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二
卷二十二 第 1a 页 WYG0468-038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
            唐 李吉甫 撰
  河北道(三/)
定州(博陵上/)
  (开元户六万五千四百六十二/元和户二万六千八百三十) (乡一百三十四/乡一百一十)
  今为易定节度使理所(管定州易州万管县十六/ 都管户三 六千四百)
  (二/)
卷二十二 第 1b 页 WYG0468-0389d.png
禹贡冀州之域亦尧帝始封唐国之地春秋时鲜虞白
狄之国左传曰晋荀吴侵鲜虞是也战国时为中山国
与六国并称王后为赵武灵王所灭中山之地方五百
里秦兼天下今州盖秦赵郡钜鹿二郡之地汉高帝分
赵钜鹿置常山中山二郡城中有山故曰中山景帝改
为中山国封子胜为中山王哀帝崩立中山孝王之子
衎是为平帝后燕慕容垂僭号建都于此仍置中山尹
后魏道武帝平慕容垂子宝为中山郡置安州又改为
卷二十二 第 2a 页 WYG0468-0390a.png
定州以安定天下为名也隋开皇元年以中字犯庙讳
改中山郡为鲜虞郡大业三年改为博陵郡遥取汉博
陵郡为名也九年又改为高阳郡隋末陷贼武德四年
讨平窦建德复置定州复开皇之旧名也天宝元年改
为博陵郡乾元元年复为定州
州境(东西一百七十四里/南北三百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二千八十五里五里/西南至东都一千二百二十)
  (东至瀛州二百里五十里/东北至莫州二百)
卷二十二 第 2b 页 WYG0468-0390b.png
  (西南取槁城路至赵州一百九十五里/西北至蔚州四百七十里)
  (北至易州二百五十里/)
贡赋(开元贡/) (两窠细绫十四疋/)
 管县十
  安喜 新乐 义丰 唐  望都 北平
  无极 陉邑 深泽 恒阳
安喜县(紧郭下/)
本汉卢奴县属中山国黑水故池在州城西北去县四
卷二十二 第 3a 页 WYG0468-0390c.png
里周回百馀步深入不流俗谓水黑曰卢不流曰奴因
以名县后燕慕容垂都中山故改卢奴为弗违县(案弗/违旧)
(唐书作/不连)后魏平燕又改为卢奴高齐省卢奴移旧安喜
县于此属中山郡隋改为鲜虞县武德四年复为安喜
县按安喜故城在今县东三十里本汉安险县后汉改
为安喜县蜀志曰先主尝为安喜尉
滱水(滱苦/候反)一名唐河在县北八里
长星川南去县八里
卷二十二 第 3b 页 WYG0468-0390d.png
天井泽在县东南四十七里周回六十二里
新乐县(中东北至州五十里/)
本春秋鲜虞国汉为新市县之地隋开皇十六年置新
乐县属定州取新乐故城为名也新乐者汉成帝时中
山孝王母冯昭仪随王就国王为建宫于乐里在西乡
呼为西乐城时人语讹呼西为新故为新乐
仪台县西南十三里后燕录曰慕容麟与道武战于仪
台燕师败绩
卷二十二 第 4a 页 WYG0468-0391a.png
木刀沟在县东南二十四里沟旁人姓木名刀因为名
义丰县(紧西至州六十里/)
本汉安国县之地属中山国魏明帝追封后父毛嘉为
安国侯晋属博陵国隋开皇六年改为义丰县属定州
皇朝因之
滱水俗名唐河县北五里
派水县西二十五里
解渎故城县东北九里本汉解渎亭灵帝袭爵解渎亭
卷二十二 第 4b 页 WYG0468-0391b.png
侯桓帝崩无子窦武定策迎立即灵帝也
长林沟今名木刀沟经县南三十三里
唐县(上东南至州五十里/)
本春秋时鲜虞邑汉唐县之地即古唐侯国尧初封于
此今定州北有故唐城是尧所封也汉唐县属中山国
高齐省入安喜县隋开皇十六年重置属定州皇朝因

孤山盖都山也县东北五十四里
卷二十二 第 5a 页 WYG0468-0391c.png
滱水一名唐河西去县一百五十步
寡妇故城县北九里后汉贾复追铜马五幡贼于此筑
城后人语讹转呼为寡妇
八度故关县西北二十里
倒马故关县西北一百一十三里以滱水东经倒马关
山路险峭马为之倒因以为名
望都县(上西南至州五十里/)
本汉旧县属中山国以尧山在北尧毋庆都山在南登
卷二十二 第 5b 页 WYG0468-0391d.png
尧山见都山故以望都为名后魏属北平郡高齐省隋
开皇六年复置属定州皇朝因之
唐水县西南四十二里
阳城淀县东南七里周回三十里莞蒲菱芡靡所不生
柳宿城县东南四十二里宣帝母王夫人微时泣别于
柳宿城即此地也
尧祠县南四十里
北平县(上西南至州八十三里/)
卷二十二 第 6a 页 WYG0468-0392a.png
本秦曲逆县地属中山国陈平封曲逆侯后汉章帝巡
岳以曲逆名不善改为蒲阴县后魏孝明帝改为北平
县于今县东北二十里置北平郡割中山国之蒲阴望
都北平三县属之高齐省北平郡及蒲阴县以北平县
属中山郡隋开皇三年属定州皇朝因之万岁通天二
年契丹攻围七旬不下故改为徇忠县寻复旧名
蒲阳山在县西北四十里
濡水县西五里
卷二十二 第 6b 页 WYG0468-0392b.png
安阳故关县西北二十五里
无极县(上北至州八十里/)
本汉毋极县属中山国后魏太武省高齐重置属中山
郡隋开皇三年改属定州万岁通天元年改毋为无
滹沲水南去县三十五里
陉邑县(中北至州三十里/)
本七国时中山国之苦陉邑汉苦陉县也李克为中山
相苦陉之吏上计入多于前李克曰苦陉无山林之饶
卷二十二 第 7a 页 WYG0468-0392c.png
而入多于前是扰乱吾人也遂免之汉属中山国章帝
改为汉昌魏文帝改为魏昌高齐省隋开皇十六年改
置隋昌县属定州武德四年改曰唐昌天宝元年改曰
陉邑
廉颇台在县西南十九里慕容恪与冉闵战于魏昌冉
闵大败即此也
木刀沟在县南二里
深泽县(中西北至州九十里/)
卷二十二 第 7b 页 WYG0468-0392d.png
本汉南深泽县也以涿郡有深泽县故此加南以别之
属中山国高齐省隋开皇六年分安平县于滹沲河北
重置深泽县属定州皇朝因之
滹沲河县南二十五里光武为王郎所追至滹沲欲渡
导吏还言水深无船左右惧上使王霸前瞻水霸恐惊
众乃言可渡比至冰合以囊沙布冰上乃渡未毕数车
冰陷今名沟旁合处为危渡口
恒阳县(上东至州六十里/)
卷二十二 第 8a 页 WYG0468-0393a.png
本汉上曲阳县属常山郡后汉属中山国高齐天保七
年除上字但为曲阳县属中山郡隋开皇六年改曲阳
为石邑县其年移石邑于井陉县属恒州七年于此置
恒阳县属定州以在恒山之南因以为名
恒山在县北百四十里常水所出周官职方氏并州山
镇曰恒山是为北岳汉以避文帝讳改曰常山至周武
帝平齐复名恒山
长星沟水在县西北十七里
卷二十二 第 8b 页 WYG0468-0393b.png
郊坛县东南十二里后燕慕容垂都中山置坛于此郊

后燕故苑县西南十五里
恒岳观在县南百馀步
真君庙在县东北十里嘉禾山下
恒岳下庙在县西四十步
北平军在州西三里开元十年置
易州(上谷上/)
卷二十二 第 9a 页 WYG0468-0393c.png
  (开元户三万七千二百二十七/元和户五百六十九) (乡七十二/乡四十五)
禹贡冀州之域虞及周为并州地春秋时属燕晋战国
时属燕赵秦置三十六郡以为上谷郡汉分置涿郡今
州则汉涿郡故安县之地隋开皇元年改为易州因州
南十三里易水为名大业初为上谷郡遥取汉上谷以
为名隋乱陷贼武德四年又改为易州高阳军在州城
内开元二十年置
州境(东西二百一十里里/南北四百四十七)
卷二十二 第 9b 页 WYG0468-0393d.png
八到(西南至上都二千三百四十五里/西南至东都一千四百七十五里)
  (东至莫州一百九十里里/东北至幽州二百一十)
  (西北至蔚州取飞狐路三百六十里/北至妫州取故城头路四百里)
贡赋(开元贡/ 赋) (䌷/绢) (绵/丝) (墨/)
 管县六
  易  涞水 容城 遂城 满城 五回
易县(上郭下/)
本汉故安县属涿郡文帝以申屠嘉为故安侯隋开皇
卷二十二 第 10a 页 WYG0468-0394a.png
十六年于汉故城西北隅置易县故城即燕之南郡周
回约三十里
孔山在县西南四十五里有钟乳穴深不可测
涞水自蔚州飞狐县流入
易水一名故安河出县西宽中谷周官曰并州其浸涞
易燕太子丹送荆轲易水之上即此水也
武阳故城县东南七里故燕之下都
范阳故城秦范阳县也县东南六十二里以在范水之
卷二十二 第 10b 页 WYG0468-0394b.png
阳故名蒯通说武信君使赐范阳令侯印赵地闻之不
战而下者四十馀城
樊于期故城县西十三里于期授首荆轲处
涞水县(上西南至州四十二里/)
本汉遒县(遒子/由反)属涿郡后周省入涿县隋开皇元年又
于此置范阳县遥取汉范阳为名十年又改为永阳县
属幽州十六年改属易州十八年以重名改涞水县县
近涞水为名
卷二十二 第 11a 页 WYG0468-0394c.png
涞水一名巨马河县东北二里袁绍将崔巨业攻围故
安不下退军南还公孙瓒击破之于巨马水死者七八
千人即此水也
石泉故城县西北三十里在众山之内平山之中四周
绝涧壁立五丈水不周处路不容辙
容城县(上西北至州八十八里/)
本汉旧县属涿郡高齐省入范阳县隋开皇元年改置
遒县天宝元年改为容城复汉旧名
卷二十二 第 11b 页 WYG0468-0394d.png
遂城县(上北至州七十里/)
本汉北新城县属涿郡后魏除北字寻又省隋开皇三
年移后魏新昌县于此属易州十六年改新昌县为遂
城按县城即战国时武遂城也赵将李牧攻燕拔武遂
方城即此也后魏孝武帝永熙二年以韩瓒为营州刺
史行达此城值卢曹搆逆就置南营州以瓒为刺史所
部三千馀人并雄武冠时因号英雄城
满城县(中东北至州一百四里/)
卷二十二 第 12a 页 WYG0468-0395a.png
本汉北平县属中山国高祖以张苍为北平侯后汉世
祖追铜马五幡贼于北平破之即此后魏于此置永乐
县天宝元年改为满城县以县北故满城为名
五回岭在县西北五十里高四十里许(案此下旧有建/安元年魏太祖)
(表封公孙度为永宁乡侯度曰我王辽东何永宁也/二十七字是别条所引脱去上下文错置于此今删)
五回县(中下东至州七十里/)
本汉北平县地开元二十四年刺史田晖奏置在五回
山东麓因名之二十四年刺史田琬以其险隘东迁于
卷二十二 第 12b 页 WYG0468-0395b.png
五公城在今易县西五十里
沧州(景城上/)
  (开元户九万八千一百五十七/元和户九千五百一十四) (乡一百七十九/乡三十九)
  今为沧景节度使理所(管沧州景州傅管县十二/案都管户数 写缺)
禹贡冀州兖州之域后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分瀛州冀
州置沧州以沧海为名隋大业二年罢州为渤海郡武
德元年改为沧州二年陷窦建德四年讨平建德州仍

卷二十二 第 13a 页 WYG0468-0395c.png
州境(东西三百二十二里/南北四百五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二百二十里/西南至东都一千三百六十里)
  (东至大海一百八十里里/东南至棣州二百五十)
  (西南至景州一百二十里/西南至德州二百四十里)
  (西北至幽州五百五十里/)
贡赋(开元贡/ 赋) (柳箱绢苇簟/绵) (糖蟹/) (鳢鮬/)
 管县七
  清池 长芦 鲁城 盐山 饶安 乐陵
卷二十二 第 13b 页 WYG0468-0395d.png
  无棣
清池县(紧郭下/)
本汉浮阳县属渤海郡在浮水之阳后魏属沧州隋开
皇十八年改为清池县以县东有仵清池因以为名
仵清池县东南一十五里
长芦县(上东南至州三百四十里/)
本汉参户县地周大象二年于此置长芦县属章武郡
水经云长芦水名也水旁多芦苇因以为名隋开皇属
卷二十二 第 14a 页 WYG0468-0396a.png
瀛州贞观后改属沧州
参户故城一名木门城在县西北四十里
萨摩陂在县北十五里周回五十里有蒲鱼之利
鲁城县(上南至州一百里/)
本汉章武县属渤海郡有盐官高齐省隋开皇十六年
于此置鲁城县
大海在县东九十里
平鲁渠在郭内魏武北伐匈奴开之
卷二十二 第 14b 页 WYG0468-0396b.png
盐山县(上西至州六十里/)
本春秋齐无棣邑也管仲曰北至于无棣汉于此置高
城县属渤海郡武帝以平津乡封公孙弘即此县乡也
隋开皇十八年改为盐山县
盐山在县东南八十里
饶安县(上北至州九十里/)
本汉千童县即秦千童城始皇遣徐福将童男女千人
入海求蓬莱置此城以居之故名汉以为县属渤海郡
卷二十二 第 15a 页 WYG0468-0396c.png
灵帝置饶安县以其地丰饶可以安人后魏属沧州隋
不改皇朝因之
胡苏河在县西五十里
无棣河在县南二十里
乐陵县(上北至州一百三十五里/)
本燕将乐毅攻齐所筑汉以为县属平原郡即汉大司
马史高所封之邑后魏属乐陵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属
沧州
卷二十二 第 15b 页 WYG0468-0396d.png
重合故城县东二百步汉重合县武帝封莽通为重合

无棣县(上西北至州一百二十里/)
本春秋时齐之四履北至之地在汉为阳信县地隋开
皇六年割阳信饶安置无棣县以南临无棣沟因以为
名属沧州
横海军在州城西南开元十四年置
景州(上/)
卷二十二 第 16a 页 WYG0468-0397a.png
  (元和户二千二十五贞乡一十五故不载开元户/案是州废自贞观至 元乃重置)
  (乡及/贡赋)
本汉景城县属渤海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属沧州十六
年又于长芦县置景州大业二年废武德四年重置贞
观元年废以所属县分入沧州贞元二年于弓高县重

州境(案州境里/数傅写缺)
八到(西南至上都二千一百里十里/西南至东都一千二百四)
卷二十二 第 16b 页 WYG0468-0397b.png
  (南至德州二百里一十里/西南至冀州二百)
  (北至瀛州一百四十里里/东北至沧州二百二十)
贡赋(元和贡/ 赋) (苇簟绢/绵)
 管县五
  弓高 南皮 景城 东光 临津(案五县志文/并傅写缺佚)
  (又考唐书地理志有幽州即范阳郡其县曰蓟曰/幽都广平曰潞曰武清安次良乡昌平有涿州亦)
  (范阳郡其县曰范阳归义固安新昌新城有瀛州/即河间郡其县曰河间高阳平舒束城有莫州即)
  (文安郡其县曰莫曰清苑文安任丘长丰唐兴有/平州即北平郡其县曰卢龙石城马城有妫州即)
卷二十二 第 17a 页 WYG0468-0397c.png
  (妫川郡其县曰怀戎有擅州即密云郡其县曰密/云燕乐有蓟州即渔阳郡其县曰渔阳三河王田)
  (有营州即柳城郡其县曰柳城此九州三十有三/县元和时其名不改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载归)
  (义县之易水固安县之方城故城犹/据元和志今傅写各本皆缺佚之)
 
 
 
 
 
卷二十二 第 17b 页 WYG0468-0397d.png
 
 
 
 
 
 
 
 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