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0458-079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儒言行录卷六
           安化县知县沈佳撰
 陈真晟
  字晦德改字剩夫福建镇海卫人
骨格高耸神气肃清望之非尘埃中人年十七八即能
自拔于俗专心儒业常至福州应试闻有司访察过严
无待士礼走归自是不复事科举务为圣贤践履之学
卷六 第 1b 页 WYG0458-0794b.png
初读中庸为存养省察工夫觉无统绪继读大学始知
为学次第乃以大学为据及读大学或问见朱子博采
主敬诸说以补小学工夫始知敬者乃大学之基本也
及求其所以为敬见程子以主一释敬以无适释主一
始于敬字见得亲切实下工夫推寻此心之动静而务
主于一静而主于一则静有所养而客念不复作矣动
而主于一则动有所持而外诱不能夺矣尝曰大学诚
意为铁门关难过主一二字乃其玉钥匙也盖意有善
卷六 第 2a 页 WYG0458-0795a.png
恶若发于善而一以守之则所恶者退而听命矣(洛闽/源流)
又曰人于此学若真知之则行在其中矣盖以知之真
则处善安循理乐其行甚顺然而气禀有偏胜嗜欲有
偏重二者用事甚顺而易者反逆而难矣此圣门论学
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之后又加以笃行也(闽学/宗传)
天顺二年用伊川故事诣阙上程朱正学纂要其书首
采程氏学制次采朱子论说补正学工夫次作二图一
著圣人心与天同运次著学者心法天之运次乃言立
卷六 第 2b 页 WYG0458-0795b.png
明师补正学辅皇储隆教本数事以终图说之意书未
上先疏乞召见陈说不报及书上下礼部看议竟寝(儒/林)
(记/)
既而家居读提学宪臣敕谕教条有主敬穷理修己治
人崇正教迪正学敦尚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语喜曰
此学校正教也然学校虽崇正教而科举不定正考虽
有正教不行也因采敕谕中要语参以程氏学制吕氏
乡约朱子贡举私议作正教正考会通定考德为六等
卷六 第 3a 页 WYG0458-0795c.png
考文为三等各有案例可据而行又纂长书告当道终
不能推行其说走临川就正康斋货其家直得五金携
兄子一人行戒之曰我死即瘗于道题曰闽南布衣陈
某墓至江西张元祯止之宿扣其学大加称许曰无至
临川为也遂归镇海卒年六十四(五朝理学/名臣传)
后郡守彭桓立石官道傍题曰大明阙下两上书请补
正学泉南布衣陈先生墓提学副使姚镆祀之乡贤祠
布衣平日不为文字之学有杂稿藏于家名存稿云
卷六 第 3b 页 WYG0458-0795d.png
莆人虽多读书家自布衣为学而儒术始正自布衣与
莆人李文学诸前辈讲行文公家礼而风俗始正(漳南/人物)
(志/)
闽中陈剩夫者先生所知不幸去年秋间死矣其人虽
未面然尝粗闻学术专一教人静坐此寻向上人也可
惜可惜此学寥寥世间无人整顿得起士习日见颓靡
殊可忧也(陈白沙与/胡佥宪书)
问汝登曰布衣谓真知则行在其中知行合一之旨已
卷六 第 4a 页 WYG0458-0796a.png
萌芽于此矣(圣学/宗传)
莆田又有布衣刘闵恭慎醇粹孝行高古日无二粥身
无完衣而处之裕如刘大夏徐贯每拜其门知府王弼
称曰对刘君鄙吝自去词藻虽不逮其为人而德宇道
风人自难及弘治中尚书林俊荐闵以布衣入侍东宫
报闻(郑端简/名臣记)
闵家贫极力养母定省温凊疾不解带以父与祖母二
丧不克葬遂断酒肉远房室训徒邻邑朔望则号哭于
卷六 第 4b 页 WYG0458-0796b.png
殡所如是者三年邻族怜之为助其葬母殁致毁丧祭
悉遵古礼
刘念台曰陈剩夫先生谓大学诚意是铁门关主一二
字乃其玉钥匙也一者诚也主一敬也主一即慎独之
说诚由敬入也剩夫恐人不识慎独义故以主一二字
代之此老学有本领故立言谛当如此
何乔远曰布衣不立门户不开讲堂卓然圣人之道躬
修君子也
卷六 第 5a 页 WYG0458-0796c.png
继真晟之后漳人有蔡烈嘉靖中诏举遗逸郡守以烈
应诏以母老辞烈之言曰道固察天地端则始夫妇若
屋漏无愧天地自位
 周 瑛
  字梁石福建莆田人成化己丑进士仕至四川布
  政使
先生与白沙为友后见其学以专静为功谓非圣人体
用一贯之学其示学者曰瑛闻人心无外以为有外者
卷六 第 5b 页 WYG0458-0796d.png
非也圣人静有以立天下之大本动有以行天下之达
道由体及用一以贯之有馀为学皆由博以反约博者
万殊也约者一本也求诸万殊而后一本可得一本既
得则所谓万殊者亦可推此以贯之矣瑛请得以言功
程次第盖始学之要以收放心为先务收放心居敬是
也居敬则心存聪明睿智皆由此出然后可以穷理所
谓穷理者非谓静守此心而理自见也盖亦推之以极
其至焉耳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此言人心无外也
卷六 第 6a 页 WYG0458-0797a.png
不即物以穷理其能尽此心之体乎故自性情之微以
及形骸之粗自食息之末以及纲常之大自六经之奥
以及天地万物之广皆不可不求其理求其理谓求其
自然与其当然又于自然当然求其所以然积累既多
自然融会贯通而于一本者亦自得之矣一本固非学
者所敢言然闻之中庸有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又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此譬如谷种虽自块然
而根苗花实皆聚于此又如鸡卵虽自浑然而羽毛嘴
卷六 第 6b 页 WYG0458-0797b.png
爪皆具于此及其发见于行事在圣人体用一贯在学
者未免差互盖在己者有所拘蔽故所发不无偏重之
殊在外者有所摇夺故所施不无迁就之异然而既见
本源则于处善亦安循理亦乐至于患难事变虽以死
易生亦甘心为之此圣学之大略也今不务此乃块然
静坐求毕体用之学吾见其难矣(题嘉鱼李/氏义学记)
 (佳/)按翠渠先生与张古城何椒丘诸人皆能循绳蹈
 矩一守朱子之学者是时风醇俗朴士求实学与后
卷六 第 7a 页 WYG0458-0797c.png
 世口谭东鲁心援西竺者大异矣惜其行事无可考
 见然讽读斯篇益深先民之怀也已
 按先生题李氏义学记前序云承箕字世卿尝取乡
 第矣近游南海从陈白沙归遂居大崖山以老谓静
 极则心虚心虚则理见故视六经如土苴视形骸若
 仇敌视圣人所以立礼义之防若缠束裍缚欲撤去
 之白沙予友也名献章字公甫新会人也二十年前
 日相往返瑛见其神清气完心地定莹往往以其静
卷六 第 7b 页 WYG0458-0797d.png
 观天下之动窃以为古闭关人也今世卿从白沙游
 不知其说果出白沙否果出白沙则吾当尽已之说
 不当祖述其说而申告之也云云
公久上春官不第益汎滥郡籍钩深探赜与新会陈公
甫辽左贺克恭上下议论且相期以退隐为高举成化
五年进士知广德州升南礼部郎中出为抚州知府调
知镇远考满归省弘治初王恕为吏部即家起四川参
政寻转右布政使丁母忧服阕公上疏奏乞致仕给事
卷六 第 8a 页 WYG0458-0798a.png
中杨廉吴世忠交荐其孝行吏部覆奏起用坚以引年
乞致仕公知广德时著祠山杂辨以戒民尚鬼著教民
杂录令民葬祭循礼经母或溺杀子女为即时著经世
管钥律吕管钥推明蔡氏邵氏学著字书管钥以讲六
书守抚州兴水利著政本第输纳著政均自叙居官行
已抑畏天命凡事有人不及知而暗合于天者杨廉载
公理学名臣录而为之赞曰谄鬼有辨训民有录乡有
保伍庠有教育事多善政不一而足公心隆古人意末
卷六 第 8b 页 WYG0458-0798b.png
叔越雪蜀日或以迂目邵蔡之书尘满简牍志在旁通
求之颇笃
陈白沙曰周翠渠守广德有声因记曩岁周侯赠贺克
恭诗云黄门仙客归辽左少室山人忆岭南我亦尘埃
难久住木兰溪上浣青衫周侯后以进士留京寻守广
德仆以不能默默而窃喜周侯之有为益思周侯所以
处于克恭与仆之间其始终去就可不可之权人盖未
知之也又诗曰梁石终为广德州木兰溪上水空流诗
卷六 第 9a 页 WYG0458-0798c.png
中往昔三人共海上如今两鸟囚给事易为清净退山
人真脱网罗愁如何皂盖不归去应为苍生未肯休
先生致仕年五十七自叙履历以授诸子曰我他日即
弃子子无粉饰吾事以诬天下后世但谋葬我壶山之
巅以此纳诸幽足矣其略谓期年过四十始仕庶几观
斯道大全而求见夫子所谓一者及领乡荐遂汨没仕
途而初志始为所夺云其他诗文有水云稿金台稿金
陵桐川稿临川稿若干卷藏于家初号蒙中子又号翠
卷六 第 9b 页 WYG0458-0798d.png
渠后因以名其集
 周孟中
  字时可江西庐陵人成化己丑进士仕至广西左
  布政使
成化乙酉领乡荐江西学使李公龄兴教白鹿洞书院
聘以为师取程端蒙董铢所为学则并朱子洞学旧规
严率诸生皆翕然知所向方来学甚众
登进士授南京吏部文选主事戊戍转佥事提学福建
卷六 第 10a 页 WYG0458-0799a.png
端士习培士气一以教于白鹿者施之品藻进退付之
至公不为权势所挠于宋诸儒祠墓遍加修葺再迁广
西副提学使作兴有道士咸向学弘治初历转广东左
布政裁抑海舶中官使不得为商民厉民间昏嫁后期
丧葬不举皆有禁俗为之变致仕卒年六十六
其学本于主敬穷理以朱子晚年谓敬字之义惟畏字
近之故号畏斋以天性过刚恐褊急害道取西门豹佩
韦之意别号韦庵性至孝太安人晚病风痹寝兴汤药
卷六 第 10b 页 WYG0458-0799b.png
躬视勿懈俸禄所入举以建先祠置祭田周宗戚平生
砥砺名节为诗文必有关系发明不苟下笔有畏斋稿
藏于家
 丁 玑
  字玉夫镇江丹徒人成化戊戌进士
父元吉学行高古隐居教授与陈白沙友善学者称为
易洞先生公幼服庭训嶷然早悟弱冠举进士授中书
舍人同官乌伤王文长逾倍尊事之吴宽与为忘年交
卷六 第 11a 页 WYG0458-0799c.png
陈白沙至京师公日接其讲论久而叹服益自刻励成
化二十年除夜星殒其明年元日星昼殒有声公应诏
疏治道本末时政得失反覆数千言而根极于正心诸
教东宫振纲纪正风俗慎用人重名器苏民困理财节
兵皆切时政末言方士释老近之则害治宜斥远疏入
出为普安州判官普安远夷去中州万里非人所居公
独从一仆怡然行泰如也普安夷酋持酒贽入见请先
饮酒示无毒公曰何不相信饮其酒却其贽夷酋感畏
卷六 第 11b 页 WYG0458-0799d.png
终公世不专杀一人输纳供职
弘治初三原王公恕为太宰雅重公延见坐语者竟日
明日复召不赴奏记今日无急于正君然非一人一日
之力宜早坚主上向道之志开进贤之路庶本正源清
制治保邦之务可次第而举恕韪其言欲引为吏部竟
为忌者所沮转广西通判猾伍以怨诬邻民为盗断其
舌毙之狱污鬻其妻女逮伏法同官坐事者处之曲有
恩至丐印易牒执不可曰某平生惟办此一片心事君
卷六 第 12a 页 WYG0458-0800a.png
敢为欺耶内服阕倪文毅掌铨即家起仪制郎寻以副
使提学广东入贺道清远山水暴发而没翌日得其尸
衣冠端整如生存(邓潜谷/理学传)
公充养深粹居圆运方身不逾中人而任道好古崇正
辟邪有万夫直前之勇群吠众噪不震不竦有百炼之
刚以仪礼周公之典久废不行家居冠婚丧葬一取衷
之其教人正容端坐澄心定气使躁释虑消方与开讲
其析疑义入毫芒而文主雅纯其为政先风化而一以
卷六 第 12b 页 WYG0458-0800b.png
诚意将之有去后思室庐不庇风雨子女踰期无力为
嫁娶而爱君忧国一出天性盖儒学不传得其门者或
寡公穷探力索浑融冲粹志之所向不息不歧一以考
亭朱子自期待鲁斋临川而下不屑也所著大学疑义
一卷洪范正误一卷中庸语孟说及仪礼注未脱藁大
学士靳贵从受学尊事之终身称其中行独复于众醉群
污之中任道甚力制行甚方涵养甚粹德性甚良如金
刚玉润云
卷六 第 13a 页 WYG0458-0800c.png
林俊曰玑于圣学已造疆畛天假之年吴澄许衡不足
多也桑枢蓬户环堵萧然弦歌屡空不知于古人何如

 张 吉
  字克修江西馀干人成化辛丑进士仕至贵州左
  布政使
公有美质少从学见诸生各治一经叹曰士当兼治五
经尽购而读之久之有得喟然曰道在是矣
卷六 第 13b 页 WYG0458-0800d.png
公信古好义耻同流俗以名节自砥砺其为学务穷理
致知体之身而验之心直欲著于事为初任主事劾左
道李孜省妖僧继晓出判景东能申明礼治土官长及
夷民咸信化之后知梧州以圣贤之道谆谕诸生一时
知所向慕人以为匪有本不能也(宪章/𩔖编)
历肇庆府同知作慎独穷理改过求仁四箴书之座右
时陈献章讲学公往还与之议论相孚都御史秦纮为
总兵柳某所诬逮赴诏狱公上疏代辩秦卒得白人服
卷六 第 14a 页 WYG0458-0801a.png
其见义之勇
公常居无可喜可怒之事及变故之来利害之际则惟
义是从杨廉列于理学传赞曰五经四书深契奥妙吕
陆是攻各碱其窍(广东/通志)
公尝谓礼大者有四冠婚丧三者可守行之惟祭礼阙
疏斟酌精详行之于家乡里化之平生食不兼味布衣
屡浣缀勿易教诸子先小学四书而后诸经曰学不读
五经遇事即窒充养深裕天下之人不能尽知其知之
卷六 第 14b 页 WYG0458-0801b.png
者信之必笃也老病日正衣冠危坐倦则假寐不以病
故废学所著理学论陆学订疑古城集贞观小断行于
世卒年六十八学者称翼斋先生
初谪景东判官景东西南极边土官陶世握郡章俗鄙
戾公至官教其民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约无犯陶见
公携图书数卷而来欲为置姬侍不听馈银器不受遣
子棨来学闻教即善事其父遇母忌即断酒肉不御由
是敬信之而夷俗亦渐以变公手录诸经日讨论其中
卷六 第 15a 页 WYG0458-0801c.png
作箴铭以自励忘其身之居夷也(理学/传)
壬子进表阙下冢宰王公恕素知先生部见时待以殊
礼欲处以提学之职不果癸丑转梧州知府梧为两广
镇巡开府建节之地供应极繁民不乐土著至任百凡
节损且公𣙜盐之利釐不均之徭于是梧民相率复业
暇日则躬课诸生为讲说圣贤大学之道使知所诵法
尤严于丁祭庙乐延乐师吕应祯聚诸生习之庚申迁
广西按察副使备兵府江申教令严武备其教士以射
卷六 第 15b 页 WYG0458-0801d.png
则悬金为的中者予之又以意创鸳鸯铳偏架弩仿种
世衡教射清涧及韩世忠制克敌弓之法所辖沿江山
川盘互林木蒙翳贼多伏其中因扼要害纵斧斤以夺之
时府江东西二贼相为犄角而东贼剽悍尤甚遂并力
于东数月间斩获甚众西贼闻之亦皆自戢历迁山东
右布政使己巳转广西左辖二月发济南舟中读象山
语录作陆学订疑会召驰驿还京将处以重任竟为逆
瑾所阻降两浙盐运使量移参政癸酉迁贵州左布政
卷六 第 16a 页 WYG0458-0802a.png
使未赴以疾告居官三十三年在朝仅二载两罹贬逐
久处瘴乡皆人所不堪者早岁微偏于刚中年充养弘
裕爱君忧国之心老而弥笃云
 邵 宝
  字国贤南直无锡人成化甲辰进士仕至南京礼
  部尚书
幼孤力学年十八问学于庄定山定山深器重之
初知许州以礼让为治作新庙学谕诸生义利公私之
卷六 第 16b 页 WYG0458-0802b.png
辨及忠孝大节闻者感动皆知所自立正颖考叔墓改
魏曹丕庙以祀汉悯帝祀范忠宣于襄城裴晋公于郾
城毁龙骨杖妖巫尤急民事劝课农桑仿朱文公社仓
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荒九年几无讼徵为户
部郎尚书周文端公刘忠宣公咸称之凡岁杪会计及
勾校京边储蓄盐屯皆公区条具疏(杨一清撰/神道碑)
升按察副使提学江西以身为教先行捡而后文艺黜
浮崇雅士习丕变修濂溪书院改建白鹿洞书院清学
卷六 第 17a 页 WYG0458-0802c.png
田定课程远近向慕改建宗儒祠祀周程二子兼祔蔡
沈以下十四人疏请特祀都昌陈浩又为永礼罗伦建
一峰书院时宁府每有宴会赐仪皆固辞以所藏书画
索题咏亦尽郤之后宸濠败有司勘理书札先生独无
片楮人服其先见
迁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公有清誉在江淮不事改革
将校皆严惮之逆奄刘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论杀
之示意俾劾熊公以平江功臣之后䟎漕未久无大失
卷六 第 17b 页 WYG0458-0802d.png
拒不纳瑾怒勒致仕熊得减死瑾诛起巡抚贵州迁户
部侍郎以母老乞终养年向六十日就子舍问寝视膳
不以力代久之用大臣言官荐擢南京礼部尚书以母
病辞世宗继统复申前命恳辞诏特与终养比服阕即
具疏乞休七上得允嘉靖丁亥卒年六十八赠太子少
保谥文庄
公初为许州有惠政以古行古文知名提学江西与诸
生讲求圣贤诸儒要旨考校文艺甄别精当至今学者
卷六 第 18a 页 WYG0458-0803a.png
犹称之为求司徒母老疏乞归养以孝闻暇则潜思著
书开拓今古粹然自出机轴名重海内时有诋毁程朱
者辞而辟之淳如也(世宗/实录)
公之文其谨重精纯盖得之宋其雄浑森严盖得诸唐
其尔雅深厚盖得诸汉其近古盖得先秦至其诸篇每
曰君子云云者则左氏盖尔也而公乃自附焉(浦瑾撰/文集序)
性度端雅贞介夙成临事犹讲学未尝疾言遽色人或
数百语不能终公以数语即竟之尝曰愿为真士夫不
卷六 第 18b 页 WYG0458-0803b.png
愿为假道学于声色货利嬉戏事绝口不言惟贤人君
子前辈旧德则敬之久而勿衰一时儒硕并以天下士
称之(张恺撰/行状)
公孝亲收族奖诲后进应务之才细巨皆适所著日格
子简端录二书巡抚吴廷举上于朝
又有漕政举要录容春堂前后别续四集左镌诸书行
于世其春秋名臣传春秋节解客问燬于火
罗整庵曰邵国贤简端录近始见之于文义多所发明
卷六 第 19a 页 WYG0458-0803c.png
性命之理视近时道学诸君子较有说得亲切处春秋
论断其辞尤确独未知尽合圣人之意否也然其博而
不杂如此可敬也夫(困知/记)
公所著容春堂集该括摹写极所欲言而无冗长辛苦
之色李东阳作信难篇赠之以为文章好尚相信最难
信其人斯信其文矣国贤所作盖欲进于古人以几于
口无择言言必有中者
公督学江西李西涯赠诗曰职在文章官在宪政宜严
卷六 第 19b 页 WYG0458-0803d.png
肃教宜宽公语人曰某在江西深得其力(宝善/𩔖编)
 蔡 清
  字介夫福建晋江人成化甲辰进士仕至国子监
  祭酒
自幼好学急求道略仕进讲学僧寺江南之士多从之

初为祠祭主事三原王公恕稔其学行奏改为吏部稽
勋主事时与谈论咨访公因上管见二劄于恕言今朝
卷六 第 20a 页 WYG0458-0804a.png
廷之患在纪纲废弛以至士风日弊民力日屈当大有
以振作之乃可销境内之忧静疆场之警又荐引名士
刘大夏等三十馀人恕皆纳用庶吉士邹智论事下狱
罪不测刑部尚书何乔新方在告公诣乔新强之出乔
新即疏救智得谪官岭南居久之丁内艰服除竟复礼
部乞改南升南吏部文选郎中又乞告
正德改元起江西提学副使时宸濠方图不轨藩臬官
旧用朔望朝王次日谒孔子公请三司先谒孔子贺宸
卷六 第 20b 页 WYG0458-0804b.png
濠寿旦独去朝服中蔽膝而入宸濠大怒一日宴藩臬
官宸濠嘲公曰公乃不能作诗公对臣平生于人无私
盖诗与私音相近宸濠益衔之宸濠素憾林俊谗者因
言公与林厚遂忌公伺公短使人传谤京师欲并逐公
遂决意引疾致仕
公饬躬励行动准古人谓虚者圣学所以成始成终也
始则虚以入之终则虚以出之故以虚名斋又曰学宜
养正性持正行圣贤言语熟复深玩则去旧来新日改
卷六 第 21a 页 WYG0458-0804c.png
而月以化作密箴以自儆有曰若是真学问文章须见
于威仪之际与夫日用之常若是真道德性命须见于
治家之法与夫当官之政(名臣/录)
公因彗见疏时政以弭天变言通贿李广者尚在朝班
是纪纲废弛故士风日坏甚至宦官厮养宅舍拟公侯
金银动万计而锱铢取民者多充债将之家转运权倖
之门民力诎兵力弱尚忍言哉今欲救之必先正心用
人下部知之(言行/略)
卷六 第 21b 页 WYG0458-0804d.png
公明经博学行洁心淳气清色和外简而内辨与之论
天下事治俗隆污文章高下学术邪正古今人品优劣
事功立后当若何成败一以礼义折断其言精深剀切
不磨
三原王公问公今学者满天下何故异才难得公言是
固有由上所以养之者本未尽其道下之人又幸际时
升平而售之急官既到手或无暇于学或自以为无用
学矣识见既浅践履必薄规为必粗以此虽有异质者
卷六 第 22a 页 WYG0458-0805a.png
亦不能成异才王公曰然
逆瑾专政时起国子祭酒以厌人心公已卒矣林见素
曰介夫之不为龟山亦幸矣(名臣/录)
公田不满百亩四子分之尚不能比周馀夫有果园在
晋江学宫傍无射圃遂捐焉昔范文正捐宅基为苏州
府学公义与文正同
先生凝重端永操养力专而进取之念略初友宁友贞
孙九峰师事何椒丘既又友储殖庵杨月湖好古独信
卷六 第 22b 页 WYG0458-0805b.png
贞风渊轨使人躁息妄消(见素/碑)
介夫早岁壁立已有闻于士夫中年偃蹇仕途一时名
公钜卿无不改容礼敬之至于东南之士讲学以求是
当者率于介夫取正焉盖学识操履如吾介夫者绝不
多见也(杨月/湖集)
 (佳/)按先生著四书蒙引易蒙引诸书以翼考亭守先
 人之轨范启我后学厥功最钜其言易则师三山林
 玭传其学者则同邑陈琛故言易者皆推晋江云
卷六 第 23a 页 WYG0458-0805c.png
寄李宗一书曰儒者致用尚欲经理一世康济群生今
吾数口之家生计常不办至数数仰资他人贻忧父母
才之疏劣于此亦可自考虽然士之常也某亦尝有自
解之法即今卧处自题云命好德不好王侯同腐草德
好命不好颜渊任穷天非敢以德自居也用以自勖见
贫之外又有所当念者尔(虚斋/集)
公自箴有曰善爱其身者能以一生为万载之业或一
日而遗数百年之休不知自爱者以其聪明际盛时操
卷六 第 23b 页 WYG0458-0805d.png
名器徒就一己之私而已所谓如入宝山空手回也
分阴不惜学力不充当事临疑口耳无所归手足无所

处今世亦自有许多当避嫌处不可便以圣贤自拟一
介不取士当然耳一介不与未易言也
元城于不妄语三字力行七年而后成上蔡别伊川一
年方只去得个矜字而明道少年之猎心犹不觉其跃
然于十二年之后也故曰言之非难先行其言坚苦强
卷六 第 24a 页 WYG0458-0806a.png
忍作工夫古之人皆然温公谓诚自不妄语始信哉斯
言也
欲为一世经纶手止熟数编𦂳要书枝叶徒繁根干萎
空劳皓首作卑儒
格天之功兴于衽席溺身之悔误于词章
劝君莫著半点私但著半点私终无人不知劝君莫用
半点术但用半点术终无人不识君不见巍巍温公律
身严与人忠赤心质神明素行孚儿童
卷六 第 24b 页 WYG0458-0806b.png
 张净峰岳密箴引曰虚斋先生学问盖已造于精微
 矣其修身自简之功又严切如此密箴凡五十条某
 最爱此一条往年守合浦尝大书于屏出入观省夫
 君子之不敢用私用术非恐人之知识而后不为也
 若小人则直谓可以欺人而无所畏尔先生此箴正
 所以深探小人心术隐微之病使之知其无益而或
 改也二者之病私尚易见而术之为祸尤烈自古挟
 术欺人至用以欺天下后世机械翕张居之不疑久
卷六 第 25a 页 WYG0458-0806c.png
 则沿习成风人亦莫之怪矣洪水猛兽之灾何以异
 此读先生之箴者所当深切而豫防也
与黄德馨书曰涉世甚难畜德宜豫静之一字更须于
动中验之动而不失其静乃为得力反覆体验又止是
虚而已盖居常一念及静字犹觉有待于扫去烦嚣之
意惟念个虚字则自觉安便目前纵有许多劳扰而里
面条路原自分明无用多费力而亦自不至懈惰也且
静亦须虚方是静本色不然形静而心骛于外或入于
卷六 第 25b 页 WYG0458-0806d.png
禅者何限人心本是万里之府惟虚则无障碍学问工
夫大抵只是去其障碍而已
先生提学江西乞休与孙九峰交书曰某自辛酉岁至
今家食有肉不过一味又能吃白饭白汤时引二子同
食令其可耐贫是故决意求退(虚斋/集)
文庄以南吏部里居陆御史称聘为山东考试官公曰
京朝官有行非王命不可以疾力辞(宝善/录)
罗整庵曰蔡介夫中庸蒙引论鬼神数段极精其一生
卷六 第 26a 页 WYG0458-0807a.png
做穷理工夫且能力行斯盖儒林中之杰出者(困知/记)
先生曰天地万物本吾同体自夫人牿于有我而慢易
骄放之心形则其与天地万物自见隔绝而为二惟实
能尽此理于一身故其见天地人物无一之可忽无一
之可傲则天地人物总在吾和气中矣今学者试思斯
须之庄敬和乐自有上际下蟠之理左支右吾出门皆
碍皆其不恭不逊之根未去也善乎杨敬仲之言曰尧
未尝推而大之天地万物皆在尧一性中动之斯应分
卷六 第 26b 页 WYG0458-0807b.png
内故也(蒙/引)
程先生每教人静坐李先生亦教人静坐验喜怒哀乐
未发前气象可以养心可以养气可以照万物而处之
各得其宜实造化之机缄虚心涵泳切已体察八字要
诀也
善言者自简善应者自足未有多言而不妄者也
有道德者不多言有信义者不多言有才德者不多言
惟细人狂人妄人乃多言耳
卷六 第 27a 页 WYG0458-0807c.png
必使小人不忍以其所为而疑我之为之乃为信于人
天之助人为善也至快至周略无毫发之或悭天之报
人为恶也亦至信至密略无毫发之或漏细考远计之
自见
公寝疾门人以粥进却曰吾欲自洁清卒(万历中赐谥/文庄赠礼部)
(侍/郎)
其学祖六经宗四书以宋四儒为嫡𣲖平生精力尽用
于蒙引二书阐精发蕴茧丝牛毛莫喻也亦时发独见
卷六 第 27b 页 WYG0458-0807d.png
学子请益所至坐恒满易义趣深到四方学宗师之曰
虚斋说也不敢变时人为之语曰欲易明问蔡清(上俱/邓潜)
(谷理/学传)
邓元锡曰余治蔡虚斋易四子蒙引书于章句注义可
谓墨守矣乃其撰密箴自省括钦钦焉岂孟子所谓详
说反约者欤夫都国盛时卿大夫安安于先行质言如

先生为南文选郎中一日心动乞终养至家两月而其
卷六 第 28a 页 WYG0458-0808a.png
父殁人谓孝感所致先生每遇亲忌痛哭流涕终日不
御酒肉宗族内外有贫乏者恒赒恤之死而殡葬之抚
其孤门人贫者亦常衣食之尝曰天地间物当与天地
间人共之仕宦之入屡空而不暇自计(儒林/记)
何乔远曰虚斋身自力学而教人恒循举业以入曰不
如是法堂前草深一丈矣其言曰宋儒之道至朱子始
集大成朱子之学不明则圣贤之道不著故与其徒著
四书蒙引易蒙引诸书皆推原朱子之意常帷灯卧榻
卷六 第 28b 页 WYG0458-0808b.png
旁或夜分与诸生讲论寝后有得亟记疾书友善宁永
贞林俊孙交杨廉丁玑江朝东成弘间士大夫理学中
辍永贞廉玑朝东与清皆崛起稀旷之后而清与廉尤
为独得云
 陈 琛
  字思献福建晋江人正德丁丑进士仕至江西提
  学佥事
先生资禀朗迈闭门独学不苟同于人师事虚斋蔡先
卷六 第 29a 页 WYG0458-0808c.png
生其为学先得大旨宏阔流转初若不由阶序而其工
夫细密意味悠长远非一经专门之士所能企及
授南户部主事督税淮安严革私弊弛厉征之禁人称
便焉巡漕欲有所干挠公曰正额不亏而多取赢馀以
为功吾不忍为也其人愧屈
调考功吏部以母老乞归养戊子廷臣屡荐徵用辞又
一年即家拜贵州按察司佥事提督学校寻改江西皆
力辞
卷六 第 29b 页 WYG0458-0808d.png
始虚斋先生以深微践履之学教人及门者能得其言
语者有矣未必得其精微或能传其精微之意而于反
躬履践又未必能如其所言至出处去就大节其能悉
合于义无愧师门者先生一人而已(并张净峰/岳撰墓志)
紫峰孝友天性造诣深醇饬躬砥行慕义彊仁有避世
之深心而非玩世无道学之门户而有实学其高风远
韵殆将翱翔千仞之表(张岳撰/祭文)
先生题静庵诗曰大道自圆融稍偏便作病仰看鸟云
卷六 第 30a 页 WYG0458-0809a.png
飞俯察鱼川泳俯仰物何多一一关吾性即事厌纷纭
实弃天之命达人握其机静中观动定
蔡文庄初见公大加赏异语人曰吾尝以清源紫帽屹
峙南北孕灵毓秀当有名世之士出乎其间陈子其人
(陈紫/峰传)
先生乞终养归足迹不入城府不通达官贵人书问即
所居旁辟一室朝夕偃仰其间静观天地万物消息之
变以及世之兴衰治乱世态之炎凉向背或逌然发笑
卷六 第 30b 页 WYG0458-0809b.png
或喟然太息先生不以告人人亦莫能测也其兴趣所
至时或纵行田间与农夫野叟谭叙风俗旧故桑麻节
候为乐发为诗歌往往自在脱洒超乎浮壒之外其论
是非得失侃侃不阿与人交蔼然可亲愈久而愈不可
厌所著四书浅说易理通典亦皆推明朱子之说学者
宗之文集若干卷传于学者(志/铭)
初正德丁丑会试将揭晓考官尹编修襄持一卷语主
考靳公以为造诣精深出举业蹊径之外宜置首选靳
卷六 第 31a 页 WYG0458-0809c.png
公曰信然必出陈白沙门下不然则蔡虚斋他人不能
为此比折号乃虚斋弟子紫峰陈先生琛也是时先生
传虚斋之学已有声诸考官皆服尹公为知人而先生
声誉愈显士大夫无贵贱小大称理学者必曰陈紫峰
张净峰称曰道宗先觉学异专门精诣洞观贯于本原
钟鼎非礼菽水非贫求仁而得时哉屈伸(闽学/宗传)
王慎中曰呜呼士敝于场屋之业而固陋浮浅牿其心
腑专一经以自业茫焉皓首尚不能通其义以傅于绳
卷六 第 31b 页 WYG0458-0809d.png
尺之文又乌知所谓圣人之学哉宿辈末生相寻以敝
自虚斋蔡先生出乃知融释群疑张主新意推明理性
于字析句议之间以与前儒相统承夫所谓圣人之学
者其骈拇于条画枝指于解训要以详夫场屋之业而
其意则进乎此矣虚斋之学方显士犹鲜能习其传紫
峰陈先生生稍后自以其意为前儒文公朱子之学未
尝闻虚斋之说也一日虚斋得其文于故长史李木斋
公所嗟异久之李曰此吾徒也虚斋瞿然曰吾乃得此
卷六 第 32a 页 WYG0458-0810a.png
人为友足矣不敢为之师也于是先生乃介李公禀学
于虚斋虚斋曰吾所为发愤沉潜辛苦而仅得者以语
人常不解不意子皆已自得之今且尽以付子矣于是
讲为师弟子虚斋得先生而其学益尊盖虚斋有托于
先生而先生无所待于虚斋也先生之书布于四方家
而有之学者治经求通于朱氏微先生之书如瞽者失
相从禽无虞伥伥然不知所如往士之专精自名所业
以授生徒者往往为书其卑者望先生之外藩而不见
卷六 第 32b 页 WYG0458-0810b.png
其门其高者不能以有加也故其为书矜名立号何啻
千百皆灭没蔽塞小行而不广暂诵而辄废惟先生之
书焯乎昭布大行而久存虽与世相弊可也呜呼可谓
盛矣考功督学皆美官假令徊翔不去与牵挽而出当
有美于是者穹阶峻秩当世有用人之柄者急欲得先
生卑之以自诡得贤之名先生乃勇退而坚卧无几微
迟回顾望意世竟不得而荣之盖为母太安人之养也
笃于天性而不见有可怀之爵禄由其大以推其细则
卷六 第 33a 页 WYG0458-0810c.png
先生之学著于书者非苟能为言而已也家居却扫一
室俯仰其间察见消长于草木葩卉荣悴开落之际景
象委蛇与物共得一枝一叶照映阑楹人所同视而先
生茂对之趣独远矣时放于山砠水涯渔樵相问或寅
缘原隰农圃滞谈彼各自为话言先生观感取倡默有
所乐不问其解否也绝迹公门监司郡邑诸大夫冀睹
其面为快注意倾下先生折简相报或报以一咏而已
亦不尽报也由先生之大推之既无可怀之爵禄又乌
卷六 第 33b 页 WYG0458-0810d.png
有可羡之势利可畏之毁誉而舒心绰形以游于世宜
其浩然自适而一无所累也先生在仕不久事功无所
表见为刑部好在生人不喜于得情为户部谨于利邈
不自污此皆砥行植节之士所能不足以论先生之大
也昔由求言志千乘之国方六七十里之邦自课其用
所以使民有勇而能足者可计岁而见效何其确也若
夫及春而制袷与六七童子五六成人为侣望沂而浴
见雩而风此何为者然孔子喟然而深与者乃不在彼
卷六 第 34a 页 WYG0458-0811a.png
而在此其意可知也以先生之高使与曾点并时而生
同门而学则铿然舍瑟之对曾点不必异撰于先生而
喟然之叹先生宜越由求而见赏矣(传/)
先生之书其天趣极诣神机妙契在于言语文义之外
而已至于言语文义所存字谨其训句详其义颛名一
门粥粥然如恐涉他足而误涂径固与治场屋者设为
如是耳其超然心会离去形迹而遗忘物累庶几所谓
不枝叶于道而全其真者由是以推先生之大然则论
卷六 第 34b 页 WYG0458-0811b.png
先生者不徒有考于其书而读其书者尚当有以求先
生也与
始丁丑榜得士吾郡最有名给事史笋江公于光佥事
林次崖公希元中丞张净峰公岳与先生并以经学为
海内巨工张公尤号为闳博而杰于文给事公淡于仕
进与先生同趋好滞一官以卒佥事公喜事功龃龉于
世迭起迭仆卒无所就中丞公方据荣显事功为一时
绝出然林公悔其颠踬张公亦以酬俗成务为多忧而
卷六 第 35a 页 WYG0458-0811c.png
恨道之难行未尝不高先生之决而慕其清也(王遵严/慎中撰)
(传/)
紫峰先生曰造化清灵粹美之气始发西北而渐盛于
东南如水之行自高而下大江以南之地荆楚吴越高
于瓯闽而广南百粤又处吾闽越之下故自广以来闽
中人物之盛比江浙为差缓而广之人物则迨今日而
始骎骎入闽昔士谓南士不可作相信然则范文正李
忠定张曲江诸贤皆宜屏居閒散而大儒如周濂溪朱
卷六 第 35b 页 WYG0458-0811d.png
晦庵真西山辈亦皆不堪经纶调燮之任乎何地无贤
惟贤则皆可用岐南北而二之者不知元气潜移默转
槩执秦汉以前之风气论吾江南人也然博学寡要多
文少实本根微而枝叶盛迩来南方之士大抵居多盖
气之所至钟为英雄豪杰或不得已焉而时出其道德
才能之馀以成文章豪杰相望挺生而文章之美亦不
容以一二数脍炙当时煇煌后世中才之士得于见闻
窃其馀而遗其本慕其华采绚烂之可以彷佛而不知
卷六 第 36a 页 WYG0458-0812a.png
其无本之不可以传加以科举抡选此外无复他途故
乡里子弟稍供笔砚即轩然老大视其父兄师长若不
足为恭而有司之无识者又从而惊以为奇而进宠之
以盛满其浮气而玷累其成材其或资之近道才之可
用而木讷焉不能以文自见则皆寻常视之无一为之
出者此风俗之所以不淳而时士之有益于用若布帛
菽粟之可以禦寒济饥者亦甚寡盖教之失道作之无
术举南北而皆病也岂特南方为然余每静思窃叹谓
卷六 第 36b 页 WYG0458-0812b.png
或得国之柄决不可颛用程文设科宜责有司以实德
异才之荐计其所荐之真伪多寡以当绩之有无而为
之黜陟汉唐以来时人文士间或有善饬躬有功及物
则为选录其诗文之美者而广行之浮侈如司马长卿
失节如杨子云阿比如柳子厚偏执己见流毒生民如
王介甫凡若此辈悉取其书火之勿传使天下后世知
空言无实之不可恃而人不皆尚言末俗其有瘳乎(赠/恕)
(轩迁从化/教谕序)
卷六 第 37a 页 WYG0458-0812c.png
 赵 逯
  字子重东平人
少力学苦励举乡试讲易于蔡祭酒清蔡治朱子易有
精诣得逯大说之尽出所明于是蔡易北行东平矣母
丧毁瘁执礼后试礼部不利弃去不复就林居二十年
探造化生敛之赜验伦纪贯综之实核古今迕合之变
考艺文兴衰之故充然自得发为文蔚如也逯博览多
通尤好性理家言在本朝独好薛氏录曰三日不读心
卷六 第 37b 页 WYG0458-0812d.png
过滋矣州太守聘修州志黜仙释崇义烈他无徵实者
不录或橐金帛有请太息曰吾容有邪德耶此物奚宜
至哉少议论踔厉好面折人过晚更和粹不以己长格
人所交皆一世士与少傅藁城石公宝最厚善石当国
不通问崔子曰山东古圣人乡士蹈道而遗声利固性
成者哉(明/书)
 王 宣
  晋江人
卷六 第 38a 页 WYG0458-0813a.png
受业蔡清之门掇乡科初试不第遂以养亲为志终身
不复应举为人廓落豪迈俯视一世仰观千古精研前
圣之遗洞贯百家之旨意欲伐前人之芜秽揭六籍于
日星林希元称其高明之资不沦于卑污自得之学不
滞于章句绝俗之行不混于尘俗而荐之朝(何乔远/儒林记)
 林希元
  字茂贞福建同安人正德丁丑进士仕至广东按
  察佥事
卷六 第 38b 页 WYG0458-0813b.png
授南大理评事世庙登极上君道急务者六曰务正学
亲正人用旧臣清言路急交修持久大而朝廷大政在
息内臣机务罢其镇守上嘉纳之其后天下镇守内臣
悉罢世庙中兴美政公启之也
迁寺正与堂官陈琳执议刑狱降泗州判泗大饥发内
帑赈济公悉心推行有啸聚九百人单车往谕皆解散
适巡按御史待公稍倨公即弃官归后方公献夫霍公
韬荐之起为寺正升广东按察佥事奏屯盐款要及荒
卷六 第 39a 页 WYG0458-0813c.png
政丛言上可之通行天下改督学政申明敕谕卧碑刋
学约以教士署按察篆剧寇王基作乱率兵指授方略
讨平之
特简南大理寺丞上王政疏为目二十有一自守令农
桑以讫理财用人皆切当世之务三载改北
嘉靖十三年大同军叛杀主帅闭城门公上疏请诛之
以正国法而朝议从抚定居一年辽东兵又告变窘辱
巡抚吕经公言往者大同之变朝廷过为姑息以故悍
卷六 第 39b 页 WYG0458-0813d.png
卒咸生轻侮一有触发攘臂而动夫都御史天子重臣
庸𨽻下卒敢施囚縳是无朝廷也闻差去官校亦复被
系本兵大臣因循不振致其益骄此不忠之大者疏入
上责公狂妄谪知钦州钦接壤安南民俗杂夷公拊循
之会上有征安南之命公熟究其国中虚实人情向背
慨然以兴复祖宗已弃疆土为己责六上疏而大臣为
国家图安靖第受其款然斯凛等四峒故钦州地夷久
据以公故纳还升广东按察佥事备兵海北甫期疲困
卷六 第 40a 页 WYG0458-0814a.png
顿苏竟坐安南用兵事拾遗罢官
 佳按谈兵固儒者事然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虑出万
 全慎之至也次崖雅好事功一知州六上疏以此罢
 官非不幸也
公读书刻苦研理释文束发以来即慨然志当世一人
仕路执其所学用之经济直以唐虞三代可追太祖开
天治国之谟必可循其书缕缕爱君念民而不知君相
一时未易以旧章泥者迹其陪推特简向用有机即循
卷六 第 40b 页 WYG0458-0814b.png
默不言可致尊位而公竟伸其志再谪不悔晚参订诸儒
所定大学格物致知之说附以己见曰更正大学经传
定本并所著四书易经二存疑上之朝且乞敇礼部改
正颁行奉旨削籍为民然至今存疑二书学者尊尚不
(闽学/宗传)
 (佳/)按乞礼部颁行所著书大失古人传经之旨几于
 妄矣
公上新政八要疏一曰务正学以隆治道臣惟天下之
卷六 第 41a 页 WYG0458-0814c.png
治本于道道本于学二帝三王之治本于学故其治不
可及汉唐宋之治不本于学故其治不古若汉武帝表
章六经唐太宗游心翰墨宋太祖手不释卷不可谓不
学但不可谓帝王之学精一执中之传建中建极之旨
此二帝三王之学所以致时雍风动之本也彼有是乎
陛下万几之暇不离经籍中外皆知陛下留心于学但
未知所学者何事耳二帝三王之学何尝远于人哉只
在日用所常行者耳求之六经子史以寓目于公私邪
卷六 第 41b 页 WYG0458-0814d.png
正得失之鉴求之儒臣讲论士民献纳以究极夫是非
得失之归求之平旦之气以验好恶与人相近之实求
之中夜以思以计一日之间云为得失之多寡所求不
同其要归于精之一之以求此中此极而已陛下又当
优游以体之毋用神太劳惧其疲敝而难久也洒落以
开之毋拘束太严惧其困苦而难堪也敬慎以本之毋
用意太易惧其粗疏而难入也操之必有要进之必以
序积之欲其久养之欲其深必使静与天俱动与天游
卷六 第 42a 页 WYG0458-0815a.png
则帝王之道在我而吾之治可接武尧舜并驾商周回
视汉唐宋之粗治小康不足言矣臣观后世人主莫不
知学为美事人臣亦莫不以学劝其君未有见称如成
王之学有缉熙于光明者何哉一则天资不美一则立
志不坚故心虽知好之而力不足以副也陛下有冠古
绝伦之资虽成王有所不及但未知圣志之坚否何如
耳有陛下之天资而又坚其志由是勉勉循循而致尧
舜禹汤也不难矣
卷六 第 42b 页 WYG0458-0815b.png
上荒政丛言言救荒有二难曰得人难审户难有三便
曰极贫民便赈米次贫民便赈钱稍贫民便赈贷有六
急曰垂死贫民急饘粥疾病贫民急医药起病贫民急
汤水既死贫民急墓瘗遗弃小儿急救养轻重系囚急
宽恤有三权曰借官钱以粜籴兴工作以助赈贷牛种
以通变有六禁曰禁侵渔禁攘盗禁遏粜禁抑价禁宰
牛禁度僧有三戒曰戒迟缓戒拘文戒遣使上以其切于
救民皆从之
卷六 第 43a 页 WYG0458-0815c.png
 杨 廉
  字方震江西丰城人成化丁未进士仕至南京礼
  部尚书
父崇永州知府受业于胡九韶为吴与弼高弟公渐濡
其学蔚为儒者初选庶吉士移疾家居弘治三年授南
户科给事中益留心世务凡民隐吏治兵政赋役以至
星历等学莫不究论会管后湖黄册滦州知州某请抄
册以便清军行户部许之公驳言祖宗旧制藏册严密
卷六 第 43b 页 WYG0458-0815d.png
为谋远矣阅日悬长军民户籍无敢紊乱诚后湖为證
也若发外抄誊人得测知脱军作民且纷然众人服其
识体以忧去服阕补刑科给事中因地震劾奏大臣首
荐张元祯吴宽李东阳王鏊刘戬宜备日讲复请优礼
吏部尚书王恕叙复杨茂元盛应期之因事获谴者荐
引知名士如周瑛周孟中王鸿儒张吉王云凤刘元刘
大夏谢铎林俊曹璘等可备任使屡疏时政边务多见
采行未几求便养改南兵科给事中升南光禄少卿书
卷六 第 44a 页 WYG0458-0816a.png
张天谟监司竹监举家不食笋十二字于屏入贺千秋
节上言辅导皇太子须留意学庸语孟之书慎选宫僚
日与游处庶可得傅德保身之助正德初升南太仆少
卿环涤诸生执经门下为剖判同异开引指归谨尚廉
耻敦崇风化莫不感服复以忧归服阕补南通政七年
升顺天府尹手书公移簿曰尔不居常病州县取民无
制不恤民隐每羡周恂如韩永熙立法之善今日当局
试看何如在事弊病罢行倖私屏息皆前尹所未为者
卷六 第 44b 页 WYG0458-0816b.png
十年升南礼部侍郎上书言太祖太宗祖功宗德百世
不祧太庙之祭宜行古春犆之礼闻车驾将南巡上言
巡狩之典唯唐虞可行自夏以后太康有距河之厄昭
王有胶舟之变秦皇召博浪之击隋炀起厥突之谋皇
明祖训谓帝王居处当常怀警备内官及带刀人员不
可太远如元英宗遇夜被害为左右太远圣祖防患周
密一至于此何况耀三军列七萃驰驱于千万里之途
者哉及驾幸邸有旨令百官戎服以朝公奏请如常朝
卷六 第 45a 页 WYG0458-0816c.png
仪更请谒大庙
嘉靖初元升南礼部尚书取大学衍义撮其切要进之
经筵大礼之议不行八疏乞休许之给驿廪归且赐敕
谕曰卿才行老成誉望素著委任方殷乞休甚力其归
颐顺神保和茂跻寿考著书乐道润色太平公感激泣
下居二年卒年七十四赠太子少傅谥文恪公留心伊
洛之学居敬穷理老而不懈才智干局综世达务其文
章言议推理明法足以决疑定是为人清约严重就之
卷六 第 45b 页 WYG0458-0816d.png
则言温气和爱人好士出于诚意著述甚富而所辑国
朝文臣及理学诸臣言行录尤行于世
公夙有志识求道甚恳百家之籍无所不览而一以六
经为的凡词说之出于诸君子者笃信而固守之精思
而力践之及其学成行尊遂为多士之所矜式士无遐
迩皆知有杨月湖先生闻其名而不获见者未尝不以
为私恨也(罗整庵撰/文集序)
先生家世礼城自其尊人永州太守得豫章理学之传
卷六 第 46a 页 WYG0458-0817a.png
至先生益昌大遂拟危科读中秘书拜官清要论事侃
侃无所规回一时推重以为得体逮迁秩太仆出典文
衡职业弥励中外属望先生方且恬然自居如韦布时
未尝少置有无于其间公馀辄肆于学而心事如青天
白日故其所作冲淡简远而理道自寓焉岂规规于世
俗欣然自荣其为文而欲以誇示于人者哉(月湖/集)
公之学门户自程朱渊源自六经权衡百代低昂汉唐
故其发之诗文凿凿乎程朱之矩度(徐咸名臣/录续集)
卷六 第 46b 页 WYG0458-0817b.png
先生笃好程朱之书老而勿懈自修诸身施诸政以至
文词书札冠履衣裳之细必取法焉或群言之淆众理
之族人莫适从也先生辄举二夫子之言曰程朱云云
吾不知其他(并遗/论)
先生复余子积论理气书有曰论一则不徒理一而气
亦一也论万则不徒气万而理亦万也真足以发明其
不相离者(彭汝/实序)
先生自赞给事中小像略云长犹工科举之文久乃知
卷六 第 47a 页 WYG0458-0817c.png
义理之学其立志也求之古人可以谓之迟所愧乎修
于己者既不免于缺略而治乎人者复未见于设施自
今以往必痛加策励而后可以庶几也
公学问可拟古醇儒事业可拟古名臣德性可拟古君
子长者求之当世鲜有比论(吴东/湖序)
圣学澌尽儒响中绝赘说纷纷道术为裂公如横渠出
入诸家粤有冥会敛实于华归我紫阳遵信不惑精思
力行恍然有得醇深之学坚定之守直卿正传季通老
卷六 第 47b 页 WYG0458-0817d.png
友皇明理学文清最真远追旁绍我公其人穆穆道容
优优宦绩暮景伊甜收敛以寂(林见素/祭文)
我明受命世道俱升康斋敬斋理学以鸣公之生也适
此嘉会涵养玩索骎骎美大德性既融问学扩充勋业
所及天下帡幪(梓溪/集)
先生之学远宗孔孟近法程朱厌弃词章讲求义理盖
将反求诸身而遂措之家国天下庶几圣贤之学与道
其在今者犹在昔也壮已弹冠老方解组栖栖于世汲
卷六 第 48a 页 WYG0458-0818a.png
汲于时非不欲行其学而莫或由己焉于是缀辑简编
离合章句凡程朱及先正格言靡不殚心竭力探索不
遗先生之志亦可悲夫(余子积/祐祭文)
所著有劄记三卷奏议四卷家规一卷月湖文集六十
卷所述有伊雒渊源录新增先天后天图学考證太极
图纂要分𩔖程氏遗书二程年表西铭旁通皇极经世
启钥象山语𩔖洪范纂要礼乐书皇明名臣言行录等
书其皇明理学名臣录论明儒者多宗之
卷六 第 48b 页 WYG0458-0818b.png
 王云凤
  字应韶山西和顺人成化甲辰进士仕至副都御
  史
南京户部尚书佐之子自幼端重有执举进士除礼部
主事值宪宗勿豫礼部循故事举斋醮乃言于部尚书
曰祈祷固臣子至情第行于佛老宫非礼若为坛于南
郊隙地大臣率属祷于天三日则可时不能用土鲁番
贡狮子公谓宜郤之尚书耿裕用其稿具奏得允历郎
卷六 第 49a 页 WYG0458-0818c.png
中尚书倪岳因灾异疏弊政用所条四事曰惩斥邪慝
禁给度牒停减斋醮议处宗室后度僧不止公具疏争
侃侃千馀言三上皆不报及旨下减度僧数人谓其有
回天之力弘治丁巳京城风霾逾旬疏陈修德弭灾之
道乞纳忠言罢左道斋醮中使传奉等事孝庙遂下诏
求直言复代部堂条奏二十三事时中官李广与寿宁
侯表里通恶怨彻中外人莫敢言公独上疏请斩之以
弭灾变人为危之上知其名不之罪广怒数伺过失是
卷六 第 49b 页 WYG0458-0818d.png
年冬圣驾郊天看牲回诬以驾后骑马下锦衣狱谪知
陜州比至问民疾苦兴除惟恐后有兄弟因瓮争讼则
买瓮遗之于是兄弟感愧引咎归好毁僧尼寺以正风
俗折太山庙以给学田礼贤讲学政声毕举
为陜西提学副使教学者读书自小学近思录始次及
诸经史建楼于正学书院广收载籍以资诵览分设四
科曰求道曰读书曰学文曰治事取人首名节次文辞
斥贪残奖正直禁止僧道师巫邪术尚严威不姑息士
卷六 第 50a 页 WYG0458-0819a.png
始不堪而终服其公所引进皆知名士(雍大/记)
何景明曰予至关中见达庵近山欹湖渼坡颂说戴公
之德康马吕段颂说杨王之政诸君子即三公时所就
士虽先后际遇有时而三公风教由此彰矣
擢国子祭酒以十有七条约束诸生时逆瑾耑横恶其
一无所馈欲搆以祸竟无所得养病归寻改南通政未
上起为副都御史巡抚宣府以便宜行事敌畏不敢轻

卷六 第 50b 页 WYG0458-0819b.png
家素贫先遭逆瑾诬赎称贷乡曲终其身不能偿山西
巡按疏请凤之所居在和顺之虎谷因以为号初筮仕
即清忠效官特立不惧居京师日无故足不蹑公卿门
不赴无名饮宴独与虚斋为同年而师事之时谓人情
所难
为学一宗程朱尝曰一息不敬便与天地不相似故居
无惰容自少至老如一日又尝题杨震四知诗云若教
暮夜无金馈方信先生待物诚吕泾野每喜读之以为
卷六 第 51a 页 WYG0458-0819c.png
得务本之意所著有小学章句博趣斋稿读四书私记
诸书行于世
公与晋溪王公白岩乔公称晋中三杰说者谓公廉靖
过晋溪刚方过白岩也
虎谷早逝可惜可惜使得立朝其视汲黯何愧哉(杨月/湖复)
(乔白/岩书)
 蔡元伟
  字伯瞻福建晋江人嘉靖辛卯乡荐仕至抚州同
卷六 第 51b 页 WYG0458-0819d.png
  知
总丱受学有孝弟称后见程端礼家塾日程皆宗晦翁
教人之法叹曰学当如是即手抄服行慨然有求道之
志非圣贤书不观非孝弟之志不存领乡荐不谒有司
力耕为养既就罗田学谕即举业之中默诱之圣贤之
域擢德安令一用节爱为本每退食取小学近思录伊
洛渊源录本朝薛胡二子粹言揭观成诵不释手曰非
曰忘之诚虑心官少放行事过差以此当严师良友期
卷六 第 52a 页 WYG0458-0820a.png
以自警耳
寻升抚州同知有惠政署乐安崇仁邑篆谳狱禦贼咸
有方略丁外艰归以泉中倭棘慕建宁有考亭遗风遂
移居之
公学尚程朱而重躬行其所致力惟在饮食衣服男女
起居动静语默辞受取予之际其自治之勤或至检点
少懈过失复生辄抚膺泣下长跪自罚作日历自识名
考德录而自序曰吾之考德有二一则时常省克而时
卷六 第 52b 页 WYG0458-0820b.png
识之以自稽其理欲分数之多少一则随其学之有得
心之有开即便劄记以验器识之高下浅深以为进德
之助居常服膺晦翁之言以为世间事须臾变灭皆不
足寘胸怀惟有穷理修身为究竟法赖天之灵幸有所
知好学性生至老弥笃历尝变故每自叹所遭之穷而
此志终颠扑不破晚年閒静之中玩味益咏行以不息
之功加以未死之年不有得于今必有得于古不有合
于人必有合于天则所谓不知不愠之地或可几万一
卷六 第 53a 页 WYG0458-0820c.png
焉又有四书折衷易经聚正各若干卷
 
 
 
 
 
 
 
卷六 第 53b 页 WYG0458-0820d.png
 
 
 
 
 
 
 
 明儒言行录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