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解惑编序¶
解惑编序¶ 第 441a 页

* 解惑编序

佛之智洵难测度也哉!能测者谁?惟佛与佛矣。诸大
菩萨尚不能得其彷佛,况降斯以下而许少思议者
乎!呜呼!众生福薄鲜具信根,甘自伶俜难为教化,劳
我释尊大慈悲父出世援拔,法说三乘。然而有耳曾
闻,有眼曾视者,千万人中未易多为屈指也。所谓:终
日戴天,不知天之高,终日履地,不知地之厚,流离琐
尾穷子何归,慈父悯念而襁褓之,吾曹日在襁褓中,
而竟忘其所自而奚惭为轵耶?今夫坐井观天者,心
惟计天如许大耳,初不知其无涯涘,焉有告以无涯
涘者弗信也。告者曰何物老妪产此愚人,良以见识
有限,执一不通,故对醯鸡而语沧海,虽费尽无量至
言,终叵令其无疑也何也?彼毕生所由不过是也。则
凡囿于见闻而不信有佛道可成者,亦若是则已矣。
牟子所谓:少所见多所怪,睹馲驼言马肿背。庄子所
谓:鹏飞九万里而图南而取笑于蜩鸠者也,予不敏
身出东官官之人,多崇佛道,予自龆龀便识佛名,稍
长辄游梵刹,粗览佛书,颇谙佛教为最上事,遂欲作
上人,弗果洎以一官,羁縻益不遑满愿为怅,今老矣
无能为也。惟是慕道之心未尝少置,每叹吾生也晚,
且处边地,不获于灵山会上,亲闻佛说法,为悲更悲
夫!同吾生者,弁髦至道,惑于偏邪排难缤纷牢莫能
解,思著一书解之而靡暇也。先年偶从禅者,得解惑
编,云:是鼎湖在和尚所集,抚掌欣欣,先得我心之所
同然也。阅毕翘空作礼曰:在大师为再来大士者欤,
非耶!抑天生以救斯民于未溺也。夫惑亦众矣,解之
虽不乏人,然皆散出于各典,曾未有蒐而裒之,以为
世之良导。故阅者未便得其全理,以互绝其狐疑焉!
纵间或遇一二章,均不足以感发前人之趣向,惟和
尚以度世婆心,而编辑之集大成,以寿梓流通于六
解惑编序¶ 第 441b 页
合寰中,普使人人咸皆属目恶知,不有若干顽疲旧
习,被其打动去妄归真,而直跻于无上之域者乎?其
为功也,讵不韪哉!和尚著书百馀卷,进意此为度人
之妙术云。

赐进士出身奉政大夫修正庶尹吏部考功清吏司
郎中加一级壬寅

大计掌察补理验封司郎中事前验封司郎中文选
司员外郎文选司主事庚子

钦差典试陜西正主考兵部职方司督捕主事法弟
子东湖尹源进顿首拜题




















解惑编序¶ 第 441c 页

* 解惑编目录


* 卷上之上

* 吴太宰嚭
* 释迦如来降诞
* 释迦如来灭度
* 法流震旦
* 汉桓帝
* 楚王
* 理惑论
* 曹植
* 阚泽
* 东晋袁宏
* 孙绰
* 略录
* 何尚之
* 范泰
* 北魏孝文帝
* 南齐高帝
* 萧子良
* 梁武帝
* 梁昭明
* 沈约
* 家训归心篇
* 陈武帝
* 文帝
* 隋高祖
* 王通
* 李士谦喻报说
* 杨素
* 唐高祖
* 太宗
* 高宗
* 卷上之下

* 中宗
* 玄宗
* 肃宗
* 代宗
* 德宗
* 宪宗
* 穆宗
* 宣宗
* 懿宗
* 内德论
* 虞世南
* 吴道子
* 张仲素
* 鲁山令
* 孟简答韩书
* 柳宗元
* 李翱
* 庾承宣
* 裴休丞相
* 李商隐
* 非韩篇
* 吴越王
* 赵王镕(五代)
* 宋太祖
* 太宗
* 真宗
* 仁宗
* 英宗
* 徽宗
* 孝宗
* 吕蒙正
* 杨亿
* 王安石
* 司马光
* 学士李屏山
* 卷下之上

* 欧阳修
* 周惇颐
* 程颢
* 杜衍
* 李遵勖
* 李觏
* 刘安世
* 护法论
* 王十朋
* 朱熹
* 屏山李居士鸣道集说序
* 三教平心论
* 元世祖
* 成宗
* 王磐
* 赵孟頫
* 胡长孺
* 韩性
* 卷下之下

* 明太祖高皇帝
* 游寺记
* 祭宝志禅师文
* 维摩居士赞
* 禅海罗汉赞
* 续原教论
解惑编序¶ 第 442a 页
* 太宗文皇帝
* 神宗显皇帝
* 尚直尚理编
* 李卓吾
* 简诸宰辅叙佛教隆替状
* 三报论
* 三报證验
* 现报
* 生报
* 后报








解惑编目录终
























解惑编序¶ 第 442b 页
解惑编卷上之上
广州南海宝象林沙门弘赞在犙编

* 吴太宰嚭(楚臣奔吴为太宰)
列子仲尼篇

太宰问孔子曰:夫子圣人欤?对曰:丘也博识强记,非圣人
也。又问:三王圣人欤?对曰:三王善用智勇,圣非丘所知。又
问:五帝圣人欤?对曰:五帝善用仁义,圣非丘所知。又问:三
皇圣人欤?对曰:三皇善用时政,圣非丘所知。太宰骇曰:然
则孰为圣人乎?夫子动容,有间曰:丘闻西方有圣者焉,不
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据斯以言,孔子深知佛为大圣也。时缘未升,故默而识
之,有机故举,然未得昌言其致矣。尚直篇云:不治不乱,
不言自信,不化自行,实太古之圣道。孔子发明此道,而
无私心。推此一节,亦足以见孔子之圣德也。佛法苟非
大道,则孔子巳指其非矣。安得称为圣乎?佛法教人为
善沮恶之言,与三纲、五常若合符节,实为世人之福田,
明道之大本也。阴翊皇度补于政教之功,可谓至矣。

* 释迦如来降诞
佛经并周书异记

迦叶佛,人寿二万岁时出世。释迦如来,欲人寿一万岁时
出世,以众生根缘未熟,故人寿百岁时御世。然佛佛出世,
皆先在兜率天,教化诸天子已,降生南赡部洲。故释迦如
来,在兜率天时,名护明菩萨。七月十五日,自兜率天,乘六
牙白象王,下中天竺迦毗罗国,净白圣王宫中,从母摩耶
夫人,右胁入胎,住于右胁。次年四月八日,平旦时,夫人与
诸婇女,入岚毗尼园游观,夫人见无忧花鲜好,举右手攀
摘,佛即从右胁堕下。七宝莲花捧足,四方周行七步,右手
指天,左手指地,曰:天上天下,惟吾独尊。周书异记云:昭王
二十四年甲寅之岁,四月八日,江河泉池,忽然泛涨,井皆
溢出,宫殿人舍,山川大地,咸悉震动。其夜即有五色祥光,
入贯太微,遍于西方,尽作青红色,日有重轮。王问群臣曰:
是何祥耶,群臣莫测。太史苏由,筮之,得乾之九五。由曰:有
大圣人,生于西方,故现此瑞。王曰:于天下何如?由曰:此时
无他,至千年外,声教被此。昭王即遣镌石记之,置于南郊
天祠前。至穆王即位,二十三年,数有光明来照王都。王疑
寇至,遣相国吕侯,出师防之。乃曰:西方圣人说法度人,光
流及此。王闻先苏由所记,知西方有圣人处世。王遂乘骅
骝八骏马,西行求道。故天人陆玄畅,答道宣律师云:周穆
解惑编序¶ 第 442c 页
王身游天竺,佛告穆王,彼土现有迦叶佛舍利古塔,可返
礼事。王问何方?佛言:在鄗京之东南也(迦毗罗亦名迦维罗卫)

* 释迦如来灭度
周书异记并白马寺记

佛告诸弟子,如来于今中夜,当入涅槃。时诸天龙神,国王
臣民,他方菩萨云集。佛为说法,辞满四十卷,名大涅槃经。
遂于中夜入诸禅定,寂然而般涅槃。涅槃经后分云:如来
三反入诸禅定,三反示诲众巳,即于中夜,而入涅槃。时大
地所有诸山,一时振裂,悉皆崩倒,出大音声,振吼世界。唱
言:苦哉!大地虚空,寂然大暗,日月精光,悉无复照。忽然黑
风鼓怒惊振,吹扇尘沙,弥暗世界,一切卉木药草诸树,悉
皆摧折,碎落无馀。江河溪涧流泉,悉皆倾覆枯涸,云云。周
书异记云:周穆王即位五十三年。壬申之岁,二月十五日
平旦,暴风忽起,损舍折树,山川大地宫殿,皆悉震动。鸟兽
悲鸣,日午天阴云黑。西方有白虹十二道,南北通贯,连夜
不灭。王问太史扈多曰:是何徵也,扈多卜曰:西方大圣人
入灭,衰相现耳,此即如来入涅槃之相也(梵语涅槃,此云圆寂。谓德无不
备名圆,障无不尽名寂,亦云灭度,谓灭烦恼,度生死也)。

三教法颂云:

「 周昭甲寅第四帝,
 释迦降生迦维卫,
 穆王壬申五十三,
 如来八十归真际。
 灭度一千八十年,
 教流汉明永平世;
 佛先四百二十二,
 老子方生定王世。
 佛先四百七十七,
 孔子灵王时诞质。」


* 法流震旦
法本内传(史官傅毅撰)

东汉明帝,永平三年庚申四月八日帝寝南宫,梦金人长
丈六,项佩日光,胸题卐字,飞至殿前去来无碍。旦问群臣,
时太史傅毅进曰,臣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将
必是乎!国子博士王遵对曰:臣按周书异记云,周昭王,甲
寅四月八日,有圣人生西方,今陛下所梦是也。帝乃遣将
军蔡愔,中郎将秦景,博士王遵等,十八人,使西域访求。六
年癸亥,愔等于天竺邻境月支国,遇摩腾、竺法兰、二法师,
得白叠像,并梵本经六十万言,载以白马,相与东还。八年
乙丑达洛阳,法师入阙,献经像,帝大悦,馆于鸿胪寺。十年
丁卯,敕于洛阳城西,立白马寺以居之,以白马驮经,遂名
白马寺(震旦佛寺始此)

是年腾兰译出四十二章经。十一年戊辰,
帝幸寺,腾进曰:寺东何馆,帝曰:昔有阜夷之复起,夜有异
光,民呼圣冢。腾曰:按天竺金藏诠所志。昔阿育王,藏佛舍
解惑编序¶ 第 443a 页
利于天下,凡有八万四千所,震旦之境,有十九处,此其一
也。帝与俱往礼拜,忽有圆光现冢上,光中有三佛,帝大悦
曰,不遇二大士,安知大圣遗祐哉!诏塔其上九层,高二百
尺。明年光又现,有金色手出塔顶,帝幸礼拜,光随步武旋
绕。自午及申而灭,十二年,诏以佛像奉安显节陵、清凉台、
二处供养。帝问腾曰:法王出世,何以化不及此?答曰:迦毗
罗国,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之中心也,三世诸佛,皆在
彼生,乃至天龙鬼神,有愿行者,皆生于彼,受佛正化,咸得
悟道,馀处众生,无缘感佛,佛不往也。佛虽不往,光明及处,
或五百年,或一千年,皆有圣人传佛声教而化导之,广说
教义。文广故略之。十四年正月一日,朝正之次,五岳并诸
山道士,七百馀人,自相命曰:天子弃我道法,远求胡教,今
可以表抗之。其表略曰,五岳十八山观,泰山三洞弟子,褚
善信等,死罪上言,臣闻太上,无形无名,无极无上,虚无自
然,大道出于造化之前,上古同遵,百王不易,今陛下道迈
羲皇,德高尧舜,窃承陛下,弃本追末,求教西域,所事乃是
胡神,所说不参华夏,愿陛下恕臣等罪,听与试验,臣等诸
道士,多有彻视远听,博通经典,从元皇巳来,太上群箓,太
虚符咒,无不综练,达其涯极,或策使鬼神,吞霞饮气;或入
火不烧,或履水不溺;或白日升天,或隐形不测,至于方术,
无所不能,愿得与其比校,一则圣上意安,二则得辨真伪,
三则大道有归,四则不乱华俗。臣等若比对不如,任听重
决,如其有胜,乞除虚妄。敕遣尚书令宋庠,引入长乐宫,以
今月十五日,可集白马寺。道士等便置三坛,坛别开二十
四门,褚善信等,各赍灵宝真文,太上玉诀,三元符箓等,五
百九卷,置于西坛。茅成子、许成子、黄子、老子等、二十七家
子书,三百三十五卷,置于中坛。馔食奠祀百神,置于东坛。
帝御行殿,在寺南门佛舍利经像,置于道西。十五日斋讫,
道士等,以柴荻和檀沉香为炬,绕经泣曰:臣等上启太极
大道元始天尊,众仙百灵,今胡神乱夏,人主信邪,正教失
踪,玄风坠绪,臣等敢置经于坛上,以火取验,欲使开示蒙
心,得辩真伪。便纵火焚经,经从火化,悉成灰烬。道士等相
顾失色,大生怖惧,将欲升天隐形者,无力可能,禁效鬼神
者,呼策不应,各怀愧恧,南岳道士费叔才,褚善信,二人自
撼而死。太傅张衍语褚信曰:卿等所试无验,即是虚妄,宜
就西来真法,褚信曰:茅成子云,太上者,灵宝天尊是也,造
解惑编序¶ 第 443b 页
化之作,谓之太素,斯岂虚妄乎?衍曰:太素有贵德之名,无
言教之称,今子说有言教,即为妄也。信默然,次将梵本佛
经火然之。赫奕宛如鼎新。更增光洁。时佛舍利光明五色,
直上虚空,旋环如盖,遍覆大众,映蔽日光,摩腾法师,踊身
高飞,坐卧空中,广现神变。于时天雨宝花,在佛僧上,又闻
天乐感动人情,大众咸悦,叹未曾有,皆绕法兰听说法要,
并吐梵音,叹佛功德,亦令大众称扬三宝,说诸法相不一,
又说出家功德最高,帝于是弥加崇敬。时司空阳城侯刘
峻,与诸官人士庶等千馀人出家,四岳诸山道士吕惠通
等六百二十人出家,阴夫人王婕妤等,与宫人妇女二百
三十人出家,帝立十所寺,七所城外安僧,三所城内安尼,
自斯已后广矣。传有五卷,略不备载也。腾卒,兰自译十地
断结佛本生法藏海。佛本行等五经。

费长房三宝记,并义楚六帖云,西汉光禄大夫刘向校
书天禄阁,往往见有佛经。白马寺记云,秦始皇三十年
甲申,西域沙门室利防等,十八人赍梵本经至咸阳,有
司以闻,帝以其异俗,囚之。利防等念摩诃般若波罗蜜,
光明照耀,瑞气盘旋,满于囹圄,有金神长丈六,持杵扬
威,击碎其狱,出之,帝惊悔,即厚礼之而去。魏略及西域
传云,临猊国有神人名曰沙律,年老发白,常教人为浮
图,有殃祸及无子者,劝行浮图斋戒,令舍财赎愆。猊王
久无太子,其妃莫耶因祀浮图而生太子,遂名其子为
浮图焉,前汉哀帝时,景宪使月氏国,王令太子口授经
于景。所以浮图经教,前汉早行,六十三年之后,明帝方
感瑞梦也。

如来涅槃巳,王臣以香积成楼,安金棺于楼上,焚七日
夜,天帝释,持宝瓶泻乳息火,开金棺,得舍利八斛四斗,
天帝取佛右边大牙归忉利天欢喜园中建塔。时八大
国王分舍利回本国建塔,龙王取一塔舍利,归宫供养。
过百年后,有铁轮王出世,名阿育,统南赡部洲,役鬼神,
一日造八万四千宝塔,遍于南赡部洲。此东震旦十九
所,今现见者,惟五六处。宁波府鄮山阿育王寺塔,高尺
馀,非木非香,又非土石,而甚轻,四面玲珑,皆菩萨,及护
法神像,记云,是鬼神鍊七宝末作者(云云)

* 汉桓帝
汉书并三宝记

建和二年。月氏国沙门支娄迦谶。至洛阳。译佛经凡二十
解惑编序¶ 第 443c 页
部计六十三卷。永兴二年,帝于宫中,铸黄金浮图太子像,
覆以百宝华盖,身自奉之,由是百姓向化,事佛弥盛(震旦铸金
银像始此)。

西天竺。国王名得度。勤行佛道。一日行道处。见一小
塔。高一尺四寸。其色青玄。众莫能举。王问众僧塔之所因。
众莫能辩。二十二祖摩拿罗大士。谓王曰。此阿育王所造。
佛舍利塔也。四面示。相。前则尸毗王。割身肉饲鹰救鸽。后
则慈力王。剜身然灯。左则萨埵王子。投崖饲虎。右则月光
王捐舍宝首。四面皆是释迦世尊。宿世修道之迹。今王有
缘。故出现耳。言巳举之。王即传位太子。投祖出家。当此桓
帝之世也(出正宗记)

灵帝光和三年。帝遣中使洛阳佛塔寺饭
诸沙门。悬绘烧香。然灯散花。

* 楚王(讳英,明帝弟)
出汉书

王最先奉佛,喜为浮图斋戒。永平九年,奉黄缣白纨,诣相
国曰托在藩辅,过恶累积,奉送缣帛,以赎罪愆。相国以闻,
诏报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图之仁祠,何嫌何疑,其
还之,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供。王公贵人,遂争效之(伊蒲塞,即
优婆塞,桑门即沙门,助者佐也)。

* 理惑论(共三十七篇,今略录数章)汉牟融著

(牟子既修经传诸子,书无大小,靡不好之,虽不乐兵法,然犹读焉。虽读神仙不死之书,抑而不信,以为虚诞。是时灵
帝崩后,天下扰乱,独交州差安,北方异人,咸来在焉,多为神仙辟谷长生之术,时人多有学者,牟子常以五经难之,
道家术士,莫敢对焉。时牟子年方盛,志精于学,又见世乱,无仕宦意,竟遂不就,乃叹曰:老子绝圣弃智,修身保真,万
物不干其志,天下不易其乐,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可贵也。于是锐志于佛道,兼研老子五千文,含玄妙为酒
浆,玩五经为琴簧,世俗之徒,多非之者,以为背五经,而向异道。欲争则非道,欲默则不能,遂以笔墨之间,略引圣贤
之言證解之,名曰牟子理惑云。)

或问曰:何以正言佛,佛为何谓乎?牟子曰:佛者谥号,犹名
三皇神,五帝圣也。佛乃道德之元祖,神明之宗绪,佛之言
觉也,恍惚变化,分身散体,或存或亡,能小能大,能圆能方,
能老能少,能隐能彰,蹈火不烧,履刃不伤,在污不染,在祸
无殃,欲行则飞,坐则扬光,故号为佛也。问曰:何谓之为道,
道何类也?牟子曰:道之言导也,导人致于无为,牵之无前,
引之无后,举之无上,抑之无下,视之无形,听之无声,四表
为大,綩綖其外,毫釐为细,间关其内,故谓之道。问曰:佛道
至尊至大,尧舜周孔,曷不修之乎?七经之中,不见其辞,子
既耽诗书,悦礼乐,奚为复好佛道,喜异术,岂能踰经传,美
圣业哉!窃为吾子不取也。牟子曰:书不必孔丘之言,药不
必扁鹊之方,合义者从,愈病者良,君子博取众善,以辅其
解惑编序¶ 第 444a 页
身,子贡云:夫子何常师之有乎?尧事尹寿,舜事务成,旦学
吕望,丘学老聃,亦俱不见于七经也。四师虽圣,比之于佛,
犹白鹿之与麒麟,燕鸟之与凤凰也,尧舜周孔且尤之,而
况佛身相好,变化神力无方,焉能舍而不学乎?五经事义,
或有所阙,佛不见记,何足怪疑哉!问曰:云佛有三十二相,
八十种好,何其异于人之甚也?殆富耳之语,非实之云也。
牟子曰:谚云,少所见,多所怪,睹馲驼,言马肿背。尧眉八彩,
舜目重瞳,皋陶鸟喙,文王四乳,禹耳三漏,周公背偻,伏羲
龙鼻,仲尼反頨,老子日角目玄,鼻有双柱,手把十文,足蹈
二五,此非异于人乎?佛之相好,奚足疑哉!问曰:佛道言人
死当复更生,仆不信此言之审也,牟子曰:人临死,其家上
屋呼之,死巳复呼谁?或曰:呼其魂魄。牟子曰:神还则生,不
还神何之乎?曰:成鬼神。牟子曰:是也,魂神固不灭矣,但身
自朽烂耳。身譬如五谷之根叶,魂神如五谷之种实,根叶
生必当死,种实岂有终亡,得道身灭耳。老子曰:吾所以有
大患,以吾有身也,若吾无身,吾有何患。或曰:为道亦死,不
为道亦死,有何异乎?牟子曰:所谓无一日之善,而问终身
之誉者也。有道虽死,神归福堂,为恶既死,神当其殃。愚夫
闇于成事,贤智预于未萌,道与不道,如金比草,善之与恶,
如白方黑,焉得不异,而言何异乎?问曰:孔子云,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此圣人之所纪也,今佛家辄说
生死之事,鬼神之务,此殆非圣哲之语也。夫履道者,当虚
无澹泊,归志质朴,何为乃道生死以乱志,说鬼神之馀事
乎?牟子曰:若子之言,所谓见外,未识内者也。孔子疾,子路
不问本末,以此抑之耳。孝经曰: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
祭祀,以时思之。又曰:生事爱敬,死事哀戚,岂不教人事鬼
神知生死哉?周公为武王请命曰:旦多才多艺,能事鬼神,
夫何为也?佛经所说生死之趣,非此类乎?老子曰:既知其
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又曰:用其光,复其明,无遗身殃。此
道生死之所趣,吉凶之所住,至道之要,实贵寂寞,佛家岂
好言乎,来问不得不对耳,钟鼓岂有自鸣者,桴加而有声
矣。问曰:吾子以经传理佛之说,其辞富而义显,其文炽而
说美,得无非其诚是子之辩也。牟子曰:非吾辩也,见博故
不惑耳。问曰:见博其有术乎?牟子曰:由佛经也,吾未解佛
经之时,惑甚于子,虽诵五经,适以为华,未成实矣。吾既睹
佛经之说,览老子之要,守恬惔之性,观无为之行,还视世
解惑编序¶ 第 444b 页
事,犹临天井而窥溪谷,登嵩岱而见丘垤矣!五经则五味,
佛道则五谷矣!吾自闻道巳来,如开云见白日,炬火入冥
室焉。问曰:子以经传之辞,华丽之说,褒赞佛行,称誉其德,
高者陵青云,广者踰地坼,得无踰其本,过其实乎,而仆讥
刺颇得疹中,宜其病也。牟子曰:吁!吾之所褒,犹以尘埃附
嵩岱,收朝露投沧海,子之所谤,犹握瓢觚欲减江海,操耕
耒欲损昆崙,侧一掌以翳日光,举土块以塞河冲,吾所褒,
不能使佛高,子之毁,不能令其下也(详如弘明集)

* 曹植(字子建,武帝第四子)
广弘明集

植精通书艺,时称为天人,每读佛经,辄留连嗟玩,以为至
道之宗极。尝游渔山,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飏哀婉,因仿其
声,写为梵呗,今法事有渔山梵,即其馀奏也。尝著辩道论,
言仙道虚妄。

* 阚泽(字德润,山阴人)
广弘明集并宗炳明佛论

吴主孙权,问尚书令阚泽曰:孔丘李老,得与佛比对否,泽
曰:臣闻鲁孔君者,英才诞秀,圣德不群,世号素王,制述经
典,训奖周道,教化来叶,师儒之风,泽润今古。亦有逸民,如
许成子,原阳子,庄子,老子等,百家子书,皆修自玩,放畅山
谷,纵佚其心,学归澹泊,事乖人伦长幼之节,亦非安俗化
民之风。至汉景帝,以黄子、老子,义体尤深,改子为经,始立
道学,敕令朝野,悉讽诵之。若以孔老二教比方佛法,远则
远矣,所以然者,孔老二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诸佛设教,
诸天奉行,不敢违佛,以此言之,实非比对。吴主大悦,以泽
为太子太傅。

* 东晋袁宏
广弘明集

宏有逸才,尝著汉纪云,西域天竺,有佛道焉,佛者觉也,将
觉悟群生也,其教以修善慈悲为主,专务清净,其精者,号
沙门,汉言息心,盖息意去欲,而归于无为也。又以为人死,
精灵不灭,随复受形,生时行善恶,皆有报应,故所贵行善
修道,以鍊精神,以至为佛也。世俗之人,或以为虚诞,然归
于玄,微深远难得而测,故王公大臣,现生死报应之际,莫
不矍然而自失焉。

* 孙绰
广弘明集

哀帝朝,为著作郎,撰喻道论,略曰:夫佛也者,体道者也,道
也者,导物者也,应感顺通,无为而无不为者也。无为故、虚
寂自然,无不为故、神化万物,或难曰:周孔适时而教,佛欲
解惑编序¶ 第 444c 页
顿去杀,将何以惩暴止奸哉?答曰:不然,周孔即佛,佛即周
孔,故在皇为皇,在王为王,佛者觉也,犹孟轲以圣人为先
觉,其旨一也。周孔救弊,佛教明本,共为首尾,其致不殊,难
曰:周孔以孝为首,而沙门之道,弃亲即疏,利剔须发,生废
色养,终绝血食,而云弘道敦仁,广济群生?答曰:故孝之为
贵,贵能立身行道,永光厥亲,若匍匐怀橘,日御三牲,而不
能令万物尊己,非养亲之道。昔佛为太子,弃国学道,道成
号佛,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游步三界之表,恣化无穷之
境,天清地润,品物咸亨,蠢蠕之生,枯槁之类,改悴为荣,还
照本国,广敷法音,父王咸悟,亦升道场,以此荣亲,何孝如
之。佛有十二部经,其四部,专以劝孝为事,殷勤之旨,可谓
至矣!而俗人不详其源,便瞽言妄说,辄生攻难,以萤烛之
见,疑三光之盛,芒隙之滴,怪渊海之量。以诬罔为辩,以果
敢为明,可谓狎大人而侮天命者也。

* 略录
晋至刘宋

西晋武帝,大崇佛事,广造伽蓝,惠帝于洛下造兴圣寺,常
供百僧(出方志)

东晋元帝,诏沙门竺潜,入内讲经,帝敬其德,
令著屐登殿,中人聚观,叹道德高风之盛,帝造瓦棺、龙兴、
二寺,以集丹阳、建业、千僧供养。明帝手御丹青,图释迦佛
像于大内乐贤堂,造皇兴、道场、二寺,集义学沙门百员,讲
论佛道(出六帖并统纪)

成帝诏会稽宝山法义法师,入禁中,传授
五戒,建中兴、尘野、二寺,以居义学千僧(出六帖)

简文帝,幸瓦
棺寺,听竺法汰讲放光般若经。敕长干寺造塔,壮丽殊伟,
工毕,光照檐宇,帝每读佛经,以为陶鍊精神,即圣可至(出释
鉴)。

孝武帝,闻道安法师名,诏曰:法师以道德照临人天,使
大法流行,为苍生依赖,宜日食王公禄。所司以时资给,庐
山远公。师安。安师佛图澄。秀紫芝编年论曰。佛教之盛。由
佛图澄而得安。由安而得远公。是三大士。化仪全伟。帝于
内殿立精舍奉佛,召名德沙门居中讲道,造皇泰、本起、二
寺。王羲之于庐山建归宗寺,请西天达磨多罗居之,羲谒
沙门支遁于会稽,观其风力,谓曰,逍遥可得闻乎?遁作数
千言与之,羲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乃请住灵嘉寺,意
存相近也(出晋史并僧传)

郗超(字景兴)为桓温府椽,尝著五戒文,自
行五戒,年三长斋,月六斋,凡斋日,不尝鱼肉,不御妻妾,过
中不食,洗心念道,归依三宝。东晋罗含徵,为尚书郎,著更
生论,略曰,万物有数,天地无穷,万物不更生,则天地有终,
解惑编序¶ 第 445a 页
天地无终,则更生可知矣(出弘明集)

谢尚晋为镇西将军,尝梦
其父告之曰:西南有气至,人当必死,汝宜修福建塔造寺,
可禳之。若未暇造塔寺,可于杖头刻作塔形,见气来,可拟
之。尚寤,遂刻小塔,施于杖头,恒置左右,后果有异气,从天
而下,始如车轮,而渐弥大,直冲尚家,尚以杖头指之,气即
回散,阖门获全。气所经处,数里无复孑遗。尚遂舍宅为庄
严寺(出建康录)

后秦姚兴,少敬三宝,迎罗什法师归秦,奉之若
神,讲经于草堂寺,兴及朝臣,沙门千馀人,肃容观听,由是
公卿以下,皆奉佛法,州郡受化事佛者,十室而九,僧尼万
数。师译经律三百八十卷。大营塔寺。坐禅者常以千数。师
于弘始十五年。四月十三日入灭。寿七十岁。入灭日谓众
曰。所译惟十诵律。未及删繁。义契佛心。焚身之日。舌不焦
坏。言讫而逝。荼毗舌果不坏。若红莲色(出高僧传及北史)

魏太祖
下诏曰。佛法之兴。其来远矣。济益之功。冥及存殁。神踪遗
法。信可依凭。敕有司于京城建饰容范。修整寺舍令信向
之人。有所依止(出魏史)

太祖于虞地造十五级浮图。又造开
泰定国二寺。写佛经论。造千金佛像。每日法集三百名僧
讲道(出弘明集)

魏太武废释教。遘疠疾两年。为中常侍宗爱所
弑。皇孙浚。即帝位。群臣多请帝复释教诏曰。夫为帝王者
必祗奉明灵。显彰仁道。其能惠。著生民。济益群品。虽在往
古犹序其风烈。是以春秋喜崇明之礼。祭典载功施之族。
况释教如来功济大千。惠流尘境。寻生死者。叹其达观。览
文义者贵其妙门。助王政之禁律。益仁智之善性。排拨群
邪。开演正觉。故前代巳来。莫不崇尚。亦我国家常所尊事。
今制诸州郡县众居之所各听建佛寺塔其有好乐佛法
欲为沙门者。听出家。大州五十人。小州四十人。于是向所
毁佛寺。率皆修复。又敕有司于五级大寺。为太祖已下五
帝。铸铜佛像。各一丈六尺。帝亲。为沙门师贤等。五人下发。
以师贤为道人统(出魏书并僧史略)

献文帝。聪慧夙成刚毅有断。
雅好浮图之学。常有遗世之心。传位太子宏。徙居崇光宫。
宫在北苑。建鹿野寺于苑中之西山。与僧居之。时谈禅理
(出魏史帝纪)

帝尝造四方诸寺。一千馀所。度僧尼七万七千人
(出北史并弘明集)

宋武帝姓刘,以京口故宅,为普照寺,设斋内殿,
施嚫资三万,帝手书戒经,口诵梵本,造寺五所(出帝纪并稽古略)

文帝元嘉五年,造禅灵寺,常供千僧,九年幸大庄严寺,设
大会,帝亲同四众坐地,及斋,众以过午不食,帝曰:日才中
解惑编序¶ 第 445b 页
耳,道生法师曰:白日丽天,天既云中,何得非中,举钵便食,
众随之,帝大悦。元嘉八年。帝诏求那跋摩尊者(中天竺人)赴京。
帝迓劳殊勤。问以佛道。称旨。帝悦。尊之为师。命居祗洹寺。
供给隆厚。于寺讲法华经。并十地品。帝率公卿。日集座下
以听法。法席之盛。前未有也。十九年。西域献帝火浣布袈
裟。帝时自衣之(出宋史并弘明集)

孝武帝于中兴寺建八关斋戒,
中食竟,从臣袁敏孙等更进鱼肉,帝怒,并与免官,帝诏昙
宗法师忏罪,帝因曰:朕有何罪,而劳师为忏?宗曰:舜称予
违汝弼,禹曰:万方有罪,在予一人,陛下履道思冲,宁得独
异,帝大悦(出高僧传)

明帝尝造佛丈六金身。旦食常斋。日诵般
若。爰感舍利。造普光寺。帝谓道猛法师曰:师非直道益苍
生,亦乃有光世望,敕讲成实论,公卿毕集,帝亲临听(出高僧传)

帝问志公曰:牛首山有何神圣?志曰:文殊领一万菩萨,夏
居五台,冬居牛首。云云(出六帖)

(○四众。比丘。比丘尼。五戒男。五戒女。)

* 何尚之
出宋史

元嘉十二年,文帝谓侍中尚之曰:范泰、谢灵运、常言六经
本在济俗,若求性灵真要,则必以佛理为指南。近见颜延
之折达性论,宗炳难黑白论,并明达至理,开奖人意,若率
土皆敦此化,则朕坐致太平矣!尚之曰,渡江已来,王导、周
顗、庾亮、谢安、戴逵、许询、王蒙、郗超、谢尚、王坦之、臣、高祖兄
(何充兄弟),莫不禀志归依。夫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
淳谨,千室之邑,百人修十善,则百人和睦,人能行一善,则
去一恶,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万刑息于国,此明
旨所谓坐致太平者也。故图澄适赵,二石减暴,灵塔放光,
符揵损虐,神道助化,昭然可观。至于土木之功,虽若钜费,
然值福报恩,不可顿绝。羊玄保进曰:此谈盖天人之际,岂
臣所宜预,窃谓秦楚强兵,孙吴吞并,将无取于此也。尚之
曰:夫礼隐逸则战士息,贵仁德则兵气销,以孙吴为志,动
期吞并,则将无取乎尧舜之道,岂特释教而巳哉!帝悦曰:
释门之有卿,犹孔门之有季路,恶言不入于耳也。

* 范泰(子作)
出汉书

泰博览群籍,好为文章,暮年事佛甚精。子晔,撰东汉书,其
西域论略曰,佛道神化兴自身毒,其国则殷乎中土,玉烛
和气,灵圣之所降集,贤懿之所挺生,神迹诡异,则理绝人
区;感验明显,则事出天外。而张骞无闻者,岂其道闭往运,
数开叔叶乎!(身毒。梵语。即天竺也)
解惑编序¶ 第 445c 页

* 北魏孝文帝
释鉴并北史正宗记

帝,改姓元氏,上皇敕自今祭天地宗社,勿用牲,唯荐以酒
脯。造建明寺,诏每年四月八日七月十五日,听大州一百
人为僧,中州五十,下州二十五,著令以为常,诏懿德法师,
听一月三入殿,俾朕餐禀道味,光饰朝廷。帝在位二十九
年,手不释卷,暇则自讲,六宫侍女,皆持六斋,度僧造寺甚
众。宣武帝,孝文帝次子,诏西域菩提流支,于紫极殿译楞
伽经,帝亲笔受。又于式乾殿。讲维摩经。国家大寺四十七
所。三公等建寺八百四十所。百姓造寺院三万一千所。僧
至二百万。时自西域来者三千馀人,帝别立永明寺。房舍
千馀间以处之,远近承风,无不事佛。孝明帝,宣武次子,诏
诸郡,立五级浮图,胡太后敕宋云,与沙门慧生等,往西天
求经,四年宋云等使西域还,得佛经一百七十部。太和十
八年。帝幸徐州白塔寺。寺有道登法师入灭。下诏伤悼。施
绢千疋。斋一切僧。京城七日行道。中天竺佛陀禅师。志爱
嵩岳。帝敕就少室山。立少林寺居之。师度弟子僧稠。慧光,
孝明帝正光二年。达磨自梁入魏,至嵩山少林寺,面壁而
坐,帝三诏不至,就赐摩衲袈裟,金钵,银水瓶,缯帛,师不受,
三返然后受之。胡太后。建永宁寺在宫侧。铸金像高一丈
六尺者一。如中人者十。王像二。造九层浮图。高十九丈。上
刹竿高十丈。塔金铃铎如瓮大。静夜声闻十里。自佛法入
中国。塔寺之盛。未之有也。魏国通有佛经。四百十九部。合
一千九百一十九卷。

* 南齐高帝
方志并弘明集

帝在位持斋修十善。诵持般若经。书写法华经。四月八日。
铸一千金佛像。七月十五日。普寺供僧。造陟屺正。观二寺。

* 萧子良
广弘明集

萧子良封竟陵王,与文慧太子,并精佛理,每招致名僧,讲
论佛乘,尊法之盛,江左未有,或亲为众僧赋食行水。子良
尝梦东方普光世界,天王如来,说净住净行法门,因注净
住子二十卷,谓净身口意,如戒而住也。净行者,以诸业净
则化行于世也(齐永明八年,感梦乃注法门三十一条,备载广弘明集三十二卷)

* 梁武帝
出南史

天监二年癸未,侯景生,即齐东昏侯后身。是日志公在便
殿,赐坐,忽颦蹙,引颈叹曰:仇敌生也!帝罔测。三年四月八
日,帝舍道奉佛,亲制疏文曰:弟子萧衍,在昔耽事老子,历
解惑编序¶ 第 446a 页
叶相承,染此邪法,今舍旧习,归凭正觉,愿使未来生世,童
男出家,广化众生,共取成佛,宁在正法,长沦恶道,不乐依
老,暂得生天,陟大乘因,永离邪见(云云)。天监十八年。四月
八日。帝延慧约法师于等觉殿。受菩萨戒设无遮大会。帝
自受戒后。过午不食。膳无鲜腴。唯豆羹。粝饭而巳。或遇事
冗。不暇就食。日才过中。便漱口而坐。大同元年。法师入灭
帝素服临丧哭之。辍朝七日。诏葬独龙山。从师受戒者万
八千人。皆服缌麻。哭送葬所。太清三年夏四月,逆贼侯景
陷台城,以甲士五百人自卫,带剑上殿拜讫,帝神色自若,
使引向三公坐榻,谓曰:卿在戎日久,无乃为劳乎?景惶惧,
不能对,出谓左右曰:吾每据鞍临敌,矢石交下,了无所怖,
今见萧公,使人畏慑,岂非天威难犯,吾不复见之矣。及景
自称大丞相,而徵求无已,帝恶,后寝疾,安卧不动,斋戒不
衰,日夕念佛,不绝于口。时皇子侍侧。五月丙辰,大渐,不能
进膳,久而口苦,索蜜未至,而举手曰:荷荷(荷即莲花,鉴以荷荷为愤怒之
声,何毁之太过耶)。遂崩于净居殿,年八十有六,在位四十九载。帝
日角龙颜,舌纹八字,项有浮光,身映日无影,右手纹成武
字,幼尝蹈空而行,所居之室,常若云气,人或遇者,体辄肃
慄,前后受命符瑞,凡六十馀事,及即位,太极殿常有六龙,
各守一柱,其神奇异瑞,自书契以来,人君皆所未有。幼而
好学,六艺备閒,棋登逸品,至于阴阳纬候,卜筮占决,草隶,
尺牍,骑射,并洞精微。虽登大位,万机多务,犹手不释卷,然
烛测光,常至戌夜,撰通史六百卷,金海三十卷,五经义注
讲疏等,合二百馀卷,赞、序、诏、诰、铭、诔、箴、颂、笺、奏、诸文,凡一
百二十卷。制涅槃、大品、净名、三慧、诸经义记、数百卷,听览
馀暇,即于重云殿、同泰寺、讲说,名僧颖学,四部听众,常万
馀。布衣木绵,皂帐,一冠三载,一被二年,五十外,便断房室,
不食酒肉,不取音乐,非宗庙祭祀,大会飨宴,及诸法事,未
尝举乐。勤于政事,每冬月四更竟,即敕把烛看事,执笔触
寒,手为皴裂,然仁爱不断,每决死罪,常矜哀流涕,然后可
奏。性方正,虽居小殿暗室,常理衣冠,小坐,暑月,未尝褰袒,
虽见内竖小臣,如遇严宾焉,谥曰武帝,庙号高祖(四部。即四众)

释鉴曰:因果之故严矣哉!仁慈之德大矣哉!东昏以武
帝为仇,终必致报,武帝道隆德重,东昏但能使其失国,
不能复害其身,帝其以身示现,令两义双彰,为天下万
世法者乎!元帝承圣元年壬申四月,景败,寻伏诛,传首
解惑编序¶ 第 446b 页
江陵,暴尸于市,士民争食之,并骨皆尽。

史官魏徵曰:高祖固天攸纵,聪明稽古,道亚生知,学为
博物,允文允武,多艺多才。爰自诸生,不羁之度,属昏凶
肆虐,天伦及祸,紏合义旅,将雪家冤,曰:纣可伐,不期而
会,龙跃樊汉,电击湘郢,剪离德如振槁,取独夫如拾遗,
其雄才大略,固不可得而称矣!既悬白旗之首,方应皇
天之眷。而布泽施仁,悦近来远,开荡荡之王道,革靡靡
之商俗,大修文学,盛饰礼容,鼓扇玄风,阐扬儒业,介冑
仁义,折冲樽俎,声振寰区,泽周遐裔,干戈载戢,凡数十
年,济济焉!洋洋焉!魏晋以来,未有若斯之盛也。

念常曰:魏徵公论梁武帝,可谓天下仁人之言也。而新
唐史,萧瑀传赞亦曰:梁萧氏,兴江左,实有功在焉,厥终
无大恶,以浸徵而巳,故馀祉及其后裔,以此验徵公之
论,益可详矣!然韩退之尝曰:梁武饿死台城,盖谓其屏
嗜欲,绝午后食,至临终斋戒不衰,在恣情丰美享用者
视之,近乎饿死耳。犹孔子称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其徵
意乃所以成其美焉。岂谓不得食而饿死哉!凡谓得失
成败,如魏徵公之言,乃春秋责备贤者之旨,得不为万
世之公道哉!

* 梁昭明
出梁史

名统武帝长子,卒谥昭明,五岁遍诵五经,天性好佛,于东
宫立慧义殿,招天下名僧居之,凡佛经论,披览略遍,撰诸
注述,自出宫二十年,不畜声乐,唯以法为乐。

* 沈约
广弘明集

约字休文,不饮酒,少嗜欲,居处俭素,仕至尚书仆射。尝著
忏悔文,对三宝前忏悔,其词恳切,追自愧责,又著中食论
一卷,谓一则势利荣名,二则妖妍靡曼,三则甘旨肥浓,皆
使心神昏惑,不能得道,故圣人禁此三事。复有千僧会愿
文,慈悲论礼佛愿疏,舍身等文(备载广弘明集)

* 家训归心篇北齐颜之推撰

三世之事,信而有徵,家素归心,勿轻慢也。其间妙旨,具诸
经论,不复于此少能赞述,但惧汝曹犹未牢固,略重劝诱
耳。原夫四尘五阴,剖析形有,六舟三驾,运载群生,万行归
空,千门入善,辩才智慧,岂徒七经百氏之博哉!明非尧舜
周孔老庄之所及也。内外两教本为一体,渐极为异,深浅
不同,内典初门,设五种之禁,与外书仁义五常符同。仁者
解惑编序¶ 第 446c 页
不杀之禁也,义者不盗之禁也,礼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
酒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至如畋狩军旅,宴飨刑罚,因
民之性,不可卒除,就为之节,使不淫滥耳。归周孔而背释
宗,何其迷也?俗之谤者,大抵有五:其一,以世界外事,及神
化无方,为迂诞也。其二,以吉凶祸福或未报应,为欺诳也。
其三,以僧尼行业,多不精纯,为奸慝也。其四,以糜费金宝,
减耗课役,为损国也。其五,以纵有因缘,而报善恶,安能辛
苦今日之甲,利益后世之乙乎,为异人也。又戒杀家训云,
儒家君子,尚离庖厨,见其生不忍其死,闻其声不食其肉,
高柴曾皙,未知内教,皆能不杀,此皆仁者,自然用心也。含
生之徒,莫不爱命,去杀之事,必勉行之。见好杀之人,临死
报验,子孙殃祸,其数甚多,不能具录耳。

* 陈武帝(讳霸先,字兴国,仕梁,灭侯景有功,进位相国,封陈公进爵为王,受梁禅)
辩正录

永定元年,诏迎佛牙于杜姥宅,设四部无遮大会,二年,于
杨州,造东安、兴皇、天宫、等寺。五月,帝幸大庄严寺舍身,翌
日,表请还宫,设会供僧,布施,放生。金陵七百馀寺,侯景焚
荡几尽,帝悉令修复。译经讲道,诏写藏经,造金铜佛像,度
僧尼各若干(金陵,战国楚威王时,以其地有王气,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

* 文帝(讳茜,字子华,武帝兄,昭烈王长子)
广弘明集

天嘉四年,于太极殿,设无碍大会,行舍身法,修治故寺,写
经度僧,倍于前朝(出六帖)

尝制法华忏文,略曰,窃以前佛后
佛,种种因缘,已说当说,各各方便,莫非真语,悉为妙法,理
无二极,趣必同归。但品位分浅深,觉悟有迟速;法雨一味,
得之者参差。法雷一音,闻之者差别,是以小乘顿教,由此
各名,声闻菩萨,因斯分路,至如鹿苑初说,羊车小乘,灰断
涅槃,分段解脱。以诸佛之善巧,会众庶之根机,是曰半字,
未称三点。及夫会三归一,返本还源,说大乘经,名无量义,
灭化城于中路,驾宝车于四衢,衣里明珠,隐而还现,髻中
珍宝,于焉始得。出宝塔于虚空,涌菩萨于大地,现希有事,
證微妙法,最胜最尊,难逢难值。弟子以因地凡夫,属符负
荷,欲宪章古昔,用拯黎元,所以凭心七觉,系念四勤,住菩
萨乘,显无三之教,学如来行,开不二之门,汲引群迷,导示
众惑。今谨于某处,建如干僧,藏法华忏,愿多宝如来,从地
涌出,普贤菩萨,乘象空来,并入道场,證明功德,总持性相,
同到无生(宣帝,昭烈王次子,于扬州,建太皇寺复造七级浮图,诏僧未满五夏者,皆参律部。帝在位,造金
铜佛像,写藏经度僧尼,盛儗先朝,出释鉴)。
解惑编序¶ 第 447a 页

* 隋高祖
三宝纪隋纪辩正录

开皇元年三月。诏于五岳之下。各置僧寺一所。七月诏曰
伏惟太祖武元皇帝。间关三代。造我皇基。追仰神猷。事冥
真寂。思欲广崇宝刹。经始伽蓝。增长福田。微副幽旨。其襄
阳。隋郡。江陵。晋阳。并宜立寺一所。建碑颂德。每年国忌日。
设斋行道。八关忏悔。奉资神灵。八月制曰。昔周道既衰。群
凶鼎沸。朕出车练卒荡涤妖丑。节义之徒。轻生忘死。干戈
之下。每闻殂落。永念群生蹈兵刃之苦。有怀至道。兴度脱
之心。思建福田。法力冥助。庶死事之臣。善根增长。悖逆之
侣。从暗入明。并究苦空。咸拔生死。可于相州战地。建伽蓝
一所。是冬沙门智周等。自西域还。进梵本经二百六十部。
敕付有司召人翻译。三年三月诏曰。朕钦崇圣教念存神
宇。其周朝所废之寺。咸可修复。又敕中。好生恶杀。王政之
本。佛道垂教。善业可凭。禀气含灵。唯命为重。宜劝励天下
同心救护。其京城及诸州官所立寺。正五九月常起八日
至十五日。当寺行道。其日远近民庶。凡是有生之类。悉不
得杀。五年诏曰。朕夙膺多祉。恭嗣宝命。方欲归依正觉。钦
崇圣果。今请经法师于大兴善殿。授朕菩萨戒。然菩萨之
教。以解脱为先戒。行之本。慈悲为始。今囹圄幽闇。有动于
怀。自流罪以下。悉可原放。又敕曰。佛以正法付嘱国王。朕
是人尊。受佛付嘱。自今以后。讫朕一世。每月常请二七僧
随番上下转经。经师四人。大德三人。于大兴善寺。读一切
经文。十年敕曰。自开皇十年巳前。诸有僧尼私度者。及境
内之人乐道。并听出家。十一年制曰。如来设教。义存平等
菩萨用心。本无差别。故能津梁品庶济度群生。朕位在人
主。绍隆三宝。永言至理。弘阐大乘。诸法豁然。体无彼我。况
于福业。乃有公私。自今凡是营建功德。普天之内。混同施
造。随其意愿。勿生分别。庶一切法门。同归不二。十方世界。
俱至菩提。十三年。皇第三子。蜀王秀。猎政州之野。马突入
一古窑。满窑皆佛菩萨之像。帝闻。诏诸像仰所在官司。精
加捡括。运送近寺。率土苍生。各施一文。委官装饬。帝立疏
文略曰。弟子杨坚。今于三宝前。至心忏悔。周室毁像残经。
慢僧破寺。如此重罪。悉为忏悔。敬施一切毁废经像。绢十
二万疋。愿三宝證明。受我忏悔(云云)。皇后亦施绢十二万
疋。王公巳下。台官主将。以至州县佐吏。诸寺僧尼。京城宿
老。下逮黔黎。一一施钱。再日设斋。奉庆经像。诏于诸州名
解惑编序¶ 第 447b 页
山下。各置僧寺一所。并赐庄田。十四年敕率土之内。但有
山寺。一僧巳上。皆听纶额。私度者附贯。十五年。帝以僧尼
时有过失。付内律佛制。不许俗看。帝及皇后。于京师法界
尼寺。造连基浮图。下安佛舍利。七月放大光明。请法纯禅
师入内。为皇后受戒。十七年正月。沙门宝贵。以开皇已来
新所译经奏上。帝亲制序。翻经学士费长房。初为僧。周武
废教返俗。帝召预参译笔受词义。长房撰历代三宝纪十
五卷。下敕行之。二十年。诏有毁佛经像者。以恶逆论。帝谓
灵藏律师曰:弟子是俗人天子,律师是道人天子,有离俗
者,任师度之。由是度僧至数万,帝大悦曰:律师化人为善,
弟子禁人为恶,意则一也。初帝微时,遇梵僧以舍利一裹
授之曰:檀越他日,为普天慈父,此大觉遗灵,与汝供养。及
帝即位,尝与法师昙迁,置舍利掌中数之,或少或多不定,
迁曰:诸佛法身,过于数量,非世所测。帝始作七宝箱贮之,
忽忆其事,诏曰,仰惟正觉,大慈大悲,救护众生,津梁庶品,
皈依三宝,重兴圣教,思与四海,共修福业,永作善因,同登
妙果。召沙门堪宣道者三十人,各将侍者二人,散官一人,
薰陆香百二十斤,分送舍利,往岐、雍、泰华等三十州建塔,
期以十月十五日午时。同入塔。帝于十月十五日午时。御
大兴殿西向执圭而立。延请佛像。及沙门三百六十人。幡
盖音乐。自大兴寺迎来至殿。烧香礼拜。率文武百僚斋食
及舍利入塔时毕。后三十州表奏,皆有瑞应。二年正月,复
敕秦、陜、恒、杭等、五十三州建塔,期以四月八日午时,同入
塔,并如前式,各有感验。仁寿二年。五月十五日。雍州天雨
金屑宝花。七月十五日。长安延兴寺。铸丈六金铜佛像。天
雨宝屑银花。帝在位二十四年。写佛经四十六藏。凡十三
万卷。修治故经四百部。造金铜佛像。六十馀万躯。修治故
像。一百五十万九千馀躯。宫内造绣织像。及画像。五彩珠
幡。不可称计。崇缉寺宇。五千馀所。译经道俗二十四人。所
出经论。垂五百馀卷(详载广弘明集。并王邵记)

* 王通(字仲淹)
文中子集

隋大业十三年,通疾,闻炀帝被害,泫然而兴曰:生民厌乱
久矣!其或者将启尧舜之运,吾不与焉,命也!通卒于家,门
人谥曰文中子,弟子薛收等,编集其言,名中说。其周公篇
曰:诗书盛而秦世灭,非仲尼之罪也;虚玄长而晋室乱,非
老庄之罪也;斋戒修而梁国亡,非释迦之罪也。或问佛?文
解惑编序¶ 第 447c 页
中子曰:圣人也,其教何如?曰:西方之大教也。或问长生神
仙之道?文中子曰:仁义不修,孝弟不立,奚为长生。

* 李士谦喻报说
出隋书

谦少丧父,事母以孝闻,其族伯父玚,每叹曰:此儿吾家之
颜子也!善天文术数,自以少孤,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
事,隋有天下,毕志不仕,未尝饮酒食肉,口无杀害之言。如
此积三十年,雅好举止,约以戒定。有谓其修阴德,士谦笑
曰:夫阴德其犹耳鸣,唯已知之,人无得而知者,今吾所作,
仁者皆知,何阴德之有。善谈玄理,尝有一客在座,不信佛
家报应之说,士谦谕之曰:积善馀庆,积恶馀殃,岂非休咎
之徵耶?佛经曰:轮转五道无复穷已,此则贾谊所云,千变
万化,未始有极,忽然为人之谓也。佛道未东,而贤者已知
其然矣,至若鲧为黄能,杜宇为鶗鴃,褒君为龙,牛哀为虎,
君子为鹄,小人为猿,彭生为豕,如意为犬,黄母为鼋,宣武
为鳖,邓艾为牛,徐伯为鱼,铃下为乌,书生为蛇,羊祐前身
李氏子,此皆佛家变异形报之验。客人曰:邢子才云,世有
松柏化为樗栎,仆以为然?士谦曰:此不类之谈也,变化皆
由心业,岂关木乎。又问三教优劣?士谦曰:佛日也,道月也,
儒五星也,客不能难而去。

念常曰:北史,史官蒋沈等,记李君之事,详悉如此,岂非
心怀佛德,尽己之诚,不敢欺訹后之来者欤!士谦以日
月星方三教,以其照明世界,运转生灵,则一德也。是三
者,阙一则安立不成,故易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贤哉
李君,吾见其深于性命之大原也。

* 杨素(字处道)
出统纪

素,奇策高文,为一时之杰,封越国公,尊重佛法,造光明寺。
尝游华岳道观,见壁间画像,问道士曰:此何图也?道士曰:
老子化胡成佛图。素曰:承闻老子化胡,胡人不受,老子变
身为佛,胡人方受,是则佛能化胡,道不能化,何言老子化
胡乎?老子安用化胡为佛?何不化胡为道?道流不能对。

* 唐高祖
旧唐史并辨正录

帝于朱雀门南街,建道场,设无遮大会。又设千僧斋,舍晋
阳旧第为兴圣寺,前后共建七寺,又为太祖元皇帝,造栴
檀像三躯,以荐冥福。

* 太宗
旧唐史并稽古略

贞观元年正月,诏在京德行沙门,并各于当寺,行道七日,
解惑编序¶ 第 448a 页
斋供所须,有司准给。二年三月。帝追念初平天下。手所诛
戮。将近千人。切以如来圣教。深尚仁慈。禁戒之科。杀害为
重。受命有司。京城诸寺。为建斋转经行道。七日七夜。竭诚
礼忏荐度。所有御服。并用檀舍。冀三途之难。因斯解脱。万
劫之苦。藉此弘济。下敕正五九月。月六斋日。普断屠杀。三
年诏曰:有隋失道,九服沸腾,朕亲总元戎,致兹明罚,切恐
九泉之下,尚沦鼎镬,八难之间,永缠冰炭,所以树立福田,
济其魂魄,可于建义以来,交兵之处,为义士凶徒殒身戎
阵者,各建寺刹,招延胜侣,望法鼓所震,变炎火于青莲,清
梵所闻,易苦海于甘露。所司量定处所,并立寺宇,具为事
条以闻,称朕矜哀之意。五年,以庆善宫,为慈德寺。七年,敕
禁堰塞取鱼,并断屠杀,诏曰:天下诸州,有寺之处,宜度僧
尼,数以三千为限。其州有大小,地有华夷,当处所度多少,
有司详定,务取德业精明,其往因减省还俗,及私度白衣
之徒,若行业可称,通在取限。时天下寺三千七百馀所,度
僧一万七千馀众。诏法师玄琬入宫。为妃嫔及皇太子诸
王等。授菩萨戒。琬于十年十二月。将入灭。遗表曰。圣帝明
君恭敬三宝。沙门或有犯法。不应与民同科。乞付所属。以
僧律治之。并上安养论。三德论。帝嘉之。有诏伤悼。遗太
子临吊。敕有司给葬具。仍于葬所。建佛塔一区。敕庶子李
伯药撰碑。十五年五月戊辰,帝幸宏福寺,召大德道懿等
五人,赐坐,谕以刱寺,为专一追崇穆太后,言发涕零,懿及
左右,皆哽咽逡巡。自制疏,施绢二百疋,自称皇帝菩萨戒
弟子某,令回向罢,顾谓道懿等曰:顷以老子,是朕先宗,故
令名位在前,师等应有恨耶?道懿曰:陛下尊祖宗,懿等蒙
荷国恩,安閒学道,诏旨初下,咸皆欢悦,讵敢有恨。帝曰:尊
祖重亲,有生之大本,故先老子,以别亲疏之序,非不留心
于佛也。朕自有国以来,未尝刱立道观,凡有功德,并归僧
舍,虽往日操戈临阵,亦未始纵威滥杀,但所在战场,皆立
佛寺。至于太原旧第,亦以建寺奉佛,朕存心如此,师等想
未谕也。道懿等遽起趋谢,帝曰:少坐,此是朕意,不述则人
不知,天时向热,寺宇未备,今所施可别造经寮,令众僧宽
展行道。十八年诏曰。如来灭度。以末代浇浮。付嘱国王大
臣。护持佛法。然僧尼出家。戒行须备。若纵情放逸触途烦
恼关涉人间。动遗经律。既失如来玄妙之旨。又亏国王受
付之义遗教经。是佛涅槃所说。戒勒弟子。甚为详要。末俗
解惑编序¶ 第 448b 页
缁素。并不崇奉。大道将隐。微言且绝。永怀圣教。用思弘阐。
宜令所司。差书手十人。多写经本。务尽施行。其京官五品
以上。及诸州剌史。各付一卷。若见僧尼业。行。与经文不同
宜公私劝勉。必使遵行。十九年正月,玄奘法师,自西域还,
帝曰:师能委命求法,惠利苍生,朕甚嘉焉。奘奏西域所获
梵本经论六百五十七部,乞就少林宣译,帝曰:朕顷为穆
太后,刱弘福寺,可就彼翻译,敕房玄龄监护,资备所须,一
出天府。二十年七月辛卯,法师玄奘,表上新译菩萨藏经,
六门陀罗尼经,显扬圣教论,大乘杂集论,凡五部,五十八
卷,请帝为圣教序,降手敕曰:省书具悉雅意,法师夙标高
行,早出尘表,泛宝舟而登彼岸,搜妙道而辟度门,弘阐大
猷,荡除众罪。朕学浅心拙,在物犹迷,况佛道幽微,岂能仰
赞,侧请为序,非己所闻。奘重表请制,乃许之,手敕答曰:朕
才谢圭璋,言惭博达,至于内典,尤所未闻,昨制序文,深惭
鄙拙,秽翰墨于金简,标瓦砾于珠林,忽得来书,谬承褒赞,
循躬省虑,弥益厚颜,善不足称,虚劳致谢。帝复览新译菩
萨藏经,爱其辞旨微妙,因诏皇太子,撰菩萨藏经后序。十
月车驾还京师,敕有司于北阙、紫微殿西南,刱弘法院,留
奘居禁中,昼则陪御谈论,夜分就院译经。十二月,皇太子
为文德皇后刱大慈恩寺成,诏选京城宿望五十大德,各
度侍者六人,入居新寺。是月丙辰,太子备宝车五十乘,迎
诸大德,并䌽亭宝刹数百,具奉安新获梵夹诸经、及瑞像、
舍利等。敕太常九部乐,及长安万年音乐,京城诸寺,花幡
导引入寺,帝御安福门楼,执炉致敬,经像过尽始罢,皇情
大悦。又断卖佛道像,敕曰:佛道形像,事极尊严,伎巧之家,
多有造铸,供养之人,竞来买赎,品藻工拙,揣量轻重,买者
不计因果,止求贱得;卖者本希利润,惟在价高,罪累特深,
福报俱尽,违犯经教,并宜禁约。自今已后,工匠皆不得预
造佛道形像鬻卖,其现成之像,亦不得销除,各令分送寺
观,令寺观徒众,酬其价直,仍仰所在州县官司检校敕到,
后十日使尽(帝依梵网经,故不许卖佛形像也)。二十二年,上在春宫日,天
阴掌疼,问及左右,对曰:应是太子洞玄下针处。于是思报
昊天,追崇福业,命有司择地,为母文德顺圣皇后建慈恩
寺,凡十馀院,一千八百九十七间,度僧三百员,敕奘三藏
为上座,盛事如碑所载。是岁六月。帝幸坊州。玉华宫。召奘
法师至。帝曰。比日所译何经。奘曰。近译瑜伽师地论。帝览
解惑编序¶ 第 448c 页
之。谓侍臣曰。佛教广大。若瞻天瞰海。莫测高深。九流典籍
如汀潆方溟渤耳。世言三教齐致者。是妄谈也。敕有司拣
秘书手写新译经论各九部。令宣赐九州总管。展转流布。
异率土之内。同禀未闻之法。司徒长孙无忌。中书令褚遂
良。奏曰。佛教冲玄。天人莫测。言本则甚深。语门则难入。伏
惟陛下至道照明。辉光昱日。泽沾遐界。化溢中区。拥护五
乘。建立三宝。致法师叔叶而秀质间千载而挺生。陟重险
以求经。履危途而访道。见珍异俗。具获真文。归国翻宣。若
庵摩之始说。精文奥义。犹金口之新开。皆陛下圣德所感。
臣等愚瞽。预此见闻。苦海波澜。舟航有寄。况天慈广远。使
布之九州。蠢蠢黔黎。俱餐妙法。臣等亿劫忻逢。不胜庆幸。
帝问奘曰:法门之益,何所宜先?对曰:弘法须人,度僧为最。
帝大悦,由是广度僧尼,二十三年四月,帝幸翠微宫,法师
玄奘陪驾,每谈叙渊奥,帝必攘袂曰:与法师相值恨晚耳!
未尽弘法之意。夏五月,帝不豫,帝执太子手曰:无忌、遂良
在,国家事,汝无忧矣!是年崩于含风殿,年五十有三。

太史令傅奕,善天文历数,在隋为道士,甚不得志。太史
令庾俭,耻于术官,荐奕以代,既承命,得志朝廷。自武德
贞观年,为太史令,性不信佛,凡七上疏请除佛法,高祖
悟奕誉道毁佛,太宗以其疏,付群臣议,大臣皆曰:佛法
兴自屡朝,弘善遏恶,冥助国家,理无废弃。萧瑀曰:佛圣
人也,而奕非之,非圣者无法,当治其罪。一日太宗谓奕
曰:佛道微妙,圣迹可师,且报应显然,汝独不悟其理,何
也?奕曰:佛是西方桀黠,欺訹夷狄,及流入中国,尊尚其
教,皆邪僻纤人,摸写庄老玄言,饰其妖妄,无补于国家,
有害于百姓。帝恶其言,不答。自是终身不齿。萧瑀曰:地
狱正为此人设。李师政著内德论三篇辩之。奕后临终
恶病,并堕地狱事,俱出冥报记,今六道集已载。祥符常
禅师曰:尝慨资治通鉴,言贞观中,有僧自西域来,善咒
术,能令人立死,复咒之令苏。太宗择飞骑中壮者试之,
皆验。因以问傅奕,奕曰:此邪术也!臣闻邪不干正,请试
咒臣,必不能行。令咒奕,奕初无所觉,须臾,僧忽僵仆,遂
不复苏,此必好事者曲为之辞,何则?若使果有是,则僧
非真僧,咒非真咒,正谓邪术耳,固不足以张吾教之疵
也,而况断无此理。彼自西域远至长安,其术能死人而
复苏,乃不暇自能卫其身,对常人无故而僵死,虽儿童
解惑编序¶ 第 449a 页
莫之信也。又当时京城,有大德僧、慧乘、玄琬、法淋、明瞻
诸公,其肯坐视伪僧破坏教门,不请峻治,乃留帝命傅
奕辩耶?佛制戒律,虽春蹊生草,犹不许比丘践之,恐害
其生也,况肯说断人命咒传于世乎?故余谓好事者曲
为之辞,断可见矣!空谷曰:太宗明君也,岂不识破彼邪
术乎?况贞观初,有道德高僧,杜顺和尚等十馀人,续有
三藏玄奘法师、清凉观国师、宣律师等,常居辇下,太宗
朝夕聚话论道,无虚日。诸师明通五眼,学贯九流,担荷
佛法重任者也,何不破除邪术,而容其迟玩乎。

* 高宗
旧唐史并高僧传

永徽三年,帝用七宫亡者衣物财帛而建雁塔于慈恩寺。
其基四面,各一百四十尺,仿西域制度,而有五级,并象轮
露盘,高一百八十尺,层层中心,皆葬舍利,不啻万颗。上层
以石为室,南面立碑,载二圣所制三藏圣教序记,乃尚书
右仆射、河南公褚遂良笔也。永徽五年特旨,度沙弥窥基
为大僧。显庆元年,敕天下僧尼有犯国法者以僧律治之,
不得与民同科。三年六月十二日。帝刱西明寺成。十三日。
帝出绣像长幡。送寺安奉。七月。诏迎玄奘法师入居西明
寺。四年。帝以玉华宫为寺。追崇先帝。诏奘法师居之。麟德
元年二月,奘法师卒,帝哭之恸,辍朝三日,顾左右曰:朕失
国宝矣!可谓痛心。敕准如来故事,敛以金棺银椁,塔于浐
水之东原。敕搜聚天下化胡经焚弃,不在道经之数。时洛
京恒道观,柏彦道士等,奉表乞留。诏曰:三圣重光,玄元统
叙,岂忘老教,偏意释宗。朕志欲还淳,情存去伪,理乖事舛
者,虽在亲而亦除,义符名当者,虽有冤而必录。自今道经,
有记及化胡事者,并宜削除,有司条为罪制(化胡经一百卷,晋道士王
浮伪造)。则天武后。闻于阗国。有梵本华严大经。即遣使奉玉
帛。往求之。并请彼国善梵学者一人。随经以来。于阗国主
以实叉难提(此云学喜)。妙华严宗旨。遣赴命。则天见之大悦。诏
入大遍空寺。同三藏菩提流志法师。神测。玄景。复礼等大
德翻译。则天幸寺。嚫施供馔。至圣历二年。十月八日功毕。
成八十卷。天册元年。诏沙弥法藏。于太原寺开示华严宗
旨。方绪经题。感白光昱然自口而出。须臾成盖。停空久之。
万众欢呼叹异则天命京城十大德。为藏授具戒。赐号贤
首。
解惑编卷上之上
解惑编序¶ 第 449b 页

* 音释


(音痞。)
迦叶佛
(梵语迦叶。此云饮光。亦名大龟氏。姓也。今此娑婆界。名为贤劫。有一千佛出世。今此住劫
有二十个小劫。初从人寿八万四千岁。过一百年减一岁。减至人寿十岁复过一百年增一岁。增至人寿八万四千
岁。此一减增名一小劫。共计一千六百八十万年。谓经十六万八千个一百年。前八个小劫。无佛出世。今当第九小
劫减至人寿六万岁时。拘留孙佛出世。减至人寿四万岁时。拘那舍佛出世。减至人寿二万岁时。迦叶佛出世。减至
人寿百岁。释迦如来出世。如来灭度。巳三千馀年。今当人寿六七十岁间。减至人寿十岁。复增至人寿八万四千岁。
又减至人寿八万岁时。弥勒佛出世。此是第十减劫也。从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小劫。皆无佛出世。至第十五小劫。
有九百九十四佛。相继出世。第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小劫。皆无佛出世。至第二十小劫。人寿增至八万四千岁。住劫
满时。有楼至佛出世。佛说法度众生毕。便入涅槃。即坏劫时至矣。言坏劫者。初火灾。二水灾。三风灾。则山河大地。乃
至三十三天。初禅二禅三禅天。皆成空虚也。如是二十小劫。名为一中劫。共计三万三千六百万年。成住坏空。四个
二十小劫。即是八十个小劫。共计一十三万四千四百万年。名为一大劫也。是为天地成坏始终之极数。周而复始。
运运无穷焉。)
释迦
(此云能仁。姓也。牟尼。此云寂默号也。)
岚毗尼园
(或作蓝弥尼。梵语也。华言解脱
处。)
婕妤
(上音接。下音于。婕妤。女官。亦美称。)
浮图
(或言佛陀声相近也。华言净觉。然佛塔。名塔波。亦名
浮图。华言聚。相。谓如来万德所聚之。相也。随文显义。乃能别之。)
尸毗王
(释迦如来。过去劫为大国王。名尸毗。
视一切众生。如母爱子。勤修六度。时天帝欲试之。命毗首天。变身作鸽。帝自变身作鹰。逐鸽。鸽入王腋底。时鹰语王
言。当还我鸽。王曰。我初发心。一切众生。我皆度之。鹰言。王欲度一切众生。我非一切耶。而夺我食。王曰。汝须何食。鹰
言。我须新热肉。王念言。自非杀生。无由得也。云何杀一生。与一生。自思惟已。呼人持刀。王自割股肉与鹰。鹰言。王与
我肉。轻重须舆鸽等。王令人持秤。以肉对鸽。王割肉尽。始与鸽等。时天地震动。大海波扬。天散香花。时鹰语王言。割
肉辛苦。心不恼耶。王言。我心欢喜。鹰言。谁当信汝。王誓曰。我割肉施。以求成佛。心不嗔恼者。愿令我身即当半复。时
身半复如本。天帝复赞叹礼足而去。)
慈力王
(过去世时。释迦如来曾为转轮圣王。发菩提心。为众生故
求闻佛法。将有一梵志。言若王身上。剜作千疮。灌满膏油。然灯供养。我为解说佛法。王即命刽子持刀。剜满千疮。然
灯供养。梵志即说半偈目。夫生趣死。寂灭为乐。王命诸天书偈传奄。闻者见者。悉发道心。云云。)
萨埵王子

(过去释迦如来。为王太子。名摩诃萨埵。游观山林。过竹林见一虎。新生七子。围绕饥饿。身体羸弱。命将欲绝太子心
念。我今当舍此不净之身。以求无上菩提。成妙法身。即自放身。卧饿虎前。虎无力不能食。自以乾竹刺颈出血从崖
投下虎前。大地震动。天。雨杂花。妙香赞叹。虎即舐血食肉。唯馀骨在耳。)
月光王
(亦名大光明住波罗柰国。
心慈一切。不逆人意。常行布施。有一小国王。心生疾妒。令一婆罗门。从月光王乞头。王自思惟。我从无始来。未曾为
法。空受生死。劳我精神。今以此身。欲求菩提。訾及众生。王即合掌。向十方诸佛菩萨作礼。白言。愿以威神助我。令得
成办此事。王即自以发系树。婆罗门持刀寻断王头。持还本国。天地大动。日无精光。云云。尔时王者。即释迦如来也。
今人病梁武奉佛失国。比上四王万万不及一也。)
缣纨
(上音兼。并丝绢也。下音完。又音玄素绮也。)

(与哲
同)。

(音孚。击鼓杖也。)
[脉-月+角]
(音姑。乡饮之爵)

(力遂切。音磊去声。耕田曲木也。)

(音逸。荡也。)

(音向。往时
也。又不久也。)
樽俎
(上音尊。酒器。下音阻。祭器。)
四尘
(人身地.水.火.风而成也。)
五阴
(人身七色.受.想.
行.识也。)
六舟
(施.戒.忍.进.定.慧之六波罗蜜。亦云六度。以此自度.度他也。)
三驾
(谓羊.鹿.牛三车。喻声闻乘.
缘觉乘.佛乘也。)
分段解脱
(生死有二。一分段。二变易。分段者。谓三界内众生。随其作业。所感果报。身之形
段。则有长短。命之分限。则有延促。是名分段也。变易者。谓声闻缘觉菩萨。虽离世间分段生死。而有方便等土变易。
如初位为因。后位为果。又后位为因。后后位为果。以其因移果易。故名变易也。若照见五蕴中。人我空故。灭烦恼障。
即得分段解脱。若照见五蕴自性空故。即得变易解脱。)
三点
(𠁼。天竺伊字。即大涅槃.具法身.般若解脱。三德
解惑编序¶ 第 449c 页
秘藏也。)
七觉
(亦名七觉支。亦名七菩提分。支即分也。一择法觉。二精进觉。三喜觉。四除觉。五舍觉。六定觉。七
念觉。此七谓觉了所修之法。是真。是伪。各有支派分齐。不相杂乱也。)
四勤
(即四正勤。正则不邪。勤则不怠。一巳
生恶。令永断除。二未生恶。令不生。三巳生善。令增长。四未生善。令得生。)

(音铉。泫然流涕。)

(音羊。玉名。)


(天.人.阿修罗.鬼.畜.地狱。今以修罗摄天鬼畜。故云五。)
黄能
(下音耐。三足鳖。禹父鲧为黄能。)

(音戌。訹诱
也。)
庵摩
(俱云庵摩勒。亦云庵没罗。即系子。食之除风冷。人时手执此果。昔佛说法。于此闰中。)

(音铲
水名。在京兆。)

(音羽。头妍也。)
茶毗
(亦云阇维。此云焚烧。)



















太宗自制疏
(文曰皇帝菩萨邢弟子某稽首和南十方请佛菩萨圣僧。天龙大众。若夫至理凝寂。道绝
名言。大慈方便。临机摄诱。济苦海以智舟。朗重昏以慧日。开晓度脱。不可思议弟子夙罹愆亹。早婴偏罚。追惟抚育
之恩。每念慈颜之远。泣血崩心。永无逮及。号天躄地。何所厝身。岁月不居。炎凉亟改。茶毒之痛。在乎粉骨。敬养巳绝。
方恨不追。冤酷之深。百身何赎。惟以丹诚。归依三宝。谨于弘福道场。奉施斋供。并施净财。以充檀舍。用斯功德。奉为
先灵。愿心悟无为。神迁妙喜。策绀马以入香城。蹑金阶而升宝殿。游玩法乐。逍遥净土。永荫法云。尝餐甘露。疾證菩
提。早登正觉。六道四生。并同斯愿。)

六斋日
(此以上半月.下半月。各三日言之。上半月初八.十四.十五。下半月二十三.二十九.三十。上半月名白
月。故月渐白渐圆。下半月名黑月。故月渐缺渐黑。十六日是下半月一日。二十三日是下半月八日。二十九三十日
是下半月十四十五日。而天上日月以半月十月为限。海潮亦以半月消盈也。此之六日。天帝典主四天王。各镇一
方。常以月八日二十三日遣使者下按行人间考察善恶。十四二十九日遣太子下。十五日三十日四王自下。特日
月五星二十八宿。诸天俱下。四王命曰。勤察众生。施行吉凶。其有敬信三宝。守斋持戒。布施诵经。修诸功德。忠孝君
亲。俱上奏天帝。帝敕司命。增福益寿。遣神营护。命终迎其神魂上天。住七宝宫。无愿不从。天上寿终。下生王侯之家。
解惑编序¶ 第 450a 页
乃至成无上道。若有杀.盗.邪淫.妄言.恶口.瞋.痴.嫉妒。不行忠孝。誇佛法僧。不信善恶果报。四天王上奏天帝。使司命
灭尊恶还来侵。生罹灾祸。死堕地狱.饿鬼.畜生。罪毕为人。生下贱家。是故应当斋日责心。慎身口意。改往修来。然佛
法中。日无好恶。佛随世恶日因缘故。教众生斋戒。以除殃患。原此六日。教令受持八戒。日过中不食为斋。斋戒合称
故名八开斋戒。非同世俗朔望不食荤。名为斋也。纵不能六日持斋戒。而依六日不茹荤。亦胜朔望千万倍。以朔望
无所出处。上半月素二日。下半月一日皆无。是知世之朔望斋。无事无理。非正教也。)



  法弟子陈启执捐资敬梓

 解惑编一卷以此功德 四恩总报三有齐
  资愿与阅者发菩提心福智圆明早成正
  觉
  康熙癸亥仲春吉旦识
























解惑编序¶ 第 450b 页
解惑编卷上之下
广州南海宝象林沙门弘赞在犙编

* 中宗
旧唐史并传灯统纪

神龙二年,降御札,召六祖入京问法,遣内侍薛简,持诏迎
请祖表辞以疾,简回奏,复遣使赐袈裟、瓶、钵,以谕主上向
慕之意。诏义净三藏法师,于内道场译孔雀诸经,御制圣
教序,以冠经首,敕造圣善寺,八月诏天下试行童经义,通
者度为僧(试经度僧此始)。景龙二年,敕崔思亮,往泗洲迎僧伽大
师至京,帝及百僚皆称弟子,睿宗问万回禅师曰:僧伽何
人?答曰:观音化身。普度僧尼万数。景龙三年。帝召道岸律
师入宫。为妃主受归戒。图形林光宫。御制赞曰。戒珠皎洁。
慧流清净。身局灵篇。心融入定。学妙真宗。观通实性维持
法务。纲纪德政。律藏冀其传芳。像教因而光盛(万回生号州闵乡。张
氏咸享四年。帝度为沙门。回幼时。致见书六千里外。朝往暮回。因号万回)。

* 玄宗
旧唐史

开元元年,敕以寝殿材,建弥勒佛殿。帝问神光法师曰:佛
于众生,有何恩德,致舍君亲,弃妻子,而师事之?神光曰:佛
于众生,恩过天地,明逾日月,德重父母,义过君臣。帝曰:天
地日月,具造化之功,父母君臣,具生成之德,何以言佛并
过此乎?神光曰:天只能盖,不能载;地只能载,不能盖。日则
照昼,不照夜;月则夜朗,而昼昏。父只能生不能养;母只能
养,不能生。君有道,则臣忠,君无道则臣佞。以此而推,德则
不全,且佛于众生德则不尔,论盖则四生普覆,论载则六
道俱承,论明则照耀十方,论朗则光辉三有,论慈则提拔
苦海,论悲则度脱幽冥,论圣则众圣中王,论神则六通自
在,所以存亡普救,贵贱皆携,惟愿陛下留心敬仰。帝悦曰:
佛恩如此,非师莫宣,朕当生生敬仰。十九年,御注金刚经,
颁行天下。天宝六年,诏不空法师入内立坛。为帝灌轮王
顶。赐号智藏法师。帝自持宝箱。奉紫袈裟七年。大将军高
力士。于西京建宝寿寺成。铸洪钟办斋以庆之。举朝毕集
约以击钟一杵。施钱百缗。有乐施者。至二十杵。十二年。西
番寇围凉州,帝命三藏不空祈阴兵救之。空诵仁王密语
数遍,有神介冑而至,帝亲见之。问曰:此何神也?空曰:北方
毗沙门天王长子也。空诵密语遣之,数日凉州捷报。二月
十一日,城东北云雾间,有神兵至,威武雄盛,城北门楼有
光明,空中鼓角,声震天地,西番贼畏惧,卷甲而去,帝悦,因
解惑编序¶ 第 450c 页
敕天下城楼皆立毗沙门天王祠(梵语毗沙门,此云多闻长子,即那吒太子也。今
道士以太子带骷髅立真武侧,罪大弥天,真武乃北方一神耳)。睿宗景云二年。诏起一行
禅师赴阙。辞疾不行。开元三年八月。帝遣礼部赍诏诣当
阳山起之至京。帝曰。师有何能。对曰。略能记览。帝命中官。
取宫籍示之。师周览方毕。覆其本。记唱数幅。帝不觉降榻
稽首曰。师实圣人也。嗟叹久之。帝以麟德历不验。诏师改
撰新历。师推大衍数。立术以应之。曰开元大衍历。五十二
卷。编入唐书历律志。十一年。师复制水运浑天黄道仪成。
古未有也。帝悦。亲为制铭。安武成殿。以示百官。

* 肃宗(玄宗第三子)
旧唐史并稽古略

乾元元年大赦。帝于禁中立内道场。讲诵赞呗。诏五岳各
建寺。听白衣能诵经五百纸者。度为僧。乾元二年。诏天下
诸州。各置放生池。敕刺史颜真卿。撰天下放生池碑铭。诏
不空法师入内建道场。为帝受转轮王位。七宝灌顶。

* 代宗
旧唐史并稽古略论衡

永泰元年,诏天下有司,毋得捶辱僧尼,九月铸金铜佛像
于光顺门,率百僚拜祀之,十月吐蕃寇,逼京师,内出仁王
经辇送西明诸寺,置百尺高座讲之,寇平,诏不空三藏法
师,重译旧本仁王护国经,帝亲为之序,时寇,难屡逼,禄山
思明毒流方煽,禁中讲诵仁王经,寇未及战辄去,非人事
也。大历元年七月,作盂兰盆会于禁中,设高祖太宗以下
七圣位,祈荐冥福,岁以为常,三年诏空,为近侍大臣,及诸
镇将帅,悉授灌顶,六年,空进所译经,凡一百二十卷,七十
七部,食邑三千户,固辞不已,九年,空曰,白月圆满吾当逝
矣,上表辞帝,帝辍朝三日,赐绢布杂物,钱四十万,造塔。道
士史华,以术得幸,因请立刀梯,与沙门角法。时沙门崇慧
表请挫之,帝率百僚临观,华履刀而上,招慧登之,慧蹑而
升,往复无伤。乃命以薪烈火聚于庭,慧入,以呼华,华惭汗,
不敢正视。帝大悦,赐慧号护国三藏。帝一日召国师惠忠
入内,引太白山人见之。帝曰:此人颇有见解,请师验之。师
曰:汝蕴何能?山人曰:忝识山、识地、识字、善算。师曰:山人所
居之山,是雄山,是雌山?山人茫然不能对,师曰:识地么?山
曰:识。师指殿上地问曰:此是何地?山曰:容弟子算方知。师
曰:识字么?山曰识。师于地上画一画曰:此甚么字?山曰:是
一字。师曰:土上一画,是王字何谓一字耶?又问能算么?山
曰能。师曰:三七是多少?山曰:国师玩弟子,三七岂非二十
解惑编序¶ 第 451a 页
一。师曰,却是山人弄贫道,三七是十,何谓二十一。复问,更
有何能?山人答曰:弟子纵有,亦不敢向国师开口。师曰:纵
汝有能,亦俱未是。师却谓帝曰:问山不识山,问地不识地,
问字不识字,问算不解算,陛下何处得此懵汉来?帝谓山
人曰:朕有国位,不足为宝,禅师乃国宝也。山人曰:陛下真
识宝者矣!帝尝与国师在便殿,指天下观军容使,鱼朝恩
谓师曰:朝恩亦解些子佛法。朝恩即问师曰:何者是无明?
无明从何起?师曰:佛法衰相今现。帝曰:何也?师曰:奴也,解
问佛法,岂非衰相今现?朝恩色大怒,师曰:即此是无明,无
明从此起。朝恩复抗声曰:有人言师今是佛,得否?师曰:朝
廷有人言汝是天子,果否?朝恩伏地曰:死罪死罪,朝恩实
非天子,师曰:我不是佛,所以二尊不并化。朝恩曰:师长作
凡夫,无成佛时耶?师曰:我向后必当作佛,汝姓什么?朝恩
曰:姓鱼。师曰:我向后作佛,不名惠忠;汝向后若作天子,改
却姓,莫不姓鱼否?朝恩伏地曰:死罪死罪。朝恩此去,实不
敢向师论佛法。师谓帝曰:几怕杀此奴(出传灯并通载)

* 德宗(代宗长子)
旧唐史并清凉本传

贞元二年,诏律师道澄入宫,为妃嫔内侍,授皈戒赐号大
圆律师。四年诏迎凤翔法云寺,佛指骨,入禁中供养,传至
诸寺,瞻礼。十五年四月,帝诞节,敕有司备仪辇,迎教授澄
观国师,入内殿,阐扬华严宗旨。观升高座曰。大哉真界。万
法资始。包空有而绝。相。入言词而无迹。妙有不有。真空不
空。我佛得之。妙践真觉。廓净尘习。寂寥于。万化之城。动用
于一空之中。融身刹以相含。流声光而遐烛。我皇得之。灵
鉴虚极。保合太和圣文掩于百王淳风扇于万国。敷玄化
以觉梦。垂天真以怡情。是知华严教旨。寂廓冲邃。不可得
而思议矣。失其旨也。徒修因于旷劫。得其门也。等诸佛子
一朝。帝顾谓群臣曰。朕之师。言雅而简。辞典而富。能以圣
法。清凉朕心。仍以清凉赐为国师之号。朕思从来执身。心
我人。及诸法定。相。斯为颠倒。群臣再拜稽首。顶奉明命。由
是中外台辅重臣。咸以八戒师礼之。开成三年三月。师入
寂。寿一百二岁。帝辍朝三日。奉金身塔终南山。未几。有梵
僧至阙。表称于葱岭。见二。使者。凌虚而过。问之。答曰。北天
竺文殊堂神也。往东取华严菩萨大牙归国供养有旨启
塔。果失一牙。茶毗舌根不坏。如红莲色。舍利光明。莹润无
数。
解惑编序¶ 第 451b 页

* 宪宗
出韩子外传

元和十四年正月,帝遣中使杜英奇,持香花往凤翔府、法
云寺、护国真身塔所,请释迦文佛指骨入内。帝御安福门
迎拜,留禁中供养三日,五色光现,百僚称贺。乃送诸寺,王
公士庶,奔走膜拜,具释部威仪,及太常,长安万年音乐,旌
幡鼓吹,伟盛殊特。刑部侍郎韩愈,上表陈谏,引古言今,称
帝寿国祚之不延永。帝大怒,持以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
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
少宽假,以来谏诤。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
汉奉佛已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刺耶,愈人臣狂妄敢尔。
于是戚里诸王旧臣,皆为愈哀请,遂贬潮州刺史。既至潮,
闻大颠禅师之名,致书请入郡问道,书曰:愈启,孟夏渐热,
惟道体安和,愈弊劣无谓,坐事贬官到此,久闻道德,窃思
见颜,缘昨到来,未获参谒,巳帖县令,具人船奉迎,日久伫
瞻,愈白。又书曰:愈启,海上穷处,无与话言,侧承道高,思获
披接,专辄有此咨屈,此旬晴明,不甚热,倘能乘閒一访,实
谓幸也,不宣。又书曰:愈启,慧匀至,辱答问,珍悚无已,所示
广大深迥,非造次可量。传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
人之意,其终不可得而见耶?如此而论,读来一百遍,不如
亲面对之。又曰:道无凝滞,行无系缚,苟非所恋著,则山林
閒寂,与城隍无异,大颠师论甚宏博,而必守山林不至州
郭,自激修行,立空旷无累之地者,非通道也,劳于一来,安
于所识,道故如是,不宣。于是大颠至郡,留师旬日,或入定
数日方起,愈甚敬焉。师辞去,不久,愈祀神海上,乃登灵山,
造师之庐问曰:弟子军州事繁,省要处,乞师一句。师良久
不顾,愈罔措。时三平为侍者,乃敲床一下,师曰:作么?平云,
先以定动,后以智拔,愈乃拜三平而谢曰:和尚门风高峻,
愈于侍者处,得个入路。师问愈曰:子之貌郁然,似有不怿,
何也?对曰:愈之用于朝,享禄厚矣,一旦以忠言不用,夺刑
部侍郎,窜逐八千里,播越岭海,丧吾女孥。及至潮阳,飓风
鳄鱼,患祸不测,毒雾瘴气,日夕发作,愈少多病,发白齿豁,
黜于无人之地,其生讵可保乎!愈之来也,道出广陵庙而
祷之,幸蒙其力,而卒以无恙。以主上有中兴之功,巳奏章
道之,使东巡泰山,奏功皇天。倘有意于此,则庶几召愈,述
作功德,而荐之郊庙焉!愈早夜待之,而未至,冀万一于速
归,愈安能有怿乎?颠曰:子直言于朝也,忠于君,而不顾其
解惑编序¶ 第 451c 页
身耶?抑尚顾其身,强言之以徇名耶?且子生死祸福不悬
之天乎!子姑自修,而外任命,可也。彼广陵其能福汝耶?主
上今继天宝之后,奸臣负国,而讨之不暇,粮馈云合,杀人
盈野,仅能克乎。而疮痍未瘳,方此之际,而子又欲封禅告
功,以骚动天下,而属意在乎己之欲归,子奚忍于是耶?且
夫以穷自乱,而祭其鬼,是不知命也,动天下而不顾以便
已,是不知仁也;强言以干忠,遇困而抑郁,是不知义也;以
乱为治,而告皇天,是不知礼也,而子何以为之?且子遭黜
也,其所言者,何事乎?愈曰:主上迎佛骨入大内,愈以佛者,
夷狄之一法耳,三代无佛,而年祚永久,晋宋梁魏事佛,不
夭且乱,恐主上惑于此,是以不顾其身而斥之。颠曰:若是
则子谬矣!佛也者,荫天人之大器,其道则妙万物而为言,
其言尽性命之理,其教则舍恶而趋善,去伪而归真,其视
天下犹父之于子也,而子毁之,是犹子而刃父也。吾闻善
观人者,观其道之所存,而不较其所居之地。桀纣之君,蹠
蹻之徒,皆中国人也,然不可法者,以其无道也。舜生东夷,
文王生西夷,由余生于戎,季札出于蛮,彼二圣二贤,岂可
谓之夷狄而不法乎。今子不观佛之道,而徒以为夷狄,何
言之陋也!以五帝三王之代,未有佛而长寿,则外丙二年,
仲壬四年,何其夭耶!以事佛之人主夭且乱,则汉明为一
代之英主,梁武寿至八十六,岂必皆夭且乱耶?且子尝诵
佛书,疑其与先王异者,可道之乎?愈曰:何暇读彼之书。颠
曰:子未尝读彼之书,安知不谈先王之法言耶?佛与人臣
言,必依于忠,与人子言,必依于孝,及其言之至,无方者也,
无体者也,妙之又妙者也。今子自恃通四海异方之学,而
文章磅礡,孰如姚秦之罗什乎?子之知来藏往,孰如晋之
佛图澄乎?子之尽万物,不动其心,孰如梁之宝志乎?愈默
然良久,曰:不如也。颠曰:子之才,既不如彼矣!彼之所从事
者,而子反以为非。然则岂有高才,而不知子之所知者耶?
今子屑屑于形器之内,奔走乎声色利欲之间,少不如志,
则愤郁悲躁,若将不容其生,何以异于蚊虻,争秽壤淤稿
之间哉。于是愈瞠目而不收,气丧而不扬,反求其所答,忙
然有若自失。逡巡谓颠曰:师之言尽于此乎?颠曰:吾之所
以告子者,盖就子之所能,而为之言,非至乎至者也。曰:愈
也不肖,欲幸闻其至者可乎?颠曰:诚尔心,宁尔神,尽尔性,
穷物之理,极天之命,然后可闻也,尔去吾不复言矣!愈趣
解惑编序¶ 第 452a 页
而出。秋八月己未,帝与宰臣语次,久之,因语及愈有可怜
者,而皇甫铺素薄愈为人,即奏曰:愈终疏狂,可且内移。帝
纳之,遂授袁州刺史。愈复造颠庐,送衣二袭,请别曰:愈也
将去师矣!幸闻一言。颠曰:吾闻易信人者,必其守易改;易
誉人者,必其谤易发。子闻吾言,而易信之矣!庸知复闻他
说,不复以我为非哉!遂不告。愈知其不可闻,乃去。至袁州,
尚书孟简知愈与大颠游,以书抵愈,喜其改迷信向。愈答
书,称大颠颇聪明,识道理,实能外形骸,以理自胜,不为事
物侵乱,因与之往还也。近世黄山谷,谓愈见大颠之后,文
章理胜,而排佛之词,亦少沮云(详见稽古略并通载)

念常曰:旧史称退之性愎讦,当时达官,皆薄其为人,及
与李绅同列,绅耻居其下,数上疏讼其短,今新史,则以
退之排佛老之功比孟子。嘉祐中,有西蜀龙先生者,忿
其言太过,遂择退之言行,悖戾先儒者,条攻之。一曰老
氏不可毁,二曰:愈读墨子,反孟玷孔,若此类,二十篇行
于世,及观外传,见大颠之说,凡退之平生蹈伪于此疏
脱尽矣!欧阳文忠公尝叹曰:虽退之复生,不能自解免,
得不谓天下至言哉!而荆国王文公亦曰:人有乐孟子
拒杨墨也,而以排佛老为己功,呜呼!庄子所谓夏虫者,
其斯人之谓乎!道岁也,圣人时也,执一时而疑岁者,终
不闻道。夫春起于冬,而以冬为终,终天下之道术者,其
释氏乎?不至于是者,皆所谓夏虫也。文公盖宋朝巨儒,
其论退之如此,则外传之说,可不信夫。

* 穆宗(讳恒,宪宗第三子)
旧唐史

长庆元年三月。卢龙节度使刘总。举幽燕二十馀郡归朝。
乞为僧。诏赐僧衣。号大觉大师。署所居第。为报恩寺。长庆
二年三月。帝遣左街僧录灵阜。赍诏起汾州无业禅师赴
阙。阜至宣诏毕。稽首曰。主上此度恩旨不同愿师起赴。师
笑曰。贫道何德。累烦人主。汝可先行。吾从别往。遂沐浴敷
座。告门人慧愔等曰。汝等见闻觉知之性。与太虚同寿。一
切境界。本自空寂。迷者不了。即被境惑。一为境惑。流转不
穷。常了一切空。无一法当情。是诸佛用心处。言讫端坐。至
中夜而逝。阜回奏其事。帝钦叹久之。赐谥大达国师。师蒙
宪宗两朝敬重。凡三诏不赴。师嗣马祖一禅师。

* 宣宗(讳忱,宪宗第十三子)
旧唐史

大中五年正月。诏弘辩禅师入内。帝曰。禅师既会祖意还
解惑编序¶ 第 452b 页
礼佛看经否。对曰。沙门礼佛诵经。盖是住持常法。有四种
焉。依佛戒修身。参寻知识。渐修梵。行。履践如来所行之迹。
帝曰。何为顿见。何为渐修。对曰。顿明自性。与佛无二。然有
无始染习。故假渐修对治。令顺性起用。如人吃饭。非一口
便饱(云云)。是日便对漏下七刻。帝悦。赐号圆智禅师。继有
诏旨。增修天下祖塔。应未经赐谥者。所在以闻。太常考。行
颁赐。师嗣马祖。

* 懿宗
出旧唐史等

咸通十二年,赐知玄法师沉檀宝座,高二丈馀。十四年,造
䌽幡花盖,敕往凤翔寺塔,迎佛指骨。四月八日至京,帝御
安福门迎拜入内瞻礼。群臣有谏者,言,宪宗迎佛骨,寻即
晏驾。帝曰:朕生得之,死无所恨。帝每于禁中,设讲席,自唱
经旨,手录梵文,而为赞呗(宪宗时,北方天帝降梦,令中兴佛法,帝不承命,爱服金丹,致药
性燥急,内竖畏诛而深宫秘邃,故有不测之祸也)。

唐史赞曰: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禹有天下,传十有
六王,而少康有中兴之业。汤有天下,传二十八王,而其
甚盛者,号称三宗。武王有天下,传三十六王,而成康之
治,与宣之功,其馀无所称焉。虽诗书所载,有时阙略,然
三代,千有七百馀年,传七十馀君,其卓然著见于后世
者此六七君而已。呜呼可谓难得也!唐有天下,传世二
十,其可称者三君,玄宗,宪宗,皆不克其终。盛哉太宗之
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
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至其牵于多爱,复立浮
图,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然春秋
之法,常责备于贤者,是以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
莫不叹息于斯焉。

念常曰:君子谓立言之难,其实非难,特为好恶所欺耳。
如欧阳文忠公,作太宗本纪赞,虽笔高语奇,杰出诸史,
至贬太宗,复立浮图,好大喜功,勤兵于远,类中材庸主
所为而不取。予谓文忠责备之深,而为好恶所欺也。方
贞观之世,天下昆虫草木,咸被其泽,至于日月霜露所
至之国,皆款关而修职,直独高丽莫离支叛逆阻命,太
宗身任千载,道德英雄之主,其肯坐视之,留为子孙忧
而不少假经略乎?盖其威德之盛,其势之必然,非好大
喜功之谓也。昔黄帝平蚩尤,七十战而胜其乱。高宗伐
鬼方,三年而后克。太宗举偏师而阴山平,临驻跸而高
解惑编序¶ 第 452c 页
丽服。然黄帝高宗,经孔子而未尝少贬,文忠特以为太
宗之疵,庸讵非责备之过欤!以太宗盛德大业如此,犹
曲贬之,将恐后之君子,怀免贬之难,而无意于功名也。
文忠徒欲高尚其事,而不知此亦自蹈好大之失矣!至
于复立浮图,乃所以和顺道德,而齐天地鬼神之心,以
开济天下后世之人,为无穷之益也。文忠以为不当,则
是太宗暗于取舍矣。使太宗果暗于此,则当时房、杜、王、
魏之流,亦因循尸禄而暗于取舍者哉。或曰:文忠慕韩
愈为人,故不得不尔。呜呼!文忠何忍哉,慕人毁佛,而兼
弃太宗之道德,是不为好恶所欺耶?孔子立名教者也,
老氏则非毁之,及孔子删礼,则曰吾闻诸老聃云。然孔
子亦以人而废言乎,亦若世情之好恶耶?况真佛也者
耶?圣凡本有之体,毁之乃所以自毁之也,讵伤于真佛
哉!尝闻文忠一夕梦为勇士数辈,摄至太宗之庭,太宗
怒而责曰:吾文武勋烈如此,不能逃子之贬,何也?文忠
震惧,而寤后欲追改之,而业巳进书颁行矣,遂不克改,
尝慨然,曰:平怀最难,此殆非偶然而云耳(出通载)

空谷曰:孔子作春秋,太史公作史记,班固作西汉书,范
晔作东汉书,陈寿作三国志,唐太宗作晋书,李延寿作
南北史,魏徵作隋书,刘煦作唐书,司马温,少微江公,皆
作通鉴,郑夹漈作通志,马端临作文献通考,揭傒斯作
宋史,李焘作宋鉴,曾子野作史略,宋景濂作元史,皆以
天地之心为心,是曰是,非曰非,不存私意,诸君史笔,如
秉龙泉太阿,杀人活人,无偏无党。佛法大道也,可尚不
可排,苟或可排,则太宗诸子,巳排之矣,奚待后世擅其
已意者,曲排之也。

* 内德论典仪李师政撰

若夫十力调御,运法舟于苦海;三乘汲引,坦夷途于火宅。
劝善进德之广,七经所不逮;戒恶防患之深,九流莫之比。
但穷神知化,其言宏大而可惊,去惑绝尘,厥轨清邈而难
蹈。华夷士庶,朝野文儒,各附所安,鲜味斯道,自非研精以
考真妄,沈思而察苦空,无以立匪石之信根,去若网之疑
盖。远则净名妙德,弘道胜而服勤;近则天亲龙树,悟理真
而敦悦。罗什道安之笃学,究玄宗而益敬,僧睿慧远之归
信,迄皓首而弥坚。迈士安之淫书,甚宣尼之玩易,千金未
足惊其视,八音不能改其听,闻之博而乐愈深,思之深而
解惑编序¶ 第 453a 页
信弥笃,皆欲罢而不能,则其非妄也必矣哉!我皇诞膺天
命,弘济区宇,覆等苍旻,载均厚地。扫氛祲,清八表,救涂炭,
宁兆民,五教敬敷,九功惟叙,总万古之徽猷,改百王之馀
弊。搜罗庶善,崇三宝以津梁;芟夷群恶,屏四部之稊莠。遵
付嘱之遗旨,弘绍隆之要术,功德崇高,昊天罔喻。但缙绅
之士,祖述多途,各师所学,异论蜂起,或谓三王无佛而年
永,二石有僧而政虐,损化由于奉佛,益国在于废僧。苟明
偏见,未申通理,博考兴亡,足證浮伪,何则?亡秦者胡亥,时
无佛而土崩;兴佛者汉明,世有僧而国治。周除佛寺,而天
元之祚未永;隋弘释教,而开皇之令无虐。盛衰由布政,治
乱在庶官,归咎佛僧,实非通论。且佛唯弘善,不长恶于臣
民;戒本防非,何损害于家国。若人人守善,家家奉戒,则刑
罚何得而广,祸乱无由而作。骐骥虽骏,不乘无以致远;药
石徒丰,未饵焉能愈疾。项籍丧师,非范增之无算;石氏兴
虐,岂浮图之不仁。但为违之而暴乱,未有遵之而凶虐。由
此观之,亦足明矣!复有谓正觉为妖神,比净施于淫祀,訾
而谤之,无所不至,圣朝劝善,立伽蓝以崇福,迷民起谤,反
功德以为疣,此深讪上,非徒毁佛。愚窃抚心而太息,所以
发愤而含毫者也。忝赖皇恩,预沾法雨,切磋所惑,积稔于
兹,信随闻起,疑因解灭。昔尝苟訾而不信,今则笃信而无
毁,近推诸己,广以量人,凡百轻毁而弗钦,皆为讨论之未
究,若令探赜索隐,功齐于澄什,必皆深信笃敬,志均于名
僧矣。师政学匪钩深,识不臻妙,少有所闻,微去其惑,谨课
庸短,著论三篇:辩惑第一,明邪正之通蔽。通命第二,辩殃
庆之倚伏。空有第三,破断常之执见。覈之以群言,考之以
众善,上显圣朝之净福,下折淫祀之虚诽。徒有斯意,实乏
其才,属词鄙陋,援證庸浅,虽竭愚勤,何宣圣德,庶同病而
未愈者,闻浅譬而深悟也。如藩篱之卉,或蠲疾于腹心;藜
藿之餐,傥救喂于沟壑。若金丹在目,玉馔盈案,顾瞻菲薄,
良足陋矣(三篇详出广弘明集)

* 虞世南
出法帖并旧唐史

南字伯施,光禄大夫。贞观八年,自立疏曰:弟子早年,忽遇
重患,当时运心,差愈之日,奉设千僧斋。今谨于道场,供千
僧蔬食,以其愿力,希生生世世,常无病恼,七世久远,六道
冤亲,并同今愿(云云)。其撰帝王纪,略论曰:老子之义,谷神
不死,玄牝长存,久视长生,乘云驾鹤,此域中之教也。释氏
解惑编序¶ 第 453b 页
之教,空有不滞,人我兼忘,超出生死,此象外之谈者也。有
问梁武帝,熏修危亡,世南曰,释教出世之津梁,绝尘之轨
躅,运于方寸之内,超于有无之表,尘累既尽,攀缘已息,然
后入于解脱之门。盖以所修为因,其报为果,人有修布施、
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行,皆多不全,有一缺焉,果亦
随灭。是以鬷明丑于貌,而慧于心,赵壹高于才,而下于位,
罗褒富而不义,原宪贫而有道,其不同也,如斯悬绝,兴丧
得失,咸必由之,下士庸夫,见比干之剖心,以谓忠贞不可
为,闻偃王之亡国,以谓仁义不足法也。若然者,盗蹠高枕
于东陵,庄蹻悬车于西蜀,考终厥命,良足贵乎!后世南卒,
太宗梦见之,因诏曰:世南德行纯备,志存忠益,奄从物化,
良用悲伤。昨因夜梦,倏睹斯人,兼进谠言,有若平生之旧,
可即其家,造五百僧斋,佛像一躯,以资冥福,以申朕思旧
之意(鉴史,只载太宗梦世南,而为彼资冥福,竟不录。又凡王臣敬佛法语,皆削去之,惟载傅奕请除佛法之疏,
岂当时诸大名儒之言论,不如一傅奕术官耶?作史者,不但毁佛,而且瞒心不志至于若是乎?又云,太宗本不信佛,
惟顺穆太后之心而已。然太宗凡所交兵之处,并建寺刹,树立福田,为义士凶徒,资其魂魄,有六七所,其破晋州,立
慈云寺,命褚遂良撰碑;破汾州,立弘济寺,命李百药撰碑;破郑州,立等慈寺,命颜师古撰碑;破吕州,立普济寺,命许
敬宗撰碑;破洛州,立昭觉寺,命朱子奢撰碑;破洛州,广平府,立昭福寺,命岑文本撰碑。其馀布满天下,乌能掩人耳
目,而谓顺太后心可乎?尽信书不如无书,此之谓欤!)。

* 吴道子
名画记并统纪

道子,阳翟人,初名道子,玄宗改名道玄,工画,下笔有神。玄
宗召入内供奉,于景公寺,画地狱变相图,都人咸观,皆惧
罪修善,两市屠沽不售。

* 张仲素
旧唐史

素为翰林学士,宪宗敕素撰佛骨碑。略曰,岐阳法云寺,鸣
鸑阜,有阿育王所造之塔,藏佛指节。太宗特建寺宇,加之
重塔,高宗迁之洛邑,天后荐以宝函,中宗记之国史,肃宗
奉之内殿,德宗礼之法宫。据本传,必三十年一开,则玉烛
调,金镜朗,氛祲灭,稼穑丰。

* 鲁山令
旧唐史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谥文行先生。
不忍去母左右,自负母入京,母亡庐墓侧,刺血写佛经,数
千言,绝笔感异香芬馥,弥日而息,食不盐酪,藉无茵席,不
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
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赀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涌流,能
食乃止。家贫,擢为鲁山令,岁满,笥馀一缣,驾柴车还,爱陆
解惑编序¶ 第 453c 页
浑佳山水。家无仆妾,岁饥,或日一爨,鼓琴以自娱。及卒,家
唯枕履箪瓢而巳。弟元结,哭之,或曰:子哭过礼欤!结曰:大
夫生六十年,未尝识女色,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尺之舍,十
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而餐,吾哀之以诫荒淫
贪佞,绮纨梁肉之徒耳。

念常曰:凡诸史杂传,俱未有卓行篇,唐史特设此题,载
元鲁山数人而已。观鲁山行已之操,唐史数千人中,遂
崭然杰出,顾不美哉!旧史称其居母丧,刺血写佛经数
千言,绝笔感异香芬馥,弥日而息,而新史削之。夫鲁山
居丧所为,出乎至诚,宋景文何嫌而削之?若谓恶求福
于佛,佛固未尝邀鲁山,鲁山自为之而不疑,何佛之嫌?
若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应毁,则乳亦妇人之事,非
男子有也。鲁山尚能出乳以食兄之子,独不当以血为
母写经,何也?景文深存名教,然君子百行,殊途同归,奚
必靳靳然以儒释歉哉(出通载)

* 孟简答韩书
附见韩文公集

简字几道,元和中为尚书,素好佛。韩愈与书,有云:积善积
恶,殃庆自以类至,何有去圣人之道,从夷狄之教(云云),简
答书云:来云,言积善积恶,殃庆自以类至,若是则释氏辩
之精详,尽欲人积善耳。故迦文为大士言六度,为中根言
十二因缘,为小根言四圣谛。又云:依法不依人,假如飞廉
恶来之所为者,皆亡国灭身之道,故虽华夏,其可从乎?夏
禹文王之所作,皆万世受赐,故虽戎狄,其可斥乎?阁下徒
以夷狄之说,辱圣贤之身,圣贤之身,必能忍辱,圣贤之法,
其可辱乎?深所不取也。但阁下不奉即巳,区区毁黩,岂积
善之云乎?彼杨墨老氏之书,其所述作,于理偏虚,非中道
要。切释氏之教,则不然,大明积恶之根源,覈天下神道报
应之微细皎然,言善恶之异路为广其道,奈何韩君以愚
人下俚翁妪之情见待之耶?然其法行于世,使人人自畏
恶修善,岂不大助教化之防欤!

* 柳宗元
全文载柳集

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第进
士,博学宏辞科。贞元中,拜监察御史,送浚上人归省序,略
曰:大觉氏之道,本于孝敬,而后积以众德,归于空无,其教
曰禅,曰法,曰律。上人专于律行,恒久弥固,其仪型后学者
欤!诲于生灵,触类蒙福,其积众德者欤!觐于高堂,视远如
解惑编序¶ 第 454a 页
迩,其本孝敬者欤!撰南岳大明律师碑,略曰:儒以礼立仁
义,无之则坏;佛以律持定慧,去之则丧。是故离礼于仁义
者,不可与言儒;异律于定慧者,不可与言佛。送浩初上人
序,略曰:儒者韩退之,病予嗜浮图言,訾予与浮图游,且曰:
见送元生序不斥浮图,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儒教
合,不与孔子异道。退之好儒未能过杨子,杨子之书,于庄
墨申韩,皆有取焉,浮图者,反不及庄墨申韩之怪僻险贼
耶?吾之所取者与儒教合,虽圣人复生,不可得而斥也,退
之所斥者其迹也。又曰:其教人始以性善,终以性善,不假
耘锄,本其静矣!

* 李翱
传灯并本集

翱、字习之,后魏尚书左仆射冲十世孙,中进士第。元和初,
为国子博士,史馆修撰,尝为朗州刺史,仰慕药山惟俨禅
师道风,屡请不赴,乃特入山致敬。药山端然看经,殊不顾
视。翱乃云:见面不如闻名!拂袖便行,药山却召翱,翱回首,
山曰:何得贵耳贱目?遂顶拜起。问如何是道?药山以手指
天复指净瓶,翱曰不会。山云:云在青天水在瓶。翱拜谢,乃
呈偈云:鍊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
馀事,云在青天水在瓶。一夕师登山,忽云开见月,大笑一
声,声落澧阳八九十里。翱闻之,复寄偈曰:选得幽居惬野
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翱尝著复性三篇,其一谓情昏则性匿,忘情则复性。其二
谓无思则寂照。其三谓昏而不思,终不明道。

* 庾承宣(于頔)
旧唐史

登贞元八年第,与韩愈欧阳詹等同榜,号龙虎榜。尝撰福
州净光塔铭,其序略曰,观察使柳公,监军使鱼公,相与言
曰:报君莫大于崇福,崇福莫大于树善,树善莫大于佛教。
教之本,其在浮图欤!夫浮图者,上参诸天,下镇三界,影之
所荫,如日月之照,破昏为明,铃之所响,如金石之奏,闻声
生善。如是之福,尽归人主,谋之既臧,相顾踊跃。食王禄者,
乐于檀施,荷帝力者,悦之献工,役无告劳,功用斯毕。皇帝
嘉焉,赐额曰:贞元无垢净光之塔。于頔、字允元,贞元十四
年,拜山南东道节度使,尝问紫玉禅师,如何是黑风吹其
船舫,漂堕罗刹鬼国?师曰:于頔这客作汉,问恁么事作么?
頔当时失色。师指云:秪这个便是漂堕罗刹鬼国也。頔闻
已信受(出传灯录)

杜荀鹤(附音释中)
解惑编序¶ 第 454b 页

* 裴休丞相
传灯录

戊辰二年。观察使裴休守宣城。常与名僧讲道。门人谓公
曰:敢问三界之言未立,人不知修行,不见因果,介景福者,
不为之少。洎斯教也,行乎中国,愚人畏罪损其恶,贤人望
福增其善,增之不已,则至今当尽善矣!损之不巳,至今当
无恶矣!何昏迷暴虐,无减于秦汉之前?福慧聪明,不增于
魏晋之后?归之者殊途辐凑,立之者万法云兴,宜使吾人
尽升觉路,不宜蚩蚩庶类,由古至今,若斯之迷也。由之之
用,庸非溺乎?公笑谓之曰:大明肇启,法不齐备,圣人继出,
代天为工。结绳画卦,文质滋改,一圣立,一法生,天道人事,
显若符契。夫燧人氏之未有火也,则天无火星,人无火食,
龟无火兆,物无火灾必矣。少昊氏之未理金也,则天无金
星,人无金用,龟无金兆,物无金灾必矣。及圣人攻木出火,
锻石取金,于是乎精芒主宰,腾变上下,则知世法时事,随
圣人也。考精神之源,穷性命之表,作大方便,护于群生,群
生受之而不知,盖犹天道运行,物以生茂,皆谓自己,孰知
其然也。于是问者廓然自得佛味,及诏许立寺,而宣城士
民相鼓以万,请先立之于宣郭,遂复新兴寺焉!休乃礼迎
黄檗希运禅师至郡,寓开元寺,朝夕受法。已巳三年,休谒
潭州华林觉禅师,问有侍者否?师曰:有一两个。休云:在甚
么处?觉乃唤大空小空,二虎自庵后而至。休惊惧,师曰:客
在此,且去。二虎遂退。觉嗣马祖一禅师。

* 李商隐
高僧传并统纪

隐字义山,诗文奇古,其赞佛偈曰,吾儒之师,曰鲁仲尼,仲
尼师聃龙吾不知,聃师竺乾,善入无为,稽首大觉,吾师师
师,商隐慕悟达国师之道,以弟子礼事之。尝苦眼疾,乞达
冥祷,达寄天眼偈三章,读讫,疾愈(竺乾即天竺)

* 非韩篇藤州镡津释契嵩撰

叙曰:非韩子者,公非也。质于经以天下至当为之是,非如
俗用爱恶相攻,必至圣至贤,乃信吾说之不苟也。其书三
十篇,仅三万馀言(今略录其一二云)

韩子与孟简尚书书曰:来示云,有人传愈近少奉释氏者,
传者之妄也。潮州时,有一老僧,号大颠,颇聪明,识道理。实
能外形骸,以理自胜,不为事物侵乱,要自以为难得,因与
往来。及祭神至海上,遂造其庐,及来袁州,留衣与之别,乃
人之情,非崇信其法,求福田利益也,噫!韩子虽强为之言,
解惑编序¶ 第 454c 页
务欲自掩,岂觉其言愈多,而其迹愈见?韩子谓大颠,实能
外形骸,而以理自胜,不为事物侵乱也者,韩子虽谓人情
且尔,亦何免已信其法也矣!夫佛教至论乎福田利益者,
正以顺理为福,得性如法,不为外物所惑,为最利益也,韩
子与大颠游,其预谈理论性,已厕其福田利益矣,韩子何
不思以为感?乃复云云。吾少时,读大颠禅师书,见其谓韩
子尝问大颠曰:云何为道?大颠即默然。良久,韩子未及谕
旨,其弟子三平者,遂击其床。大颠顾谓三平何为?三平曰:
先以定动,后以智拔。韩子即曰:愈虽问道于师,乃在此上
人处得入,遂拜之。以斯验韩子,所谓以理自胜者,是也。韩
子虽巧说多端,欲护其儒名,亦何以逃识者之所见笑耶?
大凡事不知即巳,不信即休,乌有知其道之如此,信其徒
之如是,而反排其师,忍毁其法,君子处心,岂当然乎?大颠
者,佛之弟子也。佛者,大颠之师也。夫弟子之道,固从其师
之所得也。韩子善其弟子之道,而必斥其师,犹重人子孙
之义方,而轻其祖祢,孰谓韩子知礼乎!又曰:积善、积恶、殃
庆。各自以其类至,何有去圣人之道,舍先王之法,而从夷
狄之教,以求福利也,此韩子未之思也。夫圣人之道,善而
已矣。先王之法,治而巳矣。佛以五戒劝世,岂欲其乱耶?佛
以十善导人,岂欲其恶乎!书曰:为善不同,同归于治,是岂
不然哉!若其教人,解情妄,捐身世,修洁乎神明,此乃吾佛
大圣人之大观,治其大患,以神道设教者也。其为善,抑又
至矣!深矣!广大悉备矣!不可以世道辄较也。孔子曰:君子
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义也者,理也。谓:君
子理当即与,不专此,不蔑彼。韩子徒见佛教之迹,不睹乎
佛教圣人之所以为教之理,宜其苟排佛老也。文中子曰:
观极谠议,知佛教可以一矣,此固韩子之不知也。又曰:且
彼佛者,果何人哉?其行事类君子耶?小人耶?若君子也,必
不妄加祸于守道之人。如小人也,其身已死,其鬼不灵,云
云。此乃韩子疑之之甚也,既未决其类君子、小人,乌可辄
便毁佛耶?其闾巷凡庸之人,最为无识,欲相诟辱也,犹知
先探彼所短,果可骂者,乃始骂而扬之。今韩子疑佛未辨
其类君子之长,小人之短,便酷诋之,不亦暴而妄乎哉!几
不若彼闾巷之人,为意之审也。谓:佛为大圣人,犹不足以
尽佛,况君子小人耶?虽古今愚鄙之人,皆知佛非可类夫
君子、小人,而韩子独以君子、小人类佛,又况疑之而自不
解惑编序¶ 第 455a 页
决乎?诚可笑也。又曰:天地神祇,昭布森列,非可诬也。又肯
令其鬼行胸臆,作威福于其间哉!夫天地神祗,诚不可诬,
固如韩子之言,但其欲赖天地神祇,不令鬼作威福,此又
韩子识理不至也。苟自知其所知诣理,理当斥,斥之,理不
当斥,则不斥,知明则不待外助,理当则天地自顺,吾辈于
事是非抑扬特资此矣。不类韩子外引神祇,以为咒矢,而
赖之也。易曰: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况
于人乎?况于鬼神乎?韩子之徒,何尝彷佛见乎圣人之心
耶?刘煦唐书,谓:韩辈诋排佛老,于道未弘,诚不私也。史臣
云:是非不谬也矣。又韩子读墨,谓: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
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及与孟简书乃曰:二帝三王
群圣之道大坏,后之学者,无所寻逐,以至于今泯泯也,其
祸出于杨墨肆行而莫之禁故也。韩子何其言之反覆如
此,惑人而无准也。又韩子序送高閒曰:今閒师浮屠氏,一
死生,解外谬,是其为心,必泊然无所起。其于世,必淡然无
所嗜。韩子为此说,似知佛之法真奥,有益人之性命焉。夫
一死生者,谓死犹生也,生犹死也,在理若无其生死者也。
既见其理,不死不生,则其人不贪生而恶死也。夫解外谬
者,自其性理之外,男女情污,嗜欲淫惑,百端皆其谬妄也。
谬妄已释,死生既齐,故其人之性命,乃洁净而得其至正
者也。老子曰:清净为天下正,斯言似之。夫性命即正,岂必
在閒辈,待其死,而更生,为圣神为大至人耶?即当世自真,
可为正人,为至行,既贤益贤,不善必善。而韩子不须与閒
之言,其原道乃曰:绝尔相生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
灭也。夫清净寂灭者,正谓导人齐死生,解外谬妄情著之
累耳,以全夫性命之正者也。韩子为书,不复顾前后,乃遽
作原道,而后生末学,心不通理,视之以谓韩子之意正乎
是也。遂循手迹以至终身,昧其性命,而斐然傲佛,不识韩
子为言之不思也。就使从閒而言,自閒释氏之所由,非欲
推其道为益于世,意苟有益于世,而君子何不称之?孔子
曰:大人不倡游言,盖言无益于用,而不言也。谓韩子圣贤
之徒,安得为无益之言耶?将韩子虽谓文人,于道尚果有
所未至乎!吾不知也。又韩子斥潮州,其女孥从之,商南层
峰驿遂死,其后移葬,韩子铭其圹,恨其路死,遂至骂佛。因
曰:愈之少,为秋官,言佛夷鬼,其法乱治,梁武事之卒,有侯
景之败,可一扫刮绝去,不宜澜漫。夫华夏有佛,古今贤愚,
解惑编序¶ 第 455b 页
虽匹夫匹妇,莫不皆知佛非鬼,知其法不教人为凶恶,以
乱政治。而韩子独以为鬼乱治,韩女自毙,何关乎佛。而韩
子情昵私其女,至乃戾古今天下之人,亵酷乎不测之圣
人,诬毁其法尤甚。列子谓: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
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非此谓
三王、五帝、三皇之言圣者也。宋文帝谓其群臣何尚之等
曰:佛制五戒十善,若使天下皆淳此化,则朕坐致太平,韩
子丛蔽,而固不省此言也。余观韩子之书,见其不至若前
之评者多矣,始欲悉取而辩之,近闻蜀人,有为书而非韩
子者,方传诸京师,所非谓有百端,虽未睹乎蜀人之书,吾
益言之,恐与其理重,姑已。刘煦唐书,谓:韩子其性偏辟刚
讦。又曰:于道不弘,吾考其书,验其所为,诚然耳。欲韩如古
之圣贤从容中道,固其不逮也,宜乎识者谓韩子第文词
人耳。夫文者所以传道也,道不至虽甚文奚用?若韩子议
论如此,其道可谓至矣,而学者不复考之道理中否?乃斐
然徒效其文,而讥沮佛教,圣人大酷,吾尝不平,比欲从圣
贤之大公者辩而裁之,以正夫天下之苟毁者,而志未果。
然今吾年已五十者,且邻于死矣,是终不能尔也。吾之徒,
或万一有贤者,当今天子明圣朝廷至公,异日必提吾书
贡而辩之,其亦不忝尔从事于吾道也矣(浮屠即浮图)

* 吴越王
出稽古略

姓钱。讳忠懿。留心释教。嗣位之初。凡两浙诸郡。名山圣迹
之处。皆赐金帛。创建僧伽蓝。福州支提山。乃天冠菩萨道
场王施七宝铸天冠菩萨像一千身。仍创寺宇。弘丽甲于
七闽焉。王延永明寿禅师。入府受菩萨戒。署号慈化定慧
禅师。建伽蓝于南山曰。慧日永明。请师居之。师著宗镜录
一百卷王为制前后两序。颁入大藏流通。

* 赵王镕(五代)
禅林类聚并语录

镕。帅真定。自称赵王。一日。携诸子入东院。访从谂禅师。值
师坐禅不起。镕礼拜讫。师以手拍膝云。会么。王曰。不会。师
云。自小持斋今已老。见人无力下禅床。王尤加敬重。翌日。
王命客。将传请。师下禅床接之。侍者曰。和尚昨见大王来。
不下禅床。今将军来。为甚么却下禅床。师曰。非汝所知。这
里下等人来。出山门接。中等人来。下禅床接。上等人来禅
床上接。不可唤大王作中下等人。恐屈大王也。客将传语。
王闻欢喜。即请师入内供养。师既届城门。阖城威仪迎之
解惑编序¶ 第 455c 页
入内。师才下宝辇。王乃设拜。请师。上殿。正位而坐。是日斋
筵将罢。各问佛法。师运慈悲。一一开悟。王赞师像曰。碧溪
之月。青镜中头。我师化我。天下赵州。

昔北齐文宣帝。尝
谒僧稠禅师。稠坐不起迎。侍者劝迎。稠曰。昔优填王。每至
问询宾头卢尊者。尊者不下床迎。后为佞臣谗。王怀恶心
来。尊者知。起迎七步。七日后。王失国位。吾今虽寡德。冀帝
获福耳。宣帝俄受臣谮。帝衔之。将复入寺。按其不敬诛之
稠冥知之。五更独出寺十馀里候之。须臾帝至。怪问其故。
稠曰。恐身血不净。秽污伽蓝。远来就刃耳。帝悚然悔谢。谓
尚书令杨遵彦曰。朕不明。几妄黩圣师。帝乃躬负稠身还
寺。稠罄折不受。帝曰。弟子负师。遍天下未足谢愆(云云)。因
问曰。弟子前身作何等。稠曰。作罗刹王。是以今犹好杀盖
馀习耳。稠即以盘水咒之。命帝临观。见自形正罗刹状。仍
有群罗刹随之。帝大惊。从受菩萨戒。自是绝荤。终日坐禅
礼佛行道如旋风焉(出通载并高僧传)

* 宋太祖
北山录并欧阳外传疏

建隆元年正月,受周恭帝禅,诏以是年二月十六日圣诞,
为长春节,普度童行八千人,十二月诏于广陵战地,造寺
曰建隆,赐田四顷(出年录)

初太祖目击周世宗,镕范镇州大
悲菩萨像铸钱,太祖密访麻衣和尚,问曰:自古有毁佛天
子乎?麻曰:何必问古,请以柴官家,目击可验(世宗姓柴。讳荣。太祖圣后
柴世兄之子也。太祖养为子。封晋王。即帝位。在位六年。寿三十九殂)。又问不知天下何日定?
麻曰:甲子将大定。因问古天子毁佛法,与大周何如?麻曰:
魏太武毁寺,焚经像,坑沙门,故父子不得其死。周武帝毁
佛寺,籍僧归民,未五年,遽萦风疹,北伐,年三十六崩于乘
舆,国亦寻灭。唐武宗毁天下佛寺,在位六年,年三十二,神
器再传,而黄巢群盗并起。太祖曰:天下久厌兵,毁佛法非
社稷福,奈何?麻曰:白气已兆,不逾数月,至申辰,当有圣帝
大兴,兴则佛法赖之亦兴,传世无穷,请太尉默记之。及即
位,屡建佛寺,岁度僧人,二年圣诞日,京师及诸郡县,咸令
有德沙门升座祝圣,永为常准。三年诏,每岁试童行通妙
法华经者,祠部给牒披剃。若特诏疏恩。如建隆。太平。兴国。
普度僧尼。不限此例也。乾德四年,诏遣僧百人,往西域求
经。开宝元年九月,诏成都府,造金银字藏经,各一藏,敕兵
部刘熙古监视。五年,敕雕佛经版印一藏。计一十三万版,
帝自用兵平列国前后造金银字,经数藏(出稽古略)

八年,上自
解惑编序¶ 第 456a 页
洛阳回京,手书金刚经,常自读诵,赵普因奏事见之,上曰:
不欲甲冑之士知之,但言常读兵书,可也。

* 太宗
国朝会要并统纪

太平兴国元年,敕普度天下童子。三年,敕沙门赞宁,修僧
史,四月敕往明州阿育王山,迎真身舍利塔,入禁中供养。
得舍利一颗。造浮图十一级。下作天宫以葬之。五年,敕造
万尊金铜文殊菩萨像,及普贤像高二丈。七年,诏立译经
传法院于东京,如唐故事,宰辅为译经润文,设官分职,西
天中印土惹烂陀罗国,密林寺,天息灾、与法天、施护,译经,
帝制前序。诏普度天下童行为僧,不限有司常制,自即位
至八年,度一十七万馀人。敕天下诸路,皆立戒坛,凡九十
七所。敕江宁府长干寺曰天禧,塔曰圣感,帝注四十二章
经,入藏颁行(真宗之世,西域盛贡梵典,度僧二十四万人)

* 真宗(太宗第三子)
稽古略

咸平四年。天竺三藏法师法贤。进新译经。帝制序。五年。西
天三藏法师施护。译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帝制继圣
教序。祥符二年。公主。太宗第七女。生不茹荤。恳求出家。赐
名清裕。号报恩慈正觉大师。建崇真资圣禅院安之。帝赐
译经院。修心偈曰。初祖安心在少林。不传经教但传心。后
人若悟真如性。密印由来妙理深(出明理正宗记)

诏天下立放生
池。

* 仁宗
郑景重家集

帝常顶玉冠,冠上琢观音像,左右以玉重,请易之。帝曰:三
公百官,揖于下者,皆天下英贤,岂朕所敢当,特君臣之分,
不得不尔,朕冠此冠,将令回礼于大士也。嘉祐三年,契嵩
禅师进正宗记二十卷,辅教编三卷,定祖图等书。帝览其
书,至谋道不谋名,为法不为身,叹爱其诚,赐其书入藏(出僧
宝传宸奎阁)。

* 英宗(仁宗之兄)
出统纪

治平二年,敕大相国寺,造三朝御制佛牙赞碑。翰林学士
王圭撰文,太宗赞曰:功成积劫印文端,不是南山得恐难;
眼睹数重金色润,手擎一片玉光寒。鍊时百火精神透,藏
处千年莹采完;定果熏修真秘密,正心莫作等闲看。真宗
赞曰:西方大圣号迦文,接物垂慈世所尊;常愿进修增妙
果,庶期饶益富黎元。仁宗赞曰:三王掩质皆归土,五帝潜
形巳化尘;夫子域中誇是圣,老君世上亦言真。埋躯秪见
解惑编序¶ 第 456b 页
遗空冢,何处将身示后人;唯有吾师金骨在,曾经百鍊色
长新(那吒太子送佛牙与南山宣律师)。神宗。英宗子。诏中使梁从政。辟汴
京。相国寺。六十四院。为二禅八律。起自元丰庚申。成是壬
戌之秋。

* 徽宗
出南渡中兴小历并普灯

崇宁元年,敕书一件,应天下旧来名德僧为众师法。未曾
谥名者,仰所属勘会闻奏谥给师号,诏天下军州,创崇宁
寺,又改额曰:天崇寺,至高宗改报恩寺,光孝追崇严荐崇
宁三年。敕迎相国寺,释迦如来牙,入内供养。隔水晶匣,舍
利出如雨点,因制赞曰:大哉释迦文,虚空等一尘;有求皆
赴感,无刹不分身。玉莹千轮在,金刚百鍊新;我今恭敬礼,
普愿济群伦。

* 孝宗
稽古略

隆兴元年。诏蒋山禅师了明住径山。明嗣大慧杲禅师。时
杨和王敬之。舍苏州庄田。岁入二万斛。径山因是丰足增
(出明禅师行业碑)

淳熙二年。夏六月一日。宣若讷禅师入对内
观堂。帝曰。近看宝积经。其文何广。讷曰。华严。般若。宝积。涅
槃。皆为大机说法。文长义广。帝曰。楞严深造渊微。何故说
得如此好。又说得如此澜翻。讷曰。佛乃识达本源者也。从
体起用。以无尽藏三昧。说默一如。中使奏未时。讷退。光宗
绍熙初。帝居重华宫。许讷肩舆出入。注金刚般若经。进呈。
光宗御制赞文。淳熙七年秋。帝召明州雪窦寺禅师宝印
入对选德殿。帝曰。今时士大夫。学孔子者多。只工文字语
言。不见夫子之道。不谈夫子之心。唯释氏不以文字教人。
直指心源。顿令悟入。不乱于生死之际。此为殊胜。印曰。非
独后世学者。不见夫子之心。当其孔门颜子。号为具体。尽
平生力量。只道得个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如有所立卓尔。
竟捉摸未著。而圣人分明八字打开。向诸弟子曰。二三子。
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
也。以此观之。圣人未尝回避诸弟子。而诸弟子自蹉过了。
淳熙八年。御制论原道(略目)。朕观韩愈原道。言佛老之相混。
三教之相绌。未有能辨之者。但文烦而理迂。揆圣人之用
心。则未昭然。何则释氏专穷性命。弃外形骸。不著名相而
于世事。了不相关。又何与礼乐仁义哉。然尚犹立戒曰。不
杀。不淫。不盗。不饮酒。不妄语。夫不杀仁也。不淫礼也。不盗
义也。不饮酒智也。不妄语信也。如此与仲尼何远乎。从容
解惑编序¶ 第 456c 页
中道。圣人也。圣人所为。孰非礼乐。孰非仁义。又乌得而名
焉。譬如天地运行。阴阳循环之无端。岂有意春夏秋冬之
别哉。此世人强名之耳。亦犹仁义礼乐之别。圣人所以设
教治世。不得不然也。因其强名。揆而求之则道也。道也者。
仁义礼乐之宗也。仁义礼乐。固道之用也。杨雄谓老氏弃
仁义灭礼乐。今迹老子之书。其所宝者三。曰慈。曰俭。曰不
敢为天下先。孔门曰。温良恭俭逊。(读避御讳)又曰。惟仁为大。老
子之所谓慈。岂非仁之大者耶。曰不敢为天下先。岂非逊
之大者耶。至其会道。则互相偏举。所贵者清净宁一。而与
孔圣果相背驰乎。盖三教末流。昧者执之自为异耳。夫佛
老绝念无为。修心身而已矣。孔子教以治天下者。特所施
不同耳。譬犹耒耜而耕。机杼而织。后世徒纷纷而惑。固失
其理。或曰。当如之何。去其惑哉。曰。以佛修心。以老治身。以
儒治世。斯可也。唯圣人为能同之。不可不论也(出中兴治迹十三朝
圣政录)。

* 吕蒙正(字圣功)
出武库

太宗淳化,真宗咸平间,两入相,封许国公,谥文穆。微时窭
甚,尝谒人,有诗云:十谒朱扉九不开,满身风雪又归来;入
门懒睹妻儿面,拨尽寒炉一夜灰。有僧怜,且奇之,给其食,
弥月又尽。乃令就居房廊,随僧粥饭,遂得安心读书。获荐,
僧复备装遣之,竟魁多士。后执政十年,郊祀俸给,皆不请,
帝问其故?对以私恩未报。帝诘之,以实对,帝曰:僧中有若
人耶?以恩俸与寄食之寺,以酬宿德。公尝晨兴礼佛,祝曰:
不信三宝者,愿勿生我家,愿子孙世世食禄,护持佛法。公
之侄夷简,简之子公著,并封申公,皆知敬佛法(今世传饭后钟,不但
谤僧,而且冤屈吕公不少。竹窗。二笔云。诬枉贤者。则成口业。而世所传。出野史戏文中。不足信也)。

* 杨亿
出东都并普灯录

真宗朝。诏撰大。藏目录。入藏流通,谥文公,其撰清规序有
云,或有假号窃形,混于清众,致喧扰之事,摈令出院者,贵
安清众也。或有所犯即以拄杖杖之,集众烧衣钵道具,遣
逐从偏门而出者,示耻辱也。一不污清众,二不毁僧形,三
不扰公门,四不泄于外。四来同居,圣凡孰辩,且如来应世,
尚有六群之党,况今像末,岂得全无,但见一僧有过,便雷
例讥诮。殊不知轻众坏法,其损甚大,且立法防奸,不为贤
士,然宁可格而有犯,不可有犯而无教。吾儒不遵孔教者
尤多,僧有过不玷吾儒,吾儒不遵孔教,自辱更甚。护法论
解惑编序¶ 第 457a 页
曰。今之浮图。虽千百中无一能彷佛古人者。岂佛法之罪
也。其人之罪虽然如是。礼非玉帛而不表乐非钟鼓而不
传。非藉其徒以守其法。则佛法殆将泯绝而无闻矣。续佛
寿命何赖焉。滥其形服者。诛之自有鬼神矣。警之自有果
报矣。威之自有刑宪矣。律之自有规矩矣。吾辈何与焉。盖
昔无著。遇文殊时。巳有凡圣同居龙蛇混杂之说。况今去
圣逾远。求其纯一也。不亦难乎。然念大法所寄。譬犹披沙
拣金裒石攻玉纵于十斛之沙得粒金。一山之石得寸玉。
尚可以为世珍宝也。非特学佛之徒为然孔子之时。已分
君子儒小人儒矣。况兹后世服儒服者。岂皆孔孟颜闵者
哉。虽曰学者求为君子。安能保其皆为君乎耶。历观自古
巨盗奸臣强叛滑逆率多高才博学之士。岂先王圣教之
罪欤。岂经史之不善欤。由此喻之。末法像教之僧。败群不
律者。势所未免也。沙门不畜妻子者。使其事简累轻道业
易成也。易其形服者。使其远离尘垢。而时以自警也。惜乎
窃食其门者。志愿衰劣。不能企及古人。良可叹也。且导民
善世莫盛乎教。穷理尽性莫极乎道。彼依教行道。求至乎
涅槃者。以此报恩德。以此资君亲不亦至乎。故后世圣君
为之建寺宇。置田园。不忘付嘱。使其安心行道。随方设化。
名出四民之外。身处六和之中。其戒净则福荫人天。其心
真则道同佛祖。原其所自之恩。皆吾君之赐也。苟能以禅
律精修。于天地无愧。表率一切众生。小则迁善远罪。大则
悟心證圣。上助无为之化。审资难报之恩。则不谬为如来
弟子矣。苟远佛祖之戒滥膺素餐。罪岂无归乎。

颜之推曰,开辟以来,不善人多而善人少,何由悉责其
精洁乎?见有名僧高行,弃而不说,若睹流俗凡僧,便生
非毁。且学者之不勤,岂教者之为过?俗僧之学经律,何
异士人之学诗礼,以诗礼之教,格朝廷之人,略无全行
者;以经律之禁,格出家之辈,而独责无犯哉?且阙行之
臣,犹求禄位,毁禁之侣,何惭供养乎?其于戒行自当有
犯,一披法服,巳堕僧数,是三宝中人,岁中所计,斋讲诵
持,比诸儒俗,犹不啻山海也。

* 王安石(字介甫)
武库及行录编年

熙宁间,拜相,封荆公,后罢相,归建康,奏施旧第为禅寺,请
沙门克文住持,敕赐额曰报宁,赐文号曰真净。公问张方
平曰:孔子去世百年,生孟子,后绝无人,或有之而非醇儒。
解惑编序¶ 第 457b 页
方平曰:岂为无人,亦有过孔孟者。公曰:何人?方平曰:马祖
一,汾阳无业,雪峰存,岩头奯,丹霞然,云门偃。王公意未解,
方平曰: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公欣然叹服,后以
语张商英,商英抚几赏之曰:至哉此论也!熙宁间,公行青
苗法,其子雱为崇政殿说书,阴为父佐,务新法必行。雱卒,
公亦罢相,宴閒中,一如梦寐,见一使领雱,荷铁枷号泣公
前,谓获谴由行青苗法,公问使者,乞解脱,使曰:建寺斋僧
可免,由是舍宅建寺,为荐冥福。熙宁八年,公复相,一日奏
事退,上曰:佛法于中国有补乎?公曰君子小人,皆知畏罪
而从善,岂小补哉(青苗法,起自安石,而子受报何也?曰:安石初心,实欲利民,而不知民之弊,其子
不达安石之心,而左佐之,故受其报,故君子不可而有私心焉)。

* 司马光(字君实)
统纪并通载

元祐初拜相,封温公,谥文正。尝作解禅偈,其序曰:文中子
以佛为西方圣人,信如文中子之言,则佛之心可知矣!今
之言禅者,好为隐语以相迷,大言以相胜,使学者伥伥然,
益入于迷妄,故予广文中子之言而解之,作解禅偈六首。
若其果然,则虽中国亦可行矣!其一曰:忿怒如烈火,利欲
如铦锋;终朝常戚戚,是名阿鼻狱。其二曰:颜回安陋巷,孟
轲养浩然;富贵如浮云,是名极乐国。其三曰:孝道通神明,
忠信行蛮陌;积善来百祥,是名作因果。其四曰:言为百世
师,行为天下法;久久不可掩,是名不坏身。其五曰:仁人之
安宅,义人之正路;行之诚且久,是名光明藏。其六曰:道意
修一身,功德被万物;为贤为大圣,是名佛菩萨。公尝书心
经以赠僧,复题其后,略曰:退之排佛,而称大颠外形骸以
理自胜,要自胸中无滞碍。由是观之,于佛不为无得,而所
排者迹耳。

温公不但不识禅,而且不识孔子。孔子曰:吾欲无言。又
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岂亦好为隐语,我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而云:吾未尝说著一字,末后
拈花示众,人天罔措,惟迦叶一人契旨微笑,即与正法
付之。昔维摩示疾,文殊与诸贤圣往问,维摩问诸大士:
以何为不二法门?诸大士各各答巳,文殊问曰:仁者以
何为不二法门?维摩默言不答。所以至道无言,言生理
丧,故古德云:口欲谈而辞丧,心欲缘而虑忘。法华经云: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一切声闻缘觉菩萨所不
能知,唯佛与佛乃能究尽。三乘贤圣尚不能测佛智,况
解惑编序¶ 第 457c 页
凡情而能测度哉!故达磨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
性成佛,三教圣人,本无言说,唯以悟明心性而巳,奚拘
文字语言乎!温公以名言道理,而窥心性,诚未梦见在。
所谓对醯鸡而谈浩劫,向井蛙而言沧海,在鸡蛙知见,
诚为大言。参军齐王巾,作头陀寺碑云:是以掩室摩竭,
用启息言之津,杜口毗耶,以通得意之路。陈瓘忠肃公
云:释氏曰:止止勿说。老氏曰:智者不言。孔氏曰:默而识
之。此祖宗之所躬行,而非有言之士所能议哉!(瓘,号了翁。)
室论曰:温公广文中子意,作解禅颂六首,其卒章曰:言
为百世师,行为天下法;为贤为大圣,是名佛菩萨。噫!文
正公,继孔孟荀杨,为大贤者也。庸有不知佛哉!观其颂,
则文正公平生所为,皆佛菩萨之心也。特禅之一法,虽
吾门,亦标表以为教外别传,自非积三二十年,息心绝
虑,则莫能究其旨。谓之隐语大言,似是而实非也。何则
薛收子。遇隐士负苓者。谓伏羲氏画卦泄道之密,漏
神之机,分张太和,磔裂元气,使知者不知,太朴散矣!矧
不立文字之禅,直指人心于语言形迹之表,讵可常程
义理,而求其言说耶?是不独文正公,文中子,杨孟诸贤,
未暇留神,吾徒传教大法师辈,固有不知而兴谤者。乃
蛊毒达磨。毁害二祖。故先德云:千人万人中,捞摝一个
半个而已,夫岂易信也哉!

* 学士李屏山
出通载

屏山曰:苏轼作司马光墓志云:公不喜佛曰:其精微大抵
不出于吾书,其诞吾不信,嗟乎!聪明之障人如此其甚耶!
同则以为出于吾书,异则以为诞而不信,适足以自障其
聪慧而已。圣人之道,其相通也如有关吁,其相合也如有
符玺,相距数千里如处一室,相继数万世如在一席。故孔
子曰:西方有圣人焉!庄子曰:万世之后,一遇大圣而知其
解者,是旦暮遇之也。其精微处,安得不同?列子曰:古者神
圣之人,先会鬼神魑魅,次达八方人民,末聚禽兽虫蛾,备
知万物情态,悉解异类音声,其所教训,无遗逸焉!何诞之
有?孔子游方之内,故六合之外,存而不论。邹衍、列禦寇、庄
周、方外之士,巳无所不谈矣!顾不如佛书之缕缕也。以非
耳目所及,光不敢信,既非耳目所及,吾敢不信耶?郭璞日
者也,十年于晋室,若合符券,疑吾佛不能记百万之多劫
耶?左慈术士也,变形于魏都,皆同物色,疑吾佛不能示千
解惑编序¶ 第 458a 页
百亿之化身耶?长房壸中之游,人信之矣,不信维摩丈室
容三万座,与纳须弥于芥子中之说乎?邯郸枕上之梦,人
信之矣,不信多宝佛塔,住五千劫耶?度僧祗如弹指顷之
说乎?若俱不信,不知光亦尝有梦否?瞑于一床,栩栩少时
也,山川聚落,森然可状,人物器皿,何所不有?俯仰酬醋于
其间,自成一世,此特凡夫第六分离识之所影现者耳。其
力如是,况以如来大圆镜智,菩萨之如幻三昧乎!学者当
自消息之,毋虚名所劫持也。伊川曰。看一部华严经。不如
看一艮卦。余谓程子以艮其所为止。于其所当止。疑释氏
止如死灰槁木而止耳。故出此轻语顾岂知华严圆教之
旨。一法若有。毗卢堕于尘劳。万法若无。普贤失其境界。竖
说之。则五十七圣位。于一弹指。如海印顿现。横说之。则五
十三法门。在一毛端。如帝网相罗。德云曾过于别峰普眼
不知其正位。逝多园林。迦叶不闻弥勒楼阁善财能入。向
非此书之至。学道者堕于无为之坑。谈玄者入于邪见之
境。则老庄内圣外王之说。孔孟上达下学之意。皆扫地矣。

云栖竹窗随笔云。宋儒有言。读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
艮卦。此说高明者自知其谬。庸劣者遂信不疑。开邪见
门塞圆乘路。言不可不慎也。假令说读一部易经。不如
看一艮卦。然且不可。况佛法耶。况佛法之华严耶。华严
具无量门。诸大乘经。犹是华严无量门中之一门耳。华
严天王也。诸大乘经侯封也。诸小乘经。侯封之附庸也。
馀可知矣。又新建创良知之说。是其识见学力深造所
到非强立标帜以张大其门庭者也。然好同儒释者。谓
即是佛说之真知。则未可。何者。良知二字。本出子舆氏。
今以三支格之。良知为宗。不虑而知为因。孩提之童。无
不知爱亲敬长为喻。则良知者美也。自然知之而非造
作者也。而所知爱敬。涉妄已久。岂真常寂照之谓哉。真
之与良。固当有辨。孔丛子云。心之精神是为圣。杨慈湖
平生学问。以是为宗。其于良知何似。得无合佛说之真
知欤。曰。精神更浅于良知。均之水上波耳。恶得为真知
乎哉。且精神二字。分言之。则各有旨。合而成文。则精魂
神识之谓也。昔人有言。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
来人者是也。慈湖儒者也。不观仲尼之言乎。操则存。舍
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则进于精神矣。复进于良知
矣。然则是佛说之真知乎。曰亦未也。真无存亡。真无出
解惑编序¶ 第 458b 页
入也。莫知其乡。则庶几矣。而犹未举其全也。仲尼又云
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夫泯思
为而入寂。是莫知其乡也。无最后句。则成断灭。断灭则
无知矣。通天下之故。无上三句。则成乱想。乱想则妄知
矣。寂而通。是之为真知也。然斯言也。论易也。非论心也。
人以属之著卦而已。盖时未至。机未熟。仲尼微露而寄
之乎易。使人自得之也。甚矣仲尼之善言心也。信矣仲
尼之为儒童菩萨也。然则读儒书足了生死。何以佛为。
曰。佛谈如是妙理。遍于三藏。其在儒书。千百言中而偶
一及也。仲尼非不知也。仲尼主世间法。释迦主出世间
法也。心虽无二。而门庭施设不同。学者不得不各从其
门也。
或言父母之丧。不作佛事。此晦庵家礼也。嗟乎。
世遂有生子登枢要。饶财宝而不得其为己礼一佛。诵
一四句偈。饭一沙门。复于七七日中。宰牲牢。致胙于宗
族交游。以为崇正道。辟邪说。不知祗以增亲之业。助其
沉沦。死者有知。当抚膺痛哭于泉下矣。反不及贫人之
子。得报其亲也。岂不重可哀哉。颜氏家训。古今人所赞
叹。而其间独曰必作佛事。颜朱皆贤者也。试合而观之。
解惑编卷上之下

* 音释


(音辟。戾也。狠也。刚愎自用也。)
十力
(如来證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十力。一知是处
非处智力。二知过去现在未来业报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六知种
种界智力。七知一切至处道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
调御
(是佛
十号之一。)

(音宗。釜属。又众也。)

(音浸。阴阳精气相浸。渐成灾祥也。)

(音浊。拔也。抽也。举也。用也。)


(即六波罗蜜。以此自度度他也。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
十二缘生
(亦名缘起
又名因缘。谓无明等。展转感果名因。互相由藉为缘。三世相续。无间断也。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
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言三世相续。无间断者。谓由过去世。无明.行。二者为因。感现在世。识.名色.六入.
触.受。五者为果。由现在果。起爱.取.有。三者为现在因。出现在因。感未来世。生.老死。二者为果。如是循环。无间断也。)

四圣谛
(苦.集.灭.道也。苦是世间果。集是世间因。知苦即当断集。灭是出世间果。道是出世间因。欲得寂灭涅
槃之乐果。即当修出世之圣道也。)

(音读。黑也。垢也。溷也。蒙也)

(音结。而斥人以为有者。)
姬媵
(上音鸡。称
美妇女曰姬。下音孕。送女从嫁也。)
石室
(宋志磐。字灵芝。号石室。作佛祖统纪。)

(音许。栩栩忻畅貌)

多园
(梵语逝多。旧日祗陀。此云战胜。是舍卫国。波斯匿王道王之子园。亦云林。给孤长者。金钱布地。与太子买此地
为佛建寺。太子施此林树供佛。二人同心。故名祗树给孤独园。)

(音里。州名。)
四部
(即四众。比丘.比丘尼.五戒
男.五戒女。)


解惑编序¶ 第 458c 页



杜荀鹤
(唐员外。郎杜荀鹤。自号九华山人。送僧诗日。利门名路两无凭。百岁风前短焰灯。只恐为僧心不了。
为僧心了总输僧。)

敕写新译经
(自秦汉晋齐梁隋唐以来。未有刊字。故敕写之。后至五代。唐明宗长兴三年。宰相冯道。李
愚。请刻九经板。于是传布甚广此刊字印板上之始)。
念常
(嘉兴。祥符寺。华亭念常禅师。集佛祖通载。)
解惑编序¶ 第 45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