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重刻圆觉经序¶
重刻圆觉经序¶ 第 365b 页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三十二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二)

** 重刻圆觉经序

夫缘生无性。生佛之迹本虚。无性缘生。圣凡之形宛
尔。随业感而报分优劣。逐境浪而识变精粗。如来大
光明藏。是众生净觉之本源。众生最清净心。是诸佛
重刻圆觉经序¶ 第 365c 页 X72-0365.png
本起之因地。当知无明无体。皆是空花。实际非尘。妄
念轮转。究竟圆满。体常寂以遍十方。平等道成。心恒
通而含刹土。不妨以幻修幻。肯信居尘出尘。开总持
之门。绝去来之相。登涅槃之岸。忘得失之心。虚空何
更生花。真金不重为矿。贪欲断而生死断。爱渴除而
理障除。非植二乘。顿超五性。无取无證。眼不自是眼。
非智非愚。心不自生心。植众德本。成就道源。悟圆觉
以净觉心。取静行而澄行證。客尘永灭。妙体方周。闻
在刹那。悟通旷劫。二十五种轮观。随顺繇人。百千万
种法门。枢机在我。执四相而生颠倒。二妄相依。了六
情以契圆明。一心匪碍。作止任灭。仗知识以销融。憍
慢爱憎。观众生而同体。期限成纯净之乐。忏悔断结
习之根。悉备上机。顿圆种智。是为十二分经清净眼
目。三千七百祖师密传之要领也。兹因顾居士发心
重刊。使一切众生。入文殊智海普贤行门。履圆觉妙
场。坐华严法界。激予序引。予不敢以宗乘中较其优
劣。大抵就斯经。旁通个消息耳。

** 重刻莲宗宝鉴序

优昙大师。彻證禅宗。专心净土。自利早圆。悲臻未悟。
将念佛一门。集成十卷。显诸佛转未转之机轮。辟众
生信不信之障碍。其引据确。其总摄周。其设教融。其
指归捷。可谓大有功于后学者也。慨末法我相自高。
边见分执。贬净土为小乘。指念佛为权行。甚者向人
涎唾下。觅尖新语句。蕴在八识田中。以为究竟极则。
重刻圆觉经序¶ 第 366a 页 X72-0366.png
及乎到头。一毫无用。是之谓弃楚璧而宝燕石。反鉴
而索照也。其亦不辩甚矣。夫我释迦文佛。不妄语者。
不异语者。弥陀经云。一心不乱。专持名号乃至七日。
即得往生。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
南无佛。皆共成佛道。此其披心沥胆。彻底为人。此言
不信。谁为可信。此言可信。又何疑于净土念佛之门
乎。要而言之。七日不乱。为何等心。入塔庙称南无佛
之时。又何等心。能者得之。禅道如是而巳。若是真师
子儿。哮吼一声。百兽脑裂。说净土亦得。说禅亦得。说
净土即禅。禅即净土亦得。双是亦得。双非亦得。终日
念未尝念。终日生未尝生。终日无念不妨说念。终日
无生不妨说生。圆陀如摩尼珠。求其住足处。了不可
得。何禅何净土。而乃二之。然虽如是。更有一句弥陀。
未曾道著。欲尽情吐露。柰舌根短也。噫。掣电之机。留
待哲者。

** 建州弘释录序

余作驱乌时。尝游闽中。知建州为理学渊薮。后阅传
灯诸书。又知建州为禅学渊薮。每见建州僧。必询其
乡之先正。然往往不能对。因为悒悒久之。丁巳春。吾
弟永觉师。初弃儒入释。从寿昌先师。学枯禅。因与道
其乡之先正。甚悉皆。粹若珙璧。逸若凤鸾。多余所未
及知者。余喜甚。指其胸曰。此是一部僧史记。师曰。吾
将志而传之。无何先师没。师来博山。同居者五载。余
间索其旧诺。师曰。俟识鼻孔后为之。后归闽隐山。未
重刻圆觉经序¶ 第 366b 页 X72-0366.png
通消息。戊辰春。余自鼓山还博山。道经建州。师迎于
开元寺。余一见而识之曰。今可志建州僧也。师笑而
不答。余乃问曰。寿昌塔扫也未。师曰。扫即不废。祇是
不许人知。余曰。汝偷扫去也。师曰。和尚又作么生。余
曰。扫即不废。祇是不曾动著。师曰。和尚似不曾扫。遂
相笑而别。至己巳冬。以书来博山。则建州僧志成。寄
以相示。且徵序焉。余阅其所集。凡分之为四科。首曰
达本。重明宗也。次曰显化。彰[示*曷]应也。三曰崇德。录众
行也。四曰辅教。备金汤也。合之命名曰弘释。崇法化
也。其识正。其论确。其采访博。其分界严。非良史也耶。
昔者道宣。作僧史于唐。弗长于文。且不知有别传之
事。齐达磨一宗。于枯寂之辈。识何闇也。赞宁作僧史
于宋。学富而才疏。且列黄檗于感通。列嵓头于遗身。
列永明于兴福。至于云门。僧中杰也。反舍之而弗列。
则其谬为尤甚。觉范继赞而有述。高华秀朗。登作者
之坛。然止传禅宗诸彦。可以称全史乎。今师所志。虽
仅仅一州。而宣宁让其雅当。觉范推其完备。迥然独
出。前无作者。即此可以窥师之一班矣。矧千载之上。
藉师而传之。千载之下。藉师而知之。是师之功。固在
千载之上下也。建州称弘释者。非师而谁欤。余故乐
观厥成。不辞而为之序。抑又闻师撰述甚富。尽当杀
青以传。若然。则天下后世。有大造焉。非独一建州也。
余请。拭目以俟之。

** 送老父还乡序
重刻圆觉经序¶ 第 366c 页 X72-0366.png

佛以一音说法。众生随类得解。众生以随类说法。亦
以随类得解。不肖忆出家时。顺流抵石城。闻瓦官寺
有法华讲席。心甚慕之。逢一亲知。逼令归去。时以权
语得脱。三月后。更逢一人。遽相谓曰。汝父有变。拱木
将成。不肖追念罔极。抚躄大恸。几至殒绝。复省前法
华云。八子皆师妙光。又见净藏净眼。化父出家。此出
世之孝。非世孝可比。因矢志出家。如箭离弦。无返回
势矣。迄今三十馀载。未通乡信。天启四年五月。永丰
少尹汪君。知不肖同里来访。不肖自出家时。讳其姓
氏。虑恐牵动世情。茂才杨淳之。汪君同行友也。询叩
不巳。不肖偈示之曰。欲知家住处。陋巷世情幽。过水
知吾姓。寻城识故丘。旋身依社稷。开眼见春秋。旧日
閒游惯。金鸡墩上头。初忆叔父或在。冀尚一见发彼
胜心。淳之持偈归问。则先叔巳殂于不肖出家之次
年。而老父反康善无恙。前之亲友。徒以谩语相诒耳。
老父一闻不肖住博山。不远千里。操舟而来。时一见
面。恍如梦中。悲喜交集。意谓再生也。不肖王父以上。
皆未能望五。老父今七十有三。尚矍铄善饭。以脩短
较之。岂非再生乎。何意垂老得奉慈颜。属有天幸。非
思所及。因思彼亲友。善说法要。即不肖导引师也。兹
因老父思归。计不能终养。暌离之罪。擢发莫数。敬述
生缘。以志始末。云尔。

** 八关戒序

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巳。真是诸佛子。
重刻圆觉经序¶ 第 367a 页 X72-0367.png
此菩萨戒。非八关戒也。然戒有大小。体非异同。戒有
广略。理无分析。戒有断续。性绝开遮。自非利生大士。
不无犯于尘劳。有力行人。何难行于顷刻。跻缘生之
道岸。一日之斋。通累劫之津梁。一日之戒。谩言琐细。
具得全功。不论短长。顿同全戒。譬如饮海一滴。味同
全海。又如一滴投海。同海全波。须知。戒浅功深。因微
果彻。兴圣人之方便。悲开诣实之权。标大士之指归。
喜见从权之实。清山主撮其简要。吴太史覈其攸同。
收圆行于一时。植殊因于永劫。不拣贵贱。勿论智愚。
但办坚实心肠。定入华严藏海。

** 生生社戒杀放生序

语云。护生须是杀。杀尽始安居。此勇猛丈夫。决定志
也。良以。众生恣无明窟。养烂坏身。祇解杀他。不知自
杀。五魔炽盛。六贼戕害。四蛇毒攻。二鼠交啮。从劫至
劫。杀吾慧命。劫吾法财。可谓。大冤家大怨敌。而且亲
之爱之。从而结之。杀一切众生。啖其肉血。恣养四大。
一气不来。尽成灰壤。因有限身。造无穷罪。根性狭劣。
迷极不返。三途报至。谁当代受。若能返炤。是大不然。
当披坚固铠。仗金刚剑。斩魔贼于五蕴盖林中。逐蛇
鼠于无阴阳地上。广法身之慈恕。起同体之大悲。见
一切众生。如一子想。无彼我相。以无缘慈。化无相众
生。此云栖老人。深达法相也。湛上座兴悲运慈。悉仿
云栖轨则而桐之。诸上善人互相鼓导。生社繇此而
兴。杀业繇此而断。岂但戒杀。而且放生。岂但救众生
重刻圆觉经序¶ 第 367b 页 X72-0367.png
命。实乃续诸佛慧命。广一切众生慧命也。何以故。以
同体故。其无功之功。无德之德。所谓以杀为生。吾不
得以笔舌名之也。

** 报恩品序

闻夫。苦海无边。慈恩匪一。情想局于限量。识性迷于
无知。限量则灼有亲疏。无知则妄分彼我。轮回于生
死。三途之业报何穷。旅泊于人天。九有之升沉不息。
改头换面。多生父母结盗贼之冤。戴角披毛。历劫宗
亲偿儿女之债。大师兴慈悲念。说四难报之法施。长
者现衰迈年。诲一恶性之逆子。胸前而寝。膝上而游。
真情普矣。男为慈父。女为悲母。亲爱弥乎。以世界为
殿堂。以人民为根本。 国主之深恩莫报。以神通为
利乐。以度行为修因。诸佛之慈德无休。舍幻化财。植
人天福。身命顿超。弃有漏躯。绝坚固想。传心为最。解
法义。而流通法义。还他三界智人。知深恩而报答深
恩。须是九涛居士。不辞饶舌。愿入斯乘。

** 寿赵湛虚居士七帙序

曩予读净名经云。尘劳之俦。为如来种。又云。高原陆
地不生莲花。卑湿污泥。乃生此花。则知佛法非专谈
真如。独说无生。以醉人于忘情泯识之乡。使跛驴心
智。自困于灰稿也。盖佛示出家。以明真谛非有为。破
凡夫著家。使出三界二十五有之笼罩也。净明示现
居家。以明世谛非无为。破二乘越俗。使不沦于断空
寂灭之坑堑也。既曰示现。各有仪则。岂彼释迦无能
重刻圆觉经序¶ 第 367c 页 X72-0367.png
逃位皇宫。净名好事嗜痂毗耶耶。观彼曼殊叩室。竞
谈不二之时。而维摩仅置一空床。除诸他有。则此老
虽示有家。而风味澹然。宛尔一秃居士耳。佛则示居
华藏。法轨森严。不坏世间。而炽谈实相。正显真俗非
殊。净秽何异。谁谓世法分疆裂界。徒与虚空画痕爪
也。余初至董岩时。即与赵湛虚公。为法喜交。公之翁
号豫斋居士。高才硕德。为建溪第一流人物。且深通
佛法。以楞严为室庐。以宗乘作茶饭。故公笃信斯道。
于此二法亦具有昌独之好。且世世佩为庭训。冀子
若孙辈。咸方舟并驾。游于法海觉苑也。道貌和衷。气
味如春。风酿品物。善行若饴。德声遐布。且能即尘劳
为佛事。踞欲界作禅床。其视董岩丛席。如急巳家政。
然凡院务职事有缺典者。莫不悉心调理。多方周赡。
今董岩千指麟萃英髦凤翔。人咸目为薝卜之薮。皆
公弘护力也。若尔即谓净名再来。示现有家。亦可矣。
以孝友为仪刑。以诗礼为章服。故其令胤传芳。森森
然如璚枝绕砌。玉树欹风。公虽未展垂天之翼。以荐
珍于庙廊。吾知公天性合道。固以浮云轩冕然而积
厚。流光造物。亦不能更蕲于来哲。公何以此自多为
哉。吾意。公之观身心世界。水中沤花也。家缘眷属。一
戏剧场也。寿相延促。尘劫抹点也。其襟度旷邈。心量
高明。且欲抟捖大千。不啻倒掷舄履。令扑地作笑弄
声耳。今春秋揆度正欲不踰矩之辰。余忝方外道谊。
不能献度索之桃。斟椒花之酝。聊裁短偈。以当优昙
重刻圆觉经序¶ 第 368a 页 X72-0368.png
一枝。为公期颐之祝。偈曰。有美人兮履道素。慧光灿
然浑不露。饥餐渴饮更奚为。语必追随嘿同处。拄杖
撩天那复高。沧溟倒跨石为桥。丈六金身作茎草。大
千頫视掌中桃。世波尽道荡人性。鱼龙返以水为命。
逆洄顺溯得其情。业流湾环风送艇。芥城劫石许多
秋。历览须臾一瞬周。有问只今遐算事。眉毛剔起笑
夷犹。

** 寿黄心镜居士五帙序

夫脩行者。于相不住寿者相。百年等空华。如理得常
住。若执于百年寿命。祇得百年。悉被明暗二境迁变。
非得常住法也。傅大士云。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
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云万象主者。即常住法。金
藏云起而非成。毗岚风吹而非坏。劫火洞然。我土乐
隐。才达此理。悟不由师。称此理而曰寿。非劫运也。称
此理而曰命。非生灭也。称此理而曰常。非断续也。称
此理而曰住。非去来也。其劫运生灭断续去来。悉镜
中花相。于实际理地。求其纤毫实迹。了不可得。于不
可得中。圣功独照。曰寿曰命。曰常曰住。皆剩语也。余
以此寿居士曰。无量寿。无上寿。无等寿。无等等寿。磨
尘点墨。不足以较其优劣也。偈曰。识得金刚不坏身。
眼中童子面前人。谩言桃实三千载。剩有灵枝劫外
春。

* 引

** 题顾醒翁居士园庵斋亭引
重刻圆觉经序¶ 第 368b 页 X72-0368.png

昔维摩居士。居毗耶城。播扬大教。今醒老居士。居石
头城。护持大法。古之世界。今之世界。古之天地。今之
天地。古之日月。今之日月。古之人物。今之人物。维摩
即醒老。醒老即维摩。阐扬正法。光显末运。无二无别。
故以醒老之庵。扁之曰金粟。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百
城重茧。而醒老不离跬步。默究斯道。故以阁曰南询。
以娑婆窥净土十万亿刹。悉以莲为标的。居士现前
宝池沸涌。菡萏开敷。故以亭曰乐邦。居士世族名家。
望隆朝野。英贤叠出。科第蝉绵。故以馆曰甲秀。居士
焚香晏坐。注意禅那。履列祖芳尘。启今人慧鉴。故以
堂曰镜心。居士襟怀豁达。尘境不侵。故以斋曰澹然。
居士百务纷纭。心空澄湛。故以斋曰纯一。林泉掩映。
竹树交清。故以亭曰挹翠。斯园也。销尘坌之万缘。融
古今之一致。入金粟庵。谈不二语。登南询阁。悟菩提
心。憩乐邦亭。注西方境。读甲秀馆。生梦笔华。坐镜心
堂。翻竺乾案。范模纯一。心地澹然。挹翠色于深林。啖
竹香于嘉树。居士幽致之乐。禅悦之趣。迥出寻常万
万。挥笔及此。爽心怡神。不啻置身园中。想居士时览
斯语。贫衲虽隔千里。未必不朝夕左右也。

* 跋

** 正观禅人剌血书华严诸经跋

夫大法难逢。真乘罕遇。千灯供佛。酬半偈以何辞。四
句润心。舍全身而不吝。况破尘至宝。法界全经。大士
因门。如来果海。塞满龙宫之藏。具在一尘。播扬鹫岭
重刻圆觉经序¶ 第 368c 页 X72-0368.png
之奇。纵横万象。自非旷劫植菩提之因地。安能手捧
目观。偶此胜缘哉。正观禅人。夙熏种智。修假多方。出
娑竭之涌泉。绣贯花之妙品。加利刃不见当机之痛。
流鲜血无惭捐体之施。书报恩金刚华严。共计一百
有馀卷。以弘宝筏。庶渡迷津。蔓衍不二之雄文。舌根
流出。腾跃难思之义海。笔底翻来。反观法帙得成。肌
肤无损。胜妙广博。幻质何乖。得浮世之便宜。履法门
之径路。妙缘斯在。道岸非遥。

* 记

** 惟德禅人血书经记

教中云。施者有四。谓财法身命。较之则财法尚易。而
身命为难。身尚易而命犹难。故我释迦大师。谛观大
地。无微尘许不是舍身命处。今之人。身外之财尚坚
守。无纤毫解脱。况身命乎。吾徒道容者。剌血写五大
部。送博山。与藏经同处。使展阅者。知有不惜身命而
重大法。人各效之。解脱法门。不待重宣其意。而功德
美行。可与轮藏并峙而无尽。不亦善乎。仍发心写华
严三品。日为课诵。作如意宝。返魂药。渡海囊。余因焚
香述偈以记之。云尔。

稽首无上法。甚深脩多罗。受持疾成佛。故不惜身命。
剥皮可为纸。析骨当为笔。剌血以为墨。何况于舌根。
譬如破毙囊。而盛无价宝。祇欲贵宝故。何惜囊破坏。
又如淤泥中。而生妙莲花。见者皆爱乐。终不惜泥土
此身等土囊。能生无上法。昔人舍全身。为求四句偈。
重刻圆觉经序¶ 第 369a 页 X72-0369.png
惟损一根故。成此若干卷。是大得便宜。是名真解脱。
是破此悭囊。是成诸佛智。愿法界众生。同游华藏海。
广行众善行。皆共成佛道。

* 文

** 念佛文为栖霞一门禅人说

夫净土者。乃一切众生。究竟安身立命处也。念佛者。
乃一切众生。第一背尘合觉门也。寂光真净。惟是佛
居。从此垂作实报净。方便净。及同居净。以接引彼菩
萨人。二乘人。及凡夫人。既从实以施权。则无权而非
实。既随义以立名。应顾名而得义。惟净土之致不明。
故念佛之理亦昧。但谓自性即是弥陀。而不知弥陀
不外自性。但谓无念乃为真念。而不知净念即是无
念。是以究极于一心不乱。则诸佛心内众生。时时成
道。托修于执持名号。则众生心内诸佛。念念證真。念
惟是佛。如百川朝宗大海。佛全在念。如琉璃内含宝
月。不惟感应道交。亦且自他不二。但令谛信不疑。决
定无诸岐曲也。余幼慕禅宗。得入寿昌之室。谬承记
莂。三十馀年。寥寥海内有唱莫和。刁刀鱼鲁。转见参
差。方知祖师西来事出非常。有大利者。必有大害。功
高易进。无如净土一门。念佛得度今正是时之语。非
欺我也。一门禅友。结莲社于栖霞禅室。摄念佛人。同
归净土。可谓。末世津梁。人天标榜。乞余一言。以作警
策。余尝谓。一切行者。须信自心有成佛种子。信如来
有接引大愿。信有净土可生。信有弥陀可见。将一句
重刻圆觉经序¶ 第 369b 页 X72-0369.png
佛号。蓦直念去。念到一念不生。则凡心即是佛心。更
何生死不了。真可谓。直捷稳当者矣。势至圆通。文殊
三昧。谁有智者。而肯舍置弗修习哉。

** 放生文为报恩自观以之二禅人说

五浊恶世。缺陷众生。举足动步。无不是业。招因带果。
无不是苦。而杀生一事。则犹业中之业。苦中之苦也。
止恶行善。莫急于戒杀。转毒为慈。莫善于放生。故五
戒十戒。具足三聚。莫不以此为初基。果位圣人。因中
大士。履真上贤。出假菩萨。莫不以此为首务。初果锄
地。而虫离四寸。道共戒也。声闻入定。而刀杖变花。定
共戒也。菩萨以自在力。现三涂为净土。慈成力也。如
来以佛眼。观大地众生。同成正觉。悲无碍也。好生之
德。普涵于九界。放生之功。直圆于佛果。而世人每易
视之者。良由同体之理不明故也。盖性为生理。识为
生基。生机蕴于意地。生缘炽于六情。遍观三界。无非
受生之场。备阅六道。咸禀妄生之气。达无性者。方了
缘生。悟无生者。乃能护物。以无缘慈。运同体悲。能会
万物为自已。故拔苦与乐。根于心现于事。不期然而
自然也。若未明斯致。形迹为碍。物我成敌。在彼既有
必偿之果。在我仍造必报之因。因果相詶。循环无际。
苦口良药。如水投石。则奈之何。然奔涛狂澜。勿忘中
流之砥。移山抒海。弗替初心之诚。难行能行。亦在当
人之自奋耳。苟能断杀业。除杀法。离灭杀因。忘杀机
于根尘识界。盎生理于依正自他。则菩提涅槃。便可
重刻圆觉经序¶ 第 369c 页 X72-0369.png
向放生一事中荐取。岂世间功德所能彷佛哉。自观
以之二禅者。率诸善友。创此社于报恩大刹。予为申
明其义。以告同仁。俾能放所放咸契无生缘生之理。
庶地狱可以顿空。佛性可以顿了。谓放生社。即寂灭
场可也。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