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题跋¶
题跋¶ 第 539c 页

慧文正辩佛日普照元叟端禅师语录卷第七


* 题跋

** 题圣凡融会图

迦文以神道设教。故幽明无间。仲尼以人道设教。故
彼此有殊。由性命言之。幽明不得不通。由形迹论之。
彼此不得不分。伯阳清净无为。几乎声闻四谛之作。
题跋¶ 第 540a 页 X71-0540.png
书曰。为道不同。同归于治。三圣之同。同于善世利人
也。文中子曰。观皇极谠议。三教可一。其斯之谓乎。因
陀罗以传记所载。耳目所接。幽明彼此之事。笔成此
图。岂亦文中子之意耶。虽然。世之览者。切忌按图索
骏。

** 题英宗皇帝手诏。洎苏子瞻小帖

大觉琏。在宋为禅门硕德。仁宗赐以龙脑钵盂。琏谓。
非佛仪式。辄对中使焚之。苏文忠作碑。纪述其详。可
得闻也。英宗赐以任性住持之诏。琏谓骇人耳目。内
诸针线包间。苏文忠作书。求示其详。莫得闻也。琏后
坐蜕四明阿育王山。其后莫得闻者。人皆共睹。什袭
至今。由是如希世之宝焉。

眉山程正辅。文忠外兄也。
绣衣持斧。为南海详刑使者。时文忠谪居罗浮。与正
辅相别巳久。其小帖所言。嗒然陶然。岂知当轴。有欲
杀意乎。噫彼儒此佛。虽各不同。其砥节砺行。守志不
回。上悚九重明主。下激万世颓波。谁谓其果不同耶。

** 题徽宗皇帝墨宝

宋有天下第八世。大柄日移。庶政日解。时薛昂由尚
书左丞。登门下省。进无謇谔之忠。退无恬静之节。区
区为二子。祈请职名。可谓社稷臣乎。祐陵亲御翰墨。
批其谢辞。龙翔凤翥。虽耸观瞻。禄位之冗。莫甚于斯
者。又六年金人长驱汴京矣。宗庙既沦禾黍。生民亦
坠涂炭。此札独流传至今。脱或播之太史。实为千古
商监。
题跋¶ 第 540b 页 X71-0540.png

** 题云居即庵和尚入院佛事遗藁

即庵始登云居时。先一夕。宿瑶田庄。梦伽蓝神安乐
公。谓曰。汝与此山。祇有一粥缘。明日午后至寺。晚参
罢。会同袍二僧斗狠。闻于寺司。凡新到例遭斥逐。师
深切疑讶。后数年。蜀士有官达于朝者。与师亲故。以
云居虚席。请师补处。师欣然承命。将复徵往梦。竟至
瑶田庄而寂。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
定业。能知诸有性。穷亿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于斯
二者。即庵可无憾矣。痴绝以福不逮慧。为虑。重加粉
饰。何言之小哉。

番昜克贯藏主。出其入院佛事真墨。
为示。余谓。此纸有关教门重轻。豁达空拨因果。妄谋
进取者。观此。得不稍戢芒锐云。

** 跋张紫岩及圆悟宏智诸老墨迹

紫岩张魏公。为宋南渡。第一人物。其宣抚四川时。圆
悟大师祖。尝把其手嘱曰。杲首座。真得法髓。苟不出。
无支临济宗者。叮咛再三。至于忍泣。故公造朝。首以
径山奏请。大慧师祖出世。济北一宗。由是震耀天下。
兹偈之寄。其于大法。岂小补哉。师祖平生。痛事韬晦。
有不作者虫豸重誓。故偈末。因以肯出头否诘焉。叙
引朽腐。衔位磨灭。览者固难晓解。今以公所述塔铭。
与小溪云门祭文。及圆悟临终。录日月證之。洞然无
复馀蕴矣。圆悟为隰州诸父行。大慧与隰州并化四
明。当时号二甘露门。默照邪禅。尤大慧所深诋。

天目
为圆悟五世孙。跋语盛称隰州。云篷月棹。沙鸥旅雁。
题跋¶ 第 540c 页 X71-0540.png
皆题品详悉。独无一语。及力扶圣主。作中兴。赢得广
传无尽灯之寄。岂当时未有魏公张紫岩此祗夜伽
陀耶。何掎摭星宿遗曦娥也。

** 题赵伯驹画隋侯救蛇图

虫类之毒。莫如蛇。人皆知恶焉。昔有蛇被伤。隋侯救
而活之。其蛇后含一珠致谢。其大径寸。其光可并明
月。世之见利忘义。负大恩不报。有愧是蛇者多矣。而
人不知恶。方矜之骋之。以为能事。赵伯驹岂无激于
中。而然耶。

** 题照律师遗墨

大智老人。为宋僧一狐之腋。四明颜圣徒。评之详矣。
今观燕寂遗墨。因寄意云。律中麟角者。一字直千金。
五浊波涛海。何人识此心。

** 题灵隐寺重刊镡津文集后

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庄周之达言。古今之
极论也。宋皇祐间。笃时咎冰。拘墟藐海。日用不知者。
尝欲致疮痏于吾佛教法。仲灵嵩公禅师。由永安山
中。抱成书。奏之天子。天子览其书。赐号明教大师。诏
付传法院。编联入藏。使与诸佛修多罗。同为万世耿
光。当时立朝。如韩稚圭。富彦国。田况。赵抃诸豪。莫不
心悦诚服。其平昔以弥戾车。执迷自昧者。由是悉皆
从风而靡。劫石可磨。明教此之大功。不可磨也。劫波
可尽。明教此之胜德。不可尽也。

灵隐所刊文藁。年深
损坏。天台耆宿志真。挥橐金。一新板本。以寿天下后
题跋¶ 第 541a 页 X71-0541.png
世。其于教法。岂小补哉。

** 跋高前山所藏兰亭。并无禅诸老墨迹

龙跃天门。虎卧凤阁。梁武至公之评也。况兰亭又其
得意者耶。吾宗诸老。在道眼。不在翰墨。无禅则戒月
孤高。见地㬥白。由前山翁。嗣其法知焉。雪岩则禅门
巨擘。有向上爪牙。而波澜放肆者也。佛慧佛心木翁。
辈行虽不同。则与前山翁。同颉颃西浙雄席间。胶漆
其情。金石其义。死生以之固宜。

** 题昙藏主拆袜线集

以拆袜线。欲补此向上一窍。其胆气。可谓过人矣。殊
不知。我王库内。无如是刀。

** 题浮山远禅师小帖

师始参叶县。县门庭峻硬。衲子畏。莫敢近。时天方雪
寒。既水洒之。又挺逐之。师志益锐。言曰。某甲数千里。
特为此事而来。岂以水挺去。县笑曰。子却要参禅。遂
得挂搭。后充典座。众苦枯淡。县偶出。师取油面。作五
味粥。县归赴堂。大怒其事。坐僧堂前。估衣钵。趁出院。
师无难色。因僦屋而居。托人愿求随众入室。县亦不
许。后徵索僦屋钱。师持钵以偿。县出见之。复笑曰。子
真有意参禅。令人唤归。未几遂浩然大彻。光明至今
烛天。

今之雏道人。稍不协意。谤𦦨蜂起。恨不诛之。如
仇视师。宜如何哉。余尝想其人。不可见。今观此小帖。
亦足聊慰万一。师自号柴石野人。以其通晓吏事。或
称录公云。
题跋¶ 第 541b 页 X71-0541.png

** 题东林十八贤图

晋室土崩瓦解。酉金傍睨。怀窃取神器之心。陶靖节
寄兴于酒。谢灵运托志于诗。因与雁门大士。同结净
社于九江庐阜之间。共其事者。凡十有八人。斯时也
果何时也。宋李伯时。以笔端如幻三昧。摹写普示天
下后世。览者其可无感于中哉。

** 题华光墨梅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华光其有之矣。
简斋云。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旨哉言
乎。

** 题龙头

头角峥嵘。非怀握所玩。风朝雨夕。宜常宣吾佛无上
神咒。以呵护之。霹雳一声。恐擘天飞去也。

** 题圆悟帖

高皇幸江都时。圆悟由金山。诣行在所。一日上遣使
者八辈。请悟。就殿说法。敷演简径。奏对明白。皇情大
悦。尝问所居金山何如。悟以大江多风寒。恐老病浸
极为对。因有天下名山。惟师择居之诏。遂迁瓯峰祖
席。时高庵巳挝退鼓。居寺之东堂。塔碑载之详矣。此
帖谓金山和尚以窝蜂怀持江心。因以病辞。当是高
庵既立僧之后。未华顶之前。有旨补处金山。而坚卧
不起。故形简牍如此。不然。何言其在东塔。甚安稳也。
禅门宝训云。同高庵者。异圆悟。是圆悟者。非高庵。此
乃二家宗徒事也。悟退院上堂。与临归蜀小参。略曾
题跋¶ 第 541c 页 X71-0541.png
及云。今赝浮图。往往引以为故事。以藉攘夺之口。岂
果知古人也哉。

** 题紫岩张魏公所书心经后

唐太宗。以般若辞义浩博。卒难究尽。玄奘因缩大为
小。译成此经。以便观览。紫岩张魏公。忠孝两全。为宋
南渡第一人物。自非明悟此不生不灭。般若清净心
体。思陵二百年。中兴之业。何由克成。今观经中所书。
劲正之气。与南岳争高。当不在王逸少遗教经下也。

** 跋痴绝所书。草堂法师示道璋书。授其徒惠


有运斤之手。无受斤之质。则其道不传。有受斤之质。
无运斤之手。则其道不知。知者其津涉也。传者其源
流也。源不清则其流必溷。津不正则其涉必迷。斯二
者。所以常相求。而不相离也。西天四七。东土二三。师
胜资强。本深末茂。光明俊伟。磊落掀天地。亘万世者。
岂外此。别有旨意哉。

草堂之于道璋也。谆谆其言。运
斤受斤。可谓明矣。痴绝之于惠派也。咄咄其书。受斤
运斤。可谓至矣。源清而流溷。津正而涉迷。吾不信也。

** 题龚翠岩罗汉图

西方大圣人。尝虑正教湮微。命高第弟子。应身末法
之中。随其颠倒所欲。而诱掖之。杨文公大年。修传灯
录。叙正传傍出外。别收应化圣贤。其得之矣。宋南渡。
有老融者。由汴京。弃儒归释。以笔端如幻三昧。取应
化事迹。画而成图。使贤愚。一目皆了。楼大参谓。老融
题跋¶ 第 542a 页 X71-0542.png
惜墨如惜金。盖言其精如此。传融之学者。四明则有
胡直夫。西蜀则有元上人。今观龚翠岩所作十二相。
虽出于老融。脱略笔墨畦径。则又非胡与元。所能跂
及。融也龚也。噫其诱掖正教之功。岂止契合佛意。与
杨大年争衡而巳。昔孔子作春秋。以一字。为褒贬。太
史公。志货殖。传滑稽。其褒贬。虽若稍异。鞠其指归。亦
岂异哉。

** 书大慧答常禅师书后

中天竺晓常禅师者。始与大慧。同依普融于汴之咸
平。咸平。太宰辅香火寺也。会圆悟升天宁。慧由太宰
园庵。复往依之。既而深得法髓。不疑古今舌头。悟因
以分座训徒浼焉。高皇驻跸吴会。常居中竺。嗣普融。
慧居径山。嗣圆悟。法门叔侄。由此遂分。及南迁衡阳
也。常遣密首座。田巡检。殷勤致问。此意岂挤之又下
石者。可同年语哉。慧之报章也。又岂以道大望重。眼
高四海。遽忘叔父之敬乎。其答王大受书云。密首座。
某与渠同在普融会中相聚。则密之将命数千里。访
问生死。犹非苟然。今庸谬寡识。以麒麟楦自冒。不知
有法门礼义者。视此。为何如哉。常后终闰之金山云。

** 题毛氏放龟图

晋咸康中。有得白龟于武昌市者。豫州剌史毛宝。赎
以金。畜之瓮间。放诸江。及邾城之败。为石季龙所逼。
士卒陷没江水者。不可胜计。宝所践。独若巨石。乘以
抵岸。回顾而去。即前所放龟也。噫介虫之精。且能报
题跋¶ 第 542b 页 X71-0542.png
恩如此。弯射羿之弓。怀杀原之刃。滔滔皆是。可以人
而不如龟乎。

** 书镜岩颂轴后

轩后所铸。分妍丑者镜。鲁邦所瞻。亘古今者岩。院同
章公镜岩。推斯二者。位乎僧省之间。其明也若彼。其
高也如此。既复名之。又复实之。歌乎镜。咏乎岩。岂止
是而巳耶。

** 题梅诗十君子图

诗之召南。书之说命。孔子昔所删定也。皆言其实。而
不及其华。由梁何逊。至唐宋十君子者。诵召南。读说
命。习孔子之业者也。形诸咏歌。述诸章句。皆言其华。
而不及其实。世道不古。人心益薄。且伪。其不敦本也。
类皆如是。予观是图。切有感焉。

** 题四皓唱歌。四之鼓腹图

西秦鹿失。四皓唱蓝田之歌。东晋土崩。四之鼓华胥
之腹。山林朝市。虽各不同。其求志自适。未始不同也。
雪窗晴玩。令人远想慨然。

** 题雪岩语

雪岩老秃。以自已煎过药滓。欲起世人膏肓必死之
疾。其危甚矣。耀禅人。偶收姚居士所传旧方。宜急付
烈𦦨聚中。庶免后之来者。有误服饵。

** 题痴绝示众墨迹

龙门佛眼云。是身寿命。如驹过隙。何暇闲情。妄为杂
事。迦文老人。最后决定明训。莫过此也。玉山痴翁。举
题跋¶ 第 542c 页 X71-0542.png
以示徒。从而忉怛再三。致使随声逐色禅流。一时堕
在葛藤窠里。无出头处。徒弟希昙。尝典钟山藏钥。但
以龙门最初四句。作日用警策。非独一大藏教。皆成
剩语。且知鹰窠。元有镜容十二面也。

** 题过水罗汉图

住寿命。动天地。飞行虚空。举念即至。惟佛一人。乃得
呵之。李龙眠。以画滑稽。作一轴。诡形怪状。为过水罗
汉图。俗工效颦。由是遍寰宇。一犬吠虚。千猱啀寔。信
然。

** 题子昂赵学士所书。中峰和尚钟铭

昔拘留孙佛。于竺乾。造青石钟。顶类诸天。腹陷众宝。
其中可容十斛。有化如来。随日出没。明宣秘演。或闻
不闻教典。至今传焉。古杭为东南第一都会。天目则
高出古杭众山。狮岩禅苑。则又高出天目西顶。比丘
志彰。冶青铜万斤。而成一钟。虡于寺岩之后冈。其化
如来。霜朝月夕。常为吴浙梦境众生。作大佛事。将使
声尘所至。登正法楼。悟无生忍。臻自觉圣智之妙。殊
勋胜烈。非独不在拘留孙下。幻住之记。子昂之书。亦
将与此钟音吼。同不磨也。

** 书友山颂轴后

孟子曰。友也者。友其德也。屹立天壤间。亘万世不可
磨。皆莫山若也。山之德也如是。其可不友乎。朱博萧
育张耳陈馀。反眼若不相识。视此为何如哉。

** 题钱舜举垃圾堆图
题跋¶ 第 543a 页 X71-0543.png

舜举此图。其以画滑稽。游戏者也。当与柳子厚之蝜
[虫*反]。陆鲁望之蠹化。苏子瞻之八物。同一机轴。于世岂
曰无补。蒙庄谓东郭子云。道在蝼蚁。道在稊稗。道在
瓦甓。道在屎溺。可以垃圾堆。而眇视之耶。

** 题大慧示大禅法语

大慧老祖。在宋南渡。光明如十日丽天。音吼若千雷
震地。阿脩罗手。乾闼婆城。虽不无蔽亏。亦岂伤其耀
古腾今。警聪发聩者哉。不因蟠根错节。不足以别利
器。𣏌梓连抱。必有数寸之朽。其斯之谓也。

当其梅衡
二阳时。为法忘躯之士。负大经论者有之。博极书史
者有之。诗词高妙者有之。翰墨飘逸者有之。非其平
生道眼明白。高出死生之表。能使之不自疲厌如此。

东吴明大禅。盖参徒之磊落杰特者。故偈语有识得
玄中玄。作得主中主之句。后乃继踵五峰。今此纸。为
灵隐慈首座所藏。雷电之夜。宜谨视之。仙官六丁。负
之而趋。五浊世中。不复有此法宝也。

** 题圆悟帖

如是顺物。如是方便。此菩提达磨。十万里西来。悲诲
边隅。家法也。当黏罕陷汴。四海九州。侔一鼎之沸。高
皇以兵马都元帅。即位南京。行幸吴会。圆悟老祖。由
金山。得请云居。能循弘觉旧例。遣化五十员。丰粮食。
赡斋盂。使八极顶目者。优游禅悦。究明生死大事。法
席之盛。至今传焉。视碧眼胡如上格言大训。真不忝
矣。后生晚进。以世俗简牍。衒鬻者。其可得与此帖。并
题跋¶ 第 543b 页 X71-0543.png
案哉。

** 跋觉范寄黄檗佛智禅师书

大慧老人。黑暗崖。照夜之火炬也。浊恶海。济人之津
筏也。尝自誓云。宁以此身。代大地众生。受地狱苦。终
不将佛法当人情。烧乃翁碧岩之板。揭洞上密传之
榜。排郑尚明默照之非。其以天下至公。为无上大法
施主。有祖以来。一人而巳。

今观觉范与黄檗智此帖
言。某窃见百禅师传。辄焚去者。一十九人。不知为何
意。盖虎生三日。其气固巳食牛。觉范虽称前辈词彩
照映禅门。见地差讹。岂能全免。谚有曰。明眼人前三
尺暗。其斯之谓乎。

** 书义山颂轴后

君臣父子之义。崒乎。五岳不足为其高。师徒朋友之
义。屹乎。十虚不足为其大。此义也。此山也。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范围天地之化。而不
过。孱夫謟子。执一而废百。日用而不知。可得妄生睥
睨者哉。

** 书梅隐颂轴后

伯夷西山之隐。托薇以自晦。吕望东海之隐。托钓以
自显。绮皓商山之隐。托芝以自高。元亮栗里之隐。托
菊以自逸。十锦沈君。以梅隐为其别称。将慕逋仙。而
为藐姑射之游乎。抑起板筑。而为商鼎之调乎。其必
有以自处矣。

** 重镌蔡君谟。记径山游。题其后云
题跋¶ 第 543c 页 X71-0543.png

首楞严云。山河大地。皆是妙明真心中所现物。上而
竺坟鲁典。下而稗官小说。乃至百家异道之书。未有
舍此所现。而能铿金锵玉。震耀古今者。

宋景祐间。莆
阳蔡君谟。由观文大学士。出守杭城。其记兹山。岩石
之奇峭。水木之幽茂。自谓若觉而言梦。信不诬矣。涟
水尉杜叔元。尝磨崖大书。昭于当时。苔埋藓剥。霜冻
雨淋。不二百年。漫灭殆尽。少林嵩禅师。易以木板刊
之。今亦日就𡉏腐。耆宿惠洲。出已资。伐石。重加雕镌。
置之流止亭间。与唐崔元翰所铭。大觉之道之德。并
行于天下后世。可不远且大哉。后至元丙子岁题。

慧文正辩佛日普照元叟端禅师语录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