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纪¶
󳵥纪¶ 第 781a 页
天界觉浪盛禅师全录卷之三十二

门人 大然 弘智 大存 大中 较

* 󳵥纪

** 青山小述

师谓今古文章之妙。莫过于论语。其旨趣幽微。前人
亦有所未发也。语中有孔氏大知巳者三人焉读者
能一一醉心否耶。其一为仪封人。封人不过一见面
耳。不交一语。不设一问。即出而咨嗟判断。尊之至极。
信之至深。断之至决。以为吾夫子乃万世师也何丧
不丧之与有。何有道无道之与有。试观木铎二字。今
古以来。论赞尼山者。有过于此者乎。是亦藉赏鉴夫
子。而自见于千古之上者也。其二为达巷党人。赞曰
大哉孔子博学无所成名。只此两语。巳画出夫子全
体全神。即夫子闻之。亦开颜微笑。辞之不可。受之不
当。而曰党人爱我。欲我成名乎。人谁不欲名者。但成
名必有所执。执御执射。吾将择而处此。庶几其御也
矣。于前篇赞叹。居然隐跃照应。其三为楚狂接舆。他
人亦有知尊孔子者。而未有若斯人之称之曰凤也。
当时无知。且有呼之为丧家之狗者矣。而楚狂独称
之曰凤赞之曰德。而惜之曰衰。岂中根人见地所能
勘出者乎。孔子下车。将欲与语。而斯人巳不可复见。
其鸿飞冥冥。真可一想像也余问曰。孔子下欲与之
言。假如接舆尚在。将为夫子作一转语。其所言者是
何言欤。师亦微笑曰。此正记者之妙。不必蛇足也。余
曰惜此三人。终不知其姓氏。岂所谓犹龙者。是其人
欤。师曰。此又须知自夫子之木铎一振天下。而天下
野无遗贤。莫不皆乘机而起。以附会于云龙风虎之
末。如夫子不周流。不问津。不投宿不击磬。则晨门荷
蒉丈人长沮桀溺微生亩之徒。又何从得因夫子而
󳵥纪¶ 第 781b 页
自显其奇。得与于主宾迭唱之列。而争光千古也哉。
又有所谓南子者。何物么魔。亦欲一见夫子。遂得附
于周家有妇人焉之列。此所谓圣作物睹。三代之际
于斯愈见其盛也。

师谓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若孝弟自不
犯上作乱。只应曰其为人也孝弟而犯上者鲜矣。何
必多一好字。可见从来犯上之人。必其自以为孝弟
者也。自以为孝弟而为其上者略有所不当。遂悻悻
然曰君父有过。非我规正之。谏诤之。而谁欤从此生
出好字。而悖逆不道。俱胎于此矣。此盖非真能孝弟
者也真能孝弟者。决不自以为孝弟者也。舜惟不自
以为孝弟故卒能使瞍象感化而后巳。此其所以为
真孝弟而其仁不可胜用也。

师谓子使漆雕开仕。诚试验之也。然见开于经世之
事。尽可优为之矣。而开乃如梦忽惊。自指此中一件
大事。未能相信得过夫子喜不自胜。更不设是非。不
假赞叹。而记者窥夫子之神情而记云子悦。亦善于
传神也。

师谓夫子明知吾道不行而遑遑救世婆心。决不能
巳。惟恐及门之人。念头衰败。激发不起。故提出子路
来作机锋猛然曰。吾道不行吾当去而入海矣。及门
之人谁肯从我。庶几其由欤。此时若不提出仲由则
子路不喜子路不喜则及门之人。有信不信。夫子全
神依然钝置。唯时子路既喜。夫子遂急急以痛棒打
转曰是何人者欤是何人者欤。其由欤。此一勇无所
取裁之人。吾问子。我岂浮海之人哉。我岂浮海之人
哉。似将子路全体掀翻于千丈崖巅推落下地。将一
辈及门之士冰消瓦解。而吾非斯人之徒之语不必
再申打退鼓者。于是乎不敢自息。更愤发而兴起矣。
此与前边发语。居然剌谬。所谓有杀有活者是也。
󳵥纪¶ 第 781c 页

师又谓亦有道理全然具在。而不得一问。则不出者。
且不得一至偏之问以至于无可对答之问。其全神
亦不出者。如宰我从井。短丧。乃是宰我感慨发难之
问正欲夫子正言直斥之。此所谓善为说辞互为激
扬也又如必不得巳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则问在答
中答在问中矣。自此以下。在他人必不敢再问。而夫
子亦何必再答耶。乃子贡再穷而夫子正告。然后知
此一件大事自古及今。有何生何死。可以脱离即痛
痒不关之人闻此可以通身汗下。甚矣圣门问答。甚
于钟鼓雷霆也。

师谓昔人有言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吾以为天下之
奇。未有不出于正者。用之自不测耳即如用兵。必当
以正治兵。以奇取胜。如堂堂正正。三令五申。七伐八
伐四门六花孰有一件不由于正者惟教之以正之
极而忽以奇而用之。如九天之上。九地之下。此是不
可拟议。不可告诫。而共取胜也如弄婴儿于股掌之
上。盖此处智不可传也。迹不可学也。如背水。井陉。夺
帜。减灶。火牛。流马等用。略用其意无不万全者。非笔
之所能述也。岂特治兵以正。即治国亦且有奇焉。如
高宗之于殷也。一传说为兴殷之臣也。然必知一世
之人。其心皆系于传说矣。而幸有神奇之事。曰梦帝
求良云尔云尔也。而后一出而成中兴之盛。如武之
于周也。一太公为兴周之臣也。然亦必知一世之人。
其心皆系于太公矣。而幸有神奇之事。曰非熊非罢
太公望子久矣。云尔云尔也。而后一出而成牧野之
盛。盖圣帝明王。取威定霸必先审一世之人心于其
所注射之处而复继之以神道设教之意而感之梦
兆。以使万心皆如一心。夫然后一举百当。行之而不
疑也。管仲之欲霸桓公也。桓公田而管仲御。见鬼焉
公谓仲曰仲父何见。曰臣无见也公反而不怿遂病。
󳵥纪¶ 第 782a 页
齐士有皇子告敖者。曰公则自伤。鬼胡能以伤公。公
曰然则有鬼乎。曰有。水有罔象。丘有崒。山有夔。野有
方皇。泽有委蛇。公请问委蛇之状。皇子曰。委蛇其大
如毂其长如辕。紫衣而朱冠。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
声。则捧其首而立。见之者殆乎霸桓公霍然而起。辗
然而笑曰。此寡人之所见者也。于是正衣冠不终日
病去。而日图伯功。卒以霸天下夫使见鬼之时。问仲
而仲亦云见。则桓不病。不病则皇子告敖之言。奚以
入。而伯心奚以坚。故夫皇子告敖之言。安知非仲父
之移桓公精神于图伯之事。阴用而不使之知者耶。
噫微矣。

师谓古今文章之士。似与道德性命无甚关系。然而
往往有为乾坤吐气。若无此一笔。便不能使千古英
雄一段精光永永流传于天地之间。此诚所为不朽
盛事。非虚语也。如太史公文章第一。不必论。论其传
项羽一段。昔人谓高帝大风歌。与霸王垓下歌。各自
写出帝王兴衰气象。盖谓其语足并也。余独谓垓下
是何等时。虞姬死而子弟散匹马逃亡。身迷大泽。此
际亦何暇更作歌词即有作亦谁闻之而谁记之欤
吾谓此数语者无论其事之有无应是太史公笔补
造化。代为传神首二句轰轰烈烈。感愤千状。是造物
之逼杀英雄。直使风云失色。而天地无光。后二句。怨
极悲极到此处。饶他盖世好汉。至于无可奈何。只有
一悲愤以作结局耳。此与下文。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也。一语正相映带。然后将英雄丧身失命时一段气
概。谱出全神而文章之事亦可以不朽于天地之间
矣。细玩此语。余读史几十󵊮来。未有拈解及此者。可
以使项将军下拜。亦可使龙门生叩首九原也。师又
曰。吾犹怪文章之士。尝自逞其笔锋所至。不善为千
古传疑。以为遗恨。即如武王之取天下。不过救民于
󳵥纪¶ 第 782b 页
水火之中。原非敢怼其父而仇其君也。既巳克殷。而
纣衣其宝玉自焚而死。则其事巳毕矣。而必曰左仗
黄钺。右麾白旄。斩纣头。悬之太白旗。此是何语。无论
武王之圣必不忍为。而太公周公以下。多少圣臣肯
陷君于过如此其甚者欤。如以宝玉美女献纣。以出
文王于羑里之类皆不仁者之不经也。汉高灭楚。犹
封楚为鲁公。越勾践胜吴。欲赦夫差。必三问之范蠡
而后决以武王伐纣而不商之诸臣。是周公太公不
如范蠡而武王不如汉高与勾践也。太公于叩马谏
者。犹曰义士。扶而去之。而甘心手刃于既死之共主。
是与鞭尸诬伍子胥等耳。此不可信之太公周公。而
况于武王乎。此事即有传疑。当一笔抹杀。又如董公
三老说沛公为义帝发丧一语。此兴汉第一等大义
而遗之惜乎太史之不能也。又如夫子临殁而自称
曰。泰山其颓梁木其萎。此亦非圣人语。以圣人生平
无些子不退让而临终自谓泰山梁木。抑何其陋也。
若此。只可作门人慨叹伤感之语。安得杜撰之。谓是
夫子自道。吾故于文人之不能周旋。有遗恨焉。

谈诗次客谓太白绝句为唐一人。某绝句为第一。师
不以为然也。太白才高时有露处。如但见泪痕湿。不
知心恨谁。眼泪恨容满面。有何含畜可思。何如玉阶
生白露夜久浸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二十
字耶。玉阶露白。旋生浸人。则空庭独立。夜分巳久。直
是彻骨冰冷。形影无依。不可攀援。而四顾踌蹰。只有
明月在天耳。一笔到底。不寂寞而寂寞巳甚。不言悲
怨而悲感凄怨极矣。作诗者之神情。原在诗外。所以
谓之仙人也。老杜新婚别云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
嫜人俱一往看过。余谓未分明三字。写出新婚未成
人之状多少艰难羞涩。一篇精神。此其颊上三毛乎。
妾薄命诗云堕地自生神。是何意耶。人以妾为人弃。
󳵥纪¶ 第 782c 页
抑或季女斯饥。怨薄命耳。此诗若曰妾之薄命。其在
父母生我呱呱下地时。若为男子。则堕地自生神矣
既为女子。掷之地投之水。弄之瓦。妾之得此于父母
怀中也。巳薄命矣。如是观之。一语深入骨髓。不可以
色声香味求也。一日登山咏云。此境可常住。浮生自
不能。古今千态万状。无限陆离。而此以自不能三字
写之。何等真率自然。何等感慨痛恨。诗骨高贵登临
旷怀。无踰此者。又咏云。此境可常住。浮生自不能。

师曰儒门有一怨字。如大舜如怨如慕。太甲之自怨
自艾与诗之可以怨等。乃禅家所谓疑情。必欲求其
故而不得也。本初曰。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疑又岂易言哉。今而后余于学道求巳有入门矣。

师曰予昔在一名邑。与诸缙绅会茶。方就坐。偶有一
老文学到来。诸公皆起让其座。有一缙绅曰。此吾老
社友也。惜乎读书未成耳。子时不能放过乃顾之曰。
公将谓读书巳成也。若但以得高爵厚禄即谓之读
书有成则曾子躬耕。颜子陋巷皆是读书未成也彼
缙绅勃然变色甚不安。予曰。公无伤也。此举世风俗
如此。岂独公哉世人未生儿子时。每向佛神前祈祷
多生中举中进士做尚书阁老儿子。曾未有祈祷但
生做圣做贤儿子及有儿子未展开书本。未写上大
人时。即相嘱曰。你好生读书。必须求连登科甲始得
曾未有曰。你好生读书。必须求格致诚正始得。此所
谓黄河向源头上浊了也。源头上以作圣作贤为事。
则以能作圣作贤为读书有成不以不能取连登科
甲为读书无成也。复有一位曰。大师痛快之极但太
利害耳。予曰。不利害则不痛快。此吾所以不敢有负
圣贤不敢有负你读书君子。不敢自负我是方外之
人。乃同于流俗也。前缙绅亦转为欢喜曰非大师不
能出此语。非学生不能当此语。予曰。正惟公是其人
󳵥纪¶ 第 783a 页
故作此语相激扬耳。此老文学。忍喜不禁。才辞出门。
逢人即大叫曰。这个才是真大和上。这个才是真出
世人。我等皆要真读圣贤书。更无以中举中进士为
念。以自误误人。误天下国家也。此和上之言。人人皆
知。只是难得他于诸缙绅中。出此痛快之言。令人心
悦而诚服也。予闻师叙及此不觉生大惭感。生大痛
恨。恨早不闻此言。如吹毛剑涂毒鼓。能立地出人生
死也。世人只知以棒喝为棒喝。说禅为说禅。又谁知
吾师。一言一字。棒尽天下人。喝尽天下人。谁闻此棒
喝。不汗下心死。死而复苏也哉。噫。圣人难遇。固如是
乎。

师曰。昔在麻城。与李孟白诸公聚谈。梅长公曰。请问
和上。如此世界坏极。人心坏极。在佛菩萨。以何慈悲
方便而救济之。将来毕竟如何底止。勿以机锋见示
幸明白一提醒之。子亦好笑。乃以手作样曰。国初之
时。如一锭大圆宝相似。梅公疾点首曰。开口便就妙
了。快请教。予曰。这一锭银。十成足色。及斩碎来用。却
块块是精底。或人见其太好。乃过一道炉火。搀一分
铜。是九成了也。九成银尚可用。再过第二手。又搀一
分铜。是八成了及第三第四乃至第七第八手。到如
今。只见得是精铜。无银子气矣。梅公曰。然则如何处
之。予曰。如此。则天厌之。人亦厌之。必须一并付与大
炉火。烹炼一番。使那铜铅铁锡都销尽了。然后还他
国初十成本色也。梅公曰。如此。则造物须下毒手。予
曰。不下毒手。则造物者不仁。亦无功。而天地之心皆
亡矣。梅公与李冢宰诸公相顾曰噫。不知我辈还有
能跳出此造化之炉锤否。初曰。闻下此炉。正是冷水
浇背。

师尝曰天地古今。无空阙之时。无空阙之人。无空阙
之事。无空阙之理。惟圣人不违心而择时。不舍事而
󳵥纪¶ 第 783b 页
求理。以天下之事。是吾本分中事。古今之时。是吾当
然之时。所以处治处乱。处吉处凶皆是心王游衍大
中至正之道。今人动以生不逢时。权不在我。为恨。试
问汝。天当生何等时。处汝方好。天当付何等权与汝
方足。我说恨时恨权之人。皆是不知自心之人。故有
悖天自负之恨。又安知生生死死。升升沈沈尽属自
己业力哉。汝不知自心业力强弱。不视自巳。种性。福
德。智慧。才力。学行。造诣机缘。还得中正也无。却乃恨
世恨时。恨人恨事。且道天生汝在世间。所作何事。分
明分付许多好题目与汝。汝无本事。自不能成。如庸
医不恨自巳医学不精。却恨世人生得病不好。天应
生何等好病。独留与汝医。成汝之功。佛祖圣贤将许
多好脉诀。好药性。好良方。好制法。留下与汝。汝自心
粗。不能审病。诊脉。量药。裁方。却怪病不好治。是岂神
圣工巧之医哉。汝不能医。即当反求诸巳。精读此书。
深造此道则自然神化也。果能以诚仁信义勉强力
行。向上未有不造到佛祖圣贤地位。向下未有不造
到英雄豪杰地位。今人果知有此。则自不恨生不逢
时。权不在我。与自为暴弃之人也。

二十󵊮梦。寐皈依觉浪杖人。而未得一晤。戊子六
月。始得领威音于灵寺。从游青山。深自愧幸。然恨
生平不能有所见闻。为印證地。读癸甲全提。龙湖
外录等篇。有欢喜信受而巳。吾闻通天地人曰儒
又闻知佛乃能知儒。吾既未能舍儒而见道。又安
能舍佛而尊儒也。本地风光。未能省发。而欲嗷嗷
乞人以不识机用之棒喝。即雷霆何益于聋。而泰
山奚益于瞽乎。师通身是眼。通体是胆弹指是法。
触手皆圆三教九流。处处指出本来活路。即文章
技艺。头头点出现在妙明。噫嚱。真大统矣。我辈无
论学佛学儒。而不闻师语。恐亦水中捞月。镜里寻
󳵥纪¶ 第 783c 页
花耳。上堂法语。自有记者。余因随其晨暮茶次。随
笔录之。或录未及全。或全未及闻。则以俟之同参
留神于此者。或因一言顿开心眼。则千圣绝学。赖
有振起也。毗陵弟子大音恽本初谨记。

余老归空门粗涉教乘。根器钝劣。了不知向上一
著。一时尊宿开堂竖拂。都不参请。自笑如城东老
姥。独不见佛。有目余不喜宗门作夜郎王倔强者。
不复置辨。颔之而巳。今󵊮孟夏会觉浪杖人于武
林。数󵊮相闻。握手一笑。观其眉宇疏疏落落。如有
一往冰雪之韵。沁入人心腑间。退而翻其书。得其
与吾友梅长公问答一则。杖人有烹炼铜银造物
须下毒手之语。快读一过。残灯明灭。霍然如电光
得路。愈读愈快。亟呼自酿椹酒浇之。乃就寝。呜呼。
长公不可作矣。有情世界。巳经大火炉猛利烹炼。
神焦鬼烂。邈然如昆明劫灰矣。长公与杖人问答
尚在纸上。如见须眉。如闻叹噫。长公精灵男子。目
光如炬。安知尔时不在天宫宝地中。奋髯捋须与
八十老人。挑灯酹酒。相春应和乎。杖人又云。古今
事理无空阙时。今人动恨生不逢时。权不在我。如
医不恨巳学不精。却恨世病生得不好。是岂知自
心之人哉。此一痛棒。有人闻之言下不污下心死。
死而不能复苏者。此则风痹不知痛痒。与死人无
异者也。世人眼孔如针。闻说睦州陈尊宿将一草
鞋。挂城门。止巨寇之兵。邓隐峰掷锡空中。解吴元
济两军之斗。口吐不能收。以为都无此事。我观和
尚此番提唱。便可使大地平沉。虚空粉碎。睦州之
鞋。隐峰之锡便当从舌根笔尖上。取次涌出始知
悬崖撒手人。实有此理。实有此事。非为现通。非为
表法。人自看不到信不及耳。余于杖人新刻诸书
中。信手拈出。作为赠言。或挂壁间。或镵木上。使见
󳵥纪¶ 第 784a 页
者闻者身毛皆竖。涕泪悲泣。庶不负狮子一吼。亦
不负余与杖人觌面相对。一片老婆心也。或曰杖
人囊拈宗教参同儒释。多文广义。浩如烟海。今所
举者非其要也。毋乃市儿之博。轻金钱而重搏黍
乎。余曰善哉子之能发吾蒙也。此义文长。赴在来
日。戊戍夏海印弟子虞山蒙叟钱谦益槃谭谨序
何三省曰。黄山谷最赏东坡沈著痛快。张颠濡墨
得之担夫。其为痛快。世岂知耶。恽道生写杖人之
痛快。蒙叟又从而痛快之。有同别否。如其悠悠读
过。不能死苏。一任世人。看作担夫争道。
󳵥纪¶ 第 784b 页