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缘起¶
缘起¶ 第 349c 页
灵峰藕益大师宗论卷第六之一
古歙门人成时编辑

* 缘起

** 毗尼事义集要缘起

毗尼藏者,佛法纪纲,僧伽命脉,苦海津梁,涅槃要道
也。粤自鸡园初唱,召善来而戒体斯成。迨夫鹤树潜
晖,申顾命而木叉是重,必因犯以乃遮。体则协于无
作。若缘开与随制,用复契乎妙圆,实大小之通涂,讵
声闻之独辙。堪嗟像季,罕达真宗,愚者昧于罔闻,狂
者置诸弗屑。以禅机而巧遁,或方广为驾言,并属依
文,谁思实义。且如能师既佩心印,胡阐化曹溪,犹用
登坛受具。观师大弘华严,胡范模朝野,必须十誓律
身。盖大雄御极,法僧二宝,咸由正觉扬辉。而善逝藏
机,佛法二尊,同藉僧伽建立。傥惟十重众轻,即与在
家奚别。自非五篇七聚,安知离俗高标。是知梵网戒
经,五道齐收,但除地狱,则以通而成其大。毗尼法藏,
止许人伦,犹遮诸难,正以局而成其尊。必使仰慕大
乘,不甘小节,自可畜发舍衣,作火中优钵。如或情悲
末法,有志住持,岂得恣情荡检,为师子身虫。智旭自
念障深,复悲生晚,痛隙驹莫赎,舍慈母以披缁,思乐
土可归,羡莲师而私淑。纲宗急辨,每怀紫柏之风,护
法忘身,愿续匡山之派,睹时流以长叹,读遗教以增
哀。爰于甲子季冬,礼无量光塔,倍复发增上心,乞古
德阇梨,證明学菩萨戒,次即备阅大小二律,辄宗四
分,并采馀家,录为事义要略。漫率愚蒙鄙见,难似大
方,拟作岩谷资粮,无心兼利。戊辰春,遇雪航楫公,有
志严净因念,向以入山心迫,所录犹多疏漏。乃就龙
居,再检藏文,本部他宗,凡切要者,悉皆录出。深详轻
重之宜,备显开遮之准,兼参大律,委示别同。俾畏拘
执者,不招谤小之殃,喜儱侗者,难开藉大之口。考订
缘起¶ 第 350a 页
成帙,更名为毗尼事义集要。复同壁如归一二友,商
确参订,备阐其致。呜呼,斯集也,虽于妙高之体,不啻
微尘,其在驽劣之资,已称竭力。所憾解慧疏庸,躬行
缺略,仰愧往哲,俯怍后贤。惟愿同学善友,鉴我苦心,
悯我不逮,一意秉持,共扶法运,庶报佛恩于万一尔。

** 灵峰寺净业缘起

尝观净土之为胜异,正不在寂光实报方便,而在同
居。盖三土断惑乃生,惟同居直以信愿相导。感应道
交,五浊之习稍轻,三界之苦斯脱,而又即此西方极
乐,竖彻方便实报寂光。故下愚皆可登其阈,上智终
莫踰其阃,三根普资,四悉咸备,正法住世,诸祖已共
弘扬,末运迷津,四依能无独赞。乃世之驾言直指者,
以西方为钝置。学语大乘者,以净土为退休,不思不
假方便,自得心开。安有如斯曲径,妙华盛裓,遍供亿
方。安有如斯小乘,且既悟直指,是名见性成佛,何故
拒弥陀于自性之外。既乘大愿,必须严净佛国,何故
拣极乐于刹海之中。夫声闻权教,不闻他方佛名。四
果神力,仅周三千界内。彼十万遐方,尊特善逝,非胜
进大士,勇猛丈夫,孰能亲近承事,甫育莲台,便阶跋
致。较矢心参究,期剋三生,已悟心宗,犹曰生生不退,
佛阶可期者,难易迟速,皎然可知。六方调御,同口赞
扬,遍吉文殊,诚心劝发,岂欺我哉。法流震旦,禅律性
相,皆法久弊生,势穷须变,惟兹玄猷,始匡岳,讫五云,
或刻莲漏于六时,或发妙宗于三观,或导万善以同
归,或融一心于事理。法无不收,机无不摄,故得法流
益久,法道愈光,声化所洽,远及山谷。鄣南灵峰讲寺,
石峨颀公,请雪航楫公结社兹山。复有抱一粹沙弥,
季清程居士,共禀弥陀弘愿,同阐势至法门。佛声浩
浩,偕松风乌语并显圆通,僧德雍雍,率牧竖耕夫同
入三昧,横超三界,无烦九次第修,竖彻寂光,不俟三
缘起¶ 第 350b 页
僧祇證,诚劫浊津梁,昏衢宝炬也。

** 八关戒斋胜会缘起

祖意不明,出世无正眼。教法不讲,修行无正路。斋戒
不持,践履无正功。末法通弊,其来久矣。予尝谓有志
之士,非明祖意,不足与论教法,非精教法,不足与课
戒斋。此理悟事修之说也。若夫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如来一代教门,不由斯户,终难入室。槜李善信,仿佛
制作六斋会,六日各修一行,初八放生,先充同体大
悲,十四礼忏,其净自他三障,十五诵经,种圆顿之闻
熏,廿三究义,开自心之觉路,廿九坐禅,悟一心之本
源,三十念佛,净唯心之四土,终而复始,永矢弗谖。未
种善根者,今当令种。已种善根者,今令增长。展转诱
化,渐次深入,熟于斯,脱于斯,原始要终,未尝离此八
戒斋法,庶几末运为之一转已。

** 退戒缘起并嘱语

智旭生于万历己亥,二十四岁壬戌,为天启二年,痛
念生死事大,父未葬,母不养,决志出家。时紫柏尊者
已寂圜中,云栖老人亦迁安养,憨山大师远游曹溪,
力不能往,其馀知识,非予所好。乃作务云栖,坐禅双
径,访友天台,念念趋向宗乘,教律咸在所缓。后因几
番逼拶,每至工夫将得力时,必被障缘侵扰。因思佛
灭度后,以戒为师,然竟不知受戒事,何为如法,何为
不如法,但以云栖有学戒科,遂从天台蹑冰冒雪,来
趋五云,苦到恳古德法师为阿阇梨,向莲池和尚像
前,顶受四分戒本。此二十五岁,癸亥腊月初八也。甲
子腊月二十一,重到云栖,受菩萨戒。乙丑春,就古吴
阅律藏四旬馀,录出事义要略一本,此后仍一心参
究宗乘矣。戊辰春,雪航楫公,留住龙居,再阅律藏一
遍,始成集要四本。己巳春,送惺谷寿公至博山薙发,
无异禅师,见而喜之,即欲付梓。予曰,未可也,是冬同
缘起¶ 第 350c 页
归一筹师,结制龙居,更阅律一遍订成。庚午正月初
一,然臂香刺舌血,致书惺谷。三月尽,惺谷同如是昉
公从金陵回,至龙居,请季贤师为和尚,新伊法主为
羯磨阇梨,觉源法主为教授阇梨,受比丘戒。予三阅
律,始知受戒如法不如法事。彼学戒法,固必无此理,
但见闻诸律堂,亦并无一处如法者。是夏为二三友
尽力讲究,不意或寻枝逐叶,不知纲要,或东扯西拽,
绝不留心,或颇欲留心,身婴重恙,听不及半,其馀缘
众,无足责者,予大失所望。解夏后,结坛持大悲咒,惺
谷以此书呈金台法主,随付梓人。次年予入坛持大
悲咒十万加被之,然已发念退休。越二年癸酉,安居
作八阄供佛像前,然香十炷。一夏持咒加被,自恣日
更然顶香六炷,拈得菩萨沙弥阄,深自庆快,愿永作
外护,奉事如法比丘。孰意末运决难挽回,正法决难
久住,予又病苦日增,死将不久。追思出家初志,分毫
未酬,数年苦心,亦付唐丧,抚躬自责,哀哉痛心。恐混
迹故乡,虚生浪死,故决志行遁,毕此残生。以手书集
要全帙,谨付彻因海比丘。仍涕泣而嘱曰,呜呼,佛法
下衰,斯时为盛,毗尼一脉,不绝如丝。教道禅宗,尤为
混乱,予数年苦心,未能砥狂澜于万一。仅成此书,并
问辩音义各二卷,一文一字,罔敢师心,一义一法。咸
符圣教,盖不惟律部精髓,亦禅教纲维,由斯户可升
堂入室,执斯镜可照胆辨邪。惜公根性稍钝,仅知开
遮持犯条目,未达三学一贯源委,且福相未纯,智慧
力薄,缺于辩才,短于学问,岂能即弘传斯道。但念公
之从予游者五夏,有三事足取焉,几番恶辣钳锤,难
堪难忍,绝无退心,纵未顿改旧观,番番略有进益。有
人如法受具,未肯细心行持,惟公听集要后,轻重诸
戒,悉思躬行。予癸酉甲戌,匍匐苦患,公独尽心竭力
相济于颠沛中,毫无二心。充此三善之致,何必不可
缘起¶ 第 351a 页
荷担正法。但须解行双修,戒乘俱急,虚其心,实其志,
扩其眼界,牢其脚跟,尽在我修持,任外缘自集,万勿
轻举妄动,贻羞法门。傥烦恼未伏,慧眼未开,辩才未
具,学问未充,纵有福运,须力却之,况作意邀求邪。苦
身形,坚愿力,依念处而精进行道,以律藏为法身父
母,临深履薄,守兹一脉。傥遇英哲,当殷重付嘱之,无
其人,宁供塔庙尊像中,慎莫授非人也。天定能胜人,
人定亦能胜天,予运无数苦思,发无数弘愿,用无数
心力,不能使五比丘如法同住,此天定也。然此思此
愿此心此力,岂遂唐捐,公若善继吾志,敬守之,以俟
后贤,庶几亦可称人定乎。始终不忘吾嘱,千里同风,
否则尘劫永隔矣,勉哉。

** 化持地藏菩萨名号缘起

吾人最切要者,莫若自心。世閒善明心要者,莫若佛
法。然佛法非僧不传,僧宝非戒不立。戒也者,其佛法
纲维,明心要径乎。慨自正教日替,习俗移人,髡首染
衣,不知比丘戒为何事。一二弘律学者,世谛流布,开
遮持犯,茫无所晓,况增上威仪,增上净行,增上波罗
提木叉乎。又况依四念处行道,增心增慧,以成三聚
五支者乎。嗟嗟,三聚五支不明,谓大乘僧宝,吾不信
也。僧既有名无义,谓传持佛法,明了自心,吾尤不信
也。坚净信菩萨悯之以问释尊,释尊倍悯之委责地
藏大士,大士更深悯之,爰说占察善恶业报经。经曰,
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定慧,当先修忏法。所以者何,
此人宿习恶心猛利,现在必多造恶,毁犯重禁,若不
忏净,而修定慧,则多障碍,不能剋获。或失心错乱,或
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故先修忏悔。若戒
根清净,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则离诸障。又曰,虽学
信解,修唯心识观真如实观,而善根业薄,未能进趋,
诸恶烦恼,不得渐伏。其心疑怯怖畏,及种种障碍,应
缘起¶ 第 351b 页
一切时处,常勤诵念我之名字。若得一心,善根增长,
其意猛利。当观我及诸佛法身,与己自身,体性平等,
无二无别,不生不灭,常乐我净,功德圆满,是可归依。
又观己身心相,无常苦无我不净,如幻如化,是可厌
离。如是观者,速得增长净信之心,所有诸障,渐渐损
减。此人名为学习。闻我名者,若杂乱垢心,诵我名字,
不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閒善报,不得
广大深妙利益。嗟嗟,由此观之,戒不清净,二观决不
易修。二观不修,一实何由證契。而欲戒根清净,舍忏
悔持名,岂更有方便哉。且持名一法,自其浅近言之,
愚夫愚妇,孰不能矢口,自其深远言之。不达法身平
等,杂乱垢心,不得名为闻矣。故知以二观为指南,能
修二观,方为闻菩萨名。以闻名为方便,真实持名,便
是圆摄二观,故名闻障净。障净戒得,戒得定慧发生,
定慧而一实證入矣。明心见性,是真僧宝,真传佛法。
吾辈生末叶,闻此真法,宜何如努力以自勉也。

**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缘起

夫万法唯识,驱乌亦能言之。逮深究其旨归,耆宿尚
多贸贸。此无他,依文解义,有教无观故也。然观心之
法,实不在教外。试观十卷论文,何处不明心外无法。
即心之法,是所观境,了法唯心,非即能观智乎。能观
智起,则二执空而真性现,所以若境若教若理若行
若果,皆名唯识。而五位五观,一以贯之,纷而不杂,赜
而不乱者也。慨自古疏失传,人师异解,文义尚讹,理
观奚赖。钝者既望洋而退,利者复蔑裂而求,四分之
旨未谙,一心之宗徒设,三性之理未究,二谛之致安
归。赖有开蒙问荅,楩概仅存,大钞宗镜,援引可据。而
溯流穷源,则瑜伽显扬诸论,尤黄河之有宿海。于是
绍觉法师音义,一雨法师集解,宇泰居士證义,无不
殚精竭思,极深研几。然教道已明,观道未显。嗣有新
缘起¶ 第 351c 页
伊法师,为之合响,力陈五观,冠罩诸家。尚未刊行,仅
获染指。适二三同志,拟从能变所变差别之涂,以开
性具性遍圆融之钥,漫尔饶舌,兼命管城,不敢更衍
繁文,秖图直明心观,随讲随录,用质大方。

* 序一

** 尚友录序

予十二三即思尚友,廿四出家,益愿得同学善知识。
然但以直谅多闻为贵,正不念中孚之在虚,而夬履
之贞厉也。碌碌七年,我不知人,人亦不知我,丽泽之
怀,且为丰蔀所蔽,几不自觉矣。旧岁夏初,惺谷寿公,
见予白牛十颂,遂倾缔千古,而予罔知有惺公也。半
年馀每发诤论,我不能受益,公亦无由益我。仲冬再
遇归一筹师,方能照我所短,而夺我所守,然后日有
开发。及新正又遇雪航楫公,我三人见其有可切磋
处,遂力屈其我慢,拔其谄曲,顿令知有正修行路,彼
益既大,我益倍深,归惺二师,受益亦甚,从此始知友
朋真乐。嗟乎,友道岂易得哉。惟心虚则明,明则能知
人之长,知人而后直相与谅相信,多闻相熏。傥陈见
横于胸中,人不能益我,我亦不能益人,仅可作悠悠
泛泛之交,安所得直谅多闻之实也。且如雪公与我
久盟交五云,归师与我向识荆台岳,惺公与我亦既
辩论于夏秋,而缔盟雅契,皆俟今日始定,岂非昔者
不虚为咎邪。然非归师,不能令惺公益我,非惺公亦
不能令归师益我,而非我,亦不能令归惺二师互相
得益,非我等三人,不能大益雪公,而非雪公,又不能
令我三人皆得大益。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讵不
信然。今以往乐多贤友,更何容生厌足心。是以录唱
和愿文诸稿,用作尚友前茅。凡欲为千古极则人者,
当不以辞之拙,而忽其心之苦也。

** 广孝序
缘起¶ 第 352a 页

舜孝称大,武周孝称达。大以德为圣人,达以继志述
事,此世閒孝之极致也。引而伸之,触类长之,可论出
世孝矣。出世孝,非圣中圣不能尽,惟大雄世尊,从初
发心,深达旷劫因缘,观六道众生,皆我无始以来父
母,而迷暗轮回,顽嚚何止倍于瞽妪。故僧祇妙行,直
欲尽众生界令其底豫,无不允若,则夔夔斋慄,又何
止倍于大舜。是以正觉初成,木叉首唱,必以孝顺为
宗,此出世第一大孝也。次地藏大士,目连尊者,发僧
郱愿,地狱顿同解脱,设盂兰供,亡母即得生天,继先
人未有之志,述先人必应之事,此出世第一达孝也。
我等既已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缅思各各生身父母,
或生时不闻三宝,或虽闻不信,或虽信不解,或虽解
不修。迨生从缘谢,报逐业迁,升沈九有,历尝三苦。斯
时舍拔济,更何所志,舍归依,更何所事,继之述之,责
在当人。旻昭陈居士,广修孝思,以真释心行,作真儒
事业,为二先大人,设妙供,行放救,取法名,求法语。此
之荐度,岂仅一生七生父母得解脱,将尽法界一一
尘中有一切世界海,一一世界一切众生海,一一众
生一切眷属海,无不解脱者。何以故,以同体故。此同
体法性,悟之以为放生主,以报受生恩,以说无生话,
迷之不克自全,而乞恩于贤达善信。人之所以异于
禽兽者几希,岂欺我哉。言念昔者,丧慈父而舍悲母,
迹固异,心实同。睹兹胜举,怆然在怀。有广孝一偈,不
免为居士拈出,空中幻色惟蝴蝶,静里閒声有竹鸡。
莫道故园消息断,落花流水满前溪。

** 长干宝塔放光序

世固有极真之事,伪士疑之,则竟成伪矣。亦有极伪
之事,真士信之,则竟成真矣。真伪本无实法,唯是当
人自心现量。试观四果證于沙弥之戏掷,空法悟于
乞士之默逃,学道之于真信尚矣。末世众生,浊智炽
缘起¶ 第 352b 页
然,偷心常转,既不自信,亦且疑他。谈人过则神动色
飞,称人善则反唇露齿,无惑乎念与悲隔,愈趋愈冥
也。大报恩塔,庄严为天下第一,天龙所翼,众生善根
所依持。故落成而显奇瑞,载诸国史,随感而舒宝光,
传诸耆老,本非怪诞,安所狐疑。独于碧辉上人,求光
得光一事,则群然诽之。夫上人见光,有同见者,藉曰
大众共感,不应独擅。岂不知同体法性,如镜光相摄,
互入互融,世尊处众会,人人各对于佛,咸谓如来独
与说法,上人谓塔独与放光,亦何过焉。复有举上人
生平以议者。予曰,得见塔光,即夙因深厚,设欲疑上
人,柰何并疑塔乎。予则以信塔,而并信上人。偈曰,
「 佛光本常住,如月在虚空。众生心水净,随方影现中。信为水清珠,能清浊智水。忏悔既深诚,感应无方轨。善哉碧辉公,心通妙窣堵。灯像现如云,莲花下如雨。此名真实光,此名常寂光。未明真幻义,安事漫筹量。我知一切法,无假亦无真。但愿信得及,携手光中行。」


** 沙弥持犯考序

楚生员署冥府第七殿,阅册,见妻盗邻鸡,急令相还,
罪款遂失。夫俗人造罪,是其分内,犹莫逃阴鉴如此,
况沙弥随佛出家,同僧利养,十种净戒,尽寿誓持。柰
何不时时自考,乃令冥府司权邪。然则斯格也,上士
虽不必记,正不妨记,中士必勤记之,下士实不能记,
乃藉口于不必记,夫乌知有记之者矣。

** 大比丘持犯考序

浮囊五喻,正喻比丘五篇,是宜轻重等护。而世顾藐
为小乘,戒身既损,定慧何从,无惑乎行果俱丧,竟成
末运也。经云,持者不作像法法灭尽想,能令正法永
不断灭。豪杰之士,无待而兴,佛既不以远近论亲疏,
又岂以先后分时劫。愿我同志,各念比丘体尊,毗尼
难值,幸获堂堂僧相,应遵别别木叉。先悔过,后诵戒,
缘起¶ 第 352c 页
方合长净之科,僧轮增盛,佛法得弘矣。但比丘戒相
独繁,且罪名罪种,并不合与未受人知。故秖列篇次
数目,其持者自应熟四分戒本,及律藏全书,兹不详。

** 刻净土忏序

无净无秽,儱侗真如,即秽即净。颟顸佛性,信释迦之
诚语,悟法藏之愿轮,始知若律若教若禅,无不从净
土法门流出,无不还归净土法门。予初志宗乘,苦参
力究者数年,虽不敢起增上慢自谓到家,而下手工
夫得力,便谓净土可以不生,逮一病滨死,平日得力
处,分毫俱用不著,方乃一意西归。然犹不舍本参,拟
附有禅有净之科。至见博山后,稔知末代禅病,索性
弃禅修净,虽受因噎废饭之诮,弗恤也。于今专事净
业,复逾三载,炽然舍秽取净,与不取舍元非异辙,较
西来祖意,岂不更直捷邪。每痛末世狂禅,鸟空鼠即,
不惟拨无净土,亦乃谤讟宗风。季清居士,因佛日寺,
刻六宗,遂任净土一门,即从忏仪始。此书十科行道,
五悔练心,彻事理之源,极性修之致,如然和香一丸,
饮海水一滴,何香不具,何水不沾。爰为之序。

** 云麓居士持金刚经序

五度如盲,般若如导,行如足,慧如目。目足并运,入清
凉池。此金刚般若经,所以为万行司南,大乘正户也。
世不达实相印,妄谈无相宗,谬执即非一语,罔识是
名指归。万行既无,正解亦丧,读诵讲说,皆为诽谤。可
叹矣。譬自刖其足,致远何由。遗弃众盲,导师何用。于
法不说断灭相,佛语昭然,胡弗思也。夫色即是空,非
拨色觅空,无有法得菩提。而授记作佛,四句百非,直
下顿绝,奚劳用龟毛帚,埽虚空花影邪。持戒修福,于
此章句,方能生信心。后五百岁,如是受持读诵始得。

** 刻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序

念佛三昧,为如来胜异方便,凡圣均收,利钝悉被。以
缘起¶ 第 353a 页
一念直归佛海,至圆至顿,第一了义故也。而迷义徇
名者,见五逆众恶十念往生,反以为专摄凡劣,但化
钝根,可谓昧佛妙旨,谤讟深经矣。予慨末世行人,多
疑多障,难悟难开,于深妙法门,非著事忘理,必执理
拨事。著事者犹堪下品生因,执理者竟沦恶取空见。
至此而直指之道,翻成断灭深坑。非藉金錍,谁抉翳
膜。妙协导师,法绍宗乘,教兴莲社,应永明角虎之记,
畅宝王三昧之谈,境观并彰,纤疑悉破,阐唯心之致,
依正宛然,示自性之源,感应不忒。俾达者以理融事,
而理非事外,愚者因事入理,而事挟理功。诚除惑前
茅,生西左劵也。二百馀年,流通机塞。莲大师欲见未
能,而愿力不磨。韩居士从万融禅师处得之,予获借
读,如饫醍醐。悲劫浊方殷,喜津梁有在,急谋付梓,以
广厥传。普愿见闻随喜,种乐土圆因,读诵思惟,證宝
王法印,转相晓悟,共脱沈沦,庶不负希有良缘已。

** 印禅人阅台藏序

教观之道难言矣。尚慧辩者,汪洋若大海。其流弊也
逐流忘源,令钝根增望洋之叹。崇修證者,致精如铁
橛,其失意也守株待兔,令无闻招暗證之讥。惟智者
悟法华三昧,得旋陀罗尼,九旬谈妙,极教网之幽深。
十乘修心,备观门之攸致。灯灯相续,祖祖相传。驾贤
首慈恩而独盛,并黄梅少室而争芳。心印昭于日月,
传习遍于华夷。而部帙最大者有三,曰法华玄义,法
华文句,摩诃止观。玄义文句,教正观傍。止观一书,教
傍观正,永无说食数宝之愆,高超暗證无闻之祸。荆
溪大师阐扬之,翼玄义曰释签,翼文句曰妙乐,翼止
观曰辅行。诚佛祖慧命,众生眼目。古云,台教存,则佛
法存,台教亡,则佛法亡,非欺我也。末世行人,障深根
钝,学浅志劣。卤莽灭裂,仅涂口耳。惟消文贴句,将就
苟且,作名利资粮。语佛法渊源,圣贤道脉,咄嗟曰,人
缘起¶ 第 353b 页
生几何,能作穷年皓首活计邪。不思隙驹幻影,名利
何裨。苟可契于真源,尚当矢之永劫。况法无繁简,迷
悟在人。一句不了,劳匍匐于千山。旷劫缘臻,得总持
于瞬息。稍有血性者,决不忍自暴弃,失此甘露门也。

** 寓庵序

声闻四枯,菩萨四荣。正眼观之,名为八倒。有句无句,
双亦双非,悉檀说之,名为四门。通此可论六合之内,
议六合之外矣。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又云,
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灵鹫一峰,果在三界外,抑
在三界内邪。是故四依大士,具论四种净土,必先明
横竖之致。竖则土土相殊,横则土土相即。惟其殊也,
故见思未尽,不离同居。尘沙未尽,不离方便。无明未
尽,不离实报。惟其即也,故九界众生,应念能睹佛境。
圆满妙觉,时时应现十方。应地狱以恶逆,有閒无閒
是其寓。应饿鬼以悭贪,旷野山泽是其寓。应畜生以
愚痴,水陆空界是其寓。应修罗以憍慢,须弥大海是
其寓。应人道以五戒,四洲诸处是其寓。应欲天以十
善,地居空居是其寓。应色无色以禅定,四禅四空是
其寓。应声闻以谛智,应缘觉以还灭,方便有馀是其
寓。应菩萨以六度万行,实报无障是其寓。彼能应者,
随寓而安。乃所应者,则随寓皆著。是故凡夫永劫沈
三界。二乘恒堕无为坑。地前大士,同滞有馀。入圣高
流,犹在果报。方其寓也,不知其寓也。嗟嗟,故乡之梦,
尚未全醒。客次之居,宁为究竟。惟有秉随智教,作称
性观,悟寂光于介尔,始可辨寓义之真实矣。夫谓之
寓,则一切法趣寓,身土一如,理事平等。斯亦究竟寓
也。一究竟一切究竟,实报方便同居无非真净。降此
而分證,而相似观行名字,浅深之致异,所达之理同。
苟昧此理,则误认真实,固属凡情。了知如幻,终名偏
解,岂有当于寓义耶。映渤开士,名其室曰寓庵,毗邪
缘起¶ 第 353c 页
丈室,弥勒宝楼。予拭目俟之矣。

** 修净土忏并放生社序

净土法门,原为众生迷本自性,不知常寂光理,生死
浩然,无有休息,故藉弥陀胜愿为增上缘。因其净土,
有寂光实报方便同居四种。而上三土,非断惑不生,
还同竖出三界之义。故特指西方安养同居,使利根
即此顿净四土,钝根亦依此先脱苦轮。虽诚简易,亦
非草草。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
国。一日乃至七日,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即得往生。夫
一心不乱,纵未断惑,可不伏惑邪。傥娑婆事业,在在
牵系,遇五欲时,如胶如漆。遇逆缘时,结恨怀冤。而欲
命终弥陀接引,此决不可得之数也。又观经云,逆恶
之人,临终十念皆得往生。夫临终十念,必深植善根。
今逆顺境缘,便不复有正念,何况临终。且临终苦现,
止藉善友提撕。今青天白日,尚不能于明师友真实
格言,信受奉行,当临终时,安休善友现前。设现前开
示,神识昏迷,而欲求其信解,此又决不可得之数也。
至五悔法,本为无知造罪,无可柰何,教以发露披忱,
修来改往,逆顺十心,痛切恳到,非可视为悠悠泛泛
者。兼以四法助成此行,劝请灭谤法魔障,随喜灭嫉
妒重障。回向灭悭贪著三有障,发愿灭退失喜忘误
障。更有作法取相无生三种忏义。作法依律所说对
首忏悔。取相严净道场专求感应。无生深观实相断
烦恼源。傥旋忏旋犯,作法之所不许。既不能依律作
法,必不招贤感圣。既不睹圣贤一色一相,又何能顿
證圣贤清净法身。故三种法,前前不兼后,而能通后,
后后必具前,而不废前也。由此观之,净土法门,药也。
娑婆爱瞋,忌也。五悔法门,药也。不断相续,忌也。甫服
其药,又触其忌,可乎。慈云大师合此二种巧妙方便,
述为往生忏仪。且云行人各有无始恶习,速求舍离,
缘起¶ 第 354a 页
勿使行法唐丧其功,药忌昭然,亦可思矣。或谓闻白
毫名字,功德不可限量。闻一佛二菩萨名,灭无数劫
罪,岂现前恶法所能较敌。噫,误矣。不观占察经邪,经
称地藏菩萨大悲愿力,诸大菩萨皆不能及。其言曰,
能闻我名者,谓得决定信,利益行故。若杂乱垢心,称
诵我名字,不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故。盖杂乱
则无定,不与奢摩他相应。垢则无慧,不与毗婆舍那
相应。不与二观相应,则不知地藏法身,诸佛法身与
自已身,无二无别。故不名为闻也。智者大师释十六
观经题,必约三德秘藏。释法华经题,乃以九旬谈妙。
故曰若闻首题名字,所得功德,不可限量。若不如所
解释,安获无量功德。今杂乱垢心,闻犹不闻。现行烦
恼,炽然不息。以此脱苦,杯水投车。逮临终无验,翻疑
佛法不灵。自误误他,堕谤法罪。如服药食忌,反致丧
身,遂谓医王杀人,颠倒至此极矣。独放生一事,捐所
爱资财,以赎彼命,弊端略少。然或重视大形,于微细
蛆虫边,生下劣想。或多视微物,于现前屠宰者,起悭
吝心。或留意异类,偏于人中妄隔怨亲,爱憎不息,既
昧平等慈心,无以为念佛礼忏之本。智者大师云,虽
入道场忏悔,恶心不转,恶业不坏,无益苦行,唐丧劬
劳,碓臼上下,竟有何益。虽举手低头,皆成佛道,戏著
袈裟,犹为远因。岂六时勤苦,全无功用。但缘因力弱,
不能敌现业流注耳。象岩开士,结往生忏社,买放生
命,悲智并运,将此菩提心,为往生正行。予申其说而
示之。

** 闻修社序

丽泽之谊不讲,性命之学必荒。儒重以文会友,以友
辅仁。佛称善知识者,是得道大因缘,全梵行。世出世
法。未有不以友朋为急务者。时之衰也,社以诗酒登
临,纵耳目之欲,长放逸之门,不惟儒者为然矣。嗟嗟,
缘起¶ 第 354b 页
剃发染衣,群居终日,将欲何为。纵不至耽花嗜酒,而
寻章摘句,仅涂口耳,几时识心达本源邪。或者因噎
废饭,遂单尚蒲团活计,未明道眼,又乏切磋。设非钉
桩摇橹,空丧天日,必至起见起慢,落堑堕坑,暗證邪
禅,病尤甚于说食数宝。自非真实有智慧,彻底为生
死者,孰能出此二种牢关,别作一番究竟也。一乘开
士,法海求寂,目击流弊,心切远忧。缔一法社,每季三
日,导以忏摩,质以经论,目足并运,速入清凉。向予问
名徵序,予合掌随喜,目曰闻修。闻生实慧,如膏助火。
闻法不修行,如聋奏音乐。今自修于九旬,互闻于三
日。三日犹不废修,九旬自不缺闻。从闻起修,思不待
言矣。三慧自淑,三慧相勉。以三慧坚其志,虚其心,实
其脚跟,防其流弊。正法再朗,此一举也。

** 净信堂初集自序

丙寅夏,先慈捐世,即焚弃笔砚,后因阅藏暂开。荏苒
复经八载,日积月累,狼藉遂多。门人好事辄随录之,
不足存,亦不足毁也。夫羺羊茹退,物之至贱,隔日疟
者,塞鼻便痊。今天下寒热于爱见者多矣。予言无似,
安知不可与羊矢同奏功乎。乃删蘩芜,始未出家一
二残稿,止丙子入山前,名净信堂初集。傥以耆婆眼
视,亦当置蓝空回,曾何非药之可采哉。

** 刻三千有门颂解后序

北齐大师,得龙树中论之道,一传南岳,再传智者,而
教观始著,权实理明,解行俱妙,真传佛心印,冠罩群
宗者矣。唐荆溪,宋四明,咸称中兴教主,故使火宅莲
华,同服甘露,梁肃陈瓘,皆其人也。元明以来,此道不
振,或有教无观,如贫数宝,或有观无教,以凡滥圣。神
庙初年,妙峰老人起而唱之,一齐众楚,传不胜咻。开
之冯居士,乃力请解有门颂以为士君子风,师辞达
理莹,缁素翕然向化,于今又六十年,古板不复睹矣。
缘起¶ 第 354c 页
予念重辟草莱,实赖妙师开之二大士,故复较梓,以
报法恩,并附莹中上明智书,互相发明。读者苟知介
尔有心,即是不思议有,即是妙假,即是圆教初门,即
是法界,具足三千诸法无欠无馀,岂非直指人心,见
性成佛,岂非不思议境,圆具九法,成一大乘,不生退
屈,不生上慢者邪。噫,苟不读此,安知三大五小之妙。
苟不精熟三大五小,亦安知此颂此解之妙也哉。

** 四书藕益解自序

藕益子,年十二谈理学,而不知理,年二十习玄门,而
不知玄,年二十三参禅,而不知禅,年二十七习律,而
不知律,年三十六演教,而不知教。逮大病几绝,归卧
九华,腐滓以为馔,糠秕以为粮,忘形骸,断世故,万虑
尽灰,一心无寄,然后知儒也,玄也,禅也,律也,教也,无
非杨叶与空拳也,随婴孩所欲而诱之。诱得其宜,则
哑哑而笑,不得其宜,则呱呱而泣。泣笑自在婴孩,于
父母奚加损焉。顾儿笑则父母喜,儿泣则父母忧,天
性相关,有欲罢不能者。伐柯伐柯,其则不远。今之诱
于人者,即后之诱人者也。傥犹未免随空拳黄叶而
泣笑,其可以诱他乎。维时彻因比丘,相从于患难颠
沛,律学颇谙,禅观未了,屡策发之,终隔一膜。爰至诚
请命于佛,阄得须藉四书助显第一义谛,遂力疾为
拈大旨,笔而置诸笥中,屈指十馀年,彻因且长往矣。
嗟嗟,事迈人迁,身世何实,见闻如故,今古何殊。变者
未始变,不变者亦未始不变,尚何一分无常,一分常
之边执也哉。今夏述成唯识心要,偶以馀力阅旧稿,
改窜未妥,增补未备,首论语,次中庸,次大学,后孟子。
论语,孔氏书,故居首。中庸大学,皆子思所作,居次。子
思先作中庸,戴礼列为第三十一,后作大学,戴礼列
为第四十二。大学章首在明明德,承前章末予怀明
德而言,本非一经十传,旧本亦无错简,王阳明居士
缘起¶ 第 355a 页
已辨之矣。孟子学于子思,故居后。解论语曰点睛,开
出世光明也,解庸学曰直指,谈不二心源也,解孟子
曰择乳,饮其醇存其水也。佛祖圣贤皆无实法缀人,
但为人解粘去缚,今亦不过用楔出楔,助发圣贤心
印而已。




灵峰藕益大师宗论卷第六之一
缘起¶ 第 355b 页
灵峰藕益大师宗论卷第六之二

* 序二

** 梵网合注自序

大哉,梵网经心地品之为教也,指点真性渊源,确示
妙修终始,戒与乘并急,顿与渐同收,约本迹横竖俱
开,兼华严法华之奥旨,约观行事理俱备,揽五时八
教之大纲,文虽仅传一品,义实统贯全经。缅惟智者
大师之时,人根尚利,既广宣教观法门,乃仅疏下卷
戒法。大师精谙律宗,文约义广,点示当年之明律者
则易,开悟今时之昧律者则难。千有馀年,久成秘典。
云栖为之发隐,于疏仍多阙疑。又下卷虽获流通,上
卷犹未开阐。呜呼,四依大士,于法岂有吝心,众生缘
薄,罕遘希有法门耳。智旭幼崇理学,千古为任,但恨
障深慧劣,执东鲁而谤西乾。后闻自知录序,并良知
寂感之谈,始发信心。嗣闻地藏本愿,听大佛顶,猛图
出世,矢志参禅,逃家行脚。虽数发悟解,剋證无期,赖
有惭愧正因,不敢错下承当,生增上慢,以蹈迩来大
妄语之覆辙,爰念宿因力薄,应兼戒兼教以自熏修。
于是探法华玄义,摩诃止观等书,私淑台家教观。而
毗尼一藏,细阅三番,梵网一经,奉为日课。遂于发隐
阙疑,涣然冰释。即上卷文古义幽,昔称不能句读者,
妙旨泠然现前。因拟合注,补前人之缺。此志虽发,缘
障多端,六七年来,悠悠未遂。客岁大病,方遁入山,适
如是昉公,从闽来寻,为其先师请讲此经,同志欢喜。
由是力疾敷演,不觉心华开发,义泉沸涌,急秉笔而
随记之,共玄义一卷,合注七卷。注成,序本末以告来
哲。盖夙有微因,今复久诵,半生淹洽,不无千虑一得,
故于理观事相,不惜一一指陈,诚可勷开解笃行者
之半臂也。后之览者,勿以繁琐而厌忽之,俟解行双
圆,归诸筏喻可耳。
缘起¶ 第 355c 页

** 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后自序

大法久湮,人多谬解,执大谤小,举世皆然。然地狱众
苦,巳随其后,瘖哑馀报,复更难穷。故地藏慈尊,大集
会中,现声闻相,世尊广叹胜德。且较云,假于弥勒妙
吉祥观自在普贤殑伽沙等大菩萨所,百劫至心归
依,称念礼供,求诸所愿,不如一食顷,归依称念礼供
地藏菩萨,以久修坚固大愿大悲,勇猛精进过诸菩
萨故也。盖末世驾言大乘甚易,躬行僧行实难。宁知
废小谈大,并大亦非,悟大用小,即小本胜。故法华诫
弘经者,必依四安乐行,涅槃极谈常住佛性,尤扶戒
律,大士功德独盛,得非亦在此乎。智旭深憾夙生恶
习,少年力诋三宝,造无閒罪,赖善根未殒,得闻本愿
尊经,知出世大孝,乃转邪见而生正信。仍以谤法馀
业,辛勤修證,不登法忍。每展读大士三经,辄不禁涕
泗横流,悲昔日之无知,感大士之拯拔也。因念浊智
流转之日,同此过者不少,敬宗十轮并本愿占察二
典,述此仪法,庶几共涤先愆,剋求后果,不终为无依
行乎。未登无生正位,皆可修之,无论初心久学也。

** 安居止观山房序

予商大佛顶经,至五卷云,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閒
和合粗相,顿悟法华佛法从缘之旨。二经妙指,何巧
出一辙也。智者證法华三昧,揽本迹十妙,圆归介尔
一心,示摩诃止观法门,与今经妙奢摩他三摩禅那,
若合符节。后笺斯典者,无虑数十百家,舍摩诃止观,
别立宗涂,转趋转远。良以摩诃止观,的是如来大事
因缘,非世閒和合粗相。请言之。性觉妙明,本觉明妙,
寂而常照,照而常寂,非止观不二之真源乎。迷此真
源,寂体成昏,照体成散,是不变之性随染缘而成九
界。悟此昏散,散既本寂,昏亦本照,是不变之性随净
缘而成佛界。虽成佛界,真源不增,虽成九界,真源无
缘起¶ 第 356a 页
减,是随缘之理,历染净而终不变。夫随缘即不变大
事之因也,不变即随缘大事之缘也。故曰如来发明
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知其义者,方知心佛
众生,三无差别,亦知六而常即,修非性外。即而常六,
性不废修。修非性外,不堕因缘。性不废修,不堕自然。
世有徒闻止观之名者,妄谓但属修成,岂识性修不
二真趣邪。予出家行脚,取益无方。于此经不曾挂一
字脚,不曾离却一字。后读台教,每引占察经。占察示
一实境,则一大事因。示二种观,则一大事缘。愈信如
来密因,菩萨万行,一门超出,无二无三,诚不我欺。每
拈此义,点示未闻,随其根性,各获法喜。噫,傥吾与诸
友不同具此因,则法性了不相关,不久种此缘,则说
听岂能投契。智者遥礼此经,十八年不获见。后百馀
年,般剌密谛剖膊传来,二大士苦心,岂为行墨者添
葛藤哉。必教观齐彰,因指见月,由斯典而通止观,由
止观而彻信吾言不诬。则今九旬结夏,真尘劫缘因
矣。更拈一颂,以裨妙观。颂曰,未歇狂心头亦在,已瞻
华屋户宁穷。密因彻悟无生灭,万行方知究竟同。

** 绝馀编自序

生平行履,百无一长,独大菩提心,忘身为法,舍己从
人,则堪质三世慈尊者也。自庚午至甲戌,五年中,几
经困衡无退。迨乙亥仲秋,志终不伸。丙子春乃遁。涂
中大病,逗遛九华,哀祷地藏本师,仍得阅藏著述之
决。嗟乎,文字性空,性空即是实相。实相离一切相,即
一切法,岂离文字而解脱哉。昔弃笔砚绝而不绝,今
也不绝而绝矣。姑名绝馀。

** 劝持大佛顶经序

三因性德,绝待遍常。悟性成修,名为圆通。现在惑业
苦三,便是教行理经正体,而迷强者日用不知。故依
实相而垂文字,依文字而资观照。观照文字,皆实相
缘起¶ 第 356b 页
也。实相观照,皆文字也。文字实相,皆观照也。当体实
相,当体文字,当体观照。实相常,文字观照亦常。实相
遍,文字观照亦遍。实相觉,文字观照亦觉。实相尊,文
字观照亦尊。实相不可见,文字观照亦不可见。实相
不可无,文字观照亦不可无。呜呼,巳悟实相者,容可
不藉文字。未达实相者,宁容不勤观照哉。已深观照
者,知无实相外之文字。未精观照者,安知文字中之
实相哉。然虽不知文字之实相,而实相未尝不即文
字也。大佛顶经,智者大师拜之以毕身,般刺尊者传
之以剖膊。非以实相观照,均藉文字为缘邪。或曰,圣
人与其不可传者往矣,所传者糟粕耳,则未达实相
观照文字互即互遍之旨者也。昔算师以诀授子,子
诵不能用。有人从学句读,算与父勒,谓诀有巧乎,何
子诵弗知。谓诀无巧乎,何人学能算。且无子之诵之,
人又乌从学之。吾固不愿人厥子若也,然若厥子犹
胜于不诵者也,况法力不可思议,佛力不可思议,性
觉之力不可思议。不思议熏,不思议变,其为成佛真
因,岂算诀所能喻哉。

** 劝持梵网心地品

夫有心者皆得作佛,则皆为佛戒所摄。既为佛戒所
摄,胡容不诵此戒法。此戒法名为心地品者,心外无
法,法外更无心也。故又云,不受戒者,如木石无心,名
为外道。噫,可思矣。今人高谈心性,妄谓戒不必受。逮
肯受者,又茫不知心性为何物。一义甫晦,两病旋生。
狂谈之心,固非真心。愚禀之戒,亦岂真戒。但事能挟
理,戒善犹可远作缘因。理不孤立,空谈适为邪见张
本。所以涅槃后唱,扶律为宗。梵网初成,木叉先结。心
地一品,尤末劫津梁,昏衢宝炬哉。予悯了因果沙弥
福慧俱缺,励以日课斯品,稍沾法喜,思劝同仁。经云,
菩萨常应化一切发菩提心。若不发教化众生心者,
缘起¶ 第 356c 页
犯轻垢罪。果也勉之,坚其神,强其志,恒其操,笃其行。
尽大地有情,咸归心地法门,莫以三千为毕竟也。

** 化持大佛顶神咒序

摩诃悉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既入支那,习为日课
此方大乘缘种,可谓强矣。但积讹相传,有称悉怛多
般怛啰六字为咒心者。有谓此是咒名,别取哆侄他
以下数句,为咒心者。杜撰无据,抗佛慈旨,均可痛也。
经极谈咒心功德,而谓昏未能诵者,当书供禅堂,或
带身上,初不闻以数句为咒心也。傥仅数句,何至心
昏不忆,以书写供佩为佛事邪。盖十卷明文,显示如
来藏心,五会神咒密诠如来藏心。显密虽殊,心性理
一。全心成咒,全咒传心,故名心咒,亦名咒心耳。解天
禅人,广劝真信力行之士。或全持,或全写,以自供佩
及转施人,期借神力显发自心一振末世之讹,同登
灌顶之记。阿难为众重请,如来放光重说,护法述愿
请加,金刚藏王旷劫随逐,收功皆在此矣。

** 周易禅解自序

藕益子结冬月台,禅诵之馀,持韦编而笺之。或问曰,
子所解是易邪。余曰,然。复有视而问曰,子解非易邪。
余曰,然。又有视而问曰,子解亦易亦非易邪。余曰,然。
更有视而问曰,子解非易非非易邪。余曰,然。侍者笑
曰,若是乎,堕在四句中也。余曰,汝不闻四句皆不可
说,有因缘故,皆可说乎。因缘者,四悉檀也。人谓我释
子也,通儒能解易,则欢喜焉。故谓易者吾然之,世界
悉檀也。或谓释子何解易以同俗儒,知所解之非易
则善心生焉,故谓非易者吾然之,为人悉檀也。或谓
儒释殆无分也,若知易与非易,必有差别,虽异而同,
虽同而异,则儱侗之病不得作焉,故谓亦易亦非易
者吾然之,对治悉檀也。或谓儒释必有实法也,若知
非易,则儒非定儒,知非非易,则释非定释,但有名字
缘起¶ 第 357a 页
而无实性,顿见不思议理焉,故谓非易非非易者,吾
然之,第一义悉檀也。侍者曰,不然,若所解是易,人谓
易可助出世法,成增益谤。若非易,人谓师自说禅,何
尝知易,成减损谤。若亦易亦非易,人谓儒原非禅,禅
亦非儒,成相违谤。若非易非非易,人谓儒不成儒,禅
不成禅,成戏论谤,乌见其为四悉檀也。余曰是固然。
汝不闻人参善补,而气补者服之立毙乎,大黄最损,
而中满者服之立瘥乎。天之育万物也,物固有遇春
而烂者,夏之长养庶品也,草亦有夏枯者,秋之肃杀
也,而菊有花,冬之闭藏也,而松柏青,梅英馥,如必择
有利无害者而后为之,天地不能无憾矣。且佛以慈
眼视大千,群机已熟,然后示生,犹有魔波旬乱之,九
十五种妒之,提婆达多思中害之,岂惟尧舜称犹病
哉。吾所由解易者无他,以禅入儒,诱儒知禅耳。纵不
得四益,起四谤,如从地倒,还从地起。置毒乳中,转至
醍醐,厥毒仍在,遍行为外道师,萨遮为尼犍主,意在
斯也。侍者再拜谢曰,此非弟子所及也,请笔而存之。

** 大佛顶经玄文后自序

至矣哉,大佛顶经之为教也。依妙性而开妙悟,起妙
行而历妙位,成妙果而归妙性,永超七趣沈沦,不堕
修心歧径。戒乘俱急,顿渐两融。显密互资,事理不二。
诚教海司南,宗乘正眼也。旭年二十三,岁在辛酉,创
获闻熏,决志离俗。次年剃染,坐禅双径。每遇静中诸
境,罔不藉此金錍。乙丑丙寅两夏,为二三友人逼演
二遍,实多会心,愿事阐发。以志在宗乘,未暇笔述。己
巳春,与博山无异师伯盘桓百日,深痛末世禅病,方
一意研穷教眼,用补其偏。虽遍阅大藏,而会归处不
出梵网佛顶二经。越七年丙子,抱病窜居九华。次年
有同志数人,乐闻此经要旨,一番商究,会心更多。戊
寅结夏新安,重拈妙义,加倍精明。今夏弘法温陵,诵
缘起¶ 第 357b 页
帚昉师,及一切知己,坚请疏解,发前人未发。予谓此
经旧解多矣,多指益复眩眼耳。昉曰,不然。药无贵贱,
起病者良。法无精粗,救时为要。痛兹末世,宗教分河,
尽谓别传实在教外,孰知教内自有真传。纵令截去
指头,依旧不曾见月。每聆吾师竖义,痛快直截,实与
本分宗旨相应,并不蹈袭前人窠臼。始信不离文字
而说解脱,非欺我也。何忍秘此妙悟,不以全体示人,
吾师于法有悭心乎。于时复有修白慕公,若水轮公
极力劝成。予感其意,兼理夙愿,述为玄义二卷,文句
十卷,固不敢矫古人而立异,亦不敢殉古人而强同。
知我罪我,听诸高明而已。

** 悦初开士千人放生社序

予幼崇理学,知天地之大德曰生,恻隐为仁之端,翻
疑释氏侈谈无生,不近人情。稍长见儒者虽言民胞
物与,及其恣口肥甘,则竞托远庖厨为仁术,曾不能
思刀砧号叫之苦也。虽不忍一念,必不可灭。然为贪
忍异说所蔽,终不能伸。而放生嘉会,每创自释子。且
推历劫亲缘,视以同体四大,究极以皆有佛性。其为
好生懿德,必使大地含灵,尽證无生而后已。噫嘻,由
此言之,非达无生,曷能好生。非真好生,曷證无生也
哉。从此不顾名教,飘然薙发。盖诚有见于出世大慈
大悲,方是大忠大孝,大仁大智,故不肯以夜郎自封
也。悦初开士,誓劝千人放生,同修慈心三昧。予谓此
三昧,当使刹尘共證,何止千人。千人云者,且就凡夫
现前分量所及而巳。千数既毕,顶礼千佛,俾六道悲
仰,与诸佛慈力,果彻因该。供养千僧,俾悟事理和融,
生佛不二,好生无生。若事若理,皆已竖穷横遍矣。

** 赠衍如兄序

尝慨末世士,机械日深,去道日远,名相之心日以重。
取益之方日以微,求忘机械,略名相,熙怡自得,不为
缘起¶ 第 357c 页
习俗所染者,衍如琳公,其庶几乎。公鄣南名族颜氏
子,剃染于虎硿,遂举千古垂废之道场,而鼎新之。住
持十五载,百务俱备,乃发足操方。初至武林,参似空
金台诸法主。次至吴中,晤汉月顶目等诸禅德,禀沙
弥戒。次达留都,诣古林庵圆戒。理归装,邂逅雪关訚
公,登黄蘖山谒隐元琦公,最后乃师事闻谷老宿,定
法名,习禅坐,重證戒品。而挂锡开元之甘露戒坛,适
余至,公大庆,为余率众解制。余到岱山,公先往,俟讲
事完,力拂虎硿仙亭诸子之请,仍与予岱山结夏。每
观世人,稍营一窟,便欲作久安计。今虎硿仙亭,皆表
表名刹,公飘然不以系心,岂无所见而然哉。然游戏
解脱,萧然物外,仅可自利,未可利人。且公广参知识,
以闻谷老宿为宗,又憾晤余之晚,余无似,姑置。公试
思,今时学人,罔不未得言得,未證言證,而闻老偏把
定要津,坐断狂禅舌头。故智者有言曰,真寂之于云
栖,譬有若之于孔子也。公何不绍其芳规,兼律兼教,
以念佛求生净土为指归。设有宗门种草,不妨令其
苦参实究,但痛戒其捕影掠虚。漳南佛国,深望公一
振其颓,宁直作散圣家风,图无事累心而已。

** 赠纯如兄序

众祐有言曰,善知识者,得道大因缘,是全梵行。夫随
其所修一种法门,自利成就,足范后昆者,教授善知
识也。办真实出世心,修三乘出世法,所志无乖,所见
无戾者,同行善知识也。善护三业,克供四事,俾行人
得安心办道者,外护善知识也。予自壬戌出家,于今
十九年矣,学无常师,交无常友,根钝力微,每藉境缘
自鍊,见善思企而罔及,见恶内省而多惭,于三种善
知识中,惟教授最多。盖三人行必有我师,况世出世
法各有所长者乎。又况久相结契,如曹源之勤学,雪
航之婆心,惺谷兄之辣手,诵帚师之笃信,归一师之
缘起¶ 第 358a 页
孤峭,修雅师之恬退者乎。又况会事参谒,如无异师
之慈悲广大,闻谷师之谨严缜静,无尽师之弘扬教
观者乎。又况湛明师引进雪岭师剃度,戒宗师授沙
弥戒,古德师授菩萨戒,乃至憨大师之书问慰诱,梦
寐神交,频相策发者乎。若同行善知识,生平止得一
人,壁如镐兄是也,外护善知识,于松陵得一人,曰鉴
空宁公,于吴门得一人,曰竺璠净公,今丹霞得一人,
曰纯如白公。宁公之护予默关也,身为侍者,不令缁
素一人,辄来扰子。净公之护子结坛也,百一所需,无
不毕具,然犹曰孑尔微躯,主道尚易易耳。今同志数
人,结夏岱山,相与专办己躬下事,二时课诵,亦不应
酬。令我同志,无不优游坐进斯道,较前二公,已为大
难。且净公僻在密渗之禅,宁公虽趋向持戒,力所赡
者,不过营福一涂。公则尊贤容众,雅量冲怀,已足补
吾所短,而虚心乐善,雅慕佛法,尚可慰吾同行之思。
岂宁净二公所能及哉。昔杨歧直院十年,儿孙满地,
四明一学人,请教观于法智大师,命理常住事三载
毕,重申前问。师震威一喝,顿悟性具圆宗。实力比丘,
迦叶佛所,愿于释迦佛时知僧卧具第一,乘本愿力,
以童子出家祇园,见客比丘来去纷杂,重发愿云,我
年二十进具戒后,当理此事。及进具證果,念空无相
无作三昧,此愿将息。佛以夙愿责之,遂毕世知僧卧
具。客比丘来,皆亲授房舍。初更时到,放一指光。二更
时到,放二指光。乃至五更时到,放五指光,普为十方
大众诸佛菩萨之所称叹。念念入定放光,念念出定
慰客,所谓善入出住诸禅三昧者也。然如此神通作
用,究竟岂离吾人现前一念。故云能观心性,名为上
定。纯公于此,蓦然荐取,则实力四明杨歧鼻孔,乃至
三世诸佛鼻孔,俱可一串穿却矣。

** 刻惺谷禅师笔语序
缘起¶ 第 358b 页

语曰,众恶之,必察焉。人虽至愚,苟顾名图利,亦何肯
以一人招众恶,至招众恶弗恤,则别有苦心可知矣。
吾友惺谷寿师,广参博访,足迹几半天下,凡所住处,
爱而畏之者十一,厌而疑之者十九。虽接物失于方
便,然铁石心肠,真欲自他同跻正觉,断断乎不可泯
也。今观其遗书,攻人短,不掩人长,用己长,不讳己短,
直抒血诚,无所避忌,亦无所文饰,苦口良药,固末世
所不能服,宁非末世所急当服哉。寿师既没,惟诵帚
昉师,佩其严惮切磋之恩,举生平往来手札,辑为笔
语,方欲绣梓,昉师复没,高足还一本公,力谋剞劂。嗟
乎,以寿师一生苦心,惟昉师能知恩报恩,以昉师半
世勤恳,又惟本公为继志述事。然则寿师固藉昉师
以不朽,昉师亦得本公以终传也。孝顺者必食其报,
讵不信然。予与寿师交最厚,互相益处最多,而今而
后,真不可复得矣,爰涕泣而序之。

** 闽游集自序

自丙子卧病九华,无复人世閒想。戊寅秋,践吾友帚
师之约,幻游闽南,拟掩关静坐耳。讵意鼓两片皮,作
座主活计邪。流浪温陵霞漳閒,几及四载,种种家丑,
播扬略尽,二三同志,苦欲灾木。余惟赋性僻拗,不近
人情,所有言句,多触时讳,流通之者,殆非爱我者也。
然业将身命,付诸龙天,诚复不敢自爱。遂弁数语,以
听知我罪我于天下后世云。
灵峰藕益大师宗论卷第六之二
缘起¶ 第 358c 页
灵峰藕益大师宗论卷第六之三

* 序三

** 入法界序(赠程季清)

夫法界者,不思议解脱境界也。法华云,治世语言,资
生业等皆顺正法。皆顺正法,皆不可思议矣。学者以
思议心入之,何以通达法界哉。然不通法界,未尝不
即法界也。何以故,思议心,本不可思议也。知一切思
议心,本即不思议心,则一切思议境界,本即不思议
境界。达思议即不思议,乃可与发菩提,发此真正大
菩提心,乃可与入法界。不观华严乎,善财参知识也,
必云我已发菩提心,知识示善财也,必说所證解脱
境界。德云等无论已,婆罗门之刀山火聚也,长者之
调和香也,船师乘船入海,女人借欲离贪,童子之菩
萨字智也,何尝离思议境界,别有不思议解脱,又何
能于不思议境界,强置思议乎。十愿居士程季清,久
发菩提心者也。其自入法门也,始参径山禅,既习唯
识教,嗣修佛身观。逮和光利物,护法道而诱群灵也,
惟指示风水,决判阴阳而已。夫风水阴阳则非邪因
缘无因缘也明矣。觉明空昧,相待成摇,风自始也。宝
明生润,火光上蒸,水自出也。是故华藏庄严世界海,
一绝大风水也。动为阳,静为阴,动静相乘,物有生成
变化。动静相夺,界有成住坏空。统而论之,不过吾人
心识之相分耳。全体虚妄,而全妄依真。因缘生法,即
空假中。故琉璃光,观风动性,合十方佛,传一妙心,月
光习水观得无生忍,圆满菩提。盖性水真空,性空真
水,性风真空,性空真风,虽随心应量,循业发现,各各
不同,未尝不即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也。夫堪舆纲要,
莫若二十四山。傥就莲华台藏而观,欢喜国为震,安
乐国为兑,宝相午位,成就子宫,乃一娑婆界,复具二
十四山。此四天下,在华藏东,卯位也。约四天下,南阎
缘起¶ 第 359a 页
浮提,离位也,复就一阎浮提,仍具二十四山。震旦在
南洲东北隅,盖震艮閒耳。而两京十三省,又自论二
十四山。且就一省中一府,府一县,县一家,家一室,乃
至室中一坐具,罔不各具二十四山也,则罔不各具
天地盘诸吉凶神曜也。又此一坐具,东看则西,南观
成北,从彼彼坐具,互互视之,无一毛头许,不具二十
四山全体大用。此毛头二十四山,即华藏界二十四
山,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所以云,一微尘之法界不
小,法界之法界不大,是可思议不可思议邪。不变随
缘,举法界为一毛头,随缘不变,一毛头全具法界。如
此方知可思议之风水,本不可思议。季清本證此现
量,不离风水阴阳之说,具说一切法门。不知者,以为
风水也。孰知以大菩提心,观不思议境,即以此满菩
萨行,趋入普贤道乎。他日佛坐道场,有南询者,十愿
居士当告之曰,我惟知此风水善巧法门,如诸菩萨
摩诃萨,智慧如大海,愿力如虚空,具證法界差别性
相,遍知一切无差别法。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
行,汝当次第参请,乃至得见一生补处时,藕益道人
伸右手摩其顶矣。

** 赠调香居士序

藕益子曰,六尘之体,无非法界。可熏发菩提心者尤
莫若香。然香即法界,何止熏发菩提,直谓菩提可也。
又既谓菩提,亦可谓十界染净百界千如。又既谓百
界千如,则不必更谓之香。又不谓香,亦何必谓百界
千如。香也,百界千如也,皆名字也。名字性空,一名一
切名,一义一切义,何所谓行布,何所谓圆融。而行布
圆融二义,不期成而自成。所以总别同异,成坏六相
法门,直向一尘中辨取,如一香尘,一切诸尘,一切诸
法无不尔,通此可入鬻香长者解脱门矣。世衰道微,
魔外充斥,举凡戒香禅香慧香,乃至净土香王,尽埋
缘起¶ 第 359b 页
没于鲍肆。而裨贩之徒,竞自标榜,刻人粪为栴檀。顾
安得超方士,一辨其真赝者。然真香王,决非伊兰能
混,一任颠倒鼻根,舍此取彼,曾何减于馥郁。所痛久
安溷厕者,无出离想耳。苕水茂贻居士悯之,欲与优
华长者同出一手,遂号调香居士。夫象藏十香王,各
各名字,各各形相,各各生起,及各各根本,随举一种,
可烧可涂,亦可为末,奚俟调和,方称异美。然分擅其
芳,合乃益妙。傥朽木合腐材,多徒增臭。又多香杂臭
木,并香亦臭。夫香且臭,况实无香者乎。古律学之盛
也,律仪戒,定共戒,道共戒,举一全收,不必别求禅教,
禅教全在其中,谓自性成就固可,谓和合所成亦可。
禅教亦然。教云,身口意净,随文入观,非即律与禅乎。
禅云,法法皆通,法法皆备而无一法可得,非统律与
教乎。今也不然,持律者不惟禅教茫然,扣以三千八
万,亦茫然也。演教者,不惟禅律缺然,责以依教观心,
亦缺然也。参禅者,不惟教律未通未备,覈以无实法
之纲宗,仍作实法死法会也。若然,支那国里,安所得
妙香而调和之。而十大香王,元未尝不在娑婆国土,
只今现前身口,即戒香种,心知寂然之体,即定香种,
觉了灵明之念,即慧香种。戒定慧之种备,则禅教律
之本得矣。居士试取而调之,使馨芬郁发,一人清净
故,多人清净,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俾此五浊
恶世,人人得无根信,如伊兰木出栴檀香,谁谓苕水
非熙连河,长者非即毗卢遮那法界藏哉。

** 观泉开士化万人毕生念佛同生净土序

出世之要,莫尚愿力。愿者,信所钟,行所出也。无信则
无愿,不愿可云信乎。无愿则无行,愿相续,非即行相
续乎。所以法藏比丘四十八愿既发,阿弥陀佛四种
净土斯严,从是以来,愿愿相续,即是灯灯无尽。莲宗
诸祖,堪为左劵。观泉一法友,刺血书法华,翘勤礼大
缘起¶ 第 359c 页
悲行法,毕生日念佛万声,今欲化他,谓万声局难取
必,无论千百十,下至一声,但终身不替,便决定横超。
宝王三昧,谓一念得生,不我欺也。余嘉其说,即此是
往生公据,佛祖阶梯。弁语以劝登斯籍者,便作标名
莲蕊想,不必别求圆顿,一念已超佛地矣。

** 能乘所乘序

夫性修之旨不明,由惑于忘能所之雄谈,未达能所
实义故也。有善御者,驾千里之马,服千里之服,而纆
牵长,不取千里矣。设纆牵不长,不善御者御之,可取
千里哉。然御无他术,惟车马相忘而已。人不忘马不
御马,马不忘车不运车,谓人忘车马,马忘人车可也,
谓无人无车无马可乎哉。圆顿行人,知正因真性轨
之为车体,了因观照轨之为良马,缘因资成轨之为
具度也,此三不一不异。故相须而相忘,遂举性三,以
为修三,能乘闻慧,所乘教乘,能乘思慧,所乘行乘,能
乘修慧,所乘理乘,从性讫修,能所历然。而相忘于不
二,是谓全性成修,全修即性者也。菰城杨智琴,潜心
台教,号乘乘居士。夫教行理乘,如上古瑶琴,若无妙
指,妙音不发。必以三慧乘之,方知教观不二也。

** 惠应寺放生莲社序

能儒氏之为教也,大而博,深而不可晦,极六合内外
不为迂。余昔拘虚程朱之学,不惟望洋,复兴斥鴳,今
乃骎骎然入于其中。异哉能儒,如来观音地藏巧以
胜异方便,转我邪心,令生正信也。予因得仰承如来
威力,作师子吼,遍破一切外道邪心。夫物虽微,谁不
爱命,只此爱命之心,便是真常佛性。此心不在内,不
在外,不在中閒,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非有,非无,非
亦有亦无,非非有非无,本自离过绝非,不可思议。迷
此心性真常真乐真我真净,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
尘缘影为自心相,是故于中分人分物,起爱起憎,惑
缘起¶ 第 360a 页
业苦轮,循环不息。若能直下谛观现前一念心性,似
局四大缘影中,实非四大缘影所能区局。如心佛亦
尔,如佛众生然,便知心佛众生,的的三无差别。杀生
即杀自心未来诸佛,放生即放自心未来诸佛,若放
自心未来诸佛,即真念佛三昧。修此念佛三昧,是恒
转妙法华经,百千万亿部也。我释迦如来之道,未坠
于地,良由含灵抱识,无不各具全体大用。今举此全
体大用,而为社,为文,为诗,为种种法语,岂复有文献
不足徵之叹哉。故题其编曰能儒文献,而为之序。

** 重刻破空论自序

经云,宁起有见如须弥山,勿起恶取空见如芥子许。
盖空见拨无因果,能断五乘善根故也。然般若如大
火聚,四边不可触,触则被烧。苟不取著,则温身熟食
除冥,以喻四门皆可入道,又何为独破空哉。须知空
句破,则四句皆破。破空句,正所以显空门,空门显,则
四门皆显。菩萨欲具一切佛法,当学般若。般若何止
破相始教而已。且如此经,一则云,有持戒修福者,于
此章句能生信心;再则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
无所住心;继又云,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
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云,发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是岂非实
相大乘之正印乎。此论初发意于武水,次成稿于霞
漳,一刻温陵,再刻苕城,兹复刻诸留都。予喜王城缁
素,咸于甚深般若有大因缘也,弁数语于首。

** 杨辅之乞金刚集解序

一代时教,皆生死海中广大津梁,而般若尤为迅航。
菩萨未有不学般若,成无上菩提者。般若一十六会,
会一切皆摩诃衍,共则三乘同进,不共菩萨独修。惟
第九金刚之会,直指无住生心妙旨,故云为发大乘
最上乘者说。盖圆顿极谈,实相正印,所以黄梅印心,
缘起¶ 第 360b 页
六祖悟道也。世之解者,仅以无住无相为其宗体,岂
知般若如大火聚,四边皆不可取,四门皆可入乎。尝
玩经中较福,每举舍财舍身,颇似般若功胜,布施功
劣。乃经初云,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又云,菩
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由此言之,布施即
般若,非离布施别谈般若也。弥勒无著天亲功德施,
四大菩萨造论,皆谓布施具三檀,三檀摄六度。后人
纵有注释,岂能过四大菩萨,更出奇见哉。宣圣云,有
德者必有言。予亦云,修般若者必修布施。今人不然,
高谈般若,无不点胸,语以修舍,则心惊怖,反驾言不
必著相,讵知不著布施相,早著悭贪相矣。设悭贪无
悭贪相,何不布施无布施相之为妙也。经云,法尚应
舍,何况非法。著布施是著法,著悭贪岂不著非法邪,
此所谓无德无言者也。然佛法如栴檀林,入者有心
无心,皆染香气。古今诸解,虽未必尽当,亦无不有般
若妙香存焉。此集解之所为作欤。

** 重刻大佛顶经玄文自序

性相二宗,犹波与水,不可分隔,其流弊也,至分河饮
水。此岂文殊弥勒之过,亦岂马鸣护法之旨哉。谓真
如受熏,譬劫火洞然,虚空安得独冷。谓真如不受熏,
譬劫火洞然,虚空何尝烂坏。故知得其语,合则双美,
失其宗,离则两伤。大佛顶云,虚空体非群相,不拒诸
相发挥。只此一言,两疑冰释。善夫智者大师有言,偏
执法性生一切法,何异自生,偏执黎邪生一切法,何
异他生。例而推之,纵谓法性黎邪和合生一切法,何
异共生,非法性非黎邪生一切法,何异无因缘生。此
之四句,无非是谤。傥妙达无生,不起性计,四句虽不
可说,有四悉檀因缘,亦可得说。谓真如不思议熏生
一切法,黎邪是可熏性生一切法,皆无不可。乃知智
者,真悟权实秘要。于经未来,悬合旨趣若此,经来智
缘起¶ 第 360c 页
者不可作。习台宗者昧唯识,习法相者迷圆理,所以
众解咸失纲要,究义理之攸归,蚊咬铁橛,判文字之
下落,凿孔栽须。旭未薙发,曾研此典,每翻旧注,迷闷
实多。后因双径坐禅,始解文字之缚,复因数番讲演,
深理葛藤之根,并探二宗,融以心镜。直至温陵弘法,
方得取笔疾书。脱稿未几,剞劂旋毕,板留甘露戒坛,
不能携至江外。兹游普德,略露赃私,诸友重刻,复述
片言,剖千古未破之藩篱,犯从来严设之禁忌,位卑
言高,安免于罪,然出世君子,谅不以人废言也。

** 刻大乘止观释要自序

大乘者,心性之异名也,止观者,寂照之异名也。世顾
离心性别觅大乘,离止观别谈寂照,何异骑牛觅牛,
丙丁童子求火乎。儒者之道,有见而知之,有闻而知
之。佛道亦然。北齐大师,悟中论四句偈义,直接龙树
心印,一传南岳,再传天台。天台述为摩诃止观等书,
由是止观法门,盛闻于世。顿渐不定,三法并圆,乃南
岳所示。曲授心要,世皆罔闻,今试细读,实为圆三止
观总纲,文不繁而义已备。独慈云忏主,五百年后,序
而行之。迄今又将五百馀年,微言将绝。予愧不敏,未
能闻道,姑效盲人摸象,述为释要,以助其传。李石兰
张孺含二居士,集众缘付梓,大乘缘起,为弁简端。

** 警心居士持地藏本愿经兼劝人序

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此危微的传也。佛法
亦尔。一念迷常寂光土便成阿鼻地狱,一念悟阿鼻
地狱便是常寂光土。所以地藏本愿,直与华严同一
血脉。试观华严世界,即空即假即中,不可思议,地狱
众苦,亦即空即假即中,不可思议。华严明自心本具
之净土,令人知归,地藏明自心本具之苦轮,令人知
避。一归一避,旨趣永殊。而归亦唯心,避亦唯心,心外
决无别法。儒所谓道二,仁与不仁而已。危乎微乎。善
缘起¶ 第 361a 页
利分舜蹠之关,去存为人禽之别。熟读本愿经,不思
自觉觉他,出地狱归华藏者,必不仁之甚者也。警心
居士悯之,遂毕世受持,兼以劝人。予谓适发此心,地
狱苦轮,便当顿息,欢喜为序,代法界众生普劝云。

** 赠石淙掩关礼忏占轮相序

佛法无他,与世情相反而已。心观无他,与妄想计著
相反而已。今学佛法者,率借佛法以助世情。说观心
者,率因心观而益想著。正法埽地,僧轮转绝,可痛也。
近代传孔颜心法者,惟阳明先生一人,传佛祖心法
者,惟紫柏大师一人。旭生也晚,习儒时,不得亲炙阳
明,后学佛不得躬承紫柏。所以虽于儒释源流,略窥
一线,知与世谛流布之理学禅机,迥然不同,而障厚
慧弱,福薄习强,遂尔半生误于虚名,罔臻实诣。曩觉
比丘多惭,退为求寂,今更愧沙弥真义,仅称但三归
矣,敢更以空言赠人。然窃玩占察善恶业报一经,原
属释迦大圣彻底悲心,地藏菩萨格外方便,三种轮
相,巧示业报因缘,无疑不决。二种观道,深明进趣方
便,大乘可登,以五悔称名为发轫先容,以一实境界
为平等归趣。夫五悔者,敌体反世情者也。二观者,敌
体反妄想计著者也。忏悔发露,永断相续,灭业障。劝
请说法,灭魔障。随喜功德,灭嫉妒障。善巧回向,灭著
有障。发坚固愿,灭退忘障。唯心识观,先知外境本虚,
皆心所现,次达内心如幻,了无真实。真如实观,深达
若境若心,统惟法性。法性不生不灭,故诸法皆当体
不生不灭。如千沤万波,统惟湿性,千器万像,统惟金
性。五悔翻破无始事障,二观翻破无始理障。二障既
净,成真应二身,三聚净戒,一念圆发,而三轮清净之
相,特表示取信,以显住持僧宝,绝仍可续。孟轲所谓
豪杰之士,无文王犹兴,闻而知之,不异见而知之云
尔。嗟乎,予能知占察大旨,依经立忏,而未能自得轮
缘起¶ 第 361b 页
相,人谁信之。此实说药不服,咎不在药也。良方良药,
昭昭具在,地藏菩萨,决不我欺。我已知不服之咎,誓
将服之。而石淙法友,先得我心,亦将掩关,以祈清净,
愿各努力,日夜涂抹,并慎药忌,避风寒。他日绍舍那
真胤,灵峰片石,当与灵鹫第一峰同时点首矣。

** 缘居序

世出世法,皆缘生也,缘生无性,故惟至人,能随缘而
不失其真。真也者,即缘非缘,非缘而不碍诸缘者也。
善夫李方山之言曰,一念顿悟缘起无生,超彼三乘
权学等见。盖凡夫贪著幻缘,不能舍离。二乘厌离生
缘,不能游戏出没,皆由未了无生,妄成取舍。若谛观
染净缘起,四性无生,无生则无灭,无灭则无聚无散。
何法可欣,何法可厌,是以素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
经云,极乐修行一劫,不如娑婆修行一日。吾亦云,出
家修行一劫,不如在家修行一日。在家多恶因缘缠
绕,而能不忘三宝,不舍正念,是火中莲花,希有难得。
出家离于尘坌,安处林野,上者耽空滞寂,不念人世
之苦,下者静极思动,反羡市朝之荣,岂若浊水摩尼,
任汩流而清光如故者哉。冶堂居士,易读书禅,曰缘
居,知缘断不作实想,知不实断无贪著,亦无厌绝,惟
随缘消旧业而可矣。藕益子,枯坐北天目之藏堂,闻
而随喜,漫书此以相印,居士当为再抚掌也。

** 莲漏清音序

经云,若欲净土,先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此事
理因果并彰之旨,自他权实不二之谈也。而昧者一
迷缘影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
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所现物。是故西方极
乐世界,即唯心净土,现在乐邦教主,即自性弥陀。四
明妙宗钞云,应佛显,本性明。托外义成,唯心观立。岂
似愚人,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遂置十万亿刹于
缘起¶ 第 361c 页
心性之外哉。顾惟现前一念心性,觅不可得,是即空
义。炳现万法,是即假义。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是即中
义。迷心即空,名见思惑,迷心即假,号尘沙惑,迷心即
中,称无明惑。三惑既炽,四土斯秽。今一心念佛,不计
我我所,即空义显。随念佛时,佛随心现,便知十界皆
惟心造,即假义显。不惟是心作佛,亦且是心是佛,即
中义显。一心三义既显,便能圆破三惑,圆净四土,仍
于无次第中,假说次第。观行破惑,同居土净。相似破
惑,方便土净。分證破惑,实报土净。究竟破惑,常寂光
土永得清净。即中故常,即假故寂,即空故光。又复三
谛皆常,三惑皆寂,三智皆光。此一非一,举一即三。此
三非三,言三即一。不纵横,不并别,不可思议,名秘密
藏。阿弥陀佛先證此也,一切众生久迷此也,吾人现
前注念此也,是谓念佛三昧,是谓心净土净。先悟后
修,名理一心,理一事亦一矣。先修后悟,名事一心,事
一理亦一矣。文殊一行三昧,普贤十大愿王。远公刻
莲漏于东林,云栖号莲池以明志,皆归极于此也。丁
莲侣老居士,深信笃行之馀,遍阅古今净土法要,摘
最警者,目为莲漏清音,始法胜,终现应,凡二十五章,
条理井然,群疑冰释。夫疑非可强释也,由本无可疑
故也,因僭为序如此。

** 重刻成唯识论自考录序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此性相二宗,所由立也。说者谓
一心真如,故号性宗,八识生灭,故称相宗。独不曰,心
有真心妄心,识有真识妄识乎。马鸣依一心造起信
论,立真如生灭二门,生灭何尝离真心别有体也。天
亲依八识造三十颂,明真如即识实性,与一切法不
一不异,真如何尝离妄识别有相也。龙树中论,指因
缘生法,即空假中,是生灭外无真如。楞伽云,心意识
八种,俗故,相有别,真故,相无别。相所相无故,是真如
缘起¶ 第 362a 页
生灭非一异。而护法菩萨于识论中最出手眼,直云,
为遣妄执心心所外,实有境故,说唯有识,若执唯识
真实有者,如执外境,亦是法执。噫,苟得此意,何至分
河饮水哉。尝论之,性随相转,何性不相,设不遍达诸
相,无量差别,安知妙性具足如斯染净功能。相本性
融,何相不性,设不深知一性圆顿满足,安知诸相无
非事事无碍法界。故台宗剧谈实相,必约百界千如。
夫五位百法,独非百界千如之性相邪。百界千如,无
非实相,五位百法独非实相邪。若不分别五位百法,
真俗假实,种现差别,种种不同,则所云点如明相,迤
逦不同,一假一切假者,不几儱侗邪。护法剋论心心
所法,各具四分。夫相分各各不同,可也,见分可一向
不同邪。即见分各各不同可也,自證分證自證分可
一向不同邪。若使一向不同,则心王八,心所五十一,
将一人果有五十九自證證自證分,抗然角立,互不
相知,不几割裂纷糅邪。然使心王心所惟同一自證
證自證分,又安得云,心心所法,各皆四分所成。不几
堕用别体同之执邪。更就相分论之,且如拈一茎华,
此华本质,如来大圆镜智之相分也。佛眼所见华,成
所作智之相分也。佛智所知华,妙观察智之相分也。
此三为一为异。若定异,何处别有三华。若定一,佛眼
不视时,但灭成所作智相分,馀二仍在,佛智不缘时,
但灭妙观察智相分,本质仍在。又眼见华时,有眼识
相分,闻华香,尝华味,觉华触,各有鼻舌身识相分。佛
一人既尔,迦叶复有三华四微,百万人天各各皆有
三华四微。如是无量三华四微,同在一处,似如一镜,
不杂不乱,无二无别。于百万人天中,随拈一人相分
时,必摄一切诸人相分。于眼等识中,随拈一识相分
时,必摄馀诸识相分。重重无尽,无尽重重,是可思议
邪,不可思议邪。一华既尔,物物皆然,色尘既尔,六尘
缘起¶ 第 362b 页
皆然。相分有质尚尔,见分宁独不然。见分通三量尚
尔,自證證自證分唯现量岂反不然。后世弘相宗者,
何为自设藩域,曾弗一深思也。是故习性不习相,未
有不瞒盰者,习相不习性,未有不胶滞者。唯南岳思
大禅师大乘止观一书,出识论未来前,具阐性相幽
秘,盖深證无师智耳。厥后欲明心要,须藉文言,当知
成唯识论,大裨性学。惜慈恩没,疏复失传,仅散现大
钞宗镜诸书,及开蒙二卷,稍存线索。国初以来,竟成
绝学。万历初年,紫柏大师接寂音之道,盛赞此宗,爰
有俗诠證义集解诸书。而绍法师音义为长。音义未
全,故不流通。基法主续补成疏,亦颇简要。惠法主谓
疏多讹,复出此自考录。予谓此宗,至方而至圆,至赜
而不乱,至深细而非幻罔,至详明而有纲要。设非妙
悟,莫穷底里,诸家著述,固未立极,亦各擅所长。苟因
是而求之,深造自得,触著性相源头,不离只今现前
一念,则知三乘十二分教,皆吾心识注脚,与马鸣天
亲同一鼻孔出气,何俟予言而知深浅得失也。

** 庐山香炉峰重结莲社序

佛法之入震旦也,大小并陈,权实双著。求三根普被
摄机最广,义门最圆顿者,莫若净土。什师初译阿弥
陀经,远师随结东林莲社。于时十八高贤,表表人杰,
济济一堂,陶谢诸公,瞠乎其后,馀可知矣。香炉峰去
东林五里,而近高贤。有爱其幽胜者,结茅以居,爰称
灵域。唐白香山筑草堂峰侧,名高贤结茅处,为遗爱
寺。世庙时无尽灯禅师挂锡,示寂后,至今全身不散,
如入禅定。灯师得法于天奇瑞师,实高峰第九代孙。
神庙閒,雪浪恩法师,化道大行,争尚慧解,有石门纪
法主居此,独以精进修行绍之,雅为憨师所重,颛愚
师所最敬仰,亦坦焉迁化于峰前。香山遗爱,始惟高
贤一人,今得灯纪二师,而成三矣。纪师法孙,拂尘泰
缘起¶ 第 362c 页
公,久侍颛师,出入禅讲,旋归净土。愿续远师芳躅,重
开莲社玄门,徵予一言弄引。予与泰公交未久,然大
悲坛同事忏摩诚笃真恳,非泛泛庸流。逮结夏商究
止观,颇多会心,诚莲盟长也。吾愿士民闻风兴起,凡
圣各秉坚诚,俾东林盛事,不得专美于前,则后五百
年佛事,倍为希有难得,功亦百千万倍于当年也已。

** 劝念豆儿佛序

心之本觉曰佛,心之始觉曰念。顾本觉之在人心也,
似异而恒同,乃始觉之随人用也,虽同而恒异。是故
背尘合觉,便名始觉,背觉合尘,便号无明。无明无体,
即以始觉为体,始觉无相,即以无明为相。是故众生
念五欲时,即名欲界无明,念四禅四空,即名色无色
界无明,念断常,即名邪见无明,念涅槃,即名界外无
明。唯有念佛之时,即名始觉,故曰诸佛正遍知海,从
心想生,众生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
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故一切法门,无不从此念
佛法门流出,无不摄入念佛门中。一念相应一念佛,
一日相应一日佛,直捷圆顿,离见超情。马祖即心即
佛,盖深得乎此也。夫知即心即佛,断无不念佛时矣。
而迷者误认缘影为心,又妄谓心既即佛,便不须念。
故不得已,转为方便,曰非心非佛,又曰不是心,不是
佛,不是物等。此曲为中下解粘去缚,非直指人心,见
性成佛之本旨矣。后世逐块韩卢,反以非心非佛,乃
至种种险句为奇特,以即心即佛为平常,何异嗜巴
豆大黄,吐弃膏梁美味者也。桐城有二人结伴为客,
一死,伴葬之。携赀还其妇,妇疑。伴愤甚,往尸处陈祭
哭诉。鬼与伴问荅,如生前,乃同归作證。中涂遇事,偶
一念阿弥陀佛,鬼大唤,何放光怖我。更速转数念,鬼
惧曰,汝一念,胸辄舒五色光十馀丈,眩我心目,不能
复近汝矣,归语我妇,令自来,当为汝雪冤。伴因此醒
缘起¶ 第 363a 页
悟,出家为高僧。嗟嗟,甫举一念,光轮便舒。故寿昌大
师云,念佛心,即是佛也。岂今时念佛,他时成佛哉。惜
鬼不种善根,不闻佛名,故惊怖。傥本念佛人,仗此良
缘,宁不顿超乐土邪。毕贯之居士参尽天下纳僧,乃
死心念佛,求生净土,兼劝人以豆念佛结佛缘。人身
一豆耳,当念佛时,身即放光,所谓佛身充满于法界
者,非乎。今以豆念佛,豆必放光,以放光豆,作放光食,
入众僧腹,无论其人念佛不念佛,皆必恒放光明。令
遇斯光者,有心无心,皆得解脱,光光相照,成无尽灯,
则生界顿空,更不必别谈向上,便是向上极则公案
矣。僧问赵州,如何是毗卢师法身主。州云,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请以此诚言为證。

** 放生社序

佛以杀生为首戒,儒以好生为大德。成汤解纲,子产
畜鱼,凡全吾恻隐而已。充恻隐之心,仁不可胜用,引
伸触类,便是大慈大悲。人心佛心,有二心哉。人心不
异佛心,则娑婆不异极乐,谁谓劫浊不可转也。欲即
人心證佛心,转劫浊成净土,术莫妙于放生。放生一
法,唯扩与久,一杯水不救车薪火,设人各一杯焉,一
杯不已,再一杯焉,杯水多,车火未有不灭者。今杀运
纷纷,并同分恶业招感,非慈三昧水,孰能熄之,非知
宣尼心学,瞿昙心法者,孰能行之。济生庵放生社,绝
而复续,续之者皆儒门高足也。诚以弘毅,接忠恕之
传,使此社由扩而久,则经天纬地,旋乾转坤事业,尽
在其中。苟不负此社,斯不负孔门道脉,灵山付嘱,究
竟为不负本有恻隐之心矣。

** 刻重订诸经日诵自序

佛世比丘,或习禅坐,或行头陀,或事梵呗,或专说法,
趋涅槃道,初无定辙,然皆遵佛明诲,未有妄率己意
者也。法流东土,始亦如是。自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
缘起¶ 第 363b 页
规,世相沿袭,遂各出私见,妄增条章。如藏中百丈清
规一书,及流通诸经日诵三册,杜撰穿凿,不一而足。
宁惟罔知正修行路,秖早晚课诵一事,参差失款,惟
事唱赞鼓钹,大可叹矣。云栖和尚,较刻定本,古杭诸
处,多分遵行,而留都积弊,分毫未革。迩与幽栖学侣,
力正其讹,重谋付梓,再删繁芜,独存切要,并于律藏,
取警策身心有益初学者,略补一二,以公同志。愿高
明者守禅观之清雅,庶可随文入證,莫羡瑜伽音响
也。

** 悲华经序

大悲释尊,能为难事,较十方三世佛,遍称勇猛,而悲
华一经,叙述尤详。此经亦名大乘大悲芬陀利,经谓
摄取净土菩萨如馀华,唯大悲苦行菩萨,如芬陀利
华也。然释尊成佛,刹海微尘数劫,为众生故,于恒沙
劫前,示作宝海大臣。其长子成佛,名宝藏,既劝轮王
千子,及诸小王,供佛发心,各取净土,后独发悲誓,愿
取秽土。呜呼,我辈垢重障深,久为十方佛所摈弃,聚
此五浊世閒,自非释尊彻底大悲,何由得闻出世法
要。当知今日四众弟子,无非昔日饮大悲血,食大悲
肉,受用大悲头目髓脑,及馀身分者也。释尊舍无量
血肉身分,令我辈成菩提种,我辈犹复不思报恩,尚
可为人乎。经云,菩萨有四法懈怠,一愿取净世界,二
愿于净众作佛事,三愿成佛不说声闻辟支法,四愿
成佛寿命无量。有四种精进,一愿取不净世界,二不
净人中作佛事,三成佛说三乘法,四成佛得中寿。此
经宗要,概不出此。然懈怠菩萨,如恒河沙,而精进菩
萨,迄今不满十人。故释尊虽自取秽土,仍劝秽土众
生,求生极乐,苦口叮咛,不一而足。吾辈信大悲语,即
同大悲心,生极乐已,方可速入不净世界。于不净人
中,说种种法,数示生灭,为第一精进菩萨。吴兴唐宜
缘起¶ 第 363c 页
之甫读是经,不禁感泣,山东耿闇然,适闻是经,便誓
流通,此皆释尊真实眷属,一切人中芬陀利华也。此
经久行世閒,五浊不难度尽,深心随喜为之序。

** 成唯识论遗音合响序

至矣哉,成唯识之为教也,破遍计我法,情见顿空,显
依圆真俗,妙谛斯立,故以唯识二字命题,五观已全
彰矣。天亲为颂,护法等为论,三十行不为少,一百卷
不为多,实观心要诀,大乘初门也。奘师糅成十卷,授
基师,基疏失传,遂成绝响。有绍觉承师,具无师智,闻
而知之,述为音义八卷,一篑功亏,忽尔西迈。于是及
门高士,各出手眼,如辨音基师之疏,灵源惠师之自
考录,亦既各竭精思,殚才力,然皆升堂有馀,入室未
足,故使学斯宗者,无由诣极。惟新伊真师,绍师嫡胤,
执侍最久,闻熏独深,遂能继志述事,博学详说,依开
蒙为指南,搜宗镜大钞为證据,溯源于瑜伽显扬诸
论,而成遗音合响,力陈五观,详示三支,盖参订二十
馀年,稿三易矣。余壬午夏,获染指先尝,虽未卒业,即
窃请于师曰,梓成愿赘片言劝发。今时逾五载,地隔
千里,余亦恐大法之就湮也,勉述观心法要。而新师
刻且垂成,忽移柬以徵夙愿,谊不容辞,不揣为序。后
世学人,苟能因余之明白简易以入门,然后观师之
集大成者以尽奥,欲不谓之金声玉振,得乎。

** 孟景沂重刻医贯序

大医王有言曰,一切凡夫,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
缘影为自心相,故有生老病苦。夫妄认四大为身,四
大本非身明矣。妄认缘影为心,缘影亦非心明矣。缘
影尚不名心,况肉团乎。然大佛顶云,汝身汝心,皆是
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则四大缘影,何莫非心之
相分也哉。周濂溪曰,无极而太极。又曰,太极本无极。
太极者,心为万法本原之谓。无极者,觅心了不可得
缘起¶ 第 364a 页
之谓耳。惟心不可得,四大缘影亦不可得,四大缘影
不可得,病亦不可得,至病不可得,殆无所用其医矣。
降此有心则有身,有身则有病,有病必赖医药,故佛
制四事供养,医药居一。又以无医药,及服非药者,为
九横中第一横。甚矣,医之有关身心性命也。顾人之
受病也,不由身外四大,由身内四大,不由心内有形
四大,由身内无形之四大,又不由无形四大,而由非
有形非无形之心。心也者,觅之了不可得而非无,具
造天地万物而非有者也。非静非动,能动能静。一念
动为无形之风大为天,天者积动所成也,象为乾。一
念静为无形之金名地大,地者积静所成也,象为坤。
乾坤立,动摩于静,为无形之火。火者天之用,而水之
根也,象为离,在天为日,火蒸于金,为无形之水。水者
地之用,而火之配也,象为坎,在天为月。无形水火相
遘,有形水火斯立,水火立而五行备,于是有心肝脾
肺肾,名为五官,与五星五岳列为三才,皆妄心所现
之相分也。是故治于有形,不若治于无形,治无形不
若治于动静之原,此出世大医王之至论。然调理无
形四大,为拔苦与乐之增上外缘,良以后天成质,不
可复调故,必调无形水火,以顺天地之用,以扶五行
之本。此赵养葵医贯一书,为得其枢要,驯致之,耆婆
可阶,进求之,药王圆通可證,申而极之,能仁之大医
王,亦可成矣。景沂孟居士,得医贯闻知之传,悟人致
病,皆本劳心,独以扶植无形水火为要务,不似庸流
逐末迷本。余多病,名医鲜应手愈者,独景沂,每投一
剂,随即霍然。又复笃信佛理,好道而进乎技,更较梓
是书,嘉惠后学,其益天下后世多矣,特此以助其传。

** 净信堂续集自序

壬午从闽至吴兴,奉三宝命,志在传一隙之明也。艰
阻沓出,舍铁佛而游欈李之天宁,舍天宁而居鄣南
缘起¶ 第 364b 页
之灵峰,历普德济生而结社于牛首之幽栖。虚名日
盛,志终不行。已矣乎,佛祖心印将安寄乎。古人云,三
折肱而知医,阅人多而晓相。予肱之折,不止三矣,啖
我以名者,不能责我以实,吾将为名乎。恕己而尤人,
不如反躬而自悔,悔虽迟,犹愈于不悔者乎。故从壬
午夏,迄丁亥冬,结为净信堂续集,因未完阅藏著述
之愿,姑未戒笔云。
灵峰藕益大师宗论卷第六之三
缘起¶ 第 364c 页
灵峰藕益大师宗论卷第六之四

* 序四

** 赠刘今度序

孔子曰,圣人吾不得见,见君子斯可矣。又曰,君子哉,
蘧伯玉,邦有道则仕,无道则可卷而怀之。伯玉当卫
灵之世,乌睹有道则仕者。然寡过未能,述于使者,冥
不改节,信于南子。伯玉之为人,千载下,居然可见也。
秣陵刘今度,殆吾世伯玉哉。居士少以文学驰名,魏
国四子咸师事之,傥志青紫,如拾芥也,淡然恬退,以
道自乐。岁丁巳,见无异禅师,即毕志归依,取法名曰
道澄。癸未予应普德请,复与同志秉受八关斋法,今
复年三长斋,且永事蔬食矣。然蔬食称道人者,世亦
不少,吾何独以居士为君子哉。君子非有意异人,人
自弗能同也。处困而亨,敦仁尚礼,贫能施,为善无倦。
护持正法,不露圭角。是非贤否,了了而不形诸口,功
成不居,恂恂若木讷。而为人谋必忠,与人交始终若
一,视横逆境,似飘瓦虚舟。虽曰未悟,吾必谓之几于
道矣。何俟拈拂竖指,著语颂古,而后称宗,摘句寻章,
分科释义,而后称教也邪。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
川泽,居士充君子之基,优入圣域,夫何难。此予所佩
之深,而望之切者,书此为赠。

** 赠张兴公序

论语开章,即明时习之学,而孔门称好学者,不过颜
子一人。学之道,固难言哉。老聃谓为学日益,为道日
损。夫学与道,果可岐也,何以称大学之道也。不迁怒,
不贰过,损乎益乎,亲民止至善,益乎损乎。风雷益,君
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山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惩忿窒欲,改过之大者也。过改则复于本善,名为迁
善,非别有善可迁。故明损益不二者,可知为学为道
之一致矣。世之言学者不然,习词章,攻举业,以取富
缘起¶ 第 365a 页
贵也。摹字帖,精诗文,以成名士也。考古今,博典籍,以
骛多闻也。究兵法,商政治,以立事功也。尚气节,敦廉
信,以明高洁也。谈名理,辟释老,以续儒燄也。看公案,
著语录,以附禅宗也。守丹田,调呼吸,以固形神也。嘻。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圣贤仙
祖,亦可袭而似也,顾孔颜之学不存焉。故曰,中庸不
可能也。然中者,喜怒哀乐未发之谓,庸者,喜怒哀乐
发皆中节之谓。发皆中节,则恒止恒一,不违于未发
之中。不迁不贰,则戒慎恐惧,善复于止一之体。夫止
一之体,圣凡平等,故为天下大本。而中节之和,必从
戒慎恐惧,乃克致之,是故孔子大圣人也,犹以德之
不修,学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为忧,岂故作
谦辞,诚知心体本妙,学力未易穷尽耳。故曰,发愤忘
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
过。天台师云,研真穷妄,名之为学,真穷妄尽,名为无
学。嗟乎,无学非可浪阶,则斯学宁有已时,逝者如斯
之叹,孔子之言学也深矣。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死生
尚无二致,岂以老少异其心哉。予己巳见居士,知为
志学之士。癸未应普德请,居士日来听法,咨请尤多,
然举业未放下,学力盖未专也。乙酉冬,予居祖堂。丙
戌春,居士来晤,始专以斯学为务。今望六之年,更觉
津津有味,欲罢不能。予于金陵缁素,求年弥高志弥
笃,不肯自封于一得者,居士一人而已。居士之好学,
惟予喜之,而子之言学,亦惟居士能深信之。予安得
人人如居士者,与之言学,近可忘灵峰之癖,远可缓
极乐之归。乃如居士者,不可多得也,予是以念念思
极乐,时时忆灵峰也。子与居士不隔者学脉,居士纵
不能偕于灵峰泉石,必将同我极乐珍池也夫。

** 金刚经偈论疏注序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得解虽别,證理
缘起¶ 第 365b 页
则同。盖三藏偏真,已具四门四悉,况无上圆诠,摩尼
普应众色者乎。如来于大般若中,特宣金刚般若,为
发最上乘者说也。最上乘,何疑不破,何住不臻。疑能
障理,疑破则理自明。理实无住,悟理则住斯立。是故
无著约住位释,天亲约断疑释,互为表里,非止各出
一见而已。然两论若不相蒙者,由疑疑皆能障住,住
住皆有馀疑,未可一往竖配云耳。独后世读者,若句
义难通,遂驾言直指,以不立文字为高,或徇逐讲宣,
以私意附会为便,如来微旨几不可见矣。疏园何老
居士,久游紫柏大师之门,故能独取偈论,沈思会通,
爰为疏注,嘉惠后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真如来所
使,行如来事者与。予尝谓无著天亲,深知佛法非等
觉已下所能尽,故于明住断疑,各示一隅,用显引而
不发之妙,后人知未冥理,行未阶真,去无著天亲远
甚,乃欲妄自竖义,不失诸著相滞名,则流于掠空捕
影,几何不成谤法之愆,岂若即偈论而求之之为近
也。予生平研讨经论,必本四依,不喜近时意见穿凿,
茫无根据。故于疏注,辄深随喜,亦愿后之读是书者,
因指得月,不必纷纷更从事于异说,而哆以为博也。

** 金刚般若会义序

甚矣,般若之难言也。非言之难,修行难也。夫修行既
难,言之益不易已。世未有目足不具,能安隐入清凉
池者。然足力强,目力或短,目力远,足力或衰,足强则
到而后见,目远则望而先知。解行之道,何以异是。故
吾于古来释金刚者,不能无叹息焉。如来一代时教,
以般若为宗要,乃利根者,闻四十九年常说般若,钝
根者,须历阿含方等方始得闻。若金刚一分,又在大
会八分之后,如来为发最上乘者说,其深远微妙,何
啻横岭侧峰,无著显住,天亲断疑。虽复难兄难弟,春
兰秋菊,于此经时行物生之全体,亦仅一斑而已。后
缘起¶ 第 365c 页
人所證,固不及西域二难,所悟又不逮天台智者。言
愈繁,道愈晦,旨益浅,辞益枝,欲会真宗,徒劳笔舌。善
夫宜之唐居士,独拈修行为会义之本也,果能修行
般若,念念观察诸法非法,无非实相,则种种文字皆
糟粕,亦皆可化为神奇矣,是可与无闻比丘作顶门
针也。若夫弃水择乳,则在菩萨鹅王,予奚敢饶舌哉。

** 西方合论序

唯大彻大悟人,始可与谈念佛三昧,否则百姓之与
知与能,犹远胜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也。达磨西来,事出非常,有大利必有大害。呜呼,先辈
幸得大利,今徒有大害而已。谁能以悟道为先锋,以
念佛为后劲,稳趋无上觉路者邪。袁中郎少年颖悟,
坐断一时禅宿舌头,不知者以为聪慧文人也。后复
深入法界,归心乐国,述为西方合论十卷,字字从真
实悟门流出,故绝无一字蹈袭,又无一字杜撰。虽台
宗堂奥,尚未诣极,而透彻禅机,融贯方山清凉教理
无馀矣。或疑佛祖宗教,名纳老宿,未易遍通,何少年
科第,五欲未除,乃克臻此。殊不知,多生熏习,非偶然
也。传闻三袁,是宋三苏后身。噫,中郎果是东坡,佛法
乃大进矣。余每谓明朝功业士,远不及汉唐宋,理学
则大过之。阳明一人,直续孔颜心脉。佛门居士,唐梁
肃,宋陈瓘,明袁宏道,盖未可轩轾也。忠肃因初年偶
疑金刚为泥人揩背语,遂为禅者所笑,试读彼三千
有门颂,可复笑乎。中郎少年风流洒落,亦为缁素所
忽,试读彼西方合论,可复忽乎。呜呼。今人不具看书
眼,何怪乎以耳为目也哉。特集吴门所刻标注,并为
评语,以表彰之,重谋付梓,用广流通,普使法界有情,
从此谛信念佛法门,至圆至顿,高超一切禅教律,统
摄一切禅教律,不复有泣歧之叹也。

** 台宗会义自序
缘起¶ 第 366a 页

或问藕益子曰,吾闻讲法华者,莫善于台宗。智者大
师,妙悟后,以不思议四无碍辩,宣玄义文句,章安尊
者记为各二十卷,不异阿难结集。迨荆溪尊者,又转
翼以释签,及文句记,于是教观大明,称为中兴烈祖。
依之修證,得道如林,圣人复起,不能赘一辞矣。曩见
子纶贯跋,亦云黄鹤楼诗,李白阁笔,今无故复事管
城何哉。藕益子曰,噫,此予万不得已之苦心也。方予
寓温陵述纶贯也,欲诱天下学人,无不究心三大部
也。屈指十馀年矣,舌敝耳聋,曾不得两三人。正事教
观,辄以浩繁而兴望洋之叹,傥不稍事节略,则玄签
妙乐诸圆顿法,甘使其终置高阁乎。曰,若是,但节录
文句及记,例如妙玄节要可耳,何更科易文,窜入己
意,直名为会义邪。曰,是尤不得已也。古者疏与经各
行,若经义奥,发挥不厌深详,经文显,分科点示而已。
后人强以疏合经,遂使经文句读割裂,今欲随文演
义,而仍不伤经文血脉,科安得不稍更乎。智者大师
辩才敷演,章安结集,虽全合大师之义,未必皆是大
师之文,故笔力古朴,不事雕巧,惟久读方知其妙。初
心之士,对卷茫然,文安得不稍易乎。荆溪尊者,精金
百鍊,文义俱深,然微有六朝风气,稍拂时机。至其阐
泄言外之旨,并非寻行数墨者所能知,不几亦为窜
入己意乎。夫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智者大师契其源,
岂尽宣其委,章安尊者记其概,岂尽录其详,即荆溪
尊者阐其要,亦岂尽析其曲折哉。兹以凡愚,千虑一
得,用逗时机,安得避背古之嫌,不竭寸明,附窃取其
义之科也邪。知我者其惟会义,罪我者其惟会义已。

** 重治毗尼事义集要自序

予生于万历己亥五月初三日亥时,至壬戌五月七
日薙发出家,是为二十四岁,次腊受具戒于云栖和
尚像前,又次年受菩萨戒于和尚塔前。二十七岁春,
缘起¶ 第 366b 页
阅律一遍,录出事义要略,仅百馀纸。次夏第二阅律,
录成四册。次冬第三阅律,成六册,计十八卷。三十二
岁夏,为寿昉楫三友,细讲一遍,添初后二集,共八册。
次年金台法主,梓于皋亭之佛日寺。是冬在灵峰,仅
讲七卷,次夏方续完,听者十馀人,惟彻因比丘能力
行之。次夏在金庭西小湖寺,彻讲一遍,听者九人,能
留心者,惟彻因自观及缘幻大德耳。次冬在吴门幻
住庵,又讲一过,听者五六人,惟自观僧聚二比丘,能
力行之。三十八岁入九华,四十岁入闽,四十四岁至
苕城,从此十三四年,无有问者。彻因自观僧聚三人,
又皆物故,毗尼之学,真不啻滞货矣。五十一岁冬,从
金陵归卧灵峰,次夏乃有发心学律者十馀人,迫予
重讲。因念向所辑,虽诸长并采,犹未一一折衷。又问
辩音义二书,至今未梓,不若会入集要而重治之,兼
削一二繁芜,以归简切,庶钝根者,亦不致望洋也。

** 重刻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序

念佛三昧,所以名为宝王者,如摩尼珠,普雨一切诸
三昧宝,如转轮王,普统一切诸三昧王,盖是至圆至
顿之法门也。始自华严,终至法华,一代时教,无不赞
扬此宝王三昧。始自文殊普贤,乃至永明楚石,一切
菩萨圣祖,无不修證弘通此宝王三昧。而世之昧者,
犹以为自性弥陀,非即乐邦教主,唯心净土,不在十
万亿西,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全不知十方法界,
一一无非即心自性也,可不哀哉。元末明初,鄞江有
大善知识,厥名妙协,深悯邪见,述为念佛直指二十
二篇,世久失传,云栖老人欲见之不可得。神庙年閒,
古吴万融禅伯,偶于乱书中得此遗帙,与唐飞锡法
师所撰宝王论,同为一编,皆云栖老人所未见也。韩
朝集先刻宝王论于云栖,予续刻此板留佛日,今车
蔤蕃居士,更续刻于长干,特记之以告后贤。
缘起¶ 第 366c 页

** 偶拈问荅自序

忆癸酉秋,过菰城季清程居士家,遇雪庭禅师。庭谓
予曰,禅者教之纲领,教之根本也,今教家不信有禅,
犹取网而无纲,攀枝附叶而无根本,抑何惑哉。予应
之曰,师真至言也。夫禅者教之纲,教者禅之网也,禅
者教之领,教者禅之襟裾袖摆也,禅者教之根本,教
者禅之枝叶花果也。教家舍其纲领根本,固为大惑。
今禅士复弃网而独存一纲,弃襟裾袖摆而独存一
领,弃枝叶花果而独存一枯树桩,不尤惑乎。庭无语。
嗟嗟,禅与教如何可分,从上诸祖,未有敢离经一字
者,从上诸大教主,未有不透彻心宗得大机用者,柰
何末世视作两涂,真可哀矣。予每讲次,必极力拈提
纲领根本以示人,而罕知荐取,又曾作三颂露此消
息,而昧者犹谓尚是教意,未是宗意。呜呼,宗意果离
教意,不竟同魔说乎。今更捏餈团作胡饼,以疗呱呱
之泣,且道毕竟是宗是教。咄,痴人前不得说梦。

** 赠郑完德念佛序

尝读十六观经云,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众
生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心作
佛,是心是佛。噫,此真念佛三昧之秘要也。盖但言作
佛,不言是佛,则谓佛非固有,何异权乘。但言是佛,不
言作佛,则谓佛非修證,何殊魔外。故大佛顶经发明
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夫知其本因,则十界
无不即心而是,谓佛界非心是乎,随所缘出,则十界
无不由心而作,谓佛界非心作乎。予己巳,晤千里郑
老居士,见所绘圣像,微细精妙,巧逾天工,恍悟心作
心是之旨。长公完德,尤穷工极致,完德久参念佛是
谁公案。予谓苟信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而更参
谁字,可令人捧腹大笑。大集经偈云,若人但念弥陀
佛,是名无上深妙禅。至心想像见佛时,即是不生不
缘起¶ 第 367a 页
灭法。大势至法王子云,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
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永明禅师云,一念
相应一念佛,一日相应一日佛。寿昌禅师云,念佛心,
即是佛。夫何疑哉,夫何疑哉。

** 郑千里老居士集序

人不立志为圣贤佛祖,则富贵淫之,贫贱移之,威武
屈之,遇得意欣然志满,遇失意纷然怨尤,求能自反
自讼自安自得者鲜矣,况随事自觉觉他也哉。吾细
读千里老居士稿,知其非山人词客,盖谪仙而归心
大觉者也。生平绘普门像最多,像必有赞,布袋像亦
然,赞必警发迷情,其词切至,令人毛骨悚然。次多达
磨像,像赞必敲击向上一路,令人因指见月。绘山水
必咏,咏皆清脱迥超情累,非词句能到也。而予尤服
膺者,则在自劝自警自悔自咎诸句,良以其心念念
欲入山修道,幻缘未遂,不免赍志长往。呜呼,苟不与
老居士同一出世胸怀,安知其生平之苦。苟不知其
生平之苦,又安知其真思出世哉。长公完德,知父志,
令予次其稿传之。首普门赞,次布袋赞,次达磨赞,次
题画诸诗,其他鞭影图,天鼓音图等,绣枣别行,兹不
重出,试展玩之,真谪仙归心大觉,决非世閒山人词
客也。呜呼,佛道长远,只在目前,虽在目前,旷大劫行,
终不可尽。世有不知其难者,恐未曾实悟其易者耳。
千翁已知其难,虽欲不谓之已悟其易,岂可得乎。善
论人者,谓千里品格丰致,不在与可南宫下也。

** 江宁纪账后序

心性一耳,而危微异焉。异者犹冰之与水也,湿性不
可得而异也。惟异故,上智安富尊荣,下愚贫穷困苦。
惟不可得异故,上智必以下愚为兴慈运悲之地,下
愚必藉上智为救苦免难之主。华严云,因于众生而
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一
缘起¶ 第 367b 页
切菩萨,若无众生,必不能成无上菩提。旨哉,其言之
矣。辛卯春,长干浃旬霪雨,民不聊生,盖自作之孽也。
制台马公,及王危诸公,悯兹无告,设赈粥场一十馀
所,凡经百日,共捐万金之外,济饥民七十馀万。嗟乎,
非仗此不可得异之性,何由使命将绝而仍续,身滨
死而复生乎。且食粥顷,纵顽冥无不知口称佛号,心
感慈恩者。只此一餐,便结未来成佛胜缘,金刚种子,
决不可坏。非普门示现宰官行菩萨道,奚能转罪为
福,转灾为祥,若此神速也。虽然,民未厌罪,天未厌乱,
上挽天意,下拯愚民,惟有力大人是赖。予既深庆是
举,尤望恒有是举,尤望莫不如是举,则庶几风雨顺
时,可永无用是举矣。

** 维摩经提唱略论序

经云,诸佛解脱,当于众生心行中求。顾众生心行,万
别千差。心行多,解脱亦多,解脱不可思议,心行亦不
可思议。乃世之求解脱者,罔不堕在思议窟中,释迦
安得不示生,维摩安得不示疾哉。示生示疾,至法华
而权实始融。乃正法既远,像季学者,各师其心,各安
所习,视不二法门若冰炭然,纵有證悟,法执未忘,犹
将性相分河,南北异帜,况依通者乎。尝观古来注述,
有得大纲似汉者,有得万目似唐者,至欲追成周礼
乐,舍智者大师一人,指未易屈。似汉者,能提醒人,使
直下受用,其弊狂。似唐者,能轨范人,使平易稳当,其
弊支。是故两家著述,合则双美,执则无非病耳。明神
庙年閒,维扬真一道人,号无用者,居武林法华山,名
其庵曰西方。法嗣未详,种种著述,大似方山手笔。傥
无夙根及悟门,断不能凑泊一字,惜未遇本色钳锤,
不免为汉杂霸道。然痛快直捷,较近世著述,什伯过
之。维时一二大老,并矜细行,能令推崇者众,如紫阳
及门士,反以象山为禅学而排斥之。嗟嗟,象山不可
缘起¶ 第 367c 页
泯,于后世无用,何可没其生平哉。试平心易气,勿主
先入之言,读此维摩提唱略论,谓非方山法脉,吾不
信也。白璧不以微瑕掩,合抱不以尺朽废,大醇小疵,
非諓諓文字之学可比也。感深今昔,叹息为之序。

** 楞伽义疏后自序

犹忆初发心,便从事禅宗,数年后涉律涉教,著述颇
多,独此楞伽,拟阅藏毕方注。壬辰结夏晟溪,无处借
藏,乃以六月初三日举笔,至八月十一日阁笔,于长
水南郊之冷香堂,仅阁七旬,而佛事魔事,病障外障,
殆无虚日,易三地而槁始脱。嗟嗟,屈指诸述何顺且
易,楞伽一疏,何其逆且难也。得无自觉圣智法门,正
破末世流弊,有以激波旬之怒邪。然波旬能俾予席
不暇煖,而不能挠予襟期,阻予笔阵,则予必当化彼
波旬,同成佛道,维摩所谓邪魔外道,皆吾侍者,岂不
信哉。予愧为虚名所误,犯达磨明道而不行道之记,
然犹愈于说道而不明道也。贤达苟能因语入义,如
灯照色,庶不负予损己利人之苦心耳。

** 刻较正大阿弥陀经后序

阿弥陀佛,以法界藏身,示居西方乐土,只此微尘乐
土,含摄华藏无边刹海不可思议。所谓权实不二法
门,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不堕一切众生情计者也。十
方诸佛,同共称扬,宝积大会,叮咛劝往,别本流行,凡
经四译。有宋王龙舒居士,未睹宝积善本,辄会四译,
弃短取长,名大阿弥陀经,举世流通,千馀载矣。寿生
庵万融尊宿,得坊閒旧本,较南北二藏,文理俱优,公
诸孙刻之。此即法藏愿轮,古今一致者也。书经者为
贞明王居士。予过吴门,为正其句读云。

** 合刻弥陀金刚二经序

非净非秽,般若之体,知净知秽,般若之照,取净舍秽,
般若之用。是故不以般若为导,能生净土者,未之有
缘起¶ 第 368a 页
也。不以净土为归,可称般若者,未之闻也。或曰,弥陀
部属方等,金刚部属般若,时教既殊,旨归岂一。余曰,
甚矣,见之固也。如来一代教法,除声闻藏,馀皆名大
乘方等经典,般若安得非方等乎。从成道夜,至泥洹
夜,于其中閒,常说般若,方等安得非般若乎。况净土
玄门,理无不该,事无不摄,从华严宝积,大集般若,乃
至法华,无不导归安养。只此安养,具足横竖四种净
土,而四种净土,并不离现前一念介尔之心,非横非
竖,亦横亦竖。是故经云,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
庄严,此唯心净土之诚證也。末世执迷,不达心性,本
来无外,说唯心便拨净土,说净土便昧唯心。安知西
方极乐,广彻华藏,华藏庄严,不出心性也哉。无我开
士,合刻弥陀金刚二经,特序之。

** 鲍性泉天乐鸣空集序

予读易传,至天地闭,贤人隐,未尝不掩卷长叹息也。
自金神现梦,正法东传,大善知识乘时利见者,不可
悉数。降自宋元,则冒窃名位者日多,得正知见者日
寡矣。故云栖老人,每叹支那国里,觅一须陀洹人不
可得,亦有激言之也。窃谓求果證于众所知识,诚不
易,苟求于隐迹韬光,或不无,但愧乏济胜具,未能遍
历寰区以访之耳。迩来禅道僭滥,余不忍见闻,无论
果證绝响,虽路头端正者,亦不易得,每每中夜痛哭
流涕。故独于袁石公西方合论,深生随喜,谓之空谷
足音。客冬过槜李,王止庵以鲍性泉所著天乐鸣空
集见示。性泉,山阴人,鬻楮。初礼紫柏大师,师教以熟
读楞严法华。遂乞名笔,书细楷梵册,镂板流通。嗣复
肆志于华严合论,大乘止观,传灯宗镜诸录。与湛然
禅师盘桓,后乃归依云栖大师,坐脱超登莲土。噫,甚
希有矣。集为陶石梁居士所阅,付其友钱永明。永明
临化,以授止庵。止庵携之随身,往还涂将万里,时逾
缘起¶ 第 368b 页
十年,谋梓未就。故予得展阅原稿,方信正知见人,虽
难得于众所知识,犹不无隐迹韬光者也。其立论,大
约以明心见性为急,以悟后修行为正,盖深得合论
之旨,兼登宗镜之堂,堪与末世狂禅为顶门针。无怪
乎狂禅恶其害己,反谤为别一路头耳。嗟嗟,鲍君在
安养国,遥闻此语,当亦为之解颐也夫。

** 西有寱馀自序

楚石大师示寂,谓梦堂曰,我去也。堂曰,何处去。曰,西
方去。堂曰,西方有佛,东无佛邪。师震威一喝而逝。予
愧无楚师之德,切有楚师之志。然四十九年之非,悔
已无及,今年五十,犹寱言不止,不亦可哀邪。庄生云,
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既未大觉,宁免梦语。
大佛顶经云,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虽则别无所
知,其言已成音韵伦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语。予殆似
之。生平著作,自丙子春前,裒为净信堂初集,戊寅秋
前,裒为绝馀编,壬午夏前,裒为闽游集,丁亥冬前,裒
为净信堂续集,皆寱言也。戊子孟春,寓藕华坞,凡笔
兴所至,随付侍者存之,名曰西有寱馀。百世而后,有
不寐者,未始不旦暮遇之也。

** 选佛谱自序

选佛之语,始于禅客点悟丹霞。而选佛图,传创自捺
麻僧也。学士解缙,作升官图。故捺麻僧作选佛图,必
应博谙教乘,深知禅律,未有不达法门中事,辄敢师
心自创立者。惜其失传,无从得见。万历己未,曾于留
都购一升佛图,绝无伦次,甚为可嗤。癸亥于武林随
喜一选佛图,乃幽溪无尽大师所作,具显十法界升
沈之致,足称尽美。乙丑于松陵睹一图,统收三教,而
理致不清,亦无足取。己巳幻寓灵谷,有别以一图相
示者,云是捺麻作,而文理尤为不通,恐决非旧物,特
愚妄者之托名耳。事不获巳,访幽溪意,自制一图,兼
缘起¶ 第 368c 页
增凡圣因行,及种性差别,以彰不一之机。设无根信
位,及大权护法,以开圆转之路,逆恶猛心,准观经而
许归净土。阿鼻极苦,依华严而径登兜率,诸天有降
德贬坠之苦,无色有穷空轮转之殃,皆本教乘,非出
臆见。又幽溪仅用佛骰一轮,故升沈迥隔,此用四轮
齐掷,故转变无方。辛未梓行,吴地流通已广。次于古
杭西山,别见二图,亦未全美,故皆不传。辛巳寓漳南,
每思吴门所刻,犹有未允当处,复改一图,掷用六轮,
方得一界还造十界,一掷备显升沈,癸未刻之槜李。
然六轮一掷,六字纷陈,准折详明。方堪行动,粗心浮
气之人,每以为苦。辛卯冬,归卧灵峰,深念此图利益,
能使人即游戏閒,顿知六道往还之疲苦,三乘出要
之差别,猛切念佛,求出苦轮,诚为不可思议。而幽溪
一图,则失之简,予向二图,并失之繁,展转反侧,竟夕
不寐。爰思但用二轮以为掷行,方便既易于行,仍多
转变。复手书一图,缁素咸称尽美尽善。且启予曰,此
图行,真足令人通达一切佛法,请更著谱,以申明之。
庶俾愚者,亦藉此了知世出世閒道理,虽有智者,亦
不敢妄加增损于其閒也。予韪其说,述谱如左。

** 裂网疏自序

佛祖之道,以心传心,菩萨造论通经,亦唯此一大事。
故云,十方谛求,更无馀乘。纵曲为群机,从实施权,说
种种道,如三草二木,受润不同,而能润之雨,原只一
味。故云,如食石蜜,中边皆甜。又云,粗言及细语,皆归
第一义。岂应封文失旨,横执名相,剖判虚空也哉。且
如弥勒世尊,迹居补处,本必难思,无著天亲,既是龙
华辅弼,与文殊普贤何异。至马鸣龙树,并金口授记,
传佛心宗,其所著述,定不互相乖异。乃后世讲师,辄
妄判曰,天亲识论,立相始教,龙树中论,破相始教,马
鸣起信,终教兼顿,并未是圆。呜呼,其亦不思甚矣。夫
缘起¶ 第 369a 页
天亲宗瑜伽,而立唯识,先以唯识破我法二执,次明
识亦如幻,非真实有,故亦名破色心论。目之为立相
教可乎。龙树依甚深般若,遍荡四性情执,以显法性。
故曰,欲具足一切佛法者,当学般若。又曰,若以无此
空,一切无所作,以有空义故,一切皆得成。目之为破
相教可乎。马鸣以一心真如门,显甚深般若,随智说,
以一心生灭门,显瑜伽八识,随情说。真如即一真法
界,统事理而泯绝事理者也,生灭即全理所成之事,
全事无性之理也。二门不离一心,无一生灭非全体
真如,无一真如不全具生灭,即事事无碍法界也。谓
其不同唯识中论,仍非圆极一乘可乎。况经论中,并
谓真如与一切法,如水与波,不一不异,诚證具在,何
容偏执。盖若言定一,则真如不生灭,应一切法亦不
生灭,或一切法生灭,应真如亦生灭,固不可。若言定
异,则真如非即一切法之实性,应在一切法外别有
方隅,不常不遍,尤为不可。故起信谓真如受熏者,譬
触波时,即触于水,所以破定异之执,初未尝言真如
随熏转变也。唯识谓真如不受熏者,譬波动时,湿性
不动,所以破定一之执,初未尝言别有凝然真如也。
(唯识论云,不同馀宗,离色心等,有实常法,名曰,真如。又云,真如,即是唯识实性。明文彰灼若此。后人乃以
凝然真如,诬谤唯识,罪何如哉。)然则,唯识所谓真故,相无别,即起信
一心真如门也,俗故相有别,即起信一心生灭门也。
楞伽经云,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宗镜释
云,起心名转,八俱起故,皆有生灭故,名转相。动则是
业,八识皆动,尽名业相。八之真性,尽名真相。由此观
之,起信唯识,皆宗楞伽明矣。宗本既同,则诸名义自
不相违。注疏家不能以义定名,漫尔依名定义,致令
二论,乖同水火,可不哀哉。此大乘起信论,藏有二本,
唐本更文显义顺,旧既流通梁本,私心弗敢自专,敬
以阄决于佛,拈得宜解唐本,遂殚一隙微明,剖尽两
缘起¶ 第 369b 页
宗迷执。门人成时,请名为裂网疏。

** 幻游杂集自序

癸巳之春,单丁行脚。戒子坚蜜,邀入新安结夏。冬于
歙浦,览汤泉白岳之胜。于深秋,甲午春,从武林菰城
而入灵峰。屈指匝一岁中,大半禁绝应酬。唯今春笔
墨汗漫,而存稿十不及三。既卧藏堂,偶一简视,不满
四十纸。故不复分门别类,唯依时之先后以为次第,
名幻游杂集云。

** 阅藏知津自序

心外无法,祖师所以示即法之心,法外无心,大士所
以阐即心之法。并传佛命,觉彼迷情,断未有欲弘佛
语,而可不知深究佛心,亦未有既悟佛心,而仍不能
妙达佛语者也。今之文字阿师,拍盲禅侣,竟何如哉。
呜呼,吾不忍言之矣。昔世尊示涅槃,初祖大迦叶白
众云,如来舍利,非我等事,我等宜先结集三藏,勿令
佛法速灭。嗟嗟,傥三藏果不足传佛心,初祖何以结
集为急务邪。窃谓禅宗有三藏,犹奕秋之有棋子也,
三藏须禅宗,犹棋子之须活眼也。均一棋子也,善奕
者著著皆活,不善奕者著著皆死。均此三藏也,知佛
心者,言言皆了义,不知佛意者,字字皆疮疣。然为惩
随语生见,遂欲全弃佛语,又何异因噎废饭哉。夫三
藏不可弃,犹饮食之不可废也。不调饮食,则病患必
生,不闲三藏,则智眼必昧。顾历朝所刻藏乘,或随年
次编入,或约重单分类,大小混杂,先后失准,致展阅
者,茫然不知缓急可否。故诸刹所供大藏,不过仅存
名句文身,封缄保护而已,无由令阅者,达其旨归,辨
其权实。佛祖慧命,真不啻九鼎一丝之惧。唯宋有王
古居士,创作法宝标目,明有蕴空沙门,嗣作汇目义
门,并称良苦。然标目仅顺宋藏次第,略指端倪,固未
尽美,义门创依五时教味,粗陈梗概,亦未尽善。旭年
缘起¶ 第 369c 页
三十,发心阅藏,次年晤壁如镐兄于博山,谆谆以义
类诠次为嘱。于是每展藏时,随阅随录,凡历龙居,九
华,霞漳,温陵,幽栖,石城,长水,灵峰八地,历年二十七
祀,始获成槁,终不敢剖判虚空,但藉此稍辨方位,俾
未阅者,知先后所宜,已阅者,达权实所摄,义持者,可
即约以识广,文持者,可会广以归约。若权若实,不出
一心,若广若约,咸通一相,名为阅藏知津云。

** 法海观澜自序

子舆氏曰,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况大藏法海,甚深无
量,不得其术,何以观之哉。统论修證法门,浩若尘沙,
非止八万四千而已,然五门收之,罄无不尽。何者,欲
游佛海,先资戒航,戒净则解行可遵,行圆则秘密斯
證,證入则依果自严。故首律宗,明造修之始,次诸教,
明开解之涂,次禅观,明实践之行,继密宗,明感应之
微,终净土,明自他同归之地也。中峰本公,谓密咒如
春,教乘如夏,南山律宗如秋,禅宗如冬。一往似当,再
研未必尽然。剋论诸宗,当究旨归,不取迹象。禁咒秘
密如冬,令生意含于未发,岂全似春。戒为佛法初门,
儒不学礼无以立,释不受戒不许听教参禅,如春令
草木萌甲,安得似秋。岂谓佛制毗尼,似萧何制律,遂
拟以肃杀之气邪。禅于无修證中妙论修證,无證而
證,则体含万用,可拟冬,无修而修,则刊华就实,正似
秋耳。教乘如夏,吾无閒然。只此四门,罔不以净土为
归,亦犹土之寄王四时也。夫大小两乘,皆首戒律而
大必兼小,小不兼大。南山不敢自称大乘,不应以南
山名宗,但云律宗如春可矣。教亦自有大小两乘,西
土每分,此土晋魏以来,或分或兼,今皆独弘大乘。复
有三家,一天台宗,二贤首宗,三慈恩宗。天台教观齐
举,教可如夏,观即如秋。贤首教多观少,清凉收禅为
顿教,圭峰自立三教以对三宗,则三教如夏,三宗如
缘起¶ 第 370a 页
秋。慈恩弘唯识,自修兜率观门,基公略示唯识五观,
未尝剋实劝修,然夏后定有秋,是在学者自知领会
而已,故且云诸教如夏也。禅亦自有大小两门,于大
乘中,复分顿渐,小及大渐,此所不论。达磨承佛教盛
行之后,特来指示心要,如画龙点睛,令其飞去,乃至
六祖,无不皆然。虽藉楞伽金刚印心,未尝废教,而贵
行起解绝,不许坐在知解窠臼,故与台宗圆妙止观
同如秋也。密宗唯大乘法,身入坛结密印,口诵密言,
意专密观,名三密法门。若论初修之者,必先持净戒,
发菩提心,解法界理,方许入坛,剋期取證,亦由春夏
而入秋。今约诸佛所说神咒,不许翻译,唯令持者,立
地證入,又令闻者,乃至遇影蒙尘,皆成究竟解脱种
子,故但云密宗如冬也。净土者,三德秘藏,常乐我净,
究竟安隐之处。所谓常即法身,寂即解脱,光即般若,
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不纵不横,不并不别,不可思议,
不二而二。故全依即正名为佛身,全正即依名为净
土。秖此常寂光法性身土,全体迷之,而为三界六道,
偏證取之,而为声闻缘觉,权位菩萨,随分悟之,而为
三贤十圣。所以诸佛为实施权,不动法性,垂下三土
为接三贤十圣,示实报净土,为接声闻缘觉权位菩
萨,示方便净土,为接三界六道凡夫,示同居净土。而
诸众生,根性不同,乐欲亦异,或因持三聚戒,而净四
土,或因习教解甚深义,而净四土,或因禅观直悟自
心,而净四土,或因专修三密传持咒印,而净四土。或
唯一门而净四土,或二门三门四门而净四土,如世
閒草木华果,或生长熟脱于冬,或唯经一时即熟脱,
或经二时三时,乃至具经四时得熟脱,故须云净土
如土,王四时也。夫八万四千,乃至尘沙法门,未有不
具戒者,未有不正解者,未有不笃行者,未有不證密
者,未有不归净土者,故曰,五门收之,罄无不尽也。然
缘起¶ 第 370b 页
则无解行之戒,非戒也,无戒行之教,非教也,无戒教
之禅,非禅也。无戒行及禅之密,非密也。非戒非教非
禅非密,则非净土真因也。非有四种净土,则戒教禅
密无实果也。非真因实果,则不显非因非果之心性
也。不显心性,则无以观法海甚深无量。而彻其涯底,
故以五门之澜,为观法海之术,愿与同志者共之。

** 幻住杂编自序

忆自辛未冬初,入灵峰,今阅二十四载矣。幻缘不定,
出入多番,仅于此结。辛未冬,壬申夏,癸未夏,甲申冬,
己丑冬,庚寅夏耳。癸酉甲申之春,及辛卯冬,皆暂入
旋出,席不暇煖,不亦深负山灵也乎。甲午仲春晦日,
从新安归,始克痛谢他缘,毕志安卧。客岁名幻游,今
应名为幻住也。偶有所述,名幻住杂编。
灵峰藕益大师宗论卷第六之四
缘起¶ 第 370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