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
卷八 第 1a 页 WYG0471-029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舆地广记卷八
            宋 欧阳忞 撰
  京西南路
望襄州春秋已来楚地秦南郡之北界二汉属南阳南
郡魏置襄阳郡晋因之兼置荆州东晋置雍州宋文帝
割荆州置雍州襄阳去江陵步道五百势同唇齿无襄
阳则江陵受敌自东晋庾翼为荆州刺史将谋北伐遂
卷八 第 1b 页 WYG0471-0291b.png
镇襄阳齐梁皆因之后梁萧察都此西魏改曰襄州隋
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复置襄阳郡唐武德四年曰
襄州天宝元年曰襄阳郡后为山南东道节度今县六
𦂳襄阳县二汉属南郡刘表为荆州牧镇曹魏属襄阳
为重镇蜀将关侯攻没于禁曹仁势甚盛徐晃屯守不
下曹公谓晃曰全襄阳子之功后孙权帅兵向西时曹
仁镇之司马懿曰襄阳水陆之冲禦寇要地不宜失也
晋因之兼为荆州刺史治羊祜杜预皆镇焉东晋侨置
卷八 第 2a 页 WYG0471-0291c.png
雍州宋齐梁皆因之郡亦自宜城徙治焉后梁萧察都
此而为西魏附庸后周置襄州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
复置唐为襄州有岘山羊祜与邹湛等尝登之今堕泪
碑在焉有鹿门山庞德公隐居之所有望楚山古马鞍
山也晋刘弘山简九日晏游于此武陵王爱其峰秀故
曰望楚山
望邓城县故邓国二汉为邓县属南阳郡晋曰邓城属
襄阳郡其后废入樊城樊周仲山甫所封也东汉建安
卷八 第 2b 页 WYG0471-0291d.png
中关侯围于禁于樊后晋樊城县后周省入安养隋属
襄阳郡唐属襄州天宝元年改安养曰临汉王元二十
一年移治古邓城复改曰邓城有樊城镇
𦂳襄城县故谷国二汉为筑阳县属南阳郡晋属顺阳
郡其后废焉孝武置义城县及义城郡后周郡废隋开
皇十八年改县曰榖城属襄郡唐属襄州
中下宜城县故鄢楚之别都也秦为南郡之北部汉惠
帝三年改曰宜城属南郡建安十三年魏武平荆州分
卷八 第 3a 页 WYG0471-0292a.png
置襄阳郡晋因之宋曰华山县置华山郡后魏改为宣
城郡分华山置率道县西魏改华山县曰汉南后周郡
废隋属襄阳郡唐属襄州贞观八年省汉南入率道天
宝七载改率道曰宜城有黎丘城后汉初秦丰阻兵于
黎丘即此郡县故郡国春秋时自商密迁此为楚附庸
楚灭之昭王畏吴自郢迁焉后复还郢二汉及晋属南
郡隋属襄阳郡唐改为乐乡武德四年置郡州贞观八
年州废属襄州周省入宜城
卷八 第 3b 页 WYG0471-0292b.png
中下中庐县故庐戎国二汉为中庐县属南郡晋属襄
阳其后废焉梁置穰县西魏改为义清属归义郡后周
废隋属襄阳郡唐属襄州皇朝太平兴国元年复改为
中庐
中下南漳县本汉临沮县属南郡晋属襄阳其后废焉
西魏置重阳县后周改曰思安隋开皇十八年改曰南
漳属襄阳郡唐属襄州武德二年析南漳置荆山贞观
八年省南漳入义清开元十八年徙荆山于故南漳禹
卷八 第 4a 页 WYG0471-0292c.png
贡荆山在东北荆豫二州于是分境楚卞和得玉之处
上邓州本夏禹之国春秋时申邓二国地战国属韩自
后属楚秦置南阳郡二汉因之晋属南阳国及顺阳义
阳二国之境宋齐为南阳郡后魏兼置荆州西魏为重
镇隋开皇初改为邓州大业初州废复置南阳郡唐武
德二年曰邓州天宝元年曰南阳郡梁升为宣化军节
度后唐改曰威胜周改曰武胜今县五
上穰县本楚别邑秦取之以封魏冉为穰侯后属南阳
卷八 第 4b 页 WYG0471-0292d.png
郡二汉因之晋属义阳郡后魏为南阳郡治及荆州刺
史治焉隋开皇初改为邓州后为南阳郡唐复为邓州
二汉朝阳县属南阳郡晋属义阳郡其后废焉故城在
今县东南二汉新野县属南阳郡晋置义阳郡后曰棘
阳置新野郡后周郡废隋开皇初复改县曰新野属南
阳郡唐乾元元年省入穰汉冠军县本穰卢阳郡武帝
以封霍去病去病仍出征匈奴功冠诸军故曰冠军属
南阳郡后晋隋皆因之唐贞观元年省入临濑汉涅阳
卷八 第 5a 页 WYG0471-0293a.png
县属南阳郡后汉及晋皆因之隋开皇初改曰课阳唐
贞观元年省入穰故临濑县本汉冠军县之北境魏置
新城县西魏改为临湍隋开皇初复名新城属南阳郡
唐属邓州天宝元年复名临湍汉改曰临濑皇朝建隆
初省入穰
中下南阳县故申国战国时秦周王以为宛县置南阳
郡汉因之王莽以宛为南阳后汉复为宛晋如之后魏
置上陌县后周并宛入焉更名上宛隋开皇初改为南
卷八 第 5b 页 WYG0471-0293b.png
阳郡唐属邓州博望镇汉博望县也武帝置以封张骞
属汉阳郡后汉及晋皆因之其后废焉安众镇二汉安
众县也属南阳郡晋省之汉杜衍县属南阳郡后汉省
之故城在今县西二汉育阳县属南阳郡晋因之其后
废焉故城在今县南汉雉县属南阳郡东汉及晋皆因
之元魏曰北雉后省即陈仓人所逐二童子名宝鸡者
雄止陈仓为石雌止此县故名之汉西鄂县属南阳郡
东汉及晋皆因之元魏省入北雉西魏向城县属雉阳
卷八 第 6a 页 WYG0471-0293c.png
郡隋开皇初郡废属淯阳郡唐属邓州复省入南阳
中下内乡县本楚之白羽邑春秋昭十八年许迁于白
羽后改为析汉属弘农郡后汉属南海郡晋属顺阳郡
后曰西淅置淅阳郡后周改县曰中乡省淅川入焉隋
改中乡曰内乡属淅阳郡唐属邓州菊潭镇本汉郦县
属南阳郡后汉及晋皆因之隋开皇初改为菊潭县北
有菊水其旁悉生甘菊水极甘馨中有三十家不复穿
井仰饮此水上寿至百二三十唐属邓州周省之丹水
卷八 第 6b 页 WYG0471-0293d.png
镇汉丹水县也属弘农郡后汉属南阳郡晋属顺阳郡
后置丹川郡后周郡废隋属淅阳郡其后废焉东有张
张仪说楚绝齐许以商于之地六百里即此
中下淅川县本后汉南乡县魏置南乡郡晋改为顺阳
郡后魏复为南乡郡又分置淅川县后周省之隋开皇
初郡废大业初置淅阳郡其后淅阳及南乡县皆废焉
五代时复置淅川县属邓州
中下顺阳县汉属南阳郡哀帝改为博山晋属顺阳郡
卷八 第 7a 页 WYG0471-0294a.png
西魏并置郑县寻改为清乡后周省顺阳入焉隋开皇
初复改为顺阳其后省入内乡为镇皇朝太平兴国六
年升为县
上随州春秋随国战国属楚秦属南阳郡二汉因之晋
属义阳郡惠帝置随郡宋齐因之西魏置并州后改曰
随州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置汉东郡唐武德三
年曰随州天宝三年曰汉东郡皇朝乾德三年升崇义军
节度太平兴国元年改崇信军今县三
卷八 第 7b 页 WYG0471-0294b.png
上随县故随国左传所谓汉东之国随为大者也其后
楚灭之以为县二汉属南阳郡晋属义阳郡惠帝置随
郡宋齐因之西魏置随州隋置汉东郡唐复为随州光
化镇本随县地南齐分置安化县西魏改为新化后周
改为光化隋属汉东郡唐属随州皇朝熙宁元年省焉
有断蛇丘隋侯出而见大蛇中断举而药之后蛇衔明
珠报德故名
中下唐城县故唐国属楚汉为上唐乡属舂陵县晋属
卷八 第 8a 页 WYG0471-0294c.png
安昌县后置上唐县后魏曰厥西置义阳郡西魏改县
曰下溠隋开皇初郡废十六年改县曰唐城属汉东郡
其后省入枣阳唐开元二十六年复置属随州梁改为
汉东后唐复故晋又改为汉东汉又复故
中下枣阳县本二汉蔡阳县属南阳郡晋属义阳郡后
废焉置广昌县及广昌郡后魏置南荆州西魏改曰昌
州隋开皇初郡废仁寿元年避太子名改广昌县曰枣
阳大业初州废置舂陵郡唐武德初郡废五年改昌州
卷八 第 8b 页 WYG0471-0294d.png
为唐州九年州徙治比阳贞观十年以枣阳来属汉舂
陵县本蔡阳之白水乡元朔五年以零陵冷道之舂陵
乡封长沙王子买为舂陵侯至戴侯仁以舂陵地形下
湿上书请徙南阳元帝许之以蔡阳白水乡徙仁为舂
陵侯光武其后也故张衡赋云龙飞白水晋改为安昌
县后复曰舂陵置安昌郡隋开皇初郡废属昌州大业
初属舂陵郡后省之故城在今县东后汉襄乡县属南
阳郡后废为故城在今县东北
卷八 第 9a 页 WYG0471-0295a.png
上金州春秋战国皆属楚秦及二汉属汉中郡魏以汉
中遗入在东陲者置魏与郡晋宋齐皆因之梁兼置南
梁州西魏改曰东梁州以其地出金又改为金州置金
城郡隋开皇初郡废大业三年州废置西城郡唐武德
元年曰金州天宝元年曰安康郡至德二载改曰汉阴
郡后复曰安康石晋升怀德军寻罢皇朝乾德五年升
昭化军今县五
下西城县本妫墟舜常居之二汉属汉中郡建安中置
卷八 第 9b 页 WYG0471-0295b.png
西城郡刘先主以申仪为太守仪据郡降魏魏文帝改为
魏兴郡晋因之后周省入吉安隋大业三年改县曰金
川复置西城郡义宁二年县复曰西城唐为金川有伏
羲山
下平利县汉长利县属汉中郡东汉省之晋复置属魏
兴郡宋改为锡县后废梁初置上廉县后改曰吉阳西
魏改曰吉安后废唐武德元年置平利县大历六年省
长庆初复置皇朝熙宁六年省元祐二年复置有女娲
卷八 第 10a 页 WYG0471-0295c.png

中洵阳县北山洵水所出南入沔故以名县汉属汉中
郡后汉省之晋复置属魏兴郡后置洵阳郡隋开皇初
郡废属西城郡唐属金州淯阳镇本西魏淯阳郡后周
郡废置黄土县隋属西城郡唐属金州天宝元年更名
淯阳皇朝乾德四年省入洵阳
中下汉阴县本汉安阳县属汉中郡东汉因之晋改为
安康属魏兴郡后改曰宁都南齐置安康属西城郡唐
卷八 第 10b 页 WYG0471-0295d.png
属金州至德二载以安禄山姓改为汉阴县
下石泉县南齐曰永乐县置晋昌郡西魏改郡曰魏昌
改县曰石泉后周郡废隋属西城郡唐属金州
下房州春秋时为麋庸二国战国属楚秦二汉属汉中
郡魏置新城郡晋宋齐梁因之西魏置光迁国后周国
废为郡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改州为房州州废置房
陵县唐武德元年曰迁州贞观十年州废自竹山徙房
州治此天宝元年曰房陵郡皇朝雍熙三年升保康军
卷八 第 11a 页 WYG0471-0296a.png
节度今县三
上房陵县秦徙赵王迁于房陵即此二汉属汉中郡魏
置新城郡以孟达为太守达叛附蜀司马宣王讨平之
西魏置光迁国后周郡县并改为光迁隋置房陵郡唐
贞观十年改县曰房陵为房州治焉武后废中宗为卢
陵王迁之于此故永清县本房陵县地后魏分置大洪
县后周改焉隋属房陵郡唐属房州皇朝开宝中省
下竹山县故庸国尝从周武王伐纣牧誓所谓庸蜀羌
卷八 第 11b 页 WYG0471-0296b.png
髳二汉为上庸县属汉中郡魏分置上庸郡晋宋因之
后废梁置安城县西魏改为竹山置罗州隋开皇初改
为房州大业初州废属房陵郡唐武德元年置房州贞
观十年徙治房陵故上庸县亦汉上庸县地梁置新丰
县西魏改为上庸后周改曰孔阳隋开皇十八年复曰
上庸属房陵郡唐属房州皇朝开宝中省有白马塞山
孟达尝登之叹曰此金城千里
上均州春秋时属麋战国属韩二汉属南阳汉中二郡
卷八 第 12a 页 WYG0471-0296c.png
魏属南乡郡晋属顺阳郡宋置始平郡后置武当郡齐
于此侨立始平郡寻改为齐兴郡梁兼置兴州后周改
曰丰州隋开皇初郡废改州为均州大业初州废属淅
阳郡唐武德元年置均州天宝元年曰武当郡今县二
上武当县二汉属南阳郡魏属南乡郡晋属顺阳郡后
置武当郡隋开皇初郡废置均州大业初州废属淅阳
郡唐复置均州有古塞城在县北战国时楚筑以备秦
所据之山高峻险峭今名大塞山有武当山
卷八 第 12b 页 WYG0471-0296d.png
上郧乡县本汉锡县地属汉中郡魏属魏兴郡晋太康
三年置郧乡县宋因之隋属淅阳郡唐属均州有锡穴
左传文十一年楚潘崇伐麋至于锡穴是也丰川县本
汉长利县地属汉中郡梁置南上洛郡西魏改郡曰丰
利而分锡置丰利县后周郡废隋以县属西城郡唐属
均州皇朝乾德六年省入郧乡
上郢州春秋战国皆属楚秦属南郡二汉属江夏郡晋
宋皆为竟陵郡梁属南司北新二州西魏属安州后周
卷八 第 13a 页 WYG0471-0297a.png
置石城郡兼置郢州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置竟
陵郡唐武德四年曰邓州贞观元年州废𨽻郢州十七
年复置天宝元年曰富水郡今县二
上长寿县本汉竟陵县地晋羊祜镇荆州立石城因山
为固惠帝元康元年分江夏西部置竟陵治此宋太始
六年置长寿县后周置石城郡隋大业初置竟陵郡唐
为郢州
下京山县晋置新阳县梁置新州梁宁郡西魏改县为
卷八 第 13b 页 WYG0471-0297b.png
角陵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改角陵曰京山属安
陆郡唐武德四年置温州贞观十七年州废属郢州富
水镇本后汉南新市县地属江夏郡晋因之西魏改为
富水置富人郡隋开皇初郡废属安陵郡唐属温州贞
观十七年来属
上唐州春秋时属楚战国属韩秦属南阳郡二汉及晋
皆因之后魏置东荆州西魏改为淮州为重镇置兵以
备东魏隋开皇五年改为显州州废置淮安郡唐武德
卷八 第 14a 页 WYG0471-0297c.png
四年曰显州贞观十年改为唐州天宝元年曰淮安郡
今县五
中下泌阳县汉湖阳舞阴平氏县地属南阳郡后魏置
石马县后语讹为上马隋属舂陵郡唐属唐州贞观元
年省入湖阳开元十五年复置天宝元年改为泌阳天
祐二年州自比阳徙治于此改为泌州后复故平氏镇
本汉平义阳晋为西平氏属义阳郡后置汉广郡隋开
皇初郡废以平氏属淮安郡唐属唐州皇朝开宝五年
卷八 第 14b 页 WYG0471-0297d.png
省入泌阳有泌水在县南即后汉光武初起兵破王莽
将甄直梁丘赐死处
中下湖阳县故蓼国二汉属南阳郡晋省入枣阳后魏
复焉置西淮安郡及南襄州后郡废改州为南平州西
魏改曰升州后又改曰湖州后周改置升平郡隋开皇
初郡废仁寿初改曰升州大业初州废以湖阳属舂陵
郡唐属唐州枣阳故谢国诗所谓申伯番番既入于谢
者也二汉为枣阳县属南阳郡晋属义阳郡其后省焉
卷八 第 15a 页 WYG0471-0298a.png
故城在今县西北
中下比阳县汉属南阳郡后汉及晋皆因之后魏曰阳
平置东荆州西魏改为淮州隋开皇五年又改为显州
七年改阳平县为饶良大业初又改曰比阳置淮安郡
唐属梁州方城山自比阳相比连百里号曰方城亦曰
长城马仁陂在县北溉田万顷
下桐柏县汉平氏县地属南阳郡梁置淮安县及华州
上川郡西魏改州为淮州后改曰纯州寻废隋开皇初
卷八 第 15b 页 WYG0471-0298b.png
郡废更名县曰桐柏属显州后属淮阳郡唐属唐州禹
贡桐柏山淮水所出县因山为名
下方城县本汉堵阳叶县地属南阳郡后汉及晋皆因
之其后废焉西魏置方城县及襄邑郡隋开皇初郡废
属淯阳郡唐属唐州有方城山左传所谓楚国方城以
为城者也水经注云方城邑西有黄城山是长沮桀溺
耦耕之所有水出黄城山东流注潕水则子路问津处
同下州光化军春秋战国皆属楚二汉属南阳郡晋宋
卷八 第 16a 页 WYG0471-0298c.png
属顺阳郡西魏置酂城郡后周郡废隋属襄阳郡唐属
襄州皇朝乾德县本楚地阴国所迁即春秋左传云迁
阴于下阴者也二汉为阴县属南阳郡西魏置酂城郡
后周郡废属襄州隋曰阴城属襄阳郡唐贞观八年省
入榖城县属襄州皇朝乾德三年以阴城镇置光化军
及置乾德县熙宁五年废军改乾德为光化县属襄州
后复置汉酂县萧何所封属南阳郡后汉因之晋置顺
阳郡初治酂焉西魏置酂城郡后周废入阴城故城在
卷八 第 16b 页 WYG0471-0298d.png
今县东北
 
 
 
 
 
 
 舆地广记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