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卷九 第 1a 页 WYG0471-029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舆地广记卷九
            宋 欧阳忞 撰
  京西北路
南辅颍昌府春秋许国战国属韩秦置颍川郡汉高帝
为韩国寻复故后汉因之献帝暂都之魏晋并为颍川
郡后魏亦同西魏初得之后入东魏改曰郑州后周曰
许州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复置颍州郡唐武德
卷九 第 1b 页 WYG0471-0299b.png
四年曰许州天宝元年曰颍川郡后升忠武军节度梁
改为匡国军唐灭梁复曰忠武皇朝元丰三年升颍昌
府崇宁四年建为南辅今县七
次赤长社县本都长葛邑其社中木暴长因名长社二
汉及晋属颍川郡后魏为郡治焉郦道元为郡守于南
城西侧修立客馆土下得一木根其壮大疑是故社怪
长暴茂者也隋开皇初改为颍川县唐武德四年复为
长社属许州许田镇本许国二汉为县属颍川郡献帝
卷九 第 2a 页 WYG0471-0299c.png
都之魏文帝改曰许昌故城在今镇南三十里晋为郡
治焉隋属颍川郡唐属许州后唐避讳改曰许田皇朝
熙宁四年省入长社
次畿郾城县战国时为魏邑史记楚昭阳伐魏收郾是
也二汉及晋属颍川郡其后废焉隋开皇初置郾城县
属颍川唐始属蔡州长庆元年属许州有汉召陵县故
城在东春秋齐桓公伐楚次于召陵是也后汉征羌县
故城在东南
卷九 第 2b 页 WYG0471-0299d.png
次畿阳翟县本夏禹之别都后为郑栎邑战国韩景侯
自新郑徙都此秦置颍川郡二汉因之晋属河南郡东
魏置阳翟郡隋开皇初郡废属襄城郡唐始属河南府
会昌三年属许州有钧台在南左传所谓夏后有钧台
之飨即此
次畿长葛县本汉许县地隋开皇六年分许昌置取长
葛旧名属颍川郡唐属许州
次畿临颍县汉旧县属颍川郡东汉至隋皆因之唐属
卷九 第 3a 页 WYG0471-0300a.png
许州繁城镇本汉颍阴县之繁阳亭魏文帝受禅于此
置繁昌县帝既受禅自坛而降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坛前有二碑后其碑六字生金论者以为司马金行故
曹氏六世迁魏西事晋晋属襄城郡隋属颍川郡贞观
元年省入临颍后唐避讳改为繁城
次畿舞阳县汉樊哙所封二汉属颍川郡晋属襄城郡
后改为北舞置定陵郡隋开皇初郡废属颍川唐贞观
元年属许州寻废开元四年复置更名舞阳有汉定陵
卷九 第 3b 页 WYG0471-0300b.png
县故城
中郏县春秋时为楚边邑令尹子瑕城郏是也汉属颍
川郡后汉省之魏复置青龙元年有龙见于郏之摩陂
明帝幸陂观龙于是改摩陂曰龙陂城曰龙城晋属襄
城郡其后废之置龙山县隋开皇初改曰汝南十八年
改曰辅城大业初改曰郏城属襄城郡唐属汝州皇朝
崇宁四年来属
西辅郑州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周武王封管叔鲜及
卷九 第 4a 页 WYG0471-0300c.png
为虢郐之国郑武公与平王东迁武公灭二国而徙都
焉后郑为韩所灭韩又徙都之秦属三川郡二汉及魏
属河南郡晋置荥阳郡后魏为东恒农郡东魏置广武
郡东周置郑州隋开皇十六年曰管州炀帝初复为郑
州寻废置荥阳郡唐贞观元年州废自武牢移郑州治
此天宝元年曰荥阳郡皇朝景祐元年号奉宁军节度
崇宁四年建为西辅今县六
望管城县故管国周武王弟叔鲜所封春秋晋师救郑
卷九 第 4b 页 WYG0471-0300d.png
楚子次于管以待之即此汉晋为京县地隋开皇十六
年析内牟以置管城属荥阳郡十八年改内牟曰圃田
省入管城唐贞观七年自武牢移郑州治此东有圃田
为豫州薮有邲城为县南左传晋楚战处
紧荥阳县故虢国所谓东虢也二汉属河南郡晋泰始
二年置荥阳郡后魏因之北齐改曰成皋郡隋开皇初
郡废属郑州唐因之有鸿沟在西楚汉中分天下处汉
京县故城在东古乡邑也庄公弟叔段居之谓之京城
卷九 第 5a 页 WYG0471-0301a.png
太叔二汉属河南郡晋及后魏属荥阳郡北齐省入焉
又有索水楚汉战京索间即此
上新郑县古有熊国黄帝所都也亦为高辛氏火正祝
融之墟其后世为郐国亦作桧诗之国风所谓桧羔裘
者也郑桓公始封在今华州之郑其子武公与平王东
迁乃取郐而徙居焉是为新郑战国时郑灭于韩韩哀
侯自平阳徙都之二汉属河南郡晋以后不置隋开皇
十六年复之属荥阳郡大业初省菀陵县入焉唐属郑
卷九 第 5b 页 WYG0471-0301b.png
州有溱洧二水
中原武县二汉属河南郡晋以后不置隋开皇十六年
复之属荥阳郡唐郑州汉卷县故城在东
中荥泽县禹贡所谓济水溢为荥者也杜佑云今济水
不复入荥汉晋后魏为荥阳县地隋开皇四年置广武
县仁寿元年更名荥泽属荥阳郡唐属郑州有广武山
上有东西二城中有绝涧汉高帝项羽相与临广武之
间而语即此有敖山商王仲丁自亳迁此周宣王尝狩
卷九 第 6a 页 WYG0471-0301c.png
其地故诗言搏兽于敖秦于此置仓所谓敖仓也故王
宫城在今县西北左传作王宫于践土即此今故城内
东北隅有践土台是也
畿密县本郑邑春秋诸侯伐郑围新密二汉属河南郡
晋属荥阳郡唐属河南府皇朝因之崇宁四年来属
辅滑州古豕韦氏之国春秋时属卫战国时亦属卫其
西境属魏秦属东郡二汉因之晋为陈留濮阳二国宋
武帝平河南置兖州以为边镇后魏置东郡隋置杞州
卷九 第 6b 页 WYG0471-0301d.png
后为滑州又改为兖州后复为东郡唐复为滑州天宝
元年更名灵昌郡大历七年升义成军节度后避梁王
父讳改曰宣义军后唐复故而改灵昌曰灵河皇朝太
平兴国四年改武成军今县三
中白马县本卫国曹邑左传闵二年狄灭卫立戴公以
庐于曹即此二汉为白马县属东郡袁绍遣颜良攻东
郡太守刘延于白马关侯为曹操斩良以报焉晋属濮
阳国宋置兖州后魏置东郡隋开皇初郡废置杞州十
卷九 第 7a 页 WYG0471-0302a.png
六年改为滑州大业二年改为兖州后复为东郡唐又
为滑州有黎阳津一曰白马津郦生云守白马之津是
也有灵河津晋时石勒袭刘耀途出于此以河水泮为
神灵之助故号为灵昌津后唐改为灵河津灵河镇汉
南燕县地隋开皇十六年置灵昌县以津为名属东郡
唐属滑州后唐改为灵河县皇朝治平三年省入白马
有滑台本郑之廪延邑其城甚固
望韦城县故豕韦氏国商时为伯焉韦贤诗曰肃肃我
卷九 第 7b 页 WYG0471-0302b.png
祖国自豕韦是也二汉为白马县地属东郡晋属濮阳
国隋开皇六年置韦城县属东郡唐属滑州
紧胙城县故南燕国二汉为南燕县属东郡晋省之其
后复置曰东燕隋开皇十八年改曰胙城属东郡唐属
滑州胙城周公诸子所封左传富辰曰凡蒋邢茅胙祭
周公之嗣也杜预注东郡燕县之南有胙亭而晋史地
理志中无此郡县岂永嘉丧乱简编失亡故耶
望孟州春秋战国皆属周自汉晋至隋皆属河内郡唐
卷九 第 8a 页 WYG0471-0302c.png
显庆二年割属河南府建中二年乃以河南之河阳河
清济源温四县租税入河阳三城使又以汜水军赋益
之会昌三年遂以此五县为孟州今县六
望河阳县古孟津也周武王伐纣师度孟津即此亦曰
富平津魏尚书杜畿试船沉溺之所浮桥即晋杜预所
立自汉至隋属河内郡唐属河南府置河阳三城使
后置孟州今县西南十三里有遮马堤旧为河阴县地
后魏尔朱荣害朝士千三百馀人于此
卷九 第 8b 页 WYG0471-0302d.png
望温县本周畿内国司寇苏忿生所封也春秋僖十年
狄灭温苏子奔卫于是襄王以赐晋文公二汉属河内
郡晋因之其后废焉隋开皇十六年复置属河内郡唐
武德四年属怀州显庆二年属洛州后属孟州
望济源县周大夫苏忿生之原邑周襄王以赐晋文公文
公伐原以示信二汉为轵县地晋为沁水县地俗以济
水重源所𤼵因谓之济源城隋开皇十六年置济源县
属河内郡唐武德四年属怀州显庆二年属洛州徐属
卷九 第 9a 页 WYG0471-0303a.png
孟州汉轵县属河内郡后汉及晋皆因之隋大业初省
入河内后复置唐贞观元年省入济源故城在县东南
有溴水春秋襄十六年公会诸侯于溴梁即此
上汜水县本东虢国郑灭之为制邑所谓制岩邑即此
有故虎牢城周穆王猎于郑圃获虎命畜之因名曰虎
牢二汉为城皋县属河南郡晋因之宋时毛德祖戍虎
牢后汉昼夜攻围二百日乃克后魏置东中府东魏置
北豫州后周置荣州隋开皇初曰郑州十八年改成皋
卷九 第 9b 页 WYG0471-0303b.png
县曰汜水大业初置虎牢都尉府属荥阳郡唐属郑州
显庆二年属洛州垂拱四年曰广武神龙元年复故后
属孟州有汜水关皇朝大中祥符中改为行庆关东南
有成皋故关西南有旋关故关
中河阴县汉成皋荥阳怀县地唐开元二十九年割汜
水荥泽武陟三县置以便运漕属河南府领河阴仓汴
渠在县南二百五十步即古莨荡渠今名通济渠首受
黄河后属孟州有三皇山亦曰㟼鄗山山上有三城即
卷九 第 10a 页 WYG0471-0303c.png
刘项相持处
中王屋县古召公之邑汉垣县获泽地属河东郡晋属
河东平阳郡后魏置长平县后周改曰王屋又置怀州
及平齐州废置王屋郡隋开皇初郡废属河内郡唐武
德元年更名邵伯属邵州贞观元年属怀州显庆二年
复故名属洛州皇朝庆历三年来属有禹贡王屋沇水
所出
紧蔡州春秋时属沈蔡战国属楚魏秦属颖川郡汉置
卷九 第 10b 页 WYG0471-0303d.png
汝南郡后汉及魏晋皆因之宋及后魏兼置豫州以为
重镇东魏置行台后周置总管府后改曰舒州寻复曰
豫州后改曰蔡州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复置汝
南郡唐武德三年曰豫州天宝元年曰汝南郡宝应元
年改曰蔡州皇朝景祐二年升淮康军节度今县十
上汝阳县汉平舆宜春安城县地属汝南郡后汉及晋
皆因之后魏曰上蔡置汝南郡城之西北汝水枝别左
出而北流又屈而东转又西南会汝若垂瓠故谓之悬
卷九 第 11a 页 WYG0471-0304a.png
瓠城宋元嘉二十七年后魏太武攻悬瓠汝南太守陈
拒守四十馀日不拔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复置县
曰汝阳唐为蔡州汉有汝阳县在西华南顿之间非今
县也汉宜春县属汝南郡后汉曰北宜春晋因之后废
焉故城在今县西南汉平舆县故沈国汉高帝四年置
汝南郡后汉因之晋属汝南郡后徙焉故城在今县东
汉安城县属汝南郡后汉及晋皆因之后废焉故城县
今县东南
卷九 第 11b 页 WYG0471-0304b.png
上上蔡县故蔡国蔡叔始封地秦为上蔡县李斯其邑
人也汉属汝南郡后汉及晋因之后魏改为临汝北齐
废之隋开皇中置曰武津大业初复改为上蔡属汝南
郡唐属蔡州
中新蔡县古吕国春秋时蔡平侯自上蔡迁此故曰新
蔡二汉属汝南郡魏晋属汝阴郡南齐置北新蔡郡后
魏曰新蔡郡北齐曰广宁郡隋开皇初郡废十六年置
广宁县仁寿元年改曰汝北大业初改曰新蔡属汝南
卷九 第 12a 页 WYG0471-0304c.png
郡唐属蔡州汉鲖阳县属汝南郡后汉因之晋属汝阴
郡北齐废之隋开皇十一年复置属淮阳郡后废焉故
城在今县北有葛陂
中褒信县后汉县属汝南郡魏晋属汝阴郡宋改曰包
信隋大业初复故名属汝南郡唐属蔡州西南有白亭
楚王孙胜为白公即此处
中平舆县汉旧县后废隋大业初改新蔡为平舆属汝
南郡唐属蔡州有葛陂水经云亿水左迤为葛陂方数
卷九 第 12b 页 WYG0471-0304d.png
十里水物含灵多所包育后汉费长房投竹化成龙处
中遂平县故房子国国语所谓周昭王娶于房曰房后
是也楚灵王迁房于楚而有其地后以封吴王之弟夫
槩为堂溪氏故曰吴房汉属汝南郡后汉及晋皆因之
后曰遂宁隋大业初改曰吴房属汝南郡唐属蔡州元
和十二年平吴元济更名遂平
中新息县故息国二汉属汝南郡晋为郡治焉后魏置
东豫州梁曰西豫州又改曰淮州东魏复曰东豫州后
卷九 第 13a 页 WYG0471-0305a.png
周曰息州隋大业初州废属汝南郡唐属蔡州汉安阳
县故江国也汉及晋皆属汝南郡后废焉故城在今县
西
中确山县本汉安昌县属汝南郡后汉省之其后复置
郡隋开皇十八年改为朗山属汝南郡唐属蔡州皇朝
大中祥符五年改为确山汉朗陵县属汝南郡后汉及
晋皆因之后废焉故城今在县西南有道城故道国左
传曰江黄道柏皆弦姻也在汉为阳安县后汉及晋皆
卷九 第 13b 页 WYG0471-0305b.png
因之后废焉
中真阳县本汉慎阳县属汝南郡慎字本作滇音真永
平五年失印更刻遂误以水为心也后汉及晋皆因之
后魏置郢州东魏废州置义阳郡北齐废郡入保城县
隋开皇十一年废保城十六年置真丘县大业初改曰
真阳属汝南郡唐属蔡州汉新阳县属汝南郡后汉因
之晋省焉故城在今县西南
中西平县故柏子国汉旧县属汝南郡后汉及晋皆因
卷九 第 14a 页 WYG0471-0305c.png
之后魏置襄城郡北齐改曰文城郡隋开皇初郡废属
汝南郡唐属蔡州
上陈州包牺氏都曰太昊之墟周封舜后妫满于此以
备三恪为陈国楚灭为县楚顷襄王自郢徙都此兼为
魏境秦属颍川郡二汉属淮阳国汝南郡后汉因之晋
属梁国汝南郡后魏置陈郡及北扬州北齐改为信州
隋为陈州后置淮阳郡唐为陈州晋开运二年置镇安
军节度汉初军废周广顺二年复之今县五
卷九 第 14b 页 WYG0471-0305d.png
紧宛丘县周时陈都楚顷襄王灭之自郢徙都焉陈胜
反秦据陈自立为张楚汉高帝置淮阳国章和二年改
为陈国晋并入梁国后魏曰项置陈郡隋开皇初改县
曰宛丘而郡废焉大业初为淮阳郡唐为陈州尔雅曰
丘上有丘曰宛丘今其地形则然有固陵城项羽南走
固陵即此
上项城县本项国战国属楚项羽家世楚将封于项故
姓项氏二汉属汝南郡皆属梁国后魏置扬州及秣陵
卷九 第 15a 页 WYG0471-0306a.png
县梁改曰殷州东魏改曰北平州后齐改曰信州后周
改曰陈州隋开皇初改秣陵为项城县大业初州废属
淮阳郡属陈州
中商水县本汉汝阳县地属汝南郡后汉及晋皆因之
后魏置汝阳郡北齐郡废隋开皇十六年置溵水县大
业初省汝阳入焉属淮阳郡唐属陈州皇朝建隆元年
改为商水汉地理志汝南有㶏疆县水经注云㶏水出
颍川阳城县少室山东经㶏疆县故城东又南径西华
卷九 第 15b 页 WYG0471-0306b.png
县故城南又东径汝阳故城北东注于颍
中南顿县故顿子国应劭曰顿迫于陈其后南徙故曰
南顿二汉及晋汝南郡后魏置南顿郡北齐郡废隋开
皇六年改县曰和成大业初复改曰南顿属淮阳郡唐
属陈州皇朝熙宁六年省入商水元祐元年置
中西华县二汉属汝南郡晋省之后置长平县隋开皇
十八年改曰鸿沟大业初复改曰西华属淮阳郡唐武
德元年更名箕城属陈州景云元年复故名长华镇汉
卷九 第 16a 页 WYG0471-0306c.png
为长平县属汝南郡后汉属陈国北齐省入国晋属梁
西华
上颍州春秋时为胡国及楚地秦为颍川郡地二汉属
汝南郡魏置汝阴郡晋因之后魏置颍川郡隋亦为颍
川复为汝阴郡唐为颍州皇朝元丰二年升顺昌军节
度今县四
望汝阴县西北有胡城故胡国二汉为汝阴县属汝南
郡魏置汝阴郡后废晋泰始二年复置隋开皇初郡废
卷九 第 16b 页 WYG0471-0306d.png
大业初复置唐为颍州二汉细阳郡属汝南郡晋省之
故城在今县西北
紧万寿县盖二汉细阳县地皇朝开宝六年析汝阴之
百尺镇置万寿县属颍州水经注云百尺水承次塘细
陂南疏注于颍镇实因水为名
紧颍上县本楚慎县地二汉属汝南郡晋属汝阴郡后
废焉梁置下蔡郡北齐郡废隋大业初置颍上县于故
郑城属汝阴郡唐武德四年移于今治属颍州慎县故
卷九 第 17a 页 WYG0471-0307a.png
城在今县西北
紧沈丘县本汉项县地属汝南郡后置沈丘县隋开皇
十六年置沈州领沈丘宛丘二县唐初州废以宛丘属
陈州沈丘属颍州后省沈丘入汝阴神龙二年复置有
武丘聚曰丘头魏王陵镇寿春欲兴兵讨司马宣王宣
王自往征之军至丘头陵惧面缚水次故号为武丘即

辅汝州东周为王畿春秋为戎蛮子邑及属楚郑战国
卷九 第 17b 页 WYG0471-0307b.png
属韩秦属三川郡二汉属河南颍川郡魏晋属河南襄
城郡后魏属汝北鲁阳郡东魏置北荆州后周改曰和
州隋初置伊州炀帝初改为汝州后废州以其地属襄
城颍川二郡唐为汝州天宝元年曰临汝郡今县五
中梁县本汉周承休邑武帝元鼎四年行幸至洛阳诏
封姬嘉为周子南君以奉周祀初元五年以周子南君
为周承休侯邑属颍川郡后魏曰汝源县置汝北郡后
改曰汝阴郡后周郡废隋大业初改汝源为承休置襄
卷九 第 18a 页 WYG0471-0307c.png
城郡唐为汝州贞观元年改承休为梁县梁本周南郑
之邑在承休西南四十二里有霍阳聚左传哀四年楚
人为晋之期袭梁及霍是也战国曰南梁以别大梁少
梁焉汉属河南郡后汉及晋皆因之隋属襄城郡唐属
承州贞观元年省梁入承休而更名承休曰梁西有泽
后汉作菀为游猎之地邓太后临朝世士以为文教可
兴宜废蒐狩之礼于是马融作颂以讽焉后桓帝复校
猎广成今曰广润河盖避朱梁庙讳也有𢠸狐聚秦灭
卷九 第 18b 页 WYG0471-0307d.png
西周徙其君于此有阳人聚秦灭东周徙其君于此临
汝镇唐先天元年置县属汝州贞元八年以梁县西界
二乡益之兼移县于石驿后入梁
紧襄城县本郑地南有汜城周襄王避叔带之难出适
郑处于汜是也以襄王所居因曰襄城楚灵王筑又有
古不羹城在西北二汉属颍川郡晋置襄城郡隋开皇初
初郡废属汝州大业初州废属颍川郡唐武德元年置
汝州贞观元年州废属许州开元二十六年来属
卷九 第 19a 页 WYG0471-0308a.png
上叶县本楚地惠王以封沈诸梁谓之叶公叶公好龙
神龙下焉二汉属南阳郡明帝时王乔为叶令每月望常
乘双凫入朝今有墓在焉晋属南阳国北齐置襄州后
周废州置南襄城郡隋开皇初郡废属许州唐开元三
年置仙州二十六年州废大历四年复置仙州又析置
仙凫县五年州废省仙凫入叶来属二汉父城县属颍
川郡晋属襄城郡后废入叶有应乡故应国按汲冢古
文商时王有应国矣周武王以封其子为应侯故左传
卷九 第 19b 页 WYG0471-0308b.png
邘晋应韩武之穆也战国为秦所有以封范睢为应侯
有方城左传所谓楚国方城以为城即此又有昆阳城
即光武破王寻之所也
中鲁山县在夏为鲁县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为御
龙氏以事夏孔甲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既而使求
之惧而避于鲁县是也汉为鲁阳属南阳郡后汉及晋
皆因之后魏置荆州寻废立鲁阳郡后置鲁州隋开皇
初郡废大业初州废以鲁县属襄城郡唐为鲁山武德
卷九 第 20a 页 WYG0471-0308c.png
四年复置鲁州贞观九年州废以鲁山来属故犨县本
郑邑汉属南阳郡后废故城在今县东南后周置三鸦
镇在县西南十九里又置平高城以备齐北齐置鲁城
在县东北十七里以御周
中龙兴县本湍阳县唐武德四年置属伊州贞观元年
省證圣七年复置曰武兴属汝州神龙元年更名为中
兴寻改曰龙兴皇朝熙宁四年省入鲁元祐元年复置
同下州信阳军春秋时属申其后属楚秦属南阳郡二
卷九 第 20b 页 WYG0471-0308d.png
汉属南阳江夏郡晋置义阳郡宋置宋安郡南齐置司
州梁因之有三关之隘比接陈汝控带许洛宋以来省
为边镇后魏改曰郢州后周改曰申州隋开皇初郡废
大业二年改曰义州寻为义阳郡唐为申州天宝元年
曰义阳郡皇朝开宝九年降为义阳军太平兴国元年
改为信阳今县二
中下信阳县二汉平氏县地属南阳郡晋分置义阳县
属义阳郡后废焉宋曰平阳县置宋安郡隋开皇初郡
卷九 第 21a 页 WYG0471-0309a.png
废改平阳县为义阳大业初置义阳郡唐为申州皇朝
为义阳军太平兴国元年改义阳县为信阳汉钟武县
属江夏郡后汉省焉故城在今县东南汉鄳县属江夏
郡后汉及晋因之北齐改为齐安置齐安郡隋开皇初
郡废改县曰钟山属义阳郡唐属申州皇朝开宝九年
省入义阳有钟山桐柏山淮水
中下罗山县二汉鄳县地北齐置高安县隋开皇初废
十六年复置曰罗山属义阳郡唐属申州皇朝属信阳
卷九 第 21b 页 WYG0471-0309b.png
军有石城山甚高峻史记曰魏攻冥阨盖谓此山也吕
氏春秋言九塞冥阨其一焉
 
 
 
 
 
 舆地广记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