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458-061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儒言行录卷二
           安化县知县沈佳撰
 曹端月川先生
  字正夫河南渑池人永乐戊子举人授山西霍州
  学正
先生天资颖异造诣笃实教人务躬行实践日事著述
坐下足两砖处皆穿得之专静事父母最孝及丧五味
卷二 第 1b 页 WYG0458-0614b.png
不入口寝苫枕块始终不易既葬庐墓六年不用浮屠
巫觋诣县上书请毁淫祠年荒劝赈存活甚众父好善
信佛及闻先生言圣贤之道即从之于是作夜行烛一
书以呈父其言曰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人受之
中老子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共由之路永乐中以乡
举授霍州学正十馀年士子皆服从其教循循雅饬一
于礼义郡人亦皆熏陶而化爱之如父母方岳重职不
敢以属礼待至其郡必敬谒之凡考校诸庠生必请先
卷二 第 2a 页 WYG0458-0615a.png
生主其去取后调蒲州学正霍庠弟子上章留之蒲庠
弟子亦上表争之霍州先上得允后竟终于霍一郡人
罢市巷哭童子亦悲泣其德化感人如此有四书详说
太极图通书西铭释文孝经述解性理文集儒家宗统
谱家规辑存疑录等书宣德九年卒后谥靖修(献徵/录)
彭幸庵泽曰我朝一代文明之盛经济之学莫盛于诚
意刘公潜溪宋公至于道学之传则断自渑池月川曹
先生始也
卷二 第 2b 页 WYG0458-0615b.png
高景逸曰学问并无别法只依古圣贤成法做去体贴
得上身来虽是圣贤之言行即我之言行矣我朝曹月
川先生是理学之宗看他文集不过是依了圣贤实落
行去将古人言语略阐发几句并无新奇异说他便成
了大儒故学问不贵空谈而贵实行也
陆深曰先生少负奇质知读书即慕圣贤之学修已教
人治家事亲奉先化俗率自躬行心得以推行之为霍
蒲二庠学正三典陜西文衡四方学者从之甚众虚往
卷二 第 3a 页 WYG0458-0615c.png
实归各有成就河东薛文清公最推尊之予少尝得其
所著四书详说要皆羽翼朱傅当访其遗书并考论之
(停骖/录)
陈建曰曹月川学行犹在吴康斋之右杨方震理学录
乃载康斋而遗月川岂薄其为校官耶正德中大司马
彭泽称月川为本朝理学之冠又致书河南巡抚请上
章从祀孔子庙庭(理学/宗传)
薛文清赞曰质纯气清理明心定笃信好古距邪闲正
卷二 第 3b 页 WYG0458-0615d.png
有德有言以淑后人美哉君子光辉日新
先生自少特异于人与群儿游必拱立不妄戏谑言笑
知爱敬饮食必让父母兄长出入先后必后长者父母器
之曰俨然老成端人因名曰端七岁从父游学宫见有
观河图洛书者问曰此星子黑白不同如何其人异之
曰分阴阳也归画图于地问父曰与书上相似否父益
奇之一日见风雨雷电虹霓问父曰是从何处起父无
以答明年始入里学读孝经曰不如是不成人子尝曰
卷二 第 4a 页 WYG0458-0616a.png
人生上戴天下履地参两间而立者不能以忠孝立身
非大丈夫也至十五尽读四子五经能通其义曰六经
四书天下万世言行之绳墨也不可不使之先入于心
然后遍读通鉴纲目诸子史百氏之书以考览得失而
定其贤否虽周公孔子之圣犹且朝读百篇韦编三绝
况常人乎因建勤苦斋以陈经籍年十八为邑弟子员
初读辨惑编而好之至是志意坚定始卓然以斯道为
已任
卷二 第 4b 页 WYG0458-0616b.png
先生之为霍州学正也教人以践履为主始至与霍人
李白云同升讲席久而愈敬霍州饥则分俸济诸生贫
乏者劝州发仓赈民多所全活
有樵者鬻薪误得金钗明日归其主或曰辛苦得金何
归也樵者曰曹郡博有道人也以有道者倡教吾霍可
不知化乎先生闻之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访其姓氏
入郡志中
补蒲州学正与州人王士希为友凡所以行已教人一
卷二 第 5a 页 WYG0458-0616c.png
如霍诸生有欲作佛事葬其亲者以道谕止之司训周
敏在京师其妻死先生主丧事不用浮屠母惑其妾不
肯服衰责以大义使服之敏归大悦曰笃朋友之义严
妻妾之分斥释老之教一举而三善备矣自蒲而复教
于霍尝筑拙巢于霍庠时薛文清公方为大理卿与先
生善乃本濂溪拙赋之旨为之记晋定王过霍延见先
生曰今幸识曹先生矣为建颁书阁以贮上所颁经籍
聚学者讲习其中而四方来学之士日益众门人蒲坂
卷二 第 5b 页 WYG0458-0616d.png
谢琚志其墓谓邹鲁河洛之教复见于今日师道得人
先生一人而已
先生居丧苫块饮水形容哀毁杖而后起吊祭者及远
近来观者几千人庐墓三年不食菜果盐醯负土成丘
植柏成林灵雀巢于树雉兔驯游其间人称孝感云
自奉甚薄衣取蔽体食取充口出入不骑乘喜称人善
恶言人过言语谦和礼猊恭肃未尝以贤智先人虽隆
冬盛暑不冠带不见诸生有所叩问辄据事理以应之
卷二 第 6a 页 WYG0458-0617a.png
故贤者慕其诚虽妇人女子走卒樵夫皆知称其名而
乐道其善焉
先是州大夫入问疾先生曰诸大夫能宽一分则民受
一分之赐谓诸生曰贤辈尊所闻行所知吾无遗憾矣
语诸子曰吾平生不喜佛老不悦斋醮恶其害道乱正
也尔曹毋污我卒五十九
靖修语录
事事都于心上做工夫是入孔门的大路
卷二 第 6b 页 WYG0458-0617b.png
天地间凡有形象声气方所者皆不甚大惟理则无形
象之可见无声气之可闻无方所之可指而实充塞天
地贯彻古今大孰加焉故周子言无极而太极
做人须向志士勇士不忘上参取若识得此意便得此
心则自无入而不自得
一诚足以消万伪一敬足以敌千邪所谓先立乎其大
者莫切于此
非礼勿视则心自静
卷二 第 7a 页 WYG0458-0617c.png
外不躁则内静外不妄则内专此是事心关要处
学者须要识得静字分晓不是不动便是静不妄动方
是静故曰无欲而静到此地位静固静也动亦静也
生死路头惟在顺理与从欲
天理本无隐显内外要当时时省察常瞭然于心目之
间不可使有须臾之离以流于人欲而陷于禽兽之域
能真知义理之味无穷则穷达自不足以动念
圣人所以为圣人只这忧勤惕厉的心须臾毫忽不敢
卷二 第 7b 页 WYG0458-0617d.png
自逸理无定在惟勤则常存心本活物惟勤则不死
天无不实寒便是寒暑便是暑更不待他恁地圣人仁
便是真个仁义便是真个义更无不实处
无欲便觉自在
人只为有欲此心便千头万绪做事便有始无终小事
尚不能成况可学圣人耶
人能于天命顺而不拂受而不拒便是处生死富贵之

卷二 第 8a 页 WYG0458-0618a.png
大抵顺理之事则人易从否则虽妻子不能使之必从
也使人以道亦行道之见于一事者也古人谓进德者
必考于妻子其是之谓欤
今人轻易言语是他此心不在奔驰四出了学者当自
谨言语以操存此心
人性本善而感动处有中节不中节之分其中节者为
善不中节者为恶
孔颜之乐者仁也非是乐这仁仁中自有其乐耳且孔
卷二 第 8b 页 WYG0458-0618b.png
子安仁而乐在其中颜子不违仁而不改其乐安仁者
天然自有之仁而乐在其中者天然自有之乐也不违
仁者守之之仁而不改其乐者守之之乐也语曰仁者
不忧不忧非乐而何周程朱子不直说破欲学者自得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一章书亦孟子拔本塞源之论
帝王记事之书而过实有如此者况后世乎邪诞妖妄
之徒索隐行怪欺世盗名之所作不曰经则曰书者又
卷二 第 9a 页 WYG0458-0618c.png
可信耶适足以戕人之心坏人之性导人之恶增人之
迷而已故朱子诗曰谁哉继三圣为我焚其书
异端非圣人道别为一端者如老佛是也吾儒之虚虚
而有如曰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
生八卦自身心性情之德人伦日用之常以至天地鬼
神之变鸟兽草木之宜何往非理之有老氏之虚虚而
无如曰道在太极之先却说未有天地万物之物有个
虚空道理在乃与人物不干涉不知道只是人事之理
卷二 第 9b 页 WYG0458-0618d.png
吾儒之寂寂而感如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盖此心方其寂然而民彝物则灿然具备其中感而遂
通范围不出一心酬酢之通乎万变为法天下可传后
世何往非心之感佛氏之寂寂而灭如曰以空为宗未
有天地之先为吾真体以天地万物为幻人事都为粗
迹尽欲屏去了一归真空此等乌能察夫义理措之事业
朱子谓门人佛老不待深辨只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
是极大罪名他不消说
卷二 第 10a 页 WYG0458-0619a.png
使天下皆知天命之性则知佛氏之空者非性矣皆知
率性之道则知老氏之无者非道矣皆知鬼神之诚则
知后世淫祀之幻妄者非诚矣
夫妇之伦最宜著力处朱子曰夫妇之间居室隐微之
际尤见道不可离处则其所以戒谨恐惧之实宜无不
至易首乾坤重咸恒诗首关雎戒淫佚书纪釐降礼谨
大婚皆此意
㹥简之人只是自立高了都不理会世事所以易入异
卷二 第 10b 页 WYG0458-0619b.png
端大率异端是遁世高尚索隐行怪之人其流为佛老
且如孟之反不伐是他自占便宜处便如老氏所谓不
为天下先底意思子桑户死琴张临其丧而歌是不以
生死芥蒂便如释氏如此等人虽志意高远非圣人裁
正之一向狂去更无收煞便全不济事了
后世不知学者所为浅暗拘滞徒激其君而使之距吾
说耳若孟子对君事亦勉强不得须学到孟子地位能
如此知言养气后自然这等功用
卷二 第 11a 页 WYG0458-0619c.png
观人必如孔子视观察自不能隐不然做宰相不能进
贤退不肖为学不能辨益友损友可乎
颜子之学求至乎圣人之道今人记诵文辞岂可与颜
子同日而语颜子几于圣人只是不贰过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祸仁义则人道不立何以为天地
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故孟子辨之者为此
惧也
周子五性之中只个中是最好底性盖中则中节也有
卷二 第 11b 页 WYG0458-0619d.png
言太极者曰先有无极而后太极月川曰只此一句便
见所见之差流于异端之说矣如此则与不相离之言
实不相侔与老子道生一而后乃生二庄子道在太极
之先之说同归于谬岂周子之意哉曰先生如何说曰
周子所谓无极而太极者盖谓无形象无声气无方所
极谓至极理之别名也太者大无以加之谓天地间凡
有形象声气方所者皆不甚大惟理则无形象之可见
无声气之可闻无方所之可指而实充塞天地贯彻古
卷二 第 12a 页 WYG0458-0620a.png
今大孰加焉故周子言无极而太极是言无极之中而
有至极之理朱子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而实为造化
之枢纽品汇之根柢也
孔子而后论太极者皆以气言老子道生一而后乃生
二庄子师之曰道在太极之先曰一曰太极皆指作天
地人三者形气已具而混沦未判之名道为一之母在
太极之先而不知道即太极太极即道以通行而言则
曰道以极致而言则曰极以不杂而言则曰一夫岂有
卷二 第 12b 页 WYG0458-0620b.png
二耶列子混沦之云汉志含三为一之说所指皆同微
周子启千载不传之秘则孰知太极之为理而非气也
哉且理语不能显默不能隐固非图之可形说之可状
只心会之何如尔二程得周子之图说而终身不以示
人非秘之无可传之人也
困穷拂郁实修省之一机故张子西铭曰贫贱忧戚庸
玉女于成
又曰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程子曰学至变化气
卷二 第 13a 页 WYG0458-0620c.png
质方是有益此自易其过自至其中之说也
人气聚而生气散而死犹旦昼之必然也安有死而复
生为人生而复死为鬼往来不已而为轮回哉
克已复礼为仁是孔傅颜之心法也吾道一以贯之是
孔傅曾之心法也夫圣人之心法一也何所傅之旨不
一与盖一是仁之体贯是仁之用事皆天理是贯心德
复全是一夫何不一之有哉况所谓已即舜所谓人心
也所谓礼即舜所谓执中也是则千圣相传一心法而
卷二 第 13b 页 WYG0458-0620d.png
已何必其辞之同哉
序孝经述解曰性有五常而仁为首仁统万善而孝为
先盖仁者孝所繇生而孝者仁所繇行也是故君子莫
大乎尽性尽性莫大乎为仁为仁莫大乎仁孝
序儒家宗统谱曰是儒家之真源正𣲖也真源乃天地
人之所自出正𣲖乃皇帝王之所相承所以参天地而
立人极然其大目则曰三纲曰五常而其大要则曰一
中而已三皇儒而皇五帝儒而帝三王儒而王皋夔稷
卷二 第 14a 页 WYG0458-0621a.png
契伊傅周召儒而相孔子儒而师然则孔门一帝王之
教耳帝王一天地之道耳儒家者所以相天地宗帝王
师圣贤心公天下万世之心也道公天下万世之道也
朱子谓释氏出于自私之厌老子出于自私之巧夫彼
岂可与此同年而语哉
晚年有得于太极之旨为川月交辉图以喻其妙其图
天上一月川中九月诗曰天上一轮映万川万川各有
月团圆有时川竭为平地依旧一轮月在天所以喻夫
卷二 第 14b 页 WYG0458-0621b.png
统体各具之太极与万感之俱寂而一理之常存也因
更号月川子学者称为月川先生
 薛瑄敬轩先生文清公
  字德温山西河津人永乐辛丑进士仕至礼部左
  侍郎入内阁
母梦紫衣人入谒而生肤理如水晶五脏皆见家人怪
之祖闻其啼声曰非常儿也自幼书史过目成诵年十
二能诗赋父贞为荥阳教谕闻魏希文范汝舟二先生
卷二 第 15a 页 WYG0458-0621c.png
深于理学俾先生与之游处讲习濂洛诸书叹曰此道
学正脉也遂焚所作诗赋专心于是至忘寝食父移教
鄢陵先生补鄢陵诸生中河南永乐庚子乡试第一明
年成进士
宣德初授广东道监察御史时三杨当国令人屡邀欲
一识面先生曰某忝纠劾无相识之理一日三杨于班
中寻识之称叹不已
监湖广银场手录性理大全一书潜心诵读夜分方寝
卷二 第 15b 页 WYG0458-0621d.png
或思有所得即起燃烛记之或通宵不寝味而乐之正
统改元提调山东学校每临诸生亲为讲解不事夏楚
先力行而后文艺皆称之曰薛夫子(李贤撰/神道碑)
王振之专政也问三杨曰吾乡亦有可为京堂者乎皆
荐先生召为大理少卿先生初至京居朝房三杨先过
之不值语其仆曰若主之擢王太监力也朝罢可即诣
谢明日朝退又使人语之终不往振至阁下问薛少卿
安在三杨为谢且曰将来见也知李文达与先生厚召
卷二 第 16a 页 WYG0458-0622a.png
令转语之李往道意先生曰厚德亦为是言乎拜爵公
朝谢恩私室吾不为也振知其意亦不复问一日会议
东阁公卿见振皆拜先生独立振自是衔之会指挥某
死振侄王山欲娶其妾妻持不可妾因诬告妻毒杀夫
下御史问诬服大理驳还者三都御史王文承振风旨
劾先生得贿故庇死狱诏系狱当死人皆危之先生怡
然曰辩冤获咎死何憾焉手持周易诵读不辍及逮至
午门会问先生呼王文曰若安能问我若为御史长自
卷二 第 16b 页 WYG0458-0622b.png
当回避王怒奏先生囚不服问理诏搒于市杀之门人
皆奔走先生神色自若会振有老仆素谨厚不豫事是
日哭于厨下振问何为泣曰闻今日薛夫子将刑故泣
振问何以知之仆曰乡人也备告其实振意解会兵部
侍郎王伟申救傅诏赦之
先生居家六年留心理学造诣益深以荐起大理丞时
敌骑薄都城先生分守北门都帅初疑其迂及接言论
遂访策焉先生曰以天时人事验之北敌必宵遁既而
卷二 第 17a 页 WYG0458-0622c.png
果然(理学名臣/言行录)
景泰元年督川云转饷贵州寻升南京大理卿苏松饥
民贷粟富民不得遂火富人屋窜海中王文即讯坐谋
叛先生抗章辨之获免者众是冬御史刘孜荐先生粹
学饬躬进无所求退无所累实君子之儒不宜置之閒
远乞召供馆阁之职俾讲学辅导必有裨益上曰内阁
本朕简任非人所得荐不许四年秋召为大理卿(吾学/编)
中官金英奉使道南京公卿俱饯于江上独先生不往
卷二 第 17b 页 WYG0458-0622d.png
英贤之至京言于众曰南京好官惟薛卿耳(神道/碑)
英庙复位召公自大理迁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入
内阁侍郎李贤喜曰正先生行道时也先生曰某自外
臣骤进诚意未孚一日召入便殿上服短衣小帽先生
不入上遽易服入见语及平时皆正心诚意之言左右
皆曰此正薛夫子也
于忠肃王宫保就刑先生谓同列曰此事人所共知各
有子孙石亨奋然曰事已定不必多言上召阁臣入议
卷二 第 18a 页 WYG0458-0623a.png
先生言陛下复登宝位天也今正月阳生乃天之道二
臣罪间陛下用刑宜体天同列皆无言诏减一等先生
退而叹曰杀人以为功仁者不为也
居数月议将遣使求狮子于西番先生谏不听又见将
臣石亨等窃弄威权叹曰君子见几而作岂俟终日乎
引疾致仕得允三日即出城行至直沽遇风雨舟不能
前糇粮俱乏日中犹未举火吟咏不辍子淳私愠先生
曰我虽困而道亨也
卷二 第 18b 页 WYG0458-0623b.png
上恶石亨专徐有贞李文达许道中退朝谓耿都御史
令御史劾之先生谓诸公曰易戒不密春秋讥漏言祸
从此始矣未几诸公皆下诏狱上以先生学行老成甚
重之一日奏对误称学生眷注遂衰
致仕临行岳季方正请教先生曰英气太露最害事后
岳贬忆先生之言曰正乃先生之罪人也
居家八年四方学者从之甚众惓惓以复性立教尝曰
此程朱吃𦂳为人处而欧阳公言性非所先误矣又曰
卷二 第 19a 页 WYG0458-0623c.png
学者读书穷理须实见得然后验于身心体而行之不
然何异买匮而还珠也
先生学以践履笃实为本尝曰格物只是个性吾终日
体察何事是仁之发见何事是义之发见至于万物各
具一理万理同出一原是其贯通处也每圣贤是师随
其所寓图书箴规一言一动于理稍有违失觉身心不
安凡辞受取予必揆诸义一毫不苟其出处大节光明
峻洁于富贵利达泊如也接人无大小众寡一以诚待
卷二 第 19b 页 WYG0458-0623d.png
之其言平易简切不为穿凿奇僻之说(名臣言/行略)
著读书录二十卷尝曰自朱子后性理已明不必复著书
程明道许鲁斋未尝著作而言道统者必归焉先生平
日奏疏削其藁皆不存一日捡阅旧书及读书录束置
架上为诗曰七十六年无一事此心惟觉性天通忽遘
疾正衣冠危坐而逝时迅雷震屋白雾上升天顺甲申
六月十五日年七十有六诏赠礼部尚书谥文清成化
间国子监丞李绅弘治间兵科张九功俱请从祀庆隆
卷二 第 20a 页 WYG0458-0624a.png
辛未允议从祀孔庙
时有矜迎复功者先生曰许鲁斋不陈伐宋谋凡事取
必于智而不循天理之正非圣贤之学也
命主会试录首序以正学复性为言或请易曰平生所
学惟此
先生疾辞时石亨素敬公来视因曰即不留愿为先生
请敕为家塾敷教且有以资养先生曰昔许鲁斋去元
世祖赐敕书以教人鲁斋悬之屋梁终身不以示人若
卷二 第 20b 页 WYG0458-0624b.png
资其养曷若不辞官耶亨叹息而去(并圣学/宗传)
南阳当国每以书寄先生始终不答门人问之曰昔温
公居洛吕申公当国屡以书起居温公不答某亦此意
(名臣/录)
晚年玩心高明默契其妙有不言而悟者(李文达撰/神道碑)
先生刚方正大以圣贤为师处已接物不诡随不屈挠
讲论经书穷究义理自一心一身推之至于万物万事
然后约之以归于一其馀子史百家靡不淹贯究竟至
卷二 第 21a 页 WYG0458-0624c.png
极尤邃于性理之学周易太极图西铭近思录未尝释
手常瞑目端坐思索有得欣然见于颜面言动举止悉
合矩度可为人法居家孝弟忠信对妻子如严宾及至
接人和气可掬不语人以其所未至尝以程门教人居
敬穷理接引后学晚年造诣高明践履笃实益至纯熟
其诗文平易冲澹浑成不假雕刻诚所谓布帛菽粟切
于民生日用而不可缺者也(门人张鼎/撰文集序)
先生崛起数百年之后心印濂洛神会洙泗学以复性
卷二 第 21b 页 WYG0458-0624d.png
为本言以明性为先其言曰六经四书性之一字括尽
又曰孟子之后道不明只是性不明至论所传之事曰
明此性行此性而已呜呼至矣尽矣若夫风雩之乐鸢
鱼之咏每曰道理举目可见其独智自诣何如哉先生
仕止久速充实光辉许鲁斋之后仅见而已其飘然脱
洒无所顾虑虽刘静修凤凰翔于千仞之气象又何尚
焉是宜行已立朝磊落洁白终始无亏而立德立言与
天壤俱存也(门人阎禹锡/撰读书录序)
卷二 第 22a 页 WYG0458-0625a.png
先生自少即厌科举之学慨然有求道志学务力行尝
曰圣人千言万语皆说人身心上事诚能因其言反求
之身心摆脱私累则身心皆天理矣又曰某二十年治
一恕字尚不能消磨方信克已之难(高景逸撰/文清公传)
力行好古进趋有程寤寐河洛以究舂陵敡历外宪大
棘之卿缧绁非罪复起而丞贰卿掌制以弼以承岂宝
远物而志可行乞年以退维道之祯(彭韶/撰赞)
本朝理学实始于公求之于宋若濂溪翁惟得其傅欲
卷二 第 22b 页 WYG0458-0625b.png
考无从复性之教最为有功孔孟程朱平生所宗读书
有录无理不穷太露天机豁我颛蒙(杨廉/撰赞)
刘念台曰薛文清随处体认天理之学
 (佳/)按先生微言尽在读书录学者精察熟玩当自得
 之
 (佳/)又曰窃谓朱子之学真西山得其正许鲁斋得其
 大薛敬轩得其纯愿学朱子者从是以入德焉庶乎
 其不差矣
卷二 第 23a 页 WYG0458-0625c.png
顾泾阳曰薛文清读书录似乎句句是现成的不曾使
自家些子意思只句句从躬行心得中拈出来便句句
是文清的
彭氏时曰先生心契乎性理之渊源行蹈乎圣贤之轨
辙穷达一心夷险一节真欲实践今之真儒也
嘉靖中科道雒遵马三乐等会议曰故礼部侍郎薛瑄
钟河汾之灵秀接洙泗之正傅学以复性为本以敬为
要穷理以扩其欲力行以践其实潜心孔孟寤寐程朱
卷二 第 23b 页 WYG0458-0625d.png
自许衡而下造诣未有或之先者也夷考其平生刚方
正直不畏强禦清修苦节可质神明拳拳乎致君尧舜
而不随世以就功名侃侃乎许身稷契而不因难以移
厥志知行兼全表里无间诚昭代理学名臣之首出纯
粹而无杂者也矧今士习渐流道贞日晦讲良知者以
顿悟为妙而略居敬穷理之功论道体者以幻空为言
而昧理一分殊之实非惟不足以明道而适所以病道
也兹欲挽之于正惟在表章真儒使卓然知所崇尚庶
卷二 第 24a 页 WYG0458-0626a.png
乎彰懿行于将来振儒宗于百代大道昭明而正学丕
著其于世教非小补云
先生劝开经筵讲学疏略云选公卿侍从文学之臣有
学术纯正持已端方谋深虑远才识超卓通达古今明
练治体者一二十人使之更代入直皇上视朝之暇日
御便殿即召各臣进讲其所读之书先大学论语孟子
中庸兼讲尚书春秋诸史则资治通鉴纲目务要详细
陈说圣贤修已治人之要恳切开告帝王端心出治之
卷二 第 24b 页 WYG0458-0626b.png
方以至唐虞三代汉唐宋以来人君行何道而天下治
安为何事而天下乖乱与夫赏善罚恶之典任贤去邪
之道莫不毕陈于前如此则劝讲之官庶可日修其职
讲官之职既修而朝夕缉熙启沃之力亦有资于圣心
圣德日新于以修治道则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
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而治道有修明之效此讲学有
资于成大功戡大难宜急行之而不宜缓焉者也(文/集)
先生曰余昨自京师来湖南濒行僚友有诵唐人此乡
卷二 第 25a 页 WYG0458-0626c.png
多宝玉慎莫厌清贫之句余不忘其规戒之厚(先正/要语)
自幼书史目辄成诵端重不为儿嬉年十二元儒魏范
诸公与讲论经史名理退谓人曰圣门有人矣先生自
是厌科举之学慨然有求道志精思力践言动必质诸
书一有不合终夜反侧不寐
耿氏曰关中吕泾野记公祠述立朝风节详矣然公非
直矫然以名节自树者读其书讽诵其绪言盖亦有原
本矣公尝曰心中无物其大浩然无涯曰万物不能碍
卷二 第 25b 页 WYG0458-0626d.png
天之大万事不能碍心之虚曰无欲非道入道自无欲
始寡欲者便无事心便澄然余惟先生之教以复性为
宗尝曰格物只是格个性玩诸绪言诚亦知性者哉学
不知性而浮慕先生风节鲜不为殉名钓奇者由有道
者观之亦足羞矣世何赖焉
先生登第时学士杨文贞欲馆之训诸子先生固辞升
南京大理寺卿守备中官兴安袁诚时无抗礼者先生
至安谓人曰此与王振作对头者何可屈耶午节馈扇
卷二 第 26a 页 WYG0458-0627a.png
先生曰此朝廷礼不敢受(并宗/传)
罗整庵曰薛文清学识纯正践履笃实出处进退惟义
之安其言虽间有可疑然察其所至少见有能及之者
可谓君子儒矣(困知记/下同)
 (佳/)按整庵所疑者气有聚散理无聚散之说
读书录有云韩魏公范文正诸公皆一片忠诚为国之
心故其事业显著而名望孚动于天下后世之人以私
意小智自持其身而欲事业名誉比儗前贤难矣哉其
卷二 第 26b 页 WYG0458-0627b.png
言甚当薛文清盖有此心非徒能为此言而已大扺能
主忠信以为学则必有忠诚以事君事君之忠当素定
于为学之日
门人洛阳阎禹锡白良辅咸宁张鼎其著也
孝宗初给事张九功言瑄尚真知尊躬行仕则体国学
以明道濂洛之源流覃怀之步武惟陛下以孔子之道
治天下辨真伪别纯驳俾人知所向臣谓瑄宜从祀庙
庭诏祠瑄于乡九年给事杨廉言瑄所著读书录皆积
卷二 第 27a 页 WYG0458-0627c.png
年精思有益后学乞板置国学俾诸生摹印诵读赐乡
祠额曰正学
先生以复性为宗濂洛为鹄所著读书录大概为太极
图说西铭正蒙之义疏然多重复杂出未经删削盖惟
体验身心非欲成书也其谓理气无先后无无气之理
亦无无理之气不可易矣
崔后渠曰先生之佐大理王振引之也当时若辞而不
往岂不愈于抗而得祸与于忠肃有社稷之功其受害
卷二 第 27b 页 WYG0458-0627d.png
也先生固争之矣争不得即以此事而去尤为光明俊

门人白良辅曰太极之实不过乎中正仁义而已欲知
先生之道者当观之太极可也
吕泾野曰先生今代儒之道学其一人乎先生之生也
紫衣兆母齐之梦(母将就馆梦/紫衣人来)啼声动祖义之卜(先生/生有)
(异质家人乃欲/弃祖闻哭声止)五脏露如水晶其清透骨七岁通乎论
孟其智邻神年方垂髫参议欲请见而不往(谓李/宗问)既婴
卷二 第 28a 页 WYG0458-0628a.png
法豸师保求识面而不得(杨文贞/士奇)道若可行虽卑官不
屈义如难从于权势奚顾玉田谪戍皆元之耆儒也不
敢以师自居称圣门之有人(先生方十五六随父在玉/田诸御史谪者永嘉徐怀)
(玉高密魏希文济南王素亨父/请之教先生诸君皆以友处)金陵镇守皆时之巨珰
也不敢以势自处虽却扇而不怒(太监兴安袁诚于端/午送扇先生辞曰赐)
(扇乃天子/事不敢受)疏讲学以禦侮敌既入而遽退(己巳/之变)布恩信
以抚苗檄方驰而蛮平(语贵州/都帅)辨冤获咎逆师保而不
悔惩奸伸法虽豪右之罔赦(在南京/大理寺)或雪夜以抄经虽
卷二 第 28b 页 WYG0458-0628b.png
狱院而诵易(谓辨诬忤王/文马顺王振)法若可伸于军妻之必辨既
受爵于公朝不知私室之谢恩欲傅道与来学岂对科
举之旁问称病出阁宁犯乎吉祥(谓诸公拜/贺曹吉祥)慷慨就狱
思比于刘球英庙易服以见若昔汲黯之必冠石亨请
敕与归则必许衡之悬梁见几而行于醴酒不设之时
(见石亨弄/威福柄)得书而比于居洛不答之老(谓得李贤/诸公书)守车
轮户牖之志监银场而黜贪墨一时轩(輗/)(九/畴)诸公不
足以方其清也为菽粟布帛之文录读书而究性理一
卷二 第 29a 页 WYG0458-0628c.png
时刘(定/之)(贤/)诸公不足以并其文也故蹇夏三杨勋矣
人或议其节张(紞/)(观/)(球/)(是/修)节矣人或议其几吴
(与/弼)(献/章)(伦/)(居/仁)有极高明之学道中庸恐未同黄(福/)
(时/勉)(竑/)(谦/)有以身徇国之勇尽精微恐不逮若乃
先生以力行为读书以明道为修辞清而不诡异而且
同潜学孔颜抗志程朱老不殊壮困未改通许鲁斋之
后未有见其能比者也故当其存时或曰今夫子(山东/及四)
(方士/子称)或曰真铁汉(通政李/锡称)或曰好官一人(太监金/英称)或曰
卷二 第 29b 页 WYG0458-0628d.png
不愧往哲(冢宰何文渊称荐/欲代己时方提学)或曰躬行实践(学士江渊/称且荐入)
(阁/)或曰本朝理学一人(大学士/李贤称)或曰学已至乎乐地(都/御)
(史张/鼎称)其不平者止权贵耳及其既殁或曰今之真儒当
入孔庙(给事中张/九功奏)或曰明体适用此明大儒当入从祀
(工部侍郎/姚镆奏)或曰潜心理学可祀庙庭(布政许/赞奏)或曰有功
名教侑食庙庭无忝(冢宰乔/宇序)其未祀者盖有待耳然则
今日之举振颓风而警后世广德意而显前哲岂为泰
(重建薛文清/公祠堂记)
卷二 第 30a 页 WYG0458-0629a.png
门人王英曰先生之学造乎无极太极之妙先生之行
谨乎难进易退之操
门人李昶曰先生之怒也如雷迅风烈其过也如云消
雾释刚毅绝肖伊川其气象亦𩔖之
先生书似文公体甚遒劲惜乎无存
读书录
横渠张子云心中所开即便劄记不思则还塞之矣余
读书至心有所开处随即录之盖以备不思而还塞也
卷二 第 30b 页 WYG0458-0629b.png
若所见之是否则俟正于后之君子云河东薛瑄谨识
元亨利贞天之四德仁义礼智人之四德天德流行而
不息者刚健而已人虽有是德而不能无间断者由有
私柔杂之也故贵乎自强不息统体一太极即万殊之
一本各具一太极即一本之万殊统体者即大德之敦
化各具者即小德之川流
人心有一息之怠便与天地之化不相似
天下无性外之物而性无不在故道不可离
卷二 第 31a 页 WYG0458-0629c.png
天理无内外隐显之间故贵乎谨独独处不能谨而徒
饰乎外伪也
为学之要莫切于动静动静合宜者便是天理不合宜
者便是人欲
人心一息之顷不在天理便在人欲未有不在天理人
欲而中立者也
吾于静峕亦颇识是理但动有与静违者由存养省察
之不至也易传曰易变易也变易以从道也如人之一
卷二 第 31b 页 WYG0458-0629d.png
动一静皆变易也而动静之合乎理者即道也
少欲觉身轻
心中无一物其大浩然无涯
尝观山势高峻直截即生物不畅茂其势奔赴溪谷合
辏回环者即其中草木畅茂盖高峻直截者气散走难
畜聚故生物之力薄回环合辏者元气至此蓄积包藏
者多故生物之力厚水亦然滩石峻即水急而鱼鳖不
留渊潭深则鱼鳖之属聚焉以是而验之人其峭急浅
卷二 第 32a 页 WYG0458-0630a.png
露者必无所蓄积必不能容物作事则轻易而寡成宽
缓深沈者则所蓄必多于物无所不容作事则安重有
力而事必成善学者观于山水之间亦可以进德矣
气直是难养余克治用力久矣而忽有暴发者可不勉
㦲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余每夜就枕必思一日所行之事所行合理则恬然安
寝或有不合即展转不能寐思有以更其失又虑始勤
终怠也因笔录以自警性非特具于心者为是凡耳目
卷二 第 32b 页 WYG0458-0630b.png
口鼻手足动静之理皆是非特耳目口鼻手足动静之
理为是凡天地万物之理皆是也故曰天下无性外之
物而性无不在
欲淡则心清心清则理见
程子曰求言必自近易于近者非知言者也积累之久
涵泳之深当别有所见湖南靖州读论语坐久假寐既
觉神气清甚心体浩然若天地之广大盖欲少则气定
心清理明其妙难以语人
卷二 第 33a 页 WYG0458-0630c.png
圣贤千言万语皆说人身心上事能因其言以反求诸
身心猛省而摆脱尽私累则身心皆天理而大可知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以其公天地万物为一体屈伸消
长进退存亡一由乎理之自然而不自私也老庄必欲
外天地万物极其智术为巧免之计其自私也甚矣
元人有以北有许衡南有吴澄并称者此非后学所敢
轻议然即其书求其心考其行评其出处则二公之实
可见矣
卷二 第 33b 页 WYG0458-0630d.png
许鲁斋余诚实仰慕窃不自揆妄为之言曰其质粹其
识高其学纯其行笃其教人有序其条理精密其规模
广大其胸次洒落其志量弘毅又不为浮靡无益之言
而有厌文弊从先进之意朱子之后一人而已
许鲁斋自谓学孔子观其去就从容而无所系累真仕
止久速之气象也鲁斋不陈伐宋之谋其志大矣世祖
虽不能尽行鲁斋之道然待之之心极诚接之之礼极
厚自三代以下道学君子未有际遇之若此也
卷二 第 34a 页 WYG0458-0631a.png
尝观周子二程子张子邵子皆与斯道之传者也而朱
子作大学中庸序惟以二程子继孟氏之统而不及三
子何邪盖三子各自为书或详于性命道德象数之微
有非后学造次所能窥测二程则表章大学中庸语孟
述孔门教人之法使皆由此而进自洒扫应对孝弟忠
信之常以渐及乎精义入神之妙循循有序人得而依
据此朱子以二程子上继孔孟之统而不及三子欤然
朱子于太极图通书则尊周子于西铭正蒙则述张子
卷二 第 34b 页 WYG0458-0631b.png
于见则主邵子又岂不以进修之序当谨守二程之法
博学之功又当兼考三子之书耶及朱子又集小学之
书以为大学之基本注释四书以圣贤之渊微是则继
二程之统者朱子也至许鲁斋专以小学四书为修已
教人之法不尚文辞务敦实行是则继朱子之统者鲁
斋也
四书集注章句或问皆朱子萃群贤之言议而折衷以
义理之权衡至广至大至精至密发挥先圣贤之心殆
卷二 第 35a 页 WYG0458-0631c.png
无馀蕴学者但当依朱子精思熟读循序渐进之法潜
心体认而力行之自有所得切怪后人之于朱子之书
之意尚不能遍观而尽识或辄逞已见妄有疵议或剿
拾成说寓以新名衒新奇而掠著述之功多见其不知
量也
四书当先以集注章句为主参之于或问如辑释诸书
固多有发明处但语录或因人浅深而发或有未定之
论诸儒又或各持所见间有与朱子异者若经文集注
卷二 第 35b 页 WYG0458-0631d.png
章句未通而汛观此则本义反为所隔使人将有望洋
之叹若经文集章句或问既已贯通在已之权度既定
然后兼考诸书则知所择矣
余少知王霸之名而不知其实近日方思得之盖谓之
王者自一念一虑一心一身刑于妻子达之家国天下
无非仁义礼智之充周初无内外隐显远近之间也程
子所谓有天德便可语王道天德即仁义礼智之德王
道即是德推之政事达之家邦天下者是也谓之霸者
卷二 第 36a 页 WYG0458-0632a.png
形诸念虑身心者无非人欲之私施诸政事征伐者则
假夫仁义之名其内外隐显远近名实判然不相须矣
此王霸诚伪之所以不同也欤
庄子曰嗜欲深者天机浅盖嗜欲昏乱此心则理无自
而见故周子曰一者无欲也无欲其至矣
修德行义之外当一听于天若计较利达日夜思虑万
端而所思虑者又未必遂徒自劳扰祗见其不知命也
安往而非事安往而非道人臣当即所遇以为其事则
卷二 第 36b 页 WYG0458-0632b.png
道无不安矣苟不能安于所遇在此念彼则不能以道
自处审矣
余在沅辰令一小童烧栗忽壳破声爆可畏盖热气在
内不得出故奋裂而有声先儒论雷霆之理盖如此
无欲非道入道自无欲始博文是明此理约礼是行此

道本无名姑以万物万事必由是以行故强名之曰道

卷二 第 37a 页 WYG0458-0632c.png
一故神太极也两故化阴阳也
不能感人皆诚之未至诚不能动人当责诸已学以静
为本
常沈静则含蓄义理深而应事有力
少言沈默最妙
厚重静定宽缓进德之基
无欲则所行自简敬则中虚无物
处人之难处者正不必厉声色与之辩是非较长短惟
卷二 第 37b 页 WYG0458-0632d.png
谨于自修愈谦愈约彼将自服不服者妄人也又何较

涵养深则怒已即休而心不为之动矣
才舒放即当收敛才言语便思简默
不可乘喜而多言不可乘快而易事
因喜而多言觉气流而志亦为动
常默最妙已心既存而人自敬
轻言轻动之人不可以与深计易喜易怒者亦然
卷二 第 38a 页 WYG0458-0633a.png
闻事不喜不惊者可以当大事
不可因人曲为承顺而遂与之合惟以义相接则可以
与之合事才入手便当思其发脱处事已往不追最妙
人能于言动事为之间不敢轻忽而事事处置合宜则
浩然之气自生矣
多言最使人心志流荡而气亦损少言不惟养得德深
又养得气完而梦寐亦安
尝乘快不觉多言至夜枕席不安盖神气为多言所损
卷二 第 38b 页 WYG0458-0633b.png
也此虽近于修养之说然养德亦自谨言始
养之深则发之厚养之浅则发之薄观诸造化可见穷
冬大寒天地闭塞而元气蓄藏既固至春则发达充盛
而不可遏若冬暖元气露泄则春亦生物不盛而疫疠
作矣
矫轻警惰只当于心志言动上用力
安于故习则德不新须是尽去旧习从新做起张子曰
濯去旧见以来新意余在辰州五更忽念已德所以不
卷二 第 39a 页 WYG0458-0633c.png
大进者正为旧习缠绕未能掉脱故为善而善未纯去
恶而恶未尽自今当一刮旧习一言一行求合于道否
则匪人矣
若胸中无物殊觉宽平快乐
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
发奋诚心要做好人一切旧习定须截断
万起万灭之私乱吾心久矣今当悉皆扫去以全吾湛
然之性
卷二 第 39b 页 WYG0458-0633d.png
所见既明当自信不可因人所说如何而易吾之自信
不可强语人以不及非惟不能入彼将易吾言矣
笃志此道使天下之物不能尚其庶有进乎
势无两重之理此重则彼轻此轻则彼重故道义重则
外物轻道义轻则外物重为学之士常使外物不能胜
其道义则此日重彼日轻积久唯见道义而不复知有
外物矣
常默可以见道
卷二 第 40a 页 WYG0458-0634a.png
德进则言自简
斯须苟且即非敬矣心虚有内外合一之气象
仁只是此心之理与万物都相贯通故欣戚相关而能
爱才不贯通便相间隔只知有已不知有物欣戚不相
关而不能爱矣
工夫切要在夙夜饮食男女衣服动静语默应事接物
之间于此事事皆合天则则道不外是矣
元无亏欠元无止息一念之差心即放才觉其差而心
卷二 第 40b 页 WYG0458-0634b.png
即正斯须心不在而动即妄矣
念虑一毫杂妄即非仁便当克去
习举业者借经书之文以徼利达而不知一言之可用
诚所谓侮圣人之言也
人伦明则礼乐兴
人有斯须之不敬则怠慢之心生而非礼矣有斯须之
不和则乖戾之心生而非乐矣故曰礼乐不可斯须去

卷二 第 41a 页 WYG0458-0634c.png
程子谓期月三年一世大国五年小国七年之𩔖皆当
思其作为如何乃有益窃谓为学亦然读圣贤书于其
一字一句皆当思其作为如何乃有益也
易摇而难定易昏而难明者人心也唯主敬则定而明
主一则作事不差才二三则动作小事亦差矣况大事

须知已与物皆从阴阳造化中来则知天地万物一体

卷二 第 41b 页 WYG0458-0634d.png
思无疆为学思索义理者当深体之盖义理深远无穷
苟思虑浅近则不足以造其蕴惟思虑无疆则可以得
高深玄远之旨易曰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主一则
气象清明二三则昏昧矣
读书不体贴向自家身心上做工夫虽尽读古今天下
之书犹无益也将圣贤言语作一场话说学者之通患
自家一个身心尚不能整理更论甚政治
后人开口论天下事若指诸掌然自治空疏作事无本
卷二 第 42a 页 WYG0458-0635a.png
果能有成乎
有欲则人得而中之惟无欲彼无自而入
清心省事居官守身之要
洗心退藏于密以约失之者鲜矣
虽数十年务学之功苟有一日之间则前功尽弃故曰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德性之学须要时时刻刻提撕警省则天理常存而人
欲消熄苟有一息之间则人欲长而天理微矣
卷二 第 42b 页 WYG0458-0635b.png
不察理之有无而泛读一切不经驳杂之书务以闻见
该博取胜于人吾知其记愈多而心愈窒志愈荒而识
愈昏矣如此读书非徒无益是又适所以为心术之害

学至于心中无一物则有得矣
曰命曰性曰诚曰道曰理曰太极一也
谨言乃为学第一工夫言不谨而能存心者鲜矣
一语妄发即有悔可不慎哉
卷二 第 43a 页 WYG0458-0635c.png
余于坐立方向器用安顿之𩔖稍有不正即不乐必正
而后已非作意为之亦其性然
为学于应事接物处尤当详审每日不问大事小事处
置悉使合宜稍久则业广矣
无极而太极天地之性也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气
质之性也天地之性以不杂者言之故曰无极而太极
○是也气质之性以不离者言之故曰太极动而生阳
静而生阴□是也然无极而太极即阴阳中之太极阴
卷二 第 43b 页 WYG0458-0635d.png
阳中太极即无极而太极太极虽不杂乎阴阳天地之
性气质之性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观太极中无一物则性善可知有不善者皆阴阳杂揉
之渣滓也
不能知止则耳目无所加手足无所措知止则动静各
当乎理
万物不能碍天之大万事不能碍心之虚
不力行只是学人说话
卷二 第 44a 页 WYG0458-0636a.png
程朱之外诸儒性理杂论尤当大著眼力以辨其真是
真非不可执以为先儒成说而悉从其言鲁斋谓其言
有弥近理而大乱真者盖谓是也
程子作字甚敬曰只此是学盖事有大小理无大小大
事谨而小事不谨则天理即欠缺间断故作字虽小事
必敬者所以存天理也
作诗作文写字皆非本领工夫惟于身心上用力最要
身心之功有馀力游焉可也
卷二 第 44b 页 WYG0458-0636b.png
求在外者未可必求在内者必可得未可必者一听于
天必可得者当责之已人恻然慈良之心即天地蔼然
生物之心
万金之富不以易吾一日读书之乐也
听言杂则与之俱化遂失其正故贵乎听德惟聪
若以太极在气先则是气有断绝而太极别为一悬空
之物而能生夫气矣是岂动静无端阴阳无始之谓乎
开卷即有与圣贤不相似处可不勉乎
卷二 第 45a 页 WYG0458-0636c.png
若实见得虽生死犹不可异况取舍之间乎
懈意一生即为自弃
大丈夫心事当如青天白日使人得而见之可也
心诚色温气和辞婉必能动人
无一毫加于本分之外乃知自矜自伐者皆妄也
人只为拘于形体自小若能不为形气所拘则内外合
一而不胜其大矣
凝定最有力
卷二 第 45b 页 WYG0458-0636d.png
一息不可不涵养只在坐作动静语默之间
轻当矫之以重急当矫之以缓褊当矫之以宽躁当矫
之以静暴当矫之以和粗当矫之以细察其偏者而悉
矫之久则气质变矣
斯须省察不至则妄念发
心一操而群邪退听一放而群邪并兴
操心一则义理昭著而不昧一则神气凝定而不浮养
德养身莫过于操心之一法也许鲁斋诗曰万般补养
卷二 第 46a 页 WYG0458-0637a.png
皆虚伪只有操心是要规惟心得而实践者乃知其言
之有味
才收敛身心便是居德才寻思义理便是穷理二者交
资而不可缺一也
一于居敬而不穷理则有枯寂之病一于穷理而不居
敬则有纷扰之患
居敬有力则穷理愈精穷理有得则居敬愈固
人不主敬则此心一息之间驰骛出入莫知所止也尧
卷二 第 46b 页 WYG0458-0637b.png
典以钦之辞始益稷以钦之辞终则尧舜傅心之要可
知矣
好议论前辈得失乃初学之大病前辈诚有不可及者
未可轻议也
言不及行可耻之甚非特发于口者谓之言凡著于文
辞者皆是也当观后人肆笔奋词议论前人之长短及
夷考其平生之所为不及古人多矣岂非言不及行可
耻之甚乎吾辈所当深戒也
卷二 第 47a 页 WYG0458-0637c.png
当韩子之时异端显行百家并倡孰知尧舜禹汤文武
周公孔子孟轲为相傅之正统又孰知孟轲氏没而不
得其傅又孰知仁义道德合而言之又孰知人性有五
而情有七又孰知尊孟氏之功不在禹下又孰敢排斥
释氏滨于死而不顾若此之𩔖大纲大节皆韩子得之遗
经发之身心见诸事业而伊洛真儒之所称许而推重
者也后学因见先儒有责备之言遂剿拾其说妄议韩
子若不足学者设使此辈生韩子之时无先觉以启其
卷二 第 47b 页 WYG0458-0637d.png
迷无定论以一其志吾见沦于流俗惑于异端之不暇
又安敢窥韩子之门墙哉故论韩子之得失在周程张
朱数君子则可苟未及数君子皆当自责自求殆未可
轻加诋议以取僣妄之罪也
韩子气质明敏刚正乐易宽厚皆过于人但生于学绝
道散之时无所讲明切磋以底大就使生宋时得与道
学诸君子游则其所立当不止是矣
不能克己者志不胜气也
卷二 第 48a 页 WYG0458-0638a.png
私无大小觉即克去
学者之心当常有所操则物欲退听斯须少放即邪僻
之萌滋矣
无义理以养心何所不至
处事了不形之于言尤妙
志固难持气亦难养主敬可以持志少欲可以养气广
大虚明气象无欲则见之
人只是个心性静则存动则应明白坦直本无许多劳
卷二 第 48b 页 WYG0458-0638b.png
扰若私意一起则支节横生而纷纭多事矣
但当循理不可使气
当事务丛杂之中吾心当自有所主不可因彼之扰扰
而迁易也
处事当详审安重为之以艰难断之以果决事了即当
若无事者不可以处得其当而有自得之心若然则反
为所累矣
处事最当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安
卷二 第 49a 页 WYG0458-0638c.png
重深沈者能处大事轻浮浅率者不能
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一笑不可轻假人
为政当以公平正大行之是非毁誉皆所不恤必欲曲
徇人情使人人誉悦则失公正之体非君子之道也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乾坤只是自然故易简人能顺自
然之理则易简者可默识矣
行第一步心在第一步上行第二步心在第二步上三
步四步无不如此所谓敬也如行第一步而心在二步
卷二 第 49b 页 WYG0458-0638d.png
三步之外行第二步而心在四步五步之外即非敬矣
至若写字处事无不皆然写第一字心在第一字上为
一事心在一事上件件专一便是敬程子所谓主一之
谓敬无适之谓一与
胆欲大见义勇为心欲小文理密察智欲圆应物无滞
行欲方截然有执心细密则见道心粗则行不著习不

不言而躬行不露而潜修
卷二 第 50a 页 WYG0458-0639a.png
体认之法须于身心之所存所发者要识其孰为中孰
为和孰为情孰为道孰为德孰为仁孰为义孰为礼孰
为智孰为诚又当知如何为主敬如何为致恭如何为
存养如何为省察如何为克己如何为复礼如何为戒
慎恐惧如何为致知力行如何为博文约礼于凡天理
之名皆欲识其真于凡用功之要皆欲为其事如此则
见道明体道力而无行不著习不察之弊矣
学不进率由于因循
卷二 第 50b 页 WYG0458-0639b.png
此果何物耶推而上之莫究其始引而下之不见其终
测之而无穷资之而不竭离之而不开断之而不绝此
果何物耶竟不得而名也
理气间不容发如何分孰为先孰为后
循循而不已者其有所至欤
程子亲受太极图于周子而终身不以语人其虑远矣
后学有未涉四书门庭者开口即论太极驰心玄妙而
不知反求诸已其弊有不可胜言者
卷二 第 51a 页 WYG0458-0639c.png
万物自微以至著
究竟无言处方知是一源不识理名难识理须知识理
本无名谓有乎则视之无形也谓无乎则其来有本也
有本而无形则有而无矣无形而有本则无而有矣有
而无无而有非真知有无为一体者不足以语之
天地山川日月星辰万物皆可见也而其所以为是则
不可见也以不可见者语人孰信哉盖必心得而后信
也心得非他必自近始近莫近于吾身吾身百体皆可
卷二 第 51b 页 WYG0458-0639d.png
见也其所以为是百体之宜则不可见也可见而无不
可见者为之主则百体皆失其职矣举近以明远则天
地山川日月星辰万物之理一也
乍存乍亡者是间断之时多也
吾奋然欲造其极而未能者其病安在得非旧习有未
尽去乎旧习最害事吾欲进彼则止吾之进吾欲新彼
则汨吾之新甚可恶当刮绝之
生理无不贯者仁也
卷二 第 52a 页 WYG0458-0640a.png
道只在动止语默之间身外求道远矣
为学时时处处是做工夫处虽至微至陋处皆当存谨
畏之心而不可忽且如就枕时手足不敢妄动心不敢
乱想这便是睡时做工夫以至无时无事不然人心贵
乎光明洁净
心地乾净自然宽平
斯须照管不至则外好有潜勾窃引之私不可不察予
畏上帝不敢不正可见汤之伐夏一出于上天之公孟
卷二 第 52b 页 WYG0458-0640b.png
子所谓天吏是也夫岂有一毫利天下之心哉苟有利
天下之心则非所以为汤矣
英气甚害事浑涵不露圭角最好
第一要浑厚包涵从容广大之气象
只观人气象便知其涵养之浅深
工夫𦂳贴在身心做不可斯须外离
河图虚中以为太极而两仪四象八卦皆由是以生邵
子所谓天向一中分造化也
卷二 第 53a 页 WYG0458-0640c.png
见得理明须一一践履过则事与理相安而皆有著落
处若见理虽明而不一一践履过则理与事不相资终
无可依据之地曾点所以流于狂也
读前句如无后句读此书如无他书心乃有入
精粗本末兼尽所以为圣贤之学若舍粗而求精厌末
而求本所谓语理而遗物语上而遗下鲜不流而为异

二程所以接孔孟之傅者只是进修有序
卷二 第 53b 页 WYG0458-0640d.png
以鸿鹄之心读书必不能造乎精微
只寡欲便无事无事心便澄然
读书所以不见德崇业广者只是讲说不曾实行如讲
学而时习章便能学而时习否读其为人也孝弟章便
能孝弟否读颜子问仁章便能非礼勿视听言动否若
不能如此只是讲说耳
心不妄思一心皆天理身不妄动一身皆天理事不妄为
事事皆天理
卷二 第 54a 页 WYG0458-0641a.png
心一放即悠悠荡荡无所归着
心一收而万理咸至至非自外来也盖常在是而心存
有以识其妙耳心一放而万理皆失失非向外驰也盖
虽在是而心亡无以察其妙耳
理只在气中决不可分先后如太极动而生阳动前便
是静静便是气岂可说理先而气后也
古语曰敬德之聚也此语最宜潜体盖道妙莫测靡有
攸定惟敬则能凝聚得此理常在如心敬则凝聚得德
卷二 第 54b 页 WYG0458-0641b.png
在心上猊敬则凝聚得德在猊上以至耳目口鼻之𩔖
无不皆然或有不敬则心君放逸而天德亡百体解弛
而物则废虽曰有人之形其实块然血气之躯与物无
以异矣此敬之一字乃聚德之本而为践形尽性之要
也欤
朱子曰聚散者气也若理只泊在气上初不是凝结自
为一物但人分上合当然者便是理不可以聚散言也
理既无形安得有尽
卷二 第 55a 页 WYG0458-0641c.png
有形者可以聚散言无形者不可以聚散言
朱子语录杂论散见于诸书者甚多当时门人从旁记
录岂无一二之误况傅写之久乎尝窃谓读朱子语录
杂论不若读朱子手笔之书为无疑然语录杂论中有
义理精确明白发手笔之未发者则不可不考也
理虽微妙难知实不外乎天地阴阳五行万物与夫人
伦日用之常善观者于此默识焉则其体洞然矣静思
善皆已分之当为初与人一毫无与若才为善即有求
卷二 第 55b 页 WYG0458-0641d.png
名之心乃人欲而非天理矣
只于身心口鼻耳目手足动静应事接物至近至小处
看太极尤分明不必专论于千古之上六合之外也
观太极图得一静字为处事之本
从事于主敬者斯得太极之妙
有大学之工夫则有王佐之事业
三纲五常礼乐之本万事之原
看来理一齐皆具而无一物能外之者
卷二 第 56a 页 WYG0458-0642a.png
天地生人物不是尽安排个理来与他合下便已都定
了无添无减无多无少万古如是有此理便有此物有
此物便有此理原不相离
画前之易冲漠无朕之中而万象昭然已具也
挺持自守者必君子攀援附和者必小人
无毫发欠缺无瞬息间断
不可以有所求
心存则因器以识道
卷二 第 56b 页 WYG0458-0642b.png
不以礼制心其欲无涯
君子法乾之健只无私便不息有私则息矣
慎言语养德之大节饮食养生之大
声香色味触佛书所谓五欲世人之所贪彼欲灭绝者
也及其论声香色味之盛又极人世之所无者而誇耀
之何邪
读书固不可不思索然思索太苦而无节则心反为之
动而神气不清如井泉然淆之频数则必浊凡读书思
卷二 第 57a 页 WYG0458-0642c.png
索之久觉有倦意当敛襟正坐澄定此心少时再从事
于思索则心清而义理自见思索太劳而不节暴其气

三代之治本诸道汉唐之治详于法
不善之端岂待应物而后见耶如静中一念之刻即非
仁一念之贪即非义一念之慢即非礼一念之诈即非
智此君子贵乎慎独也
君子性其气小人气其性
卷二 第 57b 页 WYG0458-0642d.png
韩魏公范文正公诸公皆一片忠诚为国之心故其事
业显著而名望孚动于天下后世之人以私意小智自
持其身而欲事业名誉比拟前贤难矣哉
心如镜敬如磨镜镜才磨则尘垢去而光彩发心才敬
则人欲消而天理明
人只于身内求道殊不知身外皆道浑合无间初无内
外也
圣人之心应物即休元不少动
卷二 第 58a 页 WYG0458-0643a.png
圣人治人不是将自己道理分散与人只是物各付物
薛子宴坐水亭忽郁然而云兴滃然而雨集冷然而风
生锵然而虫急羽者飞秀者植童者侍鳞者适群物杂
然而声其声形其色薛子窈然深思独得其所以为是
声与色者而中心悦
敬则卓然
敬则光明
惟敬足以神明其德
卷二 第 58b 页 WYG0458-0643b.png
天何言哉即无极之妙
人为外物所动者只是浅
方为一事即欲人知浅之尤者
人有才而露只是浅深则不露
凡有形者皆气无形者皆理
内外合一无纤毫之间
敬以持巳谦以接物可以寡过矣
愈收敛愈充拓愈细密愈广大愈深妙愈高明
卷二 第 59a 页 WYG0458-0643c.png
虚明广大气象到人欲净尽处自见匪言所能喻也顺
理都无一事
顺理则泰然行之无所窒碍不顺理则凿矣
丙吉深厚不伐张安世谨慎周密皆可为人臣之法清
而有容乃不自见其清清而不能容是自有其清而心
反为其所累矣
道理浩浩无穷惟心足以管之
程子论恭敬曰聪明睿智皆由此出盖人能恭敬则心
卷二 第 59b 页 WYG0458-0643d.png
肃容庄视明听聪乃可以穷众理之妙不敬则志气昏
逸四体放肆虽粗浅之事尚茫然而不能察况精微之
事乎以是知居敬穷理二者不可偏废而居敬又穷理
之本也
天地间至大者莫过于三纲五常之道帝王之为治圣
贤之为学皆不外乎是
理明后见天地万物截然各安其分
学道固自圣贤之书而入苟徒玩心章句之间而不求
卷二 第 60a 页 WYG0458-0644a.png
实理之所在则亦无以有诸已矣
意才有向便失其正不可不察
自治之要宁过于刚
古人衣冠伟博皆所以庄其外而肃其内后人服一切
简便短窄之衣起居动静惟务安逸外无所严内无所
肃鲜不习而为轻佻浮薄者
学至于约则有得矣
有我之私极难克贵乎明与刚而已
卷二 第 60b 页 WYG0458-0644b.png
万起万灭而本体湛然有常者其心之谓与
心本宽大无边一有己私则不胜其小矣
程子曰人能克己则仰不愧俯不怍心广体胖其乐可
知窃意颜子之乐亦如此
凡所为当下即求合理勿曰今日姑如此明日改之一
事苟其馀无不苟矣
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应以诈御人者人亦以诈应吾心
诚志于学天其遂吾愿乎
卷二 第 61a 页 WYG0458-0644c.png
忍所不能忍容所不能容惟诚量过人者能之
正以处心廉以律己忠以事君恭以事长信以接物宽
以待下敬以处事居官之七要也
尝过一独木桥一步不敢慢惟恐蹉跌坠失人之处世
每事能畏慎如此安有失者
戏谑甚则气荡而心亦为所移不戏谑亦存心养气之
一端恭而和处众之道
有凤凰翔于千仞之气象则不为区区声利所动矣
卷二 第 61b 页 WYG0458-0644d.png
静能制动沈能制浮宽能制𥚹缓能制急
先儒谓天包地外窃谓不但包乎地外实行乎地中是
则上下内外皆天也
大学之至善论语之一贯孟子之性善中庸之诚周子
之太极言虽殊而其义一也
圣贤垂世立教之意大要欲人复其性而已而后之学
者读圣贤之书但资以为词章之用利禄之阶而不知
一言之切于身心圣贤垂世立教之意果何在哉
卷二 第 62a 页 WYG0458-0645a.png
所处之地虽静而心飞飏于外亦不得静也惟身在是
而心亦在是则不择地而静矣
一切外事与已本无干涉而与之扰扰俱驰是所以为
心病也惟知止则心自定矣心有毫发所系即不得其

珠藏泽自媚玉蕴山含辉此涵养之至要
人于动处难得恰好才动便有差所以发而中节为难

卷二 第 62b 页 WYG0458-0645b.png
天不以隆冬大寒而息其生物之机缄人不以熟寝大
寐而息其虚灵之知觉
虽上知不能无人心圣人所谓无欲者非若释氏尽去
根尘但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以其不流于人欲之
私所谓无欲也
皆实理也知者鲜矣
慎言谨行是修已第一事
目之逐物最能丧德故四勿以视居先
卷二 第 63a 页 WYG0458-0645c.png
学须有觉方得总会处
庄子曰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程子所
谓形容道体之言此𩔖是也
先儒月映万川之喻最好喻太极盖万川总是一月光
万物统体一太极也川川各具一月光物物各具一太
极也其统体之太极即各具之一本其各具之太极即
全体之万殊非有二太极也
人誉之使无可誉之实不可为之加喜人毁之使无可
卷二 第 63b 页 WYG0458-0645d.png
毁之实不可为之加戚惟笃于自信而已
人之自立当断于心若实见得是当决意为之不可因
人言以前却而易其守
分外之事一毫不可与
心有开时开时见是理无物不有无时不然塞时则不
见矣故为学要时时提醒此心勿令昏塞
一念之善景星庆云一念之恶烈风疾雨
与人言宜和气从容气忿则不平色厉则取怨
卷二 第 64a 页 WYG0458-0646a.png
进将有为退必自修君子出处惟此二事
春秋最重民力凡有兴作小大必书圣人仁民之意深

程子易傅质悫精深广大微妙朱子本义亦有不能出
其外者
人于实之一字当念念不忘随事随处省察于言动居
处应事接物之间必使一念一事皆出于实斯有进德
之地
卷二 第 64b 页 WYG0458-0646b.png
阴阳变易自人身以至天地万物无时不然知此则知
易矣
只是循天理便有序而和故仁者礼乐之本也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者理一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者
分殊也为学第一功夫立心为本心存则读书穷理躬
行践履皆自此进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
已程子曰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人将已放之心收之
反入身来自能寻向上去皆此意也
卷二 第 65a 页 WYG0458-0646c.png
人为学至要当于妄念起处即遏绝之予每尝用力于
此故书以自励
先儒曰欲心一萌便思理义以胜之即窒欲之要也程
子曰敬义夹持直上达天德此自为学之要也
学易只在语默动静之间须时时学之
易不外动静
鸢飞鱼跃是道理无一毫之空缺处逝者如斯不舍昼
夜是道理无一息间断处
卷二 第 65b 页 WYG0458-0646d.png
夜气如泉源淆之数亦不能清矣君子所以贵乎存息

知道则言自简
绝谋利计功之念其心超然无系
默而存之有得于心非所谓德乎立得脚定却须宽和
以处之
时时皆道处处皆道事事皆道不可离如此存养省察
之功不可须臾或间也
卷二 第 66a 页 WYG0458-0647a.png
略有与人计较短长意即渣滓消融未尽
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挺持刚介之志常存则有以起偷惰而胜人欲一有颓
靡不立之志则甘为小人流于卑污之中而不能振拔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之语宜深体玩盖庄敬则志以帅
气卓然有立为善亹亹不倦而不知老之将至安肆则
志气昏惰柔懦无力玩愒岁月悠悠无成矣
卷二 第 66b 页 WYG0458-0647b.png
识量大则毁誉欣戚不足以动其心
诚意孚于未言之前则言出而人信之
定见明自信笃可以处大事
必能忍人不能忍之触忤斯能为人不能为之事功士
之气节全在上之人奖激则气节盛苟乐软熟之士而
恶刚正之人则人务容身而气节消矣
事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处之
观人之法只观含蓄则浅深可见
卷二 第 67a 页 WYG0458-0647c.png
至诚以感人犹有不服者况设诈以行之乎
人之一呼者太极动而阳也一吸者太极静而阴也吸
为呼之根呼为吸之根即阴阳之一动一静而互为其
根也以至一语一默无不皆然则太极阴阳之妙又岂
外于人之一身哉
太极动而生阳虽自动处说起而其根却自静中来如
天之四时贞下起元是也然静又根于动动又根于静
所谓动静无端阴阳无始也
卷二 第 67b 页 WYG0458-0647d.png
四方上下往来古今实理实气无丝毫之空隙无一息
之间断
人皆知求鬼神于茫昧不测之间殊不知天地四时日
月星辰雨露风霆霜雪山川草木人物鸟兽皆鬼神之
著者
民咸用之谓之神但人由之而不知也
一息之运与古今之运同一尘之土与大地之土同一
夫之心与亿兆之心同
卷二 第 68a 页 WYG0458-0648a.png
继之者善化育之始流行而未已阳也成之者性人物
禀受一定而不易阴也
太极本只是天地万物自然之理不外乎人伦日用之
间学者因其立名之高欲以玄远求之误矣
易言艮止书言安止钦止诗言敬止大学言知止止之
为义最精乃天理当然之极也须臾失其止即人欲之
私矣
人之一身四肢百体皆有当止之则得其止则安失其
卷二 第 68b 页 WYG0458-0648b.png
止则危平旦虚明气象最可观使一日之间常如平旦
之时则心无不存矣
轻言戏谑最害事盖言不妄发则言出而人信之苟轻
言戏谑后虽有诚实之言人亦弗之信矣
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𩔖以坏名节
于圣贤言理处若天理若人心若性命道德诚善忠恕
一贯太极之𩔖要当各随其旨而知所以异又当旁通
其义而知所以同也
卷二 第 69a 页 WYG0458-0648c.png
学者一日之间心在义理上之时少在閒事上之时多
所以于义理生而于閒事熟诚移在閒事上之心常在
义理上念念不忘则天理熟矣
读书惟宁静宽徐缜密则心入其中而可得其妙若躁
扰褊急粗略以求之所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
知其味者也焉足以得其妙乎
应事才应即休不可须臾留滞为心累
尧舜禹汤文武之道非得孔子后世莫知所尊周程张
卷二 第 69b 页 WYG0458-0648d.png
子之道非得朱子后世莫知所统孔子之后有大功于
道学者朱子也
伊川为讲官以三代之上望其君从与否则在彼而已
其肯自贬其道以徇之哉
自朱子没而道之所寄不越乎言语文辞之间能因文
辞而得朱子之心学者许鲁斋一人而已
人闻道学之名不骇以为高则笑以为迂且为学而不
学道则无天理人伦矣果何学乎
卷二 第 70a 页 WYG0458-0649a.png
笑谑不惟乱气而且乱心言谨则气定心一言要专一
心要专一
事来只顺应之不可无故而先生事端
循理则事自简
造化密移无一息之停常在目前人自不察
偶见柳花悠扬高下因悟造化流行雍容自然之妙造
化翕寂专一则发育万物有力人心宁静专一则穷理
作事有力
卷二 第 70b 页 WYG0458-0649b.png
当于心意言动上做工夫心必操意必诚言必谨动必
慎内外交修之法也
静中有无限妙理皆见
人能心在腔子里则百事可精道无处不在故当无处
不谨
气质极难变十分用力犹有变不能尽者然亦不可以
为难变而遂懈于用力也为学第一在变化气质不然
只是讲说耳圣人不怨天不尤人心地多少洒落自在
卷二 第 71a 页 WYG0458-0649c.png
常人才与人不合即尤人才不得于天即怨天其心忿
懥劳扰无一时之宁泰与圣人之心何啻霄壤
无行所悔最为难事杂虑少则渐近道
康节曰思虑未发鬼神知不由乎我更由乎谁人能慎
所发于将发则无悔矣
当悔者既不可追但不可再萌可悔之事耳
取与是一大节其义不可不明不责人即心无凝冰焦
火之累
卷二 第 71b 页 WYG0458-0649d.png
学举业者读诸般经书只安排作时文材料用与已全
无干涉故其一时所资以进身者皆古人之糟粕终身
所得以行事者皆生来之气习诚所谓书自书我自我
与不学者何以异
造化人事皆以静为主造化非专一翕聚则不能直遂
发散人心非寂然不动则何以酬酢天下万事哉格物
致知则豁然贯通处即所谓天下无性外之物而性无
不在也天地间理无缝隙实不可分
卷二 第 72a 页 WYG0458-0650a.png
天地万物分虽殊而理则一所以可格而致其知
中庸不可能者以人不能得性情之正也私欲尽则性
情得其正而中庸不可能矣故日用求中庸之道者不
外乎性情得其正也心每有妄发以经书圣贤之言制

为学只是要知性复性而已朱子所谓知其性之所有
而全之也
理气岂可图而周子图之非超然有得于图之表者不
卷二 第 72b 页 WYG0458-0650b.png
能知程子终身不以示人其意微
周子说几善恶始于毫釐之间充之天壤之异为尧舜
皆原于几之善为桀纣皆原于几之恶
天下古今只有一善而已人不为善何以为人
善即性也为善即所以尽性也为不善则失其性矣性
之一字无所不包当时时体认而力行之孟子所谓左
右逢其原者即此性也
周子论几字如复之初九善几也姤之初六恶几也善
卷二 第 73a 页 WYG0458-0650c.png
几不可不充恶几不可不绝朱子所谓近则公私邪正
远则废兴存亡只于此处看破便斡转了此实治已治
人之至要也
莫之为莫之致皆当谨其在已者
为学之要在于知性善知性善则知所用力矣
孔子曰焉用杀论语二十篇无以杀字论为政者圣人
之仁心大矣
防小人密于自修君子以庄敬自持则小人自不能近
卷二 第 73b 页 WYG0458-0650d.png
孔子曰庸言之信庸行之谨以是知言行之至小者皆
当谨信而不可忽今人日用言行将谓小事都不谨此
德业之所以不广崇也鬼神者天地阴阳之灵魂魄者
人身阴阳之灵
识高则量大气盛则声宏
日用间身心切要道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性发而为恻
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情随事随处必体认得了了分明
方为见道而无行不著习不察之患矣
卷二 第 74a 页 WYG0458-0651a.png
程子曰四端不言信者既有诚心为四端则信在其中
矣愚谓若无诚心则四端亦无矣故学道以诚心为本
余近日甚觉敬与无欲之力
寻思千能百巧都不济事只无欲是高处
德惟明为先书称尧曰钦明舜曰文明禹曰明明汤曰
克明文王曰若日月之照临皆言明也
论性不论气不备有二说专论性不论气则性亦无安
泊处此不备也专论性不论气则虽知性之本善而不
卷二 第 74b 页 WYG0458-0651b.png
知气质有清浊之殊此不备也论气不论性不明亦有
二说如告子以知觉运动之气为性而不知性之为理
此不明也如论气质有清浊之殊而不知性之本善此
不明也二之则不是盖理气虽不相杂亦不相离天下
无无气之理亦无无理之气气外无性性外无气是不
可二之也若分而二是有无气之性无性之气矣故曰
二之则不是
尽心工夫全在知性知天上盖性即理而天即理之所
卷二 第 75a 页 WYG0458-0651c.png
从出人能知性知天则天下之理无不明而此心之理
无不贯苟不知性知天则一理不通而心即有碍又何
以极其广大无穷之量乎是以知尽心工夫全在知性
知天上
费是隐之流行处隐是费之存主处体用一源显微无
间如阴阳五行流行发生万物费也而其所以化生之
机不可见者隐也
俯仰天地无穷知斯道之大觉四海之小矣
卷二 第 75b 页 WYG0458-0651d.png
凡大小有形之物皆自理气至微至妙中生出来以至
于成形而著张子曰其来也几微易简其至也广大坚

知止所包者广就身言之如心之止德目之止明耳之
止聪手之止恭足之止重之𩔖皆是就物言之如子之
止孝父之止慈君之止仁臣之止敬兄之止友弟之止
恭之𩔖皆是盖止者止于事物当然之则则即至善之
所在知止则定静安虑得相次而见矣
卷二 第 76a 页 WYG0458-0652a.png
大而人伦小而言动皆理之当然才有有为之心虽所
行合理亦是人欲
物格是知逐事逐物各为一理知至是知万物万事通
为一理
天道流行命也命赋于人性也性与心俱生者也性体
无为人心有觉故心统性情
 阎禹锡薛文清弟子
  字子与洛阳人正统甲子乡荐仕至监察御史
卷二 第 76b 页 WYG0458-0652b.png
年十九举乡书明年授昌黎训导母丧庐墓诏旌于门
闻薛文清讲学往从之游补开州训导遂以所受于文
清者授其弟子人多化之天顺丁丑内阁李文达贤荐
为国子学正转监丞干谒不行谪徽州府经历寻复南
京国子助教监丞超升御史提督畿内学政励士以原本
之学讲明太极图说通书使文清之学不失其傅者先
生之力也成化丙申卒所著有自信集或问先生与白
良辅于文清文清曰洛阳似此两人也难得但恐后来
卷二 第 77a 页 WYG0458-0652c.png
立脚不定往别处走观先生所立虽未知其所得深浅
亦不负文清之所戒矣(河东/学案)
所著有自信集所纂述有晦庵要语二程全集薛文清
读书录河汾诗文等编行于世
张鼎字大器陜之咸宁人成化丙戌进士授刑部主事
历升户部右侍郎弘治乙卯卒年六十五少从父任之
蒲州得及薛文清之门终身恪守师说不敢少有踰越
文清殁后其文集散漫不传先生搜辑较正凡数年得
卷二 第 77b 页 WYG0458-0652d.png
成书
出知太原府除豪黠有循良声按察河南振肃纪纲奸
贪敛迹弘治初擢巡抚保定时盗贼充斥行旅戒严乃
筑墙植树自内丘达京师由是境内肃清(陜西/通志)
所著有仕学日记自在诗文蠹斋博稿行于世
张杰字立夫号默斋凤翔人正统辛酉乡荐授赵城训
导以讲学为事文清过赵城先生以所得质之文清为
之證明由是其学益深丁外艰丧葬悉以礼屏去浮屠
卷二 第 78a 页 WYG0458-0653a.png
法乡人化之服阕遂以养母不出母丧毕为责躬诗曰
年纪四十四此理未真知昼夜不勤勉迁延到几时无
复有仕进意其工夫以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二语
为的用五经教授名重一时称默斋先生当道聘摄城
固学事先生以乡党从游颇众不能远涉他方辞之
段容思坚赠诗圣贤心学真堪学何用奔驰此外寻先
生荅诗亦有今宵忘寝论收心之句学者争傅诵焉有
劝先生著书者曰吾年未艾犹可进也俟有得为之未
卷二 第 78b 页 WYG0458-0653b.png
晚成化壬辰卒年五十二
先生笃于孝友御子弟一以礼法内外斩斩尝自题曰
读孔孟书学孔孟事知有未真行有未至惟日孳孳以
求无负也其勤励若此
李昶山西安邑人景泰丙子举人授清水县学教谕恭
勤博览尝从学薛文清公而德行粹白时人多以理学
师之
 段坚容思先生
卷二 第 79a 页 WYG0458-0653c.png
  字可久陜西兰州人景泰甲戌进士仕至南阳知
  府
年十四为诸生见陈缑山明伦堂上铭群居慎口独坐
防心慨然有学圣之志于是动作不苟正统甲子领乡
荐已已英宗北狩应诏诣阙上书不报自齐鲁以至吴
越寻访学问之人得阎禹锡白良辅以溯文清之旨踰
年而归学益有得登进士第归而读书越五年出知福
山县以弦诵变其风俗谓天下无不可化之人无不可
卷二 第 79b 页 WYG0458-0653d.png
变之俗六载而治行郁然可观李文达荐之擢知莱州
府以忧去补南阳府建志学书院与人士讲习濂洛之
书其童蒙则授以小学家礼祀烈女迸巫尼凡风教之
事无不尽心八年而后归成化甲辰卒年六十六(陜西/通志)
有容思集柏轩语录先生为政尚教化先礼后刑诸属
吏不法者立按论民或良或奸相宜训治识王尚书鸿
儒张贡士景纯于微贱中躬劝之学后皆成名儒女缨
而殉夫死者二人自往祠祭民翕然向理南阳俗美至
卷二 第 80a 页 WYG0458-0654a.png
于今(皇明/书)
尝言学者主敬以致知格物知吾之心即天地之心吾
之理即天地之理吾身可以参赞者在此其形于自得
者诗云风清云净雨初晴南亩东阡策杖行幽鸟似知
行乐意绿杨烟外两三声先生虽未尝及文清之门而
郡人陈祥赞之曰文清之统惟公是廓则固私淑而有
得者也
先生尝被酒杖一囚醒而忘其故是后饮即不笞
卷二 第 80b 页 WYG0458-0654b.png
 王鸿儒凝斋先生文庄公
  字𢡟学河南南阳人成化丁未进士仕至南京户
  部尚书
公聪悟天成书过目成诵作字端劲有古法里人有为
府史者尝致公佐书府中知府段坚见公书奇而问之
史对曰里中王生书也坚即召见曰子风神清彻岂尘
埃中人即留读书府中续食授衣遣入郡学为诸生提
学副使陈选异其文曰此经世之文非直举子业也成
卷二 第 81a 页 WYG0458-0654c.png
化癸卯发解河南第一筮仕南户部主事
弘治九年佥事提学山西十五年进副使提学在晋九
载以陶养为本以文艺为末抑浮崇雅先行检而后词
华品藻高下毫发不爽又好面诲人每生徒请益因材
开发终日不倦士子翕然归之(石宝撰/墓志)
泰陵励治思贤尝与刘大夏论人材曰藩臬中如王鸿儒
他日可大用大夏对曰此人才学不易得诚如圣谕
正德初致仕已已起国子祭酒不数月忧去服除改南
卷二 第 81b 页 WYG0458-0654d.png
户部侍郎召入吏部以甄拔人物为己任尝曰惟诚与
直能济国事趋名者亦趋利于社稷生民无益也时吏
部尚书陆完有才名与宸濠通公亟称夏忠靖王忠肃
二公贤可师法完意不悦未几完果败
十四年升南户部尚书宸濠反武宗南巡勤劳王事疽
发背卒
公于书无所不读大要以穷理致用为主虽一字之异
同亦必求其原而审其义之所安故其所得宏博奥衍
卷二 第 82a 页 WYG0458-0655a.png
交发互益其于六经沛如也
凡祖宗设政用人及先辈立朝行已历历能言至论时
务决成败可否通窒如探囊指掌至诚待物和而有礼
不问人私人亦不敢以私问也先生闿朗光大大言无
支浮目所真觌步必履之是时边武得权政门颇杂先
生癙忧饮泣虽在贵显如困葛藟受严却介之义荐绝
养交之私上下远近咸称为君子
凝斋笔语
卷二 第 82b 页 WYG0458-0655b.png
乾道变化者五月一阴生乾道变矣六月二阴生乾道
再变矣至十月则乾道变极阳尽而纯阴以成坤卦所
谓化也此正秋冬之时百榖草木各正性命保合太和
乾之利贞也
撝谦行之谦也鸣谦言之谦也
六十四卦者八卦之蕴也八卦者两仪之蕴也两仪者
太极之蕴也
下武自三后言之也三后在天武王在下故曰下武卫
卷二 第 83a 页 WYG0458-0655c.png
武公诸候也其诗乃见于雅盖为王卿士时也
左氏隐三年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按夏四月正
麦熟之时故曰取温之麦若依赵氏谓时月皆改则此
当为夏之二月岂可取麦者乎罍尊阳也在阼牺尊阴
也在西堂上以阳为主县鼓阳也在西应鼓阴也在东
堂下以阴为主也
孟子之学明在于事亲事长而幽极于知性知天上下
本末一以贯之此所以为醇乎醇之儒也彼庄老者幽
卷二 第 83b 页 WYG0458-0655d.png
明二致首尾衡决世儒方且尊以为圣哲岂知道之论

孙夏峰曰司马实范希文理学之宗也议者谓其功业
太盛而不得与李延平胡叔心等同列浚川王子生平
之学不笃守先哲以梏自得之识故语议焕发多出人
意表而时亦以文章气节归之夫文章气节皆自学问
中来乌可录其末而遗其本至谓周元公主静而遗动
谓孟子善是性而恶亦是性窃自谓不谬于尼山或亦
卷二 第 84a 页 WYG0458-0656a.png
自任之过也
 周桂(一作/蕙)小泉先生
  字廷芳秦州人为临洮卫军士戌兰州
年十二听人讲大学首章奋然感动闻段可久集诸儒
论学时往听焉可久勖以圣贤可学而至教示方途遂
究通五经笃信力行存省真纯发言不妄见者称曰濂
洛关闽君子也诸儒初犹与坐讲既为畏友遂为远迩
道宗西安李锦薛敬之咸信重之
卷二 第 84b 页 WYG0458-0656b.png
又受学于安邑李昶昶举贤书教谕文清之门人也恭
顺侯吴瑾镇陜是为本军总兵延公训子累请不赴曰
本军见役死不敢避若欲训子礼无往教始令子就学
后移居其州之小泉深衣幅巾动必以礼成纪之人熏
化其德而可久时时过访之迨老以父云游四方访求
不遇卒逆旅舍而遗风馀韵犹在陇西间(佳按其时论/廷芳之于可)
(久始若张横渠之于范仲淹/后若朱紫阳之于蔡元定也)
肃藩乐人郑安郑宁皆乞除乐籍从周先生读书其感
卷二 第 85a 页 WYG0458-0656c.png
人如此成化戊子容思至小泉访之不遇留诗而去小
泉泉水隔烟萝一濯冠缨一浩歌细细静涵洙泗脉源
源动鼓洛川波风埃些子无由入寒玉一泓清更多老
我未除尘俗病欲烦洗雪起沈疴白云封锁万山林卜
筑幽居深更深养道不干轩冕贵读书探取圣贤心何
为有大如天地须信无穷自古今欲鼓遗音弦绝后关
闽濂洛待君寻
门人甚众薛敬之王爵最著
卷二 第 85b 页 WYG0458-0656d.png
 薛敬之思庵先生
  字显思陜西渭南人贡士仕至金华府同知
生有异状长大雄伟须髯修美左膊有文字黑入肤内
五岁即喜读书居止不同流俗乡人以道学呼之成化
丙戌贡入太学时白沙亦在太学一时相与并称闻父
母相继殁徒跣奔葬时大雪盈尺日行泥泞中不知避
母嗜韭母殁终身不食韭丙午谒选山西应州知州劝
民耕绩时循田野察无力者给以牛种及不能婚葬者
卷二 第 86a 页 WYG0458-0657a.png
皆助之又兼积蔬粟不三四岁粟至四万馀石乾蔬数
万馀斤年饥民免流亡逋而归者三百馀家皆与衣食
补葺其屋庐与居乂立义冢以瘗流民之死于道路者
南山有虎患仿昌黎之鳄鱼为文祭之旬日间虎死萧
家寨平地暴水涌出几至沈陷亦为文祭告水即下泄
声如雷鸣尤雅重学校数至学舍为诸生言孔孟旨意
人始知身心性命之学奏课第一弘治丙辰升金华府
同知东南学者如陈聪辈数十人皆抠衣门墙居二年
卷二 第 86b 页 WYG0458-0657b.png
致仕正德戊辰卒年七十四(吕文简公/撰墓志)
公嗜道若饴老而弥笃好与人讲娓娓不置又好静坐
思索凡有所得如横渠法即以劄记所著有思庵野录
道学基统洙泗言学录尔雅辨音田畴百咏集归来藁
及演作定心性说诸书其言多有补于名教云(理学/宗传)
先生从周小泉学常鸡鸣而起候门开洒扫设坐至则
跪以请教故谓其弟子曰周先生躬行孝弟其学近于
伊洛吾以为师陜州陈云逵忠信狷介凡事皆持敬吾
卷二 第 87a 页 WYG0458-0657c.png
以为友吾所以有今日者多此二人之力也先生之论
特详于理气其言未有无气质之性是矣而云一身皆
是气惟心无气气中灵的便是心则又歧理气而二之
也气未有不灵者气之行处皆是心不仅腔子内始是
心也即腔子内亦未始不是气耳(黄宗羲/学案)
 (佳/)按先生惟心无气一语固不识心黎洲气之行处
 即是心亦有病试观阴阳五行之气无处不到谓即是
 心可乎孟子曰夫志气之帅也朱子曰心者气之精
卷二 第 87b 页 WYG0458-0657d.png
 爽斯为不易矣
思庵野录
千古圣贤非是天生底只是明得此心分晓
德无个大小且指一物始根便是大德发生条达千枝
万柯都是那根上出来便是小德
太极图明此性之全体西铭状此心之大用
天地无万物非天地也人心无万物非人心也天地无
物而自不能不物物人心无事而自不能不事事而今
卷二 第 88a 页 WYG0458-0658a.png
天下只是一个名利关住札了壅住多少俊才可胜叹
哉气化然也
气化人事不可歧而二之须相参而究之然后可以知
天道消息世道隆替
雨旸燠寒风之有无见得天无心处风雷变化气使然
也天本无心以人为心圣人本有心以天处心其未至
于圣人者可不尽希天之学乎何谓希天曰自敬始
 (佳/)按程子曰天地无心而成化言化成于自然而非
卷二 第 88b 页 WYG0458-0658b.png
 天地有心为之也非谓天本无心也复之彖曰复其
 见天地之心乎静极而动天心乃见非孔子之言与
 孰谓天无心哉
凡所作为动心只是操存之心未笃笃则心定外物不
能夺虽有所为亦不能动
在天之风霜雨露者阴阳之质在地之草木水石者刚
柔之质在人之父子君臣者仁义之质阴阳一刚柔也
刚柔一仁义也阴阳气也离那质不得刚柔质也离那
卷二 第 89a 页 WYG0458-0658c.png
气不得仁义性也离那气质不得未有无气之质未有
无质之气亦未无气质之性
偶观杏实会得一本万殊道理当时种得只是一本如
今结了百千万个不亦殊乎一本万殊万殊一本有甚
时了期就见得天命不已气象出来
夜气与浩然之气不同彼以全体言此以生息言但浩
然章主于气牛山章主于性学者互相考之有以知性
气之不相离也
卷二 第 89b 页 WYG0458-0658d.png
天高地下万物流行分明个礼乐自然
心乘气以管摄万物而自为气之主犹天地乘气以生
养万物而亦自为气之主
心本是个虚灵明透底物事所以都照管得到一有私
欲便却昏蔽了连本体亦自昧塞如何能照管得物
学者始学切须要先识得此心何物此气是何物心主
得气是如何气役动心是如何方好着力进里面去
小德川流是已发之中时中之中也大德敦化是未发
卷二 第 90a 页 WYG0458-0659a.png
之中大本之中也
赋予万物生生不已则曰天命化育流行各以其时则
曰天道冲漠无朕化育自然则曰天理生物不已各有
其德则曰天德曰命曰道曰理曰德名虽不同本诸一
太极也
圣贤千言万语须体贴向自己身心上方觉有味若不
如此只是做一场话说
看周程之书便能疏通心渠了脱滓垢自然令人会省
卷二 第 90b 页 WYG0458-0659b.png
牵转活动处
仁只是心求仁非一方也但心有所存主处便是求仁
观诸孔门问答可见师之教弟子之学都只是寻讨个
正当底心心外无馀事
理气不可见即于阶前雀跃观之便是诚之不可掩如
斯夫气象道德之学师天地也气象自与功名富贵之
习殊别
周易明理以著象春秋因事以索理
卷二 第 91a 页 WYG0458-0659c.png
伏羲只是在天地万物上模范出个位次以体言也到
文王时开口便把天地万物拨剔出生意以用言也
茂叔命程子寻仲尼颜子乐处所乐何事然乐非可寻
寻之一字谓非见道脱洒分明实有如何道得出
 李锦介庵先生
  字在中陜西咸宁人天顺壬午举乡荐仕终松江
  府同知
少孤读书知大义受学于周小泉得闻先儒要旨遂弃
卷二 第 91b 页 WYG0458-0659d.png
记诵辞章之习以穷理主敬为学知行并进关中学者
咸敬服之
入太学祭酒邢让深器之让坐事下狱先生率六馆之
士伏阙讼冤由是名动京师(马理陜/西通志)
所居仅蔽风雨至于屡空临财终无苟取郡大夫馈米
数十斛皆辞之善诱后学解经不为凿说出其门者皆
成名士
居忧时巡抚余肃敏请教其子先生以齐衰不入公门
卷二 第 92a 页 WYG0458-0660a.png
固辞肃敏闻其丧不能举赙以二椁先生却其一曰不
可因丧为利也成化甲辰谒选松江府同知后二年卒
年五十一
性刚介不妄交接不苟要约义之所在确然自信不以
一毫挫于人
再访小泉于秦州印證所学设疑辨难叩应不讹小泉
叹服而去小泉尝难之曰有人亲病剧思食一梨求诸
市不得邻人有种者非窃不获将窃之乎答曰辱身以
卷二 第 92b 页 WYG0458-0660b.png
及其亲非孝也小泉是之
其为学务穷性理体之身心不好立语言文字以故没
之日遗藁无存没十年而杨文襄公督学关中表其墓
而督学虎谷王公赋诗吊之有云化如和叔词章外贫
似原思草泽间闻者以为知言
 王爵
  字锡之陜西秦州人弘治初国子生仕保安州判
自少潜心力学长从周小泉游而知操存之学郡守秦
卷二 第 93a 页 WYG0458-0660c.png
公纮与语悦之时与讲操存之要及教后学切切以诚
敬为本弘治初以国子生仕为保安州判出纳公会计
当日不惮劳民服其治后秦公总督原州聘至镇居三
年交如一日及归赠以杨州盐引数百石力辞之而恶
衣菲食坦如也州人咸称之(陜西/通志)
 王沂
  字子与泰和人
王学笃行高风节标表江右洪武二年子启以明经荐
卷二 第 93b 页 WYG0458-0660d.png
官监察御史明年沂以学行荐为说书既至上书论事
授福建盐运副使已兄弟俱反初服恭爱隆洽居必一
堂出必雁行身长玉立巍冠褒衣襜如也人望之如神
见之无不肃然起敬者至接人色庄气温雍容都雅语
简理尽又无不乐就焉沂幼读孟子即辨于义利稍长
从师受周易业精自六经至濂洛关闽书靡不竟究旁
通百氏于天人之微圣贤之蕴古今治乱成败之道蓄
富精察言之明而履之确也隐居教授辟举皆不就而
卷二 第 94a 页 WYG0458-0661a.png
从学者愈众随材而笃倾竭底里故往往有成秉刚守
毅葆醇而蹈道孝友笃至岁时葬祭循古礼燕处深严
未尝启口及人过失而轨范自然不绳削而合也不以
夷险易其操不以贵贱二其节学者称为竹亭先生安
成刘云章称其渊乎玄酒之在尊凛乎太阿之未出匣
灂乎其清而挹之勿竭薰乎其和而即之勿可狎也使
及于孔门则风雩之咏归端章甫之礼乐固将进退绰
然而特视所合何如耳宋学士濂称其履涂辙之正抱
卷二 第 94b 页 WYG0458-0661b.png
贞和之素融融乎森森乎不可企也其为文根柢诸经
濡涵百氏有益乎伦理不爽乎物则𩔖其为人云
 
 
 
 
 
 明儒言行录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