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十九
卷八十九 第 1a 页 WYG0343-063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资治通鉴后编卷八十九
           刑部尚书徐乾学撰
 宋纪八十九(起著雍执徐七月尽上章敦/牂十二月凡二年有六月)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
  帝
元祐三年秋七月戊申荆王頵卒谥端献 癸丑太皇
太后诏有司褒崇皇太妃讨论典故以闻 丙辰辽遣
卷八十九 第 1b 页 WYG0343-0633b.png
使册李乾顺为夏国王 壬戌诏应大臣奏举馆职并
依条召试除授其朝廷特除不用此令先是刘安世言
祖宗定天下首辟儒馆以育人材处于英俊之地而厉
其名节观以古今之书而开其聪明近岁以来寖轻其
选或缘世赏或以军功或酬聚敛之能或徇权贵之荐
未尝校试遂贴职名帝以为然故有是诏安世又奏陛
下过听臣言追复旧制而继云朝廷特除者不在此限
则是名为更张弊原尚在乞自转运使以上资序特除
卷八十九 第 2a 页 WYG0343-0634a.png
者得不用此制度庶几塞侥倖之门重馆职之选不听
 戊辰夜东北方明如昼俄成赤气中有白气经天
癸酉忠州言临江涂井镇雨黑黍 八月戊寅阿里库
入贡 己卯进封扬王颢为徐王 辛巳复置荆门军
 丙戌罢吏试断刑法 丁酉渠阳蛮入寇 庚子刘
安世言臣伏见祖宗以来执政大臣亲戚子弟未尝敢
授内外华要之职自王安石秉政以来尽废列圣之制
专用亲党务快私意今在位之臣犹袭故态子弟亲戚
卷八十九 第 2b 页 WYG0343-0634b.png
布满要津此最当今大患也愿出此章遍示三省俾不
废祖宗之法 中书舍人曾肇言七月内批钱珏特差
勾当牛羊司八月内批刘言特添差勾当翰林司臣伏
见太皇太后皇帝陛下杜绝请谒裁抑恩倖而近日以
来颇有干求内降特与差遣者窃恐侥倖之人转相扳
援谨并录上仁宗朝缘内降戒饬诏书事迹凡八条别
为一通伏乞置之坐右少助省览 九月庚申禁宗室
联姻内臣家 乙丑阿里库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
卷八十九 第 3a 页 WYG0343-0634c.png
保 诏观察使以上给永业田 丁卯策贤良方正能
直言极谏科谢悰赐进士出身除初等职官刘安世言
近见悰申尚书省辞免新命状乃云所有敕命未敢抵
授以祇为抵以受为授昔唐省中有伏猎侍郎为严挺
之所讥而罢陛下初复制举岂容有抵授贤良乎 冬
十月御史翟思等言清心莫如省事省事莫如省官今
天下之事其烦简多寡盖无以异于官制以前然昔以
一官治之者今析之为四五昔以一吏主之者今增而
卷八十九 第 3b 页 WYG0343-0634d.png
为六七愿朝廷参考古制以救今弊 丙戌罢新创诸
堡砦 赵瞻乞废渠阳军以纾荆湖之力从之 戊戌
复南北宣徽院 十一月甲辰遣吏部侍郎范百禄给
事中赵君锡相度回河利害画图闻奏 丁卯诏岁以
十月给巡城兵衣裘 刘安世言屡见近臣连名荐士
多为捷径容使躁求人怀觊觎何所不至诏自今臣僚
特有荐举毋得列衔闻奏 十二月刘安世言郓州学
教授周穜上书乞以故相王安石配享神宗庙庭穜以
卷八十九 第 4a 页 WYG0343-0635a.png
疏远微贱之臣怀奸邪观望之志陵蔑公议妄论典礼
伏望重行窜殛以明好恶苏轼言臣忝备侍从谬于知
人至引穜以污学校谨自劾待罪甲午罢穜教授归吏
部 丁酉渝州獠入寇小溪 壬寅白虹贯日 户部
侍郎苏辙上疏言回河大议虽寝然闻议者固执来岁
开河分水之策今小吴决口入地已深而孙村所开丈
尺有限不独不能回河亦必不能分水况黄河之性急
则通流缓则淤淀既无东西皆急之势安有两河并行
卷八十九 第 4b 页 WYG0343-0635b.png
之理今建议者乃谓河徙无常万一自虏界入海边防
失备按河昔在东自河以西郡县与虏接境无山河之
限边臣建为塘水以捍其冲今河既西则西山一带胡
马可行之地无几边防之利不言可知且虏中诸水皆
自北南注以入于海盖地形北高河无北徙之道而海
口深浅势无徙移此边防之说不足听也臣又闻谢卿
材到阙言黄河自小吴决口乘高注下水势奔决上流
堤防无复怒决之患朝廷若以河事付臣不役一夫不
卷八十九 第 5a 页 WYG0343-0635c.png
费一金十年保无河患大臣以其异已罢归而使王孝
先俞瑾张景先三人重画回河之计盖由大臣重于改
过故假契丹不测之忧以取必于朝廷虽已遣范百禄
等出按利害然未敢保其不观望风旨也愿亟收回买
梢发兵指挥使百禄等明知圣意无所偏系不至阿附
以误国计 闰月癸卯朔颁元祐敕令格式 甲辰银
青光禄大夫致仕蜀郡公范镇定铸律度量钟磬等并
书及图法上进较景祐中李照乐又下一律有奇帝及
卷八十九 第 5b 页 WYG0343-0635d.png
太皇太后御延和殿诏辅臣同阅视赐诏嘉奖下之太
常令三省侍从台阁之臣皆往观焉镇时已属疾乐奏
三日而卒谥忠文镇清白坦夷表里洞达遇人以诚口
不言人过及临大节决大议色和而语庄常欲继之以
死虽在万乘前无所屈少举南省第一故事殿廷唱第
过三人则省元必抗声自陈虽名次在后必擢置前列
以吴育欧阳修之耿介犹不免从众镇独不然左右与
并立者趣之使自陈镇不应至七十九人始唱名及之
卷八十九 第 6a 页 WYG0343-0636a.png
镇出拜退就列讫无一言众皆叹服自是举进士者始
以自陈为耻平生与司马光相得甚驩议论如出一口
故当时推天下之贤者必曰君实景仁景仁镇字也笃
于行义奏补先族人而后子孙乡人有不克婚葬者辄
为主之其学本六经口不道佛老申韩之说为文清丽
简远少时尝赋长啸却胡骑流传契丹晚使辽辽人目
为长啸公云 户部尚书韩忠彦侍郎苏辙韩宗道言
本部近编成元祐会计录大抵一岁天下所收钱谷金
卷八十九 第 6b 页 WYG0343-0636b.png
银币帛等物未足以支一岁之出臣等愿明敕本部随
事看详量加裁损二圣以身率之大臣以身先之则谁
不信服奏入诏户部取索应干财用除诸班诸军料钱
衣粮赏给特支依旧外其馀浮费并行裁省节次以闻
 御史中丞李常言先帝以吏人无禄不足以责其廉
遂重其罚而禄之向已命官覈实泛冗请督责成书诏
门下中书后省疾速立法 戊申减宰执赐予 甲寅
太皇太后诏曰官冗之患所从来尚矣流弊之极实萃
卷八十九 第 7a 页 WYG0343-0636c.png
于今以阙计员至相倍蓰上有久閒失职之吏则下有
受害无告之民故命大臣考求其本苟非裁损入流之
数无以澄清取士之原吾今自以眇身率先天下永惟
临御之始尝敕有司荫补私亲旧无定限自惟薄德敢
配前人已诏家庭之恩止从母后之比今当又损以示
必行夫以先帝顾托之深天下责望之重苟有利于社
稷吾无忧于发肤矧此推恩实同豪末忠义之士当识
此情各忘内顾之诚共成节约之制今后每遇圣节大
卷八十九 第 7b 页 WYG0343-0636d.png
礼生辰合得亲属恩泽并四分减一皇太后皇大妃准
此 庚申置六曹尚书权官 丙寅诏吏部详定六曹
重复利害以闻 范百禄赵君锡既受诏行视东西二
河度地形究利害见东流高仰北流顺下知河必不可
回即条画以闻
四年春正月癸未范百禄等使还入对复言修减水河
有害无利愿罢其役那移工料缮筑西堤以护南决口
己亥乃诏罢回河及修减水河 甲申以夏人通好诏
卷八十九 第 8a 页 WYG0343-0637a.png
边将毋生事 左司谏韩川罢为集贤校理权发遣棣
州以数言胡宗愈不听故也 是月知邓州蔡确复观
文殿学士 二月甲辰司空同平章军国事申国公吕
公著卒太皇太后见辅臣曰邦国不幸司马相公既亡
吕司空复逝痛悯久之帝亦悲感即诣其家临奠赠太
师谥正献公著自少讲学即以治心养性为本平居无
疾言遽色于声利纷华泊然无所好识虑深敏量宏而
学粹苟便于国不以利害动其心与人至诚不事表暴
卷八十九 第 8b 页 WYG0343-0637b.png
其好德乐善出于天性士大夫有以人物为意者必问
其所知与其所闻参互考实以待上求神宗尝谓执政
曰吕公著之于人材其言不欺如权衡之称物每上前
议政事尽诚去饰博取众人之善以为善至其所当守
毅然不可回夺也王安石博辩骋辞人莫敢与抗公著
独以精识约言服之安石尝曰疵吝每不自胜一诣长
者不觉消释其敬服如此 庚戌白虹贯日 乙卯夏
国主遣使来谢封册 壬戌御迩英殿诏讲读官讲尚
卷八十九 第 9a 页 WYG0343-0637c.png
书读宝训司马康讲洪范至乂用三德帝问曰止此三
德为更有德康对曰皋陶所陈有九德如柔而立刚而
塞强而义等语是也先是帝恭默未言起居舍人王岩
叟喜闻德音欲因以风谏退而上言陛下既能审而问
之必能体而行之三德者人君之大本得之则治失之
则乱不可须臾去者也三数虽少推而广之足以尽天
下之要陛下诚能用以修已安人则尧舜三代之盛可
坐致也岩叟尝侍讲奏曰陛下宫中何以消日帝曰并
卷八十九 第 9b 页 WYG0343-0637d.png
无所好惟是观书对曰圣学须在积累积累之要在专
与勤屏去他事始可谓专久而不倦始可谓勤帝然之
 三月甲戌苏颂等奏撰进汉唐故事分门增修诏以
迩英要览为名 己卯作浑天仪 胡宗愈罢为资政
殿学士知陈州以刘安世屡劾其罪状故也 太史局
奏宋以火德王天下今所造浑仪名水运甚非吉兆诏
以元祐浑天仪象为名其后翰林学士许将等请即象
为仪并为一器从之 刘安世言去冬迄春雨雪愆期
卷八十九 第 10a 页 WYG0343-0638a.png
夏苗将槁秋种未布伏望特罢宴乐以示闵雨之意丁
亥诏罢春宴 翰林学士兼侍读苏轼罢为龙图阁学
士知杭州轼尝读祖宗宝训因及时事历言今功罪不
明善恶无所劝沮又黄河势方北流而强之使东夏人
寇镇戎杀掠几万人帅臣掩蔽不以闻朝廷亦不问恐
寖成衰乱之渐当轴者恨之赵挺之王觌攻之尤甚轼
知不见容请外故有是命 己丑诏自今大礼毋上尊
号 辛卯昼有流星自东北向西北急流至噣没 乙
卷八十九 第 10b 页 WYG0343-0638b.png
未罢幸琼林苑金明池 夏四月乙巳吕大防等以久
旱求罢不允 丁未少保司徒兼中书令太一宫使济
阳郡王曹佾卒佾性和易美仪度神宗每咨访以政然
退朝终日语不及公事神宗谓大臣曰曹王虽用近亲
贵而端拱寡过善自保真纯臣也进对未尝名 戊申
罢大礼使及奏告宰执加赐 先是知汉阳军吴处厚
言蔡确昨谪安州不自循省包蓄怨心尝游车盖亭赋
诗十章内二章讥讪尤甚其诗云矫矫名臣郝甑山忠
卷八十九 第 11a 页 WYG0343-0638c.png
言直节上元间钓台芜没知何处叹息思公俯碧湾按
唐郝处俊封甑山公上元初高宗多疾欲逊位武后处
俊谏止臣窃以太皇太后垂帘听政蔡确居今怀古不
思于他而思处俊此其意何也又云喧豗六月浩无津
行见沙洲束两滨如带溪流何足道沉沉沧海会扬尘
言海会有扬尘时人寿几何尤非佳语讥谤切害非所
宜言奏至左司谏吴安诗首闻其事即弹论之梁焘范
祖禹王岩叟刘安世等交章乞正确罪是日诏令确具
卷八十九 第 11b 页 WYG0343-0638d.png
析闻奏仍委知安州钱景阳缴进确元题诗本始确尝
从处厚学赋及作相与处厚有隙王圭欲除处厚馆职
为确所沮处厚由是恨确故笺释其诗上之士大夫固
多疾确然亦由此畏恶处厚云 戊午分经义诗赋为
两科试士罢明法科尚书省请复诗赋与经义兼行解
经通用先儒传注及己说又言旧明法最为下科今中
者即除司法叙名反在及第进士上非是诏从之凡诗
赋进士于易书诗周礼礼记春秋左传内听习一经初
卷八十九 第 12a 页 WYG0343-0639a.png
试本经义二道论孟义各一道次试赋及律诗各一首
次试论一道末试子史时务策二道凡四场其经义进
士须习两经以诗礼记周礼春秋为大经书易公羊谷
梁仪礼为中经愿习二大经者听不得偏占两中经初
试本经义三道论语义一道次试本经义三道孟子义
一道次试论策如诗赋科并以四场通定高下而取解
额中分之各占其半专经者以理义定取舍兼诗赋者
以诗赋为去留其名次高下则于策论参之初司马光
卷八十九 第 12b 页 WYG0343-0639b.png
言神宗专用经义论策取士此乃复先王令典百王不
易之法但王安石不当以一家私学欲盖先儒令天下
师生讲解至于律令皆当官所须使为士者果能知道
义自与法律冥合何必置明法一科习为刻薄非所以
长育人材敦厚风俗也至是遂罢明法科 是日尚书
省又言大河东流为中国要险自大吴决后由界河入
海不惟淤坏塘泺兼浊水入界河向去浅淀则河尾将
直注北界入海中国全失险阻之限不可不为深虑诏
卷八十九 第 13a 页 WYG0343-0639c.png
范百禄赵君锡条画以闻百禄言臣等按行黄河独流
口至界河又东至海口熟观河流形势并缘界河至海
口铺砦地分使臣各称界河未经黄河行流以前阔一
百五十步下至五十步深一丈五尺下至一丈自黄河
行流之后今阔至五百四十步次亦三二百步深者三
丈五尺次亦二丈乃知水性就下行疾则自刮除成空
而稍深与汉张戎之论正合自元丰四年河出大吴势
如建瓴经今八年冲刷界河两岸日渐开阔连底成空
卷八十九 第 13b 页 WYG0343-0639d.png
趋海之势甚迅虽遇泛涨非常而大吴以上数百里终
无决溢此乃下流深快之验也臣等窃谓本朝以来未
有大河安流合于禹迹如此之利便者其界河向去趋
深走下湍激奔腾只有阔深必无浅淀河尾安得直注
北界中国亦无全失险阻之理不至上烦圣虑 壬戌
弛在京牧地与民 丙寅诏兖州至圣文宣王庙置教
授一员 五月辛未以著作郎范祖禹为右谏议大夫
兼侍讲祖禹上疏论人主正心修身之要乞太皇太后
卷八十九 第 14a 页 WYG0343-0640a.png
日以天下之勤劳万民之疾苦群臣之邪正政事之得
失开导上心晓然存之于中庶使异日众说不能惑小
人不能进 癸酉以御史中丞李常为兵部尚书侍御
史盛陶为太常少卿皆坐不论蔡确改官也 辛已知
邓州观文殿学士蔡确责授左中散大夫守光禄卿分
司南京时中书舍人彭汝砺密疏救确大略以吴处
厚开告讦之路此风不可长为言盛陶亦腾章意与汝
砺合已而安州言确已刮洗诗牌其明日确奏亦至自
卷八十九 第 14b 页 WYG0343-0640b.png
辨甚悉汝砺复救解之论犹未决梁焘刘安世言确罪
状著明何待分析故有是命汝砺又封还词头即谒告
会王岩叟当制遂草词行下 丙戌梁焘吴安诗刘安
世言蔡确罪重而责轻傅尧俞朱光庭相继论列范祖
禹亦助之乞处以典刑重行窜谪于是太皇太后宣谕
焘等令密具行遣条例闻奏焘等即以丁谓孙沔吕惠
卿故事条上丁亥宰执入对太皇太后忽曰蔡确可英
州别驾新州安置宰执愕立相视范纯仁言方今宜务
卷八十九 第 15a 页 WYG0343-0640c.png
宽厚不可以语言文字暧昧不明之过诛窜大臣刘挚
亦以确母老引柳宗元乞与刘禹锡换播州事吕大防
因曰确先帝大臣乞如挚所论移一近里州郡太皇太
后曰山可移此州不可移也于是不敢复言画可而退
纯仁独留身揖王存论之意不解纯仁曰臣奉诏但乞
免内臣押去太皇太后曰如何纯臣以曹利用事言之
太皇太后曰无虑彼必不死也是夜批出差入内供奉
裴彦臣等押送臣僚皆欲救止而恐与初论相戾且非
卷八十九 第 15b 页 WYG0343-0640d.png
体遂不敢发李常盛陶翟思赵挺之王彭年坐不举劾
彭汝砺坐营救并不草责词皆罢去擢吴处厚知卫州
初议窜确岭峤纯仁谓大防曰此路自丁晋公后荆棘
六七十年矣奈何开之吾侪政恐亦不免耳知杭州苏
轼未行密疏言朝廷若薄确之罪则于皇帝孝治为不
足若深罪确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损谓宜皇帝降
敕推治而太皇太后特加宽贷则仁孝两得矣太皇太
后善其言而不能用 诏直龙图阁邢恕候服阕日落
卷八十九 第 16a 页 WYG0343-0641a.png
职授承议郎监永州盐酒税先是恕自襄州移河阳间
道抵邓州见蔡确相与谋所造定策事及司马康赴阙
恕特招康道河阳因劝康作书称确为他日全身保家
计康以恕同年又出父门下信之作书如恕言恕本意
必得康书者以康为司马光之子言确有定策功可取
信于世既而梁焘自潞州以左谏议召恕亦要焘出河
阳既至恕日夜论确定策功不休且以康与确书为證
焘不悦诣阙奏之会吴处厚讦确诗焘因与刘安世等
卷八十九 第 16b 页 WYG0343-0641b.png
请诛确确既贬窜恕亦坐谪太皇太后谕三省曰帝是
先帝长子子继父业其分当然确有何策立勋耶若使
确他日复来欺罔上下岂不为朝廷害恐帝年少制御
不得故今因其自败如此行遣盖为社稷也康初欲从
恕招邵雍子伯温谓康曰公休除丧未见君不宜先见
朋友康曰已诺之矣伯温曰恕倾巧或以事要公休从
之则必为异日悔公休康字也及焘等论确恕罪亦指
康书诏令康分析康乃悔之 初梁焘等之论蔡确也
卷八十九 第 17a 页 WYG0343-0641c.png
密具确及王安石之亲党姓名以进曰臣等窃谓确本
出王安石之门相继秉政垂二十年群小趋附深根固
蒂谨以两人亲党开具于后确亲党安焘章惇蒲宗孟
曾布曾肇蔡京蔡卞黄履吴居厚舒亶王觌邢恕等四
十七人安石亲党蔡确章惇吕惠卿张璪安焘蒲宗孟
王安礼曾布曾肇彭汝砺陆佃谢景温黄履吕嘉问沈
括舒亶叶祖洽赵挺之张商英等三十人于是太皇太
后宣谕宰执曰确党多在朝范纯仁进曰确无党吕大
卷八十九 第 17b 页 WYG0343-0641d.png
防进曰确党甚盛纯仁言非是刘挚亦助大防言有之
纯仁曰朋党难辨恐误及善人退即上疏言蔡确之罪
自有典刑不必推治党人旁及枝叶前奉特降诏书尽
释臣僚往咎自此内外反侧皆安上下人情浃洽盛德
之事诚宜久行臣心拳拳实在于此范祖禹亦谓确已
贬馀党可勿问乃上言自乾兴贬丁谓以来不窜逐大
臣六十馀年一旦行之四方无不震耸确罢相已久陛
下所用多非确党其有素怀奸心为众所知者固不逃
卷八十九 第 18a 页 WYG0343-0642a.png
于圣鉴自馀偏见异论者若皆以为党确而逐之恐刑
罚失中而人情不安也 六月甲辰范纯仁王存罢时
梁焘刘安世交章论纯仁党附蔡确纯仁亦求出外吴
安诗因言王存尝助纯仁救确纯仁当罢存不可独留
遂诏纯仁依前官为观文殿学士知颍昌府存为端明
殿学士知蔡州 丙午以枢密直学士户部尚书韩忠
彦为尚书左丞翰林学士许将为尚书右丞枢密直学
士签书枢密院事赵瞻为同知枢密院事 以户部侍
卷八十九 第 18b 页 WYG0343-0642b.png
郎苏辙为吏部侍郎三日改翰林学士 丁未夏国主
遣使来贡 甲寅夏国主遣使如辽谢封册 秋七月
丙子诏复外都水使者 乙亥安焘以母忧去位(考异/乙亥)
(宋史哲宗纪作庚/辰今从宰辅表) 诏户部令诸路提刑司下丰熟州
县量增钱广行收籴从司马康刘安世范祖禹请也
丙申都水监言宗城决溢向下包蓄不定河势未可全
夺且为二股分行以纾下流之患虽未保冬夏常流已
见有可为之势必欲经久当遂作二股仍须增添役夫
卷八十九 第 19a 页 WYG0343-0642c.png
乃为长利诏有司具析保明以闻 八月壬寅敕郡守
贰以四善三最课县令吏部岁上监司考察知州状
丁未翰林学士苏辙言臣窃闻河道西行孙村侧左大
约入地二丈以来而见今申报涨水出岸由新开口地
东入孙村不过六七尺欲因六七尺涨水而夺入地二
丈河身虽三尺童子知其难矣然朝廷遂遣都水使者
开河道进锯牙欲约之使东方河水盛涨其西行河道
若不断流则遏之东行实同儿戏臣愿陛下急命有司
卷八十九 第 19b 页 WYG0343-0642d.png
徐观水势所向依累年涨水旧例因其东溢引入故道
以纾北京朝夕之忧其堤防坏决之处第略加修葺免其
决溢候河势稍定然后议之不过一月后涨水既落则
西流之势决无移理而群小妄说不攻自破矣 乙丑
都水监勾当公事李伟言开拨直堤放水入孙村口故
道水势顺快朝廷今日当极力闭北流乃为上策若不
明诏有司即令回河深恐上下迁延议终不决观望之
间遂失机会乞复置修河司从之仍以都提举修河司
卷八十九 第 20a 页 WYG0343-0643a.png
为名 辛酉太皇太后诏今后明堂大礼毋令百官拜
表称贺 九月己卯朝献景灵宫辛巳大飨明堂赦天
下百官加恩赐赉士庶高年九十以上者 乙未检举
先朝文武七条戒谕百官遵守 右谏议大夫范祖禹
言陛下前者罢修河司中外无不以为至当今才历三
时复兴回河之役徒以执政耻其前言之失必欲遂非
妄举大役河本无事而人强扰之伏望陛下明谕大臣
博采群言息意回河无以有限之财力填不测之巨壑
卷八十九 第 20b 页 WYG0343-0643b.png
勿徇一言之失而冀必不成之功乞罢提举修河司散
遣官吏兵夫其北河决溢随宜救护不报 戊申翰林
学士苏辙上神宗御制集九十卷诏于宝文阁收藏
癸丑御迩英阁进读三朝宝训 十一月癸未以门下
侍郎孙固知枢密院事中书侍郎刘挚为门下侍郎吏
部尚书傅尧俞为中书侍郎先是梁焘刘安世入对延
和殿太皇太后令具可用臣僚姓名以进焘安世乃以
尧俞及苏颂荐至是尧俞遂大用 乙酉有星色赤黄
卷八十九 第 21a 页 WYG0343-0643c.png
尾迹烛地 己丑太皇太后却元日贺礼令百官拜表
辛卯改发运转运提刑预妓乐宴会徒二年法 知杭
州苏轼言浙西艰食无甚今岁两浙水乡种麦绝少深
恐来年必有饥馑盗贼之忧转运司上供额解及补填
旧欠共一百六十馀万石乞且起一半或三分之二诏
许留上供米三之一由是米不翔贵复得赐度牒百道
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方春即减半价粜常平米又作饘
粥药剂活者甚众杭濒海水泉咸苦唐刺史李泌始导西
卷八十九 第 21b 页 WYG0343-0643d.png
湖作六井民以足用及白居易复浚西湖引水入运河
溉田且千顷然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
废之葑积为田而水无几矣运河失湖水之利而取给
于江潮潮水淤河泛溢阛阓三年一浚为居民大患六
井亦几费轼始至浚茆山盐桥二河以茆山一河专受
江潮以盐桥一河专受湖水复以馀力修治六井民稍
获其利轼曰若取葑田积之湖中为长堤以通南北则
葑田去而行者便矣乃取救荒之馀复请于朝得度牒
卷八十九 第 22a 页 WYG0343-0644a.png
以募役者堤成南北径十三里植芙蓉杨柳于其上望
之如画图杭人名曰苏公堤 十二月丁酉朔正议大
夫章惇始除丧降授通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初梁焘等
劾奏惇用贱价夺民诏候服阕与宫观差遣故有此授
 癸丑更定朝仪二舞曰威加四海化成天下 甲寅
减鄜延等路戍兵归营 戊午以御史阙令中丞两省
各举一人 初范祖禹闻禁中觅乳媪以帝年十四非
近女色之时上疏劝进德爱身又乞太皇太后保护上
卷八十九 第 22b 页 WYG0343-0644b.png
躬言甚切至太皇太后谕曰乳媪之说外间虚传也祖
禹对曰外议虽虚亦足为先事之戒臣侍经左右有闻
于道路实怀私忧是以不敢避妄言之罪凡事言于未
然则诚为过及其已然则又无所及言之何益陛下宁
受未然之言勿使臣等有无及之悔是月刘安世又言
臣前月末闻权罢讲筵意谓将有燕享今复半月讲臣
久不得望清光乃者民间喧传禁中见求乳母遂谓陛
下稍疏先王之经典浸近后庭之女宠此声流播实损
卷八十九 第 23a 页 WYG0343-0644c.png
圣德他日吕大防奏事太皇太后谕曰刘安世有疏言
禁中求乳母事此非官家所欲乃先帝一二小公主尚
须饮乳也官家常在吾榻前阁内寝处安得有此
五年春正月丁卯朔御大庆殿视朝 丁丑朝献景灵
宫 乙酉范祖禹上劄子四道其一曰经筵阙官宜得
老成之人韩维风节素高奸邪畏之若召维以经筵之
职物论必大以为惬其二曰苏颂近乞致仕颂博闻强
识详练国朝典故陛下左右宜得殚见洽闻之士以备
卷八十九 第 23b 页 WYG0343-0644d.png
顾问其三曰苏轼文章为时所宗名重海内忠义许国
遇事敢言岂可使之久去朝廷其四曰赵君锡孝行书
于英宗皇帝实录辅导人君宜莫如孝给事中郑穆馆
阁耆儒操守纯正中书舍人郑雍谨静端洁言行不妄
此三人者皆宜置左右备讲读之职 二月己亥诏都
水使者吴安持提举修减水河 夏人来归永乐陷没
吏士百四十九人诏以米脂葭芦浮图安疆四砦还之
仍约以委官画定疆界 知颍昌府范纯仁闻朝廷复
卷八十九 第 24a 页 WYG0343-0645a.png
议修河上疏曰范百禄赵君锡相度归陈回河之害甚
明三两月来却闻复兴斯役望圣慈再下有司若利多
害少尚觊徐图苟利少害多尤宜安静疏奏主河议者
不悦欲寝而不行太皇太后曰纯仁之言有理宜从其
请辛丑诏罢修黄河先是河上所科夫役许输钱免夫
县令上下皆以为便纯仁独忧曰民力自此愈困矣力
者身之所出钱者非民所有今取其所无民安得不病
独富人不亲执役者以为便耳且从来差夫不及五百
卷八十九 第 24b 页 WYG0343-0645b.png
里外今免夫钱无远不届若遇掊克之吏则为民之害
无甚于此 壬寅御迩英阁讲尚书无逸篇毕诏详录
所讲义以进故事经筵前一日进讲义自元丰元年说
书陆佃始至是诏今后讲义于次日别进 癸卯诏时
雨愆期应五岳四渎州军令长吏祈祷 丁未减天下
囚罪杖已下释之 初文彦博复居政府期年即求去
诏曰西伯善养老而太公自至鲁缪公无人子思之侧
则长者去之公自为谋则善矣独不为朝廷惜乎又曰
卷八十九 第 25a 页 WYG0343-0645c.png
唐太宗以干戈之时尚能起李靖于既老而穆宗文宗
以燕安之际不能用裴度于未病治乱之效于斯可见
彦博读诏耸然不敢言去复留四年至是请去不已庚
戌诏以太师开府仪同三司护国军山南西道节度使
致仕令所司备礼册命壬子彦博乞免册礼从之甲子
宴饯彦博于玉津关 三月丙寅朔中大夫同知枢密
院事赵瞻卒谥宣简 丁卯赐故龙图阁直学士孙觉
家缗钱以给丧事 壬申以尚书左丞韩忠彦同知枢
卷八十九 第 25b 页 WYG0343-0645d.png
密院事翰林学士承旨苏颂为尚书左丞忠彦弟纯彦
之妻孙固女也各以亲嫌乞罢不许忠彦尝与傅尧俞
许将论事不合俱求罢政殿中侍御史上官均言大臣
之任同国休戚庙堂之上当务协谐使中外之人泯然
不知有同异之迹若悻悻辩论不顾事体何以观视百
僚尧俞将虽有辩论之失然事皆缘公无显恶大过望
令就职从之 己卯以龙图阁直学士知亳州邓温伯
为翰林学士承旨王岩叟封还除命不听温伯本名润
卷八十九 第 26a 页 WYG0343-0646a.png
甫时避高鲁王讳故以字行 癸未罢春宴 辛卯以
杨畏为监察御史刘安世朱光庭言御史阙员屡诏近
臣俾举所知杨畏不系所举之士未审朝廷何名除授
不报 壬辰罢幸金明池琼林苑 夏四月甲辰吕大
防等以旱乞罢诏答不允 丙午右光禄大夫知枢密
院事孙固卒太皇太后及帝皆出声泣辍视朝三日赠
开府仪同三司谥温靖固宅心诚粹不喜矫亢与人居
久而益信故更历夷险而不为人所疾害尝曰人当以圣
卷八十九 第 26b 页 WYG0343-0646b.png
贤为师一节之士不足学也又曰以爱亲之心爱其君
则无不尽矣傅尧俞曰司马公之清节孙公之淳德盖
所谓不言而信者世以为笃论 癸丑诏讲读官御经
筵退留二员奏对迩英阁 丁巳诏以旱避殿减膳罢
五月朔日文德殿视朝 壬申诏差役法有未备者令
王岩叟韩川与刘安世看详具利害以闻 乙亥雨己
卯御殿复膳 庚寅以梁焘为户部尚书刘安世为中
书舍人焘安世并以乞罢邓温伯承旨除命不从辞所
卷八十九 第 27a 页 WYG0343-0646c.png
迁官不拜 范祖禹留对言庆历元年出御制观文鉴
古图记以示辅臣皇祐元年召近臣三馆台谏及宗室
观三朝训鉴图仁宗皇帝讲学之外为图鉴古不忘箴
警又图写三朝事迹欲子孙如祖宗之功烈臣愿陛下
以永日观书之暇间览此图亦好学不倦之一端也
六月辛丑录囚 自元祐初一革新政至是五年人心
已定唯元丰旧党分布中外多起邪说以撼在位吕大
防刘挚患之欲稍引用以平宿怨谓之调停太皇太后
卷八十九 第 27b 页 WYG0343-0646d.png
疑不能决六月乙卯御史中丞苏辙入对面斥其非退
复上疏曰臣顷面论君子小人不可并处圣意似不以
臣言为非者然天威咫尺言词迫遽有所未尽臣而不
言谁当救其失者亲君子远小人则主尊国安疏君子
任小人则主忧国殆此理之必然未闻以小人在外忧
其不悦而引之于内以自遗患也故臣谓小人虽不可
任以腹心至于牧守四方奔走庶务无所偏废可也若
遂引之于内是犹患盗贼之欲得财而导之于寝室知
卷八十九 第 28a 页 WYG0343-0647a.png
虎豹之欲食肉而开之以坰牧无是理也且君子小人
势如冰炭同处必争一争之后小人必胜君子必败何
者小人贪利忍耻击之则难去君子洁身重义沮之则
引退古语曰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盖谓此矣先帝
聪明圣智疾颓靡之俗将以纲纪四方比隆三代而臣
下不能将顺造作诸法上逆天意下失民心二圣因民
所愿取而更之上下忻慰则前者用事之臣今朝廷虽
不加斥逐其势亦不能复留尚赖二圣慈仁宥之于外
卷八十九 第 28b 页 WYG0343-0647b.png
盖已厚矣而议者惑于众说乃欲招而纳之与之共事
谓之调停此辈若返岂肯但已哉必将戕害正人渐复
旧事以快私忿人臣被祸盖不足言臣所惜者宗庙朝
廷也惟陛下断自圣心不为流言所惑毋使小人一进
后有噬脐之悔则天下幸甚疏入太皇太后命宰执读
于帘前曰辙疑吾兼用邪正其言极中理诸臣从而和
之调停之说遂已辙又奏曰窃见方今虽未大治而祖
宗纲纪具在州郡民物粗安若大臣正已平心无生事
卷八十九 第 29a 页 WYG0343-0647c.png
要功之意因弊修法为安民靖国之术虽有异党谁不
归心但患朝廷举事类不审详曩者黄河北流正得水
性而水官穿凿欲导之使东移下就高汨五行之理及
陛下遣使按视知不可为犹或固执不从经今累岁回
河虽罢减水尚存遂使河朔生灵财力俱困今者西夏
青唐外皆臣顺朝廷招来之厚惟恐失之而熙河将吏
创筑二堡以侵其膏腴议纳醇忠以夺其节钺功未可
觊争已先形朝廷虽知其非终不明白处置若遂养成
卷八十九 第 29b 页 WYG0343-0647d.png
边衅关陜岂复安居如此二事则臣所谓宜正已平心
无生事要功者也昔嘉祐以前乡差衙前民间常有破
产之患熙宁以后出卖坊场以雇衙前民间不复知有
衙前之苦及元祐之初务于由旧一例复差官收坊场
之钱民出衙前之费四方惊顾众议沸腾寻知不可旋
又复雇去年之秋又复差法且熙宁雇役三等人户并
出役钱上户以家产高强出钱无艺下户昔不充役亦
遣出钱故此二等人户不免咨怨至于中等昔既已自
卷八十九 第 30a 页 WYG0343-0648a.png
差役今又出钱不多雇法之行最为其便罢行雇法上
下二等欣跃可知唯是中等则反为害如畿县中等之
家例出役钱三贯若经十年为钱三十贯而已今差役
既行诸役手力最为轻役农民在官日使百钱最为轻
费然一岁之用已为三十六贯二年役满为费七十馀
贯罢役而归宽乡得閒三年狭乡不及一岁以此较之
则差役五年之费倍于雇役十年赋役所出多在中等
故天下皆思雇而厌差如此二事则臣所谓宜因弊修
卷八十九 第 30b 页 WYG0343-0648b.png
法为安民靖国之术者也四事不去如臣等辈犹知其
非而况于心怀异同志在反覆幸国之失有以藉口者
乎臣恐彼已默识于心多造谤议待时而发以摇撼众
听矣伏乞宣谕宰执事有失当改之勿疑法或未完修
之无倦苟民心既得则异议自消陛下端拱以享承平
大臣逡巡以安富贵海内蒙福上下攸同岂不休哉时
大臣耻过终莫肯改 秋七月乙酉夏人来言画疆界
者不依绥州例诏曰已谕边臣如约矣夏之封界当亦
卷八十九 第 31a 页 WYG0343-0648c.png
体此 始元丰所定吏额主者苟悦群吏比旧额几数
倍朝廷患之命量事裁减吏有白中孚者告苏辙曰吏
额不难定也昔流内铨今侍郎左选也事烦莫过于此
昔铨吏止十数今左选吏至数十事不加旧而用吏数
倍者昔无重法重禄吏通赇赂则不欲人多以分所入
故竭力办事劳而不避今行重法给重禄赇赂比旧为
少则不忌人多而幸于少事此吏额多少之大要也旧
法以难易分七等重者至一分轻者至一釐以下积若
卷八十九 第 31b 页 WYG0343-0648d.png
干分为一人今诚取逐司两月事定其分数则吏额多
少之限无所逃矣辙以其言为然乃具以白执政请据
实立额俟吏之年满转出或事故死亡者勿补及额而
止不过十年自当消尽执政然之遂申尚书省后数月
诸司所供文字皆足因裁损成书以申三省左仆射吕
大防得其书大喜欲此事必由已出别将详定任永寿
本诸司吏也为人精悍而猾尝预知元丰吏额事独能
言其曲折大防悦之即于尚书省创立吏额房使永寿
卷八十九 第 32a 页 WYG0343-0649a.png
与吏数辈典之凡奏上行下皆大防自专不复经由两
省一日内降画可二状付中书其一吏额也省吏白中
书侍郎刘挚请封送尚书省挚曰当时文书录黄过门
下今封过也对曰尚书省以吏额事每奏入必径下本
省已久今误至此挚曰中书不知其他当如法令遂作
录黄永寿见录黄愕然曰两省初不与乃有此邪即白
大防乞两省各选吏赴局同领其事大防具以语挚挚
曰中书行录黄法也岂有意与吏为道地今乃使就都
卷八十九 第 32b 页 WYG0343-0649b.png
省分功何耶吏额事寻毕永寿等推恩有差永寿急于
功利劝大防即以立额日裁损吏员仍以私所好恶变
易诸吏局次吏被排斥者纷然诣御史台诉不平台官
因言永寿等冒赏徇私不可不惩谏官继以为言永寿
等既逐而吏诉额禄事终未能决时辙方为中丞具言
后省所详定皆人情所便行之甚易而吏额房所改皆
人情所不便守之最难且大信不可失宜速命有司改
从其易以安群吏之志大防知众不服徐使都司再加
卷八十九 第 33a 页 WYG0343-0649c.png
详定大略如辙前议行之 刘挚初以吏额房事与吕
大防议稍不合已而挚迁门下侍郎及台谏共攻大防
大防称疾不出挚每于上前开陈吏额本末曰此皆被
减者鼓怨言路风闻过实不足深谴大防他日语人曰
使上意晓然不疑刘门下之力居多然士大夫趋利者
搆斗其间谓两人有隙于是造为朋党之论挚语大防
曰吾曹心知无他然外议如此非朝廷所宜有愿引避
大防曰行亦有请矣八月辛卯朔奏事毕挚少留奏曰
卷八十九 第 33b 页 WYG0343-0649d.png
臣久处近列器满必覆愿赐骸骨避贤者路既退连上
章出就外第期必得请帝遣中使召挚入对太皇太后
谕曰侍郎未得去须官家亲政然后可去使者数辈趣
入视事挚不得已受命未几大防辞位亦不许及挚迁
右仆射与大防同列未满岁言者争诋挚挚寻罢朋党
之论遂不可破其衅盖自吏额始 右正言刘唐老言
伏睹大学一篇论入德之序愿诏经筵之臣训释此书
上进庶于清閒之燕以备观览从之 初邓温伯以母
卷八十九 第 34a 页 WYG0343-0650a.png
丧终制除吏部尚书梁焘权给事中駮之改知亳州阅
岁复以承旨召焘为御史中丞与左谏议大夫刘安世
右谏议大夫朱光庭交章论温伯出入王吕党中始终
反覆今之进用实系君子小人消长之机又言温伯尝
草蔡确制称确有定策功以欺惑天下乞行罢黜累疏
不报焘等因力请外乃出焘知郑州光庭知亳州安世
提举崇福宫时刘挚疏乞暂出温伯留焘等苏辙亦三
疏论之皆不听 给事中兼侍讲范祖禹上帝学八篇
卷八十九 第 34b 页 WYG0343-0650b.png
 九月丁丑诏复集贤院学士 丁亥以孙迥知北外
都水丞提举北流李伟权发遣北外都水丞提举东流
 冬十月癸巳罢都提举修河司从中丞苏辙请也
诏导河水入汴 丁酉诏定州韩𤦺祠载祀典 苏辙
屡言许将过失将亦累表乞外十二月辛卯朔罢为资
政殿学士知定州 安康郡王宗隐卒 许将既罢甲
辰侍御史上官均又言吕大防坚强自任不顾是非每
有差除同列不敢为异惟许将时有异同大防每有私
卷八十九 第 35a 页 WYG0343-0650c.png
憾苏辙素与大防相善希合其意尽力排将期于必胜
将既以异论罢去执政台谏皆务依随是威福皆归于
大防纪纲法令自此败坏矣因乞解言职于是责知广
德军 丙辰禁军大阅赐以银楪匹帛罢转资 是岁
东北旱浙西水灾
 
 
 
卷八十九 第 35b 页 WYG0343-0650d.png
 
 
 
 
 
 
 
 资治通鉴后编卷八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