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九
卷二十九 第 1a 页 WYG0468-046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九
            唐 李吉甫 撰
  江南道
洪州(豫章中都督府/)
  (开元户五万五千四百五十九/元和户九万一千一百二) (乡九十四十/乡一百一)
  今为江南西道观察使理所(管洪州饶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信州抚)
  (州十管县三十八/八) (都管户二十九万三千一百/)
卷二十九 第 1b 页 WYG0468-0465b.png
禹贡剔州之域春秋时楚之东境吴之西境七国时全
为楚地秦灭楚为九江郡晋惠帝元康二年于郡理立
江州东晋元帝时江州自豫章移理武昌郡自后或理
湓城或理浔阳或理半洲并在湓城侧近隋开皇九年
平陈置洪州因洪崖井为名武德元年改为总管府七
年改为都督府
州境(东西一千六百一十五里/南北一千一百五十六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八十五里五里/西北至东都二千二百七十)
卷二十九 第 2a 页 WYG0468-0466a.png
  (东至饶州四百四十里里/南至抚州二百一十九)
  (西至潭州一千一百三十五里/北至江州三百二十五里)
贡赋(开元贡/元和贡) (葛葛纻布十丹参/细 布一 五疋) (旋覆花/)
 管县七
  南昌 高安 新吴 丰城 建昌 武宁
  分宁
南昌县(望郭下/)
汉高六年置隋平陈改为豫章县宝应元年六月改为
卷二十九 第 2b 页 WYG0468-0466b.png
钟陵县十二月改为南昌县
高安县(紧东至州一百五十里/)
本汉建城县武德五年改为高安仍于县置靖州八年
废州复为县属洪州
新吴县(上东至州一百五十里/)
后汉灵帝中平中分海昏县置隋开皇九年省入建昌
武德五年又置旧隶楚今新属吴故曰新吴
丰城县(上北至州一百四十七里/)
卷二十九 第 3a 页 WYG0468-0466c.png
本汉南昌县地晋武帝太康元年移于今县南四十一
里名丰城即是雷孔章得宝剑处也
建昌县(紧北至州一百二十二里/)
东三里故海昏城即汉昌邑王贺所封今县城则吴太
史慈所筑
武宁县(上东至州三百六十里/)
长安四年割建昌界置
分宁县(上东南至州六百五十里/)
卷二十九 第 3b 页 WYG0468-0466d.png
贞元十六年刺史李巽奏分武宁县西界置因以名焉
饶州(鄱阳上/)
  (开元户一万四千六十二十六/元和户四万六千一百一) (乡二十九/乡六十)
本秦鄱阳县也属九江郡鄱阳记云在扬州己午之间
孙权分豫章立为鄱阳郡梁承圣二年改为吴州至陈
光大元年省吴州依旧置郡隋开皇九年平陈改鄱阳
为饶州其城即吴芮为番令所居城
州境(东西六百五十九里/南北四百六十一里)
卷二十九 第 4a 页 WYG0468-0467a.png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一百三十里/西北至东都二千三百二十里)
  (东南至信州五百里十里/东北至池州五百八)
  (东北至歙州七百里里/西至洪州四百四十)
  (西至抚州四百七十里/)
贡赋(开元贡/元和贡) (麸金/麸金) (纻布/竹簟) (粳米/)
 管县四
  鄱阳 馀干 乐平 浮梁
鄱阳县(上郭下/)
卷二十九 第 4b 页 WYG0468-0467b.png
秦置孙权分豫章置鄱阳郡理于此晋武帝改为广晋
隋开皇九年改广晋为鄱阳以在鄱水之北故曰鄱阳
永平监置在郭下每岁铸钱七千
馀干县(上东至州一百里/)
汉馀汗县淮南王云田于馀汗是也县因馀汗之水为
名隋开皇九年去水存干名曰馀干
乐平县(上西至州一百四十里/)
本汉馀汗县地后汉灵帝于此置乐平县南临乐安江
卷二十九 第 5a 页 WYG0468-0467c.png
北接平林因曰乐平
银山在县东一百四十里每岁出银十馀万两收税山
银七千两
浮梁县(上西南至州二百二十里/)
武德五年析鄱阳东界置新平县寻废开元四年刺史
韦玢再置改名新昌天宝元年改名浮梁每岁出茶七
百万驮税十五馀万贯
虔州(南康上/)
卷二十九 第 5b 页 WYG0468-0467d.png
  (开元户三万二千八百三十七/元和户二万六千二百六十) (乡五十七/乡五十七)
孙权嘉禾五年分庐陵立南部都尉理雩都晋武帝太
康三年罢都尉立为南康郡至永和五年移理赣隋开
皇九年平陈罢南康郡为虔州大业三年罢虔州复
南康郡武德五年又再置虔州盖取虔化水为名也
州境(东西一千四百二里九里/南北一千三百三十)
八到(西北至上都四千一百二十五里/西北至东都三千三百一十五里)
  (东至建州一千五百八十五里/南至循州一千六百一十四里)
卷二十九 第 6a 页 WYG0468-0468a.png
  (西至郴州一千一十二里/北至吉州四百七十四里)
贡赋(开元贡/元和贡) (白纻布/纻布) (乾姜/蜜梅)
 管县七
  赣  南康 信丰 大庾 雩都 虔化
  安远
赣县(上郭下/)
贡水西南自南康县来章水东南自雩都县来二水至
州北合而为一通谓之赣水因为县名
卷二十九 第 6b 页 WYG0468-0468b.png
南康县(上东北至州八十里/)
本汉灌婴所置南壄县也属豫章郡献帝初平二年析
南壄置南安县晋太康五年改为南康
信丰县(上北至州一百九十五里/)
献帝初平二年分南壄立南安县晋武帝改为南康永
淳元年析南康更置南安天宝元年改为信丰
大庾县(上东北至州二百二十里/)
南康记云前汉南越不宾遣监军庾姓者讨之筑城于
卷二十九 第 7a 页 WYG0468-0468c.png
此因之为名隋以为镇神龙初改镇为县
雩都县(上西北至州一百七十里/)
汉初所置因雩都水为名
虔化县(上西南至州四百七十六里/)
本汉赣县地吴宝鼎三年初置新都晋太康元年改为
宁都隋开皇改宁都为虔化
安远县(上西北至州五百二十里/)
梁大同中于今县南七十里安远水南置安远县隋开
卷二十九 第 7b 页 WYG0468-0468d.png
皇中废贞元四年刺史路应重奏分雩都县地置
吉州(庐陵上/)
  (开元户三万四千四百八十一/元和户四万一千二十五) (乡七十四/乡六十九)
本秦庐陵属九江郡献帝兴平二年分豫章于此置庐
陵郡晋太康中移郡于石阳县今旧州东北故城是也
隋开皇中改庐陵为吉州有吉水因为名焉
州境(东西四百二十里里/南北六百九十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六百五里/北至东都二千七百九十里)
卷二十九 第 8a 页 WYG0468-0469a.png
  (东北至抚州四百五十里/南至虔州五百二十里)
  (西至衡州九百一十里里/北至洪州五百七十六)
贡赋(开元贡/) (白纻布/) (茶/) (陟釐/)
 管县五
  庐陵 安福 永新 太和 新淦
庐陵县(上郭下/)
本汉石阳县晋移郡于此隋改为州又改名石阳县为
庐陵因庐水为名
卷二十九 第 8b 页 WYG0468-0469b.png
安福县(上东至州一百二十里/)
本汉安平县后汉改为平都县属庐陵吴分置安城郡
隋废郡为安复县武德中改为安福县
永新县(上东北至州二百二十一里/)
本汉庐陵县地吴归命侯所置属安城郡隋开皇中废
显庆四年又依旧置
太和县(上北至州一百里/)
隋开皇九年平陈分庐陵县置西昌县十年改为太和
卷二十九 第 9a 页 WYG0468-0469c.png
新淦县(上南至州二百七十里/)
本汉旧县豫章南部都尉所居县有淦水因以为名陈
割属巴山郡隋开皇中废郡县属吉州
江州(浔阳上/)
  (开元户二万一千八百六十五/元和户一万七千九百四十五) (乡四十一/乡四十九)
禹贡荆剔二州之境扬州云彭蠡既潴今州南五十二
里彭蠡湖是也荆州云九江孔殷今州西北二十五里
九江是也然彭蠡以东为扬州界九江以西属荆州界
卷二十九 第 9b 页 WYG0468-0469d.png
春秋时为吴之西境吴为越灭后复为楚地秦属庐江
郡汉属淮南国晋太康十年以荆扬二州疆域旷远难
为统理分豫章鄱阳庐江等郡之地置江州因江水以
为名理豫章至惠帝分庐江之浔阳武昌之柴桑置浔
阳郡自东晋元帝至萧齐或理半洲至陈武帝于浔阳
置西江州复理豫章文帝天嘉元年省西江州江州自
豫章复理浔阳隋文帝平陈置江州总管移理湓城大
业三年罢江州为九江郡武德四年讨平林士弘复置
卷二十九 第 10a 页 WYG0468-0470a.png
江州五年又置总管七年改为都督贞观二年罢都督
府州理城古之湓口城也汉高帝六年灌婴所筑汉建
安中孙权经此城权自标地令人掘之正得古井铭曰
汉六年颍阴侯开三百年当塞后不满百年当为应运
者所开权以为己瑞井极深大江中风浪井水辄动晋
咸和四年后将军郭默杀平南将军刘胤叛于此城陶
侃讨默筑垒以攻之默乃以布囊盛米为垒以应陶今
称云陶公垒
卷二十九 第 10b 页 WYG0468-0470b.png
州境(东西五百九十九里/南北一百七十七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二千七百六十里/西北至东都一千九百五十里)
  (东至宣州一千八百里里/南至洪州三百二十五)
  (西至鄂州五百九十三里里/西北至蕲州二百八十九)
贡赋(开元贡/元和贡) (葛/碌) (生石斛/)
 管县三
  浔阳 彭泽 都昌
浔阳县(紧郭下/)
卷二十九 第 11a 页 WYG0468-0470c.png
本汉旧县属庐江郡以在浔水之阳故曰浔阳隋平陈
改浔阳为彭蠡县大业二年改为湓城县武德五年复
改为浔阳县
庐山在县东三十二里本名鄣山昔匡俗字子孝𨼆沦
潜景庐于此山汉武帝拜为大明公俗号庐君故山取
号周环五百馀里
巢湖故城在县东四十二里按楚有二巢在庐江六县
其南巢桀所奔处盖在此
卷二十九 第 11b 页 WYG0468-0470d.png
柴桑故城在县西南二十里
半洲故城在县西九十里按吴将孙虑黄武六年出镇
于此筑城
宫亭湖神庙在县东南九十里
彭泽县(上西南至州二百里/)
本汉旧县属豫章郡置彭城湖南因以为名隋开皇九
年废彭泽别置龙城县至十八年又改为彭泽县
马当山在县东北一百里横入大江甚为险绝往来多
卷二十九 第 12a 页 WYG0468-0471a.png
覆溺之惧
江水西自都昌县界流入经县北二十五里东北流入
秋浦县界
都昌县(上西北至州一百五十里/)
本汉彭泽县地武德五年分置都昌县以县北有都村
配以昌字取嘉名也
彭蠡湖在县西六十里与浔阳县分湖为界
钓矶山在县南一百一十二里昔陶侃尝钓于此得一
卷二十九 第 12b 页 WYG0468-0471b.png
梭化为龙而去
彭泽故城在县北四十五里晋陶潜为令理此城
左里故城在县西南九十五里卢循为宋祖所败自蔡
州南走还屯浔阳闻大军将至欲走豫章乃悉力栅断
左里及大军至将战高祖所执麾竿折幡沈水众惧公
笑曰往年覆舟之战幡竿亦有折者今复然贼必破矣
即进攻栅贼投水死者万馀人遂大破
袁州(宜春上/)
卷二十九 第 13a 页 WYG0468-0471c.png
  (开元户二万二千二百三十五/元和户一万七千一百二十六) (乡四十一/乡四十一)
本秦九江郡地在汉为宜春县属豫章郡晋平吴后属
荆州东晋以来属江州隋开皇十一年置袁州因袁山
为名大业三年罢袁州为宜春郡武德五年讨平萧铣
复置袁州
州境(东西五百二十六里/南北二百二十五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二百八十里/西北至东都二千四百六十里)
  (东至洪州七百四十里里/南至吉州三百一十七)
卷二十九 第 13b 页 WYG0468-0471d.png
  (西至潭州五百二十六里/北至江州五百二十五里)
贡赋(开元贡/) (白纻布/) (麻布/)
 管县三
  宜春 新喻 萍乡
宜春县(上郭下/)
本汉旧县灌婴定江南所筑城晋武帝太康元年以太
后讳春改为宜阳县隋开皇十一年于县置袁州移县
于城东五里复改为宜春
卷二十九 第 14a 页 WYG0468-0472a.png
新喻县(上西南至州一百五十里/)
本汉宜春县地吴孙皓分置新渝县因渝水为名今曰
新喻因声变也
萍乡县(上东至州一百四十二里/)
本汉宜春县地吴宝鼎二年分立萍乡先𨽻吉州隋开
皇十一年属袁州以地多生萍草因以为名
信州(上饶中/)
  (元和户二万八千七百一十一户乡六十四/案此州置自乾元故不载开元 乡与贡赋)
卷二十九 第 14b 页 WYG0468-0472b.png
本汉馀汗县地三国时又分鄱阳郡葛阳县之地陈改
为弋阳今州所理在弋阳县东一百里乾元元年租庸
使洪州刺史元载奏置
州境(案州境里/数傅写缺)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六百三十里/西北至东都二千八百二十里)
  (东至衢州二百五十里/东南至建州五百里)
  (西北至饶州五百里/)
贡赋(元和贡/) (绵/) (藤纸/)
卷二十九 第 15a 页 WYG0468-0472c.png
 管县五
  上饶 玉山 弋阳 永丰 贵溪
上饶县(上郭下/)
本吴所置隋平陈省乾元元年重立
玉山县(上西至州九十里/)
證圣二年分常山须江等县置乾元元年自衢州割入
信州
弋阳县(上东至州一百里/)
卷二十九 第 15b 页 WYG0468-0472d.png
后汉分馀汗东界立葛阳县自吴至陈并属鄱阳郡隋
开皇中因失印改为弋阳县乾元元年自饶州割属信

永丰县(中西北至州四十五里/)
本弋阳县进贤乡永丰里之地乾元元年置因里为名
贵溪县(上东至州二百二十里/)
永泰元年洪州观察使李勉奏割乐平馀干二县置在
贵溪口因以为名
卷二十九 第 16a 页 WYG0468-0473a.png
抚州(临川上/)
  (开元户二万四千九百八十八/元和户二万四千七百六十七) (乡四十八/乡五十一)
本禹贡扬州之境秦属九江郡汉属豫章吴太平中改
置临川郡隋开皇九年改为抚州大业十二年又改为
临川县武德五年又改为州
州境(东西四百七十八里/南北六百三十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三百五十里/北至东都二千四百九十五里)
  (东至饶州四百七十里十里/南至虔州一千一百八)
卷二十九 第 16b 页 WYG0468-0473b.png
  (西南至吉州四百五十六里/北至洪州二百一十九里)
贡赋(开元贡/元和贡) (葛十疋/葛十疋)
 管县四
  临川 南城 崇仁 南丰
临川县(上郭下/)
后汉和帝永元八年析南城县为临安县开元九年改
为临川县
南城县(上东南至州一百三十里/)
卷二十九 第 17a 页 WYG0468-0473c.png
汉分豫章郡立为南城县
崇仁县(上东南至州一百里/)
本汉临汝县之地吴少帝太平二年分临汝为新建县
属临川郡梁普通三年改为巴县隋开皇中改为崇仁
南丰县(上西北至州二百六十里/)
本汉南城县地吴少帝分以为南丰县隋平陈省入南
城景云二年又置先天二年又废开元八年复置
宣州(宣城紧/)
卷二十九 第 17b 页 WYG0468-0473d.png
  (开元户八万七千二百三十一/元和户五万七千三百五十) (乡一百六十七/乡一百九十五)
  今为宣歙观察使理所(管宣州歙州池州万管县/二十 都管户九 一千)
  (七百六/)
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属楚秦为鄣郡汉武帝改为丹
阳郡领县十七理宛陵即今理是也汉有铜官舆地志
云宛陵县铜山者汉采铜所治也顺帝立宣城郡东晋
或理芜湖或理姑熟或理赭圻隋开皇九年平陈改郡
为宣州移于今理武德二年置总管府七年改为宣城
卷二十九 第 18a 页 WYG0468-0474a.png
郡乾元元年复为宣州州理城周封楚子熊绎于此汉
丹阳郡亦理此城俗传晋桓彝所筑
州境(东西四百八十六里/南北五百五十二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取和滁路三千一十里取润州路二/千七十里)
  (西北至东都取和滁路二千一百五十里/正南微西踰岭至歙州三百八十里)
  (西渡江至庐州六百四十里/西南至池州三百四十里)
  (正北微东至润州四百里十里/正北微西至和州二百五)
贡赋(开元贡后白纻布外别进五色线毯及绫绮等珍/自贞元 常贡之)
卷二十九 第 18b 页 WYG0468-0474b.png
  (物与淮南两浙相比/)
 管县十
  宣城 南陵 泾  当涂 溧阳 溧水
  宁国 广德 太平 旌德
宣城县(望郭下/)
本汉宛陵县属丹阳郡后汉顺帝置至晋属宣城郡隋
自宛陵移于今理
敬亭山州北十二里即谢朓赋诗之所
卷二十九 第 19a 页 WYG0468-0474c.png
青弋水州西九十九里
南陵县(望东至州一百里/)
本汉春谷县地梁于此置南陵县仍于县理置南陵郡
隋平陈废郡县属宣州
鹊头镇在县西一百一十里即春秋时楚伐吴败于鹊
岸是也沿流八十里有鹊尾洲吴时屯兵处
梅根监在县西一百三十五里梅根监并宛陵监每岁
共铸钱五万贯
卷二十九 第 19b 页 WYG0468-0474d.png
铜井山在县西南八十五里出铜
利国山在县西一百一十里出铜供梅根监
战鸟山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临大江本名孤圻山昔
桓温于赭圻讨贼屯兵山下夜中众鸟鸣贼谓官军已
至一时惊溃因以为名
春榖故城在县西一百五十里
赭圻故城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西临大江吴所置赭
圻屯处也晋哀帝时桓温领扬州牧入朝参政自荆州
卷二十九 第 20a 页 WYG0468-0475a.png
还至赭圻诏止之遂城赭圻镇焉后城被火灾乃移镇
姑熟
泾县(𦂳东北至州一百五里/)
本汉旧县因泾水以为名属丹阳郡晋属宣城郡武德
七年于此置猷州八年废以县属宣州
陵阳山在县西南一百三十里陵阳子明得仙处
微岭山在县东南二百五十里泾水所出也
盖山在县西南二百八十里下有舒姑泉昔舒氏女化
卷二十九 第 20b 页 WYG0468-0475b.png
为鱼于此泉闻弦歌则有双鲤涌出
当涂县(𦂳东南至州一百九十三里/)
本汉丹阳县地其当涂县本属九江郡汉为侯国左传
禹会诸侯于涂山注云在寿春东北以涂山为邑故以
名焉晋武帝太康初分丹阳置于湖县成帝时以江北
之当涂县流人过江在于湖者侨立为当涂县属淮南
郡隋大业十年废于湖县以当涂属宣州
牛渚山在县北三十五里山突出江中谓之牛渚圻津
卷二十九 第 21a 页 WYG0468-0475c.png
渡处也始皇二十七年东巡会稽道由丹阳至钱唐即
从此渡也晋左卫将军谢尚镇于此温峤至牛渚燃犀
照诸灵怪亦在于是
博望山在县西三十五里与和州对岸江西岸曰梁山
在溧阳县南七十里两山相望如门俗谓之天门山山
上皆有郤月城宋车骑将军王玄谟所筑于此屯兵捍

赤金山在县北一十里出好铜与金𩔖淮南子食货志
卷二十九 第 21b 页 WYG0468-0475d.png
所谓丹阳铜也
九井山在县南十里殷仲文九日从桓温登九井赋诗
即此山也
龙山在县东南十二里桓温尝与僚佐九月九日登此
山宴集
丹阳湖在县东南七十九里周回三百馀里与溧水分
湖为界
芜湖水在县西南八十里源出丹阳湖西北流入于大
卷二十九 第 22a 页 WYG0468-0476a.png
江汉末湖侧亦尝置芜湖县吴将陆逊晋谢尚王敦皆
尝镇此
姑熟水在县南二里县名因此
慈湖在县北六十五里吴将卞融于此屯兵晋成帝咸
和二年陶侃与苏峻战于慈湖侯景之乱兵至慈湖梁
人闻之大恐
采石戍在县西北三十五里西接乌江北连建业城在
牛渚山上与和州横江渡相对隋师伐陈贺若弼从此
卷二十九 第 22b 页 WYG0468-0476b.png
渡隋平陈置镇贞观初改镇为戍
溧阳县(𦂳西南至州二百四十里/)
本汉旧县属丹阳郡以在溧水之阳为名吴时置屯田
于此隋属蒋州(今润州上元县西石/头城是蒋州理也)又属润州大业二
年属宣州
平陵山在县南十八里晋成帝时李完围韩晃于此山
斩之山高四十丈
溧水在县南六里
卷二十九 第 23a 页 WYG0468-0476c.png
溧水县(上南至州二百二十五里/)
本汉溧阳县地隋开皇十一年宇文述割溧阳之西丹
阳之东置
中山在县东南一十五里出兔为笔精妙
丹阳湖在县西南二十八里与当涂县分中流为界
因城湖在县南一百里周回九十里多蒲鱼之利
宁国县(上西北至州一百一十里/)
本后汉末分宛陵南乡置属丹阳郡晋属宣城郡其后
卷二十九 第 23b 页 WYG0468-0476d.png
武德中废天宝三年复置
五湖水在县东北四里
广德县(𦂳西至州一百六十五里/)
后汉分故鄣县置属丹阳郡宋为经安县隋仁寿三年
属湖州大业二年移于今理属宣州至德二年改名广

桐汭水在县西五十里春秋楚子期伐吴至桐汭是也
太平县(上东北至州二百八十里/)
卷二十九 第 24a 页 WYG0468-0477a.png
本泾县地天宝四年宣城郡太守李和上奏割泾县西
南十四乡置
黄山在县西南四十里上有泉水泉侧多黄连
旌德县(上北至州二百三十里/)
本太平之地以县界阔远永泰初土贼王方据险作叛
招讨平之奏分太平置旌德县
歙州(新安上/)
  (开元户三万一千九百六十一/元和户一万六千七百五十四) (乡七十二/乡五十)
卷二十九 第 24b 页 WYG0468-0477b.png
禹贡剔州之域春秋时属越秦时为丹阳郡歙县之地
其后或属新都或隶新安郡或立新宁郡隋开皇十二
年置歙州武德中置都督贞观废
州境(东西四百一十九里/南北二百四十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取睦州路四千八百五里取宣州路/三千四百五十里)
  (西北至东都三千二百二十五里取宣州润州路/二千五百九十里)
  (东至杭州四百七十里/东至睦州三百七十里)
  (西南至饶州七百里百里/正北微东至宣州三)
卷二十九 第 25a 页 WYG0468-0477c.png
贡赋(开元贡/元和贡) (麻布布/细纻) (竹簟/)
 管县六
  歙  黝  休宁 婺源 绩溪 祁门
歙县(上郭下/)
本秦旧县也县南有歙浦因以为名晋后属新都郡或
属新安郡或属新宁郡隋初省开皇十一年又置十二
年置歙州及县
北黝山在县西北二百六十八里宣歙二州分界处
卷二十九 第 25b 页 WYG0468-0477d.png
布射山一名勤山在县北二十里吴志歙贼金奇万户
屯于此
乌聊山在县东南二百六步上有毛甘故城后汉末贼
毛甘万户屯于此吴将贺齐讨平之
浙江西自休宁县界流入
黝县(上东至州一百五十二里/)
本汉旧县理在黝川因以为名属丹阳郡隋平陈省入
休宁县十一年复置隶宣州十二年改隶歙州按县南
卷二十九 第 26a 页 WYG0468-0478a.png
有墨岭出墨石又昔贡柿心木县由此得名说文黟字
从黑旁多后传误遂写黝字
林历山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昔吴大帝使贺齐讨黝
歙山贼贼帅陈仆祖山等二万户屯此山山四面壁立
高数十丈径路危狭不容方楯贼乘高下石不可得攻
齐乃阴募轻健士密于𨼆险贼所不备处以戈帖山为
缘道夜令勇士潜上悬布援人遂大破之忽贼中有善
禁者官军刀剑不得拔弓弩矢发多还自向贺齐令曰
卷二十九 第 26b 页 WYG0468-0478b.png
吾闻虫有毒者兵有刃者可禁其无刃者不可禁乃多
作韧木白棓选异力精卒五千人攻之禁果不行贼遂
大败
休宁县(上东至州六十六里/)
本秦歙县地属丹阳郡后汉建安中贺齐讨黝歙山贼
分休阳县其后频有改易隋开皇十八年改为休宁县属
婺州十二年属歙州
横鄣山在县东南八十四里
卷二十九 第 27a 页 WYG0468-0478c.png
渐江一名浙江源出县东南横鄣山东流经歙县又东
南入睦州界
婺源县(上东北至州二百九里/)
本休宁县西南界开元二十六年平妖贼洪氏始置此
县以婺水绕城三面因以为名
善山在县南五十里与恶山隔溪相对俗谓之夫妇山
绩溪县(中下西南至州六十六里/)
本梁大通元年于此置梁安县武德中废大历二年刺
卷二十九 第 27b 页 WYG0468-0478d.png
史长孙全绪奏分歙县置此县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
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因以为名
祁门县(中下东至州一百七十九里/)
本古昌门地汉黝县之南境永泰元年草贼方清于此
伪置昌门县以为守备刺史长孙全绪讨平之因其旧
城置县耻其旧号以县东北一里有祁山因改为祁门
县大历五年又移于东面临大溪西枕小山
池州(池阳下/)
卷二十九 第 28a 页 WYG0468-0479a.png
  (元和户一万七千五百九十一户乡三十四/案此州置自永泰故不载开元 乡与贡赋)
本汉鄣郡之域吴于此置石城县梁昭明太子以其水
鱼美故封其水为贵池今城西枕此水隋废石城县入
南陵县开皇中于此置秋浦县永泰二年江西观察使
李勉奏置池州因武德四年总管左难当所奏旧名取
贵池以为州号也
州境(案州境里/数傅写缺)
八到(西北至上都取宣州路二千四百一十里取江州/路二千五百三十里)
卷二十九 第 28b 页 WYG0468-0479b.png
  (西北至东都取宣州路二千五百一十里取江州/路二千五百三十里)
  (东南至歙州四百六十里十里/东北陆路至宣州三百四)
  (西至江州五百八十里里/西南至饶州五百八十)
  (正北微西渡江至舒州四百三十里/)
贡赋(案元和贡/赋傅写缺)
 管县四
  秋浦 青阳 至德 石棣
秋浦县(上郭下/)
卷二十九 第 29a 页 WYG0468-0479c.png
隋开皇十九年于石城故城置属宣州永泰二年李勉
奏置池州县属焉
乌石山在县西一百四十里广德初为贼陈庄方清所
据袁傪破平之
大江水在县北七里
贵池水在县西七里
秋浦水在县西八十里
青阳县(上西南至州七十里/)
卷二十九 第 29b 页 WYG0468-0479d.png
本汉泾县地天宝元年洪州都督徐辉奏于吴所立临
城县南置属宣州在青山之阳为名永泰二年隶池州
至德县(中东北至州二百五十里/)
本汉石城至德二年刺史宋若思奏置因年号为名初
属浔阳郡乾元元年改属饶州永泰三年割属池州
尧城在县南四百里
舜城在县北二十里旧传两帝南巡至此
石埭县(中西北至州二百里/)
卷二十九 第 30a 页 WYG0468-0480a.png
本汉丹阳郡地至吴大帝封韩当为石埭城侯因此置
县其后屡有废兴永泰二年洪府都督李勉奏割秋浦
青阳泾三县于吴所置陵阳城南五里置
陵阳山在县北三十里窦子明于此得仙
石埭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有两横石壅江有如埭焉
因名
 
 
卷二十九 第 30b 页 WYG0468-0480b.png
 
 
 
 
 
 
 
 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