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三
卷三十三 第 1a 页 WYG0468-052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三
            唐 李吉甫 撰
  剑南道(二/)
雅州(卢山下都督府/)
  (开元户六千五百八十九/元和户一千四百五十三) (乡二十二/乡二十四)
禹贡梁州之域秦灭蜀为郡即严道县也李膺记曰自
晋永嘉崩离李雄窃据此地芜废将二十纪夷獠居之
卷三十三 第 1b 页 WYG0468-0529d.png
后魏废帝二年置蒙山郡于此隋开皇十三年置蒙山
县并镇仁寿四年罢镇改置雅州因州境雅安山为名
大业三年以雅州为临邛郡武德元年复为雅州兼管
羁縻州十一
州境(东西五百三十九里/南北四百三十五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二千三百四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二百里)
  (东南至嘉州三百二十里/东北至邛州一百七十里)
  (西南至黎州二百四十里九十里/西北至西山谷口和顺镇)
卷三十三 第 2a 页 WYG0468-0530a.png
贡赋(开元贡/ 赋) (□金絺落雁木/绵 葛)
 管县五
  严道 百丈 名山 卢山 荣经
严道县(中郭下/)
本秦旧县属蜀郡汉迁淮南王长于严道邛邮县有蛮
夷曰道后魏于此置始阳县隋大业三年改始阳为严
道县
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
卷三十三 第 2b 页 WYG0468-0530b.png
长坟岭在县西南二十七里道至险恶
平羌水经县北二里
多切镇在县西北三十二里
垄越镇在县西三十六里
百丈县(中西南至州八十六里/)
本秦严道县地贞观八年于此置百丈县今按镇城东
有百丈穴故以为名
陇西山在县西北三十里
卷三十三 第 3a 页 WYG0468-0530c.png
大池水经县东去县十五步
抚人戍在县西南二十里
名山县(中下西南至州四十二里/)
本秦严道县地后魏于此置蒙山县属蒙山郡隋开皇
十三年改为名山县因县西北名山为名也属邛州仁
寿四年改属雅州
名山在县西北十里
弱栋坂在县东北八里长二里道至险阻
卷三十三 第 3b 页 WYG0468-0530d.png
名山水在县东二百步东南入平羌水
卢山县(中东南至州七十里/)
本秦严道县地隋仁寿元年于此置卢山镇三年于此
镇置卢山县因山为名属邛州后属雅州皇朝因之
卢山在县西北九里其山西北连延入夷獠界正北即
邛州火井县界
浮图水一名车卢水经县西南五里
罗带水经县东五十步
卷三十三 第 4a 页 WYG0468-0531a.png
灵关镇在县西北六十里车灵山在下山有峡口似门
阔三丈长二百步关外即夷獠界
荣经县(中下东北至州一百一十里/)
本秦汉严道县地武德三年于此置荣经县
邛来山在县四五十里水名邛笮山故笮人之界也山
岩峭峻山竹高节实中堪为杖因名山也
铜山在县北三里即文帝赐邓通铸钱之所后以山假
与卓王孙取布千疋其山今出铜矿
卷三十三 第 4b 页 WYG0468-0531b.png
九折坂在县西八十里王阳为益州刺史经此叹息谢
病去官后王遵为益州刺史至此叱驭而过
邛来水东流经县北三里
邛来镇在县西南八十七里
石门戍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眉州(通义上/)
  (开元户四万二千八百三十六/元和户五千八百四阙) (乡六十五/乡七十二)
禹贡梁州之域在汉即犍为郡武阳县之南境梁太清
卷三十三 第 5a 页 WYG0468-0531c.png
二年武陵王萧纪开通外徼于此立青州取汉青衣县
为名也后魏二年平蜀改青州为眉州因峨眉山为名
也武德元年改眉州为嘉州二年于通义县复置眉州
州境(案州境里/数传写缺)
八到(东北至上都二千二百一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七十里)
  (东至陵州七十里四十里/东南至嘉州二百)
  (正西微北至邛州一百七十里/西北至蜀州一百七十里)
  (北至成都府二百里/)
卷三十三 第 5b 页 WYG0468-0531d.png
贡赋(开元贡/) (麸金/) (獠麻布/) (甘子/)
 管县五
  通义 彭山 丹陵 洪雅 青神
通义县(𦂳郭下/)
本汉武阳县之南境也后魏于此置通义县属齐通郡
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眉州皇朝因之
大江一名汶江经县东去县三里出□金
白战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西临汶江
卷三十三 第 6a 页 WYG0468-0532a.png
彭山县(紧南至州六十六里/)
本汉武阳县也秦惠王时张仪司马错代蜀蜀之王开
明拒战不胜退走武阳获之即其地也汉昭帝时犍为
郡自僰道移理武阳周武帝于此置隆山郡以境内有
鼎鼻山地形隆起故为名隋开皇三年罢郡以隆山属
益州贞观元年割属眉州先天元年以犯讳改为彭山

鼎鼻山亦曰打鼻山在县南十五里宋谯纵据蜀朱龄
卷三十三 第 6b 页 WYG0468-0532b.png
石伐之命臧熹外出奇兵谯纵遣将谯小苟引兵塞打
鼻以禦之即此也山形孤起东临江水昔周鼎沦于此
水或见其鼻遂以名山
大江一名汶江亦曰导江在县东七里
犍为故城在县西北五里汉犍为郡也武帝建元六年
分巴蜀二郡立犍为郡
彭亡城亦曰平无城彭祖家于此而死故曰彭亡后汉
岑彭击公孙述至武阳所营地名彭亡闻而恶之欲徙
卷三十三 第 7a 页 WYG0468-0532c.png
会日暮而止是夜蜀刺客诈为亡奴降彭遂刺杀彭初
岑彭至其地改曰平无若言巴蜀已平无复贼也
馨堰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拥江水为大堰开六水门用
灌郡下公孙述僭号犍为不属述攻之功曹朱遵拒战
于六水门是也
丹棱县(上东北至州七十三里/)
本南齐之齐乐郡也周明帝置乐齐县武帝改为洪雅
县隋开皇十二年因县南有洪雅镇就立洪雅县仍改
卷三十三 第 7b 页 WYG0468-0532d.png
今理为丹棱县属眉州皇朝因之
三青山在县东北四十五里
思蒙水在县西北二十五里
洪雅故城在县东百五十步
洪雅县(上东北至州一百二十里/)
本齐乐郡之南境也自晋迄宋夷獠有其地周武帝攘
却夷獠立洪雅镇隋开皇十三年改洪雅为丹棱县更
于此置洪雅县兼带洪雅镇属眉州县西有洪雅川以
卷三十三 第 8a 页 WYG0468-0533a.png
名县
可暮山在县西北三十九里山多材木公私资之
青衣水一名平羌水经县南一里
青神县(中北至州六十里/)
本汉南广县地也李雄之后夷獠内侵西魏恭帝遥于
此置青衣县属眉州之青城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徙县
居郡理属眉州皇朝因之
青神祠即青衣神在今嘉州界
卷三十三 第 8b 页 WYG0468-0533b.png
汶江经县东三里
青神县城在县南二十三里
松州(交川边下都督府/)
  (开元户七百二十乡乡六元案是州与翼维悉静/诸州仅载开元户 不及 和盖因已没吐蕃)
禹贡梁州之域古西羌地也羌人本出自三苗盖姜姓
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滨于赐支
至于河首绵地千里赐支者禹贡所谓析支者也夏桀
之乱犬夷入居岐邠之间成汤伐而攘之及武王伐商
卷三十三 第 9a 页 WYG0468-0533c.png
羌髳会于牧野周衰西戎来寇杀幽王于骊山及秦穆
公得戎人由余遂霸西戎开地千里其后子孙分别各
自为种所居无常依逐水草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
祥妇人孕身六月而产子不避风雪性刚猛得西方金
行之气始皇时务力并六国兵不西行故羌种得以繁
息汉武帝北逐匈奴西逐诸羌乃渡河湟筑令居塞始
置护羌校尉列河西四郡隔绝羌胡后汉至于魏晋或
降或叛至后魏邓至王象舒理者并白水羌也常为羌
卷三十三 第 9b 页 WYG0468-0533d.png
豪因地名自汉为邓至王其后子孙彭舒者遣使内附
拜龙骧将军益州刺史甘松县开国子假以渠帅之名
后魏末平邓至蕃始统有其地后周保定五年于此置
龙涸郡天和元年改置扶州领龙涸郡隋开皇三年废
龙涸郡置嘉诚镇与扶州同理焉大业三年改扶州为
同昌郡领嘉诚县隋末陷于寇贼武德元年陇蜀平定
改置松州贞观三年置都督府后但为州
州境(东西二百一十四里/南北一百七十七里)
卷三十三 第 10a 页 WYG0468-0534a.png
八到(东北至上都一千九百里十里/东北至东都二千七百六)
  (东至茂州三百里里/东北至扶州三百)
  (南至翼州一百八十里/西南至当州三百里)
贡赋(开元贡/) (狐尾/) (当归/) (犀/) (牛酥/)
 管县二
  嘉诚 交川
本周旧县也武帝天和元年置属龙涸郡隋开皇三年
罢郡属扶州武德元年改属松州
卷三十三 第 10b 页 WYG0468-0534b.png
雪山在县东八十里春夏常有积雪故名
甘松岭在县西南十五里
宁远镇在县北一百里
大定戌在县北四十里
交川县(下北至州三十四里/)
本周旧县天和中置属龙涸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属扶
州武德改属松州
洛稽山在县西北七十五里
卷三十三 第 11a 页 WYG0468-0534c.png
江源镇在县西北三十里
茂州(通化边下都督府/)
  (开元户二千五百四十/元和户六百九十) (乡一十三写缺/案乡数传)
禹贡梁州之域本冉駹国汉武帝破南越冉駹等皆震
恐请臣置吏元鼎元年以冉駹为汶山郡今州即汉属
郡汶江县也周保定四年立汶州隋开皇五年改为会
州大业三年罢会州为汶山郡武德三年改置南会州
总管府贞观八年改为茂州以茂滋山为名
卷三十三 第 11b 页 WYG0468-0534d.png
州境(东西四百七十八里/南北三百六十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二千一百四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里)
  (东至绵州取松岭关路三百七十里/南至彭州三百七十里)
  (西至维州二百二十里/北至翼州一百二十里)
贡赋(开元贡/ 赋) (麝香麻升麻/布)
  (元和贡/) (生马牙硝/)
 管县四
  汶山 汶川 通化 石泉
卷三十三 第 12a 页 WYG0468-0535a.png
汶山县(中下郭下/)
本汉汶江县地晋改为广阳县属汶山郡隋开皇十八
年改为汶山县属会州皇朝改属茂州按汶山即岷山
也南去青山石山百里天色晴明望见成都山岭停雪
常深百丈夏月融泮江川为之洪溢即陇之南首也
汶江北自翼州南流经县西二里
石密溪在县东十九里
汶江城在县北三里
卷三十三 第 12b 页 WYG0468-0535b.png
汶川县(中下北至州一百里/)
本汉绵虒县地梁于此置汶川县县西汶水因以为名
仍于县置汶山郡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汶川(汶州/即茂)
(州汶川县/理是也)六年又属会州武德改隶茂州
玉垒山在县东北四里
湿坂在县南一百三十七里岭上树木森沈常有水滴
未尝暂燥故曰湿坂
大江水一曰汶江至汶山故郡乃广二百步
卷三十三 第 13a 页 WYG0468-0535c.png
广柔故县在县西七十二里汉县也属蜀郡禹本汶山
广柔人有石纽邑禹所生处今其地名刳儿畔
故桃关在县南八十二里远通西域公私经过惟此一
路关北当风穴其一二里中昼夜起风飞沙扬石
绳桥在县西北三里架大江水篾笮四条以葛藤纬络
布板其上虽从风摇动而牢固有馀夷人驱牛马去来
无惧今按其桥以竹为索阔六尺长十步
通化县(中下东北至州一百六十里/)
卷三十三 第 13b 页 WYG0468-0535d.png
本汉广柔县地周武帝时于此置石门镇隋开皇十六
年以近白狗生羌于金川镇置金川县十八年改为通
化县皇朝因之
蜀山在县东北六里
县城累石为城内实外险东北二面并累石南面西面
临岸去地百馀丈
石泉县(中下西至州一百二十里/)
本汉汶江县地贞观八年于此置石泉县县属茂州
卷三十三 第 14a 页 WYG0468-0536a.png
石城山在县东南一里
石密水经县南一里
翼州(临翼下/)
  (开元户一千七百一十四/) (乡七/)
禹贡梁州之域本秦汉徼外羌也武帝元鼎中开为县
今州即汉蜀郡蚕陵县之地也梁太清中武陵王萧纪
于蚕陵旧县置铁州寻废周武帝天和元年讨蚕陵羌
又于七顷山下置翼州以翼计水为名隋大业三年省
卷三十三 第 14b 页 WYG0468-0536b.png
州改置和山镇以翼水等三县属会州武德元年重置
翼州其地西枕大江南面临溪
州境(东西三百三十里/南北一百七十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二千四百二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二百七十里)
  (南至茂州一百二十里/西至悉州二百二十里)
  (西北至当州二百七十里/北至松州一百八十里)
贡赋(开元贡/ 赋) (麝香麻/布)
 管县三
卷三十三 第 15a 页 WYG0468-0536c.png
  卫山 翼水 峨和
卫山县(中下郭下/)
本汉蚕陵县地周武帝于此置翼水县以翼计水为名
属翼计都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翼州皇朝因之天
宝元年改为卫山县
七顷山一名落目山此路山岩峻阻平地惟有七顷因
呼为七顷山
龙涸故城俗名防浑城在县北十一里城之北境旧是
卷三十三 第 15b 页 WYG0468-0536d.png
吐谷浑所居故曰防浑城
石臼戍在县北六十里
笮桥在县北三十七里以竹篾为索架北江水
翼水县(中下北至州六十里/)
本汉蚕陵县地周于此置龙水县属清江郡隋开皇三
年改为清江县三年罢郡以县属翼州十八年又改清
江为翼水县皇朝因之
石镜山在县东南九里山侧有石圆径二尺明彻如镜
卷三十三 第 16a 页 WYG0468-0537a.png
因名
大江水经县西二百步翼水出县南下
峨和县(中下南北至州六十里/)
本汉蚕陵县地天宝十一年分置峨和县以县有峨和
山也县在石臼戍北大江之西也
维州(维川边下/)
  (开元户七百六十五/) (案乡数传写缺/)
本徼外羌冉駹之别种也初蜀将姜维马忠北讨北汶
卷三十三 第 16b 页 WYG0468-0537b.png
山叛羌此其地也今居姜维城即维所筑自晋以后羌
夷或降或叛隋开皇四年讨叛羌以其地置薛城戌属
会州复又没贼武德四年白狗羌首领内附于姜维城
置维州以统之其城甚险固乾元元年没西戎(案旧唐/书代宗)
(纪新唐书地理志并云松州维州广德元年没吐番旧/唐书云上元元年后吐蕃赞普攻维州不下乃以妇人)
(嫁维州门者二十年中生二子及蕃兵攻城二子内应/城遂陷吐蕃得之号无忧城李肇国史补云吐蕃自贞)
(元末失维州选妇人为维州守卒之妻及元和中妇人/已育数子蕃寇大至𤼵火应之维州复陷合各书所载)
(维州没吐蕃年代互异当是贞元时复之元和中/再没此云乾元元年没西戎盖仅据其始而言)
卷三十三 第 17a 页 WYG0468-0537c.png
州境(东西三百二十五里/南北二百五十三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二千八百三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五百六十里)
  (东至真州一百里十里/东至茂州二百二)
  (东北至恭州三百五十里/东至当州二百六十里)
  (西至悉州一百五十里/)
贡赋(开元贡/) (麝香/) (犛牛尾/)
 管县三
  薛城 定廉 盐溪
卷三十三 第 17b 页 WYG0468-0537d.png
薛城县(下/)
本隋薛城戍武德四年改为县与州同置
姜维山在县西一里
定廉县(下/)
本隋开皇四年置定廉戌于此属会州武德四年改为
县与州同置因定廉水为名
盐溪县(下/)
贞观三年置有盐溪村因为名(案唐书地理志贞观二/年置薛城又析置盐溪)
卷三十三 第 18a 页 WYG0468-0538a.png
(县永微元年/省入定廉)
定廉山在县东十里
当州(江源下数传写缺/案户乡)
本汉蚕陵县地贞观二十一年割松州通轨县置当州
仍以羌首领为刺史
州境(东西一百六十八里/南北一百三十五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二千一百一十里/东北至东都二千九百七十里)
  (东至翼州二百七十里/东南至悉州三十里)
卷三十三 第 18b 页 WYG0468-0538b.png
  (东北至松州三百里/西南至静州六十里)
  (北至维州二百六十里/)
贡赋(开元贡/) (麝香角大黄/羚羊) (当归/) (犛牛尾/)
 管县四
  通轨 利和 谷和 平康
通轨县(下郭下/)
贞观三年置属松州二十一年于县置当州
利和县(下西南至州三十里/)
卷三十三 第 19a 页 WYG0468-0538c.png
周天和元年于此置广平县寻废显庆二年于广平故
城置利和县
谷和县(下东南至州六十里/)
文明元年开生羌置
平康县(下西南至州六十里/)
显庆中因古平康城置在平康水西隶翼州寻废垂拱
元年置以属当州(案唐书地理志平康本隶当州天宝/元年改隶松州通典及旧唐书并以)
(平康属松州/与是志异)
卷三十三 第 19b 页 WYG0468-0538d.png
悉州(归诚边下/)
  (开元户八百五十五/) (案乡数传写缺/)
显庆元年分当州置在悉唐川因以为名其首领任刺

州境(东西一百六十里/南北八十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二千三百里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二百一)
  (东至冀州二百二十里/东至维州二百五十里)
  (东南至成都府六百五十里/西北至静州六十里)
卷三十三 第 20a 页 WYG0468-0539a.png
贡赋(开元贡/) (麝香/) (犛牛酥并尾/) (当归/) (羌活/)
 管县三
  识臼 左封 归诚
识臼县(下郭下/)
显庆元年与州同置地名识臼因之为名
肃蕃山在州北八十里肃蕃镇在山下
左封县(下东南至州二十里/)
周天和元年于此置广平县隋开皇十八年改为左封
卷三十三 第 20b 页 WYG0468-0539b.png
天宝中又置县置守捉
归诚县(中下西北至州八里/)
本生羌垂拱二年从化三年置县以处之
静州(静川边下/)
  (开元户六百七十二/) (乡二/)
本汉蚕陵县地天授元年于此置静州其城据山甚险

州境(东西三百二十里/南北二百三十里)
卷三十三 第 21a 页 WYG0468-0539c.png
八到(东北至上都三千三十里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一百五)
  (东南至悉州八十里/东北至当州六十里)
  (南至赤和县三十五里/西北至柘州三十里)
  (北至茹州六十里/)
贡赋(开元贡/) (麝香/) (犛牛酥/)
 管县三
  悉唐 静居 清道
悉唐县(中下西至州二十四里/)
卷三十三 第 21b 页 WYG0468-0539d.png
静居县(中下/)
清道县(下/)
右并显庆元年与悉州同置天授元年割属静州
柘州(蓬山边下传写缺/案户乡数)
仪凤元年置以山多柘木因以为名其城四面险阻易
于固守有安戎江蓬婆水在州南三十里
州境(案州境里/数传写缺)
八到(东北至上都二千一百七十里/东北至东都二千三十里)
卷三十三 第 22a 页 WYG0468-0540a.png
  (东南至静州三十里/南至维州三百里)
  (西至恭州一百里/)
贡赋(开元贡/) (麝香/) (当归/) (𦍑活/)
 管县二
  柘县 乔珠
柘县(中下郭下/)
前上元二年置
大雪山一名蓬婆山在县西北一百里
卷三十三 第 22b 页 WYG0468-0540b.png
柏岭在县北八十里岭北三十里至白崖驿与吐蕃接

乔珠县(中下东至州五十里/)
与州同年置
恭州(恭化下数传写缺/案户乡)
开元二十一年析静州部落于柘州西置
州境(案州境里/数传写缺)
八到(东北至上都三千三十里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一百五)
卷三十三 第 23a 页 WYG0468-0540c.png
  (东至柘州一百里五十里/东南至茂州三百)
  (西南至维州三百五十里/)
 管县三
  和集 博恭 烈山
和集县(中下郭下/)
旧名广平县属静州开元二十七年于县置恭州天宝
元年改名和集
博恭县(中下西至州二十五里/)
卷三十三 第 23b 页 WYG0468-0540d.png
烈山县(中下西至州五十里/)
真州(昭德下数传写缺/案户乡)
在合江镇西一百四十二里其地本名真符天宝三年
节度使章仇兼琼以其地险阻又当西山要路奏置真
符营控押一州仍置兵于其处五年节度郭虚已缘𦍑
项摇动仍奏置昭德郡乾元元年改为真州
州境(案州境里/数传写缺)
八到(东北至上都二千一百八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四十五里)
卷三十三 第 24a 页 WYG0468-0541a.png
  (东至翼州四十里/西至维州一百里)
  (西北至茂州通化县一百里/北至悉州界四十里)
贡赋(元和贡置当归三斤半载麝香贡/案是州 自天宝故不 开元)
 管县四
  真符 昭德 昭远 鸡川
真符县(中下郭下/)
昭德县(中下/)
昭远县(中下/)
卷三十三 第 24b 页 WYG0468-0541b.png
鸡川县(中下/)
右昭德等三县并在州侧近以熟羌首领为其令长居
无常所(案旧唐书地理志昭德本识臼县属悉州天宝/初改属翼州改县名昭德五年改属真州是志)
(于悉州之识臼不言其后改名此真州之昭德不言/以何县析置殆因侨徙无常姑弗深考而两存之)
黎州(洪源中/)
  (元和户三百三十八缺乡五/案开元户乡数传写)
禹贡梁州之域汉武帝破夷于邛置沈黎郡周天和三
年开越巂于此置黎州隋废州置沈黎镇武德元年罢
卷三十三 第 25a 页 WYG0468-0541c.png
镇为南登州大足元年巡察使殷祚奏割雅州汉源飞
越通望三县置黎州龙兴三年巂州都督元膺奏废开
元三年本道使陆象先重奏置天宝初废飞越县止领
县二其州城东西南三面并临绝涧惟北面稍平贞元
元年节度使韦皋凿北面隍堑深阔又于州北故武侯
城迤逦置堡三所为州城之援管羁縻州五十七并蛮
夷部落大首领主之
州境(案州境里/数传写缺)
卷三十三 第 25b 页 WYG0468-0541d.png
八到(东北至上都二千五百八十里/东北至东都二千四百三十里)
  (东至戎城无路约七百里/东北至雅州二百四十里)
  (西南至巂州六百五十里其城西临大渡河河西/西至廓清城一百八十里)
  (𦍑蛮界/)
贡赋(开元贡/) (椒一石/)
 管县二
  汉源 通望
汉源县(中郭下/)
卷三十三 第 26a 页 WYG0468-0542a.png
本汉旄牛县地隋仁寿二年平夷獠于此置汉源县因
汉川水为名四年罢镇立县属雅州贞观三年割属巂
州开元二年分属黎州
飞越山在县西北一百里山西北两面并接羌戎界仪
凤二年置飞越县天宝初废
沈黎镇在县东北六十一里
廓清城在州西一百八十里
铜山城西北五十里
卷三十三 第 26b 页 WYG0468-0542b.png
定蕃城在通望军东一百八十里
冲要城在通望县东十三里
大定城在州南二百三十里乾元二年改和集镇置
  以上五城并贞观元年韦皋置
通望县(中北至州九十里/)
本汉旄牛县地隋开皇二十年于此置大渡镇大业二
年改为阳山镇武德元年改为阳山县属巂州天宝元
年改名通望县割属黎州
卷三十三 第 27a 页 WYG0468-0542c.png
大渡水经县北二百步
沈黎镇在县东北六十一里
通望戍在县西南十二里
巂州(越巂下府/)
  (开元户三万八千三十五十/元和户一万六千五百八) (乡二十六/乡三十)
本汉南外夷獠秦汉为邛都国秦尝攻之通五尺道政
置吏焉至汉武帝始诛且兰邛君并杀笮侯而冉駹等
皆震恐乃以邛都之地为越巂郡属益州按郡有越水
卷三十三 第 27b 页 WYG0468-0542d.png
巂水出生羌界言越巂者以彰威德远也领县十五魏
晋以还蛮獠恃险抄窃乍服乍叛周武帝天和三年开
越巂地于巂城置严州隋开皇六年改为西宁州十八
年改为巂州皇朝因之至德二年没蕃贞元十三年节
度使韦皋收复
州境(东西九百八十里/南北一千二百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三千二百三十里/东北至东都四千九十里)
  (东至蛮界约二百里十里/东南至姚州三百五)
卷三十三 第 28a 页 WYG0468-0543a.png
  (东北至雅州六百五十里/南至泸渡四百五十里)
  (西至东泸水二百里百九十里/北至成都府一千二)
贡赋(开元贡/) (丝布/)
 管县七
  越巂 西泸 苏祁 台登 邛部 昆明
  会川
越巂县(上郭下/)
本汉邛都县地隋开皇六年分邛都置越巂县皇朝因
卷三十三 第 28b 页 WYG0468-0543b.png

陷河在县东南十里初成帝置邛都县无几陷为污泽
因名陷河
西泸县(下东北至州二百七里/)
本汉邛都县地周武帝天和三年于此置本可县天宝
元年改名西泸县
温汤水出县西山下十二里
泸水在县西一百十二里诸葛亮征越巂上疏曰五月
卷三十三 第 29a 页 WYG0468-0543c.png
渡泸深入不毛谓此水也水峻急而多石土人以牛皮
作船而渡胜七八人
姜磨戌在县西南三里
苏祁县(上东南至州二十五里/)
本汉旧县属越巂郡后陷夷獠周武帝重开越巂复立
苏祁县属严州隋开皇改属巂州皇朝因之
温水出县东平地二十一里
台登县(下正南微北至州一百七十里/)
卷三十三 第 29b 页 WYG0468-0543d.png
本汉旧县属越巂郡周武帝重开越巂于旧理立台登
县后遂因之
铁石山在县东三十五里山有砮石火烧成铁极刚利
念诺水本名绳水流入泸水在县西北七百里自羌戎
界流入
长江水本名孙水出县西北
胡浪山下有司马相如定西南夷桥桥孙水以通邛笮
即此水也
卷三十三 第 30a 页 WYG0468-0544a.png
诸葛亮故城在县东南三里亮南征至此所筑也
邛部县(下西南至州二百六十里/)
本汉兰县地属越巂郡周武帝于此邛部城置县仍以
旧城为名属邛部郡隋开皇三年改属巂州皇朝因之
巂山在县西南九里巂水出于巂山下州郡得名因此
水也
清寇镇在县西北一十八里
昆明县(中东北至州三百里/)
卷三十三 第 30b 页 WYG0468-0544b.png
本汉定笮县也属越巂国去郡三百里出盐铁夷皆用
之汉将张嶷杀其豪率遂获盐铁之利后没蛮夷周武
帝立定笮镇凡言笮者夷人于大江水上置藤桥谓之
笮其定笮大笮皆是近水置笮桥处武德二年于镇置
昆明县盖南接昆明之地因以为名
盐井在县城中今按取盐先积柴烧之以水洒土即成
黑盐
会川县(中北至州三百七十里/)
卷三十三 第 31a 页 WYG0468-0544c.png
本汉会无县属越巂郡萧齐没于蛮獠高宗上元二年
于其地置会川县天宝初又于县侧立会同军在今州
南三百七十里是也
姚州(云南下数传写缺/案户乡)
本汉云南县之地武德四年安抚大使李英以此中人
多姓姚故置姚州为泸南之巨屏天宝十三年没蕃贞
元初蛮帅异牟寻归国册拜谓之南诏九年南诏又以
其地内属
卷三十三 第 31b 页 WYG0468-0544d.png
州境(案州境里/数传写缺)
八到(东北至上都四千三百里里/东北至东都四千八百九)
  (东南至安南二千里里/南至戎州三百一十)
  (西至羊苴咩城三百里里/西北至巂州三百五十)
  (北接剃州/)
贡赋(案前自成都府彭蜀汉邛简各州及戎眉松维当/悉静柘真黎巂等州之赋恭州与姚州之贡赋并)
  (传写/缺)
 管县三
卷三十三 第 32a 页 WYG0468-0545a.png
  姚城 长明 长城
姚城县(下西南至州十五里/)
长明县(下西南至州十五里/)
长城县(下南至州五里/)
右并与州同置龙朔中于州理置都督府寻废入巂州
垂拱元年重置
协州(下/)
  (开元户二百二十九/) (案乡数传写缺/)
卷三十三 第 32b 页 WYG0468-0545b.png
本夜郎国也汉武帝开夜郎置犍为郡今州即犍为郡
之南广县也其后蛮夷内侵郡因荒废隋开皇四年隶
附于此置协州大业三年废入犍为郡武德元年开南
中复协州
州境(案州境里/数传写缺)
八到(东北至上都三千一百里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九百六)
  (东北至戎州四百一十里/南接曲州)
 管县三
卷三十三 第 33a 页 WYG0468-0545c.png
  东安 西安 胡津
东安县(下郭下/)
西安县(下东南至州二十七里/)
胡津县(下南至州六十里/)
右三县隋开皇三年并同州置本汉南广县之地大业
二年废武德元年南夷款附重置
曲州(朱提下数传写缺/案户乡)
本汉夜郎国地武帝于此置朱提县属犍为郡后立为
卷三十三 第 33b 页 WYG0468-0545d.png
郡在犍为郡南一千八百里后汉省郡诸葛亮南征复
置朱提县自梁陈以来不复宾服隋开皇四年开置南
中立为恭州武德元年改为曲州朱提山名出善银食
货志曰朱提银重八两名为一流因山名郡县也
州境(案州境里/数传写缺)
八到(东北至上都三千三百里十里/东北至东都四千三百三)
  (南接郎州/北接协州)
贡赋(案前协州与此曲州之开/元元和贡赋并传写缺)
卷三十三 第 34a 页 WYG0468-0546a.png
 管县二
  朱提 唐兴
朱提县(下郭下/)
唐兴县(下西至州五里/)
右二县并武德元年与州同置朱提取汉旧名也
七曲水在州西北三十里
溺水在七曲水北百三十里南北四百里东西七百里
穷年密雾未尝睹日月辉光树木皆衣毛深厚时时多
卷三十三 第 34b 页 WYG0468-0546b.png
水湿昼夜沾洒上无飞鸟下绝走兽惟夏月颇有蝮蛇
土人呼为漏天也
 
 
 
 
 
 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