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题张义祖墨迹¶
题张义祖墨迹¶ 第 543c 页

慧文正辩佛日普照元叟端禅师语录卷第八


题跋

** 题张义祖墨迹

邓国文懿公。当宋有天下。第四世。君明臣良。海宇宁
一。三登中书门下省。于仁宗前。尝为范仲淹。极口开
解谤讟。其事伟矣。纳女宫中。以图固位。由是时论鄙
之。义祖文懿晚子也。生绮纨中。五十年。以书画自娱。
而不为声色所鸩。张方平以宣徽南院使判陈待之
题张义祖墨迹¶ 第 544a 页 X71-0544.png
十日。竟不一至。所立卓尔。贤于乃翁。远甚。其引笔行
墨。有晋诸王凝操气骨。得而不知宝之。可乎。

** 题痴绝墨迹

痴绝得法自在。其汪洋衍迤。出同时诸老上。至若钳
键绵密。机语切深。视圆悟大慧应庵。则不无惭色。今
楫藏主所收。揭示开禅法语。黄檗打临济。则固是。临
济因甚却掌黄檗。谓知此毒来处。埋没临济老师。谓
不知此毒来处。辜负痴绝和尚。总不与么。黄檗在鼻
孔里。冷地发笑。

** 跋宏智石窗自得张汉卿诸老墨迹

今天下。据曲录木。以铁炉步。自冒者。求一刚正。如石
窗。巳不可得。况古淡。如自得者乎。求一古淡。如自得。
巳不可得。况典赡丽密。光明俊伟。如隰州古佛者乎。
宗门号称本色。尚皆看不上眼。副墨之子。洛诵之孙。
求一轩豁磊落。深信吾法。如雪窗张左藏。何异钻冰
索火。压沙讨油哉。焚香三复。令人心意朗然。回视今
诸方。作望尘态。于形势之途者。何其陋耶。

** 书颜圣徒手抄四六藁后

用世语言。入佛知见。如来深所诃责。易之一阴一阳。
老之道可道。清凉尤加摈斥。况骈四俪六。抽黄对白
者乎。

明颜圣徒。宋建绍间。由毗尼而天台。由天台
而禅肆。当时号为俊人。其达磨疏。有曰。日居月诸。曾
根源之罕究。齿摇𩬊脱。犹枝叶之遍寻。能自知入海
算沙之困。庶几可无愧焉。
题张义祖墨迹¶ 第 544b 页 X71-0544.png

** 跋则无范礼塔。得舍利。颂轴后

梵语设利罗。此云骨身。孔老之书。无有也。惟砥节砺
行。于如来最上乘。其圆明正性。不与形质俱弊者。乃
得有焉。

昔康僧会。于吴大帝朝。膜拜至三七日。获设
利罗。光彩夺目。佛慧命。由是大昌。今饶城则无范。膜
拜不崇朝。获设利。多至三十颗。视僧会。尤加奇伟。佛
慧命。其复昌乎。钩棘其句。藻绘其辞。铿锵之。咏歌之。
吾未见其巳也。

** 蒋氏子。书莲经。请题

由雉身。为晋开士。杭之翼公是也。由蛤身。为宋名缁。
婺之印公是也。山梁吐绶之姿。春池吠月之质。一闻
此经。便乃蝉蜕死生。超然物表。为光明幢。炳耀痴昧。
三周七喻之功。不其大乎。至若禀五行之秀。口诵此
经。归真后。舌作青莲华香。与置铁镂书镇于母氏者。
固不在言也。

古霅蒋君。手书此经。诚心所发。楷正遒
丽。与此经。相终始。异世他生。可得涯涘哉。览者其毋
忽。

** 跋一村僧帖

村僧之村。阿伽陁药。所不能疗。诸大秃兵。复出村语。
增其沈痼。千佛出世。亦无如之何矣。

** 题旧作诗后

余今八十有一。闭门静坐。日俟无常之至。忽集庆齐
万峰。出五十年前旧诗。为示。如房琯见夏口瓮中之
书。张方平见琅琊梁上之经。真隔世事也。况晦中明。
题张义祖墨迹¶ 第 544c 页 X71-0544.png
东屿海。古林茂。商隐予。四友皆成古人。无可为太白
残月之配也。

** 跋心远同知。五峰参政。题高前山诗卷。墨迹

昔无畏琳公。玄理外。吟笔尤高古。一时士大夫。皆与
为方外交。苏文忠。尝擘窠大书云。琳老诗禅。或曰禅
诗。丛林至今。以为美谭。

今心远同知。于前山翁。其所
书。既巳暗合孙吴。五峰之激赏。雪庵之品评。咸不在
熙丰诸老下。岂今人中。果无古人耶。

** 跋大慧墨迹

济北之道。至大慧。如朗日丽天。何幽不烛。如疾雷破
山。何蛰不醒。呫呫动其喙。腾妒谤之𦦨者。非盲与聋。
则不为也。一时文章钜公。弃所学。执弟子礼。如李汉
老韩子苍冯济川张无垢辈。骈肩累迹。殆不可悉说。
其光明俊伟。绝出古今矣。

此偈由无相居士。发以偈
句。事迹推之。则内都知董德之。其人也。以法语道号
校之。则内殿直邓子左。其人也。师被命育王。十三阅
月。复被命径山。岂当时参问。有两子张。法语所示。是
董非邓。其抠衣既多。其说法亦广。禅录难备考乎。读
之者。宜详焉。

** 跋痴绝赞迦文项羽。二墨迹

法性宽。波澜阔。在玉山痴翁。则固有之。黄面老人。三
百六十馀会。说一大藏。之乎者也。至拈华。普示大众。
迦叶波只一破颜微笑。便云。吾有实相无相。微妙法
门。用付于汝。

项王麾百胜之师。所向无不如意。至垓
题张义祖墨迹¶ 第 545a 页 X71-0545.png
下之会。乃泣下数行。取彼一骑一都尉。引天之亡我。
非战之罪。为辞。由是而言。若儒若释。至切害处。岂言
议。足以尽其所蕴耶。

** 题方山和真净二偈

东山因读真净禅录。尝合掌赞叹云。末世中。有恁地
尊宿。大慧老祖。目其。为弄大旗鼓手段。尤以不一识
为恨。由是言之。真净说法。非他人可比。今方山翁所
书二偈。特其太山一毫芒耳。既书其语。复次其韵。岂
亦东山大慧遗意耶。不然。何跂慕之笃如此。

** 跋铁牛与净人。化檀越为僧书

人人皆净名庞蕴。不薙𩬊可也。人人皆老卢丹霞。不
市牒可也。大法浸衰。不逞之曹。窜名僧籍。身虽出家。
心不入道。视铁牛此语。当缩颈入地。

** 跋大慧痴绝天目偃溪晦岩断桥象潭叔凯
诸老墨迹

新州樵者。倩童子书壁。光明至今。如日月丽天。吾宗
诸老。非在笔墨畦径间。昭昭矣。大慧起济北于将仆。
香水海为口。苏迷卢为舌。亦莫称扬万一。痴绝见曹
源。天目见松源。其法中伯仲也。偃溪晦岩断桥。同时
鼎立。今皆有儿孙。据雄席。象潭尝典惠严破院。欲聚
泥团听法。而泥团亦无。叔凯苦吟。师浪仙而不及者。
九皋集今在焉。

** 跋石田寄孟无庵。辞世颂

少保孟无庵。由定海统制。受命灭金。手提步卒七千。
题张义祖墨迹¶ 第 545b 页 X71-0545.png
拔淮蔡之根柢。雪汴梁之冤雠。由是遂为南北两朝
名将。丰功伟绩。布在青史。非可诬也。至于屣弃功名。
唾委利禄。遍参江浙老禅。究明父母未生。一段奇特
大事。尤非他人所能及。

冷泉石田法兄。只履临行时。
独于少保孟公。悬悬不能自巳。此乃灵山付嘱遗意。
岂流俗浅见。可得管窥蠡测者哉。

** 题庄子画像

漆园之文。视老列。最为奇峭。其所谭道妙。未始离乎
老列也。

宣明养素真人。慕其为人。宝其肖像。与胡椒
八百斛。金钗十二行。大有径庭矣。

** 题盐官犀牛扇图

盐官国师。道契主上。名落天下。黄檗分座说法其间。
李唐宣宗丁内难。时尝掌记室。道大德备。不在言矣。
其索犀牛扇话。尤脍炙人口。今观此图。虽是头角分
明。若乃认以为实。正如失剑刻舟。

** 跋名公帖

紫溪真逸。楷法外。兼臻草圣之妙。此书。恐非得意者。

蓬居事母。以孝闻当时。

济颠灵迹甚异。泉大道之流
也。

朴翁学诗蓬居。而青于蓝。由鄮峰悟旨之后。开口
动舌。无非歌咏本地风光。松源三句注脚。脱出语言
窠臼。灭翁谓其深得彭郎家训。岂必然耶。

** 书子昂千濑唱酬诗后

子昂此二诗。韵高而气清。才长而工熟。非韦苏州柳
河东。则不能为也。昔相遇于钱塘廨舍。举以为示。尝
题张义祖墨迹¶ 第 545c 页 X71-0545.png
诘之云。清净安得有障。子昂云。厌垢秽。爱清净。去彼
取此。是非障与。予曰。将谓是个翰林官人。元来却是
个冠巾和尚。胡卢一笑而罢。子昂复云。老母出某之
夕。梦一异僧入室。故平生酷嗜佛书。禅门诸祖语。虽
不全解。一见皆略知其意。千濑惯与子昂言诗。不知
曾言及此否。

** 题裁缝颂轴后

一针锋上。拓开百千微妙法门。能大能小。能短能长。
能高能下。能玄能黄。龙蟠凤逸。衲僧赞叹有分。鹰扬
虎视。称师匠者。拱手归降。鸡足山中。黄梅夜半。又何
足云。

** 题尧民鼓腹图

洞庭之蛇既断。桑林之狶亦禽。由猰㺄至十日。诸害
皆熄。怡怡愉愉。咸跻仁寿。于斯其见之矣。

** 书海翁书记。诸友赠行。颂轴后

余与海翁别。今三十四年。其的骨孙鉴上人。忽出此
卷。咸淳间。南北宕诸君子。恍然如见颜色。曾不知身
在陵迁谷改。城是人非中也。鉴方潜鞭密练。以佛祖
事业居怀。固将揭斯道。焜耀当世。孰谓海翁其果亡
与。

** 跋偃溪墨迹

天台宗徒西堂。以所号。为请佛智师伯。以笑堂命之。
欲其蝉蜕客尘烦恼。怡然自家阃奥。意固伟矣。殊不
知。迦叶波破颜微笑。反居门外。水潦遭蹈。正堕阶前。
题张义祖墨迹¶ 第 546a 页 X71-0546.png
千古之下。翻成笑具。

** 松江明上人。舌端血。书九经。请题

如上九部妙典。诸佛骨髓也。众生命脉也。禅门关键
也。教苑精华也。悟之则高蹈十方。迷之则流浪诸趣。

松江慧明上人。发大勇猛。施大精进。于自已舌端。放
红莲华色光明。发挥此无上法宝。普为有情界中。非
器人等。作大饶益。其功行。可思议乎。

** 题无择颂轴

伽黎倒搭和身卧。楖栗横拖信意游。不办刀山并剑
树。岂分酒肆与歌楼。此四十二年前。居蒙堂时。与玉
冈霖公所作。无择号鄙语也。时虚谷在后板。云峰为
不动轩主人。后三十年。虚谷由宜阳大仰。而踵云峰
之席。无择神秀昌公。尝以此轴。请虚谷题焉。又六年
予由良渚西庵。复补虚谷之席。昌公亦复以此为请。
回视轴中故人。十无二三。吁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
昔。悲夫。

** 题孔门诸子图

蜡毕之游。舞雩之咏。于斯求之。何异按图索骏者哉。
从孟氏者。常以曾子为称首。从荀氏者。常以馯子为
称首。二子皆出夫子。各专师说。互有不同。九原可作。
吾将起此十一子。而问之。其必有以语我矣。

** 跋瞎堂和尚墨迹

瞎堂老人。曾参云岩逊及起铁拂者。皆蒙印可。其心
终不自肯。至圆悟室中。然后大彻。有奋铁舌。转关棙
题张义祖墨迹¶ 第 546b 页 X71-0546.png
之赠。故禅林至今。以铁舌称焉。大慧师祖。在梅衡。有
传其提唱。骇云。老师晚年。有此儿耶。遂以圆悟所付
法衣寄之。其所说。超离情见。脱略窠臼。皆非承言滞
句雏道人。可窥测。

彻禅此偈。奚足涯涘其平生万一。

** 题藏叟所作。偃溪茶汤榜遗藁

四六非古也。魏晋以降。道丧文弊。此作由是兴焉。藏
叟老人。妙喜三世的骨孙。临济命脉所系。骈四俪六。
岂其责乎。盖其天姿英发。早岁家塾间。为之。素塾故
习。未能顿忘耳。

天和首座。得其偃溪茶汤二榜。十袭
以为至宝。谓其平生。实在于此。误矣。

** 题罗汉图

梵语阿罗汉。此云应真。一应断烦恼障。二应不受后
有身。三应受人天供养。證此圣果。以旷大劫为寿命。
随意或延或促。飞行水陆。震动天地。皆游戏馀事。惟
其沈空滞寂。只知自了。不顾度生。迦文老人。所以深
所诃责。唐宋诸贤。想其仪轨。寄之笔端如幻三昧。使
流俗知所跂慕。今妄一男子。随例辄恣毁斥。拘墟而
藐海。坐井而小天。可笑不自量也。

** 题香山九老图

商山之四皓。竹林之七贤。皆以不能深藏密伏。为时
人。所描画。今古筠圆上人。示予香山九老图。予今平
头八十。胡杲吉旼刘真郑据卢真。则长予。九岁八岁
七岁五岁三岁。张浑白居易狄兼谟卢贞。则少予三
岁六岁十岁。复乃署名其后。安知异日。不为他人所
题张义祖墨迹¶ 第 546c 页 X71-0546.png
描画。谓予老不知死。尚复把人杓柄。与时俯仰哉。元
统阏逢阉茂。三月吉旦。书于不动轩。

* 塔铭
中顺大夫秘书少监致仕黄溍撰

菩提达磨。以摩诃迦叶所得。无上正法。来止中土。直
接上根。其后支分为二。心印独付于曹溪。派别为五。
而宗风大振于临济。至大慧。而东南禅门之盛。遂冠
绝于一时。故其子孙。最为蕃衍。

径山元叟禅师。大慧
四世孙也。师讳行端。元叟盖其字。族临海何氏。世为
儒家。母王氏。能通五经。师生而秀拔。幼不茹荤。超然
有厌薄尘纷之意。六岁母教以论语孟子。辄能成诵。
雅不欲汩没于世儒章句之学。十二从族叔父茂上
人。得度于馀杭之化城院。十八受具戒。一切文字。不
由师授。自然能通。而其器识渊邃。夙负大志。以斯道
自任。宴坐思惟。至忘寝食。

初参藏叟和尚于径山。叟
问。汝是甚处人。师云台州。叟便喝。师展坐具。叟又喝。
师收坐具。叟云。放汝三十棒。参堂去。师于言下。豁然
顿悟。一日侍次。叟云。我泉南无僧。师云。和尚聻。叟便
棒。师接住云。莫道无僧好。叟颔之。即延入侍司。是时
众满万指。莫有契其机者。

叟既告寂。师至净慈。依石
林巩公。即处以记室。相与激扬此事。与虚谷陵。东屿
海。晦机熙。东州永。竹阁真。为莫逆交。

寻以灵隐山水
清胜。往挂锡焉。师尝自称寒拾里人。

横川珙公。在育
王。以偈招之曰。寥寥天地间。独有寒山子。师竟不渡
题张义祖墨迹¶ 第 547a 页 X71-0547.png
江。而谒觉庵真公于承天。

复参雪岩钦公于仰山。岩
问何处来。师云两浙。岩云。因甚语音不同。师云。合取
臭口。岩云。獭径桥高。集云峰峻。未识书记在。师拍手
云。鸭吞螺蛳。眼睛突出。岩笑顾谓。侍者点好茶来。即
送师归蒙堂。

居三岁。而岩逝。乃还浙右。虎岩伏公。时
住径山。请师居第一座。既而退处楞伽室。拟寒山子
诗百馀篇。皆真乘流注。四方衲子。多传诵之。

大德庚
子。出世湖之资福。伏公加盛礼。觊师唱其道。师微笑
而不答。瓣香酬恩。卒归之藏叟焉。学徒奔凑。名闻京
国。后三年癸卯。特旨赐慧文正辩禅师。

中书平章政
事张闾公。任行宣政使。首举师。主中天竺。开堂之日。
公率僚属。亲临座下。寺当久废之馀。师为树门榜。而
正邻刹之侵疆。治殿宇。而还丛林之旧观。皆出公外
护之力。

皇庆壬子。迁灵隐。有旨。设水陆大会于金山。
命师升座说法。竣事入觐。于便殿。从容奏对。深契上
衷。加赐佛日普照之号。陛辞南归。即拂衣去。养高于
良渚之西庵。

至治壬戌。径山虚席。三宗四众。咸谓非
师莫能荷负其任。相率白于宣政行院。请师补其处。
泰定甲子。用使院阖词奏请。为降玺书。作大护持。师
至是凡三被金襕袈裟之赐。二十年间。足不越阃。而
慕其道者。鳞萃蚁聚。至无所容。岁饥。皆裹粮而来。以
得见为幸。径山自大慧中兴后。代有名德。得师而其
道愈光。

师尝勘一新到僧云。何方圣者。甚处灵祗。僧
云临朕砧。师云。杜撰禅和。如麻似粟。参堂去。

又勘一
题张义祖墨迹¶ 第 547b 页 X71-0547.png
僧云。棋槃石。斫破你脑门。钵盂池。浸烂你脚板。僧拟
答。师便喝。

又勘一僧云。擘开华岳连天秀。放出黄河
彻底清。即且置。平实地上。道将一句来。僧拟开口。师
便打。其机锋峭峻。多此类。

师以呵叱怒骂。为门弟子
慈切之诲。以不近人情。行天下大公之道。为藏叟之
的传。一人而巳。师之利他。皆阴为之。没齿不言。而其
道德闻望。为朝野所推服。荐膺命赐。人以为荣。而师
未始自衒。意漠如也。暇日以馀力。施于篇翰。尤精绝
古雅。石田林先生。隐居吴山。不与世接。独遗师以诗
曰。能吟天宝句。不废岭南禅。其取重于前辈如此。


生于宋宝祐乙卯。佛涅槃后一日。以至正辛巳。八月
四日。终于径山之丈室。世寿八十八。僧腊七十六。其
先五日。示微疾。问侍僧云。呼之曾巳休。吸之尚未舍。
寄同诸苦源。来者不来者。如何是来者不来者。侍僧
无语。师良久云。后五日看。越四日夜分。沐浴更衣。别
众趺坐。书偈云。本无生灭。焉有去来。冰河发𦦨。铁树
华开。投笔垂一足而化。龛留七日。颜貌如生。以是月
十一日。奉全身。窆于寂照塔院。而分爪发。建塔于化
城幻有精舍。四会说法语。有录行于世。所度弟子。若
干人。嗣其法。而同时阐化于吴楚闽粤蜀汉间者。若
干人。

其上首灵隐法林。本觉梵琦。中天竺祖铭等。状
师行业。俾溍书之兹碑。溍沗从章甫逢掖之后。未能
于宗门中。嗅薝卜之香。尝醍醐之味。罔知所以措其
颂美之辞。庸备著状所述。为之序而铭诸。庶几不失
题张义祖墨迹¶ 第 547c 页 X71-0547.png
其实。来学得以究极夫旨趣云尔。铭曰。

「 大雄唱灭
 宗途肇分
 不有单传
 孰开我人
 巍巍大慧
 垂阴四叶
 门庭之盛
 规重矩叠
 法雷普震
 裂地轰天
 据狮子座
 四十二年
 被遇三朝
 便蕃异数
 王臣顺风
 有严外护
 大法栋梁
 一夕而摧
 本无生灭
 焉有去来
 寂而常照
 碧潭秋月
 散为千光
 非同非别
 径山苍苍
 上与云齐
 真身常住
 大慧焉依
 赞述虚空
 非愚则惑
 直书具文
 刻此山石」


慧文正辩佛日普照元叟端禅师语录卷第八(终)
* No. 1419-C
元叟端禅师语录后跋

诸法无法体。所说惟是心。不见于自心。而起于分别。
今观径山元叟禅师四会语。一一从自已胸中流出。
其妙用也。如鼓百万雄兵于远塞。蔑有当其锋者。其
方便也。如聚珍怪百物于通衢。至者随所探焉。收放
纵横。得大自在。大慧云。如将福州名品荔枝。剥了皮。
去了核。送在你口里。自是你咽不下。以此知。禅师得
大慧五叶之正传。能大其家世者也。其有未得鱼兔
者。当勿忘于筌[(ㄇ@(企-止))/弟]。至正癸未。上元日。妙道敬题于竹
山閒檐。时年八十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