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塔铭¶
塔铭¶ 第 252c 页
憨休和尚敲空遗响卷第二
关中张恂稚恭编阅
益州记室继尧校订

* 塔铭

** 风穴云峨老和尚衣发塔铭(并序)

鹫岭花拈愿解传无言之妙旨嵩岩壁观髓得绍空
相之玄宗豆爆寒灰葩敷铁干二株撑汉无明果结
于空中五叶昌荣三毒花开于火里所以来十方之
罗汉谶入厩之神驹粒粟啖啄金鸡霜蹄蹋狐天下
曹源涨而沱潜转秀大树荫而岷嶓效灵痛鞭瞎驴
灭却正法眼藏硬打石像坐断上流要津缁出蚕丛
雄冠历代如吾先师喜老和尚者蜀之资阳入也族
姓陈氏系出隆昌生缘超异玉象荫托于峨嵋触臭
临尸无常忽感于溪水披缁向道食牛气巳狞狰负
笈参方吹毛剑由铦利狮吼父母皆丧席让尊宿咸
惊针水投机彻底掀翻于通玄峰顶禅板儿案两手
分付于栖真室中铁枷既巳著肩龙天自然推出由
是波腾汝海丕承风穴中兴虓阙中原壁立门庭孤
峻诸方向慕秦川早味其风五岳翘钦河独沾其
润席尸兴善岁仅一周策返故庐岩深九隐道场十
坐荷法巳有其人能事全终楖栗横担不顾呜呼狮
弦中断嗣响幸获同修衣发虽遗无缝欣成窣堵匠
工毕至徵铭偶及于荒庐樗栎深渐谫陋何堪以贞
石不耻下问敢竭鄙诚涕泪援毫蓼莪兴汝源之感
因人成事风木动吕亭之悲金粟巳塔全身兴善用
藏衣发铭勒千古之龟鉴石记一代之住持其问节
略详次自有语录行繇特综其纲兹不繁举师讳行
喜号曰云峨天童密云师祖之孙通玄林野师翁之
子住河南汝州风穴白云禅寺最久阅世六十有四
僧腊四十有六示寂于新蔡金粟禅林康熙十五年
塔铭¶ 第 253a 页
丙辰四月十三日也当顺治十七年先师主兴善即
今住持林我和尚时预执都监痛赖钳锤深入阃奥
先师返风穴付托方丈命分座接衲后以机缘相契
遂嗣法于易庵法叔故有衣发相遗不忆今岁春林
我和尚亦归圆寂法嗣愚参珍公继席力董后事以
先师遗衣建塔供养盖不违其师之本愿也敬为之
铭曰。

「 曹溪正脉南岳称雄马驹待识崛起蚕丛降蹋蹴血染腥风树有临济独冠五宗世系相承递亘太白有般孙子丕显风穴纵铁牛机振兴家园壁立万仞声光烜赫十坐道场兴善其一八水生春宗坛路关人天改观如晦遇日虎骤龙骧机圆用疾刀握王库紫电青霜鼓击涂毒闻者丧亡山低华岳瑞腾五冈心灯炳炳慧燄煌煌乾坤道大日月辉增信衣遗藏法重真乘永奠宗社木直从绳一锥卓立霞蔚云蒸孤光不灭薪尽火传芥城劫石虚空宁迁林谷有此则不然稽首再拜昭亿万年」


** 紫谷和尚寿塔铭(并序)

道以无传而传破颜契机于鹫岭法以不受而受断
臂得髓于少林自二株竞秀心印独付于曹溪五派
分灯宗风始播于天下门庭施设各擅家风虽则饮
水异流归源不二道枢绵密是谓洞宗元音高唱于
新丰至韵大振于曹岳信夫龙吟枯骨惊异响以难
闻木马嘶声更何人而道听郢由淮月清光照而雪
曲春回桨发鉴湖甬浪翻而慈舟柁转法化莫兹为
盛卓荦代有其人若乃祖述曹洞宪章青龙称宗坛
特起之雄者唯灵源紫谷和尚一人而巳师廖姓讳
智觉字紫谷蜀西之左绵人也于明万历甲寅母感
异而生灵根夙具慧本生知齿方龆龀即喜跏趺不
乐世烦居恒静默年甫十七欲求出家父母难之遂
塔铭¶ 第 253b 页
绝食誓死度其志不可夺因命依净土寺族兄无真
剃落志切真乘罔知趋向随装包出蜀抵襄沔走燕
都周流讲肆考览竺坟探综五教力究微言十有四
载辛巳始纳戒于悯忠一日思惟文字之学非究竟
法翻然改辙夺发南参首诣京口见箬庵问和尚于
竹林令参父母未生巳前本来面目彼时疑情顿发
似有所入次谒玉林琇和尚于报恩久之不契闻灵
隐具德礼和尚机锋迅捷接人不以常情师先遍参
诸方类待以客心实大有不然者及见礼果不假辞
色直据本有如崩雷疾电不可凑泊遂决志亲觐其
后升堂入室往往批逆鳞捋虎须夺角冲关未或当
仁少让与礼相周旋者七载礼固奇之会百愚斯和
尚主席显圣阐扬洞上宗风意欲见之遂请假渡钱
塘直造云门斯一见便问从甚处来师云北方来斯
举竹篦云你北方还有这个么师云若论这个说甚
南北斯云你不识礼拜了退师云瞒别人即得便出
一日闻磬声师口占云圆陀陀口朝天顶门一击吼
震大千随即赴堂斋有桂轮上座云漫下口师即云
漫下口莫咬著竹箸锋头定杀活临济德山便著忙
三世诸佛尽吞却尽吞却衲子手脚元来恶斯唤至
方丈命呈悟由师一一举似斯即以洞上五位偏正
逐一问师师随问随答剖决无碍融通妙协当头不
犯斯云将来作得个洞上儿孙戊戍五月廿一日斯
出从上佛祖源流衣拂付师既肩大法仍诣燕之盘
山将欲惜霜涧底密固灵根其奈梅包香绽远集蜂
闻早有以西山之圣果请住持者未及二载冥鸿天
外远志难羁撩起便行飘然而去甲辰秋度关入秦
探终南奇胜丁未始遁迹观音山三载次至灵源见
峰峦奇秀人烟迥绝逐栖止焉癸丑冬高足中参于
咸扬东北隅创慈惠禅院成介庵刘太史响师道风
塔铭¶ 第 253c 页
合诸绅士削牍坚请师不得已出山应之滑北之民
暨清净四众手持香花欢迎百里刘太史以是多师
有弟子经年求大士众生今日见如来之句概可知
也及升座说法不翅大将树建鼓旗申令发号闻者
靡不畏服门庭日辟道望愈隆丁巳冬受泾阳缁素
请主观音禅院四远趋风云奔水赴至莫可遏弘法
开戒万指围绕宗风大震长安当道大中丞杭公仰
师高风会荐福耆旧及当山护法三复敦请始应之
一时贤士大夫骈集座下参扣激扬随机应答如叶
坠秋空兔走荒原也士大夫亟称服焉住持四载酬
酢日繁以多疾故欲休老林泉辞众不许师拂衣竟
去返于灵源影不出山其行藏卷舒又非他人之所
及也师仪相清臞长身山立律己霜严莅众秋肃机
锋迅捷不类常情为法求人手段辛辣如苍鹰攫兔
见即生擒不唯门庭孤峻一振颓纲而道眼超卓迥
异诸方自出世已来三住大刹孜孜以弘法为己任
诚狂澜砥柱末法之大光明精进幢也至于谦光导
物慈忍居怀虽闾阎负贩之徒舆台伻役之辈莫不
闻见而悛心焉由是四众忻慕靡所寘念乃相与师
以谋不朽于是建寿塔于某山之麓甲子春余自中
州受长安诸护法请来主兴善过山讯师令法嗣补
庵憨月二大师甲余至塔所嘱铭其塔素愧不文鄙
言何足为师重轻然余与师道谊交好十有数年知
悉固不得辞因次序其实乃为之铭曰。

「 一花现瑞
 两桂垂阴
 联芳五叶
 各绍门庭
 洞上真源
 机贵回互
 夜半正明
 天晓不露
 苗蕃弁岳
 崛起青龙
 川僧藞苴
 独振纲宗
 九月杨飞
 寒冰燄结
 机疾用圆
 罕能凑泊
 梭腾化璧
 颖脱襄锥
 青蛇匣吼
 白额岩威
 四海英贤
 云奔水赴
 名公钜卿
 倾诚外护
塔铭¶ 第 254a 页
 应机接物
 指示随方
 当台明镜
 不隐妍媸
 道播寰区
 声驰湖海
 忘己为人
 大功不宰
 风回洞上
 不愧卢能
 泥牛海吼
 木马空腾
 砥柱狂澜
 颠扶末运
 缁白皈心
 人天恭敬
 忘功罢业
 休老林泉
 身心寂静
 乐我大年
 四众忻慕
 预谋其法
 祝师永永
 建兹寿塔
 一锥无缝
 八面玲珑
 天龙守卫
 神鬼钦崇
 爰勒铭诗
 来学仰止
 寿量虚空
 何终何始」


** 约文圆公塔铭(并序)

夫幽壑兰芳馨香自远崇山玉蕴润泽流辉非兰性
欲传而玉质本润良由懿德内充夙光外布者今于
圆公有以见之矣公讳明圆字约文盩厔李氏子生
禀异质幼挺玄机年甫十九诣松岩寺礼讷庵出家
既受具遂行脚南方参江浙诸大宗匠于棒头喝下
皆有悟入知不思议力性自具足禀明于心不假外
也翻然归秦会月岩和尚住会城之养生院一见则
机缘契合遂传心印志在韬晦患为人师乃于灞上
之王村静室以终其志远绝尘世澹泊自处峻节孤
风足为世重关中之弘法阐化者皆以座元迎之甲
子春余自中州受长安士大夫请来主兴善法席是
冬禀具者众亦青佐余羯磨时春秋鼎富默识以为
后学有望戊辰夏忽示微疾书辞众刹嘱累后事沐
浴更衣书偈跏趺而逝适康熙廿七年六月廿九日
也世寿五十五僧腊几十夏公为人朴厚端重寡言
其见地稳密机辨自在高尚足以起末俗法眼足以
振颓纲虽影不出山而声光远及岂非幽壑兰芳而
崇山玉润者耶观其临终安详自若履践可知况月
岩和尚在法门与余为从兄弟圆公乃从侄也平日
视余犹诸父今不幸不得视之犹子也其徒实力建
方坟来丐余铭余虽不能铭以法乳渊源有亲亲之
塔铭¶ 第 254b 页
义不揣固陋以序其实行其铭曰。

「 南山巍巍兮若形仪之轩昂渭水汤汤兮若法乳之源长道尊为众归兮又何在乎开堂德重能韬光兮似大梅之智常宗社方引领以属望兮为法门之栋梁胡报缘之忽尽兮早趋顺乎寂场自古佛祖有来必往兮嗤俗子之悲伤适草木之零落兮乃藏真于五岗庸讵知夫法身之不灭兮树松柏之苍苍若斯人之道全德备兮宜刊石以表彰使千秋万世兮与日月以争光我志其行实兮贻后哲之来详」


** 比丘省然塔铭

夫长天云淡月华始新秋深木脱山形骨露死生变
幻如野马之翻空自二气判形已来群有颠瞑于长
夜几能眼活而一觑破得来去自由者其谁也非夙
薰般若定力资深而超越乎世量者亦未易得吾今
于省然比丘有所感焉比丘讳性铎字省然金台之
武清张氏子生于明万历壬子赋性质朴风神秀爽
幼喜趺坐长厌世尘于顺治庚寅礼香河恒庵耆宿
披剃由是堕三宝数壬辰圆具于广济玉光律主初
游讲肆傍通经论一日阅六祖坛经知有宗门向上
事遂买草鞋行脚游五台趋少室过关入泰将诣峨
嵋以夙缘故憩于泾水之南壬子春余杖策关中开
法兴福铎领监院事不惮勤劬竭尽心力不啻杨岐
之辅慈明也及弘开炉鞴痛吃钳锤于棒头喝下往
往有颖脱处庚申秋余有金粟之命别去四载甲子
复徇西安当道护法之请来主兴善铎眉寿益高皤
然矍铄于丙寅春迁近池阳之宝鼎寺不及月以微
疾奄然化去世寿七十四僧腊三十五夏徒子法云
为筑方坟瘗于宝鼎之南请余为铭乃序其由而系
之以铭曰。
塔铭¶ 第 254c 页

「 有大比丘
 法门龙象
 气宇昂藏
 学穷三藏
 严净毗尼
 师心宗匠
 悟法皆空
 知心是妄
 扶竖法幢
 宗猷毗赞
 痛耐钳锤
 老当益壮
 迥脱罗笼
 几曾血战
 时节到来
 草鞋跟断
 复命归根
 彻證无上
 我作铭诗
 千载炳焕」


** 比丘翠林塔铭

圣凡虽异利生之迹无殊大道玄同应化之徵靡一
所以在昔圣贤以传心为学诚明合体而教化兴是
故吾佛世尊以教外别传不立一法而斯道著其间
贤豪英特之士绝类离伦之徒往往勘破世缘脱离
尘爱一超直入固能透脱情关掉背生死得大自在
逆行顺化人莫之测诚不可以心思言议者也吾于
比丘有所取焉比丘讳如清翠林其字也庆阳王氏
子幼不茹荤乐行善事无意尘俗于顺治癸巳夏礼
玄庵耆德出家授以念佛公案久无趋向遂奋志南
参由泾涉渭至终南偕弟如洪号无尽亦庆阳人同
受具于南禅律主时戊戍岁也乃担簦吴越于诸大
名宿无不遍参随处皆有省发后游楚黄之双台椎
拂之下烦羊顿息害马都捐由是拳拳服膺克苦精
勤身役众务双台和尚乃赠之以偈曰自古担泉带
月归善护都许者阇黎深深藏在眉端上异光前
耀后机次年春辞归关中晦迹于泾阳之北太李村
白衣庵非佛言不言非佛行不行缁素推重为一方
导师重建崇福古刹寺功未竣而忽染微疾于是年
甲子六月初五日告辞檀越嘱付后事毕奄然而逝
缁素为之筑方坟瘗于崇福之西南隅世寿七十僧
腊二十七夏先是弟无尽者于己未年七月二十八
日示寂化去清留而不葬以待异日同穴至是果符
其愿也度僧徒若干人近事男女若干人其徒性悟
其行由来请余以铭其碣以余知清兄弟故也乃为
塔铭¶ 第 255a 页
之铭曰。

「 异人杰出自庆阳兄弟相从叩大方本来面目诘狮王虚空落地绝承当倒转芦航返故乡潜行密运兹韬光渊默雷声难覆藏缁白为之尽心降重建古刹道之傍胡为趋寂示无常窣堵嵬然耸穹苍嵯峨峰五泾水长铭诗我作清乃彰劫石可消志不忘」


** 比丘慧元塔铭

比丘慧元蜀之德阳张氏子也幼喜游侠好浮图顺
治甲申至秦于泾阳之松隐庵礼超凡耆德出家丙
申圆具遂行脚东南丁未夏余从少林过风穴参先
师云老人时元巳在座下见其气宇轩昂迥异他众
于参请之际机不多让后遍参吴越于棒头喝下似
有所获庚戌归秦至邠州皇涧寺为檀越皈依遂开
十方院接待云水僧众以事繁故嘱弟印元总理院
事飘然长往余时初领广教住持适元至即佐理客
司会余赴中原新蔡之请乃诣泾阳楼南村有宝鼎
寺倾颓日久目击心伤遂奋然僝修不一载厨库僧
房楼阁凌霄如天成地涌可谓以菩萨心而勤作佛
事者赖只身独任经营过劳遂染微疾一日唤小师
嘱以后事索笔书偈而逝元生于崇祯辛未示寂于
康熙乙丑七月二十六日世寿五十五僧腊三十夏
小师性义为建方坟欲刊石于上远来丐铭于余乃
为之铭曰。

「 生死机关
 只在一窍
 半生参勤
 己得其要
 泥牛哮吼
 虚空发笑
 撒手归来
 尚能明妙
 书偈临行
 得真实效
 劖铭金石
 灵光永耀」


** 彻宗藏公塔铭

(讳)海藏字彻宗江南庐州合淝孔氏子幼负豪侠
仗剑游秦拟欲从事军门以数奇弗果其志一日入
塔铭¶ 第 255b 页
晋济庵闻诵金刚经得解其义忽勤诸行无常之感
遂释佩剑出囊金设斋礼心晓和尚出家时顺治壬
辰岁也初授以念佛公案终日口诵不辍常住以接
待为务料理院事公便能以苦行自任朝夕不懈寒
暑忘疲甲辰圆具于兴善易庵和尚精勤戒律有马
胜威仪之风规志切向上以师老不敢远离服劳侍
奉后以心晓和尚圆寂嘱公继席方丈接待十方常
以为众为心云游禅衲得休歇焉如公者可谓继志
述事之能者也于康熙二十六年丁卯七月偶染微
痾遂唤小师并执事人嘱以后事奄然而化世寿六
十岁僧腊二十四夏徒众欲建塔于普济庵内丐铭
于余因不辞固陋乃赘之以铭曰。

「 山川钟英
 秀毓斯人
 缘生淝水
 幻迹西秦
 六岔路口
 粥有饭有
 普济为心
 能歇狂走
 二十年来
 旧店新开
 继志述事
 公其人哉
 道行超卓
 忘身为物
 不著我人
 化洽泰国
 四众皈心
 瞻彼慈仁
 忽尔示寂
 兔晦乌沉
 公真铁汉
 回头是岸
 裂破虚空
 泥牛血溅
 撒手便行
 夜半正明
 归根叶落
 无灭无生
 一锥永耐
 真光常在
 劫火洞然
 此塔不坏」


** 本源悟公塔铭

夫日月丽天生盲俱获其益春回大地寒谷均遂其
生故吾佛世尊法身普遍弥纶万有该括十虚凡曰
有情无不俱足者也虽边地蔑戾苟因缘会遇无不
使人人入佛知见转烦恼为乐土醒愚顽而为智慧
者是在开化之功何如耳余于本公今有见焉公讳
明悟号本源秦西之宁远人姓王氏生于昭代天启
七年丁卯甫二十五离尘圆具便行脚南方参诸大
宗匠之门于道有契杖笠归秦遂受记莂于圆通旵
岩和尚志惜秋霜卓锡于醴泉之仁义里数椽苫头
塔铭¶ 第 255c 页
仅蔽风雨静默自居行不越阃者二十馀年乡人向
化礼敬皈依公无出世念每惭末运佛法滥觞故深
潜韬晦以高其志非友不友非道不亲亦法门之应
瑞而独善其身者于康熙二十八年某日某月患疾
命小师及众檀那嘱以后事奄然化去公体貌丰满
道行超卓律身俭而甚严处人恭而有礼所以为人
天之皈敬世寿六十三僧腊三十一众谋建塔于九
嵏山麓之观音寺南址小师某远来丐铭乃为之铭
曰。

「 道运竺乾
 法流东震
 五叶弥芳
 临济独盛
 西有伟人
 妙契天真
 九苞威凤
 一角祥麟
 惜霜志久
 幻缘非偶
 木马奔腾
 铁牛哮吼
 踏破虚空
 无缝是崇
 灵光炳耀
 千古宗风」


* 辞

** 归去来辞(有序)

明崇祯十七年岁在甲申值流冠犯关神京失守
龙御上宾四海鼎准率土蜂飞是年八月巨寇
现忠据蜀僭号顷复屠戮生民血丹原野全川绝
草色之青骼胔相枕灌莽满骷骸之白真宇宙未
有之奇凶今古从前之异变也岂止血流漂杵也
哉毒暴惨酷不可甚言予幸脱于锋镝万死一生
之中窃毋逃难于秦闻高衲辈言皆往昔定业予
始悟劫运乃夙因所造之恶果循环耳寿命有尽
微生几何以有限之身而造无穷之业况诸行无
常梦幻空花岂有实耶遂决出尘之志乃和陶渊
明韵作归去来辞咏以见志云。

「 归去来兮空门有路胡不归既觉尘劳之役役奚踌躇而自悲昔回途之选佛有丹霞之可追遭逆冠之凶惨悟夙业之隙非出网鹿于三跳投簪发而缁衣询出世之奥论探离言之旨微乃聸梵宇快意如奔
塔铭¶ 第 256a 页


** 丁卯仲春结茅终南翠微山中再依韵作归去
来辞

「 归去来兮终南深处我将归瞻高霞之孤映唯猿鹤之啸悲虽亮公之巳往其志尚之可追感年华之易迈嗟人世而日非杖棱棱以导步草曳曳而牵衣间幻住之斯寄插茎草于翠微万峰环拱势簇如奔依山凿径编槲为门沙泉石井古迹犹存鹿豖同饮如公大樽偕野鸟以适性对山花以开颜步平林以游戏卧衡茅以身安美维摩之一默妙黄龙之三关问浮沤以宁识常敛目而内观喜诸缘之顿息获宝所而追还审齐物于吹万共樵叟以盘桓归去来兮请息肩以遨游矧道本于无言在学者之反求奈迷头之狂走肯歇心不忘忧渐风趋以日下宜罢钓以归畴腾腾任运如不系舟愧无补于宗社特委质于林丘当正法之凌替悲滥觞之横流苟新条之有在卒东风其未休已矣乎终南归去正其时如鲲徒化岂能留胡为乎汲汲将何之龙华今尚远人寿难可期
塔铭¶ 第 256b 页


* 赋

汝州风穴山白云寺赋(有序)

原夫灵岳降灵薄伽应缘而设化名山卓锡古德
示迹以传宗法苑固支那攸崇中原推风穴为最
人惟地杰地以人彰沼祖开刱于昔吾师振响于
今门庭高峻海内趋风若无志载歇识端由不揣
缶声谬裁韵语倘获披卷神游洞见白云深处。

「 法流东注碧眼西来一花始绽五叶弘开丛席棋布宇内弥该偏汝坟之毓秀擅灵岳之崔嵬道树冠神州而卓荦石壁洒藻瀚以雄才称伟观于天中列舆纪而最推维彼风穴近接嵩高深邃叵测怒吼惊虓先有声风起林稍嘘两间之元气鼓万物而炰炰山鬼啸而助响草木震以长号艮维坤向利创隋朝运当五季锡驻延沼乘夙愿兮非偶投簪兮缁袍应悬识兮是止于傍陬兮缚茅苦单丁兮七载与百废兮一朝弘济宗兮大振绳祖武兮独超应真辈出香火斯饶山则嵂崒千峰插天半之芙蓉水则潺湲双涧绕十里之幽松孤嶂列屏兮拟匡庐之云锦岚亭叠翠兮记孟阳之词宗慈泉济亢兮观音变相古洞窈窕兮哲士遗踪仙人桥畔兮想飞化龙之竹望州亭际兮思齐洗耳之风一径高危兮纡盘白云之顶中峰峻极兮缥缈紫微之宫石状琼台而峭拔岩嵌法洞以玲珑乃苦西峦蓊脔东岭巃嵷双峰环抱万柏苍葱彷佛清虚之上徘徊翠微之中瀑泻珠帘寒飞千尺之雪桥横玉带势吞万丈之虹绿竹凌霄梴廉宪之高节清流开沼振太史之词锋层台玩月兮识盈虚之有数重崖登眺兮觉宇宙之无穷毗卢千寻兮任餐霞而浴日声闻五百兮随驯虎以降龙
塔铭¶ 第 256c 页


* 祭文

祭宋澺水中丞文

维皇清康熙十九年岁在庚申月日比丘某谨以香
羞茗果之奠致祭于金粟故山主大中丞澺翁宋老
先生老檀越之灵柩前而告之以文曰呜呼先生之
逝巳三周矣逝巳三周余竟无一音吊问谓方外人
不区区世礼何双林趺示而饮光未尝不为之流涕
也岂世同炎凉于忘情大都有可议者殆不若是其
甚乎余故有所告焉以处地悬绝而烽烟为之阻也
今圣天子削平祸乱四海宁一理策东来宰先生之
柩仍在于堂方慕秦失之号不能为先生恸然而有
塔铭¶ 第 257a 页
可恸者非伯阳之始谓为人也盖重其知已也昔钟
期没而伯牙之弦绝憾无知音也子皮亡而郑侨之
哭哀痛无知已也先生与余为知已余不为先生恸
而谁为之恸哉忆余丁未秋侍先师于金粟始晤先
生年巳七旬白眉丹辅丰度洒然飘飘乎望之若神
仙遂得从先生之后先生其再来人也一日与余偶
语甚相契合顾谓先师曰憨师可荷大法次日贻之
以诗云若问无生参大道毗卢元不堕凡夫余中心
不胜感激遂订方外忘年之契其后或文词诗章皆
属𢋫和无虚日欲以家藏二酉就余探索谋于先师
者数次而先师不许然情爱独至谋亦厚矣余亦知
先生之爱但彼时夙障理垣根石压草于生死关头
葛藤易绊亦不复涉猎世间杂学文字先生之针砭
会俞益我良多不能不感而为先生之恸也辛亥春
先师归风穴又以余谋于先师欲留止金粟而先师
又不许临岐分袂遂别以诗云皈依恋恋难为别折
柳频挥两泪盈而凄婉惓恋之情岂但黯然销魂而
已哉呜呼先生之手泽尚存墨迹未乾音犹在耳言
岂忘心余何人斯而感遇先生之知爱如此也壬子
太簇先师年齐耳顺先生远伻为先师寿先师升堂
即以从上佛祖沿流并衣拂付余果如先生之言然
知人之难圣哲所病盖非素与交游具水镜之智而
蓬心俗眼岂能识草茅中有异人哉要知因该果海
果彻因缘余之知遇于先生也非偶然也余开法关
内先生悉知孰忆南北相警烽烟日作数载巳来音
问不过丁巳夏偶接风穴来书始知先师圆寂巳及
莽年赖先生安茔窣堵全身金粟余即焚香望东嶦
礼虽肝脑涂地亦不能报先生之德于万一也呜呼
先生宁不令人感而为之恸哉今岁六月初七日复
接令孙子勉公书云先生巳乘箕天上涵兄亦只履
塔铭¶ 第 257b 页
西归不觉如梦如痴真耶幻耶先生其真逝也耶先
生必不可逝也若先生逝而吾宗城堑孰为之护持
金粟道场孰为之兴缉不啻五内崩裂而柔肠寸寸
断也故先生之不可逝也而竟逝矣呜呼先生复垂
遗训令乃孙专使召余以继金粟之席所以徐孺之
渍不惮千里范式之约期及三年跋涉远奔未敢拒
辞者恐有负先生知遇之明鉴也若先生之世业文
章自有当代名儒载之竹帛垂之青史流芳百世余
复何得而言至于肇建招提弘扬祖道继往开来启
迪龙象传禅灯于万祀留芳躅于千秋虽西乾之须
达东震之右丞又何让焉先生其再来人也视富贵
如浮云一死生为梦幻年巳及耄期颐将近安时处
顺正有道人之事也况从先师于方外信道崇笃修
證肯綮于佛祖之道不但升堂入室而向上关键了
无馀蕴矣故临终谈笑轻安坦然而化岂非幻灭都
尽慧光浑圆󱞂发而酥熟成就者耶虽先生之令子
早逝而若孙者天姿超迈壮志犹龙不日将显仕于
宦途克振家声所幸者麟祥巳兆将见绵绵瓜瓞本
支百世先生之灵或可相安于地下也其禅林之隆
替固不可必余既充住持自当夙夜黾勉颓者修之
圯者葺之亦不敢违先生之知遇而负令孙子勉之
所托也余幸获知遇忝在住持聊陈薄奠以表愚衷
呜呼恸哉哲人往矣知我其谁宁不为先生恸而谁
为灵其鉴之伏惟尚飨。

* 牒

大戒牒

盖闻千佛授受凭戒律以为基诸祖相承指金襕而
表信故吾释迦世尊既成道矣坐菩提树下初结波
罗提木叉为权教之始知涅槃时至特付将来以戒
为师为最后之嘱是以五部毗尼繁兴于西土三坛
塔铭¶ 第 257c 页
净聚绍隆于南山使圆心得体识相防非三乘共跻
于觉场五分同归于性海雷音既震幽蛰皆萌应知
戒为万行之本源一心之要径也所以建坛肇兴于
唐宋修奉善继于元明历代相沿戒华斯茂迨我大
清世祖章皇帝金轮御极溥德同天创皇坛于顺治
十七年间施戒法于京师大慈寿寺特颁敕谕云朕
惟佛祖之道明心见性止恶防非开正觉之门趣菩
提之路教至重也然定慧等学以戒为先经论三藏
非律莫备比见祖庭秋晚律学荒芜非大揄扬无因
劝励是以特设皇坛弘传戒法由是钦此钦遵推广
皇仁兹惟其省某府某州县某寺建坛说戒内有戒
子系某省某府某县人礼某为师剃度出家法名某
今就本坛于某月某日受沙弥十戒于某日受比丘
二百五十戒于某日圆受菩萨十重四十八轻三聚
净戒戒成就巳合行给牒随身收贮游方参学如遇
关隘盘诘执此为凭凡所在在处处广行轨范接物
利生理事双明止作无犯乎轻重初心不昧受持必
慎乎始终由此了相知宗树人天之标帜识心达本
出生死之重溟以此功德仰祝皇图有庆帝祉无疆
万方戴雍穆之休四海乐无为之化四恩总报三有
齐资伏惟三宝證盟诸天卫护须至牒者。

* 说

** 感木假山说

凡物之生也或有时而用焉其遇之也诚难纵遇之
而识其材之有用者更难故荆山之璞见刖于楚王
盐阪之驹长鸣于伯乐以是观之而物之遇之也岂
偶然哉而遇之而用之者又岂徒然哉辛亥春有樵
山者于风穴深谷中得枯木焉其形不高度可盈尺
上大下小而阔止五六寸许窍穴穿遍枯朽槎材嶙
峋剔透若曾经刻尽者樵者奇之携以归人争奔视
塔铭¶ 第 258a 页
然犹等閒视之未尝有所位置少焉白云老人从外
来谛视者久之曰此木也胡为乎来哉若此其弃掷
也乃左手执杖右手携木坐就清流洗涤其尘垢挑
刮其败腐揩磨拂拭而峰峦隐起若有无数烟云勃
然欲出焉且山首青螺下垂容𥥌巇崄脊凸而胸凹
廓如其有容真天巧哉于是位置于石室之东轩佐
之以图面列之以函经焕然生色而游观者莫不愕
然起敬何必入万峰深处而宛然对楞伽小白花也
噫嘻物之微也遇识者而用焉虽枯根朽质遂得与
图书比贵若犹未也则混迹于樗栎拥肿问其不为
燢下薪者几希又安见有奇峰杰立而表表不没于
人如是乎虽然天之生物诚不偶也而遇不遇有数
存焉如璧见而连城骥驰而追风则物之发其用也
时也非苟然者也故君子不可以不知时。

** 丛竹说

居室之侧有业竹焉不知其檀为谁也依墙附壁背
日就阴若隐伏于穷岩幽壑之间人少有见而悦之
者虽埃氛错杂而孤根挺秀生意亦蔚如也干直自
疏不以处卑而屈其节叶密斯茂不以芜秽而乱其
清虽隆冬霜雪之严寒而不能易其操虽非时风雨
之击磔而不能挫其茎亭亭物表矗矗干云劲节孤
贞推萧颖之君子临轩生动来李白之故人郁郁然
远可观而近犹可亲也余日彷徨其下或滴露研朱
或扫叶烹茗瞻凌空而凤舞听漱雨以龙吟碎筛金
于月夜清戛玉于风声梢拖烟而拂翠箨惊飙而出
林音传嶰谷韵协柯亭于是拟葛陂之仙杖垂东海
之钓纶耿介拔俗潇洒出尘虽托根而非地长抱节
以虚心一种超然自得之趣其得于心而会于神虽
有智者亦不能以言而得致其极者也信乎王子猷
之言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塔铭¶ 第 258b 页

** 古云字说

云也者山川之蒸气亦常有也何以言古意示其初
也示其初非若今之汎常慕迹者明矣公羊传曰不
崇朝而雨遍天下此泰山之云也盖谓山高积厚而
泽之及物者远若吾佛世尊从久远劫来为一大事
因缘出现于世如大云起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慈悲
济物普雨法雨使尽大地若草若木上中下根悉皆
蒙润各得增长古云之义或取此乎然是云也非青
非白非赤非黄往复无际隐显难名忽舒忽卷或合
或开逼塞乎乾坤之内开张夫日月之前不可以智
知不可以识识十圣三贤瞻仰不及众生魇外觑捕
无从惟洞彻法源者颇测其端倪若夫莽莽荡荡之
徒虽终日与之挑拨而情封识固性天障翳安能达
其底蕴而窥其彷佛也哉古云禅子牧雨和尚之薙
落弟子也自中州来从予者数载矣故为是说以勉
之盖直示其操存涵养之功以造诣乎古云之实而
毋虚蹈此名称也夫。

** 断崖字说

直截斩齐之谓断壁立万仞之谓崖凌空万丈拔地
千寻超出乎云汉之表卓立乎宇宙之中群峰竞峙
而莫与之齐众岳峭削而难同其势鸟飞不度人迹
罕到此崖之孤峻崄巇而莫可几及者也夫道亦然
鼻祖云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吾
人于三条椽下七尺单前斩绝万缘屏息念虑专注
禅观孤迥迥峭巍巍如铁壁银山相似喧嚣不能挠
其志温饱总不干其怀万年一念槁木寒灰直得偷
心死尽智竭情枯蓦向悬崖翻身撒手不动毫芒一
直到底所以命根顿断绝后再苏欺君不得此之谓
险处放手而亲到断崖之底蕴也从上佛祖到恁么
田地然后出世利生门庭孤峻莫可跻攀故我释迦
塔铭¶ 第 258c 页
文佛拈花于灵山会上人天百亿罔措其旨达磨大
师面壁于少室岩中英俊颇多罕契其机临济入门
便喝雷崩霆震德山入门便棒电激风驰学者近傍
由难往往望崖而退设有一人不顾危亡见义勇为
直下承当便能夷其险洞其微掀翻圣凡窠臼搂碎
生死根株坐断高高峰顶那一著子呵佛骂祖打雨
敲风从教开悟天下人从教疑杀天下人昔有祖师
亦号断崖参高峰妙悟道偈曰大地山河一片雪太
阳一照永无踪自此不疑诸佛祖更无南北与西东
出世住浙右龙象云臻与中峰本祖为伯仲广汉诚
侍者号断崖从予最久初未有说敛足之暇以义质
予故为之说义如此仍以祖师之号诱掖劝勉欲其
羡慕而思齐之也子当书绅永佩而毋忽。

** 致中字说

喜怒衷乐之未发谓之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诚
能椎致其中是天下之大本立矣大本既立则不偏
不倚而无太过不及之弊也盖自古圣神继天立极
开物成务莫不本此大中至正之道圣圣相传而曰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故缘督以为经汤执中而立贤
无方舜用中垂裳而天下治孔时中而无可不可总
之是有所取法而能善致其中者也矧吾佛祖中道
第一义谛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拟思则隔动念即乖
触之则敧背之则倾触之不得背之不得不触不背
总不得所以神光立雪断臂雪峰九上三登无非求
致其中者也隐山龙之一道神光万古閒懒残之卧
藤萝下块石枕头无非固守其中者也百丈一喝三
日耳聋临济三顿棒如蒿枝拂云门之折足德山之
焚钞无非悟致其中者也至于天下善知识拈椎竖
拂瞬目扬眉雷崩电掣嗔呵怒骂无非指示欲人人
皆致其中者也迩来祖庭秋晚中道凌迟知者务高
塔铭¶ 第 259a 页
而狂妄太过愚者固执而惫不及此无他是不究
其大本又为朱紫混淆郑雅相乱而不能致其中者
耳子来间字于我即字之曰致中故为是说子当熟
究而深思之。

** 省然字说

火伞张空蒸汗如雨大启户牖挥扇欲裂倏尔薰风
南来凉生殿阁少焉夕阳西流紫绿交胘偕二三子
解树下露顶林间或拈提向上或论古谈诗有衲
子问字于余即字之为说其义衲子捧砚牵纸请援
毫以授之余即挥洒以如其请然监寺恰袭其风
亦以字微余说余思夫省者密察观照之义触境逢
缘有所契證乃入道之要门也如黄面老子舍皇宫
入雪山六年苦行忽睹明星而喟然叹曰奇哉一切
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證
得此岂非有所省而契證者乎长庆坐破七个蒲团
一日捲帘说偈曰也大差也大差捲起帘来见天下
此岂非有所省而契證者乎灵云三十年寻剑客忽
见桃花了然无疑此岂非有所省而契證者乎杨岐
在慈明监寺二十年一日侦明于路不觉礼拜夹背
汗流此岂非有所省而契證者乎吾人决志既定信
根已深于行住坐卧时时观照默默提撕用力之久
猛然于闻声见色处触境逢缘时啐地折嚗地断始
知佛祖不传之妙当人元具匪从他得或夺或与自
在自由如此方谓之省然者也省然监寺年已老矣
幸获从余亲炙炉鞴痛耐钳锤直须奋然击碎透顶
透底与从上诸佛诸祖把手共行始不孤此省然之
义也古语云舜何人也子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省
然其勖诸。

** 竺云字说

云之所以为云也未尝不一尔或有随其义而取之
塔铭¶ 第 259b 页
者义必有在也上人号竹云义亦胜矣然云之于竹
虽怡情丘壑幽閒自适此独善其身者之所为唯供
其啸咏而已未若腾空致雨润泽八荒如吾释迦世
尊诞自竺乾开方便门示真实相随机设教利物兴
慈如大云起于世间一切众生咸蒙覆荫普获清凉
吾衲僧家佛祖之标帜也宜先立乎其大者余为易
竹为竺义取诸此也不独吾教如然易有之曰云行
雨施品物流形又曰云从龙禅人依善知识住者最
久当观佛行二六时中肯痛自鞭策剋期取證如长
鲸吸海涓滴无存珊瑚之枝不期然森森露出时然
后起应无缘慈如竺乾大圣遍布密云弥漫天地笼
罩古今变化难穷循复无际卷舒自在凡圣莫能测
其端应物无心理事莫能羁其迹有时横身绝巘有
时为霖九垓作群生之依怙开人天之正眼始不负
参询之志而数十年之草鞋钱亦有偿也禅人以纸
丐余说余为说竺云之义如此盖有深旨焉更为歌
曰西竺迢迢兮远且长密云弥布兮泽秛遐方悯阎
浮兮济时康冀禅人其踵迹兮直游偃夫无见之顶
与瞿昙而颉颃。

** 隐石字说

庄生谓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故君子之德比美
玉焉照玉禅人旧字蕴质厌多雷同请余更之余嘉
其为人敦厚纯笃字之日隐石夫天地之间品类繁
多莫不各以其材器而显用于世石恶乎以隐为义
有所取也雉罹于罗者以其文也龟刳其腹者以其
甲也兔控于罝者以其颖也士困其身者以其辨也
皆不善其隐者也庸讵知光外而终隳吾观善隐者
莫如石右物之最钝者也唯钝则静而藏其用故根
深宁极韬光于山林丘壑之间盛衰荣辱之所不干
是非毁誉之所不及得永葆其真若世之逸隐者也
塔铭¶ 第 259c 页
间或有见于世者若黄梅坠腰而传衣吴淞浮来以
化世无为呼丈而米拜谷城名公以授书此皆感遇
一时神运千古其出其处有道存焉岂与今之雕文
诳世吊诡衒奇者同日而语哉虽然犹有说焉子之
来从吾学道也须辨坚石心立决定志一念万年去
寒灰枯木去古庙香炉去一条白练去日就月将念
兹在兹直待涵养纯粹造诣功深安知不化为牟尼
大宝与举世奔竞穷子济其因乏贸易所须皆获如
意不亦善乎是说也深有旨哉子其勉之吾斫额日
以望之。

** 元晦字说

海称百谷王为百川所归者以其能下也有易之谦
道焉以其能下故能成其深广渊晦静默虚涵寂照
而莫可测量矣虽森罗万象影现其中非有所受之
也以无所受故净极光生虚明自照本体如如首楞
严经曰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皆净极故亮应一
切也书记海亮本字寅旭取旭日始旦之意吾以谓
旭皆不若晦因易为元晦故作字说云。

** 嵩樵字说

嵩少之山自达磨面壁后而樵采者甚众也慨夫满
山皆刀斧痕是乐乎烟霞而未尝得其樵中之旨乃
世俗之庸樵耳设有一人以无功用行神机默运妙
契真如心境俱寂水鸟山花天真毕露而樵中之旨
斯为得矣禅子寂行求余字之是欲速成者也字之
嵩樵意在于益莫负山花映水红而后可。

* 跋

** 兰亭记跋

予幼读唐诗类苑见有辨才萧翼倡和诗首序云唐
太宗酷好二王书闻兰亭记真迹在吴兴永欣寺僧
辨才所百计求之不获房玄龄荐御史萧翼多权谋
塔铭¶ 第 260a 页
命翼微服南游果以术取其书以归太宗大悦擢为
员外郎赐以金缕瓶玛瑙碗等物秘之大内临终数
目之谓太子曰当借此以殉呜呼文字之在天地间
诚为至宝盖亦多矣唯义之书太宗重之如此虽没
犹不能舍亦见帝王崇文善雅之笃文字为天地间
之真宝信不诬矣予昔遍参吴越时见多传本不无
摹拓失神字画粗肿竟未见有真迹后于鲷阳宋中
丞第得临本字多残缺首尾不完阅之乃唐褚潭州
临传于颖上者迥然精妙神彩焕然笔势飞舞觔力
道劲觉前所见不啻爪馀鳞甲耳甚珍爱之遂摹一
本随之四方历有年矣今于广教得碑阴之空特摹
勒上石公诸同好愿结翰墨一段良缘也。

** 跋徐媛帖

曾子固云王羲之书晚乃善学力所至非天成也笔
冢墨池虽好事者所为可见书不易学而学亦未易
成也羲之始学书于卫夫人而笔法精妙足为千古
矜式迄今学书家无越乎义之者也甲子夏余过
阳晤季贞毛文学以一卷见示乃女史徐媛所临古
字帖也徐媛书又彷佛义之而阃秀钟发道逸超迈
又神乎其妙不愧须眉所以可传宝之毋忽。

** 跋赵松雪公帖

松雪赵公在元统以书画妙天下为才人中第一当
时诸公无出其右者若字若画有手迹有墨帖藏于
缙绅士夫之家盖亦多矣世更沧桑或沦于泥土者
有之或落于田家者有之此帖不没于泥土而获于
畯夫之手是亦大幸也奈何册叶零落畯夫不知以
绳联之为田妇鞋样线夹之具类乎麻姑至蔡抓背
是求梁鸿寓吴佣工是作孰知其贤哉良可慨也幸
断崖诚子以钱四十文赎之以归又亦大幸也余阅
之乃松雪赵公之书杜诗帖也命工揭裱翻然而新
塔铭¶ 第 260b 页
笔力道劲有扛鼎之势恍如尘珠再现光耀夺目泥
莲出水香艳拂人是亦墨林中希有之奇珍也惜其
册首不全故记其后以见斯帖之其出其处是亦不
幸中之大幸也欤时康熙二十八年六月廿一日。

** 跋圣教序帖

近代圣教序帖多残缺字画不完乃槌击石碎拓多
字销罕见有完本矣适中也禅人持一帖四角俱圆
水迹多印惟字画灿然锋芒如新无断文无残缺笔
势稍全彷佛细玩边有记曰大元至正二年拓也非
敢信为元拓观字画全美知非今时之拓也明矣命
重新之什袭珍藏虽世金可求而此帖不易得也。








憨休和尚敲空遗书卷第二(终)
塔铭¶ 第 260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