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五
卷五十五 第 1a 页 WYG0343-008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资治通鉴后编卷五十五
           刑部尚书徐乾学撰
 宋纪五十五(起阏逢涒滩三月/尽七月凡五月)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
  帝
庆历四年三月乙丑以殿中侍御史会稽王丝为荆湖
南路体量安抚提举捉贼代张庚也 谏官欧阳修言
卷五十五 第 1b 页 WYG0343-0083b.png
江淮之民上被天灾下苦盗贼内应省司之重敛外遭
转运之诛求比于他方被苦尤甚今若不加存恤将来
继以凶荒则饥民之与疲怨者相呼而起其患害不比
王伦等偶然狂叛之贼也臣谓民怨已久民疲可哀因
其困时宜速施惠伏望圣慈特遣一二使臣分诣江淮
名山祈祷雨泽仍下转运司并州县各令具逐处亢旱
次第奏闻及一面多方擘画赈济穷民无至失时以生
后患丙寅遣内侍诣两浙江淮祠庙祈雨 丁卯以天
卷五十五 第 2a 页 WYG0343-0084a.png
章阁侍讲杨安国为直龙图阁崇政殿说书赵师民为
天章阁侍讲并赐三品服初帝谓辅臣曰安国师民久
侍经筵其行义淳质乃先朝崔遵度之比因褒擢之
己巳以职方员外郎同判豋闻鼓院张尧佐提点开封
府诸县镇公事谏官余靖言外议皆云尧佐识见浅近
依托后宫之势已得内降指挥改赐章服又从内批与
省府差遣大臣依违不能坚执遂与府界提点外议籍
藉如此窃恐上累圣德若陛下必欲爱之不若与有职
卷五十五 第 2b 页 WYG0343-0084b.png
田一近郡足以表陛下屈已从公之德于尧佐资叙亦
无所损也又言尧佐修媛之世父进用不宜太遽顷者
郭后之祸起于杨尚不可不监帝曰朕岂以女谒进人
亦因臣僚论荐而后用如物议不允当更授以一郡帝
虽有此言尧佐竟不出 癸酉祠部郎中集贤校理钱
仙芝决配沙门岛坐知秀州受枉法赃罪当死特贷之
前两浙转运使王琪降知婺州两浙转运使邵饰降知
洪州并坐按发仙芝在谏官奏劾之后也 甲戍命盐
卷五十五 第 3a 页 WYG0343-0084c.png
铁副使鱼周询宫苑使周惟德往陜西同都转运使程
戡相度铸钱及修水洛城利害以闻先是韩琦以修水
洛城为不便奏罢之郑戬固请终役琦还自陜西戬罢
四路都部署改知永兴又极言城水洛之便役不可罢
命刘沪董士廉督役如故知渭州尹洙及泾原副都部
狄青相继论列以为修城有害无利议者纷纷不决
故遣周询等行视戬初命泾原都监许迁将兵为修城
之援及戬罢统四路洙亟召迁还又檄沪士廉罢役且
卷五十五 第 3b 页 WYG0343-0084d.png
召沪士廉蕃部皆遮止沪士廉等请自备财力修城沪
士廉亦以属户既集官物无所付又恐违蕃部意别生
他变日增版趣役洙再召之不从洙亟命瓦亭寨都监
张忠往代沪又不受洙怒命青领兵巡边追沪士廉欲
以违节度斩之青械二人送德顺军狱时周询等犹未
至也蕃部遂惊优争收积聚杀吏民为乱又诣周询等
诉周询等具奏诏释沪士廉令卒城之
 吕中曰城水洛之役当以郑戬刘沪之言为是而韩
卷五十五 第 4a 页 WYG0343-0085a.png
 琦尹洙之言为非以韩魏谙练西戎知取横山之便
 而不知城水洛之便亦犹赵普能与太祖收藩镇兵
 权而异时复以夏台之地赐保恩也
参知政事范仲淹言刘沪董士廉元禀四路都部署节
制往修水洛城即非二人擅兴况刘沪是沿边有名将
佐累有战功国家且须爱惜不可轻弃恐狄青因怒辄
行军法则边上将佐必皆衔怨谓国家负此有劳之臣
人人解体谁肯竭力边事其董士廉是朝廷京官亦与
卷五十五 第 4b 页 WYG0343-0085b.png
将佐一例枷勘更未合事理昔陈汤矫诏命以杀敌王
浚违节制以下吴皆释罪封侯以劝将帅伏望圣慈特
遣中使乘驿往彼委鱼周询周惟德取勘刘沪等所犯
因依情罪闻奏仍送邠州拘管听侯朝旨以彰陛下保
庇边将之恩使竭力效死以报圣德 谏官欧阳修言
臣风闻湖南蛮贼近日渐炽锋不可当止可招携卒难
剪扑而杨畋等急于展效恐失事机以臣思之莫若罢
兵曲赦示信推恩庶几招之可使听命臣亦广询南方
卷五十五 第 5a 页 WYG0343-0085c.png
来者云我若推信彼不难招大则希一班行其次不过
殿侍正蛮叛者得一团主之名亦足矣莫猺之类使安
耕织而岁翰皮粟得为平民乃彼大幸今若击之不已
则其为害愈深况渐近夏暑南方燀湿士卒不习水土
须虑死伤且恐迫之太急潭郴全邵诸寨向化之蛮皆
诱胁而起则湖南一路可为国家之忧臣欲乞速令两
府大臣深究招杀之利害共思长策决定庙谟若迁延
后时致彼猖炽不幸官吏频遭杀害则朝廷之体难为
卷五十五 第 5b 页 WYG0343-0085d.png
屈法而招彼亦以其罪既多必恐不能自信兵久不解
害未有涯伏望圣明断之在早 余靖言臣访闻荆湖
南路州军以群盗之故因去山二十里禁民不得耕种
不知出自何人指挥此乃驱民为盗耳故半年之中聚
至三四千伏乞特降指挥切责湖南诸臣疾速出榜告
谕人户令依旧任便耕种又言湖南初以钱绢购斩蛮
贼首级军人利于厚赏道上逢人即以为贼而杀之至
有头插标识以免官军之害者由是标识者贼人杀之
卷五十五 第 6a 页 WYG0343-0086a.png
无标识者则官军杀之今又顿兵九疑以尽杀为期则
一方之民永陷涂炭矣伏乞朝廷特推恩意抽回九疑
之军其蛮人首领许以官封平民各令归业以示陛下
含忍之德又言今春蛮贼气焰渐盛盖缘官军枉杀良
民以贪厚赏近山百姓皆入贼中杨畋等攻贼巢穴意
在荡除由是贼出攻城以争死命虽闻朝廷屡令招抚
而杨畋鸷勇但欲净尽贼徒臣愚以为凭朝廷之力取
数千之贼胜之未足为武不胜适足为羞今来民皆逃
卷五十五 第 6b 页 WYG0343-0086b.png
亡贼无蓄积必须急战乃见胜负若能尽贼但恐百姓
亦尽臣窃料贼势已穷欲降久矣但缘杨畋固执前议
贼亦恨之畋不罢去贼必疑贰伏乞朝廷详酌大计不
可重惜杨畋而轻湖南一路百姓 范仲淹等意欲复
古劝学数言兴学校本行实诏近臣议于是宋祁王拱
辰张方平欧阳修等八人合奏曰教不本于学校士不
察于乡里则不能覈名实有司束以声病学者专于记
诵则不足尽人材此献议者所共以为言也谨参考众
卷五十五 第 7a 页 WYG0343-0086c.png
说择其便于今者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于学校然
后州县察其履行学者自皆修饬 乙亥下诏令州县
皆立学(东都事略云诸路州府军监并立学如/修学者多及二百人以上许更置县学)本道使
者选属部官为教授三年而代选于吏员不足取于乡
里宿学有道业者三年无私谴以名闻士须在学习业
三百日乃听预秋赋旧尝充赋者百日而止亲老无兼
侍取保任听学于家而令试于州者相保任所禁有七
曰隐忧匿服曰尝犯刑责曰行亏孝弟有状可指曰明
卷五十五 第 7b 页 WYG0343-0086d.png
触宪法两经赎罚或不经赎罚而为害乡党曰籍非本
土假户冒名曰父祖犯十恶四等以上罪曰工商杂类
或尝为僧道皆不得预进士试三场先策次论次诗赋
通考为去取而罢贴经墨义又以旧制用词赋声病偶
切立为考式一字违忤已在绌落使博识之士临文拘
忌俯就规检美文善意郁而不伸如白居易性习相近
远赋独孤绶放驯象赋皆当时试于礼部对偶之外自
有意义可观宜许仿唐体使驰骋于其间士子通经术
卷五十五 第 8a 页 WYG0343-0087a.png
愿对大义者试十道以晓析意义为通五通为中格三
史科取其明史意而文理可采者明法科试断案假立
甲乙罪合律令法意文理优者为上等(此即范仲淹等/所陈十事其三)
(曰精贡/举也) 己卯帝于迩英阁出御书十三轴凡三十五
(一曰遵祖宗训二曰奉真考业三曰祖宗艰难不敢/有坠四曰真宗爱民孝思感噎五曰守信义六曰不)
(巧诈七曰好硕学八曰精六艺九曰谨言语十曰待耆/老十一曰进静退十二曰求忠正十三曰惧责极十四)
(曰保勇将十五曰尚儒籍十六曰议释老十七曰重良/臣十八曰广视听十九曰功无迹二十曰戒喜怒二十)
(一曰明巧媚二十二曰分希旨二十三曰从民欲二十/四曰戒满盈二十五曰伤暴露兵二十六曰哀鳏寡民)
卷五十五 第 8b 页 WYG0343-0087b.png
(二十七曰访屠钓臣二十八曰讲远图术二十九曰辨/朋比三十曰斥谄佞三十一曰察小忠三十二曰监迎)
(合三十三曰罪已为民三十四曰损躬/抚军三十五曰一善可求小瑕不废)顾丁度等曰朕
观书之暇取臣僚上言及进对事目可施于治者书以
分赐卿等度及曾公亮杨安国王洙等拜赐因请注释
其义帝许之 庚辰录唐郭子仪后 壬午以国子监
直讲石介直集贤院兼国子监直讲时韩琦乞召试介
诏特除之 甲申免衡道州桂阳监民经猺贼劫略者
赋役一年 丙戌丁度等上答迩英圣问一卷帝览之
卷五十五 第 9a 页 WYG0343-0087c.png
终篇指其中事体大者六事付中书枢密院令奉行之
(答圣问者即所释前/所赐三十五事也) 丁亥帝谓辅臣曰朕每令讲读
官敷经义于前未尝令有讳避近讲诗国风多刺讥乱
世之事殊得以为监戒章得象对曰陛下留思六经能
远监前代兴亡之迹此诚图治之要也 知审刑院丁
度喜论事旧制转运使及藩镇之臣辞谒皆赐对帝初
即位诏中书枢密院附奏之度言臣下出外必有所陈
今一切令附奏非所以防壅蔽也又以内臣治诏狱为
卷五十五 第 9b 页 WYG0343-0087d.png
不可因援唐制三司参按故事请任御史罢内臣 诏
权停贡举 契丹党项诸部叛附于夏先是元昊侵党
项契丹遣延昌宫使高嘉努让之元昊不听命党项等
部皆背契丹而降之 夏四月乙未监察御史里行李
京言近闻契丹筑二城于西北南接代郡西交元昊广
袤数百里尽徙沿边生户及丰州麟州被虏人口居之
使绝归汉之路违先朝誓书为贼声援其畜计不浅况
国家前年方修河北沿边故满城阴城再盟之后寻即
卷五十五 第 10a 页 WYG0343-0088a.png
罢役请下河东安抚司诘其因依或因贺乾元节使人
还责以信誓使罢二城以破未然之患从之 欧阳修
言近闻狄青与刘沪等争水洛城事枷送沪等德顺军
窃以边将不和用兵大患况狄青刘沪等皆是可惜之
人事体须要两全利害最难处置且水洛城自曹玮以
来心知其利患于难得未暇经营今沪能得之则其功
不小于秦州之利极多正宜责其必成而狄青所见不
同遂成衅隙国家近年边兵屡败常患大将无权今若
卷五十五 第 10b 页 WYG0343-0088b.png
沮青而释沪则不惟青意不足兼缘边诸将皆挫其威
此其不便一也沪经营水洛之初奋身力战然后诱而
服从乃是诸蕃族畏沪之威信今忽见沪得罪入狱则
新降生户岂不惊疑若使翻然复叛则自今边将欲以
威信招诸族谁肯听从不惟水洛更无可城之期兼沿
边生户永无可招之理此其不便二也近遣鱼周询定
夺利害臣谓宜命一中使令周询密谕狄青曰沪城水
洛非擅役众盖初有所禀且筑城不比行师沪见利坚
卷五十五 第 11a 页 WYG0343-0088c.png
执意在成功不可以违节制加罪今不欲直释沪以挫
卿之威宜自释之后若出师临阵而违节制者自当以
军法从事然后又谕沪曰汝违大将命自合有罪今以
汝城水洛有功故使青赦尔责尔卒事以自赎俟城成
则又戒青不可幸其失城以遂偏见如此则水洛之利
可固蕃户之恩信不失边将立事者不懈大将之威不
挫苟不如此未见其可也 丙申诏湖南民误为征猺
军所杀者赐帛存抚其家 丁酉以宜州蛮区希范叛
卷五十五 第 11b 页 WYG0343-0088d.png
命京西转运按察使杜把为广南西路转运按察使兼
安抚使谏官余靖言朝廷蓄养贤俊当如民家收积财
货平时先有营度至急乃得其用伏自去年以来陜西
举知州始用杜把三司择判官则又用把京西多盗贼
则又用把今兹蛮人作叛则又用把皆席未遑暖而即
移之是使把有奔命之劳朝廷有乏贤之叹何观听之
不广示天下之狭也设使别路更有贼盗则将又移杞
无乃取笑四方乎伏望敕谕两府大臣广思博采天下
卷五十五 第 12a 页 WYG0343-0089a.png
贤才以应万务无使临事仓卒有乏才之叹 戊戌上
谓辅臣曰自昔小人多为朋党亦有君子之党乎范仲
淹对曰臣在边时见好战者自为党而怯战者亦自为
党其在朝廷邪正之党亦然惟圣心所察耳苟朋而为
善于国家何害也初吕夷简罢相夏竦授枢密使复夺
之代以杜衍同时进用富弼韩琦范仲淹在二府欧阳
修等为谏官石介作庆历圣德诗言进贤退奸之不易
奸盖斥夏竦也竦衔之而仲淹等皆修素所厚善修言
卷五十五 第 12b 页 WYG0343-0089b.png
事一意径行略不以形迹嫌疑顾避竦因与其党造为
党论目衍仲淹及修为党人修乃作朋党论上之略曰
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
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
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君子则
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
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
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
卷五十五 第 13a 页 WYG0343-0089c.png
之真朋则天下治矣于是为党论者恶修摘语其情状
至使内侍蓝元震上疏言范仲淹欧阳修尹洙余靖前
日蔡襄谓之四贤斥去未几复还京师四人得时遂引
蔡襄以为同列以国家爵禄为私惠胶固朋党递相提
挈不过三二年布满要路则误朝迷国谁敢有言帝终
不之信也(此一节在修进/论前更详之) 己亥帝谓辅臣曰上封者
以河东刍粮不继数请废麟州其利害如何章得象对
曰麟州四面蕃汉皆为元昊所掠野无耕民一路困于
卷五十五 第 13b 页 WYG0343-0089d.png
馈运欲更其寨徙其州少近府州以省边民之役帝曰
州不可废但徙屯兵马少近府州别置一城亦可纾其
患也乃命右正言欧阳修往河东与转运使议之初河
东转运使张奎于晋州铸铁钱而民多盗铸又晋州矾
比岁课益亏并下修计度之 庚子以度支判官李绚
为京西转运按察使时范雍知河南王举正知许州任
中师知陈州任布知河阳并二府旧臣绚皆以不才奏
之居半岁召入修起居注(修注在/十一月) 己酉监修国史章
卷五十五 第 14a 页 WYG0343-0090a.png
得象上新修国朝会要一百五十卷 壬子判国子监
王拱辰田况王洙余靖等言首善当自京师汉太学二
百四十房千八百馀室生徒三万人唐学舍亦千二百
间今取才养士之法盛矣而国子监才二百楹制度狭
小不足以容学者请以锡庆院为太学葺讲殿备乘舆
临幸以潞王宫为锡庆院从之 始狄青械刘沪董士
廉送德顺军狱寻有诏移邠州既而释二人令往水洛
城讫役须勘到罪状别听旨丙辰谏官欧阳修言自西
卷五十五 第 14b 页 WYG0343-0090b.png
事以来擢用边将能立功效者殊少惟范仲淹筑大顺
城种世衡筑青涧城刘沪筑水洛城沪尤为艰勤功不
在二人下今若曲加轻沮则武臣无复为朝廷作事且
沪若不在水洛恐他人不能绥抚苟别致生事则今自
蕃部更难招缉今利害甚明但得大臣公心不曲为尹
洙顾虑则边防不致生患望圣意断而行之余靖亦言
乞早降指挥谕鱼周询如所筑新城实利即应留沪等
专守此城招抚蕃部仍以此意诫敕狄青尹洙今后行
卷五十五 第 15a 页 WYG0343-0090c.png
事不可如此仓卒朝廷若以沪与青等既有私隙不欲
令在一路则宁移青等不可移沪以失新附之心 命
集贤校理历城张掞往江淮两浙路转运司体问利害
事掞初调临淄主簿李迪荐知益都县罢里正弗用而
赋租以时入石介献息民论请以益都为天下法明道
中京东大饥盗贼充斥御史中丞范讽荐掞才可治剧
以天平节度推官知掖县民诉旱灾请蠲州不可掞乃
自为奏上之诏悉蠲豋莱税 五月壬戌朔枢密副使
卷五十五 第 15b 页 WYG0343-0090d.png
韩琦参知政事范仲淹并对于崇政殿上四策曰元昊
虽暂求通顺后如物力稍宽必有长驱深入并吞关辅
之心何以知之汉多叛人陷于穷漠必以刘元海苻坚
元魏故事日夜游说元昊使其侵取汉地而以汉人守
之则富贵功名衣食嗜好如其意乃知非独元昊志在
侵汉实汉之叛人日夜为贼谋也朝廷若从其和则契
丹要功下视中国若拒绝之则元昊今秋必复大举契
丹寻问所以拒绝元昊之故或便称兵塞外张势胁我
卷五十五 第 16a 页 WYG0343-0091a.png
国家必调陜西兵将移于河北河北未战而西陲已虚
元昊乘虚而来必得志于关辅此二寇交结之势何以
禦之臣等试画其策一曰西戎通顺实图休息陛下当
如唐高祖太宗隆礼敦信以盟好为行权选将简卒以
攻守为实策彼不背盟我则抚纳无倦彼将负德我则
攻守有宜此和策之得也二曰久守之计莫如畜土兵
盖其众谙山川而多习战斗比之东兵其功相倍然沿
边次边土兵数少分守不足须更招近里土兵愿益𨽻
卷五十五 第 16b 页 WYG0343-0091b.png
边寨者即迁其家而团集之又沿边弓箭手必使聚居
险要每一两指挥共修一堡以完其家与城寨相应小
至则使熟户蕃兵暨弓箭手与诸寨土兵共力禦之大
举则次边军马尽可驻于坚城以待敌之进退彼将进
而无利退而有祸不三两举势必败亡此守策之得也
三曰横山一带蕃部东至麟府西至秦渭二千馀里人
马精劲惯习战斗我以坚城据之以精兵临之彼既乐
其土复逼以威必须归附以图自安元昊若失横山之
卷五十五 第 17a 页 WYG0343-0091c.png
势则断其右臂矣此攻策之得也四曰臣等既陈三策
又以契丹为忧请朝廷力行七事以防大患一密为经
略二再议兵屯三专于选将四急于教战五训练义勇
六修京师外城七密定讨伐之谋是日𤦺仲淹指陈于
帝前数刻乃罢谏官余靖言窃闻大臣建议内有修
京城置府兵二事臣闻无戎而城春秋所讥守在四夷
义不如此又前岁以边鄙之警而河北诸路拣点乡兵
天下百万农夫皆失其业是乡兵之利未集而先致其
卷五十五 第 17b 页 WYG0343-0091d.png
害也二策竟不果行(罢置府兵已附三年九月丁卯乃/十事之七也靖言不得其时因韩)
(范请修京/城并附此) 先是郑戬奏修水洛城乞令韩琦不预商
量琦言臣任西边在泾原秦凤两路于水洛城事比他
人知之甚详遂陈所见利害凡十三条诏劄与鱼周询
郑戬等而周询及戬已先具奏修城之利且言水洛城
今欲毕工惟女墙未完弃之诚可惜宜遂令讫役乃诏
戬等卒城之丁卯遣内殿崇班陈惟信往泾原路催修
水洛城 己巳徙知庆州孙沔知渭州知渭州尹洙知
卷五十五 第 18a 页 WYG0343-0092a.png
庆州用欧阳修议也 庚午录系囚 壬申幸国子监
谒至圣文宣王有司言旧仪止肃揖帝特再拜赐直讲
大理评事孙复五品服遂幸昭烈武成王庙又幸玉津
园观种稻宴从臣寻召复为迩英阁祗候说书杨安国
言其讲说多异先儒乃罢之 癸酉抚州上金溪县所
得生金山重三百二十四两帝令藏于龙图阁瑞物库
(考异宋史献金山在/乙亥日今从长编) 乙亥卫尉寺丞丘浚降饶州军
事推官监邵武军酒税上封者言浚先作诗一百首讪
卷五十五 第 18b 页 WYG0343-0092b.png
谤朝政故有是命仍令福建路转运提刑司常切觉察
如有违越并具以闻始执政欲重诛之帝曰狂夫之言
圣人择焉古有郇模哭市其斯人之徒与乃薄其罪(此/据)
(张唐英/政要) 丁丑欧阳修言臣亲至河外相度移废麟州
今条其利害措置之说为四议一曰辨众说窃详前后
臣僚所请其说有四或欲废为寨或欲移近河或欲抽
兵马以减省馈运或欲添城堡以招集蕃汉然废为寨
而不能减兵则不可苟能减兵而省费则何害为州且
卷五十五 第 19a 页 WYG0343-0092c.png
其城壁坚完地形高峻乃是天设之险可守而不可攻
其至黄河与府州各才馀百里若徙之近河不过移得
五七十里而弃易守难攻之天险以此而言移废二说
未见其可至如抽减兵马诚是边议之一端然兵冗不
独麟州大弊乃此五寨若只减麟州而不减五寨与不
减同凡招缉蕃汉之民最为实边之本然非朝廷一一
力可自为必须令边臣久任渐推恩信不限岁年使得
失不系于朝廷之意而营缉如其家事之专方可收其
卷五十五 第 19b 页 WYG0343-0092d.png
远效非二年一替之吏所能为也二曰校存废今河外
之兵除分休外尚及二万人大抵尽河东二十军州以
赡二州五寨为河外数百边户而竭数百万民财以此
而思则似可废然未知可存之利者二州五寨虽云空
守无人之境然贼亦未敢据守吾地是尚能斥贼于三
二百里外若麟州一移则五寨势亦难存兀尔府州偏
僻孤垒自守不暇使贼可以据我城堡耕牧我田土夹
河对岸为其巢穴也以此而虑则不可不存然须得存
卷五十五 第 20a 页 WYG0343-0093a.png
之之术三曰减寨卒请于建宁只留一千人置一都巡
检其镇川中候百胜三寨各留五百其馀寨兵所减者
皆屯于清塞堡以一都巡检领之缘此堡最在近东隔
河便是保德军屯兵可以就保德请粮不烦输运过河
盖都不去百里之内非是减兵但那移就食而已如此
则河外费省民力可纾四曰委土豪所谓土豪者其材
勇威名足以畏敌又能谙敌情伪如委以一州则当视
其州如家系已休戚其战自勇其守自坚又既是土人
卷五十五 第 20b 页 WYG0343-0093b.png
与其风俗情接众亦喜附之可使自招集蕃汉之民是
外能捍贼而战守内可缉民实边省费减兵无所不便
比于命吏而往凡事仰给于朝廷利害百倍也然必用
土豪非王吉者不可吉见在建宁寨蕃汉依吉而耕者
已百家其材勇素已知名况其官序自可为知州一二
年间视其功效苟能善守可以世任之使长为捍边之
臣惟朝廷裁择 戊寅诏募人纳粟振淮南饥 乙酉
忻州言地震有声如雷 丙戌元昊始称臣自号夏国
卷五十五 第 21a 页 WYG0343-0093c.png
主复遣尹与则杨守素来议事欧阳修言臣窃闻元昊
近于延州界上修筑城垒强佔侵地欲先得地然后议
和故杨守素未来而占地之谋先发轻视中国为害不
细今若纵贼侵地立起堡寨则延州四面更无捍蔽便
为孤垒而贼尽据要害之地他时有事延州不可保守
若失延州则关中遂为贼有以此而言所侵之地不可
不争况西贼议和事连契丹今人无愚智皆知和为不
便但患国家许物已多难为中悔若得别因他事即可
卷五十五 第 21b 页 WYG0343-0093d.png
绝和况此侵地是中国合争之事岂可不争伏望遣一
使往延州令庞籍力争取昊贼先侵之地不令筑城保
寨若缘此一事得绝和议则社稷之福也 己丑省河南
府颍阳寿安偃师缑氏河清五县并为镇又析王屋县
𨽻河南府始用范仲淹议也 鄜延经略司西贼寇青
涧城宣武副都头刘岳等与战败之诏功第一迁两资
次迁一资 六月辛卯朔辅臣列奏答手诏所问五条
韩𤦺范仲淹又奏陜西河北画一利害事陜西八事河
卷五十五 第 22a 页 WYG0343-0094a.png
北五事已而仲淹又奏西贼议和变诈难信成与不成
大须防将来之患臣久居塞下稍知边情愿任驱策虽
无奇略可平大患惟是夙夜经画措置兵马财赋及指
纵诸将同心协力以禦深入之虞今防秋事近恐失于
后时愿早罢臣参知政事知边上一郡带安抚之名足
以照管边事乞更不带招讨部署职任 癸卯改知渭
州孙沔复知庆州知庆州尹洙知晋州始朝廷欲卒城
水洛故令洙与沔易任沔以病辞乃别徙洙于是渭州
卷五十五 第 22b 页 WYG0343-0094b.png
阙守诏委狄青谏官余靖言泾原山川广宽道路平易
边臣制禦不住可以直图关中如此形势安得轻授于
人假如贼人图守镇戎狄青既是部署岂得不出救援
青出之后何人守城贼若以一二万人与青相拒却从
间道领众直趋渭州又使何人守备以臣观之渭州必
须别得能臣与狄青分职勾当方免朝廷深忧又言青
武人粗暴不可兼知渭州章三上诏徙青权并代部署
(后癸卯七日遂除王素泾原/帅盖因余靖等屡言之也) 丁未开宝寺灵宝塔灾
卷五十五 第 23a 页 WYG0343-0094c.png
谏官余靖言臣伏见开宝寺塔为天火所烧五行之占
本是灾变朝廷宜戒惧以答天意寻闻遣人于塔基掘
到旧瘗舍利内廷看毕送还本寺许令士庶烧香瞻礼
道路传言舍利在内廷之时颇有光怪臣恐巧佞之人
因此推为灵异惑乱视听先自内廷外及四方抄敛钱
物再图营造臣闻佛者方外之教理天下者所不取也
且一塔不能自卫为火所毁又何福可庇于民哉今朽
木腐草皆有光水精及珠之圆者夜亦有光况舍利本
卷五十五 第 23b 页 WYG0343-0094d.png
胡中怪异之物有光亦非今日之瑞昔梁武帝造长干
塔时舍利亦常有光及台城之败何能致福视此可以
鉴矣其开宝寺舍利塔伏乞更不营造时盛暑靖面奏
极言靖素不修饰帝入内云被一汗臭汉薰杀喷唾在
吾面上其优容谏臣如此 以参知政事范仲淹为陜
西河东路宣抚使先是仲淹言臣窃见契丹遣使来言
欲西征今边上探报皆称契丹大发兵马讨伐呆家族
并夹山部落及称亦与元昊兵马相杀又报元昊亦已
卷五十五 第 24a 页 WYG0343-0095a.png
点集左厢军马既是二国举动必有大事以臣料之有
可疑者六大可忧者三乞指挥大臣今日更不归厅便
画河东禦捍之策若更因循度日直至大寇入境然后
为谋则河东一倾危逼宗社臣待罪两府义当极论不
敢有隐惟圣断处之始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
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陜西用兵天子以
仲淹士望所属拔用护边及夷简罢相后召还倚以为
治中外想望其功业而仲淹亦感激眷遇以天下为己
卷五十五 第 24b 页 WYG0343-0095b.png
任遂与富弼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规模阔大论者以
为难行及为按察使多所举劾人心不自安任子之恩
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浸盛而朋党之
论滋不可解然仲淹弼守所议弗变先是石介奏记于
弼责以行伊周之事夏竦怨介斥已又欲因是倾弼等
乃使女奴阴习介书久之习成遂改伊周曰伊霍而伪
作介为弼撰废立诏草飞语上闻帝虽不信而仲淹弼
始恐惧不敢自安于朝皆请出按西北边未许适有边
卷五十五 第 25a 页 WYG0343-0095c.png
奏仲淹固请行乃使宣抚陜西河东(考异李焘曰苏辙/龙川别志范文正)
(公笃于忠亮虽喜功名而不为朋党早岁排吕申公勇/于立事其徒因之矫枉过直公亦不喜也自睦州还朝)
(出领西事恐申公不为之地无以成功乃为书自咎解/仇而去后以参知政事宣抚陜西申公既老居郑相遇)
(于途文正身历中书知事之难有悔过之语于是申公/欣然相与语终日申公问何为亟去朝廷文正言欲经)
(制西事耳申公曰经制西事莫如在朝廷之便文正为/之愕然故欧阳公为文正神道碑言二公晚年欢然相)
(得由此故也后生不知皆咎欧阳公予见张公言乃信/之按辙所志未必尽可据如言经制西事莫如在朝廷)
(之便仲淹岂不知此但党时自以谗谤可畏不得不少/避之故仲淹及富弼皆求出使其出使固知必不久安)
(于朝非缘夷简之言仲淹乃觉也/魏泰东轩杂记亦云今并不取) 甲寅帝谓辅臣曰
卷五十五 第 25b 页 WYG0343-0095d.png
岁旱而飞蝗滋甚百姓何罪而罹此朕默祷上帝愿归
咎于眇躬章得象对曰臣等不能辅理宣化致灾斯民
且贻陛下忧今圣言及此必有以上感天心矣(五行志/云是岁)
(京师旱飞/蝗蔽天)戊午雨 枢密副使富弼言朝廷以契丹发
兵会元昊讨呆儿族路出河东境外疑是变诈他时虽
欲背盟自逞必寇河北第以河东为掎角之地而已伏
乞陛下更令范仲淹且相度河东未宜调发时仲淹疑
契丹入寇欲大发兵为备杜衍谓契丹必不来兵不可
卷五十五 第 26a 页 WYG0343-0096a.png
妄出仲淹争议帝前诋衍语甚切仲淹尝以父行事衍
衍初不为恨既退仲淹犹力争韩琦曰若尔则琦当请
行不须朝廷一人一骑仲淹怒再求对首奏琦语然兵
卒不发仲淹亦不以为忤也 先是仲淹受命主西事
弼主北事弼条上河北守禦十二策臣庚辰壬午年奉
使契丹日于河北往回十馀次询于沿边土豪并内地
故老博采参较得之甚详及于北廷议事又颇见其情
状以至稽求载籍质證时务用是裒聚撰述以副陛下
卷五十五 第 26b 页 WYG0343-0096b.png
委任之意非臣敢任胸臆欺罔圣聪伏望陛下令两府
会议可者速行之其不可者更相致诘而是正之 秋
七月癸亥诏以冬至有事于南郊群臣毋得上表请加
尊号 戊寅帝始用富弼议次第封拜宗室以德文属
尊且贤方汉东平王苍故事封东平仍诏德文等十人
并列本班之上少前(实录云燕王既薨祖宗之后未有/封王爵者议者以为自三代以来)
(皆建宗戚用自承助请次第封拜之按/议者即富弼河北守禦十二策之一也) 癸未契丹遣
延庆宫使耶律元衡来告将伐元昊其书略曰元昊负
卷五十五 第 27a 页 WYG0343-0096c.png
中国当诛今将兵临贼或元昊乞称臣幸无亟许其实
纳契丹降人契丹讨之托中国为名也范仲淹言契丹
元昊本来连谋今日之情未可凭信臣请朝廷建捍禦
之谋以待二方不必求二方真伪之情又言契丹来书
称朝廷曾请契丹止遏元昊今闻名体未顺遂举兵西
伐又请朝廷绝元昊进贡契丹安肯为朝廷特举大兵
以讨元昊此不可信一也若自与元昊有隙必行讨伐
其人使即合坚请阻绝元昊何却只问杨守素往来次
卷五十五 第 27b 页 WYG0343-0096d.png
第是无必讨伐之意此不可信二也余靖等曾言见契
丹主亲言须指挥夏州令杨守素入南朝勾当必是动
有关报今来使却言北朝并不知子细此不可信三也
万一契丹果有深隙须行讨伐必坚要阻绝元昊岂暇
问南朝名体顺与不顺显是契丹虚称为朝廷西征驻
重兵于云朔如元昊以誓书未立入寇河东亦足相为
声援得志则享厚利如元昊更不入寇纳誓书于朝廷
则契丹自谓因行讨伐使元昊入贡以此为功而驻兵
卷五十五 第 28a 页 WYG0343-0097a.png
云朔以邀重报是契丹进退有利而俱为我害也臣谓
朝廷今日答书则易将来礼报必难而专于致赂欲满
其志则契丹大兵岂有虚举而善退愿朝廷熟虑此事
先且大议备边之策然后遣使往来使彼知我有备无
必胜之理则亦可以遏其邀功求报之心纵背盟好亦
有以待之少减生灵之祸 甲申夷人寇三江砦淯井
监官兵击走之 丙戍诏诸路转运使副提点刑狱察
所部知州军知县县令有治状者以名闻议旌擢之或
卷五十五 第 28b 页 WYG0343-0097b.png
不知所举令御史台劾奏并坐上书不实之罪从范仲
淹奏也
 
 
 
 
 
 资治通鉴后编卷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