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 第 378a 页

博山和尚传卷第三十五

*
弟子 智达刘日杲 撰

博山和尚者。舒城人也。讳大舣。字无异。人咸称为无
异禅师云。族姓沙。其父太公取姚氏。生和尚也。辄不
¶ 第 378b 页 X72-0378.png
得食酒肉乳和尚。否则不为食。越七月而母死。使它
人妇有子者乳之。易数人皆不肯食。太公日糜榛栗
食和尚。和尚得不死。盖神异焉。少长能饮食。更不饮
酒及肉食也。尝与邻儿嬉戏。为一儿所扑仆折齿。太
公性故严毅。和尚惧其诟。邻儿也遂噀血。归而详告
它故。太公得不怒。慈惠盖天性云。年十六。矢志出家。
之金陵瓦棺寺。听讲法华。慨然曰。求之在我。岂可循
文逐句哉。遂去。之建武礼五台通法师。薙发受业。脩
智者止观之道。尝露坐松下。不知晨夜蚊蚋集躯。如
唼槁木。内焉不知有血肉身心。外焉不见有山河大
地也。如是五年。寒暑罔辍巳。而诣超华山。从洪法师
受比丘律。是时寿昌经大师。方居峨峰。扬曹洞之法。
和尚闻其名。往谒焉。见寿昌。荷锄戴笠。状类田父。辄
心疑之。遂入闽光泽。居白云峰三年。以所得著书。呈
寿昌。寿昌以书报之。谓其非第一义。和尚始爽然自
失也。遂焚香礼拜。毁其藁。不复示人。益潜心宗乘。阅
船子藏身语。疑情顿发。至忘寝食。居岁馀。忽见赵州
嘱僧语。恍然有得。走见寿昌。时寿昌。巳从峨峰徙宝
方矣。语次颇离微不合。遂居宝方。力求道要。几至委
顿。面目黧黑。肤仅支骨。而精进不衰。一日寿昌受玉
山请。欲与和尚偕行。和尚不肯往。曰暑甚安事仆仆
也。寿昌曰。今日当有人为女说法。令女疾悟。遂行。途
次论君臣五位之旨。和尚语剌剌不休。寿昌皆然之。
既而谓和尚曰。佛印蚁寻腥蝇逐臭语。为君位事臣
¶ 第 378c 页 X72-0378.png
位事。和尚曰。臣边事。寿昌呵之曰。大有人笑女在。至
玉山和尚。趺坐石上。忽闻神像仆地。中心豁然。急作
颂呈寿昌。(颂曰。玉山诱一言。心灰语路绝。几多玄解会。如沸汤浇雪。没巴鼻金针。好因缘时节。
梅蕊绽枯枝。桃花开九月。触目如休辨。别急水滩头。抛探篙溺杀。无数英雄客)寿昌曰。子一
到多门又到门。和尚益自厉。归坐一小楼。朝夕不寐。
复居岁馀。一日如厕。见人缘木。遂悟至道。疾走见寿
昌和尚。所居去宝方寺数十里。须臾而至。几不知足
之蹈之也。入门。寿昌方当户而坐。见和尚至状异平
日。因迎问曰。子近日如何。和尚曰。有条活路。不许人
知。寿昌曰。因甚不许人知。和尚曰。不知不知。寿昌曰。
婆子云何烧庵逐僧。和尚曰。黄金增色耳。昌寿因举
龙吟虎啸语。命和尚颂。和尚援笔疾书以呈。(颂曰。杀活争雄
各有奇。模糊肉眼曷能知。吐光不遂时流意。依旧春风逐马蹄)寿昌笑曰。子今日始
信吾不女欺也。和尚曰。向后还有事也无。寿昌曰。老
僧祇知二时粥饭。不复知有向后事。又问。寿昌曰。女
后得坐披衣。幸无筹策足矣。遂命秉拂。赠之以偈。(偈曰。
本然清净更如然。契證多生值有缘。触目浑融皆至妙。通身作用总虚玄。五宗极则机齐贯。三藏精微理共圆。
不碍古今凡圣事。如来禅合祖师禅)时和尚方二十七岁。闻鹅湖心大
师。以云栖宏大师神足。授律鹅湖。往受菩萨毗尼。鹅
湖兴者十年。弟子三百馀人。初不置首座也。和尚至。
即留为首座。作偈赠之。(偈曰。鹅湖十载虚元位。一旦缘何立少年。两个眉毛八个
繓。须知佛祖不容前)厥后三礼云栖。云栖遇和尚殊优至。因书
演畅真乘数字赠之。居鹅湖者六月。即还入闽。圆上
座与从父广文君崇庆。因于鹅湖。见和尚也。辄心折
¶ 第 379a 页 X72-0379.png
之。因谋所以致和尚者。圆上座遂重茧入闽。请和尚。
和尚乃与照监院正首座等八人。至信州。初游西岩。
居四十馀日。尝无所得。食则釆野蔌为羹。怡然甚乐。
既而居祖印院者七月。乃迁博山。博山故韶国师道
场。荒废日久。寺僧皆肉食者流。广文君倡诸缙绅。偕
寺僧请和尚。和尚至。则诛茅为屋。仅足容𨞃。而禅律
并行。蹶然兴起。鹅湖闻和尚居博山。即以授戒仪轨
𢌿之。是时沈大参蒸赵司李士祯。俱从事佛乘。交重
和尚也。而和尚道日隆。旋入邵武。葺广福宝安二兰
若。受化者各数百人。和尚乃使正首座居广福。而自
归博山。辟草建刹。渐成精蓝。居亡何。寿昌以应董岩
请。不暇往。遂以书趣和尚。为升座说法。和尚乃往。大
阐宗风。辩才无碍。赵文学光孚叹曰。此真寿昌儿也。
继登仰山。再转法轮。还博山。而弟子益进。朔既燕都。
南尽交趾。望风而至者。岁以千计。和尚垂四问。以验
四方。禅那多如枘凿。又訚首座至。和尚见其机颖不
凡。遂令闭关。时加警策。居六年。以偈呈和尚。和尚曰。
是将师子吼者。乃令出关。以偈赠之。(偈曰。始行大事六年雪。顿入圆
明一片冰。今日幸亲无缝塔。掣开关锁万千层)置为首座。(偈曰。匡扶大法赖吾侪。正眼从兹触
处开。肯信座元一具地。一花端有一如来)嗣是登坛说法时。参扬扢。如见
微笑之风。和尚尝教从父广文君。参船子藏身语。忽
病中有得。拈唐人诗为颂。和尚笑颔之。(颂曰。雨前初见花间蕊。雨
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太末詹观察在泮。闻和尚
名。请和尚。居惠安寺。和尚曰。予与刘君。为布衣交。奈
¶ 第 379b 页 X72-0379.png
何舍就公乎。观察知不可彊。乃请圆上座居之。和尚
既出家。与太公不相闻。及和尚名大著。太公始知和
尚尚在。因至博山相见。悲喜交集。曰讵意。公至是者
和尚因孝养备至。且宛为劝谕太公。得断肉食。岁馀
而归。时郡侯故和尚弟子。为具舟送之。至累月而太
公卒。和尚因归展墓。道怀宁人人。焚香导迎。瞻礼恐
后。刘太史若宰。时方为诸生。偕其兄弟。礼和尚为师
求度。和尚曰。公神气凝静。当得上第。为法苑干城。出
家须异日尔。因为授菩萨戒。太史著十问。论宗教异
同之旨。和尚凭几裁答。慧辩云兴。语具书中。明年太
史举进士第。一一如和尚语。其它学士大夫文学布
衣。礼足求戒者。动至数万。过桐城。幢盖迎者倍。怀宁
道路。骈阗至有不得见者。吴庶子应宾。夙参云栖。自
负知识。来参和尚请益。和尚曰。睹公所著颂。深入禅
理。第解耳语。于悟犹未也。庶子曰。云何。和尚曰。烧庵
颂云尔。(颂曰。寒岩枯木太僧生。说道无情却有情。烟灭。灰飞成露地。閒花野草任纵横)得无
不肯是僧邪。庶子曰。然。和尚曰。吾故谓公乃解也。庶
子始心服。愿厕弟子列。受菩萨毗尼焉。鞭影频加。绝
尘而奔矣。是时缙绅先生。云集景附。方太史拱乾数
十辈。皆皈莲座。深餐法喜。因请登浮山说法也。至舒
城谒太公墓。吴庶子及其同辈。具蔬果。为太公设祭。
诸文学多从。和尚至舒城者。舒城人且竞奔。墓次瞻
礼和尚。墓前仅馀席地。和尚得成礼而巳。一时蹂践。
墓为不封。和尚归道。桐城怀宁。其导迎益倍。昔时盖
¶ 第 379c 页 X72-0379.png
苾刍白衣。皈心受戒者。无虑千万人。天启丁卯冬。余
囧卿大成。来博山参和尚。囧卿固夙窥禅理。辄维摩
自居。初见犹不肯下。迨与语信宿。囧卿如醉醍醐。始
求为弟子。缱绻倍至。及去和尚曰。此真具只眼人也。
先时闽中曹大参学佺数十人。请和尚至鼓山。和尚
谢不行。是岁固请。乃𨓏过剑州道路。争为参礼。不殊
往舒城时。去鼓山三十里许。有洲。常暵涸船为不通。
必海潮至。船始得过。和尚乃以冬月行。又非潮期。水
遽涨溢。和尚船既度。仍涸如故。既至。挥麈据席。音如
潮吼。来集者。数千馀人归。而博山名。益著于天下。故
寿昌弟子黄司李端伯。久习禅要。寿昌入灭。即皈礼
和尚也。别数年。走博山谒和尚。与之语几超乘焉。余
囧卿既归。知正法有在。欲得和尚之金陵。乃纠合徐
魏公弘基及诸荐绅。以书币介陈文学。丹衷来迎。和
尚道所经处。导迎之仪。益倍桐城。至金陵居天界寺。
寺故广袤数十里。可容数百万人。是时冠履相趾。寺
为之小。香积之费。日至钜万。人各一蔬一饭而巳。魏
公初度日。礼和尚。登座说法。是日金陵人。皆见白玉
光映天界寺处。甚有见四天王现身云端者。姑苏刘
监军锡玄。素慕和尚。闻和尚在金陵。走谒焉。询以台
教。辩如悬河。和尚为剖疑义。更示以别传之道。监军
窅然自丧。和尚归。送至芜湖始还。余囧卿留连江干
不忍去。和尚笑曰。此别何足惜。明年秋乃别公耳。寿
昌入灭者十年。和尚往礼塔。过董岩。赵文学子来谒。
¶ 第 380a 页 X72-0380.png
请和尚再至董岩。和尚低徊良久曰。曩非先和尚及
乃公促余说法。尚须十年。一旦见迫。遂至登座。往来
吴越江闽间。三十年于兹矣。出世太早。谢世亦应尔。
吾其逝乎。语讫长笑而别。还山则与彭博士份杨太
守闻中谋建浮屠。为身后计。结夏著宗教通说一卷。
尽抒玄蕴。九月初书成。遂示疾。至十七日。有星大如
盘。霣方丈鸱吻间。中夜和尚召訚首座。至榻前。反覆
宗乘奥义。因相与大笑。次首座问疾语巳。(和尚示疾次首座问。
和尚四大安乐否。和尚曰。尽著些受用。问。和尚病谁是不病底。曰热大作么。又问。末后一段光明如何垂示。曰。
问者事作么)进问和尚。去来自在云何。和尚索笔大书曰。
历历分明。掷笔趺坐而逝。世寿五十有六。法腊四十
有一。嵩上座集其语。为剩录若干卷。行于世。大弟子
智訚。饫餐法乳。堪称入室。成正德业。夙著钧足。为后
来模范。大忠道柔海纳道舟等。皆洪冶之利器。法厩
之良驹。道恒道嵩弘恩。辞荣入道。精修禅寂。几几乎
截流之香象焉。同居者七百馀人。盖人尽旃檀云。

赞曰。余小子日杲。得从诸从兄椷栻樾槻。及友人郑
大球大瑗徐植之潘巘杨凤翥鹏举之属。师事和尚
也。见其貌甚伟异。如世所图慈氏少林像。岂其后身
与。明兴二百馀年。宗乘寥寥。得和尚而丕振。猗与盛
哉。禅律不相谋。宗教不相为也。而和尚法嗣寿昌。律
传鹅湖。殆兼之矣。宜其遍坐名刹。为世仰止声。且与
大鉴争烈也。

博山和尚传。
¶ 第 380b 页 X72-0380.png


* 中兴信州博山能仁禅寺无异大师塔铭并序

大法垂东。而般若祖翁。有卜世之谶。少之嫩桂林曰。
二株去之。千有馀祀。而我博山无异大师。以寿昌󰑁
头禅。入于洞山宝镜三昧。漆园有言。万世而下。知其
解者。旦暮遇之也。嗣黄檗者。不妨亲见马祖。禀龙树
者。复能光启台宗。谁谓寿昌口生。定非船子法化耶。
少林记莂。非其地之谓。其人之谓也。师龙舒沙氏子。
法讳大舣。一讳元来。学者称无异和尚。生而白衣重
包。𦾥血酒浆。不入于口。夙熏慈忍。儿时匿堕齿。于厥
翁邻子无恐。而蚤为闵氏孤子舍圉若僧舍悠若。十
六游金陵。闻法华于雪浪座下。喟然叹曰。是法非思
量分别之所能解。声分别心。何有教外别传。天牖之
矣。遂礼五台静庵通和尚。为出家儿。求智者旋陀罗
尼落处。观心露坐。身土湛如。不知其颡之为𠾱肤者
酒也。如是五年。永嘉空相应法。暖相现前。而师根力
自劝。使为寿昌老人作德云妙高想。初至峨峰。睹蓑
笠翁尔。入闽止光泽之白云峰。著心经指南。洋洋乎
几于两涯不辨。得峨峰报书。直待饮光破颜。别出相
见。始信为过量人。炷香遥礼。矢志宗乘。而船子没踪
迹话。从印宗法友。舌端为师门鼓吹。犹未有以难也。
驰赠伽陀。有低头始见月孤明之句。而师更念。船子
在药山之门。何以二十年始得。瞥地疑情顿发。七圣
皆迷。兀兀腾腾。五十旬有半。而于赵州有佛无佛。机
¶ 第 380c 页 X72-0380.png
缘如释重负。谒寿昌于宝方。多乎呈简。曾不得其一
颔。居再阅月。形色枯瘁。望之似木鸡矣。从赴玉山。扬
扢洞宗。时得印可。昌问。佛印偈云。蚁子解寻腥处走。
青蝇偏向臭边飞。君耶臣耶。师云。臣边事。昌呵之曰。
大有人笑汝在。师云。前何以是。今何以非。昌云。一非
一切非矣。既达。辟人端居。食顷闻护法神倒地。不觉
心开。呈偈云。玉山诱一言。心灰语路绝。几多玄解会。
如沸汤浇雪。没巴鼻金针。好因缘时节。梅蕊绽枯枝。
桃花开九月。触目如休辨别。急水滩头抛探篙。溺杀
无限英雄客。昌曰。一到多门又到门。盖解心绝矣。而
命根未断。别居宗乘堂。又五十旬有半。睹登树人而
悟。乃彻源底也。趣谒宝方。入门便拜。昌问。近日如何。
师曰。有个活路。不许人知。昌云。因甚不许人知。师曰。
不知不知。昌举烧庵趁僧话。问婆子作么生手眼。师
曰。黄金增色尔。又举僧问玄则禅师。龙吟雾起虎啸
风生公案。命颂之。师援笔立就曰。杀活争雄各有奇。
模糊肉眼曷能知。吐光不遂时流意。依旧春风逐马
啼。昌笑云。子今日始知吾不汝欺也。师问。向后还有
事也无。昌云。老僧只知穿衣吃饭。师曰。岂无方便。昌
云。子后得坐披衣。幸无筹策足矣。因命秉拂。赠以偈
言。本然清净亘如然。契證多生值有缘。触目混融皆
至妙。通身作用总虚玄。五宗极则机齐贯。三藏精微
理共圆。不碍古今凡圣事。如来禅合祖师禅。更嘱之
曰。当以无心。相续正用。尽法行持。詶无报之慈恩。利
¶ 第 381a 页 X72-0381.png
有缘之正信。而师自是佩离文字印。入正遍知海。香
幢刹土。涌没毫端。多闻总持。得大无畏。正偏妙挟。圆
顿双销。不得知五位之为十玄。六相之非三堕矣。宋
荐福本禅师。尝说法于信州博山之能仁寺。人亡政
熄。刹有典刑。万历壬寅。师年二十有八。受丰邑刘孝
廉崇庆郑节推维城杨别驾时芳上足万融圆辈请。
偕八弟子成正等玠等融等处焉。虽草昧乎禅律。威
仪居然。三代礼乐。寿昌度于已事而办。自建阳董岩。
遣书者三。属以代座。师不得巳。勉为一众。举似家珍。
而博山宗风。遂擅天下。闽越吴楚间。惟一月真无与
等者。以故六和麋至。四事云兴。久之金碧荧煌。园林
葱菁。而踞灯王师子。称八百人善知识矣。或谓波罗
提木叉。不为宗通者说。而师自打落鼻孔。身心羯磨。
次第具足性遮。皆净持犯。兼忘尝之。卒然窥以阒尔。
鬼神不得见其隙矣。故师于超华极庵洪公鹅湖养
庵心公。皆用和尚礼。而鹅湖虚座元者十载。亟以属
焉。师是以三觐云栖祖翁。得其殊目。特书演畅真乘
之榜。而师念戒为师故。徙五台之派。系籍云栖。其后
又以得法因缘。兼为寿昌衍嗣故。出师门者。源一而
委二。锋颖则开之。眼藏惇庞。而茂以香光。禅土交参。
销归不二。而一片热肠。视寐者力负夜趋。愀然沸然。
不啻赤子之将入井。悲心普运。爱见都忘。第二峰头。
对缘施摄。苟不至一阐提。则昧谷之于高山。蒙茸之
于宽博。信进念熏。得未曾有一也。至于就父朝君如
¶ 第 381b 页 X72-0381.png
奉节度符印。乃至无有一刹那际瞥起。伤他余小子
瀹。亦窃于日用中少分觑著。寿昌谓杀佛活祖人。尚
不敢纵心生灭。师可谓拳拳服膺。薙染以来。正勤匪
懈。白衣丈室。坑堑自遮。郡邑宰官。来而不往。沈观察
蒸季任之义。殷勤三请。始克遘遇。礼于招提。而萧使
君思似赵节推士祯谢邑令邦荐辈。严座白椎。先生
之门。无执政矣。南涌北没。则闽之鼓山诸刹。鞭影频
垂。博山雨笠。烟包强半。海滨邹鲁。宇内名流。载自纶
扉圭弁。洎乎墨绶铜符。西面而咨。北面而礼。多至不
可殚述。述其先后左右。师于一大事者。余小子瀹。得
师亲系衣珠。从云栖优婆塞。称博山菩萨弟子。曹山
孝满。将不在兹。盖师充充于色身之父。而皇皇于慧
身之母。宝方一悟。自以子职无愆。更二十馀年。从故
乡人。得生父耗亟致之伊蒲之餐。以脩法喜。而孕珠
九品之台。所需虽钵鐼之自出。必请于众。明年天启
丁卯。寻讣而至。取道桐乡。慈社法檀厥名。锡类盍簪
盈缶实蕃。有徒小子。妄引其端。攀附有心。步趋无足。
而浮山密迩。桑梓赖师。右掌遥擎。永言孝思。缘熏增
上。寂光与力。庶几究竟庄严。崇祯已巳。金陵之游。则
余开府大成。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慕。惠徼
二祖遍启群蒙。天界法幢。所谓无大无小。从公于迈
狂奔䁥就。号为四辈弟子者。指以亿万计。而师圆音
曲唱。乘言会宗。不落思惟。法尔回互。真不啻睹影。阇
黎从涅槃起。一时干鸣瓜印之。徒往往窃临济后架
¶ 第 381c 页 X72-0381.png
禅。作日下孤灯伎俩。剑挥巢破。露布全彰。而归正一
编。足使法门五衰顿还。鲁阳三舍。功成名遂。意在斯
乎。师慈容净满。道骨坚凝。眉釆烨然。春秋在颡。法筵
清众不肃而严。刈麦负薪。无不人人委蛇详叙。若有
深湛之思者。师云。吾功令云栖而未之逮耳。初发悟
时。常坐一小楼。日惟一餐。手不释卷。胁不置席者累
月。偶婴惫疾。巍坐终宵。瞷其室者。排闼而投五体。盖
那伽之定。戒与之俱。无作悉檀。不住于相。酬机应供。
可日食三两金。而师滴水同餐。寸丝不挂。追忆昔者
自闽峤出。向铁山折脚。铛边饱四旬璎珞粥。香厨狼
籍。了不作浓淡观。而檀波之别。注于师者。宿于蘧庐。
如时而布皆僧物也。寿昌并耕三刹。云栖移粟诸方。
师其二之中乎。请转法轮。藉手为寿。则冰之投石矣。
云栖之役普陀。是瞻𩗗风荡舟。众乃大恐。游目于斯。
俨若空生。晏坐曰。正恁么时。送却皮袋子便休。而天
界拈椎。博山返锡。小子闻其度越者两事。不动智无
缘慈。皆非有心人境界。用师家法语。忌十成。此以知
师之能为主中主也。为法求人。婆心彻困。有请益者。
示以一息不来。句归何处。猛令提撕。不彻不止。而师
高悬祖印。把断要津。相似悟头推入活埋坑里。痛与
钳锤。登其门者。龙象如云。未卜他时。阿谁道个何必。
以故三十年间。不少当机。罕闻付法。尝与余开府。激
扬此事。大有径庭。苟非向上一路。乘悟并锁。宁与不
可传者。俱往以需后觉。或见而知之。或闻而知之。及
¶ 第 382a 页 X72-0382.png
其知之一也。终不以如来慧命。博禅雏手中。瓣香佛
事矣。辩验龙蛇。三垂影草。一曰。古涧寒泉。水作何色。
二曰。不萌之草。为甚么能藏香象。三曰。彻底无依。向
甚处安身立命。洞上之玄。全提遍吼。荐之言下。何处
不是。博山归自金陵。辄营窣堵。苾刍分乞。亦未之前
闻也。经始子来。忽命简录方丈。察及秋毫。若远行之
戒处守。居未几。而大悲之疾示矣。慰谕经旬。遂有遗
教。衲僧衣线下事。呕心冲口。剌剌不休。首座智訚问
和尚。安乐否。师曰。尽著些子受用。问还有不病者无。
师曰。热大作么。问来去自繇。请道一句。师为书历历
分明四字。漏当子夜。坐脱翛然。崇祯庚午季秋之十
有八日也。却顾来时。万历乙亥仲冬之廿有九日。僧
腊四十有一。复更四稔。而世寿之甲始周。踰年辛未
孟冬廿有一日。奉全身。塔于寺西栖凤岭之阳。师所
筮也。天之将丧。民之无援。法梁崩摧。慧日灭没。缁白
遐迩。怆地吁天。而最初代座董岩。迫于三命。早荣之
木。未获后凋。师尝为建阳檀越赵居士。晏如言之矣。
方网出入。一身多身。真性廓然。不借而借。仰山老子。
巳于千载之上。邈得师真。所留言说法身。别为九种。
回源之录。肇起博山通说之锡。实开双树阐信地。则
毗耶下座作拈古。而天童丧机。禅警语为发最上乘
者。痛处加锥。滑时与杖。可当换骨神丹。净土偈横陈
清泰。四华再发。头陀一粲。永明料拣。光影重重。而宗
教答响。所谓三根普被。四教均谈。不坏今时。全超古
¶ 第 382b 页 X72-0382.png
路。竺乾四十九年。震旦千七百则。只者些子。师可谓
得法自在三昧矣。智訚是师尊重弟子。齿光心印。具
体而微。诸监院次及于事。夹辅门庭。咸正无缺。博山
营勋区宇。成照为魁。别治邵武二蓝。曰广福。曰宝安。
则成正为师。分身扬化。台州道嵩。洞明因果。勇弃盖
缠苦。到礼首楞严王。得肉眼净。欲明祖意。但办肯心。
与訚公鞭弭周旋。故是博山二妙。还观高足其数甚
多。了因时至。必有与师代兴。而叶久昌之谶者。居士
之及门者。刘孝廉最为莫逆。初系念准提陀罗尼。机
缘仅熟。被师以船子公案钝寘八年。忽发轻安。借昔
人韵语颂之。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
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师击节称善。临终
感大士现身。诘所希望。对以成佛度生。而没今也。披
誓愿铠。究涅槃心。雄峙金汤。必余开府大成徐魏公
弘基之为巨擘。刘监军锡玄。以中兴台教为已任。劳
师就机落草引入。曹源彭广文份杨史君闻中般若
根铦。参求志笃。尤师所属目也。至如广瀹。无论天下
事。即书于锡类。篇者于冶为鍮。于稼为莠。醍醐在握。
竟作饿夫。恩大难詶。付在祇劫。訚公率先耆旧。勒状
徵辞。拙指妙音。谁当侧耳。博山拄杖。跃出塔庙东头。
过百由旬。打教髓出有分在。铭曰。

「 儒圣之统
 历年五百
 闻而知之
 与见无别
 迦文眼藏
 一祖无宗
 觌面传心
 曰在尔躬
 将心与传
 了不可得
 不可得中
 刹𨚗尘劫
¶ 第 382c 页 X72-0382.png
 尘劫刹那
 非去来今
 等无间缘
 异世同神
 诸识犹尔
 况真如性
 古镜新磨
 明明祖印
 所以洞宗
 集于寿昌
 大好山下
 五位全彰
 即彰即藏
 无迹亦迹
 黑白交参
 绵绵密密
 峨峰非住
 宝方不来
 树头云破
 池面天开
 不许人知
 聊通一线
 寿昌所闻
 博山所见
 杀活纵横
 鸟道不行
 全身归父
 退位朝君
 从平等慈
 流差别智
 海墨书空
 解脱文字
 和寡弥头
 惜得眉毛
 尽法行持
 令严寂寥
 到处垂纶
 逢场栽竹
 长者驰求
 医王付嘱
 星陨告符
 仰此颓山
 日面月面
 前三后三
 不涉虚玄
 重谈至妙
 起坐啜茗
 莞尔而笑
 师所住处
 即名少林
 桂子飘香
 其聚如云
 迷中倍人
 咄哉广瀹
 湛然十虚
 徒劳执捉
 师无身度
 何塔何铭
 威音那畔
 石女弹琴」


崇祯四年岁次辛未十月。

赐进士出身奉直大夫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


覃恩进阶奉政大夫菩萨十戒弟子皖舒广瀹吴应
宾谨撰

无异禅师广录塔铭卷之三十五(终)
¶ 第 383a 页 X72-0383.png
* No. 1435-F
募刻
祖翁异和尚广录序

洞水溯曹溪。源深流远。龙峰连凤岭。山好风高。障
回末法狂澜。直指祖师玄奥。惊人活句。韵出清霄。
炤世明灯。光腾碧汉。此
祖翁。揭开宝镜。掉尽老婆舌头者也。不谓。丙丁夺𦦨。
致萤耀以弥空。溪壑乱流。赴海门而失所。涧本师
每将旧谱。示我弟兄。欲展弘慈。阻于阿堵。或以初
机盖障。遂使方册缺文。(瀚)用是不揣因缘。惟观时
节。冀先声之不坠。令后学之有从。远乞诸檀遍联
法属捐赀汇梓。非但慧炬重明。附藏流通。且令昏
顿起。益世多矣。厥功伟欤。住博山法孙(弘瀚)
首百拜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