲末造
法者多空騰口說。
故師以不言而躬行挽之也。
是師
法門
實欲回既倒之狂瀾
其所為甚深。
其所
為甚苦耳。
不辭謭劣
敬為之銘。
銘曰。
明道以言。
非行莫造。
歸本鄉。
運步方到。
痛茲頹風
孰為明導
爰有報親。
獨能允蹈
抗節雲霄
幽貞自好
雪嶺梅開
霜空月照
卓哉良模。
前修是傚。
後學欽式。
是以身教
為破夢雷
援溺櫂。
哲人既遐。
高風難紹。
維茲𡨔堵。
白雲長繞。
貞珉斯藏。
日永耀。
**壽塔銘(有序)
公元1644年
甲申之春
烏程陳白菴太守
以予老且病。
為營壽藏
公元1651年
湧泉寺之西畬。
繼以世難
阻弗克成
辛卯冬
始竣。
而予老病益甚
因思。
壙中片石
後人必欲邀榮
光於峻秩
藻繪鴻章
重予之愆也。
考古
師。
有自狀其行者
有自銘其塔者。
世所共傳
不以為
非。
效顰而為之。
予名元賢
字永覺
建州建陽蔡氏
子。
稟性枯淡
不樂世氛
才實遲鈍
不善趨時
故雖
儒業
為邑諸生
而每懷出世之志。
至年四十。
始棄
妻子
建昌壽昌寺。
無明和尚落髮
未幾
謬承心
印。
及和尚遷化
往依博山三載
又歸閩隱山
一十二
載。
灰頭土面
擬與草木同朽。
一日因謁聞谷大師
出世
遂推主福之鼓山
因以大戒付之。
時年巳五
十有七矣。
繼而歷主泉之開元
杭之真寂
劒之寶善
復歸鼓山
重創梵宇
諸所撰述
語錄凡二十
種。
一百餘卷
竝不藏醜拙
恣世指摘
嗚呼生平
歷。
渾如昨夢。
一塲敗缺
難免高鑑
入道為最鈍。
出世為最遲。
應世為最拙。
不能羅英衲。
以張
大其門庭
較之諸方
跛鼈之望飛龍
何足道哉
年巳七十有五。
不久將化為異物
故預為此壙以待。
亦預為之銘。
銘曰。
是誰髑髏
建茲𡨔堵。
壽昌之兒。
鼓之主。
不通世情
一味莾鹵
大言大。
眼空佛祖
興聖座。
呵今罵古。
役鬼驅風
重建茲宇。
撇下皮囊
藏荒塢。
莫道無口。
有聲如虎
生耶死耶。
請繹斯語。
來者
繼吾武。
**方鏡
厥體則方。
厥炤則圓。
物至斯應。
我自虗玄
切忌覓於
影後
直須達於鑑前。
**端硯
稟形端穴。
効職祇園
色玄而紫。
德潤而堅。
靜以制動
方以待圓。
身含雨露
面帶雲煙
一點實心渾不改。
渠眾手幾回旋。
**鼓山鐘銘
維圓維密。
爰寂爰虗。
發必以時
應而不逾。
吟風敲月。
白雲之區。
弗靳鯨音
用醒昏衢。
今日可依以為
者。
其唯斯乎。
**開元寺鐘銘
閩中首剎。
偉矣開元
惟茲重器
用贊乾坤
鳴風敲月。
遠齊晨昏
虗而弗匱。
靜而能喧。
圓通並德。
幽明戴恩
萬姓共稟
千古永存
**瑞石銘(并序)
松崗家居葉溪之滸。
得五丈夫子
英敏秀特
重貲齊魯燕趙間。
日益碩。
好義樂施
公元1603年
為邑侯所旌。
既謀廣其所居。
始工萬曆癸卯
公元1623年
天啟癸亥
而工告竣
落成之日。
適於扁溪之旁。
一石焉。
其高及丈。
奇峭俠客
秀潤文彥
挺直
端嚴正士立朝
非常石也。
夫以非常之石。
尋常耳目之地。
億萬斯年
無能得者。
得之
廣廈落成之日。
謂非應維新之會出以兆永昌
之慶乎。
於是移置大門之內。
別作亭以對之。
瑞石
乞予銘。
銘曰。
韞玉之粹。
凝川之精。
而且文。
秀而猶貞。
抱質太古
作瑞來今
比德比業。
以為徵。
永覺和尚廣錄卷第十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